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运输规划范文

时间:2023-12-09 16:5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交通运输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交通运输规划

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人口和规模不断的扩大,人员以及物资的流动量不断的增大,从而导致城市的交通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城市内交通拥挤,道路不畅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采取新的措施进行改善,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属于集多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2轨道交通集约化的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持城市的持续发展。

1.3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1)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

(2)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所用高新技术领域。

(3)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

(4)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

(5)参与单位多,有成百上千家。

(6)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

(7)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到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世纪的交通不再是满足单一的交通需求为目标,而应是满通需求的同时充分地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能够完整的解决交通问题,即解决文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使城市能够更好的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设计中,不仅要满足传统的道路交通的路网规划的要求,还应该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2.1应该适应城市的总体规划,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设计规划,而且还应该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建立对城市交通的需求。

2.2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将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如振动、噪声以及环境的污染等,从而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否会对环境有影响。

2.3全面考虑交通的协调性,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时,应该结合道路交通工具以及市际铁路等,做好交通衔接,从而保证市民的乘车方便性,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使用效率,并且对发挥城市客运的整体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与其他交通方式比较,除具有运量大、快速的特点。

2.4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布局应该与城市的发展像协调,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不仅要解决当前出现的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促进城市的发展,从而使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引导城市的发展[5]。

2.5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影响,处理好满足需求与引导发展的关系。土地利用和交通是一个互动的单向循环系统,互动性体现在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的动力机制上,表现为“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城市轨道交通对此体现得更加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刺激沿线土地的高密度开发,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和站点分布特征的不同又影响土地开发的强度和利用模式,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轨道交通与土地使用率之间关系。

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对策

3.1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具有前瞻性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城市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不仅引导着项目投资、居民居住、经济发展的方向,对城市的影响可以达到百年。甚至更长远,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应具有前瞻性,站在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1)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中,应该全面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速度,,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和面积将会快速地向外扩张,现在规划的轨道交通线将很难适应城市20年后的发展。我们的规划必须超前于城市的发展。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而不能追随城市的发展。2)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应该全面考虑居民的出行方便。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时,英爱把城市轨道交通延伸到现有的广大居民区,让老百姓出门500m左右就能进站上车。而且,还应该把城市轨道交通与新的居民区统筹规划,让更多的居民居住在城市轨道交通线附近,方便乘世地铁或轻轨列车出行[3]。从而可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才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3.2加强城市轨道法律法规的建设

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现状,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需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保障。在城市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应尽快制定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以及运营的法律法规,并且应该完善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章,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理顺各个规划之间的关系,完善相关的规划管理体系,从而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灵活性、稳定性以及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3.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线路应及时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一旦被批准,应该及时对线路进行勘察设计,这样不仅对提高线路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减少拆迁,降低建设成本。对于新城区,及时勘测设计,可以引导企业家和开发商的投资开发方向。对已经勘测设计的线路[4],可以根据运量和资金情况分步建设。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以及人口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一个先进的、功能齐全的、运作有序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对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方便群众出行、解决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仕春:《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选线存在问题及建议》铁道工程学报;2011(6):77--80

篇2

    一、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1.城市交通建设的乘数效应分析

    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通过大规模建设城市的交通设施,可以有效的带动城市很大一部分相关的产业快速发展,并且城市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更可以进一步刺激提品服务的一些相关企业公司的消费,对于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也是一种提高,这样也可以提高消费需求,拉动内需。通过相关统计资料数据的现实表明,城市交通运输的投资乘数大约在2.5左右,累计的社会总产乘数大约在7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国家在城市交通运输方面投资1亿元,那么就可以在社会上带动7个亿的总产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的交通运输建设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值得大力投入的。

    2.城市交通建设的区位效应分析

    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也逐渐提高了交通干线沿线以及周边城市的可达性,使其在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发展,给各大企业原材料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很短时间内可以收集到企业发展需要的材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城市的集约化,产业化都是一种极大的促进,也渐渐在加快城市化的程度。

    二、城市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分析

    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两者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还可以强化社会经济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从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和作用来看,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城市交通运输可以有效地拉动经济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点,促进区域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城市交通运输的过程中,由于产业链的作用,在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导致的相关部门经济效益增加基础之上,还会引起别的产业部门经济效益增加,最终引起连锁的反应,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增加;(2)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城市交通运输项目成立,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便于形成统一市场,并且由于市场经济自己具有的淘汰机制,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城市各个产业链间的资源调整组合,从而推进区域一体化经济,改变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3)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区域的投资增长,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大大拉近了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工业区之间的距离,提供了良好投资环境。目前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周边的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在道路两边拔地而起,足以证明城市交通运输建设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城市区域投资的增长又可以带动边远地区对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再次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像更优化。城市交通建设的经济效益见图 1。

    2.城市交通项目的发展影响区域资源开发

    城市交通项目的发展对区域资源的开发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1)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使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化,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建成,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服务,让经济潜能逐渐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动力。(2)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国土的开发和增加土地的含钱量,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能够改善道路沿线区域的交通状况、投资环境与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了城市交通运输沿线土地的增值。(3)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加就业岗位。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可以在道路的建设期与营运期提供比较多的就业岗位。这样的话,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建设会大大加快。(4)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由于城市交通运输越来越发达了,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可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大量的人涌向一个城市,一定会引领一种年轻健康的生活方面。一是促进原有旅游景点的效益增加,二是促进新旅游景点开发的效益。

    3.城市交通项目的发展影响社会进步

    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1)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区域的生活水平改善,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活水平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卫生条件、区域医疗、城镇化水平、文化娱乐活动、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只有城市交通运输的高度发达,才能让人们的出行变的方便。同时,如果遭遇紧急疾病的话,高速的交通运行速度才能保证人本身的生命安全。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在市区买房子是他们微薄的收入所做不到的,但因为交通运输的高度发达,他们可以选择房价相对便宜的郊区。因为交通发达了,从郊区到他们上班的办公区距离远一些也不是问题了。(2)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使地区之间的往来更方便,经济与信息的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导致人们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效率逐渐在提高,使城市交通运输沿线社会经济逐步加速发展。原来交通不发达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是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3)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区域出行的变化,城市出行的变化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环境改变,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社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对区域社会发展进步影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篇3

关键词:安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

一、安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城市交通管理机构构成。可以从省政府管理层面和市政府管理层面上分析安徽城市交通管理机构构成,见表1所示。

表1 安徽城市交通管理机构构成及其相应职责

层面 隶属部门 职责

面 省交通厅 负责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负责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和管理;负责拟订公路、水路行业战略、方针和投资规划;承担道路、水路运输市场和安全的监管和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引导交通运输行业优化结构、协调发展。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属于决策部门,负责重点工程的决策和管理,负责社会发展综合平衡。

省公安厅 负责省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省环境保护厅 对全省机动车排放污染监督管理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拟订城市建设规划,指导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面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研究提出投资和建设领域重大政策和投资计划,负责重点项目的计划和管理。

市公安局 管理城乡道路安全,维护交通秩序。

市交通局 负责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行业管理。管理交通运输市场,引导交通运输行业优化结构、协调发展。负责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和规费的稽征及通行费的收支管理。组织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的实施,对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市场实行行业管理。负责市出租汽车行业和城市公交的管理,负责城乡客运的管理。

市规划局 组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负责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等公用事业市场的培育和监督,负责城市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负责铁路、公路、水路、集装箱、管道运输的衔接和协调工作

市城市管理局 负责容环卫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市环保局 机动车污染防治和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备注 从市政府管理层面看,安徽17个市所有市政府交通管理机构设置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职能的划分却有较大的差别。机构职能划归主要的差别在于:合肥、铜陵、马鞍山、蚌埠、淮南已经将城市公共交通划归城市交通局管理,宿州市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划归城市管理局,其他的十一个市都将公共交通纳入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

2.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安徽各市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是多部门交叉模式到城乡一体化管理交通模式的过渡阶段:首先,从传统的多部门交叉模式方面看,交通部门负责公路运输、水路运输、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和规费稽征及通行费的收支管理等,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由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市经委负责铁路、公路、水路、集装箱、管道运输的衔接和协调工作,公安局负责市城乡道路安全;其次,从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方面看,所有城市的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职能都归属于交通局,有一部分城市已经将原理由城建部门负责的城市交通管理职能整合到交通部门,这更加有利于交通部门对交通的综合管理,是向“大交通”管理模式迈出了一步。

二、安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与交通政策决策建议

(1)改革的基本思路

1)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行政企分开,加强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建立公开、公平、竞争和有序的运输市场秩序。政事分开从事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应逐步转为行政机构,由财政保障其行政经费。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交通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

2)精简机构,责权一致。交通管理管理体制改革中,机构设置应该尽量精简,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宽度,实现交通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提高管理效率。确保有权必有责、依法监督、违法必究,做到责权一致。

3)强化综合协调的职能。强化交通部门对铁路、公路、邮政、通信航空等综合运输协调的职能。实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决策的统一,消除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不利影响,整合交通资源。

(2)改革的建议

1)实现城乡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一体化。现在安徽大多数城市仍然沿用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即城市市区和郊区的公共客运由城建部门管理,城市市区和郊区以外的道路客运由交通部门管理,城市出租汽车由交通部门管理。这种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阻碍了城乡交通的有效衔接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因此安徽省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各市逐步实现城乡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一体化,将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客运和出租汽车统一划归交通局管理,这也是当前国内较普遍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目前安徽省已经有合肥、铜陵、马鞍山、蚌埠、淮南5个市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交通管理职能的调整。

实行城乡交通运输管理一体化,不仅要改革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另外还需要完善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法律、法规,规范城乡交通管理。在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城乡交通的有机衔接,实现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在城市交通综合规划中要将城镇交通规划纳为整体统一规划。

2)实行“大交通”的管理模式。“大交通”管理模式,是较先进的政府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并且大大提高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有利于不同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提高整体交通运行效率。“大交通”管理体制,是未来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也是安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方向和目标,由于现在安徽城市交通改革主要是向实现城市交通一体化的方向推进,所以要实现“大交通”这一目标是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

[参考文献]

[1]丁纯.重庆大交通管理体制及深化改革的思路[J].重庆行政, 2009(1)

篇4

目前,我国在交通运输管理上,必须坚持交通运输发展紧密与环境保护相关联,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观。这就需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企业制定严格的整改措施,保证道路运输行业的稳步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和公共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

二、公共交通运输与低碳经济的联系

1.我国公共交通现状

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体系主要由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火车、小汽车和轮船等模式构成,其中公交车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他的服务存在客运量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好的问题。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与世界其他国家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在整体上呈现出滞后的状态。首先公交车拥挤、专用的公交车道经常被占用,道路拥堵、车辆破旧是各个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次目前的公交现状不能满足老百姓出行的需要,且城市公交覆盖率相对不足,经常晚点,而且安全舒适性能较低。

2.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势在必行

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规划不相符的现象给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拥堵经济成本”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大大增长。“拥堵经济成本”的定义是在各地居民月平均收入基础上将拥堵的时间转化为金钱的消耗。二是拥堵造成尾气排放严重超标。因为汽车在怠速时其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也成倍速增,其中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是正常行驶时的2倍,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是正常行驶的3倍。这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化,也提高了环境治理的成本。因此要发展公共交通运输必须先解决汽车尾气的排放问题。

3.低碳经济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要求

一是要从控制交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抓起,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现有效的控制和限制污染。二是采用加强车辆购置税、个人所得税、燃油附加税等税收的方式,来严格限制小汽车数量的增长速度。并以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和污染为前提,研制环保节能的新型燃料。三是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杜绝私自占道,严禁把道路作为停车地进行收费的现象发生。

三、目前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弊端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使其呈现出低碳化发展的态势,需要在城市化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公共交通管理机制,使其更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首先,在城市交通规划上缺乏系统性。土地利用规划是我国目前城市规划的主要部分,由于与各相关部门存在沟通障碍,使得规划在具体实施中比较随意,从而引发了能源消耗增加、运输质量、效率低,城市交通拥堵,停车场地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符。其次,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交通政策和法规不具体,使得交通运输中的各种问题很难快速解决。并且存在违规运输的现象,因没有秩序而相应的增加了运输成本,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极不相符。第三,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存在资金短缺、信息设备不到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公共交通运输的发展。因此,用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对交通运输管理的进行优化势在必行,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可以让交通运输和管理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化的管理目标。

四、低碳交通运输的推进措施

公共交通运输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使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实现低碳运输。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一下实现低碳交通运输的解决途径。

1.系统规划交通线路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使公共交通运输能够更好的运行,在运输管理中要对公共交通全面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实现对公共交通的综合协调、控制。同时还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加大交通供给,加强对私人交通的调控,降低公共交通的使用成本,实现公共交通在城市的全覆盖。在城市道路设计规划时,要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使规划更为合理更有价值。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在建设中合理安排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建设一些高架,高发路段的隧道和建设相应的绿化带,在美化城市、净化环境的同时还能隔离行人与车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对道路资源规划时,要合理安排公交线路,使公交站点离居民区、地铁站、校区等更近一些,方便居民的出行。同时要开辟专用公交线路,加大对他车辆占用公交线路的处罚措施,提升公共交通运输效率,同时降低公共交通运输的成本消耗,使公共运输实现低碳化的发展目标。

2.加强公交轨道交通建设

地铁、公交在能源消耗、污染和道路利用率方面要优于小轿车,因此在交通运输中,要大力倡导采用以地铁、公交车为主,个体小公交车、出租车为辅的运输模式来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在城市道路交通中要设置中转枢纽,把公路、铁路、轨道等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在一起。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并采取税收减免等一些优惠措施来为轨道运输企业提供一些方便和保障。轨道交通运输模式在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呈现出低碳化发展的态势。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公交、轨道建设资金投入,扶持公交企业引进新型节能环保车型,改进交通运输工具的性能。在具体规划时还应该设置一些白天免费的停车场地,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并在在地铁出入口附近、居民小区附近设置公交停靠站,来方便居民利用轨道运输方式出行。使公共交通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

3.合理规定排放标准

政府要根据各类汽车分阶段燃油消耗限值,合理制定统一的汽车燃油消耗量实验方法标准,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同时要强化交通运输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交通污染,以保护城市环境。

4.完善信息系统

信息的完备性是公共交通运输政策有效运行的前提,在公共交通运输过程中,要完善信息系统,使信息畅通无阻的运行,制定政策信息和政策执行计划,加强信息的沟通。同时要全面发展ITS智能运输,使用HT-UTCS等交通控制系统,加大开发公共信息平台的资金的投入,从而实现综合运用信息。

5.加强法制教育

通过报刊、网络、条幅等媒体宣传或在大型广场、企事业单位开展一些相关活动的方式,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交通意识,同时加强公交司机的教育培训,提高司机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行车更规范,使公共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更加完善、更系统化。

五、结论

篇5

1.公共交通现状的分析

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体系主要由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火车小汽车和轮船等模式构成,其中公交车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他的服务存在客运量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好的问题。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与世界其他国家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在整体上呈现出滞后的状态。首先,公交车拥挤、专用的公交车道经常被占用,道路拥堵、车辆破旧是各个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次,目前的公交现状不能满足老百姓出行的需要,且城市公交覆盖率相对不足,经常晚点,而且安全舒适性能较低。

2.城市非公共交通现状的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规划不相符的现象给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对于城市非公共交通上,同样在交通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拥堵经济成本”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大大增长。“拥堵经济成本”的定义是在各地居民月平均收入基础上将拥堵的时间转化为金钱的消耗,在大型城市中,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数量快速增加,导致道路较为拥挤,由于道路阻塞的问题导致能源上的大量浪费,同时也导致了经济上的大量浪费。

二、对于当前交通运输管理中所

1.出现的弊端分析

城市规划缺乏系统性土地利用规划是我国目前城市规划的主要部分,由于与各相关部门存在沟通障碍,使得规划在具体实施中比较随意,从而引发了能源消耗增加、运输质量、效率低,城市交通拥堵,停车场地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符。

2.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交通政策和法规不具体,使得交通运输中的各种问题很难快速解决。并且存在违规运输的现象,因没有秩序而相应的增加了运输成本,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极不相符。

3.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存在资金短缺、信息设备不到位等问题,同样也缺乏很多专业的信息开发人才,在交通信息系统的管理上还是不够完善,这样严重阻碍了公共交通运输的发展。因此,用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对交通运输管理的进行优化势在必行,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可以让交通运输和管理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化的管理目标。

三、对于当前交通运输管理的现

1.状提出的解决措施

在公交轨道交通建设尽量完善对于交通建设是交通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使公共交通运输能够更好的运行,在运输管理中要对公共交通全面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实现对公共交通的综合协调、控制。同时还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加大交通供给,加强对私人交通的调控,降低公共交通的使用成本,实现公共交通在城市的全覆盖。在城市道路设计规划时,要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使规划更为合理更有价值。在对道路资源规划时,要合理安排公交线路,使公交站点离居民区、地铁站、校区等更近一些,方便居民的出行。同时要开辟专用公交线路,加大对他车辆占用公交线路的处罚措施,提升公共交通运输效率,同时降低公共交通运输的成本消耗,使公共运输实现低碳化的发展目标。

2.系统规划交通线路

地铁、公交在能源消耗、污染和道路利用率方面要优于小轿车,因此在交通运输中,要大力倡导采用以地铁、公交车为主,个体小公交车、出租车为辅的运输模式来提升交通运输效率。要建设现代化综合的运输体系就需要加强衔接,改善换乘,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运输管理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对公共交通进行规划,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和控制,保证公共交通运输正常有效地进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交通供给,吸引公众乘用公交;另外,运用调控政策,增加私人交通在市区的使用成本和相应的路权使用限制等,并降低公共交通的使用成本,扩大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提高方便性等。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公交、轨道建设资金投入,扶持公交企业引进新型节能环保车型,改进交通运输工具的性能。在具体规划时还应该设置一些白天免费的停车场地,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并在在地铁出入口附近、居民小区附近设置公交停靠站,来方便居民利用轨道运输方式出行。使公共交通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此外,在规划城市道路时,要积极会同水力、电力、管道煤气各部门,充分论证,合理布局,尽可能一步到位,避免刚建就拆,资源浪费。政府加强对道路资源的规划,在安排公交线路时,近居民区设点,近地铁站设点,近校区设点,与水、电、煤气地下供应线相让,避免水、电、气管道维修影响行车。开辟的专用公交线路执行到位,制定一定的惩罚措施,严禁其他车辆占用,从而保证普通公交车的运营效率。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合理安排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建设,提高道路利用率,加强公共交通运输效率,真正实现快速流通,降低公共交通运输资金的耗费。

3.合理规定交通工具的排放量

政府要根据各类汽车分阶段燃油消耗限值,合理制定统一的汽车燃油消耗量实验方法标准,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这样通过限制不但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与此同时还要强化交通运输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交通污染,以保护城市环境。

4.对于交通信息系统要尽量完善

我国的交通信息系统方面还是不够完善,信息的完备性是公共交通运输政策有效运行的前提,在公共交通运输过程中,要完善信息系统,使信息畅通无阻的运行,制定政策信息和政策执行计划,加强信息的沟通。同时要全面发展ITS智能运输,使用HT-UTCS等交通控制系统,加大开发公共信息平台的资金的投入,从而实现综合运用信息。

5.加强法率管理制度

加强管理制度在交通的运输管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严格落实全国交通安全工作会议中的精神,将“巩固陈国、力度不减、突出重点、有效推进”作为公路交通运输工作的基本思路,将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有机结合,运用经济调节手段,来降低公路车辆通行费的标准,实行计重收费,对大型多轴运输车辆给予鼓励和支持,本着降低运输成本为基本目的。对于一些超载超重的重点车型,要用驳载等手段来进行限制,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反安全规定和标准的车辆运输行为给予严厉惩罚。另外,要加强对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货物较为集散地方的监督控制力度,对于一些在公路沿线的小型煤场和货物分装场进行严厉整治和管理。

6.公民加强法制的教育

公民虽然每天都会使用交通工具,但对于交通方面的法律知道的还是较少,通过报刊、网络、条幅等媒体宣传或在大型广场、企事业单位开展一些相关活动的方式,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交通意识,同时加强公交司机的教育培训,提高司机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行车更规范,使公共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更加完善、更系统化。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交通可持续发展成本模式

出行的成本与自己实际的收入水平是人们在选择出行方式时考虑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快速增长,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不再是支付能力不足,而是对自身出行价值的权衡,也就是说,在当前的城市交通中,出行者追求出行价值最大化。

我国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尖锐,不仅是交通需求量巨大,其中交通分担方式的不合理也是导致交通问题的重要因素。当前,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比重过低,导致城市交通结构不合理。必须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结构,才能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事实表明,从人均占用道路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方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由于当前城市交通收费的不合理,导致了不合理的城市出行模式。私家车主不仅占用了多数的道路资源,而且使用了更多的自然能源,还产生了更大的环境污染,但这些并不是完全由私家车主来承担的,而由全体出行者共同承担的。这会刺激出行者购买私家车,以是自己在这种不合理的收费模式中受益,从而造成更大的交通需求,产生更大的社会福利损失。从该角度探析,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无偿使用和对环境的污染是现有交通成本模式不健全所在。

一 可持续交通的定义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在不危及后代人的情况下,满足其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以发展为核心,并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第一是有协调的发展,即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使交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第二是可持续的发展,即发展不仅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也要满足后代的需求,实现现代与未来的利益统一。

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空间上发展的协调性;时间上发展的连续性;结构上发展的系统性。详细地说,空间上发展的协调性是指以先进的交通技术和经济基础上,使城市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需求量、交通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是指在先进技术、经济的基础上, 使城市的生态环境、 服务质量、运输需求与运输综合效益协调发展; 使城市的运输与城市的规模、资源、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相协调的一种动态的有内在弹性的,可以自我调节的系统平衡过程。 可持续发展的连续性是不但要立足于现在发展, 更要考虑到将来的长久发展, 用最少的生态、能源等消耗, 既满足近期的发展, 也为未来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二、关于交通成本的理论

运输成本的理论认为运价总收入必须足够支付运输业务的所有成本, 价格必须要反映出价值。 大部分情况下, 运价总收入须满足如下的目标: 保本、 还贷、 微利、缴税。否则将无法维持运输业的经营活动, 更不必说会有较多的利润进行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错误地使用交通成本理论, 会形成一个不健全的交通运输成本模式, 这不仅不能促进可持续交通的发展, 反而可能会使现存的交通状况进一步恶化。

反之, 正确使用交通成本理论, 建立健全的交通成本模式, 对于交通运输向着可持续方向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合理健全的交通运输成本模式, 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更合理地使用交通资源, 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和稀缺资源, 以保证后代人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可以更合理地刺激广大居民对交通运输的消费, 以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的扩大再生产; 有助于促进城市的运输需求、生态保护、服务质量与运输综合效益的协调性发展。 所以说合理健全的交通成本模式是可持续交通规划的关键环节之一。

三 目前的交通成本模式

目前的交通运输成本模式是: 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例如和运载工具有关的成本)可以归为各项运输业务, 并随着各项业务运量的变化而有增减; 间接成本(例如基础设施等)则基本不随着运量的变化而有所增减。这两种成本的大小都可以用金钱衡量。

上述运输定价体系是按传统发展观来制定的, 它只计算了运营投入等直接成本与交通设施等间接成本, 而没有考虑交通方式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使得造成了能源被低价使用,还有环境资源被无偿使用的结果。 在这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价体系里, 因为投资方、 运营方和管理方等定位不同以及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 最后造成了各种交通方式的比价不合理, 因而并不能如实反映其全部的成本。

四更加完善的交通成本模式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以前人们对资源与能源使用的付费问题重视不够, 导致资源与能源被低价甚至被无偿使用, 未来的交通能源政策上应首先确立“有限能源, 合理定价”的观点。这里应特别提到石油和煤炭, 它们的定价是否合理甚至可能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

对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已经采用征收固定比例的运输相关费用(例如车辆购置费、 养路费、燃油税等)。此外, 对于因消耗能源造成较大环境污染后果的交通工具, 或者能耗相当大的交通工具,可以采取加入环境外部成本及加大能源外部成本的方式进行限制。 故而在定价体系中就引入了“总成本”(社会总成本)的新概念, 总成本是评价综合交通体系与交通方式的一个指标。 通过引入外部成本来真正反映各自的成本,以便把运价失真的地方调整过来。

衡量交通运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交通运输的社会总成本, 其包括运输的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及金钱无法直接衡量的外部社会成本和机会成本。 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是综合考虑了所有成本并使其社会总成本达到最小。因为交通运输具有外部性特征, 所以在运输本身的成本之外, 还有外部成本。 因为交通运输而产生的负面的外部效应,像空气污染、道路阻塞、交通事故、 生态系统破坏等等所导致的损失, 它们无法用金钱来直接计量, 就应该用外部成本的方式来定性地衡量。另外,政府可控制的资金与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可用于交通运输业的资金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政府在规划交通运输发展之时, 也需要考虑其机会成本, 即因为资金或资源被用于该运输方式的发展而放弃的在其他方面发展所可能产生的效益。

在城市交通方式中的受益者,通过新型的交通运输成本模式,其应支付的成本为:

总成本使用者的成本产生的间接和直接的成本外部成本。

其中,使用者的成本包括使用者在城市交通中对不可再生资源如土地和能源等资源的消耗。产生的间接和直接成本包括使用者购置汽车的费用,缴纳的道路养护费,车辆所需的维护费用和停车管理费用等。产生的间接和直接成本是私家车以前主要支付的费用。外部成本包括治理由汽车产生的环境污染的费用,由交通拥堵延误导致的经济损失,发生交通事故的损失以及交通问题导致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五 结论

在城市交通成本模式中,所支付的总成本应充分体现使用者的成本和外部成本,只有这样公共交通低廉的经济优势才能被体现出来,城镇居民出于出行成本和自身支付能力的考虑,就会选择更有效低廉的出行方式而放弃追逐私家车出行,最终形成合理的城市出行模式。

参考文献

[1] 崔红建,马天山. 基于交通需求下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3): 80-84.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交通运输;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如何有效缓解行业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成为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从低碳经济发展角度出发,探索交通运输行业新的发展之路,以此来使其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1低碳交通运输的内涵

绿色环保理念中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低碳运输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低碳运输,主要是低碳经济模式下,交通运输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具有低碳性和环保性。具体来说,低碳运输就是通过对运输方式、工具的改进,达到减少消耗、降低排放的目的,进而将交通运输行业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就具体内容来看,大致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降低碳排放量。目前,交通运输所依靠的能源主要以机油为主,电动车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广泛普及,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交通运输发展需要将这一模式改变,以此来降低碳排放量。其次是实现运输体系低碳化。所以体系低碳化,主要指的是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装备设计到运输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要以低碳化为理念,实现交通运输整体的低碳性与环保性。最后是实现技术措施低碳化。这是从技术层面要求交通运输要实现低碳环保,比如说,对现有的车辆节能技术进行强化,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技术等。

2基于低碳经济视阈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

2.1提高对铁路交通运输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以往各项数据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等量运输下,公路、航空、铁路三类运输方式中,铁路的能源消耗是最少的,尤其在近几年,铁路能源消耗与过去相比直降22%,随之而来的就是碳排放量的降低。同一时期,公路碳排放量与过去相比下降8%,航空单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5%。由此可见,在诸多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是最佳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我国目前铁路运输发展的现状来看,却显得有些不尽人意。所以,在低碳经济理念下,国家交通部门应该提高对铁路运输的重视程度,在交通体系中突出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对其能耗和排放进行合理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进行持续完善,不断降低两类运输方式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以此来将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进行完善,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对交通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规划

在交通运输行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内部结构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目前,耗能较大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与产业内部结构规划不合理有直接关系。近年来,交通部门着重发展的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都需要大量能源消耗,而相对消耗较少的铁路运输却没有发展起来。由此可见,我国当前交通产业内部结构的规划与低碳经济理念并不相符,这无疑会很大程度上阻碍交通运输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以低碳经济理念为依据,对当前交通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明确公路、铁路、航空三类运输方式的发展策略,以此来提升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能效。

2.3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改变城市出行方式

与传统燃油型汽车相比,压缩天然气和混合动力汽车无论在碳排放方面,还是能源消耗方面,都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可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将清洁能源充分利用起来,增加其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与此同时,还要对运输方式进行完善,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尽可能实现智能化、一体化的运输体系,同时要将电能充分利用起来,大力发展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对轻轨和地铁路线交通网络合理规划,促进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城市新型、立体、低碳化交通网络的实现。

3基于低碳经济视阈下的交通运输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视阈下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为了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构建全新的发展策略。归纳起来,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系统规划交通线路

交通线路是交通运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线路如果规划的不合理,那么势必会导致交通拥堵的现象发生。因此,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重视交通线路规划。首先,要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从管理体制、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与完善,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其次,为了减少私家车频率,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来限制私家车的使用,比如说,提高私家车收费,限制车号出行等。最后,政府部门在对交通线路进行规划的时候,应从方便市民的角度出发,在居民聚集和各类公共场所周边多设公交站点,最大程度为市民提供出行方便。

3.2加强公交轨道交通建设

公交和地铁是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广大市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由于上述两种运输方式具有成本低、排放量低等优势,所以在当前城市交通建设中被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强公交轨道交通建设也成为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做好此方面工作,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企业从事公共服务。事实证明,公共交通的使用不仅可以缓解城市拥堵的现象,而且还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符合大多数市民的出行需求,也符合低碳经济理念下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

3.3对排放标准进行进一步规范

交通运输行业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主要源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所以,想要避免空气污染,必须从源头入手,对排放标准进行规范。首先,对于燃油度较低或较高的汽车,应给予不同程度的干预。其次,要根据当前城市交通运输现状,对现行制度进行优化与完善,实现对交通运输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最后,要对污染超标的车辆给予暂扣牌照,甚至予以罚款等行政处罚,以行政权力监控交通运输,降低交通造成的污染。

3.4建立健全的货运信息服务网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普及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网络在交通运输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对于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而言,建立健全的货运信息服务网络至关重要。运输管理部门可以采用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确保货物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目的地,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减少交通运输发展对环境的威胁。

3.5加快道路运输科技进步

加快道路运输科技进步也是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对策。对于减少碳排放量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环保性能好、尾气排放少的新型交通工具,尽可能在车辆设计中引入节能技术,加强车辆的低碳性能。与此同时,要对与车辆设计相关的技术进行优化与完善,从根本上做好低碳环保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稳步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低碳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交通运输行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交通运输行业需要从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结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海曦.论低碳经济视阈下交通运输发展之路[J].科技致富向导,2014(22).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交通规划;重要性

城市交通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交通建设越来越关注,城市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交通观念的改变,都对城市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建设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交通规划不重视,从而造成当前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在今后的交通建设中,应充分理解城市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并做好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的研究。

1 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分析

1.1 交通规划保障城市中心发展

大都市一般都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的有效平衡是保证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常规公交所能提供的道路交通通行能力与大都市的需求相比是有限的,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开始从地面走向了地下和天空,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城市中心的可达性,为城市的交通出行提供了更多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如欧洲的伦敦、巴黎等城市的城市交通规划在这方面较为成功,尤其是德国的一些中等城市采用了轻轨交通,在与步行街区的结合及保持城市的历史景观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1.2 交通规划引导土地开发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开发和交通系统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研究和把握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联性、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是交通需求产生的源泉,而交通供给是完成这些交通需求的有效载体。交通需求产生的多少既依赖于城市土地利用的布局结构和土地开发的强度,同时又受制于城市交通供给系统的运输能力;而城市土地开发的强度和交通供给也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因此,利用交通系统积极引导城市的土地开发,引导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与交通系统承载力相协调,将有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2 当前城市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前瞻性

通过城市交通干道建造中可以看出,有很多交通道路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往往是在道路的建设实施中发现了问题,建造的道路并不满足于城市交通的需要,甚至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而有的交通道路由于工程量较大,不能施工,同时又会产生对高压线、房屋等建筑拆迁困难的问题。所以在城市交通的规划研究中一定要做好交通道路的前瞻工作。

2.2 公共交通滞后

我国当前各大城市发展中,交通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其中公共交通滞后极为明显。这主要体现在常规公共交通发展不足、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滞后、小汽车发展势头过快等不协调现象。我国本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平均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一直都是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大力的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2.3 城市交通规划管理有待改进

与社会和谐要求相违背的另一个表现是城市交通管理滞后。具体表现在,现有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调度计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管理人员的经验在现有调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仅通过一些简单的服务指标和经验进行计划,不能满足实时的交通需求,从而导致市民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等待时间过长,致使资源浪费,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下。

3 协调好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

传统上,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由不同的市政部门分管,通常情况下先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然后再规划城市交通,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的地位从根本上就不平等。但城市的规划布局作为大规模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协调、相互支撑。为促使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城市化中“城市功能完善”的要求,必须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从整体角度研究和设计城市的交通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将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系统规划很好地结合起来。交通规划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在城乡、城市内部合理分布,城市与乡村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应积极加快引导城市中心区人口和产业向地区转移,将某些产业或是大型企业办公地点、人员生活居住地点转移至城市边缘地带,构建一个独立完善的生活区,减少城市中心区人口数量,带动城市周边地区的经济、交通等的发展。在将城市中心的一些功能区向外搬迁的同时,将城市中心的交通网络向地区延伸拓展,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形成多层次、全功能的多级结构网络,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高效、便捷、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实现边缘地区与城市交通合理衔接,使城市与乡村资源互补,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另外,干线公路规划应该统筹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使其与城镇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公路城镇化,保障公路网总体运行效率,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产业布局,保证城镇干线公路对城镇、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

4 城市化背景下改善城市交通的建议

4.1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私人交通转向公共交通

世界大多数城市的经验表明,缺乏有效的公共交通体系,将影响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国外大多数城市中,公共交通是交通运输体系中最主要的成分,通常占城市出行比例的40%~60%,而我国这一比例不足10%。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应从多方面入手。首先,不断提高公共交通运输的机动性与通达性,整合现有道路系统、地铁系统及城市轨道系统,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其次,设置专用通道,扩大信号优先范围。要充分保证公共交通优先权的实施,加强对公共交通优先车道的监管。同时提高公共交通设施装备水平,科学合理设置调度中心,结合客流分布统计,调整公共交通结构。统计城市内部现有的各种公共交通转乘点和设置密度,在未来公共交通设置中应充分考虑与现有交通设置衔接。最后,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宣传“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加强对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交通需求的满足,减少低收入阶层的交通负担,积极引导私人交通转向公共交通。

4.3 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积极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大力建设信息化平台,尽快实现公共交通信息的及时化、准确化。在城市中积极推动建立智能运营调度系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对路线在途公交车辆定位,并与电子收费系统相结合,统计分析各个站点客流分布情况,进行车辆发送和站点停靠等方面的优化计算,确保公共交通准时发车、车与车之间的时间间隔合理,实现效益最大的调度方案,从而避免人工制定公共交通运营调度计划的盲目性。运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统筹城市各类交通方式,合理设置地面交通与地下交通的衔接点,方便居民出行换乘。在公共交通站台使用电子显示牌显示道路实时的交通状况,降低乘客等待的时间成本,提高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5 结束语

在城市化的发展背景下,我们要重新思考城市交通规划目前存在问题,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对运输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使城市交通运输面临日益增加的压力。为了使城市交通更好地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开展对城市化战略下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先行;交通运输经济;农村交通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我国流通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全社会资本存量非常有限的背景下,惟有加速资本循环才能实现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财富的目标,而交通运输业则起到了增加资本循环速度的作用。同时,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于交通运输服务的消费也逐渐增加。这样一来,也从内需的另一面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1]。

“十五”――“十一五”规划的这五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达到了相当惊人的态势。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丰富了城市生活的同时也给城市不成熟的交通系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于是,一批批的学者便致力于改善这种紧张局面,这其中实行的办法不胜枚举。最初认为城市化发展的快慢与道路的多少是成正相关的,各大省市便投入巨额资金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上。经过几年,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环城高速等迅速形成规模。学者逐渐发现,增加道路数量并不能解决城市交通量的猛增,必须从管理方面着手,配合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不流畅的问题。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也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重大改变。交通运输不仅指城市居民的移动,农村交通运输的发展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和城市息息相关,和农村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农村大量的闲散人员去往城市,城乡间人员运输是交通运输的重点。我国拥有农民9亿多,而农村种植的粮食供中国14亿人食用,所以将农村物品如何快速准时地运往城市是我国农村交通运输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这将也是对农村经济的巨大带动。然而,对城市化进程的关注使得人们对农村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研究甚少。本文将主要论述农村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规划。

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交通基础设施对人口分布、产业分布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对运输经济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加快了区域和城乡间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促进了发展理念和模式转变,改善了民生,有力推动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国、省级干线和农村公路方便了城乡居民安全便捷出行,打破了西部地区由于交通运输不通不畅而形成的相对封闭状态,推动了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进一步优化区域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乡间与农村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进一步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脱贫致富步伐[2]。

陇海铁路沿线经过甘肃境内的部分乡镇农村,其经济发展明显快于远离铁路的山区,人民生活水平也高于信息闭塞的地区。中国蔬菜博览会举行地武山县是蔬菜之乡,该地种植的绿色蔬菜品种繁多,营养丰富,是市区人民的最爱,但其运输线路却仅有有限的几条。众所周知,蔬菜自摘下来开始,其营养就在流失,如何更多的保存营养价值,以便符合人们的饮食理念。不仅需要提前做好保护工作,更重要的是减少运输时间。这就需要政府投资资金做好运输规划,建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农村经济才能合理快速发展,减小东西部差距,减小城乡差距,也能更好地拉动内需,刺激农村消费,带动乡镇农村企业的发展。

对于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而言,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交通运输业为主干,辅以其他投资。

近年来,农民工大量出入城市,所以,农村务工人员的交通运输费用对经济发展也有影响,对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增加农民就业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每年的春运期间,交通拥堵,致使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回不了家或不能按时回家。于是国家开通了农民工专列,然而其价格并没有多大变化,对于绝大多数短期迁移的进城务工农民工来说,运输费用的提高增加了迁移成本,增加了农民负担。

2.交通先行与交通运输在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农村交通的发展可以以城市交通的发展为先例,首先做到交通先行,规划好交通线路,使其能更多的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避免过早过多的引起交通问题。交通先行是任何国家、城市、地区发展的前提基础条件,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以交通运输为先导。甘肃省定西市的马铃薯运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带动了定西市的经济发展,这其中交通运输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交通运输就像传送带上的皮带一样,将人们想要输送的物体运往任何需要它的地方,同时也为物主赚得了应有的利润。

青藏铁路的建设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根据青藏两省区运输需求日益增长的实际,不断深化路地沟通合作,积极开行4500吨重载列车和关角沟区段组合列车,充分发挥战略装车、整列装车、整列发车和路企直通运输优势,使运能运力实现大幅度增长[3]。青藏铁路的开通为中国西部两个省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为两个省区城镇体系的发展带来空间和直接的推动力,铁路沿线将会崛起一批新的高原城镇[4]。

交通先行带给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要更好更快的发展西部地区及农村的经济发展,建好交通基础设施及实行交通先行是最好的办法。

3.西部农村有序发展运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地方经济的行为主体――中央与各地方政府,应营造适当宽松的交通政策环境,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鼓励城乡相关流动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新经济因素在农村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在社会发展中,交通设施的社会基础性以及交通运输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基础服务性作用,决定了交通运输充分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交通运输又是经济社会众多行业和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整体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与自然资源、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有效满足总体需求与个性化需求,满足当前需求与长远发展引导,优化各种城乡运输方式与综合运输体系结构,对运输经济的体系结构和模式做出合理的选择。

4.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村的发展直接增加了对有限的交通设施和运输能力的需求,农村交通运输将面临需求不断增加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对农村发展中的运输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科]

【参考文献】

[1]张玉一,邓卫,季彦婕.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5(04).

[2]韩皓,哈斯,杨东援.国内外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篇10

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可持续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中心区的高密度开发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交通出行总量剧增。城市边缘和远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带来大量长距离出行需求。这就需要扩大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服务范围,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大系统中的运输方式结构,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磁悬浮等现代运输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又各有其优势和特色, 在一定的地理环境、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有各自的合理使用范围。根据各种运输方式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的要求, 明确它们在交通运输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其进行合理分工与合理布局,建立一个经济和网络协调、分工合理、全面发展的综合运输系统。

二、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2.1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原则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旨在改进交通运输系统和建立规划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分配,要符合国家或地区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同时要确定交通运输系统近期和远景发展的蓝图。

进行运输规划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满足社会、经济、人口、国防、环境等方面的运输需求与条件,建立的交通运输规划应与国家的社会经济规划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交通运输大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各种技术特点与环境要求, 进行综合协调规划与发展,发挥最大的综合运输效能;在运输规划中努力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综合运输能力,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政策,通过对环境的调查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规划、设计,最后提出综合运输发展方案;另外要注意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整体协调,网络和枢纽系统的衔接与优化, 要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发展。

2.2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完善的综合运输系统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相关建设资料及数据进行建档;

(2)进行环境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诊断,统一对分系统的运输需求进行分析;

(3)明确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有关政策、目标和规划准则;

(4)运输体制和财政的现状分析与未来交通预测;

(5)统一分系统的运输供给能力,区际整体的运箱预测;

(6)运输组织管理的现状及改善的措施,编制出综合运输系统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等;

(7)运输供给短缺关键项目的分析与评价。

三、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及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它既满足了当代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能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和谐,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下去,长远得到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综合交通体系内部各运输方式在满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从整体结构上亦要满足保证自身发展及社会大系统发展可持续要求的合理分工和协作的实现,以期达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外部环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长期动态协调发展。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 建设配置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基础设施,使之具有必要的综合运输能力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技术及系统管理,形成多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的新型格局,同时对交通流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诱导和监控,以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运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等手段建设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交通运输与环境和谐等方面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实现对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

四、可持续通运输系统规划

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目标就是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又要限制对未来的负面影响。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应该符合以下目标: 发展调控的机制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并协调经济发展;经济的可持续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即环境的可持续性;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结果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让更大范围的人享受交通带来的好处,即社会的可持续性。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 背景分析、方法选择、需求预测、方案生成与评价。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交通运输规划的框架, 同时考虑提高交通运输系统可达性。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围绕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存在问题和可持续目标下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模式研究、高度信息化社会条件下的交通需求技术研究、能源消耗分析与预测技术、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保障体系研究。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的总体框架如图 1 所示。

图 1 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框架

可达性目标的实现是交通运输对人和社会需求的满足,交通运输要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也要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流通的需要。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需要进行有效的交通出行行为分析,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流通的需求则要从交通与物流分析人手, 通过物流系统的一体化作用提供优质服务。对这两方面需求的满足目的是在于实现对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满足。机动性目标的实现则从交通供需平衡的分析出发分析交通运输内部不同方面的问题,合理有效地配置、利用交通运输资源,协调交通各方面行为,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资源以及合理公平地分配交通运输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目标则通过交通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指标分析交通对环境的外部影响,确保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以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