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9 16:5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理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理学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科学教育;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习方法;体现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02-01

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按照现代科学观和科学教育观,科学教育不应该只是科学知识的教育,它应该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高中物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属于物理课程的核心地位,应包括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学科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它们是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发展、个性形成及后续学习的基本条件。”我们不能只把掌握科学知识当作教育的唯一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关心的是怎样使传播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发现真理、探索新知识的科学方法、开发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教育有以下重要性:

一、从物理学科教育的基本要求来看,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科学方法。

按照现代教育思想,无论大、中、小学的什么学科,首先要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就是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研究这门学科的基本方法。

二、按照人类认识和学习知识的规律来看,应该注重科学方法。

依照教育心理学规律:人们认识和学习客观规律过程有三个阶段,即建立实践基础阶段、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阶段、归纳总结规律阶段。

三、从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人才来看,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有利于尽快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知识本身的系统传授,离开方法和思想的知识是“死”知识,消极接受知识的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传声筒”。创造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学习科学方法,可以使受教育者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鉴赏力,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学生在早期学习阶段接受科学方法的指导,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避免在以后工作中凭个人经验漫无边际摸索,增强自觉性,克服盲目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四、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来看,科学方法论比起任何特殊的科学理论影响大。

科学方法是科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方法论与世界观是一致的,自然科学方法论是科学与哲学的结合。学习方法论必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唯物论和辩证法,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我们怎样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呢?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物理教学应以知识教学为主要内容,方法教育应结合教学、能力训练的过程,长期、分散、多角度地进行。笔者认为从下面几点做起:

1、在平时物理教学中,注重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

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在整体上是由学科的知识和学科的方法论组成的。物理学的科学方法是伴随物理学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物理学的知识和体系是体现和学习物理方法论的最好载体。从教育心理分析可知,在平时教学中,每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的认识世界的思想和方法在影响学生,对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论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在传授物理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物理学历史发展过程的介绍和说明,并对物理知识形成过程中物理学家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点拨,在传授知识时,渗透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物理学发生、发展和演化及其相应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变革的历史规律,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物理学理论应用到科学技术的过程,这样必将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物理学家认识和发现物理定理、定律的基本方法,从而“以史为鉴”,有意、无意识地以科学家认识世界本来面目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如我们都知道伽利略和培根方法论对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讲授变速运动和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伽利略的研究过程中,把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法、演绎方法和数学方法结合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点拨,并把培根的从实验方法的需要出发发展的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论介绍给学生,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渗透,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On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importanc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Wu Dong-xi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ase teaching is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based on the objectives, by putting in practice the formation of raw materials, case reports and other facts relevant to screening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composed of factual material , presented to the students in teaching, guiding students to observe cases, investigation, analysis, discussion, practice, thinking and induction of an open teaching methods. Use Case teach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both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but also to train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alyze geographic problems. Introduced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ase method is more and more favored by classroom teachers.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ers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proposed to actively implement case teaching. In the new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but also many cases designed geography, which illustrates the case method in the importanc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Key words】High school geography; Case Method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也被叫做个案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运用具体的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教学模式。地理案例教学法,则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或事件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它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对地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案例的选择

研究案例的著名学者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案例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选取案例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必修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弄清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要想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原理,以便能够选取相应的案例去验证、论证知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的案例应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符合教学实际。其次,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再加工,使案例更具丰富性、递进性。这样学生就能顺利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实现思维与情境交融,给每位学生都有思考、参与、分析、讨论的机会。再次,时代在不断进步,所以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反映当前的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使其与当前的时代特征相统一。

我们又可以从哪些地方选取案例呢?

案例的选取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还可以来自时事新闻。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还能引人深思,有争论余地;能充分体现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从能而大大提高教学成效的,那么就可以作为案例引入课堂。

2.案例的课堂应用

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是案例的运用,而这主要在课堂内进行。

2.1 案例的呈现。地理案例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地理学科的案例呈现是形式多样的,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图形(地图)的、数据的、景观的或者其他形式。而呈现手段也是多样的,有印发案例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示、模拟再现实际情境、学生表演等。案例在课堂中呈现的时间顺序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如可以先“案”后“理”,也可以先“理”后“案”,还可以“案”“理”同步。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呈现形式、手段和时间。

在《区域农业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所选择的两个案例作用不尽相同,所以在呈现上也有差异。

案例1----无锡的农业发展情况,在课堂之初就直接呈现给学生,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投影有关无锡农业的景观图片和农业产品的图片,然后由学生简述无锡农业情况。目的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此案例的简单分析形成分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案例2----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则是在由上述案例得出基本思路之后呈现给学生。呈现的材料主要包括概括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文字描述,以及与我国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比较的数据和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等,这些主要印在学案上发给学生。同时还用到了课本给出的东北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降水量和气温分布图等,在分析时通过多媒体投影在黑板上。希望学生通过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2 案例的分析。案例教学的关键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案例的分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将案例分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变为主动地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和运用,从而增强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地理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而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合作者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将案例的内容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

3.案例教学的反思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多采用“注入式”,使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寡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能感觉到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它能为我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讨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看法在课堂上共同交锋,互相获得反馈和启发。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有益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缩短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过程和方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篇3

去年12月,教育部联合文化部、交通部等部门出台的《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解决如上现象找到了“一剂良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它有助于解决当前教育中学生缺乏各种历练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意见》的出台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根据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情况各自给出了不同要求。这就要求各地教育、文化、旅游等部门密切合作,协助学校将研学旅行落到实处,让学生能来一场“符合自身年龄特点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除了要向学校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还应联合文化、旅游、共青团等部门和组织,根据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同类型、契合学生年段特点的研学旅行基地。对此,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美国的做法。日本规定所有中小学把修学旅行作为常规教育活动来开展,并于1946年开始正式将修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小学的修学旅行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人格等为目标,主要在附近的观光旅游地进行;到了中学,以让学生体验自然、感受历史和了解社会为修学旅行目标,让学生去陌生地区旅行,体验和实践课本中的知识。美国积极鼓励青少年参加夏令营活动,它可以成为申请大学的加分项目。美国大约有1.2万个夏令营,包括体育、艺术、语言、野外生存、职业体验、社区服务等类别,甚至还为患抑郁症、糖尿病等各种疾病的孩子设立特殊需求类夏令营。夏令营年龄分段细致,每一类别下面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项目。像迪斯尼总裁迈克尔・艾斯纳家族几代人参加的美国凯威汀夏令营就根据不同营员年龄段设置了不同的营地,每个营地的活动都丰富多彩。如今天可能是运动类的棒球、足球、网球、爬山、游泳、拳击等,明天可能是艺术类的手工制作、表演、油画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年龄段和兴趣爱好选择和尝试不同的活动,尽可能多地尝试并掌握不同的技能。@也是为什么美国每年都有超过1000万青少年参加夏令营的原因。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有计划指导下的自由”和“有目的地玩耍”是日本和美国建设营地的初衷。

学校作为具体执行单位,不仅要把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体系,还要做好研学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研学线路设计、研学导师培训、安全管理等工作,以促进研学旅行活动顺利开展。如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聘请文化、旅游等行业的专业人员作为校外辅导员,带领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历练自己。在这方面,北京、西安等地的成熟做法值得参考。例如,北京丰台二中已经把“行走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要求每个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修满8个学分,完成4次“行走”才能从学校毕业;西安市各学校在研学旅行经费保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评优表彰制度、社会化合作机制等制度的保障下,已将研学旅行变为制度性的运作;济南第十四中学在开展研学旅行前就设计了四五条线路,然后向旅行社招标,由中标的旅行社负责游学事宜,并经过课程研发、预案制定、人员培训等环节的前期工作准备,促使研学旅行活动顺利开展。

篇4

关键词:地理教学 方法

做任何一件事情,方法正确都是最关键的。对的方法会让事情事半功倍,方法错误则会事倍功半。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成功= 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引领了人类社会朝前迈出了一大步,他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于他的天赋和知识,另一方面,其正确的实验方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不断地科学实验总结,最后找到了最优的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法,解决了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的确,创立一种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活动,地理教学更是如此,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地理事象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对方法的采用对教学是否顺畅至关重要。地理教学方法的使命是保障学生能掌握地理教学内容,以及促进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发展。因而,地理教学方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毫无疑问,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地理知识,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就让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地理教学方法。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形成丰富地理表象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地理概念,从而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并掌握、记忆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必须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理解地理要素的渗透、联系,则要依仗对比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例如,在对“青海和”的教学,一位教师围绕一个“高”字,边讲边绘有关图表,把青藏高原的“高”同那里的地形、气候、河流、农牧业、交通运输等一系列特征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综合,使学生得到的知识非常完整而系统。这完全有赖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得当。学生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等地理技能也和教学方法紧密相关。“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一位特级地理教师采用“一讲二用三练”的方法:一讲,讲清地图的基础知识; 二用,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学得的基础知识化为感性认识;三练,指导学生进行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逐步从看懂地图到熟悉地图、分析地图,并能运用地图,牢固地掌握读图用图技能。相反,假如方法运用不当,一味依靠讲授的方法,学生是不可能掌握读图用图技能的。所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至关重要的。

2.有效的方法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是要求学生听讲,而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能充分思考、想象、体验、实践。地理教学经常要用比较法和分析综合法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用野外实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要认识外力作用,必须把它分剖成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去认识; 要认识风化作用,又要从空气、温度、水、生物等对岩石的作用去分析; 而对一个具体地区地貌现象的认识,则要对以上各种外力作用,甚至内力作用造成的地貌现象,进行仔细观察、综合分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都是极有裨益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不正确的方法非但达不到充分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甚至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

3、合适的方法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兴趣唤起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积极的、长期的和稳定的,它对于掌握知识、技能以及发展智力,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有一所中学,在低年级学生中采用地理游戏的方法学习有关铁路分布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班。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最和谐的结合,它能促进师生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密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极有好处。地理教学目的之一,是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都要依赖于贴切、自然、巧妙、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将教学方法视作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是“努力创造现在还没有的东西”。确实,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能够产生一种艺术魅力,可以给学生一种艺术享受。

4.结语

科学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助于地理学习材料呈现方式的优化,影响着学生地理学习的投入性,是地理新课程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的保证。地理教学方法对于地理教师并不是不“研”自明、不学即会的,要确保地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地理教师必须拥有关于地理教学方法的系统知识与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1] 潘菽.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2] 中学地理教学探索――上海特级教师张景新教学经验[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篇5

关键词:历史教学;主动参与;质疑问难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71-01

1.历史教学要有深度

教师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历史知识必须与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历史教学中,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而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能力训练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2.问题教学贯穿课堂始终

首先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知识范围的拓宽,这是由当前高考改革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本身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所决定的。原来的老教本,知识陈旧,不少观点已经过时。因此,教学时必须针对具体情况予以补充和更新。

第二进行问题提高,是指把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原理来分析历史。

3.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习主动性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e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

4.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又可避免老师的一言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选择、使用教学方法时需具有整体化、最优化的意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全面增强学生素质,这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物理现象

高中物理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学科,这主要是因为高中物理知识自身就比较难,一些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教师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中物理教学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效地引进来,结合书本上的物理知识将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一、高中物理教学融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重要性

1.降低物理教学难度

高中物理知识本身就涉及很多生活现象,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很多物理知识都可以用生活经验去诠释。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太过于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实践性的训练不够重视。高中物理中的一些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可以让学生去学习,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不再那么费劲,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了解知识,其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更加具有说服力。

2.使学生对于学习物理更加积极

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也会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而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高中物理变得更加鲜活,不再给人枯燥死板的感觉,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去发挥自己的想象,使其综合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3.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国传统教育对事物的逻辑性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适当地融入,可以让学生开始注意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和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进行结合,可以大胆地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融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教学方法

1.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高中物理学科比较难以理解,这就导致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失去了信心。所以说,引导学生对高中物理产生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身的自主能力也会提高。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入高中物理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例如,在学习“摩擦起电”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遇见过摩擦起电的现象,教师要诱导学生主动探索,利用简单的摩擦起电的实验,吸引学生对这一物理知识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都有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明确物理知识的现实意义。

2.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的讲解

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生活物理现象并不是将所有的物理知识都要和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结合,而是将重点的物理知识借助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对教师讲解的高中物理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高中物理教师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教师在选取具体的教学案例时,要注意所选择的案例一定是那些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要让学生有熟悉的感觉。

3.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生活物理现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将这些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掌握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物理学习更具有目的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结合常见的物理知识进行教学,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总结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设计生活化的实验

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和实际生活有关的实验,并做出详细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能力的转换和传输”这一课时,可以和生活中的用电情况进行联系,对于电能的传输进行具体分析,和学生一起制作简易的电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对高中物理教学融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进行具体论述,希望可以为我国高中物理教育提供有效的建议,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学习物理知识。

篇7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发展

    【Abstract】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is the student healthy development full scale development need, should bring to highly the attention. The family and the society must provide the good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e school deal with the student to carry on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enables each people to receive th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e raise, has the health psychology and the good psychological bearing capacity, adapts the intense social competition.

    【Keywords】Young peopl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Social development

    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后果。 

    本文对这个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 

    1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否则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 

    2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现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青少年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有些青少年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会惊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溃等。 

    3应试教育,是孩子心理不健康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激烈的升学竞争,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使他们逐渐失去自信。此外,父母的离异,或亲人的死亡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比如,用远大的理想激励学生,并要及时地告诫学生,有了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有很遥远的路途,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经过恰当的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成绩也将随之提高。

    总之教师要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细节决定成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培养未成年人良好道德品质要从细节开始,因为道德体现在细节里。细节是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当这些行为慢慢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时,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习惯与品德之间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好的道德品质,自然会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反之,如果一个人具有了良好的道德习惯,那么他的道德品质也会稳定下来。所以,各种稳定的、良好的细节或行为,既是德育追求的目标,也是评价德育水平的重要标准。 

    5青少年要有道德准则我国城乡青少年大多存在社会体验不足的缺陷。一方面,我国城市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在接受信息方面较过去有很大变化,但是这些知识的获得大多来自书本、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广播等,是间接的。虽然父母们常常苦口婆心地对青少年说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讲卫生容易生病、要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等等,但对青少年来说,父母的话仍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要让青少年们形成良好品德,道德实践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6尊重青少年的主人地位尊重青少年的主人地位,还要深入了解他们,根据青少年的天性来教育他们。如果不能对青少年有足够的了解,德育教育很容易走弯路,走错路。明明青少年的性格是内向的,非要培养成一个外向的人,这是比较难的,也是违背青少年的本性的,形成了心理障碍。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兴趣;改进措施

物理在生活及工作中的运用是很普遍的,随着当前教育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填鸭式”的教学是无法激起学生对初中物理这门课程的兴趣的,更别说真正学到物理知识了,所以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并不乐观。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性

1.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吸收所学的知识。当一个人满怀兴趣地做一件事时,效率会很高,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好物理的最大动力就是兴趣的带动,教师如果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其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初中我们在刚开始学习压强与压力的概念的时候,就引入了一个小故事,即马德堡半球实验。它讲的是一个德国热爱科学的叫格里克的人,让八匹马以拔河比赛的形式来拉两个合在一起的黄铜半球壳,这两个球壳是先被装满了水然后合住再抽空水,这样球内就形成了真空,外部的大气压就将两个半球严密地压在一起了。人们惊奇地发现,即使马被鞭打得出了汗,铜球也是纹丝未动。这样就证明了真空的存在,人们开始相信大气压的存在。以这样的一个故事作为开端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气压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学生只有带着对物理的兴趣,才会更好地发散思维,在学习和生活中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物理时,他才会不断地尝试学以致用,将所学与所做紧密地结合起来。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一个叫兰彻的人物,他喜欢学习物理,有兴趣研究物理,更有兴趣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他教训粗鲁的学长时,就运用了人体是导体的原理,他用实际行动抗议了当时学校陈旧的教育观念,最后他成为了一名具有400多项关于物理发明专利的科学家而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生活中对于杠杆理论的应用有很多,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初中生在思维上得到了点拨,就会继续他们的科学探究之旅。

二、激发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措施

1.注重课堂导入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刚开始授课时应首先让学生了解物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就能带领学生进入了一个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先讲一个跟本节课程有关的物理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曹冲称象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自然而然地将他们带入到等量代换的学习中。

2.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生活中有很多体现物理原理的实例,比如,穿上轮滑鞋为什么比穿普通的鞋在公路上走得更快?这就引入了摩擦力的概念,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的联想到更多这样的例子,从而激发了学习摩擦力的兴趣。再比如,把筷子放进盛有水的碗里,会看到筷子不再是直的而是弯的了,这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对光的折射部分学习得更加透彻。

3.教师应擅于对学生巧设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多给学生提问题,他们就会广开思路,在疑问和好奇的驱动下一步步地打开探索知识的大门。例如在学习质量与密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问:阿基米德测出金匠做的所谓的纯金王冠其实是掺了假的,是用了什么原理?这不仅涉及到了黄金的密度,还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排出的液体的量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4.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多做物理实验。脑海中重复一千次不如动手做一次,让学生多做实验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实验原理深刻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还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做相同体积下不同物质的质量不相等的实验,然后让他们做相同质量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等的实验,这样他们自己就会得出质量、密度和体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了。

5.善于综合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落后的教学策略必然会让学生对教师枯燥呆板的讲述产生厌倦心理甚至反感,而且有的物理现象还比较抽象,仅凭教师的口头阐述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设备日益完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另外许多学校运用幻灯片辅助讲课,不仅省下了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来更好地准备学生的课程,而且利用幻灯片上的图片和动画来展示小孔成像、光的色散等效果时,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知识。除此之外,在实际的物理实验中,由于受到仪器的限制,可能并不能理想地展示物理原理,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例如,在做关于凸透镜聚光的实验时,由于室内不太可能有强烈的阳光以达到凸透镜能够燃烧纸张的目的,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或者直接播放已经做成功了的实验纪录片。

总之,成功的教学实现的不仅是让学生真正地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是满怀兴趣地运用了物理知识。学生只有想学、乐意去学,才能学好知识并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不仅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教学的困难,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的物理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红.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2]廖菲.浅谈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3).

[3]徐亚琴.浅析如何激发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成才之路,2010(19).

[4]杜广东.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6).

篇9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病案教学法 传统讲授法

心血管内科学是非常重要的医学教学组成部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既要重视心血管内科的授课教学,又要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我国中职学校经常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而更加强调教学主导性,降低了医学生求学的主动性和热情,求知欲望不强甚至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严重干扰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医学综合能力,为从事临床内科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医生,教学需要努力提高心内科的课堂教学效果。目前,传统的讲授法是我国中职学校课堂心内科临床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而病案教学法是新发展起来的教学法,具有生动形象、实用性强的特点。本研究比较了传统讲授法和病案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区别,以探讨更有效的心血管内科学教学法。

一、一般资料

以我校2011级三年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0人分为两组――实验班和对照班,每组50人。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的心血管教学法,实验班采用病案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由同一个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为期1个月的教学时间。

二、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

1.教学方法。对照班完全参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以讲授的形式给学生授课,教师主要是讲解,择机提问,要求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走。实验班则由教师讲授大纲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然后主要结合心血管内科相关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对案例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结合独立分析提出方案和分组讨论提出方案的形式教学,以例释理,以例证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课时受限,案例分析讨论应该安排在每个系统疾病理论学习完成后。所以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则将准备好的案例分析留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析讨论,再在新的课堂教学接着案例的分析讨论。最后要对案例教学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要引导学生把握案例的本质,排除干扰,把握重点,揭示本质特征和教学内容的必然联系,但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尽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营造积极的讨论环境,加强学生学习交流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2.评价方法。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和统一考试对比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组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是通过发放教学效果反馈调查表让学生以匿名的方式独立填写答题卡并收回。对问卷进行编码录入,用SPSS17.0以X2检验公式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分析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全面了解和评价两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统一考试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包括单选、填空和问答题型。成绩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班的教学效果反馈普遍比对照班好,实验班39个学生认为教学气氛活跃,比例为78.00%(39/50),而对照班有16个,比例为32.00%(16/50);实验班31个学生认为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比例为62.00%(31/50),而对照班有13个,比例为26.00%(13/50);实验班42个学生认为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比例为84.00%(42/50),而对照班有17人,比例为34.00%(17/50);实验班43个学生认为能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比例为86.00%(43/50),而对照班有19个,比例为39.00%(19/50);实验班39个学生认为该教学法优于其他教学法,比例为78.00%(39/50),而对照班有13个,比例为26.00%(13/50)。两组比较,P

表1显示,两组比较,P

四、讨论

近年来新的医疗环境带给教学和临床实习新的困难和影响,心血管内科的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很快,使得心血管患者快速增多,因此,心血管医生的工作也越来越繁重。而培养高素质的心血管医生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同时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与传统授课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表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的理论考试成绩情况,实验组平均分为81.58分,对照组平均分71.52分,实验组有31个学生成绩≥75分,比例为62.00%,对照组有19个学生成绩≥75,比例为38.00%。两组比较,P

再者,病案教学更形象地结合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通过模拟临床工作中如何处理病人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获得完整的系统性知识结构,将理论知识综合到实践临床案例,锻炼其临床思维能力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为日后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病案教学法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主张和医学教学的实际要求,属于开放性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共同探讨和辩论的良好习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相比于传统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案例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性和实践性,但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进一步研究发展和创新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实用型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莉 刘志伟 程牛亮 等 新形势下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8,79。

[2]谢启应 孙泽琳 杨天伦 PBL教学法在心血管临床教学工作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02),564。

[3]孙秀丽 论教学中多媒体使用要适度[J].科技创新导报,2009,9,132。

篇10

一、历史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新授课)

这是高中历史最基本的课型,也是最常见的课型,即教授新课。基本方法是采用“1251”教学模式。即一堂课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教师精讲20分钟,反思训练5分钟,自主消化10分钟。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10分钟)

1、教师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提纲,做到教学目标问题化,并辅助以学案。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完成对课时内容的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

2、学案上基本内容的填写以课下为主,课堂上整理记忆知识为主。

(二)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知识梳理,点拨归纳,解决疑难(20分钟)

1、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解决自己不能理解的重点、难点和疑惑问题,重在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指导。

2、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教师要精讲,点拨归纳,解决疑难,突破重难点,重在方法的指导上。

3、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结构,进行小结,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典例剖析,练习巩固(5分钟)

1、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学生设计情境新颖、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进行同步目标的巩固训练。或由学生自己编写训练题,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会更深,记忆更清晰。

2、学生要独立完成问题解答,教师要检查练习效果。

3、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

(四)自主消化(10分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效率的提升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消化,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再梳理,强化知识记忆,沟通知识联系,反思所学,升华认识,真正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只有自己真正理解记忆的知识,才能在大脑里留下永久的痕迹。

二、历史导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导读课也即“自学导读课”,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学导读法”教学更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让学生去听、去读、去学、去思、去说,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了以“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重点启发反馈总结练习巩固”为基本结构的“自学导读学习法”。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一)出示导读提纲,指导阅读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出示导读提纲,让学生默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在学生结合导读提纲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做好标志,以待小组讨论时商议。

(二)组织讨论

在学生阅读并独立归纳要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要以问题形式出现,要有针对性,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每组指定一位学生记录讨论后的结果,以待全班进行交流时阐述。

(三)引导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指定一位学生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重点交流在讨论中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在此争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交流结果作评议,肯定成绩,并进行适当的指正。

(四)重点启发

“自学导读课”的主要思路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看不懂的,由教师去讲解。在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后,教师适时进行重点启发,精讲学生讨论后仍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并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以及知识的纵横联系。师生可以互相质疑,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反馈总结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较深的了解。这时教师可指定几位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教师进行肯定、补充或纠正,并且板书出课文的知识要点及线索,使课文知识系统化。

(六)练习巩固。辅助适当的练习题,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三、历史阅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与教材有关的历史知识,如2008年高考的天干地支、2010年高考的五行相克等知识,这些知识教材都没有,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历史阅读课型就是要求大量阅读课外历史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类课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1、教师指导是关键。我们提倡“海量阅读”,“快乐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制定阅读计划,阅读哪些历史书籍,如何与教材、高考联系,阅读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防止学生借阅读名义看不该看的书。像专家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100部书,四大名著、名人传记等文学或历史书籍。

2、学生课外自我阅读是主体。知识的掌握和内化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学生要制定阅读计划,每星期阅读一点,积少成多,持之以恒,必有所获。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摘抄,注意积累,多动脑,多思考。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阅读和摘抄情况。

3、教师安排专门的课外阅读课,但必须指定阅读内容,拟订出阅读提纲,设计一些新颖灵活的问题来带动。为检查阅读效果,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检测,问题力求题型多样,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手段。师生可以共同阅读、讨论历史知识、质疑历史。阅读时既要注意基础知识和课外知识的联系,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历史讲评课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讲评课是在学生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从学生做题中反馈信息,从而对学生存在的知识、能力、技术、习惯、规范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教学矫正的一种课型。

(一)教学目的

1、抓住学生训练中暴露的知识缺陷,回扣知识,夯实基础。

2、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方法,总结一般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解题能力。

3、抓住共性问题,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习惯和考试技术,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课堂结构

1、试卷评价。包括试卷的总体评价、难易度、知识点的考察,错误因分析和归类,各个试题的得分情况统计。这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

2、出示学习目标。错题本身不是教学目标,解决通过训练诊断出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才是教学目标。

3、分析讲解。找准错因,师生互动分析,着眼目标达成。

(1)析错例。引导学生暴露其思维过程,抓住错因进行答卷失误分析。

(2)讲思路。引导学生把握题型特点、题目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解题的突破口、思路。要重视从错题所涉及的知识方法背景切入。

(3)找方法。抓住典型题目,分析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解题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4)探规律。即归类讲解分析,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规范解题流程,纵横联系,真正使学生触类旁通,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5)求变化。讲评试题不能就题讲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力求一题多变。如对考察的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训练设计;对原题的设问方式、限制条件进行变形设计。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分析比较、正误对比,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做题能力。

(6)求规范。要求学生规范答题,向规范化再要一个分数段。

4、补救、强化性训练。学生做错的试题,说明对这个知识点还没有熟练掌握,需要强化练习,因此,教师要再精选一些习题,针对共性错误进行补救训练,以练促思、练中悟法。

5、总结。以应用为目的,总结学生错误的原因,归纳类型题的做题方法和规律,力求学生不再重蹈覆辙,力求满分卷。

(三)几点说明

1、 高质量的试卷批改是讲评课的前提。

2、 坚决禁止对答案式、就题讲题式的讲评方法。

3、 讲评过程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讲是精讲,要在知识、方法、思路、规律;防止教师一言堂,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去审题、去分析材料、去动手组织答案),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分析归纳。

五、历史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复习课包括日常学习中的单元复习和考试前的综合复习。复习课要切实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为主导体现在评析、点拨、引导归纳;复习课要始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读思考、归纳构建、训练总结;训练是复习课的生命线,无论是知识巩固、体系构建,还是能力提高,都要在训练中完成,训练的方式是多样的,训练的目的是巩固知识。

(一)历史复习课的目的

1、夯实“双基”。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检测,使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

2、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求融会贯通、透彻理解。

3、培养能力。通过强化训练,使知识指向运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

(二)课堂结构

1、学案(提纲)导学。教师课前首先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强的导学提纲(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交待自学任务,让学生依据导学提纲先行进行复习。(复习提纲的内容主要有:考点分析、目标要求、知识结构、训练题组)。教师收集反馈信息,依学定教,确定教学目标。

2、出示复习目标。主要是对知识点掌握与应用的要求、标准。复习内容本身不是教学目标。

3、复习目标问题化、情景化,以问题带复习,以应用带复习。进行基础性诊断训练(精选基础性、典型性题目),或把课本内容题目化,覆盖重点、易混淆知识点和常规解题思路、方法、题型。

4、精讲点拨,构建体系。针对诊断情况进行精讲。精讲内容主要是复习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精讲要讲出新意,要在“知新”与“提高”上有所突破,开阔学生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深化教材;师生一起归纳、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5、强化训练。精选典型性、针对性的试题,创设一些相对新颖的情境,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6、总结。根据复习目标归纳、升华,形成知识、方法体系。

(三)几点说明

1、克服两种错误的复习方法。复习课的知识点需要串讲,但不能以讲授代复习,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也不能对学生实行大撒把,任务布置后,教师不管不问。这样做,复习效果会非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