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品行业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10 16:2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产品行业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纺织产品行业研究

篇1

The research on water footprint of industry products is one of the focuses in current water resource field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ie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from textile “ecological industry chain”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water footpri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lculating procedure.

水资源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覆盖着地球表面 70% 以上的面积,总量达 14 亿km3。地球上的水资源虽然储量丰富,但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比较匮乏。目前,全世界 26 个国家约 2.32 亿人口已经面临缺水,约 1/5 的人口得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水资源问题已成为21世纪全球资源环境的首要问题。在当前许多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对水资源合理、高效、充分的利用受到广泛的关注,解决严重威胁和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刻不容缓。

一、水足迹的概念

解决世界性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不仅需要使用开源节流等传统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要在水资源应用的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完善。“虚拟水”、“水足迹”等相关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的关注。

水足迹(water print)的概念是荷兰水资源专家Hoekstra在虚拟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用以描述人类消费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其核心思想来源于1992年加拿大经济学家William Rees提出的“生态足迹”的理论。水足迹是一个多维指标,不仅可表示用水量,而且明确了用水的方位、所用水的类型和时间。水足迹定义为任何已知人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或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总量。这里所指的产品和服务包含人类生活所必须的食物、日用品、生活用水及环境用水。水足迹分为很多类:产品水足迹、消费者或消费者群体水足迹、划分地理区域内的水足迹、国民消费水足迹、商业水足迹等。各种类型水足迹又包括蓝水足迹、绿水足迹和灰水足迹等 3 部分。“蓝水足迹”是指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消耗,“绿水足迹”是指储存在土壤中的水分的消耗,“灰水足迹”是指水污染量。

二、水足迹的研究进展

虚拟水和水足迹的概念出现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经过近 10 年的时间,科学界认识到了虚拟水概念对平衡地区和全球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性。国际上关于各种类型的水足迹计算均有一定的成果。

迄今国内外学者关于虚拟水和水足迹的研究成果较多,国外在农产品水足迹核算方面比较成熟,方法也较为统一,基本都是在彭曼公式、CROPWAT、CLIMWAT等理论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核算;国内对水足迹的研究理论及成果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区域或者宏观水足迹的层面,有少量农作物水足迹研究成果,但工业产品水足迹由于产业链长,需要的基础数据十分庞大,目前基本处于空白阶段。

在产品水足迹方面,农作物产品的水足迹计算方法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Chapagain和Hoekstra提出的产品“生产树”(Production Tree)的方法,另一种是Zimmer和 Renault基于对不同产品类型的区分的计算方法。Chapagain 和 Hoekstra对喝茶和喝咖啡两种不同的生活习惯的水足迹进行了对比,他们计算出一杯咖啡的虚拟水含量约为 140 L,而一杯茶的虚拟水含量仅为 34 L,这表明选择喝咖啡产生的水足迹是选择喝茶的 4 倍之多。

动物产品水足迹的大小依赖于动物类型、饲养结构和动物成长的环境。Renault的研究表明每个人每天需要 1 m3水来维持生存,而以动物产品为主的生活方式每人每天就得需要 10 m3水,北非地区的少量动物产品摄取的消费方式每人每天需要 2.5 m3水,而以欧洲为代表的美国的大量摄取动物产品的消费方式平均每人每天要消耗 5 m3水。

由于工业产品虚拟水贸易占全球虚拟水贸易总量的 10%,而且相对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工艺复杂,迄今为止人们对工业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Aldaya和Hoekstra研究了意大利面与匹萨生产所消耗的水量及其差别,得出单位质量的意大利面比匹萨消耗更多的水;Aldaya和Hoekstra研究了含糖碳酸饮料水足迹的计算。

国内在虚拟水和水足迹方面的相关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例如,何浩、黄晶等研究者运用水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湖南省水稻水足迹,并分析了其历史变化和构成特征,水稻产品的水足迹包括水稻作物生长、产品加工等过程中所消耗的水资源数量;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分析了中国各省2000年人均水足迹,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足迹等于生产该国家或地区居民消费的产品或服务所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等。

三、产品水足迹的核算

产品水足迹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淡水总量,包括“蓝水足迹”、“绿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是在产品整个生产链基础上进行核算的结果,无论是农业产品、工业产品或服务部门的产品,其核算程序都需要生产链前一阶段的核算结果作为输入。

1.生产链各阶段水资源使用情况分析

根据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以将生产链分为两大部分:农业(或畜牧业)生产链和工业生产链。农业或畜牧业生产链阶段的需水量以种植或饲养的产品种类、生长周期和周围的地理条件等自然因素为主,灌溉方式、管理水平的高低等人为因素为辅。而工业生产链阶段的用水量主要取决于工艺条件、加工方式等人为因素。农业生产用水主要包括灌溉用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中的水分、蒸腾作用耗水及施用化肥的水足迹等。据统计,人类用水中大约 70% 的新鲜水量用于农业生产灌溉。工业用水主要包括与生产加工相关的各种工序步骤的耗水、污水同化用水、供应链沿线添加物的水足迹以及工厂的日常开支用水等。

2. 产品水足迹的核算方法

产品水足迹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核算:链求和方法和分布累积法。链求和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仅适用生产系统产生一种输出产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系统中各种工序步骤相关的用水均可以完全归结于系统产生的产品。

分布累积法是一种根据输入产品的水足迹来计算输出产品水足迹的通用方法。假设生产一种输出产品时,需要许多输入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只需累加输入产品的水足迹再加上工序水足迹便可得出输出产品水足迹;另外一种情况是假设生产许多输出产品时,只需一种输入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输入产品的水足迹分配到各单独的产品中。

四、纺织品水足迹的应用研究

纺织品水足迹的传统定义是指在整个纺织品生产链中,从纤维原料生长到整个生产阶段结束所消耗的直接与间接水量,包括农业生产链用水与工业生产链用水两部分。

1.水在纺织企业的应用

除生产纤维原料的农作物生产或畜牧业阶段需用大量的水外,在纺织工业阶段水资源的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纺纱、织布工序的蒸纱、上浆用水及用来保持生产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的空调用水;染整环节的煮、练、漂、洗及后整理用水等。纺织工业生产中主要用水的工序如表 1 所示。

纺织业已成为耗水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纺织工业都很难降低湿化学处理过程中消耗的巨额水资源量。据测算,在纺织工业中,生产一件棉质衬衣就需要消耗 2 500 ~ 3 000 L的水;纯棉机织物的准备过程包括退浆、酸处理、漂白、丝光等 4 个单元,据美国环保部统计,1 个单元生产 2 000 磅布每天要消耗 36 000L水。

中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为 2 300 m3,在世界上排在第 121 位,被列为 13 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中国的水足迹总量(883.4 × 109 m3/a)为仅低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在淡水资源相当紧缺的今天,我国迫切需要引入纺织品水足迹的概念,一方面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了解纺织品的用水量,另一方面可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与污染量。

2. 纺织企业核算产品水足迹的重要性

对政府而言,核算纺织品水足迹可帮助淘汰行业落后产能,鼓励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对行业而言,通过核算纺织品水足迹,可提高整个行业的节水环保意识,为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对企业而言,可通过核算自己产品的水足迹,了解生产流程,寻求可以节约用水的环节,为企业节约成本,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高在环保方面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水足迹信息的需求;对消费者而言,提高消费者了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用水的透明度,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引导消费者的环保性消费。

3.现行水足迹核算方法(整个产品链核算)应用于纺织产业的困难

一般意义的产品水足迹是将生产链所有环节中的耗水和污染考虑在内而估算出的用水总量 ,包括农业(或畜牧业)生产与工业生产两部分。但纺织品水足迹核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较精确核算产品种植(养殖)阶段“水足迹”存在较大困难。前面已经述及,影响种植(养殖)阶段水使用量的主要是自然因素,需要庞大的关于产地气候、环境的数据,在我国现阶段各种基础气象环境数据非常匮乏的条件下,核算难度非常大。

(2)产品种植(养殖)阶段水足迹在产品整个生产链中占很大的比例,基本在 70% 左右,计算精度低而人为可改变的程度小,使得工业生产链部分的节水工艺与非节水工艺的最终产品水足迹差异非常小,难于对产品的水足迹进行有效的比较,不能充分发挥产品水足迹对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3)纺织产业链中用到大量的辅料和添加剂,这些添加物在纺织行业的名称并不统一,种类千差万别,这些辅料和添加物的水足迹的核算有一定难度。

(4)从农业到工业的链太长,不定性因素较多,无论采用链求和方法和分布累积法,都需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每一产品的水足迹数据,计算最终产品的水足迹较困难。

4.基于行业特点构建新型的产品水足迹核算方法

基于以上问题,尝试将核算重点放在工业生产链上,研究范围界定为自纺织纤维进入工业生产阶段直至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这样就解决了产品生产链长、农业水足迹核算困难等问题,且农业用水主要是植物、动物的自然需求,难以大幅度降低用水消耗,而工业过程可以通过改进工艺、优化流程,从而大幅减少用水量。尝试定义纺织品“生态工业链”的水足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加工用水,主要是指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加工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水;另一方面则是供应链用水,主要是指纺织品在生产加工中所添加的物质所包含的水足迹。

5.纺织品水足迹核算步骤

(1)设定目标:水足迹研究可用于多种用途。如果用于人们对水足迹的宏观了解,估算产品水足迹的某个区域的平均水平即可。如果是针对某种产品设定节水目标,则需要提供更加详细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此外,必须将水足迹评估嵌入更广泛的一体化考虑因素中,而不仅是水本身。

(2)选择产品,可以包括所有的纺织品类型。

(3)根据目标的设定确定水足迹的核算边界。当目标是企业时,边界的设定应按照工业生产链来划分。边界不包括的内容有:非实质性水资源消耗(不超过总水足迹 1% 的消耗),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投入,运输用水等。

(4)确定“生态工业链”。“生态工业链”是一个新的定义,包括原料进厂加工到产品出厂所有工序中的耗水环节(生产用水与供应链用水),它为水足迹核算提供了一个出发点,并为指导数据收集和水足迹的核算提供了参考。

(5)收集数据。数据的采集需要考虑以下问题:① 应该有确切的时间期限(日、月、季、年);② 产品的相关地点应有的具体程度;③ 数据采集要尽量使用一手数据,若不能获得一手数据,在使用二手数据时,要有理论支持;④重现性问题,例如,一名独立的操作者可再现结果的可能性是如何?把以上问题界定好,采集的数据才具有科学性。数据采集完成后进行核算,并确定精度。

(6)完成目标。根据核算过程与结果,检验可以节水的环节,提出节水的可行性措施;在统一质量的前提下,核算出产品的水足迹,或在产品之间进行水足迹比较。

五、结论

通过分析,核算纺织品“生态工业链”水足迹是可行的,但下列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

(1)“灰水足迹”进行同化应采用怎样的水质标准。

(2)对于纺织品“生态工业链”水足迹的核算方法,是否能够抓住产品耗水的主要矛盾,如在纺织品之间进行水足迹比较,应该采用怎样的质量标准。

(3)对于纺织品水足迹核算需要有企业的支持,需要去若干家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尽量获得一手数据,对于数据的获得和转换需要有哪些标准与规范作为参照?

(4)对于纺织企业公共用水的分摊原则不确定,如要设定分摊系数,尚需具体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林洪孝. 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9.

[2] Hoekstra A Y,P Q Hung. Virtual Water Trade: A Quantification of Virtual Water Flows Between Nations in Relation to International Crop Trade[A]. 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 No.11[C]. Netherlands,Delft:UNESCO-IHE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2003.

[3] Wakemagel M,W Rees.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M]. Gabriola Island,BC,Canada: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

[4] Chapagain A K,Hoekstra A Y. Virtual Water Trade: A Quantification of Virtual Water Flows between Nations in Relation to International Trade of Livestock and Livestock Products[A]. Virtual Water Trad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C]. IHE Delft,2003:49 76.

[5] Zimmer D,Renault D. Virtual Water in Food Production and Global Trade. Review of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Preliminary Results[A]. In: Hoekstra,A.Y.(ed),Virtual Water Trad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Research Report Series[C]. 2003.

[6] Chapagain A K,Hoekstra A Y. The Water Needed to Have the Dutch Drink Coffee[A]. 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 No. 14[C]. Netherlands,Delft: UNESCO-IHE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2003.

[7] Chapagain A K,Hoekstra A Y. The Water Needed to Have the Dutch Drink Tea[A]. 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 No. 15[C]. Netherlands,Delft: UNESCO-IHE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2003.

[8] FAO(2003a)CROPWAT model[EB/OL]. Website:http://省略/ag/AGL/aglw/cropwat.htm.

[9] Zimmer D,Renault D. Virtual Water in Food Production and Global Trade: Review of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A].Virtual Water Trade[C]. IHE Delft,2003:93 107.

[10] Aldaya M M,Hoekstra A Y. The Water Needed for Italians to Eat Pasta and Pizza[J]. Agricultural Systems,2010(103):351 360.

[11] Ercin A E,Aldaya M M,Hoekstra A Y. Corporate Water Footprint Accounting and Impact Assessment: The Case of the Water Footprint of A Sugar-containing Carbonated Beverage[J].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10.

[12] 何浩,黄晶,淮贺举,等. 湖南省水稻水足迹计算及其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294 298.

[13]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 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 冰川冻土,2005,27(5):774 779.

[14] Bruinsma J(ed). World Agriculture: towards 2015/2030: An FAO Perspective. Earth scan,London,UK,2003.

[15] Arjen Y Hoekstra,Ashok K Chapagain,Maite M Aldaya,et al. Water Footprint Manual[M]. Water Footprint Report,2009.

篇2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司副巡视员景晓波,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福会等领导专家及业界代表出席会议。鉴于陕西元丰在安防领域的突出成就,王天凯向陕西元丰董事长刘强颁发了“中国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研发检测基地”授牌。

“十二五”期间,国内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行业的年平均增速达到8.7%,消防服、军警服、工装防护服等产品快速向多功能、多元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李陵申认为“十三五”期间国内安全防护行业发展应加强四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重点突破,依靠原始创新带动行业发展;二是依靠需求导向,加强军民融合,以国内安防领域高新技术加强军队武装,以军队安防需求促进行业进步;三是重点研制智能防护用品,促进品质提升,开发可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高性能防护服装;四是完善检测与评价体系。

景晓波表示,安全防护行业与应急产业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应急产业刚刚起步,“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加强5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壮大应急产业规模;二是着力增强应急产业创新能力;三是着力推进应急产业体系建设;四是着力加强应急产业国际合作;五是着力夯实应急产业管理基础。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郑俊林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他表示安防纺织品面临着好的发展机遇,政府高度重视,如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应急救援等;经济发展需要,如生产安全、职业防护等;还有产业发展基础的支撑,高校、科研机构在基础研发上的投入以及一批优秀的原料和产品生产企业等出现。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施楣梧表示,在通常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对居民的影响都在安全范围内,电磁防护产品开发重点应关注特殊工装、病员服装、电磁脉冲防护、信息安全防护等领域,关注低频磁场防护、吸收和反射相结合、频率选择表面、电磁脉冲防护技术的发展方向。

篇3

一、“碳关税”实施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影响

1.丧失成本竞争优势。西方国家征收“碳关税”无疑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据有关数据统计,多数碳税征收国家计税标准一般都在10-70美元之间,按此标准,如若对我国商品征收每吨30美元碳关税,我国的贸易出口总额将下降0.715%;如果税率提升至每吨60美元,,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将分别下降0.869%和1.244%。“碳关税”的征收一方面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丧失了成本和价格优势,导致出口量的减少和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为达到严格的碳排放标准,我国不得不进口发达国家的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又增加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拉开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得我国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抢占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的制高点的可能成为泡影。

2.被迫承担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责任和成本。发达国家通过全球战略调整,已经完成了产业战略转移,基本将本国高耗能产业成功地转移到海外,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这种战略调整不但将污染排放转移到我国,同时将理应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及减排成本转嫁给我国;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减排标准迫使我国购买先进减排技术,给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背上了沉重的环境负担。

二、“碳关税”实施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虽然目前我国纺织品贸易总体形势较好,在产品的出口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优势,但随着近几年人民币的升值、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连锁反应,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迅速,影响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由于我国纺织行业科技含量不高,素以高污染、高耗能为世界所知,因此纺织品行业自然成为“碳关税”直指矛头之一,纺织业行业中的印染企业将承受较大压力。如果每吨碳征收30美元的碳税,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量将会下降3.4%,如果征收60美元则出口下降百分比为7.66。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一直以其技术标准以及各种环境、劳工等标准来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遏制中国纺织品出口价格和竞争优势。在有关碳排放方面,我国主要通过CDM即国际碳交易机制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基本处于碳交易产业链的底端,由于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可能成为其限制和打击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又一借口。

三、我国纺织品行业应对“碳关税”的对策分析

虽然“碳关税”何时征收仍是个未知数,但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际局势的压力,低碳时代终将来临。因此,面对“碳关税”和低碳经济概念将引发的国际经济政治利益角逐并带来的全球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各国都在积极制定应对方案,谁能够率先采取应对策略,谁就能够占领经济制高点并在国际舞台上掌握话语权。研究表明,我国纺织行业全过程能耗大致为4.84吨标煤/吨纤维,根据环境资源管理公司的计算,一条约400克重的涤纶裤,其从国内生产到使用消费“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200千瓦时,相当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这说明作为一个高耗能产业,纺织品行业成为“碳关税”针对的重点已经不可避免。在此种情况下,技术水平、工艺流程、原材料和能源的选择都会对产品的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若要控制低碳排放,势必要花费巨资购买高新设备,聘请高端人才进行一系列“绿色环保”产品的生产和监控,而这些都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如何应对即将面临的挑战,做到未雨绸缪是我国纺织品行业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但应对“碳关税”发展低碳经济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三方面共同合作。

1.政府应对策略。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全球的目光,与此同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制造了各种壁垒扭转本国的贸易逆差。碳关税也正成为一种新的对华绿色壁垒,而这种贸易壁垒远比企业绿色技术、先进工艺创新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深远。因此,政府应开展积极的外交政策,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履行国际碳排放承诺,并坚持中国应有原则、有步骤、有计划、以符合中国国情的方式履行减排义务。同时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碳减排协议谈判,为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突破“碳关税”形成的绿色壁垒,为绿色贸易和低碳技术创新争取时间;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以及气候友好技术的引导作用,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这有利于我国在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上占据道德制高点,掌握话语主动权,展现大国的责任与勇气,提出维护自身利益的政策主张和原则立场,力促各方达成一项全球减排新协议,实现全球合作共赢,为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争取一个合理和较为有利的碳税。政府对内应鼓励企业实行低碳生产和经营。一方面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低碳技术标准,并以政府作为主导积极推进,加强对企业的绿色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应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特别是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用以引导我国纺织品产业低碳升级转换;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和工艺流程革新,采用新能源和低碳原材料,保证整个产业链取得低碳竞争的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贸易空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低碳环保优惠。

篇4

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园、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美国棉花公司、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构建中国纺织行业的新未来

在“构建中国纺织行业的新未来”的主旨演讲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指出,纺织行业的发展要以创新驱动科技产业,以责任发展绿色产业,以文化引领时尚产业,共同构筑行业新未来。他说,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可控、不可知因素日益增多,各领域“黑天鹅”事件频现,身处变局,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领先其他经济体,并仍然有进步和增长的空间,行业新经济表现出强大活力和巨大潜力。

孙瑞哲指出,在“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发展要直面三个矛盾: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之间的矛盾、产能结构与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协调三大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与消费的关系。围绕这三个关系,还要进行三个转变,由传统产业向科技产业、绿色产业、时尚产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行业“新三板”架构日渐清晰:时尚产业板块、科技产业板块、制造产业板块。时尚产业是为了提升文化自信、引领消费趋势,科技产业要提升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制造板块要提升质量水平,控制综合成本。这三大板块并非截然分立的,而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跨界融合与价值共生。

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成纺织强国的目标下,纺织行业要做到六个方面。一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点实现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30+100,即推进六大类30项关键技术、重点推广100项先进适用技术。二是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实现精益发展,主要体现在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智能产品三方面。三是以产融结合为抓手实现融合发展,包括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资本形成、实现风险管理、提升协调效率。四是以文化自信为目标铸就时尚发展,体现在创意设计、时尚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五是以社会责任为重点实现包容发展,主要从以人为本、环境资源可持续、市场公平三方面来实现。六是以体系建设为核心实现联动发展,有效组织与高度协同是未来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要以文化、资本、技术、网络、责任为纽带实现联动发展。

服装:全面走向优势重构和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发表了“‘十三五’:开启中国服装行业全新发展期”的主题演讲。他首先回顾了今年1~10月份的纺织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增速放缓,出口增幅延续去年的负增长,国内增速回落明显,整体需求不振,在这样的整体形势下,中国服装行业规上企业依然取得了不错的增长。服装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企业更务实、更理性,对行业更充满信心,更加关注产品,关注新技术、模式创新和人才建设。

陈大鹏表示,在消费升级、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中国服装行业正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期,行业将全面走向优势重构和升级,技术创造力、文化创造力和服务创造力不断增强,品牌建设、文化建设以及时尚话语权也在全面提高,整个行业向中高端迈进,正在实现着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产业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贡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的演讲主题为“新技术、新产品、新贡献”,详细介绍了“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所取得的重点突破和突出贡献,包括过滤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电磁屏蔽材料在军工武器装备中的应用等;并对“十三五”期间,行业在战略新材料、环境保护产业用纺织品、医疗健康、应急和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军民融合”等领域的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进行了论述。

李陵申表示,“十三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环境保护用纺织品、土工建设用纺织品、生物基功能性纺织品主要技术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集团。

家纺:转型新家纺 提升软实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在主题为“聚焦‘十三五’转型新家纺”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持续稳定增长,顺利完成了行业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家纺行业确定新定位,力争实现主营收入年均增长5.5%、出口年均增长3.2%、纤维消费年均增长1.68%的行业增长目标,劳动效率提高10%、广泛采用互联网技术、自动化程度有所提高的科技创新目标,以及5家区域品牌试点、完善标准提升质量的品牌发展目标。落实行业发展五大任务:建设新家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倡导新生活,改善供给提升服务;构建新格局,优化配置协调发展;立足新高度,打造品牌促进升级;发展新经济,资源节约绿色发展。全方位提升软实力,推动行业早日实现家纺强国梦。

篇5

(一)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形成

价值链概念最早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1985)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物流与客服等活动组成了一条完整的链条,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其特有的价值。[1]格里芬(GaryGereffi,1999)在迈克尔•波特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全球价值链(GlobalValueChain,GVC)模型,认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使得商品生产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或国家的狭义范围内,而是通过国际分工与跨国合作方式在不同成员国之间形成了完整的合作体系。这种分散在世界各国(地)的商品加工程序,通过自由贸易形式将劳动力和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全球(商品)价值链。

(二)全球价值链理论的运用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是资金、人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的必然结果,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目的是为了完成实体商品的生产或虚拟服务的增值。价值链中每个环节的成员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并彼此依存,通过参与蓝图设计、研究开发、技术测试、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等,进而享受流通过程中的产品增值与利润分配。全球价值链理论是基于纵向维度来看待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与生产组织过程中的分工,价值链的不同生产环节对应着截然不同的利润空间。某个环节涉及的产品生产工艺越复杂,所需的技术含量越高,对误差的要求也越精密,所要求的条件与门槛也越高,参与者在利润分配中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增加政府投入、集结各种优势资源、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措施,加速打造产业集群,以构建独一无二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增加本国贸易收入。为衡量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商品生产与贸易的效率及其通过相关产业链获取的增值程度,笔者引进了“贸易增值率”这个指标。通常而言,加工贸易增值率=(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2]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国家在加工贸易环节所获得的附加值多少主要取决于国内相关产业链的深度与长度。在全球产业链参与环节越多、上下游配套设施越齐全、对国外先进技术依存度越低,就越能获得理想的贸易增值率,反之亦然。

二、中国纺织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纺织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简称料件),经过加工或装配后再将制成品出口的经营活动。[3]纺织品加工贸易是中国加工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发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关键产业之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纺织品加工贸易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基本形成了产品质量上乘、品种丰富多样、上下游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加入WTO之后,中国纺织品加工企业凭借劳动力价格优势,大量承接了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与地区的订单,从而实现了行业的整体快速发展。2013年,中国纺织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827.6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总额为532.1亿美元,进口总额为295.5亿美元。但与此不相称的是,中国纺织品加工贸易企业平均利润常年维持在极低水准。2012年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从事纺织品加工贸易的企业净利率仅在3%~5%。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的紧缺,加之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更多纺织品加工贸易企业开始面临增产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二)中国纺织品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加工贸易形式落后,企业利润微薄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国经济基础薄弱,各行业发展普遍缺乏资金支持,只能以“三来一补”方式参与到世界加工贸易行列。“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主要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等方式。[4]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3年底,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5.83万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达到3.79万亿美元。在此背景下,中国纺织品加工贸易依托劳动力供给充沛及其价格低廉得到一定发展。但与世界纺织品贸易强国相比,中国纺织品加工贸易始终缺乏实质性提升,大部分企业依然从事着含金量较低的来料加工业务。中国的纺织品加工贸易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位于全球价值链的底层。按照台湾地区宏碁实业董事长施振荣提出的关于全球分工微笑曲线模型,整个价值链中,最有机会能够获得高附加价值的区域往往位于曲线的两端,即产品研发与品牌营销。[5]国内纺织品行业由于长期缺乏足够研发实力,只能为国外品牌进行代工,从中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开发与品牌营销能力,即便是质量上乘、用料充足的产品也只能以成本价为基准进行销售,无法享受国际品牌产品所独有的品牌溢价。以国际时装品牌范思哲为例,某款大衣在美国本土的售价是299美元,而国内服装企业只能获得每件12.9美元的代工费用。反观日本的优衣库品牌,2013年财务报表数据显示,该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维持在47%与23%的高位。优衣库等服饰品牌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市场营销的重视,通过对自身品牌的塑造,让旗下服装超越了普通消费品范畴,成为当下年轻消费者的一种时尚主张与生活方式,进而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优势地位,轻松获取高额附加值。

2.研发设计能力不足,产品款式落后

中国服装加工贸易企业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大多数企业是由当地小型家庭作坊发展而来,企业所有者思维方式陈旧、管理方法落后,对当前国际大环境以及全球价值链变化缺乏清醒认识。反映在企业日常管理中,主要表现为很多企业经营者对纺织机械与设备投入不足,有将近7成的纺织品加工企业在近10年内没有更新过生产设备,CAD排版裁剪机等新型智能化生产设备仅为少部分企业所拥有。部分企业经营者对过去低价夺取出口市场份额做法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不重视纺织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导致行业整体研发能力不足、产品款式落后。目前,这些企业员工构成多以农民工为主。由于员工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普遍较差,加上行业平均薪酬较低,阻碍了优秀产品设计人才的跨行业流动。在这个背景下,国内纺织品行业新品设计乏力,绝大部分产品依靠国外来样加工,其余则来自对国外品牌的“山寨”,即便有少量原创作品,但在时尚性与美观性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3.环保意识缺失,对生态纺织品重视不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欧美国家消费者愈加重视纺织品的环保性能,纺织品进口检疫标准与贸易门槛逐渐提高。目前,北欧各国正在兴起生态纺织品热潮,其影响已经通过国际化产业分工体系波及全球纺织品产业链上下各合作成员国。生态纺织品是指采用无公害原料,并以规定生产流程制作的对人体健康无明显伤害的纺织品。生态纺织品的流行对加工出口国的上下游企业都提出了全新要求。然而,中国纺织品行业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态纺织品发展趋势缺乏敏锐嗅觉。2013年,由于产品化学品残留超标,中国有近98亿美元的出口纺织品被退回,相关企业损失惨重。造成中国纺织品加工贸易行业如此被动的原因是,一方面,中国产品环保标准严重滞后。由于国家质监部门介入程度不够,中国纺织品生产一向存在多重标准,绝大部分纺织品生产企业执行的是国家标准,与欧盟标准相比,中国纺织品国家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生产工艺落后对中国纺织行业充分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形成巨大阻碍。以出口到美国的生态纺织品为例,美国商务部对该类产品的生产流程与工艺制定了详细、严格的技术规范,明确规定产品不得经过氯漂白处理、不得经由防霉程序、不得进行阻燃整理工序。反观国内,由于环保监督过于宽松,相关违法成本太低,大部分纺织加工企业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即便短期内加大投入、集中整治,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无法快速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技术要求。因此,由环保指标所构筑的出口贸易壁垒将成为中国纺织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巨大障碍。

三、中国纺织品加工贸易转型与升级政策建议

(一)转换生产模式,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

政府要鼓励行业内企业努力向国际纺织品产业链上游延伸,从而有效延长国内加工贸易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业增值率;通过强化技术投入,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创立自有独立品牌;深入海外市场,设立产品分销渠道,建立与国外用户直接接触的渠道,推动中国纺织品加工贸易行业实现由“订单模式”向“市场模式”的升级转换。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内销市场已悄然启动并逐渐形成规模,为纺织品行业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要着力引导纺织品加工贸易由原来的“单一外销模式”向“内外销并举模式”转变,加大产品出口转内销的尝试;推动企业商业模式与经营理念更新,竭力打造为消费者所接受的服装、服饰知名品牌;立足国内,放眼全球,通过整合国内消费者需求,一改以往被动生产的局面,以海外订单反向定制创新型模式,实现全球价值链参与角色互换,推动纺织品企业实现从低端制造商到高档品牌运营商的实质性跨越。

(二)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

有关部门应通过树立行业典范方式,推动企业管理者及时转变经营理念;通过设立纺织行业技术改造专项经费财政扶持政策,加快企业技术装备与生产工艺革新步伐;通过鼓励纺织品企业设立行业技术研究中心,完善产业研发体系,提升中国纺织产品核心竞争力。建立高质量专业人才队伍是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推动纺织品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为全方位满足行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储备人才资源;加大行内企业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其文化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设立针对高层次人才的落户优惠政策并给予其相应奖励经费,有效提高国内纺织品行业的研发水平。加强纺织品企业内部建设,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开发、自主研发等方式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巩固和扩大现有大宗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出口的同时,大举进军国际高档服装及其产品深加工领域,提高时尚品牌服饰的生产与出口比例,进而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高附加值回报。

(三)提升产品检测标准,完善上下游产业建设

篇6

关键词:欧盟;纺织品贸易;贸易壁垒;贸易争端;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012-02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具有相当大的劳动力优势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能充分发挥优势,且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中国纺织品工业发展迅速,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大量需求外,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吸收国际资本。但是,在国际竞争中既然有受惠者,自然就会有利益受损者,为了争取利益的最大化或是出于保护本国经济的原因,双边贸易中矛盾摩擦不断,不利于双方经济的共同发展。要想实现双边经济的互利共赢,就要明确影响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各方面因素,找出问题所在,再共谋发展良策。

一、中欧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欧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据中国进出口网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欧盟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对于美国的出口额达到1610亿欧元,占欧盟总出口额的23%,对于瑞士的出口额达830亿欧元,占总出口额的12%,其中对中国的出口额为320亿欧元,占总出口额的5%;而去年欧盟的主要进口市场中美国占据进口总额的29%,进口总额达到1480亿欧元,从瑞士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2%,达620亿欧元,中国位居欧盟进口市场第三位,进口总额达210亿欧元。2013年度中欧贸易总额高达530亿欧元,中国成为继美国和瑞士之后欧盟第三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和进口来源国。可见,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双边贸易总额不断扩大。

据欧盟网站报道,今年一月至三月份,欧盟对中国出口额345亿欧元,同比增长13%,在欧盟的各个主要贸易伙伴中增长速度最为明显;而其从中国的进口总额为489亿欧元,增长2%。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等,1至3月份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7.8%,分别为428.9亿美元、113.0亿美元和77.6亿美元,分别减少3.8%、12.4%和10.9%,这些产品在欧盟进口市场中分别占有37.5%、37.8%和66.6%的份额,增速虽然不大,但是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双边贸易呈互补性强的特点

人口众多,既是负担,又是优势。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因此,在纺织品工业上,中国利用众多廉价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纺织工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凭借自身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强的价格和成本优势。而欧盟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发展最为突出,与我国的贸易往来中,中国从欧盟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资本来发展本国企业,欧盟则借助中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中国进行大量投资,实现双边贸易的互利共赢。双方贸易的互补性特点使得中欧在经济技术交流上成为密切联系的伙伴,虽然期间双边贸易摩擦不断,但是存在的互利互惠点又让中欧双方在贸易竞争中保持关系,矛盾固然存在,积极找出矛盾影响因素,寻求双边贸易的互利共赢策略才是当务之急。

二、双边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多年来中欧贸易往来的经验以及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往来主要受三方面的因素影响,即国内因素、欧盟因素以及国际因素,这三个方面涉及国际贸易的各个利益点,对于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一)国内纺织品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1.自主品牌缺乏,技术专利不足

一件产品从开发、设计,到制造、销售,这一过程中开发和设计属于技术阶段,这一阶段是赚取利益最多的阶段,而制造和销售方面,靠的多是体力,赚取的利益相比起来就甚微了。要知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比起来,脑力劳动属于高级劳动,也是高收益的劳动。而我国的纺织品工业发展多是承接外国先进设计技术,引进别人的技术来进行生产的,这样引进专利和技术需要花费巨资,而国内工人们的工资却十分微薄。虽然我国提倡要借鉴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但是一味的借鉴照搬则会丧失自主品牌,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专利,工业发展专捡别人不要的,发展起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缺乏自主品牌,也会使得我国的大量资金外流,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就纺织品贸易来说,缺乏国内自主品牌,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品产品不足,也会大大降低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让全球其他各国将中国看作是一个原材料供应国和产品加工场所,不利于我国国际形象的树立,不利于与欧盟国家的贸易往来。

2.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在产品质量上,中国的纺织品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很多厂家在原材料的选取上经常以次充好,打着知名品牌的旗号,生产不合质量要求的纺织产品,尤其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家纺用品、服饰穿戴,假冒、高仿产品众多,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在出口欧盟等其他国家时,对于我国的贸易诚信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合格的纺织品不仅有损消费者的利益,更会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国内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不够,使得这些产品越来越泛滥,大大降低了我国纺织品行业的信誉度和总体质量水平。

3.行业间恶性竞争,企业发展畸形

纺织品行业市场庞大,因此行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入行的企业越来越多,就必然存在企业间的市场利益的竞争问题。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尽可能击败对手,很多资力雄厚的企业对同行实施恶劣的竞争手段,试图挤垮对手,从而达到垄断行业市场的目的。这些恶劣的竞争手段中有大幅度不合理的压低产品价格,在价格上吸引顾客,争取市场,在这些大企业的压制下,很多资力一般的小型企业面临经营危机,甚至破产倒闭。除此之外,为了打压对手,有些企业恶意造谣,对同行的声誉进行污蔑诋毁,可谓是不择手段,这样的恶性竞争一方面使得很多刚刚发展起来的或是小型的纺织品企业发展艰难,不利于行业的共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一味地遏制打压也会损伤自身的元气,损人不利己,对于经济的良性发展造成威胁。企业主没有一种大度宽容的胸怀,想成就大业就无从谈起,这样的恶性竞争只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企业发展畸形,在中欧贸易中,使自身处于不利地位,更难以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致使中国丧失部分国际市场,后果堪忧。

4.缺乏市场预警意识

对于市场的预测调查和了解是一个行业想要谋取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市场动向、市场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到市场风险和潜在影响因素,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按照市场的需求,生产出适量产品,不至于使产品因为生产过剩而滞销。例如,在非洲卖棉袄是很愚蠢的行为,在晴天卖雨衣也是一样,纺织品行业更是如此。

中国的纺织品行业在对市场的预警方面做得还不到位,缺乏行业预警意识。一味的生产纺织品,而对于国内外市场的把握却不足。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国际上的纺织品行业也越来越多,消费者面临更多的选择,对于新品牌产品的消费增多,必然会减少另一品牌产品的消费,相关替代产品消费的增加,也会造成被替代产品消费的减少,恶劣天气和灾害的发生,也可能造成产品消费量的变化,这些都是纺织品行业所要考虑的因素。中国在与欧盟的纺织品贸易交易中,对于纺织品市场的市场前景预测力度不够,加上纺织品配额制度的终止,国内纺织品行业大量生产,可是没有清晰明确的市场定向,还是会让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一定风险,不利于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国内纺织品企业的稳步发展。

5.国内企业对反倾销法认识不足,缺乏维权意识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国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有些国家为了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低价倾销商品,对其他国家的企业经济造成威胁,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防止资金的大量外流,各国开始制定反倾销(Anti-Dumping)政策,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反倾销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发展受阻,由于国内一些纺织品企业对于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对于一些国家的恶意反倾销政策无法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给贸易国家交付高额的反倾销税,致使在贸易过程中利益大受折损。根据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成员国要想对其他国家实施反倾销措施,是在该出口国家的贸易往来对被出口国家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的基础上的,法案有明确规定,我国纺织品行业不了解相关规定,就做不到对自身权益的维护。

(二)欧盟因素

欧盟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实体,而是由25个国家组成,这使得欧盟国家难以达成统一的利益共同点,因此,在对待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上,各成员国所持意见不一。对于意大利、法国为主的几个纺织品大国来说,他们对于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欧盟是坚决反对的,因为中国的纺织品的引进,会对他们的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价格相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威胁,不利于这些国家纺织品工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英国、荷兰、德国等纺织业发展较少,主要以技术和产品研发为主的国家,他们十分支持从中国引进廉价的纺织产品。对于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欧盟内部意见不一,这对于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欧盟相关法案也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造成一定的限制,中国纺织品在欧盟的出口要想实现稳步快速发展,还需做出更多的努力。

(三)国际因素

1.国际竞争激烈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让资本和商品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各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有所不及。各国凭借自身或是技术、或是专利、或是品牌的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虽然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因为品牌、技术缺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

2.反倾销措施的阻碍

为了更好地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保证本国市场不被其他国家占据,很多国家陆续实行反倾销措施,对于外国出口产品,收取相应的反倾销税,用这种方法控制外国产品对于本国市场的影响。有些国家更是将反倾销税推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让一些出口国望而却步,有效地抵制了外来产品在本国的倾销。中国的纺织品贸易也遇到了相关的贸易壁垒的阻碍,在出口他国时,遭遇一系列难题,反倾销措施是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问题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我国相关企业应全面认识《反倾销协议》,维护好自身的正当权益。

中欧纺织品贸易往来是不可切断的,而贸易往来中存在的隐患中国应积极正视,在与欧盟实施贸易的过程前后,中国应做好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尽可能减少影响因素的存在,完善自身,积极寻求贸易互利共赢之道,利用这些影响因素更好地发展双边贸易。

参考文献:

[1] 阳红梅.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7):93-94.

[2] 张 昱.关于构建中欧经济法律关系的思考[J].科学之友,2009(2):15-18.

[3] 徐建伟.江苏纺织品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商贸,2011(29):255-256.

[4] 蒋 浩.中国与欧盟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2-146.

篇7

[关键词] 床上用品 营销活动 市场挑战

床上用品行业是家用纺织品其中一个子行业,从事床上用品的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是家用纺织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床上用品指摆放于床上,供人在睡眠时使用的物品,我们所指的床上用品主要指纺织制品、绗缝制品和聚酯纤维制品。

床上用品主要包括:床单、枕套、枕芯、被套、被褥、床上用品套件、其它床上用品等。

一、我国床上用品行业说明

床上用品是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中发展最快、最成熟的领域之一,成绩令业内外重视,,同时床上用品也是家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利税贡献,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床上用品的产品质量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世界上不少知名品牌在我国进行产品代加工。

近几年来,我国床上用品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如下:

(1)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主要体现在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全世界棉花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在逐年缩减啊,造成供求量有限。同时,美国的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也推高了棉花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我国劳动力成本近几天提升很快。2经过近几年来的工资调整,目前工人平均年薪约为3900美元。在一些美国制造商看来,所谓的“中国价格”(节省30%~50%的成本)已经不复存在。造成劳动力单向转移,低成本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接近尾声。

(2)产业转移困境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能源涨价、环保的压力,整个床上用品行业的生存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大趋势势在必行。中西部劳动力的价格、工厂用地的成本等较东部沿海地区为低,但企业的发展是需要产业链的大环境的,中西部地区的床上用品行业产业配套和服务能力远跟不上东部沿海和长三角地区,物流、设计等其他生产要素的弱势也比较明显,再加上劳动力熟练程度不够,综合成本比长三角少不了不少,这让很多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的搬迁举棋不定。

(3)国际贸易壁垒迭起

中国连续近2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35% 的反倾销调查和71% 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其中就有部分是针对床上用品行业的。除了遭受反倾销调查外,美欧等地集体大幅提升行业安全标准,其高昂的检测费用也使中国企业出口的门槛大大提高。

(4)低碳绿色生态纺织品发展障碍

近年来,在全世界崇尚自然、倡导绿色消费的浪潮下,生态纺织品及其消费成为国际纺织品服装的消费潮流,也是国际贸易的新热点。据统计,在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消费者在纺织品消费方面都愿意购买价格高的高端生态纺织品,但也对产品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国床上用品出口一向以低廉的价格为主要优势,如果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就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绿色产品,并进口符合这些标准的检测设备及试剂,无形中增加生产成本。伴随着出口门槛的提高,出口成本的提升,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正一点点地被侵蚀,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

二、我国中小床上用品企业经营现状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床上用品行业形成了自己的自主品牌,有些自主品牌的发展规模和和层次非常不错,如富安娜、梦洁、罗莱,梦兰、水星被服、恐龙、馨亭等,并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品牌影响力和综合市场竞争力。但对于我国众多的中小床上用品企业来说,既能感受到市场的巨大吸引,又深深体会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接下来将就我国的中小床上用品企业在竞争中所面临的营销困境进行分析。

(1)广大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质量的追求也是不断提升。这对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等环节提出更高要求。在产品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安全性、舒适性等,在生产制造上加强对产品质量环节的管控,对企业的制造设备也有更高的要求,目前这些都是中小床上用品企业的不足之处。

(2)对市场环境的分析不透彻。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市场环境变幻莫测,对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中小床上用品企业的营销活动不能太过于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变化和影响,营销活动的经营决策层应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地去适应快速变化的营销环境,这就要求企业的决策层必须具备对市场环境进行透彻的分析的意识和能力。然而,现在我国中小床上用品企业的营销活动的负责人往往凭借自己主观的想法、看法和经验来断定现在的市场经营环境,甚至有些企业的营销活动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基本营销环境、基本经营条件掌握不清,这样就会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没有清晰的谋断喝规划,甚至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3)目标市场不明确,也就是市场定位不准确。市场定位的不准确,破坏了原有的固定消费群体;不准确的市场定位,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未来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多的中小床上用品企业是哪个细分市场挣钱就上马该项目,大量开发该细分市场的产品去冲击市场,一旦该细分市场出现供大于求、严重饱和,立马调整产品开发的方向,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周而复始,没有一个自己企业明确的经营思路,也没有自己企业坚定的目标市场,企业的经营表现是一个随机状况。

三、我国中小床上用品企业营销战略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我国中小床上用品企业面临的营销困境,本了如下营销战略上的经营思考。

(1)运用正确品牌战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当前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品牌的经营问题是一个考验企业长久经营的重要命题。是否需要企业自己的品牌,还是坚定走代工之路,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选择。中小床上用品企业如果全走自有品牌的发展之路,那这将是一个残酷淘汰的过程,但如果都走代工的发展方向,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企业的经营是一个差异化的变现,是一个瞄准稀缺资源的决断,运用正确的品牌战略,走稀缺之路,可以更好地在市场上开展差异化竞争,并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2)合理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获取市场准入的优势。在品牌战略的指引下,更全面有效评估企业的经营资源和能力,合理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我国中小床上用品企业大多资源有限、企业能力有一定的短板,全面进入行业各个市场明显力不从心,需要选择更适合企业的目标市场,从市场区域、产品类别和产品线上进行选择,并能形成一定的市场准入标准,这样就可以获取该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并取得长远经营的市场根基。

(3)选择正确的促销策略,增强企业的营销能力。产品的促销就是通过一些有意识的活动手段和媒介等来宣传、推介企业产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达到销售的目的。促销活动主要有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促销组合方式。中小床上用品企业要通过这一系列的营销促销活动和行为,将企业的竞争优势准确有效地传播给广大消费者,并得到目标顾客的认同、理解和购买。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国中小床上用品企业实施市场营销战略时既要考虑到企业实际的经营能力和资源,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善于发现市场先机和进行营销创新,发挥做目标市场先行者的优势,做好企业的促销活动规划和管理,将营销战略进行有效地落地,就一定能取得目标市场的认可,取得好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赵红华.浅谈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现代营销.2012年01期

[2]杨建.论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广西轻工业,2007年5期

[3]孙雷.烟台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D].2007

篇8

长久以来,在纺织工业中纤维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比较质朴。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纺织工业面临着产业链整体价值提升的重任,产业链上下游均纷纷加快创新步伐,以期到2020年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2012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化纤协会)创新性的提出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概念,力求从源头提升中国纺织工业价值链的竞争优势。

“2012/2013中国纤维流行趋势”自去年第一次后,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反响,今年化纤协会充分调动了生产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以主动申报的形式向企业征集产品,至申报截止期,共收到了来自68家企业的上百种产品。同时,化纤协会还从近年的新产品开发贡献奖等重要奖项的获奖产品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与企业申报产品一同建立产品数据库,从而保证流行趋势产品的代表性及全面性。

2013年1月16日,“2013/201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产品评审会于北京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以及来自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纤总公司等上下游行业相关单位、科研院所的主要领导和专家近3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共同对入围产品进行评审、讨论。与会领导及专家高度评价了以“绿色、循环、低碳”为主题的入围产品,普遍认为产品多样化、范围广,对下游企业引导性强。

王伟在会上发言时指出:“伴随纺织化纤工业的发展,硬实力建设已基本完成,纤维流行趋势的是增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工作,对推动整个化纤行业的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勇对纤维流行趋势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今年入围产品涵盖范围广,对指导下游企业应用、引导企业开发产品以及促进行业间互动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个别企业自行纤维新产品的背景下,整个行业统一进行纤维流行趋势的,有效地规范了口径,大幅提升了的影响力,对纤维品牌培育和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东华大学现代研究院的王华平副院长作为化学纤维行业的领头学者代表,在会上对于纤维流行趋势的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是以政府为背景,研究院所和行业协会共同发起的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和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资源,搭建实现品牌国际化的平台,大力推广中国的纤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目前化纤行业层次最高、最具权威性的流行趋势。”

篇9

趋势将国际流行风格,融入本土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呈现出生物部落,地理部落,魔幻部落,科技部落四大趋势主题。

生物部落

更深刻的伦理价值,对持续性更加的关注,追求转向高品质与更保值的载体。

在水的上千种色调与天空色彩的无限变化之间,在绿与蓝之间,环境变得流动而连贯。

浅色满足了最低限度的古典现代性需求,恒久、怀旧而整洁。

关键词:仿生,柔软,原始天然

图案:以自然曲线和植物造型为主,手工痕迹,原始美感,

织物:天然材质,自然肌理,网眼编织,绗缝,柔软的毛呢织物。

地理部落

对自身背景的反思,重新发现和评价当地传统,使人们更有归属感。来自古老智慧的灵感给人以真实和稳定。

来自土地的冷色调,原始而有力。纤维的乡村特性和自然性创造出极具感染力的作品。

关键词:古老、神秘、交融,浓烈

图案:大朵花卉图案,手绘感纹样,微融感的水彩、油画效果

织物:民族特色刺绣,现代感的拼接,扎染、层叠印花和提花织物的组合演绎

魔幻部落

新的奢华是精雕细刻,是对人工制造产品更高品质的追求。

白色、黑色是最典雅的极致

古铜色及很多不同色彩组合而成的灌木丛色调

表现独特愿望的颜色,将个人带回世界中心,拒绝同质化和没有灵魂的产品。

关键词:奇幻主义,视觉游戏,交互设计

图案:电子和迷幻色彩的图案,扭曲的条纹,水渍效果,卡通涂鸦

织物:差别材质混搭,多彩色块印花

科技部落

手工艺品与回收材料,手工制造与技术的结合,

平易近人的色彩,像花朵般绽放的创意,明亮的染料,创造非凡的环境,将现代与怀旧结合,这是对新一代设计师的挑战。

关键词:层次、结构,复古和现代,空气感

篇10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2025年创新驱动下的欧洲新型纺织服装业”。来自欧洲及中、美、韩和土耳其等国的政府官员,纺织行业协会、大学、企业、研究机构、展览公司和金融界代表相继就未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助推全球化下服装、家纺,特别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技术、市场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演讲和展望,对未来纺织业丰富大众生活品质和开创新材料时代给予了大胆的设想和更多的期待,从而打破了对传统纺织工业在应用领域的界定与认知,欧洲纺织业期望成为未来全球技术纺织品的领导力量。

德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席Peter Schwartze表示,德国纺织服装工业具有非常强劲的出口能力,特别是在技术纺织品方面是全球的领导者,德国将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的份额。

德国工业联合会马库斯・克贝尔博士表示,欧洲需要一个强大的工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话语权,保持欧洲工业的竞争力必须成为欧盟政策的核心。德意志银行代表在发言中也对欧洲的再工业化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李陵申就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及2020年规划在大会上发言,介绍了中国纺织工业特别是产业用纺织品的现状。李陵申指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巨大的人口基数为纺织服装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预计到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纤维加工总量超过5500万吨,纤维制品出口总额将突破3500亿美元;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将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此加强成本优势、品质性能优势、供应链优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产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达到30%,巨大的未被认知的市场和无穷的替代效应将使其长期保持快速发展,实现由满足需求向创造需求转变,在提升自身国际竞争优势的同时,伴随技术、资本、企业和产品输入,价值链国际化和高端化程度日益提高。

与会各方对当下中国经济和纺织工业为全球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的评价,并充分表达了与中国纺织行业加强合作的强烈愿望。(季建兵)

志向科研新面料创造高效益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上,苏州志向纺织科研股份有限公司约有270平方米的展位。展位上,公司事业部副总经理黄雷刚告诉记者,苏州志向纺织科研股份有限公司是志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志向科研是一家从事时尚防寒服面料为主,面向高档商务、时尚休闲、功能性、低碳环保面料设计研发及销售的现代纺织服务类型企业。

“本次参展带来了旗下的‘衣维新’、‘酷夫’、‘古德家族’、‘XINGMAX’等四大品牌的最新面料。志向科研跨出以前以化纤面料产品为主的圈子,进行棉、毛、麻、丝等面料整体形象的展示。除此之外,志向还带来一些最新的原料替代产品。像本次志向科研带来了一款最新的绦纶面料,该面料时尚美观,通过拉磨、前处理以及后整理,触感更加像纯棉。”当然,黄雷刚表示从目前品牌采购商来看,2014年秋冬比较流行的面料便是棉感偏厚实的面料,而氨纶与棉的面料也非常受采购商欢迎。

本次志向科研的最大收获还是老客户七匹狼、欧时力、阿依莲、以纯、浪漫一生等知名品牌采购商的相关负责人都前来下单,而且客户对面料的评价也非常不错。 (李英)

洁丽雅品牌建设获肯定

11月3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在京召开浙江洁丽雅《民营家纺企业差异化品牌建设与管理》专家论证会。论证会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主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1名国内企业管理专家参加了论证。

会上,浙江洁丽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孟立顺介绍了洁丽雅2005年以来,坚持以打造品牌为目标,科学准确细分消费人群,开展差异化产品细分和品牌定位,打造“健康、舒适”的品牌特质,打造中国毛巾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七年保持第一的做法。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丽文说,洁丽雅企业有特色,产品有特点,管理现代化成果丰富,代表了众多中小企业成长方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蔡曙涛认为,洁丽雅在行业树立了一个品牌建设典范,价值定位准确,内涵丰富,企业在品牌建立的实践也证明品牌建设不是高不可攀。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新成果审定委员会执行副主任胡新欣指出:从洁丽雅品牌建设成功经验可以归纳出:一是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础,产品质量是硬实力,必须要硬。二是走专业化之路,坚持不懈做好一个产品。三是品牌建设是软实力,要坚持发展不动摇。四是要有一套科学性的营销战略,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差异化营销渠道,满足差异化的消费群体。(谢立仁)

新疆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建设方案获通过

列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石河子、阿克苏、库尔勒三个纺织城”的规划之中,由富丽达集团牵头建设的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建设方案评审会近日在库尔勒市召开,库尔勒纺织服装城的建设方案获得专家了一致通过。

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建设方案,是在富丽达纺织工业园项目的基础上构架的。富丽达纺织工业园项目,于2012年8月9日,巴州政府牵头与富丽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意向书,从此拉开了建设的序幕。2013年4月,富丽达600万锭纺织工业园项目一期暨巴州金富特种纱业有限公司年产130万锭气流纺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库尔勒纺织服装城是对原有的富丽达纺织工业园项目进行了调整和升级,确定定位为建设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同时列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石河子、阿克苏、库尔勒三个纺织城”的规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