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安全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铁路运输安全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对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分析,提出了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对提高铁路运输的有效竞争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铁路运输 货物装载 安全运行
一、将铁路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铁路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目前,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
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加强铁路货物装载措施的落实
首先要检查所使用的装载加固材料是否符合要求,使装后车辆能够达到《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的要求,确保装一辆重车,保一路平安。否则,将会发生很严重的后果。如2009年7月31日郑州南站承运到乌北站卷钢,在 TPDS 零口检测点检测偏重前19.91t,新丰镇超偏载仪检测偏重前21.36t,TPDS 和超偏载仪检测均为严重偏重,新丰镇站做扣车处理。如果该车严重偏重的情况未被发现,继续运行,则可能会发生车辆脱轨、倾覆等严重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这起严重偏重事件,郑州南站未严格落实作业标准是重要原因。装车前未认真核对装载加固方案,盲目受理,在装车前车站货运员和专用线企业运输员对承载卷钢的木座架过小,而且结构不合理,不足以达到方案要求的情况,也未认真检查,留下了安全隐患。致使货物在运输途中因外力作用,造成货物倾覆、滚动。按照车站要求,对重点货物装车,装车站货运负责人必须亲自到现场检查、指导货物装载,但这次卷钢装车,郑州南站货运值班员及主管货运的副站长均未到现场亲自检查装车情况,自控、互控、他控制度流于形式,简化了作业程序,最后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
三、提高货运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安全的基础
2001年7月13日,29008次货物列车运行至达成线营山站至小桥站间,机后11位平车装载的钻井仪表组合台,因捆绑的铁线松脱,输出传动箱向列车运行方向右侧转动倒下侵限,造成铁路边乘凉的沿线村民22人死亡,16人受伤。
在这起事故中,成都东站违章承运的钻井仪表组合台,之前发货单位到成都南站要求承运,因未提供货物外形尺寸和装载加固方案,在成都南站被拒绝受理。但到了成都东站,因货运人员业务较差,在未提供该货物的外形尺寸、重心位置及装载加固方案的情况下,违章受理了该批货物,在路企交接时,违反《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中“车站应提高专用线装车质量,严格货物(车)的交接检查,防止超载、偏载、偏重、集重、超限或坠落及匿报品名。”对核对货物品名是否相符,有无装载加固方案,就办理了交接手续,货运人员业务能力较差显露无遗。
由于装载时加固不牢,造成所装货物活动部件转动超限,撞击了铁路边和桥梁上行走、纳凉的村民,造成人员伤亡。
从成都东承运的过程来看,货运人员业务能力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货运人员的业务培训,除积极参加铁路局组织的各种业务知识培训班外,充分发挥站段、车间、班组三级培训网络的作用,组织全体货运职工举办货运业务知识培训班,培训注重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四、严格落实铁路运输安全措施
1、尽快建立、健全和修改完善我国机车车辆轨道安全管理和试验评定方面的规程、规范。
我国至今无自己的轨道、车辆状态的安全监控管理标准。现有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评定等标准中没有评定与脱轨关系密切的车辆扭曲刚度和通过各种轨道不平顺时的安全指标、侧向力允许标准等安全性能规定,对曲线通过安全性评定的标准也只是参照国外的标准,是否符合我国轨道实际的横向承载能力,没有通过试验验证;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转向架、车体振动加速度等的取值和评定方法,也未进行过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与AAR的5ft距离窗移动平均和欧洲铁路2m距离窗移动平均(也有用时间窗的)等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这对于正确评定机车车辆的性能关系极大。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
2、重视对已有货车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测管理工作。我国货车在曲线圆缓点区、反向曲线夹直线段的脱轨事故一直不断发生;近年来,又接连多次发生空货车在状态良好的直线段脱轨的事故。因此,除应研制新型货车转向架外,还应积极研究推广识别车辆性能不良、有潜在脱轨倾向的办法和仪器,积极推广监测货车超偏载、扁疤、严重周期性减载等地面的安全监测系统。
3、大力加强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系列研究。世界各国在车轮脱轨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安全监测管理技术、安全规程、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是建立在列车与轨道动力学和轮轨相互作用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铁路科学研究、 管理层对脱轨机理的认识,提高我国列车与轨道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重视加强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等专业基础方面的研究。其重点有:车辆、轨道状态和构造参数,列车装载、编组、操纵等对脱轨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监测管理技术和设备。
4、减少脱轨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和技术措施。建立、修改、完善列车脱轨系统安全监控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对脱轨机理、安全性评定指标和评定方法的试验研究。
篇2
关键词 铁路调车;安全管理;工作思考;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74-02
0引言
铁路调车工作对于保障列车的行车安全、运行过程中车辆的顺利周转、运行计划的有效实施以及高效达到铁路运输生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铁路事故多频发生、调车事故逐年增加对我国的铁路运输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铁路调车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保障我国铁路调车工作安全进行的有效措施。
1 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1.1管理思想偏差
现阶段我国铁路调车安全管理中的首要问题是管理思想出现偏差。部分车务管理队伍对正线意识与客线意识进行强调学习时,经常忽视调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管理思想的指导偏差具体表现在部分列车站段认为占用线调车的工作相对容易些,而且工作的任务量较少,因而在忽略在其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一些过度重视与企业合作进行装卸车组织及营销工作的站段,在不考虑对安全措施整改的情况下,疏于管理且过分的迁就企业,导致了调车事故的频繁发生。
1.2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在调车事故出现较少或者从未出现的车务段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为调车工作中埋下了较深的安全隐患。一些年轻的员工本对于调车工作中安全措施的实施不重视且对事故的预见性和判断性较差,同时其不规范的操作都是导致调车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3缺乏现场管理控制
由于调车工作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可变性,因而管理人员经常忽视对现场的调车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检查,特别在傍晚期间的人员用餐和休息时,因为缺乏现场人员的管理,导致调车事故的频繁发生。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管理人员存在较大的侥幸心理,对于工作人员在调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控制,所以严重阻碍了调车工作的安全进行。
1.4控制设备落后
由于目前调车设备相较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无法满足调车作业的安全进行。现阶段对于调车工作的安全保障主要是列车在中转站时,对电气进行集中的接收,通过信号的连锁鼻塞装置以及列车的三项设备对列车调度进行有效地安全控制,以此来降低调车的安全事故。然而,目前的控制设备只有在列车准备近路的时候才能够对其进行应用和管理,其他的调车作业却无法应用现有的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
2 加强铁路调车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1保障铁路运输及乘客安全
加强铁路调车过程中的安全工作不仅有利于加强和提高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对列车的行车安全以及乘客的人身安全给予了重要的保障。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使得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得以高效地发展。
2.2规范铁路运输秩序
加强铁路调车安全管理工作对于规范铁路运输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强我国铁路设施建设、提高我国铁路员工的整体素质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2.3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加强铁路调车过程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从而减少因调车事故发生导致的铁路运输阻滞的情况发生。
3 加强调车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加强完善考评体系
铁路调车是一项需要多方配合的工作,一个人员、一个环节、一个部门出现问题都会为铁路运输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通过以中转车段的整体工作人员作为考察对象,以小组的形式对其进行考核;以其工作质量、工作技能以及相关制度作为主要考察内容,对于获得优异成绩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物质、精神奖励,并创造上级管理部门与工作人员互相支持的良好工作气氛,以此来提高并加强调车工作的管理效率。
3.2加强安全监管工作
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根据相关制度,对员工在调车工作中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为调车工作的安全进行提供重要保证。其次,提高检察力度,对出现违背工作制度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使相关工作人员懂得加大管理和检查力度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证其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合理的监管与检查消除调车员工的逆反心理,保障安全调车工作的有序进行。
3.3加强事故预防与控制
加强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为调车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后备力量。近年来,我国调车事故的屡次发生均都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对事故缺乏较强的预见性,对于预防事故的措施较为欠缺,导致事故发生时带来了更为严重的伤亡。定期开展调车组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事故预防思想、丰富事故控制的应对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并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发生时的损失。
3.4加强安全文化宣传
加强安全文化的宣传是有效控制和预防铁路调车事故、提高调车人员整体安全意识的有效措施。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实施的一项工作。可以通过粘贴海报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调车安全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调车组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从人员的意识出发预防调车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铁路调车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引出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加强调车工作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可见,铁路调车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对保证我国铁路运输安全、促进我国铁路运输事业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慧龙.关于铁路调车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3,12(23):195.
[2]马毅,王希良,朱秀女曼.铁路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10(12):32-37.
[3]谭海姝.关于铁路调车安全工作的思考[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1,4(12):18-19.
篇3
关键词 矿区铁路 安全管理 影响因素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22 文献标识码:A
矿区铁路作为矿区物资运输的动脉,对整个矿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多年来,由于矿区铁路专用线设备比较落后,职工的业务素质不高,安全管理的体系还不够健全,从而造成事故频发。近些年来,许多矿区铁路运输企业都加大了安全管理的力度,对于运输设备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和改造,虽然使运输安全的控制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预防与控制矿区铁路行车事故的发生,依然是铁路运输部门所要加强的重要工作内容。由于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影响着企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整个矿区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所以要是确保矿区铁路运输安全,就必须应建立起相应安的全管理措施及安全管理机制。
一、矿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
1、由车、机、工、电、辆5个部门组成的铁路运输系统,受人员、管理、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运输生产的过程始终是动态、全天候、开放的过程,意外事件、非正常情况时有发生,每一起伤亡事件的发生都会给铁路运输企业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
2、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管理粗放,主要表现在:“安全第一”的意识淡薄,制度棚架,管理上“软、松、散”;安检部门对站段指导检查、交流不足,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站段重复出现,信息不对称;很多铁路运输安全工作仅凭经验,安全操作标准不清楚,习性违章时常发生;甚至个别单位管理无序,没有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
二、出现矿区铁路运输安全的原因
首先表现在作业人员平时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不遵守安全规章和作业标准、人为大意等往往会导致发生行车事故。对于运输生产来说,仅仅依靠安全技术系统与人的可靠性,往往不能杜绝安全事故。在设备因素方面,因为设备老化和维修不及时,造成机车运行技术状态不佳,这不仅仅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效率,也容易造成行车事故发生。其次是部门和工种之间分工不够明确,配合不够协调也很容易产生行车事故。另外,受到气候的影响,雨雪、大风和浓雾天气很容易使设备产生故障,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视觉和知觉。加上严寒酷暑使作业不很方便,个别作业人员常常会由此简化作业程序,或凭感觉臆测行车,就容易造成行车事故。再次,因为铁路运输线路长、停靠点多、覆盖面广,社会治安不好,厂矿车辆和装卸车人员不了解铁路行车的相关规定和人为破坏铁路行车设备等诸多问题时有发生,从而给行车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三、实现矿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
1、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应建立、修订、完善各项技术标准,范围应涵盖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检修等各方面技术管理,不仅使技术管理更加全面系统,而且更具可操作性,从而使各项工作程序化,程序规范化,规范流程化,达到事事有规范、有标准,各项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管理标准化。
2、规范职工安全操作行为。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不断完善职工岗位安全标准,明确每个岗位的安全卡控措施,使职工明确安全禁止事项;完善岗位作业标准,建立岗位《一批作业流程》,用流程图的形式规定一批作业的详细步骤、时间标准、内容及要求,解决了职工如何做的问题。
3、加强设备的维、管、用,使设备始终处于质量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安全生产。设备管理主要是加强日常的维、检修质量和力度。根据季节变化、运输规律、设备特点制定管理计划;根据经营效果,逐步淘汰落后设备,更换先进的设备。如信、联、闭设备改造;使用 TDCS、调车监控、平面灯显设备等,以设备的先进性、稳定性来更好的保证运输安全。细化机车质量保养标准、自备车辆保养标准、线路桥涵质量标准、信号设备质量标准、通信设备质量标准、行车任务质量考核标准,按照检查表逐项对照标准检查,做到不漏项,不漏查。
4、强化铁路运输安全工作评估 以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对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性或危险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然后分别进行月度安全综合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调整设备、操作、管理,实施专项整治除隐患、安全分析查原因,系统安全评价定目标,使安全管理不断适应现场生产条件的变化,从而杜绝事故的发生。为确保“动态”作业的安全,可以查防结合,在各工种中推行车机联控用语,在车站、道口等重要场点安装了监控装置,实现了实时盯防及历史回放;再就是处段两级超前预防,两级层面对发现的问题均出具隐患整改通知单或工作质量整改通知单,按照五定“定责、定人、定时间、定资金、定措施”的原则,执行安全管理。
(作者单位: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路运输处 )
参考文献:
[1]李庆凯.精细化管理在矿区铁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资治文摘(管理版). 2011(05)
[2]汤雪唯,王佰顺,张向阳.管理者行为对煤矿事故影响性分析[J]. 陕西煤炭. 2010(02)
篇4
关键词:铁路;安全管理;措施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运输的重要任务。运输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铁路自身的运输效能和经济效率,而且关系着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强烈反响。
1 铁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运输设备老化,技术装备缺失。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交通运输事业的重视,国家对铁路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扩大,各地方、各铁路局纷纷加大了对基层铁路设施的建设力度。然而,企业虽然对铁路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多,但是在设备的维护工作上有所欠缺,维修资金无法落实到位,既有设备的质量每况愈下,失修、报废的情况也较为严重。此外,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铁路企业的安全措施做的也不到位,例如,铁路方面,仅有一些基本的安全保护装置和无线调车灯显设备,红外线轴温探测器等装置在铁路方面使用率较低,铁路还停留在依靠人盯人的陈旧管理方式,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无法从设备和根本上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在铁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基础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
1.2 组织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运输市场的主力军,铁路货运主要以大型企业服务为主,体现企业发展的意志,因此,也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目前我国铁路正处于转型期,但依然实行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而忽视了铁路自身的管理特色,没有建立铁路有效的运输管理机制,更没有对铁路职工现场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整体队伍经常出现纪律松弛、工作散漫现象,违规违章操作屡见不鲜。此外,由于铁路运输行业自身考核监督和激励制度的不健全,没有对铁路职工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职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非常不利于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特别是伴随着铁路部门的调整、改革、新建,原来的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现代铁路运输安全的需求了。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对铁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但是还不能满足铁路变化的需求,导致职工作业无所适从。
1.3 员工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相应的,我国的铁路运输业具有点多、线长的特点。在全国庞大的铁路网中,有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在来回穿梭的列车上兢兢业业的工作,更有不计其数的员工为各铁路站段服务。要保障铁路安全,首先就要从铁路的工作人员着手,抓好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他们的安全教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任职的铁路职工大部分正值中壮年,占据着铁路运输一线的重要工作岗位,他们中大部分已经形成思维定式,缺乏求知、创新意识,甚至部门职工对待工作消极、懈怠,在铁路安全管理中隐藏了巨大的危机。
此外,铁路企业的行车工种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企业内部招工、调配或复转军人,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加之铁路内部的技术交流较少,员工总体上知识技能不足,安全意识不强,预知、防范危险和伤害的能力不够。多年来,各铁路企业,特别是各铁路行车、运用单位严格控制正式用工数量,在此背景下,作为企业辅助单位的铁路运营部门很难争取到足够的人才引进指标,造成铁路运输人员和技术力量断档。
2 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加大企业投入,完善铁路基础设施。针对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铁路企业自身拥有的特点进行安全计量检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对讲机等各种作业设施配备,能够确保设备配备符合铁路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够确保铁路企业设备配备的更加完整,从而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性。另外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与铁路相关的作业流程和交接制度,强化铁路运输信息的管理工作,做好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同时还要结合铁路运输企业作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应急预案方案的科学制定,强化对铁路运输企业标准化管理和建设工作,例如,需要铁路运输企业的车站行车班组能够严格按照国家铁路总公司的需求进行作业,同时要做好对《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车站管理细则》的执行工作,对铁路运输组织开展标准化的管理,采用对讲机等较为先进的工具,确保联控效应,进一步确保设备的安全,提升铁路现场管理和控制工作。同时就是在进行线共用、运输协议的签订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对于铁路中明显存在安全隐患和铁路运行效率较低的不给予签订,同时还需要做好与其他路企的协商工作,共同制定出现场运输组织作业的标准,全面提升对现场操作的控制水平。
2.2 强化员工培训,做好人员配置优化。在整个企业铁路运输组织管理中,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对铁路职工培训和学习工作,提升铁路职工对运输组织管理工作的认识,从而保证铁路生产活动正常运行,通过强化对铁路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企业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运输组织管理工作需要铁路内部车、机、工、电、辆等各专业进行协调工作,这就需要更高素质的、专业的员工,从而提升企业经营活动的工作效率。但是如何有效培训员工,就需要建立一支更专业、更高素质的复合型铁路职工队伍,然后结合目前铁路企业的需求,组织那些特种作业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到国外相关学校进行学习和培训,对于那些考试达标和合格的人员,需要他们持证上岗。另外就是铁路车站要加大对全员的岗位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的培训力度,进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培养,实现铁路员工队伍、铁路机车司机、养路工等技术岗位的年轻化,铁路员工队伍年轻化对于推动铁路运输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非常有益。此外还需要做好铁路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铁路企业运输生产工作效率。强化对铁路职工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纠正他们在工作中的消极思想和不良作风,对于那些在工作中违法违纪的行为进行严惩,从而保证铁路现场工作秩序的维持。
2.3 做好铁路运输检查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实际的铁路运输工作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对日常工作和工作现场的检查工作,这样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铁路运输现场作业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用目前先进的通讯信息技术建立联控机制,强化对铁路现场工作的监管,及时做好相关设备的维修和更新工作,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此外就是建立一个定期评比制度,强化铁路安全管理工作,对于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违规作业,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同时对于那些工作效率低下的作业就行合理的调整。
2.4 完善铁路运行的外部环境。铁路的运行安全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或许无法控制它的来临,但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危害降到最低。因此,要加大对铁路建设事业的科技投入,提高铁路应对劣势环境的能力,就是要利用科技手段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把我国的气象灾害预警和预报体系与铁路的指挥控制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国家气象局下属的地面气象站、天气雷达以及高空探测站组成的气象监测与预报网络的数据信息与铁路信息系统结合起来,使铁路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权威、准确和及时的气象资料,对于由气象灾害造成的列车安全事故有着极强的预防作用,对于建立有效的铁路气象灾害监测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因暴风雪、冰雹灾害而产生的铁路安全事故。
3 小结
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经济发展的范围,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随着社会趋势和外部环境的整体变化,铁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从铁路的基础设施、人员培训、监督检查和客观环境控制等四方面着手,加强对铁路安全的管理,降低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提高火车运行和职工工作的安全性,从而确保铁路运输能够在一个安全、平稳的情况下运行,从而进一步促进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提高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红.论铁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J].科学时代,2013(11).
篇5
【关键词】浅析;矿区铁路;行车安全;自动化控制
【中图分类号】TD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121-01
1 矿区铁路现状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1.1 矿区铁路现状
矿区铁路是衔接国家铁路与矿区的中间环节,是铁路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都处于城镇附近,沿线居民多、道口多、曲线弯道较多、线路环境复杂,加上矿区内各种运输工具的交叉作业及车辆、人员的不固定的流动,以及铁路跨越车流量繁忙的省道、国道,给矿区铁路运行安全带来了诸多的不安全因素。企业生产的第一核心是安全,具有强效、可靠的安全保障手段才能推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对于铁路运输行业也不例外,铁路运输安全自铁路建设以来,都是铁路运输中重中之重,如何加强铁路行车安全自动化控制,提高行车人员的责任心和自觉性,确保铁路行车安全是煤炭铁路运输企业当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当前采取的安全措施
目前,大多数矿区铁路企业在各车站都安装了技术先进的微机联锁集中控制系统,铁路两侧安装了封线网,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但仍然存在司机、调车员简化作业程序,精力不集中,道口员不按标准化作业,行人、车辆通过铁路道口时抢道等人为因素影响矿区铁路行车安全的现象。为此,矿区铁路企业也针对各自运输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如:适当降低行车速度、增设有人看守道口,安排各级管理人员跟班添乘等,以确保达到强化机车司机、调车员、道口人员等行车人员标准化作业和各项安全行车措施的落实,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的目的。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各类行车事故仍时有发生。
2 加强机车乘务人员和道口人员的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
2.1 加强铁路行车安全自动化控制和标准化,提升机车司机、调车员等行车人员自身素质。
2.1.1 机车司机、副司机、调车员的手指口述操作法和呼唤应答制度
在确保列车运行安全方面机车乘务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乘务员的管理,就是要求乘务人员严格标准化作业,在机车接近车站、道口、通过车站和调车作业时副司机要站立,对进出站、站内调车及道口信号进行确认,司机、副司机要手指口述,呼唤应答,通过副司机站立的手指口述操作法,保证了副司机在清醒的状态进行各类信号的确认,提醒司机正确操作,减少了由于司机、副司机同时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事故的几率。列车接近或通过车站时,机车司机和车站值班员通话时要执行呼唤应答制度,并复诵值班员工作命令;在站内调车作业时,调车员和司机要执行呼唤应答制度。
2.1.2 安装机车电子添乘系统,监督乘务人员标准化作业
机车电子添乘系统,可实现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可通过计算机实现多种应用多路视频信号同时监看,多路视频信号同时录像,任意放大监看视频捕捉等等,成功实现了对机车正、副司机台、机车运行前方线路、机车两侧及后方四路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同时回放,能够实时、准确地记录机车乘务员、调车员现场作业过程中的操作行为、语音状态、运行线路和信号发放等实际情况,约束机车乘务员规范自己的行为。每套系统的自动摄录时间可达72小时,这样就能随时随地的对机车乘务、调车人员的标准作业规范情况进行同步监管,加强了班中乘务人员的管理,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行为,避免违章作业的发生;同时,可以实时、全面地了解机车运行中的线路状况,及时发现影响行车的不安全因素,及早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机车的安全运行;而且,当发生了行车故事时,可以通过调用机车本地录像作为证据,为各类行车事故性质、责任的认定、划分提供了翔实、准确的依据。
机车电子添乘系统能满足机车特殊工作条件的要求,即在振动、高温、强电磁干扰、噪音大和司机室照明的条件下能保证图象和声音的质量。车载设备能够满足不同机型的安装要求,存储容量能保证两趟车作业全过程,具有良好的地面检索、回放、网上浏览功能。
2.2 道口员的管理及道口的自动化
道口是车辆和行人的通道,是安全的关卡,其安全管理工作是关系到道口各项工作是否正常开展的关键。确保机车车列往返道口的畅通无阻,确保车辆行人通过道口的安全平安,必须有一个全面的管理体制作后盾。铁路运输量的增加,道口机车车列通过次数的增多,道口更加繁忙,道口安全畅通任务更加艰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人流、车流量的增加,社会车辆更加复杂。车辆超速、超载现象严重,行人、车辆抢道现象时有发生,给道口栏杆的开放造成不利影响。搞好铁路道口安全工作,需要科学完善的制度和先进的设备加以规范操作行为,主要应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道口设备,使其安全可靠,二是加强道口的管理,使其更加严密科学。
2.2.1 有人看守道口人员的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是道口长期以来开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是道口工作制度化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是道口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是道口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求道口人员在列车到达前提前5分钟出务接车,先阻止车辆行人通行,站在道口栏杆的外侧,再进行落杆,落杆后及时给机车发信号(白天旗语、夜晚信号灯)。
2.2.2 重要道口安装整体道口板和减速带
在主要的省道、国道等车流量较大的道口更换整体道口板,保证了道口铁路、公路的质量,提高了火车及行人车辆的通过能力;在道口两侧公路增设了减速带,使过往车辆减速,保障了道口安全。
2.2.3 有人看守道口的声光自动报警
在主要的省道、国道等道口安装电磁感应式道口自动声光报警装置,在列车离道口800米左右时,通过钢轨上的电磁感应装置,安装在道口两侧和道口房内的设备自动开始声光报警,提示道口员和行人车辆火车接近,注意安全,直到列车离开道口800米以外才停止,为行人车辆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2.2.4 无人看守道口的声光手动报警
在无人看守道口两侧安装声光报警装置,通过机车乘务员在离道口650米时用遥控器打开声光报警装置,提醒过往行人车辆火车来了,不要抢道,20秒后自动关闭,为无人道口的行车安全增添了一道屏障。
2.2.5 机车外侧监控和道口监控
有人看守道口在道路的两侧、四个方向分别安装了监控摄像头,配合机车车头外侧监控,全覆盖了铁路道口的各个角落。首先对道口员的作业情况进行了监督,促使道口员标准化作业;其次当道口发生了行车故事时,可以通过调用机车本地录像和道口监控录像作为证据,为各类道口行车事故性质、责任的认定、划分提供了翔实、准确的依据。
3 结束语
道口和机车监控强化道口人员监督管理,机车电子添乘系统加强了机车乘务人员管理,促进了乘务人员和道口员的标准化作业,提高了责任心,安装的道口自动、手动声光报警装置,提醒行人车辆注意安全,提高了道口的安全性和通过能力,保障了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朝英、林瑜筠,《铁路信号概论》[J]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J]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10
篇6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会计队伍建设
一、当前铁路运输企业会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负责人缺乏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的意识。从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很多时候企业会将重点放在安全问题上,例如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安全制度是否建立等等,这是铁路运输企业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这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忽略会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涉及到的会计内容较多,且人员较少的问题,在具体的工作中,明显缺乏成熟的管理体系,这就会让很多人在工作上钻小空子,甚至会受到一些不正当利益的诱惑,造假行为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都会为企业长远发展埋下隐患。2.企业缺乏健全的管理会计制度。当下,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上还是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些规范的建立很多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细致剖析会发现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运行效率低下。如果企业本身在制度的建立上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健全的体系,那么管理就会陷入迷茫,如果管理层对这样的问题不够重视,就会产生账目混乱、支出和收入存在偏差等问题,不仅仅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还会因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信用危机。3.会计信息的缺失。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各种问题,有些企业做内账和外账来应对税务机关的检查,在税务机关来查账的时候采用外账,在内部消化与计算的时候,采用内账。这种混乱的方式如果存在,不仅会让企业内部资产管理混乱,甚至还会影响企业在日后发展的判断。4.会计人员知识与技能落后。从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会计从业者的知识构成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这种工作人员所接受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大多比较传统,而且有着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有经验,但无法积极地接受新鲜事物,接受新的会计工作方式,创新不足。还有一部分人群是刚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所学的知识虽然符合最新的社会发展潮流,但是因为缺乏相关的经验,所以在学与用的问题上,与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隔阂。所以,这两种会计从业者综合来看,都无法快速满足铁路运输企业对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这也会进一步导致企业的会计工作落后。
二、铁路运输企业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的策略
1.完善监督机制。首先,要做好监管工作。铁路运输部门的交易方式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动,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应尽量减少大规模的现金交易,完善推广网银结算,将其经营资金全部纳入网银结算的范围当中,以此来达到便利结算的目的。其次,建立会计核算的评价制度。有相关的评价,才能更激励人心,也能够更进一步促进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水平与效率。通过完善的评价制度,让会计核算走向透明化,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以此来巩固企业形象。2.明确定位及目标。任何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需要建立会计核算的目标,明确自身的定位。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也是如此,这是发展的需要。而且在企业的运行当中,会计核算是需要纳入整个经营流程之中的,从采购到生产,从销售到回笼资金,任何一项都需要涵盖其中,都需要会计核算目标,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它不仅仅影响着企业的决策,而且在具体的经营执行活动中,还会给予企业一些反馈,让企业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管理者无论是制定新的方针还是进行某项活动的执行,都需要结合风险要素,衡量这些决定背后的风险企业是否能承担,并加以防范。3.完善会计工作体系。首先,企业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完备的规章制度。通过对企业目前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未来有益且合法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目前在企业中比较流行的自我评定制度。通过成立小组来实现对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发展趋势的考察与评估,并且对调查结果给予回报,让企业能够做出及时的调整,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其次,要规范各项付款流程。会计人员要对企业支出的原始凭证以及内部控制记录进行积极的收集,并完成归纳与核查。以确保企业的各项活动都能够找到相关的凭证,这是企业会计核算保持公正、客观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也要严格按照程序完成对资金的使用审批。最后,要建立完备的核算流程。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拥有完备的先审核记账后授权付款的核算原则,那么对于企业财务核算与管理将大有裨益。通过这样合理的流程来进行资金的操作,确保审批、凭证归纳、记账与付款手续办理完全符合相关的核算规范,有助于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稳定性。会计人员作为专业的资金审核人员,也要在票据的合法性、付款资料的规范性上进行严格把关。4.加强内部制度的建设。将完备的会计核算系统运用到铁路运输行业,并针对其中的信息系统核算内容实现对铁路运输企业岗位责任的控制。因为会计云具有先进性,所以广泛地应用不仅会有效地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监督会计人员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完备的岗位牵制制度作为支撑,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工作人员要确保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尤其对数据的输入、处理以及输出,这些都需要加强控制,不仅仅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更是确保业务合法性的基础。同时,明确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范围,让他们清楚明白审核与操作人员是不相容的,经济业务需要由操作人员录入,由审核人员审批,不正确的业务需要被更正或者删除处理。严格的审批制度能够让整个会计队伍更加的完善和健康。5.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了迎合激烈的市场,铁路运输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核算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包括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职业知识与职业素养要同步进行。同时,企业内部也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化管理,确保核算工作的科学有效,让企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最后,可以鼓励会计部门建立经验交流平台,让新员工和老员工相互沟通,在交流与碰撞中相互成长。
篇7
关键词 铁路施工;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2-0061-02
0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不仅使得铁路事业发展上升到了新的台阶,还扩宽了铁路施工领域,大批量动车、专线和高铁等施工项目在全国开展起来。但铁路施工单位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安全问题。而铁路施工安全问题处理得当与否,不仅决定着集体与国家财产损失程度,还关系着职工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的社会信誉等[1]。因此,为推动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分析铁路施工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同时根据安全问题针对性的制定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1 铁路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铁路施工前存在的安全问题
1.1.1 铁路施工超量准备
铁路施工超量准备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务部门联锁设备和动信号过早;第二,工务部门松动扣件太过提前等。如此一来,不仅严重影响着线路基础稳固性,还为正常操作行车设备和安全行车带来了重大隐患。铁路施工超量准备常常会导致联锁操纵台有红光带现象出现,有时甚至把已经开放信号关掉。
1.1.2 铁路施工单位施工前准备工作落实不到位
铁路施工工作不仅与通讯、信号、线路和接触网等各种设备有着直接联系,还与设备管理、施工和设计等各类单位息息相关。铁路施工中所设计各个部门和各个单位,如果任何单位与部门准备工作不到位,均会对施工的有序开展造成影响。对于配线多的电务设备,其准备工作,联锁的设备以及信号等落实到位与否都要专业人员进行仔细的核实,而施工中延点现象的产生,则大多因为施工单位其准备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
1.1.3 铁路施工单位间和部门间配合不默契
铁路施工单位间和部门间配合不默契主要表现在施工单位间配合不默契和单位部门间配合不默契两个方面。第一,施工单位间配合不默契,在铁路施工中有部分单位因为考虑到有较多的部门,所以整体的配合观念不强,若笨部门工作难以按量按质按点完成,就必须会占据下个工序与其它部门作业的时间,进而就会对整个施工质量与进度产生影响,导致运输秩序难以正常维持。第二,施工单位间配合不默契,施工通常要坚持施工和运输两者兼具原则,一旦停用信号设备,站方就要根据非常规情况对接发列车进行办理,并要求车务部门确认道岔位置,用钩锁器加锁[2]。而工务部门按照设备实际状况,采取鱼尾板或紧固器来钉固要求具备以上条件才可对接发列车进行办理。但是实际施工时,部门单位却因准备不够,使得施工前主管领导与人员没有亲自检查备品数量、型号与质量,进而进路尚未按规定来准备,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路矿的双方都做好施工配合工作,并统一周密部署。
1.2 铁路施工途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2.1 施工计划不断变更
施工计划不断变更对铁路施工与运输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铁路施工存在较多部门,且每个部门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都较难将更改施工计划及时掌握,存在信息滞后现象,同时加上项目工期时间段,会突然增加施工工作量,进而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元素,让施工管理相关人员在较短时间里做出安全管理方案,会使得施工途中将较为关键程序忽略掉,不仅影响施工的安全性,还给人们和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不可估量事故。
1.2.2 施工违章次数较多
施工违章次数较多是所有项目在施工途中最为头疼和刺手的问题,铁路施工途中同样大量存在这一现象。铁路施工历年常见事故,根据归纳与总结,可知道大多事故都存在共同点,即违章操作[3]。而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在于施工管理相关人员与施工人员不根据相关规章制度来严格操作,加上相关技术人员施工技术不高,没有对操作方法牢牢掌握,故而使得铁路承受力存在不够状况,为事故发生提供了安全隐患。
1.2.3 施工组织管理薄弱
目前,部门施工单位施工组织形式较为薄弱。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虽然我国对施工企业施工组织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增加了较多投入,但是施工单位在施工方案、施工基础管理上仍然较为薄弱,有时有的施工单位还存在较多对施工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例如,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相关人员素质较低、施工的机械设备有着较高故障率等。同时在施工管理途中,没有有效协调施工人员、设备组织及施工的方法,使得突发事件发生时,难以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进而对运输畅通和安全造成了影响。
1.2.4 应急措施落实不够到位
应急措施制定与研究不科学、不细致且缺乏科学可操作性使得应急措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难以发挥出应有作用。与此同时,铁路施工没有合理科学和健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制度,使得安全隐患难以及时的排除与解决,加上施工工作人员及管理相关人员有着不高的专业技术能力,造成违章操作情况常常发生,进而给施工安全与行车安全带来了重大安全隐患,同时也是铁路施工常见的安全问题。
2 确保铁路施工安全的相应对策分析
2.1 提高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求在施工途中,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理念。施工单位各级领导要切实关注施工人员再不施工工作上的责任心,避免部门施工人员因想提高效率,而忽略了施工质量安全等因素。在铁路施工工程重点部位,铁路单位要强化施工组织与领导,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紧抓运输与施工,确保各方面均能顺利开展。此外,相应施工安全部门要严格检查与审定安全措施、施工计划与施工方案,有效开展各项安全检查措施,并要求针对施工情况给出总结,对施工进度牢牢掌握,使得施工期间运输有效展开。
2.2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铁路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应和设备管理相关单位就安全问题签订协议,对双方责任与义务进行明确,同时各部门要详细核对施工的关键内容,保证准确无误。对于每项施工规格与数量、准备情况和影响范围,工程管理相关部门都要给予仔细检查,要求做到四个提前,也就是对施工的预备会要提前召开、对安全措施要提前制定、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要提前开展、对施工岗位要提起那进入准备阶段。
2.3 施工计划编制要科学
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能够在本质上对施工组织进行控制。为做好施工计划编制工作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及时掌握施工计划执行与作业情况,同时跟踪落实到位各项施工项目,保证施工项目的按时按量完成;其次,对施工的预案制度要严格落实,并不断健全,做好组织预案的细化工作,同时抓好夜间的施工工作,以保证施工和行车的安全;再次,对列车的运行图进行优化,比不过合理的调整施工的工作,认真仔细安排没想施工的计划,完善运输的方案,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顺利开展。
2.4 施工单位间和部门间力求整体配合
由于营业线的施工涵盖较多内容,包括养路作业、大中修线路、集中电气、设备闭塞和技术改造战场等单位。所以施工单位各部门要配合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站在大局角度上,树立整体意识,在施工中按照规定时间严格完成该单位工作量,不能随意的延迟时间,要相互帮助,互相创建有利的条件,以保证施工跟着计划走,在每次封锁施工时更要保证安全准时开通。
2.5 施工组织模式要合理
随着铁路施工面积的日益扩大,采取何种施工组织模式成为了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铁路施工范围广、施工量多的情况,铁路施工可以采取集中修施工组织模式,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进而改变传统分散的、机械的重复式的作业模式[4]。该种施工的组织模式能够将一段时间集中起来,或者分段施工,并在施工途中对施工人员和机械进行集中调配,在较短时间里将改造任务集中完成,同时结合有效运输调整方案来联合进行作业,以达到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2.6 完善奖惩制度
为了确保铁路施工安全性,并让铁路施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对应的施工单位要和监理单位就安全问题签订一份协议,同时在这份协议中协商好双方处罚标准与内容。双方安全协议的签订,不仅为双方制定了有效的惩罚措施,还很好制约了各个单位行为,对双方起到了约束作用。在具体铁路施工时,只有发生了安全事故与隐患问题,且事故与隐患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违反了相关协议而导致,就必须要有一方对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要对所做出行为给予惩罚。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开展施工时,要依照规定严格开展施工,对于突出表现施工人员,要给予一定奖励,以达到鼓励施工人员继续发扬仔细施工,与激励其他员工目的,鼓励的前提要建立在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施工要求和避免弄虚作假基础上,进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施工的有序开展和施工人员操作安全性。
2.7 健全施工监督制度
健全施工监督制度,首先要求明确施工的等级,然后主管领导起着带队作用,相关的业务科室就各负其责和各司其职的参与进来,做好本分工作。其次,站段要成立施工的监导组,监导组主要由技术、安全以及具备经验驻站人员来参与,监导组成员主要负责和路方一起做好进路的凭证把关和确认等工作。
综上所述,铁路施工的安全性作为保证铁路运输顺利开展重要部分,为确保铁路运输有序进行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铁路单位不仅要做好施工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避免施工中违章操作的发生,还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后的防范工作,将施工安全性贯穿于施工的始终及灌输到施工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脑海中,全面落实安全工作,以确保铁路施工质量和国家、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解平.浅谈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铁道科技,2012(1):26-27.
[2]尹新庆.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世界,2011(1):264-264.
篇8
[关键词]铁路车站 接发列车 安全性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中图分类号:U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050-01
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在铁路工作中是一个恒久不变的主题,因为车务部门组织铁路运输时,它不仅仅涉及到电务、工务、车辆等其他部门,更牵连到人员、当时的环境以及软硬件相互协调、相互匹配。接发列车是车站其中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但关系到列车能够准点的出入车站,更为列车在区间能够安全运行提供一个有力的安全保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铁路的运输安全都会造成破坏,甚至引发事故。随着现代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渗透、铁路全面提速以及高铁的广泛应用向铁路运输安全提出了更严骏的考验。
分析以往的事故,我们发现有两个方面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本文主要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对列车作业的安全系统进行分析铁路车站接发列车的安全性。
一、主观因素对列车安全性的影响
主观因素主要指的是人的因素,在列车的行车过程中主要配有列检人员、行包员、客运员和行车人员等。
1.1信息传递脱节
接发列车作业是一项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作业,当前大多数的行车信息的这种多人合作的沟通还主要靠行车室值班人员的电话通知,很可能会因为当时过于忙碌或语音不同而造成信息脱节或电话语音传递失误或误听等情况,从而形成行车安全隐患[1]。
1.2信息感知误差
作业人员不能有效地感知有效的行车信息,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很多,环境、心理、生理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比如说周围环境很乱,人声鼎沸噪声大,照明不足,列车运行干扰太大,控制台上光带显示不稳,技术素质高低不一等都会造成行车信息产生误差。这也不排除作业人员个体出现问题而影响到整个列车的行车安全,比如说信息量太大,过于疲劳,在作业当天身体状况不好或者当时作业者不在工作状态或者由于作业者主观武断而造成人为的违章作业等,都会影响到整个作业过程。
二、客观因素对列车安全性的影响
本世纪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导的现代科技系统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早在2004年,我国铁路就基本上实现了“数字铁路”的工程建设,这种高科技的信息系统在列车行运中的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铁路运输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铁路运输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给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也提出了相当高水平的要求。同时我们大量引进数字化技术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工作者所能承受的生理极限和心理因素,还有他们对当时使用的设备及当时工作环境的关系。
2.1配套系统的硬件分析
信息系统的全面实施,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系统将主机与站长室、助理室、运转室和客运室连在一起,车站值班员管理和操作主机,使主机与各显示屏之间形成网络,提示相关工作人员协同作业,从而在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下减少主观能动的错误发生。
设立大型行车显示板,上面有明确的车站股道标号,同时要有车次和准确的到站时间与发车时间,后面这三项上需要动态显示的,这样能非常明确和动态的显示出列车车道的占用情况[2]。同时给每一位作业工作人员配一台小型的列车行车显示板,这样就能减少在很多不利于通话环境中也能有效的判断列车的行车位置,从而避免了因人为错误判断引起的列车行车危险。
另外信息系统依据《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相关规定,要对接发列车进行全程跟踪,它的上一个程序没完成或相关工作人员没进行回报,下一个程序就不能进行,从而提高接发列车安全性。
2.2配套系统的软件分析
其实软件就是硬件的配套系统的使用和人机协调。
当信息系统已经不成问题的进行配套后,如何能够让车站在运行中正常接发列车的安全控制,并及时有效的实现列车信息和行车日志的录入,同时实现数据的查询与备份功能。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操作鼠标和键盘,然后按照人机分配原则,找出作业者要完成的任务,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作业者在使用机器的时候不仅仅要求熟练,还要将其工作范围控制在有效区域内,比如说,一个工作人员办理人工解锁要在3m内同时按下3.5m的两个键子,这就增加了这项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这项工作的出错机率。换句话说,就是为列车的行车安全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我国现有的铁路路网大多数列车接发时的站点都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向的铁路线。当信息系统植入运输系统之后,该系统连接多个方向车场,增加了自动发车方向功能,进而防止列车发错方向,同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3]
2.3信息系统的引入对列车安全性的再造
信息系统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信息系统引入铁路运输系统之前,列车的行车安全都是由人的主观来控制,所以事故发生率很高。信息系统引入之后,铁路运输系统针对这一流程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改变了某些运输部门的流程,其力度大,效果也非常显著,从而使人机工作达到了最优化。
结论
铁路接发列车的安全性不容忽视,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铁路接发列车的安全性将不再成为人们担心的问题。
[1].李业明.接发列车人员应急技能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上海. 《上海铁道科技》2012年每03期
篇9
【关键词】铁路路基;路基桥头下沉;压浆加固施工技术
一、引言
我国的铁路运输路线比较繁忙,在经济贸易往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繁忙的铁路运输路线也给铁路的质量建设提出了挑战,主要是因为常年的铁路运输枢纽经过几年的的运营之后,路基就会受到施工、重载列车的振动碾压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结果就会出现各种路基的受损病害,其中最为常见的病害就要数道碴陷槽病害。道碴陷槽这种病害的害处就是会导致铁路路基的排水不良,从而引起路基出现翻浆帽泥的现象,原来的稳定的铁路路线也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线路会出现不均匀的下沉,造成铁路轨道表面在动态和静态的情况下无法保持平衡,结果道床板结。除此之外,铁路路基桥头和涵背两侧范围内的路基质量在新建的时候就由于很难进行压实,结果导致铁路施工质量较差,时间长了,就有可能经不住铁路运输的承载力,终于不堪重负出现了下沉的情况,这种情况如果比较严重,就会威胁到行驶列车的安危。因此为了有效保证列车的安全,进而提高列车行驶的速度,就要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桥头出现的病害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摸索出解决方法,彻底解决病害。其中采用水泥压浆加固的施工技术就是一项很有效果的措施,能够将铁路路基出现的空洞或者是密封不严的地方通过压浆的方式进行填充密实,深受人们的喜欢。其具体的施工过程以及技术如下所示。
二、铁路路基桥头下沉的压浆加固施工技术的具体处理方案
其具体的处理方案过程如下所示:共分为两个方面。
(一)施工期间要保证行使列车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主要是因为在处理路基病虫害的时候,主要是在铁路干线上进行施工,在施工期间难免会对来往的行车造成诸多不变,会影响行车的安全。因此一定要用尽一切方法保证施工期间不会给行车带来任何的不安全因素,尽量减少对行车造成的干扰,保证行车安全。坚持做到施工的过程中铁路运输正常运行,不进行封闭施工,不会出现运输中断的现象,保障行车的正常运输任务。
(二)采用钻眼注浆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在满足以上的要求之后,为了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保证来往行车的安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采用钻眼注浆的方法进行施工,并及时进行直观的质量检查管理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严把质量关,对质量进行监控,铁路质量是第一位,务必要牢记心中。
三、铁路路基桥头下沉的压浆加固施工技术的技术指标
压浆施工技术也有一定的技术指标,在施工的时候,务必要遵守指标内容,才能够保证铁路路基的质量。
(一)注浆标的高度要高出路肩标高度3厘米至5厘米。
(二)道碴陷槽中的吹风压力一定要不小于6K。
(三)注浆时,也要注意水与灰的比例,结合多年的经验以及科学的计算,要保证二者合适的比例,即达到0.6:1~1:1之间才算是合格的,
(四)注浆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要保证个压力大小维持在0.05Mpa~1.0Mpa之间。
四、压浆加固施工技术中的钻孔过程
(一)在进行钻孔前,应该要做好准备工作,由于铁路路基下面会埋藏着电缆以及光缆等,如果不进行事先的探测,就会破坏这些电缆或者光缆等,因此应该先进性人工挖槽探明线缆的宽度、埋藏的路径等,保证线缆的完整和施工的安全。
(二)在进行钻孔的时候,也要考虑压浆加固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比如钻空的间距最好要保持适当的长度,而且要经常进行检查。还要在钻孔位置的倒插中部外一个检查孔,钻孔的孔底标高最好要高于路肩5厘米左右。
(三)在路肩处进行钻压浆孔时,可以利用风钻的力量,钻孔的孔深要保证在2米至3米之间,空地应该坐落于铁路钢轨投影的位置,可以设置两台风钻进行施工,对称分布在路肩的两侧。
(四)在钻孔的过程中,可以在孔道内利用高压风,要保证风压不小于6虹,这样才能够打通陷槽中的空隙通路,进而保证压浆加固的顺利通畅。
五、压浆加固施工中的吹风技术及压浆过程
在压浆加固的整个施工技术中,吹风这一步中也很较为重要的。进行吹风,主要就是为了保证注浆管道的通畅,利用压强较高的风力在钻孔的管道内进行吹风,风力应该保持在6kg以上才是有效的。
(一)为了确保压浆的效果,一般在进行压浆的过程中都会设置流量表和压力表。还要注意压力泵的压力大小,压力一般要控制在0.05Mpa到0.3Mpa之间,保证正常的注浆。
(二)在进行灰浆的混合时,一定要控制好水与灰混合的比例,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标准进行施工,按照实验好的水与灰的比例进行配浆,同时在进行灰浆搅拌时,要注意搅拌的时间,不得短于三分钟。
(三)注浆的过程虽然比较繁琐,但是也要慎重,认真对待。注浆时严格观察检查孔,如果观察到将夜达到了标注的高度,就要立即停止注入将夜,绝对不能注入的过高或者是过低。如果发现将夜达不到标高,就要立即在该钻孔的20厘米到30厘米周围内进行补孔补注,保证浆液达到标高。如果在注入的过程中发现将也一直都是注不满,这时就要检查路基中是否出现了空洞等,对此问题就要连续进行注浆,直到路基被注实。
记录是属于后期的工作,但对于压浆加固施工技术的好与坏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也要做好每天的记录工作。主要记录的内容和对象包括:针对每一对的左右各两个钻孔位置要按照施工的进度进行详细的记录;对每一钻孔的压浆数量、压力大小、施工的时间以及水与灰的比例等都要详细的进行记录,确保路基质量。
六、铁路路基桥头下沉的压浆加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安全第一是人类进行改造自然活动中的永恒话题。因为进行桥头压浆施工技术全都是在铁路路线上进行施工的,而铁路运输又是我国经济往来的重要运输枢纽。因此在其施工期间一定要保证来往的运输列车的安全,同时也做好自身施工安全的保障措施,进行安全施工。具体的安全施工措施如下所示。
篇10
侯马车务段企业经营公司山西太原043000
摘要院货物装载加固安全及质量管理,是铁路货物运输事业发展的根本,由于管理、设备、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铁路运输部门的货物装载加固技术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本文就货物装载加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讨论,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关键词 院装载加固;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加固材料
1 概述
货物安全是运输产品重要的基本属性,是铁路运输企业生产运营的核心。随着车辆动力性能和车辆速度的提升,铁路提速不断升级,给铁路安全运营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货物装载加固安全措施由此引起了广泛关注。货物装载质量控制不好,不仅危害货物自身的安全,影响货主和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效益,还将会在运输途中由于偏重、超重、集重、超限或者坠落等情况的发生,影响列车的运输安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鉴于此,加强货物装载加固的安全管理,提高货物装载加固质量成为铁路运输部门面临的主要任务。
2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中存在的问题
2.1 装载加固材料的质量不达标
保障货物装载加固安全的基本材料是高质量的加固材料,若加固材料的质量没有达到相关规定的标准,就不得上车使用。由于加固材料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生产商为了抢占市场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产品,为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在生产过程中放松了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由于购买的加固材料没有在规定期限内投入使用,而在存放过程中,管理不善,导致产品发生霉变降低产品质量及强度,而装车时车站货运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导致不合格加固材料上车使用。
2.2 装载加固方案管理力度不足
货物装载加固方案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方案制定、审批及执行环节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社会分工也呈现精细化和专业化特点,货运公司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作为第三方的物流公司,具有专业的货物运输经验,但在货物加固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依靠车站人员的辅助才能顺利完成,否则,其货物装载方案的可行性将大打折扣。
其次,货物装载加固方案的审批过程缺乏科学性,审核人在对方案进行审批时,判断依据仅为图纸或者经验,缺乏对装卸货物实际情况的了解。
最后,装载方案的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货车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责任意识缺乏,对装车的各项检查不够细致、认真、全面,给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2.3 检测设备落后
货物装载过程中以及装载后,利用检测设备的测量可以有效减少货物装载超载、超限、偏重、偏载等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现象。由于部分车站,缺少简易的测量设备,致使在货物装载过程中就存在安全隐患;对于散堆装的货物进行装载过程中,单斗称重设备无法避免人为因素的误差,从而使测量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检测设备不断被研发、使用,如轨道衡、装载机电子称等。解决该类产品的成本问题和测量性能问题,是当前的关键性任务。
2.4 操作人员素质落后
货物装载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受教育水平不高的现象,影响了其对各项政策制度的理解;工作人员思想意识中存在懒惰思想,在工作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各项规定执行,擅自更改货物加固方案,给运输带来了隐患;工作过程中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将不符合规格的加固材料进行装载加固;对于新型的设备及技术缺乏了解,不能很好地将新技术、新设备投入到货物装载过程中,降低了装载质量。3 提高货物装载加固安全的措施研究
3.1 提高货物装载加固安全责任意识
货物装载加固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货物运输质量,这关系到货物运输方和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利益,应当引起各方的重视。首先,要克服货物装载加固质量处于次要地位的认识误区。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装载加固仅处于次要地位,这种错误认识,直接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责任意识淡薄,检查工作敷衍了事的后果。
其次,克服侥幸心理。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员对货物装载加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一般情况下不出问题,就放松了各项环节的质量管理,没有对装载加固环节进行绝对的安全控制。
最后,正确处理效益与安全关系。铁路运输部门为吸引货源,违规降低货物装卸加固标准,给货物的安全运输带来隐患。安全运输是铁路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保障了货物的安全,才能为企业发展赢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2 加强对装载加固材料的质量控制
装载加固材料是保障货物安全运输的基础,做好装载加固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能有效提升货物装载加固的安全性。
首先做好各项装载加固材料的质量检测和监督工作。对常用的加固材料,如草支垫(含凹型)、稻草绳把、稻草垫、加固绳索、加固绳网、焦炭围挡、焦炭网、钢网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使用定点厂家的合格产品,建立详实的材料购买信息和管理信息登记记录。
其次,对长期不使用的加固材料进行妥善处理,若已经发生霉变,则应进行更换处理,杜绝霉变加固材料撞车使用。最后,加强车站的监督考核,通过严格的监督制度及考核制度,对装载加固材料进行最后的质量把关,从而保障加固材料的使用性能。
3.3 制定科学的装载加固方案
首先,装载加固方案的管理应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由专业的管理部门组织进行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修订,严格控制方案的审批环节。
其次,装车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方案进行质量控制,以装车从严、发站从严为工作准则,对装车的质量控制实施全过程控制。对不符合铁路安全技术条件、技术资料缺失的货物,一律不得受理;装载加固方案要得到有力执行,对于装载难度大、堆放方式不易确定、加固困难的货物,应进行试装后再确定装载加固方案。最后,加强篷布的使用管理。装载时,对篷布进行详细检查,出现破损或者腰边绳不全情况的,应进行更换处理;按规定进行篷布苫盖、绳索捆绑程序,如若需要两块篷布苫盖时,应在搭头处采用折叠法联结,绳索栓结用回头花结效果较好,结扣应为5 个或者以上,余尾长度控制在100mm-300mm 之间,加固线须严格采用货车上的有效栓结点。
3.4 提高装载加固技术
3.4.1 理论分析
货物装载加固时,应考虑货物超限等级、货物重心位置两方面的因素,这是确定加固方案和加固方法的主要数据参数。货物超限等级的划分是根据车辆处于平直线路时,货物任何部位超过车辆限界基本轮廓的多少,或者车辆行经半径为300m 曲线时,货物的计算宽度超过运输车辆界限基本轮廓的多少,超限程度不同,等级不同;超限等级高,运行条件差,运输安全系数低。重心位置同样影响货物运输的安全性,重心高度是影响运输车辆平稳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对货物的装载加固也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重心位置高,运行中稳定性差;另一方面,若重心位置发生偏移,可能造成一侧超重,影响运行车辆的稳定性。
3.4.2 装载加固技术研究
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不难得知,提高货物装载加固的安全性,应从货物的超限等级和重心位置控制两方面入手。
首先,降低货物超限等级的方法。选择车底板相对较低的货车进行货物装载,货物的超限等级与货物的计算高度有直接关系,车板低就降低了货物的计算高度,超限等级相对降低;改变货物包装模式,对部分超限的货物进行解体分装,可降低超限等级;采取对称装载方法,减少计算点宽度。计算点宽度为车辆纵向中心线所在的垂直面与计算点的宽度,直线线路上为货物的实际宽度,曲线线路上为货物的计算宽度。对称装载降低计算宽度,超限等级随之降低。
其次,货物车重心位置的控制方法。装载车辆的重心不仅影响车速快慢,还影响运输的安全性,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控制。控制重心高度的方法为选择重心高度和车板高度较低的车辆、选择自重较大的车辆、采用添加配重的方式降低重心。由于货物自身存在的形状不规则或密度不均匀,导致装载后,车货物重心偏离车辆纵横中心线交叉点,若偏移量小于100mm,不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但若超过100mm,可能会对车辆造成一定的损害,影响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时,可采取在中心线另一侧添加配重的方法,将货物、车辆总重心偏移量控制在100mm 以内。
4 总结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铁路货车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给货物装载加固安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货物装载加固质量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影响货主和铁路部门的经济利益,严重时能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提高货物装载加固的安全性,不仅需要从管理上加强质量控制,还应从人员素质的提升,先进设备的利用,装载方案的编制等各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推动铁路货物运输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慧.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2]黄居杰.影响铁路阔大货物装载加固安全因素的分析及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5,05:120-121.
- 上一篇:噪音污染整治方案
- 下一篇:航空运输的优点及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