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回收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源回收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源回收模式

篇1

对于废旧电子电器(英文缩写为WEEE)回收再生利用问题的探讨近年来已经引起国内有关学界、政界以及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姚卫新(2004)研究了再制造环境下产品逆向物流回收模式问题,并把逆向物流回收模式分为第三方负责回收、零售商负责回收、生产商负责回收,并对这三种不同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曾强银(2005)等人同样研究了逆向物流的三种回收模式,但提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与其他几种回收模式相比,生产商直销产品并负责回收(MDST)的模式,无论从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利益的角度,还是从制造商获利的角度,都是一个产品回收率最高、制造商利润最大、产品价格最低的好模式。杨小平(2006)论述了直接针对废弃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的评价方法。韩钢(2007)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废旧家电逆向物流模式,并与国外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我国建立WEEE回收再生利用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及成本核算模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始针对废旧家电的加工处理分别在山东青岛、浙江及天津推进示范工程建设。

WEEE回收再生利用问题的关键是把回收网点、加工处理场点以及销售渠道统一规划和设计形成有机的WEEE回收再生利用逆向物流网络。但是,到目前为止,直接针对WEEE回收再生利用逆向物流网络规划模式的研究很少论及。本文借鉴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WEEE回收再生利用物流网络规划可以采用三种模式:一是基于供应链的模式,这种模式符合国际上(特别是欧美国家)较为通行的“谁生产谁负责”的产品责任制度,逆向循环的产品属于供应链内部产品,是一种自我产品的自我物流循环模式,其实质是一种网络自营规划模式;二是基于第三方的模式,由社会第三方独立构建专业回收中心,或者利用社会回收点、回收中心构成的逆向物流回收网络,在全社会范围内回收WEEE,并通过自营构建WEEE加工处理中心,使WEEE社会资源得以回收利用,其核心是需要重新规划和构建WEEE加工处理中心甚至必要时借助政府政策的支持对WEEE回收再生利用整体物流网络进行重新规划;第三种是一种混合式运营模式,它集成了前两种模式的优点,是一种自营模式(供应链模式)与外包模式(社会第三方模式)的组合。

二、基于供应链的回收再生利用物流网络规划模式

基于供应链的WEEE回收再生利用物流网络是利用已有的产品正向物流中供应链上的资源(生产、配送和销售的设施、设备,信息网络以及这些领域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回收制造商的产品,并与原供应链物流网络构成闭合的物流和信息流系统(如图1)。这种网络规划模式回流的WEEE是自己的产品,回收渠道是原有的物流渠道,其运营管理的关键是与销售商、配送中心有效协调。为了不影响正向物流产品生产、配送和销售活动,其WEEE回收再生利用应当采取专业化分离管理的原则,WEEE逆向物流的环节应当终止于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的基础上扩建或新建再生利用加工处理中心,这样会大大降低逆向物流对生产系统的影响以及运输成本,但产品研发部门需要保持与WEEE加工处理环节的信息沟通,这样有利于研究原产品设计缺陷,有利于产品升级或创新设计,生产部门可以派出技术人员指导WEEE的修复、拆解以及粉碎、筛选等工作。

1.该模式的优点

(1)充分利用原供应链上网络资源,大大节省回收网络系统构建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回收中心可以以配送中心为依托,回收自己的产品(通过收购或以旧换新等方式);再生利用加工处理中心可以以原制造中心为销售目标,供给可再利用的部件或材料,WEEE回收资源相对稳定,降低了回收风险。

(2)销售与回收各环节的管理责任关系容易调整,易于推进协同化的信息管理。

(3)再生利用加工处理中心的所有技术人才和设备资源可来源于生产制造中心,对回收的WEEE产品技术性能和组成结构实施拆解指导,通过加工处理再利用后有利于节省制造商原材料成本,有利于通过发现旧产品的缺陷改进新产品性能,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4)配送中心在给销售商或客户配送产品时,可利用回程运输的便利运回WEEE产品,降低配送联合成本。

(5)这种模式同样适于“纵向一体化”管理的大型企业,如海尔集团。

2.该模式的缺点

尽管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

(1)WEEE逆向物流管理如果不当会对生产、配送和销售正向物流的运营和管理产生干扰,工作上形成冲突。WEEE产品管理毕竟与新产品具有很大不同,无论是WEEE分类、安全以及存放和运输更具有自身的特点。另外,新产品在生产和销售信息方面是明晰确定的,尤其是基于需求导向的供应链模式,而WEEE产品回收信息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图1基于供应链的WEEE回收再生利用模式

(2)回收系统逆向传递的信息延迟时间长,从回收点到回收中心,再把WEEE送到再生利用加工处理中心,需要使运力达到经济转运规模才能逆向流动,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3)运营代价仍然高。尽管这种逆向物流网络构建投资成本节省,但管理成本大大增加,尤其是与正向物流重叠运营时,会对正向物流的运营和管理带来冲击,影响了正常生产和销售业务活动。

因此,如果采用这种运营模式,物流网络资源上可以共享,但WEEE的回收、运输、储存以及加工处理必须进行专业化分离管理,尽可能避免对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销售等正向物流业务产生冲击。

三、基于第三方的回收再生利用物流网络规划模式

这种模式构建的WEEE回收再生利用物流网络,其WEEE回收、再生、利用活动完全处于社会开放状态:回收渠道完全开放,回收产品完全开放,再生利用加工处理中心由社会第三方独立构建(如图2)。物流网络中回收中心设施选址、数量和建设规模完全依赖于WEEE产生规模量以及空间分布状态,再生利用中心设施选址、数量和建设规模要依赖于回收中心数量、规模、分布以及再生产品销售目标市场空间区位。这种模式由于回收业务完全开放,WEEE加工处理活动完全依赖于社会回收资源。因此,要求回收中心和再生利用加工处理中心具有高度专业化,同时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国家在天津推行的示范工程就采用这种模式,在天津市以各行政区域居委会为管理单位设置回收点,然后根据回收点的规模设置几个大型回收中心,最后依据回收中心的位置、城市规划以及运输成本等要素再规划加工处理中心。本文认为这种模式最好仿照日本,以再生资源园区形式进行规划建设,并在再生资源园区逐渐形成WEEE回收、再生、利用等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产业链,这样有利于政府集中管理,有利于政府政策的集中调整和执行。另外,这种模式与发达国家提出的“生产者终身负责制”也并不矛盾。

1.该模式的优点

(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了供应链模式回收的局限性,使回收方式更加灵活,符合“分散回收,集中加工”的政策。

(2)有利于整合社会回收网点资源,在政府政策导向下,把大型回收中心以及再生力工处理中心的规划建设纳入政府统一城市建设规划体系。

(3)有利于通过特许经营,通过招投标方式规范管理WEEE回收再生利用活动,纠正目前缺乏统一回收体系、自由回收、纷乱加工、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局面。

2.该模式的缺点

(1)需要对回收网络构建特别是回收中心、再生加工处理中心以及回收信息网络建设投入成本。

(2)需要面对种类繁多的WEEE,掌握其性能、结构、组成成分以及拆解工艺;对WEEE的加工处理需要掌握专门的工艺技术引进新的加工处理设备。

四、基于供应链和第三方的混合物流网络规划模式

从基于供应链的规划模式可以看出,该模式适应范围较小,不论逆向流动的WEEE规模数量是大还是小的情况,这种模式容易干扰正向物流生产和管理活动,导致企业管理资源分散。大凡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应当是规模比较大、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比如海尔集团、松下电器等,其WEEE回收、再生利用等业务活动要相对独立于企业生产制造管理活动,分别对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实行专业化分工管理。

针对供应链模式的回收再生利用物流网络模式的缺点,本文提出构建WEEE回收再生利用系统的第三种模式,即基于供应链和第三方的混合模式。这种模式逆向流动的WEEE不再是形成闭环的逆向供应链流动,而是与供应链流动方向进行部分环节分离(如图3),使回收活动更加灵活,消费者选择售卖方式更加便利。采取这种模式的回收再生利用企业可与多个电子电器供应链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并负责对其逆向流动的产品和WEEE进行回收、加工和销售。

1.该模式的优点

(1)WEEE逆向流动发生在供应链的下游销售或配送中心环节,避免了在上游环节的逆向流动,大大减少了对生产制造活动的影响,使供应链上的制造商能够集中优势资源投放于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管理活动。

图2基于社会第三方的WEEE回收再生利用模式

(2)WEEE回收中心和再生利用中心的构建投资成本来源于社会第三方,回收和处理WEEE应当是该企业最主要的业务领域,容易形成WEEE回收、加工和再利用技术优势,这样不仅没有分散供应链上企业的资源,而且双方合作有利于资源和管理上的优势互补。

(3)通过这种模式,第三方回收再生利用企业可以与多家EEE(电子电器)供应链合作,回收多家供应链上的WEEE产品,这样回收信息更加稳定,更有利于WEEE规模化再生产加工。

图3基于供应链&第三方混合的WEEE回收再生利用模式

(4)这种模式对于无能力构建自营逆向物流回收网络的EEE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层面的生态压力,另一方面企业同样也节省了自建网络的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

(5)这种模式符合社会分工的一般规律。因为系统分工有利于提高系统运营效率,社会经济单元功能的进一步分工会形成在全社会体系中的各优势单元的集成。

(6)这种模式实际上集成了前两种模式的优点,使WEEE回收再生利用活动覆盖面更宽、方式更灵活。

2.该模式的缺点

(1)第三方回收再生利用企业,需要对WEEE产品的性能、结构和组分进行专业化培训学习,这样才有利于WEEE分类、检测和加工等活动。

篇2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十一五”时期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的理念渐入人心。在相关政策带动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截至2013年底,全社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0多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 800万。2013年,废钢铁、废塑料、废有色金属、废纸、废轮胎、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船舶8大品种回收量超过1.6亿吨,回收总值接近4 800亿元;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率超过70%。初步测算,与使用原生资源相比,相当于节约1.7亿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113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5万吨。行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2007年,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明确商务主管部门作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2009年,国务院公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明确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处理的生产者责任。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根据文件精神,2012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建立了由商务部牵头,22个单位组成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二)企业实力日趋增强

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和一些民营企业借力政策支持,不断拓展回收网络,延伸产业链,成为回收体系的主体,初步实现了经营产业化、利废资源化和处理无害化。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设备较先进、分拣加工能力较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其中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0家,10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家。

(三)回收体系逐步建立

自2006年起,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以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建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回收体系试点,到2012年试点城市达90家。2009~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3.5亿元,支持75个城市新建和改扩建51 550个网点、341个分拣中心、63个集散市场;同时,支持建设122个区域性回收利用基地,有效推动了试点城市向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的方向发展,试点城市重点品种回收率超过60%;回收利用基地对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和城市矿产项目形成有力支撑。

(四)技术水平稳步提高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加工利用技术,开展精深加工,创新经营业态,传统的回收、分拣、加工处理工艺得到改造升级。如聚酯塑料(PET)瓶片熟料生产技术,废印制电路板环保处理及资源回收设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池回收企业与生产企业开展废电池再生利用活动,利用电镀废渣及冶炼废渣等工业废料提取各种有价金属等,取得了良好成效。部分城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置智能回收设施和设备,方便市民自助完成废弃物交售;有些地区设立了固体废物信息交换中心,整合了回收热线、信息系统和回收站点,形成客户交投、信息交换、废品回收、在线监控于一体的网络服务平台。

二、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四低”:

1.组织化程度低。再生资源回收以社会化个体回收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回收量仅占回收总量的10%~20%。行业小、散、差的特点明显,回收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差,管理工作难度大。

2.分拣技术水平低。行业内技术研发普遍投入不足,操作工人缺乏技术培训,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较低。除少数企业回收工艺和装备较先进、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善外,大多数从业主体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分拣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3.经营规范化程度低。标准化、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尚未形成,回收、运输、储存、利用各环节协作配套不够。酸浸、火烧等野蛮拆解和不具备资质私自拆解现象普遍存在,偷盗销赃行为时有发生,乱堆乱放、乱设摊点现象还比较严重,造成行业秩序混乱,存在一定环保隐患。

4.部分品种回收率低。废玻璃、废电池、废节能灯、废纺织品等品种,受回收成本高、利用价值较低和利用水平有限等因素影响,经济效益较差,回收率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个别品种甚至随生活垃圾丢弃,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公众认识不到位。社会上普遍存在把再生资源等同于“垃圾”的错误认识,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在源头上做好分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后端回收成本。一些地方对做好回收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科学规划,定位不清,回收行业发展滞后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各方责任不清晰。除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建立了基金制度外,其他品种尚未明确相关制度要求。特别是对于价低量小的品种,缺乏相关制度规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不健全,销售者和消费者对产品废弃后的回收责任尚未明确。

监管执法难度大。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分散,对无照经营、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或根本没有任何环保设施的小企业和小作坊有效监管难度大,致使不规范企业依靠低环保成本抢占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政策配套性不强。2011年回收行业增值税优惠政策取消后,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亟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废玻璃、废节能灯等品种由于回收成本高、利润薄,靠市场机制难以调动企业积极性,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创新。此外,行业监管政出多门、职权分散,支持政策和工作措施缺乏配套性。

(二)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形势看,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发达国家纷纷加快部署,采取立法和财税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等行业快速发展。如欧盟提出将在未来10年重点发展低碳产业与循环经济,到2020年实现主要金属和建筑材料基本由再生资源提供。

从国内现实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日益显现,粗放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我国现有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和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铁矿、铜矿国际依存度不断提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消耗量将有增无减,资源瓶颈愈发突出,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面对严峻局面,只有将废弃商品有效、及时回收,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和利用水平,才能形成“资源—产品—废弃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缓解资源紧张局面、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从政策环境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作为七项重点工程之一,首次将回收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意见》([2011]49号)是关于再生资源回收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为实现回收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绿色流通为主线,围绕规范回收利用秩序,降低回收利用成本和提高回收利用率,着力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法律法规建设,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管理体制改革和回收模式创新,提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化水平和规模化程度,构建多元化回收、集中分拣和拆解、安全储存运输和无害化处理的完整的先进的回收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法规、制度改革、标准建设和政策引导等措施,着力加强对市场失灵品种的引导,提高重点品种的回收率。其他品种的回收则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坚持统筹当前和立足长远相结合。结合当前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同时,着眼于长远,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制度改革和技术服务创新,为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坚持突出重点和兼顾全局相结合。以回收、分拣环节为重点,同时,着眼于再生资源回收全程和全产业链管理。从产废源头入手,建立健全回收渠道,逐步实现应收尽收;通过提高分拣加工技术水平,实现与利废环节的有效衔接。

4.坚持总体设计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整体规划,总结经验,借鉴国外做法,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等情况,科学选择建设模式,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一批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重点品种回收率较高的回收体系示范城市,大中城市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平均回收率达到75%以上,实现85%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85%以上社区及乡村实现回收功能的覆盖、85%以上的再生资源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培育100家左右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到2.2亿吨左右。行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规范化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四、主要任务

(一)分类建立回收体系

从产生源头看,再生资源主要分为四类:生活类(居民家庭)、产业类(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服务消费类(超市、百货店、维修店等)和公共机构类(机关、学校、医院等)。针对四类再生资源的特点,应分类建立不同模式的回收体系:

1.以三级网络为基础的生活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城市,巩固和提升以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回收利用基地)为代表的三级回收网络,并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调整网络构成;在农村,建立城乡一体化、县域一盘棋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延伸回收网点,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2.厂商直挂的产业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鼓励回收企业与各类产废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适合产业特点的回收模式。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分拣和加工的再生资源直接配送给利用企业和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通过厂(企)商直挂,减少中间环节,满足下游利用企业的需求,提高回收利用率。

3.与回收企业对接的公共机构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组织有资质、实力强的回收企业与公共机构对接,通过开展义务回收、协议回收、定期回收、流动回收等多种方式,建设规范收集、安全储运、环保处理的示范模式。

4.以逆向物流为特点的服务消费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充分发挥流通企业面向广大消费者分散销售且便于集中回收的优势,倡导销售者责任,推动绿色商场建设,利用销售配送网络,试点建立逆向物流回收渠道。

(二)完善回收节点功能

完整的回收体系应以回收网点为基础,分拣中心为核心,集散市场为补充,储存运输为联结,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为有效提高回收利用效率,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1.多样设置回收网点。按照“便于交售”的原则,城市每1 000~1 500户居民设置一个回收点,乡镇每1 500~2 000户居民设置一个回收点,结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鼓励和推动回收体系与垃圾收运体系各环节有机结合。对难以设立固定站点的地区,组织统一管理、规范作业的流动回收车,借助电话、便民服务平台等各种方式,构建便民利民的回收网络。在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商场及公共场所设置自动回收设施,试点智能回收。

2.提高分拣加工水平。分拣加工是回收体系的核心,分拣中心的数量、规模和结构,既要充分考虑周边地区再生资源回收量,与回收网点有效衔接,又要兼顾周边产业和利废企业的需求,实现产废、利废的衔接。加大分拣加工技术研发力度,促进分拣自动化和精细化。在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试点建设一批回收分拣集聚区,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松散粗放型向集约型、规模型、产业型、效益型方向转化。

3.升级改造集散市场。推动集散市场向具备分拣、加工、处理等多功能的回收分拣集聚区转变,实现信息交换、价格形成、商品配送和资金结算等功能,推动线上与线下交易相结合。同时配备集中的污染治理设施,杜绝露天堆放等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储藏方式。

4.完善储存运输系统。合理规划和建设各类中转和存放设施,防止出现扬散、流失、渗漏。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运输能力,同时借助专业物流企业的力量,建立安全、高效、环保的物流系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危险废弃物的运输。

5.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机制,编制重点品种价格指数,解决传统交易中信息滞后和不对称的问题,为回收处理及再利用的相关服务商提供信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回收体系各节点、各环节的对接和整合,促进回收与利用环节的有效衔接。

(三)培育龙头回收企业

1.支持回收企业公司制改造。引导传统回收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采购、销售、资金和财务管理,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回收领域。积极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促进产业集聚和整合。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进入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和加工环节,健全外国投资者并购安全审查管理。鼓励龙头企业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组织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

3.加大与利用企业的对接。鼓励回收企业与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利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促进回收与利用的有效衔接。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形成部分重点品种上建回收网络、中连物流、下接利废产业的产业链,拓宽企业发展空间,稳定和保障再生资源供应。

(四)强化行业秩序监管

强化回收渠道的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利用再生资源制假售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收购国家禁止收购物品、收赃销赃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各环节的污染防治工作,支持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污染环境的企业并向社会公布。严格以环保、节能指标为主要依据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清洁生产审核。加大预防和打击废物非法进口力度,加强对进口再生资源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营造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回收秩序。同时,积极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制订行业自律性行规、行约,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五)健全回收管理制度

1.加大法治工作力度。加快出台《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推动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上升为《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研究建立销售商、消费者对于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的责任分担机制。积极研究废旧纺织品、餐厨垃圾等品种的回收管理制度。加大《废弃电器电子回收管理条例》的实施力度,进一步落实生产者责任制度。积极探索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城市垃圾清运体系的有效融合,促进两网协同发展。

2.强化标准化工作。研究建立科学合理、功能齐全、统一权威的再生资源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加强回收目录、产品分类、分拣加工作业、运输储存、回收污染控制技术等基础类和通用类标准的制修订。通过认证认可等多种方式,加大标准贯彻落实力度,加强对现行标准的宣传,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

3.加强行业统计和信息。在典型企业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分品种、分地区的统计报表,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特点的统计体系。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定期形成行业发展报告。制定《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模式指南》,加强分类指导。

(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充分运用媒体优势,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健康、循环利用的生产生活方式,强化道德约束。鼓励使用资源循环再生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消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广泛推介各具特色的回收体系建设成功模式,宣传推广再生资源回收的先进理念、方法途径、政策法规,提高全社会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认识,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再生资源回收的良好氛围。

五、重点工程

(一)回收模式创新工程

1.重点品种回收模式创新。针对废玻璃、废电池、废节能灯等价值低、易污染品种,探索与垃圾分类试点相结合、自动回收设施布点与专业物流相结合等回收模式,探索借助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实现面向全社会的第三方回收模式。

2.企业回收模式创新。按照布局前瞻化、物流专业化、分拣精细化、产业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各种行之有效回收模式,大力发展整合网络、产业共生、“三位一体”等各类再生资源回收模式,鼓励其他回收模式的创新。

(二)回收分拣示范工程

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一批分拣技术先进、环保处理设施完备、劳动保护措施健全的区域性回收分拣基地和专业性分拣中心。充分考虑全国各区域再生资源主要品种产生量及增长趋势、再生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规模、人口密集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区域面积、区位交通条件等综合因素,到2020年,建设区域性回收分拣基地200个,专业分拣中心2 000个,与遍布全国城乡、网络纵横的回收站点有效衔接,形成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为主的城市矿产基地形成有效对接。

(三)分拣技术创新工程

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智能型回收设施、设备,推广机械化、自动化和先进适用的分拣加工处理装备,促进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企业技术升级改造。鼓励研发基于物联网的再生资源收运系统监测技术和传感识别设备,推动企业回收处理技术的创新。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各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领导与协调机制,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行业信息定期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

(二)加大财税支持政策力度

按照向公益性品种、向产业集聚和向科技创新倾斜的原则,利用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对回收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引进先进技术后开展消化吸收并产业化的建设项目,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完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通过发展基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新型回收模式开发创新,鼓励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及装备的推广示范。

(三)完善土地金融支持手段

落实和完善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用地政策,对列入各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的重点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布局和选址,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推广应收账款、收费权质押以及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四)建立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利用相关技术遴选推广机制,适时国家鼓励的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利用有关技术、工艺、设备名录。鼓励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对分拣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建立促进产业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培育和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公司,为行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专业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支持高校开设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回收相关专业,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和健全产学研衔接互动机制,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处理技术联合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职业培训机构,强化回收一线工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七、组织实施

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循环工业园;DSD双元回收系统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大会之后,发展循环经济便被各个国家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最现实的选择。以德国、日本、美国等为首的发达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循环经济的政策,并推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国目前也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严峻、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因此,深入分析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实践经验,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将循环经济定义为“在生产、流动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能够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小的污染物排放。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和全过程的控制转变。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使循环经济在社会、区域和企业几个层面扎实有效地展开。

1.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丹麦是循环经济的先行者,丹麦卡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是世界上最早和目前国际上运行最为成功的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它形成了一个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高效、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企业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能源,所有企业通过彼此利用“废物”而获益。其中五个主要参与企业为:阿斯内斯火力发电厂(丹麦最大的燃煤火力发电厂);斯塔托伊尔炼油厂;济普洛克石膏墙板厂;诺沃诺迪斯克制药公司(生产医药和工业用酶,是丹麦最大的制药公司);一个土壤修复公司。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四个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它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卡伦堡工业园区通过以上循环经济的实践,使得工业污染降低了,水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减少了,但利润却得到了提高,取得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卡伦堡工业园的发展经验表明,循环经济工业园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工业园是在具体制度安排下,在卡伦堡地区特定的资源背景下,在特定的企业技术经济关系下形成的以闭环物质流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范式,

2.德国的社会层面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发展循环经济最早、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环保运动中,从废弃物的治理过程中探索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当时,德、美等国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工业装备和精密化程度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其循环经济的发展自觉不自觉地都以回收利用废弃资源和发展可再生资源为重点。德国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处理,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扩展与转移,因此又被称为“垃圾经济”。 德国的废弃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其典型代表,即包装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的“双元回收系统模式”。1990年9月,德国95家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建立了双元回收系统,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回收者对废弃物进行分类,然后分送到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收的则送返制造商,已1.6万家企业加入了DSD系统。政府只规定回收利用的任务指标,其他一切均按市场机制运行。该系统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不仅带来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产生了积极的生态效应,且为社会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

3.美国的循环消费模式

美国发展循环经济较早,国民的环保意识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观念较强。

早在1976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制定了专门的《固定垃圾处理方案》,并要求各州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计划,加强对废旧物质的回收利用。目前,有近50%的州对固定废弃物的循环处理率超过了30%。各州还成立了再生物质利用协会和非政府组织,开设网站相关信息,鼓励人们购买使用再生物质产品。美国的旧货交易模式在循环消费方面更具有典型性,其主要形式有庭院甩卖、旧货市场、商业网站或政府支持的网站进行的旧货买卖,成为西方社会很典型的循环消费模式,对许多国家发展循环消费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循环消费和闭路多环生产是相得益彰的,闭路多环生产过程是尽量减少生产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在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到消费之后便于回收和再生利用。然而,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产品, 还必须通过消费者的自觉行动来实现, 消费者在排放废弃物时就应考虑到为回收和再生利用提供便利条件,比如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卖给废品收购站,或者对垃圾进行分类堆放, 便于再生资源部门分别处理和再利用。

4.日本的立法推进模式

日本根据本国国情选择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全面发展目标,原因是二战后日本实行“追赶型”和“赶超型”经济,但高增长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同时日本作为岛国,资源匮乏。为了谋求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有效解决,日本政府认为,应该抛弃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代之以抑制废物产生、废物处理与资源再利用一体化的物质循环链条,并构筑起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的循环型社会。日本在21世纪初提出了“环境立国”战略,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循环经济法制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可分成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一部基本法,即《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的两部法律:《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专项法:《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等。在法律体系的推动下,日本致力于建立循环型社会,形成三大资源再生系统子系统,即废物回收系统、废物拆解、利用系统和无害化处理系统,通过这三大子系统实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

三、国外循环经济模式的启示

1.结合国情,选择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切入点

发达国家多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切人点和发展目标,并由此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总体来说,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 的发展道路,德国、美国等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环保运动中,从废弃物的治理过程中探索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其循环经济的发展都以回收利用废弃资源和发展可再生资源为重点。日本则根据本国国情选择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全面发展目标,日本政府认为,应该抛弃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代之以抑制废物产生、废物处理与资源再利用一体化的物质循环链条,并构筑起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的循环型社会。

我国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不能盲目照搬西方做法,必须认清当前自己的国情和经济现状,正确理解中央对循环经济的功能定位,选择适合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石磊认为,基本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国际环境不同,这都要求我国循环经济的推进与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加强废物的循环,更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技术进步等前端因素。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企业的外部性和社会公平,因此,需要将强制的外部约束力和内在利益的驱动结合起来,因而,通过立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德国采取先在个别领域逐步建立一些相关法规,随后才出台整体性循环经济法律的立法步骤,经过实践,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合理的法律体系。日本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立法办法,三个层面的法律法规集中体现了“三个要素和一个目标”,即减少废弃物、旧物品再利用、资源再利用以及最终实现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目标。

3.构建激励机制,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也是污染的主要源头,循环经济应从企业抓起。从本质上说,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与企业的效益原则是一致的,尤其是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显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统一的,企业是有动力开发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可以借鉴丹麦的工业园区模式,构建经济循环体,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

4.倡导绿色消费,转变消费者意识

绿色消费实质上是指以可持续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进行消费。绿色消费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自然资源的消耗最少,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使消费的结果不致危及人类后代的需求。该制度鼓励适度消费,不铺张浪费,以减少生活废弃物的产生;使用包装简单、可重复使用的耐用产品,或以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产品;限制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消费产品。通过绿色消费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运动,使循环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篇4

市场庞大 巨头进入

根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我国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45亿吨,回收总值为6446.9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吸引了100多家再生回收平台,其中不乏百度、阿里巴巴等BAT巨头。不过,这些平台出发点不一样,各自的模式也不尽相同。

“再生活”公司通过一年多的摸索,自建回收队伍和物流体系,提供周期性的回收和生活服务,吸引了北京、上海20余万用户,日单量达1万余单。

2015年7月,“城市矿山第一股”格林美启动了全国首个全方位分类回收互联网平台“回收哥”,欲成为全国最大的废品废料供应商。“回收哥”专注废品回收,在荆门、武汉、深圳、广州4个城市整编了3000多个回收人员,单日废品回收量已突破300吨。

去年8月上线的“淘弃宝”也自建队伍,为家庭和企业提供废品上门回收服务。成立时间较短的“淘弃宝”年后将自建分拣中心完善物流体系,并把业务范围从北京市五道口、学院路、回龙观区域扩展至知春路、望京,未来还将进军深圳、成都、西安、广州等地。

“换钱”则更关注回收行业本身,除了为已有的万余名用户提供便民的废品上门服务,还想为从业者改善就业环境,谋得社会福利,最终提高回收行业的效率,使该行业标准化。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潘永刚曾表示,“互联网+”模式可有效整合现有回收人员,提升回收市场的管理层次和整体水平。不过,也有专业人士担忧,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充足的资金,这些平台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

初心不一 服务模式各异

这些再生回收平台有着相似的服务模式。

首先,通过APP、微信服务号等渠道搭建平台,用户在平台上下单,回收人员接单后与用户联系上门回收废品。

其次,收集的废品直接售卖给再生资源处理企业,将传统的产业链条从5至7条压缩为3条,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传统的回收产业链条分别是用户、个体回收人员、回收站、分拣站、大型回收站、加工处理企业等,而像“再生活”或者“回收哥”只有3条,用户、回收O2O平台、加工处理企业。

不过,因为初心不一,以及对回收行业的理解不同,它们提供的服务种类和回收队伍的建立方式都不一样。

“再生活”专注于用户,因此一切服务都围绕着用户展开。该平台创始人夏凡介绍,“再生活”已建立了二百余人的线下服务队伍为家庭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卖废品的收入以余额的形式存入个人账户,可用于兑换平台便利店的商品和维修手机等生活服务。

夏凡调研发现,单卖废品是亏损的,上门一次成本6元,而收废品的平均客单价只有4元。因此,“再生活”的业务模式为,一次上门,解决客户两个问题。“回收废品的同时为客户配送周期性消耗的家庭日用品,用两端业务的毛利弥补一次上门的成本。”夏凡说。

这种回收+配送的“正逆物流”运营模式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2015年1月“再生活”完成天使轮融资,同年7月完成A轮融资。今年年初,“再生活”将启动B轮融资。

“淘弃宝”也使用“回收+配送”的服务模式。不过,与“再生活”不同的是,“淘弃宝”发现,超市、便利店、零售店等企业用户每天能产生较多的废品,为平台带来可观的利润。因此,除了为5万多个人用户提供服务外,“淘弃宝”还为企业用户提供现金结账的周期。“淘弃宝”创始人李天亦表示,个人用户想象空间大,流量积累后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盈利点,例如通过废品了解用户消费习惯。企业用户利润高,为公司提供了六成现金流。

凭借着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双重服务模式,“淘弃宝”完成了Pre-A轮1500万元融资,今年3月将启动A轮融资,打开北京市场,未来将延伸至深圳、成都、西安、广州等地。承接了格林美的回收业务,“回收哥”的用户同样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两类。不过,“回收哥”的企业用户多为工厂,一次即可回收上百吨废品。考虑到工厂废品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回收哥”使用自有员工而非加盟人员负责企业用户。

“换钱”创始人马宁大学时期就卖过废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痛陈该行业的种种弊端:唯利是图,标准严重缺失,企业没有社会责任心引发二次污染,一线回收人员收入差距大,承担着最重要的工作却未换来应有的尊重等。因此,他聚焦于如何改善一线回收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整个行业的效率。

马宁介绍,“换钱”要塑造三个价值:一是为老百姓创造价值,提供O2O废品上门回收便民服务,同时培养其垃圾分拣的习惯;二是为回收人员提供更稳定、体面的工作和更公平的交易环境,为他们解决一些社会福利问题;三是在回收行业塑造标准,通过自动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方式,优化整个供应链,提升效率,控制回收物的流向。“换钱”没有建立电子支付体系,所有交易现金结账。加盟的回收人员从用户手中购得或者捡拾到废品后转卖给“换钱”,后者再转卖给加工处理企业。

回收队伍 自筹还是众包?

目前,回收O2O企业建立回收队伍有两种方式:一是招聘社会人员成为公司全职员工,开展上门回收业务;二是以众包的方式,邀请一线回收人员加盟平台,用抽成或者转卖的方式支付报酬。

自建队伍的“再生活”认为,原有回收人员管理难度大。随着大宗商品市场国际价格不断回落,废品价格也大幅下降,最底层的个体回收人员在行业的生存空间遭到市场挤压,难以保证服务的持续性。个体回收人员原先的盈利模式在于区域垄断、价格不透明、缺斤少两等,整编时就要考虑,价格透明化给回收人员带来的损失能否通过导流的订单量弥补。

“淘弃宝”通过千份当面访谈发现,个体回收人员的素质是一大隐患。居民认为上门回收或多或少地侵犯到了自己的隐私,因此不愿意让公众形象不佳的回收人员进入自己的住宅。而且,对于专注用户的两家企业来说,整编回收人员意味公司无法抓住用户。

不过,“回收哥”认为,上述弊端也是机会。该公司总经理张宇平认为,岗前培训和一套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能够解决管理问题。在回收人员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时,“回收哥”用五到七成的抽成比例更能吸引个体回收人员加盟。

“用利益吸引回收人员加盟,且门槛低,只要有钱赚,回收员就会坚守。”张宇平表示,压缩产业链后,可以用节省的成本来补贴支付给加盟人员的抽成,最后“回收哥”还是能比传统回收模式多挣一到两成。

“当自建的队伍做大后,你会发现,你也变成了区域垄断。”马宁表示,区域垄断是回收行业孕育出的生态环境,自有其道理。

篇5

一、我国电子垃圾处理的现状

1.欠缺制度设计,缺乏科学回收体系,导致灰色回收处理链兴盛。

目前我国电子垃圾回收处理行业还处于粗放型的状态,90%以上的电子垃圾都是由个体户回收,并由小作坊处理,这种方式已形成一条完整成熟的灰色产业链,年产值达千亿。2014年,获得环保部门技术资质认证的104家企业,因前期建设投入高、处理成本高,面对电子垃圾回收渠道和数量匮乏的困境,导致无法开工生产,处于亏损的尴尬境地。

2.处理水平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电子垃圾的处理还处于较低水平,大多采用“机械破碎+分选”的低端技术方法,未全面考虑再生资源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正规处理企业的处理技术与设备主要依赖从发达国家进口。在个体回收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处理手段大多采用手工拆卸、焚烧、强酸萃取、填埋以及丢弃等方式。如此处理导致较难回收的宝贵资源大量浪费,同时产生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多头管理,导致监管不力。

我国对电子垃圾管理实行分级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涉及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环保部等多个部门。这种管理模式存在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监管矛盾等诸多问题,致使在各环节中责任主体不明确,形成灰色地带,产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监管体系失灵现象。

二、对策建议

1.严格监管,从源头减少电子垃圾的总量。

总量巨大是我国电子垃圾处理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绿色发展模式,从源头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禁国外电子垃圾流入境内,从而减少电子垃圾的总量。

2.加强电子垃圾处理的制度设计。

首先是要理顺管理体质,明确相关部门的职权,落实监管责任;其次是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行业规范和环境标准,提高行业门槛,淘汰小规模和无技术的小作坊和企业。明确生产者、销售商、回收处理商、消费者和政府之间的责任,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管理模式。

3.建立电子垃圾回收体系,系统解决电子垃圾回收处理。

建立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准入机制,明确电子垃圾处理工厂必须是高科技、低污染的现代化企业,明确电子生产企业自建和社会开办的专业大型电子垃圾处理工厂在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制定相应合理的回收环节和运输物流费用的国家指导价。同时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非法回收渠道的营运风险和成本。

建立可追溯的信息监管渠道,采用物联网、电子标签、大数据技术等建立一套电子垃圾科学回收的信息化系统,提升回收环节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

篇6

【关键词】 ERP系统 闭环供应链 物流运作 MRP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截至2010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31万辆,同比增长17.81%,汽车报废量每年已达300多万辆;电视机保有量已达4亿台,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5类家电报废量近9000万台。随着耐用品保有量的高速增长,未来这些耐用品的报废量也会急剧增加,这将对我国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效益带来沉重压力,因此对报废品的有效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耐用品具有生产成本高、产品生命周期长的特点。在我国,耐用品所依托的供应链重点考虑在满足一定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怎样高效率、低成本地把产品推向终端客户,而未考虑对报废品回收利用的逆向环节,这也是造成我国报废品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报废品回收利用的逆向环节主要包括报废品回收、拆卸检测、再利用,也包括产品维修、退货环节。

对报废品的回收再利用,可以使企业以极低的生产成本进行产品再制造,研究表明,再制造产品在质量性能方面比新产品表现得更加优异,并且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本文基于ERP系统对包含“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闭环供应链物流运行模式展开研究。

一、传统供应链与闭环供应链的比较分析

1、传统供应链。传统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其构成如图1所示。传统供应链管理是协调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之间的关系,以求高效率、低成本地达到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传统供应链是单向的,以供应商为起点,以客户获得满意的产品为终点,相应的产品生命周期也从生产开始,经过使用,到报废终止。

2、闭环供应链。闭环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基础上发展的,除了传统供应链原有的环节外,增加了由第三方回收商运作的废旧产品回收环节、维保(维修、保养)环节和退货环节,并且与正向环节相互作用。其构成如图2所示。

闭环供应链由“正向”和“逆向”两个方向的物流构成,终端客户为“正向物流”的终点,同时也为“逆向物流”的起点,供应商为“正向物流”的起点,供应商、制造商同为“逆向物流”的终点。闭环供应链的产品生命周期并没有在产品报废时停止,而是在第三方回收商的作用下,对报废品回收再利用,使产品生命周期再延续,依此循环。由于在回收产品数量、质量和回收时间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使得闭环供应链系统相比传统供应链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个方面更为复杂。

3、传统供应链与闭环供应链的区别。传统供应链与闭环供应链在物流方向、结构、生产目的、产品生产周期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如表1所示。

二、闭环供应链运行模式

1、闭环供应链运行主体结构。如图3所示,整条闭环供应链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维修商、客户和第三方回收商六大主体组成。闭环供应链的物流由“正向”和“逆向”两个方向构成。“正向物流”以制造商为核心,经过“原料产品商品”的变化和“采购生产销售”的活动完成;“逆向物流”以第三方回收商为基础,经过“报废产品可再制造(可再用)零部件再制造零部件”的变化和“回收拆卸、检测再制造”的活动完成。第三方回收商从终端客户回收报废品,从维修商回收报废零部件,经过拆卸、检测将报废品划分为可再生物料、可再利用零件、可再制造部件。

(1)可再生物料:此物料不可再直接重新利用,但可作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原材料,由第三方回收商运往该零部件生产企业,有利于资源循环再利用,如钢铁、铜、铜合金、铝及铝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橡胶、工程塑料、木材等非金属材料。

(2)可再利用零件:该零件不需经过任何修理,只需经过清洗、翻新和低成本维护即可重新利用,如集装箱、瓶子等。由第三方回收商运往以该零件为原料的供应商或制造商。

(3)可再制造部件:制造加工企业以该部件为基础,经过拆卸、检验、清洗、更换部分零部件等工序使该部件达到“新产品”的状态,如汽车发动机、轮胎、蓄电池、变速箱等等。由第三方回收商运往加工、装配该部件的供应商或制造商。

2、以制造商为例分析闭环供应链的运行模式。制造商是“正向物流”的核心,在整条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以制造商为例,分析闭环供应链的运行模式。在物流的输入方面,制造商从供应商输入原材料将其加工制成产成品,从第三方回收商回收可再利用零件和可再制造部件,从销售商输入有问题的产品和滞销产品;在输出方向上,将产成品交付销售商,向维修商提供维修用的零部件,向供应商提供报废零部件。在制造商系统内部,各个环节之间也存在着物流的流动。

在供应链中,供应商和制造商的位置是相对的,供应商也要从其上级供应商采购原材料为其下游企业提供生产原料或零部件。在闭环供应链中,一部分可再生物料、可再利用零部件和可再制造部件是制造商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成为制造商在编制主生产计划(MPS)、能力需求计划(CRP)和物料需求计划(MRP)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三、基于闭环供应链的物料需求计划制定策略

主生产计划只是对最终产品的计划,而每个产品由成百上千种相关物料组成,要保证正常的生产,必须制定详细的物料需求计划,将最终产品计划分解到各相关物料。在传统的物料需求计划编制中需权衡主生产计划、产品结构(BOM)和库存信息三个方面;而在闭环供应链的基础上需权衡主生产计划、产品结构(BOM)、再制造部件结构(BOM)、回收商库存信息和供应商库存信息五个方面内容。再制造部件是在回收部件的基础上进行拆卸、清洗、更换零部件等工序而使其达到“新产品”的状态。

制造商在制定物料需求计划时应首先考虑消除已有的产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库存,以减少库存资金占用,鉴于回收物料的价格低,为降低企业成本,在物料采购时应优先从回收商采购原料;其次,回收物料的质量,因为回收商如果仅仅对报废品进行检测和拆卸,未对回收物料进行清洗、保养,在回收商仓库中这些回收物料腐蚀速度快、强度高,这样不利于资源重复利用,会相应地增加制造商对回收物料的处理成本。由于回收物料的数量、质量、时间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增加了闭环供应链的物料需求计划的制定难度,因此必须提高回收商的物料检验精度,并对回收商的回收物料库存实时动态询问。

四、结束语

对报废耐用品的回收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和增强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ERP系统整合企业资源,对提高企业效益发挥了重大作用,将ERP对供应链的管理拓展到闭环供应链,对报废品的回收利用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措施。在废品回收领域加强对闭环供应链的研究,对提高社会效益、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控、革扬:MRPII/ERP原理与应用(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一)逆向物流的定义

逆向物流是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高效且成本经济地从消费点到起点的流动过程,从而达到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的目的。

也就是说逆向物流是与正向物流相对应的。产品从开发到生产再到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被称为正向物流,但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之后还可能面临被退回,或者产品失去原来使用价值之后如何处置的问题,所以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循环应包含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逆向物流的研究最早开始于 Stock (1992),他在给美国物流管理学会(CLM)的报告中提出这一概念。

(二)逆向物流的组成部分

逆向物流主要包括回收逆向物流和退货逆向物流两部分。回收逆向物流是指将最终消费者所持有的已失去原来价值或虽有一定价值但必须经过修复方能再次投入使用的废旧产品回收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所形成的物流,主要包括回收、检验、分类、再制造和报废处理等环节;退货逆向物流是指处于供应链下游的消费者将不符合其要求的产品沿供应链退回给上游供应商所形成的物流。

二、逆向物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循环经济恰恰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增长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最有效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循环经济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实施循环经济的可操作性策略组合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选途径。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选模式。所以,发展逆向物流是实施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意识淡薄

从我国目前的国民素质来看,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人们在抱怨环境日益恶化的同时,却没有从自身做起。包装箱、旧家电、家具等可回收利用的与不可回收利用的都随意丢弃。

(二)机制不健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和顾客都希望生产商能减少产品对自然所带来的污染。我国现有的逆向物流可依据的法规仅有《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法》。但由于物流在我国仍属新兴事物,对逆向物流的认识仍没有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也没有相关的法规和责任机制进行约束,所以逆向物流系统中没有形成畅通的供应链。浙江、青岛是我国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贸委确立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建设”的试点地区,青岛新天地生态园区于2006年6月开始生产,但针对的是政府和生产企业的废旧家用电器,顾客手中的旧家电还没有畅通的回收体系。

(三)回收工艺水平不高

我国在技术上应当能够做到零排放,但由于没有相关的政策和完善的回收体系,使回收处理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良好的回收处理技术得不到使用和推广。目前的回收主要集中在私营或个体回收商贩中,回收工艺落后,通常叫做锤子加硫酸工艺,对环境造成巨大的二次污染。

四、发展逆向物流的对策

(一)提高全社会的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逆向物流有发展的发展需要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国家应通过媒体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公民养成自觉将物品回收和购买用再生材料制作的商品意识。同时通过对产品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保护环境,而且可以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

(二)健全法律,完善机制

逆向物流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很多人、很多部门的利益,通过制定颁布和实施有关逆向物流的法律,使所有人所有部门都能够有法可依,部门执法也能有所依据。例如日本有关促进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比较健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一部基本法,即《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第二层是综合性的法律,是《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层是五部具体的法律,分别是《促进容器和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绿色采购法》。

篇8

食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解决不好还会造成重大的社会危害,引发社会危机。近年来,我国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事故层出不穷。继“三鹿毒奶粉”、“双汇瘦肉精”等恶性事件后,地沟油事件再次把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随着城市餐饮业快速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提升,餐厨垃圾近年来正迅猛增长。由餐厨废弃物产生的“地沟油”、“垃圾猪”等食品安全问题,让居民谈之色变,直接冲击消费者消费信心,使得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此前相关处理措施不规范、处理能力不足等原因,我国的餐厨废物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已成为食品安全和城市环境的“大敌”。当前,建立科学完善的餐厨废弃物物流回收体系,促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是政府和社会急需合力解决的问题。

二、餐厨废弃物物流及管理现状

餐厨废弃物主要是指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活动中产生的废物,是饭店、食堂及居民生活等食用残余垃圾的总称,俗称泔水。餐厨废物的产生涉及到食物的生产、包装、存储、运输、加工、销售、冷藏、消费等各个环节。食物从种植或养殖生产基地到加工企业,通过包装、仓储、运输,最后到消费者的菜篮子,再到消费者的餐桌,尤其生鲜食物极易腐烂变质,食物的损耗不可避免,成为餐厨废物产生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在供给人们消费的食品中约有1/4最终变成了废物。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在食物生产、流通、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消费阶段产生的损耗和浪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一项研究表明,最终的餐桌浪费占到浪费总额的50%左右[1]。餐厨废物主要产生于企事业单位、学校、农贸市场、超市以及餐饮服务行业,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餐厨垃圾的物流回收体系尚未建立,绝大多数城市存在着对餐厨垃圾管理无序、任意处置的问题,严重影响环境。特别是这些废弃物如不进行无害化收集、处理,危害性很大,被一些不法商贩用来生产地沟油或直接作为猪饲料生产垃圾猪,给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重大社会危害。因此,积极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餐厨废物再生利用管理理念和方法,合理回收处置餐厨垃圾并使之资源化,推动餐厨废物回收再利用的产业化已成为我国餐厨废物管理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从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看我国餐厨废弃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9月,我国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特大系列案件,摧毁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这条黑色的利益链条,首先是饲养者通过个体身份搜集泔水,简单加工成泔水油后将其出售给二手油贩子,油贩子再将泔水油运到饲料油厂。格林公司这样的非法企业转而将泔水油加工成食用油,贩卖给食用油厂,最后通过与合格油的勾兑或假冒其他品牌进入市场[2]。这起案件也充分暴露了我国餐厨废弃物管理及地沟油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回收意识淡薄,收费管理模式不现实

长期以来,餐厨废弃物被认为是无用的废物,我国居民对餐厨废物回收利用的意识不强,对其环境危害认识不足。居民生活产生的餐厨废物直接袋装丢弃在垃圾箱(桶)中,同其它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由于餐厨废物含水量高、流动性大的特点很容易将其他垃圾污染,给分拣工作带来难度。公共餐饮垃圾更是不科学地直接作为动物饲料,给人民生活健康带来威胁。人们尚未普遍树立起缴纳餐厨废物处理费的观念,从产生餐厨废弃油脂的大小餐馆来说,处理餐厨垃圾是常规工作,如果把餐厨垃圾交给环卫部门,得向环卫部门交纳数额不菲的卫生www.gesep.com节能费;但是如果卖给私人回收者,每年反而会增加几千至上万元的收入[3]。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按量收费模式在我国是不现实的,在回收收费模式上需要认真考虑。

2.回收渠道不畅,回收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收集、运输、处理体系,还没有建立统一的餐厨废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体系。由于回收途径的不通畅,多数人将其混入生活垃圾中扔掉,使得餐厨废物以非预期的方式被回收和处理,垃圾回收体系缺乏统一管理。目前从事餐厨废物回收工作的主要是城市近郊养殖户、个体商贩等,由于技术和设备的缺乏,不具有深度处理的能力,不仅严重影响市容,污染环境,还给不法商贩提供可乘之机。同时,从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大型企业,对餐厨废油的加工需求很大,但由于回收体系不健全及成本高昂而受困于原料不足,一些废物再利用的环保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为此,建立餐厨废物统一的回收体系,集中处理,刻不容缓。

3.监管不力,高效常态化监管机制缺乏

餐厨废弃物处理目前还缺乏联动的、全覆盖的可持续监管机制,涉及多个环节的地沟油犯罪往往成为监管盲区。警方侦破的这起地沟油案件中,在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餐厨垃圾处理归口于市政环卫部门,没有对餐厨垃圾违规排放的执法权;工商部门只检查票据、证照是否齐全,无法知道是不是地沟油,还为某些地沟油生产商颁发各种证照;质量问题归质监部门,而其监督基本依靠“市民投诉”。体制上的壁垒及监管不力,让政府管理部门对餐厨垃圾疏于管理,任由小商小贩拉走。建立起各部门相互配合、全面覆盖的餐厨垃圾回收处理机制迫在眉睫。

4.标准缺失,检测体系不完善

完善食用油监测标准是杜绝地沟油流回餐桌的有效办法。目前尚未建立起科学可行的“地沟油”检验方法。食用油检测标准的不完善,使得无法及时发现利用地沟油非法炼制食用油的问题。从外观、色泽上看,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与正常的食用油很难区分。如果只是按照现有的食用油标准,甚至会得出地沟油符合标准的荒谬结果[4]。食用油检测标准得到进一步完善,则意味着市场上利用地沟油非法炼制食用油的问题将得以快速发现。

5.出口不畅,绿色产业链不完整

地沟油事实上就是废弃油脂,可以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等化工产品的原料,也可以成为有机饲料和有机肥料的主要成分,完全可以变废为宝[4]。但由于目前企业炼制的生物柴油基本上没有销路,在没有规范完善的“绿色出口”的情况下,成本极其低廉的“地沟油”在加工后岂能不流向餐桌?没有一条畅通、环保的资源化开发利用产业链,利润丰厚的地沟油收集、加工、销售等利益链条就难以打破,就无法根治地沟油流回餐桌这一顽症。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餐厨废弃物流管理体系

杜绝地沟油的关键在于建立餐厨废弃物基础回收网络,规范整合回收渠道,制定和试行餐厨废物分级回收质量标准,强制实施餐厨废物资源化产品的质量检测制度,构建一个健全的餐厨废物物流体系。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餐厨废弃物的排放处理问题,大力提升餐厨废弃物的消纳处理能力,实现短运距、密闭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1.建立全覆盖的基础回收网络体系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首先要解决餐厨垃圾“回收难”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餐厨垃圾回收体系,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才有落到实处的基础,才谈得上城市餐厨垃圾处理的机制化和可持续化。餐厨废物产生地点较为分散、无序,量大面广,使得餐厨废物物流在时间上和数量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餐厨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须采用分散回收、集中处理的基本思路,建立一套适合的餐厨废物回收处理体系。餐厨废物回收体系应包括专业的回收网点、回收中心、资源再生企业、最终无害化填埋场四个层次,分别负责对餐厨废物的收购、分拣作业以及存储、分类运输和餐厨废物的加工、处理作业。在居民区和商业区餐饮服务单位较为集中的区域建立餐厨废物回收点,专门回收该区域内包括各饮食单位、超市、菜市场以及居民生活在内的餐厨废物,餐厨废物收集容器需设置统一标识,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做到统一化管理。回收中心是与回收点配套的回收中转站,负责本辖区内回收点的管理、经营,并兼有集中存储、整理、运输的功能。回收中心对各城区内所有回收点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并与资源利用企业建立收运关系。资源再生企业是参与回收利用后的再加工企业,是保证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无害化填埋场是实现最终废物规范化处理的最终机构[1][3]。只有规范整合现行餐厨废物回收渠道,建立餐厨废物回收利用的基础回收网络,才能减少对城市环境卫生造成的威胁,保证资源再生企业有足够多的加工利用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目标。

2.构建基于第三方的物流回收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由于餐厨垃圾产生的广泛性、分散性、混杂性以及生产者及产地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其回收利用需要有实体网络和网点的支持,再生资源企业自身难免难以做好餐厨废弃物流,其可通过委托回购商(专业收运公司)负责回收餐厨废物,并以一定的价格从回购商处采购再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再生产品投放市场,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而从生活垃圾收运特点看,其产生、运输具有相当的稳定性、长期性,完全满足第三方物流对于需求方和供应方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求,应将第三方物流应用于生活垃圾收运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规模生产和成本优势,可以同时为多个生产厂家服务,配备更多的回收、检测机构,优化物流距离,能通过提高各环节的利用率以节省费用,降低物流成本,使企业从中获益[5],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合理化处置、最大限度资源化利用,从而提高垃圾处理效益。

3.构建社会管理合作联动机制

跨省地沟油大案的告破,也击中了该领域的监管软肋。如果相关责任部门不能真正做到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则多部门、多头管理的监管机制往往会造成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餐厨垃圾的管理涉及工商、环卫、技监等多个职能部门,应有效整合各部门的管理资源,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从源头控制到产业链建设,建立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对餐厨垃圾进行全过程、无缝隙监管,共同做好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工作。首先,可以由处理企业出资成立协会,原有的餐厨垃圾回收者成为协会会员,共同维护回收市场,保证餐厨垃圾进入正规处理渠道。其次,在管理和执法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一方面,通过引入生产者责任制度,要求餐饮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的市容环卫部门如实申报餐厨垃圾排放量,非餐厨垃圾应与餐厨垃圾分类存放,把餐厨垃圾减量及回收处置的目标向源头延伸,使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内部成本,逐步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和回收完全化;另一方面,加大对餐厨垃圾非法处理行为的打击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更高的代价,对餐厨垃圾收运实施强制措施,凡是把餐厨垃圾私自交给无资质企业处理的酒楼、饭店,可以采取罚款、责令停业、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处罚[6]。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开展对餐厨垃圾处理管理的相关报道,形成保障食品安全和餐厨垃圾处理管理的良好社会环境。

4.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餐厨垃圾回收物流体系的建立,应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首先,由政府出面明确正规回收企业的回收渠道,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窘境,鼓励由龙头企业收编现有的农民游击队,统一收购、统一车辆、统一服装,而由此产生的成本,则可以由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加以弥补。其次,建立餐厨垃圾处理激励机制,通过返还处置费等方式鼓励产生单位减量化,采取生活垃圾处理费转移支付等方式,调动收运单位的积极性,加强规范收运,扩大处置规模。第三,餐厨垃圾处理作为一项投入资金多而产出效益慢的产业,属于微利的资源化利用项目,政府应给予餐厨垃圾的回收再生利用企业适当补助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并进一步出台政策措施鼓励扶持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尽快形成一整套让地沟油真正“变废为宝”的通道。

5.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首先,应加快就食用油回流二次提炼行为开展检测技术攻关,完善食用油检测标准,使利用地沟油非法炼制食用油的问题得以快速发现,有效杜绝地沟油流回餐桌。其次,加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探索合理的工艺路线及管理模式,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开展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设施设备的技术选型。建立餐厨垃圾处置技术评价机制,做好技术研发、资源化产品安全性评估等工作。鼓励和扶持餐厨废物资源化企业积极和科研单位联合,开发餐厨废物的循环再利用技术,引导餐厨废物回收利用体系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建立产业化处置、市场化运作和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体系,最终实现餐厨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篇9

关键词: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

苍南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对促进苍南县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国家级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县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苍南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1、行业规划缺失,经营管理混乱

我县废旧商品回收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规划和正确引导,废品回收站点呈现无序设置、布局分散、点多面广的局面,加之废品收购未设定行业准入条件,导致废品回收站点普遍存在规模小、数量多、分布乱、环境差等现象。多数废品回收站点采用“前店后库”经营方式,夫妻店居多,经营者既当老板又当打工者。多数废品回收站点不符合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管理方式粗放,不仅浪费了可再生资源,也造成了“二次污染”。 市场建设滞后,龙头企业缺少

我县尚未建成正式、规范的废旧商品回收集散市场和分拣中心,回收网络建设滞后。我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以自产自销、自我循环利用为主,企业规模小,且品种单一,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不高。大部分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企业至今仍停留在简单交易、家庭作坊式的初加工生产阶段,没有向深层次精加工及集团型龙头企业方向发展。 苍南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空间布局

到2016年,全县75%以上的城市社区和中心村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建成废旧商品回收市场1个,废旧商品分拣中心4个,废旧商品中转回收站12个,废旧商品回收点54个。到2020年,建成废旧商品回收市场2个,废旧商品分拣中心6个,废旧商品回收站点100个,基本建成“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交易市场――废旧纤维回收利用基地”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网络。

1、回收站点

回收站点是开展苍南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回收站点建设应突出“以人为本”和绿色环保的理念,通过对苍南现有乡镇、社区回收网点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重新整合和改造建设,形成覆盖全县居民社区的回收网络体系。社区回收站(点)负责定点收集居民区和商业区交售的废旧商品(主要包括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废橡胶、废木材、废电子电器、废汽车和废电池等),流动回收车为未设立回收站(点)的社区提供定时定点回收服务。

2、废旧商品分拣中心

废旧商品分拣中心作为废旧商品的初级集散地,其主要功能一是保证回收站能做到“日收日清”、及时转运;二是完成回收站点回收物资的二次挑选、分类;三是成为废旧商品集中和处理的补充,以方便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废旧商品投交。在分拣中心内,按照再生资源的分类标准、品质状况,对再生资源进行集中专业分类、挑选、破碎、切割、拆解、打包等简单加工及处理。

到2016年,在苍南县区建成4个废旧商品分拣中心:龙港镇废旧商品分拣中心,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0亩。灵溪镇废旧商品分拣中心,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0亩, 金乡镇废旧商品分拣中心,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0亩。藻溪镇废旧商品分拣中心,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0亩。 废旧商品集散交易市场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废旧商品的集散交易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废旧商品的交易、结算、信息及管理等功能都可以在网络市场上完成。通过网络交易,实现再生资源合理配置,方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企业进场采购,促进资源有序流通。

到2016年,在苍南县域建设1个废旧商品集散交易市场(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00亩。一是承担服务于苍南县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基地,以布角料为主的废旧商品回收、分拣和流转。二是承担苍南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的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功能

4、国家级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废旧商品加工利用基地是集资源集散、加工、利用,信息、服务、环保为一体,具有一定规模和生态形象的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区域。通过规模化的资源聚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到2016年,在苍南县域建设1 个国家级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基地位于宜山――钱库片区,规划用地面积1000亩。

三、苍南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1、创新企业运作模式

创新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的运作模式,由县供销社牵头组建苍南县废旧商品回收运营公司,由运营公司负责苍南县废旧商品交易市场、分拣中心的统一建设、经营和管理,指导并积极参与回收站点建设。鼓励废旧商品回收运营公司通过控股、参股、兼并重组和加盟等方式,将废旧商品回收企业、回收站点纳入连锁经营回收体系。废旧商品回收运营公司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连锁经营加盟条件和管理标准,实现回收企业、回收站点的连锁加盟经营。建立苍南县废旧商品回收网络服务中心(苍南县废旧商品回收网站、便民预约平台和物流调控中心三大平台),为社会及公众提供在线(电话)预约回收、电商回收、行业信息等服务,并对体系内所有车辆实行调度。

2、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努力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技术装备先进、回收网络健全的骨干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增强上下游业务链接,拓展经营规模,提升经营层次。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重组。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精,促进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向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3、加强回收技术投入

加快废旧商品分拣处理技术升级改造,推广精细分拣处理,鼓励企业采用现代分拣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废旧商品分拣能力。建立产学研衔接的互动机制,推进重点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加强技术合作,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使用,不断提高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的现代化水平。加大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在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加强信息技术在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的应用。

四、结语

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是一门真正的政治经济学,它是一个庞大而深刻的社会化系统工程。体系建设者不仅仅只专注于经济范畴的投资、成本、布点、经营、利润的问题,而且要善于调动运用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的力量,还要善于长袖弄舞,保持多方面长期持续的平衡和配合。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湖南省;农村废弃物;废弃物处理;现状;模式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017-03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废弃物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许多城市积极加强了关于生活废弃物的管理,然而农村生活废弃物情况仍不容乐观。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娄底市、永州市等地区的农村的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废弃物产量大、增长迅速,种类多、成分日趋复杂,加之农村废弃物管理系统不健全,随意倾倒、就地堆放现象普遍,造成了农村空气、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继而威胁到村民的身体健康,同时还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源。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废弃物处理模式,促进农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一、农村生活废弃物定义与种类

农村生活废弃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农村生活废弃物应当区别于农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和在生产链环中资源投入与产出物质和能量的差额,是资源利用中产出的物质能量流失份额。

废弃物分类是指按照废弃物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生活废弃物一般可分为:可回收废弃物、厨余废弃物、有害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

随着湖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成分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农村生活垃圾成分不但含有厨余、果皮和作物秸秆,还有难以降解的塑料包装、砖瓦等,和城市生活垃圾成分越来越接近,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二、农村生活废弃物现有的处理方法

根据我们对长沙市、娄底市、永州市等地区的农村的调查,发现农村废弃物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有的处理模式。

(一)自然消失

对生活垃圾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如各种废弃纸制品,果屑随地丢弃。农村废弃物管理属于公共服务性质,村民无需付费即可享受环境资源,甚至破坏环境也无需承担后果,这种搭便车现象导致了人们过度地使用公共资源和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造成了垃圾无人管环境治理难的局面。

(二)焚烧

焚烧是采用高温技术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包括人工合成物质)彻底分解为气体物质排放到大气之中,即重新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废弃物中的瓦砖渣土比例降低,塑料等可燃材料的比例在持续增加。纺织物、纸类、塑料等热值高,而且无腐烂性,适宜存放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运至焚烧厂焚烧。在调查中发现,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多采用这种方式,垃圾焚烧发电厂能够为此提供这样的处理条件。

(三)填埋

填埋是生活废弃物最终处置的一种方式。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直接利用空地进行挖坑处理作为填埋场所,而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选择相对封闭的地质环境作为天然屏障、利用工程措施构筑人工衬层作为人工屏障进行处理。

(四)废品回收

废弃物回收是一种有偿性的废弃物处理生活服务。农村废弃物回收个体户是以户为单位。在农村,还存在废品回收站和私人收购的废品回收模式。居民将可回收的废弃物暂时堆砌,比如废弃的钢材等,等回收的摊贩回收时进行售卖或当废弃物集中到一定数量,自行运往废品回收站。

三、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省农村地区废弃物产量大、种类多、成分日趋复杂,加之农村废弃物管理系统不健全,处理技术和手段落后,随意倾倒、就地堆放现象普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由于近几年农村生活废弃物产量迅猛增长,自然净化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废弃物产生的速度,导致越堆越高,甚至出现了废弃物围村的现象。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模式简单、随意,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废弃物率处理缺乏完善的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不彻底,造成严重的空气、水体、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生活废弃物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处理方式简单落后。填埋最大的优势是它的处理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它要占据很大的土地资源,同时,填埋处理也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是恶臭、排放甲烷和垃圾渗滤液的问题。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剧毒物质,所以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在调查的农村地区,填埋方式很少构筑人工屏障进行处理,防渗措施差,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产生严重的污染。焚烧优点是减少废弃物的体积,解决占用土地的问题。但最大的缺点是空气污染,其中以二恶英最为严重,处理较难。农村中常用的废弃物处理方式,虽然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却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处理不当引发疾病传播

生活废弃物主要通过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引发疾病的传播。生活废弃物若不能及时从清运或是简单堆放,往往会造成废弃物遍布、污水横流、蚊蝇滋生、散发臭味,还会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场,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比如废弃物对地下水的污染会导致地下水污染物含量超标,引发腹泻、血吸虫、沙眼等疾病。曾发生过的痢疾流行,就是地下水被垃圾渗滤液污染,病原微生物乐爻标引起的。

(三)无法得到充分回收导致资源浪费

农村生活废弃物中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废弃物,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湖南农村生活废弃物中可回收废品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原有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系统,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回收网点的整合更新速度不见起色,回收量的增加也不尽人意,甚至有下降的趋势。目前,从事废品回收的部门比较侧重于回收废纸,废旧金属等利润较高物资的回收。而对利润较低的玻璃和废电池等的回收则兴趣不高。此外,许多村民对卖废品的热情也在减退,导致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无法得到充分回收,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常年不合理处理导致环保整改成本巨大

我国政府关于环保资金的投入近几年来已有所增长,然而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大部分资金仍偏向城市,对农村地区的环保投入数量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农村生活废弃物常年得不到合理处理,甚至出现废弃物围村的现象。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也还处于落后阶段,还有一部分农村不具备生活

垃圾收集运输设施,垃圾全部被放在村庄周围的路旁、河边。此外,农村废物环境保护属于公益事业,回报率很低,对于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较弱,导致进行环保整改的成本巨大。

四、农村生活废弃物科学处理模式的探讨

探讨建立农村生活废弃物科学处理模式,要严格遵守生活废弃物处理的相关原则,遵循科学的处理思路,根据不同生活废弃物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并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来引导农村生活废弃物的科学处理,才能有望真正解决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的难题。

(一)处理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农村生活废弃物常年不合理处理导致环保整改成本巨大,政府是推行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但往往镇政府财力有限、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承受大的财务负担。因此,农村生活废弃物科学处理模式要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要经济实惠,运用有限的经费使其发挥出对废弃物处理效益。

2.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农村地区存在问题不同,措施要有针对性。根据各地农业废弃物种类分布、利用基础,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发展水平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相应采取资源化利用技术,因地制宜的推广适应不同区域特色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模式,避免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3.可操作性原则。处理措施一定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考虑到不同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等的差异,对新的废弃物处理模式的接受程度有限,因此要坚持处理模式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4.全员参与原则。农村居民作为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村委会作为自治组织,具有办理本村公共事务的职能;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履行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因此,居民、村委会、政府部门等都要参与进来,使全员参与成为治理的主体。

(二)处理思路

农村居民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意识缺乏,首先是要引导村民进行初步分类;然后根据废弃物的种类、成分的复杂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的不同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不同废弃物不同处理措施的方案;最后要实行相应的配套政策,进一步保障废弃物处理模式的有效运行。

(三)具体处理措施

1.引导农村居民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初步分类。农村生活废弃物量飞速增长,给废弃物处理带来挑战,提高农村居民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主动性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途径。但农村居民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意识缺乏,要引导农村居民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初步分类。废弃物分为可回收废弃物(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和不可回收废弃物,其中不可回收废弃物又包括厨余废弃物(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有害废弃物(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和其他无害废弃物。

2.可回收废弃物处理方法。m然现在农村居民也有意识将纸类、金属、塑料等这些可回收废弃物囤积贩卖,但是因为管理模式的不善,也会导致有些居民找不到回收的人和囤积时间过长造成了可回收废弃物变得不可回收最终随意丢弃等现象。

对于可回收的废弃物应该建立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由于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客观原因的存在,成本效益低,社会资本不愿意进入该领域。政府应当给予投资企业政策上的扶持,如建立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的财政和土地等政策,按规定给予投资企业相关优惠,使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本得到降低。由政府通过比对各投资企业对废弃物定价的高低,选择合适的投资企业,由其进行定期的废弃物回收、运输、处理。通过这样的手段和方式,可以降低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成本,实现市场资本的最优化利用,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些废弃物,并可以让居民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政府从供给者和监管者的双重身份中脱身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监管者。

3.不可回收废弃物处理方法

①蚯蚓堆肥法

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这类厨余废弃物居民一般主要以收集然后随意丢弃,焚烧为主。然而实际上,这种废弃物也是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的,可以采用一种对于一般农村居民简单便捷的处理方法――蚯蚓堆肥法,蚯蚓在农村是很普遍的生物。蚯蚓堆肥法是指利用蚯蚓吞食大量的厨余垃圾,并将其与土壤混合,通过砂囊的机械研磨作用和肠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讲有机物转化为自身或其他生物可以利用的营养物质。这种方式可以迅速的分解厨余废弃物,不会因为长期堆积或者焚烧而导致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②厌氧处理法

人畜粪便作为一种潜在的“废弃物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不仅可以减少本身对于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的利益。粪便可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为居民提供燃料。目前,这种工艺已经比较成熟,在很多地区都有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农村拥有沼气池的农户为5000万户。并且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国家对农户相对集中的村庄,以农村居民为用气对象,按照“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原则,支持建设以畜禽粪便或秸秆为原料的小型沼气。农民利用粪便制沼气,使得人畜粪便得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③卫生填埋法

针对无害废弃物,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可以直接利用空地进行挖坑处理作为填埋场所,而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选择相对封闭的地质环境作为天然屏障、利用工程措施构筑人工衬层作为人工屏障进行处理。在底层进行防渗,垃圾填埋、压实后,顶层覆盖土层,使垃圾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以达到无害化处理。对于处于山区的农村地区,要避开选用洼地、山谷进行填埋,选择远离水源和居住地的适宜地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④集中焚烧法

焚烧是处理废弃物最常用的手段,针对不可回收的无害废弃物,集中焚烧法是科学和合理的。将无害的废弃物进行集中焚烧,得到高效、稳定、快速的清洁处理。处理量大,减容量好。对于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采用垃圾焚烧炉装置,使不可回收的无害废弃物在炉内封闭缺氧的环境下,产生可燃气体。这些气体是废弃物再生的新能源,具有很高的热能。并通过尾气处理塔氧化烟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达到资源利用、保护环境的目的。

⑤专用垃圾桶回收处理法

专用垃圾桶回收处理法主要针对有害废弃物,比如: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类废弃物如果不加以科学处理、随意丢弃的话造成的危害是远远超出其他废弃物的。应该在特定的几个地方安装这类废弃物的专用垃圾桶,然后定期安排人员来收走送往城市指定的地方处理回收。这个方法虽然在实践中可能存在有些意识不高的农村居民因为嫌麻烦而不将有害废弃物放到特定的垃圾桶中去,所以宣传工作的也要贯彻落实。

(四)配套政策

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履行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由政府作为主体,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进一步保障废弃物处理模式的有效运行,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

1.加大农村卫生配套设施投入。我国政府对农村地区的环保投入数量仍处于低水平钐,直接导致农村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落后,环卫体系建立存在障碍。要加大农村卫生设施配套设施的投入,实现废弃物的有效处理。环境卫生保洁基础设施要进行科学规划,各单位要加大投入,有效解决环卫设施陈旧、数量不足、不配套、无废弃物处理设施等问题。

2.开展最美卫生乡村评选活动。开展最美卫生乡村评选活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导农村建设。对参评村从“村庄环境、卫生整洁程度、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考评。对获奖的“最美卫生乡村”制作专题页面集中展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颁发获奖证书,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进行宣传。发挥最美卫生乡村示范引领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提高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对环境保护的参与程度,推动农村生态保护、乡风文明。

3.定期开展农村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定期开展农村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各镇(街道)要相应成立农村生活废弃物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按月、季度定期统筹安排行动。严格对照环境卫生评分标准进行逐一评分,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存在的问题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按时整改。

4.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教育,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污染。发挥各种宣传载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机关单位、社区、村等场所的宣传栏,以及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校开设环卫常识课,大力宣传科学、卫生、环保方面的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宣传废弃物污染的危害性,引导、促进广大村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污染。

五、结论

本文通知对湖南省长沙市、娄底市、永州市等地区的农村进行调查,分析了现有处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在遵照成本效益、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废弃物处理模式,来倡导村民践行。以期待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废弃物分类减量、收运处理等工作,使得农村生活废弃物得到综合治理,同时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武晴,卢明湘,唐卓,丁晓艳.农村废弃物资源化与再利用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39-41

[2]陈永根,周传斌,朱慧芳,王如松.发达地区农村固体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策略[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6):940-946

[3]赵志远.新农村建设中废弃物处理现状与出路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