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资本市场的形势范文
时间:2023-12-13 17:0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前资本市场的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相关性更密切。资本市场是宏观经济晴雨表。过去十几年,资本市场基本上是“我行我素”,与宏观经济没有相关性。导致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
缺乏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对接”因素。此前,对经济影响很大的企业大都不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对GDP贡献达65%以上的民营企业并不是上市公司的主体。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通过上市公司的业绩或业绩预期影响资本市场。如果主体都不在资本市场上,这个“传导机制”便不存在,与宏观经济的联系也就无从谈起了。
缺乏规范的研究和分析。长期以来,以纯粹投机性股评为主的分析方式主导着资本市场的研究领域,没有把宏观经济形势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表现联系起来,没有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价值研究。资本市场的宏观研究只是一种形式,而没有实际意义。
现在的情况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一些大型公司上市,外国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一些非常专业的宏观分析人士参与资本市场研究,特别是A+H同步发行的新模式加强两地市场互动,我们看到,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财政和货币政策、汇率利率变化、“十一五”规划、新农村建设、经济数据,资本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
这一变化说明,资本市场开始与经济发展共进退,分享经济成长,也分享市场波动。虽然称之为“晴雨表”还为时过早,但密切相关已经名副其实。
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加强。自2006年5月恢复IPO以来,资本市场已经有近80家公司发行和上市。主板30多家,中小板40多家,融资超过1500亿元。不论是上市公司的家数还是融资水平,都超过历史纪录。特别是工行、中行这些创世界发行规模的超级大盘股,显现出巨大的调动资金的能力,冻结申购资金分别达7800亿元和6300亿元。最近中国人寿的发行,再次印证资本市场巨大的融资潜力,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大盘股“恐惧症”。
大型股票平稳上市充分显示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的改善,优化资源配置能力的加强。资本市场将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改变中国不合理的融资结构(间接融资占95%),降低金融风险,改善中国的金融生态环境。
大盘蓝筹改变市场投资行为。蓝筹概念的启蒙应该归功于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QFII毫不犹豫地持有价格波动不大,甚至连中国机构投资者也不愿参与的大盘蓝筹股,极大地冲击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理念。价值投资理念的崛起,再次使大盘蓝筹概念成为市场的主流投资思路,并真正开始迎接大盘股发行上市,奠定资本市场基础,着眼长期投资的时代。
篇2
关键词:会计信息;透明度;资源配置;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2-0109-02
前言:
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提升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能够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保证良好的资源配置效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的经营决策,需要依托于透明度高的会计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加强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对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企业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所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下,信息化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市场的交易活动当中,会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基本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企业投资风险增加,并难以有效的予以控制。由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资本资源利用率不高,企业在证券市场当中的竞争力不足。因此,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以及资源配置效率是当前企业的经营发展的重要发展趋势,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加强会计信息监管,进而保证良好的信息透明度,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准确的判断市场形势,使企业投资决策更加理性,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资本市场的高效性
高效的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主要决定于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弱势、半强势以及强势是有效资本市场的主要类型,与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哟组合直接的关联。从会计信息当中反映出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升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掌握更加准确的信息,对于市场形势能够正确的进行判断,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另外,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增加,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公平性和高效性,营造一个健康的竞争环境,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完善信息传导机制
企业在资本市场中,信息的掌握程度决定其决策判断。但是不同的角色人群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别,其决策方向也有所不同。就像外部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其战略决策的侧重点不同,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上。企业管理者着重于寻找融资渠道,在资本市场当中利用会计信息的优势,吸引投资;而外部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对所投资的企业予以充分的了解,能够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效规避风险。无论是融资还是投资,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是重要的参考,以此来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提升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增加其透明度,对于信息传输有着积极的影响,资本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得以完善,以更好的进行资本资源配置。
(三)控制资本市场交易成本
资本市场当中存在着一部分造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蒙蔽投资者的眼睛,很难从中发现异常,会给资本投资带来很大的影响,往往投资成本会大幅增加,而获得的经济收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损害,对于资本资源配置产生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无法得以保证,投资者会对其产生质疑,并放弃对企业的投资,这对于企业在资本市场当红的经营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差,信息质量安全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资本市场的运行紊乱,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的同时,经济收益也会下降,资本市场交易成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增加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对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的运行,是资本资源配置的关键点和落脚点。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升其传导效率,推动资本市场的高效运行。从企业财会报告当中能够真实反映出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会计报表更加真实、完整和准确,以此为参考,企业的生产运营、利润分配以及资金周转等各项工作内容能够有条不紊的展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方向,会计信息是资本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提升资本资源的利用率。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已经成为投资企业的良性选择。
三、提升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关联性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透明度高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
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需要参考会计信息进行战略决策的制定。围绕着相应的资源配置目标,有效的开展资本经营活动,进而完善企业整体的经营发展战略。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资源配置效率的一致化,促进二者之间的协调与关联。建立透明度高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围绕着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来展开,对资源配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企业经营实践当中,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予以明确,参考资本市场以及相关经济政策的变化,以作为战略决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在真实的反映企业具体的资产情况的基础之上,维护企业经营决策各项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一切都基于透明度高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关联性的提升,充分满足了企业发展愿景为前提,为其指引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升,企业在资本市场经营过程中的错误得以消除。高频次的会计信息披露,是增加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有效途径。企业相关部门必须履行好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完善工作程序,提升会计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基于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增加其透明度,进而获得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秩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监督
会计信息披露是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为会计信息提供有力的保障。政府相关部门履行其职责,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审计监督,掌握企业实际的资本信息,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控。实时具有权威性的资本市场会计信息,并利用信息化途径加快传递速率。建立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监督制度的同时,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进而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联性,企业经营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下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监督,提升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保证高效的资本资源配置,促进二者关联性的有效提升。在公平的资本市场环境当中,为企业经营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
(三)加强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联系
在企业会计信息整合的过程中,全面围绕着资本市场来展开,深入了解企业资本市场环境,理性进行思考,基于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和高效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科学进行融资或投资,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进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基于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更具价值,为企业摸索一条全新的发展方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多家企业进行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主要面向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以及资本资源配置,更加清晰的掌握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联性。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和高效的资源配置,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多家企业的调查分析,结合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联性,能够从中发现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衔接性良好的企业,其经济效益也收获了不错的成果。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存在关联性,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利用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科学进行资源的高效配置,进而创造良好的经济利润,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和正面的影响。
结论:
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下,现代企业开始迎接全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企业经营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共同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资源配置效率,加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对创造良好的经济利润十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为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沿着全新的发展思路,根据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联性,针对性的采取经营和管理手段,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娟博,王纪华.会计信息透明度对资源配置的作用[J].当代经济管理,2010,11:88-91.
[2]向凯.公司信息透明度与资源配置效率[J].财会通讯,2009,09:40-44.
[3]逯东,孙岩,杨丹.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12,06:19-24,92.
[4]黄政,吴国萍.信息透明度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05:40-45.
篇3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赌场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赌场、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篇4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赌场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赌场、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篇5
【关键词】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制度化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遭受重创的是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对于我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尽管金融体系没有遭受严重的打击,但多少受到金融风暴的一些冲击,同时也从这次危机中得到一些启示: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早日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实现持续经济增长态势,必须建立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鉴于目前国内金融体系的发展形势以及国际经济运行情况,必须加快资本市场的改革步伐,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里就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作简单分析。
1 要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和上市公司结构
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功能是否完备。因此,要加快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尽快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上市流通问题,大力发展多种功能的金融中介机构,培育保险投资基金、退休养老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经营稳健的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创业板的设立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为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不断促进企业股权体制改革以及先进的管理制度建设。创业板启动主要目的就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作必要的支持。
另外,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要一视同仁,并选择少数优秀的外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所有上市公司都要进行规范化的产权制度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健全市场结构、推进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促进资本工具、资本产品多元化。严格坚持上市标准,建立由公司申请、中介机构推荐,投资者公开、公平认购的市场化上市运作机制。
2 要完善资本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要建立规范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对绩效差的上市公司应限期改善业绩,对质量低劣的上市公司实行摘牌和市场清除制度,从体制上打破我国股市单向扩容的市场格局,形成双向开放、有进有出、不断调整的市场运行机制。通过动态调整,不断吸纳优质公司上市,淘汰劣质公司,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素质,始终保持资本市场的活力。要加快发展风险资本,完善资本市场退出机制。风险投资的核心环节是退出机制,没有便捷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就无法实现资本增值和良性循环,也无法继续新一轮投资。
当前,应加快建立风险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以立法的形式对风险投资在税收优惠、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保护。
3 要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
政府应当集中精力依法监管,这种监管必须以执行强制性的披露制度为主要手段,保证市场的透明性,使交易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环境中进行。当前,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尽快解决市场运作不规范、投机主义盛行、造假成风、信息严重不对称和股市欺诈等问题,规范市场秩序;健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机制,提高市场运行的透明度。转变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关键是要在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上下功夫。要在进一步完善法律规章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训,切实地健全监管机制,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社会监督统一协调的风险防范和约束机制,才能真正提高有效防范、抵御风险和化解危机的能力。
4 要发展健康的资本市场文化
市场的发展必须有合乎理性的法律制度作保障,这是市场运行的根基;同时还要有健康先进的文化理念,它为市场运行提供强大的支撑力。法治、竞争、诚信是市场稳健运行的三个支持,缺一不可。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报刊图书等舆论工具向广大投资者宣传诚信、规范、透明、效率、竞争、风险等正确的投资理念。市场文化以诚信为本。因此,要以道德和良知来精心呵护,以法律制度来维护和保障,大力培育全社会的诚信意识、诚信理念、诚信习惯、诚信风气。
5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5.1 完善市场机制。逐步培育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市场化进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和竞争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重要前提,而市场化程度高低又是决定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针对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现状和问题,我们急需建立一个减少政府过度干预,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竞争机制。在发行机制上制定法律标准,实现由核准制向注册备案制转变,从法律上切实保证市场的竞争性;在流通机制上实现发行和上市的分离,改变目前上市公司转型不转制的现状;在融资机制上按照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保证资金投向合理的原则,积极完善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制;在市场退出机制上按照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改变上市公司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的严重不足的现状。
5.2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国际范围内的监管合作,使监管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在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应借鉴这次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制度方面的建设。首先要完善国内的监管体系,使之规范化、法制化。如加快制定《证券交易法》、《投资者保护法》、《市场竞争法》等,从法律层面为市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注重证券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和强化自律监管;加强多层次监管体系间的相互配合,杜绝监管真空。其次也要加强与国际上的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合作,唯此才能有效解决跨国界信息交流的障碍问题,才能有效防止资本市场风险在我国转移和扩散。
篇6
借鉴美国、毛里求斯、法国、智利和加拿大等国家的经验,新形势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要利用市场化的方式和市场这个阵地来促进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大,农业风险复杂,资本市场还欠发达,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保险的制度安排可以采用"三段推进战略":
初期采用商业的方式。当前可以建立商业性的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或者在已有的财产保险公司中选择1~2家公司,为财政几种重要农产品(如小麦、奶牛等)的保险业务。农业保险业务单独建账、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政府分险种和区域支付相当于经济管理费补贴的费,并立法强制保险,给予免税支持,还要对业务的地域、费率、险种、补贴、巨灾再保险等作出明确规定。财政部提供标准化保单,制定费率,并负责业务督察。
逐步过渡到国家政策扶持。在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走向正轨、业务需求增加后,国家应出台更为市场化的政策,鼓励和扶持商业保险公司实现业务的良性发展,提高风险评估和承保水平,使其不仅能从业务中获取费用补贴,还要直接获取经营收益。可以采取如设立某种农产品专项风险基金、与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巨灾风险、允许农业保险基金投资优良证券品种、允许保险公司开 发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保险新产品(如农业风险连结证券)、为保险公司发行巨灾债券提供信用升级担保、以农产品期货价格指导保险公司经营等策略。这一阶段可以设立专业的政策性业务管理机构,以应对日益庞大的业务管理要求。
最终实现商业经营。在现代农业格局初步形成,资本市场功能逐步健全,保险公司的资本运作技术与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情况下,应促进农业保险走完全商业化的道路。国家只给予有限的政策支持,如免税、要求某几种产品强制投保以及可以进行金融创新试点等。商业保险公司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仅要获取经营收益,还要获取资本收益。这一阶段保险公司将主要通过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来分散风险和增强筹资能力,通过发行巨灾债券募集应急资本,采用互换、掉期等手段开发与天气指数、期货指数相关的农业保险新产品,实现经营的稳定性,保证经营的收益性,从而实现农业风险的有效分散和转移,使农业与保险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篇7
关键词:养老基金;资本市场;互动关系;运营机制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2
一、绪论
研究背景和目的。老有所养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也是现代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20世纪后期,人口结构失衡使老年抚养比呈加速上升之势,为了应对养老制度的危机,很多国家开始改革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将养老保险推向市场。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国的养老体制关系到世界养老问题的进程,备受关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030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40-50%,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这对养老基金的给付造成巨大冲击。
二、养老基金市场化实证研究
(一)中国的补充养老基金和美国的401k计划
由于中国养老基金尚未大规模投入市场化运营,而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的401k计划针对企业年金,是中国养老基金市场化改革最有可能的效仿对象。2004年中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20号和23号令,对中国补充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模式做了较全面的改造,其投资运营模式和基本性质制度等,均与美国的“401k”非常相近。所以本文首先对美国养老基金和资本市场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养老基金和资本市场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美国自1981年到2012年32年来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资本市场规模的量化中,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方式,使用证券市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以一国养老金持有资产与GDP的比率来代表该国养老金发展的指标(PF),以资本市场规模与GDP的比率代表资本市场发展的指标(CM);
运用Catalan模型建立以下回归方程。
其中 p、q、u、v 为滞后期;μ1t、μ2t为残差,且两者是不相关的。
对 1 式来说,其零假设Ho:δ1=δ2=……=δv=0
对 2 式来说,其零假设Ho:β1=β2=……=βm=0
首先,针对32个样本使用J-B检验,得:
Ppf= 0.467972 ;Pcm= 0.246321,而置信度为0.05,Ppf和Pcm值说明所建立方程的残差服从正态分布,可以进行下一步检验。
然后,对序列CM(32个)和序列PF(32个)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检验值的绝对值小于临界值绝对值时,所以CM序列和PF序列都为非平稳序列。将CM序列和PF序列一阶差分(31个),再进行平稳性检验得:
即CM与PF的一阶差分都为平稳序列。
在此基础上,进行CM序列和PF序列一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表。
给定的置信度仍为0.05,由于Pdpf=0.53569,Pdmc=0.04412(DCMDPF),所以PF不是CM的格兰杰原因,而CM是PF的格兰杰原因。
三、中国养老基金市场化案例研究
(一)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从 2000 年成立开始,中国养老基金中只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大规模投入市场化运营,并且取得了高于其他两种养老基金的收益率。 中国是一个有着独有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养老基金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目前离不开国民储蓄行为、宏观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说,进入市场化的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它的发展趋势和运营方式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样本。
(二)资本市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
由于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入市时间较短,只有十年左右,对于实证检验来说样本太小,通过观察社保基金的数据趋势,我们很容易看出十年来的发展规律,资本市场对社会保障基金影响程度很大。
资本市场的变化可以在一年之内使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的变化率达到50%,可见资本市场一旦出现起伏会对全国社保基金造成较大隐患。所以需要完善资本市场的机制,同时优化养老基金的市场化运营管理也十分重要。
四、中国养老基金市场化运营机制分析
(一)中国养老基金和资本市场互动的约束条件
1.主要约束条件之一:养老基金空账面过大
而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 2013》,城镇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面仍在持续扩大,超过了2.6万亿元。 养老基金的缺口很大一部分源于上世纪养老金制度建立时,退休人员当期账户为零,但领取了后来职工缴纳的养老金,所以个人账户资金长期被挪用弥补空缺,使个人账户空帐在持续扩大。
2.主要约束条件之二:资本市场受行政管制限制
(1)股票市场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在体制上受行政影响较多,市场本身没有形成成熟的评价和竞争体系,不利于股市发挥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二级交易市场起伏过大。同时股市参与者偏向短期投资行为,资源配置功能还不够强。
(2)基金市场发展状况
基金市场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经过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推动,现在开始展现出其生命力。但是需要与之并行的是监管体系的完善,目前基金的监督关系体系尚不健全,需要快速完善监管体系和相关法律规定,来提供一个良好的基金市场发展环境。
(二)实现良性互动的政策性建议
1.建立养老基金调节机制
当前在面对养老基金缺口的历史遗留难题时,需要建立一个养老基金调节机制。
首先,在面对中国部分省份养老基金收支不平衡的情况,在一定时期内,需要依靠调节机制进行宏观方向上的资金转移,通过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调控方式进行弥补支付,但也要对这些省份进行监管以提高其养老基金的支付能力。
其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年金基金改革和社会保障基金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在养老保险体系中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近年尽管我国养老基金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从图4-1中可以看出,各类型的养老基金占养老基金总额的比例较为固定,要把农村的养老保险体系逐渐接入城镇体系,实现养老体制上的城乡一体化,需要有效的养老基金调节机制。
再者,针对企业年金基金的养老基金调节机制可以有更灵活的设置,例如使养老基金的水平和工资增长率或物价指数相适应。从社会保障基金市场化运营的过程中可看出,社保基金非常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波动会对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所以建立一个灵活、完善的养老基金调节机制也可以调整市场起伏或市场失灵对养老基金的负面影响,增强政府对养老基金的管理能力。
2.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体制
中国养老基金要进入市场,并要能在市场中得到正向推动作用,提高投资收益率,降低风险,首先就是要完善资本市场的结构体制。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在行政性管制下没有展现出形成一个成熟的竞价和淘汰体系的能力,很多因素干扰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此情况下,相关政策可以将重心更多地放在完善监管和推动创新上。
首先解决市场监督关系体系尚不健全的问题,给予监管机构足够的法律地位,这样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能够给予养老基金良好的运营环境。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需要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更宽的融资渠道,积极推动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利于资本市场能够优化自身的结构体系,对中国养老基金产生良性影响。
五、结论
无论是模型检验还是案例分析都表明了资本市场对养老基金有显著的单向推动作用,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够正向促进养老基金资产的增长,从而带动养老基金的发展,同时资本市场的起伏会对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针对当前中国养老基金空账面过大和资本市场受行政性管制的约束条件,本文提出建立养老基金调节机制来调控中国部分省份养老基金收支不平衡、改善养老基金结构比例、规避市场失灵等问题,并要完善资本市场的结构机制,完善监管、推动创新。
养老基金和资本市场是一种动态的关系,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国人自古就推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见在老年能够保障基本的生活符合每个人的需求,让社会一起来减轻老年人的生活负担也是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之一。如果养老基金入市后,资本市场能够促进养老基金的良性发展,从而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压力的话,那么从这一角度来说,市场化运营的积极成果就是给予我们社会一种“及人之老”能量。
参考文献:
[1] Bodie Z. Financial Aspects of the United States Pension System[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
[2]张松.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16-46.
[3]林义.养老保险改革的理论与政策[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4]郑秉文.美国中央养老基金为何 70 年不入市[N].中国证券报, 2003,6,19
篇8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保险业 发展 迅猛,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的暂时闲置资金。从国外保险业发展经验来看,保险投资是保险资金运用的较好方式,资本市场已成为保险投资的重要场所。当前,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逐渐成熟的外部环境下,加强保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的有效结合,将成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又一有效渠道。
关键字:保险投资、资本市场、外在动因 一 保险投资及其发展动因 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在组织 经济 补偿和给付过程中,将积聚的闲散资金合理运用,使资金增值的活动。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由资本金和保费收入构成,其中可用于保险投资的基本上是资本金、准备金〔按比例从保费收入计提〕和承保盈余三部分。由于保费收支所存在的时间差和数量差,使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暂时闲置资金,为保险资金投资创造了可能;保险公司的生存发展及自身职能的履行,使保险资金投资成为必然。 ( 一 ) 保险投资发展的内在动因 1.保险投资可以减少保险市场因竞争加剧,而导致保险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程度。 保险公司的业务大致分为两部分:承保、投资。从发达国家成熟保险业的情况看,承保利润为基本持平或亏损,主要作用是吸纳资金;而投资利润决定了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在1975~1992年间,除日本和德国以外,其余几国平均承保利润均为负数,保险公司主要利润来自投资收益。如表1: 表 1 1975~1992 西方六国承保盈亏率和投资收益率平均水平一览表 单位:% 项 目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瑞士 承保盈亏率 (盈亏/保费) -8.2 0.33 0.51 -11.62 -8.72 -8.48 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保费) 14.44 8.48 8.72 13.01 13.29 11.55 资料来源:《证券时报》 1999 年 10 月 29 日 2. 保险投资可以加快保险资金积累,提高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由资本金和公积金构成。保险投资获得的利润,一方面可以按比例计提公积金,成为保险公积金积累的间接源泉,提高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做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在保险公司认许资产和负债之差不满足保监会要求的数额时,保险投资利润的一定余额可以转为扩充资本金,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壮大提供了资金准备。 3.有效的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可以降低保险费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现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下过高的费率,无疑会 影响 投保人的投保积极性。通过保险投资活动,可以增强保险 企业 的赢利能力,为降低保险费率提供物质条件。这样既能发展壮大保险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提高其收益,也能降低保费,提高保险企业市场竞争力。 ( 二 ) 保险投资发展的外在动因——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各种 金融 工具不断创新,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以及股票发行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使保险投资有了更多可选择的客体;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占有率也稳步上升,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不仅了扩大的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还降低了资本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 二、我国保险投资现存的 问题 我国保险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保持了平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保险业资产总额为9122.84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8739亿元,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隐忧亦存。投资收益率下降是保险投资中最突出的问题。 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表现: 第一,保险可用资金的快速增长和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的矛盾突出。 从国际保险市场看,保险投资采用了多种保险投资方式,具体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不动产投资等。安全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使得不同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投资方式,按照收益性、流动性的要求和原则对基金进行投资组合。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买卖金融债,买卖 中国 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同业拆借和保监会同意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虽然保险基金能进入国债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但受到交易品种、交易额、交易环节及市场本身发展程度的制约,难以进行现券交易,缺乏流动性,也制约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 第二,保险资金利用率低且主要用于银行存款,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发达国家,保险投资率一般位于80%以上,寿险的投资率可达到97%。以美国为例(见表2),而我国保险投资还不到50%,有限的保险资金主要限于银行存款,资金投资运用率很低,结构单一(见表3)。 表 2. 1993-1997 年美国寿险公司资产分布状况 单位:% 年份 债券 政府债券 公司债券 股票 抵押贷款 保单贷款 不动产 其他资产 1993 60.6 20.9 39.7 13.7 12.5 4.2 2.9 6.1 1994 61.1 20.4 40.7 14.5 11.1 4.4 2.8 6.2 1995 59.6 19.1 40.5 17.3 9.9 4.5 2.4 6.2 1996 58.9 17.6 41.3 19.5 9.1 4.4 2.2 5.9 1997 56.9 15.8 41.1 23.2 8.1 4.1 1.8 6.6 资料来源 : life insurance fact book 1998, p108-109 表3. 1999-2003年中国保险公司资产分布状况 单位:% 年份 银行存款 投资 国债 证券投资基金 其他投资 1999 51.0 49.0 37.0 0.8 11.2 2000 48.6 51.3 37.7 5.3 8.3 2001 53.0 47.0 21.8 5.7 19.5 2002 54.7 45.3 20.0 5.6 19.7 2003 52.1 43.8 16.0 5.3 22.5 资料来源:中国保监会网站经整理得到
1.从表2中可以看出,1993-1997年这5年间,美国寿险公司的投资中,证券投资所占比重达70%。其中,政府债券在投资比例中呈减少趋势,股票和公司债券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抵押贷款比例下降,保单贷款和不动产保持稳定。1997年,资产结构比重依次为:公司债券、股票、政府债券、抵押贷款、保单贷款和不动产。 2 . 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保险投资所占比重不到50%。 在保险投资中,国债投资的比重较大,在投资比例中呈逐年减少趋势;证券投资基金比重较小,基本保持稳定,其他形式的投资在逐渐增加。 3.两表对比 分析 可见,美国寿险公司以证券投资为主;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仍以银行存款为主,占其资金运用的一半以上。这种保险投资结构使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与国外产生很大差距:美国、英国等西方保险公司1975—1992年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在8%—12%之间;而2002年我国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仅为2.97%,投资收益率很低。 由于资金无法充分利用,巨大的资金余额正处于低效益的空转状态。同时,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比例过大,证券投资基金的比重过小的投资结构,也不利于保险资金分散投资风险和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 第三,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严重不匹配。 资产与负债的匹配一般是指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包括资产与负债期限不匹配、预期资金运用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不匹配等。资产匹配的最基本要求是构造一种资产结构,保证在任何时候资产的现金流入与负债的现金流出相对应。如果这种对应不能实现,就会产生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的风险,导致保单偿付发生困难或资产预期收益受到 影响 。 寿险资金一般具有保险期限长、安全性高等特点,因而在我国现今这部分资金比较适于投资长期储蓄、国债、房地产等。财险资金期限相对较短,流动性要求较强,比较适于同业拆借、股票投资等流动性强、收益高的投资品种。 目前 ,由于我国比较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使得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第四,保险公司资金受到银行利率影响,存在较大的系统风险。 由于我国保险投资中利率产品的比例过大,利率变化对保险投资收益影响很大。尤其是近几年来,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银行存款利率,使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高于存款利率。目前5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88%,而保险资金平均成本高达6.5%,保险资金大量存于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利差损。这使得我国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 三、 充分利用外在动因,使保险投资与资本市场互动结合 保险业的 发展 离不开有效的保险投资,从各国保险业的投资结构来看,证券投资在保险投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资本市场成为保险投资的重要场所,保险投资也成为联系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 ( 一 ) 我国已从宏观层面把资本市场作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领域 保险投资的渠道狭窄,限制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也影响了保险投资的收益率。从各国保险监管机构对资金运用渠道的规定来看,一般对保险资金入市的限制比较宽松。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践看,我国也正在开始把资本市场作为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领域。1999年10月,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间接入市。根据当前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规模,确定保险资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规模为5%。新《保险法》将原法第104条第三款,修改为第105条第三款“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公司以外的 企业 。”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留下了空间。2004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表明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方向和趋势已非常明确。 (二) 资本市场提供多种信用形式,为保险投资结构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础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而资本市场上多种投资工具的选择,使保险投资可用空间增大。保险投资在资本市场上可选择不同期限、不同性质、不同风险和收益的证券组合。既能满足不同性质和期限保险资金的需要,达到资产负债匹配;又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形成一个合理的投资结构,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三)保险投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保险业务的特性使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长期稳定的投资基金,成为资本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业通过吸收长期性的储蓄资金,并按照资产匹配的原理直接投资与资本市场,实行集中使用,专家管理,组合投资,可以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即增加了资本市场资金供给,又刺激了资本市场筹资主体的资金需求,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 保险公司通过承购、包销、购买参与一级市场的发行和做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二级市场的流通,以其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经常性的调整投资资产组合,实现受益最大化。这不仅有利于稳定资本市场,削弱投资者操纵市场的能力,降低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且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市场主体的发育成熟和市场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资本市场发展和保险投资收益提高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总之, 中国 保险业要发展,不仅要发挥好保险的 经济 补偿和 社会 管理功能,还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好保险的资 金融 通功能,把保险资金运用与保险业务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大保险业参与资本市场的力度。资本市场要利用保险投资的有利条件,盘活资金,产生效益。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最终达到保险业与资本市场“双赢”的目的。 参考 书目: 《新形势下的保险资金运用:开放与投资安全》 作者:张洪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3年6月第1版 《 现代 保险企业管理》 作者:董昭江 人民出版社 2003年7月第1版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 作者:魏巧琴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1版 《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
篇9
关键词: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法律问题;路径
一、背景
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三道能源,但三者自相逢之时就存在着竞争的关系。其中,国有资本相对后两者有着强大的政策支撑,一直‘凌压’着二者,民间资本与外来资本又在国有资本‘独霸’领域外激烈地竞争与碰撞。我国加入WTO以来,政府对外资准入的程度愈加放开,但对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问题则显得犹豫不决。2016年,中国加入WTO的15年保护期已过,在国有资本面对强大的经济下滑形势“力不从心”,而外来资本又“磨刀霍霍”之时,若政府不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问题,民间资本这一“沉睡中的巨人”很可能“一睡不起”。
二、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的法律依据
1.《宪法》
纵观我国82《宪法》制定及后期88年、93年、99年及04年的4次修正,我们看到这么一个历程:88年修正案中增加规定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意味着国家根本大法对当时的“民间资本”进行了合法性确定,是从“无”到“有”的质变。93年修正案承认了集体经济的独立经济活动自,反映了国家对不同类别经济的限制愈松。99年修正案承认了私营和个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地位,并在根本大法中规定国家保护私营和个体经济的合法利益,这意味着“民间资本”在制度层面上的‘抬头洗面’,可以说是“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在宪法中的体现。04年修正案再次强调了国家对私营和个体经济合法利益的保护,以及国家对此类鼓励、支持与引导的态度。可以说,整个宪法修正案的更新过程无不体现着国家对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的认可,也是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的根本法依据。
2.行政法律、规章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专门性的市场准入法律,此类规定往往散布于各个政府部门及地方政府制定的的行政法规、规章中。如国务院制定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民间投资准入的范围、时间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地方政府则在《意见》的框架下进行细化,在不违反法律保留原则和法律有限原则的前提下,对民间资本进入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教育、文化及医疗等时问题作出更具体的规定。
三、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目前存在的问题
1.准入范围有限
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碰到的首要问题是准入范围。民间资本大多活跃在市场准入门槛低、经济附加值低、技术要求低的经济领域,而一些在市场经济制度成熟的国家中早已成为白热化竞争的行业领域在我国仍由国有资本垄断,较为典型的有电信通讯、自然资源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民间资本因准入条件的限制,或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成本来迈过高门槛,或不得不止步放弃。具体而言,准入范围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行政管理部门出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考虑,牺牲了部分社会效率与效益。一些领域由国家法律法规明确限制或者禁止民间资本的进入,如原子能、核安全有关法规对核电领域的市场准入做出了极严的限制,信息电网等重大布网工程、油气矿产等资源开发领域也严格限制民间资本的进入。另一方面,准入范围除了受到法律法规的明文限制外,还受到行政部门具体执法的阻碍。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原本只能由国有资本投资的领域被逐步打开,但是一些产业领域虽然没有法律法规上的禁止性规定,在实践中却因一些行政管理部门的保守观念而受到限制。行政审批部门仍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下的行政管理思维,对没有法律明文许可的投资领域持保守封闭的做法,使得民间资本无法进入。更甚至,某些领域有了法律明确允许或鼓励,民间企业家进行投资时仍会遇到审批部门等方面的拒绝,尤其是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
2.融资制度不成熟
民营经济在当前金融体制中面领着严重的融资难题。制度环境的滞后及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导致融资困难。首先,政府对于融资平台的建设和渠道打开的重视不足,民间金融市场发展滞缓,民间的融资平台尚不成熟,安全性、稳定性都难以保障,由此导致的金融犯罪也屡屡发生,使得原本战战兢兢的民间企业家心惊胆战,总体上也导致了整个市场信誉的降低,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其次,当前的法律制度及政策无法为民营企业家提供足够的融资保障,融资平台缺乏、渠道不通造成资金获取的困难。最后,全球经济下滑及市场信誉的普遍缺失也是融资制度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3.政府监管不足
当前,政府对民间资本投资监管不足。从行政审批角度来说,民间资本进入某些投资领域缺乏相关的审批程序和标准。一方面,政府权力受监督不足,行政审批缺乏固定、明确的标准和程序,‘权力清单’制度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不到位。在服务行政理念尚未普及和深入的情况下,行政主体往往以较为保守的态度对待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执法不严的问题也导致同等情况区别对待、不同情况同等对待的问题以及部门、行业的垄断,损伤了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民间投资受监督不足,监管主体不明、相关审批标准、程序缺失以及审批监督的缺失,导致大量投资乱象,最终导致大量法律纠纷和违法犯罪,极大浪费了社会资本资源。
四、推进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的路径
1.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
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权力清单”与“负面清单”。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下的行政部门必须保持行政权立的谦抑,公共权力的运作目的从过去的统摄管理转而提供公共服务,从曾经创造、控制市场规律转而遵循市场自然发展规律。在经济新常态下,行政权力对市场的作用更多体现在集合社会资源、统筹分配社会资源从而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随着现代行政理念的发展,行政权力必须进行自我裁减,退出社会可以自行调控、公民能够自主决定的领域,只在社会难以自行调控的领域进行权力保留。制度权力清单制度要求政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在权力清单范围内的权利可以行使,权利清单外的权力不得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则要求政府管理部门明确规定对民间资本不予开放的领域,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不能违法阻止民间资本的进入。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扩大社会资本投资途径,要求各政府部门细化落实并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打通阻止民间资本进行投资的障碍,为民间资本投资者创造平等的投资机会。
2.完善金融法律制度
政府必须加强金融法律制度的建设,缓解融资难题,规制融资行为中的违法行为,使民间资本能够形成合法、高效、有效的聚合。一方面,政府为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提供贴息、降息等政策支持,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有义务保障社会资本市场的稳定,通过财政出资等形式在风险较高的资本行业领域建立保险机制,提供最基本的资金安全保障,从而为民间资本的成长“保驾护航”。
3.扩大公私合作领域
扩大公私合作领域的可通过政府与私人合作的PPP模式。PPP模式是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一种政府融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将原本由国有资本垄断的行业部分开放给民间资本,是一种以相互协作、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原则进行合作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原本由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将由政府向私人购买的形式来实现,这种模式是民间资本进入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等原本限制准入领域的有效方式。
五、结语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国有资本面对经济下滑的大形势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唤醒庞大的民间资本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发展重大问题。但是,民间资本在许多行业领域受到市场准入的限制,其既难与强大的国有资本相对抗,又缺乏外来资本享受的政策优惠,实处于两面夹击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为民间资本在“新常态经济下”的市场中提供公平竞争的制度保障,唤醒这位“沉睡中的巨人”。
参考文献:
[1]宋丰华.民间资本进入国有垄断行业的法律完善[J].宜春学院学报,2013,5.
[2]辜胜阻,刘江日,曹誉波.民间资本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财经,2014,2.
[3]刘义圣.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的障碍与超越[J].经济学动态,2003,9.
篇10
关键词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两市场间以及两市场内部均存在发展不均衡。首先,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看,由于采取了“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的政策取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在市场规模、市场主体、市场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相比之下,货币市场的发展则大大落后。其次,从货币市场自身的发展看,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各子市场的发展也缺乏均衡性,表现为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较为迅速,而票据市场、短期国债市场与其他市场相对缓慢。以短期国债市场的发展为例,虽然目前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已由1997年的7.5%上升到了2002年的18.9%,但是基本都是中长期的,1997年以来发行的25 711亿国债中只有200亿是2000年发行的1年期短期国债,所占比例不到1%,而发达国家短期国债占全部国债的比重一般为40%~50%。第三,从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来看,存在着“强股市、弱债市,强国债、弱企业债”的结构性非均衡。一方面,债券市场的发展慢于股票市场,如2002年末我国股票总市值为37 52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6%;国债(包括凭证式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未到期余额为34 91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4.1%,而该比值在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为106%,在亚洲市场经济国家为86%。另一方面,债券市场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非均衡性,企业债券在整个债券市场中所占的规模一直很小。
2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非均衡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2.1 货币市场发展非均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货币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短期融资功能以外,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功能。由于货币市场是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具有敏感性高,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利率变动的特点,因此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场所。但是,我国货币市场发展十分滞后,且各子市场发展不均衡,使其作为政策市场的功能远未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等。首先,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冲击力强且能否发生作用还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居民等经济主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一般认为不适合作为一种调节手段经常使用。其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和再贴现条件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行为,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然而,再贴现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完善而发达的票据市场。虽然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央行改革了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并连续下调再贴现利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票据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票据市场业务量小、票据市场工具单一等问题,同时由于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商业票据使用不广泛、再贴现始终未能形成规模,中央银行难以利用再贴现政策发挥对货币进行调控的作用。第三,中央银行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应主要是在国债市场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上,但如前所说,我国国债品种不多且短期国债数量较少、公开市场业务缺乏载体,同时持有大量国债的商业银行将国债视为低风险、高效益的优质资产,不愿出售,市场交易不旺,使中央银行难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基础货币的供给;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较少、市场规模偏小、市场发展滞后的状况也使得外币公开市场操作难以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2.2 资本市场发展非均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影响了传统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导致货币政策的影响对象多样化和实施过程复杂化,使现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效力减退,并因此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又已经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资本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已经成为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
但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均衡,使得资本市场传导货币政策受到了各种制约。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相对较快,但在股票市场存在的上市公司素质不佳、发行过程中的过度包装甚至欺诈行为、市场参与主体缺乏机构投资者、股市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使股票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从而使证券价格的变化影响银行、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而影响投资、消费决策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资产负债表效应”难以实现。目前股市所产生的通过“财富效应”刺激需求的功能也十分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2.3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不高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双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两种机制各自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而且受制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资金只有在两个市场间自由流动,使两个市场保持高度的一体化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同质性客观上要求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必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融合与渗透,而人为地分割两个市场只能导致市场价格机制及资源配置机制低效率甚至失灵。由于我国自1993年金融体制改革后一直采取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因此自1997年6月商业银行从证券交易所退出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建立以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情况严重,资金在两市场间流动手段受到严格管制。由此造成了市场间的资金流动困难,从而使两个市场形成的利率及收益率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无法准确、迅速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也无法形成基准的利率以及以之为基础的有机相连的利率结构,货币政策效果不佳。
3 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发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3.1 大力发展货币市场
进一步规范同业拆借市场,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市场主体的培育,完善同业拆借市场结构,使其逐步发展为存款机构之间调节短期头寸的主要场所。大力发展票据市场,从引导和规范我国商业信用入手,培育和发展规范化的商业票据市场,为扩大中央银行再贴现业务创造市场运作条件。增加短期国债品种,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载体。加快培育完善的短期国债和外汇市场。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开放,外国资本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汇率对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和货币供应的影响增大,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等替代资产经过金融创新后也将充实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中,因此公开市场业务会逐步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其运用的市场也需要相应的建设。此外,还要加快货币市场各个子市场间的融合,最终建成集同业拆借市场、贴现市场、国债市场于一体的统一的货币市场。
3.2 调整资本市场结构
在培养优质股票市场主体,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的同时,还要加强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建设,改变目前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一方面应取消企业债券额度管理,放宽对企业债券的期限、种类、利率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要丰富债券种类,增加企业债券类型。在进一步实现资本市场的融资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改变目前上市企业以传统产业和国有企业为主且不能市场淘汰的状况,保证不同的市场主体能享有同等的待遇,使有限的资金配置到更富有效率的产业中,从而提高资本市场运营效率。
3.3 开辟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渠道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存在必然联系,是资金流动性的一种客观规律。为了增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联性,使中央银行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协调运作,从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需要有条件地使银行与证券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资金互相融通,适时建立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合规渠道。目前,我国银行资金主要通过股票抵押贷款等渠道少量进入资本市场,即使这样,由于理论上存在误区和认识上的不足,也没有真正做到两个市场的对接。因此,目前首先应该着眼于现有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将资本市场纳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其次,进一步扩大券商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的数量,完善股票质押贷款办法,允许券商进入银行间的国债回购市场;再次,优化银行资产结构,开展个人质押贷款。
3.4 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
首先,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关注以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稳定。应适应新形势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增大如服务产品、信息产品、房地产产品等在价格指数中所占的比重,并适度考虑资产价格水平。其次,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提高利率变化对金融资产价格的传导效应,央行也应适时把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利率具有稳定性、可测性、可控性和即时性等一系列特征,作为资金价格,能够通过资金供求双方不断变化的交易及时地反映出来,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较好的操作目标。随着经济的市场化、货币化及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利率、汇率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将加强,因此,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利率弹性的增大,中央银行适时地把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
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东北财经大学课题组. 货币市场与货币政
策[J]. 财经问题研究,2001(7)
3 齐晓安,赵春晓. 入世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