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景观园林优秀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11 17:2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景观园林优秀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景观设计;设计材料;文化传承;生态;创新思考
一、前言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材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国古代园林的建设及发展以来,对材料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在我国早期的资料文献当中有所记载。而如今,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在景观设计方面极大的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影响,景观设计材料方面越来越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我国景观设计中价值的定位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正在不断消失,这给我国当前的景观设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我国景观设计材料的发展现状
所谓经管材料也就是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与创造的过程中,用来表达自己设计的一种物质载体。在整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形态、质感、肌理、环保等,并将其进行分类。通常情况下,根据材料的特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材料,其一是自然材料,其二是人工材料。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科技水平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也不断增多,这给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1中国古典园林建设中材料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价值
在我国古典园林建设过程中,建筑、山石、水、花木是最基本的要素。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园林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各种手段而创造出自然与建设和谐统一的环境,其作为一种珍贵的遗产为后代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在我国的相关文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园林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山、石、树木、花草都是经过设计师的精心挑选与布局,在整个园林当中,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物体的选择,都必须要根据整个园林的比例进行选择,还需要考虑到该物体的形状、肌理、颜色等,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选择合适的配景植物进行衬托,以此相互呼应,相互影响。山石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经管材料,它不仅具有造景的作用,还能够将大空间进行分割,与整体建筑相互呼应等。
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景观材料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不仅要将其本质属性发挥出来,还要将其美观性以及造景功能全部发挥出来,从而达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2中国当代景观设计材料的现状
目前,环境问题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自然材料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景观设计的需要,因此我们在社会发展的基础市场不断生产人造新材料,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这些新材料具有拆卸简便、便于施工与维护等有限,在当前的景观设计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但是在我国各个区域当中,由于设计没有创新,没有突出当地的特色以及传统的文化特色,导致各种景观相类似,并不能凸显出其特色。在景观设计当中,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培育植物的能力越来越强,并将这些植物运往更远的地区,更大的范围。例如在一些温带城市,都能够见到亚寒带或者热带的植物。在这样的驱使之下,越来越多的地区的景观都呈现出单一的特点。
我国的景观设计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其发展速度非常快,这与和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是有很大关系的,各种新鲜的思想相互碰撞也为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但是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是单一的使用西方国家研制的材料会使得我国传统景观设计中的精髓逐渐被人遗忘。
此外,科技的影响也是非常关键的,我国也逐渐开发出了很多具有良好环保性能的材料,同时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植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在这样的情势下,人们也逐渐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景观设计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优秀的景观案例都具有某些共性:因地制宜,生态环保,主体明确,具有地域特征,对传统材料的创新利用,节约成本等。
中国设计环境对新创意有强大的包容力,但因此而抛弃了千年文化沉淀,问题就出现了。在材料选择上舍近求远,舍廉求贵,舍节俭求堆砌。导致很多城市的景观支离破碎,缺乏个性,文化异化危机日益严重。
1.优秀古典园林设计――狮子林(一材多用):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以其宏伟壮观的人造山石群为经典,假山和水是狮子林的两大核心材料。太湖石堆砌成自然起伏的山体,其中有小道数条,可自如穿行,享受山水之乐。这些石块还用作建筑基座装饰,嵌于台阶上过渡庭院与建筑空间;搭配疏密有致的植物,倒影于碧绿的湖水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
2.现代优秀创新景观――沈阳建筑学院(东材西用):沈阳建筑学院的稻田景观用农作物作为表现主体。创新地将广泛存在于农村的稻谷搬进校园,形成了独特的风景。超乎想象的搭配,其实某种存在的必然。一是实用性,在不要人进入的空间草坪与稻谷不影响功能;二是观赏性,稻田给校园注入新鲜感,学生在麦浪中看书能获得不同的体验;三从文化特征来看,稻田景观的蕴含中华民族千年农耕文化的艺术语言,呈现地块原有风貌,充分展示独特的地域性。这样的景观材料创新是一箭N雕。
3.国外经典案例――日本枯山水(它材我用):日本景观继承自中国而独成一体,枯山水很少有多余的装饰,沙石的造景效果被扩大,将它们虚拟成高山大海。它的精致,小巧、静谧、深邃充分展现出日本的民族文化。
五、对于中国景观设计材料发展方向的创新思考
1.本土性
景观材料是反映城市形象的媒介。大自然将不同地区塑造成不同风貌,本土材料本身就象征了地域文化。就地取材不仅强化地域特征,又能节约成本,尤其减少植物的跨地区转移,避免不必要的死亡,减少维护及运输浪费,又能呈现独特景观效果。
2.生态性
生态不仅是指材料本身无污染,再生性好等属性,还包括产生材料的过程耗能少,污染少,耐久,低维护,满足环保标准。这样的材料值得大量使用。
3.合理性
对新材料的使用要有所控制,通过高新技术来改善景观,创造一个适宜居住的人工环境是发展趋势。但是人是崇尚自然的,需要一种温暖舒适的生存环境。在选择新材料的时候,不可避之唯恐不及,也不可尽信其好,需周全考虑,慎之又慎。
4.在设计中,应该对材料的特性和潜力深度的挖掘,多重利用,实现材料的最大价值。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当代景观设计当中,设计师需要将其个人丰富的创造力与文化底蕴充分运用起来,将景观材料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以此达到更美的景观。在实际工作中,设计是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地域差异等各方面的影响,以此选用合适的景观设计材料,这也是每个景观设计师必须要做到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规划;主题与文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主题打造备受关注,是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园林景观主题的设计需要兼具人文与自然的双重层面,将二者协调化,从而打造出最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景观环境。只有将传统园林及现代化景观规划结合,才能了解哪些是最符合社会文化认知的。
1园林景观规划下的主题文化效益
园林景观设计中移植的植物必须符合当地的人文文化,以植物游憩为基本特质,将一些历史和文化的元素融于单元结构设计中,尽可能打造符合要求的理想生活区域。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要满足园林本身的功能需求,而且要以一些古老的文化传承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化传播。总之,观赏者对于园林景观的欣赏认知共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品、悟。在准确把握园林景观信息后,设计人员可全面掌握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直观景象,规避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风险或隐患,通过多种手法来实现对主题的烘托,同时内定一系列特别的文化内容。
2园林景观规划下的主题氛围确定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大众对环境的需求和审美标准有了新的变化。景观设计只有具备特殊的主题和独特的文化特色,才能保证其符合新时期的审美标准。设计人员应预先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准备工作,重点突出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使主题氛围的设计更加符合标准。
2.1做好园林景观的设计准备工作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即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在规划设计前期充分考虑所有内容。例如,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内容,需要结合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确保景观园林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规避因土地资源被破坏而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在具体实践中,为了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观赏性,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应用不同类别的绿色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实现对园林美感增添的辅效果,促使园林景观设计主题、设计方案符合人们的审美,增强其与周边环境的契合度。此时,设计人员还可将文化广场和主题公园等内容直接凸显出来,营造一种都市生活的良好氛围,增强人们与自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人文与自然的关联度,在优秀的景观设计中增添人文关怀措施,不断完善自身的设计理念,促使人们在文化设计中感受到舒适、惬意,才能满足人们的基础需求。
2.2明确主题设计的作用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设计和氛围感的营造,在于对项目进行综合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园林景观规划要以绿色自然为主题,构建以人为核心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在某个区域内实现对物质的协调统一处理,尽可能将不同区域的绿色植物、山水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构造符合要求的景观规划设计。但在主题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点关注、避免多样化的乱象处理,实现对景观文化的理解和设计,以有效体现出文化内涵及独有的特性。对此,园林设计规划中应明确一个主题,以增强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
3园林景观规划主题文化中的缺陷
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存在较多的优秀景观作品,同时存在一些质量不佳的作品。经过市场调研后可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3.1过度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部分园林景观在建设中,往往很少考虑车流量的多少;只是追求感官上的视觉刺激,根本不会顾及广场中本身存在的休闲游憩功能;只是在景观规划中增添一片草坪,给予人们一种绿色的感官效果。广场设计较为空旷,没有大树环绕,更别说一些休息用的座椅;只有铺装、罗马柱、景观廊架等基础装饰,实用价值几乎为零,文化传播功能基本不存在。我国当前已经建设的园林景观工程,大多过于注重形式美感,却丢失了外观上的大气,忽视了景观的文化内在价值,难以将园林工程的真正内涵价值发挥出来。
3.2忽视主题与环境的结合
不同性质和功能不一的园林景观存在差异,甚至存在不同的布局特征。另外,部分园林景观作品为实现主题与环境的融合,只是盲目追求创新,根本没有考察该区域的主题环境和功能需求,导致景观反映出的主题与文化存在一些偏差。总之,园林景观为满足游客自身需求,常常采用多类别的主题设计模式,使得园林文化风格缺乏主基调,甚至给观众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很难真正表达出园林景观所要表达的文化内容。
3.3景观主题文化定位差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表达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容较为丰富,故目前存在一些极特别的园林景观类型,其形式存在特殊性。此时,无论景观主题是否存在定位认知的偏差,依旧会体现出原本选题的低俗化、文化品位差的特点,且只能满足观众的第一眼认知,不可能深入挖掘到其他实质性内容。
4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的设计举措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想使主题突出,需要刻画一个内涵丰富的园林景观规划作品,但这并非易事。在观众体会由“景”入“境”再到生“情”的全过程中,规划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内容,即根据特定条件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实现所有内容的和谐统一。另外,设计人员还要根据园林类别、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园林的整体布局结构,充分围绕主题进行巧妙的结构布置,全面深入地反映出主题内容,规避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4.1重视因地制宜举措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对区域进行规划处理,以现实情况作为切入点,直接体现出独有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容,并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确保主题理念符合当地区域的文化特色。例如,在繁华的都市区域,周边地区都是建筑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早已带给人们一种新的疲劳,人们希望在园林中享受一种愉悦的自然气息。在主题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切入点,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元素,增添一系列有效的人文情怀,将其融入景观文化中,使其成为独有的特色元素。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属于园林艺术构思流程,设计人员要把握园林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性,完善园林景观的创作流程,依据主题结构进行立意和构思,增添一些时代精神和特色。
4.2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统一化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满足不同类别的游客需求和感受认知,应用多类别的主题设计模式,使园林景观整体结构与部分结构统一化。对于设计思路而言,原有结构模式下的园林景观注重整体与部分的协调统一处理,这样能够给游客搭建起清晰的认知主题思路。例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瀑布假山、小桥流水等要与园林主题相适应,从而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对于园林景观而言,在对其中的某一部分进行设计分析时,设计人员应时刻考虑主题结构呈现出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内涵,将对应的要素结构做好统一的艺术处理,实现结构的合理安排,增强主景和衬景之间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增强结构的艺术审美价值。由于园林类别、服务对象、功能等存在差异,设计方案应有效把握多种类别的园林功能,以增强主题与文化结构上的完善性,而不可一味模仿、抄袭、拼凑,也不能标新立异。
4.3借助高效的主题设计方案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模式完善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了解园林设计案例的优势,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结构的新颖性,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州、杭州、北京等区域的园林景观特征,构建专门的一体化园林景观区域。设计人员还应将该区域的主题设计结构转变为更具张力,甚至能够借鉴游戏中的虚拟园林案例,真正设计出符合人们科学性认知的内容,改善园林景观设计标准。在方案的确定中,设计人员要尽可能了解所需设定的主题内容,根据不同的主题特征将本地植物及外地植物结合在一起,借鉴其他园林景观设计的长处,摒弃其不足之处,让自身设计的主题方案更具吸引力。
5园林景观规划文化创新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带有民族特性的园林类别更受人们的欢迎。这主要缘于该类别的园林结构能够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洗礼,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带有特殊的人文主义色彩;该类别的主题特征性强,符合新时期的人类审美观。而在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显得更为重要,主要缘于其代表现代化的城市人群对自然和文化结合的一种新的期望。只有理解新时代下的园林规划主题,才能在设计和施工中增强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感,以就近原则选取合适的园林设计植物,从而扩大园林低碳绿色植物种植范畴。绿色植物属于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唯一内容,因此,设计人员除了需要对绿色植物进行布景设计外,还要将其与园林景观内部的实体建筑搭配在一起,形成特有的园林景观类别。园林景观主题文化内容不仅需要继承当地传统类别的文化元素,更需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内容创新,结合现代化的环境保护和节能理念,使园林景观设计在达到美化环境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自然与文化内容的统一,给予人们一种艺术美感。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内容,将绿色环保理念与园林中的建筑物搭配在一起,可以营造出一种园林景观的绿色氛围,给予人们一种舒服的、放松的享受感。因此,该类别的园林景观主题开发十分重要,能够让人们真正感受到艺术视觉享受和文化内涵。
6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人们对城市环境中的园林景观主题文化设计愈加关注和重视。为确保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文化符合要求,增添多样化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设计人员应合理利用多类别的方式凸显园林景观的主题,使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达到预期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许桐.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与文化融合[J].花卉,2020(2).
[2]朱霄霞.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与文化融合[J].文化产业,2019(15).
[3]魏振震,赵云娟.试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现代园艺,2018(18).
[4]谢碧霞.论我国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
[5]刘天明.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与文化研究[J].科技展望,2014(21).
[6]黄梅.园林景观规划的文化和主题分析[J].魅力中国,2019(15).
[7]王文雯,王春晖.碑刻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以齐鲁碑刻文化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A].孟兆祯、陈晓丽.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8]孙文华.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意境及营造方法探讨[J].北京农业,2013(6).
篇3
1.21世纪园林专业发展趋势
1.1历史的价值不容忽视
东、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中最重要的两大体系。作为东方园林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在延绵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其高度的艺术价值一直作为学术研究的课题。而西方园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从古埃及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西方古典园林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运动”后的“现代景观”,园林的形式和内涵在不断发展变化,为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天的西方景观设计,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的景观是分枝结构的而不是收敛聚集的;是多元价值论的,而不是一套被普遍承认的价值观。
在我国景观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西方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我们当然不能完全忽视历史的价值,但也不能让传统成为束缚我们前进的枷锁。对于一种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并不代表对过去的拷贝,也不意味着对早期风格的单线轨迹的延伸,而是要触摸到那些超越时代的基本点,通过吸收早期答案背后的各种原理,把它们转换为适应新的条件的合适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吸收其精神而不是模仿其风格。
1.2生态观念的融入
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景观设计中生态思想的发展壮大不是偶然的,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事件后,人类很快察觉到自己正在破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土壤遭到破坏,能源浪费,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沿海地带被污染……这种状况与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截然相反。人类意识到应以生态平衡发展为基础,加强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整体协调,避免产生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随着生态观念的建立,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西方园林的生态设计先后出现了生态保护性设计和生态恢复性设计,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并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中国园林界对生态设计仍处于探索的阶段,开展了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城市环境生态绿化、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一部分设计者则将生态学成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使中国园林的生态设计拥有良好的开端。
1.3社会信息化对园林专业的冲击
信息社会中的各种空间环境如何规划设计己成为园林专业的重要课题。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起步,而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必然对园林专业产生重大影响,使园林的研究方法、设计理念、工程技术、教育手段等发生巨大变化。
面对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21世纪的园林专业必须扩展学科内容并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培养适应国情的园林专业人才。
2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2.1学生动手能力差
设计类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绘图、模型制作)的要求很高,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功夫就不能成为优秀的设计人才。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我国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其原因是他们缺少规范化的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
2.2课程设置的弊病
由于园林专业自身特点,其专业基础课程美术及核心课程规划设计、生物生态课程必须得到加强,保证有足够的课时。而近年来,某些高等院校对课时的削减和对课程门数的増加,使有些部门盲目服从,没有认识到像园林这样的一些专业的特殊性,导致园林专业的特色不能突出,学生独立设计能力差。
2.3传统思想的禁锢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峴,被公认为风景园林的渊源。它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较为规范的营造模式,一直作为园林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自然式山水园林风格的影响,缺少对西方园林的了解和现代园林发展趋势的认识。对风景园林创新人才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3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
3.1端正学习方向,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及其优势,使得大多数学生甚至教师侧重于计算机制图的训练,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只要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手绘功夫较差也一样能做好设计。事实上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不仅仅是手头功夫的训练,更是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较扎实的手绘技能,能将自己的创意较为准确而快速地表达出来,増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提高学习兴趣,这也是计算机制图达不到的效果。
因此,对学生应从其入学之日起到毕业之时都要不间断地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主,以快速设计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园林专业学生的手头功夫就一定能大幅度提高,以此为基础,加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建立自学与教学互动方式
3.2.1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自学的重要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进行背图和徒手的训练。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孙筱祥先生、唐学山先生等风景园林学科的元老,对于背图都是身有体会的,他们对中西方许多经典的园林设计从设计理论到图纸内容都是相当熟悉的,这使他们在毕生的设计工作中受益匪浅。背图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锻炼了徒手绘图技能,往往成为设计灵感的源泉。
3.2.2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1)不可缺少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处理信息的特点,使其能全面、生动、准确地传递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具有教学直观性强、容易更新等优点。设计离不开图纸,而多媒体技术对园林设计案例的形象化展示弥补了空谈设计理论的弊病,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因而,多媒体教学是园林专业的最佳教学方式之一,需要注意的是课件不要过于注重表面形式,避免喧宾夺主。(2)科学合理的案例教学:通过典型设计实例的剖析,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触类旁通,掌握设计方法,是设计类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然而案例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是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案例的选择既要有中、西方传统园林中的精华又应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与热点问题,避免教学内容的一成不变、陈旧过时。对于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随课程设计的进度而进一步展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其精华。(3)积极有效的共性教学: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当前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与热点问题,并结合此类问题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进而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弥补了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被动性。(4)实践教学:建立与城建园林部门的实践教学关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结合具体项目完成,学生有机会体验设计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反馈和最好的补充。
3.3课程体系的完善及其教学内容的更新与系统化
3.3.1完善课程体系,适应社会需求
从1900年哈佛大学开设第一个LandscapeArchitecture(风景园林学)专业开始,经过百年的发展,欧美的Land-scapeAichitectuie专业己由初期的私人花园、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扩展到“大地景观规划”的阶段,延伸到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范围。
目前,我国多数大专院校中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狭溢,课程设置多以传统园林学为重点,造成知识面狭窄以及设计观念和手法的落后,难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因此,必须调整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1)设计方向的课程除了传统园林学中的基础内容(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外,还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的专业课程,并将生态学课程更好地融入其中,使园林学科的系统更为完善,更具开放性与综合性。(2)在学好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学生自己选择方向研修并提高此类课题的学分数。既培养能主持大型设计的高层次人才,也培养专向突出的高质量专才,更要培养创业型人才,并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3.3.2教学内容的更新与系统化
园林专业的设计类课程没有完善的教材。到现在为止包括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城市绿地规划等课程还在沿用老教材,而老教材的内容陈旧和不完善明显跟不上形势。作为设计专业教师,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应放在首位,即不局限于传统园林学内容,深入了解现代园林的研究对象和审美要求,将设计类课程内容提升到广义景观规划设计的层面。
更新教学内容必须收集大量的素材,内容丰富。那么在课件制作时除了按章、节编辑外,还可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做成专题形式,如园林设计课,为了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和技巧、拓宽设计思路,笔者设计了专题形式课件,如:概念设计与园林形式、园林与艺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案例分析、西方现代景观经典设计等,将实例的选择科学化、系统化,使学生在教材以外获得了大量系统的专业知识。
4结语
篇4
关键词:风景园林;居住景观;设计与施工
中图分类号:TU-023;TU985.1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10-0036-03
现代居住环境作为人与自然、社会结合的基点,其生态质量、视觉效果对于居住的品牌效应和居民来说都至关重要。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居住景观设计及营建的水平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优秀的景观设计理念较早体现在住宅区的建设中,其设计的多元化和高额的建设投资,使得整个上海的新建人居园林景观面貌得以极大的提高,其生态、景观、舒适性、实用性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上海的银都名墅、月湖山庄及联洋新社区即为典型代表之一。经数年建设,其整体环境已经形成一个大型人工植物群落并趋向稳定,生态效应和景观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居住环境。笔者有幸考察了一些优秀的楼盘,尤其在承担联洋社区部分楼盘景观项目的建设后,深感在当代居住环境景观营建中设计与施工对楼盘品质的影响,通过下面三个案例总结分析谨提出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为今后上海乃至全国的各个居住环境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 月湖山庄
月湖山庄属高档别墅区,虽然景观绿化工程完工只有两年左右,但由于该小区运用原生态植物痕迹较为明显,故内部植物群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衍生息的生存状态。月湖山庄在造园艺术上主要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及全生态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在于:虽有人作,宛自天开。通过采用借景、点景、隔景等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营造自然生态之美。其中江南植被的山野娟秀与自然水体的气氛烘托尤为成功,大面积的水体和狭长的水岸两边广植垂柳,表达了一种“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何处”的豪放。
1.1 成功之处
1.1.1 空间处理
造园成功之处在于它的空间分割上做的很巧妙。首先通过采用先抑后扬的造园手法,将大量高度在3m以上的椤木石楠为绿篱,隔离出每个园主人的生活空间。进入私家庭园,却是别有洞天,开阔的草坪,疏密有致的植物群落,狭长通幽的小道,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造园态度。通过植物将公共绿地与私家花园分割开来,既保护了庭园主人的个人空间,又体现出整个庭园的深远及自然。
1.1.2 绿化种植
在灌木布置上,除采用了带刺的椤木石楠外,还运用了大量的其他灌木及地被,如火棘、栀子花、杜鹃、常春藤、络石等,背景衬以高大的上层乔木香樟、榉树、朴树、毛竹等,使之形成层次丰富、起伏有致的林冠线。道路两侧曲径通幽的植被布置恰到好处,意在营造“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景观意境。
1.1.3 文化营造
月湖山庄很注重人文艺术的提炼。入口处以“怡红快绿”题刻为点景,引入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设计元素,将各景点配以《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命名,形成一个纲线贯穿全园,增加了庄园景观的艺术情趣。
1.1.4 驳岸处理
驳岸处理既有自然粗放型也有现代精细型,视场地条件和景观环境灵活设计。虽然没有堆置大量的石头,但是两岸水生植物的精心设计,既丰富了驳岸的多样性,也揉和了堆石的线条,并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1.2 不足之处
1.2.1 绿化种植
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上,常绿树种种植密度过高,不利于四季季相变化及植被的生长;一味追求树木的超大规格,大规格乔木分叉点太高,冠幅比较小,姿态并不优美;树种选择比较单调,四季景色缺乏;部分草坪黄沙垫层过厚,影响草坪的滞水性。
1.2.2 施工细节
细节处理不够到位,很多地方由于地形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排水不顺畅,局部区域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积水;假山及驳岸的堆置手法比较生硬,人工痕迹明显;亭台楼阁施工粗糙,细节部分处理不够完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观的品质。
2 银都名墅
银都名墅彰显17世纪英国城市公园运动的风格。可以说,近现代世界园林都有英国城市公园运动的遗风,而城市公园运动主要借鉴的还是中国古典园林,他们本质的区别是前者更强调园林的实用性质,而非中国古典园林所强调的写意,两者着重的笔墨不同。
2.1 成功之处
2.1.1 绿化种植
银都名墅非常注重植物搭配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将乔木、灌木、小灌木合理而艺术的搭配起来组成一个个丰富的植物群落,而一个个有鲜明特点的植物群落构成一个个景观亮点,贯穿全园,其中花灌木和落叶植物的效果最为显著,它们不仅能体现四季不同的景色变化,还能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尤其是花灌木的开花期能够引导一系列的生态效果,给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在地被方面强化了草花作为细节的点缀,多年生宿根草花在整个下层景观中所起的效果极佳,它不仅丰富了园林中色彩搭配,也增加了园林的可观赏性。
2.1.2 水体处理
水体处理方面也很有借鉴价值的地方。比如“藏源”就处理的很好,旨在创造湖水连绵不绝的效果,看不出从哪开始,到哪结束,其实不大的湖面,却营造出源远流长的意境,充分表达了造园者对细节处理的独具匠心,
水生植物和湖面景物也结合的很有特色,一池吹皱的湖水,配上一株静静的荷花,不远处停靠着似乎要远航漂泊的小舟,此番心意就是对“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最好诠释。
2.2 问题与不足
诚然,再好的园林作品也有瑕疵的地方。通过调研考察,旱溪边上的石块似乎太过密集,人工拼接的痕迹比较明显;园路两边鹅卵石的的铺设略显粗糙,混凝土过多的暴露在路面上,很不雅观。在主要景点上需要提亮的景观树姿态不很优美,修剪力度太大,需要在后期养护上多下点功夫,使树木尽快恢复原来的姿态。
3 联洋社区风雅颂
中邦风雅颂与上述两个案例在景观风格定位上有较大不同,由于风雅颂是以高层建筑为主,而且所处位置相对比较喧闹,故在景观处理上以集中绿地或组团绿地为主,同时还必须考虑绿地服务半径等功能要求。设计采用了现代都市明快的几何图形,如椭圆构图等,整体布局以自然与规则相结合的混合式为结构,淡淡渗透出“海纳百川”海派园林景观气息。
3.1 成功之处
3.1.1 植物配置
景观效果成功之处在于风雅颂景观植物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采用的苗木品种、数量较多,规格适中,密度比较科学,季相变化丰富,层次错落有致,因此绿化效果能够立竿见影地体现出来。同时该设计的乔灌木比例搭配合理,植物安排较饱满,绿视率很高。
3.1.2 地形塑造
风雅颂的地形塑造在地下车库顶板上,能达到如此效果,是比较成功的。地形作为整个景观的骨架,起伏有致,层次感强,视觉效果强烈,同时也增加了苗木的有效土层,有利于植物今后长期的生长发育。
3.1.3 草坪铺设
草坪铺设极为成功。草坪作为绿色景观的基调,对整个工程的效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草坪铺设可以充分体现景观的格调、提升整个景观效果的档次。该工程把草坪铺设作为完工前最重要的一环来抓,宁可慢工出细活,通过地形平整、沙垫层滚压、草坪厚薄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控制,草坪铺设最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然,草坪本身的质量、铺设平整度、成活率等各个方面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表现出较好的质量效果。
3.1.4 施工技术
植物的成活率较高,为满足建设工期的需要,该工程的大多苗木是在高温季节进行移植的,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挑战。为安全度过连续10多天35℃以上高温的苗木种植期,可以说种植难度很大。施工中及时采取了盖遮荫网、全光照喷雾等措施,配合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种植技术上的有力控制,树木的成活率最终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同时绿化效果也及时显现出来。
3.1.5 硬质景观
园林土建景观上,水景、园路、花架、假山等各种园林小品的要素相互穿插,配置较为合理,在整个景观构图中均选用较为柔和的曲线,如大量的椭圆构图形成一个个景观的主中心和次中心,使得整体景观面貌和谐统一,连贯性强,总体俯视效果尤佳。主入口的椭圆形地下水景更是整个工程的景观亮点,一进小区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硬质景观总体的艺术感、质感较为强烈,使用材质考究,色彩和谐,具有较高的品味。
3.2 不足之处
3.2.1 绿化种植
从绿化种植方面,局部区域乔木距离建筑窗口过近,可能会影响一些住户的通风透光;局部乔木配置密度过密,对植物长期生长不利;地形设计上起伏坡度局部过大,超过土壤安息角,造成浇水或下雨后土壤泥沙冲到道路上面。
3.2.2 养护管理
硬质景观占景观用地面积44.5%,比例较大,虽满足了较好的视觉效果,但从生态效果和经济性方面尚不够科学:且较多的水景将会增加物业管理的难度;作为居住区,座椅等可供居民休息的设施略显不足:小区车行道两侧未设计侧石,容易造成今后两车交汇时对两侧草坪、道路边缘的损坏,加大物业管理的困难;硬质铺装材料的厚度有的地方偏厚,如5cm的花岗岩用于地面铺装在居住区内显得偏厚(从成本角度考虑);道路两侧采用盲沟排水的方法并不能达到排水的理想效果,暴雨时容易产生积水;地埋灯的选择不宜高出路面,应该与路面相平为宜,否则车辆经过时容易造成损坏;居住区内设置开放式游泳池,涉及到安全、卫生、私密性、物业管理等诸多问题,可能会在今后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来。
3.2.3 施工细节
从施工的角度来说,还有很多细节处理可能不够到位,体现在土方、土建小品、苗木种植等各个方面。该工程缺土较为严重,为达到设计地形标高,外进了2万多立方米的种植土。足够的土方量加上施工单位在土方造型上的丰富经验保证了地形饱满,起伏有致,为良好的景观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工期很紧,土方回填后立即进行一系列的土建、绿化施工,较短的时间使得土壤沉降还不够到位,在回填土厚度较大的部位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后遗症;在苗木种植时,总体成活率要比种植季节低,特别是下层小灌木及地被植物,如红花继木、速铺扶芳藤、常春藤等,死亡率相当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景观效果;硬质景观工程总体质量还可以,放样较为准确,在外形和内容上都基本体现了设计的意图,当然细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台阶倒角、不同铺装形式交接处的处理接头等方面还做的不到位,有的道路排水不够通畅,窖井与绿地的衔接处不够流畅等。
4 结语
园林景观的生命力在于是否符合时代背景,否则容易过早的被时代淘汰。一方面,优秀的园林设计是建立在对园林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另一方面,有了好的设计,还要求施工队伍能够充分理解设计师的意图,了解它所要表现的艺术,并在施工过程中贯穿设计师的理念。当然要强调的还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特别是对细部的处理,见微知著,一支好的施工队伍,它施工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它是否独具匠心,是否能够理解设计者与建设方的意图,理解现代人居理念与人性化环境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有句话说得很好,“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在今后的居住景观营建上,必须体现空间的自由,通过植物、河流、建筑、文化等诸要素,创造最适合的个性化小区景观。
作者单位:1.上海松竹梅园艺有限公司
篇5
1.专业基础教育模块
大学专业与学生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设计类专业更需要学生的图面感,所以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就是引导学生,为今后设计课打基础。专业基础教育模块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设计初步。设计素描与色彩是塑造学生的造型能力与色彩感觉,三大构成是所有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色彩的构成思维、空间立体思维、点线面综合运用等能力。设计初步更偏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包括线条的运用、园林制图规范、马克笔表现是正式进入专业设计的第一步。
2.设计教育模块
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就是设计,设计教育模块的二级模块包括:设计类、设计思维类与设计史类。设计类包括风景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场地设计、景观雕塑设计。设计思维类包括景观学导论、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环境心理学概论。设计史类包括中外设计史、中外建筑史、中外园林史。设计类以风景园林设计为中心,从大二贯穿到学生毕业,包括校园景观、居住区组团景观、滨水景观、商业街景观、广场景观、公园景观、度假区景观规划,从小到大使学生们系统的掌握现代社会景观的主要类型设计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其他设计属于景观设计中辅助组成要素,例如园林建筑小卖部等,广场中心的主题雕塑等,都为专业课的核心风景园林设计做点缀。设计思维类主要是传授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设计方法等,为设计课做铺垫,最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3.专业选修模块
专业选修模块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选择。专业选修模块包括风景摄影、创意景观鉴赏、景观工程施工技术、景观材料、景观工程预算等。创意景观鉴赏由教师点评优秀景观实际案例的优缺点,逐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把好的创意经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到今后的设计课中。通过景观工程施工技术的学习,能让学生在设计的同时不脱离实际,是现在的施工技术能达到的。所以专业选修模块的学习能对主要专业课学习起辅助作用,却又是模块化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实践训练模块
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的设计人才,实践训练模块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按市场上的景观设计行业面对的工程项目类别,分别设置对应的模块化教学内容,每一教学模块应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模拟实际工程项目操作方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面向市场的景观设计和工程建设能力。实践训练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实习、认知实训、毕业实习,每一个实习都搭配一个设计项目,使学生能真正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小结
篇6
第一次见李宝章,是因为《房地产纵横》杂志上一期有一个大型策划专题的采访――景观设计,实现人诗意地栖居。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多次听到一个名字――李宝章,听得多了,终有些讶异,于是便有了一种想采访他的强烈愿望。一个星期后,记者如愿走进奥雅,与李宝章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
李宝章的装扮很随意,但言谈举止间却处处透着一股儒雅的风范,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却又字字严谨。而对于记者的每一个话题,李宝章都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详细讲解。这一切,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席访谈后,记者再次预约――半月后,为李宝章做一次人物专访。
心灵对话――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毕业并执教于清华,留学并工作于加拿大,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两次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选择前途“不明”的新生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宝章有异于常人的选择?是什么力量赋予了他这种选择的勇气?
记者:据了解,您毕业于清华大学又留校任教,两年后您选择了去加拿大留学,获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园境硕士。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做出这样选择的呢?
李宝章:我是81年至86年在清华建筑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学的是建筑专业,但却一直在景观规划领域游弋,在校期间我就做了好几个城市的景观规划,包括三峡一个镇的搬迁规划和景观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几个好友有一个共同感觉,那就是中国的景观太差,那么怎样才能让国人有景观意识呢?当时我们也很迷茫。
88年,在我们眼里,感觉景观就是城市设计,于是,我们有意识地去查看国外的一些城市,发现很多国家在城市规划上已经有了很强的景观意识,比如温哥华,她是北美一个美丽的滨海城市,靠山面海,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而她的城市规划,更是许多国家学习的典范。几经考虑,我选择了去加拿大,就读于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2年后获硕士学位,然后在温哥华DMG景观事务所工作了7年。95年,我通过了加拿大注册景观建筑师的考试,正式成为注册景观建筑师。
记者:是什么原因又让您选择了回国?奥雅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立的呢?
李宝章:我是88年选择去的温哥华。刚下飞机,第一个感触就是,那里的天空为什么那么蓝?树为什么这么绿?空气为什么那么新鲜?空间为什么那么开阔?吸口气的时候,嘴里都有一种甜丝丝的味道。当时我就想,为什么这些好东西就只有这里有而国内就没有呢?难道外国人做出来的东西我们中国人就做不出来吗?就因为这样的想法,在加拿大学习和工作的时候,一直有个信念,就是找一切机会学习,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成熟理念,然后回国,用自己所学报效祖国。
当时,在去留的问题上,曾有人这样排名,新加坡第一,香港第二,中国大陆第三,很多人都选择了新加坡和香港,但我却没有这样的想法,我要选择就选择中国大陆。99年,我们5个人在香港成立了奥雅。当时中国的景观现代设计其实正陷入一种不尴不尬的境地,模仿西方建筑的大气,却把居住者封闭在自家的深墙之内;中国传统文明崇尚的“其乐融融”的邻里关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际关系的冷漠……作为一个中国人,这种境况让我们深感不安,我们常问自己:“现代中国有自己的设计吗?”我们几个人决定,我们要做中国的公司,做中国的作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因为我们有着别的公司没有的优势,有国外的经营理念,却又熟悉中国行情和风土人情。
记者:奥雅在设计上注重地段、生态、艺术和细节上相呼应,您能具体谈谈吗?
李宝章:就这个问题我就以奥雅的几个案例来谈谈。上海锦绣华城公园是我们在上海做的一个项目,是一个融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公园,我们将所有功能集中在中间,将自然中的水引到公园中,水面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显现不同的风景;同时我们还用空间的设计手法改变了上海平淡无味的地貌特征,从而创造了一个立体的、生态的、休闲的、有无数活动可能性的公共区域。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中我们让绿地和建筑空间进行互动,为合肥人民打造了一个公共的民主的开放的湖,也成为当地的休闲胜地和知名景观;在中海怡美山庄的项目中,我们力争把细部打造好,硬景做到最少,用最简单的材料塑造自然、社会和细部完美结合;在成都博瑞优品道的景观中我们就人性化都市空间及以自然为主题的居住空间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在成都边上打造了一个城市生活中间的自然园林:在深圳圣莫利斯羊台山公园的设计中,我们以自然生态为主题,让自然走进人们的生活;深圳中信红树湾项目更是力图打造现代岭南园林,融现代生活于岭南自然之中,并探索用现代景观语言表达现代的居住功能与审美情趣。我们始终在比较中改进,在探索中前进,将我们的设计理念也充分的反映在设计实践中。
洋为中用――做中国风格的现代景观
其实,成百上千年以来,我们的前辈一直在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设计景观。我们不仅有引以为荣的中国古典原林,更有引以为傲的东方山水。但,自从我们开始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后,我们的景观设计师们便开始不顾一切地去模仿西式建筑风格,于是,现在充斥我们眼球的是,到处的“欧陆风格”、“美洲风格”的景观,连居民小区的名字都变成了外文版,不是“加州阳光”就是“巴黎春天”。这种单纯的模仿并不是中国特点的景观设计,作为一个在国外留学工作了多年的设计师,李宝章觉得只有理解了西方的文化,了解不同的国土人情,才能设计出属于本土特色的景观来。
记者:“我想做中国的东西,做中国风格的现代景观”,那么,怎样在现代景观中体现中国风格呢?
李宝章:我认为景观设计要追求“精品Works,生态Ecology,人文Mankind,经济Economy”,加起来即是WEME。我们在设计时,结合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专业背景与园林植物专业背景,将国际先进设计理念与中国地方人脉及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并突出传统的天人合一及现代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着力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空间。景观关注的核心是人类的户外生存环境,住宅景观由过去单纯追求室内豪华装修转变为如今注重室内、室外和谐共存,讲求人与自然的相互交流。良好的景观设计把人工与自然、技术与艺术、功能与观赏、时尚与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拥有住宅的同时又拥有一座公园或一片绿地,尽情享受阳光、空气、绿色、人、自然与建筑构成的和谐的居家环境。
做中国风格的现代景观,对我来说还要需要有坚持的精神,坚持用地方材料及地方做法,尊重地方的生活。中国的传统建筑是拿红砖做的,我们的设计师里有不少是境外设计师,每个境外设计师刚来中国时我都会给他拿一块红砖,我叫红砖教育。
记者:您曾经获得“2005―2006年中国房地产优秀景观设计师”大奖,您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呢?或者说,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李宝章:正像景观建筑大师Olmsted所提倡的,现代景观建筑
师应有自己艰巨的社会责任,景观建筑师的工作应该是医治受伤的土地,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同时打造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与社区,创造优美的环境及服务社区。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首先要喜欢这个专业,要充满激情地去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景观这个专业博大、精深,要有一个知识的贮藏。另外还要有与业主良好的沟通能力,既要充分理解业主的想法,又要完整地向业主传达我们的设计理念。其次需要优异的手头表达能力,我们要做到随时心想手到,将脑海中的构思快速的反映到图纸上,对基地要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地形,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对材料也要充分了解,包括植物、石材,搭配出季相丰富,又赏心悦目的景色。概括而言,就是“知人、知己、知地、知物”,运用敏锐的艺术感悟力、环境感悟力和精准的尺度掌控力,实现天地人和谐,创造优美自然的环境,同时也应避免建设性破坏,避免闭门造车,不知进取。
记者:在这一行,您最欣赏或者说最尊敬的是谁?
李宝章:作为现代景观建筑师,Olmsted是一位我们人人都应信仰和尊敬的大师,他对现代的景观起了尤为重要的指示作用,他一生经历很复杂,从事过多种职业,最终选择了景观。Olmsted提倡尊重自然,修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他热衷于打造公众的民主的可以为绝大多数人体会的公共空间。他同时还强调景观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建筑发展以后,与景观设计密切地结合起来,人类追求乌托邦式的宁静美好的生活空间,那么人们怎么样才能够共同地、平等地生活,这就是景观建筑师重要而神圣的社会责任。Olmsted是一个有着大量优秀作品和设计手法的景观建筑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纽约中央公园是人所共知的,如哥伦比亚的美国国会大厦、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以及他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所做的作品――波士顿绿色景观带都是行业内耳熟能详的优秀案例。
弥合差异――设计要为自然服务
在自然生态的美学研究与设计中,李宝章认为中国景观建筑师应改变对自然的看法,设计要和自然结合起来,设计要在自然中寻找灵感。
记者:在景观建筑上,国内景观和国外景观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李宝章: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先来看看国外对景观建筑的定义:在加拿大,景观建筑是一个意在创造具有深远意义和生命力的室外空间,并且能够管理和经营环境,让之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景观建筑努力在人们使用、享受土地和守恒、健康的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无论是公共的部门还是私人的委托方都在寻找具有专业水平的景观建筑人,可以这样说,景观建筑在人们的身边无处不在。这里,景观建筑具体包括的工作有:规划城市、小镇、社会共同体以及周边地区;设计城市空间、开放空间、滨水地区和风景公园;保护并管理国家性和地区性的国土以及市政公园;保存传统历史性的遗迹;确保有效地使用土地,保存地方的自然资源和地方性的区域。总之,景观建筑在努力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创造性的、科技性的先进技术去管理和创造吸引人的、具有魅力的、功能性的、创新的、适当的环境。
同样在美国,景观建筑工作包括:分析、规划、设计、管理、自然服务和环境建设,项目类型有住宅、公园与娱乐、纪念碑、城市规划、街景和公共空间、运输走廊及设备、花园与植物、安全设计、宜人胜地、机构处所、大学校园、恢复性花园、历史遗迹的保留与恢复、改造与保存、共同体及商业区、风景艺术和陆地雕塑、室内区域景观乃至更广的范畴。在美国的47个州,景观建筑师是作为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而得到许可和立法的。
那么在我们中国,景观建筑师是什么情形,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注册的景观园林师是17000人左右;而据美国景观园林学会的介绍,美国的景观建筑师达16200多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但我们的建筑师却与人家数目相当。我在国内做建筑已有9年时间,但看到的现状是我们都在单打独斗,得不到论证,没有名称,社会给予我们的称呼是园林师、景观师、景观建筑师、还是园林环境设计师、绿化师,甚至是种树的……我们急切地需要一个定义,一个官方的定义。如今,在中国从事景观已有十年,我们却还没有定义可言,建筑吃差价,规划吃差价,我们到了政府机关没有确切的身份与地位。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是已经影响到我们行业发展的问题。
记者:境外与境内设计师有什么样的差别?
李宝章:境外与境内设计师有三方面的差别,第一是接受教育差异,国外部分学校较国内学校比较严谨,国外的景观设计专业起步较早,发展也较国内成熟,因而境外的设计师相对国内的设计师,经验更多,理念更新。目前国内正在奋起直追,也取得显著成效。然后是设计内容的差异,比如在北美,别墅多公寓少,而国内的公寓较国外多得多,别墅却较少,因而国外较多地进行别墅区的设计,而国内则较多的是公寓的设计。但境外设计师也很快能适应公寓景观环境设计。还有就是专业定位差异,由于国内外的地域文化的不同,导致了对设计理念的理解的不同。在国外,景观设计是与建筑设计,区域规划一起考虑的,因而景观设计有更强的主导性,可供发挥的部分也更多,但国内的景观设计是在建筑设计,区域规划之后才进行的,所以境外设计师在国内的发展也受到了相当限制。
记者:请您谈谈中国房地产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李宝章:我们都知道,美好的景观能为建筑物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它不仅体现了开发
商的建造理念和追求,同时又提升了建筑物的个性和品位,最重要的是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诗意的栖居环境。在“美化我们的家园”这一全球共同呼声中,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令人欣慰的是,当今中国房地产界的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近几年,国内应运而生了一些专业的景观设计、施工企业,部分知名楼盘也都进行了专业的景观设计。中国的景观进步很快,有了一个理性的回归,在追求现代的同时,与多元化的风格会并存,与自然融合,越来越多的景观作品有了地方化特色和人性化的设计。
记者手记:
篇7
关键词:弹性景观空间;时间;流动景观空间;景观空间形式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谈到园林景观设计不得不说到空间设计,空间环境是人生存居住的载体,也是现代景观设计中一个最为关键的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大,对景观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景观设计规划中,对环境空间的营造还是停留在对功能的要求上,很少对空间形式、人的行为空间格局及未来发展的轨迹有很好的把握,一项成功的设计一开始就应该把握好整个空间环境设计的过程,开展一项设计任务要以未来人的行为为轨迹为出发点,是对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预先的计划,把未来看成现实的直接结果,正如莱布尼茨所说的:“现在包含着过去而又充满着未来”。基于这些本文去探讨和论述一种新的空间形式既具有弹性的流动景观空间设计。
二、弹性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
在20世纪初工业化社会出现的包豪斯,它的设计核心就是功能决定形式。所以大多建筑、景观规划是以功能决定形式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形成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但这种极端强调功能的设计思维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勒·柯布西耶在1923年出版的《走向新建筑》中,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过分强调功能的作用。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另一种空间形式来打破这这种呆板,沉闷的空间,就慢慢产生了一种新的空间形式——动态空间。密斯在1929年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作品中最为充分的体现了这个概念。整个建筑物立在一个基座上主厅是由八根十字形断面的钢柱来支撑一片薄薄的平屋顶,隔墙有玻璃和大理石两种,位置灵活,纵横交错,由此形成一系列的既分隔又连通的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这些案例都为后来的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好的居住环境极大地提高了人的生活品质。随着居住区绿化、城市公园等绿化景观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满足里人们的需求,但越来越多的的绿化景观设计趋于同质化,特别是空间上的处理没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虽然有些好的案例在景观空间处理上做的比较好,但久了人类具有天生的“喜新厌旧”的本性就出来了,那些一成不变的空间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厌倦,如果在景观空间的处理上多些变化,营造趣味、流动的空间形态那么就使得整个景观效果更加贴近人的心理感受。基于这些引发去创造一种全新空间形式的可能,如果有一种空间形式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效果,人在这过程中又起到很大的作用,而这过程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并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样就打破传统空间形式一经确定就不能再变动的空间模式,那么就种空间形式就用弹性流动空间来做定义。这种灵活的弹性空间处理方式,更适应于我们把握未来的各种可变的因素。1942年唐纳德发表的《现代住宅的现代园林》,文中提出景观设计师必须理解现代生活和建筑,在园林中要创造三维的流动空间,为了创造这种流动性,需要打破园林中场地之间的严格划分,运用隔断和能透过视线的种植设计来达到。克雷(Dan Kiley)在1955年设计的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米勒花园(Miller Garden)也非常注重空间的连续性和流动性,花园中的树干好似建筑中的柱,而绿篱又好似建筑的墙体。不光在现代园林中,其实在中国尤其是在江南的古典园林中,古代的造园家和工匠们早就开始熟练运用流动空间来创造优秀的设计作品了,尽管当时他们没有明确的提出流动空间的概念 。“步移景异”、“虚实互生”,隔而不断的流动空间正好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式的园林景观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似乎是对这个概念很好的诠注。
通过对西方现代景观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析,都强调了对空间的营造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当中的“意境”,是中国园林中的精髓。也体现了流动空间的某些特点。通过中西外对景观空间上的各种处理延伸到弹性流动空间的设计,就是在空间的营造中把时间的概念及人的行为要素融合到景观空间设计当中。下面通过几点具体的设想来探讨弹性空间设计的可能性。
三、弹性设计的可行性设想
1、植物的生长在其载体的向导下所形成的弹性空间
其实在这方面在园林景观里运用比较广泛,这些作用特别在空间的转折,过渡或突出某重点空间的比如一些交通的要塞和关节点,有些空间中的起始点、转折点、重要的视觉中心等常常在这些地方放置植物,显的特别醒目,而且起到装饰作用。目前阶段人们研究园林空间绿化往往只停留在植物绿化的本身对空间的辅助作用,没有深入把其看成当作空间形式来看待,这里所论述的也算不上研究,因为也具有片面性,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引发自己的一些看法罢了,既植物在空间环境景观中随时间的变迁生长从容产生一定的空间形式,这个空间形式的创造主要要把握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依靠的载体,因为这个载体对植物生长要具有导向性,这个一性质也是这种弹性空间设计的关键。在园林里常有移步换景,应景生情的感觉;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效果,如果植物在原先设计上就考虑其在生长的过程,也就可以考虑植物生长其载体的设计,这样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根据其载体的导向形成另一种空间形式,因为植物的生长是一种过程,这样它的载体就会在不同的时间里呈现不同效果,让人致身其中,感受其变化的空间。
2、时间推移形成人的行为轨迹
人的行为随时间的变迁在某个空间的载体上形成行为轨迹,形成行为轨迹的过程当中就产生不同的空间形式,从而形成变化的、趣味的、流动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形式的设计就好比储蓄罐存钱的效果;当每天存一个硬币,今天存的跟过了十几天、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存的所产生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这也很好地说明了空间和时间两者之间的关系。储蓄罐就好比环境空间的载体,存硬币的过程就好比时间在储蓄这个空间载体上留下的痕迹,储蓄罐这个空间的载体是不变的,但一天天的硬币的存入,使之发生变化产生不同的空间形式,从而形成具有流动性的、趣味性的空间形式,极具视觉冲击力,不仅如此,人在存硬币的过程也是非常开心,有意义的事;多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这种空间形式设计也是本论文所论述的弹性空间。
3、光线与光影的关系产生的意境空间形式
照明是空间环境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在已往人们对光的研究也非常深入透彻,利用光营造环境空间气氛的列子到处都有,但利用光照营造另一种空间形式的却很少,大家都知道在绘画的时候,光照所产生的明暗阴影是表现物体的立体,光和影两者相互作用就形成立体空间效果,从而让我联想到在景观空间中如果巧妙利用光和影两者的关系是否就可以产生另一种空间形式,太阳光时刻是在变化的,物体的影也随之不断变化,关键是如何组织物体 使它随光线的变化其产生变化的阴影与物体本身产生特定的关系,从而形成流动的空间形式,在一家麦当劳的门头设计中,就很好利用光影变化所产生的景观效果,大家都知道麦当劳的标志是一个M型,在设计时把M字体平放,这样就相当于M字体正对着阳光,这样的投影就产生一个M的标志,它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在每个不同阶段产生不同形状的M字体,从而引导人们在不同时间段去消费不同的东西,这本身就有很强的趣味性。如果把这样的形式引入到景观空间设计当中,那么会给人一种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全新视觉享受。
4、室内景观空间家具隔断的多重设计
现代室内景观空间的设计必然用到隔断、隔墙等构件。当前的室内隔断大多是满足人的使用功能,从基本上起到解决空间分割的作用,但这种设计的做法没有深入到把隔断当成一个单体的空间概念来看待,而仅仅只把它当做使用功能这个层面来对待,如果把隔断设计看成是一个单体的空间,随着时间的变迁,加上人为的参与产生不同的空间形式,假设做一个居住空间的隔断,设计一个比较精致的,可存放东西的立体隔断,在这个立体隔断中设置许多镂空,这个镂空的设计要具有时间的向导性,比如是个具象造型,这个隔断首先要具有两个功能,一是用来区分功能,二是用来存放东西;比如这房子的主人,今天去买了个罐子放在镂空里,随着时间的变迁原本镂空格子被慢慢填满,在不同的时间段形成不同的空间形式,不仅如此这个过程本身就具有趣味性让人感到新奇。
四、弹性空间设计的价值
园林景观空间设计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空间形式是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本文所论述的流动景观空间是对传统空间形式的一种突破。景观空间的创新首先体现在空间形式上的创新,形式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识,运用重复、节奏、韵律、特异等构成原理进行综合组合,形成新的空间形式,当然形式的创新是对空间形式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但无论怎么样新颖的造型结构,一经确定一般就不会有所改变,久而久之人们对这样的空间会产生厌倦,而本文所论述的弹性空间正好是针对这种情况来做设想的,这种空间形式设想的理论是空间形式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时间变化的过程种营造各种各样不同的空间形式,而这个过程本身对人具有吸引力,这样的空间形式打破传统的空间模式营造一种真正的流动空间。
参考文献
[1] 高祥生,现代建筑墙体、隔断、柱式设计精选,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
[2] 刘先觉.密斯·凡·德罗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景长顺.文化建园的哲学思考[J].中国园林, 2001,(1).
[5]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篇8
关键词:视觉元素;景观设计;运用
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实现一定的功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同时景观设计也是一门视觉传达艺术,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美的需求,更是美的享受,是视觉上的冲击。因此,单纯地依靠简单搭配设计出来的作品平淡无奇,不足以引起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为了追求更加和谐、自然的景观设计,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运用视觉元素。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景观设计成果,在现代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对视觉元素进行合理的组合,大胆进行创新,设计出更加优秀、完美的作品。
点、线、面基本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1.点的运用
点是最基本的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是由景观设计中周围的环境决定的。在整个空间中,点起到的是点缀的作用,就像在漆黑的夜晚,天空中的闪闪发亮的星星就是整个星空中最灿烂的部分。再比如:在一个广场上,最核心的、最夺人眼球的往往是广场中心的景观设计,就像在济南的泉城广场、临沂的人民广场等,这些“点”的画龙点睛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线的运用
众多的点组成了线,在景观设计中运用线就把整个空间划分成了多个板块,整个空间也就有了层次感。线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并且在许多的设计案例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和中国的紫禁城,它们都坐落在城市的中轴线上,显示出了皇权的威严和至高无上;再比如:德国的国会大厦前的广场在设计时则运用了渐变的线群,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动感。
3.面的运用
面是由点和线相互组合构成的,面又分为了实面和虚面两种类型,实面和虚面为设计者进行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创新思路。设计者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巧妙的结合,创造出一个充满无限生机和内涵的景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搭配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设计出更加优秀和完美的作品,达到让人享受到视觉冲击的效果。需要设计者在景观设计的时候,根据色彩搭配的原理,合理进行色彩搭配。
在景观设计时,通过对相邻植物进行颜色搭配是景观设计的一种重要方式。相邻植物间的颜色搭配,可以使得周围植物的颜色相互补充,使得整个景观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这种方法与单一的颜色景观设计相比,更能达到一种完美的艺术效果和色彩效果。例如:在济南趵突泉外花圃的建设中,通过绿色、黄色和紫色的搭配,写出了“天下第一泉”五个字。这种搭配不仅给人们营造了一种和谐、优美的感觉,更是通过颜色搭配表现出一定的主题。
形体在最观设计中的作用
形体不同于平面中视觉元素的运用,它是平面中形状的延伸和变化。它能随着面、角的不同变化引导人们的视线随之发生改变,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平面中的视觉感受。此外,在外界光线的影响下,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现代雕塑就是形体在景观设计中的完美运用,比如:青岛五四广场上的雕塑“五月的风”,用钢铁结构组合而成,整个雕塑呈螺旋向上的态势。凭借着单纯的元素组合,形象的设计出了“风”的造型。这种设计使得整个广场的景观在三维空间上有了丰富的层次和变化,同时,通过这种造型设计,也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主题,成为青岛的标志性景观。
肌理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肌理也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肌理是物体表面的一种特质,分为天然的和人工的两种类别,对肌理的感受,主要是通过对比来体验,主要表现在材质的特性上,是光滑还是粗糙,是柔软还是生硬等。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对不同肌理进行对比搭配,使用不同类型、不同质感的材料,如:大理石、混凝土、金属、木材等。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搭配,制造出一种独特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景观设计产生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比如:中国的紫禁城中的龙的浮雕的设计,希腊帕特农神庙上的浮雕设计,极大地丰富了景观中的视觉效果,带给人的是不同的质感反差。
结语
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单纯地依靠简单搭配设计出来的作品平淡无奇,不足以引起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为了追求更加和谐、自然的景观设计,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运用视觉元素。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景观设计成果,在现代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对视觉元素进行合理的组合,大胆进行创新,设计出更加优秀、完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辉.浅析视觉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上海工艺美术,2008(100)
[2]孙蓉蓉.浅析视觉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建筑科学,2011(32)
[3] 张辉,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
[4]林鸿平.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3(97)
篇9
一、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1.平面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平面构成课程将点、线、面、体等抽象的形态作为构成要素来研讨,力求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其原理和方法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平面构成中的对称、均衡、比例、尺度、对比、调和、多样、统一等法则可以扩展学生的园林造型思路,培养学生造型的创造力,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
2.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色彩是通过心理来判断的,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因素,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色彩组合构成,能使风景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园林中丰富的植物及其富于变幻的季相景观,为我们创造不同氛围、不同意境和不同作用的园林景观提供了便捷的素材。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而营造出功能不同的景观空间,设计师往往需要利用色彩的物理效应,如色彩的距离感、轻重感、冷暖感等来调整景观空间方面的不足,而相关的色彩原理都属于色彩构成的内容。
3.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是三维空间的实体形态构成。立体构成在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运用综合材料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观的形体。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塑造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学科,而风景园林设计恰恰就是从多角度表现真实的空间艺术构成。为了创造出层次丰富、灵活多变、充满情趣的景观空间,设计师需要利用立体造型中的设立、围合、覆盖、架起、组合与重建、变形与扭曲等手法。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需要的变化,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的问题和不足。首先,以往的构成课程基本上都是围绕构成本身进行研究和训练,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联系较少,专业指向性较弱,与其他专业课程相脱节。其次,园林景观设计的学生基本上没有绘画的基础,对于构成课程的学习几乎是从零开始,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对构成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最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较少,在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应用也不多,因此加强构成课程与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改革构成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加强其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横向教学,拓展课程,向专业靠近在课程教学上摆脱旧的教学模式,横向拓展。构成课不仅仅是基础的图案教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中的专业方向性,对旧的传统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在保留讲授课程基础理论和练习的同时,增加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有关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平面构成教学中讲到点、线、面时,可以拿出一些国内外典型的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法国著名解构主义大师屈米的作品拉-维莱特公园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点、线、面等构成元素,又使其对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
2.培养兴趣,鼓励创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作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其竞争意识。而枯燥、偏颇、空洞的评价只能使学生丧失对课程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教师从不同角度对每个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通过激励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自豪和喜悦,能够使学生形成对构成课程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对学生自身而言,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们创造新作品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以再现性思维为主,发展创造性思维,创作出新颖的作品。教师在上课时除了讲解理论与评讲作业外,还应该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自己的创作理念。在这种新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锻炼自己的胆量与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更直接、广泛地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 园林材料 材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园林材料的发展概述
我国古代园林材料选用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以对天然材料的利用和简单加工为主的就地取材方式;一是依靠当时工程技术条件研发出满足要求的材料的取材方式。随着园林艺术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园林材料的运用和发展呈现出一番新面貌。
1、石材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其在保留原有的掇山、置石、营造园林建筑等功能的基础上,还作为各种建筑、道路、小品等构筑物的面层装饰,或被制成景观小品。例如,经过加工处理后不同色彩和质感的花岗岩板材作为铺装和花坛的面层材料,能使整个环境显得整洁、优雅。
2、专用户外木材目前专用户外木材的主要类型有针叶树类(北欧赤松、红松、俄罗斯樟子松。性能稳定,防腐剂能进入木材内部细胞组织中)、阔叶树类(杂木、硬木、柚木、紫檀,菠萝格,不能从根本上进行防腐处理,需要经常维护保养。硬木生长慢,费用较高)。
3、陶瓷制品目前,园林中应用的陶瓷制品主要有彩釉砖、无釉砖、劈离砖、麻面砖、玻花砖、渗花砖、陶瓷锦砖、陶瓷壁画及琉璃制品等。琉璃瓦自古就被作为园林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优良装饰材料;麻面砖、劈离砖等常应用于园林道路和广场铺装中。应用于建筑、小品、景墙立面装饰的包括彩釉砖、无釉砖、玻花砖、陶瓷艺砖、金属光泽釉面砖、黑瓷装饰板和大型陶瓷装饰面板等。另外,由陶瓷面砖、陶板、锦砖等镶拼制作而成的陶瓷壁画,其表面可以做成平滑或浮雕花纹的图案,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座凳水洗石面层上镶嵌陶瓷片,粗糙的水洗石与光洁、亮丽的瓷片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景观的特色。
4、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经济实用性等优点,受到使用者的青睐。除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普通混凝土外,还有运用于装饰路面的彩色混凝土、压印混凝土、混凝土路面砖、彩色混凝土连锁砖、仿毛石砌块等。
5、金属 金属在我国古代园林中很少应用,现代园林中,金属不仅作为结构材料被广泛运用,还被用来制成园林小品,别具一番魅力。
二、现代园林材料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1、 对传统材料的继承与扬弃
传统材料是指古代园林中常用的材料,如石材、水、土、植物等。这些常见材料在现代园林中依然焕发生命力,且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2、新材料不断涌现目前,我国园林材料推陈出新,叫人目不暇接。例如:近年来出现的陶瓷透水砖,由于其铺设的场地能使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增加地下水含量,因此在缺水地区应用前景广阔。
3、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景观表现力,使现代园林景观更富生机与活力。
(1)以水景为例,古代园林中,水大多作为一种独立的造园要素,表现力较弱。今天,水中融入了科技元素,人们可在都市中欣赏到飞流直下的巨瀑、喷高数百米的喷泉,水的形与色、动与静发挥得淋漓尽致。
(2)与传统沥青路面不同,表面用树脂粘附荧光玻璃珠的沥青路面,在夜晚既有助于行车安全,也为原本平淡的道路增色不少。而暗藏于人造石材中的光纤灯,则使人造石材显得华丽多彩,极大增强了园林小品的表现力。
(3) 压印混凝土是在施工阶段运用彩色强化剂、彩色脱模剂、无色密封剂等三种化学原料对未硬化的混凝土进行固色、配色和表面强化处理后得到的一种混凝土,其强度优于其它材料的路面,甚至优于一般的混凝土路面;其图案、色彩的可选择性强,可以根据需要压印出各种图案,产生美观的视觉效果。
三、现代园林材料的应用----对于景观设计的意义
这涉及到设计师的材料意识,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你如果写记叙文的时候需要案例,案例就是材料;写议论的时候,论据就是你的材料;做雕塑,对同一个题材,用青铜、泥土、石头等不同的材料来作,效果都会不一样。对于景观设计行业,所谓材料意识,是指设计师对材料作为景观建设的物质基础这一内容的主动认知和掌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个材料都有自己的性格,限定特定情绪的表达,某些材料也允许做多重性格的判断,如混凝土。抛砖引玉也是一个材料意识,有价格上、审美上的判断。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故家乔木、树小墙新(故家,墙新中的墙都属于建筑物,乔木和树是植物,互相搭配形成不同的意趣,形成爆发,互动的味道)都是对材料运用的例子。
1、玻璃玻璃除了以界面的形式出现外,还可以利用玻璃的高强度的承载力、相当的透光度。在开化某广场设计上,因为面积有限,我们利用玻璃的承载力和透明感做平台,既可以满足人活动需要也可以满足玻璃下面水的表现。今年6月份准备对游人开放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上U形玻璃观景台,高1200米,搭建在大峡谷的西侧谷壁上,这种材料的选择需要建立在对玻璃承载力足够信心的基础上建设和使用。
2、混凝土混凝土诗人安藤忠雄,日本建筑师,获得了建筑学的“诺贝尔奖”——普列茨克奖,在他的颁奖词里面写道:他不仅完成了一个个的项目,而且他还形成了一种类型,特别是他活化了混凝土这种材料。一般来说混凝土是面无表情的、或比较简陋的、或比较粗鲁的,但是他的建筑物里面充分运用了混凝土,他的风格就是以一种方式解决所有问题。安藤忠雄的建筑一般全部或局部采用清水混凝土作为室内、外的墙面。这种墙面上不用任何装饰,墙面上的圆孔都是材料的模板、模栅,经过他处理的混凝土通过形体的变化、光影的变化具有丰富表情,近看的话,可以发现他很细腻的光泽,看上去有点像软玉。如果再加上其他一些材质的对比,那么这个场所会变得更加生动、立体。
3、石材 石材作为优秀的园林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园林造景中,具有以下优点。 1)表面纹理自然、稳重且富有野趣;色泽淡雅古朴,具有沧桑感;外形轮廓分明,浑厚墩实,极具个性。 2)与现代、古典建筑(特别是民居建筑)融合性强,协调性好,属新旧均可、古今合用。堆叠形式及使用类型,精致和粗野均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是造园就地取材的一种上好材料。 3)用途广泛、大小得用,去火时短、泛旧容易。大者叠石堆山、置石,小者垒墙铺地、筑桥。溪流驳岸、点石护坡、汀步石桥均可运用。4)采制集中,运输方便,施工便捷,材质坚硬,不易风化,较适合现代机械吊装操作。
4、木材 主要用于构筑各种建筑和创造庭园景观,体现古典园林自然的艺术特色。木材可以和其他材料相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景观,如园林建筑、园林铺地、园林设施等,兼具功能型与景观性。
5、园林设计者在选用材料时应注意: 1、要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基本原则 2、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勇于推陈出新,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材料的使用和推广。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