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噪音污染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治理噪音污染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治理噪音污染的措施

篇1

[关键词]噪音污染;来源;危害;整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1.91;X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234-01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人们的现代化生活节奏及生活质量也在提升,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同时,来自各方面的城市建设及设施的丰富和交通的便利,都无疑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城市的噪音污染在逐渐严重化。噪音污染,一般是指所有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现象,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为了防治城市噪音污染,我们一定要深入了解城市噪音污染的来源,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确保人们长期的身心健康。

一、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

1.社会生活噪音

社会生活噪音主要来自于娱乐场所的嘈杂声、商家叫卖和促销、集会高音喇叭、家庭音响、房屋装修等。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这些噪音的影响,但无法摆脱它们的影响。

2.交通噪音

交通噪音主要是指机动车辆在城市中行驶时所产生的噪音,交通噪音是城市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机动车辆的数量急剧增加,机动车辆发动机、喇叭以及轮胎摩擦路面所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此外,交通运输也是噪音污染的一种。[1]。

3.建筑施工噪音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和状况,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对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夜间施工时发出的噪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

4.工业生产噪音

工业生产噪音主要来自机器运转时发出的噪音,如柴油机、机床、冲床、打磨机、切割机等设备在运转时发出的声音往往波动幅度较大或者频率较高,直接影响工人的工作环境和身心健康。

二、城市噪音的危害

城市噪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污染物质,不仅干扰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很大危害,尤其对人的耳朵,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主要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很容易就造成人的注意力分散,降低效率,影响身心健康。

如果噪声出现在学校或者集会附近,就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到正常听课或会议的进行。如果人们长期处于噪声污染环境中,不仅减弱人的听力,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影响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工作效率,严重时,还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

2. 严重影响婴幼儿发育成长

噪音污染对女性身体和生理的影响较大,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女性生理机能紊乱、月经失调和流产[2]。如果怀孕期间的女性经常处在噪音中,就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能导致女性流产。噪音污染对刚出生的婴幼儿的危害比较明显,如果婴幼儿长期处在噪音污染环境中,不仅听力会受到影响,其质量发育也会受到损害。

3. 导致病情加重

医院的病人需要在安静的场所休息养病,如果病人长期处在噪音污染环境中,会直接影响病情的痊愈。另外,噪声可能会损害病人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特别是在夜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患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就会增加。

三、城市噪音的防治对策

(一)完善我国城市污染防治制度

不断完善我国的噪音防治,结合城市发展现况,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对噪音进行细项分类政治,加大监督制裁措施。另外,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建立全国城市噪音污染防治网络,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全国城市在这一问题解决上的合作[3]。此外,噪音污染防治制度必须从制度强力有效的执行角度,进行相关执行的制度建设。要让环境执法人员真正做到敢管、会管。这是我国解决城市噪音污染问题必须要关注的方面。

(二)具体治理对策

1.社会生活噪音的治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增强,因此,社会生活噪音是客观存在并且无法消除的,对社会生活噪音的治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影响他人的家庭娱乐活动邻居以及物管部门都可以对当事人进行友善提醒;房屋装修应当尽量避免在节假日或者夜间等他人休息的时间进行;对商业促销和集会现场的高音喇叭发出的噪音,由公安和城管等执法部门进行教育或处罚。

2.交通噪音的治理

政府方面,应出资对穿越居民区的道路设置隔音屏障,为临近道路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窗,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噪音对居民的影响。加强执法力度,切实落实市区内机动车禁鸣制度,制定车辆消声检测标准,并对过往车辆进行抽检;机动车的数量和流量是产生交通噪音的主要来源,所以合理控制机动车的数量和流量并且积极推进城市公交事业的发展是降低城市交通噪声的重要途径;修建多孔隙沥青路面,降低交通噪音;加快地铁等底下交通的建设,不但方便、快捷而且噪音、废气污染都较小[4]。因此应当加快地下交通的建设,加强宣传,鼓励民众尽可能乘坐地铁出行。

3. 建筑施工噪音的治理

加强对建筑工地的建筑施工管理,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选用噪音小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尽可能选用钻孔桩和静压预制桩等噪音较小的施工方法和机械;夜间工作应该全面禁止,如有特殊,应提前申报。执法部门设置 24小时投诉电话,及时处理群众举报情况。

4. 工业生产噪音的治理

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将居民生活区与商业区或工业生产区分隔开来。将居民区内的小作坊迁移出去;对老旧、落后的生产设备进行淘汰和升级,完善消音、隔音设备,降低噪音,使其符合标准。对噪音排放超标准而又屡禁不止的企业采取关闭、勒令停产等强制措施

5.绿化降噪

植物可以吸收一部分声波还可以反射很大一部分声波,因此绿化可以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采用绿化进行降噪的时候可以采用低矮的常绿灌木和高大的常绿乔本相互搭配以实现立体式绿化降噪。

综上所述,噪音污染已经是危害人们生活及身心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因此,对于城市的噪音污染,一定要加大整治的力度。根据城市的发展情况,全面建设我国的整治和监督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加强人们意识,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维,魏艳. 我国城市噪音污染及预防[J]. 北方环境,2012,03:175-176.

[2]张敏芳,王辰歌. 城市噪音的影响及控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07:112-115+118.

篇2

关键词:环境噪音污染;监测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X9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今天,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也逐渐的成为全社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环境的保护中,我们要对环境污染全面的、科学的认识,找出污染源,才能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实现我国的环保大计。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下,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噪声污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正忍受着噪音污染给他们的精神上带来的折磨,并且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在环境噪音监测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污染的升级,但是由于监测技术方面还需要不断的改进来提高治理噪音污染的效果。

对环境噪音的污染分析

(一)、环境噪音污染的分类

就目前环境噪音污染的类型可以视为由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噪音和经过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人为的噪音这两种噪音污染。自然界所产生的噪声指的是雷声、风声等等,这些噪声无法被人们所控制,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是有限的。而由于人为产生的噪音对环境的污染则是无法估计的。

(二)、人为产生的噪音污染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享受科技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在承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环境噪音污染。在现今社会中,噪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例如工业生产中机器所发出的噪音、车辆行使中所发出的噪音以及在基础设施施工中所发出的噪音等等生活噪音都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在这样的噪音污染下生活,不仅让人的情绪烦燥,时间久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工业生产噪音污染。而在工业生产中的噪音主要由于机械在生产运行中所产生的摩擦等噪音,原本是离人们的生活较远的工业噪音污染,目前也渐渐的走入了城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是由于国家对城市化进程的规划还没达到科学化的水平,没有考虑到工业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盲目的推进经济发展,忽略了环境因素,这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多困难。

汽车噪音污染。近年来,我国的汽车销量已经明显提高,在享受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也体会到汽车所制造的噪音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烦恼。

建筑施工噪音污染。在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以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施工中,所产生的噪音也占据的噪音污染的很大比例。这些看似惠民的工程,其实也在吞噬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和谐环境。

环境噪音监测技术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环境噪音监测目的

环境噪音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从噪音的源头进行监测,从而实现噪音污染的治理。环境噪音监测主要在大型的人群集散地带对交通噪音的监测、工业生产噪音的监测等等。有关部门在加强噪音监测方面的工作,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这也是目前治理环境噪音污染工作的重要任务。另外,环境噪音监测作为环境监测当中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为环境保护监测人员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数据,有助于有关部门对环境保护做出更科学、更有效的建议,而且也是国家制定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促进了环境噪音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环境噪音监测的相关问题分析

环保部门对人们所居住的环境进行环境噪音监测,是为了能够全面的了解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对人们所生活的环境的质量评定,虽然是一项常规的检测工作,但确是为环保人员提供对环境噪声污染如何防治的依据。从整体上来讲,由于噪声的突发性,不稳定性的特点,环境噪音监测工作非常复杂。由于在噪音监测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和大量的数据信息,所以对噪音监测的难度可想而知。再加上环境噪声具有即时发生以及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无形中又增加了环境噪音监测的工作难度。下面我们对在环境噪音监测中相关的问题进行一下分析。

环境噪音监测力量不足。由于我国对噪音污染监测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技术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并且噪音监测工作也是近年来才得到人们的重视。在之前对噪音污染的监测力度不够,影响了一些专业人才对环境噪音污染监测工作的热情和工作态度,导致对噪音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环境噪音检测的标准和技术上存在问题。在环境噪音检测的标准上,距一些发达国家的检测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在检测流程上存在一些不符合规范的操作,并且在检则技术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大型交通枢纽、多层的轨道交通噪声监测方面标准存在一定方面的空白,这对环境噪音的防治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噪声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不高。环境噪声监测后产生的大量现场数据没有计算机软件支持,从录入、计算、校对、分析都需要人员参与计算,影响环境噪声结果的准确性,增加人员的重复劳动,并且阻碍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进行。

改善环境噪音监测的措施

为了使环境噪音监测工作顺利的开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来改善监测工作的效果。

提高大众对环境噪音检测的认识。政府部门要加大环境噪音检测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环境噪音检测的认识,鼓励人们踊跃的投入到环境噪音检测的学习和工作中,扩大我国的环境噪音检测专业人才的队伍,加强我国在环境噪音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完善环境噪音监测的设备。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环境噪音监测的资金投入,研发环境噪声的统计软件,以便在监测工作中有完善的设备基础来获取可靠的监测数据。

完善环境噪音监测工作的标准和技术支持。在国家有关部门对环境噪音监测工作的研究下,尽快的完善我国在环境噪音监测工作的标准,对在监测工作中的相关操作要明确规范,保证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环境噪音监测方面的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环境噪音监测技术水平。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人们在生活中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环境噪音污染。就目前环境噪音监测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改善,同时也需要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环境噪音监测工作目标和及时有效的防治噪音污染。

参考文献:

[1] 逯有泉.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中的问题探讨[J]. 科技信息, 2012(27).

篇3

【关键词】噪音污染;防治对策;法律规制;信息公开

一、噪音污染的来源

交通噪音、工业噪音、施工噪音和社会生活噪音等四类噪音,是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

交通噪音主要源自汽车、火车、轮船、航空器等交通工具行使时发出的声音。由于近十年来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喇叭、发动机以及刹车声严重影响着道路周边的人的工作和休息。由于船舶、火车、飞机的嗡鸣声可以达到100分贝以上,对其延边的居民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

工业噪音主要指工厂各种设备运转所产生的声音。如研磨机、切割机、柴油发动机、机床整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较高声级的声音。恶劣的声环境会降低工人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其身体健康。如果为了节省成本而不加以治理,必然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施工噪音源自施工机械发出的噪音。建筑噪音主要集中于城市发展的中心地带。以武汉为例,近几年武汉处于快速发展之中,5000多个工地同时施工,遍布城市各个地区,桩锤、锤钻和其他机械撞击的声音不绝于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社会噪音多见于人们的社会活动产生的噪音,以及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尽管这些设备声音的水平不高,但是因为人们现今居住相互毗邻,其居家活动很容易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学习和休息。

二、噪音污染的危害

(一)噪音引起的听力损伤

科研发现,如果人们在85分贝的环境中长期生活或工作,大约10%的人将会失聪。而长期处在95分贝的噪声环境里,这一比例将上升至29%;而当噪声高达120分贝时,人会感到耳内剧痛;而更高分贝的噪音将会造成耳蜗内的感声细胞的永久性损害。

(二)噪音使工作效率低下

当噪音分贝值较低时,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对工人的身心健康影响不大。然而当噪音值超过85分贝,工人便会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大大下降。

(三)噪音引起生理机能的一系列病变

噪音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强噪音会使人的心律失常、血压升高,使人罹患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的风险增加;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如甲亢、月经失调等。人长期处于强噪音的环境中,会出现头痛、头晕、疲倦、烦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经常性噪音还会导致孕妇流产、早产、甚至胎儿畸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减退等症状,导致厌食、恶心,增加肠胃疾病的发病率。

三、国外城市噪音污染防止制度

美国对噪音源的立法控制采用多轨制。除在控制噪音的法律法规中专门规定外,还通过交通法规、鞭炮、爆竹等法规对噪音源加以控制。例如,美国交通法规中规定禁止车辆清晨在街道上鸣笛,如果鸣笛则不仅违反了噪音法规,而且违反了交通法规。

由于社会生活噪音更容易影响人们学习和休息,易引起邻里矛盾,多发但发生时间不特定,难以取证且情形多样化等特点,美国的噪音防治法对此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使之对社会生活的噪音的规制更具可预测性和可行性。如广播、电视、音响、乐器及类似设备和扩音器的声响;欢呼声、呐喊声、叫卖声;动物或鸟类的叫声等分类。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以上噪音的,则违反了噪音防治法。

美国的噪音污染解决措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受到噪音污染的人既可以依据法律法规直接向法院,要求邻居停止噪音或者减轻噪音,并且要求金钱赔偿,也可以请警察过来处理,还可以通过社区规约等达成的协议进行调解。中国台湾地区对噪音污染防治的规定,除了涉及到一般来源地噪音污染外,还充分考虑到了人民的民生、风俗方面的特殊情况。

四、我国噪音污染防止制度的现状

(一)立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引进和开发工业设备,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于此同时产生了新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此我国1979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其中原则性地规定了交通运输、工业和城市区域的噪音防治问题,随后1979年国家标准总局颁布了《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以及国务院颁布的若干单行法规,构成了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止法律体系。

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首次提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理念的推动下,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建设进入新的纪元。1996年首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颁行,随后国家环保部门制定了相应的环境标准,工业、交通、铁道和公安等部门也制定了专门防治噪音污染的行政规章,许多省市也相继出台防治噪音污染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一改先前只在专门性法律法规中规定防治噪音污染的单一格局,实现了防治噪音污染的多元化格局。

(二)不足之处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噪音污染防治体系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噪音标准的规定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标准,以及法律责任机制不健全。《环境噪声防治法》中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了噪音的概念和门类,以及对产生噪音污染的个人和企业加以处罚。而将对噪音污染的具体标准的规定交给了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由于缺少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声环境标准,各部门和地方的规定显得凌乱不齐。行政机关对噪音污染防治存在着多头管理现象,当公民向行政机关寻求救济的时候,频频出现相互推诿,执行不力的情况,最后不得不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而在民事诉讼中,又由于缺乏具体标准而难以认定和确定赔偿数额。

五、完善中国噪音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加强公众对声环境保护的意识

对声环境保护的意识,是指人们对于保护声环境的认识、体验与行为倾向。

仅在人们对人其与声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理解的情形下,环保意识才会形成,即环保认识是环保意识产生的基础。

根据调查研究,人们现有的环保认知相当有限。虽然在调查中有61%的人认为噪音污染“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但是这些人中普遍认为噪音污染的源头应该是企业、工地、交通和周边邻舍,而很少注意到自身在声环境保护中应当承担的义务。在“是否在深夜看电视会调低声音”的问题上,只有31%的人表示肯定。并且绝大多数人认为,治理噪音污染的责任应当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担。

由此可见,现阶段人们的声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提高人们的声环境保护的意识,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利用新闻媒体传播。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于1998年联合进行的全国公众环境保护调查中显示,79%的公众是通过新闻媒体获取环保信息的。另外,通过学校教育也可以对环保意识的形成产生积极地影响。调查显示,在中心城区的24岁以下年轻人群体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远高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群体,而其中70%的少年的环保知识来源于学校课堂。通过多种途径普及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人们环保认知,进而形成主动消音减噪,维护声环境质量的环保意识。

(二)完善噪音污染的法律规制体系

1. 完善噪音污染的立法

(1)增加对低频噪音的规定。根据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在以住在、学校为主的区域以及乡村居住环境的噪声标准值,白天与夜间分别为55分贝和45分贝;商业、工业区的噪声标准值,白天与夜间分别为60分贝和50分贝。城市中交通干线两侧,白天噪声的等效噪声值为70分贝,夜间不超过55分贝。相关法律只规定了噪音值的最高限值,但是对于低频持续噪音却无涉及。相对于让人突感不适的偶发高频噪音,低频持续噪音扮演者隐形杀手的角色。

(2)增设“噪音污染罪”。刑法修正案(八)对第三百三十八条的修改,足以反映出现今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声环境污染虽然不像一般环境污染,存在难以恢复环境原状的情形,但是仍然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甚至重大的危害。在传统的法律救济方式之下,受害人只能通过民事、行政救济来补偿受损害的利益,但这些手段都不足以惩戒那些为获取暴利而故意违法者或惯犯。许多国家的刑法典中已经规定了“噪音污染罪”。例如德国刑法典第三百二十五条规定了违法产生噪音足以危害他人健康或危害他人健康的,最高可以处5年自由刑,以及过失造成噪音污染的,处相应的刑罚。将“噪音污染”入刑,反映了我国对治理噪音污染的重视,同时也使得对噪声污染的惩治有法可依,发挥了刑法作为最严厉的处罚手段对社会的保护作用。因此,建议在《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污染环境罪”之后增加第三百三十八条之二:“噪音污染罪”。

2. 完善噪音污染的行政执法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其中商业活动中以噪音方式招揽顾客等社会生活噪音,以及装修装饰等建筑施工噪音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工业噪音和文化娱乐场所产生的噪音由环保局负责;城市市区内组织大型娱乐、集会等活动产生的噪音、从居室内发出的扰民的噪音以及使用广播器材产生的噪音由公安部门负责;道路交通噪音则由交警部门负责。

行政机关对噪音管理的职能虽然各部门有明确的权限划分,但对各类噪音的管理划分上又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加之宣传不足,绝大多数公众难以了解其权限。导致给人感觉许多部门都在管,但又不知具体归哪个部门管。建议设立类似行政许可中的一个窗口对外制度,即存在多个行政机关分别管理不同种类的噪音污染时,确定一个行政机关统一受理对噪音污染的投诉,然后由行政机关依据其职能划分予以转送。这样既能解决公众对管理机关的权限划分不明,又能防止管理机关相互推脱不作为。

(三)完善政府治理噪音职能

1. 建立防治噪音污染的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是行政机关与社会公众建立起相互沟通和信任的一道桥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有效法律措施。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心的道路边设有噪音自动检测装置,可以显示当时当地段的噪音分贝值,该项措施是城市噪音污染防治的一个创新之举,既可以供市民和车辆随时了解该区域的噪音污染情况,又可以作为有关部门治理噪音污染的重要参考。然而,该项举措的局限性是,所有测得的噪音值数据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可供查询的网络图,信息的受众只限于处于噪音检测设备附近的市民,信息的接受方式也仅限于观看路边的显示屏。

在噪音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上,英国曾经推出了一项名为“噪音地图”的在线服务。即对地图上的企业、商场、机场、道路、铁路的噪音水平,用不同的颜色予以标注,最高级别的噪音污染标注为深红色。网民只需将需要查询的地区信息输入查询栏,即可得知该地区的噪音污染程度。如此便可供准备出行的市民作为选择道路的参考,也可最直观的反映该地区噪音污染治理效果。建议我国大力推行该“噪音地图”的信息公开项目,同时在学校、广场、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地区增设噪音自动检测装置,以便该信息形成网络,更有效地保障公民的权益。

2. 政府积极参与消音减噪

通过各种手段,保证公民适宜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重要的社会职能。行政机关不仅应当依法惩处造成噪音污染的企业或个人,而且应当主动、积极地参与噪音的治理,减少噪音对公民的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广泛将隔音板运用于轻轨和城市快速车道两旁。但是对于社会生活噪音以及工厂的噪音,很少主动投入资金进行控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此方面消音设备的研究投入,以便改善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另外,在机场四周减噪防音林带,在街道两旁种植树木,既能吸收二氧化碳,而能起到消音减噪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俭,朱喜钢.美国城市噪音控制与法律救济[J].城市问题,2004(1).

[2] 李迅,刘俊肖.完善中国噪音污染防治立法的思考[J].资源与产业,2006,8(6):94-97.

[3] 李咏.论我国城市噪音污染防治的制度现状[J].法制与社会,2009(3):290-291.

[4] 李宁宁.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J].学海,2001(1):121- 124.

篇4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负有告知购房者所购商品房存在或可能存在交通噪音污染的义务

    北京市2007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关于销售新建居民住宅明示建筑隔声情况及所在地声环境状况的通知》(京环发[2007]141号),要求销售新建居民住宅时明示建筑隔声情况及所在地声环境状况。根据规定,增加相应条款,提示性约定该商品房为住宅的,出卖人承诺该商品房符合国家有关噪声污染防治的标准,并在合同附件中细化该商品房的建筑设计文件所标注的建筑隔声情况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上所标注的所在地声环境状况。

    《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06年3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应当在销售前款所指住宅前向购房者公布住宅区内可能发生的环境噪声污染情况,并对可能受环境噪声污染的住宅,采取安装隔声门窗等减轻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

    按照环保部《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预售房时须注意公示有关环评及环保验收信息,并在售楼合同中专门列出针对潜在噪音污染的提示和免责条款。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符合规划,经验收合格且已采取降噪措施,仍可能被要求承担进一步的降噪责任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第2.0.4条规定:“在进行建筑设计前,应对环境及建筑物内外的噪声源做详细的调查与测定,并对建筑物的防噪间距、朝向选择及平面布置等作综合考虑。在进行上述设计后仍不能达到室内安静要求时,应采取建筑构造上的防噪措施。”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的规定,商品房室内空气、室内噪音等质量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均可被认为是商品房质量问题范畴,商品房室内噪声水平很可能被理解为是商品房质量的一部分,人民法院有可能以商品房声环境超标为由判令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质量瑕疵担保责任。

    司法实践中各开发商即便有规划手续虽符合当时规定,但并不能完全免除其对所开发商品房受到噪声污染等进行进一步治理的责任。

    噪音污染是否构成“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而不是“一般的影响正常的居住使用”。这最终将由法院依据鉴定结果判定。

    三、噪音源项目建设与居住区项目建设的先后顺序是降噪责任和费用承担判定的关键

    按照《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高速公路建设经过已有的居民住宅时应当进行环评,高速公路的建设单位主动避开居民住宅或采取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按照《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已有的高速公路两侧新建住宅的,住宅距离交通干线不得低于国家和江苏省规定的最小距离,住宅的建设单位并应采取减轻、避免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

篇5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各种城市建设不断增加,城市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新,在城市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城市污染正以与其相同或更快的速度扩展。过度的扩张已经引起了城市很多居住环境的不良反应,威胁到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因此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问题之一。但我国主要负责各个县市城市规划的规划局在城市建设上面对环境的管理比较缺乏,城市规划局大都是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上着手考虑,但是对城市建设而带来的各种环境的污染,水污染的不断产生,空气污染的增强、噪音污染的增加,对于这些造成的环境破坏的各种问题都没有详细进行考虑。都是带有当环境问题发生了恶化在去解决的态度进行规划城市的发展,但是等待环境已经恶化在解决的方法,需要花费比在建设初期就注意环境问题更多的成本与社会资源。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初期就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重点。

二、城市规划中受到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高度密集,它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中国城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且长期以来延续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这带来了污染物的高排放,使得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品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都给原本越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垃圾围城、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油污染、废热废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建设能力尤显不足。下面主要从环境要素和污染物的形态角度,介绍城市环境污染的有关问题。

(一)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2)汽车尾气;(3)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4)家庭中能源的消耗;(5)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甚至于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但是这些高速发展的代价就是让空气中多了很多污染物。大气的污染物包括了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这些物质一旦被排入大气中,就会让空气的质量严重恶化。严重的会让整个城市都被烟雾包围起来,让城市的居民被迫呼吸着受到污染的空气。且大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在下雨的时候,随着雨水降临到地面,腐蚀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加剧建筑物、铁路、桥梁的腐蚀与破损,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几个方面:(1)工厂排水;(2)生活用水。家庭排放量正在逐步增加,据统计,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3)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经过雨水的冲刷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l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现有的数据已经很明显警告我们,如果我们在持续不关注水污染的发生,那么能够使用的水资源会越来越少,我国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供水危机。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地点,某些物品对用户不再有用或暂不需要而被丢弃,成为废物;但对另些用户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废物可能成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力求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那些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处置。在生活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多,主要有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渗入土壤就污染了土地,农民种的蔬菜、粮食中也就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危及人体健康。

(四)噪声污染

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

噪音污染已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三、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日都无法运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如城市供气系统、集中供热、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留管网,垃圾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绿化等等。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作为城市的居民不能够因为需要享受当前的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各种生活,而忘却了给子孙后代带来幸福的绿色天地。我国党和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全国各地在20多年的城市发展以来,各大城市规划都将城市中污染严重的工业污染源,搬出城市的中心,集中分配到城市的郊区,并在郊区建设不少污水、污气、废品废料处理厂等等,并严格控制有污染的厂房所排出的各种污染物。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截至2007年底,中国污水处理能力约为8000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为58%。根据十一五规划,预计到2010年,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1万吨/日,届时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工业污水治理。生活污水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物,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则比较复杂。分为很多种,不同的工业污染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根据各个城市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城市规划应该采用下列措施进行:

1.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并把不能在用的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在倒入排水管道。

2.划分区域用水,对于城市的每个重点区域都建设废水处理厂,利用各种自然净化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采用新的科技和方法将水净化,不能让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四)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城市居民城市污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虽然国家也制定了响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并要求对大型和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论是领导还是具体的建设部门往往对此重视不够,致使这些法律法规仅仅是流于形式没法得到落实。

一、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截至2007年底,中国污水处理能力约为8000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为58%。根据十一五规划,预计到2010年,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1万吨/日,届时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工业污水治理。生活污水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物,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则比较复杂。分为很多种,不同的工业污染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根据各个城市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城市规划应该采用下列措施进行:

1.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并把不能在用的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在倒入排水管道。

2.划分区域用水,对于城市的每个重点区域都建设废水处理厂,利用各种自然净化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采用新的科技和方法将水净化,不能让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四)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篇7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高度密集,它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中国城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且长期以来延续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这带来了污染物的高排放,使得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品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都给原本越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垃圾围城、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油污染、废热废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建设能力尤显不足。下面主要从环境要素和污染物的形态角度,介绍城市环境污染的有关问题。

(一)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2)汽车尾气;(3)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4)家庭中能源的消耗;(5)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甚至于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但是这些高速发展的代价就是让空气中多了很多污染物。大气的污染物包括了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这些物质一旦被排入大气中,就会让空气的质量严重恶化。严重的会让整个城市都被烟雾包围起来,让城市的居民被迫呼吸着受到污染的空气。且大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在下雨的时候,随着雨水降临到地面,腐蚀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加剧建筑物、铁路、桥梁的腐蚀与破损,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几个方面:(1)工厂排水;(2)生活用水。家庭排放量正在逐步增加,据统计,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3)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经过雨水的冲刷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l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现有的数据已经很明显警告我们,如果我们在持续不关注水污染的发生,那么能够使用的水资源会越来越少,我国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供水危机。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地点,某些物品对用户不再有用或暂不需要而被丢弃,成为废物;但对另些用户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废物可能成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力求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那些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处置。在生活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多,主要有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渗入土壤就污染了土地,农民种的蔬菜、粮食中也就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危及人体健康。

(四)噪声污染

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

噪音污染已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二、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各种城市建设不断增加,城市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新,在城市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城市污染正以与其相同或更快的速度扩展。过度的扩张已经引起了城市很多居住环境的不良反应,威胁到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因此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问题之一。但我国主要负责各个县市城市规划的规划局在城市建设上面对环境的管理比较缺乏,城市规划局大都是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上着手考虑,但是对城市建设而带来的各种环境的污染,水污染的不断产生,空气污染的增强、噪音污染的增加,对于这些造成的环境破坏的各种问题都没有详细进行考虑。都是带有当环境问题发生了恶化在去解决的态度进行规划城市的发展,但是等待环境已经恶化在解决的方法,需要花费比在建设初期就注意环境问题更多的成本与社会资源。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初期就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重点。

三、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日都无法运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如城市供气系统、集中供热、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留管网,垃圾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绿化等等。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作为城市的居民不能够因为需要享受当前的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各种生活,而忘却了给子孙后代带来幸福的绿色天地。我国党和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全国各地在20多年的城市发展以来,各大城市规划都将城市中污染严重的工业污染源,搬出城市的中心,集中分配到城市的郊区,并在郊区建设不少污水、污气、废品废料处理厂等等,并严格控制有污染的厂房所排出的各种污染物。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截至2007年底,中国污水处理能力约为8000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为58%。根据十一五规划,预计到2010年,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1万吨/日,届时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工业污水治理。生活污水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物,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则比较复杂。分为很多种,不同的工业污染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根据各个城市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城市规划应该采用下列措施进行:

1.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并把不能在用的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在倒入排水管道。

2.划分区域用水,对于城市的每个重点区域都建设废水处理厂,利用各种自然净化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采用新的科技和方法将水净化,不能让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四)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四、总结

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标志城市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各种污染上,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城市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与解决。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家骅.环境史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纳什.大自然的权力[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4]根特城市研究小组.城市状态[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7]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8]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9]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8

关键词:煤炭开采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预防与治理

中图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086-02

煤炭作为我国当前重要的能源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满足做出了重大贡献,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主要以煤炭为工业、生活能源的现状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而我们也知道,煤炭的开采过程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污染,森林资源与煤炭开采区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等。这些问题都是煤炭开采作为双刃剑所不可避免的。接下来笔者将综合分析我国目前煤炭开采中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据此提出具有可行性的防治措施。

1 煤炭开采中的环境污染及其特点

目前,由于我国煤炭开采技术不过关,现阶段我国的煤炭开采企业一直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对于不同规模的煤炭开采企业来说,由于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其导致的环境污染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污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在煤炭开采时,其矿井排风、贮煤场和露天矿爆破振动等都是暴漏在室外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烟尘污染。第二,选煤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尾煤、煤尘和噪声等污染。第三,煤场发放的烟气、烟尘和炉渣等污染。针对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的这些污染情况,我国煤炭开采中存在的污染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煤炭开采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都比较大,因而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广泛。第二,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对人群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第三,煤炭开采的过程不仅会引起一些直接污染,甚至还会引起一些间接污染。第四,煤炭开采产生的污染因素比较复杂,因而对其进行控制比较难。第五,由于煤炭开采的周期比较长,因而煤炭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一般具有阶段性和延续性。因此,针对煤炭开采产生环境污染的特点,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方法。

2 我国当前煤炭开采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2.1 一系列的关乎土地的污染与破坏问题

在矿区进行煤炭开采产生的污染与破坏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土地。煤炭开采所带来的土地问题主要有煤炭开采区土壤污染问题、矿区地面塌陷问题以及矿区植被破坏而带来的土地沙漠化与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以上这些是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直接土地问题,此外,煤炭开采后矿区的土地处理问题也非常突出。

矿区开采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煤炭开采后引致的土地塌陷问题。我们知道,煤炭是由远古时期的树木经过长时间的低下作用而形成的非可再生矿石资源。煤炭埋藏的地层通常比较深,因此进行煤炭开采就需要进行土地挖掘与深井作业,这就导致土地塌陷问题的产生。而随着土地塌陷问题的发生,煤矿在进行土地开采的同时,并未考虑到后期的土地填补问题,这也使得我国目前由煤炭开采而引发的土地塌陷问题较为严重。煤炭开采区土地塌陷会使得区域内的土壤中的原料与肥料成分降低,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成分,从而使得矿区内的植被成活率大大降低,进而引发一些列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此外,如果煤炭开采范围内有民居的话,土地塌陷也会给居民楼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情况严重的话,需要进行居民拆迁。这样的话,所造成的经济与财产损失将会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煤矿开采公司在开采前就需要对后期的土地填埋工作做一定的预估,尽量减少所带来的损失。

在矿区内进行煤炭开采,对矿区内整个土壤环境都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因此,煤矿开采带来的土壤肥力下降会引致矿区内植被成活率降低,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知道矿区煤炭开采本身就需要对矿区内可能影响煤炭开采的植被进行砍伐等处理,而煤炭开采后土壤问题的产生更加剧了矿区内的植被问题。矿区内植被数量减少,覆盖率降低会使得矿区内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与水土流失问题加重。煤炭开采使得矿区内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如果后期矿区内进行作物种植或者植被恢复工作的话,也不会带来很好的成效。我们知道,植被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底层生产者。矿区植被破坏会使得矿区内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遭到破坏,这也很不符合我们所要追求的科学发展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理念。

此外,矿区煤炭开采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垃圾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如污染土壤、污染水源,对环境的美感度带来威胁等。所以我们在关注煤炭开采所引发的问题时,也不应该忽视其本身产生的垃圾以及噪声等问题。

2.2 破坏矿区内的水资源系统

矿区煤炭的开采离不开水资源,而且煤炭开采层与水资源在地下的埋藏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煤炭开采工作本身对水资源也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在选择煤炭开采区域时除考虑区域内煤炭的储藏量、煤炭质量、埋藏深浅等问题外,还需要参考区域内水资源的状况。在进行煤炭开采时,井下的操作会对地下的储水层带来一定的污染。因为煤炭中所含有的一些污染物与化学元素会对水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使得受到污染的水源不仅不能作为生活用水,甚至作为农业用水时也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非常的危害。在情况严重时,煤炭开采甚至会导致矿区内的水资源减少甚至消失。因为煤矿开采使得水资源的水位可能会大幅下降,而水资源水位的下降会使得难以开采,并且不能被人类生产生活很好地利用。

我们知道,水资源的补给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雨水补给、河流补给等地面补给与地下暗流补给两种方式,在矿区内进行煤炭开采时不仅会导致地下储水层的污染与破坏,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而且地上水由于煤炭的开采也会遭到破坏,尤其是在以雨水为主要补给的地区,可能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由于矿区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与开采带来的污水与废水得不到很好的处理,也会给水资源带来无法扭转的污染与破坏。对我国而言,煤炭储量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山、陕、蒙等北方地区,这些地区水资源的缺乏问题也较为严重。矿区煤炭开采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也造成了当地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矿区内水资源现状若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和改善,会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不便,带来很大的阻碍。

2.3 煤炭开采带来的其他环境污染问题

在矿区内进行煤炭开采活动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除笔者上文中提及的土壤污染问题、矿区地面塌陷问题以及矿区植被破坏而带来的土地沙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以及水体破坏、水资源枯竭等问题,还会带来一定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

煤炭开采所造成的噪音污染问题主要是指由于煤炭开采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等在使用时所带来的噪音,这些噪音由于音量大、分贝高,而且煤炭开采是一个时间较长的工作,所以设备使用时间也会较长,这也就使得噪音污染的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强,不仅对矿区内长期从事煤炭开采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而且若是矿区附近有居民区,这样的噪音也会影响到居民区居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由于我国当前的煤炭开采业并未关注到煤炭开采所带来的噪音污染,也并未采取一定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所以噪音污染已经成为较其他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重的问题。

煤炭开采还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我们所熟知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不仅在客观上造成了很大的空气污染,而且更是已经极大威胁到旷工的人身安全。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问题,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硫元素等会对矿区内小环境平衡带来破坏,硫的产生也会带来酸雨,对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对于矿区内的工作人员而言,长时间地在不满扬尘与颗粒物的空气环境中工作,会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3 对于煤炭开采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土地污染问题的解决对策

土地污染问题是煤炭开采过程中带来破坏最严重的问题,其所引发的引致问题也是最多的。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仅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目前落后的、粗放的煤炭开采方式为先进的、具有创新性的、集约型的方式。在进行煤炭开采前就需要对矿区内环境的保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首先要尽可能保护矿区内的现有植被,不在矿区内乱砍滥伐,不在矿区内进行不必要的开坑作业,减少对现有土地的破坏;其次,对于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进行妥善处理,在垃圾处理厂进行填埋,而不是随意堆砌在矿区内,不仅减少了对矿区内土壤得到污染,而且也减少了占地面积,更好地保护了原有的土壤层。

3.2 水资源问题的结局对策

我们知道,煤炭开采给水资源带来的污染和破坏是整个系统带的破坏,所以我们在进行问题治理时,也要从大局出发,着眼于整个水循环系统。在进行治理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方针,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不仅要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做到节约水资源,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还需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污水处理措施,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对水资源带来的饿污染。此外,要真正做到保护矿区内的水资源,还需要在开采中严格监督与管理可能对水资源带来污染的环节,提高开采过程中的环境质量标准。

3.3 煤炭开采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

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一般需要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第一,提高煤炭开采过程中冼选加工能力。第二,加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防灭火技术。目前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的防火方法主要包括挖掘熄灭法、表面封闭法、喷浆法、灌注法、深部注浆法和推平压实法等几种。第三,加强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的抽放与利用。第四,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做好集中供热和煤电联营。第五,因此,加强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对其进行防治是解决煤炭开采中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3.4 其他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对策

矿区内的噪音污染问题也亟待解决。矿区内主要的噪音污染源是机器设备,因此在应对措施方面可以对开采机器进行降低噪音的处理,或者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来治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空气污染问题,需要我们改进开采的技术,大力发展开采环节清洁化作业,从开采施工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的数量。矿区内由于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所以在煤炭使用上也没有节制,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带来了空气污染等问题。所以在进行矿区改造时,要减少不必要的煤炭使用情况。此外,也需要为矿区配备一定数量的大型的空气吸尘器,这不仅保证了矿区内空气污染问题的减少,也是对煤炭开采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视与保障。

4 结语

煤炭开采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能源、提供保障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而目前我国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在煤炭开采业表现也较为明显。我们实行科学发展观,追求当代人的幸福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破坏后代人资源为代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煤炭开采业在采取一系列解决措施之后,会真正成为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产业。

参考文献

[1] 蔡兆亮,胡恭任,张光伟,等.煤炭开采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内容及实例运用[J].中国矿业,2010(5):41-43.

[2] 梅明,李俊峰,周旋,等.煤炭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9):72-76.

[3] 董现峰.浅议煤炭开采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S1):134-135.

[4] 宋世杰.煤炭开采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分析与防治对策[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7(4):44-48.

篇9

一、环境税收的理论基础

财税政策的实施主体是政府,它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现代经济学认为,以下原因导致的市场失灵,是政府必须承担环境保护职能的理论基础。

1.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大气、水等环境资源由于其不可分割性导致产权难以界定或界定成本很高,在性质上属于公共物品,具备公共物品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这些特征使得人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只想享用而不想出资提供,或只利用而不付任何成本,结果必然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2.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即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比如一个厂商排放了污水,会导致临近居民饮用水质量下降、鱼类减少、其他厂商安装治污设备等外部成本的发生。但这些成本并未在价格中表现出来,因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确定的产量必将大于资源有效配置所要求的产量,同时也加大了环境污染。

3.环境主体的有限理性,即人类在对待环境问题方面仅具有有限理性。首先,人们对环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在人们对环境保护未产生清醒认识之前,非理性的人类行为势所难免。其次,即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们还是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最后,人的短视性及机会主义倾向也会驱使人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增长。

4.环境信息的稀缺性和不对称性。环境信息是稀缺的,因为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至今还是微乎其微的,信息一旦公开即成为公共物品。因此人们倾向于封锁信息,以保证自身优势。环境信息还是不对称的,比如污染者对于其污染状况、污染物的危害等往往比受污染者了解得多得多,但受个人利益驱使,污染者往往会隐瞒这些信息,以继续其污染行为。

5.规模报酬递增。在环境保护方面,微观防治往往是不经济的。比如,对于中小企业,如果地域集中,那么各企业单独建污水处理设备,远不如集中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更为经济有效。正因为如此,中小企业正在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

正是由于以上诸方面原因,使环境成本不能自动体现在生产成本之中,市场无法发挥作用(即出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加以解决: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与补贴等经济干预手段使边际税率(边际补贴)等于外部边际成本(边际外部收益),使外部性内部化。比如,一方面由政府对造成负外部性的生产者征税,限制其生产;另一方面,给产生正外部性的生产者补贴,鼓励其扩大生产。这样,在利润最大化原则作用下,生产者从各自利益出发,会将其产量调整到价格等于社会边际成本之点。通过征税和补贴,使外部效应内部化,实现私人最优与社会最优的一致,这一措施在理论界被称为“庇古税”。

“庇古税”在环境保护的政策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我国目前的排污收费,一些发达国家征收的环境税、生态税等。

二、发达国家环境税收政策概要

即使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征收环境税也不过是近20年才有的事。最早的先驱是法国,法国于1964年开始实施水污染收费(在国外,广义的环境税概念包括收费)。但近些年来,环境税却是环境经济手段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发达国家征收的环境税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环境(污染)税。

由于污染物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音四类,因而环境(污染)税也相应地分为以下四类:

(1)废气和大气污染税。对废气征税较常见的有对二氧化硫排放征收的二氧化硫税、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碳税。以二氧化硫税为例,美国已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征了二氧化硫税。根据其《二氧化硫税法案》的规定,二氧化硫的浓度达到一级标准的地区,每排放一磅硫征税15美分;达到二级标准地区按每磅硫10美分征税;二级以上地区则免征。德国、日本、挪威、荷兰、瑞典、法国等国也征收了二氧化硫税。

(2)废水和水污染税。废水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许多国家都对废水排放征收水污染税。如德国从1981年开征此税,以废水的污染单位(相当于一个居民一年的污染负荷)为基准,实行全国统一税率。又如荷兰按人口当量(相当于每人每年排入水域的污染物数量)征收的水污染排放费也属水污税性质。

(3)固定废物税。固定废物按来源可分为工业废弃物、商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各国开征的固定废物税包括一次性餐具税、饮料容器税、旧轮胎税、油税等。意大利1984年开征废物垃圾处置税,对所有的人都征收,作为地方政府处置废物垃圾的资金来源。

(4)噪音污染和噪音税。噪音污染是指排放的音量超过人和动物的承受能力,从而妨碍人或动物的正常生活的一种现象。噪音税有两种:一是固定征收,如美国规定,对使用洛杉矶等机场的每位旅客和每吨货物征收1美元的治理噪音税,税款用于支付机场周围居民区的隔离费用;二是根据噪音排放量对排放单位征收,如日本、荷兰的机场噪音税就是按飞机着陆次数对航空公司征收。

2.生态(破坏)税。主要包括森林砍伐税等,法国在1969年开征此税,规定为城市规划或工业建设目的而砍伐森林的,每公顷交6000法郎的税;其他情况每公顷交3000法郎的税。比利时1993年通过的生态税法中规定了一系列生态税,适用于饮料包装、可处理的剃刀和照相机、农药、纸张及电池等产品。

3.其他税收环保政策。

(1)鼓励对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和使用。这主要通过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前列支、技术转让费的税收减免、对引进高新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措施来调节实施。

(2)鼓励对环保的投资。主要通过对环保投资退税、允许环保设施加速折旧等税收措施来调节实施。

(3)鼓励环保产品的生产、使用,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在征税时通过适用低税率对环保产品予以照顾,对废物回收利用也往往予以免税优待。

(4)鼓励环保行为。如美国为鼓励私人造林,规定在税收方面予以优惠,私人造林只征收土地税,而不征收青山林木税,私人造林的耗费可以抵缴所得税。

(5)对污染产品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征收重税。

三、我国环境税制度的基本构想

排污收费制度的广泛实施为我国环境税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排污收费制度已经实施10多年,使得“污染者付费”这一环境税收的经济本质和精髓已经深入人心,从客观上奠定了群众舆论基础,有利于节约开征成本。同时,排污收费制度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形成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环境税制度的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而且,排污费本身就具有“准税”性质,使环境税制度的实施又具备了制度基础。这些都使我国开征环境税、完善环境税收政策具备了可行性。

1.设计原则。

根据我国国情,我国环境税制度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污染防治属地方自治事项的原则;税率因时因地而异的原则;根据排放量而变动税率的原则;税收收入应专款专用、统收统支的原则;收入不应用于补贴污染的原则。

2.纳税人。

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税应由破坏和污染环境者负担。但是,在税收实践中,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利征收管理,对环境税的课征环节和纳税人可作出不同的选择,通过税负的转嫁借助于价格机制达到课征目的。与环境税的不同课征对象相适应,我国环境税的纳税人应分别确定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产品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

3.纳税环节和征税对象。

从纳税环节来看,环境税课税环节的选择应对所有的资源开采征税和对所有的排污点征税。但按照简明原则,也要考虑尽量减少课税对象的数量。具体可按以下规则确定纳税环节:如果污染产生于对某一产品的消费,税收环节应选在零售环节上;如果污染产生于所投入的原料或者在流通分配链的初始阶段,就可将纳税环节定在开采阶段。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预期会造成资源匮乏或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目前,我国环境税课征对象可暂定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排放各种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行为,简称排污行为。其理由首先在于,在各种污染源中,上述行为对我国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有统计资料表明,仅各种工业废物排放就构成我国污染源的70%。其次是对此类行为课税,我国既有征收排污费的经验作为基础,也有大量的国外经验可资借鉴,这不仅可以降低环境税制度设计的难度,而且可利用长期形成的缴纳排污费的习惯,减少征收阻力。另一类是那些难以降解和无法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在使用中预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又有相关的绿色产品可以替代的各类包装物品,以及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等产品,此类产品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且不易消除,但是对其课税在操作上又比较简便。

4.计税依据。

环境税的经济刺激应当直接与造成污染的程度密切相关,对浓度不同的应税污染物按浓度高低征税,浓度相同的则应按照排放数量纳税(只要这种计量方法的执行成本不高于税收收入且具有技术可行性)。因此,征税对象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即为计税依据。对于计量单位难以确定的,可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进行统一换算,其税基选择主要有:按排污量征税,以污染性企业的产量作为污染税税基,以生产要素或消费品所包含的污染物数量作为污染税税基。

5.税率。

根据税收中性原则,税率不宜过高。税率过高可能会导致因追求过度清洁而抑制生产活动,从而损伤税基的现象。税率的设计应按照排放的应税污染物的污染程度来确定,对于浓度不同的应税污染物,应按照浓度的高低来规定税率;对于浓度相同的应税污染物,为了支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行为应充分利用累进税率的特点,按照排放的数量的差别来确定税率。税率应以超额累进税为主,充分发挥超额累进税在调节环境污染行为中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体现税收差别并应有适当的弹性。同时由于各地区的地理、气候和人口等自然状况及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同,设计税率应根据每种污染物对各地污染物的边际损害为依据。如日本仅二氧化硫排放税就将全国划分为7个区,适用不同标准。

但在开征环境税的初期,为易于推行,其税目划分不宜过细,税率结构不宜太复杂。税率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到负担水平,在进行环境税税率设计时必须认真研究测算,使环境税的负担以满足政府为消除纳税人所造成的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为最低限量。

(1)对应税排污行为,应以排放物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实行从量定额课征。对实际排放量难以确定的可根据纳税人的设备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等相关指标测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对不同种类的排放物应分别设置税目,并视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设计税率。其税率形式应采用累进性定额税率,即对同一类污染物,根据其有害成分的含量采用高低不同的定额税率。为鼓励纳税人积极治理污染,应制定出各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质量标准,对未超过标准的,允许免税排放。

(2)对应税产品,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但均应按不同产品设置税目。

6.税收管辖权限的划分。

可将环境税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并在各级财政建立环保基金。上缴中央部分用于全国性的荒漠治理、水土流失防治以及具有明显外溢性的跨区自然环境治理项目;地方自留部分则用于本地区的环境和生态保护工程以及城市环保公共设施等。各地税率不同,区内环保工作量和资金需求也有很大差异,地方留成部分及国家补贴应当体现这些差异。

四、我国环境税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

开征环境税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稳定、经济运行息息相关。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可先在小范围或污染甚为严重的企业开征此项税收,或者在不加重企业负担的基础上将有关环保方面的收费纳入征税范围。为了保障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必须落实好以下措施。

第一,加快能源税制的改革。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成因。可以像大多数OECD成员国那样,对含铅汽油和无铅汽油订立不同的征税标准,或对燃料税部分根据其所含的碳和其他污染成分征税,还可以通过调整汽油销售税和交通工具税来改变人们选择交通工具的偏好。

第二,加快消费税和增值税的改革。对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污染的产品采用较高的消费税作为直接环境税的补充。尽快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并对环保方面的设备投资实行企业所得税抵扣制度。

第三,逐步取消与环保主旨相悖的补贴。这类补贴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农业、制造业等领域。推行环境税很可能与国家的其他经济政策意图相冲突,这需要政府作出科学评估,以作选择。

篇10

1.1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在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中的土石方开挖、运输、回填以及多余土石方的弃土场,建筑材料的使用,为工程的建设使用的临时设施修建等工作,需要破坏地表的植被,会造成周围环境的破坏,同时造成水土流失。

1.2施工对水质的影响

在施工中,土石料开采、主体工程的施工、辅助设施的建设等产生的弃土、弃石及弃渣,同时施工中产生的污水,在降雨的作用下,会进入河道污染水源,有的地方甚至污染饮用水源,在短期内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下游与周边地区处于危险境地。

1.3施工对人们身体健康的损害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产生的噪音、粉尘以及建筑材料中挥发性的有害物质不但极大地危害着施工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危害着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有的大型工程施工工期较长,其对人们身体健康的损害也是不容小觑的。

1.4施工对空气质量及土壤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各种车辆和施工机械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施工材料如水泥、粉煤灰、沙石土料等运输和开挖爆破也会产生灰尘;运输材料过程中会造成道路扬尘;施工工地装卸、堆放材料及使用过程中会引起风扬灰尘等。这些有害气体及灰尘,势必会对空气产生极大的污染。施工中的水泥浆、石灰水等渗入到附近有机土壤中,对耕地产生破坏。针对以上施工中产生的危害,我们要切实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做到在施工中保护,在保护中施工。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减少对土地的破坏措施

由于施工过程中对地表土的破坏较大,因此要对土方的开挖、运输、回填以及土方的弃土堆土进行综合治理,有序规划。土方开挖时按照设计施工图提前做好规划测量,尽量减少动土面积。土方运输时,车斗不要装载太满,装车后进行加盖覆盖,减少运输途中土料洒落,污染道路。土料装车前,根据土的干湿度撒水湿润,做到装车运输不扬尘。施工中的弃土、弃渣应按设计或当地环保部门要求,运到指定地点堆弃;修建弃土场排水设施;做好植草恢复绿化;修建配套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大风、降雨等带来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等质量、同时施工。

2.2防治水污染措施

首先要防治施工废水。对生产污水按要求设置水沟塞、挡板、沉砂池等净化设施,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根据国家水资源保护的有关标准,控制进入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废水浓度,特别是含油量大的废水,必须建油水分离器或经隔油池处理。然后是生活废水的处理,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同时要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质的防止污染环境检测,发现新的污染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水质恶化。

2.3防治空气污染措施

根据有关排放标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消烟除尘,减少废气排放量;材料和土方的堆放和运输,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必要时采用彩条布进行覆盖,防止扬尘和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施工机械车辆和燃油机械应安净化装置及消烟除尘设备;砂石料加工及拌和工序必须采取防尘除尘措施;加强施工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漏,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2.4防治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的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用先进的低噪音设备、改造设备器械声源及传递装置的工艺,控制声源振幅,实行施工区与居住区分离,设置隔音设施,对噪声超标的机械设备上场要安装消音器,在靠近居民区施工的单位,必须合理选择和调整施工时间和机械配置,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防噪音教育,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理:要做到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分类堆放,按地方政府环保部门要求处理。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减少占用耕地、河道等;防止废弃物中有毒有害成分污染水体;工程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应实行袋装化,并及时清运至施工区周围较近的城镇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避免白色污染,加强废旧料、报废材料的回收和管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是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和耕作等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总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根据其特性分为:工程措施、林草措施(或称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三大类。治理中三类措施都要采用,称为综合措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所以我们采取措施做好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做好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在进行土石方开挖要用到工程措施,开挖工作面周围做好临时排水沟,防止开挖面以外的流水冲刷开挖动土面;开挖面为坡面的,做好坡面加固防护工程,同时采用林草措施进行植草造林,保土蓄水增强抗侵蚀能力,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而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植被,加以耕作。在土方回填时,做到及时碾压密实并做好排水工作,对有临水面的工程,应采用草袋、编织袋或预制块堆码临水面,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填土,造成水土流失。在填土背水面,施工完成后及时植草造林,固结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我们要使防护措施始终伴随着整个施工过程,切实做好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