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创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文创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自动化技术创新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不断的将机械产品的创新能力优化与提高,与国家、机械领域的企业单位发展与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美国,相关的机械工程的设计委员会制定了2005年到2030年的有限资助计划领域中,将机械创新设计作为重要的资助之一;另外,机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机械市场的复杂多变也要求了企业需要在机械设计当中不断的更新、设计,迎合市场的需要,而自动化技术创新的运用是确保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研发出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的有利武器。因此,对于21世纪的机械工程设计学科来说,创新性与快速性就成为企业是否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机械产品概念设计的初期阶段,也就是原理方案的设计当中决定了产品是否具备创新性。
对于机械产品的设计概念来说,主要是设计到了人们的创新思维,也可以看成为人脑抽象与形象思维综合运用的一种结果。当然也受到了人们创新思维以及知识积累的局限。人们进行机械创新设计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并不能够确保想要的设计,同时兼具创新性的方案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得出。因此,想要在第一时间内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能够占据市场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困难局限性,也是不太现实的问题,因此,在机械产品的创新迅速实现过程中,基于计算机化的创新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从广义的机构学的教学来看,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包含了机、电、液与控制等等),都可以将其看成为两个组成部分——广义的传动机构与传动载体。而对于创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方案,就在于创新广义机构。因此,笔者在本文当中针对机械设计当中自动化技术创新的运用提出了一套机械系统创新设计以及自动化的方案(基于三维平台,以下所述都是基于三维平台)。
二、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体系
对于上述中的复杂机械系统进行创新设计以及对于机械相应的自动化系统的组成方面,主要是以下:两种具有较强的获得创新性设计方案的能力的、在计算机化方法当中适合于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当中较为复杂的方案;直接支持产品设计方案的三维虚拟样机装配与仿真的自动化建模过程,能自动化地对创成的复杂机械系统符号方案进行仿真、建模以及装配。而快速与创新则是其最大优点。
对于初期机械设计概念的这一阶段放纵,主要通过自动化系统为创新设计提供两套方案:其一,基于机械设计的基本规则而采用的创新设计方案;其二,创新方案的功能改良分解以及重组。考虑到这两种系统设计在方案的产生原理上都是采用的符号形式将最终的方案列出。而对于机械概念设计的初期阶段的使用符号的方案,机械自动化则会将方案进一步的分解成为机构的基本形式以及相互的连接这两个方面。在进行识别基本的机构方法选取上可以考虑到进行运动分析,从而将内部各个构件运动时所产生的分析数据展示出来。为了将开发机械产品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就能够使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来进行基本机构的设计。然后,三维平台进行的二次开发,在采用的措施当中选择特征控制参数、数据库驱动等等,对于整体的基本机构三维造型设计,能够使用少量特征控制参数对其进行驱动。能够良好的解决基本机构虚拟建模的问题。
在机械领域当中,对于刚度、美学的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机械运动刚度以及美学,可以最优的布局算法能够考虑到基本机构所占据的空间以及连接关系,从而基本机构在空间当中的位置进行确定,从而可以将机械系统空间限制到最小的占有空间。对于装配方案“后台预置”的借用,对于基本机构的运动分析数据以及布局结构的参照,则能够在特定的布局空间当中放置好虚拟的模型。连续的变化驱动构件的位置,在概念设计当中使用符号方案的设计,就能够得到其三维虚拟样机(复杂机械系统)。
篇2
目前,很多小学生从小就熟悉各种电子设备,和家人一起享受着最新的科技成果,如何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使他们不仅是数码产品的消费者,而且在未来能成长为信息化社会的最优秀的创造者,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思考的时代课题。2010年,我校选用Scratch平台,尝试开展小学程序设计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经过两年多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而编写的教材《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Scratch程序设计》也将于2013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现将我们对基于Scratch平台的小学程序设计教学的基本认识和实践探索与大家分享交流。
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背景
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是广州华南师大附小吴向东、王继华老师于2010年提出,在课程中强调儿童借助技术对自己思想和观念的表达,及在这样的表达中培养创新能力和提升数字文化素养。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讲的大多是LOGO语言,通过编程完成“图画”,引起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在编程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指令语法和一定范围内的数学知识。因此,课堂上,学生开始学习时有一定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但往后学习就没有多大兴趣了。由于软件本身的局限性,学习内容仅在“画图”和趣味数学编程,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软件平台明显落后于时代。
而Scratch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使创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指令模块颜色鲜艳形象,操作简单,学生可以轻松地创作蕴含着故事情节的动画、音乐、游戏和故事等。当学生进入到编程艺术创作中,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让他们兴奋不已的。因此,Scratch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新兴计算机语言,是适合儿童学习编程、表达自己想法的启蒙软件,基于该平台开展小学程序设计教学可以顺应孩子的创作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让他们在创作中获得快乐、经验和提升能力。
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内容
我们通过对不同范例的学习和研究,结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美术、音乐、游戏、文学和故事等多个领域挑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范例和主题,具体细化为互动艺术、数字动画、数码游戏、工程设计以及数字故事等模块。上册1~16课主要通过内建范例模仿学习,在创作中感知Scratch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程序的结构、逻辑与变量、多媒体效果、侦测与控制等内容。下册17~30课主要是通过主题开展自由创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法,学会使用程序解决问题并完成作品。
范例的挑选需注意到:学生知识的衔接和递增;脚本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个到多个;前一课学到的脚本设计,可以在后一课继续用到,巩固所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设计风格各异的范例。
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模式
我校在开展基于Scratch平台的程序设计教学时,借鉴广州华南师大附小王继华老师提出的“为创作而教”的教学方法,领会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尝试开发了两阶段四环节的教学模式,图1为模仿创作阶段的教学流程,图2为自由创作阶段的教学流程。
1.模仿创作阶段的教学实施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主题
主要采用范例演示、范例试玩、表演剧情以及作品欣赏等教学方式引出学习内容。《跳舞的女孩》、《过大年》、《炫酷的音乐盒》这类数字动画课程的学习采用范例演示;《变变变》、《音图》这类互动艺术课程,《胖胖吞吃鱼》、《敲小猫》这类数码游戏课程,《投票选举》、《趣味摇奖》、《电子点单》这类工程设计课程,《神奇图章》、《万花筒》这类数字艺术课程都采用的是范例试玩;有些课程《明明的思考》、《抓猫频道》这类具有情景的课程采用表演剧情。教学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
例如,《投票选举》一课,采用的是范例试玩(见图1),案例片段如下所示。
师:上课前,我们来开展一个活动。开学到现在,605班一直没有信息课代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挑选雷明轩和马千为候选人,但是只有一位当选,下面请咱们全班进行投票选举。
师:推选雷明轩同学的请在键盘上按一下A键,推选马千同学的请在键盘上按下L键,投票分两边进行,不能悔票。
学生轮流上台投票,体会投票的过程(如图3)(教师一边观察,一边用渲染的语言组织学生投票,激起课堂的气氛)。
(2)范例研习,自主学习
根据范例中脚本难易度和直观度,学生能通过自己阅读尝试了解的,就让学生自主研习;有些脚本是学生很难想到或不太直观的,我则根据要研习的范例,挑选出核心脚本,用描述语言一边讲一边搭建脚本,帮助学生理解指令模块和脚本表达的意思,一般课中讲述不会超过12分钟。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学生看老师演示脚本搭建后,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此时,范例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架,学生可以借助范例继续思考探究,以便掌握本节课所学到的设计,推广并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中。
篇3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三大矛盾”
1.倾向于教育技术与倾向于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的矛盾
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力”。因此,极其关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益;另一种倾向认为“思维决定行动”,因此只要关注教学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不用在乎到底利用了什么教育技术。所以,我们应在实践中思考: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中能否将技术思维和理念思维融合起来呢?
2.先进的教育技术与陈旧的教学设计方式和内容的矛盾
我区每一位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一所学校的每层楼都配置了多媒体移动平台,去年又为每校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而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的电脑备课都是“虚架子”,是为应付教导处检查而准备的,课堂教学还是凭以往的经验在组织教学。因此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呢?
3.数学教学设计的个性化与教学团队合作共享的矛盾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越是名师的教学我们越难模仿,越是名师的教学设计我们越难实施。然而,教师发展必定需要更好地分享名师们的“财富”。同时,教师发展还应得益于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学共同体的产生,为了促进教学交流,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让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以更直观的方式,更利于分享的方式来表现呢?
二、解决“三大矛盾”的有益思路
1.面向对象的教学设计让学案和教案合为一体
如果教学设计不能在一个小时左右完成,那么大部分教师在平时就会放弃这种教学设计。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面向对象的方式将教案、学案一体化,也就是说教师完成教学设计时同时,也完成了学生学习课件的制作。这比原有教师先完成教学设计,再制作教学用的课件,更现实,更对师生有吸引力,更具有创新意义。
2.数字化教学设计既保证个性又促进交流共享
数字化教学设计至少有以下两大优势:一是便于将图文声像结合起来,使教师用多媒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二是便于其他教师理解和分享教学设计,易于开展团队合作,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因此,数字化教学设计既能保证教师自身的独特的个性化思维,又能促进沟通和理解,是教师教学共同体开展活动的有益资源。
实现“有益思路”的具体方法:
1.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拥有数字化资源。
(1)网上搜索下载。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就可以到小学数学教学网下载,在利用Adobe Acrobat软件做成电子书。
(2)扫描。比如补充习题、练习册等。建议用连续扫描仪,半小时就能将500多页扫完。
(3)转化。将原有的配套光盘中的flas导出,可以用于情境创设。
(4)整合。将以上这些资源整合成一个资源包,便于使用。
(5)分析。对整合的资源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因为是数字化的,所以这种分析不仅是可以不断完善的,而且是宜于合作和分享的。
有了这些数字化资源,就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如鱼得水。至少在教学材料的借鉴、选择、调用上有很大的便利。
2.数字化设计软件
第二步就是选择数字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软件,首先要排除PowerPoint,因为其互动功能极差。其次因为普通的数学教师不可能精通Flash、Autoware、Photoshop等,即使精通,平常也没有大量的时间可供研究制作,因此这些软件也只能成为“配角”。最有可能满足数字化教学设计的软件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直接面对师生教学开发的;便于人机、师生、生生互动的;技术入门要求相对较低;能提供广泛而又有效功能的软件。
现今,可能只有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才能满足这些要求。如“普罗米修斯”交互白板软件“ActivInspire”,就是脱离白板来运行也是极其优秀的教学软件。
3.教学设计模块化
要提高设计效益,就要将课堂教学设计模块化。因此,尽量要提前设计好标题页、目标页、板书页、例题页、练习页、反馈页……等模块。
4.数字化设计过程
(1)教学内容分析。在“标题页”上利用“注释工具”对本节数学教学任务进行简要的分析,主要包括:确定教学内容的性质;明确教学内容的意义;了解学生认知的准备水平。
(2)教学目标定位。在“目标页”上利用“注释工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来进行教学目标定位,明确教学重难点。然后,还应在“目标页”上用问题的形式填入面向学生的目标。
(3)教学情境创设。利用数字化资源再现学生的现实生活场景,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学习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习更有意义。
(4)教学材料调用。在整体情境创设完成后,只要将所需的数字化资源直接拖拉到所需位置即可。也可以借鉴资源包中的资源,自己进行题目设计,让其更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
(5)教学弹性预设。这是数字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精华部分,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进行如下四种弹性预设。
①子目标预设
对重要环节的教学内容应进行“子目标”预设。如在每一“例题页”和“练习页”模块中都应预设有简练的子目标。
②大问题预设
对教学的关键内容进行“核心问题域”的设计。所谓“核心问题域”是针对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而设计的系列问题。预设时要求问题间应有内在联系,问题的思考应有递进和提升。
③学生面对问题的可能状态预设。
教师站在学生的位置,分析学生对每个大问题思考与解决的多种可能,分析学生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同时还要思考应对的策略和方案,为教学实施过程中动态地调整方案提供可能。
篇4
[关键词]Flash 多媒体课件 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17.省略技术的结合,实现在线视频聊天帮助学生,做好信息反馈,解决了双向交互的实时性。
二、多媒体课件结构化设计思想
多媒体课件常见的结构有虚拟课堂类、Flash场景导航类、网站与网页导航类、练习测试类、在线视频类。在此,笔者运用的是Flash场景导航+练习测试+在线视频。基本结构如右图所示:
封面主要包括课件标题、设计者字样。教学设计主界面由各个模块按钮组成,通过LoadMovie实现各模块之间的调用。学习者在浏览时,网络先加载教学设计主界面(主控模块),而其他模块没有同时加载,用户通过鼠标自由选择激活某个模块,该模块就被下载播放,充分发挥了流式媒体的作用。同时,设计者只要通过更新某个或某些模块,即可维护并创作出新的课件,这有利于课件的可持续开发。封底包括感谢、资料来源等。
三、Flash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及应用
(一)Flash多媒体课件开发分六步走
1.文字处理
多媒体中获取文字由文本文字和图形、图像文字组成。文本文字可通过Flash静态文本功能实现,也可以通过加载文本文件实现。图形、图像文字可通过书法篆刻大师、在线书法大师、photoshop和文字非键盘输入法实现。文字非键盘输入是指以字写王、绘图板、扫描仪、语音输入文字。
2.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处理
图形采用Flash矢量图文件,图像可通过数码相机、扫描仪、计算机屏幕、光盘和网站等设备获取,再通过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office照片编辑器和photoshop软件处理。
3.音频的采集与制作
网络流行的数字音频格式主要有wav、an、rm、mp3,不同的音频格式,压缩方法、网络传输速度也不同。制作声音文件的软件有:windows录音机、Cool Edit Pro和Adobe Audition。录制声音后,特别要注意降噪处理。
4.动画制作
动画按效果可分为二维动画、三维劝画。Flash主要侧重于二维动画,分为形状、补间和逐帧动画,各个学习模块通过场景动画、帧动画或帧标签动画来描述。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包括3D Studio Max、3DS MAX,三维动画文件可转为视频格式,再引用到Flash中。
5.视频获取与处理
要获取视频数字文件可以使用摄像头、数码相机等设备,也可使用屏幕录像机软件抓取教学演示过程,再通过Adobe Premere处理、合成视频与音频。
6.省略+SQL设计仿QQ在线聊天系统。
Flash多媒体课件的网络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其中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师生互动、学生端控制等,经过笔者的大量实践证明,课件结构化设计与Flash的实现,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
(二)Flash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Flash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即是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包括创设情境、突破重点难点、促进自主学习三个环节。
1.用于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作用是通过真实或近似真实的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比较深切的感受与体验。在教学中一般有两种情况需要创设情境,一是在一节课的开头,二是在一节课的中间或结尾。这两种情况的运用对情境创设的要求不完全相同。课首的情境创设,其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课的主题上来;课中或课尾的情境创设,其作用则是用于促进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或是用于对情感类教学目标的巩固拓展与深化。
2.用于突破重点难点
理、工科中的抽象概念、原理、法则,医学中的病理分析与手术过程,以及人文科学中的某些重要理论观点,往往难以仅仅通过教师的口授、板书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另外,化学实验中某些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其实际操作过程不容易讲解清楚又不便进行示范,对于这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能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通常都能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用于促进自主学习
有很大一类多媒体课件(如具有三维动画功能的课件、具有交互性的课件、用于实验仿真的课件、数学建模软件以及内容丰富的文献资料或带有视音频的案例类课件),不仅可以作为辅助教师教的直观教具,更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若能进一步组织全班或小组的协作交流,将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自主探究建构主义数字化学习化学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与功能目标
新世纪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行为。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题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代替传统的继承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该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的建立和完善,在数字环境下进行化学教学已成为可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是必然趋势。由于数字环境的信息多样性、资源共享性、活动交互性、动态开放性、超文本的结构性,较强的可移植性等优势,将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更有效地改善学习,达到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基于此,我课题组构建了化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力图通过该模式的探讨使探究学习成为更有意义更有效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数字化学习的内涵
1、理论基础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学习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青睐,对它的研究很多。钟启泉等认为,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强调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所以学生不但可以体验到过程,并且其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将得到加强,同时,由于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提高。
化学探究学习主要有以下一些共同点: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内容作为探究活动的载体;活动形式以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为主;从活动的过程来看,学生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验证假设、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反思与结论等探究要素或部分探究要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真正的理解可能是由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理想的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四大要素从实质上来说都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把接受型的学生转化为求知型的“探索者”。显然建构主义理论与探究学习理论是相一致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方式。
数字化学习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素养、创新能力的人才。不难发现,数字化学习不仅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而且是符合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自主探究数字化学习模式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强调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环境和广阔的空间。
2、支持环境
(1)硬件环境
①校园网络系统;
②课堂学习环境:多媒体演示型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Web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因特网)
③课外学习环境: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工作室、CAI课件开发室
④地区性学习支持系统(地区教育信息系统)
⑤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2)软件环境
数字化学习资源
①数字音像教材(CD/VCD/DVD)
②多媒体教学软件(CD-ROM)
③网上资源、探索、整理;利用已有资源(下载)
课件制作软件
软件名称性质使用文件格式
FrontPage2000主页制作Html
PhotoShop6.0图形处理png/bmp/gif/jepg
Flsh6动画制作fla/swf/htm/gif/jepg
ACD图形浏览png/bmp/gif/jepg
Netant资源下载所有网上文件
Word2000文字处理Doc
RealOne视频转换Rm
三、自主探究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
图1自主探究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图
1、模式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2、模式的初步阐述
数字化学习是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不适合所有内容,究竟有哪些内容可用或者应该用数字化教学来操作,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确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结构的课题。
在一个确定的主题下,要充分发挥数字化学习的功能,通过分组活动,通过网络资源,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协作,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培养初步的科学素养,并进一步通过质疑、探索,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日臻完善,达到具有“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和价值观)效能的意义建构。
3、模式常用的数字化资源
四、自主探究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实践
自主探究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进行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课题组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出以下有效的自主探究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
1、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数字化学习课
此类型学习课的教学环境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给学生一定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但要打破45min的束缚。老师提出学习目标(包括必须的网络知识学习)及相应的学习方式(个别学习或小组学习);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入问题,相对自主地决定学习方式(登录注册,进入网页或上网查询),尝试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BBS,NETMEETING等手段,展开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例如:在《环境保护》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将网络作为学生获取资源、自主探究和意义建构的工具,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教学程序如下:
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1、在校园网上建立内容丰富的“环保知识库”
2、引导学生查询互联网上相应的环保网站或进入校园网,浏览“环保知识库”(中国环保网)上网游览相应网站,进入学习情境
确定问题帮助学生确立自主探究的子课题1、分成4个学习小组
2、围绕课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确定当前最想探究的问题作为子课题
自主探究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伙伴,在学生上网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1、收集与子课题相关的信息,下载或打印出来
2、处理信息,将收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建构知识框架,将知识内化
交流协作1、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拔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3、将有代表性的学生的网页,在学生发言时进行切换,供全体学生交流1、各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分享式、合作式学习方式,并学会应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外显化。
2、在讨论交流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做出反映。
自我评价设计网上作业、网上测试题,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归纳总结成板书(屏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上网练习,提交答案,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进行自我评价
《环境保护》一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着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该模式可归纳为“提出问题-情境创设-小组协商-教师指导-师生讨论-评价-练习-总结”八个环节。该模式来源于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以及建构主义“四要素”的作用,重视情境的创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明显。同时,这种模式吸收了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课
此类型的课按照学习内容又可分为局域网或网络教室学习。通过局域网的开放式网络环境教学,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学习资源。一般是围绕课题,课下寻找资料,完成课题,课上汇报的形式进行。例如我们在专题网和教师个人主页上,公布研究的课题“城市垃圾”、“饮水与健康”“室内装修对空气污染”等,学生通过申请可以把自己提出的研究课题在网上,作为共同研究的项目。全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研究小组,通过网络等各种资源,查找有关资料。在教师指导下,整理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而网络教室的网络环境教学,是教师提供规定的学习资源。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对网络知识的巩固应用;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对课程知识的加深;通过应用网站等课程知识进行拓宽;利用EMAIL等方式与教师、同学或其他网上学习者展开讨论。老师要做的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网站、网址、自己的EMAIL地址,并对学生加强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及学习目的教育,实施这种形式的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该模式可归纳为“提出问题-网络资源情境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师生通过网络探讨-师生评价-总结-练习强化”七个环节。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神,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远程教学模式。
这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与传统教育手段结合使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模式,这样使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丰富多彩,各尽所能,学生在各种探究过程中学会的不单是纵向、横向认识物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获得多层次直接的心智体验、经验和各种能力的挖掘和锻炼。
五、自主探究数字化学习的反思
1、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利用数字环境组织化学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多样性,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学习兴趣。采用超链接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联想记忆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拓宽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协作,大大提高了思维深度、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2、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教学关系
传统的教育手段必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配套。以教师讲述、演示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为特征。而新的课堂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更突出表现为师生互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加强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要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数字环境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环境,但并不是所有化学课都适合,要有选择的加以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时,有些教师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教师的讲述也被大段的文字课件所代替,减少了师生互动,课堂上没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因此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育手段并不是可取的好办法,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两种模式可以参考:①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线,以恰当的课件及媒体为辅助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主线,以传统教育手段为辅助。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配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3)要处理好化学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的本末关系
化学实验操作真实具体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品质和技能。用多媒体模拟实验,顺利简便,可避免化学药品可能造成的伤害或危害,但学生往往缺少失败经历和感受,缺少克服困难而取得的成功体验,不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模拟实验是辅助教学,仍是从属地位,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实验操作。
数字化学习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模式的日渐完善而日渐显著。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化学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对于教师来说,要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不断修正,创出化学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林迵,化学数字化学习的构想与实践,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5):18
2、文庆城,化学探究-建构性学习教学模式探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2):17
篇6
摘要: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在对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意义具有充分的认识、对数据库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分析透析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特色专题数据库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3-0043-03
笔者结合“梅州客家山歌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实践,通过对“梅州客家山歌文化专题数据库”开发的价值解读、需求分析等方面的探析,对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解决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资源建设困境提供有益的参考。
1梅州客家山歌文化数据库建设的价值解读
1.1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本身具备的价值
作为客家文化的核心,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人文、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及民俗研究价值。如在人文价值方面,客家山歌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隶属汉族民歌的劳动歌音乐雏形之一,对于我国汉族民歌起源及其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研究价值。而在20世纪30年代,出于中央苏区革命和建设的政治需要,客家山歌开始了与红色歌谣的嫁接过程,成为红色歌谣的母体,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保护、传承和发展价值。同时,由于客家山歌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盖了客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饱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信息,从而在客家山歌中体现出客家人丰富独特的人文精神。在经济价值方面,以客家山歌的文化品牌价值、特色文化价值以及音乐附加价值共同构成了客家山歌的经济价值,特别是目前传统音乐作为一种旅游文化资源愈加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崇,更加凸显客家山歌无形的经济价值。
在其他方面,首先,以大量存在的反对封建统治、反对压迫、反对迷信和争取自由平等的传统山歌和以直接为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代表的革命山歌和新山歌,说明了客家山歌在各个历史时期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其次,客家山歌继承和发扬我国《诗经》的优良传统,语言丰富、生动形象,含有大量的古汉语,对客家历代诗人具有很大的影响,具备非常明显的文化艺术价值;最后,由于客家山歌凝聚了千万客家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成为客家人历史文化、劳动生活以及民俗风情的缩影,因此,以民俗学的角度,透过客家山歌,可以看到客家民系在历史进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看到客家民系丰富的文化和多彩的风情,这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民俗具有一定的价值。
1.2地方高校图书馆实现专题特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
专题特色资源数据库是当前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点,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网络化,体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当前数字环境下适应信息服务趋势,创设自己服务品牌应对挑战的重要价值。
1.2.1数字环境下适应信息服务发展趋势。数字环境下,读者信息需求的内容、信息获取方式、信息需求载体都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对传统信息服务模式的冲击,专题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下迈向个性化信息服务、知识化信息服务、移动化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创设图书馆服务品牌。服务品牌作为图书馆使命与价值追求的表征,是图书馆文化的显性载体。创设图书馆服务品牌,特别是以特色资源为基础打造特色服务是改变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形象及生存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2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2.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
2005年5月20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广东“梅州客家山歌”就名列其中。梅州客家山歌历来由民间口头传承,目前随着唱山歌的歌手队伍严重老化,不少优秀山歌手也相继去世,加上青少年已不喜欢唱山歌、听山歌,山歌演唱青黄不接、后续乏人的情况日趋严重,因此,抢救和保护梅州客家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
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之一,承担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责任。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开展,可以使各种类型、格式、内容的梅州客家山歌文化信息被加以甄选、著录并保存,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信息资源保存体系,成为梅州客家山歌文化传播和展示的平台,从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2.2地方区域文化发展和旅游开发的需要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梅州客家山歌进行全面收集整理以及开发利用,将有利于梅州地方文化的丰富多样,促进梅州地方文化的发展。
梅州地区地处粤北山区,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发展基础的多方面原因,经济欠发达。但梅州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梅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旅游独特性业已成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重点。而梅州客家山歌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特点,具备地方旅游业独特性的良好展示点。因此,以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为平台,为梅州地区旅游业与梅州客家山歌探索有机结合提供支持,针对梅州客家山歌和梅州旅游业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对于梅州地区旅游在音乐方面展现独特性就具有非常大的参考、实用价值。
罗铿: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探讨*罗铿: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探讨*2.3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需要
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对人文理念、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及对艺术的感知。作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已成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作用。
客家山歌作为民间歌谣的一种,同时又是一种即兴的口头文学,是客家人在拓荒、垦植的山间劳动生活中,把挑担、砍树、撑船劳动时有节奏的呼吸哼出曲调,把与远山或河对岸的人高声交谈变成歌声而产生的,是客家人劳动生活与大山紧密联系的真实写照。客家山歌的劳动歌、四季歌、生活歌、诉苦歌等类型多样的山歌,反映了当地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通过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提供的山歌文化资源,让学生通过客家山歌深刻体会客家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认识客家的优良传统,得到真和善的启迪,提高识别生活和洞察人生的能力,从而丰富学识,提高其人文素质。
2.4教学及学术科研的需要
随着高校特色化的观念越来越被众多国内高校认可,不少地方高校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纳入地方高校特色化建设范畴,而梅州客家山歌文化在这一方面尤其明显,是梅州地区高校客家学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的建设,首先通过馆藏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将有关梅州地区客家山歌文化的图书专著、书目数据、期刊论文、地方杂志、地方报纸、地方史志资料等数字化;其次通过网络渠道,以客家专题研究网站、客家研究机构网站等提供的各类型梅州客家山歌网络资源;最后依靠寻访,如寻访本地客家研究机构、客家组织团体搜集、保存的有关客家山歌方面的口述历史资料、田野调查资料、珍稀山歌唱本资料、四五十年代梅州山歌剧团演出的新山歌剧剧本等资源。由此可以为学校的特色专业教学及学术科研参考提供横向的客家地区山歌文化交流资源和纵向的客家地区山歌文化学术研究的资源参考、利用平台。
3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设计
3.1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信息组织框架设计
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供知识化资源平台,在数据库组织架构方面应体现客家山歌文化资源知识组织的模型及框架。信息组织框架设计是一个数据库建设的核心问题,关系到所建设的数据库资源全面与否、分类合理与否、查询方便与否、利用科学与否的关键。设计合理有效的信息组织框架可以充分体现数据库的意义和作用。
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的组织结构必须体现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的科学类分,尽可能涵盖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的资源整合。结合已有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经验,应以一次文献信息为主,二次文献信息、三次文献信息为辅的方式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揭示;以全文、题录、文摘、图像、音频、视频和多媒体等为资源类型的表现形式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
根据音乐学科专业特点和用户需求,以梅州客家山歌文献数字全文资源、梅州客家山歌艺术赏析资源、梅州客家山歌教学辅助资源、梅州客家山歌新闻信息资源等构建数据库组织模块(见表1)。
3.2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平台的选择策略
在数据库平台的选择上,以科学发展的角度,按标准化原则选择数据库平台。自行研发的平台虽然在功能特色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建设标准不一的数据库容易造成各数据库间出现信息孤岛效应,不易于信息资源的有效交流和传递,尤其对于特色数据库建设以后实现区域间或联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造成很大的障碍。
因此,在符合本地特色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应以标准为依据,采用专业数据库提供商的成熟软件平台搭建。鉴于CALIS在国内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的影响力及数据库建设后的资源共享问题,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参考CALIS特色数据库建设标准,遵循“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尽量选择经CALIS认证的TRS、TPI、方正德赛、快威、义华、中数创新等系统,使开发的数据库系统具有更广泛的开放性和可移植性,在数据库建设当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4结语
以CALIS建立的目标和思路来看,其“建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高等教育特色和资源特色、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方便实用、技术先进的专题文献数据库”的发展思路无疑是正确的。破解目前高校图书馆、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存在的困境,在于对建设意义是否具有充分的认识、对数据库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否分析透析,在数据库建设上是否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的指导,唯有这样,地方高校图书馆才能跳出当前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的瓶颈,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田莉莉.赣南客家山歌的人文价值及其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考古,2011(1):203-205.
[2]廖夏林.铜鼓客家山歌的经济价值功能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12):116-113.
[3]温萍.“客家山歌”的社会内涵和价值[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2):15-19.
[4]徐大平等.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选题若干问题研究――以陕西地区为例[J].情报杂志,2012(2):174-177.
[5]何平,肖蔚.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研究――以“媒体湖南数据库”为例[J].图书馆,2013(1):139.
篇7
一、数字资源建设必要性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常用机床电气线路的检修课程现状如下。
现有的教材以学科知识系统化为课程教学逻辑主线,学问化的课程教学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不适宜自主学习和项目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所以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根据课程教学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开发课程项目,以任务引领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学习活动。
缺乏与一体化教材相配套的数字资源,大部分仍局限于文字材料、图片库以及习题库等,虽然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通过动画、仿真或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字教学资源来讲解一些知识和技能点,但大多不成系列,未能形成一套与教材完全配套的数字资源,且校际资源难以互联共享,缺少整合与合作,利用率低。
现代职业教育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素材,还应具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当前课程教学存在仅能从课本及线路图上进行理解和分析,辅以模拟教具来配合进行机床电气线路检修的教、学、做的现象,无法较好地培养学生在不确定环境下进行机床电气设备检修的综合职业能力。
因此,为了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必要结合机床检修课程特色,打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整合相应知识、技能,图文、声像并茂,语言风格更贴近学生实际的,具有明显特色的立体化教学平台,实现本课程教学资源的数字化。
二、如何有效构建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
1.广泛调研、统筹规划、科学论证,构建资源建设框架
调研工作在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不同区域的中职院校中展开,以明晰行业企业发展背景与趋势、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等。通过调研,企业和同类职业院校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基本代表着本专业领域的最新认识,为本课程建设提出了来自生产和教学第一线的可行性依据。结合大量行业、企业调研结果,课程资源建设组最终确定了五个典型工作任务组成常用机床电气线路的检修,每个工作任务分解若干学习情境,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内容体系。如项目三任务设置如下。
项目三:X62W型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
任务一:X62W型万能铣床的初识;
任务二:X62W型万能铣床主轴电动机运行故障的检修;
任务三:X62W型万能铣床进给电动机运行故障的检修;
任务四:冷却泵电动机和照明电路常见故障的检修:
与企业深度合作分析了职业岗位能力,设计了课程资源建设框架。其中主框架由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工作页、技术手册、项目考核、教学评价9大部分构成。
2.分工f作、对接企业、信息技术支撑,实现资源建设创新
资源体系中,教材处于核心地位,在教材开发过程中,教师要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教材编写思路,教师执笔写作,遇到技术问题随时与企业技术专家探讨,编写完成并讨论定稿后,请企业专家终审。在设计理念上,突出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内容设计完全按照当前机床设备管理所面向的岗位定位、岗位工作任务定位和任务的职业能力定位,展开项目课程的开发。教材结构以CA6140型卧式车床、M7130型平面磨床、X62W型万能铣床、T68型卧式镗床、Z3050型摇臂钻床等5个具体项目为中心,从“企业真实任务”着手,通过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步骤,使学生在一个个贴近生产实际的具体情境中学习并完成“任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的目标。
围绕教材开发的数字资源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数字形式将教科书相关内容呈现出来,并通过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使用的课程资源。为了使数字资源能够在资源内容、表现形式、使用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达到更好的教学应用效果,课题组搭建了常用机床电气线路的检修教学资源库和虚拟实训平台。采用 “脚本设计、资源制作、资源整合”三段式的开发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动画、三维模型、虚拟仿真等多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以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为载体的电路分析、调试、检修、考核等工作过程,使本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得到立体化的演示。学习者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进行虚拟训练,使技能得到标准化、智能化的模拟训练,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了实际教学需求。
3.建立机制、规范管理、多元评价,促进资源时效性
利用教学资源库和虚拟实训平台,坚持边建边用,通过建用结合促进资源的建设和资源的不断提升与更新,并建立有效机制,鼓励教师使用数字资源进行备课和课堂教学,实现线上教学互动、自主学习,线下实践、巩固、提高,以促进教学改革。
三、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研究成效
1.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次研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挑战, 采用了“任务驱动”“情景体验”“分组竞赛”“仿真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专业教学活动的情境。
情景体验案例: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工作环境,把学习任务视为维修工作,模拟角色扮演,重现现场勘查、维修进度分配、调度、维修调试、维修记录等环节。
2.立体式教学框架,为教学增加新的维度和方向
本次研究,通过多样化的资源形式设计教学过程,以“理实一体”和“加强实训”为目标,建立了立体式教学框架。教学在一体化教室、模拟设备、虚拟实训平台和真实环境四个层次进行,打造动手能力逐步提高、技能不断完善的学习链节。特别是虚拟实训项目的开发和使用,如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完成X62W型万能铣床的模拟操作、调试检修、训练考核和评价反馈等教学环节,为教和学增加新的维度和方向,使教学过程立体化、多通道、全方位。
3.校企合作,建立了相关校外实训基地
本次研究,院校和企业紧密接触,校企合作的力度被最大化。通过校企的联动合作,建立了相关校外实训基地,为中职院校引进企业的新技术和优秀人才,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小结
数字化资源建设创设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创造了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篇8
长期以来,学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辅部门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图书馆基本上处于半封闭、无人管的状态,使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信息需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条件逐渐成熟,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学校图书馆有必要转变思想观念,引入新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职能,把图书馆作为信息交流的枢纽,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创设优美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如何促使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场所布置以及榜样、楷模的人格魅力等课程资源,创设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
1.布局合理,环境育人。学校图书馆地点的选择和设施的安排都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从馆外到馆内,从入口到各个部分都要规划合理,如走廊、楼梯等通道要宽敞,设计要合理,书架、阅览桌椅之间要留有较大的空间,书柜、书架、阅览架不宜太高,尽量考虑大跨梁、大空间,然后根据功能需求用矮橱柜、盆栽植物等来分割组合。图书馆的外在风貌和内在设计要和谐统一,只有使读者产生亲切感,才能吸引读者,感应读者。
2.功能齐全,感受温馨。现代化图书馆应该具有教育功能、信息功能、传播及娱乐功能。在图书馆里,学生可以借书,可以浏览图书,可以找资料自主学习,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图书信息,还可以通过校园网查找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这样既方便了学生,也提高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多种阅读手段,为开放式教育提供保证,让学生在轻松阅读中获取知识,感受温馨,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品位。
3.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不管是从实现为师生读者的服务,还是从实现图书馆计算机管理上考虑,学校图书馆都要逐步实现全开架借阅,这是图书馆主动服务、满足需求的有效途径,可随时提供文献信息、辅助学习、调动学生博览群书的积极性,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多角度、全方位、细致周到地为学生服务,营造出浓郁的“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人文环境,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维方式。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设学校图书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阅览室进入学校图书馆,必须加强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升自动化与数字图书资源的整合和综合检索能力。
1.利用计算机软件管理图书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软件可把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编目数据与互联网数字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把纸质图书和实体的音像、光盘的目录以及互联网上的各种媒体形态的虚拟文献,集成于一个检索界面上,供用户综合利用。在资源上,它是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网络信息资源的复合;在技术上,它是传统图书馆技术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复合;在用户上,它是本地与外地、馆内与馆外用户的复合;在空间上,它是物理场所与信息空间的复合;在服务上,它是传统借阅与网络服务、在线服务的复合。
2.对现有资源积极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学校应把网络数字资源建设与传统图书资源整合利用,把学校的电教网络与自动化图书馆融合在一起,建立学校信息中心,集中人力、技术、资源,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优质服务。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不再成为摆设,改变学校盲目无序上网的低效情况,使教师课改、课题研究离不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支持,有意识地将有关活动移至图书馆来。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优势互补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都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的。传统图书馆注重思想和政治教育,偏重传统文化和人文环境对学生的熏陶,应“细嚼慢咽”,日积月累;数字图书馆可以对当前和实时信息进行快速检索,方便、高效地为读者服务,适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如两者结合,则可以优势互补,成为学校教育丰富而强大的知识库和信息源。如在计算机上阅读《红楼梦》原作,虽有音乐、图片,但从文字阅读和文学欣赏的角度,就远不如凭窗听雨、夜读(《红楼梦》来得那么方便和意境真切,在这方面传统图书馆就优于数学图书馆,但如果教师要为上《红楼梦》选段备课找资料的话,传统图书馆就远不如数字图书馆。教师不必再去找原著,去翻红学期刊,只要到数字图书馆的综合检索平台上,输入关键字“红楼梦”,除了能得到本校馆藏纸质图书和数字图书的藏址信息外,还可以通过超链接连到数字图书网站,自动搜索到有关《红楼梦》的数字图书、图片、电影、电视连续剧和主题音乐,自动链接到有关《红楼梦》的各种研究和评论文章以及相关的电子课件等,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
营造书香校园,构建和谐学校
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图书馆工作中,如何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其自学能力,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的关键。
针对学生具有好奇心的特点,以图书馆为阵地,开辟“读书活动”乐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我读书,我快乐”活动,如故事会、演讲会、阅读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征文竞赛、辩论会等读书活动。通过活动,达到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锻炼才能,形成健康个性的目的,这也是图书馆教育功能之所在。
篇9
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已进入幼儿园。在我园进行的IB单元主题课程中,网络教育资源可以起到什么样的支持作用?如何借助数字化资源库,优化我园主题探索活动?我们选用了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研究”的模拟资源库“小天天快乐学习宝库”,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文以大班“旅游”主题探索活动为例加以说明。这一主题探索活动围绕着“什么是旅游”“我们旅游过的地方的相似和不同”以及“人们为什么要旅行”三条主线展开。在活动前,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设计了多种样式的探索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很多模拟资源库的相关内容,比如《不同的交通工具》《与梦儿一起周游世界》《不一样的房屋》《各国的物产》和《不同国家的衣服》(选自主题《周游世界》)等课件。模拟资源库的使用,为我们的“旅游”主题探索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首先,运用数字化资源库创设各种旅游的场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在探索活动“什么是旅游”中,为了让幼儿真切地感受旅游是什么,我们充分利用课件《与梦儿一起周游世界》。我们在幼儿讨论他们心目中的各种旅游目的地后,利用课件的合理设计,为幼儿选择他们要去的旅游目的地,请幼儿亲自准备背包里的物品,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背包,他们对背包里面到底要装什么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协商,每个小组都选择了自己需要的8样东西,并对此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这种情景性的环境创设。让幼儿一下子进入情景,他们通过与同伴、教师、电脑互动,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运用数字化资源库中富有趣味性的课件解决主题探索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主题探索活动“我们旅游过的地方的相似和不同”中,为了让幼儿分清不同国家的建筑、服饰、物产等特征,我们运用了模拟资源库中的课件《不一样的房屋》《小小建筑师》《不同国家的衣服》及《各国的物产》。例如,在介绍旅游过的地方的相似和不同时,幼儿通过课件《不一样的房屋》了解了建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类型的房屋。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定了《小小建筑师》这一电脑游戏,请幼儿观察游戏的场景,建造他们认为合适的房屋,然后请幼儿选择他们喜欢的屋顶或者房屋的样式和外观,最后帮助打印出他们设计的房屋。幼儿拿到“自己建造的房屋”时,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我们感到模拟资源库中的游戏寓教于乐,幼儿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活跃思维、增长知识。又如,幼儿通过课件《与梦儿一起周游世界》中丰富的图片、生动的语言了解了很多他们想知道的各国的特色。我们运用课件中的情景游戏――“不同的国家”,让幼儿在互动的游戏中巩固已有知识,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幼儿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教师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再次,运用数字化资源库中的课件,帮助幼儿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主题探索活动“我们旅游过的地方的相似和不同”中,幼儿对不同国家的国旗、美食和建筑比较感兴趣,在讨论“我们旅游过的地方一样吗”时,许多幼儿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其他国家的人和我们吃的是不是一样”“我们的房子和别的国家的有什么不同”,等等。于是,我们就请幼儿一起观看课件《与梦儿一起周游世界》,并找出模拟资源库中其他相关课件让他们观看,最后他们获得了答案,解决了问题。
我们在主题探索活动中利用数字化资源库的相关内容,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加了教学容量,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是点燃幼儿智慧火花的有效手段之一。
篇10
关键词:《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P63~64例1、例2及练一练。
2、教材结构、地位及作用:
本课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部分内容可分为两层来安排教学。第一层:认识列举法。第二层:学会列举。即:例1作为本单元教学的起始,让学生初步体会按一定顺序列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然后通过例2的教学,进一步突出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需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最后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巩固认识、加深体会。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增强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增强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特点灵活选用策略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在思维方式上,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与经验,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论文,但抽象思维一般都还处于无序状态,通过学习,使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设计理念
1、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于小学生而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或者间接看见、听说的事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设计中,我在不改变教材的设计意图的同时,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真正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需求联系起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自主参与,亲历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本节课教学设计,我力求“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的学习,更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
3、尊重差异,分层施教。“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坏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大胆的预设,根据预设的情况,灵活选择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发展他们的个性小学数学论文,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目标预设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
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能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五、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表格。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力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策略的价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感知策略——合作探究,体验策略——比较反思,感悟策略——运用拓展,形成策略——总结反思,内化策略。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1、问题引入:用1、2、3这几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把组成的三位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个不漏地列举出来,这在数学上叫一一列举。(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一种策略。
【设计意图:导学的艺术在于唤醒。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正式学习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但在他们的知识经验中已模糊地经历过类似的方法,只是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完整的数学模型。所以在课的引入部分,创设用不同数字组成三位数的问题情境唤醒了他们头脑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二)合作探究,体验策略
第一层:教学例1 (简单列举)
1、情景创设,呈现问题。
出示情境图,王大叔 :“我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
提问:从这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明确:花圃是长方形的小学数学论文,周长是18米。
呈现问题: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的“围羊圈”改成“围花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2、动手操作,交流围法。
提出要求:周长是18米的长方形花圃可以怎样围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提示:可以围一围、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与生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围成的长方形花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学生汇报,课件相机出示围成的4种不同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需要有条理地一一列举。】
3、填表列举,解决问题。
谈话:长方形的周长是18米,说明长与宽的和是多少?(9米)
师:你能把这些围法一个不漏地列举出来并填写在表中吗?
长方形的长(米)
长方形的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