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景观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10 16:2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园林景观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园林景观案例

篇1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比较注重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感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开发企业的品牌形象。所以,优化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对于居住者和开发商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优化策略分析

1.1完善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往往存在误区,即过于追求小区环境表面形式上的光鲜亮丽,而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核心:小区景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当前,现代住宅小区的开发通常会将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单独立项,设计人员需在项目成立之初,介入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设计人员根据小区地貌、地形以及各种植被资源,合理规划设置小区园林景观的绿化功能、人车分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方面。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须始终将景观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将优化居民的生活出行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

1.2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居民与小区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让居民在实际居住过程中充满愉悦感和归属感。例如,现代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因而设计者在设计小区园林景观时,可将小区内环境设计得更贴近大自然,并适当增加小区环境色调的明亮性与多样性,注重小区内软景与硬景搭配的协调性,若条件允许可尽量选择种植带有清新香气的树木花卉。以此带给居民更加舒适、愉悦地居住体验。

1.3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融入

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尽可能地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例如,苏州地区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依托于历史悠久江南建筑文化。苏杭自古就有“江南水乡”之称,苏州在中国文化历史中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苏州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多利用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营造中国式的且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典韵味。同时,设计中可将与苏州地区相关文化名人或诗文歌赋,雕刻或镶嵌于小区内的石桥、假山、匾额、庭院等各处,以此凸显苏州地区悠久的文化历史氛围。

1.4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

人和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是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贯彻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营造和谐家园。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对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或是节约使用,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设计人员可根据小区园林景观的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设计细节上体现生态设计理念。例如,垃圾的回收、雨水的回收、环保材料的使用、噪音的控制、节能的使用等等。同时,植物的栽种除了注重美观性以外,还要注意适树适地的方法,考虑其和小区风格是否吻合,再充分结合当地的季节性和多样性进行设置。不仅提升了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同时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与开发企业的设计成本。

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某市规划建设一个高档住宅小区项目,小区规划定位为英式花园住宅小区。其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个性鲜明,中西融合,即在凸显英式花园定位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东方风格。针对项目的规划定位,该英式花园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方案,可将具有古典英伦文化氛围和英式花园形态的景观元素融入整区景观的营造,通过设计中对雕塑、喷泉、廊道、灯光、构筑物和其它小品运用而体现。不同组团以英国著名的文人及思想家名字命名,同时这些空间与周围的建筑有着相同的设计元素。本土元素与东方文化的融合,可借用亭、廊、花架、平台、假山等建筑小品,融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本设计力求营造出一个真正适宜居住,并且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及艺术美感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3结语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化,需尊重现代住宅小区住户的生活习惯,营造和谐安逸的居住环境,融入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遵循环保节约的原则,合理配置小区的绿化。同时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还需与时俱进,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更新并主动创新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作者:李慧颖 单位:青岛中景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莎.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6(4)

篇2

关键词:城市文明;园林景观;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园林景观设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园林景观设计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转变,从古代达官贵族的私人园林到现在的公众化园林,从自然山林池沼到现在的人性化设计,园林景观的发展历史无不体现着园林景观为人服务的宗旨。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维持良好的自然生态平衡,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其中,良好的园林景观的施工设计和有效的管理措施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的建筑效果。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确保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工作人员应该严格遵守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社工技术,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工作人员还应该从园林景观设计的自身特点出发,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为建设文明城市服务。

一、园林景观施工特点分析

和其他工程设计类似,园林景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工作人员应该在充分了解园林景观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施工方案,通过文献分析,笔者了解到园林景观施工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景观设计的随意性较强。园林景观的设计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所以工作人员在设计中应该重点突出园林景观的观赏性,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艺术细胞,用独到的眼光发现美,制造美。

2、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性较强。园林景观是作为整体呈现的,比如故宫、天坛、苏州园林等无不体现着整体的协调美。所以,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花草树木以及山水的协调性,慎重考虑物种搭配的合理性。

3、园林景观设计的自然性较强。园林景观归根到底还是取自自然、回归自然,因此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参考以往的成功案例,集思广益,此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最佳设计,使园林景观变得更加自然。

二、园林景观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1、注意园林景观设计的节约性。园林景观作为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宜居度、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园林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因此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园林植物可以防止污染、减缓城市热岛效应、防风吸尘、净化土壤、降低噪音、保持水土等。此外,园林植物可以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节约性原则,实现园林景观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科学有效的植物种植方法是首选。园林植物不仅性价比高,而且它在提高城市植物覆盖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此外,园林植物还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空间骨架。

2、严格控制园林植物来源,严把采购关,控制园林植物质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栽植工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栽植植物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施工质量。再加上园林景观植物所需要的物种繁杂,栽植时间相对集中,有些植物还需要从外地运输,有些植物的适应性差,外地运输的植物会受到损伤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威胁园林植物的质量,植物成活率低同时也提高了植物栽植成本。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控制园林植物的采购关,控制植物采购渠道,严格杜绝不合格植物的流入。

3、加强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在园林景观施工过程中涉及很多环节,比如土方工程施工、园路及广场施工、假山施工等等。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和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息息相关。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在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前期的现场勘查工作,充分利用现场的地势地形,做出最佳设计方案;在园路及广场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基层的开挖工作,严格遵守设计方案规定,遵守现场施工规范,确保现场、设计和施工三个环节的准确性;在假山施工阶段,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假山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和艺术并重,假山工程的施工过程也是设计者的再创造过程,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拥有雄厚的专业功底。

4、加强园林景观的后期维护工作。每一项工程竣工后都需要后期持续的维护,园林景观工程也一样,只有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巩固绿化的效果。目前,国内确实存在一些重建设、轻养护的案例,最终园林景观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缓苗期的养护尤为重要,工作人T要做好后期水的管理,高温季节要注意满足植物生长对水的需求。冬季要将树干涂白,还要防止人为破坏。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

三、园林景观施工管理措施建议

在园林景观施工过程中,管理措施的实施也尤为重要,因此,工作人员应该注意:

1、做好施工前的方案设计工作。方案设计需要由专业的设计人员经过严格的现场勘查做出最佳设计稿,在设计图纸交底时,设计者应该对工程的设计宗旨做出必要的详细说明,确保施工单位能够准确把握设计的理念,明确设计精髓,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灵活操作。

2、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园林景观工程的最终效果和所有的参与人员都有密切联系,设计人员要有深厚的涉及功底,施工人员要有扎实的施工知识、专业的职业操守、浓厚的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展现设计精髓。因此,相关部门在选择合作施工单位时要注意考察单位的员工素质,确保园林景观的施工质量。

3、做好施工后期的验收工作。为了进一步验证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后期的工程验收工作,在这个环节可以选择有效的绿化工程监理制,遵循科学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做好工作。其中监理人员要做好工程前期到后期的全过程的跟踪工作,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环节就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做出调整,确保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施工质量。

总之,在园林景观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及管理是最重要和关键的问题。园林景观设计尤其独特的特点,其内容也涉及施工的各个环节,为了进一步确保园林景观的施工质量,实现园林景观工程的有效管理,工作人员就应该建立健全更为严格的制度体系,将科学的管理理念、施工理念等贯穿到整个工程之中。

结语: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人文素质逐渐提高,在“建设城市文明”呼声日益高涨的现代社会,提高园林建设的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目前,园林景观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措施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为了有效地实现城市园林生态景观的建设,进一步改善调解城市的生态文明,做好园林景观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确保园林景观的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连亚阁.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措施探讨[J].青春岁月,2014(10)

[2]王绿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管理观察,2010(05)

[3]申传涛.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04)

篇3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115-1.5

一、园林景观设计发展

一般认为,园林的发端来源于19世纪末的现代艺术运动思潮,随着现代建筑、绘画等艺术的发展,在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等推动下,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向园林景观方向发展。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城市人口、环境压力的剧增,美国政府开始大量修建城市公园,进行了一场城市公园运动。其中,奥姆斯特德在1854设计建造的纽约中央公园开启了城市公园的先河,作为最早期的现代风景园林最早诞生在了北美大陆,而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不失为风景园林中的经典作品。同时期的欧洲则出现了新古典主义的组合、混合式风格,新艺术花园和印象派花园等,在随后的20世纪初期,192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在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园林作品,例如装饰艺术和立体派花园等,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由此打开了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新篇章。20世纪的70年代,风景园林艺术开始流行,并成为园林景观领域的主要流派

一直到今天,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为园林景观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仍然在不断的更新,并融合了各个地域文化的特点,从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园林设计理念和作品。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内涵及特征

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相比,低碳景观设计强调碳排放、能耗等环境指标,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提高到一种深的层次。从目前国内外众多的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来看,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相关的设计理念及内涵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而言,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内涵及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理念的内涵和特征;二是设计原则及内涵;三是园林景观低碳文化的内涵及特征。作为整个生态理念内容的一部分,内容分述如下。

(一)设计理念的内涵和特征

1.基于生态主义的设计理念

从19世纪后期开始流行,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关系出发,并以其动态平衡为设计目标的生态主义设计理念是低碳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方面。作为最早反映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设计理念,其融合了植物学、生物学、农学、地理及气象等多门学科,在生态理念设计中经常采用基于生态主义的思想生态理念中的生态主义理念同时还体现在尊重自然、将生态自然与艺术相结合方面,以达到一种环境友好、自然和谐的效果。

2.基于资源节约的设计理念

资源节约理念最早也来源于生态主义的可持续思想,目前主要在建筑、园林景观领域,并出现了绿色住宅和节约型园林等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资源节约是实现生态理念设计的重要环节,其理念的核心内容包括高效和循环,重点体现在能源的高效使用和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

电、热及亮化等能耗是景观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碳消耗源,因此节能高效是低碳景观设计的必要目标,一般而言,景观的节能高效主要通过四个途径实现:一是设计低耗能的景观系统。通过方位、结构形式、绿化配置、自然通风等设计方法,改变或调整景观、建筑的能耗,例如通过建筑方位、结构实现建筑物的“冬暖夏凉”,通过植被、绿化的设计实现对气流、污染扩散、噪音和光线的控制。二是新能源的使用。在照明、取暖、灯光以及景观动力等方面广泛采用太阳能、风能、地源热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降低对煤炭、天热气及电网等传统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可大量的减少传统能源导致的碳排放。三是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物循环。生态理念尽量采用合理、环保的材料,从材料的生产、建造及废弃处理全过程的降低碳排放,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尽量采用本地、原有材料,尽量减少废料乃至于实现零废料,材料及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四是水资源的循环处理。水处理和景观是园林景观中的常见部分,以往的水景设计往往注重其艺术、美学方面的特征表达,而水处理则依赖于公共处理系统或直接缺失,由此而形成水资源的能耗、损耗均偏高。生态理念下的水资源处理和水景设计则偏向于开源节流、自然循环的设计,在雨水收集、灌溉、中水处理等方面充分利用自然力和生物特性,实现自然水系的自净化功能。

3.后工业化设计理念

自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许多工业产业逐渐缩减或转移,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用地,很多废弃的工厂、矿山、铁路、仓库和码头用地需要改造成园林景观等公共空间,因此景观设计领域开始在工业废弃地环境下进行景观设计探索,在环保、生态理念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然生态恢复、治理的低碳设计理念,并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4.注重科技与科技创新的理念

景观设计作为人类对于生存自然环境的主观改造与意识表达,其本身即是艺术与科学的集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因素的不断增加,对于景观设计要求和内涵的不断加深,科技因素在景观设计中的比重也随之变大,著名设计师密斯曾说:“当技术的使命完成之际,其将升华为艺术”。生态理念设计作为最新的景观设计前沿学说,其更重视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忠实履行着科学升华为艺术的职责。科技及其创新理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方法的科学理性化;二是采用最新科技创新的成果。

(二)设计原则及内涵

1.自然为主的原则

自然为主的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自然力做功,例如水力、重力、风力、太阳能及生物能等,实现景观的自我净化、维护与成长,减少由于外界非自然力引起的碳排放。二是在艺术创造上的自然为主原则,突破人工雕琢与修饰的美学范畴,重新审视自然之美,进入自然美学的新层次。

2.最小干预原则

最小干预原则与上述的自然为主的原则有共同的部分,最小干预原则即意味着在保持原始自然生态基础上,尽量减少人工建造干预自然生态,采用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对初始景观、生态进行建造,在艺术设计上具有结构主义和极简主义的理念,给予原生态以最大的理解与尊重,从而减少了人工干预所需要的能耗,降低了碳排放。

3.循环集约原则

循环集约原则是生态理念的直接体现,循环集约原则既包括资源、能源,还包括了设计建造的过程,例如:对景观空间的高效利用,对建造材料的集约使用,对于能源和材料的节约与回收利用。其也反映前述资源节约理念的实践本质。

三、园林景观的低碳文化内涵及特征

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是自然景观设计与内在精神文化的统一,相对于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低碳园林景观设计则显示了另一种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园林景观的低碳文化引导社会理念的进步,它倡导一种合理、适度消费的观念,提倡以自然为主,充分利用自然和科学的力量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人们通过设计、建造和使用低碳景观园林的过程中体会、传承这种顺应自然的和谐文化,在这种实践过程中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园林景观;设计风格;设计意境

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它也是对一个城市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园林景观设计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和时展的步伐,同时还体现出了人们对理想空间的一种渴望心理,都希望可以生活在令人身心放松的美好环境中。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促使着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不断提高,城市园林建设中对城市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优化城市功能。

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景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人们的居住水平的高低。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种植树木、花草、摆雕塑、设置桌椅,还需要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空间布局划分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从而体现生态功能性。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营造良好而又舒适的人文生态城市奠定基础。那么就需要将城市园林建设的生态观赏性与功能性充分结合,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才能打造出居住舒适性城市,保证休闲运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投资环境的健康建设。

二、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分析

1.围绕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风格设计。城市规划建设是对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进行规划和设计,它必须围绕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在当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会过于管着景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外来植物的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注重景观设计所带来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中所选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选用本土植物,不仅可以起到保护本土生态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大量的节省开支。同时,通过大力引用本土植物,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和苗木,以大苗为主,进行适当密植,选择既具有观赏价值,又有较强抗逆性,便于管理的树种,保证园林植物由是以的还说呢国泰环境和植物配置,必须要适应植物生长的生态习性,保证高度适应和适应近期、远期景观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还起到了保护当地生态平衡的作用。大力应用本土植物还可以在一定出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的景观或是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促进城市总格文化氛围的建设。比如长沙市滨江公园水景区,就是以垂柳为骨架,辅以花桃种植,形成桃红柳绿的水岸风情,水面种植荷花、睡莲等,使得本土植物可以得到长久的发展,推动城市绿化和经济文化的共同建设发展。

2.围绕园林文化进行园林风格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园林规划中经常会出现多种表现方式来突出园林主要发展方向。一般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主要有两种建设方式,一种是对原有场地进行改建,另一种就是选择新的场地进行建设。无论是哪一种建设方式都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在城市原有园林场地的规划建设中,因为原有的基础建筑风格已经决定了园林设计整体风格,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进行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设计人员要做好实地考察,对园林原有建筑风格进行分析,了解原有建筑物的历史,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怎样添加新的元素,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最后再来开展合理的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工作;而对于新建园林景观规划建设要根据园林主题,对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本土植物的生长特点等进行评估后,再来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路,从而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建设工作。

3.开展互动性的园林风格设计。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应该以互动性的景观为基础,从而开展景观的规划设计,通过互动性的景观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化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很多的景观规划和设计都是单纯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只是为了满足欣赏需要,而忽视了人们与景观的互动性,比如在很多园林景观规划中,就有很多假山、雕塑等单一的景观。但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更多的是要将观赏和娱乐结合起来,通过景观设计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比如可以设计秋千、围棋台等让人们在进行观景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娱乐活动,让城市园林拥有良好的氛围。所以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时候,要提高后才能是园林景观的休闲娱乐性,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性。

4.园林风格设计与立体绿化的结合。我国虽然地大物博,都是人口繁多,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节省用地的原则。可以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以中小型园林建设为主,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打造出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在园林景观中的小路上进行泥地散铺石,在路的两百米范围内打造郊外野生环境的自然景观,通过泥地与石头缝隙来增加园林绿化草的种植面积。通过大面积的立体绿化景观还可以吸附灰尘净化城市空气,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三、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意境分析

1.园林景观植物与园林意境。园林植物本身就结合了自然美和人工美,而植物美是通过植物本身优美的姿态、丰富的树形、绚丽的色彩以及芳香的气味为园林营造出来的美,让大家产生不同的审美感觉,使园林意境更为丰富。所以,首先要充分认识植物本身的美,才能发挥应有植物美的特性,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园林意境。

2.园林植物的生态特点与园林意境。运用植物不同的生态学提点,让人们产生不同的感悟和想象,从而丰富园林的意境。我们都知道,古人常用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以菊象征不畏风霜。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以牡丹象征富贵。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以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根据景观效果的需要,选择以生态学特性的植物进行搭配,可以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意境。

3.园林植物的独立景观与园林意境。通过采用孤植、丛植以及群植等方式,构建园林植物的独立景观,将园林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展现出来,同时赋予园林植物丰富的内涵,让人感受回味无穷的园林意境。第一,孤植体现植物的个体美,选择个体美的园林植物景行孤植,创造园林意境,比如园林中庇荫和构图艺术相结合的孤植树。孤植树应选择具有枝条开展、姿态优美、轮廓鲜明、生长旺盛、成荫效果好、寿命长等特点的树种,如银杏、槐树、榕树、香樟等。第二,丛、群植既展现植物群体美,又体现植物个体美,选择适宜的丛植更可以丰富园林意境美。例如油松在幼龄时全株团簇似球,壮龄时亭亭如华盖,老年时则枝干盘虬而有飞舞之姿。将植物通过孤植群植等不同设计手法组合在一起,则能体现植物的群体美。乔木层位于植物群落的最上层,增加群落的层次感,并且色彩丰富、景色宜人。植物群落的地表用草坪、低矮的花灌木或地被植物覆盖,避免了黄土,使地表绿荫覆地,鲜花盛开,观赏效果明显提高。不同的植物群落能够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乔木、灌木、草本均衡搭配形成的群落层次分明,比例协调,错落有致。

4.其他景观与园林意境的结合。第一,与建筑物等的结合,园林植物丰富了建筑色彩,赋予了建筑物时间感和空间感,通过协调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凸显出建筑主体意境;第二,与水体的结合,通过园林植物与谁提的结合,既丰富了水景,还为水景增添了生动的内容,比如在笔者的故乡洪湖,主要是盛产荷花的,在园林景观中通过荷花的种植,可以体现“接天连日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还凸显除了夏日的景象;第三,与山体的结合,不但可以起到保护山体的作用,还可以为山体装点华丽的衣裳,使园林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第四,与园路的结合,利用丰富的园林植物材料,构成具有特色的园路景观,创造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意境。

四、小结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对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要充分根据现有的环境,结合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从而通过植物特性以及个性美和群体美的结合,为人们打造生态和谐的居住环境,以及体现园林景观的意境美。所以当下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既要能够满足现代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要充分体现园林的艺术精华所在,打造现代化园林意境,从而营造符合人们追求的现代园林。

作者:王佳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宁.青岛新天地景观长廊色彩设计分析[J].北方园艺,2016,(1):68-71.

篇5

关键词:园林景观;水景设计;综合应用

1 景观园林水景运用的重要性

1.1 系带衬托作用

水景的合理设计与运用,在景观园林中起衬托作用,水景的至柔与山石的至刚形成强烈反差,在构成园林景观3要素的同时,通过水景与山石的统一结合设计,合理利用水来衬托自然明如镜的意境美,能有效伸展水景空间,并创造开拓化的视野。通过水景应用与水景设计,构建亭台楼阁、观景台和临水台等临水设施,以水为基本依托,将风景区水表建筑与风景,通过水景展现其镜面效果和水景独特意境美,起到风景区景观衬托作用。在实际园林景观中,水面可连接不通且散落分布的景观结构和景观特点,并产生系带整体作用,形成“项链式”多景点效果。再者,通过静水、流水、落水等作用,使各园林景观形成独特统一的整体水景。

1.2 焦点作用

通过园林式喷泉、瀑布等可让游客体验不同旅游心境与旅游感受;通过水面如镜、波纹皱起等让游客在充分领略大自然静水美的同时,注重人工水景的兴建与观赏性。在具体设计实施中,可将大型人工水景置于园林中心地带,并以多变的色彩与水流喷射速率营造不同园林水景景观,起到吸引游客焦点的作用,丰富园林景区配置多样性。水景通过视觉和听觉可满足民众观赏性与趣味性,因此,水景设计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

2 园林景观中的水景应用

2.1 光影艺术的应用

光影艺术即通过人造光或自然光的特征,借助水面将水面上的建筑与景观透过水面形成倒影。首先,水面的静水倒映与流水的款款流动和激水的波纹涤荡等不同水面形式可营造出不同水面的光影效果,结合湖光帆影与水面效果,让景色呈现潇洒飘逸之势,并且由于角度不同,波纹变化速率不同,以及景物不同,可扩大景观倒影与立体空间感。其次,波光发射形成的光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可利用阳光反射角度的不同,以及景观园区采光点的不同,通过结合水面和阳光的特性,充分利用阳光的直射性以及水面的反射性将日光形成湖光山影、天光云影等景观特效,水景合理设计对自然光影艺术的充分体现恰到好处,满足游客水景质感美。最后,光影艺术还体现在月影上。

案例:众所周知,西湖“三潭映月”即是将烛光倒映于水面,从远处观看犹如小月亮,可将天空月亮与水中月影相映成趣。将光影艺术与水景完美统一,是水景设计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水景与光影的合理调配,借助“光”的奇妙性与水的神秘性,共同打造水景的诗意性,更加注重游客园林体验。

2.2 水景形态设计

水景从形态设计上可分为静水、流水、落水和喷水,不同形态的水构造的水景形态不同,导致最终园林景观体验度不同。

2.2.1 静水形态设计。静水形态在我国传统园林中随处可见,例如,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即以静水形态著称。静水形态需以山石或建筑物作为载体,在实现形式上可结合荷叶,观赏鱼或造影等特色进行动静结合。即在静水基础上增设如荷叶、观赏鱼或垂柳倒影等静水形态设计手法,充分展示园林观赏性和文化性,静水以其独特特征,营造深层次、多角度的文化景观意识。

2.2.2 流水形态设计。流水形态设计体现为多样性和流动性,因此,时常会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形态的水景景观。在具体设计实现方式上,可通过设计于较平缓的斜坡处,以其流动性和变化独特的波光性质给园林景观带来波光荡影的意境美,形成独特水景景观。

2.3 落水形态设计

水景落水指水源从高处至低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水景景观。落水大多体现于风景区瀑布中,在景区园林设计中,可根据现实园林自然条件,合理对岩石,山石进行统一布局,有利于瀑布的形成,并通过不用下落形态造成的不同落水感受设置多层跌落式的园林景观。

2.4 喷水形态设计

由于喷水的集中性和焦点作用,在实际园林景观设计中,喷水设计最为常见。在设计形态上,可通过喷水水花配以动听音乐,以及层层水柱衬托出扣人心弦的水景动态美和激动人心的水景场面。

3 结语

在园林景观水景应用上,应注重园林整体性和协调性的设计规划和设计方案,将水景独特美感呈现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弊端;策略

前言

当前不管是在生态需求或是精神文化领域追求上,人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给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一面,受到了人们的格外重视,但在其设计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城市环境的健康发展。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分析

(一)效仿问题严重

现阶段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效仿是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缺乏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在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并不缺少经典的成功案例,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对这些案例进行参考,在条件适合的环境下是可以照搬就用,但是,其前提必须要全面的对当地的地理、气候、文化等多因素进行研究,才能保证其更好的融入城市特色设计,而实际上很多设计人员却忽略了这一点。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没有进行深入的实地考察,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点缺乏认识度,而只是翻看许多设计方案,生搬硬套到自己的设计图纸上。

(二)设计缺乏连贯性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层面上过于追求华丽感与规模,这就导致设计效果过于肤浅,与城市居民的需求产生矛盾,不能真实的将城市的特色反映。例如在城市综合性公园以及广场或是绿带设计时,不能仅仅将重点放在施工时间上,而是需要重视园林设计的时间以及设计出高质量的园林效果,要全面考虑城市发展的需求。

(三)植物使用不恰当

植物,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供遮阴、避暑,还能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也是大多数自然生物的气息场所,代表着园林景观的生命力。但是,目前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使用存在严重不当现象。首先,物种非常贫乏,对于观赏植物的收集非常欠缺;其次,植物品种单一,过多强调绿、阔叶,忽视了多样性的基本要求;最后,没有发挥出乡土树种的优势,过多种植异地植物。如果合理使用建设地的物种资源,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绿化造林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够建设当地非常有特色的绿化园林物种类型。

(四)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

当前很多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单位的数量还不是很多,而由于我国近年来该行业发展迅速,导致市场需求非常大。设计单位的任务非常重,所以就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对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导致许多设计单位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来设计。这其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甲方单位的要求。与时俱进不仅仅要求所有的设计单位要时刻与时代需求紧密联系,同时还需要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这样才是合格的设计方案。

二、设计中的改进途径研究

(一)创新设计理念

国家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也是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渗透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渗透不仅能够有效的将设计灵感密切的联系城市风景园林的内涵,同时还能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与美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创新设计理念应用能够有效的对方案进行规划,减少盲目性的发生,能实现设计理念的最终目标。

(二)加强设计连贯性

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对设计的连贯性进行强化,为了减少上述的问题发生,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要综合考虑设计规模与设计华丽问题,要结合实际项目的特点,针对性的选择设计方式以及设计方案,有条件还可以到现场进行考察,通过合理的分析有效的控制好设计的连贯性,减少问题的出现。

(三)重视人才培养

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设计能力欠佳问题,在工作的时候,必须要重视设计人才的培养,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人才,保证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能有效的进行规划设计,保证城市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创造亲切的环境

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的考虑到城市构件搭配的需求,只要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才能保证设计的搭配性与城市空间的亲切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文化休闲场所以及其它活动场所进行综合考虑,同时更加需要考虑自然景观给人们带来的充实感,并且在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生态环境、空气、气候等方面的控制,保证景观设计效果能够体现出良好的视觉效应。

(五)加大海绵城市的建设力度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重在观念的转变。传统城市建设中,大多是以硬化路面构成,一旦遇到大雨,主要使用排水管道、泵站等进行排水,容易形成逢雨必涝的现象。根据海绵城市的建设基本要求,城市建设工程中,应优先利用种植草沟、渗水砖、下沉绿地等设施来保证排水通畅,既能够有效避免发生大规模洪涝现象,还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

三、小结

总的来说,在我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想要将优美的景观环境构造出来,必须要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且将人们需求作为设计的起点开展设计工作,同时,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将设计的弊端找出,从而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处理,唯有如此,才能保证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樊佳奇.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01)

篇7

1.1行为心理与景观色彩

现代设计的宗旨是给人类提供更加舒适方便的物质环境,它涉及到两个关键环节即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使用者的行为。景观色彩设计也遵循着现代设计的这一定律。在实际研究中,客观的收集环境色彩构成的要素并进行科学地分析比对,是该方向研究的基础和关键。例如:成功的商业街案例总是给人传递出一种强烈的商业气氛和节日景象,这种印象直接刺激了消费者的感官,进而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意识,最终微妙地扩大了人们的消费行为。这些夺目的色彩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收集商业街真实的色彩构成要素,然后进行归类比对。通过分析这些色彩在场景中的比例大小、空间位置、组合关系、色相变化,最终找到色彩与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潜在联系。因此,设计中重视色彩与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之间的联系是商业街项目改造成功的重要因素。

1.2地域文化与景观色彩

吴良镛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特色是生活的反应,特色有地域的分界,特色是历史的构成,特色是文化的积淀,特色是民族的凝结,特色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因此它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心灵上的共鸣,感情上的陶醉。”而吴先生所说的“生活、地域、历史、文化、民族、一定时间、地点的典型事物”,每一个词语都反应出“地域文化”是创造特色的关键之所在。从文化层面挖掘色彩的使用规律,最终以色彩设计体现文化价值。从南至北、由东到西,我国保存着丰富的原生态文化,但在以欧美为首的西方文化冲击下,我们反而迷失了自我。以北京的城市建设为例,为了取得经济发展空间,大面积拆除四合院,没有四合院的北京将不再是北京了。因此,必须从本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重新阐释城市的环境色彩。

1.3材料与景观色彩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形成了丰富且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色彩景观。从原始社会的神话故事,到可以考证的原始社会的洞穴遗址,谈到建筑材料的色彩,就不得不提及我国传统民居的各不相同色彩差异。例如,北京的黄琉璃瓦、红柱子式宫殿、天津石家庄大院的灰砖青瓦式民居、徽州的粉墙黛瓦徽派式建筑、桐乡乌镇的清新淡雅水乡式小镇、厦门鼓浪屿的红墙红瓦式的民居等。陕西窑洞的沟壑黄土、广西杆栏式木结构、云南的一颗印住宅、客家围龙屋,都是就地取材,建造出的房屋与自然融为一体,色调统一。然而,随着传统聚落旅游的开发,出现“建筑潮”式传统民居在多处旅游景区大范围兴起建设,黑、白、灰,这三种纯色调民居复制品频繁出现在各大景点或旅游区,导致大众的审美疲劳。对于当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与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各大城市之间的景观色彩差异也正因为技术、材料因素的趋同而便的越来越相近。现代建筑材料的规模化生产,促进了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城市面貌的模式化。

二、自然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2.1自然景观色彩体现意境

世界做古早园经典专著《园治》的第一卷“兴造论”把造园标准的原则概括为八个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材致用,不要拘于某种固定的程式和格局;巧借景色,园景不分内外,不论远景还是近景,只要是美景都可以借来,成为景观的组成部分;体宜是指园林中的各种要素如建筑、山水、花木的体量大小、前后左右的相互联系要合适得体。中国地域广阔,自然风光秀美,地形多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各地人民也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演变适应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地形、自然景观、乡土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景观特征,形成了不同不同的山水情怀。在众多因为受到自然山水启发而进行创作的案例中,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与其说是对黄公望的嘉奖,不如说是对浙江山水的嘉奖,因为画中灵感全源自现实里的山水。地处亚寒带的关东地区,由于地表形态多样,一年气候变化明显。地理环境决定了气候复杂,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阳光充足雨量较大,春秋两季短处温凉。特别是冬天的冰雪世界,银装素裹,景观奇特。还有一些凝聚着关东泥土气息的地域自然风光,无疑拓宽了画家艺术思维空间,给画家带来了无限的激情与向往,“万思融入其中”,是自然景观所赋予的。

2.2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特殊性

不同于建筑服装工业产品等的色彩设计,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主要造景元素,所以在大部分园林景观中尤其是城市公园绿地中都是以绿色为基调色的,而建筑小品铺装水体等景观元素的色彩是作为点缀色而出现的但在一些以硬质铺装为主的广场和主要的休息活动场地园林景观色彩设计要遵循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规律,以创造和谐优美的色彩为目标。

2.3园林景观色彩组成

色彩是物质属性之一,研究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必须要先明白园林景观色彩的物质载体有哪些从色彩的物质载体性质的角度来说,组成园林景观的色彩可分为三类: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自然色是来自自然世界的色彩,人类作为来自自然界的生物,对于自然界的天然色彩有一种天生的好感。在园林景观环境中人们感受到愉悦,各种材料之间的色彩容易取得协调另外,从色彩生理学的角度分析,自然色和半自然色是人眼更为容易接受和感觉舒适的色彩因为自然界天然物质的色彩在很多情况下,其表现不是单一的,而常常是由多种色相明度和彩度的颜色组成,这不但使单个的天然物质的色彩具有层次感和丰富性,而且它们之间的组合更是满足了人们看到全色相的要求,给了人们视觉上的平衡。人工色往往是单一的,缺乏自然色和半自然色那种丰富的全色相组成,人工色可以调配出各种的色相亮度和彩度,我们可以拥有任意的选择施用于建筑小品和铺装上,为景观色彩的营造提供了无限多种的可能性。

2.4植物色彩的设计

植物色彩的设计在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中显得相当重要,首先应考虑以下几点:(1)在园林景观中,植物一般是和其它景观要素一起出现的,即和建筑小品铺装水体等景观元素一起出现,不管任何情况我们的植物色彩设计都不能单独进行,要从整体色彩效果出发。(2)不管任何季节,植物的颜色也会有深浅明暗浓淡的变化,但这些颜色也只是存在着一些明度和色相上的微差,当作为一个整体而出现时,是一种因为微差的存在而产生的调和效果,要多注意底色的运用。(3)如果为了特殊的点缀效果,在绿色基调上的合适部位适当的点缀些对比色,也可以将建筑小品的色彩加进来,从明度上划分层次,营造空间效果。

2.4.1背景效果

背景色对植物的色彩配置有重要的作用远山蓝天大面积的水面均可以像天幕一样充当植物色彩的背景,这三种背景色都属于灰色系,当配置植物作为前景时明度较高的色调比较合适,但前景和背景之间应该有适当中明度或低明度的色彩过渡这时,还要考虑色彩空气透视的效果,园林景观中的一些垂直景物,如墙面、绿篱栏杆等也会充当植物的背景这时,要根据背景的色彩特性,来配置植物色彩。我们可以看出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最重要的就是把园林景观中的天空水体山石植物建筑小品铺装等色彩的物质载体进行组合,以期得到理想中的色彩配置方案。

2.4.2景观色彩与案例研究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也就是说没有自然景观的差异,就没有地域文化的差异,更谈不上地域色彩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民族性。景观色彩研究是建立在对现实环境的调研和比对分析之上的,使用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是最常用的手法。苏州博物馆的片石假山,“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观,“万千山水,化在尺寸之间”,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苏州园林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穿凿手法,使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景观色彩的使用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进步。对景观色彩与文化、行为、心理的研究,源自生活更为重要。社会对色彩使用本身的要求就是多样化的,不同的色彩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时空,使色彩在自然景观中显示其功能。

三、结束语

篇8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景观;诗情画意;创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2-10-24

修回日期:2013-02-05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美,追求意境,讲求“诗情画意”,在空间处理上多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1]。探索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景观营造艺术并付诸现代园林实践,有利于传承和把握与运用中华文化精华。

诗情画意,指的是像诗画里所描摹的那样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2]。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鲜明特色和独有风格。园林景观意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山、水、植物、建筑等要素,还要考虑人们在其中的活动,以及四季变化对风景的影响。

当代各种思潮纷杂,景观设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化与多元化趋势。但“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的创造与应用在现代园林中仍受热捧。较为典型的有成都、上海的易园,杭州西湖新十景、上海世博园中的“亩中山水”、三峡风景区,等。为此,研究现代园林“诗情画意”景观的创设途径有深远的意义。

1 中国诗、画与园林的关系

1.1 诗情与园林

《东方庭园论》指出:中国传统造园的特点是不仅要改造自然,还要体现出“渊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2]。首先,园林建造地的诗情(即地方文化特性)影响了园林的选址;其次,诗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景观的布局。中国园林讲求幽深曲折,正所谓 “造园如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错杂,方称佳构”[2]。

中国古代诗歌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即如果诗歌没有诗“意或情”,只讲究对仗工整、韵律严格,就没有灵魂;而园林的创建,若没有立意也就没有灵魂,缺乏创造性。

1.2 画意与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画均属于以风景为主题的艺术,被誉为“姊妹艺术”,在艺术处理手法及规律上有相通之处(如立意、层次、虚实、曲直的营造等)。造园家融画意于园林设计与建造当中,借鉴绘画的手法营造曲折婉转的环境,引起人跌宕起伏、欣赏喜欢的审美体验。由此,画论便成功地指点了园林的主题选择和结构建造等层面。

2 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

2.1 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处理上常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多用假山、建筑、廊和墙来分隔空间,还采用借景的手法展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无限空间,追求“咫尺山水蕴千里江山”的山水画境。

2.2 虚实对比

在园林中山体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在空间处理上,闭合为实,开敞为虚。园林景物的虚实对比,可加强艺术效果。虚实相生要做到“疏处不见其缺,旷不觉其空,方得疏旷秘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可使观赏者产生空间扩大的感觉。

古典园林常采用实中有虚的办法来造成景深的错觉。如在狭小的天井一侧,粉壁墙前,种植竹子Bambusoideae、芭蕉Musa basjoo,配几块假山石,便构成一幅立体图画,消除视线的局限性。景墙开窗,使墙外景色半隐半露,扩大了空间,加强了景深。假山留一个洞或墙上做一个假门,都能使人产生错觉,取得特殊的效果。园林中虚景(月影、花影、树影、风声、雨声、鸟语花香、云雾、日月星辰等)的处理更胜实景。如柳浪闻莺、雨打芭蕉中的鸟鸣与雨声便是虚景产生的美[3]。

2.3 含蓄有致

明代唐志契指出: “景愈藏,景界愈大;景愈露,景界愈小”。中国古典园林借鉴吸收了中国画含蓄有致的创作方法,讲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苏州拙政园进门处的一座假山是藏;穿过山洞,至远香堂南的山池,主景隐约可见,是半藏半露;至远香堂,主景映入眼帘,是露,达到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抑景效果,其部分往往要“千呼万唤始出来”。

2.4 情景交融

中国古典园林常运用写意和比兴、古诗画意境的再现及景题、楹联、匾额上的诗词点题等手法创设“诗情画意”,创造出令人神往的“形、色、声、香”均具备的奇妙景观。例如,扬州个园以墨石山前种有多竿修竹,比拟“春山”;太湖石山前植松树,比拟“夏山”;黄石山植古柏,比拟“秋山”;低矮的雪石山不饰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比拟“冬山”。表达出“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诗画意境[4]。又如,苏州拙政园“听雨轩”取李商隐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远香堂”则源于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溢清”句意,而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则是用宋代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画境造景,使景中有画。

3 现代园林中“诗情画意”创设途径

3.1 因地制宜创设“意境”

不同的园林,“意境”迥异。如:北京圆明园中的景物都是围绕着“水”的主题来设置,并较好地突出了皇家园林特点,即“因水成景,借景西山”[5]。又如承德避暑山庄以自然植物景观取胜,通过植物的花期和叶色变化凸显了园林景观的色彩变化和季相交替。实现山庄“春有万树梨花送暖,湖边杨柳吐绿;夏日绿荫生凉,青萍涌翠荷花飘香;秋有枫林红叶,山峦火红;冬有青松挺拔”的物象美景。

3.2 借用“诗文之美”题名点景

借用“诗文”来题名或点景,不仅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还可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进行规划设计。

园林是人化的自然,景观之名往往使人产生无穷的联想和“诗情画意”的共鸣。例如“爱晚亭”“留听阁”“明月楼”,以及桂林山水、苏州枫桥、寒山寺等。又如,济南小清河综合治理景观工程,该设计通过浮雕、铜雕、铁雕、线条画、马赛克拼贴的景墙、雕塑等形式布置两岸沿线各景点,将小清河的历史文化融入景观中,形成标题景观,如“玉带修篁”出自“清河玉带绕城飘,夹岸修篁翠色雕”,“水岸鹊华”出自“鹊华烟雨”[6]。

园林中的匾额、碑刻、对联、题咏等也是景点景观重要的文化点缀,对丰富园林景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昆明湖和万寿山中间的长廊可以称为“艺术长廊”。此外,用于点景的“名文佳诗”,还是“留之久远”的导游词。园林胜景也需要名文、佳诗的包装和点染,方能激发人们的游兴,并能起启迪、引导游人和拓展、深化意境的作用[7]。如镇江沈括的梦溪园、司马光的独乐园、苏州网师园等,诚所谓“地以诗生辉,诗以地益秀”。

3.3 营造“诗情画意”的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诗情画意”的创设途径主要是按照诗格画理来取材构景。古典园林中许多植物造景的技巧直接受益于咏景诗和风景画。如拙政园的“听雨轩”前后的芭蕉、修竹及雨滴蕉叶滴答有声之景便出自李中“听雨入秋竹,留僧复旧棋”句意;圆明园中的“武陵春色”也是取陶渊明“紫薇花对紫薇翁,名日虽同貌不同。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得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兰下月明中”的诗意。

在现代园林中,既可借用移情、比兴、象征、隐喻等手法或古代的咏景诗和风景画进行植物造景,使景观富有“诗情”与“画意”;也可将大地艺术运用到景观中,表达设计师或艺术家的某些观念和想法。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也为表现更多的植物景观意境提供了条件。例如,利用文学作品中植物的象征意义,栽植玉兰Magnolia denudata、海棠Malus spectabilis (Ait.) Borkh.、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即寓意“玉堂春富贵”[8];或根据画理取裁,即借鉴山水画的构图及各要素搭配手法进行植物景观的营造;也可根据植物时序季相变化,选取适合观赏、吟诵的植物,增加园林文化内涵。

3.4 以画理组景,借诗序安排空间

园林是讲究空间营造的艺术,所谓“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造园者可参照画理或诗文意境构建园林的空间序列。园林布局要在三维的空间中描摹自然山水,安排建筑、植物、山石等元素,营造可游可居的如画景观。例如,宋介之的休园就是按照山水的画理而以画入景的,其组景“亦如画法,不余其旷则不幽,不行其疏则不密,不见其朴则不文”[9]。足见,要精心安排园林的空间序列及其景观方可使园林布局产生起承转折、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连续流动的空间效果。

3.5 叠山理水体现诗情画意

现代园林(如庭园、广场、交通岛、建筑和公园入口等处)的叠山理水也应注重写意。造园者要将大自然的雄浑或秀丽领会于心,然后结合个人的理解与认识,将无限的空间浓缩于咫尺之间,使城市居民具有更为真切的贴近自然的感觉。以叠山来说,其在堆叠章法及构图经营上,既有造园者对自然山水的概括提炼,也有对山水画理的运用,诸如“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如是造就步移景异的立体诗画[9]。

3.6 挖掘地方文化,创新景观概念

现代园林景观的底蕴来自对地方文化的挖掘、提炼及其序列组景。如安徽合肥的肥西老母鸡园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主题概念,园区规划注重挖掘“鸡文化”的地域特色内涵,强调“鸡文化”与“乡土性”,以保护生态、传承文化为设计理念,获得良好的文化认同。其它成功案例还有以“神农教耕”“神农坛”主题雕塑强调农耕文化的玉环观光农业园、重点挖掘梅文化的南京傅家边现代农业观光园和以葡萄和葡萄酒文化为特色,以欧式田园风情为景观基调的重庆市巴克斯葡萄公园等[10]。

对地方传统景观文化的挖掘,主要是通过“传统景观符号”的运用形成标题景观或重要景点,以唤起民族的典型情感心理,传达体验方式,引起共鸣。例如“沧浪之水”(沧浪亭)、“曲水流觞”(流杯亭)、“万”字形廊.

现代园林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有成都的易园(以《易经》文化为特色的易园企业文化和易学园林文化)[11]和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园“亩中山水”系列景观的设计。上海的设计巧妙结合了中国人对自然山水、土地的深情,将“亩”与“园”结合,注重现代的实用功能要求,亩中造景,形成了“亩中山水”系列作品(图1~6)[12]。此外,三峡大坝景区主要依托“三峡工程”,全方位展示了“工程”和“水利”文化;北京中关村西区的环境设计方案分别以圆形的大众娱乐舞台、楔形绿地上的艺雕、方形构图元素、矩形网格等空间形式展现“阳光与流水”“黄土地的腾飞”和“网络意境”三个主题,较好地展示了“现代科技”的理念[13]。四者均用当代的景观符号(或设计语言)较好地表现出传统中国园林的内涵或寓意。

参考文献:

[1]邵祥东.诗情画意“妆”园林[J].现代农业科技,2008(2):62,64.

[2]刘尧,徐筝.谈诗情画意与中国古典园林[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37.

[3]刘莉.诗情画意―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2-64.

[4]侯则红,陈展川.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4):128-129.

[5]路翰鹏.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追求对现代园林的影响[D].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2010.5.

[6]方鹏.诗情画意新景观・北岸[J].走向世界,2010,18(5): 62-63.

[7]程为宝,刘建国.诗情画意 写入园林―中国山水包装浅论之二[J].包装世界,2001(5):58-60.

[8]唐莉英.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的意境营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10-22511,22663.

[9]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22.

[10]闻佳.特色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合肥市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3.

[11]任欣,王大志.现代城市环境中的传统园林空间营造――易园形态空间构成与意境解析[J].四川建筑,2006,26(2):10-12.

篇9

前言

1925年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开启了新的历史。随着文明的发展,现代园林的设计原则表现为“以人为本”,而园林建筑物、构建物属于园林景观中的的硬质景观,也是以人工设计取胜的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物、构建物以他们特有的柔和色彩和造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园林建筑物、构建物在设计时会紧密联系园林的整体环境,与附近的植物和山水景色相互辉映,组成一幅秀美的园林景色,极具艺术的鉴赏价值,是园林景观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要素。

园林景观中建筑物、构建物柔化的功能

1.可以促进环境的协调性

园林设计通过植物、材料、空间布局和水景等不同元素的相互组合和运用,展现了园林景观的整体风格特色。为了创造出唯美和柔和的园林景色,设计时需要将各种元素进行合理的组合。一般而言,园林建筑物、构建物是由硬质材料形成的硬质景观,营建的主体是软质景观,通过材料和色彩的巧妙搭配,将园林的建筑物、构建物进行柔化设计,这样可以将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进行合理的衔接和过渡,可以避免突兀与刚性的建筑物、构建物和软质景观之间巨大的反差,进而避免园林景观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在园林设计中,使用柔化技术可以促进建筑物、构建物与附近的软质环境的和谐,展示出协调、自然的园林景观。

2.可以增强生态的感受性

园林建筑物、构建物是以突显服务功能的硬质美,但是随着园林景观生态的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生态概念推广,这两者的结合之下采用植物柔化技术已经演变成为园林设计中的一种流行方向,可以使园林建筑物、构建物变得更加绿意盎然。植物柔化具有很多优势,例如能源保护、生态学、植物美学等等,将建筑物、构建物和植物进行合理的组合,以期完成生态和形态共生的目标。植物柔化里的植物可以给人生命的想象,在绿色景色里拥有亲近大自然的感受。植物柔化的功能主要有两个:(1)加强生态的感受性,尊重人文景观和生态的结合,这样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弘扬,也有利于生态文化的继承。(2)植物柔化可以改变园林建筑里比价生硬的设计,让整个园林设计变得和谐、协调。

3.可以提高美学的价值性

在园林设计中,有的建筑景观在材质上、形态上、空间体量上缺乏一定得相互协调,在颜色方面也缺少准确的搭配,致使建筑物、构建物不具备活力的基本色彩,并且因为色调上缺失了和谐,色彩运用过于杂乱,毫无章法可言,失去了园林的美学设计价值。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要注重建筑物、构建物的柔化技术运用。因为建筑物、构建物的柔化技术重视材质、体量、线性、色彩的设计和研究,可以美化园林景观,愉悦和调和人的视觉享受,进而提高整个园林景观的美学欣赏价值。

园林建筑物、构建物的典型要素柔化分析

经过多方调查发现,材料、线性、色彩、植物等要素的合理组合,可以讲园林建筑物、构建物进行柔化。丰富了建筑物的空间,可以柔和视觉的感受。

1.从植物角度进行柔化

在建筑物中墙体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具有分割、承重和维护结构的重要重要。将墙体进行合适的装饰,这样可以给建筑物增加不少亮点,而且可以形成一个优美的园林景观。经过多方调查,在很多园林景观中,常常使用山石和绿化等设计要素当做柔化点来改变墙角廊隅的生硬,免去了园林的单调和沉闷。进而使整个园林建筑更加立体,更加柔和自然,让墙体空间更加舒畅,增强园林的自然氛围,使其更加舒畅。

在城市建筑中,有很多隔离多层建筑的,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垂直面积要大于该建筑的平面面积。根据研究发现,4~5层的建筑墙面面积和占地面积之比约为2:1。倘若将地被植物和藤本等软质景观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装饰,就能将墙面进行美化,增强艺术欣赏,柔化的建筑物的外墙,并且可以增加本来有限的城市绿化率。例如爬山虎,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墙面植物柔化,成片的爬山虎就如同绿色的帷幕,铺在墙面上,让墙体空间之间的过度更为自然,增加墙面的生计。与此同时还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

2.从延伸空间植物进行柔化

建筑物立面的重要装饰组成部分和建筑物空间的延伸都是建筑物的窗台和阳台,一般而言他们是由铝合金、砖石、混凝土等材质组成的,显得缺乏生机,利用绿色植物进行合理的修饰,可以将其变得生机盎然。窗台和阳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这二者的绿化效果极为明显,可以使人们感觉身边就是绿意盎然的生机,感觉到空气变得新鲜,感觉到人和自然达到和谐的境地。最为常见的窗台、阳台植物柔化的是种植槽式、落地花架式、藤本植物攀爬式、垂吊绿化式和平摆盆式,他们相互组合的柔化模式。虽然这些柔化可以美化建筑物,但是必须要注意平时的修剪工作,避免植物过于杂乱。

美学角度柔化分析

1.色彩运用的柔化分析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让建筑物的质感和色彩与自然的树木山石相似,设计师会采用微差的创造手法来营造意境,比如说将公园的竹柱、草顶、亭子,或者将柱、屋、墙等做成树干、竹子、树皮的形象和颜色,让建筑物恰如其分的融入自然的景观之中。森林公园中多采用色彩对比同意的原木色仿生材料,是让景观变得自然,在园林建筑中,多倾向于清淡的色调,徽派的“青山绿水、粉墙黛瓦”就是建筑物、构建物柔化的最好案例。典型的马头墙建筑和青瓦粉墙的基色组合,通过植物的色彩光影补充、衬托、多变的空间层次来展现徽派建筑的特色,让视觉感受得到柔化。

2.体量的柔化分析

园林景观空间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建筑体量的大小,在一个同样大小的园林空间里,被小体量和大体量的建筑包围感受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建筑物所在的空间环境不一样,带给人们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小体量建筑物在小空间给人的感觉不一定就是小而轻巧的,反之亦然。在建筑物体量的控制时应当考虑附近环境的特点,例如在兴建或规划体量大的建筑物时,通常会采用合适的设计将大体量分解为很多体量小的建筑,让其和环境更为协调。

3.材质的柔化分析

在自然式的园林中,经常会利用具有天然色彩的软质材料,让其与建筑物、构建物的风格可以完美的结合,带给人亲切、柔和的感觉,另一方面仿生材料的广泛运用可以有效的减弱环境和建筑的划分。硬质材料的柔化类型可以达到柔化建筑视觉效果的目的;软质材料可以使景观建筑与周围环境有一个高度的和谐。

4.仿生形态的柔化分析

人们对仿生形态的原型有一个比较丰富的联想,并且仿生的原型基本上都是人们熟知的,因此仿生形态的寓意很直接明了。仿生建筑可以减弱自然公园里的人工特性,因此在设计建筑小品和硬质景观时,常常使用仿生形态的柔化技术。在利用仿生形态的柔化技术时,应当从自然中获取启示,应当结合实际建筑空间,考虑尺度问题。仿生形态的建筑物、构建物最好可以以假乱真,好似真的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5.人文的柔化分析

在不同年代,建筑是各具特色,具有不同的功能、形式、材质、风格,并且他们所蕴含的历史沉淀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下,必定产生不同的审美偏好和情趣,因此在利用人文柔化时,应当结合该区域的历史文化的价值所在,从人文历史和游客的审美心理出发,通过合理的景观设置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另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和建筑立意的弘扬和宣传也是属于人文柔化的一部分。通过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氛围,让游客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该文化的的宣传。进而达到柔化园林的目的,并且可以增加人们的精神层面的享受。

园林景观建筑物、构建筑柔化的影响因素

经过大量的资料查询和实地调研,笔者就园林景观建筑物、构建物柔化的影响因素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因素。园林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建成之后也并非没有变化的,园林的风格和附近景观都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就这一特性而言,在设计园林建筑物、构建物柔化时就必须要考虑到时间的重要性。(2)空间因素。我国的园林设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园林中建筑物、构建物和动植物、山水要素达到了很到的境界。文人雅客对园林的艺术要求和使用要求有他们特有的设计方法:错落有致,尺度合适,高低变化,比例协调,虚实对比,前后呼应,动静结合等。(3)技术安全因素。在对园林进行柔化设计时,必须要根据园林景观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应当考虑到所需的技术是否已经完善,保证柔化技术可以顺利的实施。(4)经济因素。无论什么施工方案都有自己的预算,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建筑物、构建物柔化时各方面所需的经济需求,制定一个性价比最高的柔化方案。(5)区域因素。区域因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因素、地理位置因素、气候条件因素、园林景观中建筑功能的定位因素,他们都是在制定柔化方案时必须要考虑的方面。

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方向

Abstract: The modern city, people requires life quality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also requires more and more humanistic landscape to beautify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refore in the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 direction

科学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要将社会、自然和人类彼此协调,为人类创造更加接近自然的健康的生活环境,使人们能够在赖以生存的城市中宜居宜商。目前,国内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相关的实践逐步开展起来,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适合我国人民生活的园林规划,效果显著。

1.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原则

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要同时面向历史、自然、现代三个角度,尽量挖掘展现本地文化,将都市文化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同时彰显城市独特的个性。城市滨水景观的开发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1文化性原则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厚厚的堆积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在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历史的沧桑留下了许多痕迹,这些历史印痕对这座城市来说弥足珍贵,是这座城市走向未来的精神。他们或者是古代的码头,或者是留存下来的建筑,或者是街道的肌理,甚至于街坊间的传说故事和古老的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中首先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强调并凸显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是规划的首要任务。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人文景观,有利于营造滨水景观的文化氛围,也可以增加城市居民的文化归属感 例如上海的外滩,保留了从近代到现代不同时期 不同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风云岁月的历史变迁,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外滩成为上海的象征,吸引海内外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1.2生态性和协调性原则

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走廊,也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重要栖息地。景观的设计和规划要遵循生态原则,注意保持生物多样性很多城市早期忽视了污水排放管理,致使城市的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环境治理。因此,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当同滨水环境治理同步进行,将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城市环境管理中,严格控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景观的设计要与周围的建筑风貌和环境氛围相协调,与建筑风貌协调并非以为强调其一致性,与其周边建筑的风貌应有差异性和个性化。

1.3时尚性原则

城市的规划设计是为城市的未来设计遗产,在设计理念上,不应一味的仿古,应与时代同步,甚至超前时代;设计风格上,要注重时尚元素展现,使城市景观的规划建设具有时尚感,能够展现都市文化。

1.4立体设计原则

以往景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去刻意追求平面图案的美观、线型的流畅。但他们忘了景观是使人在其中游憩的场所,人不能一直俯瞰这个景观空间,而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因而,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纵观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些名品,无不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2.园林规划景观设计方法

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 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 绿化广场 生态廊道 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 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

2.1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就是在园林设计中,合理地利用各种植物创造出优美舒适的植物景观, 这些植物景观与其他园林景观一起构成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们对良性生态的需求。

2.1.1植物景观带来精神审美

植物景观是园林设计的中心, 植物景观设计的好坏是最终评价园林设计质量的标准之一。植物是自然景观的标示性元素,同时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 它们在不同的时节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与色泽, 可以带给人不同的美学感受。每个人都有奔向大自然的欲望,植物是大自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不仅可以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还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这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感受和熏陶。

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是在充分认识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 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的, 因此设计出的植物景观不仅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还可以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 塑造出一个优雅舒适的自然环境, 让置身其中的人得到美的享受。

2.1.2植物景观三大功能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有三大功能, 分别是建造功能、环境功能和观赏功能。植物的建造功能是指植物可以创造景观空间,建造植物景观。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的合理运用, 可以建造出形态各异、有着极高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环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响空气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与其他各类景观比起来, 其有着更大的生态学价值,它可以提高空气质量,改变园林中的小气候,给人们以舒适、惬意的感受。观赏功能即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能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 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

3.建设生态景观

3.1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 灌木、 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 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 空气、 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 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 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 植物和谐共生、 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 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

3.2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 、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木本植物为骨千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徽观人工植物群落, 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4.结束语

总之,园林景观是人化的自然。园林设计,不但需要有社会性、 经济性、 技术性等方面的科学思考与分析,还需要热烈的情感催化,二者合一才是我们创作的真正动力。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 特别是那些具有典型意思的形象与事件,最能提供我们创作的灵感, 这也是我们无法从资料与书本中得到的实惠。从生活与自然中得到的信息,永远是我们进行创作的灵感。

参考文献:

[1]常毅恒.浅谈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及方法[J].城市建设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