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线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本市场线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本市场线的作用

篇1

关键词:企业集团 内部控制 内部资本市场 效率

企业集团中存在着内部资本市场,内部资本市场可以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资本配置,提升企业内部资本市场销量,让企业的总部监督质量提升,并且信息处理成本更加优化。

一、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与内部资本市场相关概念

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基础性的内部控制,经营监督的内部控制以及阶段性的内部控制。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基础性控制是对权力以及责任的划分,这一部分是对企业集团的日常监控。经营性的监督日常内部控制,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让企业的各项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阶段性内部控制则是通过阶段性,逐步实现控制目标。

内部资本市场最早出现在20世纪的美国,当时产生了集团式的企业,有较为强烈的融资需要。集团企业的各个部分为了取得融资就产生了内部的竞争,这种竞争对于企业是不利的,导致企业的资金无法集中,无法及时的进行投资,导致企业的收益受到影响。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就可以对其进行监督,让企业的资金能够得到很合理的支配。内部资本市场可以让企业的内部具有资本市场的特色,让企业能够更好的管理子公司以及其他相关联的企业。

二、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关联

(一)内部控制为内部资本市场提供保障

内部控制是内部资本市场的保障,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让企业的各项工作得到合理的安排。内部控制可以让内部资本市场的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企业集团做出整体的安排,合理的为各个部分分配资金以及任务。让各个部门以及分公司的信息对等,对成本和信息进行监督。内部控制还可以有利的控制内部资本市场的行为,避免很多风险和资金的流失,从企业集团整体发展的方向,制定出合理的路线和规划。对于很多不合理的现象进行管控,让内部资本市场形成良性的发展。

(二)内部资本市场对内部控制进行检验

内部控制可以为内部资本市场提供保障,反过来,内部资本市场也可以检验内部控制的流程以及质量,对其效率进行测试。如果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比较低,或者出现各种风险和差错,往往是由于内部控制没有做好导致的。内部控制没有达到要求,就会导致配套的执行力失控。内部资本市场的利益保护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利益被侵犯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利导致的,所以问题的出现也反映出其流程以及执行质量的问题。

三、相关案例分析

(一)过度投资与多元化导致低效率

三九集团通过内部资本进行借贷、担保以及融资租赁、资产以及服务交易,占用了三九医药的很多资金,来进行多元化扩张。2009年,三九集团上市公司的资金被稽查之后,出现了经济的危机,产业的高调扩张的步伐才有所停止。到了2013年年底,三九集团的银行负债达到了102亿元。三九集团的多元投资试试规模的扩张发展的战略,主要是依靠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说,三九集团出现的问题与其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健全有关。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基础,这种过度投资并且占有了上市公司的资金,反映出其公司治理结构的效能没有发货出左右,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如果企业集团的基础性内部控制失效,那么将直接影响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

(二)盈余管理行为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

江苏阳光集团民营化之后,在2008年到2014年的期间,公司内部不断的进行关联交易、资金重组、置换以及内部借贷等行为,来控制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盈余管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盈余管理对财务报告进行了修饰,舞蹈了投资者的决策和判断,导致江苏阳光集团的利益输送和侵占的行为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阳光集团盈余管理的这种行为充分利用了内部资本市场的特征和功能,没有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资金转移、关联交易以及担保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盈余管理的行为是企业集团控股股东或者管理层为了利益,而是用的一定的手段和工具,对公司内部交易和财务报告信息进行控制,通过故意安排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修饰财务报告,导致了企业集团相关利益者的决策和判断。盈余管理也是集团总部进行资金调节和现金流分配的方式,是业绩调节的重要工具,在内部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通过盈余管理可以盈“掏空”的目的。

四、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提升对策

(一)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基础

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企业集团公司结构的治理,只有具有良好的治理结构,才是内部控制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很多企业集团都是契约型的结构,这种类型的结构会对治理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实现内部资本市场的作用,必须对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将法人组织的权责关系明确清楚,从而有效的对子公司进行管理,将产权作为纽带,让子母公司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稳定。

(二)建立系统日常的内部控制

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属于日常的,系统性的行为。企业集团通过内部控制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防止内部资本市场的不合理行为的发生,以免降低资本市场的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内部控制应该制定日常性的系统控制方式,及时的对内部资本市场的不当行为给与纠正。对各种资金的转移以及交易等行为进行合理的控制,对风险进行把握和预防,保障企业集团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企业外部监管力度

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的控股关系,具有三个控制的层面,从基础到、经营到阶段性控制,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进行控制。具体可以采用强化企业外部监管力度的方式,对与企业集团的相关交易平台,建立起数据信息共享的平台,保证数据的真实以及合法。对内部资本市场的交易进行管理和评价,对不正当的资金行为,给与重点关注。对于违规的行为要给与重罚,让违约的成本高于收益,防止控股股东的不当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慧.企业集团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 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集中管理;企业集团

目前,世界经济竞争方式主要以多元化的企业集团竞争模式为主,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用兼并、重组等方式,逐步形成且发展出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这些集团的运作过程中,资金问题一直是他们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外部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投资者与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与激励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在外部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动。同时,由于集团内的资金一开始分散于内部各个经济主体,集团总部可能面临着资金缺乏的局面,下属的各个企业又追求不同的经济利益,甚至不少股东把上市公司当成“提款机”,资金被任意挪用或侵占,这些都造成了集团资金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企业集团的发展。因此,充分发挥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的有效性,实施集中管理模式,促使资金均衡、顺畅的流动,是我国企业集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借用内部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理论,以s零售业集团的整合发展为研究基点,分析在整合中如何实施与完善内部资本市场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真正发挥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的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的效用分析

企业集团为了追求整体的利益最大化,需要将下属各投资机构产生的现金流集中起来进行重新分配,以提高内部投资效率。133229.COm这种资本、劳务和技术的再分配使得企业内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内部市场,有产品与劳务的内部资本交易市场;信息技术和人才的内部知识产品(人才)市场;资本配置的内部资本市场。前两者是指集团内部的实物流动,后者是指集团内部的资金流动。实物流动一般伴随着资金流动,因此内部资本市场是内部市场的核心,也使得内部资本市场理论逐渐成为研究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配置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在内部资本市场里,企业集团能够把资金按从较低收益向较高收益的用途进行重新配置,即把投资从边际盈利水平较低的活动转移到较高的活动。由于集团总部拥有控制权,某个下属公司运营产生的现金流可能会被用于具有更高报酬的另一个下属公司的投资。换言之,一个分公司的资产可能被用作另一个分公司的融资。单个分公司之间在竞争稀缺资金,而母公司的工作是在竞争的多个下属公司间权衡优劣。威廉姆森(1975)把内部资本市场的这种博弈描述为:多分部企业的现金不会自动地回到它们的源泉。在许多方面,现金流向高收益用途的配置是多分部企业最根本的贡献。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意义在于,它将分公司或下属企业的资源置于统一的所有权之下。在内部资本市场中,单个分公司不再直接从外部出资者处筹集资金,而由母公司与外部资本市场交易,并由母公司在整个集团内部全盘调度,母公司与分公司在内部资本市场交易。母公司将根据它所观察到的下属企业的真实状态来决定资金配置的方向,这意味着母公司有时愿意将较差分公司的资金转移到更好的分公司中。如果不存在内部资本市场,则这种收益在集团是得不到的。因此在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上,母公司充分拥有控制权,而且能有效监督分公司,由母公司来主导内部资金配置创造价值。由母公司集中管理的内部资本市场是一种更优的融资和投资模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还可以提高集团整体的经济效益。这项融资方式也是企业集团所特有的。不仅不用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可以保持集团的现金流量,而且不发生筹资费用,降低了管理成本。

当然,内部资本市场的规模存在边界,与企业不能任意扩大一样,随着内部资本市场的扩大,总部的信息处理成本、监督成本会随之增加。如果超过了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则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用优势就不复存在。

二、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因与重点

(一)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因

我国企业集团要想有充足的资金谋求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功能。然而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集而不团、内部失控、协调力下降的矛盾,因此只有采取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才能实现资金合理配置。资金集中管理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使集团减少了债权人的部分风险,增加了金融机构对公司的授信水平,扩大其筹资渠道,提升了社会形象;2.增强对旗下公司的调控能力,统一管理各下属公司的收、支资金情况,以便动态监督其运营状况,保证企业集团各下属公司的项目投资与集团母公司的经营战略相一致,便于编制预算;3.整合资源,化零为整,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盈利能力,节约交易成本。

(二)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同时,还应该了解资金集中管理的重点

主要有:

1.以企业的经营发展要求为目标。企业集团应把资金集中投放在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对竞争成功具有决定性的项目上,从而形成超过竞争对手的差别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不是在所有方面平均地运用其资金。所以,内部资本市场上的资金集中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保持与经营相匹配的适度资金,保持现金资产和负债在期限、币种、利率上有一个合理的结构。

2.以均衡高效为标准分步骤实施。

(1)收集信息,搭建平台。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上,通过搭建资金集中管理平台,把握整个集团的资金实时动态情况,监控重大、异常的资金调动,清楚、及时地为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2)统一结算。建立统一的集中结算平台,与银行网银系统对接,实现资金的集中上收,根据预算自动下拨和内部自动转账。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结算系统与资金集中监控系统彼此结合,减少实际资金流动,提高资金周转率。(3)引入并重视集中管理下的风险运作。合理利用理财手段,较好地在集中管理的模式中规避风险。借贷资金、委托贷款、相互投资与经营、资产置换等是目前集团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常用的理财手段,资金集中监控、资金头寸分析、缺口分析、投资组合管理、信贷风险管理等是常见的风险管理方法。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够让资金集中管理发挥出预期的功效。

3.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进行实时调整。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实质上是根据行业特点和本集团的资金运行规律而决定的。高度集权的资金控制策略,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和统一调配较好,但不利于发挥下属公司的积极性,若配套措施不到位,可能影响资金的周转速度,影响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适用于经营品种单一、现金流稳定、有比较固定的上下游资金链的集团公司;较低程度的集权控制策略有利于调动成员企业积极性,但又存在资金分散、资金使用率降低、沉淀资金比例大、资金使用成本高等固有缺点,适用于多元化经营的集团企业,或现金流不十分稳定的行业,或刚刚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企业集团的初期。

集团公司只有根据管理的集权与分权的程度、行业的资金运行规律等实际情况明确资金管理的集权程度,才能使集团公司的资金聚而不死、分而不散、高效有序、动态平衡。

三、我国零售业集团整合过程中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集中管理的应用

内部资本市场是业务经营多元化、组织结构多单位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内资本筹集和分配机制的市场。基于我国国情,许多企业集团成员之间正从原来的行政控制向以资本为基础的市场控制转变,迫切需要通过市场的手段实现内部资源的配置,特别是资金的调配。其整合外在表现为政府推动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却是内部资本市场替代外部资本市场的次优选择。本文将以s零售业集团为例,针对集团整合的不同内容,分析其内部资本市场资金的集中高效管理。

(一)组织结构整合,实施层次管控,采取资金统一结算,方便资金内涵信息的传递,产生经济效益

s零售业集团组织规模较大,且业务单元较多,为了避免出现管理部门因信息劣势而出现“总部超载”现象,在整合时建立“集团总部——事业部——经营公司”三个层次的管控模式。一线中设置超市商业、百货、生产资料、购物中心、物流等事业部,并逐步将事业部的业务与其下的上市公司进行整合,加快事业部法人化改造,将集团中同类型业务实现统一管理。二线中建立企业清查中心、审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作为集团整合的辅助监督机构,来维持整合程序的正常进行,给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证。故采用资金统一结算,实行“收”、“付”分账户管理,收款账户只收不付,付款账户只付不收,各下属企业每天在固定规定的时间将营业收入存入结算中心,由结算中心统一调拨。原则上所有经营性付款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对外支付,利用对账方式加强内部往来,不仅有规则地收集与反馈了各事业部的运作信息资料,而且可帮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投放到位,为企业集团整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人员与文化意识整合,以分散风险和协同人力资源为出发点,统一理念,采取集中融筹资,盘活内部资金,减轻人工成本的负担,从而合理调剂资金余缺,稳定集团发展中的资金供给

s零售业集团对集团总部及事业部管理人员实施竞聘上岗,做好人员分流,成立业绩考核部进行业绩考核。并建立以业绩为导向、创新与包容并举的企业文化框架,逐步改变了国有企业集团人多效率低的局面,完成了集团与子公司形象上的有机统一,促进集团在资金管理上形成“占用房产讲租金,使用资金讲利息,进行投资讲回报”的绩效意识。这些举措适应了该集团对内组合式发展,对外扩大企业联盟、合纵连横、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要求集团除了外部寻求投资者以外,更应该严格实施资金集中筹集、使用、内部贷款等,盘活资金存量,进一步增加融资数额,节约交易成本和降低人力成本,从而使集团总部稳定内部资金流量来满足自身的战略规划,避免因缺少资金、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经营危机。

(三)业务规划和资产重组整合,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采用集中预算与风险性合理评估,以业务优势来融通内部资金,规避企业运作风险

s零售业集团对所属的业务、品牌、资产进行整合,保留企业优势经营效应,逐步实现优质资产的集约联动。集团上下认清每一时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内容,同意内部资本市场在资金配置上优先考虑该业务的资金需求,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和资金运转速度,降低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对于核心业务的开发,认真实施集中预算管理制度,先对土地、建筑物、租金、设备购置、运营成本(人工成本、折旧摊销)等逐项分析,拟定预计数,并结合同类型或相似型项目的运作,寻找可能出现的问题,比较计划与实际的差异,抓住控制的节点与关键点,加强定期检查和数据评估,努力避免集团内的无效竞争,尽量保证集团运行的事前风险控制。

四、面对整合,完善我国零售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的集中管理

(一)把资金集中管理与集团的业务流程再造、管理信息化相结合

运用业务流程再造来调整企业内部的分工体系,减少中间管理层次,改变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分割、职责不清的状况;应用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管控,从而提高连锁经营中资金使用的决策度和准确度,改善集团跨地域连锁经营的资金瓶颈状况。

(二)把资金集中管理与妥善处理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特别是银行)的关系相结合

通过现金池等方式来实现内外资本市场的互补,使集团有充足的资金为内部各投资项目融资。同时,通过投资机会的排序和内部资金再分配来强化控制力,缓解集团整体和各个下属公司的融资矛盾,转变主要依靠外部贷款来发展项目的状况,优化资金结构。

(三)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上,逐步将内部银行与结算中心合二为一,建立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作为企业集团的一个管理部门,负责整个企业集团的日常资金结算,代表集团筹措、协调、规划、调控资金。还可以把结算中心融入财务公司,并且设立投资部门,发挥财务顾问、投资策划、信息咨询的作用,为集团集约优势、组合发展更好地提供资金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艳荣,金雪军.论内部资本市场中资源配置的效率[j].学术月刊,2007,(4):90~96.

[2] 冯丽霞,范奇芳.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因素[j].商业研究,2007,(7):36~41.

篇3

[关键词] 资本市场风险问题风险问题成因风险问题对策

一、存在的风险问题

1.脱节性风险问题

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运作的脱节性及风险问题;二是市场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的脱节性及风险问题。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界定不明晰,公司治理混乱,就会形成内部人控制和机会主义行为。其结果将导致公司治理成本增大,公司资源配置失效,难于形成市场筛选企业机制并影响公司治理及效率,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灵和资本市场运作的脱节性,可引发极大的不稳定性及市场风险。我国A股市场上的ST公司就是脱节性风险问题公司,尽管长期亏损但题材炒作不断,被其套牢的投资者不计其数,市场风险极大。而市场发行价格与交易价格脱节性,表现为一级市场高发行价和二级市场交易价的脱节性,大批投资者争相网上申购,然后助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非理性的泡沫式暴涨,不管上市公司基本面和经营效益如何,也不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和市盈率高低,致使大批投资者蜂拥跟进,诱多陷阱防不胜防,最终导致大批投资者在高位接手被长期套牢的极大风险。例如中石油、中国平安、中国铝业等市场脱节性风险问题公司即是如此。

2.非平衡性风险问题

表现为大量的上市公司长期淡化对股东的股权分红、利润回报,相反却热衷于增发、配股、扩容(圈钱),从而弱化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恶化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使投融资结构严重失衡,诱导投资者无视价值投资,实施所谓快进快出策略,短期投机炒作,致使资本市场供求关系紊乱,在短期内大幅度的剧烈波动。短期炒作(投机行为)和快进快出(投机策略)隐含着极大的非平衡性风险问题。此外,机构投资者结构、规模及水平不高且非理性,个人投资者数量众多且盲目性,形成投资者结构现状和投资者结构优化之间的较大差距,理性的投资者结构(价值投资者结构)的建构尚待时日,而非理性的投资者结构现状(非理性的投机者结构)难于在短期内改观,其潜在的非平衡性及风险问题毋庸置疑。

3.弱化性风险问题

表现为对券商、基金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注册分析师、股票交易软件经销商等服务中介失德失范行为的监督机制弱化,对其包装推荐、绩效分析、利益合谋、误导投资者等失范、失德行为难以约制,隐含着较大的弱化性风险。同时,交易所微观监管和市场交易规则的弱化性及风险问题严重,除对A、H股设涨跌幅限制、公司重大事项停牌、交易异动暂时停牌外,其他微观监管措施和交易规则处于失控状态。例如,交易日交易者单笔卖出量没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允许投资机构巨量卖出,连续砸盘,造成市场恐慌。而交易日交易者单笔买入量也无限制,许可投资机构巨量买入,连续推升,制造诱多陷阱,此种弱化性风险问题危害极大。

4.悖逆性风险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初期,政策干预、指导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当资本市场由制度变革到战略转换的新时期,政策干预和指导应逐步减退,市场规律及市场力量应逐步增强,但政策干预又不能嘎然而止,有一个减退期,这样政策干预和市场力量便无法相向而行,往往是市场力量趋向利多之时,政策干预则趋向利空,例如,2007年10月之后的沪深股市,沪市由6124.04点、深市由19531.15点的高点急转直下。而当政策干预强调利多之时,反而市场力量不断唱空,例如,当前沪市跌回3000点以下、深市在11400点徘徊,甚至还有创新低可能。如此一来,必然产生较大的悖逆性风险问题。无论从生成还是发展视角考察,我国资本市场均显得滞后,缺乏较深层次的制度文化氛围,由此导致种种逐利行为、欺诈行为、背弃行为、侵权行为,成为障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症,制度文化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越来越显得必要和紧迫。这种由于缺乏资本文化及其价值观的资本市场,其悖逆性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上述风险问题,既有体制性风险问题,也有结构性风险问题,又有投机性风险问题,这些风险问题可相互交织、相互感染、相互传导,形成系统性风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风险问题的成因

1.二元经济因素

我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二元经济决定二元市场结构,解决二元市场结构问题的钥匙就存在于解决二元经济的问题之中。我国公司治理滞后,更突出的体现了二元经济及其资本市场结构性风险之中。这种由二元经济决定的结构性风险,表现为国有公司产权界限不明晰,委托关系弱化,内控机制失灵,政策依赖严重,市场取向较低,国有资产运营面临着因公司治理结构滞后造成的结构性风险。也表现为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融资结构的不合理性,机构投资者运营规模小且不理性,个人投资者数量多且盲目性。市场投融资比例失衡,融资(圈钱动机)持续高涨,投资(价值动机)严重不足,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必然隐含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2.政策影响因素

政策影响、政府干预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过程中的一个显著标志,可称之为“政策市”。在我国资本市场将近20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政策影响、政府干预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预测,由政策影响、政府干预而形成的资本市场惯性,还将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发生重要作用。但从理论上看,在资本市场由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的新时期,“政策市”应当逐步减退,应由市场逐步发挥主导作用。如果投资者和市场中介对政策产生深度依赖,并且资本市场惯性依然较强劲,那么任何程度的政策减退和市场功能的增强,都会给投融资者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应,使之过分企盼出台政策、管理层干预和政策利好消息等,从而背离市场规律引导,对市场功能调节固化,均会产生战略转型期政策因素主导让位于市场功能主导过程所引发的市场风险。

3.投机博弈因素

非理性的、短期的市场投机博弈行为,是以市场无名小辈变为声名显赫庄家为投机博弈资本,以市场某种利好或利空信息为投机博弈依据,以煽动或诱惑特定投资群体为投机博弈取向,以特定题材股票为炒作对象,可引发大规模的各类投资者疯狂参与的投机博弈(炒作)狂潮。其典型特征是在牛市中的非理、短期行为、跟风行为、爆炒行为。从历史上看,经历300多年风雨的纽约证券交易市场,在其每一次大牛市中都伴随着疯狂的投机博弈活动,引致巨大的投机性风险。18世纪90年代、19世纪30年代、60~70年代、20世纪20~30年代、60~70年代、80年代等都是如此。我国资本市场近20年快速发展过程中3次牛市中的投机博弈行为也是如此。这种投机博弈因素既与市场法制不健全相关,也与执法机制不完善相连。目前,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构架已初步确立,正在逐步拓展、细化和完善之中,例如,反垄断法已经颁布并实施,证券法已作修改调整,银行法还需完善,金融服务法尚需制订,配套法规亟需健全等。而执法体系还不健全,执法环节比较薄弱,特别是严格执法、公平执法、公正执法还需长期强化。法制制度环境的不完善,系列规制性缺陷,障碍了资本市场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并给投机博弈因素提供了条件。而目前缺失的或是游戏规则不完善或是不遵守游戏规则,已成为资本市场投机紊乱的根源之一。资本市场防止和抑制投机博弈因素的主要制度缺失,即是市场运行制度不规范和制度效率不高,制度管理重叠,协调成本增大,缺乏平稳性、协调性、灵活性,亟需深化制度改革与创新。

4.资本文化因素

我国历史上既缺少资本制度更缺失资本文化。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差距,不在于量,而在于质,在于资本观念上和资本文化上的差距。资本文化中的股权文化及实质,是用了别人的钱要给予回报,债权文化的核心,是借了钱必须还本付息。但很多情况则相反。如此根深蒂固的与资本文化相悖的观念,是不断产生市场风险问题的总根源。所以,必须对投资者进行资本文化教育和资本市场风险教育,并予以有效地约制和引导,加速构建资本文化,塑造以诚信为核心的资本文化价值观,促进资本文化行为方式的建立,以有效支撑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资本市场风险问题的成因,是一个多因素体,其成因过程、机理,首先是缺乏系统的市场制度设计及规范机制,例如,资本市场结构单一,功能不完善;执法及法制环境建设还较为滞后;监管体系固化和监管机制呆滞;诚信意识淡薄,资本文化缺失,投机行为严重;缺乏有技术、懂规则、善管理、国际化的高层次资本市场人才等。其次是缺乏有效的法制体系及执法机制,亟需推进规范的依法运作制度、主体资质认证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违法违规惩罚制度、风险提示制度和系统征信制度建设,防止和规避各类市场风险。

三、风险防范的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依法规范监督,防止内部人控制和机会主义行为,确立市场筛选企业的运行机制,防范和化解制度性风险。要优化机构投资者治理结构和投资结构,形成长期稳健投资的机构投资者;要优化个人投资者理念及素质,优胜劣汰,逐步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形成不可或缺的个人投资者群体,并逐步向机构投资者转化。确立诚信价值观,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资本文化,形成良好的非正式制度体系,并与公司制度相对接,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

2.规范市场运行机制

在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难以预期推出的情况下,仍须严格规范市场发行和交易规制,依法规范管理,防止市场发行和交易失控,确立规范的交易规制体系,防范和化解投机性风险。要继续完善网上申购发行规制和股票交易涨跌幅限制,包括改进网上申购结构,提高个人申购比例;机构投资者的日单笔交易量(单笔买入量和单笔卖出量)和总交易量(日买入总量和日卖出总量)限制;建立交易量警戒线规制,超警戒线交易者要交纳与交易量相匹配的累计印花税或其他累计税费;上市公司配股、增资、扩容要对持股股东做相应回报的承诺;不应限制大小非交易,但其必须遵守交易量限制和超警戒线交易累进税规制;券商、注册分析师、股票软件经销商等服务中介要诚实守信,对误导投资行为负责,并建立其失范、失德、失信数据库和中介服务淘汰机制,规范资本市场服务环境;建立跟踪交易席位异动交易警示和谈话制度,规范交易所交易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公平竞争和平稳发展。

3.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借鉴国际资本市场经验,构建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市场中介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执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完善市场监管的配套体系,实现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的转变,关注、控制、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再次要加强区域或国际间市场监管的交流与合作,疏通监管体制瓶颈,激励监管创新,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的相互传递、渗透和扩大。最后要加强打击各种金融欺诈活动,形成内部控制体系,对各类交易活动依法全程审查、监督,做到交易记录完整,审核规范,细节翔实,安全保存,及时防范各类风险。

4.强化征信体系建设

强化征信体系建设,构建风险防范的征信机制,一要加强征信法制建设,包括征信业管理法规和关于政务、企业信息披露及个人隐私保护法规,前者调整的对象是征信机构和社会征信活动;后者调整的对象是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二要促进征信机构发展,通过特许经营、商务运作、专业服务等方式,促进征信机构发展;三要加快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包括征信机构的信息数据库建设;政府部门、企业组织、公民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社会征信活动信息数据库建设。除央行建立企业和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之外,还要建立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产权市场等信用档案,特别是建立违法违规信用档案,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覆盖全国的基础信用信息查询网络;四要依法监管征信市场,确立央行对征信市场全面监管权责,确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对征信市场具体监管权责。建立全国性信用管理协会,发挥信用管理协会的积极作用,为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奠定更广泛的信誉基础。

5.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确立依法监管、协调监管的理念。资本市场监管中的参与者资格核准、发行监管、交易监管、资金监管、违规监管、退出监管等职能,应由市场组织机构承担,更符合市场化的特定要求。资本市场监管中的参与者行业规制、道德规范、诚信教育、执业操守、业务考核、竞争提示等职能,应由市场自律机构担当,更符合规范化的相应要求。政府要明晰市场监管定位,把微观监管权交给市场组织主体,走市场化混合监管和协调监管之路;二是转变科层制式监管体制,建立网络式制监管体制,形成监管机构横向协调体制和机制;三是注重资本跨境流动的分析与监测,关注资本风险在国际间的传递和扩散,推动国际间的监管协作,密切跟踪和控制跨行业、跨市场、跨地区的资本风险;四是依据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要求,及时制定系统防范资本市场风险的突发事件预案,并有依法授权的专门的监管工作机构负责,确立协调应对不同类型、范围和程度的资本市场风险快速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60

[2]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121

[3]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从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0

[5](美)约翰・S・戈登著祁斌译: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9、41、139、275、325

[6]巴曙松:中国金融市场大变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84

[7]刘毅:金融监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77

[8]评论:中国资本市场缺乏制度支持[N].解放日报,2004

[9]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N].解放日报,2004~2~2

[10]李荣融:规范国企改革[N].新华网,2006

[11]冯娟:中国提升反洗钱组织分量[N].上海金融报,2005

篇4

一、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的效用分析

企业集团为了追求整体的利益最大化,需要将下属各投资机构产生的现金流集中起来进行重新分配,以提高内部投资效率。这种资本、劳务和技术的再分配使得企业内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内部市场,有产品与劳务的内部资本交易市场;信息技术和人才的内部知识产品(人才)市场;资本配置的内部资本市场。前两者是指集团内部的实物流动,后者是指集团内部的资金流动。实物流动一般伴随着资金流动,因此内部资本市场是内部市场的核心,也使得内部资本市场理论逐渐成为研究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配置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在内部资本市场里,企业集团能够把资金按从较低收益向较高收益的用途进行重新配置,即把投资从边际盈利水平较低的活动转移到较高的活动。由于集团总部拥有控制权,某个下属公司运营产生的现金流可能会被用于具有更高报酬的另一个下属公司的投资。换言之,一个分公司的资产可能被用作另一个分公司的融资。单个分公司之间在竞争稀缺资金,而母公司的工作是在竞争的多个下属公司间权衡优劣。威廉姆森(1975)把内部资本市场的这种博弈描述为:多分部企业的现金不会自动地回到它们的源泉。在许多方面,现金流向高收益用途的配置是多分部企业最根本的贡献。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意义在于,它将分公司或下属企业的资源置于统一的所有权之下。在内部资本市场中,单个分公司不再直接从外部出资者处筹集资金,而由母公司与外部资本市场交易,并由母公司在整个集团内部全盘调度,母公司与分公司在内部资本市场交易。母公司将根据它所观察到的下属企业的真实状态来决定资金配置的方向,这意味着母公司有时愿意将较差分公司的资金转移到更好的分公司中。如果不存在内部资本市场,则这种收益在集团是得不到的。因此在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上,母公司充分拥有控制权,而且能有效监督分公司,由母公司来主导内部资金配置创造价值。由母公司集中管理的内部资本市场是一种更优的融资和投资模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还可以提高集团整体的经济效益。这项融资方式也是企业集团所特有的。不仅不用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可以保持集团的现金流量,而且不发生筹资费用,降低了管理成本。

当然,内部资本市场的规模存在边界,与企业不能任意扩大一样,随着内部资本市场的扩大,总部的信息处理成本、监督成本会随之增加。如果超过了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则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用优势就不复存在。

二、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因与重点

(一)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因

我国企业集团要想有充足的资金谋求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功能。然而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集而不团、内部失控、协调力下降的矛盾,因此只有采取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才能实现资金合理配置。资金集中管理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使集团减少了债权人的部分风险,增加了金融机构对公司的授信水平,扩大其筹资渠道,提升了社会形象;2.增强对旗下公司的调控能力,统一管理各下属公司的收、支资金情况,以便动态监督其运营状况,保证企业集团各下属公司的项目投资与集团母公司的经营战略相一致,便于编制预算;3.整合资源,化零为整,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盈利能力,节约交易成本。

(二)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同时,还应该了解资金集中管理的重点

主要有:

1.以企业的经营发展要求为目标。企业集团应把资金集中投放在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对竞争成功具有决定性的项目上,从而形成超过竞争对手的差别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不是在所有方面平均地运用其资金。所以,内部资本市场上的资金集中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保持与经营相匹配的适度资金,保持现金资产和负债在期限、币种、利率上有一个合理的结构。

2.以均衡高效为标准分步骤实施。

(1)收集信息,搭建平台。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上,通过搭建资金集中管理平台,把握整个集团的资金实时动态情况,监控重大、异常的资金调动,清楚、及时地为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2)统一结算。建立统一的集中结算平台,与银行网银系统对接,实现资金的集中上收,根据预算自动下拨和内部自动转账。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结算系统与资金集中监控系统彼此结合,减少实际资金流动,提高资金周转率。(3)引入并重视集中管理下的风险运作。合理利用理财手段,较好地在集中管理的模式中规避风险。借贷资金、委托贷款、相互投资与经营、资产置换等是目前集团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常用的理财手段,资金集中监控、资金头寸分析、缺口分析、投资组合管理、信贷风险管理等是常见的风险管理方法。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够让资金集中管理发挥出预期的功效。

3.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进行实时调整。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实质上是根据行业特点和本集团的资金运行规律而决定的。高度集权的资金控制策略,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和统一调配较好,但不利于发挥下属公司的积极性,若配套措施不到位,可能影响资金的周转速度,影响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适用于经营品种单一、现金流稳定、有比较固定的上下游资金链的集团公司;较低程度的集权控制策略有利于调动成员企业积极性,但又存在资金分散、资金使用率降低、沉淀资金比例大、资金使用成本高等固有缺点,适用于多元化经营的集团企业,或现金流不十分稳定的行业,或刚刚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企业集团的初期。

集团公司只有根据管理的集权与分权的程度、行业的资金运行规律等实际情况明确资金管理的集权程度,才能使集团公司的资金聚而不死、分而不散、高效有序、动态平衡。

三、我国零售业集团整合过程中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集中管理的应用

内部资本市场是业务经营多元化、组织结构多单位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内资本筹集和分配机制的市场。基于我国国情,许多企业集团成员之间正从原来的行政控制向以资本为基础的市场控制转变,迫切需要通过市场的手段实现内部资源的配置,特别是资金的调配。其整合外在表现为政府推动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却是内部资本市场替代外部资本市场的次优选择。本文将以S零售业集团为例,针对集团整合的不同内容,分析其内部资本市场资金的集中高效管理。(一)组织结构整合,实施层次管控,采取资金统一结算,方便资金内涵信息的传递,产生经济效益

S零售业集团组织规模较大,且业务单元较多,为了避免出现管理部门因信息劣势而出现“总部超载”现象,在整合时建立“集团总部——事业部——经营公司”三个层次的管控模式。一线中设置超市商业、百货、生产资料、购物中心、物流等事业部,并逐步将事业部的业务与其下的上市公司进行整合,加快事业部法人化改造,将集团中同类型业务实现统一管理。二线中建立企业清查中心、审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作为集团整合的辅助监督机构,来维持整合程序的正常进行,给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证。故采用资金统一结算,实行“收”、“付”分账户管理,收款账户只收不付,付款账户只付不收,各下属企业每天在固定规定的时间将营业收入存入结算中心,由结算中心统一调拨。原则上所有经营性付款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对外支付,利用对账方式加强内部往来,不仅有规则地收集与反馈了各事业部的运作信息资料,而且可帮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投放到位,为企业集团整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人员与文化意识整合,以分散风险和协同人力资源为出发点,统一理念,采取集中融筹资,盘活内部资金,减轻人工成本的负担,从而合理调剂资金余缺,稳定集团发展中的资金供给

S零售业集团对集团总部及事业部管理人员实施竞聘上岗,做好人员分流,成立业绩考核部进行业绩考核。并建立以业绩为导向、创新与包容并举的企业文化框架,逐步改变了国有企业集团人多效率低的局面,完成了集团与子公司形象上的有机统一,促进集团在资金管理上形成“占用房产讲租金,使用资金讲利息,进行投资讲回报”的绩效意识。这些举措适应了该集团对内组合式发展,对外扩大企业联盟、合纵连横、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要求集团除了外部寻求投资者以外,更应该严格实施资金集中筹集、使用、内部贷款等,盘活资金存量,进一步增加融资数额,节约交易成本和降低人力成本,从而使集团总部稳定内部资金流量来满足自身的战略规划,避免因缺少资金、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经营危机。

(三)业务规划和资产重组整合,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采用集中预算与风险性合理评估,以业务优势来融通内部资金,规避企业运作风险

S零售业集团对所属的业务、品牌、资产进行整合,保留企业优势经营效应,逐步实现优质资产的集约联动。集团上下认清每一时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内容,同意内部资本市场在资金配置上优先考虑该业务的资金需求,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和资金运转速度,降低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对于核心业务的开发,认真实施集中预算管理制度,先对土地、建筑物、租金、设备购置、运营成本(人工成本、折旧摊销)等逐项分析,拟定预计数,并结合同类型或相似型项目的运作,寻找可能出现的问题,比较计划与实际的差异,抓住控制的节点与关键点,加强定期检查和数据评估,努力避免集团内的无效竞争,尽量保证集团运行的事前风险控制。

四、面对整合,完善我国零售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的集中管理

(一)把资金集中管理与集团的业务流程再造、管理信息化相结合

运用业务流程再造来调整企业内部的分工体系,减少中间管理层次,改变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分割、职责不清的状况;应用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管控,从而提高连锁经营中资金使用的决策度和准确度,改善集团跨地域连锁经营的资金瓶颈状况。

(二)把资金集中管理与妥善处理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特别是银行)的关系相结合

通过现金池等方式来实现内外资本市场的互补,使集团有充足的资金为内部各投资项目融资。同时,通过投资机会的排序和内部资金再分配来强化控制力,缓解集团整体和各个下属公司的融资矛盾,转变主要依靠外部贷款来发展项目的状况,优化资金结构。

篇5

创业投资在我们国家正经历一场由冷及热的过程。在冷的时候做一些理性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我今天下午的演讲主要是希望咱们这些专业人士和同行,参与到一种企业创业资本、培育公司价值的一种理性培养活动,这应该是我们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最根本的需要。

我的演讲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想讲培育创业投资参与公司价值创造的理性,第二就是分析一下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体制的改革,为风险投资的价值实现的机会。

什么是创业资本?在一个公司的融资阶段中,它是处于公司创业阶段的一种投资,恐怕大家都不否定,不管是在西方资本市场,还是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作为创业资本的需求者和投资者,都有不理性的情绪。那么作为投资者来讲,是需要回报,但是这种回报更多的是看在二级市场的退出或者套现,当然这对于风险资本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本身更需要创业资本追求这种价值实现的一种理性的过程,可以讲,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在于创业资本。创业资本市场的形成,对我国金融和证券市场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冲击,在这个意义上讲,创业资本应该是生产力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的一种创业资源,创业资本是一种有利的推动力。

那么,作为创业资本来讲,它的投资既要体现公司的质量,但是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创业资本的价格还在于它培育公司的价值。那么在资本市场上,对公司价值面的分析和理性的价值评估,应该讲是资本市场现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对于一个公司的质量怎么看,可以讲,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资本市场来看,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不同的投资者,包括风险投资者、投资家来看,他当然要看公司业务的进展和所处的阶段,这个公司经营的概念,它的商业模式,资产的盈利性,公司的成长性和持续性,还有公司的管理层,还有公司其他的投资计划和发展规划,等等这些因素。但是,作为公司的质量来讲,从培育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又要满足资本市场对于公司质量的全方面的要求,除了刚才投资者所看重的这些质量的方面以外,所要关注的是公司的规范运作,或者叫合理性、规范性,这应该是公司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我想公司质量和投资者追求的价值也应该是不矛盾的。

风险资本参与公司价值的培育,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参与公司IPO的改制重组和公司治理的改善重组,那么公司要进入资本市场,必须要公司化,进行公司化改造,基本上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为背景的或者是国有企业为背景的,都需要进行规范的改制重组,规范的改制重组是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它的价值的一个前提。我们发行上市所关注、所审核的,大部分是要求公司进行IPO的改制和重组,改制当然是建立起公司规范运作的这种机制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那么重组主要是涉及到公司的业务、资产、人员、机构、财务五个方面的一些有效的组合。那么改制重组,它要遵循的应该是这么一些目标,主要是公司要形成一个清晰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导向,积极的进行资源的合理的重组和配制。第二个原则,公司要通过改制重组起来起直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这么一个主体,公司还要建立公司治理的规范基础,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运作,再一个公司要有效的避免同业竞争,尽量减少规范关联交易,再有需要规范的就是突出主营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想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在我们国家现在,不管是从监管当局来讲,还是从市场投资的需要来看,都是现在我们整个市场的一个核心问题,公司治理大家都清楚,它反映了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内涵,是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资合结构的一种运行和保障,也是包括各种监管在内的,工商、税务等等监管为基础,公司治理是市场文化的一种微观反映,可以讲它是由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有限原则、有限的特征所引申出来的市场经济的民主、协作、信用、自律、开放、法制精神等等这些内涵,而这些内涵可以讲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资本市场健康运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现在的公司治理联同投资者教育是现在证券监管当局抓的两项主要的工作。

公司治理的内涵非常丰富,我想作为创业投资资本家来讲,不管是来自境外的风险资本,还是境内的风险资本,我想维护公司的治理,促进公司治理的持续改善,这应该是风险资本参与公司价值创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那么企业的创业投资及其价值的实现,往往是离不开中介,特别是在公众公司要进入资本市场,离不开中介,那么可以讲,由创业资本与包括投资银行、律师、注册会计师、评估师等等中介机构,共同的来辅导、培育、促进公司改善治理结构这方面,它们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我想着重把我的讲题引到下面一个部分,创业资本的价值实现,这个大家都清楚,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资本市场,特别是在我们国家来讲,主要是二板市场,联系更紧密。可以讲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了十年,我们现在正在推行资本市场的发行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讲,为我们创业资本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国家的证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社会资源配制、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舞台。资本市场的发展无疑为创业资本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与我们的企业家,与高新技术、与具有创新的经营的理念、与整个生产力发展最先进的部分,可以说这种结合已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市场的基础。那么,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功能,现在不光是在资源配制的方面,可以讲在整个资源的运作方面,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影响我们整个货币市场的运行,影响乃至我们的消费。因此,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讲现在已经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根据这样的发展阶段的需要,现在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整个证券法人制度的根本性的改革,这场改革,一方面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创业投资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是作为改革的产物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我们的环境和我们发展阶段所限,我们过去的证券法人制度基本上还是一种政府推荐和行政审批这一套制度,我们希望这套制度在资源配制方面和选择好企业方面发挥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它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并且市场上由于这样的制度,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必须对制度进行改革,那么我们现在报章、媒介上说的比较多的是核准制,核准制就是在明确标准和规则的基础下,或者在游戏规则非常清晰的情况下,使参与市场的各个主体各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各自做到敬业、专业,从而保证各个市场的创新和效率,同时分散风险,强化责任,这么一个制度的改革,它的本质就是走向规范,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刚才讲了核准制各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这么一套制度,具体讲的话,我们提倡是在明确标准和规则的基础下,或者在游戏规则非常清晰的情况下,使市场的主体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担风险,就是由企业的董事在市场、在证券市场、在监管部门都能够各自做好自己事情,那么这样就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这样就监管明确,各有责任,那么核准制说到底是由过去行政本位的股票发行制度转向以市场为本位的发行制度,刚才讲了,它有利于明确责任,分散风险,同时增加整个市场的透明度,最终这个市场是能逐步实现进一步的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那么这样一个制度,我想它的特征是全面的市场化。

现在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这恐怕也是所有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风险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即怎么保障优秀企业优先进入资本市场,如何把一些虚假、由重大溢漏的企业拒绝在门外,同时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为了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为此,现在的发行制度可以讲打破了过去客观上形成有利于国有企业融资和改制需求的一套制度,而体现了市场的公平,包括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三资企业,都具有进入资本市场的资格,然后进行准备,可以进入现在的资本市场。在受理这些企业的发行申请的时候,我们建立了一个买方市场,或者是叫周转通道的这么一个制度,也就是由市场主体,也就是由主承销商和他进行配合,与进行工作的会计师、评估师、律师来对发行申请单位进行判断,那么判断之后让这些优秀的企业进入审核,再进入发行市场。那么这样的话,过去的审核制度就被废除了。

这个制度有两点重要的创新:第一,推荐人必须得要经过真正的勤廉尽责,真正的做了IPO的工作才能把这个企业推荐上来,具体讲,主承销商要对发行人进行辅导,要对发行人是不是具备发行条件,进行实质性的审核判断,然后他们才能提出推荐,这样就在市场、中介机构和发行人之间,实现了有效的制约;再把这个企业推荐上来。另外一个重要的创新方面,适应了我们现在证券市场一个特殊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想要布票的发行人特别多,市场也特别旺,就是在供方和需方都比较旺盛、市场容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在发行中间来让他们完成的过程。

在证券市场上,不管是主板市场,或者是创业板市场,谁对发行人的质量负责?这当然是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现在,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发行制度的改革,有可能形成一种发行市场中介品牌的效应,因为发行证券和制造、销售别的产品不一样,发行证券这个产品有它的特殊性,在销售的过程当中,中小投资者是弱者,中小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有可能不能对发行人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那么他往往会看是谁在为发行人做评估和判断,那么他可能和信誉比较好的发行人其管理人相结合,这样市场就会形成一种差别化的价值结构,这样我们资源的配制有可能与中介品牌实行一种配合。在这个意义上讲,就像前面讲的,我们的创业资本的投资者,恐怕是和一个好的中介的配合,和一个好的管理者的配合这个是至关重要的。

篇6

一、什么是资本市场

1.1资本市场的概念与分类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货币市场相对应的概念,资本市场着眼于从长期限上对融资活动进行划分,它通常指的是由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是提供一种有效地将资金从储蓄者(同时又是证券持有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即企业或政府部门,它们同时又是证券发行者)手中的市场机制。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的交易几乎已经覆盖了全部金融市场。

我们可以将资本市场进行分类。从宏观上来分,资本市场可以分为储蓄市场、证券市场(又可分为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长期信贷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债券市场、其他金融衍生品种市场等。其中证券市场与债券市场又形成了资本市场的核心。

1.2资本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1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行使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的首要功能就是资源配置。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一般由四个部门组成,即企业、政府、家庭和国外部门。家庭部门一般来说是收支盈余部门,企业和政府一般是收支差额部门。盈余部门一般要将其剩余资金进行储蓄,而收支差额部门要对盈余部门举债,收支盈余部门将其剩余资金转移到收支差额部门之中去(雷蒙得·W·戈德史密斯,1994)。在现代社会中,要完成这种转化,曾经有过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即由计划经济性质决定的中央计划配置方式和由市场经济决定的资本市场配置方式。在发达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的主要配置形式,并且实践证明效率是比较高的。

1.2.2资本市场还起到资本资产风险定价的功能

资本资产风险定价功能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资本市场也正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来指导增量资本资源的积累与存量资本资源的调整。风险定价具体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这正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问题。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2.3资本市场还为资本资产的流动提供服务

资本市场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提供资本资产的流动。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购买了金融工具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出售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这种出售的可能性或便利性,称为资本市场的流动。流动性越高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就越高。流动性的高低,往往成为检验资本市场效率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1.3资本市场的主体

资本市场的主体通常被称为市场参与者,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发行和购买金融工具的市场参与者一般包括居民家庭、企业、中央政府及其、地方政府以及境外投资者.境外投资者一般包括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发展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外国公司以及境外个人投资者。

参与资本市场的服务企业分为金融中介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其中金融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的所有参与者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一般主要提供以下传统金融服务:

1.金融中介功能。发行各种金融工具;

2.客户进行金融资产的交易;

3.自身进行金融资产交易,为其客户设计新类型的金融资产并将其销售给其他资本参与者;

4.投资咨询服务;

5.资产管理服务。

1.4中国的资本市场

1.4.1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资本市场形成经历了不太长的时间,作为其标志的中国证券市场是从1981年发行国库券开始的。后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证券交易体系开始走向规范。1992年,成立了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委员会,相继颁布了一批证券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至此,中国资本市场才初具框架。

中国的证券市场体系经过了10年的风雨,在这10年中,中国的资本市场迅猛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和开放起到的关键的作用。从证券市场来看,1991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仅有上市公司14家,市价总值109.19亿元。而到了2000年12月,投资者开户数目已经达到5800多万户,境内上市公司有1200多家,累计筹集资金将近5000亿元。另外,中国证券市场股票市值已达到4.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991年的0.5%上升到51%。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亚洲甚至世界新兴市场中最活跃的市场之一。

1.4.2中国资本市场的不足

与国际上先期工业化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相比较,中国现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与问题。简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本市场总量规模偏小,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大约1/10,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国家的银行偿贷间接融资与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大约为1:1。

另外,资本市场内在结构不尽合理。例如,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大部分市值是被不能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而占据,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例大约为50%、30%、20%。流动性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大量的非流通股的存在,大大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流动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第三,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运行秩序不很规范。由于法律环境、制度、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证券市场发展一直处于不很规范的状态,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缺陷导致了诸如虚假财务报表,虚假上市、基金黑幕、大户操纵股价等一系列违规现象出现;由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只注重筹资而淡化经营、出现了一批垃圾股。由于市场的退出机制不完善,致使市场投机气氛强烈,市场价格严重背离公司股票价值的情况比比皆是。

虽然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以上缺陷,但是这些问题总的来讲是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其他国家在发展初期或多或少都曾经出现过这些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发展中的资本市场,是新兴的资本市场,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充满着活力和生机。

二、投资银行理论概述

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当中,投资银行应当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可以这样讲,没有投资银行的努力和创新就没有国际资本市场今日的繁荣。

2.1投资银行的定义

投资银行这个名字其实名不副实,它主要从事同证券相关的业务但并不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美国著名金融投资专家罗伯特·库恩根据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趋势曾经对投资银行下过如下四个定义:

(1)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银行,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这是对投资银行的最广义的定义,它不仅包括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甚至还包括保险公司和不动产公司。

(2)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这是对投资银行的第二广义的定义。因此,证券包销、公司资本金筹措、兼并与收购,咨询服务、基金管理、风险投资及证券私募发行等都应当属于投资银行业务。而不动产经纪、保险、抵押等则不属于投资银行业务。

(3)更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义仅包括某些资本市场业务,例如证券包销,兼并收购等,另外的资本市场业务,例如基金管理、风险投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工具的创新等则应该排除在外。

(4)最狭义也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的定义仅把在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募集资本和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当作是投资银行。这一定义排除了当前世界各国投资银行所现实经营着的许多业务,因而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国际投资银行界普遍认为,以上第二个观点最符合美国和现代世界投资银行的现实状况,目前是投资银行的最佳定义。

2.2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简史

在国际投资银行发展历史当中,英国和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展历程是最具特点的,其他国家投资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参照和模仿了它们模式,以下是欧美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简单回顾。

2.2.1欧洲商人银行的发展

投资银行萌芽于欧洲,其雏形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早在商业银行发展以前,一些欧洲商人就开始为他们自身和其他商人的短期债务进行融资,这一般是通过承兑贸易商人们的汇票对贸易商进行资金融通。由于这些金融业务是由商人提供的,因而这类银行就被称为商人银行。

欧洲的工业革命,扩大了商人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帮助公司筹集股本金,进行资产管理,协助公司融资,以及投资顾问等。20世纪以后,商人银行业务中的证券承销、证券自营、债券交易等业务的比重有所增大,而商人银行积极参与证券市场业务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在欧洲的商人银行业务中,英国是最发达的,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仅次于美国,另外德国、瑞士等国的商人银行也比较发达。

2.2.2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并不很长,但其发展的速度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投资银行在全球一直处于霸主地位。研究全球的投资银行业,最重要的就是研究美国的投资银行,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始于19世纪,但它真正连贯的历史应当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开始。

(1)《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以前的投资银行。

1929年以前,美国政府规定发行新证券的公司必须有中介人,而银行不能直接从事证券发行与承销,这种业务只能通过银行控股的证券业附属机构来进行。这一时期,所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都从事证券(主要是公司债券)业务,这一阶段投资银行的最大特点就是混业经营,投资银行大多由商业银行所控制。由于混业经营,商业银行频频涉足于证券市场、参与证券投机,当时证券市场出现了大量违法行为例如:虚售(WashSales)、垄断(Corners)、大进大出(Churning)、联手操纵(Pools)等。这一切都为1929---1933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埋下了祸根。

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危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下跌了82.5%,从892亿美元下跌到156亿美元。美国的银行界也受到了巨大冲击,1930-1933年美国共有7763家银行倒闭。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被用法律条文加以规范,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开始分业经营。许多大银行将两种业务分离开来,成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例如,摩根银行便分裂为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和J.P摩根。有些银行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经营方向。例如,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成为专门的商业银行,而所罗门兄弟公司(SolomonBrother)、美里尔·林奇(MerrillLynch)和高盛(Gold-manSachs)等则选择了投资银行业务。

(2)70年资银行业务的拓宽。

在《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颁布以后,美国的投资银行业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到1975年,美国政府取消了固定佣金制,各投资银行为竞争需要纷纷向客户提供佣金低廉的经纪人服务,并且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利率期货与期权交易。这些交易工具为投资银行抵御市场不确定性冲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投资银行掌握了回避市场风险的新工具后,将其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如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这种业务使得抵押保证证券市场迅速崛起。

(3)80年代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发展

80年代美国为了放松对市场和机构的管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如1980年颁布的《存款机构放松管制机构法》以及1989年颁布的《金融机构重组、复兴和强化法》,1983年实施了"证券交易委员会415条款"(SECRule415),这些对投资银行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美国投资银行业在80--9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生了大量金融创新产品。8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结束后,美国的利率开始从历史最高水平回落,大量的新发行股票与债券充斥市场,出现了不够投资级的垃圾债券(JunkBond)。大量垃圾债券的发行给投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并影响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历程。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尤其是到了90年代,国际上投资银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是国际型大型投资银行机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银行重组大量出现、高科技发展带来投资银行业务的革命、创新业务大量涌现等等。

2.3投资银行的内部环境

2.3.1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

从组织形态上来看,国际投资银行一般由两种形态:一种是合伙人制;另一种是股份公司制。其中绝大多数国际投资银行采用的是后者。

投资银行的合伙人制可以追溯到15世纪欧洲的承兑贸易商号。这些家族经营的企业一代一代的继承,慢慢的由开始的独资性质变为数个继承人按份共有,成为合伙企业形式。早期的投资银行都采用了合伙人制。在世界上,比利时、丹麦等国的投资银行仅限于合伙人制,德国、荷兰的法律虽允许股份制,但其投资银行也只采用合伙人制。在美国的六大投资银行中,只有高盛仍采用合伙人制。到现在高盛已经有将近200个合伙人。

19世纪50年代,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公司立法开始兴起,到20世纪50年代趋于完善。投资银行以合伙人制向股份公司制组织形态过度。现代国际投资银行普遍采用股份制。美林于1971年完成了全部改制过程,1986年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也由合伙人制改为股份制。在新加坡、巴西等国现在只允许投资银行采用股份只形态,合伙制则被禁止。

2.3.2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各国对两者的处理也各不相同。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是分业经营模式,而德国则采用混业经营模式。

1933年通过的《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在法律上确定了美国分业经营的基本模式。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实行分业管理。保证了美国金融与经济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持续发展。二战后,美国将其经济与金融体制移植到了日本,1948年日本《证券交易法》规定银行和信托机构不得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类业务应该由证券公司从事,日本的证券公司其实就是专业投资银行。由于美国投资银行业在全球的霸主地位,许多国家在制定投资银行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上都沿用了美国模式。

混业经营在欧洲国家是比较多的,除德国以外,瑞士、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都采用了混业经营模式,又称全能银行制度(UniversalBankingSystem)。混业经营使得银行能够便利地进入各种金融市场,在这一点上混业有着分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混业经营的风险较大,需要更加健全的银行体制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的支持。

2.4投资银行业务

2.4.1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

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就是投资银行协助企业、公司和个人客户筹集资金,并且帮助客户交易证券。

(1).证券承销业务

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最原始的业务之一,最早的投资银行的业务收益主要就来自与证券的承销。在承销的过程中,投资银行起了极为关键的媒介作用。投资银行承销的证券范围很广,它不仅承销本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政府部门所发行的债券,各种企业所发行的债券和股票,外国政府与外国公司发行的证券,甚至还承销国际金融机构,例如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等发行的证券。证券的承销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种.投资银行承销证券由四种方式:(1)包销。(2)投标方式。(3)尽力推销。(4)赞助推销。投资银行的承销收益主要来自差价或叫毛利差额(Grossspreed)和佣金(Commission)。

(2).证券交易

投资银行参与二级市场证券交易主要有三个原因,同样,他们在二级市场扮演着做市商、经纪商、交易商的角色:

第一,在完成证券承销以后,投资银行有义务为该证券创造一个流动性较强的二级市场,以保持该种证券的流动性和价格稳定。一般在证券上市以后,承销商总是尽量使其市价稳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就是投资银行在二级市场上的做市商业务。

另外,投资银行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指令,促成客户所希望的交易,并据此收取一定的佣金,这就是投资银行的经纪收入。

第三,投资银行本身拥有大量的资产,并接受客户委托管理着大量的资产,只有通过选择、买入和管理证券组合,投资银行才能获得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另外,投资银行还在二级市场进行风险套利、无风险套利等业务活动。

(3).兼并收购业务

投资银行所支持的收购兼并活动,在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上都是最富有戏剧性,最引人入胜的。投资银行在收购和兼并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它不仅为猎手公司服务,也在为猎物公司服务:

首先,投资银行替猎手公司服务。替其物色收购对象,并加以分析。并且提出收购建议.提出令猎物公司的董事或大股东满意的收购条款和一个令人信服的收购财务计划,帮助猎手公司进行财务安排,以促成交易的完成。

投资银行同样也为猎物公司服务:判断猎手公司的收购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如果对方是敌意收购,则与猎物公司制定出防范被收购的策略,如果判断对方是非敌意收购,那么投资银行便以猎物公司的立场向猎手公司提出收购建议,并向猎物公司提出收购建议是否公平与合理及应否接纳对方建议的意见。

2.4.2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与延伸业务

随着投资银行竞争的逐渐加大,仅靠传统业务已经很难维持投资银行迅猛发展的需要,投资银行作为最活跃的金融部门,从70年代以来不断开拓创新业务,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既活跃了资本市场,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也为自己赚了巨额收益。

(1).财务顾问

财务顾问就是投资银行作为客户的金融顾问或经营管理顾问提供咨询,策划或运作,一般可分为三类:其一是按照公司、个人或政府的要求,对某个行业、某种产品、某种证券或某个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较为全面的、长期的决策参考资料。其二是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发生突变,使某些公司、企业遇到困难时,投资银行往往主动地或被邀请向有关公司、企业出谋划策,提出应变措施,诸如重新制定发展战略、重建财务制度、出售转让子公司等,化解这些公司、企业在突变事件中带来的压力与困难。其三是在公司兼并和收购的过程中,投资银行作为,帮助咨询,策划直到参与实际运作。从目前情况看,投资银行在第三类业务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以项目的财产权益作借款保证责任的一种融资方式.从理论上讲,项目融资的贷款方主要看融资项目有无偿债能力,评估和保证的范围以项目为限。因此,一旦贷款发生风险,贷款方只能以项目的财产或收益作为追索的对象,不涉及其他财产和收益即要求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的股东或第三方(包括供应商、项目产品的购买者、政府机构等)做出某种保证或承诺,但这种保证和承诺仅仅停留在投资者将不会放弃投资项目,承诺某种支持或保证项目的收益的层次上。贷款方并不要求借款人提供金融机构提供的还款保证,更无须出具政府担保。借款方将项目资产和收益均抵押给贷款方。

由于项目融资无金融机构担保,也无政府担保,全靠项目投资者的信用和项目本身的前景,这样,仅从市场角度看起来不错的项目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投资银行的介入将有利于增加项目的可靠性,有利于争取到信用级别较高的投资者参加。运用项目融资的方式要订立一套严谨的合同来转移和分散风险,投资银行有各种专业人才,通晓项目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惯例,能够尽力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使合同得以顺利执行。投资银行还可以运用自己的各种渠道,为项目寻找合适的贷款人,也能为贷款方找到好项目。

(3).基金管理

投资基金是一种由众多不确定的投资者将不同的出资份额汇集起来,交由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操作,所得收益由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的投资工具。投资基金实行的是一种集合投资制度,集资的主要方式是向投资者发行股票或受益券,从而将分散的小额资金汇集为一较大的基金,然后加以投资运作。投资基金是一种复杂的投资制度。它强调分权,制衡。由于认购和赎回机制不同,投资基金分为封闭式与开放式两大类。投资基金是发达国家投资者常用的投资方式,投资银行作为发起人或基金经理人活跃在此领域。

(4).资产证券化

1970年由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担保发行的第一批公开交易的住宅抵押贷款债券可视为资产证券化的先驱。进入90年代以后,资产证券化开始从美国向世界扩张,从国内资金市场向国际资金市场延伸,由在岸市场向离岸市场扩展。所谓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与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筹资步同的新型融资方式。传统的证券融资方式是企业以自身产权为清偿基础,企业对债券本息及股票权益的偿付以公司全部法定财产为界。资产证券化虽然也采取证券的形式,但证券的发行依据不是公司全部法定财产而是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一部分资产,证券权益的偿还不是以公司财产为基础,而是仅以被证券化的资产为限。资产证券的购买者与持有人在证券到期时可获得本金和利息的偿付,证券偿付资金来源于担保资产所创造的现金流量。如果担保资产违约拒付,资产证券的清偿也仅限于被证券化资产的数额,而金融资产的发起人或购买者无超过该资产限额的清偿义务。

(5).证券网上交易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线经纪和网上交易给传统的证券市场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证券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挑战.有报告预测网上证券交易商的资产从1999到2003年将增长7倍以上,从4150亿美元到30000亿美元。许多大型国际投资银行纷纷进入证券网上交易领域,并且出现了专门经营网上交易的经纪商。

(6)风险投资(创业投资)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是由职业投资人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股权资本;风险投资是由专业投资机构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筛选,向有潜在发展前景的新创或市值被低估的公司、项目、产品注入资本,并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增加风险资本的附加值。新晨

风险投资公司曾为诸如微软、英特尔、康柏、戴尔、思科、太阳系统、联邦速递等公司提供了最初启动资本,这些公司都已在各自的行业中成为领先者。虽然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只有20年的时间,但国外的投资银行已经把它培育成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因为创业投资的大力帮助,全球的高科技产业以迅猛的速度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

以上简单介绍了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和部分的创新业务,其实在现代国际资本市场当中,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已经是日新月异,新的业务品种在不断的涌现,创新业务已经成为投资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2.2.5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

篇7

【关键词】中国;餐饮企业;上市融资;对策;市场营销;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44-01

一、中国餐饮企业上市融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 2011年全国餐饮业实现收入20543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4%。2万亿元的产值规模,在国内各个行业中居于前三位,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迄今为止,全球资本市场仅有 10家中国餐饮企业实现首发,6家餐饮企业均为境外上市,而境内上市的4家与餐饮相关的企业中,有2家主营不在餐饮(西安饮食、锦江股份),真正的餐饮连锁企业只有全聚德和湘鄂情两家,因此,中国餐饮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与餐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二、市场营销策略在中国餐饮企业上市融资中的作用

中国餐饮企业上市融资困难的原因有多方面,而良好的盈利能力是企业上市融资的基础,按业内的说法,中国证监会早就将拟上市餐饮企业的年利润标准由 3000 万元提高至 5000 万元,并对上市餐饮企业增长率、净资产、盈利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餐饮企业要实现稳定、持续盈利,除了进行良好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营销的稳定和扩张,因此,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中国餐饮企业赢利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上市融资前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餐饮企业上市融对策中的市场营销策略

2012年1月,香港交易所网站上挂出《香港交易所登载有关从事餐饮业务的申请人在上市文件中的披露的指引信》,透过这封指引信,我们发现,港交所要求餐饮企业上市披露的七大项中有四项都与餐饮企业的市场营销直接或间接相关,这足以说明市场营销在餐饮企业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国餐饮企业针对资本市场的市场营销策略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市场定位策略

中国的餐饮市场规模巨大,业态庞杂,消费者需求多元,只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从而获得相对独特与领先的市场地位及投资人与资本市场的认可,而餐饮企业的市场定位策略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展开:

1. 业态组合。中国餐饮业态庞杂,但并不是所有的业态组合都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通过对国内外餐饮上市公司的研究,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餐饮业态的特征大致如下:单一业态公司,通过复制性极强的高标准化业态产品,占领市场;多业态公司,由单一业态公司发展而来,逐渐实施多品牌、多业态策略,且基本包含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业态。拟上市餐饮企业应至少在一个业态领域内获得独特的市场地位,且这个业态最好是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业态。

2.需求定位。对于餐饮企业而言,需要有清晰的消费者餐饮需求定位。例如,从乡村基的需求定位来看,从功能上要首先满足消费者快捷用餐的需求;而在口味方面,乡村基的口味特色并不明显,这样定位目的正是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大数人的口味特点,也许菜品谈不上非常好吃,但一定不难吃,这样的定位非常符合快餐的要求。

3.区位选择。中国餐饮消费市场巨大,区位特征明显,不同的区位定位意味着不同的扩张策略。餐饮企业应该有清晰的区位选择: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是区域市场还是全国性市场?这些都是餐饮企业在进行融资上市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

(二)价格策略

香港交易所对拟上市餐饮企业的定价提出了明确的披露要求:披露不同门店的定价是否相同,若有不同,则需公布不同定价的详细原因,此外,还需要对企业的定价策略进行详尽的陈述。因此,餐饮企业的定价策略在上市融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需求型定价策略。我们可以利用市场细分,给对价格较不敏感的市场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力求使每位顾客的支出最大化。例如,餐饮企业常见的需求定价方法有以下几种:分时段区别定价、优惠券、学生折扣等。

2.竞争导向型定价策略

这就要求餐饮企业经营者必须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分析竞争对手的价格状况,以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售价为定价依据,并综合考虑消费者对餐饮产品的需求程度,来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合理价格。

(三)多元化的营销策略

餐饮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除了要考虑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还要通过多元化的营销手段来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规避经营过程中的营销风险,因为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是企业利润的有效保证,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

1.文化营销

文化的融合使餐饮产品和服务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氛围,所形成的特色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开展餐饮企业的文化营销:一是融合历史和民俗,在营销手段上,充分配合餐厅的文化特点,从装潢设计、员工服装、菜品选择等多方面带给顾客独特的消费体验;二是导入时尚元素,现代餐饮企业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将时尚元素与文化营销相结合,突出个性、新奇性和娱乐性,为整个餐饮行业注入新鲜的活力。

2.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近年来市场新兴的理论之一,它致力于培养顾客对企业或品牌的忠诚度,因此,在非常看重企业利润稳定增长的资本市场,关系营销对餐饮企业的上市融资有着特别的意义。餐饮企业的关系营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以顾客需要为基础,以顾客满意为目标。餐饮企业为了取悦顾客,可以先对能提供的部分性能做出承诺,然后再提供多于其承诺的性能,使顾客的感知使用效果高于其预期;第二,建立顾客数据库,提供个性化服务。餐饮企业应该树立数据意识,通过完整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获得顾客消费偏好、禁忌、购买行为等特征,为客人再次惠顾时的个性化服务做好准备;第三,以感情为纽带,开展公共关系营销。餐饮企业在与顾客的交往过程中,应该通过良好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争取顾客的信任感,还应该多打“感情牌”,采用电话问候、礼品赠送等方式,来表达对顾客的关爱,建立与顾客良好的关系。

四、结论

面对当下的上市融资困局,中国餐饮企业应该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通过市场定位、价格政策、多元化营销等方面,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特点与发展方向的市场营销策略,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地位,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营销的稳定和扩张,保证稳定、持续地盈利,为企业的最终上市融资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欣慰.餐饮企业国内上市情况的相关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3).

[2]蔡律.餐饮企业上市应注意什么问题[J].连锁与特许,2008,(4).

[3]张荣春.餐饮产品定价策略与实施 [J].价格月刊,2012,(11).

篇8

关键词 转轨经济 市场经济 金融体系

1 我国经济现阶段的定位

2003年中国GDP保持了9.3%的增长速度, 2004年保持了8.8%的增长。数字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处于真正的高增长状态。“高增长、高储蓄”被视为东亚经济体典型的特征,但这并不能概括中国经济的全部现实。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转轨经济体在抛弃新古典经济理论和传统的产权理论后,应该从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寻找理论修正的机会。在众多表示对中国经济将作进一步研究的学者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将发表专著,论述中国银行体制与东亚模式的差别,此外还有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切尔·斯宾思,他也将借鉴开放市场中的中国转轨经济,完善其信息不对称原理在非完全市场状态下的假设。

尽管经济学家对于中国经济的关注各有不同,但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共同概括是,渐进的改革进程中夹杂着计划和市场的混合模式,社会结构性转型与经济体制转型同步,政府决策行为与微观经济行为趋同的表现,以及城市与城镇化运动相互渗透。

2 现阶段金融体系的定位及存在的问题

2.1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一体化程度低  从当前市场的资金供求来看,一方面企业存在旺盛的直接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存在着超过23万亿元的居民存款和规模不断增大的商业保险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以及住房公积金等。这种状况进一步说明了发展资本市场规模是现实经济运行的迫切需要。这也反映了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存在着难以有效合理联通的问题。

从股价的变化来看,它难以反映货币政策作用产生的合理预期。例如,难以反映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近年来中央银行曾多次调低利率,从理论上讲,这将增加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面,从而促使股价上升。但我国股市的实际运行情况却并非如此,有时甚至相反。其他货币政策的实施对股市的影响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这种股市背离货币政策调控方向的情况,说明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通渠道受到扭曲。

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或国民经济的关联性来看,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商品与服务价格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存在非一致性,有时甚至出现很大的背离。例如从1999年的“5·19”行情到2001年6月间,物价指数持续走低,但股指却不断攀升。而2001年6月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仍然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但这两年来股市却背离国民经济的走势,不断呈下行趋势。

2.2 货币市场本身存在着问题

货币市场上,近来信贷规模增长过快。这种增长使企业负债率过高,企业债务融资不断超越企业资本金的承载力。这种股权资本融资与债权资本融资的不匹配,极易导致银行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进一步增加金融风险。

从货币政策运作体系来看,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运作很少、甚至几乎不考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从货币政策目标来看,以稳定价格总水平为主,但在这里的价格总水平并不考虑资产价格,特别是金融资产的价格水平。诚然,货币政策调控股价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在货币政策的运作过程中,货币政策必然对股市产生这种或那样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并且股市的变化也必然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从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来看,2003年年初以来,央行一直致力于收缩基础货币,但银行贷款数量却并未受影响,似乎对央行的货币政策视而不见。贷款增速、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增速更快。如果说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都调控不了,更谈不上调控与影响资本市场或股票市场了。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还是因为,我国的银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因此,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也是迫在眉睫的事。

2.3 资本市场本身存在着制度性缺陷

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存款与强劲的企业直接融资需求,并未顺理成章地实现供求平衡。这说明实际存在着的许多制度性问题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从而阻碍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合理联通与协调发展。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符合大众投资者需要的低风险投资品种;中介机构运作不规范,增大了市场风险;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缺乏投资价值;股权结构分裂,价格形成机制扭曲;市场层次单一,难以满足不同投融资主体的需要;交易制度上,缺乏做市商制度与做空机制;投资者结构上,机构投资者比重过小等等。

2.4 资本充足率过低

在银行的风险管理中,资本充足率是衡量该银行利用自有资金抵御资产损失的能力。依据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然而据统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为4.37%,占中国金融机构绝对控制地位的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无一能达到这个标准。为了配合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行政手段再一次启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被分别作为资本注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然而,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真的能成为中国商业银行与国际金融业接轨的拐点,抑或是仅仅因为上市的需要。

2.5 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重依然较大

一个从官方可以获得的信息是这样的,经过1999年的首次剥离,近几年国有银行的自身消化后,2003年年底,中行和建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29%和9.12%。而2004年上半年,通过拍卖的形式,两家银行将2787元不良贷款“二次剥离”到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从而使中行和建行的不良资产率已分别锐减至5.46%和3.08%,顺利实现并远离了10%的“警戒线”。然而中行、建行的不良资产仅仅是4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仍然不应高估银行自身在降低不良资产、控制和化解资产风险方面的能力。管理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在前些年管理水平较为低下的背景下,强化和完善管理能带来较明显的效益,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管理潜能的挖掘及其能够带来的效益越来越有限。2003年末,主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3.7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33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为2.44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 906亿元,不良贷款的比例为17.80%。这部分才是影响金融机构整体稳定性的风险所在。

3 关于金融体系构建的一些思考

3.1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利率机制调控作用

在前面所提到过,资金价格的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的存贷款完全由利率来调节。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银行的利率实际上要低于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使资金的需求大于资金的供给,以让银行可以根据贷款者的信用等级、自有资金的比例、投资项目未来可能的市场竞争和回报等等非利率指标来配给资金。也就是说,银行不能只靠市场利率,而需要靠一只“有形的手”根据许多非利率指标把所有的贷款项目排队。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主要理论贡献就是从理论上论证了银行以低于市场利率来依靠其他指标对贷款进行配给的必要性。由此,我们应该注意到的一点是,货币当局完全用市场价格信号即利率手段来调节银行贷款总量的前提是银行已经用一只有形的手对贷款项目做了排队和选择。另外,还应该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逐步过渡到取消贷款利率上限,对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存款利率将在条件成熟时实行上限管理,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向下浮动,促使货币市场更加完善,使之健康发展。

3.2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杠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在重视完善国内货币市场的同时,我们应该兼顾到汇率市场的改革,应与货币市场的改革同步进行。稳步推进人民币可兑换进程,逐步放松外汇管制,改进现行结售汇制度,放宽企业和居民用汇限制,积极培育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3.3 构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合理的资金流通渠道

相对货币市场而言,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太小,难以协调货币市场的发展,因此自然的逻辑推论就是要大力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其中包括大力发展创业板市场、OTC市场,以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同时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创业板市场是高成长性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重要渠道。但在建立创业板市场时各方面担忧较多的还是投资风险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正确权衡承担一定的风险成本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利弊得失,加强监管,切实将系统性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特别是在预选企业方面,要建立各种制度,使得只有真正的高成长性企业才能进入创业板市场,从而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

另外,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也是从我国投资者结构的实际状况出发来考虑的。目前我国居民储蓄虽然高达23万亿之巨,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则并不为多。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与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居民的储蓄必须用于满足医疗、养老、住房及子女教育等基本需求。因此,这就决定了这些居民储蓄必须是有安全保障的。作为资金的主要供应者的广大城乡居民,绝大多数是“风险规避者”。目前股票市场风险过大,自然难以吸引居民储蓄向股票市场转移。相对而言,公司债券市场的风险则要小得多,除获得较稳定的年利率收益外,起码可以保证本金的安全性。从近几年企业发行的10年期债券来看,年利率一般在4%~4.2%左右,明显高于1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2.25%,有利于吸引广大居民的投资。并且,这种企业债券的年利率又明显低于1年期贷款利率5.58%,有利于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3.4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业务,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虽然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状况仍然较差。到2004年6月底,四家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20 070亿元,不良贷款率22.2%。大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金融体系的最重要的环节,这是由银行的微观金融活动主体地位决定的。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主要是采取多种措施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通过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为上市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篇9

第一,中国2010年人均GDP为4000美元,已经达到世界银行划分标准定义的所谓中等收入水平。但是,与发达高收入国家3万美元以上的人均GDP水平相比,仍有巨大差距。虽然中国还有相当大的追赶潜力,但后发优势已经不如1978年人均GDP仅有250美元的低起点时那样显著。中国是否会重蹈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覆辙,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从此以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第二,中国过去三十余年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出口拉动的低端劳工密集型制造业。但工资成本,土地,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的上升,加之人民币的趋势性升值,中国的成本优势将逐渐让位给印度越南等国,低端制造业将逐渐失去国际竞争力。

第三,中国经济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粗放增长模式后果深重,触目惊心。中国的空气污染、水污染、酸雨,食品安全、流行疾病等问题已经到了难以继续容忍的地步。

面对这些挑战,怎么办?

经济学的原理与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唯一有效的中长期对策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走科技创新之路,增加中国知识产权的拥有量,通过科技进步促进生产率的上升,从而实现经济在一个新的和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成长。而金融体系尤其是资本市场在推动中国创新和经济转型过程中可以发挥特殊的和重要的作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四大条件

一般而言,培育、发展和壮大高科技业,需要具备系列的条件和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包括人才,市场,资本,以及社会文化大环境。

从人才来看,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国大学理工科毕业生人数众多,居世界第 ,已经拥有了一支有相当规模的研发人才队伍。此外,中国还有支高质量的海外高端人才队伍,其中不少人愿意回国创业服务。雄厚的人力资本基础是中国走向创新之路的一个明显优势。

从市场来看,中国的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已经开始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国内市场,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商业化推广与普及和大规模的生产销售,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并不主要归结为技术上的创新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于中国新兴中产阶级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张。很多国家尝试过电子商务,但是鲜有成功案例,只有在美国和中国才真正得以发展,与这两个国家的市场规模不无关系。

从资本来看,中国拥有较高的国民储蓄率,中国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发展很快,已具有较大规模。但是,中国的金融体系有诸多体制问题,整体上还缺少运作效率,融资尚不便利顺畅,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早期融资仍然面临许多障碍。中国的Vc/PE日趋活跃,势头可观,但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GP还是LP都有欠成熟,其经验+专业能力与记录还亟待改善和提高,同时有关PE/Vc基金的法律监管和政策上还有许多不确定性。

最后,从社会大环境考量,中国的软环境建设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法制,税收,与监管政策等诸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改善,但是总体而言,中国法规政策体系的可预见性依然较差,政府与监管官僚体系还缺少透明与运作效率。尤其是,真正有利于创新和冒风险的文化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形成。

因此,对目前的现状客观评估,可以说中国已经基本具备了人才和市场两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在资本市场和软环境两个方面仍然有所缺失,需要努力加以弥补。

资本市场功能欠缺

中国的金融体系以传统的商业银行为主,间接融资模式有利于成熟的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但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一缺少抵押物等原因,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面临极大瓶颈,且难以克服股本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股票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具相当规模,特别是深圳创业板的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但股票与债券发行仍实行行政审批制,审批程序过于漫长,复杂,繁琐,不可预测。这是中国直接融资比例长期偏低,融资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迄今缺失适合创新企业融资的高收益率债券市场,夹层融资与可转债发展不起来,对于高成长型企业灵活多元化融资和优化资本结构形成了极大制约。总之,资本市场证券发行规则已与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型严重不相适应。

此外,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应该便利企业并购活动,一方面可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通过并购做强做大形成规模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也为支持创新型企业的投资者提供可以替代IP0的退出渠道。但是,中国的证券监管与行政审批制度导致企业并购发展缓慢,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更是困难重重。

资本市场对于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十分重要。它是为创新企业提供早期创业资本,中期成长资本,以及后续发展扩张的持续融资平台。美国、台湾、以色列。印度等国高科技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无不与资本市场有密切关系。美国作为全球科技最先进,创新最活跃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最发达最成熟最完善的资本市场,以及高度活跃的VC/PE行业。美--国的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支持了美国信息产业新能源、清洁技术,生命科学、制药等创新产业的迅猛发展。

创新软环境有待改善

值得指出的是,创新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政策环境与文化氛围,需要个自由竞争,富有活力、运作良好的资本市场。而后者的进步深化与发展也需要个良好的政策与法律软环境。中国基本上还是个转型经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市场经济,目前还有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许多过时陈旧,繁琐苛刻的行政法规与政策体系,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更是严重限制了创造的自由,禁锢了中国人民固有的创新与创业热情。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自主创新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遗传工程,生物制药、信息技术云计算等深刻改变经济结构与人类生活方式的新型高科技产业。但是,政府无法鉴别挑选赢家,只有竞争性的市场才能筛选最终胜者。政府最需要做的是打造良好的软环境,清除可能压抑资本市场和抑制创新的过时法律法规与政策。比如,如果政府继续对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进行补贴或价格管制,造成扭曲的不合理定价,那么新型能源与清洁技术就难以真正发展起来。

历史一再证明,政府主导扶持发展高科技产业,愿望虽然良好,但实际效果往往不住,甚至事与愿违。中国的电讯业从上世纪90年代重组改革以来,引进国际最新通讯技术,大力发展1G和2G(GSMCDMA)的无线通讯网络,效果良好,使中国跳过了传统固网,而在无线通讯领域保持了与欧美同步的地位。但是近年来有关部门突发奇想,决意搞什么自己的3G标准与系统,结果不知花了多少钱,还是搞了个四不像。现在中国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与新通讯技术的普及应用又已经落伍于发达国家。事实上,高科技无需政府刻意扶植,政府只要扫除一些本身所设的障碍或者不要制造新的藩篱,就为新型创新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基本上,中国的现行法律、政策与文化环境还不利于创新,不利于吸引人才,不利于培育发展一个富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中国政府的行政力量过于强大,官僚保守势力过于强大。一系列指标显示,深圳在创新与创业上比北京强,杭州、苏州比上海强。为什么?北京上海人才济济,资源庞大,为什么反而不如深圳或苏杭成功?原因很简单,就是京沪两地政府太强大,太有势力。

代表美国高科技的许多龙头企业如微软,苹果,Google和Facebook,都是年轻人或在校学生在车库或学生宿舍创业开始的。美国自由宽松的文化和发达的资本市场使得有创意的年轻人如鱼得水,提供了优越的创业环境。相比之下,中国对于Google与Facebook这类公司的限制显得颇不明智。如果中国的年轻学子今天不能自由地使用代表当今世界科技最新潮流的GoogIe和Facebook,又怎能指望他们未来创造中国自已的Google或Facebook呢?

篇10

我们这次会议,是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意见召开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与大家共同分析和研究国内外资本市场形势给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坚定利用资本市场培育龙头企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信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实现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的新突破。刚才,裴文谦主任传达了全省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并就有关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落实。下面,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围绕今年全市的企业上市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

刚刚过去的*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汶川地震自然灾害到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也经历了较大波折。上证指数从年初的5265点下降到2000点以下,股指下挫65.39%,股票市值从*年未的27万亿元下降到9.7万亿元,缩水63.96%。资本市场的低迷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很大影响,也对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应对,更加重视企业上市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基础、抓培育、保重点,使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目前,我市已有许继电气、黄河旋风、瑞贝卡3家国内上市公司和众品食业、元化生物两家海外上市公司。*年全市共筛选确定33家上市后备企业。截至去年底,已有10余家企业与中介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私募融资近1亿元。其中森源电气、远东传动轴两家企业上市申请材料上报证监会审核;瑞泰发业、恒源发业、电缆桥架等3家企业完成了审计,进入股改阶段;西继电梯、万里运业、黄洋铜业、金阳铝业、裕丰纺织、*商业银行等6家企业也与券商签订了合作协议,制订了具体的上市计划。阳光电缆等企业的海外上市工作稳步推进,其它企业的上市准备工作也都有所进展。应该说,*年是我市上市后备企业最多、上报上市材料企业最多、引进私募资金最多的一年,在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总结去年的企业上市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市政府每周听取一次企业上市工作汇报,每次市政府常务会议李亚市长都对这项工作提出进度要求。分管副市长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上市后备企业逐一进行调研、考察,对各县(市、区)企业上市工作进行督导,并及时召开现场会、协调会,研究解决问题。各县(市、区)政府也都建立了领导组织,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加强了组织协调,帮助预备队企业解决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企业上市工作。

二是注重培育。我们对上市预备队企业进一步加强了培育和引导,一方面提高企业对上市的认识,增强企业对上市的信心;一方面指导企业完善内控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同时,积极搭建企业与中介机构合作的平台,召开了中介机构与企业双向推介会,有20多家企业与13家中介机构进行了一对一接触,多家企业与中介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去年市证券办组织6次外出培训活动,20多家企业派出70余人次参加了学习,使上市预备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三是突出重点。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对省、市确定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政策、服务上给予倾斜;市证券办对重点企业坚持每周至少巡视一次,发现问题随时上报市政府协调解决。去年上半年,森源电气、远东传动轴完成了河南证监局的上市辅导验收,并向国家证监会报送了上市申请,下半年顺利完成了对证监会的意见反馈。瑞泰发业、西继电梯、万里运业、恒源发制品、电缆桥架、黄洋铜业、牡丹电缆等企业,在资产重组、股权结构调整、引进私募、完善内控制度、规范房地产权证、规范纳税行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为今年乃至今后的企业上市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政策到位。我市*年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和利用证券市场的若干意见》(许政〔*〕61号),明确13条具体扶持政策,但由于缺少操作程序,落实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去年,我们把落实政策作为培育企业上市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研究出台了《关于*市上市后备企业税费奖励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市上市预备队企业税费奖励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对上市企业享受优惠政策需提交的文件、审查的标准、办理的时限等进行了量化和细化。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较好地落实了有关扶持政策,进一步调动了上市预备队企业的积极性。

五是引资较多。去年,瑞泰发业引进私募资金4850万元,恒源发制品引进私募资金3600万元,阳光电缆、益寿金各引进私募资金500万元。西继电梯、商业银行、万里运业、黄洋铜业、牡丹电缆等多家企业也与有关投资机构进行了接触洽谈,并达成了合作意向,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发展中资金瓶颈制约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去年企业上市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少数企业对上市直接融资认识不足,决心不大,徘徊不前。二是国有(集体)产权转让合规性确认和土地、房产权证办理及变更进展较慢;个别企业土地权证由于受用地指标的限制,办理比较困难。三是国内外资本市场低迷,影响了上市企业的上市进度,也使部分企业上市积极性有所下降。四是我市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五是少数县(市、区)对培育企业上市重视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上市工作缺乏人员和经费保障。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市的企业上市工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

*年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较大波折,资本市场的低迷给企业上市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是,作为政府的领导者和上市后备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资本市场的变化,对当前形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毫不动摇地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一要认真分析去年资本市场动荡的原因。去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世界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新兴资本市场形成冲击,全球股市特别是英、美、日、德、法等股市大多进入熊市周期,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显现。二是世界经济发展下行趋势以及不确定性对资本市场造成较大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停留在1%,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增长率为4.5%,而日、美、欧等“高收入国家”将会出现负增长。三是上市公司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以及业绩的不确定性使资本市场发生较大的波动。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市公司原材料和燃料成本、市场需求等发生大幅度变化,上市公司业绩波动很大,也对资本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二要准确把握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来看,近几年来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清理大股东资金占用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标本兼治的措施,资本市场发展结构日趋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市场规模发展壮大,市场投资者数量增长较大,投资意识逐步增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与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关联度明显提高,与国民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晴雨表”功能开始显现。国家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强调指出,在当前市场形势出现阶段性问题和困难的情况下,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一是支撑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宏观基础依然稳健;二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条件初步具备;三是推动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更为迫切。所有这些都足以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将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必将日益成为功能健全、安全高效的资本市场。

三要充分认识宏观经济政策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今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久违的上涨,特别是春节后牛年第一个交易周,A股表现牛气冲天。仅短短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已实现了近10%的周涨幅。高涨的人气不仅将半年线踩在了脚下,也将去年底的反弹高点轻松改写。强劲的股市是当前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效应的显现。从目前的政策着力点看,无论是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还是对企业和和消费出台的一系列减免税政策,都是为了扩内需、保增长,提高经济的活力。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力度的进一步加大,2009年我国资本市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上市公司再融资和新股发行也会随着市场的转暖开闸放行,这些都会给我们的企业上市工作带来新的福音。

四要抓住创业板推出带来的新机遇。尚福林主席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推出创业板,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创业板的推出将会有一大批符合创业板条件的企业迅速完成上市工作。最近有消息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的审定稿已上报国务院,有望在3月初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获国务院批复并推出。创业板规则有望月内敲定,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极有可能在5月挂牌。创业板的推出,首批可能会有几十家企业同时上市,这种机遇可以说是千载难逢。为将创业板上市准备工作做足做好,河南证监局最近要召开全省创业板上市工作会议,既要动员又要培训,要求各地做好创业板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使企业上市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大的进展。

总之,对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我们既要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来看,又要从资本市场发展内在规律来分析。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部署没有变,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根基没有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没有变。宏观经济形势起伏波荡,资本市场活跃低迷都是有周期性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市场低迷正是企业上市准备的最佳时期,如果市场活跃时才开始准备,往往是准备好了,上市的最佳时机也就错过了。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当前形势,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挑战,又要清醒看到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埋头打基础,扎实做准备,迎接市场的恢复和机遇的到来。

三、明确任务,抓好落实

2009年,我市上市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大力扶持和精心培育,全市上市预备队规模保持在30家左右;力争2家以上企业完成境内外股票发行上市;4家企业完成资产重组和股改,其中3家以上企业完成上市辅导并择机申报上市;引进私募融资1亿元以上;指导部分企业择机实现借壳上市或海外上市。为确保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突出重点、实现突破,又要兼顾一般,培育更多的优质上市资源。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重点企业有突破。一是对上市材料已报送国家证监会的森源电气、远东传动轴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长葛市、*县要在项目用地、资金扶持、金融信贷、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财务指标增长。市证券办要指导帮助这两家企业3月底前完成*年财务审计,并根据*年财务指标及时修订招股说明书和募投项目,加强与审批机构和有关人员沟通,帮助企业顺利通过证监会的审核,力争尽快批准上市。二是对基本具备上市条件的瑞泰发业、西继电梯、万里运业、恒源发制品、电缆桥架等企业,引导其尽快完成资产重组和规范完善,力争2009年上半年完成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并向河南证监局上报上市辅导备案材料。三是对基本条件较好,尚未进入上市程序的裕丰纺织、华丽纸业、九发高导、黄洋铜业等企业,帮助其尽快确定券商,进入改制上市程序。四是要抢抓创业板机遇。原计划在创业板上市的电缆桥架、黄洋铜业、牡丹电缆等企业要积极做好创业板上市的准备;引导鼓励原计划在中小板上市的西继电梯、瑞泰发业、恒源发制品,要加快改制步伐,并与券商论证创业板上市的可能性,做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两手准备,争取今年1—2家企业成为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五是引导企业多渠道、多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帮助阳光电缆、爱迪德、湖雪面粉加快海外上市步伐,力争有一家企业海外上市成功;鼓励有借壳上市意向的企业,利用当前壳资源丰富的新机遇,实现借壳上市。各县(市、区)政府、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是本地培育企业上市工作的主体,是完成本地企业上市目标的责任单位,要根据自己实际,切实加强领导,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明确专人负责企业上市工作,确保今年上市目标任务的完成。市证券办是全市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协调单位,要加强对各类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注重沟通和联络,协调好各种关系,为企业上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预备队企业上水平。坚持对上市预备队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按照许政〔*〕61号文件规定,对已具备或基本具备境内外主板、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或企业成长性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过1—2年培育可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保留在预备队内;对符合上述条件,尚未列入上市预备队的企业,根据企业申请和县(市、区)发改委的推荐及时补充到预备队之中;对上市工作进展缓慢,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企业产业方向和股权结构存在重大缺陷的不再保留在预备队之中。去年我市上市后备企业33家,今年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拟新增6家,减掉9家,调整后拟确定后备企业30家。对列入上市预备队的企业,一定要加强培育和引导,增强企业上市的信心,帮助他们明确发展定位,优化股权机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引进私募资金,提高管理水平,夯实上市基础,使企业尽快符合上市标准,尽快批准上市。

3.扶持政策要完善。我市已于*年制定了支持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为推动企业上市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一些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补充。今年,我们要把进一步完善落实政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完善落实政策来减少企业上市成本,推进上市企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市证券办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完善补充意见,并尽快征求财政、国土、房管、工商、地税等部门的意见,修改完善后上报市政府审定印发,请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