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范文

时间:2023-12-09 16:5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篇1

摘 要 体能训练的研究一直是竞技体育界的热点和难点,现代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不断在此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体能训练应注重身体运动链的作用,避免单一的训练某一环节的力量,将人的身体运动看作是一个运动链。TRX体能训练器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核心体能力量、提高神经肌肉系统控制能力、预防运动员损伤的有效方法。将TRX体能训练器合理的运用于短跑运动的体能训练中去,将会对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带来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TRX体能训练器 高校 短跑 体能教学训练 应用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竞技运动训练领域,人们一直将短跑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忽视核心肌群力量的训练。实践证明: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大多数项目的运动员,要想在赛场上表现出应有的技术水平,取得出色的运动成绩,神经肌肉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一)强有力的运动核心一一髋部和躯干力量;(二)运动神经对肌肉运动的精确控制能力;(三)在特殊情况下的协调用力;(四)在不稳定状态下保持身体动态平衡的能力。鉴于此,在实践的力量训练中也随之出现相对应的三大特点:一是从核心向四肢进行放射性的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是进行整体力量训练的第一步,核心强大才能保证运动链上的力量传导,才能使已获取的整体力量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二是以提高整体运动能力为目的的力量训练必须包括髓部的屈伸和躯干的旋转;三是竞技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必须是在神经肌肉系统的支配和控制下完成的[1]。因此,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对运动员核心肌群的力量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短跑运动是一项既要拥有短跑速度,同时又要求拥有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具有强大的髋部力量和腿部支撑能力,需要强壮的胸背、肩部、手臂和腰背肌肉力量,并且对于运动员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协调控制能力要求非常的高,并能快速的完成符合短跑运动项目所需要的各种复杂的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2]。

二、TRX体能训练器

TRX体能训练器是美军体能训练体系中曾经产生的经典训练道具之一。在上世纪30年代,有一种用高密度纤维制成的毛巾进入了单兵补给袋中,其韧性强,能够承受几百磅的重量,很多的士兵都将其绕在坦克的炮管上,双手抓住两端做引体向上或者是绑在弹药箱上自制进行弯举等动作。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军研发了一种悬挂训练体系,依靠几个带子就能保证战时的训练强度,而且极少造成伤病,避免了非作战减员。后来,一个叫Randy Hetrick的海豹突击队员的指挥官,在退役后重新设计了现在的TRX体能训练器和与之匹配的体能训练计划,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1000家健身房在使用TRX,在一些公众场合也安装了类似的装置,方便市民自行锻炼。

三、TRX体能训练器核心部位动作名称及动作描述

从专项角度理解,我们可以将短跑专项体能定义为:指适应短跑比赛的要求,运动员在专项极限强度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体的持续运动能力,它是维持运动员竞技状态和高质量完成整个比赛过程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3]。在对孙海平教练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短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结构由:专项力量、专项速度、专项节奏、专项柔韧和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5部分组成[4]。据此,根据实际训练经验,特设计出以下训练动作以供参考:

站姿背部伸展:双手向上伸直呈“Y”型,双腿分开跟肩膀一样宽,以臀部向后倾,向后再慢慢还原。

髋关节下弯:人侧站,重心外移,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抓住单绳放头上,以侧腹力量弯曲躯干,再慢慢还原(难度增加:加大斜度)。

跪姿推出:手臂向前伸,握住绳子,双手伸直,肘保持一点弯曲,拳眼相对并住,膝盖跪在垫子上,身体顺着绳子向前倾斜滑出,大腿与小腿之间角度不变,手臂与身体之间角度不变,到身体与地面成45度时慢慢恢复。

推胸-单腿伸展:人背向绳子,手臂握住绳子,双手伸直,肘保持一点弯曲,膝盖一点点弯曲,一脚撑地,一脚向前抬起,身体重心微微向前,用胸肌发力慢慢打开双手并让它弯曲到90度停下,再慢慢还原。

抬腿:人躺在垫子上,双手在两侧扶住绳子,双脚合并,抬起至90度再慢慢下放,不要放到底。

悬浮仰卧屈腿:人躺在垫子上,脚后跟勾住绳子,臀部向上挺起,大腿收回弯曲到90度,再还原,两替。

V型坐姿起身:人平躺在垫子上,双腿脚后跟勾住绳子,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以腹部力量弯起,双手沿身体两侧向上伸直,然后慢慢往回放。

总之,TRX体能训练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能训练手段,在国外体能训练领域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众多研究结果都证实,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不同运动员的力量能力和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控制能力,为运动员在竞技运动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打下基础。但在我国的普及率却不高,仅在几个体科所和体育院校有应用。此外,在运动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体操、跳水等项目中,涉及的项目不多,训练的对象多为是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因此,广大体育工作者需认真研究,广泛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卫星.教练员科学训练系列讲座――功能性力量训练[M].国家体育总局.2009.8:4-18.

[2] Closed-kinetic chain upper-body training in Redcord improves throwing performance of NCAA Division 1 Softball players[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2008.22(6):1790-1798.

篇2

一 课程简介

形体训练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通过徒手和垫上运动的以“美”为其特征的身体练习。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身体练习,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用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形体训练课程的设置,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形体训练的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让身体充分享受自由、舒缓、伸曲的动作,塑造高贵纤美的形态,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教学目标及要求

掌握形体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塑造形体美的一般规律,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各类动作的基本核心动作,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可塑性,提高鉴别和评价形体美,动作美,气质风度美及表现美的基本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对不良姿态的矫正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将体验和领悟到的形体知识在实践操作的练习中再现,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循序人体运动规律和形体运动特点合理创编一些简单的形体组合,使其终身受益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形体运动概述

2 形体练习手段与方法

3 形体舞蹈组合的创编

4 形体矫正的手段与方法

难点:

1 是否能准确把握每一个动作的正确姿态

2 形体练习与舞蹈艺术结合的训练

3 如何理解音乐

4 如何合理运用形体练习的方法与手段

四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形体认知篇

第二章 形体基础篇

第三章 形体塑造篇

第四章 科学健身篇

第五章 体能训练篇

五 考核内容

理论部分:教学大纲理论课内容

实践部分:技术教学,基本姿态组合,把上组合

身体素质:劈叉,行进间前后侧踢腿,小跳,中跳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65―01

体育是与德育和智育并重的一个方面,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一、体育课也要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重要,它是一门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同时也要掌握所教技术动作与前、后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2.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3.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二、上好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体育课中,学生一方面要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动作,一方面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这样,要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往往要体脑结合,既要领会技术动作,又要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来掌握技术动作和增强体质,因此,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疲劳感觉,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使学生感到技术动作容易学,身体锻炼乐无穷,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言简意赅、具体形象的动作讲解,学生容易抓住动作要点较快领会动作。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教授翻滚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又如教授原地推铅球时,运用蹬送转挺推拔等学生熟悉的动词来讲解。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

2.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生学习伊始便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动作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教师用鼓励的语气教学,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能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的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

篇4

关键词:体育课堂 教学质量 体育观念 运动能力

体育是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 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 ,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所以,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长时间来致力研究、探讨,努力解决的课题。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我认为:要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备好课,然后要上好课。

一、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运动就是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 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算备好课呢?我认为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2.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3.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二、上好课

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使学生感到技术动作容易学,身体锻炼乐无穷,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怎样上好每节体育课呢?

1.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言简意赅、具体形象的动作讲解,学生容易抓住动作要点较快领会动作。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

2.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习伊始便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动作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3.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我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我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

4.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例如耐力跑练习,采用3分钟变换跑。方法是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可采用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后退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这种方法由于跑姿和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奋性,3分钟跑下来虽然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没有一个人叫累。又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通过投篮比赛练习,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篇5

关键词:w育课堂;教学质量;体育观念;运动能力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才的具体体现。所以,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长时间来致力研究、探讨,努力解决的课题。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我认为:要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备好课,然后要上好课。

一、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运动就是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 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算备好课呢?我认为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

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第二,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第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二、上好课

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使学生感到技术动作容易学,身体锻炼乐无穷,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怎样上好每节体育课呢?

第一,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言简意赅、具体形象的动作讲解,学生容易抓住动作要点较快领会动作。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

第二,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习伊始便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动作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我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我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又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分析动作时,教师分别请一个动作准,一个动作错误(带普遍性)的同学示范后,问:“刚才两位同学所做的动作,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后,教师用鼓励的语气教学,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 自由体操 后半程技术 动作质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自由体操后半程技术质量与稳定性训练方法与手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实体和电子刊物中的相关文献,并收集对本研究有价值的相关观点。同时对相关教练员培训政策进行深入了解。

2.逻辑分析法:利用逻辑推理对训练手段的原理进行分析。

3.访谈法:对广州队、北京队及国家队的5名教练员进行访谈,收集高水平一线教练员的权威观点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技术的训练学诊断与状态模拟训练

1.诊断的内容与要素分析

在自由体操的训练中阶段性的分解训练与成套组合训练的结合能够快速发现运动员出现技术问题的规律性,发现这些规律性是解决技术问题的基础。在阶段性的分解训练中,运动员的潜在问题容易被忽略,部分技术问题容易在后半程动作中因疲劳导致。因此,在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的训练中有必要留下完整的影像资料,训练后对其进行分析。资料和分析结果的积累最终可以帮助教练员有效诊断规律性问题。才有可能根据技术问题设计和安排训练手段与负荷。

2.自由体操成套技术的状态模拟训练

如果阶段技术环节运动员可以顺利完成,但是在成套的后半程完成动作的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失误,说明运动员局部肌群力量耐力或整体符合该项目的供能系统功能仍有待提高。

状态模拟训练是指找到易出现技术问题的环节点,模拟该环节出现前的身体机能状态,包括心率和肌肉疲劳程度。这种训练方法的优势在于运动员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易出现技术问题的部分环节,但是在身体状态上又同成套技术中出现该环节时高度相似。解决了分解训练在该项目中的弊端,可以帮助运动员有效加强后半程高质量完成技术的能力。

(1)达到自由体操后半程身体状态条件的方法

诊断结果如果为局部肌肉力量耐力较差,可以通过该局部肌肉的高强度刺激达到甚至超越成套动作中该技术环节点的疲劳程度,之后进行后半程技术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同样也体现力量训练与技术训练的高度结合,更体现了将力量训练效能直接转化为专项技术需要的过程。

利用运动员的生物适应机制的作用,在相同负荷局部肌肉力量训练结束时,对机体的刺激反应将会越来越小,运动员完成后半程较易出现问题的动作时能够表现的更为从容,基础是整体心肺功能与导致问题的直接因素――局部肌群力量两者同时提高。

(2)训练中细节的调控与把握

最初实施该训练方法时应以保证运动员顺利且较高质量的完成后半程动作为基础。当教练员认为在最初设定的力量训练负荷基础上运动员高质量完成后半程技术稳定性较高时,才可以进一步提高力量训练负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提高负荷。其一,增加练习的强度或组数与单组重复次数;其二,增加相同部位肌群的其他训练手段,利用其他训练手段形成的新的刺激来达到提高负荷的训练效果。待此基础运动员仍可稳定且高质量的完成后半程技术时,需要再次增加力量训练负荷,一般在这个训练阶段的力量训练已经超越了之前成套动作中技术问题出现环节前的负荷。如果运动员在此基础上仍可以高质量完成动作,说明运动员的局部肌肉力量耐力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并且这种力量能力的提高已经体现在专项技术之中。

(二)自由体操专项供能系统的训练

1.训练方法及其原理分析

运动员在完成成套自由体操的过程中,需要承受极大的负荷刺激,和其他体操项目相比运动持续时间最长,需要运动员具备多次数,长时间,多肌群发挥高强度工作的能力。这也是高质量完成后半程技术动作的另一个基础。根据以上专项需要,教练员可以将不同的专项需要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针对成套动作后半程技术稳定性保障的专门体能训练。因此,可以将较高强度的跑、跳跃、动力性与静力性专项力量、分解技术几个因素融合在一起,将器械在安全的基础上集中摆放,制定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同时,对运动员整组的完成时间进行严格要求,这种围绕专项竞技要求进行的组合训练,效果要比单纯的某一种因素的训练效果更为明显和直接。

2.青少年运动员专项供能训练核心要素的调控与把握

在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供能系统组合训练中,尽可能将技术含量高的内容安排在每组训练的开始部分,如果安排在众多手段的末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技术训练的难度,否则在疲劳程度控制不理想的状态下,容易出现因技术变形或失误造成的运动损伤。有两种方法可以逐渐化解以上矛盾。其一,逐渐将技术训练的环节向后退役。其二,技术训练在整组综合训练中的位置不变,但负荷量适当增加。

3.专项供能训练与其他训练手段的相互支撑

通过提高专项供能系统来达到提高自由体操后半程技术稳定性的目的需要在多种训练手段中有针对性的予以加强,体操训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每一个训练因素都在与其他训练因素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提高专项供能系统不能单纯依赖某一两种训练方法或者手段,需要将这种因素更多的融入到其他训练中,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训练效果。

三、小结

(一)提高成套自由体操后半程技术质量和稳定性需要诊断问题技术出现的规律性,并以此为制定后续训练手段方案的依据。

(二)自由体操后半程的状态模拟训练既可以体现分解训练的优势,同时有效避免了分解训练在该训练目的条件下的弊端。

(三)利用自由体操的不同专项需要进行多因素的高强度和密度的组合训练,可以有效发展该项目的专项供能系统。

(四)青少年在进行供能系统组合训练时要注意技术环节的位置及其增加负荷强度的基本规律,以避免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篇7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根本,广泛开展应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应急队伍政治、业务素质,为我县科学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应急队伍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对全县应急队伍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促进应急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应急队伍抢险救援能力。

(三)指导原则。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培训方式,规范教学管理、保障教育质量的指导原则,结合实际,统筹规划,有序进行应急队伍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应对处置能力。

二、对象、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

(一)教育培训的对象。教育培训的对象为各乡镇、各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而组建的应急队伍,包括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综合应急队伍、专业应急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企业和学校应急队伍等。

(二)教育培训的内容。应急队伍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共同科目、专业训练和战术训练三类。

1.共同科目。共同科目是应急队伍的基本培训内容之一,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前提基础。共同科目主要进行队列训练、体能训练、自救互救训练等内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培训。训练的目的是使应急人员熟悉应急处置的相关知识和一般程序,具备良好的战斗意志和作风,熟练掌握应急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常识等。

2.专业训练。即各类应急队伍围绕所担负的应急救援任务开展的专门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关系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是能否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也是训练的主要内容。主要进行专业知识教育、设备使用训练、现场应急处置等技术训练。通过训练,应急队伍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救援技能,有效地发挥救援作用。

3.战术训练。主要开展指挥训练、快速集结与机动训练等。战术训练是应急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是强化协同指挥,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的必要措施。通过训练,使各级指挥员和应急队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

(三)教育培训的方式。各类应急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由各牵头组建单位负责,组建单位具体实施。训练方式可采取自训与互训相结合、岗位训练与脱产训练相结合、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为保证训练效果,在训练前应制定训练计划,训练中应组织考核、验收和评比。

1.授课启发。针对不同的受训对象,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力求授课内容丰富,授课形式多样,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围绕应对突发事件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思考,展开讨论,增强授课效果。联系实际,安排有处置突发事件经验的领导干部或专家进行现身说法,请当事人讲述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应急处置情况,让应急队员从中得到感性认识,增加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2.案例分析。广泛搜集和编写近年来突发事件案例,开设公共危机管理案例课。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案例,让应急队员从中找出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找到处置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急演习。组织适度规模的突发事件演习活动,让应急队员充当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不同角色,演练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实战能力。

4.电教指导。将应急队伍教育培训项目制成录像带或光盘,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进行教育培训,使应急队员受到直观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脑提供练习和应对突发事件情景模拟,让受训对象得到训练。

(四)时间安排。各级各类应急队伍要根据所承担任务的特点,合理安排年度训练时间。

各类应急队伍每年用于共同科目训练的时间不少于3个训练日;用于专业训练的时间不少于5个训练日;用于战术训练的时间不少于2个训练日。各类应急队伍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习或演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乡镇、各部门应重视教育培训师资的培养,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师资档案,为应急队伍教育培训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结合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县人社局、司法局、法制办要将应急知识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二)编写教育培训教材。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类突发事件特点和应急队伍建设要求,本着“少而精”、“能管用”的原则,确定应急队伍教育培训课程设置,明确教育培训内容和标准。组织编写相关专业的应急队伍教育培训教材和辅助资料,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应急队伍教育培训教材体系和教育培训案例库。

(三)推进教育培训手段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教育资源和广播、电视、远程教学等手段,尽量依托和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加强合作,确保教育培训质量;加强训练场地功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适应情景模拟、应急演练等教育培训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手段,积极借鉴各地应急队伍教育培训先进经验做法,拓宽教育培训渠道。

(四)保障培训工作经费投入。要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应急队伍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渠道。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教育培训经费管理,保障经费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组织领导

篇8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方法 全面发展

新课标的教学课程的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即,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师的任务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这就是新课标“新”之所在,其目的是由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因此在实践操作的部分就显得尤其重要。

体育正是一门主要手段为身体练习,注重实践操作,以增进学生健康体质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增强等问题。是一门有着深远意义的课题。那具体以创新的方式进行院校的体育教学呢?

第一,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创新精神

在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也不能例外。而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首先,以学生为主导,进行民主教学

体育课程关注的核心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情感体验。体育教师安排的内容应适时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努力营造轻松、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将学生视为主导部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创设性的学习与锻炼。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特长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

其次,发掘有利于开发课程的创新因素,资源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高体育器材与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体育信息资源是必要的手段。

因此从现实入手,应根据大纲要求和实际情况开设体育选修课;重视体育信息,有效利用广播电视等多媒体设备;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体能训练;引入和推广新兴运动项目,如;健美、攀岩、现代舞等新兴运动项目;适当开展户外活动,如攀岩,游泳等内容。

第二,转变新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作为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首先要转变学生新的学习观念,因此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规律和动作技能,切实加强教法、学法等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为目的,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并主动参与教师的情景模式之中。诸如此类的激发可以有,让学生自编徒手操(高中学生创编轻器械操),可由学生轮流带做准备活动(自己设计内容),以此是学生由被动的地位,转变为积极参与,不仅满足学生的主导心理,也提高了课堂的创新精神,同时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空间。

第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体育教学的支持

当多媒体教育技术、网络教学等越来越普及,所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的重要性。多媒体教学较传统教学方式而言互动性、直观性等特点更加显著,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具体来说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有着诸多的优点:

一,把例子创设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利用多媒体,把抽象事物具体化,能够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知识,增强理解和记忆反馈,提高运动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有利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讲解。如跨栏的动作学习,摆动腿摆动不当会影响跨栏的速度且很容易碰倒栏架,这些比较抽象的事物,利用多媒体可以详细分解,进而是学生充分理解。这就使在缺乏个性色彩的普通训练中,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能力,使之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提高学习教学效率。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是创新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不仅要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还要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也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想要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就得有一位具有创造力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这谦虚的态度,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个人能力。因此教师怎样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去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还要不断的提高和充实自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学生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也是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献出了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 《信息素养论》王吉庆,上海教育出版社.

[3] 《体育》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教材编委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9

【关 键 词】 模特;形体训练;训练意义

模特作为艺术门类中一种新兴职业,其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艺术殿堂中离生活最近,引领时尚的标志和典范。当下模特的职业范畴,不仅是时装表演、走秀和平面拍摄,更把时尚敏锐的职业触角延伸到各个行业及领域,这就形成了目前市场对模特这一职业群体的需求日益增多,并且对模特的身体条件的要求也日益严苛。只有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模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要成为一名合乎规范的模特,就要经过不间断的、长期有效的形体训练,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下面就从形体练习的三个阶段来分析模特在不同时期的训练方法、训练内容、训练目的和训练意义等。

一、形体训练的初级阶段

(一)身体柔韧性

芭蕾基训是一套规范、系统的反地心引力,是拉长肌肉纤维线条较为理想的训练方法。从中借鉴其软开度、柔韧性的练习方法,对模特初学者进行腰、腿、肩等重要关节及部位的练习,使其掌握正确的柔韧性练习方法,并能初步控制躯体的各个部分,对自己的肢体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芭蕾基训中体态、呼吸等对举手投足的要求很大程度与模特的要求是相吻合的,所以在练习的初级阶段,芭蕾基训是很重要的练习。

除此之外,也可以运用体育运动中的田径、体操等项目中的柔韧性练习来辅助提高模特初学者的身体素质。但由于模特在进行形体练习的时候骨骼大都已经发育完整,很大程度上区别于运动员的练习年龄段,如果完全以运动员的训练模式进行练习,会无形中增加练习的难度且收效甚微。从审美的视角点来看,当下模特大都以瘦为美,整体追求一种修长的效果,虽然要求健康,但突出“骨相”,即骨感美(以颈肩部及小腿线条为例)还是占据了主流审美意识,忌讳“肉相”,即丰满圆润的体态。

(二)肢体协调性的初步练习

模特和舞蹈演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体态语(肢体语言)的运用者。模特通过肢体的韵律、气质、风度等展示服饰的色彩、质感、造型,赋予服饰生命力。模特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方式出现,不像舞蹈强调肢体语言的装饰性和精神性。虽然空洞、呆板的表演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但太复杂、过于花哨的肢体语言会使模特给人造成“过犹不及”的感觉,适当的台步、造形、表情才是优秀模特应该具备的素质。肢体的协调性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表演尺度的把握,就是肢体协调性练习的关键。

通过健身操和舞蹈组合的练习来提高肢体的协调性是行之有效的联系方法。其优势在于,健身操编排通常很有规律,节奏性较强,从上至下进行头、颈、肩、腰、胯等各个关节部位的练习,动作可以由简及繁,通过节奏快慢的变化,正反面交叉练习,逐步提高肢体的协调性。舞蹈组合则采用藏族、傣族等相对容易掌握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进行练习,组合编排侧重于对躯干、上肢、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进行协调性的提高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肢体的控制能力,使其“收放自如”,为日后的T台表演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模特的形体训练在初级阶段是一个枯燥、单调的过程,动作简单、机械化,重复率高,相对乏味,健身操和民间舞蹈组合的练习可以使这一阶段的练习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基本体态即体态矫形练习

视觉形象是从事模特职业的生理基础,“形”指的是身体条件,“象”指的是相貌条件。模特的体态要求挺拔、直立,练习的过程中塑造出有和谐、流畅的身体线条和适当的三围比例,才符合一名优秀的模特所具备的身体素质和个人“硬件”要求。我们知道,每个人身体条件都存在不足,就连自身条件较为优异的模特也会存在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个环节的练习过程中把这个问题解决好,通过后天的练习尽量矫正和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力争以“完美”身材为标准,不断提升自己。人体之所以美,是因为其复杂的构成因素。身体的肥胖、消瘦受到很多的因素制约,对于模特来说,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来自于运动和饮食,只有长期严格的塑形练习,才能克服自身的不足,塑造出良好的体型。一般来说,模特给人的直接视觉感受应该是头小、颈细长、肩平方。肩部线条的塑造对模特来说十分关键,肩线直接影响衣服造型的悬垂效果,是服装与身体最重要的接触部位。女模的体态练习还需要加入胯部等的练习,但男模体态练习最关键的部位就是肩部,所以这一阶段的练习要以肩部为一个重要环节,单独加强练习。对于平时体态中有耸肩、出肩、高低肩等错误体态要集中进行矫形练习,靠墙站立、双手持毛巾两端转肩、两人相互压肩等方法,都是不错的练习方法。这类练习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并且在练习之余也需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保持正确体态,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体态习惯。另外,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腰的部分也很重要,要练成直而不僵,达到拉长视觉效果的目的。

(四)力量和素质的练习

模特虽然不要求像职业运动员那样的肌肉耐力和爆发力,但是腰腹、大腿、肩臂等几处大肌肉群还是需要进行适量的集中训练才能达到模特形体训练的目标和要求。开始的部分通常以地面组合的形式,以支撑、拉伸、上举等动作(如肩肘倒立、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为运动主线贯穿组合始终,以分段式局部练习来进一步加强塑身效果。这是形体训练初级阶段运动强度最大的部分,比健身操和舞蹈组合要累,但效果也更明显。在练习过程中,各个肌肉群有明显的酸痛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通过坚持练习和递增运动强度来不断提高肌耐力,达到进一步塑身塑形的训练效果。在组合的编排上,部分动作应该做到男女分别进行,如俯卧撑,女生在完成的时候以膝盖为支撑点即可,不必以脚尖为支撑,这样可减少手臂的拉力,使三角肌、肱二头肌、背括肌不会因为长期坚持练习而显得过于粗壮。女模在训练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要减少大肌肉群的练习,适当增加小肌肉群的练习强度,由小肌肉群牵引拉伸大肌肉群,从而起到塑造瘦长及流线型的线条,如半脚尖的立、蹲、推等练习让小腿及踝关节的线条在这类练习中收效较为明显,增加脚踝的力量之余,对高跟鞋的驾驭也能驾轻就熟。

这类组合练习要求模特每周练习在4次以上,每次练习时间不少于60分钟,这对打下良好的形体基础的同时,也培养了模特的个人意志力和耐力,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和锻炼。

二、形体训练的中级阶段

(一)柔韧性和协调性

经过初级阶段的联系之后,身体的软开度、柔韧性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由于不需要达到舞蹈演员或者体操运动员的水平,这一时期柔韧性的练习主要保持在自身的良好状态即可。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松懈,否则之前的努力可能会因为懈怠而付之东流,身体条件稍差的模特则可利用这一时期多加强练习来弥补自己的差距。

协调性的练习主要还是通过健身操和舞蹈组合来进一步提高。这个阶段的健身操练习可以多融入时尚性、多元性较强的元素,如跆搏健身操、街舞健身操、拉丁操等不同类别的操类来丰富学习的内容,使练习的过程趣味盎然,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舞蹈组合则可以多采用华尔兹、外国代表性民间舞等展现高贵、大方的动作元素进行编排,除了提高肢体协调性之外,还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对模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力量和素质练习的中级阶段

到了形体训练的中级阶段,力量和素质练习强度就要加大,才能更好的凸显肌肉群的流畅线条,同时提升肌耐力和爆发力,达到训练的目的。从整体上来讲,模特给人的视觉效果应该是头小、颈细长、肩线方平、臀窄翘、大小腿线条流畅、脚踝纤细等方面,根据人体的黄金比例,模特给人的最佳视觉效果如下:

身高 体重 胸围 腰围 臀围

女模 176~185cm 低于58kg 85~90cm 55~60cm 86~90cm

男模 185~195cm 72~80kg 90~98cm 65~78cm 88~93cm

数据只是一个参考范畴,不是绝对值,但每位模特都应该以表格量化的数据为目标来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尽量符合或者接近表中的数据,为下一步走上T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练习过程中,要做到有氧练习与无氧练习相结合交替进行。组合编排可以沿用第一阶段的地面组合,但动作难度系数要适当增大,成倍数进行练习。同时穿插搏击操、无氧操等进行综合性较强且密集的体能训练,起到燃脂塑身,提升体能极限的训练效果。

(三)表演风格的培养

由于这一时期是模特形体训练的上升期和成型期,T台步伐作为模特形体训练的重中之重,就会在练习过程中逐步体现出个人风格,从而形成自己的表演特色。视觉形象里提到的“形”和“象”构成了模特的职业特性,“形”通过练习加以塑造,“象”是以生俱来的条件因素。并不是每个模特都相貌出众,被社会认可和接受,更多来自于个人专业修养的诸多因素,包括对服装的理解和表现力,对舞台的认知,音乐修养等。所谓表演风格也可以理解为模特在T台上的个性,这是千差万别的,但无论怎样变化,模特都是以美为目标的职业。要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就要培养扎实的舞台表演功力。模特在进行时装表演的时候带有某些戏剧艺术的特征,模特要具备角色扮演的能力。服饰风格就是角色规范,模特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以及熟悉各类文化群体的生活和情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演绎好不同类别的服饰。

另外,模特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素养,这样表演风格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舞蹈演员和模特都是肢体语言的运用者,虽然模特不必使用过多具有意向性的肢体动作,但无论是出脚(脚位)、用胯、撑肩等动作,还是亮相、转身、眼神及体态,都不是简单的复制生活,而是通过运用肢体语言将生活常态进行夸张、提炼、重塑、装饰等,体现出模特对服饰的理解和诠释,以及对人体美的演绎。舞蹈演员擅长用具体的动作来表现抽象的情感,动作的有限性和生活的无限性成就了舞蹈的特性,使其具有强烈的抽象色彩和高度概括的特点,也就是“类型动作”。这也是模特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只不过模特在表演时动作更加简练和程式化,需要表达的情感也更抽象,甚至于不是代表某个人,而是代表了某个文化群体。因此,模特通过舞蹈练习可以获得比较直观的感受,还可以使模特的表演既贴近生活又有艺术感觉。这种感觉素质要求模特应该既要把动作分出层次,又能流畅不间断的表现服饰的设计意图。如模特在台前转体的时候要先转身后转头,就是通常所说的把头留给观众面,而不是与身体同步转。能把每个动作都表演的层次分明且具有美感,整体上又产生协调统一的印象是模特在表演练习中应该做到的。舞蹈练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模特的体态变得更加均衡和谐,在步伐的律动中体验到生命的真实感和存在感,并且一直在表演的任何状态下保持这种感觉。另外,舞蹈练习让模特的体态更加丰富。模特的肢体语言的特点是简练但不是简单,有舞蹈基础的模特在表演时动作比较准确,形体感觉较好,动作由丰富的积累沉淀后回归平淡,是模特的表演风格从稚嫩到成熟的必经之路。很好的树立个人的表演风格是模特职业生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练习当中,表演风格的培养是练习的难点和重点。

三、形体训练的第三阶段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练习之后,模特的各方面生理条件到达一个平稳期,表演时也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时期模特的定位已经比较清晰,形体训练过程汇中可以修正体型的范围也相对变窄,如果之前留下的体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就会遗留到这个阶段的表演当中,很难再进行纠正。模特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素质、表演风格等各个方面已经融合在一起,不需要再拆开逐一分析。这个时期练习的难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第一、第二阶段的基础上保持形体练习的最好水平和状态。二是对肢体局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如肩线下垂的男模要多做双臂负重推举、挺举等类型的形体训练;手臂和小腹有赘肉的女模要通过适量负重的手臂操和收腹提臀的强化训练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形体训练计划。第三阶段是模特形体训练的最高阶段,也可以说是收获的阶段,练习过程中操类的难度应达到相对较难的级别。按照大众锻炼标准的难度来讲相当于五级以上,并且要求模特能够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肢体协调性较好,能够适应较高难度的舞蹈组合,并且有一定的自我学习和编排组合的能力,以适应各类专业模特大赛及高难度的文化、商业演出。

这个阶段的形体训练会体现出模特的不同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优秀或者说成功的模特在这一时期已经具备良好的职业感觉。其具体表现在,不仅身体的各个方面(身高、体重、三围)达到参数指标,表现能力较强,舞台适应能力和镜头前展示能力较佳,尤其是演出现场的表演状态。具备以上素质的模特,当之无愧成为时尚的代表和典范。除了在舞台上和镜头前展示出良好的训练后的生理素质之外,更能体现模特的自我价值和经济价值。如果而这一时期形体训练的第一、二阶段还有遗留问题的模特,自我价值和商业价值就不如达标的模特,甚至面临职业生涯缩短或者被淘汰的局面。

综上所述,模特形体训练的三个阶段有着各自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训练意义,从客观上来讲其在不同阶段的练习过程中对模特的专业素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三个阶段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深入浅出地帮助模特达到良好的身体状态。模特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要求应该是从头至尾贯穿始终,如果一开始看见的是第三阶段的形体训练,很多人可能会因为难度太大无法完成而放弃。反之,生理条件优于他人的模特在形体训练的过程中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而错失训练的最佳时期,无益于今后模特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由于模特生涯的职业特性,在三个阶段的形体训练当中,要循序渐进,尊重人体运动科学的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取得一定的成效之后,更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进行长期训练,保持谦虚好学的心态,戒骄戒躁,才能稳步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模特。

【参考文献】

[1] 袁杰英. 时装模特表演艺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06-03

夏玲玲,浙江省特级教师,1959年出生,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组成员,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名师名校长工作站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导师,现任教于温州市瓦市小学(集团)。从事一线体育教育教学工作37年,始终秉承“立足课堂,追求体育本色”的教育理念,将生活、生存、生命教育融入现代体育课程中,倡导学生在课堂上“四动”,即“动脑(学生的创新思维)”“动嘴(课堂师生对话)”“动眼(观察)”“动体(体能训练)”,努力使学生成为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活泼、快乐、精心、包容、创新”独特鲜明的教学艺术风格,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赞誉。

在《水平一(二年级)各种姿势的合作走教学设计》的观摩展示课中,温州市瓦市小学夏玲玲老师根据水平一儿童观察模仿能力较强、辨别空间位置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的身心特点,以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学理念,以“各种姿势的合作走”作为主要教材,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法。通过讲解模仿、重难点分解、尝试体验、纠错练习、完整展示、评价激励等多种教学形式,在尝试―引导―实践―展示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层次、反复地练习,抓住重点、分解难点,循序渐进地予以逐步突破,从而扎实有效地完成了合作走的技能教学任务。整节课在夏老师出神入化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引领下,孩子以小组合作学练为主线,学习兴趣高涨。自然流畅的“模仿体验―实践尝试―互助互评―改进―完善”的学练过程,使孩子们在愉悦身中地达到掌握技能、发展能力、锻炼身体的教学目的。

记者:您代表浙江省担任本次教研活动的展示课任务,有何感受?

夏玲玲:当我接到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电话确定为上一节常态课(推门课)时,我欣然地答应了:“没问题!”因为上课对我而言是“爽事”,不是“难事”;是“享受”,不是“累活”。但得知有四位老师上课,并要上交个人简介及教学教案时,才知道原来这不是一节“简单”的体育常态课。于是怕自己难以胜任这个角色,曾向余老师推辞过,但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去上吧!反正课上得再完美也有不足之处,上得再差也有亮点之时。

记者:作为特级教师,尤其您这个年龄,通过这种展示,您最想传递给同行们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精神?

夏玲玲:上好一节课首先是教师心中“装有”学生,想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没有想到的;再是心中要有点与线,能根据操场上现有的点、线、圈进行组织队伍排练;最后是手上有“活儿”,不管你年龄多大、操场甚小、器材奇缺、教材枯燥都能将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乐园,让师生的人生因课堂而精彩!

记者:通过这些年教育教学历程的感悟,您能否告诉年轻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

夏玲玲:我之所以几十年如一日地站在操场上为孩子们上课,永葆激情与热情,是因为我有信仰、有追求、有自律、有执着……既要做好人,又要处好事,两者缺一不可,因为真正把教师距离拉大的是为人处事的态度和人品。

我的感悟是:首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是管理者,又是榜样者),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预警在先,清楚规范,规范执行;彼此关爱,接纳包容,陪伴孩子。其次,作一位受欢迎的老师,乐意帮助他人,有问必答,有求必帮,从不推辞。不计较个人得失,搞好人际关系。再者,上好每天每一节体育课,做好每一件小事,把“简单”的东西做精、做细。最后,积极主动,多问自己“有什么我需要努力的?”,多请教“我从哪些方面努力?”多反思“有什么地方还做得不到位?”

俞向阳,1966年出生。江苏省小学体育特级教师,盐城市首批市级“名师工作室” 领衔人。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练员、盐城市党代表、盐城市优秀党员、盐城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执教全国、省、市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展示课。担任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体育与健康”主讲教师、省农村小学“四项配套”工程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主讲老师、市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主讲老师;参编省编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学丛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教师用书、《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生用书等教材。现任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实小校区(盐城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从教27年以来,一直潜心于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形成了自己趣味、灵动、朴实、和谐的教学风格。

俞向阳,1966年出生。江苏省小学体育特级教师,盐城市首批市级“名师工作室” 领衔人。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练员、盐城市党代表、盐城市优秀党员、盐城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执教全国、省、市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展示课。担任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体育与健康”主讲教师、省农村小学“四项配套”工程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主讲老师、市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主讲老师;参编省编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学丛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教师用书、《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生用书等教材。现任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实小校区(盐城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从教27年以来,一直潜心于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形成了自己趣味、灵动、朴实、和谐的教学风格。

在《水平二: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一课中,江苏盐城市实验小学俞向阳老师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启发式教学,简化动作技能,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式,从跨越地面橡皮筋斜拉橡皮筋拉直橡皮筋的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动作技能。利用橡皮筋一物多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练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方法,掌握技能,获得成功。课中适时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使学生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记者:俞老师,由于原本担任此次研讨展示的特级教师受伤,您在开幕式前一天“临危授命”,作为本次活动承办单位的副校长,您在肩负会议接待任务的同时,又要代表本省进行教学展示,有何感想?

俞向阳:接受本次教研活动的展示课任务,自己没想那么多,只为需要。正如活动的主题“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这份责任,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推动苏、浙、沪三地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交流与合作尽一点绵薄之力。在临时接受任务时,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最终能承担起来的勇气还是要归结为多年来教学中不断磨练所带来的自信。最难得的是我得到了向更高层次专家、名师学习的机会,而专家指导、观摩互动、同行探讨,不仅使我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再次得到了提升,也促进了我校全体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深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对各地区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层感悟,更给了自己审视课堂、反思课堂的机会,对于教对、教会、教好的课堂功夫,我们还任重道远。

记者:作为从教多年的特级教师,通过此次展示课,您想传递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理念?

俞向阳:目前,“体育放在教育之上”“跳出体育谈体育”“通过体育的各种手段促进人的发展”说法不绝于耳,而从“保证体育课”到“强化体育课”的新要求,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必然。我觉得课堂就是我们的立足之本。课堂应靠教师的智慧来生成,而智慧则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等多个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教学的智慧更是要求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感受、去判断。以创新的理念有效转化各种矛盾,迅速调整教学行为,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才能。在教学中,我们要表现出聪慧睿智、高度灵活的教育个性,给学生以引导、启迪和教育。这种教学智慧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唤醒学生的美好情感,或引发学生思考,或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位老师在教学发展过程中永远追求的教学梦想。那么,追求自己的教学梦想,还要有股“劲”,是韧劲、强劲、较劲、使劲、冲劲、攒劲、鼓劲……还要能“不松劲”。正如那句广告语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记者:通过这些年的教育工作,能否告诉年轻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

俞向阳:以我自身的感悟,概括四个字让我们向优秀体育教师的行列迈进,那就是:爱、德、勤、能。

爱字当头。热爱所从事的体育工作,视他为生命存在的表现方式,干起工作来就有幸福感、荣誉感。有了爱岗,才上升到敬业;有了爱,才能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乡村残疾教师陆永康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乡村教育,跪教了36年,那份坚守、顽强、不屈和奉献精神,将人民教师的职责、爱心、责任感等全部展现在人们面前,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作为“感动中国”的典型感动了亿万群众。

德字为首。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们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实践,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品格,传递正能量,使教师的高尚情操、优秀的道德风范成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精神力量。

勤字为本。晚清第一名臣留下的《家书》可谓影响深远,他认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是他的传家之宝。体育教师的勤学、勤练、勤问、勤思理应成为自我成长的代名词,“勤能补拙”对我特别受用。当下的学课标理念、练专业技能、问课堂效果、思教法创新等,需要我们沉下心去“勤学苦练”,让自己不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能字为荣。没有体育教师的学校是没有生机的和活力的,学校的大小活动离都离不开我们,而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调控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能力等又有更高的要求,在与学校、学生共成长的生命历程中,这些能力缺一不可。我们要争取各种机会锻炼自己、展现自己、提高自己,积极面对现实,以己能促发展,勇当教学能手和课程改革的排头兵。

陆倍倍,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2005年参加工作,就职于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2010年获得静安区“新突击手”“静安区世博青年先锋”称号;2012年代表静安区参加上海市第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比赛获团体三等奖;2013年荣获静安区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评选二等奖。2009年独立完成了上海市青年研究课题《发展小学生身体柔韧性内容与方法的研究》,2011年,《阳光伴我成长》获得静安区阳光体育论文、案例评选一等奖。

教育格言:耐心关注孩子,真心接纳孩子,细心体会孩子。

上海市名师工作室、全国著名的、73岁体育特级教师明老师专门指导的《小学二年级立定跳远》一课,由上海静安外国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陆倍倍执教。本课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和谐、互助的自主健身意识为指导思想。以卡通游戏“超级玛丽――玛丽竞技场”为学习主题。通过游戏形式体验立定跳远技术动作,让学生在玩玩、说说、看看、想想、练练中,逐渐建立正确的动作,使枯燥的跳跃练习通过器材、多媒体等手段整合,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记者:在承担此次展示课任务的过程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通过前期的准备与实战磨练,觉得自己在教学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陆倍倍:一是对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认识改变。以前主要是使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方式进行,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多,而且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在讲,通过这次展示,我意识到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探讨的机会、更多表达他们想法的活动。这在我后面的课堂上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改变,至少在教学内容上就已经开始了改变。

二是意识到教学设计反复实践与修改的重要性。从教学设计的准备到后面的试教、上课等环节,对教学设计反复进行了多次修改,每一次都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精练,重点和目标越来越明确,自己的教学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三是感受到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课堂语言表达一直是我的弱项,语言不够清晰,表达不够生动。因此,在这次展示前在这方面自己做了很多准备,当然,上课时语速依然有点快,但好在语音语调上有了抑扬顿挫。另外,教学指令上较以往明确、精炼了许多,整体调度、把控能力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