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范文

时间:2023-12-11 17:2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篇1

一、教师应首先具备幼儿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以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事例,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为此,我们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有关幼儿心理学理论,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让教师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为此,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参观,接受新信息,新方法、新经验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把幼儿的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重点,日常活动中努力改变自己的言行,用微笑赢得孩子的欢心,用尊重获得孩子的信任,用赞叹鼓励孩子的成功。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意识

使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就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创造的心理氛围。幼儿对教师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或积极、或消极的。因此要使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1.创造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幼儿的心理环境是教师行为的产物,要为幼儿创设安全和自由心理的环境,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必须慎重,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淡化教师权威意识,尽可能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启发并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让幼儿自己思考、判断,逐步形成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师生关系。(2)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并以正面激励为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必要的,但评价应客观公正,正面激励为主,尽可能避免谴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幼儿造成压力,使幼儿产生不良情绪。

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往往表现为顽皮、淘气、任性、不尊重集体规则等,有的幼儿由此被视为“多动症”、“特殊儿童”。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要通过“移情”理解儿童,即站在儿童的角度,将心比心地看待其思维和行为。教师要始终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心理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

3.创造鼓励性的环境。幼儿大都喜欢听“好话”,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成人的鼓励。幼儿在行为上是他律的,最容易受到教师言行的暗示,比如一次做游戏时,许多孩子用豆粒摆出了各种形状的物体,有个幼儿只摆了一条直线,且面露难色。这时我就过去对他说:“挺好的,这是蚯蚓,又像小棒。”这个孩子马上在直线下方添上爪子说:“我搭了条长龙”。一会儿,他又添上翅膀说:“我又摆了架飞机。”教师的鼓励消除了孩子的自卑感,激起了他的创造兴趣。由此可见,教师经常地、及时地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能有效地增强幼儿的信心和勇气。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

以幼儿心理健康的目标与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渗透到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在幼儿的活动当中,蕴藏着许多心理教育因素,如:孩子收拾玩具时,就有一个责任心培养问题。每次活动前,我都提出具体要求,有的孩子能把玩过的东西整整齐齐的放回原处,但有的孩子还没有收拾完就走了。有的孩子干脆不收拾。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那些能够整整齐齐收好玩具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教育那些收不完或不收拾玩具的幼儿,做事要有始有终,要有责任心。在户外活动时,我通过“学做”“滚地雷”“走独木桥”的游戏,培养胆小幼儿大胆、勇敢、不怕困难。又如,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往往来源于教师对他的评价。因此,我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认识和评价每个孩子,多鼓励,让幼儿在鼓励中健康成长,帮助幼儿克服自卑的心理,帮助其找朋友,建立良好的个性与群体的关系,增强其自信心,让幼儿每时每刻都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再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进入区域进行自主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其次,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生活中处处有心理健康的教育资源,我把心理健康的目标融入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拟定出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四、家长培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3—0049—01

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促使幼儿在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预防和矫治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就必须探索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的方法,提高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幼儿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体力或脑力劳动,更是一种耐心、细致、持久的情感性工作,幼儿教师要怀着一颗平常心、爱岗敬业之心,做好工作。2011年6月,我们对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我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收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看待家园共育的作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成效”“幼儿教师如何对待工作压力”等六个问题。结果显示:教师普遍感到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与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双赢是她们最大的收获。教师要像妈妈一样去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关注幼儿健康成长。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从关注文本到关注“以人为本”,教师更加重视幼儿活动的过程,重视幼儿的兴趣,关注个别幼儿,力求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努力使每一位幼儿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

二、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日常保教活动中,我们始终教育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给幼儿树立典范,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以高昂的热情和兴趣参与各项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欢乐的群体之中。同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其角色的特殊作用,随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处处给幼儿提供积极的影响。教师往往会觉得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许多,遇到突发事件都能及时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去影响、教育、感染幼儿,遇到烦心的事也不再怨天忧人,退缩消极,而是从容淡定,感到每一天都在爱与被爱的氛围中工作和生活,感受快乐和幸福。

三、教师要和家长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开展家园协同教育,是延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我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始终与家长保持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学校活动,及时交流育儿经验与心得,解决幼儿出现的心理障碍或问题,并定期为家长发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观察表》,班级教师还开通了QQ群,与家长互留电话号码,指导家长用心观察孩子在家的行为状态,及时记录幼儿在家的学习行为与表现。家园协同教育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位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观察表》中写到:“昨天,孩子抱着我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感谢你为我洗衣服做饭!’我被孩子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突然感到她长大了,懂事了。” 还有一位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研讨会上说:“以前是家长关心孩子,现在孩子也知道关心家长了。有次我去外地出差,孩子说,‘爸爸你把感冒药带上,衣服穿暖小心感冒。’”动人的场景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四、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载体

篇3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长。在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德育课程,并规定该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其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特殊性,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数是女性,心理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对她们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将来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幼儿的成长。据了解,随着国家近年来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时有发生,这说明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应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而且自身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设置比例失调,实践课程附属理论课程上的传统教学,同时课程设置又过于单一且交叉重复,职业技能培养不够。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注重开设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等,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以计算机、英语等技能课程为主,而对于幼儿心理学等课程的课时设置比例不多,使得学生对于如何开展和设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更是无法把握到位。此外,大多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行2+1模式,所以,在目前中职的教学计划中,另外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困难较大,并且效益不高,很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我们认为应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心理学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1)如何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体系;2)如何解决教学内容增加而课时有限的问题。而在幼儿心理学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可能全面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确定为:使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能进行自我心理矫治,以适应校园生活,为参与社会工作奠定基础。对于课时紧张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应用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精讲、自学、讨论、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人的心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涉及到认知、情意、人格等心理结构的各方面,但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采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解决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即结合幼儿心理学基础知识章节教学,侧重解决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结合认知过程,强化“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的教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在情绪教学中,学生了解觉察情绪的方法和理解“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技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情绪压力;结合社会化教学,讲授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评价;结合个性心理阐明,重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强化“排除自卑,树立自信”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感;在讲授婴幼儿心理健康时,重点讲授心理健康的调节,注重“适应社会,职业心理”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和人生选择。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结合章节教学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例如,在《绪论》中学习心理的实质,同时使学生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以获得健康的心理。例如,本校面积比较小且教学楼宿舍比较老旧,外观不美,新生到校后心理反差很大,难以适应新环境。鉴于此现状,笔者结合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教学设备齐全、学校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学质量高、艰苦的住宿环境可以锻炼和提高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降低学生的心理落差,以尽快适应新环境。2)结合幼儿的认知,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多通道感知,学生学会使用多通道来学习技能和知识;以茱莉?安德鲁斯和罗琳等名人为例学习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实验理解记忆的规律,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学会学习。3)结合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学生能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合理宣泄消极情绪,掌握获得更多积极情绪的方法。4)结合幼儿社会化的学习,通过分析自身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学生懂得与父母和同伴交往的正确方法,并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结合幼儿个性的学习,通过问卷测验和案例分析学习性格和气质,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并采用取长补短的方法,使自己拥有良好的个性特征,提高人格魅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准备。例如,通过设置“一顶帽子”的问题情境和分析《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影视作品人物的个性特征,尝试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中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并谈今后该如何取长补短,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6)结合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学习,通过制作心理健康手抄报,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课外知识,争做健康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规划职业人生道路。

四、小结

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053-01

幼儿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情境。因此,有许多教职员工在工作上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进而不再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这就对如何做好幼儿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据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而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幸福、单位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100%女同志的托幼园所教职工队伍而言,当教职员工在工作学习压力过分沉重、恋爱婚姻受挫、人际关系不睦时,往往会产生烦躁、焦虑、悲伤等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轻则影响身心健康,重则产生心理障碍而影响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内在的心理原因,也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运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员工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地面对和舒解压力,帮助员工克服片面、错误的认识,调整各种社会因素,解决实际困难,使部分心理问题得到缓和和解决。由此可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可以有效做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为什么幼儿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相入手;(1)因为托幼园所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和工作对象比较熟悉,特别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优良传统;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而且本身就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对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与员工容易沟通交流。因此将掌握的许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有助于弄清教职工真正的心理问题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2)利用已建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实施提前干预。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消除个体心理困惑,保持健康心态。工作中利用已建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个体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个别心理动荡不安或出现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人员,提前介入,因势利导、因人施教,用问题人员心理上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稳定情绪,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态。

二、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做好幼儿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工作;(1)通过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普及营造员工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理念,倡导员工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举办“阳光幼教、阳光心态”女性心理健康知识系列讲座,发放《影响你一生的心理健康全书》等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博客、QQ群、网页等媒介设置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进行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广大教职工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2)倡导以人为本,保持心与心的沟通。要做到始终把员工的冷暖放在第一位,把员工的情绪当作第一信号,坚持“情是人第一需要”的原则,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体谅人、帮助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变“说教”为“咨询”、“居高临下”为“平等”、“思想转变”为“内心沟通”,从科学的角度做人的工作。与职工保持心与心的沟通,倾听职工心声,及时了解职工心理动态,重视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遇到的种种实际困难和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体现了人性和人情,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3)丰富业余生活,做到防疏结合。通过为园所配备呼拉圈、羽毛球、象棋等活动用品,分赛区开展小型多样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扩大参与面,寓教于乐,寓乐于教,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及生活压力。创新开展生日祝福活动,营造亲情家园氛围,进一步融洽关系,促进和谐。(4)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就是在心理方面给咨询者以帮助、教育和指导,它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和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咨询人员应当向咨询对象授予一些对付挫折的方法及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帮助咨询对象培养一些适合自己兴趣的娱乐活动等。对一些心理问题,咨询人员可以和咨询对象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专业知识,帮助咨询对象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教会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理和看待这些问题。通过心理咨询活动,促进了人际沟通,解决了部分职工的特殊困扰,达到适应工作、生活及社会环境的目的。(5)教育引导和利益促导齐抓并举,在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同时,注意抓好教育引导和利益促导。一方面重视教育引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紧扣时代主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力。适时确定思想教育主题,增强教育针对性;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施利益促导,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增强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总之,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可以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为创油田特色品牌,建国内一流园所作出贡献的积极性,更好的为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作出贡献。

篇5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社会;关爱;尊重;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2-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更能体会到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幼儿智力的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幼儿将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幼儿素质的提高,首先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首。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及研究,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

一、注重幼儿园精神环境建设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精神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潜移默化性、持久性等特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幼儿来说,精神环境的影响更是潜在而深刻的。

1、热爱,关注幼儿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慰、支持、信任、奖励、赞扬等等,每个孩子都渴望教师的爱与关注,都期盼鼓励的目光与真爱,都需要热情地赞美与微笑。幼儿会喜欢自己的老师,因为他们会观察,经常说“老师你今天好漂亮啊”、“老师你看我的画好看吗?”、“老师你帮我扎小辫”、“老师我想和你说会话”等等。但这些在幼儿的心理都代表着教师的爱和关注。老师关爱孩子,孩子喜欢老师,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从而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尊重,信任幼儿

只有尊重、信任别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不随便训斥、体罚幼儿,并给孩子改错的机会。总之,对不同的幼儿要正确的分析、判断而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从而促使孩子身心协调地发展。

3、关爱,理解幼儿

赏识教育家周弘教授曾讲过:“每个生命来到这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有树的美,花有花的美,草有草的美。”作为教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其优点首先要加以肯定和表扬,再委婉地指出气不足及努力的方向,这样孩子会乐于接受,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园依托社区优化教育环境,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导水平。主要从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家长心理辅导、月总结等, 要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和积极性,,幼儿会有我很棒,我能行的感觉,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同时也会养成各种健康行为。

4、懂得,欣赏幼儿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通过科学课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探索精神;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坚持、忍耐、勇敢及坚持不懈;通过社会课引导幼儿关系社会,乐于与他人交往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角色游戏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从而更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语音、艺术、科学、健康、社会活动的组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等游戏活动的开展,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的内容渗透其中,挖掘各个活动的心理培养目标,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根据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语言区、发展区、劳美区、角色区等多种活动区域,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的选择。通过游戏活动扩大了幼儿的交往场合和机会,让幼儿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另外,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放开自己的双手双眼,自由的观察与探索,放松自己的思绪,自由的想象与思考。

总之,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不同年龄的幼儿心理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们要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幼儿生活的集体环境和家庭环境教育一致,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把一批又一批幼儿培养成为积极向上、自信心强、品质优良的宝贝,为他们拥有快乐、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维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2004

篇6

一、本书概况

从本书的前言中了解到,本书的编写思路是:第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强调预防;第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促进;第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系统性。根据编写思路,刘文博士将该书分十章进行阐述,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三章:幼儿教师与幼儿心理健康;第四章:幼儿游戏发展与指导;第五章:幼儿认知能力发展与指导;第六章:幼儿情绪发展与培养;第七章:幼儿良好适应能力发展与指导;第八章:幼儿人际关系发展与指导;第九章:幼儿人格发展与促进;第十章:幼儿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对策。刘文博士曾经担任过幼儿园园长,她非常了解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因此在书中她循序渐进,既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意义、原则、途径等进行了理论性的阐述,又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以让一线幼教工作者在理论的支撑下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二、收获和体会

1.明确了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适应能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围绕心理健康展开的教育活动,是为了使幼儿懂得保护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态度,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习惯,预防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从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幸福感。

2.懂得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我们随心所欲的,而是在采取教育的同时还要遵循必要的心理教育原则。即:一是整体性原则,在这个原则中应该把握:树立幼儿全面发展的观点,采用保教并重的方式,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一致;二是个性化原则。工作中应注意:了解每个孩子的气质特点,了解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三是活动性原则,其中我们应该注意:游戏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活动,自发活动与教师和家长的设计活动相结合,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四是全体性原则;五是发展性原则;六是保密性原则。

3.思考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思考。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修炼,调节自我,保持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他人,教师蕴含于中、形之于外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幼儿的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宽宏的胸怀爱护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2)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评价能力。

第一,应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邀请幼儿教育专家来园讲座、指导,使教师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和技巧,为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打下基础;第二,为了使孩子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需要具有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的能力,学会使用各种方式对幼儿的动作、认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平时可以开展案例分析、研讨学习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能力。

4.学会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游戏是养成合群性、培养独立性的极好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游戏本身的教育价值,而且要忘记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位幼儿都应成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而不应该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一位幼儿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指导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尝到进步的甜头,享受成功的喜悦。

最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中,儿童交往相对频繁,心理品质会自然显露。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练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照顾自己和周围环境,以及文明礼貌训练等,这种日常的练习可以满足幼儿模仿成人的心理需求。其次,在一日生活的各种环境里都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幼儿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

篇7

摘要:幼儿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以后的发展影响很深远,因为心理问题,不同于其他问题,这是会给孩子留下内心阴影并跟随其一生的,所以我们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活动,关注他们的困惑和忧愁,为他们建立一个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贡献于良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应与幼儿建立充满爱意的师生情谊。无论是老师的一声亲切的呼唤,还是善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都能使幼儿感到亲切和愉悦。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开朗大方的良好心理品质。

作为幼儿教师,当孩子犯错误、淘气、闯祸时,我们要克服自身言行的随意性,改变以往从成人角度处理问题的做法,对孩子多一些宽容、鼓励和理解,为幼儿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心理成长环境。

二、着手提高幼儿心理健康队伍的专业化程度,由应急转向常规化,由兼职转向专业化

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推进这项工作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必须建立一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同时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必要的培训,形成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社区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三、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学会友好交往

进入幼儿园后,同伴关系在幼儿间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幼儿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往往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教师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交流感情,帮助幼儿学会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如轮流、互换、谦让等,引导他们有效地处理矛盾,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但也要注意,对幼儿在交往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应给予批评,并引导他们寻找合作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

四、从单纯注重幼儿智力教育转向培养幼儿智力和培育幼儿品质并重

根据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健康的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将会更有信心、更有力量,不易被挫折和困难压倒,因此,幼儿必须具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让每一个幼儿形成以自信、奋发为基调的心理素质是幼儿迈出人生旅程第一步的关键。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所以,幼儿教育可以实施以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挫折教育。因此,在孩子经历挫折的同时,教师、父母应及时地给予鼓励或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孩子在经历挫折时能主动地对待挫折,在挫折的磨练中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这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五、利用榜样,对幼儿进行抗挫折教育

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例外,他们也面临着“如何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规则、自理能力的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等困难。其实让幼儿经历一些小小的挫折,对幼儿将来坚强意志的形成是极为有益的。由于每个幼儿的气质特征、生活环境、社会经验不一样,对挫折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进行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

六、关注个性,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实现全员的和谐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1年召开的国际教育会议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学会关心”。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寓教育于游戏中,其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具有新颖性。此外,要在整体中要进行差异教育。传统教育是以集体教育的形式出现,第一个弱点是它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微妙而复杂的作用,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幼儿教育者要在关注全体的前提下,关心每一个幼儿,在个性化的教育中实现全员发展。对遇到心理困惑或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个别幼儿,教育者要通过针对具体问题和行为进行对症下药,从而恢复幼儿心理健康水平,使之能自己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关注个性,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实现全员的和谐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1年召开的国际教育会议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学会关心”。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寓教育于游戏中,其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具有新颖性。此外,要在整体中要进行差异教育。传统教育是以集体教育的形式出现,第一个弱点是它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微妙而复杂的作用,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幼儿教育者要在关注全体的前提下,关心每一个幼儿,在个性化的教育中实现全员发展。对遇到心理困惑或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个别幼儿,教育者要通过针对具体问题和行为进行对症下药,从而恢复幼儿心理健康水平,使之能自己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七、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篇8

关键词:家园合作;情绪体验;预防矫治;安全需求

现今,全托的幼儿越来越多。这就更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全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两年多来,笔者通过分别与幼儿园园长、教师、家长、课题组成员探讨,总结出如下《全托幼儿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的成果。

如何有效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要想有效地促进全托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必须有素质过硬的教师。为此,新世纪幼儿园决定每周星期二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良好氛围,发扬主人公精神 幼儿园内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让主人翁精神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心中,使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在无私奉献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园长要有博爱精神,心里要装着每位教职工,并做到公平对待每位教职工。

观察反思,体验重要意义 这个过程要求教师作观察记录(文字、PPT、录像)、策略卡、个人推荐策略卡、策略实施记录表、教育反思,使教师体验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心理健康,才能有效地促进全托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为此,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知根知底,加强沟通 为每一位全托幼儿制作个人档案,详细记载全托幼儿的情况,对全托幼儿“知根知底”。重视家园交流,随时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家长会、讲座或微信等形式,根据溺爱型、严厉型、民主型、缺乏责任心型家长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次指导,架起家长与幼儿心灵联系的桥梁,使家长多听幼儿倾诉,及时进行疏导和矫正;幼儿也乐意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情况;同时教师也了解幼儿在家长面前的表现。另外,组织一系列家长走进课堂的活动。

家园互动,以身作则 通过短信建立“家园互动”。如“家长建议”使幼儿园了解家长的心声;“家园互动栏”帮助家长积累育儿的成功经验,使家长明确以身作则的方向,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临时家长,扶危济困 在获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为焦虑、紧张的全托幼儿安排临时家长,避免因缺失家庭关爱带来危害。让家长清楚:人生开始的“差之毫厘”,有可能导致人生中后期发展的“谬以千里”,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安全依恋”是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活动中获得幼儿心理健康

以活动激趣 通过活动,创新教师教育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帮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活动中可利用教具、幻灯机、电视机等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童话、科普故事进行声像结合,这样符合幼儿具有形象性的思维特点,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促进语言、思维、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

以游戏激趣 游戏是培养创造力,愉悦身心的好方法,教师应让幼儿参与各种游戏,在游戏中动起来,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幼儿期是创造力培养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期。游戏的作用之大,有时是你无法想象的。根据专家的研究表明,晚上是人一天中情绪最低的时候,我们要求全托的幼儿在傍晚六点后一定到操场下面开展活动,教师有的放矢地安排一些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大大减轻分离焦虑,逐渐对幼儿园依恋。如《找朋友》《进独木桥》《抢红旗》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小朋友的交往能力和不怕困难的性格,这些游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要求。随后,为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还开展了各种音乐游戏活动。

以语言激趣 交谈时,教师应多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幼儿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若教师只是单纯地说教“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说得再多,孩子可能还是分不清。这时,教师可以创编一个小故事:“小朋友们看一看,某某的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他们在说:‘把我们穿错了,我们要面对面’。”然后,教师再帮幼儿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接着说:“瞧,两位好朋友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他们穿对了。” 这样,他们很快就能分清左右脚与相配的鞋子。采用拟人化的语言和幼儿说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的小朋友玩得很脏也不愿洗。这时,教师可以将身体各部位拟人化:“宝宝的小手在说:‘我早上多干净啊,可是现在这么脏,我真难过。’宝宝的小脸蛋在说:‘我好难受啊!我希望很快就能变得香喷喷的……”幼儿们听到后,就会乐意去洗,就会说:“我的小脸蛋香喷喷的,我的小手变干净了……”

体察感受幼儿心理安全需求

全托班教师要扮演从周一到周五的“母亲”角色。采用家庭式的称呼,教师可称孩子为宝宝或直呼乳名,幼儿则称呼老师为:“王妈妈、李妈妈……”满足幼儿心理安全需求,教师还应注意:

针对逆反心理,消除幼儿戒心 教师要对那些顽皮、淘气的幼儿批评少一点,关心多一点,不翻旧帐,否则幼儿认为教师不喜欢他,会使本来简单的教育工作难于开展。

抓住问题关键,掌握教育时机 我们应注意,对于犯错幼儿的教育要有连续性:一是善于观察言行,抓住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切勿延误教育时机,善于用表扬来结束批评;二是要有明确的态度,表明你对他的问题了如指掌,打消他想蒙混过关的念头,正确的给予肯定,错误的予以制止,点到即止,使幼儿学会认识自身的错误;三是要使幼儿学有榜样。

防止幼儿心理发生障碍

全托幼儿中,有的幼儿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甚至有的孩子有攻击,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

如何说,幼儿才会听 获得幼儿的信任,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础;幼儿会倾听是接受教育的前提;因此,老师和父母要注意说话算话,以身作则。另外,用简单的词语回应幼儿的感受,还可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同时,我们要恰当地给予赞赏,需切记:赞赏要谨慎,要讲方法。

如何做,幼儿才会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解决心理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倾诉。有的幼儿很少或不肯开口说话,教师应主动地与他一起玩耍,用恰当的动作、语言表示对幼儿的喜爱、关心;在沟通时,注意听孩子说,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讲话,重视幼儿的话其中包含的思想。交谈时,教师应多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采用拟人化的语言,发挥幼儿“讲”的主观能动性。教室的墙壁、图书角,区域活动中的娃娃家、表演区、认知区、自然角……都可以是鼓励幼儿讲得更好的场所。这样,当幼儿发现了新奇时,那种愉悦,那种急于告诉大家的心情是何等的急切。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时为了幼儿,老师可有意识地降低活动难度,培养他们游戏、乐器、音乐、画画、跳舞、书法等兴趣特长,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

引导幼儿和平相处 教师应帮助幼儿建立互助互爱的关系。让幼儿制作“情绪盒”,把情绪表述出来;对于幼儿的普通斗嘴,教师可不予理会。另外,教师开设“和平角”,需要解决争端的幼儿可到“和平角”。教师应教幼儿如何将愤怒的情绪安全化解;做到不偏不倚地对提出要求的幼儿给予支持。同时,教师的介入只是引导幼儿自己正确处理矛盾;如果幼儿按老样子行事,可让其体验到不良行为的后果,从此努力解决冲突。教师确保冲突本身不会给幼儿造成生理与心理上的伤害时,要放手,做到适当介入并安然抽身。长此以往,幼儿能自己解决冲突,和平相处。

参考文献

[1]蔡迎旗.留守幼儿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篇9

育;教育环境;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5—0047—01

现今社会,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因此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抚育更加重视,尽一切可能保证他们全面健康成长,但是,现在有不少家庭和幼儿园重视幼儿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的培养。譬如,成人以恐吓的方式提醒幼儿不要接近危险场所,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有的家庭对幼儿在情感上过分溺爱,在生活上过分包办,在管教上过分严格或放纵,对子女期望过高,使幼儿任性骄橫,缺乏自主、自立、自理和自制能力,还有很多家长倾向于重视幼儿的智力和才艺培养,多让幼儿学习弹琴、绘画等,幼儿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会产生厌学情绪等等。这些心理卫生问题都会影响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因此,做好幼儿的心理卫生保健,特别是在幼儿园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幼儿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卫生健康。”

那么,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

一、科学地制订幼儿生活制度,培养其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重点是做好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引导,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如,对饮食、睡眠、游戏、教育活动等都要进行有序、合理地安排,使幼儿生活有规律,有节奏,动静结合,科学进行,并使整个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保持正常、稳定的节奏。这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增进幼儿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的活动是以一日生活为基础进行整体安排的,如入园、晨检、早操、游戏、体育、午睡、盥洗、餐点、劳动、娱乐、户外活动、离园等。一日生活的安排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管理者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在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要考虑他们的特点,要科学地安排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组织幼儿的游戏、体育、午睡、盥洗、餐点、劳动、娱乐、户外活动等,要有规律,使幼儿在稳定的、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生活与学习,这有利于他们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包含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居住环境、饮食条件、各种物质材料和用具等,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备条件;精神环境包括生活氛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环境中的道德水准与文明程度、幼儿园的园风、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及品德修养等。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为此,应根据各地实际和园所条件,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室内外环境,使园内场地、设施等符合安全、卫生和教育的要求;创设净化、绿化、美化和儿童化的环境,适合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我们不仅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还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使幼儿能在愉快的氛围下生活和学习。教师要给幼儿更大的创造想象空间,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让幼儿在充满友爱、轻松愉快、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成长。

篇10

一、 从教师自身做起营造一种温暖的气氛

首先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例如:教师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性情多变,固执偏激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第二,对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幼儿人格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教师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不论美或丑,无论聪明或愚钝,充分接纳、尊重幼儿。

二、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开始,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幼儿,对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教师应该适时的指导。对爱发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哭闹的幼儿应及时引导、帮助并与家长沟通找出更好的更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办法教育幼儿。

三、改善心理教育环境,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为幼儿心理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环境。

可以说,由于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长,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力潜能也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先天聪慧,口齿伶俐,有的幼儿活泼开朗,爱好广泛,有的幼儿则孤僻保守,不善言谈,教师应细心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用心接纳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爱,关心和呵护,作为教师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当中,以严谨、细腻、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并要预防幼儿抵触情绪的产生。

2、给幼儿以尊重和必要的自由空间,为幼儿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身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幼儿能否身心愉悦的投入教育活动中去,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严格的限制、过分的责骂都会严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幼儿丧失自信心,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及必要的自由空间可以很好的维持师生关系,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3、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心理发展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更好的成长服务的,应该使每个幼儿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被理解,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的喜悦,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环境,幼儿才能无忧无虑的快乐成长。

四、以科研促改革,实施幼儿健康心理教育

我园自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以来,坚持学一点,用一点,做一点,总结一点,不仅在幼儿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思路拓宽在宏观领域,在管理方式、教师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完善,逐步走出了一条切合本园特色的科研改革之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小结为:

1、成立课题组,酝酿课题。制订目标,目标是实施的纲领,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总目标,课题组成员每人制定子课题目标,并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步骤,以使课题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多出成果。

2、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学习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问题行为为矫治措施。学习了《让幼儿心理保教走进每个园所、家庭》、《领会[纲要]精神,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等有关文章。其中重点学习《纲要》、《指南》等文章,转变教育理念。向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技能。比如,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等问题,教师必须在理论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疏导幼儿心理上的问题,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互结合,选择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教育形式和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游戏,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自我心理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更好的实施教育工作,奠定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组织教师设计“心理健康活动”方案,并汇编成“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探索采用心理辅导方式纠正幼儿不健康心理,并促进幼儿更健康地成长。

五、家园携手,共育幼儿

家园共育幼儿,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由于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场所中,因此,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就得不到衔接,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幼儿就会出现“两面性”的倾向。这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另外有些家长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一味地欣赏鼓励孩子,造成幼儿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老师纠正幼儿不良习惯的严格要求也当成不尊重孩子,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1、向家长宣传“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客服溺爱孩子的心理。

2、真诚的向家长提供有关家教方面的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