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信息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信息管理

篇1

水利文献信息的内容管理是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另一个方面。人们利用水利文献的核心就是对其信息内容的利用。水利文献信息内容极为广泛,其涉及水利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水利理论、技术、经验、法规、历史等等。如何将这些纷繁复杂的内容区分开来,为水利文献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是一个难点和重点。笔者认为对于水利文献信息的内容管理不能单纯以内容管理内容,而应考虑到实体管理的管理者———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实际上这几类管理者管理水利文献各成体系,这是因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待水利文献。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得益于信息管理系统的产生,这一隔阂也慢慢消减。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从信息的这一大视角将各种水利文献信息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形成水利文献信息的系统性。通过提取水利档案文献、图书文献、文物文献等各种水利文献的通性进行资源聚合利用,从而形成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系统性。如此一来,一方面保证了水利文献专业化管理,文献信息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存;另一方面,在确保了水利文献在档案、图书、文物等各自专业领域与其他文献保持有机联系的同时,保证了自身的系统性。总之,水利文献信息管理需要各方进行深入研究后,才可能真正实现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系统性。

二、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1.传统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传统水利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提供水利文献实体借阅利用。这类服务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比较大,往往只能针对某一时间或地域的人群进行服务,而且其消耗时间比较多。但这类服务最直接也最具挑战性。因为这类服务要求服务人员要十分熟悉馆藏,能及时提供利用者所需水利文献,且要求服务人员能应变利用人员的各种咨询。同时,这种服务使得水利文献实体的丢失或损毁的可能性增大。因此,需要提高水利文献管理者的专业意识、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也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水利文献意识。水利文献信息服务应该转被动于主动,在提供原有水利文献查阅利用的同时,开展水利文献专题展览、水利文献专题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在现有服务基础上将传统服务提升一个层次。

2.对于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全方位、全时段水利文献信息服务。通过建立相应的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水利文献信息整合的同时提供水利文献信息的查阅、研读等服务。对于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是数字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笔者认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水利文献信息服务,需要进行以下努力:

(1)加快原有纸质文献数字化的数量和规模,同时确保质量。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应该是各单位的常态工作,不能只有当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时才进行数字化,而应该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保证其数字化进程。

(2)开展多方位合作,要加强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信息化的同时协调各单位的数字资源,通过相邻地域数字资源相互整合达到全国数字资源整合。

(3)建设更多水利文献中心,提供优质的网上服务。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有了很大进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建设管理、水情信息、试验检测等方面的工作都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监视测量仪器;遥控设备等基础上实现的,通过软件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再生、利用等形成一个系统,提升水利工程的自动化管理水平。虽然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很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水利自动化在近些年的防汛高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的保障了水利工程安全以及通讯信息的畅通。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中,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重点内容。在当前时期,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对促进我国水利工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讲,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完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部门过于注重水利水电工生产,而对于信息管理体制建设上则是存在问题,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进行。

2、缺乏维护管理技术人员。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建好后,缺乏专业的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人员。现有的一些系统管理人员由于缺少专业的培训,技术能力欠缺,当遇到一些真正的技术难题的时候无法应对。

3、资金不足。水利工程自动化的实现是建立在一定的资金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对此不重视,导致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管理资金不足,影响了水利工程自动化的发展。

二、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对策探讨

1、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信息化管理人才与水利工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因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信息管理人才,他们的素质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与效益。因此,加强对于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管理与培训,对于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质量以及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水利工程企业应该加强对于那些高素质水平与能力的人才的招聘。引进那些高素质人才,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努力提高水利工程自动化管理水平。其次,组织相关基层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水利自动化工程的专项培训,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让信息化管理人员掌握新技术,新材料,保证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正常使用与维护。

2、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信息资源是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资源,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无形资产,对于促进水利工程自动化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水利的核心任务是合理开发以及全面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为此,水利水电工程应该建立完善的以及标准的实施规范以及标准,进而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为此,水利工程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系统建设,例如,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抓好防汛抗旱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强化对于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的管理,对于大型或者中型的水库以及灌溉区域进行全面信息化覆盖,进而做好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全面化。

3、建立优良的信息化系统机制

信息化系统机制是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信息化维护以及管理的主要约束以及管理体制,加强对于信息化系统机制的开发、研究以及利用,对于加快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进展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除了要进行信息化系统机制的开发、研究以及利用外,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还应该加强自身信息化管理组织能力,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管理有效机构,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机构的有效职能发挥。同时,水利信息化管理有效机构还应该充分的发挥技术优势以及业务职能,提高他们对于水利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尽量避免一些资源分散、重复建设、重复立项以及其他问题的出现,使得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机制的维护以及运行做到全面到位。

4、加强对工程信息化系统资金的投入力度

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养护以及维持是建立在一定的资金基础上的,雄厚的资金是做好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维护的重要基础。为此,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维护部门应该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长效发展机制,同时注意工程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性,使得建设工程信息化系统发挥长效的作用。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资金充足,则要尽可能的引用一些先进的工程信息化系统软件,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资金不充足,则应该努力使用那些其他水利水电工程早已开发而且相当成熟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成本费用,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效益,将剩余的资金用于工程信息化系统后期的维护以及运营,努力保证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发挥长效的作用。

三、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B/S结构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开发

目前,GIS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中用到的大部分是C/S结构,原因是这种方式初级成本低,企业的网络和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低,适合部门级的应用,但其缺点是不利于实现数据共享。B/S结构的GIS应用是把C/S结构中的服务器分解成应用服务器端和多个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应用逻辑与开发维护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器端,简化了客户端,使得GIS应用软件的维护更为简单,易于实现信息共享。

2、多种软件整合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体系

水利工程参建单位众多,信息化建设涵盖面广,中间数据繁多,流程环节严格。这种特点决定了多种软件如财务软件、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软件、P3E/C软件等将同时使用。为此,对各种系统进行整合,有利于快速建立起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体系。

3、在管理平台软件的基础上,模块式构建信息系统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密切合作,建设的关键是用户需求分析。水利管理信息系统要简单实用,切合实际情况,并且尽量使管理系统的使用方式与现行的纸面工作方式相吻合,便于用户使用。根据项目法人现有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制定出需求分析报告,使用一些开放性、扩展性较好的管理平台,在管理平台基本模块的基础上,由软件公司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根据需要增加功能模块,使这些功能模块与纸面的工作流程一致,保证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总结: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必须对非工程性设施的建设投入相当的关注度,同时开始使用各种现代技术,将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先后建立起来。水利工程的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进行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自身工程信息化管理现状,创新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水利工程自动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立磊,赵佩资.浅谈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价值工程.2011(25)

[2]王振华.浅谈WDS9002系统在水情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新疆水利.2010(06)

[3]吴祥,张坤,陈欣,刘波.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

篇3

关键词: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 组织结构 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U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018-01

水库运行管需要多种信息,不仅包括汛情旱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水环境信息和枢纽工程信息,而且还包括流域上下游经济社会信息、生态环境信息、气候气象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和地质灾害信息等。长期以来,水库管理多依靠工程措施,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工程措施已成为重要的运行管理的方式,其合理应用能够促进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

1 太河水库信息化建设的概况

1.1 太河水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太河水库位于淄博市淄河干流中上游,控制流域面积780 km2,总库容1.83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28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城乡生活用水、发电,及生态补源等综合利用的大(II)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流域连枯连丰显现明显,尤以连枯年出现次数多,暴雨洪水集中于汛期,涨洪历时极短,因此科学管理已成为水库管理的迫切要求,而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的建设是科学管理的条件之一。

1.2 太河水库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挥功能

按照水利部促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2008年前后,水库陆续建成了雨情遥测系统,东、西溢洪闸闸门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以及管理局计算机局域网;2010年建成了供水自动化系统,干渠视频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系统。

1.3 太河水库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上述系统的建设时没有从系统整体考虑,存在着相互独立,项目功能单一,软件开发建设平台低,信息传输速度慢,数据资源不能整合,信息共享性差等弊端,与管理局同科室、上下级间信息交流手段仍然比较落后,致使信息共享性差、数据不能有效利用等。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2 信息化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组织结构上的问题

现由两个科室分别对先建、后建的两组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和修维,造成维护人力资源和设备的浪费。

2.2 各系统存在的问题

缺少数据库系统,数据存储仅依靠电脑硬盘,运行多年来,设备老化,数据存在安全隐患;系统多年未升级改造,很多功能已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

2.3 信息不能共享

现在还停留在手抄报表方式报送水情、雨情信息和供水等信息,许多数据不能得到很好得到应用。例如,各个科室间信息交换(供水量、水情信息、雨情)每天通过电话完成。

3 太河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的建立

3.1 水库水库信息管理中心系统建设构想

总体思路,构建以信息中心网络建设、综合数据库系统建设、信息服务与应用系统建设为基础,综合利用雨情、水情、工情、洪水预报、供水信息、水质信息,整合各个系统,实现系统全局信息的共享,实现信息系统在运行管理和基础性作用,利用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决策,通过人工决策和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相结合,科学调配水资源,实现水库综合效益发挥的最大化。

3.2 组织结构上的实现形式

组织结构上,合并上述两个科室部分职能,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科室负责信息系统日常维修、维护、信息收集、统计等;成立决策组织机构,由专业人员负责的水资源调度(洪水调度、供水量调度等)。

3.3 技术上的实现形式

3.3.1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的改进

升级两级局域网,即办公局域网和坝区局域网。购置先进的办公软件,实现办公信息、水情、雨情、供水等信息共享;办公局域网与互联网相连,实现与外界沟通。坝区局域网局域网整合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闸门自动化系统、供水自动化系统、雨情系统、视频系统等。办公局域网与坝区局域网可以相连,相连时增设防火墙保证坝区局域网的安全。

3.3.2 建立综合数据库服务系统数据库

综合数据库是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信息支撑层,存储和管理各应用子系统的公共数据,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支持服务,各子系统的数据交换也是通过数据库进行。水库综合数据库信息应主要包括:雨水情信息(降水量、水位、入库流量、出库流量、供水量等)、工情信息(水库设计指标、工程信息、测压管水位过程线、大坝变形量、大坝浸润线、上下游水位、闸门状况、干渠状况、大坝安全综合评价等)、视频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等。

(1)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的开发就是通过数据软件,将信息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库中。开发过程严格遵守数据库建设标准程序。综合数据库的建立要充分利用DBMS提供的对数据库的整合技术、中间件技术以及其他标准化措施,有效地实现现有资源开发、利用、共享等。

①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包括雨水情信息实时数据库、工程情况实时数据库、供水信息实时数据库、水质监测实时数据库、视频信息实时数据库等,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②基础数据库。防洪工程信息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库、防汛数据信息等。③历史数据库。降雨量、水位、入库流量、闸门开度、大坝安全监测等历史数据,能够进行统计、查询、调用等,能够生成报表等。

(2)数据库平台的管理。

①数据库选用专业数据库类型,支持服务器到服务器的远程过程调用,符合开放数据库互联标准,具有良好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和强大的数据库开发工具。②能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导出和导入到外部文件操作,并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恢复以及各项参数设置。③可分配用户不同权限加强系统管理。

3.3.3 升级建设的应用平台

(1)业务信息子系统。以数据库为基础,将数据库中数据(水情、雨情、水质、工况、供水量、需水量等信息)快捷、准确传达。(2)洪水预报、调度系统。(3)供水管理决策系统。建立上游来水、供水量、水质状况,建立合理的供水模型。(4)升级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实现数据库平台下大坝安全的实时分析和综合评价,实现通过多种建模和评判方法,对大坝安全进行实时监测。

3.4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

系统安全关系到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抗击破坏的能力,是衡量系统可靠性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1)物理安全。系统所处环境的安全要符合国家标准;配备大容量UPS不间断电源;做好设备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露、抗电磁干扰等;建设可靠的避雷设施,防止雷电干扰等。

(2)网络安全。数据传输安全:采取静态或者配置CA系统动态密钥等手段进行数据传送;网络设备安全:ACL协议的过滤使攻击无效等手段达到网络设备的安全等;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通过设置专用的防火墙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征地移民问题是当前水利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逐渐成为我国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制约因素,对工程建设的成本、周期及进度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并对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及社会的长久稳定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移民管理工作也逐渐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并且先后实施了相关方针政策,这对于我国的移民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当前我国移民管理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移民管理的特征分析

移民管理工作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安置、人口搬迁及工业矿业、企业等复建搬迁,是一项综合了环境、社会、自然等管理活动的系统性、复杂性工程,并且具有涉及部门多、空间跨度大以及政策性强等多方面的特征。第一,涉及部门多。移民管理往往会牵涉到综合监理、主体设计、工程业主及移民管理机构等多个单位,主要涉及到的专业有交通、通信、电力、国土、商业、农业及工业等,属于非常典型的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管理场所。[1]第二,空间跨度大。一般来说,大中型的水利工程往往会受到水库回水淹没的影响,并且水利工程淹没的影响可能会跨县、跨市甚至跨省,波及范围十分广。第三,政策性强。不同的地域特点、工程性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时期,都会对移民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产生不同的影响。第四,信息量巨大。移民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信息,其中包括规划成果、实物指标、资金、进度等,并且数据的类型有空间数据、非结构化及结构化数据等,涵盖的信息量十分巨大。第五,管理层级较深。移民管理往往会涉及到乡、县、地、省及国家等层级不同的管理部门,其中牵涉到的沟通协调及信息传递过程及环节十分复杂。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一,移民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层级较深、部门较多,协调与沟通工作十分繁琐,并且资金管理、进度及计划等相关信息的传递都是通过公文的方式进行,加上数据分类体系繁杂,信息上报的周期较长以及统计口径缺乏一致性等,导致无法构建出高效而科学的信息共享与流转平台作为支撑。第二,移民管理时间、空间的跨度很大,并且事物变更现象较为频繁,往往会导致规划成果与实物指标等方面的资料混乱,并且由于信息更新不及时及数据零散等现象的存在,还可能导致信息的利用、检索等存在较大的难度。[2]第三,在进行规模较大的搬迁之前的移民补偿补助制卡及补偿测算方面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多数的基层移民管理机构因不具备专业化的制卡工具及测算软件,往往需要结合手工填卡的方式进行工作,这不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还可能造成一些计算错误,从而对成果的使用产生影响。第四,由于文档、公文、凭证凭单及实地调查表等资料繁多,会导致资料归档及管理利用难度较大。

2 水利工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程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与发展。当前,国内有很多相关单位先后构建出科学的移民管理信息系统。从整体上来看,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移民管理的效率逐渐成为当前水利工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普遍共识,有关信息系统逐步得到广泛的重视。[3]就各类移民信息系统中各个建设项目而言,现阶段主要的建设模式可以划分为工程业主主导、移民管理机构主导及主体设计单位主导。这3类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主要内容如下:

2.1 工程业主主导的移民管理信息系统

①系统功能定位:系统功能对日常业务过程的科学管理十分重视,其主要的核心价值追求为提高水利工程整体工作效率、提升信息获取速度、拓宽信息来源等;②系统中设计的移民工作阶段:一般涉及到前期的移民设计与规划、中期的移民搬迁与安置以及后期的移民持续过程,重点为前两个阶段;③系统主要用户:综合监理单位、地方移民管理机构、主体设计单位以及工程业主等;④系统数据的采集难易度:大部分的数据都来自主体设计单位及地方移民管理机构,在数据采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⑤系统建设难点:第一,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有关业务的地域性与政策性有着很大的差别。[4]第二,有时会出现同一个业主应对多个工程的局面,管理过程较为复杂;⑥系统建设中的资金支持情况:较好。

2.2 移民管理机构主导的移民管理信息系统

①系统功能定位:系统功能主要是注重对于所属管辖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及业务的规范管理,其核心价值追求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及效率;②系统中设计的移民工作阶段:一般涉及到前期的移民设计与规划、中期的移民搬迁与安置以及后期的移民持续过程,重点为后两个阶段;③系统主要用户:地方移民管理机构;④系统数据的采集难易度:在采集安置实施、资金及计划等伴随日常业务而来的信息方面难度相对较低;⑤系统建设难点:第一,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有关业务的地域性与政策性有着很大的差别。[5]第二,除了全国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管理系统是我国各水利工程需要统一建设之外,有关其他移民管理系统建设方面,各级管理机构存在严重的分头建设现象。第三,面向工程及面向地域的管理现象较为常见,面向工程的管理包括移民搬迁安置实施及移民规划设计等。面向地域的管理包括后期扶持阶段的管理;⑥系统建设中的资金支持情况:一般。

2.3 主体设计单位主导的移民管理信息系统

①系统功能定位:大部分的系统功能都侧重于辅助移民规划设计工作,其核心价值追求为提高水利工程系统的规划设计水平及工作效率;②系统中设计的移民工作阶段:一般主要为移民规划设计阶段,仅仅有很少将移民工作阶段延伸至移民搬迁安置实施阶段,而延伸至移民后期扶持管理阶段的则更少;③系统主要用户:地方移民管理机构、主体设计单位;④系统数据的采集难易度:在采集规划成果、实物指标等本地资料方面相对较为容易;⑤系统建设难点:第一,系统对于移民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地理信息要求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并且系统所需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第二,由于功能定位的缺乏,导致系统对于地方移民管理机构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第三,统计分析与实物指标采集较为容易,但规划设计功能的实现存在较大的难度。

结语

水利工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对于移民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信息化科技与移民管理工作相互结合从而形成全新的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系统模式,并且能够极大地带动及促进政务的现代化、透明化及公开化,从而大大提升我国水利工程移民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整体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牛文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水利现代化[J].山西建筑,2012,13:246-247.

[2]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J].人民长江,2012,17:107-108.

[3]周竞亮,姚英平,龙D,嵇培欢.浅谈水电工程移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J].人民长江,2009,11:90-91.

篇5

【关键词】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管理系统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的水利现代化过程,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效能和效益。

以往的水利自动化系统项目类型多以监测、控制为主,如水雨情遥测自动化系统、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闸门远程监控自动化系统等[1]。各水库自动化系统项目效益发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库的管理水平与应用技术人员能力的高低。这样就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水库的多项自动化项目建设往往分期、分系统单独投资建设,各子系统彼此相互孤立、信息共享性差,无法充分发挥出水库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综合效益。2)管理部门无法对主管水库多年来自动化建设信息成果全面系统掌握与管理,无法为宏观管理决策提供实时支持[2]。

2信息系统组成和工作的实现

设计开发的系统采用软件工程的开发方式,以数据为中心,以网络和微波为通讯平台,以浏览器服务器和客户服务器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开发,以多级别权限用户方式来运行、管理。

2.1 系统基本功能

水库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分为中心端系统与水库分系统两部分配合运行。系统采用不影响各水库专业子系统的独立方式运行。各专业子系统运行于独立的专用服务终端,具备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

在水库分系统端,系统针对各子系统数据库及数据接口设计建设信息化数据库,将各子系统数据加工、处理后的成果通过统一的数据库接口上传到中心信息化数据库,以此作为数据基础开发水库分系统,系统可在实现本水库会商支持功能的同时将水库信息化数据与中心信息化数据库连接提供数据库接口。

在中心端,通过水库端提供的数据库接口将水库信息复制到中心的方式建立中心信息化数据库,中心信息化数据库将综合各主管水库信息化成果数据。以此数据库为中心设计开发中心端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将最大限度的综合各水库系统的信息成果,以系统化的方式将各子系统信息有机结合,对水库的综合工作管理、控制运用、会商决策形成全面、有力的支持。

2.2 系统的执行

设计的系统具有六个主要的数据库,通过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将采集到数据采集并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在通过相应的应用软件进行处理后由局域网将数据传输到水库的数据库中。在水库端可以完成数据的处理,处理完毕后的数据可以被不同权限的客户端访问。

在中心端,要求完成如下的任务:

1)上报信息的接收。分析分中心端数据上传状态,选择和管理分中心上传方式,实现自动收处理分中心上传数据,完成存储、优化和管理。

2)办公自动化的实现。能够完成资料关系,实现文件的上传下载,自动报表,成为电子政务的一个综合性平台。这个部分以B/S的形式实现。

3 系统的软件组成

3.1 服务器模式的选择

目前信息领域中的主要采用的C/S,B/S软件网络体系结构,或者是二者混合结构。

C/S服务器也称为数据库服务器。C/S结构的特点是,可实现资源共享;可有效地保护原有的软、硬件资源。但它有很大的缺点:存在许多不同的客户端都要访问数据库,通常将用户接口和应用程序集于一体,增加了编程支持量使得系统程序开发量大;在系统维护时一旦应用程序修改,则需要更新所有客户端程序这样使得系统维护复杂繁琐。

3.2 网络服务器选择

服务器采用tomcat[3]。这是个免费开放代源码的服务器,它支持最新的规范,为性能稳定、技术先进并且免费。它得到广大爱好者的喜爱并得到一些开发商的认可,现在已经成为了比较流行网络服务器。

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WEB服务器接受到请求以后,传送给Servlet容器;Servlet容器加载Servlet后,产生Servlet实例后,向其传递表示请求和相应对象;Servlet实例使用请求对象得到客户端的请求信息,然后进行相应处理;Servlet实例将处理结果通过相应对象发送回客户端,容器负责确保相应正确送出,同时将控制返回WEB服务器。

3.3 应用数据库

这里选用微软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SQL2000[4],优点有:(1)具有完备的WEB功能,提供完全集成的、基于标准的XML的支持,使得在松散藕合系统间交换数据变得简单易行。从浏览器通过防火墙可方便而安全地访问数据并可对有各式文档执行快速的全文检索。强大OLAP的及数据挖掘功能可以方便自动地从大量的业务信息中进行筛选,帮助用户对水利数据进行预测分析。

4 结论和展望

本文设计了水库信息管理系统,由于规模较大,本文只是从原理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工程中设想的先期工作是对个水库端平台的建设,这主要包括平台的建设和对原有各种监测系统的整合。本文设计的系统,不仅适用于地方级水利信息管理,同样适用于省级的信息管理[5],将中心端建立在省级水利厅,可以对全省的各水库的管理、调度、检测实现信息自动化,这将对于洪水的预报、工作的调度等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如果系统建设成功,将十分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统筹各方面工作,保护人民财产安全,预防灾害、抵抗灾害。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定可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李龙,尼尔基水利枢纽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12

[2]霍惠玉. 水库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 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6

[3]杨晋,李钟群,王涛等. J2EE规范及JAVA语言在水利专业数图系统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 6:24-26

篇6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管理效率,应努力完成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交换控制设备和其相关的电子设备的硬件设施协调完整,形成相应的管理系统,使自动化的处理功能更加简便,远程控制能力更加强大,做好其管理才能保障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建设。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各个地方政府水利部门对于水利建设和维修都没有专门的资金渠道。一般都采用“工程带信息化”等各种方法来保障,使得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渠道没有稳定的保障,造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导致了水利建设尤其是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不够,实施过程的效力低下,信息化后的系统维修难以保障。对此我们可以尝试建立水利信息化的长期投融机制,一是实行分项、分级的投资模式,二是实行招商的形式,吸引一些投资,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2、水利信息设施基础的建设迟钝

水利信息的采集设施达不到要求,全国各地很多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尚未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大量的堤围泵闸主要是手工操作运行管理,实时工情自动化采集几乎还是空白,急需建设以自动化监控和安全监控为重点的水利工程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同时,水利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不能满足要求、急通信保障措施不够。同时,由于水情遥测通信设备24小时不间断工作,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老化现象普遍存在,从而降低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在设备管理上思想比较陈旧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跟不上新技术和新设备发展的速度,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后逐步的应用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观念的陈旧难以真正的接受先进的管理经验。设备管理人员承担着生产与安全的责任,如果不深入现场及时掌握工程设备的运行信息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就很难把工程设备的竞争能力提高起来,也就使得设备管理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

4、工程施工与设备管理严重脱节

设备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大量的调查论证之后发现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生产组织经营和设备信息管理上不能有效结合。首先是在施工组织上缺乏设备管理人员的参与,第二点作为生产管理者也很少去考虑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在只考虑生产的情况下做出的施工计划与设备管理的要求存在偏差。在设备管理中不能只注意购置、出厂及检验等表面性的资料,也要根据实际生产中设备的运行状况作出具体的分析,达到全面的设备管理要求。

5、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人才匮乏

总的来看,“十一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与“十五”末相比,到2010年底水利系统职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由10%提高到了18%;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由51%提高到了6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比例由10%提高到了13%;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人员占工人队伍比例由3%提高到了6%。但和其他行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如2012年环保行业中,本科生占比25%,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比8%,中专生占比约为60%另外信息化运行管理保障人员缺乏,人才队伍亟待扩充和加强,水利部门的待遇较低,无法吸引到高水平的IT技术人员,除此以外IT技术管理人缺乏,复合型的信息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向纵深发展。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1、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政府投入是资金的主要来源。总体上看,水利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资金来源更加广泛,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但重要的是确保落到实处,应将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各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政专项预算和水利发展基金,确保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资金投入。

2、加强水利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

各级水利信息化工作机构应主动研究水利信息化发展战略,紧跟国家信息化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研究制定水利信息化相关的政策、规划和标准。并遵循国家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结合水利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对必要性不大的要予以调整,对内容相近的要合理归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完成各单项标准制定、修订任务,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避免重复建设,保证不同网络系统间互联互通,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

3、深化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水利系统是一个信息密集的行业,一方面要大量输出,旱情、水情信息,水文水质,水环境、水利工程项目信息等。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的引入与应用对水利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共享的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水利行业在面临全球信息化技术的大发展的背景下,当前重点发展的水务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监控系统,都需要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微电子技术、AUTO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支撑。

4、水利信息化的环境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另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环境建设,主要是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利进行的基础。为此水利部门于2003年相继出版了《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一)》《水利部信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全国水利信息规划》。水利信息化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水利周围环境保护建设,水利生态保护管理及水利安全等几个方面。

5、做好运行和维修管理

运行和维修管理模块的基础是日常维护与保养,主要就是对单体设备的审核与信息统计,详细记录下设备保养周期和运行时间,并可以根据保修时间设置报警系统定期警示使用者对设备去进行维修与保养,同时也可以详细的了解到常见故障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措施,根据以往的经验及时的把故障排除,保障设备正常运转。此外,为了实现对工作人员对日常设备管理工作的知道和即时向上级反馈精确数据的需要,不仅要分析系统数据库中的档案数据更要分析其中的运行数据,大致上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比设备管理技术和费用指标以及设备机型、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费用、设备的维修费用预测和事故情况,通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使管理人员清晰的明白不同类型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投资的效益,从而更好服务于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6、引进和培养是和水利信息化的高水平人才

水利信息化工作是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行业要求,对人的从业素质要求很高,从业人员具有创新化的思维,具有先进的理念,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熟悉水利专业的特性等特征。根据水利系统现有人员的现状,建议一方面可以加强现有技术的培训,使其逐步成为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适应新时代水利信息化要求的员工。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引进工作。水利部门要结合当地薪酬情况,利用高福利,高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尤其是高水平IT人员投身到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来。

结束语

水利工程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时期有新的要求,水利建设只有与时俱进,实行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水利信息化管理,才能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连涛.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5).

篇7

【关键词】灌区;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维护管理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水利行业而言,信息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相互融合,正在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能和效益和规范化程度的信息系统。

1.工程概况

尊村引黄灌区是一座集灌溉、供水、防洪、排涝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工程始建于1976年,1984年、1994年分别完成了一、二期工程建设,总建设规模为九级三十一站。

2.灌区管理及信息化建设

根据国家目前的农业政策,结合灌区实际情况,作为工程管理单位,如何确定自己的管理目标,是灌区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总结灌区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选定灌区管理目标为“农民增收,工程发展,管理者受益”,达到“三赢”。围绕管理目标的实现,水利信息化起着不可思议的作用。泵站灌区进行改革,改造,形成了水源供给,泵站提水,渠系灌溉“一条龙”农业、工业灌溉服务体系,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灌区管理及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水的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引黄的灌溉用水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因它具有不可存储性,比一般性质的商品更难管理。要使灌区达到“车间化,超市化”管理,信息技术的引入已成为必然,也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把灌溉用水管理的更好,让农民、企业更放心,更满意。因此,水利信息化是灌溉用水管理的必然选择。

水的流动和水费的回收这两个程序的运行好坏体现在“信息站”的配合程度。水利信息技术就是要解决灌溉用水交换的“信息站”问题,因此,水利信息化是灌溉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国家对管理局的事业定性,灌区实行“事企”分开的管理体制。按照这一体制,经过摸索、总结,我们按照“水”的流程,实行“泵站―生产水,灌区―销售水,农户―消费水”的市场运作,从而形成“模拟法人主体化、独立核算企业化、层层买卖市场化,规范服务公开化”的管理理念。

其次,要实现管理理念的良性运作,管理信息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引黄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是:建立覆盖全灌区的灌溉输配水智能调度网络系统,内容涵盖灌区灌溉实时监控系统、灌溉遥测系统、灌溉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现代化数据通讯网络。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灌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灌区水费征收系统、灌区水务公开系统、灌区泵站联合调度管理系统等软件业务管理系统,对灌区进行全数字化的实时、动态的管理和调度。建立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使用中可靠的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监控为一体灌区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全面提高灌区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对水商品流动过程中的“水的流动”和“水费的回收”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反馈及管理。因此,它必须是:“及时、准确、高效”,它始终在为实现水管理的大目标服务。

目前我局计算机网络为管理局机关、灌区业务、泵站业务,这样形成灌区的局域网。使灌区达到水生产“车间化”、水销售“超市化“的管理。在水源站、厂房、测流站及各大支口安装了摄像头,可以在调度室随时监控,给调度员配水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

3.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

3.1工程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实现灌区“三赢”目标,工程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灌区现代化管理中,建立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提高设施能力,发挥工程效益,确保灌区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结合引黄灌区的实际,工程建设管理首先必须坚持“工程为灌区服务”的总体原则,一切项目都要为提高灌溉效益服务。

3.2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

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工程建设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八个步骤,大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和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3.3工程技术创新与改造

引黄泵站灌区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一是水源问题;二是泥沙问题(渠道淤积和设备磨损);三是柴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引黄干部职工一直在黄河岸边不停地探索,寻找答案。几十年来,经过不懈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效果。渠道的改造:一是糙率大,挟沙能力弱;二是抗冻性差,渗漏大。渠道过水后,冬季冻胀破损,预制板勾缝脱落,渠道淤积沉陷严重。经多年运行,已起不到防渗效果。为解决渠道淤积问题,灌区在续建改造中创新使用现浇混凝土U形断面和弧形底梯形断面进行改造,经过比较,干渠过水流量相对较大,纵坡较缓(1:4000),选用弧形底梯形断面。支渠过水流量相对较小,选用现浇混凝土U形断面。主要特点:一是糙率小,流速分布均匀,接近最佳水力断面;二是流速快、渗漏小、输沙能力强,一些细粒泥沙基本都能输送到田间;三是抗冻性能好、造价低。改造后,渠道淤积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3.4工程维护

工程维护是工程建设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设备、设施能正常工作和运行表面清洗、零部件检修、更换和养护等日常性工作,也是实现工程保值、增值的最基础性工作。通过加强对维护工作的组织、检查和评比,以达到工程安全、高效运行的目的。

灌区工程持续发展,让“阳光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充实完善,取得了灌区用水市场秩序井然。

4.结语

总之,信息化建设要因地制宜,不能相互照搬,更不能移植别的行业。要紧紧围绕灌溉管理的大目标,确定实施方案,循序渐进。信息系统要与灌溉试验相结合,并根据墒情、作物种植,降雨情况及蒸发、渗漏等情况,预测区域范围内各级渠道作物的最佳需水量,进而与市场调节下的实际用水需求做对比,评价灌区的灌溉水平。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力度。灌区目前现有的技术人员,远远满足不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的环境。夹马口灌区实施“阳光工程”,使农户对“灌溉用水是商品”达到共论,节水意识自发提高,“配水到户”合理调配灌区各用水点的流量供给,既满足农民及用水又做到水管理“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参考文献】

[1]郭武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探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4,4(2).

[2]王建武,陈永华,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4,10.

[3]李友国.大型水电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方法探讨.中国三峡建设,2004,9.

篇8

关键词:水库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云计算;大数据

0引言

“500”水库坐落在天山北缘山前冲积倾斜平原中部,位于阜康市境内,距阜康市城西北10km,是由四面筑坝而成的典型平原水库,“500”水库是北疆调水工程的尾部反调节水库,其主要任务包括:对南干渠7个月输入的水量进行调节,以满足12个月向乌鲁木齐经济区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承担事故备用作用,即在南干渠因事故停止输水时,调节水库能在相当时间内保证经济区的正常供水。“500”水库库容2.81亿m3,属于大(2)型水库,调节库容2.47亿m3,死库容1050万m3,正常水位500m,死水位483m,坝轴线长17.676km,工程土方填筑1600万m3。“500”水库以其自身的优势,在乌鲁木齐及其附近经济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相关工作人员更需要借助高新技术的帮助,做好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以确保充分发挥中小型水库的价值优势,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确保人民生产生活质量安全。

1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渐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行各业。水库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库工程项目本身就具有复杂性、繁琐性、精密性等特点,为传统的日常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通过资料调查分析得知,水库工程的维护安全运行工作直接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因为相关部门忽视了水库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建设造成水库工程事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通过调查得知,国内水库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1水库设施陈旧、老化

国内存在一些建设时间相对较久的水库工程,工程内部的设施也相对老化,管理手段落后,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经济发展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也不能做到及时防控,及时应对,更缺少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

1.2水库管理的工作不到位

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水库工程存在维护不及时,操作不当等情况,这就导致水库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下降,水库本身的性能逐渐丧失,严重还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1.3对水库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关工作人员对水库工程维护的投资与关注度远远不够,有些地方还缺乏水库管理的经费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库管理岗位等同虚设。长期经受摧残的水库工程也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原则。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更是毫无头绪。

1.4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一些地区关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不到位,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具体的行为规范,导致水库管理工程愈来愈差,埋下工程安全隐患。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做到引以为戒,借助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建设,认真做好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水利工程的健康、稳定、迅速发展。

2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指借助现代高新技术的帮助,比如: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等,做好水库工程的管理工作,比如:维修、排障、维护、协调等工作。同时,中小型水库管理工作本身具有复杂、繁琐、数据量、精密性高等特点,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数据、信息管理的科学有效。因此,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水库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及时记录、反馈水库工程及其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

有效的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水库环境的实时监测。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网络设备,结合水库工程的实际情况,模拟分析水库工程管理的种种情况,通过科学精确的分析为后期的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

2.2有利于整个水库的性能发挥

有效的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为水库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等技术支持,有利于维持生态的稳定和谐,更有助于确保人们生产生活安全,在提高水库工程效益的同时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由此可见,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对水库本身、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的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比如: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操作专业程度不够,他们的管理工作思维和方式依然是传统工作模式;相关部门并没有现成和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严格的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有效的工作规划;信息化建设在水库工程的应用受限较多。由此可见,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之路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3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以“500”水库为例,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繁冗、数据复杂的情况,比如:“500”水库的水位库容关系水位库容关系的控制可以有效确保整个水库工程的合理利用,比如:根据南干渠的运行设计,其运行方式采用7个月均匀输水方式,7个月入库水量3.40亿m3(2010年经济区需水量4.20亿m3,入调节水库为0.80亿m3,以下同),2020年,月入库水量0.80亿m3,7个月入库水量5.60亿m3。这些数据的控制都需要借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高效准确地完成。笔者认为,做好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意识

意识作为行为的先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确保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首先要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足够的改革意识,不断强化和提升相关人员的意识水平和思想素质。首先,相关部门要重点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或施工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渐转变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强化管理工作人员对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时间认识。其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为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储备专业力量。最后,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将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化建设培训纳入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提升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水平,为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实用型人才。

3.2建立健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制度规范体系

有效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员工行为规范的前提,更是确保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所在,有效的制度建设能够促进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首先,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包括工程资金管理、方案实施、图纸设计、施工流程、相关规定等工程内容的调研、考察工作,确保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可行性。其次,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协调各个部门不断完善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完善相关平台,为后续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和平台保障。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该根据水库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制度规范能够真正落实,实现水库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3.3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增加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增加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集中体现。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建设包括数据采集、应用和分析等功能在内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确保水库工程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其次,相关部门要特别注重信息管理平台的安全性管理。最后,相关工作人员更应该强化信息化建设的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真正发挥信息化建设在水库工程管理的效能。

4结语

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依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实现企业稳步转型,水利工程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推进整个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新时展的需求,也是提升水库工程管理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在工作中,充分结合水库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结合水库工程的主要任务,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推动整个水库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确保水库工程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喜.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

[2]王鑫.浅谈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内蒙古水利,2016(3).

[3]田雪平.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研究[J].河南科技,2016(19).

篇9

1.新形势背景下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新形势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调整与落实,其侧重点是对现有文件进行收集与整理,并没有从信息化技术应用、专业化管理、信息资源分类的角度进行维度化管理,进而出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不全面、文件信息丟失的情况。现有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仍然存在资料分类划分不明确、档案存储安全系数不高的情况。虽然承包单位注意到新形势背景下的信息资源利用,但是,水利工程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采集及存储等方面仍然缺少相应的配套管理方案,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资料信息应用。例如,水利工程的方案设计、施工技术及材料应用、竣工后的质量检验都需要工艺参数、设计图纸、维修技术、施工技术等资料作为依据,但是,部分水利工程的档案资料管理以纸化文件为主,信息技术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进而影响后续的水利工程维护、验收、财务核算工作的落实[2]。

2.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创新的弊端分析

2.1管理体亟待完善

新形势背景下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逐渐向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其信息化管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进而影响水利工程档案应用的及时性及全面性[3]。一方面,水利工程项目本身的环节、施工所需技术、材料、设备等方面具有复杂性,这相对增加了档案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的难度,而部分承包单位在对档案信息进行处理与管理的过程中,缺少层次性划分,其文件收集及存储缺少系统性,极容易出现档案资料不完整、信息利用率降低的情况。另一方面,承包单位在构建档案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其制度并没有从档案信息收集、存储、计算机操作、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等相关细节的角度进行构建,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

2.2管理标准仍需调整

之所以出现档案资料信息利用率降低的情况,其关键性的问题是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标准不完善,并没有针对档案信息的不同环节、信息不同存在方式、应用方式等方面进行专项管理标准制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管理质量。部分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其过于笼统化,并没有针对不同的文件进行管理标准设计,严重影响信息资料的严谨性、全面性。例如,在对工程量计价清单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时,工作人员只是针对工程量计价清单的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并没有结合工程变动、材料替换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其最终收集的工程量计价清单就会存在失真现象,这是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缺少标准制定的基本表现形式。

2.3管理张弛失度,人性化融入不足

首先,部分承包单位在构建针对工程档案的管理制度时,其管理理念仍然以传统档案管理为主,并没有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信息数据库应用等方面进行专项落实,进而影响数据资源的录入及应用。其次,在管理张弛失度的情况下,档案数据库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忽略档案管理人员本身的技能、工作方式及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制度的专项落实。例如,档案管理人员在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的过程中,其管理层过于注重信息资源的及时性,并没有从实际的信息工作量进行入手,进而出现档案信息收集过于随意,缺少标准化、流程化的情况,影响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率。最后,管理方式及档案管理理念的欠缺,严重阻碍档案信息无纸化、数字化的转变,也降低了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与构建。

3.优化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可行性措施

3.1完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注重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对档案信息的网络存档、信息筛查等方面进行综合筹划,这对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整理、应用等方面的优化有积极作用。在注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构建及完善的过程中,其管理体系需要围绕水利工程的不同环节、不同信息资料进行针对性管理,注重档案管理体系的层次化、系统化构建,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信息资源应用价值的基础性工作,其管理体系的构建如下所示:

针对水利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文件资料进行分类处理,是实现档案管理落实及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水利工程立项注重的档案资料管理,需要针对工程评估书、财务预算等相关文件资料进行管理,图纸设计及施工阶段,其档案信息管理需要从技术参数、工程规格、工程量计价清单等多项资料入手,以此提高档案信息资源收集、存储的全面性。工程验收及维护需要从质量评估、维修方式、验收报告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注重资料归档的方式,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注重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构建,是从档案资源收集方向的角度,为后续的档案管理标准、管理方式落实等方面提供依据。充分考虑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复杂性,并从信息分类、采集、整理、存储等环节进行专项管理,可以相对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及系统性。最后,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进行信息资源分类与整理,并明确信息化档案库的管理方向,对推动档案信息管理及资料信息应用有积极作用。

3.2完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标准

在注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标准完善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水利工程本身的环节、工作流程、文件性质等方面进行专项处理,注重维度化工程档案管理标准的构建,是推动信息数据库建设、网站安全防护的关键,其各项档案信息的管理标准如下:

結合水利工程的财务收益、各环节特性及信息化数据库的特点,其档案管理标准需要一全面、准确、及时、安全、科学、规范为主,这对实现档案管理制度的细节化、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方向明确,有积极作用。在注重档案信息管理标准构建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各项标准的落实,可以采用培训与宣传的方式,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资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档案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针对性优化,这对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分类、资料安全性提升有积极作用。此外,在注重档案管理指标明确的过程中,还需要从应急预案、工程纠纷、第三方监管平台信息查阅等角度进行调整,利用档案管理标准完善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对承包单位给的工程业务拓展、工程项目开发等方面有推动作用。由于部分工作人员自身对水利工程档案的功能及价值分析等方面存在技术差距,其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方面也会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注重针对水利工程各环节文件的档案存储管理标准调整,可以进一步推动影响数据库建设及管理制度的落实。档案管理标准需要细节化、全面化、科学化、维度化调整,进而提高财务信息、工程方案、工艺参数等相关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价值。

3.3人性化与约束化的管理落实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仍然存在张弛失度、缺少人性化设计的问题,管理人员与档案工作人员之间无法形成有效沟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应用。基于此问题,在完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及明确管理标准的前提下,需要注重人性化与约束化的管理理念落实,这是优化档案管理方法的必然需求。首先,利用培训体系的构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培训,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本身工作能力的方式,推动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其次,利用奖励机制与约束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收集方式、信息整理速度、信息化技术应用质量等方面进行专项管理,例如,对电子文件进行单机管理,这对提高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利用率有积极作用。再次,人性化与约束化的管理落实,需要对不同的档案信息进行针对性分析,充分考虑档案信息整理、存储的工作量,以此实现人性化管理的落实。最后,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需要根据档案信息化数据库构建、工作特性进行制度落实,以此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全面、准确及有效。

篇10

关键词: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P343文献标识码: A

一、当前水库水利资源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水利基础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但依旧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水利信息的利用不充分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力量薄弱。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拓宽了信息渠道,极大的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办公用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仅限于一般信息的浏览或简单信息的查询。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都有了进步,但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造成我国的水利信息利用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信息的汇总、系统的维护、监控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水利系统现有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相对较少,技术能力相对薄弱,很难完成水库水利工程大规模的数据采集、汇总和信息的及时更新。

二、水库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水库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以及全国水库的相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等分系统建设;水利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水库信息数据库是国家安全重要的基础性公共信息,为国家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水库综合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水库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中小型水库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中小型水库的水文观测站少和相对流域较小,洪水汇流和入库的时间短,传统的时段报讯方法和人工语音报讯无法对水库流域降水实现实时掌握,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洪水预报;大多数水库还采用传统的人工洪水预报方法,这种方法工作效率低,不能进行实时预报;中小型水库普遍尚未实现计算机模拟洪水调度,依旧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洪水调度,手工方式演算计算量大、效率低、精度差,很难实现水库洪水的多方案调度和方案的优选,无法为现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技术支持;中小型水库的工作管理人员较少且文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有限,水库情况和雨水情况的资料整编费时、费力,准确性和及时性不能保证。所以,应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水库的实际情况,促进水库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一套集水域情况采集与传输、防汛值班机、洪水在线预报、洪水调度模拟、水情资料整编等功能的自动化系统。彻底解决传统的水库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水库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三、加强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水库工程管理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头戏,工程养护、维修、安全运行是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大事,建国以来由于忽视水库工程管理造成溃坝的惨痛教训必须引以为戒。全国如此众多的水库工程,管理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在Internet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化时代,唯有认真做好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才会对水利工程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做好水库工程信息化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决策者要有绝对的决心。因为对水库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决策者要有一定的决心,并把握好全局,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其必然的趋势等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其次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水库工程信息化的核心和精髓是科学的思维与先进的技术方法。所以建立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必须与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思路相符,实现水利工程的信息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

再者,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企业单位必须重视对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技术而且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因为实现水库工程信息化的关键是优秀的人才,而这些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善于交流、且有良好的开拓性意识。最后,从实际出发,进行总体的规划,然后分步骤给予实施。从实际出发是所有工作的基本点与根本点,所以各水库工程的单位必须充分了解前期工作的基础以及各项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实现目标,并对其进行逐步的实施与完善。

(二)做好水文、气象与环境实时监测

通过建设自动测报站,建设网络工程,研发测报仪器,搞好安装与维护。确保系统工程稳定性和测报质量。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数据的可靠性、系统的有效性、系统维护的高效性、软件应用的通用性。对于水库水情信息采集系统,我国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运行管理经费没有固定的渠道。这是我国正开展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从环境水利的高度加强水库综合治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流域内人口密度的增加,二龙山水库上游城市工业及生活排污对水库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枯水年份,水质影响更为显著,因此要把工程措施和社会环境治理结合起来,河流生成和运动有其自然摆动的范围,人类在治水中必须给它们保留足够的行洪通道,并保证蓄洪区的蓄洪功能。

(四)充分发挥非工程措施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非工程措施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洪水预报方面,各条流域、各个水系都有洪水预报系统,快速的水文自动测报设施、密集的雷达测雨站点、先进的通信传输设备和布局较广的数据网络,以及面向公众、信息共享的服务系统。将大部分气象、水情洪水预报等防洪信息面向社会,既保证了数据的统一,又保证了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不浪费。同时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工作,为防洪减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做好洪水预报

当前,在我国结合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工程,加快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加快筹建大江大河河流水文水资源预报中心建设,着力研究大江大河的实用预报调度系统,加强水利系统雷达基础资料的应用研究,利用多部雷达生成雷达拼图,在此基础上进行降水的反演,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提供物质基础,以进一步提高水文预报精度,增长预见期。为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等提供支撑。

(六)实现水文现代化,是提供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虽然目前我国也在进行全国防汛指挥决策系统建设,但是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央只管中央报汛站,地方只管地方报汛站,虽然统一规划,但投入渠道不同。因此,难以同步建设,希望能大力加强水文监测,优化站网密度,统一规划,明确经费渠道,统一要求,国家与地方共建共管。这样,才能确保水文现代化的快速实施。

(七)注重科研和人才培训

要高度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与研发,尤其是洪水预报系统的研究即如何将计算机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洪水预报模型相结合,信息自动采集设备等等,我们虽然也很重视科技,但研究范围不广,超前性不强,科技含量低,开展研究的课题也较少,不利于水文的长期发展,基层水文测站很少接受专业培训,即使接受,也都是局限于课堂书本上,效果较差。因此,在这一方面必须尽快改变,以适应新形势的水利发展。

四、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水库水利工程也凸显出新的特点和要求,主要包括水库水利信息的多元化、信息的快速传输、快速处理、资源共享、水库水利信息的安全性等等。随着全球地理信息系统,以及RS、RTK等传感技术的应用,为水库水利信息的多元化提供了更加丰富准确的信息。卫星系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水库水利信息的数字化进程,加快了水库的规划、开发、管理信息的全面数字化。先进的计算机网路技术使信息传输数字化和网路化,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利用率。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使得在短时间内收集齐全的国内水雨信息成为现实,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和及时可靠的信息来源。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达更直观。高水平软件的开发和先进的加密技术,切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提供了保证。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新的信息系统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对水库工程的管理实行信息化的建设将会成为其必然发展的趋势。现阶段,虽然很多水库工程已经投入了信息化的应用,但是诸多病患问题还是存在。这样,我们就必须从病患的根源出发,为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开拓出更为方便、实用、科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石永.水库大坝蓄水带水运营施工爆破技术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07)[7]刘海成,张胜东.浅谈雅普泉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07)

[2]杨春雷.水库除险加固投资风险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