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0 16:2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阅读理解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的有机成分之一,在整个初中教学系统中发挥着调节优化整体教育教学结构、保障学生群体基本的阅读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群体全面发展等一系列多重性的关键效用。而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还普遍存在着阅读教学理念陈旧、阅读理解讲解解析方法单一、阅读教学课堂氛围沉闷等集中性的瓶颈问题。
本文就以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之中解析如何采用多元灵活、创新集约的方法手段,在创设构筑互动轻松的阅读教学氛围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化实现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理念从教条化到人性化、教学方法从单一化到多元化、教学模式从封闭化到开放化的具体可行的转化应用,最终快速有效地提升拔高学生群体的阅读辨识的应用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内涵特征以及价值定位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更新改进是基于新课改工程价值理念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模式的集合,它包含教师的教育心态思维与教学设计理念两个层面。在教育心态层面,要求教师剔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秉持踏实、务实、切实的思维导向;而在教学设计理念上,则倡导回归语文学科阅读理解本身,教师需要以实事求是的基本理念去进行备课编排、课堂设计、实践反馈,侧重结合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衔接联系,进而加强模式改进、方法创新、理念拓展,让师生群体充分融入互动协调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平静、和缓的节奏去实现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实践教学的转变延伸。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系统所选取的教学材料内容新颖、涉及领域复杂繁多、考试范围多元广泛。阅读理解教学也逐渐突破了旧有固定的“重点字词、句式句法、表现修辞手法标注圈划”、“难点易错集中讲解、读背”以及“大考试小测验反复巩固”的三大“王牌模块”的束缚羁绊,逐渐扩展延伸至侧重加强课堂教学的创新灵活化设计、活跃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辨识探究实践能力以及深化阅读理解教学结构人性化拓展等新层次、新方向。这种开放性、多元化的氛围态势也就为阅读理解教学的更新改进创设营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二、初中学生群体阅读能力的强化性解析与具体化举措
(一)以社会生活场景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来源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知识的实践应用为立足点,所以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然后将其转化应用到实际具体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活动之中。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熟悉的场景、亲身的经历、有趣的自然现象等等都可以经过适当的提炼,融入阅读理解教学之中。譬如在讲解《中国石拱桥》这篇文本所蕴含的阅读知识点时,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先对学生群体进行基本整体的背景知识的简略介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分别推选各组代表结合自己在生活实际对于桥梁的所见所闻进行自我发挥,并进行说明文基础知识进行内容理解、灵活解析以及心得分享,从而剖析出本篇文章所蕴含的关于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特色属性概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构筑多姿生活以及社会群体后代应当艰苦奋斗等中心主题。从而使得学生群体得以在熟悉的场景中增强对相关字词短语、读写辨析的记忆与感知,最终稳步加强其自身的阅读辨识能力。
(二)融入诙谐灵活的影视文化语言的教学知识点针对解读
文言文与古典诗词在初中阅读理解中所占的比例不小,也是实践教学的难点所在,学生普遍反映的困惑在于无法切实灵活地感知文言文与古典诗词语境下的阅读理解的知识点分布、句式用法体现以及具体解题剖析。鉴于此,教师可以将最近收视率飙升的古装电视剧《甄嬛传》作为示例,在讲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李清照的《醉花阴》等古典诗词的相关知识之时,适时合理地引介剧中甄嬛于寂寂秋夜独剪蜡烛灯花这一片段作为引子,结合“甄嬛体”进行诸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意境营造赏析、倒置手法分解以及“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比烘托手法剖析、断句划分讲解,对比现代汉语语法语序,从而加深对于相关阅读内容、句式句法以及体会感悟。而在这个互动活跃、轻松趣味的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以及相关文言文的文字词短语、语境语法、语言技巧等相关阅读理解的知识内容的认知程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任务目标。
(三) 加强阅读积累量与应用写作量,做到读写结合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组件以及考试测验“第二压轴大戏”的阅读理解的解题写作就显得地位特殊、效用独特,其需要长期的积累磨砺,才能内化吸收,形成系统性的构筑体系。而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解题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样需要长期的语言积累和不断的专业训练,只有读得多、懂得多,才能有“东西”可写。所以在实际具体的阅读理解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尤其加强学生的阅读量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自己的“文科式”的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譬如在讲解《木兰辞》这一乐府长诗之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辨识文言字词、句式的同时,灵活加入对于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动漫卡通、书刊美文的观赏阅读,教师进行辅助指导,切实教会学生如何去读出语感、品析句意、学会章法等基本的阅读技巧,从而将“听说读写”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群体阅读理解辨识写作能力的提升拔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模式的更新推进是一项基础式、组件化、长效性的综合教育教学实践工程,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系统中发挥着更新调节的关键效用,也是实现我国初中语文教育系统创新化、实效化、应用化的切实可行的途径手段。深化改进当下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系统的整体架构,进一步落实新型集约、灵活多样的阅读理解教学方法模式的推广普及,稳步提升学生群体的阅读理解能力水平、基本语言素养以及文化内涵修养,从而促进我国初中系统学生群体健康、全面、综合地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锐.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探析[J].教育界, 2011(1)
篇2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初中阅读教学的好坏分不开,同时,初中阅读教学也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理解思考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简要分析了做好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希望能够给业内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懂文章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目标,此环节分为两步:认读和解读。在认读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归纳,把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点,再帮助其加以解决。而在解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则应要求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方法和内容做到准确把握,坚持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思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差异性为出发点,由认读到鉴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让每个参与阅读的学生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发挥、专注地投入、深刻地思考,提高阅读水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自觉投入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自觉地投入。王富仁先生说:“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任务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可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想出更多的金点子,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界,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让学生真正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
例如,教学《藏羚羊跪拜》时,我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看动物世界吗?你们对哪些动物有所了解?在动物世界这个栏目中,可爱的动物有非洲象、美洲豹、北极熊,还有快乐的河马,生活在南极冰天雪地中的企鹅……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穿越时空,去我国的藏北高原认识一下生活在那里的珍稀动物――藏羚羊。(观看影片片段《可可西里》)同学们,这就是被誉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经过千万年自然演变,它们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友,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但是,随着西部的不断开发,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天天面临着能否生存的危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则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藏羚羊跪拜》。
学生看了这个片段,从影片中了解到珍稀动物藏羚羊正在遭到人类的过度捕杀,保护藏羚羊、与动物和平相处的理念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了阅读《藏羚羊跪拜》的兴趣。当然,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总之,这个情境的创设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停靠点,又激发了学生自觉阅读、学习的兴趣。
三、激活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在现实中的阅读教学却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即教师代替学生去解读和分析,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获得对文本独特的体验和解读,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不但要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看法,更要对他们意见中那些不恰当或者严重偏离原则的部分加以修正,从而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问题,唤醒情感的源泉,实现对生命的感悟。
四、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也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养成习惯。为了达到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比如,在班级内建立图书角,让学生互相交换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籍目录,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带领学生读书的同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在班内办手抄报、墙报等。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使其知识水平获得大幅度提升,也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促进了其主动学习。通过这种课内外互补的方法可以让语文教学取得很好的成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更多有效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更多地去关注自身和他人的生存,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利用阅读教学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和信息的吸收,使其最终实现心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与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导刊,2010(7).
2.常海玉.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4).
篇3
关键词: 电教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应用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内容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事半功倍。尤其在低年级,有声有色的电教媒体可以激活阅读课堂,帮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电教媒体具有趣味性的特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设计《春笋》一课时,我思考如何才能一下子吸引学生,恰巧课文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以此为切入点,我上网搜索了各种各样的雷声,最后选择了能凸显春雷“声音清脆而响亮”特质的声频,一上课便“惊醒”了学生,有的学生平时未留心雷声,在课堂上听到,兴趣盎然,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低年级拼音教学中,电教媒体在激发孩子兴趣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学生刚接触拼音,看着那些拼音字母一定觉得单调无味,因此我制作了有关拼音的FLASH动画帮助他们记忆,比如教学“ō”这个读音时,在拼音“ō”旁出示了正在高声啼叫的大公鸡,公鸡正在“ō”地打鸣呢,学生兴趣盎然,记住了正确的读音。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促进直观教学
借助电教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备课时我发现学生对“羊皮筏子”没有直观感受,对艄公如何能驾驶“羊皮筏子”征服黄河不能理解,因此在行课中,我展示了多幅羊皮筏子的图片。对于从未见过的事物,学生充满好奇,并参与讨论为什么羊皮筏子能成为艄公征服黄河的必备工具。再如教授《春笋》一课时,小春笋如何“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单凭想象,学生可能还感受不到那股劲儿,因此我播放了小春笋们钻出地面那一刹那的FLASH动画视频,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更能理解和感受到春笋破土的劲儿,为理解春笋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能使抽象化为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想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在阅读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教学《春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小春笋探出脑袋,看到了周围的世界,它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我预想学生想象时可能无从入手,可能不能马上入情入境,因此提供了一副优美的风景图,并配上了布谷鸟的叫声,他们的回答变得多姿多彩。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材料,使学生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难点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景物用电教手段充分展示出来,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讲解,学生就更易于理解把握,为突破课文的难点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减缓学生思维的难度,是理解教材重点、难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如何使学生体会只有具有坚韧的精神、高超的技巧才能征服黄河,由于相当一部分孩子还未见过黄河,对于黄河了解不多,对于谁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探究欲望不强,为使他们投入学习,我首先就播放了能凸显黄河气势的录像,那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犹如万马奔腾般的黄河,让学生不由地发出啧啧赞叹声,并心生困惑:谁能成为这气势磅礴的黄河的主人?这就为我进一步带领他们探索求知奠定了基础。
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利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化解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真实;开放;学生
一、追求真实,关注学生
真实、有效是课堂教学最本质的要求。追求真实的语文课堂,关注学生的真实状态,就可能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课堂教学的“前状态”与“潜状态”。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就是要创设生活情境,使教学生活化。如:《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主要是写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分别给大雁、青蛙、松鼠、孩子们写信,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的关爱之情。教学时让学生们当一回爱的使者,帮秋姑娘送信,给小动物读一封信,想象秋姑娘给别的小动物写信时会说些什么,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不仅明白了文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还学会了运用语言,关心他人,珍惜友谊。
2.采用真实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开展真实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切勿走过场、搞形式。如今的课堂中时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有些教师不论问题的难易,也不考虑问题是否具有探究的价值与必要,想当然地就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与指导,学生茫然探索,不知所以然;进行小组合作时整个教室沸腾起来,优秀的学生抢着表达,一部分学生冷眼观战,甚至走神。课堂看似热闹,合作却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在组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时,要依据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合作的冲动之中,还应该留给学生探究合作的问题空间,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合作的情况。
二、倡导开放,发展学生
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努力倡导开放的语文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学得积极主动,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1.开放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此教学目标的制订应有梯度,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要求人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差异、需求与能力进行因材施教。
2.开放组织形式
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开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如在教学《雨点》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边观察画面,边细细地朗读课文,思考:小雨点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通过自主思考、同桌交流、全班讨论、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意境,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等形式,学生明白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地方越来越大,水流越来越急,小雨点也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样子。通过这种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开放形式的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文本的知识内容,而且培养了探究合作能力,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开放评价方式
新课标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是说,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范围,把学生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学生有价值的所作所为,即使有些与预定的目标不那么符合,也要给予支持和肯定,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以足够尊重。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只要有自己的理解、想法,就要大胆举手回答,当他们回答对了,我及时鼓励,久而久之他们的胆子大了,参与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自信也越来越大。
篇5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学;化学
藏汉双语化学教育作为我国化学教育的一种形式,正在为藏区民族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素质的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实习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对藏族地区化学课程藏汉双语教学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够在藏汉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方面有所突破。化学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时间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随着教育改革体制的逐步发展,新的科学教育教学方式逐渐走向教育舞台。藏汉双语教学作为我省少数民族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逐渐为人们所了解。但是对于其内涵和实际意义的理解都不够深刻、明晰。尤其是对藏族中学化学双语教学缺乏理论的探讨和研究,下面就根据自己支教及他人的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双语教学的体会,试谈谈自己的粗浅见解。
一、双语教学现状
目前青海省藏汉双语教育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1)汉语为主的教学模式,把藏、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使用汉语版教材,主要教学用语为汉语。(2)藏语为主的教学模式:把藏、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使用藏语版教材,主要教学用语为藏语。(3)口语辅助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开设藏、汉语文的前提下,对藏族学生的教学用语,主要以汉语授课为主,用藏语作辅助讲解。(4)先藏后汉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全部用藏语教学;中学阶段,全部用汉语教学。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5)先汉后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全用汉语教学,大中专学校的藏语专业则使用藏语授课。就化学学科而言,涉及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前三种。
藏汉双语化学教学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与复杂性无疑为其实施增加了难度,因此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就是课程资源严重缺乏,新课程实施中缺乏藏语教材和藏语课堂练习册,对教材的要求也有局限性。缺乏与新课程配套的课程资源,这是目前新课程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化学课程采用全国统编教材缺乏藏语版,编排也不按照藏族学生熟悉的思维方式,课本上的教学例子也大多数是藏族学生所不熟悉的。教材脱离学生生活经验、难以满足不同民族地区学校和学生需要的倾向,影响着正常的教学;缺乏“双语型”教学人才,在双语教学的学校中,大多数教师只能单一授课,不能举一反三,互译互解。双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这是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双语教学举步艰难,成效不卓的主要原因。
二、目前化学藏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由于双语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在各自教学的过程中,仅靠自己的理解去诠释双语教学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这样势必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局面,也会造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双语教学的目的上看
有些教师认为双语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在藏语文教学之外的其他课程中,让学生在汉语的语境下,理解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达到汉语和该教学内容都得到有效完善的双重效果。这种看法,与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相差甚远。
2.从教学方法上看
有些教师采取“阅读理解”式教学方式,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完全使用汉语,让学生在理解教师铺垫语言的前提下,理解专业知识,以此希望达到汉语文和专业知识的双赢。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在汉语文水平方面的差异。不同学生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由于学习兴趣、知识面、汉语文学习层次的限制,他们之间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甚至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中的汉语表述,更谈不上能够完全理解其他学科的专门知识。
三、化学课程藏汉双语教学中的解决方案
以上两点是长期困扰藏区化学双语教学的难题,如何解决呢?
我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堂前期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应当根据课中教学的内容,搜集相关专业知识的文字资料,如查阅图书、上网搜寻等方式,多方面准备教学的资料,特别是专业知识需要的专业术语的汉语表述,还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中生烟”等有趣的化学“魔术”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从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甚至还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情景创设,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因为有了好奇心才会有问有了问题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有了学习的欲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自主积极获取知识,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做,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弄清专业术语汉语表述的成词规律,以及该词或者词组的由来,以便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清晰、充分了解该知识。
2.课堂教学中藏汉双语的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中,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时,适时穿插汉语表述,将专业术语的表述及成词规律、词或词组以及物质结构的由来等贯穿课堂之中。例如讲解“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实验中,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玻璃管。当老师提出:如果这两个步骤颠倒了,结果如何呢?学生很难理解,用藏语专业也未必能够理解,所以我用动画演示的方式播放了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时发生的爆炸现象。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所以在讲“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时讲解概念外还要讲解“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由于我们在化学学科中进行双语教学还处在初步尝试阶段,教师在注意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的基础上应参考教材和课程教学目标。
四、结论
展开双语教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灵活多变的、形式多样化的。积极开展课余活动,比如双语化学兴趣实验活动小组,双语知识讲座等。让学生在一种放松、愉悦的氛围中实践藏汉双语教学,提高科学素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藏汉双语的积极性。在实施化学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习得,要达到应有的学科教学目标。整个藏区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关系到藏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和前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化学双语教学中将会不断涌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只要我们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认真地分析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探索解决的办法,我们就有信心把藏区的化学双语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为民族地区打造一条特色化的物理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振岭:“青藏牧区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青藏牧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2010年9月
[2]才让措:“青海省同仁县藏族学生藏汉双语教学实践研究”,《中国藏学》,2005年第3期,第29―32页
[3]赵跟喜,杨建成.甘肃省藏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现状调查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改革2009.8,24(8):131.
[4]雅拉毛:《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第五期,第13―15页
[5]扎西:“青海藏区中小学双语教学调研报告”,2008年11月
篇6
大家好!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让我们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其实在座的每位班主任、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今天利用这个交流的平台,只能算是将自己工作的心得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指教。
一、巧用教师博客促进班级管理
博客的中文意思就是“网络日志”,有着极强的互动功能。教师博客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新型交流沟通平台,可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尽显班级的特色、师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家校协同教育的效果,很好地为我们的班级管理服务。
1、充分利用教师博客,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人际氛围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标志之一,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是既怕又敬。但有了班主任博客,就改变了这种局面。我经常将班级日常生活剪影、我写的一些小文章、让我感动的哲理美文等放到博客里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甚至在周末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玩的小游戏,利用博客全方位展示教师生活、学习、工作状况,向学生打开了通往班主任心灵的一扇窗户。教师博客学生让学生更理解班主任了,也更信任我了,他们从我的生活历程中感悟到了许多对自己成长有用的东西,他们觉得我就是他们最可以信赖的大朋友。
博客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师生都可以畅所欲言,敞开心扉,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心灵间的距离。每个学期伊始,我都在博客上发表《新学期寄语》,向全班同学提出新学期的希望和奋斗目标,或者针对班级问题进行提醒等。比如2009.9.3刚升入六年级时我在“开学了”中写道开学了,见到分别一个假期的学生们,心里非常高兴。他们都长高了,也更懂事了。个个朝气蓬勃,红扑扑的小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们啊!希望大家珍惜这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团结、友爱、进取,把自己最美的形象留给母校,用自己最好的成绩回报母校。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同时又对他们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学期伊始,立刻进行这样的教育,效果非常好。博客点击率非常高,师生、家长都能广泛参与。班主任寄语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引导的作用,对于班级学生成长和班集体培养都很有好处。另外,我还利用博客开展网上生日会等活动,班主任既给予温馨的祝福,又给予及时的发展性评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增进师生感情。还有我的博客学生都可以登录,可以自由表达,这对于增进彼此了解,形成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舆论导向都大有好处。看似是自由聊天,实则是利用班级博客的大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博客”这个特殊渠道,能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能更加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教育无痕。
2、利用班级博客,建立班级档案,扩大班级对外宣传,增强班级凝聚力
一个班级博客其实就是一个班级网站,加以利用能起到很好的对外宣传的作用。目前,我们的班级管理基本上是处于半封闭状态的,班级动态、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经验,一般是很难知道得清楚的,利用博客可以很及时的让家长、学校领导了解班级具体情况。我在博客的日志分类中设置“我爱我家”,把班级开展的活动,取得的成绩、荣誉等及时记录下来。并且做到图文并茂。再有班级博客本身也就是一个班级成长档案。班级的风貌、学生的个性、才情等全方位呈现出来。博客的相册功能、上传图片功能等使我们可以轻松搞定班级档案整理工作。学生的一些特色活动如趣味运动会、六一汇演、新年联欢会、主题班会、到实验基地学习等,我都会用相机拍下来上传到博客,有的还制成动感相册,同学们经常一边兴趣盎然的翻看一边回忆当时的美好情景。我还把自己教室里精美的文化布置、学生办的手抄报以及班级获得的各种奖状等都拍下来传到班级博客里,当学生欣赏着这些图片,历数着班级的荣誉时,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家长看了自然也很高兴。这对于增强班级自信心和凝聚力,扩大班级影响,加大对外宣传,无疑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通过博客的留言、回复等功能,架设家校间交流沟通的桥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不少家长和学生已经养成了使用网络的习惯。班级博客正是搭建了班级管理的网络平台,为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班级博客里,有留言区。班主任、学生及学生家长都可以留言或回复。在没有班级博客前,家长想要了解孩子的在校的情况,只能通过有限的几次家长会或电话。虽然有校讯通,但由于有字数的限制,使用起来不很方便。有了班级博客,就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变得更直接、更频繁、更方便了。我想这一点对于低年级来说显得更为突出。一年级学生刚入校,行为习惯培养至关重要。而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回家转告家长都可能说不太清楚。那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还需要家长积极配合,通过反复督促、反复多次巩固才能逐渐形成习惯。除了校讯通,班主任还可通过博客告知家长要协助学校做什么、怎么做等等,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4、通过博客尽展学生风采,充分发挥其激励导向功能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而班级博客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导向作用。学生的一次进步、一个善举,甚至是一个微笑,只要班主任善于捕捉,都可以成为表扬激励的内容。我建有两个博客,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另一个是“机场路小学04丫丫文学社”在这个博客里我除了发一些文学社辅导的资料供文学社社员课下学习外,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优秀习作在博客上发表,并相互评价,同学们兴致很高。同时有好多的同学都效仿着办起了自己的博客,我也经常浏览孩子们的博客,常常把学生写得好的作文、片段甚至一个精彩的语句转帖到我的在博客中。还有学生的精美的丫丫报、写得好的作业、考得好的试卷、获得的证书、奖状等都可以拍下来然后在班级博客上展示,定期发一些有关学生评比方面的内容,如评选出来的先进学生的名单加上照片、先进事迹等。这些东西放上博客,相当于在家长、学生间传阅,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表扬变得更为神圣,这比班主任口头表扬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5、通过班级博客,提高家校协同教育的效果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千差万别。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是学校德育的一块重要内容。利用教师博客,可以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一是针对班级情况、学生年龄特点定期一些指导性文章,便于家长及时掌握班级动态,了解教育方法,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在我的博客里特设了一个《星星点灯》的类别,就家长关心的问题与困惑经常向家长推荐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进行一定的方法、理念上的引导。像进入高年级很多家长对孩子心理的变化、青春期的教育感到困惑,我就及时的推荐一些相关文章加以引导。另外还结合班级读书活动和学生年龄特点,向家长和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等等,这些做法都收到好的效果。
6、利用博客,辅导学生学习启迪学生智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