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的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噪声污染的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噪声污染的调查报告

篇1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1)噪声和它的形成;(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3)怎样减弱噪声.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随后教材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材针对听到声音的条件,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教材最后的“想想议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改造自己的环境.

本节的重点是从环保角度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法建议

1)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涉及到的是现今社会的敏感话题,是现实生活中正在面对的问题.所以,对于本节知识的讲解决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联系实际.课前可让学生调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围的环境、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些规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减弱噪声的几个途径.在这个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例如:在第一节中,我们讲到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是:

声源的振动介质(空气)的振动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②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带领学生总结出可以从三个途径减弱噪音污染: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最后让学生参与进来,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自己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3)根据本课内容,将本课作为阅读、讨论课比较适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拟出阅读提纲.

教学设计示例

示例1:

教学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具:录音机、录制好的磁带

教法: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用录音机放一首学生中流行的歌曲,在演唱进行一半的时候逐渐有了杂音,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或用户装修房屋时的电锯声.

学生指明这是噪声.

点明课题:我们这节课将学习有关噪声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阅读提纲: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优美的歌曲一定是乐音吗?(举例说明)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4.上课时间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的来源?

5.你知道城市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6.噪声的等级用什么计量?

7.你知道噪声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除影响听觉外的其它危害你还知道什么?)

8.你认为应怎样减弱噪声?

9.你知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规定?

10.你对学校环境改善有哪些建议?

学生阅读后,进行讨论,讨论中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结

1.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2.噪声的等级划分——分贝.

3.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

4.减弱噪声的途径

示例2: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引入: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当课堂纪律很好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较为深刻;但是当某一节课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课堂纪律较乱时,这节课的听讲效果也就特别差,好象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印象”这是为什么呢?

引出:安静的环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闹的环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学生的切身体会引入

(二)新课教学

一、噪声

举出不同事例

(1)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

(2)在音乐厅听音乐

(3)入睡时有人放声歌唱

问题:上述声音是否是噪声?噪声如何界定?

指出: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指导学生读表:书第40页(或用投影仪打出)

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

常闻声

贝数(dB)

感觉

微风吹动树叶沙沙声

耳语

10

20

极静

静夜

室内一般说话声

30

50

安静

大声说话

嘈杂的闹市

70

90

较吵闹

电锯

110

很吵闹

响雷

螺旋桨飞机起飞

120

130

鼓膜震痛

喷气式飞机起飞

火箭、导弹发射

140

150

无法忍受

通过阅读表格,让学生感受到:噪声是个我们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回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的必要的教育,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

教师指出:在现代化都市中,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重大公害,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噪声的控制

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

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关于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

声源的振动介质(空气)的振动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②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声源的振动发出声音,到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问题:针对上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可以从几个环节减弱噪声?

总结出可以从三条途径减弱噪音污染.并分别举出事例:安装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树造林(重点讲解其优越性);带耳塞等.

学生参与: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请同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四)总结、扩展

教师应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课题】噪声污染对人体听觉危害的调查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通过对不同作业环境下人群的健康调查,及查阅资料,写出噪声污染对人体听觉危害的调查报告.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2)【课题】社区(或学校)噪声污染调查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止噪声的建议.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社会调查;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调查报告;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篇2

为人类不保护地球而哭泣,呼唤人们保护地球,爱惜地球。我要告诉人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面对破坏环境不听劝告的人们,我要大声疾呼:人们啊,觉悟吧,救救我们的地球母亲吧!

1、现实生活中,破坏环境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草坪上,有许多垃圾,污染了环境,小草也枯萎了,只能把草铲掉。在街道上,为了省事,许多人(成人、小孩子)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把垃圾丢到街道旁,让清洁工人去扫,从而污染了环境。在公共场所,人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为了省事,把果皮纸屑扔到地上;随处吸烟、随口吐痰,甚至随地大”恪

针对这种现象,我的建议是:在草坪旁设立标识牌,写上人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醒人们保护环境。专门派一些人到路旁观察,甚至可以录相拍照,把各种不文明行为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对各种不文明行为,可以进行教育,让他(她)不要再犯,也可以实行罚款制,让人们的素质提高。公共场所要有醒目的环保警示牌,并加强监管,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教育,使人们养成文明的习惯。

2、据国家环境调查显示,我国每分钟85万吨污水流入江河大海,每天1.

22亿吨,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4500亿吨。4500亿吨,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污水的排放量这么大,而人们又是喝江河的水,这样既污染了环境,还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危害。

为此,我建议:要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要经过治理之后再排入江河湖海。要大力发展“中水”项目,对废水处理后,可以用来冲厕所、浇地,甚至可以作为工业用水。要大力开展节约用水活动,让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在小区内汽车乱鸣喇叭,打扰了居民的生活,尤其是在晚上人们睡觉的时候。

我的建议是:在小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尤其针对特殊时段,各级环境监管机构要重点控制和检查,增加现场检查频次,加强夜间巡查。同时,要对扰民的各类噪声污染源提出限期整改要求,设立投诉电话,鼓励广大居民发挥监督作用。

4、环保意识淡薄,只要自己方便就行。

我的建议是:学校设立环境保护知识课,多开展保护环境的活动,创立“绿色学校”、“绿色社区”。

篇3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出现严重的资源“赤字”。况且资源的再造力差,速度慢,能源物质不能重复,当今世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草原和森林资源、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的状况及其森林破坏、草原退化、物种绝灭、耕地锐减、淡水紧缺等资源问题都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加强资源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资源保护,节能减耗,对培养资源生态观具有发展意义。

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等状况,已经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各种因污染而产生的疾病相应增加;亦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加强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爱护大自然,使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在校内班级开辟环境意识墙报、黑板报,使之图文并茂,披露污染事件、不环保行为,表扬环保行动;开展环保诗歌、漫画、美术的创作活动。大力宣传,使人人由我做起,以班级为单位列举生活中的环保措施,如:节约学习用品、节约水电、爱花护草、参与美化、绿化活动等,促使全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并促使人们共同关心环境、保护环境。

组织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附近的公园、河道、水塘、街道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其污染程度;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环境监测站等有突出环保成就的单位,把各种活动的现状作比较,使学生感到环保光荣,污染浪费可耻。让学生写成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

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生物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在课堂上进行环境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贯穿于新课、复习、练习、成绩考核等环节之中,如:蜘蛛结网捕虫减少农药污染,青蛙每天可吃农业害虫达二百六十多只,促进生态平衡,减少采用农药可避免破坏生态结构等。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生态平衡意义。课堂教学动用电教设备,展示我国珍稀野生生物资源和重点自然保护区,扩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也理解我国并非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引起学生关注资源问题。

结合“环境日”、“地球日”、“爱鸟日”等节日举办知识竞赛,结合“植树节”开展植树、爱花护草等活动。邀请自来水厂、环境监测站、环保所的技术人员就关于“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及防治状况”等方面,作知识讲座;展示“污染与治理”、“人口素质与计划生育”等各种内容的图片,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环境意识。

第一,生态环境意识并不会自然产生,需要经过广泛的教育培养,与人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有关。

第二,社会生产、经济建设更应注意环境意识的体现。通过科学的途径进行分析,强调生态问题的复杂性,使全民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

篇4

1、生物课堂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平台,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苏科版生物教材,它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而构建教材体系。它一方面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另一方面又从“人――生物――环境”角度突出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这套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较多,我们教师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如:七年级上册 “生物生存的环境”这一节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举例学生身边熟悉的生物,如:青蛙、蝴蝶、麻雀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及最近一段时期环境变化,并渗入环境变化后对这些生物生存的影响,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同样类推,我们人类也不例外,从而明确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产生最初的环境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依据教材特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知识、经验、体验也都成为教学中的课程资源,这样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这样教学,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于教材。

自从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法以来,人们对讲授教学法多持批判态度,许多人认为讲授教学必然导致学生的机械地接受学习,是一种注入式教学,已经陈旧过时了,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把发现教学法和讲授教学法有机结合,效果极好。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讲授法与发现教学法相结合。在介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可采用讲授法,学生对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就会快速、清晰;而在植物的作用时,可以采用发现教学法,让学生课前自行阅读资料,寻找植物于我们人类的作用有哪些,要求学生相互比一比,谁收集的资料最多、最全面、最有参阅价值,学生们兴致很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交流汇总后学生深有感触地感叹:植物的作用之大是他们原来从未想过的,对他们内心所造成的触动也是始料未及的。从而深切认识到原先在观念上是忽视植物的存在是多么不正确,从此以后学生自觉要参与一些绿化环境活动,自觉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诸如此类教学,让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又接受着环保教育,慢慢形成爱护动物,不乱捕滥杀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保护好动物生存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最终就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的课程资源,但如果只局限于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烦琐的感觉,所以,教师教学中要适当地插入当前的环境状况,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环保意识。如:在学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一章节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析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知道生态系统的常见类型、特点及其作用,建立生态系统的知识框架;然后,安排学生做一份“调查一个生态系统”的调查报告,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已周围的环境状况,体会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不是正在恶化;最后,教师又可以通过分析“生物圈二号”的组成特点、实验过程、失败原因,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无奈,引导学生树立 “地球是目前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生活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个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做一个生态瓶”,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设计多种多样的生态瓶,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理解维持生态系统,特别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生物圈是目前生物的唯一家园,从而抵制任何破坏生物圈的行为,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者。整个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树立环保意识。在学习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由于人们的掠夺式的开采和砍伐所造成的森林减少、湿地萎缩、砍伐森林区入不敷出、出现严重“赤字”、耕地锐减、荒漠化土地扩大、沙进人退、赤潮频发、酸雨增多等状况;还有象现在我们周围生活环境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所带来的。。。。。。等负面影响;可以介绍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也产生了多种固体废弃物,比如:散落在地面的塑料,如果混入饲料中,牲畜吞服后积累在肠胃中,轻则影响健康,进一步危害人的健康,重则死亡。通过观察分析、调查研究和探究实验等一系列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我们的环境正在恶化,而人类正受着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困扰,从而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意识,正确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对环保知识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我们个人的生活也正受着环境污染的影响,从生活中让学生体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在学习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时,先通过“生物圈二号”的实验失败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困惑科学家们为什么不能成功吗?这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提起来了,再展示一份美国环保局的一份环保报告,报告分析: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是我们的居室,导致居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各种燃料燃烧后的化学物质,如你用来烧饭的煤气的成分就非常复杂,它燃烧后在空气中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因此,使用石油液化气的厨房,仅二氧化碳的污染就是室外的5倍多;烧煤的家庭居室带的危害更大,据测定,居室内,若有人不停地吸烟,其污染的程度等同于一个小工厂24小时内被允许排放的总污染量,而且被动吸烟危害更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癌症患病率大幅度的上升,健康的孕妇可能生下畸形的子女;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噪声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噪声污染会使人耳聋和患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等疾病。通过这些影响人类健康的例子,既解决了学生心中的困惑又让他们认识到环境对自己健康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以及子孙后代的健康,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迫切性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明显。

二、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意识

生物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由学校组织领导学生进行的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提高和能力发展的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方面的教育活动。它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课外活动中渗入环境教育,效果极佳,既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又强化了环境意识,还能向周围人群辐射环境教育。

1、利用环境教育日,强化环境意识

利用环境教育日,通过组织举行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每逢这些节日,教师可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通过学生的辐射作用,不仅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提高家长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

2、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工厂、农村、大自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适时的环境教育。每当春暖花开,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的尘埃、汽车和摩托车排放的尾气。注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环境问题,特别指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可能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自然就会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3、利用平时闲暇,开展环保兴趣小组活动

篇5

关键词:城市 农村环境污染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N945.11 文献标识码:A

1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近十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可以将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污染问题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1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我国存在人多地少的现象,土地资源的开发也已经达到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化肥、农药使用量大,从而使蔬菜得生产发展迅猛发展,因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平均4637 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 吨/平方公里,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因此设置22.5 吨/平方公里为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等不合理现象,这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而且还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对太湖、杭州湾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表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的氮、磷流失。其中太湖面源污染物对TN 的贡献率已超过1/3,对TP 的贡献率接近1/3。农药年使用量约130 万吨,但只有约1/3 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 万平方公里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人们的健康。2009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因为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

1.2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也因此迅速扩大。但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大部分城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规划之间缺位或不协调,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发展,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或者与工业区混杂。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例如,每年产生量约为1.2 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量超过2500 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1.3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致使工业污染产生。

在中国改革开放 20 年间,农村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县域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等东部地区表现得明显。受乡村自然经济的影响,这种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而且还导致污染危害得直接性。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 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由于乡镇企业布局的不合理,倒置污染物处理率明显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近些年来在人口密集地区尤其发达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的集约化畜禽养殖与乡镇企业存在相似的污染问题。居民消费能力强和农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指必须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使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快速发展。如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大中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有80%分布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而整个西部地区仅占总量的1%左右据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对全国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因为这些地区可资利用的环境容量小(没有足够的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生产地点离人的聚居点近或者处于同一个水资源循环体系中),加之其规模和布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居区和生态功能区,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同时,在污染排放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2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2.1噪声污染日趋严重

噪声扰民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城市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普遍现象,其影响而且是十分显著的,正由于人们经常受到噪声的干扰,往往会引起精神上的烦躁甚至于生理、心理上的疾病。城市中其噪声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噪声源、生活噪声源、交通噪声源、施工噪声源等。尤其是交通噪声都处于交通要道,对于国道、或建筑施工工地附近的房地产项目产生的影响强度最大,而且随着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噪声会呈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发展。

2.2 环境空气质量差

由于现代城市工业的发达、人口稠密等原因,城市环境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浓度较高,尤其当大型污染源位于城区上风向时,同时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对环境空气研究的加深,城市环境空气中对人体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种类也呈上升的趋势。]环境空气质量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所在区域情况及地理条件的影响。

2.3水体污染影响严重

由于大量的生活、生产废水处理不够甚至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河道,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水体变黑发臭。这一切既给项目带来环境空气的影响―臭气,而且给项目外观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4 环境风险隐患增加

由于城市存在分区功能不明显的现象,而且房地产项目多集中于“肥地”、“黄金地段”,有些项目还和工厂相邻共处。工厂内存有的一部分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危险品,给项目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房地产项目周边存在高压线等潜在的危害,同样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2.5 生态环境结构欠佳

所谓生态环境就是供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然而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的总体设计大都是先排房子,然而剩余部分作为绿化用地,这种做法重点是突出建筑物的布局而不是生态环境,再加上后期管理中,没有及时进行绿化、植被恢复工作,区域内非生态结构尽量扩大,绿地面积日益减少,生态与非生态结构比例发生根本变化,区域生态系统呈“倒金字塔”型,结果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单调、结构简单,完全失去了自然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功能和特性。

3总结

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对城乡环境污染问题,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建设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 使全社会逐步走上生活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苏扬.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J].浙江经济.2005.(06)

篇6

【关键词】化学教学; 渗透; 思想道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97-02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化学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现行化学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等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师努力挖掘并从其它书报上收集相关材料,适时地插入,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现笔者归纳如下: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具体物质及物质变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认识和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观点。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层次结构,认识物质的基本性是无限可分的,但就其各个层次来说又是不可分的。这种可分与不可分,组成了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2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化学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及对世界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

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在化学、化工领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对人类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中国古代在铜、钢铁、金、银、锡、铅、锌、汞等金属的冶炼方面均居于世界前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此外,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发明了瓷器、青铜器、漆器等的制造技术和水法炼铜方法,在酒和醋的酿造、食盐和天然染料的利用等方面也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通过这些有关内容的教学和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但我们也存在重形象思维轻理性思维的不足,黑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关于爆炸的理论却是英国人提出的,借此以激励学生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和化学家中,有许多爱国者,他们从小就有理想,他们热爱科学,更热爱自己的祖国。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的侯德榜先生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断然拒绝日本永利威逼合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而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把新发明的放射性元素叫做“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而显得更加灿烂夺目。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3环境保护教育

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是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环境保护事业已经走向了法律化。在众多的环境污染因素中,由化学品所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因此,在化学课上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化学教材是最好的环境保护教材。环境污染种类繁多,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生活废弃物污染等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巧妙地穿插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知识,将会使同学们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学好了化学,又能促使学生加深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进一步高环境保护意识。

在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时,通过物质性质、制备的学习,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如学习卤素、氮族、氧族、碳族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时,结合化工厂、冶炼厂、水泥厂、钢铁厂、火力发电厂以及汽车、火车等排放的气体,让学生认识到氯气、氟化氢、氮氧化合物、氨气、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等对大气的污染,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对工厂的废气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汽车等要装尾气净化装置。学习金属元素时,认识到重金属对人的危害,如著名的“水俣病”和“痛痛病”等。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到工厂去参观,了解工厂对污染物的处理。还可以回到家乡去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周边的环境现状,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改进化学实验,养成良好环保习惯。如金属汞、重金属盐、氯气、溴单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在实验过程中一要注意药品的用量(尽可能少);二要设计多余气体的吸收装置,不要任意排放到空气中;三要注意废液等的处理。千万注意不要让学生产生量少没关系的错觉,老师要做出榜样,要指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篇7

关键词:营造环境; 放飞心灵; 变革教材; 改变观念; 开展课外活动

推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为目的。而教学活动的所有形式都与学生的智力发展,首先是与创造性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播者、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和帮助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心灵的探索者;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开创新局面呢?下面是我的做法。

1 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欲望

按照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以豁达、开朗、睿智、幽默去接受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多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努力建立一个接纳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积极、肯定的情绪会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把真挚的爱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共同享有一片阳光的平等。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尤其要鼓励那些具有差异性、发展性的学生,使人人处在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之中。

2 放飞学生心灵,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学习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改变单一发展学生聚合思维的做法,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发散思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教师巧设问题。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常常对材料的主旨大意、作者的意图与态度、人物的性格、文中暗含的意义等巧设问题,以培养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思维。

2.2 学生巧提问题。教师借助课文内容,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如有的课文学了以后,让学生就课文内容互提互答问题,鼓励学生提思考性强、富有独创性的问题。

3 变革教材内容,运用创造思维

变革教材内容就是从给定的情境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出来,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拓展性的延伸,注重联系实际来谈认识、说看法。如:学习了“Saving the earth”一文后,让学生结合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情况以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的情况,拿出自认为切实可行的改善环境的措施,使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又如:在学了“No smoking,please!”一文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smoking 各方面危害的知识,给老师、父亲或亲朋好友写一封劝说戒烟的信。

4 改变评价观念,发展创新个性

创新教学强调评价要具赏识性、激励性,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更多的肯定、赞赏、表扬与鼓励。树立激励性评价的观念,能使教师对学生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创造出一种善意的环境,使学生产生热情向上的信心,如:在讨论式教学和开放性的作文评价中,我善于理解学生在讨论和作文中的思想和行为,捕捉其中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新颖、独到的见解,为学生的创新个性的养成提供广阔空间。

5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创新活力

英语教学,亟待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5.1 演短剧。在学习了 “The Merchant of Venice”后,让学生自导、自演短剧。几人一组,寒暑假期间,让学生自找搭档、自编、自导、自演短剧,开学后进行汇报演出。通过短剧表演,学生体会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培养了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发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2 搞辩论。智慧只有在和智慧的碰撞中才会发出动人的火花,创造性思维也是如此。因此当一批富有个性的学生走到一起的时候,由于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进行研究的方法不同,以及分析问题的水平不同,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看法。因此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切磋辩论使每个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之中,每个参与者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思路接触,每个学生个体都受到其他学生提到意见信息的刺激与启发,有利于激励创造性的设想,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5.3 搞调查。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题材很多。学习这方面的课文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调查周围环境污染的状况。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构想。开展“我与自然”英语征文比赛。目的是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到生活的广阔天地去寻找“源头活水”,积累生活经验、丰富情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开阔襟怀、引发想象。

5.4 编故事。编故事是有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学完一个单元后老师给出常用的词和词组,让学生用这些词和词组编一个故事,启开发学生心扉。中学生是一群生龙活虎、情感丰富的人,他们懂得观察当今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其故事也是丰富多彩的。

除此之外,还开展编报纸、续故事、办晚会等课外实践活动,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创新充满活力。

总之,我们平时在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同时,还应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英语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易如反掌地引导教学,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提高。一代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探索、重在引导、贵在开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定会熠熠发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摘 要: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新问题,都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不良的后果,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效益,甚至返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设计、施工、材料、使用等方面,其中施工和材料原因引起的质量事故占主要方面,在质量事故中首当其冲,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大多数是人为因素,而且都是在管理上出现的漏洞。基于此,本文针对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管理中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公路施工;工程管理;施工组织设计;

引言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正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公路施工要点,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实现工程的速度、质量和低损耗,已是工程建设者的主题。

1.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从工程施工全局出发,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设计图纸要求,按照工程项目的客观规律及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统筹考虑施工活动中人工、材料、机械、资金和施工方法等五大要素,对全部工程各分项的施工工艺、施工进度和相应的资源消耗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为施工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协调性、均衡性和经济性提供最优方案,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它起着指导施工准备工作、全面布置施工活动、控制施工进度、进行劳动力和机械调配的作用,同时对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对施工活动内容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与外部联系,确保正常施工秩序起着有效的协调作用。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行规范化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证明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这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其次,实行规范化管理是变人治为法治的必然选择。必须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规范化”的概念。规范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这也是规范化的基本出发点。通过规范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合理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而不是被动的为了应付发包人(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

2.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是施工管理的核心,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业主提供施工必要条件是施工正常开展的前提。施工单位只有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要建立科学、严谨的内部制约、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②要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③研究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意图,澄清图纸中的问题,恢复定线和施工放样,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④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技术质量要求、安全生产措施有全面的了解。⑤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本地材料供应以及当地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优施工方案,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3.认真做好试验段

开工后,施工单位对自然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试验段施工,可以初步掌握工程的主要技术参数、质量控制要点、施工进度情况、机械组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情况,故它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试验段施工之前要编制试验段施工计划,明确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检测内容以及达到的质量标准,施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做好记录,分析总结,为大范围施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4.切实做好防洪排水

①施工前,要结合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图中的排水设计,制订防洪排水方案,做到永久性排水设施与临时性排水设施相结合。②在雨水多发季节,路基路面施工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施工方法,始终保持纵横坡度和碾压的平整度,使雨水能迅速排走,防止边坡坍塌。对排水困难或地质不良地段,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③合理安排桥梁施工次序,主河槽基础应尽量在枯水季节施工,桥梁预制应建在洪水位以上,汛期施工时,应制定雨期施工方案,机械、材料、设备用过后尽快撤离现场,避免灾害的发生。

5.施工中环保工作措施

5.1减少水土流失措施

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取土坑边坡及坑底纵坡应符合相关规定,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取土完成后应对取土场绿化处理,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在选择土石方堆放位置时,多余的土方尽量就地用来整理坡面,当不得不外运时,应该运至无自然保护价值的规定场所,弃土不得破坏或掩埋地表植物,弃土场应进行绿化设计,以便及早恢复植被,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5.2防止空气污染措施

施工现场垃圾要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严禁随意抛洒而造成扬尘,临时施工便道可采用礁渣,砂砾铺垫,加以适量洒水,以减少道路扬尘,同时要随时修复因施工而损坏的路面,防止浮尘产生。

5.3防止水污染措施

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排入沉淀池内经两次沉淀后,方可排入沟渠或污水排放管道,也可回收用于洒水隆尘;同时在沉淀池周边应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雨水过大而造成泥浆外溢。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河流和污水管道。路基清除淤泥表土r,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放,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避免阻塞河道。

5.4防止噪声污染措施

合理选用低噪声环保型施工机械,降低施工机械本身噪声,对已有机械进行降噪改进。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针对过村路段或居民区附近选用声屏障等隔声降噪措施可以降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保证每天施工作业时间不与居民休息时间冲突。

6.进度控制管理工作

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过程中搞好标准化施工,按质量管理体系,根据总体施工进度编制“月、旬、周”施工作业计划,合理安排工序,实现平行流水作业相结合,加快施工进度。进度计划反映了工程从准备到竣工的全过程,反映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是现场管理者统筹全局,合理调配施工资源,正确对待指导生产活动的基础。能否按照计划得以实施,既体现施工单位的合同意识,也体现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差较大时,可对照总体进度计划的工期安排,找差距、查原因,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工期计划及关键线路,完善管理,促进施工进度,满足总体施工进度的要求。

7.工程资料收集整理

工程资料是一项工程完成情况的具体反映,从征地拆迁资料、试验检测资料、工程变更资料、工程计量资料完整、交工验收结算资料到工程竣工决算资料,资料的收集整理贯穿工程始终。可以说每个环节都极为关键,每一个环节的延误,必然导致下一个环节的脱节,无法达不到工程施工的连续性要求,导致工程难以按工期完工,最终造成工程延期损失,同时造成一些不良的社会负面影响。

8.结语

总之,公路施工企业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只有通过不断的认真总结工程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自身经营管理力度,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建升.浅谈公路施工技术管理[J].民营科技.2011,(04).

篇9

[关键词]绿色税收 环保 立法 科学发展观

一、我国税收制度的现状和发展绿色税收制度的必要性

1.绿色税收的概述和发展绿色税收的意义

绿色税收也称环境税收,是以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为目的,建立开征以保护环境的生态税收的“绿色”税制,从而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狭义的绿色税收即实现保护环境目的而专门征收的税收和对环境保护起作用的税收。广义的绿色税则包括收费。随着绿色税收理论在我国的出现和应用,如何建立绿色税收制度,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税收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我国税收存在的问题和进行改进的紧迫性

(1)我国绿色税收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行的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与措施,主要是为鼓励企业有效利用资源和综合回收“废弃物”而制定的。虽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但更主要的还是出于经济目的。这些措施包括: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但是,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我国的税制严重滞后环境保护的需要,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①未形成绿色税收制度。现行税制没有就环境污染行为和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特定的污染税。目前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采取对水污染征费,对超过国家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单位征收标准排污费和生态环境恢复费,这种方式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环保成果难以巩固和扩大。

②各税种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现行税制中对土地课征的税种有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各税种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一方面税种多,计算复杂,给征纳双方带来许多麻烦;另一方面税制内外有别,不利于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

③税收优惠形式单一。我国税制中对绿色产业的税收优惠项目较少,且不成体系。主要是涉及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中减免项目。

(2)发展绿色税收的急迫性

我国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世界银行环境与经济专家发表的《关于中国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大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目前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因此,建立绿色税制、加强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多年来,我国为防治环境污染做了大量行政工作,同时,采用绿色税收限制污染的举措已初见成效,包括排污费、消费税、资源税、车船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绿色税种,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其中,消费税份额最大,历年来均占绿色税收总额的50%以上。2006年4月1日起实行的修改后的消费税进一步融入了绿色税制的理念,对高耗能或资源型行业提高税收,如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以5%税率征收消费税;鼓励高耗能行业中低耗能产品的发展,如提高大排量汽车的税率,对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与此同时,黑龙江省自2006年4月1日起,煤炭资源税首次上调,由每吨0.5元和0.6元上调至2.3元。资源税上调将会提高开采成本,抑制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浪费。

总体上看,我国的绿色税收起步相对较晚,税种设计零星分散,在环境保护方面作用甚微,虽然各税种历年来均呈上升趋势,但其升幅仍然低于税收总额的增长速度,绿色税收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1995年的15.9%下降到2005年的12.6%,因此,建立完善的绿色税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对我国的绿色税收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1. 立足税制要素思考我国税收新方向

(1)从税种方向进行改革

1)增值税。增值税一直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改革的对象,经过改革已由原来的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改革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将有益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为使中国的增值税模式向欧洲靠拢,还将使更多的行业被纳入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如农牧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房地产业以及社会服务业,这可能会增加相关企业税负,引发一些负面的影响,但在改革的进程中在所难免。

2)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自1994年税改后增速最快的税种,但占税收总额的比率依然很低,这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发展缓慢,而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上存在很大的漏洞。虽然个人所得税最低起征点在不断提高,但依旧赶不上经济的发展。从税制方面来说就是要加强对富人收入的监控,实现收入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从征收制度来讲中国目前采取分类分项征收税制,这个措施的好处在于不容易逃税,但弊端是多次征收造成免税量很大。

3)其他新兴税种

(1)物流税。物业税,在我国目前房价日渐高涨的背景下,物流税的提出是十分有必要的。开征物业税有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分税制财税体制从中央践行至地方。物业税在设计上应该考虑与市场机制结合以发挥长效机制作用,促使地方政府行为进一步合理化。

(2)环境税。当绿色、低碳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焦点,当西方国家进入全面“绿化”税制的新阶段,当我国面临的“节能减排”目标日益艰巨,当单靠法律和行政干预已不能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时候,税制“绿化”在我国也成为大势所趋。政府多次对加快征收环境税进行讨论研究,并明确表示要加快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国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是可行的,但科学发展观也告诫我们要走适合自己的路而不是照搬国外。我认为环境税开展要有重点有区别的对待,对于经济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要制定合适当地的环境税。这样可以抑制因为经济发展而对环境的破坏。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是适当减轻税负甚至可以给地方一些小税种的权力,适应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3)资源税。当前资源税的改革重点是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这一改革将有利于完善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并可以实现通过提高税负成本限制企业对资源的过度使用。而且现在提出资源税的改革有三大优势,首先是当前我国经济处在回升向好时期,这是有利时机,其次是近几年实施的结构性减税,也有利于改革实施,再有就是相关行业已具备了承受能力。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我国将对高污染高能耗的资源型企业进行大力调控,资源税的提出也有利于带动绿色税收的进展。

(2)改变税率积极引导绿色税收

税率一直是税收的重点话题,直接关系着财政收入也是国家调控的手段之一。政府要发展绿色税收就必须改变税率,这并不意味着财政减少,反而能提高效率增加收益。我认为应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改变税率。首先,就横向而言,相对于全国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税率。近年来,国家为发展经济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大力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以及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在这过程中税收的杠杆作用体现无疑,同样税率也可起到这样作用。对于低污染低能耗高科技区域可以适当研究采用低税率,对于高污染高能耗区则采用高税率,以此引导绿色产业的发展,转变发展模式,降低能源浪费率。其次,相对于同区域不同行业也实施税率的差异化,甚至同行业的税率也应细致制定。以往对于能耗大的行业税率相比于节能行业体现不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今后应该采用多浪费多纳税的思想来应对。国家把大量的财力来扶持节能产业,可以促进节能产业发展也给高耗能产业改进提供动力。同行业间也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研究合理额度,超额税率大幅提高,控制能源的低利用率。税率的合理性是改革成效的关键,深入的科学研究合理的听证讨论是必经的程序。

(3)调整其他税制要素完善税收体系

相对于税种,税率其他的税制要素也是相当关键的。这其中包括税收优惠,税收减免,税收延期,课税对象,纳税环节,纳税人等方面,从当今的时代背景出发来调整这些方面是很有必要的。

2.以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的绿色税收

(1)树立绿色税收理念。我国现行的税制中,与环境资源有关的税种主要有资源税、消费税、城建税、车船使用税等,这些绿色税收收入占国家税收收入的8%左右,虽然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其力度远远不够。与国外的绿色税收相比,我国现行税费制度在促进环境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着税费调节面过窄、调节力度弱化、调节手段单一等缺陷。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应将绿色税收理念贯穿于其中,在完善现有税制的基础上开征新税种,形成以资源税和污染税为主体,其他税种相配合的绿色税收体系。

(2)分步骤、分阶段推行绿色税收改革。从税收制度建设的进程来看,我国绿色税收应当采取污染排放税和独立型环境税的模式,即以目前所征收的排污费为基础,通过排污费制度的转型来开征环境税,而不宜在排污费之外再开征一种新税。在被征收主体上,应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而不应以购买排污单位生产产品的消费者及购买具有潜在污染性产品的消费者为纳税人。前者数量较少,征管效率较高,而且和目前的排污费缴纳主体相吻合。对于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则以排放噪声的超标声级为税基,采取超额累进税率的形式来征收。同时,还应加快其他税种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税收制度,使其成为“绿色税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3. 实施绿色税收的前景展望

提高环境保护,强化环保经济手段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绿色GDP”概念的提出,标志着经济发展的理念已经发生变化,由此延伸,我们有必要按照“绿色税收”的思路,建立完善我国的环境税收体系,通过税收制度来鼓励对环境有建设意义的活动,环境税制的建立与完善必须与国家的税收整体制度和环境管理制度相协调,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意义重大,绿色税收是其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相比外国的发展历程中国面临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税收必将引领中国税收新风向。

参考文献:

[1]顾硕秀,循环经济与绿色税收[J].时代经贸,2007年第2期,41-42.

[2]保罗•R.伯特尼,罗伯特•N.史蒂文斯. 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篇10

■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活动

新课程理念下,新教材内容呈现新颖、活泼,主要采用问题(基于生活)、情境(基于案例)、体验(基于活动)等形式呈现活动内容。这些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真正体现了“内容活动化,活动生活化”。

1.关注生活中的“无字书”

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应该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教材现有的活动教学方案提供了很好的活动教学思路,但不必机械模仿和照搬,可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注重教材与学生实际经验的联系和融合,以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的目的。

如九年级“保护生态环境”内容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求“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中,教师可以预设活动方案《我们的家园正在……》,引导学生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议。在明确活动主题后,学生可以搜集有关保护环境的故事、诗歌、广告语,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珍惜水吧!否则,人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也可以搜集有关破坏污染环境的资料、图片;还可以通过走访、参观、实地考察学校周边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动物保护、植物生长等方面的状况。通过活动,学生在合作中分享交流,在探究中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同时,通过“绿化我们的校园”、“关于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及建议”等可操作性活动来内化学生的品格,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2.重视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资源

对于这种资源,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结合教材灵活地加以处理。若处理得好,可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如在讲授首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友谊最珍贵》时,我让每个学生选出一个本班最受欢迎的同学,并要求写出这个同学具有哪些受欢迎的品质。调查结果在我的意料之外,学生选出最受欢迎的同学居然是一个学习比较散漫的学生。对此,我没有因个人认识批评学生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是跟学生一起分析该生身上有哪些受欢迎的品质,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分析,学生学会了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也懂得了一个受欢迎的人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在教育学生辩证看问题的同时,我充分肯定了那位行为散漫的学生身上的优点,让他拥有了改正缺点的勇气。因此,教师要学会捕捉并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精心创设课堂活动,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1.把握活动的方向,精心设计活动程序

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既定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的活动课,有些教师是为活动而活动。这偏离了活动课的轨道,失去了活动本身的意义。有时,教师为了活跃课堂,将活动搞得越来越多,越来越花哨,大搞形式主义。为了保证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把握活动的方向:把教学的主要内容分解于各个活动环节;把教学目标贯穿于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中;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贯彻在活动中。

比如,七年级第2课《直面挫折》中,结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发射并成功返回的事件,以杨利伟克服困难、凭借坚强的意志顺利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人的事迹为例,我与学生一起对教材规定的活动程序进行了重新设计、整合:创设情境(录像播放“神舟五号”顺利发射并成功返回的片断及杨利伟训练的场面)问题讨论(假如你是杨利伟,你会怎样)超级链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反省提高(制定意志锻炼计划并在班上交流)。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设计的活动课教学,他们对意志有了理性的认识,深深体会到能否完成学习、生活中的各项任务,意志起着决定作用,而学习、生活中的各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磨砺意志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设计活动程序,有利于提高活动课教学的效果,更具有教育性和实用性。

2.强调全体学生参与,防止活动课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课

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课教学方案中,要照顾到每个学生,使活动课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自觉意识与能动作用的支配下进行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活动。学生的全员参与是活动课成功的关键。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在突出主角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防止出现少数学生在表演、多数学生当看客的现象。

如在《认识自我力求准确、全面》一课中,我让学生用小品的形式表演“人才招聘会”,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的即席演说,从而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又设计了“大家眼中的我”活动,不仅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之中,而且通过互评、他评,更能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3.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避免学生视觉疲劳

很多教师在活动课上播放视频、动画和音乐,数量太多、时间太长。这样,学生在视觉上非常疲劳,耳朵也备受煎熬,不能与所表达的内容产生共鸣。因此,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适时适度地合理应用。

如在七年级第6课《网络诱惑――把握尺度》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沉迷游戏危害性的认识,我在课堂上适时播放了焦点访谈《要命的网吧》片段,这段视频材料的播放,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根据课堂观察我发现,学生观看时神情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完后反响强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从而深化了主题教育。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社会生活,唤起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帮助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创设有梯度的活动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思想品德活动课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活动设计必须坚持“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无论是活动准备还是活动过程,教师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不能越俎代庖。

1.设计问题要适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

教师在设计活动课问题时要有层次性。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既要考虑到优等生,又要考虑到中下层学生。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太难。过于简单,每个学生都会,那就失去了问题的意义;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最终也不利于教学。

比如,在讲授首师大版八年级第3课《正视逆反》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你有逆反心理吗?逆反心理在你身上有哪些表现?你认为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这些问题既可以满足问题学生表现自己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考查优等生继续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活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设计好问题。

2. 预设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