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理论范文

时间:2023-12-10 16:2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理论

篇1

关键词:港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173-02

一、港口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根本原因

国际航运市场近几年持续走软,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远未消除,希腊等欧洲各国金融危机又起,外贸出口严重下滑,内贸形势依然严峻,加之银根收紧,航运企业运力过剩,重新洗牌,企业经营不佳及资金周转困难,这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客观原因。随着近几年港口业的发展,港口码头生产能力过剩已日趋明显,仅江苏省内近几年新增大丰港、南通港、太仓港,南有上海港,北有青岛港,临近有日照港,港际竞争加剧,市场竞争已近白热化,企业为了占有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客户,延长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势必增加应收账款,这是增加应收账款的主观方面原因。港口企业由于行业的特点,应收账款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市场开发的重点是上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港口吞吐量不仅是衡量港口规模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港口企业为了稳定和增加货源,提高港口吞吐量,延期付款作为市场开发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稳定港口大的客户群,确保骨干货种方面,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应收账款余额的持续增长成为必然,同时延期付款作为一种优惠条件,也是开发新货种,增加货源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2.重市场开发、揽货轻回款。这是很多港口企业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经营业务人员,甚至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片面地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市场、有货源才是一切工作的龙头,业务才是硬道理,而回款则是以后的事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是业务出生,对财务管理不熟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或者说收款的重要性只是停留在相关口头上。无论是职能定位还是相关奖惩激励考核,财务的重要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揽货与收款脱节,只要揽来货,无论是否收回款项照样提奖金,不考虑客户资质对收款的影响,更有甚者暗示客户不用考虑付款来货就行,使一些资信差、恶意拖欠的t客户有机可乘,人为地造成应收账款的增加。由于这种揽货至上、冲指标观念的影响,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问题越积越重。

3.管理制度不严谨,内部控制薄弱。欠款形成后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动态情况以及对方企业详情,造成责任不明确,加之因为管理方面原因,使一些应收账款的合同、单据等资料散落不全,有可能使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该按时收的不能按时收回;该全部收回的只有部分收回;能通过法律手段收回的,却由于资料不全造成证据不足,得不到法律支持而不能收回,直至最终形成企业资产的损失。

4.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跟进手段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应收账款制度,但没有真正落实下来,制度要求和实际完成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有:没有对客户进行认真的考察、放账控制不严格、对账不及时、对账手续不完善、考核措施执行不到位等。应收账款在进入呆滞阶段后,作为债权人,由于缺少一套迅速、果断、力度递进的催收措施,使得呆滞账款长期得不到收回。应收账款的有效、及时回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如果没有一套直观、有效的应收账款考核激励机制,则必然会影响责任人的催款积极性,从而给回款带来困难。

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后果

应收账款是一把“双刃剑”。从销售方来看,赊销带来企业营业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应收账款资金的机会成本,同时坏账风险随之增加,在企业目前的信用标准下可能导致的坏账也可能增加。

1.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大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使企业效益下降。此类业务导致企业利润、销售税金及所得税增加,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使企业效益下降。

2.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鉴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与原则,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企业的账面利润的增加并不代表实现现金净流入。企业应遵循谨慎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自行计提坏账准备。

3.延长了企业的营业周期。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

4.加大了发生坏账的可能性。

三、港口企业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兑现

公司专门成立一个由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计划财务部和商务部等部门经理组成的应收账款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别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相关环节负责;由计划财务部和商务部联合组成催欠小组,负责具体的催欠工作。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董事会对领导小组考核,公司绩效考核小组对催欠小组考核。由于应收账款完成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董事会对公司领导班子的业绩考核,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得到了真正重视。通过应收账款领导小组会议,及时解决在收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很多问题不是出在收款阶段而是在市场开发和揽货阶段,例如:增加1亿元的收入,利润增加2000万元,如果收不回,利润将减少8000万元,明确了对经营业绩来说“市场重要,收款更重要”的观念。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业务合同的会签制度、业务办理规定、港口费预付制度、对账制度、票据交接传递程序、应收账款催收程序和清欠奖惩办法。制度重点强调各环节的责任定位和风险控制,明确第一责任人制和终身负责制,对于发生的坏账谁第一个未尽责未控制好风险,谁负责,并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无论责任人是否调离该公司,都要追究有关责任。制度不求多全面,但注重每一环节每一细节的层层落实到位;奖惩不流于形式,不求力度有多大,但要有实际效果,能反映应收账款管理各环节的绩效考核。

2.以客户管理为核心,建立客户等级评价体系和信用风险控制体系

该体系应该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过滤应收账款风险的体系,使应收账款的发展与形成处在一个有控制的状态下运行从而防止坏账、呆账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对公司的每一客户建立客户档案,并根据客户的经营规模、企业所有制性质、资信情况、担保情况、历史付款情况及客户在港口持续从事进出口业务能力等对其进行评定,将客户分为期结、月结、即结三类进行管理。

(1)可限期欠款客户,简称期结客户。可限期欠款客户为信誉好、业务量大并且业务频繁的客户,主要是资信较好的船公司及国有大型的船代、货代。财务部、商务部根据客户资信情况及业务量大小核定客户可欠款期限及具体的付款方式和收账策略,该类客户必须是连续良好信用六个月以上。特殊情况需经分管领导批准,方可作为期结客户。当可限期欠款客户连续三个月的平均业务量低于约定时,取消该客户的期结资格,改为按月结算客户;当可限期欠款客户信誉下降,不能按公司结算规定进行结算时,取消该客户的期结资格,列为不允许欠款客户;当可限期欠款客户业务中断2个月以上或出现债权风险时,必须结清所欠款项。

(2)按月结算客户,简称月结客户。按月结算客户为信誉好、业务频繁但业务量不大的客户。每月28日前必须结清所欠款项。当按月结算客户不履行按月结算规定时,取消该客户的月结资格,列为不允许欠款客户。

(3)不允许欠款客户,简称即结客户。不允许欠款客户为零星小户、及信誉不好的客户。不允许欠款客户在办理港口相关业务手续前须预付费用。

建立客户评价体系的目的既能确保企业的骨干客户,又能将应收账款控制在一定的额度内,对A类客户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对B类客户采用适中的信用政策,对C类客户采用严格的信用政策。

每个季度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评价,对90分以上的客户在费率、账期、作业安排等给予优惠,80-90分客户,维持基础费率,80分以下客户,必须实行预付费。

3.加强和改善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做到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精细化管理,严把应收账款各环节的责任关和风险关。

(1)以客户管理为核心,严格授信,按程序确定收款政策和收账方式,防止不良客户利用公司上量和合理授信恶意拖欠,严把源头关。

(2)严格执行合同会签制度,并严格按客户类别及时签订业务合同,防止客户利用合同或尚未签订合同恶意拖欠,对于个别因特殊原因尚未签订合同的,在上年度合同中应进行约定。

(3)严格执行业务办理规定,对于因欠款或无法确保收款的,在未收回欠款或取得担保前坚决不予办理。

(4)严格执行票据交接传递程序,过手票据认真核对并签字确认,有争议票据严格按程序办理并及时、限期解决,防止客户利用票据争议恶意拖欠。

(5)严格执行对账制度,要制定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账制度,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造成果账和坏账现象,同时对账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而不是口头承诺。对账结果必须存档保存,作为结算及下次对账依据,防止客户利用账对不上而拖欠款项。

(6)严格执行应收账款催收程序,做到催收人性化、先礼后兵、有理有节,同时做好每个客户的应收账款催收记录,并反映客户的信用记录。

(7)积极依靠法律保护,依法收账,对所有客户以最终法律方式解决程序准备资料,避免出现因法律手续不完备而造成坏账损失。但不仅仅依赖法律方式,针对不同客户采取灵活的收账方法和多种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支付方式,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讲究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尽量收回应收账款,减少坏账损失。

4.积极落实,加大考核力度

尤其是应收账款清欠奖惩办法考核,将市场开发、揽货考核与收款情况相结合,将预算的粗线条与执行的精细化相结合、预算编制时考虑影响因素全面与考核兑现的突出重点相结合,提高应收账款催收的积极性,关注尽责和风险控制,重点奖励完成综合指标及收回难收欠款,对造成无法收回应收账款有责任和风险控制不力的给予处罚。

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 应收账款 风险管理

目前国内大多数商品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的形势下,许多企业纷纷采用分期收款方式的赊销政策作为扩大销售、吸引客户的一种手段。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赊销(信用交易)已经成为企业争取客户的必要方式和手段。本文对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完善和建立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可以合理科学的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从而降低企业风险,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现状及问题

(一)应收账款总额庞大

根据所研究的沪市上市公司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的数据显示:2010年沪市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1515.94亿元,流动资产总额为6464.17亿元,2011年沪市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1118.55亿元,流动资产总额为9934.71亿元,2012年沪市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年初年末余额为1400.68亿元,流动资产总额为7393.30亿元。

(二)资金回笼能力增强

虽然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人、净利润上升的同时,即当企业的业绩增长的时候,各家企业的应收账款也在同时增长,2011年披露年报的企业中,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较前几年有了明显下降。且各企业的现金流相对充裕,表明企业的销售收人基本上转化为真正的价值。例如万科A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下降9.49%的情况下,主营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25.51。

(三)应收账款呈现老龄化趋势

客户逾期拖欠的时间越长,应收账款的收集就更加的困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越高。据相关行业数据统计,在合同期内收回应收款项的可能性是98.12%,而逾期半年复苏的可能性下降至57.18%,一年后恢复的概率是26.16%,两年后逾期恢复的概率仅仅为13.16%。一般企业应收账款尚未收回三年内,则应被视为呆账和坏账进行核算。然而,许多国内企业为了显示企业利润高、巨额的资产规模、并不承认应承担的坏账进行催收,这无形中增加了风险的账目。

二、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存在原因

(一)外部的原因

上市公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是应收账款风险形成的主要外部原因。上市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产,必须扩大其销量、抢占市场,因此上市公司会用赊销要吸引暂时无购买能力的客户。经常出现赊销的销售额大于实际的销售额的情况,国内缺乏成熟的应收账款管理理论,且大量的应收账款风险不明,上市公司面临着收款数额和时间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给上市公司带来了风险,还可能因为无法及时收回账款而面临着资金无法正常周转的难题。

(二)内部的原因

上市公司淡薄的应收账款风险意识。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注意力集中在产品销售方面而忽略了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根据统计调查机构2011年对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调查,约有63%的企业忽略了企业的风险管理。大部分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量,占领产品市场,盲目的在进入市场的起始阶段拓宽销售渠道,而缺乏对客户的深入调查和评估,目的在于通过签订短期合同来吸引客户,扩大了企业残片的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市场,并且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较高的利润,但是企业庞大的现金流被占用,当客户无法在期限内还款时企业的资金链面临着断开的风险。

四、防范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风险的对策

(一)应收账款风险的事前防范与化解

上市公司可以对赊账的客户建立专门的信用档案。一方面记录客户的静态信息,把客户的基本信息,譬如经营、规模、偿付能力等方面信息进行整理和收集,并进行归档和分类。另一方面是客户的动态资料,比如企业规模的变化、客户的履约程度、企业赊账还款能力的变化、应收账款的余额是否达到危险水平、是否对货款提供了担保等等。其次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例如上市公司通过客户企业每年公布的财务报表,权威的评级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评级的客观分析。同时企业至少每年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更新其信用信息。

(二)应收账款风险的事中防范与化解

应收账款的事中防范与化解指对签订赊销合同及办理赊销手续等环节的过程管理与控制。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主要由财务部门、信用管理部门以及销售部门共同完成。在发生赊销时,要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规定制度,对产品的包装、运输、货舱保存等遵从合同规定,并将账户妥善处理和保存,免得日后账户错乱引起纠纷。要加强对开具发货、提货单、收款结算等环节的管理,这也是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在企业发货后财务部门按照凭证及时给客户开具发票,并办理结算账款等,同时销售部门要与财务部门信息沟通,确保在赊销的过程中准确无误。

(三)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事后防范与化解

上市公司要做好对应收账款的动态跟踪管理,并根据不同种类的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催收政策。第一,尚未到期的在信用期限内的应收账款,销售人员应当及时跟踪调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并维持好双方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客户的动态,杜绝其拖延还款的可能性。第二,已经到期了却没有还款的客户。这时候企业要观察其信用等级是否需要更新,并调查其信用状况。对还款能力较弱的客户应该加紧催收,并且降低其信用等级。而对长年以来信用记录比较好的客户,销售人员要多跟客户商讨沟通,尽量保持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吕磊.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 :25-37

篇3

一、应收账款的内涵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被购买单位所占用的资金。企业应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以弥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应收账款的产生通常是由于以下两种原因:其一,是由商业竞争引起的,这是应收账款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得不采用赊销,此时产生的应收账款即为商业竞争引起的,它是一种商业信用;其二,是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引起的。即便是现销时,收入的确认和款项的回收也可能存在时间差,此时产生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属于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

应收账款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应收账款的成本内容主要包括:

(1)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资金被应收账款占用而导致无法投资其他项目所带来的潜在收益。一

般情况下机会成本主要与应收账款总投资额和资金成本率有关系。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赊销业务所需资金 * 资金成本率

赊销业务所需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 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平均每日赊销额 * 平均收账天数

上面的几个公式中,一般来说平均收账天数是通过以客户的各自赊销金额占总应收账款比重为权数,然后再根据所有客户收账天数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得来的。还有,有价证券的利息率可以当做资金成本率。

(2)管理成本

顾名思义,管理成本就是因管理应收账款而需要的必要开支。应收账款的前期需要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到中期需要对应收账款进行定期分析,到后期要定期有专人进行追踪分析,如果遇到逾期账款还要派专人进行催收,上述这些都属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

 (3)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是信用销售的产物,因此就存在无法收回的可能性。坏账成本是指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为企业带来的损失。一般来说,应收账款越多,坏账成本也就越多,他们是成正比增加的。在现行的会计准则里,企业都需要计提坏账准备金,以防账款收不回来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波动较大。企业可以根据规定按一定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二、应收账款的功能

1.提高销售的功能   

现在企业销售商品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交易的:现销和赊销。现销的好处是可以看到现钱,实际销售多少就有多少进账。这样可以避免坏账损失的发生,而且企业可以及时收回货款并进行下一笔投资。这是企业最希望看到的销售方式,但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提高销售量,好多企业不得不进行赊销。其实赊销相当于是把商品销售给客户的同时还给他们提供了等同于销售货款的资金,这对购买方来说是很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的。因此,赊销成为了一种普遍认可的销售方式,对购买方是好的,等于无偿使用资金并且得到商品,对于销售方来说帮助他们增加了营业收入,提高了营业利润。有时企业为了开拓新市场,适应市场的需要,适当的采取赊销这种销售方式还是很必要的。

2.降低存货的功能

信用销售可以加快商品的流通,在账面上可以增加收入,企业持有应收账款比持有存货更有优势。虽然应收账款和存货都为资产,但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应收账款其实是一种收入的债权,它能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但存货不一样了,它占用着企业的仓库,需要专人看管,因此消耗着更多的管理费、保险费和仓储费,而且存货的流动性要比应收账款差得多。同时,生产商品的目的就是为了销售出去为企业带来利润,虽然赊销在短时间内看不到资金,但从另一层面也是完成了存货的目的。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应收账款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帮助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销售收入,但随之而来的是应收账款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利,坏账风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处理这两方面的问题就是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所在。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寻找合适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执行这种信用政策中权衡其所带来的利弊。只有当执行这种信用政策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企业才会采用并继续执行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的管理还应包含对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发展状况的预测,以及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调查。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客户的资信情况制定合理的、适合企业发展的信用政策。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了达到应收账款管理目的必须制定的方案。

四、信用管理理论

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活动。从企业内部来讲,信用管理是企业在进行赊销时对授信活动和授信决策所进行的管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体系,从各个环节把控旨在降低信用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目的是力求风险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

信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项职能:客户档案管理、客户授信管理、应收账款管理、逾期账款的追收管理、辅助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

信用管理可以具体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管理。事前防范是指企业在进行交易之前对客户进行的资信调查,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事中控制是指在交易后收款前对客户应收账款进行管理与监督。事后管理指的是在发生坏账时要对客户进行账款的催收与处理。

五、信用政策的内容

信用政策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被称为应收账款政策。应收账款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信用政策的实施与应用。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能够帮助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期,减少坏账的发生。信用政策能够起到降低应收账款投资成本同时提高企业收益的目的。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

1.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客户能否与企业进行赊销交易的条件。通过信用标准我们可以了解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信状况,进而可以得出是否满足企业赊销的最低标准。如果公司的信用标准比较严格,说明企业对赊销客户的信用状况要求也越高,在客户选择方面就会倾向于信誉比较好的客户,这样应收账款成本就会降低,坏账风险也就随之降低,但这么做有一个弊端,它会限制企业的客户群,换句话说也就是限制了企业的销售机会,丧失了部分利润。如果信用标准太过宽松,将商品销售给信用状况较差的企业,在收回货款方面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如果企业想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应该考察客户的信用能力和偿债能力。目前我国运用“SC”评价法制定信用标准。"5C”分别指的是客户的品质(Character )、能力(Capacity )、资本(Capital )、抵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 )

(1)品质是指顾客的信誉,特指客户愿意履行其付款承诺的可能性。能够及时付清

账款是评估客户信用品质的重要指标。客户是否愿意尽自己最大努力来按照承诺付清货款直接影响到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回收数额以及相关的收账成本。客户品质的高低可以通过过去的信用记录确定。企业可以设法去了解客户以往的交易记录与口碑,以及与其他商家合作过程,或者可以找专门的信用机构对客户进行调查,

(2)能力是指客户的财务能力,主要从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良好,资本实力较强和现金流合理的客户一般情况下偿付能力也都比较优异。企业的经营状况、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以及流动资产情况都可以说明客户的能力。客户的流动比率越高,说明流动资产相对越多,转换为现金的能力也就越强。另一方面,企业还应注意流动资产的质量,看其是否影响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一般偿还货款的能力较强,管理能力较高的客户通常情况下也愿意同销货方达成一致取得现金折扣。

 (3)资本指客户的企业财务状况,用来衡量客户偿还债务的实力。衡量客户的资本状况可以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和指标得出。企业可以要求客户提供以往的财务报表和重要的比率分析其资本状况。对于重要客户,企业还可以分析客户以往在资产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能更深入的了解企业的资本状况。     

(4)抵押是指客户用其资产担保能时偿付货款的方式。如果客户拒付货款、故意拖延或者无力偿还时可以把客户抵押的东西进行变卖减少卖方的损失。对于能够提供资产抵押的客户可以适当放宽其信用条件,对于没有信用记录或者资信情况较差的客户来讲,以一定的合法资产作为抵押是必要的,这样对企业也是一种保障。

(5)条件是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宏观环境。这包括了有可能影响客户偿付能力的社会环境变化,也包括了某些地区或行业发展的变动情况。如果因经济大环境的变动导致客户不能按期还款的情况发生,企业就要考虑如何应对此类事件,后续的情况应怎样处理。这就需要企业分析以往因经济环境变化对客户的付款情况的影响。

除上述的几点之外,信用标准还应从坏账损失率和信用等级进行定量分析,目的就是准确分析该客户的信用状况,确定是否对他提供赊销。信用标准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断标准,进而划分信用等级。坏账损失率越高,信用等级越低,要求的信用标准就越高;坏账损失率越低,信用等级越高,要求的信用标准就越低。如表2-3所示:

企业可以在综合考虑财务状况等有关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比如说对信用等级为1-2级的客户采用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对3-5级客户采取一般的信用标准;对6-7级的客户采用较严格的信用标准,并要求提供担保;对8级的客户则不提供赊销。

2.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主要以下两个方面: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

(1)信用期限

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同意客户最晚付款的时间段,也可以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如果时间段太短则不能很好的吸引客户,市场竞争力和销售额都会下降;但要是时间段太长,企业很有可能会蒙受损失,营运资金也许会周转不过来,使应收账款的成本增加,坏账风险就会随着升高。从另一方面来讲信用期限过长,资金被客户占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很有可能比将商品赊销给客户所带来的收益还大,甚至会造成利润的下降。因此在赊销过程中严格谨慎的确定信用期限是非常有必要的。确定恰当的信用期限主要是权衡收益与成本。延长信用期限,有利的是销售额增加,同行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也会有所提高;但不利的一面是资金被客户长时间占用,应收账款的成本和坏账损失也就增加了。当收益大于成本时可以适当延长信用期限,反之则不宜延长。

(2)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交易额上所做出的折扣,目的是希望客户能尽早付款,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货款,避免坏账损失的发生。也就是说若客户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付款的话就可享受价格优惠。一般在不提供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等于是向购货方无偿提供使用与商品价款相当的资金的使用权。现金折扣的表示现金折扣通常采用以下符号:4/10, 2/20, n/30。其中4/ 10表示客户要是能在10天之内付款就可享受4个点的优惠,等于是打了%折;2/20表示若客户能在20天内付款,即可享受2%的价格优惠,以原价的98%支付款项;n/3 0表示付款的最后期限是30天,也就是说超过20天就不能享受到价格优惠了,只能原价偿还销货方货款。

3.信用额度

信用额度又称信用限额,其中包括企业总体上的信用额度和针对具体客户的信用额度两种。总体信用额度是指企业根据自身财务状况以及外部环境而制定的赊销总额度,这个可以用于把控日常赊销决策。具体信用额度是指企业规定客户在一定时期能够赊购商品的最大限额。信用额度这个规定虽然不能提高回款的速度及概率,但是可以有效的限制因为客户信用问题而引发的坏账损失。因此,企业需要对交易频繁且购货量大的客户进行信用额度的限制,这样可以控制其赊销量,避免因为过度赊销最后还款不利而导致的坏账损失。针对具体的客户设定了相应的信用额度后,企业在跟客户进行交易时就有了信用依据。

在信用额度范围内的赊销可以由具体经办人员按规定正常办理;如果超出规定的信用额度,则必须向上级领导反映,批准后才可办理。信用额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客户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影响等。每年企业会重新调查客户的状况对信用额度有一个恰当的调整与修改[}zz}。具体信用额度的制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可以以全年从该客户处可能获得的收益额作为该客户赊购的额度;②可以根据客户净利润的一定比例确定;③根据客户整体清算价值的一定比例确定;④根据信用调查情况将总体信用额度在各客户之间进行具体分配。资信情况良好的信用额度也可适当提升,信用状况不好的信用额度要严抓。

4.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是指因为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公司应采取的收账策略与措施。公司可根据客户的信用质量的高低采用相对应的收账政策。对于信用质量较高的客户,可以采用较为宽松的政策;对于信用质量较差的客户,应采取较为严格的收账政策。催收逾期账款是要发生费用,如果比较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走法律途径,这样收账费用会更高。一般而言收账政策越严格,收账的花费也就越大,收账措施就会越有力,可收回的账款就越多,坏账损失相对就越少。因此公司要制定恰当的收账政策就要比较收账费用和所能收回款项的多少。如果收账费用高于应收账款的话,对企业来说是有害无利的。要想制定有效、得当的收账政策很大程度上依靠有关人员的经验;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也有一些量化的方法可予参照计算不同信用条件下企业所获收益与付出的成本,并最终计算出各个方案的综合收益值对其进行比较来加以选择。

六、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后果

1.虚增企业经营成果

目前为止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发生交易确认收入时的账务处理应为: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虽然规定是等收到货款时才记入收入,但企业在做这样的会计分录的时候就己经将赊销收入记入了当期收入。到了期末,企业利润会随着应收账款的增加而增加,但从本质上来看企业的现金利润并没有增加。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无疑是给股民一个看似可口但本质是炸弹的糖衣炮弹,虽然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是那么的显眼,但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同时,公司为了遵循会计谨慎性原则及税法的要求,会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其计提比例一般为3%-5%。计提坏账准备就是为了预防坏账的发生,若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则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也就增大,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有可能远大于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因此,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会夸大企业利润,虚增经营成果,还会使企业存在着潜在的亏损风险和坏账风险。

2.降低资金使用率

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应收账款的数额巨大就意味着虽然公司的资产总额增加,但流动资产却在减少,这就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收入与资金流不成正比。在销售商品的时候,会计分录增加了存货,记入了主营业务收入,但银行存款没有增加,导致本应属于自己企业的流动资金被顾客占用,而且在销售过程中会产生必要的增值税和所得税这些税费的上缴又占用当期流动资金的一部分。长期下去,表面上企业的资产增加,其实是蒙受损失的。公司的经营需要流动资金的支持与帮助,但现在企业货币资金日渐短缺,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开支与生产经营的。

篇4

关键词:企业信用政策;选择;评价





tentative research on the choice and evaluation of corporate credit policy 

xu hong

(school of accounti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41, china)

abstract: corporate credit policy is the strategic guiding line for enterprises to conduct credit management and prevent credit risks.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corporate credit policy, researches on the traditional npv-based credit policy evaluation methods with comparisons of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to how construct a sound system of enterprise credit evaluation, the paper, in addition to proposes a new thinking of corporate credit policy by borrowing option game,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s of future uncertainty and asymmetry information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key words: corporate credit policy; choice; evaluation

一、 信用政策概述及其选择和评价意义

(一)信用政策概述 

企业信用政策(credit policy)是指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公司权衡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效益和成本之后,依此指导公司信用管理部门处理赊销业务与收账措施所制定的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的总称。具体分为三种类型:保守型信用政策、稳健型信用政策和激进型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制定的目标是要在赊销收益率和应收账款持有成本二者之间进行权衡,进而采取科学且有效的措施,保证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并最终使公司的效益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通常情况下,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信用额度和现金折扣政策[1]。

(二)信用政策选择及评价的意义

信用管理工作在国外通常被视为一个企业的生命,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和政策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信用管理是现代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信用政策则是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核心。“不赊销是等死,赊销是找死”,这是国内许多公司所处的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在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竞争环境中,信用交易已成为公司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另一方面,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又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被拖欠,变成坏账造成公司流动资金紧张,经济损失越来越多。赊销使得销售与风险并存且同向增长,如何摆脱这个尴尬局面,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而企业在选择信用政策类型时,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自身情况,包括所在行业,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所处的阶段,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的信用政策,因为信用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应收账款的回收,影响企业的资产状况,甚至影响企业的财务安全。通过制定并实施一套完善可行的信用政策,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企业现行信用政策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调整,使企业经营者能够获得扩大销售与控制风险之间的最优平衡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我国企业信用政策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用销售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企业的信用管理和信用政策也越来越重要。企业的信用政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其他企业的信用进行管理,力求在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从而树立企业在市场中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国经济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而企业的经营管理却相对滞后,因此存在一系列的信用问题:

(一)缺少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信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基本上由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来负责。由于两个部门在职能和利益上有很大不同,往往出现分工不清、相互推诿,影响到企业的信用政策的执行。(二)信用政策制定时存在盲目性

由于事先对信用政策的成本收益缺乏周密的考虑,可能使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宽松或过于严格,前者虽然扩大了销售业绩,但有可能因应收账款的问题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后者虽然降低了企业的信用风险但同时使企业丧失了应有的市场份额,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没有权威的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机构,企业收集到的客户信息不充分、不完整,并且对信用政策的实施效果缺少及时的分析和综合评价,严重影响到企业信用政策的效果。

(三)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相对落后

大多数企业没有很好地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缺乏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信用额度的确定过于随意以及缺乏专业化的回收账款方法。

(四)忽视了自身信用建设

大多数企业认为信用政策是对其他企业的信用评估,忽视了自身信用政策的建设与管理,结果使企业形象受损,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我国的信用政策建设及信用管理现状相对滞后,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信用政策方法的选择

我国信用管理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建立相当完善的理论体系,现在主要从事建立相关模型和分析行业特定背景。

企业信用政策选择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找出信用政策改变时收益与成本的变化并进行评估,若收益大于成本,则可采用新的信用政策,反之,则不能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净现值法(npv);定性分析法则主要依赖经验和判断来决定,主要考察行业风险、经营环境、企业素质、管理状况等影响企业信用政策的因素,综合判断后从而决定采用何种信用政策。定性分析法常用的有5c信用评分法和信用评分法。 (一)净现值法(npv)

公司信用政策方法选择是成本与收益权衡的结果,是多个变量因素一起变化而求得最优解的结果。多个变量因素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信用额度、现金折扣政策等。斯蒂芬·a·罗斯等在其著作《公司理财》中提出使用置存成本和机会成本来定量分析公司信用政策[2],建立了公司信用决策的基本决策模型:

npv=h*p0*q0/(1+rb)-(c0*q0)

其中:npv为提供信用时的净现值, h*p0*q0/(1+rb)为实施信用政策带来的增量收入现值,(c0*q0)为实施信用政策可能带来的成本与损失现值。p为销售单价,c为单位成本,q为销售量。

由此得出公司信用决策的基本确定方法:

npv=信用政策带来的增量收入现值-信用政策可能带来的成本与损失现值

若npv>0,说明该信用政策是可行的,信用政策管理执行带来净现值,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反之,则是不可行的。净现值法的优点是:(1)使用现金流量。公司可以直接使用项目所获得的现金流量,相比之下,利润包含了许多人为的因素。在资本预算中利润不等于现金。(2)净现值包括了项目的全部现金流量,其它资本预算方法往往会忽略某特定时期之后的现金流量。如回收期法。(3)净现值对现金流量进行了合理折现,有些方法在处理现金流量时往往忽略货币的时间价值。如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

但是传统的净现值法也有其局限性:(1)对于一项信用政策,决策者只有两种选择,npv值>0,该政策可行;npv值<0,该政策不可行。(2)该项信用政策若是可行的,在可预期的寿命中将一直执行下去,并不考虑若出现不利情况可以停止或随情况的发展进行调整。(3)未来收益是可以预测的。(4)忽略了企业经营所处的一些现实情况 (诸如未来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无法对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而产生的各种发展机会的价值进行评价,容易低估项目本身的价值。

(二)5c信用评分法

5c理论是企业信用分析理论的基础,它是一种定性的确定一个公司的信用是否符合信用风险标准的分析方法,是西方国家银行业衡量信贷客户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评价方法。它主要是从影响信用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品行(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环境(condition);

企业的品行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行为和作风。但是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根据企业前任管理者的行为作出的企业品行等级评价往往不能反映企业现在的状况;

企业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管理行为的体现,单凭某一个时点上企业的能力来评价该企业的信用等级不合适;

企业的资本评价可能由于获得的资料不完整而使作出的信用等级评价不全面;

企业的抵押评价则由于很难得到真实的信息而使信用等级评价失之偏颇;

企业的经营环境评价则由于大家所处的宏观环境大体相同,因此在信用等级评价方面意义不大。

因此,由5c信用评分法评价出来的企业的信用等级在理论上来说有相对的科学性,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信用评分法

主要通过对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等特征进行分析和模拟,从而预测企业的信用风险。比较著名的是altman的z计分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单变量度量指标比率水平和绝对水平基础上的多变量模型,可以较好的区分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其他模型还有神经网络模型等。信用评分法由于不掺杂个人主观意见,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但在我国,由于财安信息真实性问题和财务报表的规范问题,在实际中使用很容易产生偏差。另外,目前我国对于信用评分法尚未进行比较科学的检验,有关参数能否适用还需论证。

四、完善的信用政策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应着重研究建立新的信用评价方法。近年来期权定价理论的出现及其在投资决策领域方面的应用在这方面弥补了传统的净现值评价方法的不足。一般实物期权方法主要应用于不确定环境下的投资决策,强调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管理灵活性(managerial flexibility)的价值,同时它也克服了npv方法中的无法避免的另一个难题:不可逆性[3]。实物期权评价方法所考察的不仅仅只是项目自身的净现金流价值,而且还考虑了的项目的外部管理方面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管理者经营灵活性对项目价值的影响[4]。通过将项目众多的经营灵活性以各种各样的实物期权形式展现出来,使得项目的真实价值表现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表现项目内部财务因素的净现金流价值,另一部分则是表现决策者管理因素的经营灵活性的期权溢价,也即项目投资实物期权的价值构成[5]。在我国的实物期权方法应用研究中,多是对b-s模型和二项式模型的应用扩展,但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项目投资领域。也没有考虑投资决策之间的策略互动关系。在我国,由于市场的非理性、期权和二板市场的未开放、行业及企业信息的不透明,使得实物期权方法的评估准确性大打折扣。因此,就我国现阶段来说,实物期权方法在项目投资评估领域只能起到对npv法的补充辅助作用,主要是提供不确定性价值的参考[6-7]。

现实中非对称信息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市场参与双方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就是非对称信息。多数情况下,非对称信息会导致道德风险而使市场出现逆向选择,不利于市场的发展[8]。对市场经济而言,无论是企业、同行还是客户,信息在其决策中显得尤其重要,非对称信息带来的问题也就额外突出[9]。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市场经济中复杂博弈关系的存在,使得企业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害、企业之间由于无序的竞争常常陷入混乱状态、企业与客户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的金融风险大幅度增加[10]。“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是导致企业与客户之间及企业之间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博弈论在对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时企业之间复杂关系进行分析时则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期权博弈方法是一般实物期权方法的新发展,它是以传统净现值评价方法为基础,将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和博弈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不确定情形下企业之间技术创新投资的策略互动,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等待以获得期权价值和抢先投资以获得先动优势的冲突。这种方法具备了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和博弈理论的优点。期权博弈思想广泛的应用于投资决策领域,而企业信用政策与投资领域在评价方法上具有共通性,因此,基于期权博弈视角进行企业信用政策制定及评价也是可行的,可在传统的净现值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既考虑一般实物期权方法所强调的管理灵活性价值又考虑进博弈论所强调的决策制定中的战略价值,而如何以非对称信息为主线,利用期权、信息经济学理论及博弈理论等理论工具,对企业的信用政策决策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及研究,尚需建立一个模型。该模型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下企业同行之间博弈关系和信息不对称下企业客户之间博弈关系两个方面分别讨论,并进一步进行量化和敏感性分析。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企业信用管理的研究还不成熟,信用管理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而现实又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研究进程。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的信用政策及评价体系,对改善企业的信用状况,优化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将产生重大作用。传统的信用政策评价方法已不适用。应用期权博弈方法进行信用政策评价的相关影响变量,找寻二者结合点,从新的角度构建基于期权博弈的企业信用政策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myers s c.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7,5(2): 147-176.

[2] 斯蒂芬·a·罗斯,罗德尔福·w·维斯特菲尔德,杰弗里f·杰弗.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51-263.

[3] abdullan yavas,c.f.sirmans.real options:experim-

ental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5 31(1):27-52.

[4] rundong zhang,xiaolin zhang.the real option game model to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vestment strategy[j].chinese business review,2005 4(9):47-50.

[5] spiros h,martzoukos and eleftherios zacharias. real option games with r&d and learning spillovers[j].munich personal repec archive,2009(1):1-35.

[6] 安瑛晖,张维.期权博弈理论的方法模型分析与发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1,4(1):38-44.

[7] 王涌,翟孟亭.3g投资期权博弈二维模型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16):73-74.

[8] 龚朴,蒙坚玲.基于期权博弈的可转换债券最优策略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9,23(1):70-75.

篇5

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初步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整体而言,企业发展欠规范化,企业对于财务的管理模式漏洞百出。缺乏计划安排往往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或是无法应付急需的现金需求而陷入财务困境。在存货管理上,周转速度慢、周期长,造成存货大量积压,增加仓储费用及财物毁损的可能性,形成资金呆滞。在应收账款管理上过度放松信用政策,增加应收账款数量导致资金回收困难,呆账坏账成本加大,加之缺乏合理有效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到期不兑现。

2.缺乏资金控制管理

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资金的缺乏可以直接导致一个企业的失败。然而,我国民营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却缺少科学性和理性。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经营方式,即是经营者又是管理者,在职人员多数用“自家人”,使得财务制度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企业投资盲目。另一方面,由于有些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效益不好,信用观念淡薄,使贷款机构感到贷款风险太大,从而降低了对这些企业贷款支持的积极性。而大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导致企业社会的信誉度和认知度低。

3.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的民营企业的最初形态,就是家庭手工作坊、夫妻店等一些家族企业。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中很多的经营者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尤其是对于财务的管理,更是本着用“自己人”的原则,大多选用经营者的亲朋好友,甚至是自己的配偶,这种模式制约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开发培养和更广范围的择优选聘,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全和发展。

二、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财务管理理论的落后

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现实财务管理中,很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

2.风险控制体系不够健全

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市场主体的利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着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济时代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特点,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尤为突出。但在我国财务理论界,对财务风险的研究理论较少。在财务管理的实务界,对财务风险的研究也比较少,因而在实务界普遍缺乏完备的风险控制程序。

3.缺乏管理人才

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形,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设置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社会需求。

三、我国民营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规范企业运作

政府应建立健全保障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好已出台的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严格执法,维护民企的合法权益,要改善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贷款决策程序,建立适应民营企业的信贷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环节,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构建一个服务于民营企业的商业性担保为主体,政策性、互担保为补充的担保机构配套协作、运作规范的信用担保体系,切实为民营企业获取信贷担保支持。大力开展信用评级和评选信用企业活动,建立统一规范的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使民营企业的信用记录有据可查。总之,就是要通过融资环境的改善,引导民营企业合理融资。

2.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要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的重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观念。为此,民营企业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制衡及相互监督机制,做到财务管理职责分明、监督严明、信息透明。把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是民营企业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民营企业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要求。

3.加强资金的科学管理

优化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优化负债结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努力做到预期现金流与债务到期及数量保持一致;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占用应做到与短期资本、长期资本的来源搭配恰当,安排一个既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为此,财务部门必须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运用于新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的风险、成本与收益等论证考核评价工作中,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借助先进的决策模型科学、民主地决策,防止因投资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企业的投资应有阶段性,保证重点,集中力量,不可盲目搞投资多元化、全面出击。

4.加强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在今后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企业的生存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用管理必然会在进口成为企业生存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才,民营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首先,应建立一定的信用,没有信用也就无从管理。在拥有一定信用才基础上,民营企业要提高自己的信用知名度,从而提高自己的声誉,树立自己的守信形象,这样更容易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其次,民营企业要构建科学的、完整的信用管理体系。企业全体员工包括业主都要明确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以利于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

5.加强从业人员素质

篇6

摘 要:一个理想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前提是充分调研目标企业整个运作的全部流程,了解日常业务操作需求、目标企业的文化特色及特殊流程业务。除了业务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方面的需求需分析清楚。本章以L公司作为调研对象,做业务需求、功能需求和安全需求分析,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做准备工作。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需求设计

一、业务需求分析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安置劳动人数较多,投资弹性和就业容量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但尤其小型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强制性,加之受人为因素影响,企业在管理上层层受阻。

目标公司L是一家制作乳制品的中小型企业,属于快速消费品行业。L公司具有中小型企业的特点,管理不规范,制度条例受人为因素影响,执行力度不强,管理层与业务层沟通理解存在差异。L公司从生产到销售的业务流程比较长,中间缺少控制监管的点。结合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L公司现有模式的业务操作,得到以下调研结果。

(一)总账模块

总账也称之为分类账,是财务核算的核心部分。每笔业务的发生会产生相应的会计凭证,财务人员根据凭证下明细账,明细账每一种会计科目的数额汇总后登记到总账中。

(1)记账凭证分类和凭证来源:L公司的记账凭证一共有5种格式,分别是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银行存款收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凭证来源包括自制和外部两种。

(2)日常账务处理及账务调整方式:日常账务处理L公司主要两种,收到货款和费用报销。

(3)L公司业务涉及的凭证处理:每月L公司需要处理的凭证有800多张。销售、采购、库存业务涉及的凭证处理主要分为销售成本、收入和采购入库三种情况。销售成本是当生产成本核算后,关联销售出库汇总生成凭证。收入这部分的账务处理是月末核对销售与出库数一致后,关联销售发票自动汇总生成凭证,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金。采购入库的处理是财务部收到采购部提交的验收单、客户送货单、增值税发票、领导审批同意的报销凭证,检查入库数量、金额是否一致后,关联入库单生成采购发票,核算后生成采购凭证。

(二)应收模块

应收账款是由公司的销售业务产生,比如销售原材料、产成品、提供服务,从而形成的债权,需要从客户收取的款项,未来计入销售收入。

(1)L公司客户的种类:客户的种类有现代渠道零售商、经销商、团购客户、零售小店客户。L公司主要客户对象是经销商,经销商的比例占到30%多。

(2)是否对客户进行信用管理:L公司对客户做了信用管理。经销商实行先款后货与信用额度相结合,对未超过信用额度的客户不发货,实行先款后货的客户无款不发货。现代渠道、学生部有账期,在账期内的客户可以对其发货。

(3)税务发票的种类:税务发票有两种:增值税发票55%和普通发票45%。

(4)运费金额怎样核算?运费对应的税金怎样核算?

L公司物流分自有物流运输和第三方物流。自有物流是公司自己的奶罐车负责运输,它的费用是当月归集车辆费用。第三方物流的费用是次月按合同结算运费,一般情况计算公式为:运量*单价=运费。

运费对应的税金为7%,实际支付运费的93%计入运费,7%作为进项税。

(5)L公司的坏账计提方法:按账龄分析法和账龄分析法结合个别认定法计提,每季度计算坏账金额,做凭证。如图所示,表3-1是L公司的坏账计提方法,按照年限来划分计提的比率。1年以内按5%坏账计提,1~2年按照15%计提,2~3年按照30%计提,3~4年按照50%计提,4年以上按照100%计提。

(三)应付模块

应付账款是由公司的采购业务产生,比如购买原辅材料、备品备件、办公用品、固定资产,从而形成的负债,需要支付货款给供应商。

(1)供应商的分类和数量:L公司供应商按供应品类分,比如牛奶供应商、包材供应商等。数量在500家以上。备注:供应商的发票没有分类,供应商的发票是按批次输入的,供应商发票一般和采购申请、采购订单和收货单进行核对。

(2)其他应付账款的种类:主要是收客户经销权保证金、送奶员押金、供应商质量保证金、展示柜押金、瓶箱押金。

(3)供应商的预付款处理:L公司供应商的预付款是按合同,由采购部门填写预付账款付款单,交由领导审批,然后在总账做凭证。

二、功能需求分析

基于L公司的业务需求和功能分析,以及特殊业务的表述,可对系统中不同模块的功能进行集中结构化。系统主要分为四个模块,总账模块包括单据录入、凭证修改、凭证冲销和单据查询。资产模块包括资产的创建、修改和显示。应收模块包括开具发票、收取客户保证金、查询客户余额和客户货款清账处理。应付模块包括发票校验和付款清账。

三、L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经过一些调整后,最终确定出的功能模块有应收、应付、资产和总账四大块。客户发票处理流程用于销售会计销售发票的核对以及差异处理,体现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流程的衔接。销售部门在系统内进行开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发货过账后,另一种情况是在月底的时候汇总,本流程讨论的是第一种情况。本流程执行的前提是销售部门的系统发票已开出并完成自动过账。

根据L公司的业务需求分出了主要流程,包含供应商预付款处理、供应商发票处理、保证金收取金额、员工借款和备用金处理,这些业务都会涉及应付款项,另外还有费用报销和发票校验也会触发付款清账。

供应商预付款流程满足了供应商预付款作业的管理需要,从业务部门申请付款到系统中相应的作业处理过程。为了保证设备、备件采购(修复)预付款的及时准确,在确保预付款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需完善预付款的职责管理,完善预付款审批管理程序。设备、备件采购(修复)预付款按照预付款、进度款、提货款、质保金比例数额确定。

L公司比较特殊是生物性资产的处理,牧场的牛群属于生物性资产,牛群中小牛和母牛的资产管理是不一样的,小牛属于未成牛,需要喂养,随着天数变大,资产会不断变大。而母牛是育成牛,随着天数变大,会有折旧的账务处理。L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月结功能,财务人员每月月底必须进行财务账务结转,以便合理归集当期费用、统计当期成本、计算当期收入并出具当期报表。

篇7

[关键词]新形势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 措施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保证房地产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有效管理途径。当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存在“被动反映型”的现象,预测、控制、分析各项基本管理工作没有做到实处,很多资金并未进行合理利用,这就给房地产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带来难度,很容易出现资金问题。而在开发经营过程中,由于周期较长造成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策略不能符合实际情况,使得房地产企业投资项目的经济利润无法得到保证,从而大大增加了风险威胁。而房地产企业财务关系较为复杂,涉及到了企业、投资人、内部职工、债权人、债务人等。这样就使得房地产企业财务实现有效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作为开发企业应该不断增加自身的债权债务管理能力,合理协调好企业与其它人员之间的关系,保证房地产事业的顺利发展。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运用较为合理的策略来规划企业发展路线,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满足现代管理型的财务管理体系。

一、房地产企业管理型财务体系的构建原则

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是指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来的适用于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经验,与财务管理理论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惯例、制度等相关。因此,房地产企业管理型财务体系构建的原则主要包括:

1.以事实为依据原则

正确的决策需要管理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乎逻辑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做出的正确决断。这就要求企业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确保财务数据和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及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决策者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相关的决策。

2.系统管理原则

在财务管理中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将财务管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在理财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思想,对组成财务管理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加以辨识、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财务战略、财务方针和既定的财务目标。

3.高层管理者重视原则

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与否、保持实施状况如何、体系运行效果能否满足需要,都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密切相关。高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按照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进行各项财务活动。

二、完善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各项措施

1.积极拓展筹资渠道

根据房地产行业特点,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过程中需要一笔巨大的资金投入,筹资任务异常繁重,企业只有具备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才能很好地完成筹资任务。 一则积极发展银行贷款之外的其他形式金融业务,诸如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商业汇票等多种结算方式;二则寻找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途径,比如借助于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企业经营资金;三则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向民间游资定期筹资;四则企业实施并购、重组等措施,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既增强、壮大企业实力,又成功幕得所需资金;五则尝试融资新元素,比如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基础上,尝试海外私募、股权回购、可转债、租约变现、海外上市等一系列新的融资方式。

2. 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各类企业都应致力于构建产权关系明确、 责权关系对策、治理结构严谨、制约机制健全、筹资渠道广泛、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且能持久经营的现代制度模式。 换言之,产权股份化、管理制度化、组织公司化,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房地产企业经营的努力方向,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应积极分离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投资者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干预和控制,使得企业管理人员真正具备管理企业的权利,并尽可能以新的管理理念和最优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进行管理。 同时,管理者还应在生产经营中主动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调动经营者自身以及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生产力, 既要解决企业中传统家族式管理造成的规模小、机制不活、体制不顺、管理混乱、综合竞争力弱等缺陷,又要明晰企业发展方向,努力提升企业规模、档次和水平。

3.重视投资项目管理

作为一种资金密集型企业,房地产企业投资规模较大,尤其是一些重大项目投资,企业应在慎重做出可行性研究之后进行决策,以避免出现决策失误、资金损失等结果。 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应对投资效益合理性预测,对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即对拟建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分析,在房地产开发整体过程中,可行性分析研究阶段尤为关键,此阶段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和机动性,企业在这一阶段对风险评估、分析的正确与否,对房地产投资项目结果产生直接性影响。 此外,企业还应利用现资组合理论,对投资组合进行合理化调整,比如房地产投资类型不同,所对应商业风险、获利能力等均不相同,为了实现最好的房地产类型组合投资,房地产企业便应尽可能降低投资的商业风险、确保取得预期的投资收益等。

4.重点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重点内容,加强资金管理应做到:重视资金筹措管理,即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做好资金筹措计划,知识经济时代,信用已成为企业兴衰的主要标识,企业信用状态良好,则很可能获取条件优厚的长期性低息贷款,以保证企业拥有开发经营更多房地产项目的丰厚资金,同时还要根据资金筹措计划,逐步有序地扩大项目自有资金比例,实现大笔贷款利息支出向企业盈利的转变;加快资金周转,强化资金运用管理,关于资金流转,由于受到多种外来因素影响,房地产企业所开发项目大多无法按时完工,大量资金被占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尽可能解决掉一些拖拉工程,加速资金流转;加强企业现金管理,慎防企业过度预支资金,将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期限调至一致状态,或者使应收账款回收期限短于应付账款交付期限,为按期支付应付账款提供可靠保证,同时还要尽可能规避企业过度预支资金现象,消除企业讲排场、讲面子、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等扩大资金费用开支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魏益强.创新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J]. 冶金财会,2009(3)

[2]高音.关于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构想[J]. 中国经济评论,2009 第 9 卷(3)

篇8

[关键词]电信行业;用户欠费;信用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我国市场上的总体信用交易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上信用经济成分也在不断扩大。自1999年以来,政府开始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在2003年制定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达到降低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最终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信用意识依旧十分淡薄,导致我国整个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危机”成为继“金融危机”后的常见词汇。

一、我国电信行业消费者信用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每年以高于GDP增长速度几倍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随着电信市场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电信企业对用户信用管理水平的滞后已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逐渐凸显出来,这已成为制约电信行业成长的一大“瓶颈”,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和发展。

由于我国电信企业提供的是电话通话等信息类服务,所以大多电信产品采取的是先消费后付款的营销方式,因此,在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的大环境下,在没有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条件下,用户伪造假身份证办理入网或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办理入网,以及用户在住址搬迁后原来的电话号码不再使用等导致用户欠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中国6家运营商目前背负的用户欠费已远远超过2002年统计的200亿元。

二、我国电信行业消费者信用管理水平滞后的原因分析

信用管理属于建立在制度建设上的软科学范畴,带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国电信市场存在大量的消费者信用失信问题,导致用户欠费情况严重。在这现象的背后原因比较复杂,涉及企业内部环境和社会外部环境,有自身信用管理的问题,也有辨别消费者信用的问题,是社会大环境下信用体系缺失以及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

我国信用经济起步较晚,在社会上没有树立起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因此,相当多的电信用户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用各种手段赚取电信企业管理不善的的漏洞,恶意拖欠通信费用。

(二)国家缺乏信用方面的立法机制

信用匮乏、失信行为之所以产生,关键在于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准则,让违约者钻了空子。在立法方面,《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针对失信的立法明显滞后。同时,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因此,在实践中失信的成本低,导致了社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

(三)电信企业内部尚未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

从电信企业来讲,由于受到传统运营模式的影响,认为投资是取得市场竞争制胜的法宝,谁的投资快、谁的网络容量大、谁的规模大,谁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同时,由于电信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不得不到处寻找可以挖掘的用户,以市场中得到每个可以得到的客户为市场经营目标,间接地将风险提高到最大。但是信用管理却是要减少欠费风险为最终管理目标,两者显然相矛盾。因此电信企业为谋求更大的用户规模,对企业信用管理不重视,表现在大多电信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信用管理部门、机构或人员,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信用政策单一,根本不能满足当前控制用户恶意欠费风险的需要。

三、加快我国电信市场消费者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电信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是社会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更是实现“电信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不竭动力。因此,加快健全电信市场,乃至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建设促进电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电信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一)重视个人信用道德观念的培育

对于市场主体来讲,信用要成为其进入市场的入场券和无形财富,必须让失信者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还要承担不讲信用的道德责任。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因此要大力加强公民信用道德教育,倡导诚实守信的理念和价值观,使人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明礼守信的公民”。要加强信用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政府和新闻媒体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应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须结合实际,选准载体,组织开展好各具特色的信用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把诚信教育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突出解决文明意识差、信用观念淡薄等问题。另一方面,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发挥着日益凸显的作用,媒体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最有力代表。如今,媒体在信息传播、渠道沟通方面的能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因此媒体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传播作用,从基础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入手加强宣传力度,营造信用舆论的氛围,使消费者能自觉注重个人信用道德的培养,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

(二)加快信用制度的立法,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

加快信用制度的建立,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和电信市场信用体系,这些都需要有法律的依据。建立信用立法制度,将使最大程度保障企业利益不受侵害成为可能,同时也可协助企业在经济交易活动中,能够及时地辨别交易对方的真实面目,从而保障每次交易都能使交易双方获得利益。所以,要通过立法,依靠法律的力量来规范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目前,就信用方面的法律制度在一些发达国家有着一套成熟的经验、做法。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其他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与国际的市场游戏规则接轨,加快信用的立法工作,让法律法规对电信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大的规范和约束。

(三)建立配套的跨行业信用管理体系

200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信息产业部已联合发文,就商业银行与电信企业共享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有关问题做出了指导性意见。这已表明手机和固话的欠费信息也将作为个人征信数据的组成部分纳入个人征信体系。这在建立全国的征信体系和网络化的征信数据库的工作进程中已率先迈开了一大步。但这远远不够,为了保证信用法律的施行,应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商业化的手段,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收集、处理分散在公安、工商、税务、银行、电信行业内各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及相关信用记录,建立配套的覆盖全国的征信体系和网络化的征信数据库,通过依法对信用数据的采集、汇总、整理、保存、评价等环节,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使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源得到归档整合,充实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可以有效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四)电信企业内部要建立并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电信企业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重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建设。按照信用管理体系一般建设原则,围绕事前防范、事中监管和事后处理三个部分,建立和完善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并应由专门设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来全面承担信用管理工作。

1.在信用管理和市场营销中找到平衡点

营销政策与信用风险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是矛盾的结合体。前者是从市场中得到每个可以得到的客户,间接地将风险提高到最大;后者是要减少欠费风险,间接地鼓励压缩收入。因此,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完整的信用营销战略。将被动赊销变为企业主动的授信过程。电信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转贴于

第一,企业采用信用方式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建立与重要客户长期、稳定的关系。只有那些有价值、有潜力的客户,企业才有必要考虑采取后付费方式或给予相对较高的信用额度。对于高风险的用户,电信企业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支付手段对他们的支付风险进行管理,如采用预付费的方式,可以将风险转移到客户自己身上。

第二,在行业内存在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信用方式应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取得综合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手段。因此,企业在竞争策略上,必须对自身与竞争对手间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做出全面的分析,才能恰当地制定信用政策。

第三,企业选择信用方式的根本目标在于最终利润的增长。

综上所述,电信企业制定营销政策必须兼顾“促进销售额增长”和“保持应收账款合理比重”这样两个目标的均衡和一致。偏重一个目标而忽视另一个目标的做法将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

2.重视客户关系的管理

客户管理是进行企业信用管理的前提。因为每一笔销售都可能对企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做到对每一个客户心中有数,基于此再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这样才可以保证信用销售的成功。此外,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中有一条基本的论断,即通过对客户以往表现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判断出其今后付款表现的趋向。因此,为达到信用管理的终极目标——降低企业信用风险,客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1)客户档案的建立

通过用户有效身份证件的核查、系统判断证件真假以及客服人员回访或者实地调查,尽可能采集到安全客户的信息,并按照用户档案建立的相关原则完成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存储。

(2)客户的评价

客户信用征信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做出科学的评估和预测。众所周知,决定或影响客户信用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常情况下,电信企业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判断主要依赖于业务人员或管理决策人员的主观经验性评估。这种评估由于主观因素影响及评估方法不科学,往往会偏离客户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在给用户进行信用评级时,在结合经验、历史数据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使用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客户信用程度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用户的授信工作。

(3)客户的优化

有了对客户的正确评价,电信企业就可以对每一笔信用交易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客户管理的结束,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如何帮助企业降低客户的风险也应是客户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客户的优化就是通过对所有客户进行长期的考查和比较,进而找出企业的优良用户,并以此为标准来指导进行用户的开发和筛选,从而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用户群。

3.建立完善的话务数据分析制度

建立完善的话务数据分析制度是电信企业有效降低潜在欠费风险的办法之一。电信企业应围绕“明确目标及时分析研究数据后续执行结果反馈结果处理”的数据分析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话务数据分析制度。通过对不同类型用户数据指标、零次户数据指标、高话务数据分析指标等相关指标的分析,尽可能地在支持有价值、有潜力的客户的同时,控制和减少高风险客户,把坏账损失控制到最小。

4.建立相应的用户预警机制

多元化地利用企业与用户沟通的平台,如短信平台等,定期向用户发送相关用户须知信息,其中包括及时缴费信息提醒、缴费渠道相关的介绍、计费账期说明等。

5.加强催欠工作体系的建设

逾期账款的追收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体现企业信用管理效果的关键步骤。从信用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更为重视逾期应收账款,尤其是在形成的初期。如果重视不够,逾期欠费会很容易转化为呆账或坏账。因此在加强催欠工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完善企业内部的催欠工作流程

催欠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如果要催收到位,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一定不能马虎。从催欠人员的培训、欠费数据的分析、全面欠费原因的分析、拖欠特征的研究、不同催欠方法的选择,到信用管理部门内部催欠工单的派发等等,都应有制度化的配套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提高催欠的工作效率。

(2)采取催收外包的方式

由于电信行业的欠费具有金额小、欠费用户多、用户分散等特点,因此催欠工作会相对复杂。电信企业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将催收工作进行外包,这样可以解决电信企业催欠人员少、精力不足的问题,对催收工作可带来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薛兴华.诚实为本信用为先——谈培养健康的电信市场体系[J].通信世界,2002,(32).

[2]杜娟.手机欠费信息纳入个人征信体系路有多长?[EB/OL].

[3]韩勇.电信业的“信用危机”——实现国内电信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的建议[Z].

[4]张和,周成国.电信企业CRM征信模式分析[J].通信世界,2005,(46).

篇9

现金流量的重要性与会计发展史上人们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关注有直接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高度重视企业的短期资产以及短期债务。因为管理者和投资者认为,在企业中短期资产和短期债务的流动性最大,真正可以供企业周转使用的资本是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如果营运资金满足不了企业日常周转的需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就要受到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很多国家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揭示营运资金的来源与运用情况。然而几十年后,人们从企业的财务活动实践中了解到,一些企业有盈利且有充足的营运资金,但却恰恰破产了。经分析发现是由于这些企业的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是负值,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偿债,才导致破产。因为虽然营运资金充足,但大部分是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差的应收账款和存货。此时,人们开始重点关注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认识到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并要求企业根据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编制现金流量表。随着人们对现金流认识的加深,企业管理者及外部投资者发现,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某些时期出现现金净流出也不一定代表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因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样需要现金的投入,如购买厂房、设备等资本性支出,它可以使企业维持当前的生产能力或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要求。这些投入往往耗费大量现金而投资的现金回收期又很长,这就会造成企业短期的净现金流量为负,但从长期来看,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在未来带来更多的现金流量。这时就产生了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认为企业真正要关注的是自由现金流量,即企业为满足当前生产能力,在扣除库存、厂房、设备、长期股权等资产上所需投入的必要现金外,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衡量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现金的能力。

现金流量管理理论发展回顾

随着人们对现金流量概念认识的逐步加深,针对现金的管理控制研究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现金管理对理论界和实务界而言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利润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理论上最终成熟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之后企业就从自身的经营发展实践出发,开始逐渐关注现金管理。本文在整理和归集现有现金流文献的基础上,按人们对现金管理的认识阶段,将现金管理按其基本目标不同分为流动性管理、盈余现金管理、现金短缺及平衡性管理以及跨国现金管理四个阶段。

人们开始视现金管理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大概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认为其首要职能是保持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即现金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保证企业手头有足够的现金以支付到期债务。一个企业如果持有充足的现金,或者资产能够在短期内转化为现金,又或者企业可以容易地从外部渠道(如银行)取得现金,则说明企业是具有流动性的。将现金管理等同于流动性管理与会计实务发展史上人们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关注有直接关系。前边已经提到过,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流动性问题成为导致中小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因此现金管理的重点在于对流动性进行管理。这一阶段有关现金管理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企业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流动性进行管理,以及由此衍生的信用管理、银行信贷管理等。

在流动性目标理念指导的现金管理活动中,如果公司有现金储备则说明管理者对现金的管理是成功的。然而随着现金积累的增多,高效的现金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现金剩余过多大大降低了公司财务资源运作效率。现金应该与企业其他资源一样,以提高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多余的现金头寸可作短期投资。由此,盈余现金的收益管理开始在理财实践中受到重视,理论界相应也开展了盈余现金的组织形式、闲置现金的投资等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指导实务的成果。

人们在关注盈余现金管理的同时也发现,现金作为企业的一种紧缺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短缺现象。当一个企业面临现金短缺时,必须对现金的筹集方式以及所需现金的时限作出决策。由此,短缺现金管理开始引起理财实务及研究界的高度重视。因为现金支付能力一时的丧失(现金短缺)很可能使企业陷于被清算从而无奈结束生命的困境之中。现金短缺管理的核心内容集中在筹资管理、利率管理、现金收入和支出的预测(现金预算管理)及动态平衡管理。

随着企业进一步国际化和许多较复杂金融工具(如期权)的引入,现金管理已经与财务管理的其他领域紧密结合在一起,进入跨国现金管理控制阶段。现金管理控制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难点:母公司与子公司现金管理上的时空分离、不同货币的同时收支等问题给传统的财务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相应地,跨国公司现金集中管理、现金的外汇风险管理等成为公司现金管理的核心内容。

现金流量指标体系

现金流量指标体系是企业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它在企业的财务计划和控制活动如财务预算、价值评估、业绩评价、财务预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现金流量指标体系已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支持系统和绩效评价手段,同时随着现金流管理基本目标的演变,现金流指标体系的角色定位和关注重点亦有所变化。

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信息支持系统,现金流管理融入到企业的核算体系和预算体系中,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了现金控制的关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价手段,现金流指标体系起到了较好的业绩考核和风险管理作用,并能通过关键指标值的观察有效揭示现金控制的重点。

通过对现有现金流指标进行梳理和归纳,我们将其按照不同的作用机理和关注点分成三类,分别是基于管理导向、基于状态结构和基于财务预警。其中,基于管理导向的指标体系是根据现金流管理的目标整理得到;基于状态结构的指标体系立足于企业的生命周期特性,将现金流管理放在了更长的时段中,同时考虑了现金流的流量和流向;基于财务预警的指标体系则是关注企业的未来状况,具有风险预测性。

1.基于管理导向的现金流指标体系

现金流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具有管理导向。这种管理导向形成了现金管理中的关注重点。

(1)流动性管理指标

评价企业的流动性主要根据现金流量和资产转化的时机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有关流动性的最常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这些比率尽管能说明一些问题,但由于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时点上的流动性水平,容易歪曲事实,造成认识的错觉和分析误区。现金流量指标能较好地克服这类缺陷,这些指标包括: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现金长期负债比(现金净流量/长期负债)、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净流/债务总额)、债务偿还期(债务总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利息)、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

(2)盈余现金管理指标

当前,高效的现金管理者认识到现金是一种稀有紧缺资源,应该节约使用并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人们关注的视角开始转向如何进行有效的盈余现金管理。

①盈利能力指标。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如净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等,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对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现金盈利能力常见指标主要有: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每股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数)、自有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自有资本金总额)、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经营现金贡献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总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折旧+摊销))。

②收益质量指标。收益质量与经营风险是密切联系的,经营风险大、收益不稳定,会极大地降低收益质量。尽管前述盈利能力类指标纳入了现金流因素,既能反映盈利的数量,也能反映盈利的质量,但缺乏能综合反映报告收益与公司业绩之间相关性的指标。收益质量主要以两个较为综合的现金流量类指标来衡量,即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活动净收益/企业净收益)、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

③成长能力类指标。现金流的成长能力类指标主要是从增量比角度考察增长速度,或者从企业扩张角度考察投资规模,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总现金净流量增长率(分析期总现金净流量/基期总现金净流量-1)、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分析期经营现金净流量/基期经营现金净流量-1)、现金投资成长率(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其他长期资产))。

(3)短缺现金管理指标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大幅提升。但是飞速发展带来的结果是现金的短缺。许多账面盈利的企业却出现经营失败。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存货、应收账款和生产等环节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支持销售的快速增长,导致了现金流的紧张。企业在现金的使用上往往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这时,除了流动性指标,全面考量企业的经营能力、现金充足能力和现金平衡性的指标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①经营能力类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资产)这两个指标。

②现金充足能力指标。包括现金充足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存货投资+现金股利+资本性支出))和资本支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

③现金平衡类指标。常见的现金平衡类指标为经营现金满足内部需要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购置固定资产支出+现金股利+财务费用))。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现金流量满足内部需要的能力。虽然企业从外部筹集资金是正常的,但如果企业长期依靠外部融资来维持经营活动所需要现金和支付利用费用,则无论如何是不正常的。如果这样,债权人可能会认为风险过大而拒绝提供信贷。一般来说,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能够满足其对营运资本的追加投入、支付股利和利息费用。这才是一个健康企业标志。

2.基于状态结构的现金流指标体系

基于状态结构的现金流指标体系是从总量和内部结构两个角度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这可以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尤其是主营业务的运行状况有所了解,把握企业的现有状态,形成对企业的初步诊断从而制定正确决策,为企业的存续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状态分析可以对企业构成初步的判别,并形成对企业某些活动领域的特别关注(见表1)。

3.基于财务预警的现金流指标体系

以现金为基础的财务困境或者财务危机预测在4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至今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困境预测已经和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财务困境预测以及市场收益率为基础的财务困境预测发展成为三种预测方法,并且产生了很多预测模型。研究发现,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困境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如果选取的指标合理、构造模型得当,其比以其余两种指标为基础的模型更加精确,误判概率更低。

(1)修正的杜邦分析体系

有学者认为,传统的杜邦系统数据资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但随着人们对现金流量信息的日益关注,传统杜邦系统需要引入现金流量分析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信息。在这样一个修正杜邦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分析、预测和警示(见图2)。

(2)财务预警综合指数预警体系

国内有学者基于财务预警模式构建了一套现金指标预警体系。该体系在财务预警与经营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之间搭建了逻辑关系,分别设置了反映资本周转、资本扩张和资本结构的预警综合指数指标(见表2)。该体系引入了CEV和CAV两个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分别为:

CEV(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

+处置长期资产收现-利息及筹资费用付现

CAV(现金增加值)=现金盈利值-分配股利付现

篇10

实习地点:徐州装载机厂人力资源处

实 习人:XXX

XX年12月底,学校安排我们自己找公司与己专业相结合进行实践实习,以便让我们接触社会实践经验,培养我们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由于是第一次的专业实习,所以我很重视,也很认真。精心考量着自己的计划与安排,以便在时间过程中进行操控和及时反馈。因为我们平时只能从课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能有这样的实习机会,当然就格外珍惜,希望能够通过实习学习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累积入门经验。

本次的专业实习,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在校期间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方法,了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及应用,通过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向从事人事工作方面的公司人员学习具体的人事操作与管理技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领会掌握,融会贯通,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以便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技能和管理技能,把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培养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我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人相处、与人协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我在徐州装载机厂的实习包括两个部分:感性对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力资源状况;后部分就是在公司的人力资源处学习,从宏观及理性认识上了解具体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取得可贵的实践经验与管理知识。

一、实习进度安排

(一)、1月1日——1月10日,熟悉公司组织机构及人员定编情况。徐州装载机厂共设14个处室,分别是:办公室、政工处、技术处、总师办、人力资源处、财务处、商务处、质保处、工会、信息中心、物流中心、采购处、生产处、安全设备处,下设六个分厂,分别是:下料分厂、装配分厂、结构一分厂、结构二分厂、零部件分厂、涂装分厂。按支部分为综合管理支部、技术质量支部、生产支部、六个分厂均有支部,总计有九个支部。徐州装载机厂并没研发中心及销售部门,这是因为徐州装载机厂隶属于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合了部门技术人员,单独组建研究院,设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销售部门单独组建营销公司,这两个链条从公司部门抽取出来。从这方面看,徐州装载机除了设计及销售外外,生产、制造、工艺、组装、检测、质量、售后服务支持均保留下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制造企业。

公司人实行固定员工及季节临时工相结合的用工制度,这是为了考量生产任务而定的,由于装载机在3、4、5月这个时间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销售旺季,所以在此期间公司会增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其公司在劳务输入及劳务费用的支付也相应增加,旺季过后人员相对稳定,在10、11、12月是传统意义上的淡季,这时公司会开始裁退富余人员,以便节约用工成本。

公司的管理人员从结构上包括这几个方面:公司领导,公司领导有六个,分别是总经理、书记、质量副总、生产副总、总经理助理及工会主席。他们的薪酬是实行年薪制,根据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系数上的调整及修正;公司中层领导包括处长及各主管,他们的工资起点较高,并且有年底分红;一般管理人员,实行的是固定工资制度,但也采取灵活的手段,与公司经营挂钩,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不奖励,经营状况不好的情况下,进行浮动工资制度,换句话说,公司业绩不太好的时候,一般管理人员的工资会减少。比如XX年的经营业绩下滑几个月里工资发放金额为应发工资的80%,并且年底的工资没有分红,也没有额外的年终奖金。

公司的制造人员,也就是分厂的管理人员及一线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的工资参考科室管理人员的工资而定,一线的员工采取工时制,以工时乘以相应的系数,然后加权得到最后的分数,换算成工资,一线人员的工资与市场销售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如果排产较大,产量就多。工时也就越多,那么工资就高;如果生产量比较小,没什么活干的情况下,工人就要靠自己的结余进行度日,但是这种情况不多见,从公司成立到目前为止,也就XX年的几个月内一线工人的工资除了缴纳三金后所余无几,有的换算下来还要给公司钱,毕竟这也是个特殊时期吧。

与一般科室管理人员相比,技术岗位及对公司而言的关键岗位工资较高,当然这些人员的能力也比一般人强了些,但是工资比起中层干部却还逊色,不过这些人员也是向中层管理人员进阶的物件。

劳务市场人员,这里是指在公司财产及名誉或是质量方面负有严重后果的人员的组成全称,他们有转为正式工的可能,这要取决于在重新起用他们的试用期间的表现,一般,这个试用期间是三个月,公司只是缴纳其三金,不付工资。

离退修或是因工伤组成的其它人员,每月公司会在他们的工资卡上打入一定的生活费用,但是公司工伤的鉴定以及多年前的工伤的怎么鉴定情况比较模糊,并且国家在对待这些伤残人士也是推卸责任,概念很模糊,空架子。但是公司留存他们的档案,可随时查取的,逢年过节时,他们就是公司领导看望的对象。

以上是公司的人力资源基本情况,从中也能反映出公司的员工资源情况。这里有个数字,或许能说明一点人力资源的构成:XX年11月末人力资源构成为在册员工为1400人,其中管理人员170人,生产人员840人。其余的就应该是离退休人员了。

(二)、1月10日——1月20日,本人参与公司管理活动,增加阅历和实践知识。这个时期恰逢公司对全员进行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体系档培训,场面甚大,员工培训时间为下午的16:30分到17:30分。因为有九个支部,所以实习的这个时间段每天下午都会有培训。

分厂人员动辄200上下,人员甚多,如何使员工有秩序进入培训教室及在培训过程中解答他们的问题,是人力资源处培训部门的职责所在,我们实现安排员工进出通道,事先调制设备,准备课程插件,制作宣传教育图片,执笔培训知识,为培训动员造势,这都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实践学习,比如在组织员工培训中,得到了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在培训外,将每天发生的事情动态跟踪,并将过程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提高了我的观察问题与书写能力,并且在宣传过程中使我能从事简单的软件使用,如WORD文字处理及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又如在动员员工培训方面,充分运用公司内部的通讯和广播网络,积极协助公司进行播报培训状态等等,这都使我在这个实习期间有了难忘的回忆,成为我积累实践知识的闪耀芒点。我为我能得到良好的实践并每天忙碌着感觉到自己的充实而感谢自己。

(三)、1月21日-1月31日对实习所在公司制度探析及个人学习安排

培训的以外的时间内,我也尽量利用自己的实习间隙来阅读公司的章程和制度,并且知晓公司内在的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尽可能地,我在空闲时间来研究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核心的企业精神,闲暇时间我还会阅读工会图书室的书籍,以提高我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有两本书对我感触很大,一本是《致加西亚的信》,它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平实的语言、质朴的文笔,蕴藏了关于人的最基本品质的、深刻的真理---勤奋、敬业、忠诚、自信、智慧。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在一个只有目的的情况下,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文章惹人深思。另外一本是《没有任何借口》,西点军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这本书的伟大之处是,领导交给你一项任务的时候,你应该迅速执行下去,而不是找借口进行搪塞和推委。

人力资源还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工时的核定,因为这是关系到一线工人工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一个零件在现有水平下,一人一个班可以生产多少,这就要核定他们的劳动定额及产出价值量,这个工时最初是由管理者在一线实践中得到的,并且与一线工人的工资直接挂钩,人力资源每年都要对工时进行核对,以便更能准确地反映公司员工收入水平及零部件价值量。这里不便深入下去。

二、实习体会

因为是在人力资源部门实习,所以对着重讲一下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分析:

(一)是岗位设置缺乏科学分析,为动态管理的实施留下隐患。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常规性基础工作。在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或新增岗位时,应该首先对某项工作的具体特点和该岗位工作人员的行为要求做出明确描述,做到岗位设置合理、工作内容清楚、协调协作理顺、绩效考评可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出现岗位设置凭惯例、工作内容交叉重复、工作人员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其原因就在于设置岗位时没有做到科学分析,甚至出现因神设庙、照顾情绪等现象。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看似细化了分工,实则造成人浮于事、相互间推诿扯皮,为下一步的业绩考评设下障碍。职能交叉、职责模糊,也极易造成部门内部乃至部门之间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而不得不增加岗位职数设置,形成岗位设置越来越多、工作效率愈加降低的恶性循环。

(二)是待岗培训难以实施,员工重新竞争上岗流于形式。

实行竞争上岗后,由于企业培训力量的限制,使得待岗人员培训工作不易实施,往往是以搁置代培训,不仅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员工素质提升,而且还在企业内部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待岗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搁置”要求重新上岗时,由于没有预留岗位可供竞争,只能采取硬性安排的方式使这部分人员重新上岗。这种做法对靠竞争上岗的员工同样形成了伤害。

(三)是绩效考评的可操作性差和不到位,使得动态管理失去了原本的涵义。

严格意义的绩效考评,对于改善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员工培训的目的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调配的科学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基础工作差,绩效考评缺乏科学的考评内容设计和规范的考评程序,多以“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简单划分替代,无法真实反映员工的实际绩效,使岗位动态管理“卡壳”。

对公司人力资源方面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一)、在岗位设计中要坚持好以生产经营需要为依据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责权一致的原则、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原则和精简高效的原则,在职务分析分配工作职责时力求做到“既无重迭,又无空白”,所有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都要明确分配到各个具体职务上去。如此,可有效解决工作中因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责任界限不清的症结。

(二)、针对待岗培训不易实施的问题,可采取设置辅助岗位挂靠培训的方式,待时机成熟后重新纳入岗位竞争。在思想认识上,要改变那种一提动态管理就非要有一定待岗率的做法,只要能够尽力做到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待岗不待岗将不成为一个问题而存在。

(三)、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管理者一定要做好大量前期工作,让员工的绩效考评落在实处。在员工正常调配工作中,要坚持只要条件许可则实行竞岗的形式。另外根据员工绩效考评结果,可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库,为企业科学高效地利用人才资源提供空间。

三、对公司的整体认识

根据本人在实习期间的了解,在非人力资源方面公司的整体情况为:徐州装载机厂早在XX年以股份公司要求的三项制度改革为主线,结合公司金山桥技改项目的建设和流程重组规划,对公司的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方案进行一次全新的改革,为公司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经营计划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确保公司的“三个第一”(股份公司第一、集团公司第一、行业第一)的宏伟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它所采取的措施为:1、强调机构设置为企业战略服务,为企业价值增长服务,弱化行政等级和职能观念,压缩公司管理机构,机构设置精简、高效、协调、规范,实现扁平化。2、通过流程规划,改变专业职能化分工及分层控制的多层组织机构,淡化各职能部门的“权力界线”,强调在工作流程中的作用,强调内部协调的效率。3、结合企业实际,打破人力资源的企业边界,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竞争和流动,人员定编因事设岗的原则,人员上岗按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4、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绩效考核,关键问题实行领导问责制。考核从关注活动转移到关注结果;从注重工作表现到注重工作能力;员工价值观从自保变为自强。5、实行灵活的薪酬分配制度,薪酬分配的依据是:贡献、能力和责任。公司根据当期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展状况决定工资分配水平。6、结合国家的职工保障社会化的政策,在实行全员合同雇佣制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全体员工的福利待遇。

上述目标其实在实践过程中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举例说明一下,例如公司在XX年已经将公司的机构调整到位,但是公司的人员并未受到影响,并且这样的调整也给公司的治理带来了后患,虽然公司XX年出现了销售的井喷现象,但这只是国家宏观政策的结果使然,并且这样的销售业绩掩盖了公司的深层矛盾,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国家在XX年3月份的宏观紧缩调整导致了公司的产销大幅度地降低,以致于公司效益滑坡很大,利润急剧减少,公司发展岌岌可危。而这些还不是重要的,因为当时的行业也都如此,但是到了XX年,行业的销售市场已经出现复苏,但徐州装载机厂却仍然未能摆脱,企业仍然举步维艰。

另外,XX年徐州装载机厂还存在以下问题:1、连续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XX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实施前的大好形势,使内部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一些骄傲、浮躁情绪,多年形成的思维惯性与快速变化的市场形势不相适应。2、是经营理念和营运模式没有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XX年开始实施的流程再造搭建了徐工科技的管理框架,但流程再造后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没有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管理意识、管理制度和控制约束没有及时到位,管理体系没有实现最优配置,资源整合的整体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3、是市场支持反应的迟缓导致综合竞争能力的下降。同质化竞争严重,而徐州装载机厂在产品开发、产品改进以及服务备件方面对市场支持反应的迟缓,致使徐州装载机厂缺少了和竞争对手所抗衡的一个法码。4、员工素质普遍不高,粗口和违章多有发生。比如在吃饭的时候,长长的队伍总有一些插队的现象,于是后面的人开始骂,插队的人满不在乎,一副很不屑的样子。这些人的不自觉不仅仅反映的他本人的素质低下,而是企业的形象普遍不佳,这些人不仅仅是4、50岁的人,就连那些刚进公司的技校生也觉得插队没什么羞耻。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徐工的企业文化与对外宣传不一致,对外宣传是积极的,但是到公司以后,反差很大。虽然在硬件上徐工还行,但是徐工的软件还是要抓紧抓好,公司应该着手对员工进行素质教育,不仅仅把他们当作一个单纯运动的机械的机器人看待。5、企业制度流于形式,考核及执行明显不力。公司的制度本应该是人人遵守,人人平等的,但是在50余年的国有企业历程中,却成了一个据为己有,的地方,个别高层干部和中层干部沆瀣一气,瓜分国家和集体利益,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四、本人建言

公司虽然目前仍能运转,但经营惨淡,预计XX年亏损,所以公司在目前的经营形势下还存在不足,公司如能在以下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公司的明天会更好。

1、深化流程再造,实施一体化运作

公司应进一步理顺管理流程,完善组织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管理权责,加强制度建设,加大考核力度,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2、巩固扩大国内市场,全力开拓国际市场

内销重点是规范销售价格管理体系,实现与经销商的双赢;推行信用额度管理,改善寄售车和应收账款的结构,降低资产风险;规范市场,严禁低价倾销或跨区域销售,避免因争夺客户资源而形成的内部竞争。

外销方面,公司应在设计开发、产品性能提高、市场服务支持等方面做好策划,确保出口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企业形象,找准产品定位,突出品牌战略和技术进步战略,实现企业的价值创新,引导和占领新的市场空间。按照一体化管理的需要,优化产品研发工作流程、完善技术管理体系,规范技术工作内容,提高研发工作质量和效率。借助深化流程再造的契机,进一步整合产品技术,理顺产品体系,以跳出同质化竞争、确立竞争新优势为目标,在差异化、技术领先上做文章,以高质量、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产品平台。

4、提高实物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产品制造以实物质量为关注焦点,将质量控制向源头和上游拓展,通过提高新品设计的可靠性,增强产品开发的适应性,强化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加强关键过程和质控点的管理,促进产品实物质量的稳定提高。通过推行供货商体系的备件社会化运作,鼓励经销商加大备件投入,满足市场需求,支持整机销售。同时,以满足用户的最终需求为目标,将质量控制向销售、服务领域延伸,跨越时间、空间、部门,树立以用户为中心、内外交互式的全员大服务概念,让用户享受优质超值服务,打造徐工服务品牌。

5、严格两项资金和三项费用,复元企业造血功能

长期以来,应收账款、存货资金及各项费用压得公司喘不过气来,“瘦身、轻装、一体化”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通过规范经销商建设,严格实施额度信用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及回款质量;通过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科学组织VMI供货商物流管理体系,以及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控制存货资金;通过整合自身营销体系,依托徐工品牌维护价格体系,控制销售费用;通过精简高效和科学的薪酬考核机制,降低人工费用;结合严密的维修服务体系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损失等投入手段,控制管理费用的上升;通过供货商的整合,外协件的调整,核心零部件的自制,控制制造成本的上升。

四、实习感悟

本人在徐州装载机厂实习期间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在人格魅力方面的锻炼、在与人处世方面的谦恭、做事要事无巨细,亲自躬行、在做事前后的思考和探索、向各位领导学习到了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团队意识的提高及时常怀有感恩之心,这都对我的人格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且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了很强的实践基础。当然我在实习过程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会努力让我发现自己,剖析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附:徐州装载机厂简介

徐州装载机厂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徐工科技的核心企业,创建于1949年,具有多年研制、开发、制造轮式装载机的经验,是国家工程机械重点骨干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285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82人,高级职称12人,硕士4人,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10万元。

多年来徐州装载机厂同清华大学、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吉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数十家科研单位密切合作,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把握国际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瞄准先进的工程机械制造和产品技术,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在同行业中率先应用CAD技术进行高精度、高水平的设计开发工作。主导产品均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和日本、美国等外国先进标准。引进了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柔性焊接线和加工中心,建有高效的产品装配线,产品检测设备齐全。

公司一向以“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工作精神,不断推进自身产品设计思维的创新和产品制造创新,走技术创新之路,推动装载机系列产品向智能化、多功能、操作舒适、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目前主要产品有0.35-8T系列装载机以及T120A、DT140B、TY230、TL210D推土机等铲运机械。公司被认定为江苏装载机市场首选制造商,其产品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中国机械工业名牌产品”和“江苏省重点保护产品”;主导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其中ZL50G轮式装载机被认定为XX年度国家级新产品;ZL50G产品以其高性能、高可靠性、作业效率高被广大用户所青睐;ZL50E轮式装载机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KLD85Z轮式装载机为替代进口产品、国家级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