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的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10 16:2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用耗材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医学科学为基础,对医用耗材的采购、储存、使用、追溯、监测、评价、监督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组织实施与管理,以促进临床科学、合理使用医用耗材的宗旨,建立健全南充医用耗材遴选制度、采购制度、验收管理制度、出入库管理制度、临床使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临床试用管理制度、临床应用登记管理制度、使用合理性评价制度、(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12项。
医学装备部牵头分别负责医用耗材的论证、遴选、采购、验收、存储、发放等日常管理工作;医务科牵头负责医用耗材的临床使用、监测、评价等专业技术服务日常管理工作。
建立了医用耗材遴选制度和委员会专家库,审核科室或部门提出的新购入医用耗材、调整医用耗材品种或者供应企业等申请,制订《南充市中心医院医用耗材供应目录》。
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医用耗材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合理使用医用耗材知识教育培训,向患者宣传合理使用医用耗材知识。
下面简单讲一下我院在医用耗材遴选和采购方面的做法:
我院在医用耗材遴选和采购上,严格按照合法、安全、有效、适宜、经济的原则。
《南充市中心医院医用耗材供应目录》从已纳入国家或省市医用耗材1集中采购目录中进行遴选、形成,确需从集中采购目录之外进行遴选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供应目录》内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医用耗材厂家或供应商数量不超过3家。医用耗材根据国家药监局印发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明确Ⅰ、Ⅱ、Ⅲ级管理级别,实行分级别遴选。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医院购买有配套使用医用耗材的医疗设备时,充分考虑配套使用医用耗材的成本,需查询配套使用医用耗材是否在《供应目录》之内,并将其作为采购医疗设备的重要参考因素。
医用耗材的采购相关事务由采购办实行统一管理。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医用耗材的采购活动,不得使用非采购办采购供应的医用耗材。
2对于常用的各种耗材,如果四川省政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医用耗材集中挂网阳光采购系统》中有的项目,均按照要求实行网采。
3针对年用量极少的医用耗材,使用科室科可申请单次采购,一年内临时采购3次及以上的医用耗材,应当按照医用耗材遴选程序及时纳入《南充市中心医院医用耗材供应目录》。原则上只能采购当年供应目录内的医用耗材,但遇有重大急救任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以及需要紧急救治但缺乏必要医用耗材时,可以不受供应目录及临时采购的限制。
采购办根据医用耗材使用科室或部门提出的采购申请,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采用适当的采购方式。
目前,我院在完善内部管理方面:耗材管理已经实现了需求论证、采购、管理、使用环节分离,达到了合法、安全、有效、适宜、经济的原则要求,做到了购买、使用、库存数量上的基本一致。
在外部采购环境中,还是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解决:
价格形成与管控也许需要更高层级的部门或机构强力参与,需对价格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究;
院感管理的要求不断升级,客观上加大了各种一次性耗材的使用,增加了耗占比;
如果“量”是刚需,那“以量换价”可能是一个伪命题;
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可能是高值耗材使用的助推剂;患者都想用好的材料,而他们判断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价格;
篇2
关键词:医用耗材 内部控制 建议
随着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用耗材的品种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量越来越大,对其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用耗材从申购到领用的整个流程的管理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解决医用耗材供应中的各项问题。
一、目前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采购业务有可能存在下列风险:①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挤压,可能导致停滞或资源浪费。②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③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库房管理以及科室请领中的问题:①领用科室按计划填写的耗材申请单,经常出现耗材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未能到最小包装等不标准,不详细的情况,导致设备科在编制出库单时个别不能按需供应或错误供应,出现单物不符。②库房管理人员在发货时可能与临床领用科室之间互相协商,私自以劣质产品充当优质产品,以物抵物,造成批号不符,给临床使用科室带来了隐患,给医院管理制造了漏洞,助长了不良工作风气。
物价收费规定项目不能按要求收取,医用耗材单项可收取的,临床科室不熟悉标准名称而列入治疗费、检查费等项目,造成物价收费项目模糊、混乱等现象。
医用耗材管理奉行“零库存”原则,量出而入,按需而购,准确地说应该称为“最合理库存”,利用最小的资金、库存,已达到发挥最大效益的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中标供货商的备用耗材也存放在医院的库房中,以备急用,这部分耗材并没有入账,库房管理人员没有妥善保管物品,会随时出现过期,变质等现象,而且库房管理员对该部分耗材没有索要发货清单,只是有物无账,造成账实不符,账物无人管的情形。
二、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医用耗材是医院管理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物资,其品种多、型号各异、价格不等、商复杂、质量难辨真伪;针对此类物资的管理,制定“医用耗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集中采购控制制度;②请领审批控制制度;③建立科学的供货商评估和准入制度;④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从购进、验收、入库、领用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在采购环节,我们每年对医用耗材进行招标,贯彻公开、公正、共平的原则,选定质优价廉的高性价比产品;对已选用得性价比较高、信誉度好、售后服务较好的医用耗材应保持相对稳定性;对于新增耗材、科室必须填写”新耗材申请表”,由设备科、审计科、分管院长审核后组织招标谈判,任何科室、个人不得自行购进医用耗材、防止医疗秩序混乱、影响医院医疗效益。
(二)建立医用耗材的网上“二级库房”管理
为加强医用耗材的领用管理,大到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临床提供准确、高效、安全的医疗物资供应,二级库房的实行能有效地解决请领中各个环节的漏洞和弊端。因临床科室所需耗材的种类、品种各不相同,设备科在院内物资管理网上提供全部医用耗材目录,包括商品编码、商品名称、规格型号等。科室选择所需物资的品名及数量即可,设备科提前一周接受科室领用申请,财务人员根据临床科室请领单汇总后由科主任网上审核上报分管院长审批,并于次周进行物资配送。这样可以对临床科室建立一个网上库房,每一件耗材的减少都会直接追溯去向到末端(即患者费用清单),达到设备科库房帐物相符,出库时帐物相符,临床科室二级库房账物相符。物资配送和物价收费会按照统一目录中的统一名称来准确无误供应和传账,既简化了流程,又优化了整个发放、领用环节管理;同时为医院节约了各类表格的办公费用,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端正了职工工作态度,为医用耗材的正常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统一耗材名称,强化证件管理
医用耗材名称不统一,不仅给临床科室转账带来不便,更容易使设备科内部管理出现混乱,直接影响到审计科对各项耗材单据的审核,招投标内容的制定等一系列问题。从源头抓起即从审证、验货、到入账统一按照产品注册证上注册信息为准,整个流程从购进到给患者转账,每个环节都能统一信息,减少大量错误发生。
(四)对库房物资进行实物盘存制盘点
库房物资实行每季度盘点,由库房管理员、材料会计以及设备科相关人员于每季度底进行逐一清点,发现账务不符时及时查找原因,分析盘盈盘亏理由,并将盘点情况向科长汇报。对于供货商因零库存备用的部分物资,要求供货商按要求严格开据发货清单,由库房保管员设立备查账,登记备用物资,做到帐物相符,随用随减少。改变以往库房有物无人管的状况。
总之,医院医用耗材的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的各项规定,遵循制度,严格规范,科学管理,将为耗材供应提供有力保障,医用耗材管理从购进、验收、入库、领用、保管到使用的各个环节将更加规范,强化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防止不正之风,发挥信息网络功能,使我院医用耗材管理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方法 对我院多年采购工作的经验探讨、分析。结果 我院加强医用耗材采购供应的规范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结论 加强医用耗材的科学化、制度化和信息化管理,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关键词】 医用耗材 采购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医院采购与供应医用耗材的种类和数量及使用范围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社会关注度的不同,政府及医院更加注重对药品采购的管理[1],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其实,医用耗材的采购与管理与药品采购与管理对医院和社会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医用耗材采购与管理进行探讨,如何更科学地规范医用耗材采购与供应,保证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医疗工作的开展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1 成立独立的采购管理部门
1.1成立以院长为主任的医院采购委员会,分管院长为主任的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委员会。医用耗材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年度计划的审批,每季度一次例会讨论,审批科主任新进耗材的申请。
1.2 成立专门的询价采购中心, 负责全院的物资采购, 收回药剂、总务、设备、各医疗设备使用部门的采购职能。
1.3成立权限独立的仓储部门,收回医院原属药剂、总务、设备等各部门的仓库保管职能。仓库保管人员由新成立的仓储部门管理,并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和定期轮流,以减少串通舞弊行为。仓储部门成为采购办的一个下属部门,把以前的使用—仓储—采购三角关系变为使用—采购直接关系,减少了许多扯皮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简化和明确采购方式
医用耗材的采购主要采用“跟标”与集体谈判采购两种方式。
2.1 我院是苏州市下属的二级甲等医院,我院所有医用耗材采购原则上要求均在苏州市卫生局组织的招标目录中采购,同样品种的中标耗材按由低价到高价顺序选择,如果没有按此原则进行采购的,由使用单位主任写出书面理由经分管院长和采购办确认后方可采购。这样既节约了采购成本,也减少了各种耗材合格证件的审查难度,采购工作量也大大减低。这是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方法,也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方式。
2.2对于医院必须要使用的医用耗材而中标目录中又没有的耗材,由设备器材管理部门将临床科室要购买医用耗材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号等材料交医院采购办与厂商谈判;尽管这些医用耗材品种不多,但我们也做出了相关规定,首先在医院网站上公示耗材品种,同一品种由采购部门与使用科室共同选择质量可靠产品三家以上的厂商参与竞标方有效。集体谈判采购方式与招标机构招标方式相同,器材设备管理部门公开向有关厂商发出投标邀请书,内容包括:招标项目名称、编号、标书提交的时间和地址,集体谈判开标的时间和地址、联系人及方式,为了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医用耗材实行价格优先,相同价格比服务的原则。 转贴于
3 做好医用耗材的采购计划
3.1医用耗材的品种多,金额巨大,医院用于医用耗材的资金约占医疗设备总金额的50%[2],因此必须做好医用耗材的采购计划,以便采购供应部门及时供应临床所需耗材,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由各临床科室根据科室的发展情况,制定出全年医用耗材的消耗量,包括品种、规格、型号等,上报设备器材管理部门,设备器材管理部门对各临床科室上报的资料结合上年度各临床科室的使用量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发现计划采购与上年实际使用量变化较大的,要进行可行性论证。
3.2设备器材管理部门将各临床科室的采购计划分类汇总,编制年度采购计划,上报医院设备委员会和经济核算委员会;医院设备委员会对设备器材管理部门上报的采购计划材料进行审查、审核,报医院办公会审批。
4 加强医用耗材的信息管理
医用耗材采购仓储承担着医用耗材的查找、中转、保管等任务。要让医用耗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要加强医用耗材的信息管理。采购部门及时对在库耗材的资料进行收集,及时反馈给各使用部门,如耗材的质量、厂家状况、耗材的最新信息及时提供给临床医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最终达到临床合理使用耗材,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计算机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准确把握医用耗材的质量和价格信息,包括它的生产、市场供货情况以及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医用耗材的采购供应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篇4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耗材产品的更新升级较快,新产品隐藏的高风险随时可能在医院任何一个流通环节显现。医用耗材特别是医用植入性高值耗材使用风险较大,有的产品自身存在缺陷,如手术材料、介入材料、麻醉材料、置入材料等,对医疗质量有直接的影响[3]。有的产品厂家为了抢占市场,缩短临床试验周期,致使临床试用成熟度打折扣;有的供货公司为了使自己所的产品能被医院或使用科室认同,在产品介绍时着重强调性能优点,避免谈隐性问题及可能为临床带来的风险,导致医院在医用耗材风险防范上防范意识不强,防范重点不突出。有时只能是出现问题后才去查漏补缺、打补丁,缺乏系统、完善的机制与体制。
2医用耗材精细管理
2.1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
医院在确立建设"精细管理工程"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就是结合现状,按照"精细化管理"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检查评估,建立完善精细管理体系。我院先后修订完善了《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医用耗材申购使用流程》、《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规范》、《医用耗材采购、验收与出入库管理》、《医用耗材资质审核与管理》、《加强医用耗材流通环节监控管理指导意见》、《医用耗材供货单位质量、价格与售后服务综合考核评估实施办法》、《医用耗材跟踪溯源管理办法》等40余种规章制度,把这些规章制度融入医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用耗材从产品选择到确定供货商、临床申请,到领导审批、耗材采购,到质量评估等每个流通环节,实时处于监管与被监管之中。
2.2确定精细化管理目标
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确保产品合格、质量安全、价格合理。尽可能从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选购产品,加强对生产企业、供货单位和产品资质审查力度,专人专项负责产品资质管理,定期检查更新产品资质,注重临床使用效果评估,跟踪耗材流通中各项环节的质量把控。严格执行总后、军区药材集中招标采购结果;总后、军区集中招标外的品种,医院执行驻地省内招标价格;省内未招标的产品实行院内招标和询价采购,确保采购流程规范,质量价格可靠合理。
2.3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
精细化管理是对医院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医院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医院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强专项教育引导,开展专项交流讨论,不断增加全院医护人员精细化管理意识,形成机关领导、基层跟进,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常态化、经常化、基础化的有效手段。
2.4严格精细化管理流程
精细化管理流程是构建医用耗材采购使用高效合理的重要途径,流程应当包括按需订货、按单验收、质量把关、资质核对、入库登记、库存管理、出入记账、使用跟踪、信息反馈、考核评估等重要环节,每个流程作为一个单元相对独立,同时也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流程相互融合互通、相互监督制约。第二个流程应对第一流程起到监督管理与审核把关作用,以此类推。当遇到问题或矛盾时,立即停止流程,直到问题或矛盾解决为止。
3医用耗材风险控制
3.1增强风险管控意识
风险存在于医用耗材每个流通环节,风险的出现会造成医疗纠纷事故(件)发生,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影响医院声誉形象。因此,对医用耗材进行风险分析评估与科学管控,并探讨如何控制风险就变得非常必要。加强教育引导,统一和提高全院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制定配套规章制度,加大奖惩力度,全面扭转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弱化实际;实施科学决策与有效管理,形成机制体制,定人定岗定责,全程跟踪督查监管,不断增强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并引向深入。要让全院医护人员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更要培养他们运用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法去控制处理风险的能力,从而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风险损失与不良影响。
3.2加强采购流程监管
加大对医用耗材采购流程的监管力度,依法按规科学采购,按需审核合理订购。医用耗材采购时要专人定岗严把"四关"。一是严把供货单位确定关。医院按照产品质量合格、配送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到位等基本要求,采用招标、邀标等形式初步筛选一批供货单位报送院党委会研究讨论,选择一定数量的供货公司作为医院医用耗材供货单位。二是严把资质审查备案关。医用耗材采购前,重点对供货公司及其所提供的产品相关资质进行集中审核,通过上网查询、市场了解等方式,全面掌握供货公司相关情况,对资质提供不完整、相关证明有缺陷、产品质量不安全、供货价格不合理、售后服务不到位的供货公司进行二次筛选淘汰,把主要风险堵在耗材进入流通环节之外。三是严把产品质量对照关。采购员在采购医用耗材时,要充分尊重临床需求,对所购产品的名称、厂家、批号以及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注意事项、保存要求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严格货比三家,对同类产品的质量安全与性价比进行对照,确保采购产品质量好、安全好、价格好。四是严把到院物资验收关。采购耗材到院后,专职验货员与监督审核员要根据医院采购需求,严格对货物与随货发票清单进行验收。重点查验所到货物与采购所需是否一致,货物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与数量是否一致,发票金额与合同订价是否一致,查验有无变形坏损、发霉变质、过期失效等问题,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医院。
3.3加强物资库存管理
入库时应详细记录耗材的名称、规范、单位、数量、价格、生产厂家、批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日期、发票号、是否有检测报告等各项信息,为进一步的管理提供数据基础[4]。库存管理重点是物资上架分类储存,定期检查核对数据,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根据临床需求与出入库流通情况,对每个品规设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库存基数,在减轻库存压力的同时,尽可能避免浪费现象发生,同时还为采购员采购物资提供信息帮助。医用耗材库存管理要设定下限与效期报警系统,系统通过发出响声与显示出不同颜色来区分库存耗材状态。专科耗材实行零库管理,高值耗材打印条形码后采取备货与跟台方式进行管理。出库管理严格"先入先出、近效期先出"规定,根据临床请领报表核对发放物资,监督管理员要对请领物资进行二次审核并完善相关记录,以防出入库账物出错。
3.4严格临床使用督查
篇5
【关键词】医用耗材 三甲医院 耗材管理
随着国家“以药补医”机制的取消和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一方面,医用耗材对患者负担的影响日趋凸显;另一方面,很多医用耗材由于不能单独收费而给医院带来很大的成本管控压力。近年来的医用耗材的快速增长蔓延之势无疑对现有医院运营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考验。本文以武汉市某三甲医院为例,阐述如何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加强医用耗材的精细化量化管理,抑制其增速过快的势头。
一、某三甲医院医用耗材过快增长的表现
笔者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2015年财务报表作为主要数据来源,以医疗总支出和医用耗材支出作为主要分析指标。通过分析医用耗材占医疗总支出中的比例、医用耗材的增长幅度以及典型科室的住院医用耗材使用情况,说明医用耗材的增长状况及问题。2011年-2015年,该三甲医院医用耗材支出与医疗总支出每年均呈增长之势,医用耗材支出占比也呈f增趋势,且医用耗材的增幅远高于医疗总支出的增幅。在该院中,骨科和心胸外科两个科室的住院医用耗材使用量就占整个ZN医院耗材使用量的近33%。从住院患者均次耗材费用来看,骨科和胸外科的患者均次耗材超过1万元,是全院均次耗材费用的4倍以上。
二、医用耗材过快增长的影响
(一)医患关系愈发紧张
经调研得知,患者对医疗费用上涨和过高最为不满。以该三甲医院2011年至2015年的数据为例,医用耗材年消耗金额从10362万元上涨到39598万元,月消耗金额从863万元上升到3299万元,增长比例高达282.14%(数据见表1)。目前该三甲医院的医用耗材收费政策是根据耗材采购价的不同加收3%-8%不等,如今医用耗材的过快增长,最终导致加成落到患者身上,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无形中加剧了医患对立,不利于医患关系的缓解。
(二)增加医院经营风险
该三甲医院的耗材管理是科室先使用,然后办理入库和出库手续,这种管理办法将产生大量的应付款项游离于财务报表之外,使得负债信息失真,从而可能造成管理决策失误,加大医院的经营风险。尤其是高值耗材,由于其价值高昂,则更会导致该三甲医院的高运营成本,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风险的成本则大大提高。仅2015年一年,涉及高值耗材成本无法收回的医疗纠纷就有20起,这给ZN医院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三)潜在管理风险增多
由于该三甲医院缺乏专业的仓储管理人员和完善的信息系统,使得各管理流通环节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风险隐患。采购环节,由于临床科室对医用耗材的参与权力过大,可能使供应商与科室之间存在不当行为,从而使医院利益受损。验收环节,可能造成把关不严,让价高值低的材料进入流通渠道,使医疗质量受到影响,增大医院经营成本;仓储环节,大量耗材分散储存,监管难以到位,可能使耗材流失;这些风险在管理环节监督的缺失下,耗材耗用的越多,这些潜在的风险就越多,给医院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
三、医用耗材大幅增长的原因分析
(一)流程管理不到位
该三甲医院的医用耗材从请购、验收、入库、储存、领用到最后付款的整个流程都缺乏严密的管理。其具体表现在:①预算约束乏力。由于ZN医院的预算仅仅停留在财务资金预算层面,相关预算只是一个收入框架预算,对于临床科室层面的业务预算少有涉及或仅仅按一个固定的百分比预测其增长幅度,因此预算对耗材的控制和约束力度很弱。②临床科室在耗材的请购和使用过程中拥有很大的裁量权,往往是先使用,后办理入库和出库。这导致科室为了提高每月收支结余和奖金,人为调整耗材出库量,架空了绩效考核机制。③设备处缺乏专人管理医用耗材。目前该三甲医院的耗材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耗材管理相关知识,不能像药品一样由药剂科专人负责。④高值耗材往往由耗材供应商按科室需求直接供应,跳过了该三甲医院设备处。以上种种流程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都说明了该医院医用耗材的流程管理乏力,未能起到约束医用耗材过快增长的作用。
(二)耗材管理的信息平台相对滞后
目前,该医院现有的物流信息系统功能相对落后,只能单纯反映耗材入库、出库和存货情况,无法对医用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进行实时管理。即使该医院筹划推进二级库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一些措施,但也只是头痛医头,没有系统的将耗材使用的请购、审批、采购和使用流程整合到一个管理平台上,很难产生整体管理效应。因而,滞后的信息基础建设,严重制约了耗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手术科室对医用耗材的依赖性过强
从上表数据中可以看出,2013年-2015年,手术科室的耗材使用量是非手术科室耗材使用量的3-4倍,因此医用耗材的过快增长主要由手术科室的耗材大量使用所致。同时2013年-2015年手术科室的材料比持续上升,占总费用的30%左右,而非手术科室仅占10%左右,因此,在医疗过程中,手术类科室对医用耗材的消耗大,增长快。
四、加强医用耗材成本控制的建议
(一)耗材控制,制度先行
医院的医用耗材品种繁杂、型号各异、价格不等、质量难于掌控。因此,要有完善健全的耗材管理制度。建议可引入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监管机制。事前是指耗材的招标采购环节要建立集中采购控制制度和科学的供货商评估和准入制度。集中采购可以提高医院在与供应商采购合同谈判中的议价能力;而科学的供货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可以对于供货商的资质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事中指正确的绩效导向,加强耗材成本的分析,对各临床科室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奖惩并公示。事后评价和监督指搜集临床关于耗材使用的意见和建议,为耗材的选择和购买提供依据。
(二)通过DRGs核算规范医疗行为,从总量上控制耗材费用
DRGs是一种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若干诊断相关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的支付方式。在这种支付方式下,医疗费用的控制被转移给医院及医生,医院和医生若想盈利,就必须以低于固定价格的成本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医院实施DRGs核算后必会将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以及医疗组,医生在诊疗及手术前必须从自身角度考虑费用控制问题和规范医疗行为,控制费用的主角由患者转变为医生,这对控制医用耗材费用的过快增长将会有明显效果。
(三)引入条形码,建立高值耗材的条形码管理流程
医院可通过信息中心后台建立耗材统一标识码,包括规格、价格等基本数据,把医用耗材按品种分类初始录入,并分别设立固定和移动条形码扫描终端,实现医用耗材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引入条形码管理流程后,高值耗材的使用管理模式如下:购进耗材的合法性审核虚拟入库打印虚拟入库条形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扫描条形码完成出库和计价。这样改变了科室人为控制成本的做法,从而提高耗材的监管水平。
(四)成立耗材管理小组,对耗材实施常态化管理
由于该医院高值耗材对医用耗材增量影响最大,因此成立高值耗材管理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小组应由设备处分管院长牵头,多个行政部门参c配合。小组应将医院所有在用医用耗材仔细梳理并甄别其使用效果,清退效果有限的耗材,从总量上控制价格和效果适中的耗材,并完全放开质优价廉的耗材。此外,实施“一品”制,同种耗材仅保留中档和低档两种档次。
综上所述,该三甲医院医用耗材的支出在总支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必然的选择。控制耗材成本不仅能降低医院成本,还能降低患者的均次费用,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因此,该医院必须要做好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工作,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范慧明,莫次峰.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下对医用耗材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6,(6).
篇6
【摘要】阐述群体决策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中应用的原因及模型,如何扬长避短,发挥群体决策优势,提高决策执行率,提高医用耗材管理水平。
【关键词】群体决策 医用耗材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51
对于复杂的决策问题,往往涉及到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主观的能动性、目标的多重性和时间的动态性等多重因素,这是个人的能力远远不能驾驭的。而群体决策则是把不同决策成员的关于方案集合中方案的偏好按某种规则集结为决策群体的一致或妥协的群体偏好序[1],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因此,群体决策因其特有的决策优势在各行各业得到运用并日益受到重视,笔者重点讨论群体决策在医疗机构中医用耗材管理方面的应用。
1实施群体决策的原因
首先,医用耗材市场存在品规杂、价格乱、流通散等现状;医用耗材本身具有专业性强、专业范围广等特点,其应用涵盖了医疗机构的所有环节:从门诊化验到各种影像检查,从外科手术到内科诊断[2];同时,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的管理者(决策者)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各医疗科研机构研发新型医用耗材的力度不断加大,新产品推广应用频率也日益提速[2];随着“新医改方案”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又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3]。因此,医用耗材管理问题的决策难度不断提高。相应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决策者)综合临床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方可更好的解决日益复杂的医用耗材管理问题,而这些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往往超出了个人所能掌握的最大限度。
其次,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的管理者(决策者)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专业领域、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局限性,这些因素会对医用耗材管理理念及决策方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财务专业的管理者(决策者)注重经济效益,就会倾向于价格因素进行决策;临床医学专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则格外关注临床应用效果,则会侧重于医疗质量因素来解决问题。此外,管理者(决策者)个人不可能擅长解决所有类型的问题,也不可能擅长进行任何类型的决策。
最后,群体决策可分散责任。群体决策使得决策参与者共同承担责任与风险;因此,决策个体承担的责任界线模糊,风险大幅度降低,如此有利于保护医用耗材的管理者与临床使用者,更有利于推广阳光采购、廉洁采购,避免出现医疗腐败现象。
2群体决策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以我院为例,医学装备委员会是我院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实施群体决策的决策群体,成立于2013年全院工作委员会调整之时。 医学装备委员会包括一名主任委员(由主管医学装备的副院长担任)、一名副主任委员(由医学装备部的处长担任)、九名成员(从临床、财务、审计、纪检、医学装备管、后勤管理等不同的部门抽取专家担任)和一名秘书(成员兼任)。具体的组织架构见图1。
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包括:①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管理办法、标准的要求,负责确定并建立本院医学装备管理体系及工作制度、流程及人员岗位职责,并对其进行审核和评价,监督纠正措施的执行;②制定医学装备购置论证的相关制度与决策程序,咨询、审议、决策医学装备的引进及协调相关工作项目,其中包括对医学装备进行规划、论证、技术及质量评价或咨询;③负责年度医学装备的购置前及维保工作的论证、决策等工作。论证新进医用耗材、试剂的准入条件、选型标准,定期监督医院耗材、试剂的使用过程,并对新旧试剂的使用与更新提出合理化意见;④开展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医学装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制定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定期对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监测进行考核和评估;指导定期通报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监测的结果。督促开展医学装备的定期计量监测工作;⑤对临床使用中出现的涉及医学装备的技术操作、质量保养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组织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改良措施;若属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应按规定主动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临床医学装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鉴定和上报;⑥建立相关医学装备管理工作的奖惩制度,并组织分析评估医学装备使用效能。
3群体决策的优势
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前身是医疗设备管理小组、医疗耗材管理小组、临床检验试剂管理小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督管理小组和医疗设备维保管理小组。根据医院对院内工作委员会整合的总体要求,六个管理小组合并为医学装备委员会,委员从以上六个管理小组中选取。医用耗材管理只是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工作职能之一,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其他工作职能在此不做讨论。作为群体决策的主体,医学装备委员会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3.1凝聚集体智慧
集体的智慧大于个体的智慧,因此,群体决策能够更便捷的找到更加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案, 取得理想的决策结果[4]。医学装备委员会有利于集中来自临床、审计、财务、纪检、后勤管理等不同专业部门的专家的集体智慧;面对日益复杂化的医用耗材管理问题,通过不同专业专家的广泛参与决策,医学装备委员会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医用耗材决策难题提出科学性、前瞻性的意见,有利于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使得决策方案得以贯彻实施。
3.2提高决策质量
群体决策具有“1+1>2”的整合和放大效应,即增效作用[4],群体决策的最终决策结果容易获得普遍的认同,有助于决策的实施。由于医学装备委员会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的部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所形成的决策结果是在综合不同专业/部门成员意见的前提基础上所形成的对问题趋于相同化的解决方案,因而有利于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与决策相关的部门及人员的理解与接受、支持与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执行率,同时也提高了决策质量。
3.3分散决策风险
通常,在群体决策的情况下,由于群体的身份而带给决策成员安全感和归属感,由于共同参与而带给决策成员公平感和满意感 [4],同时决策风险被所有决策者分担。因此,医学装备委员会的群体决策有利于使决策者勇于承担风险,制定出更佳决策方案。
4群体决策的劣势
医学装备委员具有群体决策的优点,同时也容易出现群体决策所带来的一些特殊现象;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便会影响群体决策质量。医学装备委员会的群体决策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是指医学装备委员会成员在进行群体决策时,决策者通常会倾向于寻求一致化的意见,忽视与他们不一致的意见,对那些与多数决策者共同观点有稍许异议的少数派成员、以及持有不同甚至相反意见的少数派成员进行压制使之保持沉默。使得群体决策失误的群体思维主要表现有: 过于自信和盲目乐观,认识不到潜在的危险;认为决策合理化,忽视外来的挑战;不欣赏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决策成员会避免提出与群体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压抑自己对决策的疑惑 [5]。
4.2群体偏移
在医学装备委员会进行群体决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医学装备委员会中的成员在参加群体决策过程中,会出现向保守或者冒险两个极端偏移的现象,及决策成员偏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者观点[6],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偏移。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医学装备委员会进行群体决策的过程中,每一位决策成员的责任都得到了分散,任何一个人在群体决策的过程中都不用承担最后的责任;责任公担及分摊不明使得群体决策过程中的决策成员更加趋于冒险。因此,责任分摊是一把双刃剑。
5决策程序
为避免以上劣势,医学装备委员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决策问题,采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对于要提出解决方案的问题,例如针对医用耗材的管理问题,医学装备委员会采用头脑风暴法,让所有决策成员围绕某中心议题激发灵感,广开言路,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思想风暴,突破固有观念、传统理念的束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7]。
例如2012年1月召开的卫生材料管理小组(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前身)会议,讨论内容之一为如何对2011年广东省第一批集中采购中标产品进行遴选。所有委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制定中标产品遴选原则。群体决策使得产品遴选这一原本无所适从的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决策方案更加严谨,执行率更高。
而论证新进医用耗材的准入资质,医学装备委员会采取投票决策法。投票决策的优点有:允许决策成员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过半数通过;形成决策相对迅速高效。例如,2013年12月召开的医学装备委员会会议,其中一项重要的讨论内容为新进医用耗材讨论。由于长时间未进行新进医用耗材讨论,所以此次会议需要讨论的新进申请多达数十份。为在有限时间内形成有效的决策,医学装备委员会采用投票决策法,根据临床科室申请的原因,参会的11位决策成员分别从各个的专业角度进行判断、投票(同意/否决)。最终结果为11位决策成员的投票汇总,过半数即为同意使用,否则不能使用。
综上所述,医学装备委员会使得群体决策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有效的发挥作用,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为复杂医用耗材管理问题的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解决提供了可能;运用不同的决策模型,扬长避短,提高群体决策效率,提高决策执行率。
参考文献
[1]耿亚琴.群体决策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5):143-144.
[2]尤钰: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初探[J].现代医院,2011,11(4):131-132.
[3]张馨月.中国医疗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医院,2012,12(9):1-3.
[4]丛燕,朱永杰.群体决策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师,2007(2):37-39.
[5]王霜玥,贾隽,陈健.群体决策基本理论研究的评述[J].科技信息,2011(2):31,34
篇7
我中心根据《2020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国卫医函 〔2020〕192号) 文件精神要求,做好严厉打击假借学术会议、科研协作、学术支持、捐赠资助进行利益输送的不当行为的自查自纠工作,结合我中心X区医疗行业作风建设统计表,现将自查自纠工作汇报如下:
一、党风廉政建设
进一步贯彻国家卫健委和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我中心党支部先后多次组织结合“四史”学习的系列行风建设活动,促进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倡导党员同志坚持不忘初心,严格执行行风建设的"九不准"行为约束,防范商业贿赂行为,共营风清气正廉洁氛围,推动医药事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二、药事委员会
(一)药事委员会构成
我中心通过分管领导带头,药剂科、医务科及门诊联合成立药事委员会,组成包括药事委员会基本构成,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机构设置包括办公室,药品质量管理组,精神药品管理组,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处方点评管理组。中心已按《医疗机构行风建设督查表》建立药事委员会,从组织架构上解决在医疗服务中违规违纪违法、医药产品回扣现象,侵害患者合法权益等问题。
(二)完善工作职责、组织管理与制度
我中心通过建立健全药事管理委员会各部门职能及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并做会议记录,针对基药目录管理,药品遴选流程,药品采购及临时采购进行严格把控。
目前制定药事委员会工作制度数21项,第三季度召开药事委员会会议1次,制定自费药品使用及患者院外购买管理制度数5项。建立药品用量和用药金额“双公示、双排序”信息系统,有效控制异常增量药品数。
三、加强处方点评制度
(一)组织管理与制度
我中心处方点评组织架构包括专家组及工作小组,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和工作实施细节,内容包括:组织架构、处方权管理制度、处方审核制度、点评结果及处理意见公示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医师约谈制度、信息数据管理制度等。
(二)注重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改进
根据处方点评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登记和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对存在使用量异常增长的药品,实施限购、暂停采购等干预措施;对于开具不合理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执业医师按规定开展联合约谈。上半年在处方点评的辅助下中心医保违规全面改善。
2020年1-9月共开展处方点评数9次,随机点评处方数6588份,通报不合理处方数11份。
四、打击医保诈骗促进医保联合约谈机制
我中心建立医保联合约谈机制;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建立健全院内联合约谈相关规章制度;协同推进治理医药产品回扣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自查自纠。
2020年1-9月份扣罚不合理医保用药医师18人次。
五、规范自费药品管理
我中心通过“医药采购服务与监管信息系统”采购,并全面实行“品种直接挂网,价格议定成交”的挂网采购办法,成交价不的高于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级药品采购平台上的采购价,实现“阳光采购”。
六、加强药品信息化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我中心门诊诊疗用药规范,着力解决不合理用药、医保违规等突出问题,我中心建立门诊用药知识库,内容包括:药品疾病禁用、慎用,药品相互作用,剂量、频次、给药途径,药品重复用药,主诉与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服药注意,特殊人群用药(儿童 哺乳 妊娠),特殊职业用药。
七、严格接待医药企业管理规定,落实医药够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规范医药购销行为
我中心开展了专项学习医疗行风建设“九不准”、“十项不得”、整治医药产品回扣“1+7”配套文件规定。对收受红包、收取回扣、推荐患者购买院外药品或医用耗材以及假借学术会议、科研协作、学术支持、捐赠资助进行利益输送的等严重损害行业信誉的不法行为,全面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 “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健全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突出各部门和各科室的行风建设主体责任,把行风建设的要求融入业务工作之中。
我中心呼吁医企双方参照《医用耗材购销合同》、《医用耗材供货商承诺书》、《医药产品廉洁购销协议》,相互监督,共同遵守合同条款,坚决杜绝违规、违法和不规范行为,保持廉洁的购销行为。
探索完善“三重一大”和涉及重大利益问题的个人事项主动申报、主动规避、主动监督制度,要重点落实在医疗机构内建立党委主导、院长负责、党务行政工作机构齐抓共管的医德医风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实行医德医风的“一票否决”制,并纳入日常监管中,作为职工年度考核、医德考评、职称晋 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020年1-9月份登记医药代表数量13人,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接待数量31人次,医药产品廉洁购销合同签订数量41份。
八、严厉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
健全医保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定期组织医保规范培训,定期宣传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同时做好医保违规自查自纠工作反馈和留痕工作。加强医护自律管理,做好自我管理和约束,避免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篇8
关键词:医院科室 科室成本核算 绩效考核 协同
新医改背景下,“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医院绩效考核是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而成本核算的实施效果则需要借助于绩效考核来实现,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面对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宏观调控、居民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以及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降本增效”势在必行。如何更好的实现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的协同则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所在。
一、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具体思路
从目前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来看,主要包括全成本法、项目法以及病种法。项目法是以医疗服务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病种法则是按照不同的病种进行成本核算。而全成本法又叫科室成本核算法,恰恰是以科室作为单元,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实现对医院科室成本的核算,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科室成本核算具体思路是根据各个科室的工作性质将其分为直接成本科室和间接成本科室,每个科室的成本按成本项目归类为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和卫生材料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等。首先将直接成本科室与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值进行归集和计算;其次将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按一定的规则分摊到直接成本科室;最后,将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与分摊来的间接成本相加,得到直接科室的实际成本。
二、医院科室绩效考核的具体思路
从理论上来讲,医院全成本核算是科室绩效考核的基础,也是科室绩效考核经济指标量化的基础。因此,在医院科室绩效考核中,主要是依据医院成本核算报表体系所提供的各类科室直接成本、临床科室全成本等数据来考核成本控制的情况,而后将成本核算情况以及成本控制情况按照一定的方式反映到绩效工资当中。比如,临床科室绩效工资、 医技科室绩效工资、医辅科室绩效工资等。同时,在科室绩效考核中,还要在上述基础之上结合各业务类科室的风险系数、收支结余比例,形成科室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而后科室再根据每位员工的业务技术要求高低、医疗风险、工作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分配绩效工资。
三、加强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的协同性
(一)真正落实全成本核算,为绩效考核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从上述两种思路可以看出,要想加强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的协同性,我们必须首先要保证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真正落实,否则绩效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也将受到质疑。
1、做好全成本核算的前期工作
全成本核算的前期工作决定了后期核算的质量,有着“地基”的作用。以某三甲医院为例,该医院将全成本核算的前期工作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做好全面预算工作,因为全面预算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中起到的是“标杆性”的作用,否则成本控制将缺乏目标;二是做好各科室相关数据的收集。其根据上一年度后勤部门所提供的内部服务数据、供应和物资管理部门提供的耗材领用数据、设备部门所提供的医疗设备的折旧情况等数据实现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归集。同时,针对大型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等这些物资的市场价格进行了收集和分析。
2、规范全成本核算的执行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个医院都有自己的成本核算流程,并且可行性较高。但是,全成本核算的执行效果却差强人意,如何规范科室全成本核算的执行一直都是实务中不断探索的问题。我国财政部2012年末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我们可以将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理论方法运用到全成本核算中,实现内部制约机制。以医用耗材的成本核算为例,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医用耗材的成本核算与费用核算不应当由同一人担任,否则在降成本的压力下,很可能出现成本计入费用中的现象;按照“严格审批”原则,医用耗材成本核算的每一关键环节都需要由相关人员复核或者审批。
3、关注全成本核算内容的全面性
全成本核算的“全”字实际上向我们诠释了核算内容的全面性。那么实务中,医院应当结合自身的情况,尽可能建立全面的成本核算。以某三甲医院为例,该医院把握“全成本核算”的核心,以“科室”、“部门”为单位,按照科室、部门的具体情况来设置成本核算项目。同时,对每个科室或者部门所采用的成本核算方式尽可能的精细化,掌握其运用的灵活性。
(二)多视角实现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的对接
在保证了科室成本核算的质量后,绩效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也就相应得到了保障。但是,作为相互交叉而又存在各自独立性的两种财务管理制度,如何能够很好的实现两者的协同呢?
1、实现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工作思想上的对接
在实务中,很多医护人员并不了解科室成本核算的体系是什么、绩效考核方式又是什么,想要实现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工作的协同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医院相关人员应当通过讲座、开会通知、会议讨论等方式使得各科室医护人员或者各部门的行政人员真正了解这两项制度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会影响到自己的哪些利益等。只有使医院员工在思想上认识到了这两项工作协同开展给自身带来的利与弊,才能够激发他们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培养成本控制意识。
2、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要与科室成本核算项目相对接
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是从多方面来衡量员工的工作情况的,其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在设置考核指标时,要在遵循其自身原则的基础上与科室成本核算项目相协调。仍旧以医用耗材为例,在成本核算时会核算医用耗材耗费了多少成本,在成本分析时则会估计每个科室将领用多少医用耗材,医用耗材领用的数量是否合理等。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医用耗材的领用情况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指标,纳入到绩效工资的影响因素当中。
3、从流程上实现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的对接
首先,要从文件上完善成本核算中绩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为了预防成本核算中绩效管理应用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的不利后果,医院应先选取一个直接医疗科室和一个医技科室作为试点,根据这两个科室的业务情况,进一步进行医疗成本的归集与分类,并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在此基础上对成本核算中绩效管理工作的规章流程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才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次,要严格按照该规章制度予以执行。除了实施上文所述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外,医院还可以通过公开绩效考评程序、绩效考核依据以及绩效考核结果的方式来保障两者在程序上的规范性。浏览一些公立医院的网站,我们会发现已经有一些医院将绩效考评结果发到网站上或者发到医院内部管理系统中,供全院员工查阅,这种方式简单、高效,是值得借鉴的。
4、做好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的相关性分析
绩效考核的内容较多,但是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应当把握重点,做好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从相关性指数较高的考核指标着手,实现“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比如,医技科的设备折旧费较大,那么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就要考虑大型医疗设备是否进行定期维护、使用率是否正常等因素。而低值易耗品的耗用成本相对较低,那么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就可以相应降低该科室耗材使用情况的考核标准。
(三)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两者的信息化对接
无论是成本核算还是绩效考核,都需要以全面、及时、真实的财务数据或者其他信息资料为基础;况且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的协同管理在数据处理上更加复杂。目前,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以及绩效考核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但是其执行状况并不太乐观。信息数据丢失、篡改、删除等现象依旧存在,给两者的协同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医院应当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视,规范其操作程序。对于需要备份的资料要及时备份、对于需要加强权限监管的应当严格管理、对于系统的安全性要及时升级。值得注意的是,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依旧还要依靠前文所述的各项原则与规则,信息系统只是起到一个辅的作用。
四、结束语
面对居高不下的医疗成本以及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医院作为一个准“经济人”要想寻求更好的发展,就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控制成本。绩效考核与科室成本核算的合理结合,不仅可以刺激科室成本核算工作的不断完善,还可以激发每个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这就需要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从多个角度实现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的对接,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更好地为广大病员服务。
篇9
关键词 医院 高值耗材 二级库 零库存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高值耗材是相对低值耗材而言的,作为医院医疗耗材中的特殊种类,具体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质量要求严格、价值较高的消耗性医用材料。高值耗材种类繁多,型号复杂多样,目前医院常用的高值耗材大致可分为:心脏介入类、人工关节类、外周血管介入类、消化材料类、麻醉材料类及其它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高值耗材品种不断增加,在各种类型的手术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发展。高值耗材的特点决定了加强其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应切实重视高值耗材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降低医疗成本,增加医院效益,促进医院良性发展。
1医院高值耗材管理的意义及常见问题分析
高值耗材作为价格不菲的医用材料,大部分直接介入人体,如果管理不善,不仅给医院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也容易导致医患纠纷。因此,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及相关各界一直高度重视这类耗材的使用管理。通过加强高值耗材的科学管理,一是保障高值耗材的及时供应,避免不必要的物料损失,为临床科室提供迅速、准确的专业需求,以利于对患者病情的治疗。二是通过强化采购等环节的管理,确保高值耗材使用的安全性,避免因使用不当造成安全事故,影响医院声誉。三是通过科学管理,增强高值耗材性价比,合理降低使用成本,减少病人负担,增加医院经济效益。总之,加强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高值耗材管理是一项非常精细的系统工程,历来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难点。从当前总的情况看,医院高值耗材管理尚存在不少问题:(1)采购流程松散,计划管理不足。高值耗材品种复杂且蕴含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因此目前很多医院实行临床科室自行采购,然后凭发票至设备处完成手续,采购管理比较松散,缺乏统一流程,不仅造成高值耗材质量和价格问题难以保证,也容易因为采购的无计划性、盲目采购造成高值耗材大量浪费。(2)管理部门责任弱化。在高值耗材流转过程中,设备管理部门仅充当货款报销的角色,高值耗材实际由科室直接使用和保管。设备管理部门无法及时、真实了解和掌握耗材具体使用情况,实质上其监控、管理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缺失,造成材料闲置、破损、丢失、挪用,甚至使用过期材料,引发医疗事故。(3)高值耗材信息追溯困难。目前高值耗材管理的分散化与非专业化,造成信息数据质量差,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事情不时发生。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到病案室翻阅病例,从海量的纸质记录中手工查找,效率既低,准确性亦难保证。(4)高值耗材收费环节不规范。不少医院收费依靠操作人员的自觉性计价,存在相当的随意性,由于对材料的名称和价格了解不够,多收、少收和误收现象经常发生。
2加强医院高值耗材科学管理的途径
2.1规范高值耗材采购程序,实行公开集中招标采购
高值耗材集中招标采购不仅可以获得比较低廉的采购价格,降低采购成本,也杜绝了科室自行采购的弊端。招标前,要注意审核供应商资质,保证产品质量。为确保招标采购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在医院财务、监察等部门的全程监督下,组织对高值耗材的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和最终价格,经审批后列入医院《供应商名录》中,日后医院采购使用高值耗材以此为据。同时医院要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严格规范、约束其供货行为。
2.2建立二级库管理模式
在二级库管理模式下,高值耗材库房分为一级库和二级库两部分。一级库负责全院高值耗材的入库、销毁、退货、基础数据维护,以及处理二级库和科室请领、发放等工作。二级库则是以临床科室为基准的独立单元,负责高值耗材的入库以及在该库房内的管理,并完成相应临床科室,如手术室、导管室,对患者的高值耗材请领、发放和同步计费的工作。要加强二级库数据库管理,完善二级库管理制度,配备专业库管人员对二级库房的高值耗材进行妥善管理。
2.3建立分销库,实现高值耗材“零库存”管理
医院高值耗材单价高、用量大,占医院成本比重高,为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避免高值耗材出现损失、变质等问题,在高值耗材管理中引入“零库存”概念极有意义。而现代通讯、物流配送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医院实行高值耗材“零库存”管理奠定了基础。为实现“零库存”管理,医院可采用建立分销库的模式,通过与物流公司的合作,做到按需采购,先使用后结算,既保证了临床的需要,又实现了财务意义上的零库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材料管理的难度。
2.4搭建高值医用耗材信息化操作平台
采用条码技术,打造高值耗材验收、记账、审核、出入库的全程电子化操作平台,使高值耗材与病人信息做到一一对应,满足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与医疗管理的需要,有效地实现了高值耗材的可追溯管理。
2.5科学计价高值耗材
在医院高值耗材管理中,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可以依靠条形码精细化管理来完成。医院高值耗材条形码精细化管理,计价简化而准确,扫描条形码即可准确计价,有利于避免漏费或误收等问题,提高了医院高值耗材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芳,戴盈盈.高值医用耗材管理重要性的探讨[J].当代医学,2008(6).
篇10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 问题 思考决策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228-02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特别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把加强医院内部控制作为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医院内部控制含义和作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内部控制的思考进行阐述,以期引起医院各级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一、医院内部控制含义与作用
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对医疗业务活动和各部门的经济业务以及会计工作所实施的经济监督,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全面、综合地控制、协调和监督,以达到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提升医院社会效益的目的。一般认为,医院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完整。
2.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促进医院廉政建设的发展。
3.漏洞的堵塞,消除隐患,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行为,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完整。
4.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医院经营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协调发展。
二、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因不同的医院而异,通常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医院领导班子认识的差异。医院领导班子特别是院长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差异,医院控制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缺乏紧迫感。有的医院领导只重形式,内部控制制度只停留在形式上,关键制度的执行环节常常被忽视,从而使制度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也有领导认为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会影响到部门的办事效率,因此没有对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评价和监督,使内部控制成为摆设。此外,缺少正常性的会计监督,有的医院直接由院长管财务,由院长一支笔审批,使监督机制成为摆设。内部控制职责操作意识不强,缺乏精通业务人才{1}{2}。
2.内部控制制度欠完善。部分中小型医院直接用财务制度替代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问题的处理随意性很大,或凭经验和惯例办事,业务流程控制简单。有些医院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认真地执行,执行效果没有严格监督,出现违章不究,有章不循,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仅流于形式。有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与时俱进,只是针对经常重复发生的业务设置,特别是对那些偏离重要性、全面性、适应性,制衡性、成本效益性五项原则的旧制度,没有针对医院的各个环节和部门制定出相应规章制度,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完善和更新,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内部控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有些医院缺乏应有的风险控制意识,成本核算仅停留在科室,尚未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还有些医院预算落实的使命和目标的桥梁作用无充分体现, 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与之相配套的组织架构有问题,预算的编制方法落后,执行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考核机制缺失,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3}{4}{5}
3.医院文化建设滞后。医院领导层只重视医护人员医疗业务和规范学习,放松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营造医院文化氛围明显滞后。并出现岗位设置重置,工作效率低,人浮于事,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回扣泛滥,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质量差。甚至出现一些部门损公肥私,私自乱收费,使国有资产管理松散,经常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三、强化医院内部控制的思考决策
一流医院离不开一流的内控管理制度,在建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时,需将各项业务活动的控制点与医院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控制点,从而使控制成本达到合理、并取得最佳效果,减轻患者的负担。因此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堵风险漏洞,建立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制度,健全财产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医院要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账簿,保障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建立起原始凭证传递程序,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各项会计事务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做好会计核算,各类凭证手续齐备,内容完整,符合规定。
医疗行业是一项富含技术、难度较大的行业,医院的管理不能仅以医院的经济利益为导向,应重视医院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临床诊断、检查、用药、手术、护理、沟通与交流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差错或纠纷,因此,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是医疗风险控制重点。
为防范医疗风险,医院在各个环节建立多维度防范体系,以预防为主、查处为辅,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则和程序,制定好相应的制度,保证医疗业务活动正常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避免失误和差错的发生。在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如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由于药品和耗材的特殊性,医院应制定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等。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结果,集中招标按照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制定详细的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医用耗材需网上集中采购机制,让医用耗材供应商和医院在平台上阳光操作,集中交易,由政府负责定规则和监管。
2.在细节上对现金流进行管理。在医院日门诊量多时,每天的现金流达到数十万元或更多。医院收入管理的重点是关注收费业务,保证每笔收费业务的准确性和全院收入的完整性。收费结算业务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进行相互牵制。加强退费管理,设置好岗位,使退费业务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在信息系统中设置医生退费申请和医技科室同意退费确认的功能,使退费不仅需要收费人员操作,还须有开医嘱的医生和医技人员的审批,并注明日期和退费原因。
3.构建缺陷报告制度。建立起严格的内部报告制度,有效地防范医疗风险,实行非惩罚性的强制报告制度,鼓励当事科室或个人及时上报不良事件和内控缺陷。应及时进行组织专人调查差错发生的过程、分析产生差错原因,对问题进行归类,对风险进行总结,及时修改和完善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管理体系和操作流程,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互联网盛行时代,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得到广泛运用,信息化是t院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如很多诊疗活动都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进行。因此要特别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权限,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错误医嘱和检验报告结果以及被随意修改的病历等{6}。
[基金项目: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2016年重大课题子课题(编号:2016-WJZ1-07)]
注释:
{1}李雄平,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经济师,2013,(07)
{2}谢海峰.公立医院审计报道与内部控制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5(2)
{3}储长应.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经济师,2011(8)
{4}余华英,屈晓玲.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医学与社会,2015(11)
{5}丁悦.内部控制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5)
{6}陈宏.对信息化管理医院账务内部控制的研究.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