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1 17:2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27-02
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的课业负担始终都比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大多数学校、教师及家长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改变,但由于高考体制、评聘老师的模式仍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得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实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好多孩子依然在家长、老师的鞭策下疲惫地在题海中穿梭着。为了完成繁重的作业,他们不得不丢下带给他们快乐的游戏,不得不争分夺秒地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写着生字、做着计算题。有的学校和教师,甚至随意占用孩子本该尽情游戏的课外活动课时间,不惜以牺牲学生健康的方式去获取更高的优秀率、升学率。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些小学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前我国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就相关对策措施进行探讨。
1.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为尽可能全面反映当前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本人查阅了近年来相关的一些文献研究,并选择本省内20所重点、普通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学生样本4000人,年级跨越小学6个年级。通过调查发现:(1)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周每天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仅占总数的58%,有20%的学生每周仅参加过2--3次的课外体育锻炼,而高达28%的学生竟然每周仅参加1-2次体育锻炼,且该数据分布随年级的增加而递增,既年级越高的学生,每周较少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越多,且每次锻炼的时间也较短。(2)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调查显示,大多数孩子体育锻炼的项目缺乏目标性,随意性较强,且对某一项目的锻炼缺乏持久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甚至演变成了自由活动。其次,对于有些学校和家庭来说,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带有较强的功利性,锻炼项目的选择更多的是以将来中招考试体育考试项目为主,如长跑、跳绳、跳远等,而非考试项目的体育锻炼则较少。再者,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在性别上差异较大,如男生多喜爱球类运动项目,而女生则多喜爱踢毽子、跳皮筋等锻炼项目。(3)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是学校,而只有3%左右的学生会选择在周末和家长一起去收费的体育馆进行锻炼。而在学校进行锻炼的,尤其是一些乡村小学,则普遍存在着锻炼场地差,锻炼器械不足的情况。
有上调查可知,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锻炼时间少,锻炼项目单一,锻炼场地少,器械少的问题。因而造成了当前我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不足。
2.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家长关心更多的还是孩子的学习,认为课外体育锻炼无足轻重,每天稍微活动下就行了,不必刻意天天锻炼,因而要么是挤占孩子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用以安排大量作业,要么是给孩子报了太多的补习班。
2.2 缺乏有效引导。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有效认知,因此,需要家长、教师的大力引导,以纠正行为的随意性。但课外体育锻炼由于是在课外进行,因此,学校、教师大多不愿意牺牲自己休息时间对孩子的锻炼项目、锻炼时间予以规范约束,从而导致孩子在课外时间不知道安排什么样的体育锻炼项目,即使有的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但由于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因此,在孩子体育锻炼的时候,也难以从项目选择、锻炼时长、动作规范上对孩子以科学合理的引导,从而使得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难以保证。
2.3 没有养成有益的兴趣。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充斥电脑,这些游戏画面精致、声效逼真,同时还根据儿童特点设置了大量吸引他们的元素,如有的根据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设置了一个又一个奇特的难关;有的根据孩子喜欢获得满足感的心理,在游戏中设置了众多的奖励手段等。无疑,与单调、乏味的体育锻炼相比,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实在太过巨大,从而导致很多孩子课外时间,甘愿躲在家里或黑网吧里玩游戏,而不愿意进行艰苦的体育锻炼。尤其是当前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家长呵护备至,生怕体育锻炼的时候,摔倒、摔伤,也使得当前的孩子自小就缺乏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因此,也就难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4 场地器材设施的缺乏。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课外体育锻炼最缺乏的就是场地和器材。当前,虽然我们国家每年都不断加大公用健身器材的投入力度,但这些健身器材更多的是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针对孩子设置的健身器材则基本上没有。此外,健身场地面积较小,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而1991年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就已达到了14平方米,我国和美国相差整整10倍。此外,即使我国目前现有的体育场馆,大多时候也不是对外开放的,场馆的利用率较低更是导致孩子们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不好的重要原因。
3.提高孩子课外体育锻炼质量的建议
3.1 提升重视度。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教育引导,不断增强体育课程在学科设置的比重,提升广大家长、教师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修改完善现有《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标准》,以求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出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3.2 加强教育引导。教育部门应该采取奖励的措施,鼓励学校体育教师或社会其他健身机构免费对孩子体育锻炼项目、计划以科学合理指导,以帮助孩子正确锻炼、合理锻炼、科学锻炼。
3.3 加大兴趣培养。广大体育教师应采用更加灵活的教法,精心组织课堂环节,全力提升孩子体育课的兴趣,使得孩子自觉将课外活动时间转换成体育课的锻炼项目,以便进一步巩固课堂效果,提升兴趣。
3.4 加大体育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体育硬件设施的投资,改善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不足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曲晓峰,从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看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煽动体育大学学报[J].1997.3
篇2
摘要:青少年学习负担过重,课外活动少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改革的问题之一,它不仅阻碍着我国的教学改革、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更对我青少年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近年来,相关部门和整个社会都开始对青少年的体制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校也积极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本文将以绵阳市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对此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 :绵阳;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科学城第一中学、绵阳南山中学、绵阳市第三中学、绵阳市开元中学、绵阳实验高级中学六所学校随机抽取的300名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为了部分调查项目更加准确科学,男女生比例为1:1,各150人。
2.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分别对各大学图书馆搜集到有关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方面的图书,期刊及学术论文进行细致研读,从总体上了解现有的研究状况,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⑵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设计符合社会学和统计学的基本要求,参考相关调查问卷和本区实际情况,300 份问卷,收回问卷296 份,有效回收问卷291 份,有效回收率为97%。
⑶数理统计分析。对搜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常规的数理统计分析。
⑷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价,见表一:
表1:学生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评价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少数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对于这部分学生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出体制较差的学生占有不小的比例,这说明绵阳市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并不乐观,对于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实施力度还应加强。
2.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⑴主观因素
表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
由表二可知,增强体质、强壮体魄是同学们的主要目的,娱乐和减肥也占一定比重,这三种都是积极的运动动机,值得提倡,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中,课业重占了80%以上,这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校的足够重视,学生减负绝对不能是一句空话。
⑵客观因素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除了主观因素外,还有部分客观因素,对此我们也做了调查。影响的原因可以看出,认为是体育师资力量强弱的,比例是非常的小;天气炎热或阴雨是影响体育锻炼主要客观因素,占60%以上,因为体育锻炼离不开锻炼场所和天气状况;在场地器材方面,占27.12%;适当的体育群体活动也是影响他们锻炼的一种因素,缺乏体育锻炼的伙伴和群体,体育锻炼的快乐是会打折扣的,这样的原因占11%,此外,在其他影响因素方面所占比重较小。
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对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具体项目的调查,具体数据见表四:
表4:课外体育锻炼项目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所参加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不尽相同,男生最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是篮球,占男生参加锻炼人数的其次是足球、乒乓球、慢跑等;女生则依次是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慢跑等。男生以运动量比较大、对抗性较强的球类运动为主。女生则选择轻巧灵活、对抗性较弱的项目进行锻炼。
4.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
⑴弥补学校体育课时不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外体育锻炼作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科目之一的体育课,由于课时数有限,仅靠体育课是不能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因此,必须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理所同样担负着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任务,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⑵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外体育锻炼本身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选择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中有自主选择权,可以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的作用,很好的弥补了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的不足,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另外课外体育锻炼一般都是在群体中进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课外体育锻炼的实践,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组织、裁判、交往能力,运动能力等得到的发展。这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⑶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课外体育锻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独立的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这种机会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独立运用已有的体育知识技能,并不断探究未知领域,在长期的自我锻炼过程中,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活动,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锻炼效果产生满足感,逐渐培养兴趣、形成爱好养成锻炼习惯。从而使学生爱体育,会锻炼,能坚持锻炼,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⑷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和运动人才。课外体育锻炼中,学生可以在自我世界里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能力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尽快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潜能,并使这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一些具有体育才能的学生可以成为开展群体体育锻炼的骨干,在体育锻炼中带领和帮助其他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即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又可以促进群体性体育锻炼。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大部分青少年学生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清晰的认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增强体质、娱乐瘦身和应付考试这三方面,总体看来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出发点是基本正确的,已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可忽视还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错误思想,要对此给予积极的引导,使这部分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
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课余生活方式之一,学业繁重,场地、器材缺乏和天气等因素,是影响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其中,课业繁重占绝对比例,相关部门、学校应将减负落实到实处。
男女生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有所区别,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运动喜好改进体育课程设置和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形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进一步促使其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
2.建议
学校应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不断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体育锻炼内容。要为营造一个友好的、愉快的课外体育锻炼环境和良好的交往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要制订课外体育锻炼计划,确定实施方案,合理分配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活动时间,并定期组织一些规模较大的课外体育活动,不断促进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发展。
不断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使课外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中的组成部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和终身体育观,坚持长期锻炼,要增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要努力达到“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做到课间集体活动与课外自主活动相结合。课间活动应以集体做广播体操为主,争取做到以操促德、以操辅智、以操健体、以操审美。学生课外自主活动则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创自编,自娱自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郭有意.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J].
[2]李政,陶建辉.湘西地区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3]章建成,张绍礼等.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J].
篇3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课外体育锻炼;关联模型;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6-0094-07
Relations between the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 choices of teenagers in Chongqing city and restricting factors
LUO Jiong,TANG Yan,PENG Li,GONG Li-zh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Beibei 400715,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probed in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 choices of teenagers in Chongqing city and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family economic pressure, physical exercising habit and method, physical exercising interest and value orientati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olicy, physical exercising environment and guidance as well as schoolwork pressure are 6 key affecting factors that restrict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and action, in which physical exercising habit and method and physical exercising environment and guidance have the strongest influenc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olicy has the less influence, physical exercising interest and value orientation has the weakest influence; as compare with students in ordinary schools, students in traditional schools have better physical education policies, a better exercising awareness and sense of value recognition, a nicer physical exercising environment and guidance; among teenagers at different grades, elementary students have the best physical exercising habit and method, the nicest physical exercising environment and guidance, and the lowest schoolwork pressure, followed by junior high students, next by high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ing;correlation mode;teenager
查阅相关文献,最近1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出现持续下降趋势,青少年的健康观念、健身氛围尚未形成,加之社会上错误的人才观、教育观、成才观、育子观等仍然制约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依然严重,中小学生依旧承载繁重的课业压力[1-4]。2007年3月,总书记就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此后,人们开始认识到“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更符合时代潮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宣传横幅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一切似乎意味着青少年“快乐校园生活”很快就会到来[5-8]。2010年7月,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再次拔出一千多万元经费支持“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关键技术”研究,希望找到根源并寻求有效对策。本研究作为支撑计划的子课题,从西南地区(重庆市)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选择方式与妨碍因素的关系入手,通过构建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子间的结构模型,分析各因子作用方式及程度,期望为建立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最佳促进模式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组的总体要求,经西南地区子课题组经研究确定以重庆市中小学作为该地区的代表。选择理由是:1)重庆是中国唯一以“省(直辖市)”为单位,经国务院批准首次成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重庆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地区发展差异很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3 100多万人口中农村居民占80%以上且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1的特大山城。
1.2 抽样方法
据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组实验实施方案,采用分层群体抽样:小学1组(3年级)、小学2组(5年级)、初中组(初中2年级)和高中组(高中2年级),男、女比例尽可能接近。每个群体分两类,分别为传统特色学校及非特色学校。为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及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干预方案的控制),本子课题组参研人员经反复讨论,以重庆主城区及靠近主城区的区县学校为对象,经各区县体育局对各中小学体育开展情况进行考察排查,在确保小学组、初中组及高中组满足课题组总体方案要求,再按随机抽样方式确定问卷发放单位及样本量。
1.3 问卷调查
采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组设计的“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以固定答题问卷进行发放与回收,即当面填写,完成后即刻收回。共发放问卷3 500份,剔除无效问卷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4.2%(剔除标准主要指性别不详、关键问题不答者,在所获得3 297份有效问卷中并不是每份问卷所有题项都是填写完整者,只要做局部问题分析其数据同样有效,均看作有效问卷,因此,本文分析中所得各项图表数据中的样本量有些出入)。
问卷分两部分,第1部分是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由26个大项、18个小项组成,内容涉及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校内外体育锻炼的参与情况、学校各项体育政策、社会及家庭支持、学生自身条件、健身环境等;第2部分是阻碍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的原因,采用“五点”式量表形式制定,由21个问题组成,主要涉及青少年个人体育锻炼观、家庭经济条件、课业负担、个人运动能力等方面。
1.4 问卷的信度检验
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组研制的问卷是经过特尔菲法设计出来的,其效度不容致疑。为了获得它在西南地区的测试信度,我们在重庆市的北碚区两所学校作了尝试调查,前后两次时间间隔15 d,试填对象对同一份问卷的两次回答一致性较高,可靠性系数0.87。
1.5 数理统计
运用SPSS16.0对所有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单因素方差分析、列联分析、因子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均被用于对全部个案及指标变量的探索,所有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设置为a=0.05。
2 结果与讨论
2.1 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
问卷从21个方面对影响西南地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进行了调研,为了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本研究决定先将21个问题进行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依据与命名。
KMO用于检查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取值介于0~1,越接近于1,说明与因子分析的符合程度越高。将21个问题当作21个原始变量进行KMO检验,其值等于0.701(>0.5),达到了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巴特莱特球度检验(Bartlett Test),获得卡方值X2=71.21(P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共性因子,从表1可以看出21个主成分中,前6个成分的特征根分别是9.002、2.614、2.062、1.670、1.321、1.011(特征根都大于1);它们对21个原始变量的变异解释程度累进贡献率达到71.86%(>70%)(达到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故本研究认为提出前6个主成分作为公因子是基本合理的。
仔细观察表1中6因子旋转后21个变量在6个共性因子上的载荷系数值,可以对6个共性因子进行命名:第1共性因子(F1)主要由X10、X6、X2、X14控制着,这些变量主要涉及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青少年很难有钱去收费场馆锻炼、购买需要的体育器材、参加各种课外体育辅导班等,因而把这一共性因子命名为“家庭经济压力因子“;第2共性因子(F2)主要受X8、X12、X16、X4控制,内容主要涉及青少年对健身方法、体质状态的了解、健身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故将此因子命名为“健身的习惯及方法因子”;第3共性因子(F3)主要由X19、X18、X21、X17支配着,这些变量涉及锻炼兴趣、时间支配、价值取向(锻炼与受伤、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故将之命名为“锻炼兴趣及价值取向因子”;第4共性因子(F4)主要由X5、X13、X20控制,它们主要涉及体育政策问题,故将之命名为“学校体育政策因子”;第5共性因子(F5)主要由X15、X11、X7支配,这些变量主要针对体育锻炼的指导、同伴的帮助及锻炼的环境条件等方面,故命名为“健身的环境及指导因子”;第6共性因子(F6)主要由X1、X9、X3,它们反映出学生体育课被占用、学习任务重而抽不时间及家长反对等,因而命名为“课业压力因子”。
2)因子得分分析。
SPSS软件自动生成6个共性因子的得分,由于21个问题全部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方式将选项“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不能确定、不太符合、很不符合”分别赋值1、2、3、4、5分,故研究获得的因子得分值越低则意味着经济压力越大(支持力度越差)、健身的习惯及方法越差、体育政策措施越不得当、锻炼兴趣及价值取向越低、锻炼的环境及指导越差、课业压力越大。从表2可获得如下信息:
(1)家庭经济压力传统特色学校学生显著高于一般学校学生(P
(2)健身习惯的培养及健身方法掌握传统特色学校学生与一般学校无差异(P>0.05),小学、初中及高中三年级该因子得分中,小学与初中、高中有显著差异,而初中与高中学生间无显著性差异,从得分值可看出,小学生比初、高中学生拥有更好的健身习惯及锻炼方法。结果似乎暗示健身习惯的培养及健身方法的掌握虽然受学生知识水平及年龄大小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不是决定性的,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优于初、高中学生,很可能是由于小学生升学压力低且暂不需要考虑就业问题,这使得家长、学校及教师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习惯及方法进行专门的培养与传授。
(3)体育锻炼兴趣及价值取向传统特色学校学生明显好于一般学校学生(P0.05、Pac
(4)体育政策传统特色学校的明显好于一般学校(P
(5)健身环境主要是针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与器材条件而言,它是青少年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完成学校体育工作基本任务的重要保证;健身指导主要旨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是否能得到体育老师、社区健身辅导员及健身同伴的及时帮助。表2显示,健身的环境及指导作用传统特色学校显著好于一般学校(P
(6)体育特色学校与一般学校相比,学生课业压力无差异(P>0.05);不同年级青少年课业压力存有显著性差异,小学、初中、高中3个年级课业压力因子得分依次为0.1674、-0.0981、-0.2662,表现为高中压力最大,初中次之,小学最小。
2.2 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选择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1)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
Logistic回归分析在理论上不要求各项指标变量一定要服从线性、独立、正态、等方差这些假设条件,因此,本研究将妨碍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6大影响因子作为因变量,而选择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中10个主要方面――两操参与态度、校内余暇支配方式、体育赛事参与情况、课间10分钟活动方式选择、午休活动方式选择、回家后时间支配方式、课外体育活动总体参与情况、体育消费的意识、体育消费金额及课外体育锻炼坚持度作为应变量分别建立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妨碍因子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结果的影响力度。将优势比(Odds Ratio,OR)引入回归模型[9-10]。一般地,OR>1,说明该因素是有利因素,而OR<1,说明该因素是不利因素;当OR=1时,说明该因素与应变量无关。
2)对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
课外体育锻炼参与行为10个主要方面分别对6个共性因子的回归模型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卡方X2值及相应的概率值,从全局性检验效果看,10个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从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看,10个模型对应的概率P值均大于0.05,进一步肯定模型的拟合效果可以接受(见表3)。
3)共性因子对体育锻炼行动结果的优势比分析。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表4中的模型参数含义,先对其中的模型1的参数进行释义,该模型中的6个影响因子中有5个达到显著水平(P
(1)健身的习惯与方法、健身的环境及指导两因子的影响作用最为广泛,在9个模型中(模型10除外)都达到显著水平(P
(2)学校体育政策因子影响力也比较广泛,在6个模型中(模型4、5、7、9除外)达到显著水平(P
健身动机及价值取向因子的影响范围相对较窄,它主要影响模型2及模型8,即校内课余时间支配模型及体育消费意识模型,当该因子得分值增加1个单位,校内课余时间坚持每次锻炼≥1 h学生人数将提高至原来1.192倍,对体育消费持“非常值得”观念的学生人数将分别提升至原来1.287倍。
(3)经济及课业压力两个因子是反向题,它们分别在第3及第4个模型中达到显著水平,就反向题的本质而言,因子得分值增加,实质上就是经济压力及课业压力变轻。表4数据显示,当经济压力每降低1个单位时,参加两操的青少年中持“很认真”态度的学生人数将降低至原来的83.4%、半年内体育消费额“≥400元以上”学生人数将提升至原来的1.481倍,课外常坚持体育锻炼达“2年及以上”的学生人数将增加至原来的1.292倍;当课业压力每降低1个单位时,参加两操的青少年中持“很认真”态度的学生人数将提升至原来的1.719倍、校内课余时间内坚持每次锻炼≥1 h学生人数将提高至原有的1.266倍、参与校内各种体育赛事活动的的学生人数将提升至原来的1.122倍、回家后坚持体育锻炼≥1 h的学生人数将分别提升至原来的1.241倍。
由此可见,健身习惯的培养、健身方法的把握、适宜的健身环境条件、周到及时的健身指导及深得人心的体育政策对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最为广泛。从6个影响因子贡献率大小看,经济压力贡献最大,但其影响力在大多数模型上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确实让人费解,也许这正是经济压力影响的广泛性、无形性、超强的渗透性缘故,它的影响作用最有可能是通过作用于其它影响因子上从而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经济压力因子的直接影响力就是青少年的体育消费及课外体育锻炼的坚持性(非常显著),这完全体现出经济压力的本质特征――经济是基础;然而,值得深思的是,经济压力的减少却导致参与两操的学生中持“很认真”态度的人数显著下降(P
3 结论
1)制约西部地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因素集中体现在6个方面:按共性因子影响的贡献率排序依次为家庭经济压力、健身的习惯与方法、健身兴趣及价值取向、学校体育政策、健身的环境与指导及课业压力。
2)体育健身的习惯与方法、环境及指导影响范围最为广泛,而学校体育政策略次之,它们主要影响青少年的两操参与态度、校内课余时间每次锻炼1小时以上的人数、校内体育赛事参与人数、课间及午休时间活动方式选择、回家后对体育锻炼的坚持性及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
3)经济及课业压力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另两个关键因子,经济压力的直接影响作用就是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及课外体育锻炼的坚持性,但如何发挥家庭经济的正向效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课业压力每降低一个单位时,学生的两操参与态度显著好转,校内课余时间每次锻炼1小时以上、校内各种体育赛事参与及回家后能坚持锻炼1小时以上的学生人数将迅速增长;健身动机及价值取向因子的影响范围相对较窄,但却直接影响着学生校内课余时间的支配方式及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
4)传统特色学校比一般学校学生拥有更好的学校体育政策、更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价值取向及更优的健身环境与指导,而在健身的习惯与方法及课业压力两方面表现无显著性差异,但传统特色学校学生的经济压力明显高于一般学校,其深层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不同年级青少年中,小学生拥有最好的健身习惯与方法、最优的健身环境及指导、最小的课业压力,初中生则获得最大的经济支持(经济压力最小)及最好的学校体育政策,高中生除了拥有最好的健身兴趣及价值取向外,却承受着最大的经济及课业压力、最不公平的体育政策、最差的健身习惯与方法及最不利的健身环境与指导。
参考文献:
[1] 代毅,许传明,刘英. 运动与饮食干预对肥胖女性减肥效果评价[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6):715-718.
[2] 刘文,常翠青,赵小倩,等. 基于学校的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肥胖青少年BMI和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3):329-333.
[3] 刘新华,张建,蔡睿. 对上海、东京两地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9,45(6):109-113.
[4] 周丽君. 影响中、美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比较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21-24.
[5]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EB/OL]. moe.省略 /edoes/website18/info27687.
html,2007-04-26.
[6]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 教体艺[2006].
[7] 张枫,刘毅梅,王洁,等. 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382-384.
[8] 曹佃省,唐语林,汤彬,等. 长沙市2所中学学生课外锻炼现状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10,31(3):279-281.
篇4
1、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严重影响着体育的发展,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儒家文化价值体系中的“重义轻利”,知足、安贫、不争、克己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一系列的固化的文化心理模式,成为支配人们生活行为模式的普遍理想和要求,其惯性一直影响到今天,并时隐时现地支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和行为,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体育意识的生成和体育生活化的全面推行。此外我国传统文化中“重文轻武”的思想也一直制约着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开展,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参与体育的认可度很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往往被认为是“不学无术”,而且对学习体育特长的或者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还带有社会歧视,体育特长生就成笨学生坏学生的同义词,参与体育特长训练的青少年家长也通常感觉自己的孩子是搞体育锻炼的,也会往往在别的家长面前感觉“脸上无光”。
2、当今社会体育价值观念的缺失和体育文化的匮乏
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们国家还没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没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就不能意识到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盲目的把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归于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是片面的,武断的,高考是各国普遍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逐年下降,猝死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也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进入了高校,没有了高考的学习压力,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却下降的更严重,而且也并没有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与此相反国外的教育在面对高考和就业等巨大压力的同时,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却明显好于我国,就像美国高考也并非轻而易举,亚洲的韩国和日本以及新加坡等受儒家文化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的升学压力都不亚于我国,但是他们的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率却远高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状也比我国要好很多,这就是这些发达国家的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他们把体育看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石,因此学校体育受到高度重视、严格规划并实施,这是背后体育文化、价值观念在起作用。然而我国的体育在学校教育中被当成“鸡肋”,成了学习文化课的附属品,体育课的设置可有可无,好的学校设置了体育课也形同虚设,这不仅是学校管理的的问题,是因为我国整体在体育价值观念上的缺失,没有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3、家长的错误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
我国学者吕树庭等人的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参与体育的态度、父母的体育价值观、父母孩提时代喜欢体育运动的程度对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情感、直接或间接参与体育的程度均有重要影响。现在很多学生的家长的体育价值观念都不正确,对于体育仅限于学习之外休闲,根本不重视体育锻炼,许多家长对体育功能的理解仅停留在增强体质的层面上,或认为自己的孩子身体挺好的,不生病,不吃药,不需要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偶尔玩一下作为学习之余的放松就行了;家长自身都不参加体育锻炼甚至于没有一点运动技能,或对体育与智育的关系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参加体育活动会影响文化学习成绩;或担心体育活动会发生伤害事故等。家长的教育理念、体育观、健康观、安全观都会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地表现出来,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受到熏陶,助长了独生子女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包括不能合理的参加体育活运动。家长错误的体育价值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大部分家长对体育功能的认识还处于“健身娱乐”的浅层的生物功能的认识,对体育的“遵守规则、积极竞争、团队协作、顽强拼搏”的深层社会功能认识不足,不利于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教育。大部分家长认为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息,参加体育活动会影响学习,耽误学习。这其中家庭成员对体育的认识不足,也会对孩子的体育认识和行为习惯产生负面的影响。
建议
1、加强现代体育文化的建设,降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
体育文化主要指体育行为文化,指人在生活方式中对体育的实际行为和态度、文化是事物发展的土壤,离开了土壤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空谈,当下我国体育文化严重缺失,参加体育锻炼的大文化氛围还没有形成,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念还很薄弱,只有扎扎实实的培育体育文化,让更多的孩子热爱体育,让体育融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下降的问题。
篇5
关键词:青少年 体育行为 影响因素 改善
1 前言
体育行为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对于处在身体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其体育行为对其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体育行为,通过合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身体运动,不但有助于改善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利于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然而,近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无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状无疑是令大家担忧的。尽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学校体育条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仍然没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体育行为没有得到改善,还没有体育锻炼意识,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通过改善这些影响因素来影响青少年体育行为,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2 青少年体育行为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身体素质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中小学阶段是人生的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学生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保持适宜的运动量、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将有助于其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的健康成长。身体素质作为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需要经常性的、规律性的体育行为来维持或保持,体育锻炼是影响身体素质的积极因素。
研究表明,体育行为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是全方面的,通过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平衡肌肉(肌力)、改善身体姿态、改善体形、保持关节良好功能、提升日常身体活动能力、提升运动表现,而且有助于改善血液成份、提升免疫能力、稳定及改善血压、帮助控制及稳定血糖、改善睡眠、预防冠状动脉、呼吸、及代谢系统疾病,降低癌症的发生几率。体育运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损伤,降低运动伤害发生几率。体育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其他能力的提高一样,需要进行不断练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达到及保持适宜体重,帮助达到及保持适宜身体成份,预防肌肉衰退及劳损,预防骨质疏松,减缓骨骼老化,改善焦虑、忧郁,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体育锻炼一旦成为一种主体行为,则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积极主动的体育活动中,个体的身体素质会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3 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对周围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并在不断地学习和模仿,因而青少年身边人的体育行为往往会对青少年体育行为产生直接而深入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体育兴趣、自我效能感、期望价值等个体内在因素和家庭体育氛围、校园体育文化、社会体育环境等外在因素,会对青少年体育行为产生影响。
从个体内在因素来看,人的行为都是有意识的,体育行为也一样。因而,体育行为首先要受到个体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制约。这就是内因对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具体来说:在生理方面,由于不同的个体,其细胞能力、血型、肌纤维类型、身高等具体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适应性,也就表现出我们常说的某人有某方面的运动天赋、特长,有或者说某人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相应地,个体的生理特征是其体育行为选择的重要基础,也就对其体育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生理因素作为体育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一直被体育界所重视,尤其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提出了通过“相对评价”的方法,激发青少年体育兴趣。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的。原因在于,这种“降低要求”或“提高要求”的方法――“跳起来摘桃”,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有使学生有追求的目标。体育运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天遗传基础上的生理机制的制约,但体育运动作为后天的一种积极的影响手段,又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生理机能得到改善,使身体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心理方面,心理学上将心理类型分为四维八极十六种不同类型,不同心理类型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从而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种情况表现在体育运动方面就是不同心理类型的人有不同的体育行为。国外在这方面已大量的研究成果,并有较为成熟的研究,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但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个体心理特征也是影响其体育行为的一个直接因素。
从外在影响因素来看,家庭体育氛围、校园体育文化、社会体育环境对青少年体育行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在家庭体育氛围方面,父母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对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最早也最直接。在成长阶段的儿童、青少年,他们往往首先模仿身边的人,多是父母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父母往往是他们模仿的直接对象,父母的体育行为也就对其体育行为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个体体育行为多是由其体育认识、体育态度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对体育有良好认识,有积极态度的人,才会有积极的体育行为。因而,父母的体育行为实际上也就表现了其体育态度,这种态度往往是由其对体育健身有正确而较充分的认识所决定的,这些认识和态度或多或少的会通过某些语言交流传导给子女。在校园体育文化方面,学生的体育行为活动由于具有非语言交往的特殊功能,校园体育文化会通过心领神会达到某种程度的交流和共鸣,通过群体性的学校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还可以为学生良好体育行为的产生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社会体育环境方面,社区体育设施、社会体育活动也是影响青少年体育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活动项目的区域性特征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某一个地区社会体育活动经常性开展的运动项目,往往就会成为这个地区的优势项目,并使得这一地区的人擅长这一体育项目。因此,政府部门、社会性群体性体育组织都应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体育环境,促使社会大众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为改善青少年体育行为创造良好的条件。
4 青少年体育行为的改善策略
从前文分析可知,青少年体育行为既受到其内在生理、心理条件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学校体育教育、家庭体育氛围、社会体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改善青少年体育行为既需要从外在影响因素入手,又要加大对内在影响因素的优化。学校教育方面,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场地设施,从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体育师资的配备,应尽可能给每所学校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教学方法上,应结合体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方法,在不断改善外在影响因素的同时,有效调节体育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
家庭教育方面,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家庭,各个家庭对体育锻炼的观点大相径庭。因此家长在重视其他学科的同时,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健康观,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很重要,但身体好是其他方面取得好成绩的基本,基本的东西没有了,其他的成绩再好也无济于事。这样,从家庭教育的方面保证学生获得进行身体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家长还应该自己积极投入体育锻炼,既可以以自己的良好体育行为影响子女,为子女树立榜样,又可以促进自身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社会环境方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从1995年以来开始实施,目的就是要在社会环境中营造一个全民健身的社会大环境。目前成人健身很红火,而关注青少年儿童的反而较少,因此应从政府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调控,加强青少年儿童的锻炼氛围的营造,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空间,从社区到社会健身都应有青少年儿童锻炼的一席之地,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使学校体育的功能向社会延伸,使青少年体育行为成为为其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5 结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成长阶段的个体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学生身边、与学生接触频繁,同时又是学生敬佩的对象,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最直接、也最深刻。要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是单靠某一方面力量来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学校体育教育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配合,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意识,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全面改善学生体育行为,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广虎.体育运动的生物学基础[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1):13-17.
[2]王崇喜,袁凤生.受教育程度与健身意识和行为关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8):42-47.
篇6
摘 要 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就小学生体质水平现状成因(小学生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小学生近视率逐年递增、部分小学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部分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极易产生疲劳感等)及相应对策(针对小学生超重及肥胖问题开展专项教学、摆正观念教师要将增强学生体质水平作为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根据本校学生体质水平现状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与目标、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等)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希望相关结论可以对基层体育教师就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水平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生 体质水平 现状 成因 对策
近年来,社会与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不仅没有随之得到提高,反而呈逐年下降趋势,对这一现状的出现,不少人会存在疑惑,为何生活条件的提高反而会使学生体质水平不断下滑呢?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与探讨。
一、青少年体质水平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小学生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上升5.1和4.3个百分点,除以上这些官方数据之外,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近几年我也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学生之中,“小胖子”越来越多。
1.导致青少年学生肥胖的原因
(1)饮食结构不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对日常饮食更为注重,但与之一并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家长缺乏基础营养知识,对健康饮食的认识还停留在“大鱼大肉”上,认为尽可能多的为孩子提供这类食物,就可以满足孩子对营养的需求。而另外一部分家长则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在日常饮食上任由孩子自己决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摄入脂肪与热量过高,而这些脂肪与热量则很难通过固有的生活与学习活动将其消耗,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脂肪长期在体内堆积,并最终导致青少年肥胖的形成。
(2)当前青少年学生的运动量普遍较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这一进步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这使得孩子们在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看电视、玩手机及电脑游戏,也就自然减少了参与户外运动的时间与机会,学生长期运动量不足,加之饮食结构不合理,青少年肥胖与营养不均衡的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3)缺少督促,大部分学生难以战胜本身的惰性,懒惰是与生俱来深植于人内心的劣根性,再勤奋的人都会有偶尔犯懒的时候,更何况是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学生,而体育运动本身具有一定强度,若学生缺乏随时的鼓励与督促,则很少会有人坚持进行正常体育课时以外的体育锻炼,这也是导致青少年肥胖的重要致力因素之一。
(4)学生及家长对肥胖危害的认识程度不足,可能有些学生家长会认为,孩子胖胖的没有什么不好,反而会觉得很可爱,而对青少年肥胖的危害却知之甚少。
2.肥胖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
(1)肥胖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肥胖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不美观,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敏感阶段,对于外界的眼光和声音他们很难进行甄别,这个阶段,若外界对他们外在或内在的评论不甚理想,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内心深处对自我进行否定,若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为其将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肥胖对青少年智力发育有着一定影响,或许这个观点大多数人没有听过,当然对此也会存在质疑,现在我可以负责任的对大家说,肥胖对学生的智力发育确实会有一定的影响,众所周知,人的身体所有的活动都和大脑息息相关,而大脑活动与身体活动两者往往是同时进行的,这也就是说,人的脑部发育与身体活动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肥胖必然会影响身体的灵活性,学生所能参加的体育锻炼形式与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也相对有限,这也就相对其他人错过了很多用脑的机会。
(3)肥胖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身体负担,使之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容易感觉疲劳,也会因此影响学生的心态,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质量。
(4)青少年学生竟成“老年病”高发人群,在我们的印象中,高血压、心脏病、脂肪肝这类传统意义上的中老年疾病似乎与青少年学生毫无关联,然而,近年来,这类疾病却频频与我们的学生扯上关系,这也不得不将两者联系起来,而导致这一系列疾病出现的原因除先天因素外,肥胖竟是罪魁祸首。
(二)小学生近视率逐年递增
小学生近视率越来越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配戴眼镜的情况已经很普遍,这与我们上小学的那个年代,学生配戴眼镜的情况还特别少。青少年学生近视也是体质水平下降的具体表现之一,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除我们传统认知上的玩电脑、看电视、玩手机等,也与学生的不良坐姿、用眼卫生知识以及眼睛保健知识的缺乏有关。
(三)部分小学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
作为基层教师,我们不难发现,每当感冒病毒流行时,学校便会有大批学生被感染,而其中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情况比较严重,必须通过打针输液才能逐渐痊愈,这是典型抵抗力差的表现,除少数学生的先天因素之外,通常咱们所说的抵抗力差是完全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得到有效改善的,另外,对先天体质水平较差导致抵抗力较差的学生,合理的体育锻炼也可以对体质水平现状起到改善作用。
篇7
【关键词】中国青少年;中小学生;体育梦想
reality 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teenagers’ sports dream
SONG Guang-cheng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d logical, this essay analyzes Chinese teenagers’ sports dream, especially discusses teenagers’ interest and the pursuit of dream in school, family and social life,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hinese teenagers to pursue sports. The youth’s sports dream i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alizing the dream of sports power, more of a practitioners and communicators of “Chinese dream”.
【Keywords】Chinese teenager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ports dream
收稿日期:2013-07-10;修回日期:2013-07-20
作者简介:宋广成(1986-),男,山东临清人,武汉体育学院2013级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理论方向研究。
我国自2001年申奥成功到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全国上下掀起了体育运动的热潮。我国开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意味着中国体育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在国家实施的阳光体育的推动下,吸引广大青少年走进体育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树立体育梦想”〔1〕。本文主要结合当今青少年兴趣爱好,以及青少年自身体质普遍下降的状况,分析中国学校教育体制、家庭、社会等因素对青少年体育梦想产生的影响。通过积极引导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青少年养成体育健身意识和良好的健身习惯,树立体育健身目标,追求自我的体育梦想。青少年的体育梦想是对中国实现体育强国之梦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中国梦的实践者、创造者和传播者。
1中国青少年体育梦想的现实分析
11何为体育梦想
体育梦想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个人美好空间,在里面,每个人都可以尽情享受体育运动的向往和激情。体育梦想的力量可以让人们在追求体育运动的同时心潮澎湃、激情四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拥有自己的体育运动追求。当然,实现体育梦想的过程必定艰苦、曲折而又漫长,因此我们必须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用愉悦的心情面对挑战,同时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充满兴趣和激情,这样才能在追逐体育梦想的过程中战胜内心的压力、放飞心灵,让梦想变为现实。
12让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梦想照进现实
中国青少年学生自身在追求体育的过程中缺乏什么?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缺乏自信心。比如,在篮球运动中,很多青少年不敢上场,不敢与他人竞争,认为自己对篮球接触不多,竞争太激烈,担心受伤等完全丧失了勇气。其次,缺少积极主动的精神。有些青少年体质较弱,在上体育课时往往躲在角落里,或站在最后排,脱离集体。没有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最后,缺乏坚韧的体育运动品格。在学校里上体育课,青少年学生往往不能坚持到最后,热身跑步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完就开始偷懒。但是最为关键的是缺乏追求体育运动的梦想和激情。
13青少年体育梦想的影响因素
131学校的教育体制对青少年体育梦想的影响
我国学校体育的主体是青少年学生,是以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帮助青少年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2〕。通过良好的学校体育学习,可以使青少年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树立自我追求的体育梦想。
然而,当今学校体育教育发生了严重的偏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试教育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最基本的教育体制,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力和创造力。为了应付复杂繁多的考试,青少年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从而在青少年学生的内心深处扼杀了他们的体育梦想,以及淡化了他们对体育的向往和追求。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体育成为少数“体育精英”的主战场,在学校,无论是上体育课还是搞体育运动比赛、体育兴趣活动等都是只有少数人参加,多数人则成为、旁观者〔3〕。体育成为青少年学生追求升学捷径而不得不采取的手段,急功近利,根本没有认识到体育的真正意义,更谈不上对体育的追求和梦想。
132家庭对青少年体育梦想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素质等对青少年体育梦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资料调查显示:青少年在家长督促下进行体育锻炼的占40%左右,然而在周末或假期偶尔或根本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学生占651%左右〔4〕。还有家长对青少年在学习用品方面的支出远远多于体育用品,导致大部分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不是出于自身的爱好,而是被动地接受体育锻炼,更谈不上对体育运动的追求和渴望。
133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体育梦想的影响
目前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青少年在物质刺激下养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通宵上网、酗酒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导致体质的下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虽然经济繁荣,但社会公共体育场所仍然稀少,并且现有体育场馆利用率很低。通过资料研究显示:社会上完全能满足青少年体育活动需要的仅占8.3%左右〔5〕,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大多只考虑成年人、老年人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对青少年体育梦想的追求相当不利。
2对我国青少年体育梦想的展望
21在学校教育中培养青少年的主人翁精神
以中小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应该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或比赛,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去学习,增进了解,增进友谊,用心感悟体育运动带来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组织体育赛事,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关心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找到主人翁的感觉。在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中,如省运会、市运会等,基本上都由青少年学生参加,此外,从运动会的会徽、吉祥物、会歌的征集以及选定,到开幕式、闭幕式的演出人员,都由青少年学生们唱主角。给他们足够展现才华的空间,树立起远大的体育梦想。
22家长要关注青少年的运动参与和体质状况
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激励孩子参加运动,从一两项简单的运动项目开始,营造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其次,在业余时间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尤其在身体协调能力、运动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关注他们运动参与的兴趣和动力;再次,引导青少年参与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来,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另外,家长还要关注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年龄、性别把握好他们的休息时间、营养膳食状况以及坚持体育锻炼三方面均衡协调配合。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
23社会为青少年体育锻炼营造公共环境和舆论导向
社会在建设体育运动场地设施时,要考虑到青少年群体,因为青少年是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纽带,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青少年树立社会责任感,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体育梦想。与社区合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依靠社会力量创造一种新的模式――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在假期或业余时间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或赛事的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6〕。使青少年感觉到自己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而且,在体育活动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面引导,加强宣传弘扬典型事迹,培养体育审美情趣,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为青少年体育梦想提供正能量。
24以体育冠军为榜样引领其人生理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7〕。青少年正处在喜欢模仿、崇拜明星人物的年龄段,现在有很多青少年疯狂地追星,并且大多数是乒乓球迷、篮球迷、网球迷等。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比如一些喜欢游泳的青少年以游泳冠军孙杨为榜样,梦想着自己的人生也会如此辉煌,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喜欢篮球运动的青少年,很多喜欢乔丹、科比、詹姆斯等篮球明星,他们在穿着打扮、篮球动作,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模仿,激情推动着他们的篮球梦。诸如此类,在荣誉的推动下青少年凭借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为自己树立人生目标,梦想着自己将会成为体育界的佼佼者。
25我国青少年体育梦想与人生价值
有了梦想青春才会充满激情,人生才会变得有价值。青少年体育梦想是实现人生价值、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一种体现,是对中国实现体育强国之梦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从体育大国发展到体育强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青少年有健康的体质、高远的理想和目标,拥有美好的体育梦想。
3结论
广大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他们充满活力激情四射,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国力增强的体现〔8〕。青少年对体育的热衷程度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9〕。在当今的体育教育体制和条件下,大多数青少年无法接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所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教育新格局迫在眉睫。努力争取把我国青少年吸引到积极、健康、向上的体育运动中来。中国的体育强国之梦才能尽早实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青少年体育梦想渗透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青少年体育梦想是体育强国梦的继承者、创造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6〕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2-3,12-14.
〔2〕〔4〕〔5〕陈玉忠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6):9-11,21-24.
〔3〕姚蕾中国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4(12):14-17.
篇8
致的生活形式改变、家庭教育环境与学生成长环境、以及校方体育教育存在的不足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普遍下降的重要因素,为我国学
校体育的教育改革及相关部门的决议决策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与参考意见。
关键词 : 学生体质;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措施;
一、研究目的
05至08年连续四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健康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心肺指标、速度耐力指标、身体协调性指标、力量指标等;另外在视力、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集体荣誉感、适应能力、营养不良、肥胖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希望通过本文对我国现有各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调查与了解,能够从中找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正常发展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其主要原因就学校体育教育方面着手,制定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案,为不断完善与提高体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目的要求、任务成效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我国能够在现有的学校体育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如何正确、科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1.速度、爆发力、耐力、力量等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08年与05年相比,同年级学生对比表明:反映速度指标的50米跑;反映爆发力指标的立定跳远;反映力量耐力指标的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反映速度耐力指标的1000米跑、800米跑等各项身体指标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身高体重比例不协调;错误减肥导致的营养不良;天气及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低;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弱;饮食、生活习惯不良导致的肥胖;作息时间不规律、抽烟、酗酒等等都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罪魁祸首,其次缺乏课余体育锻炼;没有正确理解与认知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错误的锻炼方式与方法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研究数据表明7—22岁汉族城市的男生与女生、乡镇的男生与女生就超重与肥胖在所有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7%、13.5%、11.7%、14.1%。
3.近视、弱视、散光、远视等不良视力在各个年龄段的体检数据中所占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至今12年中,视力不良率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不良率也在增长,就数据而言,会呈现出城市学生的高于农村学生;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的特点。
(二)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
1.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进入普通家庭,节目琳琅满目,网络游戏更新换代,娱乐活动多资多彩,使得很多学生看电视、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过长,占用了本应用语学习和锻炼的时间,甚至有学生不惜牺牲睡眠通宵达旦。当代的学生出门可以坐汽车、上楼可以乘电梯、上课可以玩手机,微博、偷菜、聊天等,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和人数大幅度削减;作息没有规律;饮食没有节制;缺乏对营养摄入,膳食搭配重要性的认知;对路边滩食品卫生的忽视;居住环境及条件限制了体育锻炼的开展。这些方面都会对学生体质健康带来不良因素。
2.家庭教育与学生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独生子女大都受到家长的畸形“呵护”,担心子女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受伤,家长本身缺乏对体育的认识,认为子女应该把课余的时间都用在上补习班、学奥数、练钢琴等等,甚至牺牲孩子周末放松缓解学习压力的时间。也有部分独生子女自身意志品质薄弱,怕苦怕累怕流汗,更多的喜欢把时间花在网络游戏以及其他与体育锻炼无关的事情上。
三、修改并完善相关对策
(一)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体育教育理念,吸纳国外先进的体育教育机制,全面均衡的发展与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教育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摒弃传统教育思想中“重文轻武”的观念,树立全面的人才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将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使我国能够长久以往的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保证学生睡眠与体育锻炼时间
《国家教委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中明文规定: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生不超过1.5小时。各级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注意培养独生子女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沟通和合作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改正不良的习惯。为其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与面对社会中存在的巨大压力和复杂的人情世故。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咨询网络。
篇9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育俱乐部 基本现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国家体育彩票公益金扶持创办的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研究主体,研究包括俱乐部的性质规模、组织发展、开展活动,经营运作等方面。
1.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资料文献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概念、性质和规模、目标定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概念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尚属新生事物,在我国初创于21世纪初期,自创建以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组织开展青少年日常体育锻炼活动、创办夏令营、体育文化交流和青少年特长训练等诸多方面积极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为满足青少年体育活动需求、由国家体育总局倡导下,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依托现有学校、体校、体育场馆、社区和基层单项运动协会创建,并且“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是今后国家倡导并引导发展的旨在广泛开展青少年日常体育活动的社会组织。”其具体意义在于: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扶持下和推动下,以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青少年体质,并向其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体育运动爱好,激发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进而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
2.2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性质和规模
关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具体属于哪种组织的定论,国家体育总局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目前对于其理解只能是:具有社会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特征的、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中2007年国家同于总局在《关于申报2008年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通知》中,通过对青少年俱乐部到“民政部门完成‘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注册”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章程、章程格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三章第十条要求”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性质发展。
从理论上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一种类型。其中丰富的培训内容、积极的竞赛交流以及各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对俱乐部的发展起来积极的推动作用包括:学校、体校(业余体校)、体育场(馆)、各类体育协会、社区等。其开展的服务项目主要有:运动技术指导、组织各种体育比赛、体育考试辅导,个别的俱乐部还开设了健康咨询和体质监测等服务内容。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不应只具有公益性,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公益性是前提,是最终目的,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的各种经营性活动,则是实现公益性的必要手段。
2.3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目标定位
最初,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初衷是为了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满足个性体育需求的公益性平台,但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局限以及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广大青少年的体育需求远远无法满足。学校体育虽然作为义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却同样难以满足青少年的个性体育需求。而政府以公益性来定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并以此来满足他们的个性体育需求无疑是学校体育以延伸和补充。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公益性是基本特征,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通过开展各种经营性的活动,则是实现公益性的必要手段。
3总结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从创建至今发展迅猛,数量和质量稳步上升,数年来各地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增强青少年体质以及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力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青少年俱乐部在我国尚属于新生事物,其发展和运营都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政府、企业等民间机构的接入和支持,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逐步适应现实需求,适当地调整政策,积极维护和促进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裴立新,桂祝.广东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5(3).
[2]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1999年度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扶持创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实施方案[Z].体群字[2000]022号
篇10
关键词:学生体质;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对策
近些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原因,致使小学生的健康出现了“问题”。一是小学生的心肺指标、速度耐力指标、身体协调性指标、力量指标等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表现的不如人意;二是在视力、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集体荣誉感、适应能力、营养不良、肥胖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物是人非,更是让人“着急”。为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的调查了解,能够找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正常发展的主要原因,然后有的放矢的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以此来完善与提高体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成因
(一)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1、体育运动方面。小学生的运动速度、爆发力、耐力、力量等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有关资料标明2010年与2005年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比表明:反映速度指标的50米跑;反映爆发力指标的立定跳远;反映力量耐力指标的仰卧起坐;反映速度耐力指标800米跑等各项身体指标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身高、体重方面。身高体重的比例不协调,如今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呵护”使的60%的以上的学生成为小“胖墩”或者“麻杆”;致使对天气及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低;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弱。有关研究数据表明7—22岁汉族城市的男生与女生、乡镇的男生与女生就超重与肥胖在所有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7%、13.5%、11.7%、14.1%。
3、视力方面。近视、弱视、散光、远视等不良视力在各个年龄段的体检数据中所占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至今12年中,视力不良率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不良率也在增长,就数据而言,会呈现出城市学生的高于农村学生;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的特点。
(二)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成因
1、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是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进入普通家庭,节目琳琅满目,网络游戏更新换代,娱乐活动多资多彩,使得很多学生看电视、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过长,占用了本应用语学习和锻炼的时间,甚至有学生不惜牺牲睡眠通宵达旦。二是当代的学生出门可以坐汽车、上楼可以乘电梯、上课可以玩手机,微博、偷菜、聊天等,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和人数大幅度削减;三是作息没有规律,饮食没有节制。学生由于缺乏对营养摄入,随意在路边等饮食,居住环境及条件限制了体育锻炼的开展。这些方面都会对学生体质健康带来不良因素。
2、家庭的“过分呵护”。独生子女大都受到家长的畸形“呵护”,担心子女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受伤,家长本身缺乏对体育的认识,认为子女应该把课余的时间都用在上补习班、学奥数、练钢琴等等,甚至牺牲孩子周末放松缓解学习压力的时间。也有部分独生子女自身意志品质薄弱,怕苦怕累怕流汗,更多的喜欢把时间花在网络游戏以及其他与体育锻炼无关的事情上。
三、提升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建议及对策
1、用健康科学的理念教育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体育教育理念,吸纳国外先进的体育教育机制,全面均衡的发展与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教育。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摒弃传统教育思想中“重文轻武”的观念,树立全面的人才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将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使我国能够长久以往的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2、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与体育锻炼时间。《国家教委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中明文规定: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各级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