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11 17:2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计算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曳引驱动电梯 对重缓冲距 最大允许值
1 概述
电梯是现代高层建筑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电梯轿厢冲顶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就要求电梯井道的顶部空间满足安全要求。对于曳引驱动电梯电梯井道顶部足够大的空间可以有效防止电梯轿厢生冲顶时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如果电梯井道的顶部空间不满足技术要求,在电梯冲顶时电梯会与井道顶面发生碰撞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安装人员安装电梯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井道顶部空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自2010年4月1日开始实施后,对重缓冲距的确定较与2002版检规有很大不同,在满足井道顶部空间要求和极限开关在接触缓冲器之前动作的前提下,对重缓冲距已不再需要区别蓄能型和耗能型,只要电梯井道有足够的顶部空间,对重缓冲距可以足够大,如顶层高度不够充足但又能满足极限开关在接触缓冲器之前动作,对重缓冲距也可以小于150mm,甚至更小。
2 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要求
GB7588-2003《电梯制造和安装安全规范》5.7.1.1对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间距有以下规定,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
(1)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υ 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
(2)符合8.13.2尺寸要求的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不包括5.7.1.1c]所述的部件面积],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35υ2(m);
(3)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
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下面2]所述及的部件],不应小于0.3+0.035υ2 (m)。
2)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0.035υ2 (m)。
当电梯安装完毕后电梯在最上面层站平层时轿厢顶部和井道顶部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值,但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曳引钢丝绳反复拉力的作用下出现塑性变形而使钢丝绳伸长,于是对重缓冲距越来越小,TSG T7001―2009中第3.10项要求极限开关应在轿厢或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当因曳引钢丝绳伸长使得对重缓冲距小于电梯在最上层平层时到极限开关动作的距离,这时一旦发生轿厢蹲底事故,轿厢将会先撞缓冲器,而没有极限开关的提前降速,轿厢将以较多速度撞到缓冲器,将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所以当电梯钢丝绳出现较大伸长时,为了满足TSG T7001―2009中第3.10项的要求,那么势必要将曳引钢丝绳截短。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保留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是多少最好?如果允许值过小,电梯在运行较很短时间又会不满足TSG T7001―2009中第3.10项的要求;如果允许值过大,势必会使井道顶部最小空间不符合要求。这时计算与标识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它可以方便电梯维护人员根据需要调整钢丝绳的长度,以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3 计算对重缓冲距的最大允许值得常用方法
3.1测量出电梯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的下列距离值
(1)轿厢导轨制导行程(导靴上端距导轨顶端之间的距离)H1;
(2)轿顶最高可站人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H2;
(3)井道顶部的最低部件与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H3;
(4)井道顶部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或护栏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H4;
3.2依据对重缓冲器的类型确定对重缓冲器的压缩行程Y
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是电梯的井道顶部间距是把对重以115%V(V:电梯额定速度)冲撞缓冲器作为计算依据的,耗能缓冲器以铭牌标识的压缩行程为计算依据,蓄能型的缓冲器以型式试验的数据为计算依据。
3.3依据GB7588-2003对井道顶层空间的不同具体要求,按以下式子计算出可能的对重缓冲距X
3.4依据以上计算结果,确定最大允许缓冲距
取X1、X2、 X3、 X4中的最小值就是允许的最大对重缓冲距。
3.5在对重缓冲器附近,标注出醒目、永久的允许的最大对重缓冲距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在满足极限开关在接触缓冲器之前动作的前提下,对重缓冲距以小为好。理论上,当电梯安装完毕后顶部空间的大就基本固定下来 ,但实际上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曳引钢丝绳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伸长现象,那么对重与对重缓冲器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TSG T7001―2009中第3.10项要求极限开关应在轿厢或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当曳引钢丝绳伸长到一定程度时(对重缓冲距小于电梯在最上层平层时到极限开关动作的距离)必然会使极限开关失去作用,那么电梯维护人员为了让电梯正常运行就会将曳引钢丝绳缩短。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到底缩短多少才是最好?如果缩短量过小,电梯在运行很短时间后又会出现如上的问题;如果缩短量过大,势必会使井道顶部最小空间不符合要求。这时计算对重缓冲距最大允许值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它可以方便电梯维护人员根据需要调整钢丝绳的长度,以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编码器 译码器 比较器 数码管显示
随着国家的进步现代技术的提高,我们也开始重视数字电路技术基础器件的认识和实践,《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程》中有涉及编码器、译码器、比较器、数码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以后的深度研究和相关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设计介绍基于数电课本相关知识合理运用于实践学习中,方便老师把课本知识具体化,同学把相关知识实践化。
1 按键显示综合实验原理图设计
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主要是由10个6脚开关、1片74LS147、1片74LS00、 1片74LS85、3个10欧姆的电阻、3个LED等构成。这里随意按动一个按键(按键平时不按是输出为1,按下输出0),通过10线―4线编码器74LS147进行编码,送至74LS00取反,求反的结果送到74LS85的4个输入端“ABCD”―可进行二进制码和BCD码的比较。并对两个4位字的比较结果由三个输出端(Fa>Fb,Fa=Fb,Fa
第二部分:主要是由10个6脚按键开关、1片74LS147、1片74LS00、1片74LS48、7个的限流电阻(100欧姆~200欧姆)、1个共阴极数码管组成。开关对应0~9号,当按下其中任意一个开关,此时输出由“1”变为“0”,通过10线―4线编码器74LS147进行编码,送至74LS00取反,求反的结果送4线―7线译码器74LS48进行译码,最后通过数码管显示相应按键按下的数字。
2 数字电路综合实验电路板的PCB设计
如图4所示。
系统板PCB是通过Altium Designer软件绘制而成,它包含第一部分的“比较亮灯显示”模块和第二部分的“数码字符显示”模块。其中,PCB板相关参数设置如下:线宽35mil、焊盘内径40mil 外径X―70mil Y―100mil、排针PIN HEADER、开关―不锁六角开关、电阻―100欧姆。
3 数字电路综合实验电路板的按键显示实物
如图5所示。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把书本知识具体化。通过常见的编码器芯片和译码器器件及其数值比较器和共阴极的7段显示数码管组成我们按键显示的核心部分。增强了我们动手实践能力也提高了我们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熟悉度;另一方面方便老师课堂事物进行演示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同学的兴趣度。当然,按键显示模块还可以拓展到很多地方,比如:可以增强D触发器74LS74芯片构成抢答器模块,总开关可以由支持人控制,当开关被按下输出低电平;选手微动开关平时为0,按下为1,提高一个CP上升沿,相应触发器输出Q=1,同时其他触发器的D=0,故其他选手的动作不起作用。
(通讯作者:穆玉珠)
参考文献
[1]徐晓鸣,李胜成.数字技术中的模拟电路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36.
[2]程洁.新数字媒介发展分析[D].复旦大学,2004.
[3]胡国清.适于教学可供借鉴――浅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J].教材通讯,1986,(05):43-44.
[4]黄利君.优先编码器74LS147功能扩展 [J].集成电路应用,2003,(05):33-35.
[5]顾永明.二进制码与BCD码间的转换――介绍两种二进制码至BCD码的转换器[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80,(02):16-22.
[6]宋沛.格雷码到BCD码的转换[J].机电工程技术,2003,(05):99-100.
[7]刘岩龙.二进制编码微波信号光子学生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8]李伟民,褚玉晓.数值比较器电路的仿真分析及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4):289+291.
[9]赵战民.数码管显示方法的比较[J].科技信息,2007,(03):70+26.
[10]宁志刚,黄智伟,唐慧,胡芬芬.八位数显抢答器课程设计方法研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1):65-67+77.
[11]王秋云.基于双边沿触发的低功耗触发器逻辑设计[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06):24-26.
篇3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互联网+”;云平台;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目前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互联网平台下对高等数学的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但也需要循序渐进,符合现在形势。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打造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前高等教育的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一)构造“互联网+”相关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育体系
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及日后工作的必要素质组成基本,我们的任何教学都应当以此为中心和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专门型人才,以实践教育为根本,理论教育同样重要,而技能素养是重中之重,考虑社会要求,满足社会需要。而目前的高职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种种问题,问题均需改革来促进解决,以达到教育要求。
(二)“互联网+”是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潮流
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在近些年来大力发展。“互联网+”全方位平台是近年来的新潮流,新方向。我国资源分布严重不合理,城乡差距,东西差距,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教育资源的开放化,服务平台的推广化,能有效促进资源的共享,减少差距。“互联网+”技术使信息传播迅速,时效,广泛,而数学软件操作越来越简单,功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方便实践应用。教师们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加以提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成为适合当今社会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
二、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有关改革内容
数学是知识的必须和基础,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基础知识,数学为后续进一步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后续课程知识打下基础,掌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必须拥有必要的数学知识和素养。高职高等数学教育既要达到高等教育的要求,又要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二者缺一不可。教学时,应充分遵循高等教育的教学特点规律,也要兼顾高等数学教育的学特点规律。这就需求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知识体系,知识框架等在完备性、严密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方式与体系,以利于学生们掌握高职数学课程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高等数学的学习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的基础。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开发学生数学才能和与打造与专业知识一体的体系思想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应基于现有问题提出切合实际对的改革方向,并通过对课程内容体系的重构完成改革,使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满足高职学生的要求,真正实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课程改革应考虑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与工作情况,尽量与知识结合,靠近。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并能在工作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学习,愿意学习,知识可以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实现高等数学人人喜欢学,人人可以解决难点,人人可以在生活应用的愿景。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尤为关键,其中数学课程应该走重应用、轻理论的特殊道路,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学习的主动性、应用数学的自觉性、解决问题的独立性。为此,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云平台和现有的数学软件,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运算过程和教学管理等四个方面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打造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构造更开放,更高效的数学教学与学习环境。网络教学可以避免空间和时间影响,使学生们随时随地学习,这点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在高职数学课程中加入数学软件的教授与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及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们在实践中使用数学知识,更为简单的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高职数学教育的要求,使教育高效有用。
三、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式相关体系
(一)“互联网+”教学理念
秉承“以开发学生数学才能和与打造与专业知识一体的体系思想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的设计理念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加入数学软件的使用操作教学,同时使用“互联网+”技术实施教学。学生可利用互联网学习,学习自己需要的和不懂的知识,不用担心课堂知识的获取渠道,不用担心知识的遗漏。同时教师也应加强利用互联网教学的频率,为学生打造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空间。上课的教授时间有限,当学生不能及时接受上课内容时,可以通过网课进行反复学习,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而软件的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操作,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远程操控等,是每个学生直观的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观摩并实时操作软件,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二)“互联网+”下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教材要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实际,同时满足专业需求和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对于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接受是首要要求,这需要从方式和进度上来考虑,同时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必须相关。例如,分化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微积分等,各模块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满足各专业的数学需求。如工程类学生,最先教授高等数学,有数学的基础后就可以教授理论力学等基础力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可以同一学期教授,为动力学等打下基础,而其余数学内容就可省略,符合工程类专业的数学要求。让学生的学习环环相扣,学有所用。每一块内容之间均有衔接紧密的相关知识点,而且适合不同邻域,在教学中需考虑其中的关系。课程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相关工作结合,课堂讲解实例,结合学生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充分掌握高等数学的理论和体系。通过“互联网+”云平台的教学,打造教学资源共享,构造更开放,更高效的数学教学与学习环境,使教学更符合社会要求,更满足学生需求。目前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故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来弥补了课时不足。适合当前教育。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取舍,一是根据学生专业的教学需要,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应用性和开放性。主要是指数学教学中需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学内容具备应用特色,同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二是重视数学概念教学,通过专业案例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入概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生动的概念解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效率,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让数学概念更加鲜活。三是让数学计算更简单明了,可以使用数学教学软件进行计算,提高准确性和效率。四是加强对数学理性的理解和思考,降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互联网云平台下的教学方向
对于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改革,关注高职教育对高等数学教学的本质,高等数学的学习必须服务于专业学习,同时必须服务于相关社会实践。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方式来加强学生在专业课中运用高等数学知识的能力,使数学服务于专业,使专业知识的学习轻松化。高职学生数学水平普遍相对较差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数学课时也在不断缩小。高职数学教育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有重要作用。为了形成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相互补充。所以在高职院校数学教育改革中,必须考虑这些要求,以确定适度教学的知识范围,适量的知识内容。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也是各种相关问题产生的过程。在任何课程中,教学都是以问题为引导,通过问题引出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与实践结合。通过与本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的解决实例,让同学们体会到把数学对本专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教学方式必须多样化,可以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也可以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共同查阅相关知识,相互补充彼此的知识漏洞。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学软件,利用软件进行高难度求解。加强老师和学生对数学软件的操作水平,在课上课下均充分使用软件的高效便捷,使同学们保持长效的积极性,不断激发新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完善知识体系,增加知识储备。
四、结语
运用“互联网+”云平台,结合数学软件进行教学,打造数学网课新空间。此新教学模式有更好的实用性,问题情况也更复合实际,这是传统模式所欠缺的。“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对于学生,可以针对同的学习内容提供了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的指导教学。由此可见,将“互联网+”与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相结合必将是时代新潮。
作者:叶春辉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宪立,赵自强.问题驱动原则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泊然科学版),2014(1):49-52.
[2]王英霞.高职高专类学生的高等数学教学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版),2011(2):10-11.
篇4
【关键词】云计算 教学资源库 高校
云计算新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的僵局,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高校的时代变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并改进了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高校的均衡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本文将基于云计算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有效分析,分别从:云计算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云计算特点分析、云计算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云计算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据笔者研究,我国部分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教师教学理念及模式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教学资源缺乏,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开展。
就教学资源而言,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往往是依靠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只能通过书本与老师来了解相关知识,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云计算的出现能充分弥补这一点,将更多全新的资源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开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
云计算技术作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不仅能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为学生带来更多有趣的知识,还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何时何地都能对知识进行浏览,可以说,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云计算特点分析
(一)规模庞大
云计算具有非同一般的计算能力,随之,为其服务的服务器数量也是相当庞大的。如谷歌,要想实现其云计算,就需要一百多万台服务器共同作用。同样,雅虎、微软等公司要想实现云计算,所需的服务器数量也多大几十万台。就算是私有云计算也需要成百上千台服务器共同作用。
(二)虚拟化特点
用户若想借助云计算实现资源的共享,无论在什么位置,或是使用何种终端,这种需求都可以随时实现。来自“云”的资源并非实物,而是虚拟的。用户无需了解,也无需担心具体的应用运行的位置,通过手机、电脑,运用网络即可实现资源的交接。
(三)可靠性较高
云计算运用了多种手段来提高服务的有效性。云计算相对于计算机来说,可靠性要高得多。因为其采用了多个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具备相同结构即可实现互换等方式,有效的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
(四)具有通用性
云计算不会对应用设定具体要求,因为同一个“云”可以运行不同的应用,因此也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适用性相对较广,并且可以做到无限制。
(五)经济廉价
由于云计算中具有较为特殊的容错功能,所以“云”的构成允许使用相对廉价的节点。与此同时,云计算属于自动的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其数据中心的管理成本也要相对低很多。由于“云”具有通用性,与传统的系统模式相比,对于资源的利用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用户完全可以享受云计算低廉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服务。
三、云计算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云计算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能起到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学经验的提供、有利于师生的良好互动、构建特色教学资源库等等,笔者将就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提供相关教学经验
高校可利用云计算教学资源库建设落实之后,既需要为高校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素材,又需要为教师的课程建设提供相关建议,以及在课程的改革方面提供相关的经验。为相关专业的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方法,分享一些关于优质教学的成果供其参考,在此基础上可以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理清教学思路,从而帮助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等。与此同时,云计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落实,也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们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们可以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从而提升教学素质,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整体的师资水平。
(二)实现与学生的互动
可以设立相对透明的教学资源库,同时分门别类的整理相关资源。针对不同的用户要设置不同的等级权限,以方便用户进行各种信息的相关检索。高校师生在云计算技术平台支持下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无时间、地点限制的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和访问。同时可以采取各种装有终端的移动设备对教学资源库进行个性化的管理。以此来实现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不仅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还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建设特色类资源
存储于非云计算系统中,并且被异于云计算的系统所管理的资源即特色类资源。特色类资源主要通过专门的系统提供对外服务。如若脱离其原有的系统应用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比如电子杂志或是一些在线培训等。因此,对于这类资源的管理需要仍用其原有的应用系统对其进行保存和相关管理。之后,如有需要,用户只需在统一的信息门户上进行浏览和检索即可。如果要使用特色类资源,就需在其应用系统中使用。
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云计算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不仅能作用于日常生活中还能应用于教学领域中,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1.中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083;2.中南大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摘要:计算思维能力是当前国内外大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文章以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系列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同时对改革的重要内容即数据库课程群建设进行分析,阐述如何在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过程和课程群建设中引入计算思维的思路和方法,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 :计算思维;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课程群建设;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4]247号);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项目(教高文计函[2014]05号2014-A128);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14年课题(201445)。
第一作者简介:奎晓燕,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xykui@csu.edu.cn。
0 引言
计算思维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在Computational Thinking中提出来的。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其根本内容是本质、抽象和自动化。计算思维涵盖了反映计算机科学之广泛性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是与读写能力一样的人类基本思维方式[1]。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界学者对计算思维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思维不仅反映了计算机及计算机科学在当前社会中重要的新认识,也反映了计算机学科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核心的方法,这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2]。
1 计算思维在数据库系列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近年来,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已成为当今计算机领域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两大技术。在数据库系列课程中,教学方法革新和课程群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数据库课程改革中引入计算思维有助于正确理解计算和计算机,可以更好地揭示表象背后的核心问题,揭示不同现象之间的共同本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时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在数据库系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思维的理念,应当使计算思维的本质始终贯穿整个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根据讲授的具体知识点适时引入计算思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久而久之,教师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计算的想法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把问题简单化;计算的方法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模型反映这个问题的相关方面;计算的思维是考虑当出现问题时如何恢复等。总的来说,计算思维是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理解人类行为,这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些想法[3]。
在数据库系列课程的课程群建设中引入计算思维,必须先研究课程群各门课程的关联性,通过课程整合删除重复过时的内容,增加可增强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新内容,一方面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针对课程群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通过引入计算思维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2 在数据库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思维的方法和步骤
在数据库系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理论知识讲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能;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对数据库相关知识的兴趣,培养独立探求新方法、新技术的技能,使之成为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专门人才。在数据库系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思维,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这两个方面。教师应当始终将计算思维的本质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讲授的具体知识点适时引入计算思维中涉及的关注点、嵌入、保护、转化、纠错和恢复、启发式等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领会计算思维的新方法;在实践环节,教师提出问题、给出实验任务,学生通过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协作的方式运用计算思维的系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发现问题的本质,达到更好吸收和巩固知识、学会运用计算思维方法的目的,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计算思维,提高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技能[4]。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整合并精炼教学内容。
由于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将教学内容根据章节进行归类、重新整合,选取重点和难点知识中的典型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入手,用讨论的形式加强互动,启发学生同步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讨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应通过对整合性教学内容的分析,建立各相关知识点与计算思维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在教学中表述出各知识点对应的应强化和渗透的计算思维具体核心概念。通过教师整合、分析和精炼教学内容,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可以更高效、主动地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同时这也有效促进教师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提高。
2) 采用生动具体的实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当前点击率颇高的淘宝网、当当网、京东网等多个购物平台和银行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切入点,引入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以及数据存储、数据模型、数据组织等相关知识;通过在购物平台上进行
关键词 搜索查找特定信息的过程,引入关系、数据表、查询、索引、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相关知识;通过购物者选中物品、点击支付平台进行网上提交订单和在线付费购买的过程,引入数据库的安全机制、身份验证、登录和权限管理、数据备份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出相关的数据库知识点,帮助学生从更简易、更直观、更清晰、更生动、更透彻的角度学习相关知识,始终将计算思维的思想贯穿其中,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和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用计算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3) 将计算思维融入实践教学。
数据库课程实践环节重点锻炼学生对计算思维方法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巩固计算思维的方法。实践环节可以采用课堂练习、综合设计等多种形式;对于单一知识点练习题可以要求学生独立运用计算思维方法完成;对于综合设计题,学生可划分小组进行探讨,各自阐述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法,确定方案,然后上机实践,让计算机检验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实践过程将知识作为载体,实现思想和方法的传授,通过有效使用工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数据库相关的软硬件工具、数据库系统及各类语言,而且通过抽象表示设计有效的算法,通过程序的实现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掌握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在数据库课程群建设中引入计算思维的方法和步骤
数据库课程群建设中的系列课程均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或选修的与数据库相关的公共基础课程(数据库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等),这些课程涉及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所有学生。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课程建设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是针对某一受教育对象将相关的课程组合在一起,进行整合更新,使课程内容更贴近现实需求,提高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以及教学效率和质量。
数据库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设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数据库应用领域,掌握基本的数据库技术,提高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和开发、数据库使用和维护的能力。课程群建设以教指委提出的“普及计算机文化、训练计算思维、培养信息应用能力”为总体目标,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着手,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以应用能力为目标,构造并设计数据库课程群知识体系及教学方案,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质量[5]。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
数据库课程群建设的实施可采用课程知识体系及教学内容重组与教学方法推动相结合的方式,在宏观上,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重组课程知识体系框架;微观上,参照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提出的课程基本知识体系和实验体系,融入最新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概念、方法和应用,形成数据库课程群建设的方案。
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对于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课程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师资队伍的现状,教学团队建设应以教学研究为切入点,以提高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改善队伍职称结构为目的,最终形成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团队中的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并掌握计算思维的精髓,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思维,启发学生训练思维能力,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采用层次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数据库课程群建设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改革传统的以单纯的操作、技术为重点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思维能力养成训练、问题求解能力培养、工作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方式,采用层次化教学方法进行数据库课程群建设,针对不同层次的课程和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图1所示)。第1层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向学生形象、生动地演示课程重点和难点,通过灵活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更好地掌握知识;第2层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第3层课程采用课题研究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指导自学法相结合的方式。除此之外,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教学,都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研究计算思维要素的概念、案例、课题的教授方法,研究如何将隐式计算思维要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并呈现出来,使学生感受计算思维的科学性与普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3) 科学制订课程知识体系。
在数据库课程群建设中,建立科学的课程知识体系能大大提高课程群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准确分析计算机公共课的培养目标及知识结构要求,在正确认识数据库技术系列课程知识体系特点的基础上科学提炼计算机学科内涵;另一方面要及时跟踪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趋势,不断根据大数据[6]、透明计算、云计算、物联网[7]时代的技术发展特点修正、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让课程知识体系能始终适应时展的需求。同时,要以培养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为目标,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组织和优化;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明确改革目标,提出具体方案并投入课程改革实践,分析改革效果,进行总结和推广研究。这个过程可以反复交叉进行。改革是无止境的,改革的效果也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修正教学改革方案,建立科学的课程知识体系。
4 结语
数据库系列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8],如何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和性质,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和数据库课程群建设中引入计算思维以有效促进课程改革,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应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笔者阐释了计算思维在数据库系列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介绍了在数据库系列课程教学过程和在课程群建设中融入计算思维的方法和步骤,期望通过大胆的探索为培养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以真. 计算思维[J].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 2007(11): 11-14.
[2] 李廉. 计算思维: 概念与挑战[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1): 7-12.
[3] 龚沛森, 杨志强.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5): 51-54.
[4] 李晓明, 蒋宗礼, 王志英, 等. 积极研究和推进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 计算机教育, 2012(5): 1.
[5]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4-5.
[6] 大数据时代来临[N]. 北京晚报, 2012-06-15(40).
[7] 严大虎, 陈明选.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 2011, 21(6): 123-125.
篇6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学;教学改革
在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会计这一在企业管理与经济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也日益受到我国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视,信息技术与会计的较好结合就是这一重视的具体表现。但据笔者调查得知,在我国当下的会计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具体的会计教学却并没有实现较好的结合,这就在客观上影响了相关会计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最大限度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深入融合展开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传统教学生态系统的构成
生态系统原意指的是一定空间内各类生物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集合,是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集合体,而将这一概念应用到教学中,我们就能分析信息技术对会计学课程教学带来的影响。具体来说,在生态系统理念下的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学环境、教师群体、学生群体、教学内容等共同构成了传统会计教学的教学生态系统,这其中的教师群体与教学环境、学生群体与教学环境存在着互相影响的联系,所以笔者将教学生态系统定义为教学环境中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围绕着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生态集合体。
对于传统会计教学生态系统来说,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多种领域存在着不平衡,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能力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也常有出现,这自然就使得传统会计教学生态系统中,具体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往往不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教学成果。在传统会计教学生态系统中,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解决学生疑惑、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会计相关知识是这一生态系统中教学的主要流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流程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发挥了较为优异的效果,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其本身已经不能较好满足会计信息化所提出的需求。
二、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生态系统的演化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便不断提升,而到了今天,计算机与智能手机早已成为现代人的标配,这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然对教育事业带来了较大影响,传统的教学生态系统也因信息技术的融入发生了一定演变,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就此诞生。
1.信息技术特征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我们能够清楚发现教育云、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3D打印技术等都属于信息技术范畴,而结合这一认知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本身具备着多媒体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等四个方面的特征。在多媒体化的特征中,会计相关教学内容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进行展现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在网络化特征中,智能手机与电脑在我国的普及是这一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而网络会计教学、微课等教学方式的实现,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在虚拟化特征中,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属于这一特征的代表,而这些都很有可能成为我国教育业的发展方向;在智能化特征中,语音识别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都属于这一特征的具体展现,而这些都能够为我国会计教学的更好展开带来有力的支持。
2.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生态系统的表现
结合上文笔者论述的信息技术特征,我们就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生态系统中融合的表现,笔者将这一表现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知识的多媒体化表现、知识组织方式的非线性化、知识获取途径的多元化、交互与网络交互并存。
具体来说,在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表现中,通过网络进行的网络教学实现就是这一表现的主要内容,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在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展开,教学时刻在这种状态下得以扩展,会计教学自然能够实现更好的展开;而在知识的多媒体化表现中,信息技术使得会计知识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表格与图片中,视频、音频、数字动画等都能够较好地作为会计知识的载体;而在知识的多媒体化表现中,电子教材、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属于这一表现的具体内容,而这些对会计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践能力等会有较好的支持;而在知识获取途径的多元化表现中,学生能够结合信息技术在网络中很轻松地获取大量会计相关教学资源,而凭借这些资源,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完成会计知识的学习,这对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知识有积极的影响;而在交互与网络交互并存的教学表现中,W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等群体,都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较好的沟通与交流,这同样会给教学的开展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
三、信息技术助力会计学课程改革的策略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对传统教学生态系统的构成、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生态系统的演化产生了较为直观的认知,而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信息技术助力会计学课程改革的策略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内容能够为我国会计教学的更好开展带来一定帮助。
1.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实施开展,必须保障现代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转换,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坚持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三维教育理念的相关性目标,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
例如,某高校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的教育系统设计,在会计学课程学习中,善于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变成一种填字游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善于把学生熟悉的知识游戏中的部分内容作为主要的切入点,从而践行会计学知识学习中的综合性教学新理念;另外,现代教育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的融合,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分布结构,从而进一步优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知识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灵活性的教育理念,从而逐步实现现代教育新理念在会计学教学改革中的综合应用,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结构逐步实现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转型发展,适应现代新教育思维的教学指导思想。
2.教材内容调整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生态系统中能够实现会计教学的更好展开,但想要真正运用信息技术助力会计学课程改革,相关院校首先就需要调整自身的会计学课程教材内容。据笔者调查得知,我国当下市面上93%的会计学教材都是在手工会计的前提下编写的,而4%左右的会计学教材增加了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的内容介绍,但这一内容往往不与教材的其他内容相结合,仅有3%的教材较好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的结合,由此可见我国当下会计学教材的落后程度,为此笔者建议相关院校对会计学教材的绪论、账户内容、复式记账内容、会计凭证内容、会计账簿内容、财务会计报告及分析内容、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内容进行调整,这一调整需要结合我国当下会计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这样才能较好保证学生所学习的会计知识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例如,在会计凭证内容的调整中,相关院校就需要补充介绍电子结算与支付中电子凭证的概念与应用、增加让学生理解在财务软件中如何规范填写凭证等内容,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3.个性化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实现信息技术助力会计学课程改革,相关教师还应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具体教学,电子教材、教学录音、视频公开课、ERP沙盘模拟体验等教学方式都能够推动这一教学的更好展开。例如,在ERP沙盘模拟体验这一教学方式中,学生凭借这一教学方式提供的直观、可触、可感的立体化学习环境,就能够较好地激发自身对会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兴趣,这自然就能够更好地推动会计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4.教W延伸
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的融合,在现代会计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体现在教学资源的课堂与课后的综合性延伸中,善于结合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挥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的融合适当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新型教育开展中,应对教学知识的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讲解,达到启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作用;教师可将教学课堂交还给学生,从而实现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学启发和诱导的作用。例如,某高校教师在进行会计学教学时,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教学知识课件的设计,并对财务报表中基本包含的内容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同时善于结合计算机系统计算程序,为学生的财务报表的计算进行演练,同时在课堂中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实现现代教学知识结构的逐步完善,教学课堂合理开展,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启发性作用;另外,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在会计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也可以充分借助现代计算机系统形成的教学视频,为学生后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知识学习指导,从而进一步拓展了会计学课程开展的实际意义。例如,某高校学生在会计学课程中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教师要善于应用计算机软件,将课堂教学视频上传到学生交流群中,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课后延伸学习空间。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态系统的融合确实能够推动会计教学更好展开,但想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助力会计学课程改革,相关院校与教师还必须使用较为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风华,桂良军.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0):124-126.
[2]邬展霞,赵世君.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信息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新会计,2010(10):2-6.
[3]胡星辉.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方法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9-71.
篇7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策略;基础设备
第三次工业革命衍生出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随着这些技术的蓬勃发展,渐渐普及大众的生活之中。在教学方面,这些技术也逐渐融入授课之中,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组成之一。因而在教育者有必要也急需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质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
一、学校要加快对学习基础设备的建设,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真知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初中课程而言,除了进行基本的语言教学外,更要注意进行上机实验,因为实践相较于直接传输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利于他们进行学习。所以学校一定要做好基础学习设备的建设,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实践学习。
二、教育者在进行初中信息课程授课的时候注意学思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能过于专业,但是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一些必要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知识等。所以教育者仍然要足够地重视,在课堂上注意学习和思考同步进行,并且诱导学生深入学习更专业的知识。由于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只是冰山一角,教育者可以在促进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为他们拓展更加专业的知识。
三、教育者在学校内部组织信息技术的相关宣传活动和知识竞赛
我们都知道,知识来自于不断的学习中,仅仅通过课堂授课和实践学习还不够,教育者还应该在学校内组织宣传活动和知识竞赛,以此来扩大信息技术的普及性。而且,在此活动中,教育者可以观察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为学生今后信息技术的学习做好计划,而举办的竞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信息技术课程的进行做好了前期准备。
综而言之,学校首先应该做好基本学习设备的建设,确保学生的实践学习。然后,教育者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学思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提升课堂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主题化;思考
信息技术是初中教学阶段当中的一门重要应用性课程,在对该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主题化近年来逐步进入到教师的视野当中,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题化教学,就是在相应的知识主题背景下,完成一个个主题带来的众多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研究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教师在该类教学模式下实施教学期间,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既更好地掌握了整个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使用合适的用具、利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得到知识。
一、以主题化教学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运用主题化教学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严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安排教学内容的框架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独立寻找值得研究的命题,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方向,加之教师的合理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充满兴趣。同时,教师应在教学期间,注重与外界知识的联系,以教授学生的应用方法为主,打破传统条条框框的束缚,真正的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主题活动,把信息技术同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出发,一方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当中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对演示文稿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将演示文稿的建立、文本内容的输入、图片的插入、自选图形的绘制填充以及整体的调整、幻灯片播放顺序的调整等进行合理的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对该办公软件的运用形成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可将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向学生进行展示,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自己搜索相关内容制作幻灯片。如此一来,则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出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入研究所选择主题的内容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以主题活动为基地,建立学生学习网站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我国的普及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现代的中学生而言,其乐于从相关网站的当中搜索所需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内容,以主题网站的形式建立教学平台,使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在主题化网站当中,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管理系统,使其浏览记录、学习技术以及疑问等能够详细的保存下来,并实现实时更新,点滴记录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等有着清楚的了解。此外,在对网站当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比如以家乡特色、旅游、特产或者学校举办的活动为主题,将课本当中的知识以主题的形式进行细化,融入到不同的版块当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教师还可将外部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融入到各个版块当中,为学生视野的拓展提供帮助。笔者认为,在主题化学习网站当中,还应开辟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就遇到的问题随时发问。该版块的建立,还能够使得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及时上传于网站当中,接受教师的指导。
三、以主题化教学为载体,完善主题教学功能
在运用主题化教学模式实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的基础之上,对其相关适用性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其在教学当中所发挥出的积极作用。在对课堂教学的环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对界面的吸引程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其功能的完善以及操作的便利性。如在当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应在醒目的位置建立实际案例以及实际操作的链接,方面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其操作能力。同时,主题化教学模式能够涵盖多种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在对各类资源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将其合理的融入到各个版块,避免资源的简单堆叠。
主题化的教学模式,旨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分清主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到外界各个因素的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当中。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通常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均在计算机教室内完成相关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当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对计算机各类软件以及网络的兴趣较为浓厚,因此其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浏览网页、网页小游戏等与教学无关的动作,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在主题化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将本堂课程的教学任务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而能够对学生课堂学习时间的使用产生一定的限制。同时,教师还可通过相关计算机系统,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不定时的抽查,将日常表现融入到最终成绩当中。
总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当中运用主题化教学模式时,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之上,明确重点以及难点内容,配合主题化教学网站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随时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健.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年06期
[2]蒋进.云服务支持的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解题思维;逻辑推理;探究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讨论
一、联想拓宽思路,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思维能力
对相似或相近事物的特征进行联想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比较归纳思维能力,是拓宽初中生化学解题思路的重要方法,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开展联想,首先是对所学到的新知识与以前接收的旧知识进行相似联想,寻找新旧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或相同之处,以便于在对旧知识点加深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消化和吸收新学到的化学知识;其次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提炼,分析比较其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对相关联新旧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理解巩固;最后是通过新旧知识点的差异性来比较和加深对新学到的化学知识的理解,总之,利用联想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化学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更加容易找到化学解题方式和方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思维能力十分有效。例如:由氧化联想到碳化、风化等相关知识点,由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联想到具有相似现象的氢气还原性及可燃性;通过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等相反化学机理来加深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学生比较归纳思维锻炼,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初中化学解题能力。
二、定性加定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需要学生在解答化学试题时,运用较强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来对化学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试验研究,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根据问题的已知相关信息来推断问题的设计目的和命题方向,最终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不断进行定性推理和定量推理的分析和训练,将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定性推理主要是通过对问题现象、特征变化、反应过程等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行层层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到较为完整的所需结论,然后通过相关试验来进一步验证推理所得到的结论,确定相关结论的科学性、严谨性及正确性。定性推理分析主要是通过化学实验来开展的,在对试验现象和特征抽象、分析的基础上来提取出事务的本质,很多化学推断题、图框题、实验题、数据分析题都是运用定性推理思维模式进行解答的。定量推理区别于定性推理的地方在于它是由已知具体数量的信息来进行运算和推理,并联系各信息量与命题的联系,结合定性推理对问题的要求进行综合判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试题的计算题和判断题形式主要应用的就是定量推理思维能力。
三、遵循科学,转换思维角度,加强学生的有序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训练
初中化学试题都是遵循客观存在的科学原理来设置的,符合科学发展客观规律,学生在思考和解决初中化学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遵循科学规律,按照特定的线索以及一定的解题顺序和步骤来探究试题的本质,积极应用有序思维能力考虑问题,并遵照常规的具有普遍规律的解题思维顺序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同时练习并强化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能力的提高,并且帮助学生建立转换思维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因为有些化学问题通过正向思维虽然可以得到最终结果,但是过程繁琐并且复杂,影响初中化学解题效率,引导学生灵活改变思维方式从逆向角度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常会起到事半功倍、柳暗花明的效果,同时对于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和加强思维灵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通过开放性习题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初中化学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并有效推进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化学教师必须向学生们布置大量的开放性化学习题,通过开放性习题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大家都知道,开放性习题具备材料新颖性、解题方式灵活性与答案多样性等诸多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摒弃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和解题思路,大胆创新、勇于创造,积极探索出创新性的解题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那么,每一位学生的初中化学解题思路也必然存在迥异性,化学教师必须及时认可并鼓励学生在化学解题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求知欲,进而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创设新颖、有效的化学教学实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探究性的实验学科,化学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新颖、有效的化学教学实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广阔性。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必须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化学教学的探究点。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化学实例,将生活中的化学实例真正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探究兴趣。化学教师可以引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制作松花蛋的实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和认知欲望。另一方面,化学教师还可以创设悬疑、新颖的化学教学情境,运用提出问题的课堂授课导入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化学教师可以导入“松花蛋蘸醋吃鲜美可口”这样的化学情境,让每一位同学真正参与到化学课堂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从而展开一系列激烈的课堂讨论,促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叶永珍.初中化学解题能力训练方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S1).
[2]徐庆贵,李方荣.初中化学计算题巧解方法举隅[J].考试(中考版),2005,(02).
[3]罗小敏.初中化学思维训练中问题设计的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篇10
关键词:实用型人才;计算机;教学方法;中职院校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计已发展成了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并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是一项基本也是必须的任务,其对学生的生活及发展都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就学校方面来说,应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社会的需求及学生的特点,对计算机课程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应用与创新,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一)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具有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首先,其课程结构与中等教育结构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并且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课程又较为注重实用性,与职业教育的性质非常相似;其次,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属于职业计算机教育里面的低层次教育,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还处于较为基础的层面。
(二)强调培养实用型人才
中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实际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对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平常生活中一般业务的能力的培养,其培养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培养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一)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较为基础的文化课程,也是一门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认知水平的提高。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其发展不只是需要扎实的技术,同时也需要较为全面的综合素养,相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显得稍有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速度也有一定的影响。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进而弥补相应的不足。
(二)强化知识的应用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例如企业管理、会计、通信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及骑车运用与维修等,都要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完成。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而言,计算机知识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可能会无处不在,因此,加强计算机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的稳定发展,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啊可以从学生方面与教师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生方面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文化课程的基础较为薄弱,相应的成绩也不理想,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有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公式、概念都没有掌握清楚,这在学生的学习中是最大的忌讳,当然这样的情况也不利于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此外,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经过中考落选而来的,考试的失利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学习存在着惧怕心理,不愿在学习上花较多精力,很对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仅限于游戏、QQ聊天等娱乐上面,而对于软件开发、计算机编程等知识却没有好好了解,甚至是望而生畏。这些现象的存在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其对计算机知识及相关技术的学习。
(二)教师方面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长期对学习丧失兴趣、对学习没有信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使得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最终也失去了自我学习与提升自己的动力;另外,学生上课不认真,睡觉、开小差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也得不到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兴趣,影响了教师对课程的准备热情,这不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的效率,也会反过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对教师的态度,最终会使得教学的情况越来越差;除此之外,还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有的教师专业能力不强,对新的知识、技术等了解不到位,对教学的态度也是得过且过,还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采用不得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效率,阻碍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建议
(一)重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
中职计算机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学校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人才,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促及学生的发展,学校首先应对计算机教学的开展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关课程的设置及相关教师的配置,都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分配,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及相关能力的掌握为目的,最大限度保证教学的质量;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而言,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自身素质及相关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教学内容的开展要与学生将来的发展相关,不要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的难度,在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知识及其相关技术对自己经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及技术。
(二)教学计划与内容的制定要符合实际需求
与其他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想类似,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计划及内容的制定也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组织部门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如学生的专业、年级等,对教学的计划及内容进行相应的制定,最大限度保证教学的高效开展。
(三)按职业技能需求调整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各种信息瞬息万变,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学校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背景以及社会相关需求,对教学的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要全面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及动手能力,可以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能够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及相关技术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往后的工作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中职院应根据实际的需求,对计算机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保证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运用,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维真.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6:238-237.
[2]毛惠明.基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200-201.
[3]高阿云.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8:222-223.
[4]冯治国.计算机普及环境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研究[J].中学时代,20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