资本市场形势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本市场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抵押法律关系分析
《物权法》第179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仔细分析该条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抵押包含两种基本的法律关系,即债的法律关系和担保法律关系,其中债的法律关系是主合同,担保法律关系是从合同,即担保合同的效力从属于主合同。抵押权的成立以债权的成立并生效为前提条件,只有主债权成立并生效,抵押权才能成立并生效。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就无效。
第二,《物权法》未对“债”的类型作出限制。根据民法的基本理论,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抵押担保的债的类型,《担保法》司法解释第1条规定:当事人对由民事关系产生的债权,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以担保法规定的方式设定担保的,可以认定为有效。王利明教授认为:对各种合同产生之债,甚至非合同之债,只要是合法产生并已生效的,都应当允许当事人通过设定抵押进行担保,法律上没有必要对此进行限制。可见,债不仅指借款法律关系,只要符合债的特征,均可以设定抵押。
第三,债权人和抵押权人具有同一性。即使是最高额抵押和债权发生前的抵押也不例外,虽然这两种抵押设立时实际债权尚未产生,但当实际债权产生时抵押权人必须与债权人吻合才符合担保法的原理。
上述抵押法律关系的分析是登记机构在办理抵押登记时需把握的基础和原则,不管债权的形式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办理抵押时其法律关系都要符合上述特征。以下本文将针对一些新型主体申请抵押登记的特殊性问题予以分析。
二、一些新型主体申请抵押登记时需注意审查的相关问题
1.信托公司
根据我国《信托法》第2条的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由此可见,信托公司办理信托业务时申请办理的抵押登记涉及到以下几种法律关系:委托人和信托公司之间的信托关系,信托公司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法律关系,抵押担保法律关系。
信托和最大的区别在于受托人能否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在法律关系中,人只能以被人从事民事法律行为,而在信托法律关系中,受托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受托人在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对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过程中均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的。因此,在办理信托公司申请的抵押登记时,应当将抵押权人登记为信托公司,而非委托人。
另根据《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7条:设立信托公司,应当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并领取金融许可证。未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信托业务,任何经营单位不得在其名称中使用“信托公司”字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20条:信托公司固有业务项下可以开展存放同业、拆放同业、贷款、租赁、投资等业务。投资业务限定为金融类公司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和自用固定资产投资。
根据上述规定,在办理抵押登记时需注意审查信托公司是否有金融许可证以保证主体的适格性。
2.基金管理人
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2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或者非公开募集资金设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进行证券投资活动。基金法律关系中涉及三方主体,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负责发行并按照基金契约的约定,以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基金托管人承担为基金持有人保管基金资产的职责,基金持有人则通过购买基金,委托给基金管理人管理、运作,是基金的委托人和受益人。
基金发行分为公募和私募。公募基金是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公募基金的投资对象限于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等证券,一般不会涉及抵押登记。私募是相对于公募而言,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由于其投资渠道相对宽泛,基金管理人为尽到勤勉、审慎管理和处分基金财产的义务要求投资对象提供担保,这时就会涉及到办理抵押登记。
基金法律关系的实质是信托关系,其不同于关系,虽然实际的出资人为基金份额持有人,但其在申购基金财产时即丧失了对该基金财产名义上的所有权,即该基金财产名义上的所有权从基金份额持有人转移到了基金管理人,如将基金份额持有人登记为抵押权人则违背了债权人和抵押权人的同一性原理。基金托管人的职责主要是监督和规范基金财产的管理和运用,防止基金管理人侵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其并不享有对基金财产名义上或者实质上的所有权,因此,基金托管人也不是适格的抵押权人。因此,基金管理人作为基金发行中的抵押权人,既符合《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基金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又符合信托原理、债权人和抵押权人的同一性等相关法理,是适格的抵押权人。登记机构在办理抵押登记时应将基金管理人登记为抵押权人。
需要注意的是,《基金公司管理办法》第11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证券投资基金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第12条规定:基金管理人由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担任基金管理人,应当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第46条规定:投资人缴纳认购的基金份额的款项时,基金合同成立;基金管理人依照本法第44条的规定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基金合同生效。第119条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募集完毕,经注册、登记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分别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基金行业协会备案。
可见,发行基金监管部门是证监会,登记机构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对基金合同的合法性进行实质审查。但是为确保基础法律关系的合法性以及基金合同已成立,在办理基金管理人申请办理的抵押登记时,要注意审查基金管理人是否有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成立的文件以及基金合同已在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备案的证明材料,以避免由于基础法律关系无效而导致抵押登记被法院撤销的行政风险。
3.全体债券持有人
根据《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第3条规定:申请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证券法》、《公司法》和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第23条规定:公司应当为债券持有人聘请债券受托管理人,并订立债券受托管理协议;在债券存续期限内,由债券受托管理人依照协议的约定维护债券持有人的利益。第24条规定:债券受托管理人应当为债券持有人的最大利益行事,不得与债券持有人存在利益冲突。第25条规定:公司为债券设定担保的,债券受托管理人应当约定担保财产为信托财产,债券受托管理人应在债券发行前取得担保的权利证明或其他有关文件,并在担保期间妥善保管。
公司为发行债券以房产抵押作为担保申请办理抵押登记时,债权尚未发生,债权人(债券持有人)尚不确定,但必须办理抵押登记,此时就涉及到公司发行债券以房产抵押作为担保时如何判断抵押权人的问题。本文认为债权是否实际发生并不影响抵押权人和债权人的同一性,全体债券持有人应为抵押权人。债券受托管理人只是根据法律的规定依法维护全体债券持有人的利益,其和全体债券持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法定。因此,债券受托管理人不能越俎代庖,侵犯全体债券持有人的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办理抵押登记时,由于全体债券持有人尚未产生,且是个概括抽象的概念,不可能由其到场办理,因此,债券受托管理人作为其法定人可以其申请办理抵押登记。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回复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的《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为公司债券持有人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10〕803号)也明确:鉴于债权人具有不特定性,公司按照《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有关规定依法聘请债券受托管理人的,在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以及当事人之间没有禁止代为办理抵押登记约定的情形下,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可以全体公司债券持有人(抵押权人)申请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另外需要特别审查公司发行债券是否已经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以确保基础法律关系的合法性。
4.典当公司
根据《典当管理办法》第3条: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
这里的典当不同于典权。典当和典权的区别在于:(1)前者是担保当金的回赎,后者是以使用和收益为内容的用益物权;(2)估价金额在3万元以上的典当物不适用流质条款,后者适用流质条款,即如果出典人超过期限未赎回典物,典权人可以直接取得典物的所有权;(3)房地产典当不转移占有,而典权以占有为前提。
典当的设立是为担保债权的实现,其目的在于债务人不按期偿还当金时,典当公司可以获得优先受偿权,其法律关系完全符合抵押法律关系的特征。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德辉诉佳木斯市永恒典当商行房屋典当案件应如何处理的函复》有所印证,认定双方的约定仅仅是以“当票”形式签订的房屋抵押借款合同,应按照抵押借款合同纠纷处理为宜。
另根据《典当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收到设立典当行或者典当行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后,设区的市(地)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核,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将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报送商务部,由商务部批准并颁发《典当经营许可证》。第25条规定:经批准,典当行可以经营下列业务:“……(三)房地产(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或者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在建工程除外)抵押典当业务”。第36条,当物的估价金额及当金数额应当由双方协商确定。房地产的当金数额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双方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估价金额可以作为确定当金数额的参考。典当期限由双方约定,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因此,在办理典当公司申请办理的抵押登记时,应收取《典当经营许可证》,并应注意审查房屋典当期限是否未超过6个月,申请办理的抵押不能是在建工程抵押。
5.融资性担保公司
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融资性担保法律关系的实质是反担保。
所谓反担保,是指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债务人应第三人的要求为第三人所提供的担保。其目的是确保第三人追偿权的实现。反担保的成立须具备下列几个条件:(1)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了担保。因反担保依附于担保而存在。因此,只有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了担保,方有权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方能成立;(2)债务人或债务人之外的其他人向第三人提供担保;(3)只有在第三人为债务人提供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时,才能要求债务人向其提供反担保;(4)须符合法定形式,即反担保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或移交占有的,应当办理登记或转交占有手续。
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第8条规定: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不得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经批准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由监管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第21条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及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根据以上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只能在其经营范围内为债务人提供保证业务后,要求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反担保时,才能作为抵押权人接受抵押担保。而不能直接在发放贷款后要求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抵押担保。因此,登记机构在办理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办理抵押登记时,必须是反担保法律关系,需收取的主合同包括借款人和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借款人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签订的委托担保合同、融资性担保公司和银行签订的保证合同。另,审查抵押权人主体身份证明材料时需注意其是否具有相关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
6.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是为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创设的可以从事贷款类金融业务的企业。根据银监会和央行2008年下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应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申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应向省级政府主管部门提出正式申请,经批准后,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此外,还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送相关资料。小额贷款公司应向注册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领贷款卡。
篇2
关键词:资本 资本市场 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特有的崭新的概念,与发达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内在基调就是强调技术创新。当前,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性部署。2010年10月18日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开宗明义地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其区别于一般产业的特征可以归纳为:(1)战略导向性;(2)综合创新性;(3)动态演化性;(4)多重联动性;(5)不确定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又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资本市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言,是个必要条件,作为金融系统的主要部分,包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天使投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广义资本市场,其发展直接决定着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成长速度,只有资本市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融合在一起,二者才能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和互利发展。
本文试图对资本市场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相关研究进行初步的梳理,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国外专家学者对于资本和创新的关系以及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步较早,且进行了许多实证分析,但直接研究资本市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文献相对较少。国内学者主要论述资本市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也包括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初步探讨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且多是定性的研究,对于资本市场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相互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一、国外有关资本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
国外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从创新开始的,创新推动产业成长和产业结构变迁,资本市场又是推动创新的关键要素。从熊皮特开始,西方学者对创新投以关注的目光,产业成长的一个基本动因就是技术创新,相对于研究资本促进产业发展,西方学者研究资本市场促进创新较为普遍,主要研究集中在几个方面:资本市场和创新的关系;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不同形态资本与产业创新的关系。
(一)资本与创新的关系研究
Joseph A. Schumpeter 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 现代工业体系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建立, 而信贷对于实现创新又是至关重要的, 也就是说, 金融是驱动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力量①。Hicks研究了金融市场和技术创新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认为金融市场的缺乏和不健全会影响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②。Howitt and Aghion(1998)认为资本积累速度越快,研发可以获得的利润越高,企业研发投入越多;知识积累速度越快,技术进步越快,资本的边际回报率越高。Zeng(200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资本积累和创新都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二者不可或缺。
(二)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研究
Saint-Paul(1992)提出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全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资,金融发展通过允许经济主体使用风险较大但生产率水平较高的技术,推动了技术进步。King和Levine(1993)指出,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和化解创新项目收益性风险。他们以Sehumpeter理论为基础,提出金融系统通过选择最有前景的企业和项目、增加信贷资金、提供分散风险工具和披露预期利润等方式,促进技术创新③。Bencivenga(1995)等分析了二级资本市场交易成本流动性变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Levine(1997)认为金融体系功能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两个渠道来推动经济发展。Levine和Louyza(2000)所做的一项研究证实:金融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不在于资本存量。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包含着技术进步④。
(三)不同形态资本与产业创新的关系研究
Carlota Perez(2002)结合人类历史上出现的5次技术革命,认为科技金融是一种技术经济范式, 技术革命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金融活动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燃料;技术的创新导致新业态的出现,市场盈利空间迅速上升,风险资本家迅速投资于新技术领域,推动技术成果的快速产业化。Gary Dushnitsky(2006)则研究了风险投资对于创新的意义,指出风险投资对于追求基于公司创新的企业价值意义重大,为创造公司价值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如同公司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的工具包,获取新的技术和实践⑤。H■gskolen(2008)在研究挪威国内资本和创新状况后,指出挪威的技术研究因为缺少风险资本日渐式微,进而也就不存在技术产业化,可见风险资本是促进高科技公司成长和产业成长的重要力量⑥。Bronwyn H. Hall和Josh Lerner(2009)认为美国风险资本对技术创新和公司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持了许多成功的公司。同时,也指出风险资本解决方案有许多限制,投资规模和领域有限,要求有广阔的市场和可供退出的产权交易场所⑦。Donia Trabelsi和Ghasem Shiri(2010)通过实证和比较研究,指出创新活动具有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特点,需要外部风险资本的介入,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大公司和小公司面对创新时面临不同形势,大公司有更多的内部资金和知识支持创新,小公司和新兴企业更需要外部风险资本的支持⑧。
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论述了如资本和创新的关系、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不同资本范式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等,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得出基本统一的结论:资本市场能够促进创新,进而是推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效率提高的至关重要的力量。
二、国内关于资本市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研究
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主要关注于:资本市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及重要意义方面的研究;从资本市场功能角度论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研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实证分析;相关的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对策研究。
(一)资本市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重要意义方面的研究
袁天昂(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有四点现实意义: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将夯实产业经济基础,有效防范金融泡沫。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发挥资本的乘数效应,使战略性新兴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为风险资本提供一条“安全通道”,促进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联动。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张明喜(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创业风险投资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业风险投资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资本血液,金融资本与新兴产业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将会给创业风险投资业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
(二)从资本市场功能出发研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吕光明和吕珊珊(2005)认为现代金融体系通过四大功能促进技术创新:一是金融体系通过自身较强的流动性化解技术创新活动的流动性风险以及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技术创新的收益率风险。二是金融体系通过提供信息处理功能影响技术创新。三是金融体系为技术创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四是金融体系通过便利交换,促进分工和技术创新。李建伟(2005)指出在现代经济中,技术创新作为一个新范式的技术经济发展过程,更加依赖于良好的金融支持,金融资源动员与配置效率决定着一国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质量和效果。姚战琪和夏杰长(2007)认为在许多情况下,资本积累往往是新技术应用的必备前提。金融资本能够迅速地集聚并集中投入到技术创新中,促使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并在其中实现自身的获利增值。涂人猛(2009)指出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又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机制和场所,使新兴产业的融资与社会公众的投资能较好的结合起来。顾海峰(2011)认为产业选择的过程就是资金向优质产业流动和集中的过程, 需要金融的资金形成和导向机制来实现。金融的支持作用体现在通过政策性金融和政府对市场性金融活动的适当干预使金融资源流向优质产业, 促进产业类型结构的优化配置。金融支持产业选择的过程, 就是通过金融资源的初次优化配置来实现产业类型结构优化配置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金融支持产业优化选择的过程, 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一般性产业样本的顺利遴选。
(三)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实证研究
刘铁牛(2009)利用1992—2006年资本市场及技术创新数据指标,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三个阶段(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传播)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三个阶段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Granger因果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不大,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在促进技术创新上没有发挥足够大的作用。朱欢(2010)针对我国31个省市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研究结论为: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选取的高技术企业都是规模以上企业,中小型企业贷款难;我国股票市场的融资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张强、赵建晔(2010)也通过一项实证研究,得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科技创新3个阶段即知识创造、知识应用和知识传播的支持作用相对比较薄弱,得出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不够明显的结论。
(四)有关风险投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
万钢(2010)指出既要借鉴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的一般规律,更要重视探求适合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道路,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健康壮大,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积极助推作用。张明喜(2011)认为创业风险投资在支持创新、创业中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很多国家的政府都纷纷制定特别的引导政策。对创业风险投资给予直接的或间接的支持。陈昌智(2010)从风险投资的作用出发,认为风险投资将成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活跃的一支力量,风险投资倡导的专业化投资理念有助于检验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性和市场价值。风险投资可以促进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和机制的创新,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清科研究中心(2010)研究资料表明,本土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无论是在投资案例还是投资金额上都超过了外资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股权融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宇伟、范从来(2011)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相辅相成,从国家层面来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然要求优化投融资环境,加大对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吸引和扶持。
(五)资本市场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对策的研究
袁天昂(2010)从六大方面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撑体系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建立风险投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商业银行适度介入,成立投资银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共同基金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李文增(2010)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践,提出在滨海高新区建立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许讧萍(2011)则研究了如何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渠道,指出应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鼓励各级政府、民间资本成立各种针对新兴产业投资的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大力扩容创业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创造更好的条件。梅兴保(2011)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认为应当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根据不同的技术路线和技术层次,提供多样金融服务;根据不同的创业主体,金融支持要把握机会和力度;充分发挥现有孵化器的综合服务优势,增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金融工具盒专业技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的经济可行性论证。
三、简单的结论与评析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研究资本市场和创新的关系的时间相对较早,抽象化的理论研究居多,研究方法和角度比较丰富,但直接研究资本市场与具体产业门类发展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少,但不妨碍研究结论最后殊途同归,即资本市场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产业成长。国内学者相对来说进行的应用研究和政策研究多一点,偏重于具体对策,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统一、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都显不够,对于资本市场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内在机理研究不够透彻,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对不同资本范式范畴研究还比较单一,没有文献系统分析广义资本市场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新兴产业,是炙手可热的领域,无论从世界经济角度看,需要孕育新的科技革命、发现新的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带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衰退的泥潭;还是从中国经济转型以及提升竞争力角度分析,需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制高点,并使中国经济走出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结构层次低的困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实践上出现一些问题,如政府过度干预的倾向、技术创新不足的倾向、忽视市场风险的倾向等,从而使市场机制的力量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作用似乎无的放矢。面对风险性很强、技术路线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兴产业,市场竞争、风险资本的参与是有效的筛选机制,而不是政府主导的国有银行资本力量的大规模参与,这非常重要,否则风险是具有连带性质的。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与实体经济似乎存在脱节的地方,有过分虚拟化的倾向,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或产业创新的功能不强,将资本引入创新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无论对于中国的产业发展,还是对于资本市场作用的发挥、体系的健全、功能的完善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资本市场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关系,对于两者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创新的实践有深远的影响。深入系统研究这一问题,规范分析其内在的作用机理以及通过实证分析寻找规律,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注:
①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孔伟艳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40
②Hicks .J. 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 [M].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9.
③King R,Levine B.Finance,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513-542.
④Levine B,Louyza N,T Beck.Financial International and Growth:Causality and Caus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0(46):3l-77.
⑤Gary Dushnitsky. When does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create firm value?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1 (2006) 753-772.
⑥Hogskolen Hedmark,Venture capital and innovation, Tore Anstein Dobloug,Notatnr. Vol.6,2008.
⑦Bronwyn H. Hall and Josh Lerner, The Financing of R&D and Innovation, August 2009,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Elsevier-North Holland.
⑧Donia Trabelsi Ghasem Shiri,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Financing of Innovation [R].PRISM_Sorbonne November, 2010.
参考文献:
①Peter Howitt, Philippe Aghio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Innovation as Complementary Factors in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Vol. 3,1998, PP. 111-130.
②Zeng. J. Reexamin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novation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J].Macroeconomics,2003,25(4),541-560.
③Saint Paul G.Technological Choice, Financial Marke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European Economic Bedew,1992,(36):763—781.
④袁天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现实意义[J].西南金融, 2010(3)
⑤张明喜,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投资,2011(3)
⑥李建伟,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理论与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⑦刘铁牛,我国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协整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
⑧朱欢,我国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效果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4)
⑨张强,赵建晔.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7)
⑩万钢,发展有中国特色风险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8)
■陈昌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11)
篇3
从全球史观看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使各大洲间初步建立了商业联系,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将北美、大洋洲和亚洲等更多的地区卷入世界市场,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加上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方式,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全球经济日益连为一个整体。
一、高考回顾与展望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热点。从题型看,各种题型都有,图文题与材料题所占比例不小。考点主要是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开拓、两次工业革命的联系与区别。自新课改以来,江苏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本专题知识点的有:2008、2009年考查了新航路开辟,2008年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2010、2012年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三年以非选择题题型考查本专题的全国各地高考卷试题有:2010年山东文综卷第27题、上海卷第35题;2011年天津文综卷第13题、上海卷第39题、四川文综卷第39题;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0题、四川文综卷第37题、广东文综卷第38题。
由于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近年来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世界经济的一体性。复习本专题要特别注重联系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现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掌握世界市场形成的背景、过程、影响。
二、主要概念和理论
(一)世界市场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生产力的进步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殖民扩张的双重性: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
三、主要知识点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
1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扩张性特征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源。
2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殖民扩张客观上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 通讯工具和交通运输业的空前发展,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依托。
4 国际分工体系趋于成熟,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1 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雏形时期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原先局限于地中海、波罗的海的贸易,扩展到大西洋,世界逐渐联系在一起。紧接而来的殖民扩张使得地区间的联系加强,商品交换超出一国的范围,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商品交换。此处所指的是资本主义早期发展时期极力开辟海外市场的种种表现和贸易跨国现象。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改造全世界,因此,这时期是世界市场的雏形时期。
2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这个期间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及向其他国家的扩展,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尽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已越来越按同一市场的运行机制运行。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
3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亚、非、拉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历史影响
首先,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其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但客观上又促进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再次,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四、基本框架
五、二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二轮复习时,基础知识已经在一轮复习时得到了加强。同学们应该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思考本专题各个环节之间的本质联系,形科的理性思维,提升解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一)要厘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深入分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因,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阶段性特征。
【例1】《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 三角贸易的形成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对中国的影响。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康乾年间设立的专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根据它的发展时间和建立的环球贸易航线,即可知选择C项。
【参考答案】C
(二)结合世界地图描绘出资本主义市场从地区性发展到世界性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揭示它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体现。
【例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 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支持
C 突出了企业家们的作用
D 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初步发展。作为商品交换的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
【参考答案】D
(三)在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时,要注意从生产力角度和道德角度认识殖民扩张。试从文明史观、现代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等角度思考世界市场形成对各地区文明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例3】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完成第一次环球航海”。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
A 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随意性
B 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互相矛盾
C 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
D 纪念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
【解析】通过对材料分析可知,铜碑的正面是西班牙殖民者站在自己立场对麦哲伦遇难的记述;背面是菲律宾人对麦哲伦遇难的记述。观点相左,反映了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样的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价值观点,联系各选项,应选C项,说明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
【参考答案】C
【例4】“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
①全球史观②革命史观③文明史观④社会史观⑤现代化史观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新史观。从材料中“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可知③正确;从“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可知①正确;从“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知⑤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革命史观和社会史观。
【参考答案】B
(四)要适当联系当今的经济全球化(特别是近年来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关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现实表现,多维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理解世界市场的整体性、协调性,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例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西方学者往往是以国际贸易作为全球化的标准,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出现了统一的世界市场,所以新航路的开辟被视为全球化开始的标志。确实,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地理意义上的全球范围的交流与互动 欧洲逐渐成为世界体系的中心,这些都为后来资本主义世界贸易的大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然而,在大机器工业经济建立之前,是否存在真正的全球化现象呢?只有大机器生产使所有国家和个人都被纳入到一个世界体系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可以凌驾于这一体系之上,所以也有人把大工业的出现看作是世界历史的开端,同时也作为全球化的开端。
——摘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评价材料中关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该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讨论的焦点是“全球化”的起源问题。一种是认为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因为此时实现了地理意义上的全球范围的交流与互动,欧洲逐渐成为世界体系的中心,这些都为后来资本主义世界贸易的大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第二种认为起源于工业革命后,因为大机器生产使所有国家和个人都被纳入到一个世界体系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可以凌驾于这一体系之上。所以针对这两种观点,只要选择一种,紧扣问题,亮明观点,引用恰当的论据来论证即可,注意角度的多样性。
评分要求: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五)切忌孤立地、片面地学习历史,要探究中外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各个阶段对中国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1 第一阶段:雏形(新航路开辟后)
消极影响:澳门被占领。
积极影响:玉米、甘薯等物种引进,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传教士来华,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2 第二阶段: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消极影响:被破坏,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积极影响: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经济、外交、思想、教育、军事等)。
3 第三阶段: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消极影响:《》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积极影响:进一步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外交等)。
4 第四阶段:进一步加强(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形势下)
篇4
“如果你给工程师时间,让他们去梦想,那么就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巴蒂斯塔仅仅是在评价他对自己最新项目的设计蓝图时,才将其连珠炮式的讲话速度放慢。他说的这个项目就是在建的一个将巴西自然资源运往中国的超大航运码头。
这位巴西亿万富豪一口气说出了支持他这一想法的所有外国合作伙伴,其中有一个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穆巴达拉开发公司。今年3月,这家阿布扎比的财富基金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巴蒂斯塔控股的一家公司约5%的股份。
也就是说,一位巴西企业家要修建一个满足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巨大港口,而建设这个港口的资金支持来自一只中东财富基金。
注意到这句话中少了什么吗?这些交易当中没有一宗涉及西方企业。
就在美国和欧洲被自身危机压得喘不过来气时,全球投资界的重心正慢慢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由于作为其传统“狩猎场”的西方国家增长机会严重不足,那些总部位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基金、公司和投资者正在绕开发达国家,将资金倾注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市场。
如果这种资本南迁和东迁的势头延续下去,对西方经济体、西方市场甚至可能对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角色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巴西和中国等新兴国家之间已就“南南”贸易往来签署了很多协议。如今有迹象表明,投资也开始朝着这个方向流动。
据一家数据提供商的统计,过去三年,新兴市场买卖双方达成的交易数量每年在全球跨境并购交易中的占比至少为12%,而2000年这一比例仅为2%。五年前,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几个“金砖国家”达成的并购交易其总额只有6亿美元左右。2011年,这一数字突破了110亿美元。
这种势头不只出现在并购领域。一只俄罗斯财富基金前不久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司)斥资20亿美元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该公司的投资对象是那些在中俄两国有利益的公司。中司总经理高西庆在米尔肯研究所上周举办的会议上说,中司约15%~20%的资金都投在新兴市场中,尽管新兴市场的股市市值占全球股市的比例仅为5%。
就连西方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感受到了来自客户的压力,新兴市场客户也都在要求它们在这些地区寻找投资机会。信安环球投资有限公司管理着逾2580亿美元的资产,公司首席执行长麦考汉说,每次我们去跟客户说他们应当建立国际股权敞口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客户是这样回答:你们在拉丁美洲或亚洲新兴市场有什么投资机会推荐?
将这些现象说成是一种结构性趋势,或许还不到时候,但西方如果视而不见,那就是愚不可及了。
亚洲和拉美新兴经济体长期被认为是外来投资的被动接受者,但现在它们展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不管西方喜不喜欢,现在都轮到这些国家来投资了。从眼前来看,这就意味着,寻求获得新兴市场敞口的投资者不仅应该把钱交给投资中国和巴西的西方资产管理机构,也应该交给投资发展中国家的本土基金去管理。
从长远来看,如果这种新兴市场间相互投资的情形一直存在下去,又如果新兴市场国家成功打造出私营投资行业来补充财富基金,那么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可能就会承受压力,美元作为首选全球货币的地位可能就会受到威胁。也许用不了几十年,或许是几年间,这个噩梦就会变成现实。与此同时,强有力的投资力量正在搅动世界的南方和东方。
篇5
3月16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银行业要加快推进新巴塞尔协议第二版和第三版同步实施,引导银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使中国银行业在“十二五”末更加安全稳健,更加富有竞争力。对单体机构来说,为了做大做强,首次公开募股(IPO)及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成了不二选择。
内地银行大规模赴港融资
IPO、增发、配股、发债――这些上市银行去年在内地市场用以完成天量再融资的方式,目前被集体延续到了香港。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方案测算,今年银行赴港融资规模有望达到1300亿元人民币。
截至发稿时止,内地已经有7家银行宣布今年赴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融资:1月28日,中国银行召开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批准关于该行于2012年底前在香港发行总规模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债券的议案。
2月21日,光大银行公告称,将发行H股,发行方式为香港公开发行及国际配售,合计发行规模为不超过120亿股,集资约476亿元人民币(折合约564亿港元)。
2月23日,交通银行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批准了该行赴港发行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债券的议案。此前,交行曾于2008年7月在港发行了30亿元人民币债券。
2月26日,中国民生银行公告,把A股非公开发行的原方案调整为A股发行可转债加H股增发的新方案。中金公司预计,民生银行H股募集资金约为90亿元。
3月11日,中国农业银行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将在香港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含)人民币债券的议案,债券期限不超过5年期。
另据媒体报道,广东发展银行拟选择A+H股形式上市筹资,目前正处于与中介机构初期洽谈阶段。筹资规模将达到至少300亿元,如若实现,将占扩大后股本1/3。
此外,中信银行去年已经表示,将通过配股方式进行融资,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过2.2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A股和H股比例相同。以390.33亿股总股本为基数计算,H股可配股股份不超过27.28亿股,融资规模约为140亿元港币。
分析人士指出,香港债券市场较为低廉的融资成本是各大行选择在港发债的主要原因。
从近期市场反应来看,香港对内地银行赴港融资方案还是接受的。从二级市场反应来看,不仅没有出现A股市场常见的一提再融资股价就连续暴跌的局面,反而在经过消化后,先抑后扬,出现红盘报收的局面。
德意志银行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兼全球执行委员会主席阿克曼亦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逐步提升,在港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将快速增长,预期市场规模会由去年底320亿人民币,升至今年750亿人民币。
城商行开闸上市喜忧参半
近年来,城商行的发展有目共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2010年9月末,城商行总资产达7万亿元,增长34.8%;而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长仅为15.3%。城商行在中国银行业中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由2009年的7.21%和7.16%提升至7.74%和7.72%,相对地位有所提升。
2010年农行和光大银行成功登陆A股市场之后,上市聚光灯随即转向城商行。但自2007年起,即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三家城商行上市之后,中国城商行的IPO已经被搁置3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其中因素除了当初3家首批上市城商行引起的争议比较大外,当前A股中金融股所占权重较高,监管层有意控制其占比不宜过多。与此同时,也有多位分析人士认为,200人的股东限制成为挡住城商行上市的主要障碍。
2010年9月,财政部联合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其中规定“公开发行新股后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单一职工持股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或50万股,否则不予核准公开发行新股。”
2010年12月16日,重庆农商行在香港上市,点燃了城商行上市的激情。据悉,目前上海银行、杭州银行、重庆银行、盛京银行、大连银行、洛阳银行和温州银行等都已公开提出上市计划,准备排队上市。
近期,有关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话题日益升温,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到央行官员撰文指出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再到周小川新年刊载文章称,“要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渐行渐近。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受制于资金议价能力低,盈利模式过度依赖息差的城商行,面临着转型的巨大考验。
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型银行已经意识到应该尽早转变单一依赖息差的盈利模式。据报道,一些大型银行已经在过去的几年里不断调整业务模式,增加中间收入的占比。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的起步更晚,面临的压力也更大。
业内人士指出,从各项数据来看,中小银行面临着资本约束,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监管指标成为困扰中小银行的难题。因此在市场份额和客户认可度方面,都不具备优势。
此外,城商行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大行。外资银行也早已开始投入战斗,欲抢先挥师占领高地。据统计,以花旗、汇丰、东亚、恒生、渣打五家具有代表性的外资银行为例,2010年在中国内地共开设网点33个,一半以上位于二三线城市。
农村金融机构上市序幕已启
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体系层次分明,从高到低依次是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处在低层的农村商业银行由于组建时间最晚(国内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市农村商业银行于2001年底成立),经营中面临的难题最多。如,资产质量差、拨备不足、资本金不足等;承担的任务,如,扶贫、支持“三农”、建立普惠金融等与盈利目标不吻合等,其生存状况备受各界关注。
可以说,在众多的农村金融机构中,只有少数经营状况较好,它们通常位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或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正是因为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处境相对艰难,得到的政策照顾要比其他金融机构多,如实施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允许贷款利率上浮的幅度更大、给予各种税收优惠和财政贴息等。
而在登陆资本市场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则落在后头。这可能是因为内地市场对IPO设置了种种限制(尽管对公司上市之后的监管要比海外市场薄弱)。其他类型的银行在成功实现上市计划之后,公司治理与公司基本面都大有改观,未上市的银行(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与上市银行之间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目睹这一现实,选择上市便成了许多农村商业银行的奋斗目标。
早在2008年,江苏省就有4家农村商业银行进入上市辅导期,但直到今天,也未能成行。反而是成立不满3年的重庆农商行在此轮竞赛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重庆农商行放弃内地市场,转投香港市场,可谓“曲径通幽”,给内地有上市打算的银行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实际上,内地主要的银行都选择了两地上市,但股价表现却差别很大。同样的股份,在香港市场上的价格明显高于内地的价格,即H股相对于A股出现溢价。说明海外的投资人对内地银行的盈利模式更加认同。选择在香港上市,一方面不需要过于严格的上市条件(内地上市有如下要求:公司需提供最近三年业绩、发起人的数量不能超过200名等,而重庆农商行达不到此两项要求);另一方面,股票定价可更加进取,给股东(特别是原始股东)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
此番重庆农商行上市会将募集的资金全数用来补充资本金,从而使该行的资本充足率由10.5%上升至16.3%,核心资本充足率由8.84%上升至15%,将提前达到《巴塞尔协议Ⅲ》的较高要求。经过这次补充资本,该行预计在2013年前不会再有融资需求。
当然,最应该为成功上市额手称庆的是那些原始股东。IPO成功意味着原始股会出现大幅增值。等禁售期结束,这些原始股东就可随时在二级市场上减持股份。由于当初入股的成本极低,赚得盆满钵满是可期的。
链接:2004年6月的《新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II》),作为一个完整的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银行业必须满足的信息披露要求。后两项是对第一支柱的辅助和支持,资本充足率仍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重要角色。
篇6
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无论从宏观背景还是微观主体判断,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几年都处在前所未有的“黄金期”。具体表现之就是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融资速度加快。2006年5月证券市场首发(IPO)和再融资开闸。与过去相比,新的融资政策更加市场化,并推出了定向增发、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创新品种。为优秀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融资渠道。
纺织板块占证券市场比重目前呈现快速下降趋势,纺织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20世纪90年以来纺织行业通过证券市场股权筹资约710亿元人民币(包括B股),占沪深两市筹资总额的5.4%。落后于上市公司家数6.1%的比重,纺织板块总股本占两市总股本比重2005年为4.39%,2006年为2.47%;2006年沪深两市筹资总额(包括新发、增发、配股及可转债)2767.8亿元,纺织行业筹资31.75亿元(6只新股、2家增发、2家可转债),占1.14%。
两市平均每家筹资额18.9亿元,纺织企业每家平均3.1亿元。因此,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抓住证券市场的“黄金期”,加速融资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是纺织行业和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一是目前直接融资比重不到10%,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二是目前我国证券化率(A股市值占GDP比重)快速上升至50%,但仍低于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80%左右的水平,更低于英美130%以上的水平。
上市公司是公司制的最高形式,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筹资功能只是上市公司优势的一个方面。其它方面的优势也很明显,如公司上市后,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现代企业制度,公开透明地运作,因此社会各方面对公司的信誉度迅速提高。如银行对上市公司的信誉评级和贷款安排远远好于非上市公司:用户和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上市公司的产品,国际投资者特别青睐与上市公司合资合作;行业的优秀人才会主动栖身于上市公司;特别是生产最终消费品的企业,上市后的广告效应明显。未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上市公司在国际舞台上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说上市公司在资金、人才、销售渠道、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具有非上市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
过去我们常说,管理和技术是企业的两个轮子,的确,以技术和管理为轮子的产品经营是一个企业存在的前提,是基础。而资本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发动机。没有发动机,再好的企业充其量是个“人力车”,难以持续快速发展。当然,仅有发动机而没有“轮子”,连“车”都算不上。
如何让资本市场正确认识纺织行业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扩大和纺织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开始关注上市。目前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已有88家,其中服装类公司17家,纺织品(包括棉、毛、麻、丝纺织及综合类公司)41家,化纤公司27家,纺织机械公司3家。特别是2004年中小企业板推出,因发行规模门槛有所降低。使中小企业为主的纺织行业迎来了新的融资渠道和机会。2006年有6家纺织公司登陆中小板市场,使中小板中纺织服装企业达12家,占中小板总家数的11%,是比重较高的行业之一。行业一批龙头企业正在利用证券市场融资渠道,得到快速发展。
2006年以来,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已逐步形成。如IPO的询价、再融资发行价与市价挂钩等等。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已逐步发挥,其中机构投资者承担主要角色。多年来纺织板块在证券市场的表现相对落后:
1、2006年,上证指数上涨130.4%,纺织指数上涨60.4%:
2、2006年末纺织板块市值占沪深总市值的2.1%,低于公司家数占沪深市场总数6.1%的比重,也低于纺织行业占GDP2.7%的比重。纺织板块总市值在22个行业中排在15位:
3、目前(2006年3月9日)沪深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达37.2倍,市净率4.6倍。纺织板块分别为33.9倍和3.5倍。一些纺织绩优公司的市盈率不足20倍。市场估值偏低导致IPO和再融资的成本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资本市场如何正确认识纺织行业及其上市公司,纺织行业及其上市公司如何向资本市场推介自己?是摆在纺织行业及其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面前共同的课题。
篇7
【关键词】新兴市场国家 资本管制 启示
199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通过加强资本管制控制国际资本流动及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些资本管制又细分为数量型管制和价格型管制两类。与数量型管制相比,价格型管制的管理成本较低、灵活性较高,且寻租空间较小。因此研究其它新兴经济体实施价格型管制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深化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本项目全面开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新兴市场国家实施资本管制的背景和概况
国际资本的逐利性会放大新兴市场国家国际收支的周期性,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危及金融和经济稳定。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收支大都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在基本面良好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个繁荣期,GDP增速过快、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汇率升值预期,都会引发国际资本大量涌入。资本的流入又促进了资产价格上涨,投资增加,进而带来更大的繁荣,经济进入良性循环期。随着资本的流入,本币开始不断升值,国家开始过度消费并严重依赖外资,同时国际竞争力降到最低。此时一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引起外国投资者信心下降,进而引发资本的迅速撤离,从而带来本币的巨幅贬值、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和经济增长放缓,自此进入恶性循环期。
国际社会对新兴市场国家实施适当资本管制的正面作用已达成共识。正是因为意识到新兴市场国家在应对资本流动时采取适当的管制措施,对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减轻资本流动冲击、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后,连一向主张资本自由化的IMF也明确表示新兴市场国家应实施必要的资本管制,将资本账户管制与宏观经济政策等工具搭配使用,为新兴市场国家实施资本管制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目前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项目都进行管制,但具体管制项目的数量有一定差别。对于资本市场证券、货币市场工具、直接投资、房地产等主要项目,大部分国家都进行管制,但对直接投资撤资、商业信贷等项目实施管制的国家相对较少。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新兴市场国家资本管制方式
当前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管制大致可划分为数量型管制和价格型管制两种类型,在多数情况下是混合使用的。
数量型管制是指政府通过审批程序等行政手段直接限制跨境资本流动,即管理部门通过直接禁止、数量限制或审批程序来限制资本交易或相关的资金支付、转移。具体措施包括:对外汇交易主体资格进行限制;对外资准入计划进行审批和管理;对国内金融机构的负债头寸、外汇资产实施限额管理;对外资金融机构经营国内业务进行限制;对非银行居民持有外国证券、不动产及直接投资进行限制;对非居民投资国内资本市场的数量和范围进行限制等。我国实行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以及印度对境外投资者投资本国债券市场的额度限制等属于此类。
价格型管制旨在运用市场化手段增大特定资本流动的成本,具体又细分为直接税收和间接税收两种方式:
直接对跨境资本流动征税是指通过对跨境资本流动直接征税来提高跨境资本流动成本,从而直接影响资本流动,主要表现在降低居民持有外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水平或影响非居民持有国内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水平。巴西频繁使用的金融交易税(IOF)以及泰国等对外国投资者持有国债征收的所得税就属于此类。
间接税收方式即以无息准备金或存款要求等形式增大跨境资本流动的成本。在实施这种资本管制措施时,中央银行可要求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其资本流入或外汇净头寸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并存入一个特定的无息账户,这就导致经济主体流失部分存款利息收入,从而来影响外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并达到抑制跨境资本流动的目的。中央银行可根据不同期限和种类的资本流入设立不同比例的准备金比率要求。次债危机后印度和土耳其对外汇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就属于此类。
三、价格型资本管制方式的国家实践
(一)巴西――相机抉择采用金融交易税的案例
1.政策实施概况。金融交易税是针对特定金融交易活动以交易额为基础征收的特殊目的税种,主要作用是降低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动引发的波动性和风险性。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交易税成为政策工具选择之一,不少新兴市场国家采用其来管理跨境资本流动,其中巴西是对跨境资本流动征税较早、运用较为频繁的新兴市场国家,能够根据外国金融资产的期限和外部金融环境,灵活调整各类资本流入金融交易税税率,一度成为世界上金融交易税税率最高的国家。2013年5月,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可能提前退出预期的影响,巴西资本流出大幅度增加,巴西央行除对1年及以下期限外国贷款征收6%的税率外,取消了其他各类金融交易税。
2.经验借鉴。由于巴西的金融交易税采取了相机抉择的方式,在审慎的宏观经济框架下根据资本流动情况灵活运用,并同时配以其他管制方式(如资本流入最低期限要求等)和宏观经济政策,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巴西在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次债危机中遭受的负面影响较大部分国家小。
(二)智利――渐进式实施无息准备金的案例
1.政策实施概况。20世纪80、90年代,以智利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投资者看好的对象,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智利国内,引发了智利国内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矛盾,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也持续加大。一方面政府抑制通货膨胀需要提高实际利率,但另一方面加息会进一步刺激外资流入,从而导致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升值。面对这种情况,为了缓解出口竞争力下降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智利政府于1991年之后的7年间一直实施无息准备金制度,并根据国际资本流入情况对无息准备金的缴存比例和征收范围进行渐进式调整,缴存比较最高时达30%,征收范围一度扩大到全部潜在的短期资本流入(包括投机性外国直接投资等)。1998年后,国际资本流入趋势减缓,智利逐步放宽无息准备金制度。
2.经验借鉴。智利政府注重加强金融体系稳定性建设,通过利率与汇率等宏观政策的搭配调节达到稳定国内金融环境的政策目标。同时,智利对短期资本流入大多采用渐进、灵活的管理方法。因此,智利的无息准备金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改善了资本流入结构,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正的利差,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创造了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在面对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智利相比其它同类国家受的影响较小。
(三)泰国――盲目实施无息准备金的案例
1.政策实施概况。2006年,国际资本流入激增和经常账户盈余对泰铢形成巨大压力,导致泰铢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据泰国央行统计,在2006年的前10个月里共有360亿美元热钱进入泰国。2006年12月,为提高热钱投资或投机的成本,遏制短期外汇资金流入炒做泰铢,泰国央行宣布,金融机构对所有超过2万美元流入资金提取30%作为无息准备金(与贸易及服务相关的资本流入或泰国居民汇回的投资收益除外)。受此政策影响,泰国的股市、汇市双双大跌,令泰国政府措手不及,泰国央行被迫于2006年12月19日宣布修订无息准备金制度,被迫缩小管制范围。
2.失败的教训。一是泰国央行实施无息准备金制度旨在控制资本流入激增,缓解泰铢投机压力,保持货币稳定,并未考虑国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如何有效地吸收这部分多余资本,政策目标缺乏政策工具的有效支持。二是由于在政策执行之前,泰国对国际资本流入的结构未进行有效区分,政策制定不够透明,宽泛的管制范围和过高的准备金比率要求直接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因此,引入无息准备金制度必须配以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
四、对我国的启示
(一)资本管制的必要性
巴西和智利政府在实施资本管制的同时,注重加强金融体系稳定性建设,建立稳健性框架,并辅以宏观经济政策来稳定国内金融,因此取得了成功。而泰国只是一味地阻止资本的进入,未有效拓展资本流出渠道,也没有有效的配套政策,因而以失败告终。因此,我国应在实施资本管制的同时,应该注重配套政策的建设和实施,最大限度降低资本流动风险。一是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税收等货币政策和财政策,通过逆周期调节,积极应对资本异常流动引发的风险;二是要加快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指标体系和预警平台,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强化以逆周期调节为主的宏观政策预案;三是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通过运用宏观审慎工具,弥补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外汇流动风险的局限性,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建设。
(二)渐进性的政策调整是资本管制成功实施的保证
巴西和智利资本管制采取渐进式的政策调整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泰国短时间内盲目的政策剧变是外汇管制政策失败的重要原因。有效的资本管制必须充分考虑各类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搭配和目标的实施,循序渐进,明确重点,尽量避免过于突然和苛刻的管制而引发资本集中外逃。
(三)资本管制并非长期解决方案
资本管制只是暂时手段,绝非长效机制,在国内金融市场尚未成熟,实体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应对国际热钱流动冲击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合理运用资本管制可以为国内的结构化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赢得时间。未来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进一步放开、汇率完全自由浮动、资本项目完全放开将是大势所趋,当前应有效利用宝贵时间窗口,稳步推进改革和市场化建设,为实现全面开放打好基础,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刘莉亚,程天笑,关益众,刘晓磊.资本管制对资本流动波动性的影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02):37-46.
篇8
参加论坛的专家教授和学者就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及进行了广泛讨论。
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认为我国金融体系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是还不是现代化的,还有待于现代化、规范化、优化(结构优化)和强化。,中国金融创新迫切需要解决诚信严重缺失、结构严重失衡和体制严重缺陷等一系列问题。诚信、信用和信誉应该是立人、立国、经济、发展金融的前提和基础;金融改革必须重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结构性失衡。体制严重缺陷是在强而有力的、人为干预下形成的,因此,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去摧毁,而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去逐渐地摧毁。在新的发展阶段,首先要解决诚信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使我国金融体系现代化、规范化、优化、强化,才能够使我们国家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由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教授则从金融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融资结构、金融资产结构、金融开放结构等五种结构和从微观、中观、宏观等三个层面了中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结构问题。她认为,中国目前金融发展中出现了金融总量快速增长与高风险、低效率并存的局面,主要表现在:结构变化相对总量增长而言缓慢,优化程度不足;我国现在的金融结构带来了市场的低效率和高风险;现有金融结构的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和国家。因而要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推进金融发展。
上海大学潘英丽教授提出了金融中介不足引致国家利益流失的观点。她用存贷比和存差两个指标来说明我国金融中介的不足,并解释了金融业运行的低效率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金融中介不足会导致民营难以获得贷款,并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利用外资,从而出现外资挤出民间投资和资本大规模的输出,即引致资本国际循环。资本国际循环会进一步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储蓄-投资的转化率下降、经济转型的进程延缓、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减少以及外汇收益流失等。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会导致垄断利润和政策补贴流失;金融中介不足会引致社会资源黑洞问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要重视发挥金融中介的功能。
天津财经大学王爱俭教授则从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缺口分析了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问题。她指出,发展社区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金融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社区银行有产权结构、交易成本、市场效率、经营灵活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社区银行的发展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将现有条件成熟的城市和农村信用社改制为社区银行;二是由民营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三是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成
为社区银行。社区银行的产权结构可以采取股份制、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模式。
通过对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及金融服务业的就业量等三个指标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何德旭研究员认为中国金融业是发展滞后,而不是改革滞后。中国金融业发展滞后表现在:金融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持明显乏力、金融业结构不均衡、金融业内部各微观主体缺乏竞争力等。中国金融业发展滞后既有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业本身组织体系和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指导思想上没有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真正的产业来发展。把金融业作为产业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和完善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有完善的金融业发展规划;放松金融业管制,减少干预;强化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
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叶龙森副教授指出,加强风险管理是中国金融面临的紧迫课题。他从三个层面探讨了有效的风险管理。从宏观层面,需要有利于风险管理的国家规章制度,要为风险管理提供工具。
目前,这些工具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包括期权、期货等。另外还需要大批人才,这是由衍生工具的复杂性决定的。从公司的组织结构层面,风险管理需要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积极的高层介入。从报酬系统方面,必须使交易员的报酬与其风险挂钩。中国的金融系统现在需要认真思考和建立这些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以避免一次又一次地“交学费”。
武汉大学黄宪教授认为在新环境下,风险管理作为金融中介核心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而风险管理就是金融中介的核心功能和本原功能。随着市场趋向完善,金融中介,特别是银行非但没有消亡,在转型后反而勃发生机。金融中介具有风险管理优势。不管从哪个层面上讲,风险管理都是金融中介的最重要功能。在商业银行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金融中介的风险管理功能。
人民币汇率改革也是本次论坛的热门话题之一。武汉大学江春教授从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的超额货币的角度,讨论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他认为,一方面,由于制度上的原因导致我国存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经济生活中的超额货币也产生人民币的贬值压力。而后者被经济学家们忽视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在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国家经济没有完全市场化,人民币目前升值的压力只是一个短
期的现象。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取决于中国的经济效益。如果中国的经济效益很低,如果我们不进行真正的制度改革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话,人民币今后可能会有贬值的压力。
二、关于商业银行创新
2004年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改革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在本次论坛上也成为重要。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是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教授从何为战略投资者、我国商业银行股权改革中是否需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引入战略投资者能否完善治理结构、是否会金融安全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股权改革中引进外资问题。他认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就是要借助外部力量推动银行业的股权改革;实现治理结构的更新;借助国外的力量、信誉走出去。引进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否为战略投资者,并不取决于引入方的标准和判断,而应取决于投资方的战略选择和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后对投资者回报的高低。但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只能改善治理结构,而不能完善治理结构。影响金融安全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周期,而不是金融机构的运作。在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条件下,金融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因,而不是内因。因此,讨论引进战略投资者会不会影响金融安全,必须关注世界经济的格局、经济周期的变动和我国的开放度。
西南财经大学刘锡良教授提出了“商业银行向何处去”的8个困惑:(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解决国有银行资本金不足,还是改善其治理结构?(2)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是否一定要上市?(3)我国国有银行上市的地点应该在国内还是在国外?(4)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权是否一定要卖给战略投资者?(5)银行的股权能否转让给自己的竞争对手?(6)如何对国有商业银行股权转让进行定价?如何对一些隐形的资产定价?(7)什么是最适合国情的完善治理结构?(8)通过股份制改造能否克服银行固有的弊端,真正引进先进的管理与先进的技术,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这几方面的都值得进一步和。
江西财经大学的胡援成教授则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实证评价。他发现,综合比较来看,通过改革,国有银行效率在逐渐提高,与其他股份制银行比较接近,但总体上还有差距。同时,他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成效与政策推动、扶持是密切相关的。要做到可持续,还有很多任务要完成,特别像公司治理结构和其他各方面配套改革。
关于商业银行的命运,深圳大学中国特区研究中心郭茂佳教授认为,要么并购,要么被并购,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其原因在于:一是自由化使得商业银行跨行业经营变得容易;二是化导致商业银行机构过剩;三是国际化带来了跨国并购的兴起;四是同质化使得银行间并购相对容易。面对全球并购大潮,中国要实行多项“两手抓”:第一,政府要“两手抓”,一手要抓振兴民族银行,通过并购要把民族银行做强做大,一手要抓避免银行被掠夺式并购,政府要制定并购边界和反垄断措施。第二,商业银行要“两手抓”,一手要抓传统产品经营,一手要抓资本运营。第三,高校要“两手抓”,一手要抓传统银行知识传播,一手要抓投资银行知识传播。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金林教授着重分析了银行保险这一创新业务。他认为银行保险是集产品、服务和组织创新为一体的金融创新。,这一创新还存在许多障碍:一是分业监管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二是进入市场的深度和范围都受到较大限制;三是文化传统的。因此,近期来看,银行保险主要是规范保险销售行为。从长期来看,发展银行保险要积极推动保险产品的创新,提升保险产品的技术含量,建立银行和保险共享的信息网络资源系统,加强银行与保险的合作。
三、关于资本市场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既有资本市场的一般特点,也有中国的独特背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骏教授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具有不同于西方资本市场的三个明显特点:第一,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是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而是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它的初始阶段必然是政策式,其功能也必然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它的定位。第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进行的,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因此,资本市场改革必然要符合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第三,中国上市的股票主要是改制的国有的股票,所以,政府是股票的主要供应者,又是股票市场的监管者——政府同时处在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地位。由于政府对股市定位存在偏差及制度性缺陷的存在,目前,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失效而非市场失灵,政府不能把责任推给市场,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主要当好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政府不应过多地从企业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资本市场问题,而应从监管者的角度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资本市场中各交易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彻底抛弃为国有企业改制脱困的指导思想。政府要侧重从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来处理问题,全面实现资本市场的公正与效率,发展一个规范的资本市场来为商业银行创新提供场所和条件。无论是否照搬西方的和经验,都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两个效应,一是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二是民间的、的财富增长相对缓慢,中国的国民并未因经济的快速增长分享到应有的实惠,因而是一种“贫困的增长”。一个成熟的经济体需要一个庞大的、有效的社会存量财富的支持,为此要建立保护社会存量财富的制度,同时还要一个以资本市场为基础和核心的现代金融体系。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发展一个强大
的、健康的、透明度很高的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这样一个资本市场。其次是商业银行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从2004年开始进行了以资本市场为平台的彻底的市场化改革。第三是汇率体制的改革。这三大改革完成之后,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就基本形成,我们可能在2010年逐步形成现代金融体系的雏形。
上海财经大学杨大楷教授认为,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发挥较充分,而其他功能严重不足,募集资金使用严重不规范。同时,政府主导资本市场,使有限的资金大量注入了国有企业,特别是效率不高的国有企业。因此,要保障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在一些根本性的制度上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宋清华教授认为,从功能上看,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既有交叉重叠,又有明显的差异。这决定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是竞争与互补的关系,一方面它们既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相互替代,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并非“致命性”的打击;资本市场的发展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负债结构和资产结构,但并未使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总量出现萎缩,相反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机遇与舞台。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是资本市场重要的筹资者、投资者、中介机构、服务机构和工具的重要创造者之一,因此,即使不能说没有商业银行就没有资本市场,至少可以说没有商业银行的参与就不会有资本市场今天的成就。金融创新使得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商业银行成了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市场”的概念可以替代“金融”或“金融体系”。
四、其他金融与投资问题
在本次论坛上,学者们除了围绕上述主题展开讨论外,还对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和中部崛起两个议题进行了研讨。
篇9
在第11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官员、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转型”,对中国蓝筹股如何建立、市场资金来源和2007年股市发展等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屠光绍
资本市场战略转型需理清五方面关系
从2006年进入到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已进入基本完成阶段,其他各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战略转型基础已基本具备,而实现转型要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要研究资本市场战略转型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屠光绍指出,“这是从大的格局上来讲的。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转型要服从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会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和战略转型提出要求,那么反过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和战略转型要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服务。”
第二要研究中国资本市场战略转型和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条件的关系。屠光绍指出,中国资本市场战略转型各个方面的主体基本具备,比如说上市公司主体,不断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当然这个还没有到位,但上市公司的结构已经有一定的调整;比如说市场的中介机构,包括证券公司,更多地引入市场的竞争,优胜劣汰。
屠光绍透露,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券商、基金、社保,以及其他一般机构,持股市值已占整个市场的30%,在流通市值里达到了40%,机构投资人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第三要研究实现资本市场战略转型过程当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成功,股改实际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次成功的案例。屠光绍表示,“下一步实现战略转型依然回避不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个问题。”
第四是要研究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关系,也叫自由化,就是境内的自由化,实际上就是放松管制,就是开放的关系。
第五要研究战略转型当中的总体设置和具体路径的关系。比如数量与质量并重,规模与结构并重,扩张速度和效率并重,发展与规范并重。
魏杰
股市上升空间还有5年
天下股市涨久必跌,跌久必涨。特别是在2006年整个资本市场刷新了我们每个人的想象空间之后,2007年股市神话能否延续?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魏杰教授认为,上一年推动股市上涨的三大因素在2007年将会继续存在,按照目前的抽样分析,股市上升空间还有差不多5年左右时间。
2006年股市上升很快的原因有3点:
第一个推动因素是货币现象,大量的资金进入了我们的资本市场,这些资金主要由5个部分构成,一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大量资金进入股市;二是外汇结余里的一部分人民币;三是储蓄中的一大部分转向股市;四是房地产的调控资金转向资金;五是各种社保基金可以进入股市。而流动性过剩的观点大部分是推测出来的,实际上这个很正常,资本资金的投资方向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的,2007年我估计货币现象仍会存在,不会像有人讲的流动性太强而出现问题。
第二个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因素是制度变革。我们对50家上市公司的抽样调查显示,制度变迁分为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组织结构、管理制度4个方面。2006年是近5年来制度变迁最快的一年,50家公司中的43%发生了较大规模变迁,而且后续的变迁还在继续。2007年,制度引发的变迁还会延续,最起码从我们选的50家来看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资本市场还会持续良好的发展。
第三个因素就是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进入了新的时期,结构调整引发了资本市场上升。制造业中间的装备制造、基础产业中的能源产业和原材料产业、服务业中的现代服务业,新的时代到来带动他们的盈利回升,而这种盈利回升引发中国资本上升。
2007年,这几个方面的回报将仍然持续上升,按照目前的抽样分析,上升空间还有5年左右的时间。
刘纪鹏
30万亿热钱不存在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基本结束,130%的上证综指涨幅位居全球第一,沪深两市总市值比2005年增加了近5万亿元,但是,如何来解释股市的复兴一直是争论的热点。
前不久,曾有香港某媒体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教授在出席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研讨会上表示起码有30万亿元的热钱在市场兴风作浪,导致内地资产价格出现暴涨。
吴敬琏教授的此番观点引来了众多争论。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股改是牛市来临的基础性主因,过剩的流动性正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大发展来吸纳消化。
“首先,没有30万亿元这个数字。银行存贷差10万亿元左右,扣除9.5%的存款准备金率,那么就是七八万亿元的过剩流动性,何来30万亿元?其次,流动性过剩是好还是不好,不同参照系,结论会有很大不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是值得担忧的。但是对于正在转轨中的金融体系来说是好事,直接融资接过间接融资的重担,就是资本市场的大力发展来吸纳消化这些流动性,转化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持股,那么这些钱就有了约束力和责任感,而不是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第二财政导致的坏账损失,无人问责。所以需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促进商业银行成为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
胡祖六
避免市场非理性的乐观
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表示,在当前一片繁荣的市场气氛中,人们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尤其要慎防非理性的乐观。中国资本市场至少需要在规模扩张、深度拓展以及债券市场三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篇10
不过,从银行股最近三年的表现便可看出,资本市场完全不认同银行业暴利的观点。因为资本市场对于银行股的净利润有着自己的看法。
银行业的利润来源与一般的工商业企业利润来源没有大不同。净利润都是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再扣除所得税。但银行业利润有一点跟实体企业不同的是,银行从居民手里借钱,再放贷给需要的企业和居民,从中赚取利差。银行从居民手里借来的钱,都是要还的。但银行借给企业和居民的贷款,要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会不会归还。因此银行是有假定极少一部分到期会赖账不还――这一小部分就是银行的坏账拨备。
因此,如果一家银行的坏账拨备少了,净利润就高,坏账拨备加大,利润就低了。可见,资本市场显然是认为目前的银行拨备太少,从而使得利润虚高。这个担忧不是没根据的,因为我国已经连续五个季度GDP增速下滑了,而且可见的未来一段时间里,经济增速下滑应该是大概率事件。经济下滑,银行的坏账一定会增加,这个逻辑不会有错。
一般大众宣扬银行业暴利,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里却对银行股并不看好,二者本身就是矛盾的。既然矛盾,那么其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如果大众认定银行业暴利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资本市场就是错误的,它必然通过未来股价的修正来改正错误;如果资本市场是对的,大众多年后会认识到原来银行业并不暴利,目前的所谓“暴利”,只是坏账拨备不足的结果,多年以后由于坏账爆发而被修正。
- 上一篇:噪音污染带来的危害
- 下一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