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1 17:2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

篇1

1.1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题、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1.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1.3熟悉课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学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1.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

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

②数学活动过程设计(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

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

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1.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1.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1.7编写教案。在思考上述几个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数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方面。

①课题:指教学课题。

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

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

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分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2.情境创设要恰当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新知识的理想阶梯,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打好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每节课都冥思苦想,创设生活情境:古今中外,名人轶事,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都找出来,似乎脱离了情境创设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了。记得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创设了好几个情境,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也听得十分专注,可是等老师进入正题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而此时学生一时还不能从故事的情节中缓过来。事实上,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情境也不是越多越长越好。不必要的情境创设未免显得牵强,且有画蛇添足之嫌。数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立足于数学内部矛盾,开门见山、类比、猜想等方法,不仅干净利落,而且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过分追求情境创设难免会掩盖数学的本质特点,削弱数学本身特有的魅力。

3.分层教学,充分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精致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要求有所不同,一味提高难度满足有能力的学生和降低难度适应困难学生都不是明智的做法,在教学中选择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对于同一题目,通过一题多问或者一题多解等形式,可以使优生有所突破,也可以让学困生受到关注,获得解题的成就感,这就对我们的备课和选题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独到见解和新思维、新想法,同时也能让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对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新课导入要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于不知不觉中学数学。我们要根据不同课型,设计不同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采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激发兴趣、设计悬念……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灵性,启发学生思维。

5.重视课堂提问

5.1对学生易疏忽之处提问。有些解题时的细小之处被学生忽视,从而引起大错,解方程时,对于移项变号,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很多学生会忽视,每到此处我都向学生提问:用不用变号?乘不乘最小公倍数?在去括号和添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需不需要变号?这些小问题一经提出,立即会令犯错误的学生清醒,从而避免出错。

5.2关键处提问。如在画角的平分线时,提问:为什么第二次画弧要以大于1/2半径长为半径画弧?这是画角平分线的关键,只有理解好这个问题,才能准确画出角平分线。所以关键处提问,犹如画龙点睛,会使学生茅塞顿开,思路通畅。再如,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关键是什么?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学生掌握了这一突破本节难点的关键,接下来表示坐标就得心应手了。

篇2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

当前,美术学科在初中教育中越来越受到较高的关注,大多数教师对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且美术教师能够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然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时仍然存在许多阻碍。首先,个性化教学未实现,难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其次,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其思维较为狭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最后,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不利于提高美术教育的实效性[1]。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策略

(一)合理制定美术教学纲要

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必须结合教学实际而编制合理的教学大纲,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发挥重要的指导性作用。首先,编写教学计划时,应坚持针对性的原则,既要考虑初中学校的教学实际,又要从学生认知特点的视角出发,规避传统教学问题,使编写工作更加到位。其次,在编写教学计划时,应考虑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因素,赋予初中美术教学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最后,教师要紧紧围绕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目的的开展美术教学[2]。

(二)丰富美术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应注重丰富美术教学方法,给予学生以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首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态度而组织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校园及教室等场所加强美术艺术氛围的渲染,以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使学生受到熏陶,逐渐塑造艺术风格和实现个性化发展。其次,美术教师应规避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美术课堂参与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强美术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水平的提升[3]。

(三)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初中美术教学发展中,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应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首先,加强校园内部的艺术文化建设。建议初中美术教师落实情景式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营造有利的美术教学氛围。其次,初中学校应增强美术学科的师资力量,聘请专业的美术教师而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并且为美术教学提供仪器设备等教学辅助方面的支持。最后,积极完善美术教学体系,一方面,学校开设课外活动,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校给予美术教学以网络服务的支持,以满足初中美术教师对教学资源的使用需求,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增加其知识储备。

(四)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作用下,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及理论素养水平不断提高,为其美术修养的丰富奠定有利的基础。但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还需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力:一方面,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教师积极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等,为实现美术创造积蓄能量;另一方面,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在增强学生艺术体验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渠道。

篇3

关键词:国际 初中数学 教学内容 体系构建

一、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以及工作影响深远。在新教改精神支撑下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新的教学目标本文从教学内容优化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教学体系以及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国际先进的初中数学教育经验对数学教学内容以及相关体系进行优化改进。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今后的初中数学教育内容提供相关思路。

二、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从教学学科来看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两门学科分别对日常中所接触的基本代数定理以及几何常识进行教学。此种分类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为学生建立明确的数学分类思维,并由于代数与几何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分学科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其教学重点更容易的进行传达与落实。另外,在此类分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我国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此种教学内容的体系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分散的教学内容使得各个部分之间的教学内容无法形成有机的整体体系,在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分散的教学内容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式。如在解决部分几何问题中需要学生运用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等在内的基础运算知识;在解决代数问题过程中同样需要学生借助于图形的分析打开解题的思路。而分散的教学内容设计容易从学科层面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利于数学体系的形成。此种影响尤其是在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较为高深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2)分散的教学内容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完善学生的数学基础为核心目标。此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整体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从数学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出计算、图形、概率构成了数学的基础要素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人为的将其分离将使得学生接受的数学基础知识的整体系与系统性的下降。

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国际分析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初中数学主要涉及了计算、图形分析以及概率三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中以我国全国统一的第九套教材为例。计算内容占到了全教育内容的63%(课时比例,下同);图形分析占到了全教学内容的32%;概率基础为5%。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依旧偏重基础计算能力的锻炼。对比国际先进的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发现概率基础部分与图形分析比例所占相对较小。本文以英、法、美、德、日五国的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进行统计发现,其五国基础计算内容占到教育内容的45%(可是比例,平均数,下同);图形分析占到教育内容的40%;概率基础占到全体内容的15%;由此可见从教学内容上分析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教学体系角度分析,我国将数学基础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分科教学的方式。此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图形分析与基础计算的分离。在众多的实际数学问题处理中图形分析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基础计算则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而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相分离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而先进国家大部分采用一体化的系统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进行教学,在教学系统方面往往以图形的分析作为计算基础的引入环节,而在实际的针对图形的分析过程中融入计算内容。此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思维,同时为后续的利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在体系构建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四、基于国际视角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体系

基于上文的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体系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落实于保障新大纲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落实,我们认为可以从内容优化以及体系构建等两个方面进行改良。

在内容优化方面建议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削减部分基础计算课时;同时,增加图形分析以及概率知识的相关内容。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将单纯的数学计算问题利用图形的模式进行引入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代数公式的图形意义与物力意义。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体系构建方面则建议将数学的三大组成部分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对于图形的敏感性。将单纯的代数公式融入到图形分析过程中,同时将图形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而进行传达;培养学生利用图形简化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相关的习题以及考核过程中应该鼓励图形思维的应用,并积极的利用生活当中涉及图形分析的内容作为选题的依据。如此,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锻炼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本文基于国际视角对国际上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现行的教学内容存在的优势与缺点对未来可能的教育内容与体系进行了合理的展望。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雷兆开. 管窥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J]. 新课程(中学),2013,06:21.

篇4

关键词:数学化思想 初中数学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90-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数学教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学生只有在自身思维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学化思想,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性内容增多,所以学生只有更加熟练地对数学思维进行运用,才能充分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提升学生的数学化思想。

1 数学化思想

数学化思想,由荷兰数学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提出,他对于数学化思想的解释主要是,利用数学思维来对客观世界中的问题进行解释以及整理,并且世界组织都可以利用数学化来完成。之后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完善,提出了自身的建议,最终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数学化思想[1]。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维的实用性,使学生能不断地利用逻辑思维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素质的提升,更好的掌握数学中的概念以及公式等。同时数学化思维也主要是重视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数学化思想与初中数学相互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的处理技能,从而来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2]。在数学化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思维正处在一个成长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数学化思维灌输给学生,这样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初中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解决,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完善自身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成长。数学化思维能够逐渐完善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数学化思想主要是为了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将会遇到各种问题,同时很多问题都是无法进行解决,而将数学化思维与初中数学教育相互结合,将会促进学生对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这样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将会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

3 提高初中生数学化应用的建议

3.2培养数学化意识

数学化思想提倡借助数学化思维有效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化意识的形成与培养离不开现实生活,从数学角度着手探究现实问题[3]。思维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增强数学化能力,首先应培养数学化意识。

初中教师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应为数学化思想的形成创建真实、生动的应用情境。例如,在讲解比例这节内容时,弗赖登塔尔提出了详细的教学案例,在教学此节内容的前一天晚上,提前在黑板上描绘一个巨大手印,等到第二天,待学生进入教室后,发现这个巨大手印后,非常好奇,内心萌生了一个巨人身高是多少的问题,此时,教师将手放在黑板上进行对比,发现这两个手印呈现五倍关系,然后在利用卷尺量出教师的身高,该数值的五倍即为巨人的身高。经由这个案例的启迪,学生开始思考巨人的衣服和脚,并对其进行描述,使其真正明白了比例的内涵。经由此种教学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正确认识。另外,这也要求教师应深入认识数学知识,并要具备丰富的阅历。借助数学活动切身体会数学化,这不仅能进一步认识数学的应用意义,还可有效理解数学活动的价值。

3.2采用多样化教学

近年来,新课标逐步推进,并对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切实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对于教师来说,其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数学化能力的最终培养效果。为达到这一目标,可采用实验化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实践能力。

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学校,其校情各不相同,具体表现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生源等方面。教师应自身实际情况为切入点,编制可行且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因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编制教学方案时,应全面考虑。对于能力突出的学生,采用自主教学;对于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采用灌输式教学,这在培养数学化思想方面发挥着关键性意义。分析初中生自身情况可知,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思维比较发达,有些则相对迟钝。数学化思想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若数学理论知识无法与现实生活经历有效地结合,则数学化思想将毫无意义。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采用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依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分类,有利于数学化效果的实现。具体来说,在多元化教学环节,可依托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并紧密结合学生实践,提倡启发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能力。

4 结语

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教师必须要充分地采取相关措施来联系数学化相关理念,从而来做好对学生的教学,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要想做好对学生数学化思想的培养与教育,教师首要就是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数学化思想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来促进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候,要充分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发展自身的数学化应用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蔡锐.数学如此美妙――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想[J].才智,2011,(01):15-16.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开放新问题 教学 实施建议 策略

0 前言

本文针对于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实施建议与策略主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首先,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主要通过营造开放性的环境,拓宽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研究了通过采用开放性问题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进而完成本文要呈现给读者的全部内容,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1 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

1.1创设开放性的良好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早就已经淘汰了传统的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有效地调动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达到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为目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树立开展。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有着跟学生平等的思想位置,教师才会跟学生更容易相处,更能多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身心情况,再对学生进行提出指点和帮助。进而才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另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数学开放性教学实施的重要的前提。

1.2 拓宽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施开放性教学,教师应该进一步拓宽现有的教学内容。拓宽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掌握更为全面的数学知识,并且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渐地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宽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开放性教学的效果。二是,由于初中数学教材不是一年一更新的,进而在实际的教师中,很多较为先进的数学知识学生是学习不到的,因此,教师应该有选择性的挑选这些这样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能够全面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1.3 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重视开放度

在初中数学开放性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开放的度。所谓的开放度主要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数学问题进行怎样的开放教学?问题开放到什么样的程度,教师只有充分地把握开放教学的度,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自由地去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较为轻松和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4 有效运用合作教学法

在初中数学开放性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法,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合作教学法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学生需要通过与其他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解决,能够进一步促进开放性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初中数学开放性教学中,教师采用合作教学法的主要依据就是,在完成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不是依靠一个学生的力量能够完成的,在有限的课堂学习的时间内,学生需要与其他的同学一起合作去完成,这样才能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对于这棵树也有要求,需要树的底部能够达到,但是顶部不宜达到,并且教师布置3个任务,一是,要求学生说明测量需要哪些工具。二是,在请在图1中画出测量的示意图。三是,设树的高度为x,请用所测数据求出x。教师通过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合作去完成,能够实现开放性问题教学的效果。

图1

1.5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完成的,并且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因此,在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应对问题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所想的解决方案就不会跟随着老师的解决思路走,会另辟新路,最终找到解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中发生的事物作为素材,来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疑点,并且,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合理地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更好地挖掘他们的思维潜力,促进学生的长远进步。

2 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

2.1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就是比较难于理解,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会对学习数学产生非常大的厌烦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开放性问题教学的策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了解数学,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运用有效的思维方法去学习,去思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2.2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众所周知,所谓的开放性问题就是那些不确定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学生需要运用多种资源和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进行解决。在这个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全面分析,能够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将新旧知识有一个更好的联系,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于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实施建议与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开放性教学的策略,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许建羽.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J]. 消费导刊,2009(04).

[2]闫保英,李俊永. 浅谈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

[3]孙青.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之我见[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06).

[4]林国福.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师生互动[J]. 科技创新导报,2011(07).

[5]符美权. 基于新课程的中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模式探索[J]. 改革与开放,2009(06).

篇6

摘 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数学是初中课程设置中的基础学科,因此数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及一线教育工作者集中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教育相关部门对初中数学教学课程做出了巨大的变革,但是初中数学变革实践中依然缺少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改革过程当中呈现系列问题,阻碍了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为此,必须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为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贡献绵薄

之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合新时代人才的培养需要。为此,众多学者专家都提出变革和建议。现阶段,各个学校都对数学课程教学的变革相关事宜进行落实,改革的工作正在全面进行中。初中数学在教育中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许多问题也显现出来。笔者通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是对数学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数学教学的变革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人们对数学的认识较少

真正深入了解数学的人不多,大多数人们对数学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我相信人们对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具有实用性弱、内容繁多、难度大等特点,这就使学生不能全面且仔细地去认识和学习,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2.初中数学教学选择的教材问题

数学课程涵盖了诸多知识点,但是人们能够实际运用的少之又少,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缺乏实际操作的问题,仅在物理和几何模型中多有应用,没有体现数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使得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

3.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问题

大部分学校都使采用“老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教授知识,很少通过动态教学向学生展示W术知识,这就使得数学教学抽

象、难理解,学生都是死记硬背地去学习,没能真正理解、思考,更不能运用到实际中去。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了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消化所学知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改变教学模式

用情景模式作为打开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钥匙,“情”表示人的心理、行为等,“景”指客观世界的自然性和构成。贴近生活的氛围里,学生兴趣高,理解能力快。运用情景模式使得学生主动学习,将知识联想到不同的场景中,从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每天都在教室里埋头苦学,缺少实践活动,教师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制作几何模型,甚至组织学生到校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初中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有帮助,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

3.选取的教学教材的内容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教学任务的大纲来选取教材,有助于形成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合理分配任务,要经常对那些成绩较差、不善表达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保证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综合上述,初中数学的课程学习的目标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别的学科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模式,可以使学生达到乐学、会学、学会的目的,使得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举措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只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内容比较狭窄,并且在课堂上的气氛比较沉闷,缺乏互动性;老师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行,方法比较单一,忽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老师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活力,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教育体系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目标单一、模式僵化,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有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转变,尊重和重视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当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形成一种新型的教育体系。

二、加强基础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

当前的社会上,有人吐槽:“学到的数学知识有很大一部分在生活中都用不到”。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把数学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数学课程打造成学生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批判性的应用。因此,老师应当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会基本的数学技能,增强学生的基本处理能力。老师应当积极设计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初中数学“概率初步”一章中,在学完这一章的基本内容之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概率和中奖进行分析,毕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时不时的参与抽奖和中奖事件,在学习基础知识后,在生活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对中奖事件进行分析,可以给我们的生活一些有益的指导。

三、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应当根据课改大纲和教材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活动。不断加强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应当加强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立方体的展开图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便于拆开的立方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立方体,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一起把他们准备的立方体拆开,看看得到什么图形。通过这种亲自动手实践,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通过这种亲自动手实践方式,可以便于学生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快教师角色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控制着整个课堂,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作为课堂的被动接受者,在这种状态下,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变成了课堂中接受知识的机器,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当转变自身的角色,变成课堂的指导者;同时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知识互动。

数学由于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学习压力,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老师应当加快角色转换,拉近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某一难题,老师和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关怀,也有利于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五、建立科学的学科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地评价机制,有利于老师了解课堂改革的成效,及时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推动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评价机制不再是以前的那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包括学习成绩在内的各种综合能力,如: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

此外,老师还应当建立学生评价老师的机制,学生对老师的学科教学工作也要进行相关的测评,包括老师的教学思路、创新能力以及责任意识等,并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这些建议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自己教学改革效果。同时,老师应当积极为适应这种评价机制做出调整,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加的符合这种评价机制,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结语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老师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行,方法比较单一,忽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无法适应新课改下教学方式的变化。因此,在新课改下,数学老师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活力,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白方静.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教学研究

[2]王元元.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教学交流

[3]刘明学.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

篇8

【关键词】新形势 初中数学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51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许多理念和观点不符合时展的要求,并逐渐落后于当今时代推崇的教育理念。随着教育的发展,新课程理念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如何根据时代眼光,综合探究新课程理念,将新课改理念深入贯彻到我们的教学中是需要师生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的热点问题。本文笔者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坚持公平、平等的原则,对当今初中数学的教育现状进行探究,并对如何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供几点建议分析。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情况的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教学的组织缺乏完整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有效性的把握,导致我们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和组织性不够到位。另外,教师往往关注于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疏于对新兴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思索和探究,导致我们的教学缺乏新鲜的血液。教师在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现阶段的学习,导致课堂缺乏活力,也导致学习氛围沉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灌输重于对学生知识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只知道单一的知识理论,却不知道知识的来源以及用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比如,在教授基本概念及性质的时候,传统模式下教师通常会告诉学生基本函数的分类及概念还有公式,却疏于在具体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共同探讨函数的来源,导致学生对于知识并没有建立深层的理解。同时,环境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学生很难积极有效地学习。传统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学生,过于追赶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及时全面的理解知识,并站在综合角度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对学生进行概念基本性质的传授,导致学生对于基础概念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思考。但是,实际上学生只有把基础打牢,在进行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索时才会得心应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探究。教师讲课时如果过过于严肃,给学生带来的压迫太大,会导致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真正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这也是导致初中数学教学缺乏有效合作的重要原因。新课程理念强调师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坚持公平、自由平等的原则,重视师生之间友好和谐关系的创建。

传统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在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不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不敢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困惑,在自己学习过程中没有向教师寻求有效的帮助,导致教学变成了单方的发展。传统理念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疏于对学生学科能力以及才情素质的培养,导致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关联度极高的应用类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技能,这恰恰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所忽略的教学关注点。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自身教学的反思。

二、对有效改善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建议

(一)加强师生合作

新的纪元有新的观点、新的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下,加强实现师生之间的友好对话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创建友好的对话关系,迫在眉睫。初中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主体的共同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分工,实行具体的角色转换,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更高的效益。比如在教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好学生需要的工具,比如直尺、圆规、三角尺,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识的具体原理以及操作过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则需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做好外援,学生做好内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加深师生之间的合作。

(二)实行趣味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身对于知识具有发自内心的兴趣,学习知识的时候才会更加的主动,学习的效率才会更高。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做学习的主人。在新型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创新课堂设计,丰富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关注,促进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的情境中。例如,在教授函数的图像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五子棋引入数学函数图像的教学。像五子棋一样,每个函数在函数图像中都有一个对应的点,每个函数都有自己的位置,棋子的移动符合一定的规律,函数的变化也符合一定的规律,横坐标和纵坐标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函数图像的相关知识,这个过程也有利于对学生思维以及学生分析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知识的来源以及知识的具体应用。

(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改革需要积极的勇士,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对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不论是理念还是教学模式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自身教学模式,加强对自身的教育。首先,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归纳,以对学生做出更好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要加强自身的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思考自身教学理念以及课堂中教学设计的不足。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的设计应满足教学的实际,符合教师对于教学整体的规划和思考,这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充分的探究,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还应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保持教学的先进性。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引言

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届的热点话题之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快速提升,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设计方面入手,研讨初中数学教改的相关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概念阐述

(一)基本内涵阐述。

所谓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更优化的教学效果,通过理论灌输和教学传导等方式,运用科学的逻辑和思维研究数学问题,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二)外延阐述。

当前所谈论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还有外在的一些定义,它泛指涵盖教学规划、教学过程、教学评估、教学创新等在内的一整套的体系建设工作,期间涉及学生、教师、教育业务主管部门等多方,是一个内在互动机制较为完备的体系。

二、对当前我国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思想认识方面和重视程度方面还跟不上。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在思想认识方面和重视程度方面还跟不上,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思维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导致在教学设计方面长期不投入主要精力;第二,各个学校的文化课整体压力较大,初中数学教学的转变空间不大,很多一线授课教师也没有太多精力去深入研讨教学改革;第三,由于流程分工和职能划分等因素限制,导致工作推进方面难度依然存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单一。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单一,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技巧不多,传统的教学工具也缺乏更多的技能要素,对教学的制约性也比较突出。从笔者不完全的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重点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还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整体层次不高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三)缺少相应的考评机制和体系。

我国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软性区域”,缺少可以量化的指标评估和科学配套的考评体系,从而造成了初中数学整体革新力度不够的问题。长期以来的教学改革,在初中数学领域中推广的并不到位,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面整体缺少外部监督和推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未来初中数学中教学设计的步骤推进及规划

(一)教学设计方案撰写需严谨细致。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方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短板,随着对数学教师技能整体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方案也逐步开始要逐步提高要求。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方案的制定要符合国家的标准化要求。一定要从政策角度入手分析,在方案设计之初就依照标准化的模块推进;第二,方案的制定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要使得方案的实际运行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要满足教育水平和层次的根本需求;第三,方案的撰写要经过认真的研讨和修订。应当通过集中座谈或者专家指导等方式,对初级方案进行反复认真的修订,对不理想的地方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二)教学设计考评体系建设应完备。

考虑到上下协调、统筹兼顾的原则,初中数学的考评体系建设应完备到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及依据分析方面。首先,应当按课程标准确定具体的三维目标,然后明晰教学目标,最后应注意阐明目标确定的依据(如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标准、学生分析、内容分析等);第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首先,所涉及到的重点、难点内容要做到具体明确,其次,对确立的依据要做到分析合理、科学,阐述环节要做到清晰(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等);第三,学生和教材内容评估方面。首先,要对学生整体学习状态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要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本教材(必修或选修教材)和整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师生活动、时间分配等设计意图)方面。首先,教学过程描述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如采用流程图的形式,简答扼要、更直观);其次,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完整,至少应有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活动的设计、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及设计意图;最后,教学过程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设计要求。

(三)积极借鉴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积极借鉴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是未来我国初中数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学模式的好坏直接关乎着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也直接关乎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我国很多教育发达地区和城市都在不停摸索新的教学模式,比如说: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就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最大,营造了很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研发了360度高效氛围的课堂教学方法,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的教学体系也发挥了正向的作用;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从细致处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学习意识,大力推动了课堂授课的效果。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一直都是授课教师最为关注的地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也开始丰富起来。除了运用较为先进的教具外,教学的技巧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授课过程中,如何科学的提问,是本章节所要重点论述的内容。这里,笔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第一,按需设问(摸底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提问、复习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评价提问)。一定要结合学生主体的内在诉求,设计提问的环节,把握提问的内在关联性等问题;第二,把握时机:学生对新知识不能知识迁移时,要能够做到衔接处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要能做到及时掌控,遇到讲解知识的重点、难点时,要注意节奏和方式的调控,探寻知识之间的联系时,要注意深入浅出的引导工作;第三,要多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开放式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群体把握问题的结构要素,能有效促进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对教学至关重要,而且对教师自我提升、自我锤炼也意义深远。

随着我国教改整体不断深入,通过用心、用力、用情,我国未来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一定能够迎来崭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岳俊.梁好翠.农村中学生解答传统数学应用题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基于“基础”和“创新”等因素的考察[J].数学教育学报.2012年05期.

[2]许荣华.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数学之友.2012年02期.

[3]陈宏香.初中数学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考[J].数学之友.2012年02期.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创设 对策建议

一般来说,初中数学的课堂主要是理论知识教育,课堂上学生兴趣不高的情况比较常见,数学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初中数学教育的难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注意课堂模式的创新,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必须以现实为依据,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意义和乐趣,愿意积极的学习数学课程。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兴趣,好奇心会驱使学生去发现答案,对于教师来讲,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运用合理,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作用。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链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知识教育,化被动为主动,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进行分析和比较的方式,对问题的实质和相关知识了解的会更加全面;通过梳理知识和剖析难点,可以使学生明确问题的本质,加深印象和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的时候,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为学生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的实质。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建议

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1.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教育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应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兴趣的重要作用,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应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问题情境创设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保证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应用,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贴近真实的生活,将社会实际引入教学中,化抽象的数学理论为具体的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举例来说,在介绍六边形的时候,可以以蜂房为例进行具体的讲解;在讲到圆形和直径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以下水道井盖为例。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是融入在现实生活每一处的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空洞的符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

问题情境创设必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心的产生是以有兴趣为前提的,枯燥乏味的问题很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为了使学生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来,教师就必须保证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关注重点在哪里等实际问题,以保证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对于一些新的概念知识,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是很正常的,毕竟理论是抽象的,教师的表达能力也是有限的,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在引入新概念的时候,适当的借用一些其他知识作为辅助,只需转换一下视角,就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时候,通过借助以前学过的加减法的概念,只需要转变视角就可以使学生理解负数的由来和意义,负数概念的引出显得十分自然,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角度,以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问题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改变了数学课相对枯燥的传统形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同时,很多教师由于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不够全面,导致运用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需要特别关注这些问题:教师要注意不能过于追求情境化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情境的创设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相符合;创设情境所选用的问题必须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为指南,以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为目标。

三、结语

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提高初中数学教育的成果。但是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要注意设置的问题要尽量贴近实际生活,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改善初中数学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娟. 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16):31.

[2] 张淼.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1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