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学科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09 16:5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学学科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学学科建设

篇1

关键词 药学学科建设 教育结构 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Pharmac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WANG Xing, MA Chaoying, YAN Zhiyo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1)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analyzes on China's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ational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nd social needs, such as the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disciplin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were discus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ge pharmacy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pharmac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education structure; social needs

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状态体现了高等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在我国药学学科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药学学科的建设,以适应我国医药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1 学科基本概况

药学是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药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现代药学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兴交叉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经济学、数学、基因组学等和药学学科进行交叉和发展,对药学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①

2 我国药学学科的发展特点

2.1 药学类院校逐渐增多

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大体上经历起始(1906-1949年)、调整(1950-1970)和发展(1970至今)三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开办药学类专业培养药学人才的任务主要是医药院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就业趋势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设置药学类专业。截至2006年底,设置药学类、制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共472所,是1978年(41所)的10.98倍,是1999年(96所)的4.92倍。其中本科院校269所(不包括部队院校),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8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含高专)165所。

目前大多数开设药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特别是新设置专业院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方面存在着定义不清,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学生就业后适应能力不强。②

2.2 重研究轻应用的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精英化”为主,注重培养从事药学基础性研究与创新药物研制的人才,而对具备生产、质量控制和研发等实践能力的人才等的培养严重不足。这种培养模式使得在教学中对理论教学,学科发展前沿,研究手段和方法等较为侧重,但对具体动手能力如实验教学、实习等方面培养力度不够,最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工作脱节。③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型,各药学类高等院校都在认真思考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问题。根据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调整,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学校中,以1999年大学扩招后的院校为转型主体。经过上述调整,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这也为今后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道路。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药学类专业的培养定位做出选择和调整。如一些条件较好的重点,可以侧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因其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会选择读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而一些新办院校或条件不成熟的院校可借此机会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型。

2.3 高层次药学人才培养规模增大

我国药学硕士、博士的培养规模不断增加,几乎所有院校都把硕博招生的专业数量、招生规模、科研项目、论文等作为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特别是新药研发飞速发展,对高层次药学人才的需求规模逐渐增大,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我国医药行业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严重缺乏具有真正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药学人才。因此,按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药学应用型专业人才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但同时也为高层次药学人才的就业和继续发展带来问题,因为需要高层次药学的岗位毕竟不是主流方向。

药学类毕业生中选择从事研究工作的是少数,绝大部分制药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需要的是本科实用性人才。高校不断扩大硕博规模,主要还是从学校自身发展考虑,对社会需求方面考虑较少。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3 药学学科建设发展思路

3.1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在高等教育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以及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部分,对专业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⑤高等院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从学科及专业发展的角度科学选择主干课程,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同时应配备结构合理、创新性强的专职教师队伍,课程优化、课题教学和实验比例的分配等,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很多高等院校主要是相互参考来制定课程目录,没有经过完善细致的调研。这样制定出来的课程体系难免会大同小异,无法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很多院校学生也反映参加工作后,原来在学校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仅为理论知识,用到的地方很少,在实际工作中尚需从新学习。药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制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时,可邀请用人单位如科研机构、制药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以及医院药剂科等单位,从用人的角度联合探讨制定方案,这样可使课程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需求,避免出现学生在用人单位工作时需重新学量实践知识的尴尬局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间交叉融合与渗透的趋势不断增强,交叉学科型课程在很多院校也有开设,并且有扩大的趋势。复合型人才在就业方面越来越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多学科交叉课程的设置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⑥⑦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可选择与药学相关的学科,如材料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开设新兴交叉学科,为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打下基础。

3.2 大力推进药学职业教育

药学高等职业教育是药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药学学科专业以研究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忽视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学应用型和服务性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而我国药学类专业多年来的人才培养方式的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不足,无法充分满足社会对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多样化和高质量需要。⑧

目前,我国共有医药生产企业近7000余家,医药批发企业2万多家,零售企业42万多家,医疗机构30多万家。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药分家的实行,医药公司和连锁药店随之增多。我国正在实施执业药师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需要配备执业药师,据目前的统计结果,全国注册的执业药师仅有24万多人,至少还需要100万名执业药师。同时,药品生产企业中从事制药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药品营销等岗位的人才需求较大。很多药品生产企业中从事药品原料采购、生产管理和操作的员工学历普遍不高,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药学教育,这种现象也会直接导致药品质量控制的难度加大。因此,社会对药学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药品生产、检验、经营、流通、使用和营销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大力发展药学高等职业教育对推进我国药学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3 加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

临床药学工作者在药物治疗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药层出不穷,老药新用也不鲜见,同时由于临床医师逐渐向专科化发展,导致其对非本科室用药也不清楚,难以做出科学准确的用药判断。目前临床上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滥用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其中也有临床药师不足的原因,临床药学将成为未来我国医院药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我国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偏重化学类课程,生物类课程较少,临床类课程几乎没有开设,更无临床实习,学生仅具备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这也导致了药学专业毕业生无法很好地承担临床药师的工作。据统计,我国目前医疗体制下临床药师至少需要65000名以上,人才缺口较大。高等院校的药学教育可以此为契机,调整培养目标,重新规划课程设置,增加相关专业,培养出真正适应医院需求的合格临床药师。⑨

我国药学学科的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相当大的成绩,为我国的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药学学科建设也应按照国家对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要求和社会需求等发展趋势做出调整,以适应药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确保我国药学学科专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基金项目:西南交通大学战略发展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RK13Z002);西南交通大学校级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13-167)

注释

① 高建青,应晓英,朱卡林,等.基于多学科交叉的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药学教育,2013.29(5):12-14.

② 胡明,蒋学华,张志荣,等.国外高等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及定位探讨.药事管理,2007.42(21):1676-1678.

③ 徐蕴,赏后勤,高晨,等.对推进药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5):35-36.

④ 沈雪松,阳素娥,肖湘君,等.药学学科发展视野下的西部药学生就业指导.药学教育,2010.26(1):1-4.

⑤ 辛春艳,秦向阳,王志鹏,等.以主干课程建设为抓手,培养药学创新人才.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3):92-94.

⑥ 沈雪松.构建医药专业化学和生命学科跨学科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药学教育,2007.23(5):18-21.

⑦ 张方,孙利华,郭莹,等.药物经济学 PBL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6:54-58.

篇2

1《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1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高校专业划分亦是如此。目前的中药学包含众多专业,其中《中药药事管理学》是中药类众多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各专业职称晋升及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所涉人数众多[3]。因网络课程具开放性、共享性特征,故《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不仅可以满足中药类不同专业众多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需求,也有利于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利用效率。1.2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近年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事管理学》课程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已面向中药类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专科、成人教育本科、成人教育专科等不同层次的众多学生授课。通过《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可为高校内外相关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尤其对于成人在职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职人员因平时工作繁忙,无法进行正常在校学习,通过网络远程学习可以弥补缺憾。1.3适应时政性强的课程特征《中药药事管理学》是一门时政性、实践性强的课程[4]。由于中药生产、研发、流通、注册、监督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因而中药药事管理一直处于动态变化或调整之中。相对而言,《中药药事管理学》教材建设滞后,内容显得陈旧。通过网络课程建设,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现时政策、法规同步更新,便于学生及时了解中药药事管理政策、法规的更新、修订情况。另外,在课程网络论坛中开设药政新规动态网页,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内容。

2《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目标

2.1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转变《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将遵循现代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新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通过《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按相应程序通过网络获取所需学习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由于网络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综合评定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指标,这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综合评定,因而《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有助于教学理念的转变。2.2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认识网络教学规律与特征,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深化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因此,网络课程建设将有力推动《中药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例如,通过邀约中药学行业资深人士参与相关视频录制,介绍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状况,能够提升《中药药事管理学》课程的网络教学效果。此外,网络课程建设有助于推进案例教学、模拟实践教学、讲座教学、辩论教学等各种新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丰富网络教学资源。2.3实现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转变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5]。与此相适应,应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加以改革,即实行学分累积、弹性学制。就《中药药事管理学》课程而言,教学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平台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教学管理,依据教学安排,对教与学的情况、进度进行跟踪、记录后形成动态教学信息,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另外,《中药药事管理学》课程通过网络进行注册,而试卷、成绩等可由系统自动生成。

3《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思路

3.1紧扣大纲制定课程标准《中药药事管理学》课程标准应以提高中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为该课程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与学的考核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网络课程标准,需要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讨论和修订,使教学大纲充分反映中药学实践各个环节的特征,体现中药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卓越性和创新性。《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标准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2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重要素材。因此,能否提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是衡量《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网络教学资源素材通常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电子教案、电子讲稿、教学视频、电子习题库、试题库、案例库、文献资料库(包括图片素材、动画素材、音效素材)、相关学习资源网址链接、课程考核办法等内容。因此,《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教学资源素材库应是一个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和方便性的知识库,能够有效服务于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教学。3.3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新技术与手段以网络信息与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教学新技术是当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状态。因此,将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应用于《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可以使抽象理论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3.4设置合理的网络教学平台模块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由功能不同的模块组成。《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模块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教师各自需求以及教学活动中的师、生网上互动效果。教师可以随时对教学情况进行管理,如查看所授班级学生信息、课程信息、编辑课件、布置作业、审批作业、在线答疑、在线考试、统计学生学习情况等,学生可以适时查看课程内容、安排学习计划、提交作业、在线交流、查看考试成绩等。《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各个模块及功能如下:用户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员、教师、学生等不同用户注册、登录;课程概况模块提供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内容;教学资源模块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模块的功能是在线阅读或下载电子教材、各种案例、相关资源链接、习题库;互动模块的功能是开辟公共论坛,以利于网上答疑、留言与讨论;考核、评价模块的功能是创建实时测验、生成在线成绩簿以跟踪、统计学习过程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及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等。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传统教学过程不同相比,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即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熟悉网络教学规律、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以及具有统筹各种网络教学素材的能力。因此,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发展规划,通过定期培训来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此外,邀请专家做有关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进修学习等方式也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有效途径。3.6制定完善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网络课程教与学的活动在时空上分离。为了保证《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质量,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于网络教学规律与特点,在制定《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对网络教学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充分论证和评估,从学生、教师、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学习支持与服务等方面入手,筛选出适于网络教学评价的指标与要素,由此建立一套符合《中药药事管理学》网络课程教学规律的质量评价体系。

作者:黄和平 孔成诚 冯鑫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2]石睿,王亮,邓居英.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智能化设计与实现[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1,32(4):44~47.

[3]黄和平,陈卫东,黄鹏,等.安徽中医药大学药事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71~73.

篇3

以制备工艺流程为主线,对各种剂型进行讲解,工艺流程是制备各种剂型的关键[4],以此为主线讲解,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片剂为例,我们在授课时以阿莫西林为实例以其用药形式引出剂型——片剂,结合临床用药需求讲解片剂的特点、分类,根据据工艺流程图依次讲解辅料、制粒、压片、质检等内容,并将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等相关章节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新知识。再者,药物制剂基本理论是药剂学发展的源泉,对药剂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抽象、理论性强,是学习的难点,为此我们改变章节顺序,将药物基本理论贯穿到相应剂型中讲解,如将表面活性剂部分穿插在液体药剂章节,使学生对增溶、乳化等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将粉体理论放在固体制剂章节,把粉体的流动性、润湿性、吸潮(临界相对湿度)等性质与固体制剂的装量差异、崩解、防潮等内容联系起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理设置《药剂学》实验内容,加强实验课教学

人常言“百闻不如一见”,实验课教学是药剂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针对药物营销专业实验学时大幅压缩的状况,我们对实验内容、实验安排做了调整,结合药物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选择开设常用剂型注射剂、颗粒剂、片剂、软膏剂、栓剂及溶出度等实验,不再开设理论性较强的微囊、脂质体、缓释制剂等实验。众所周知,实验课教学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实验课讲解,以往我们多采用老师照本宣科,语言描述,学生如“雾里看花”,对实验的注意事项、操作关键、产品特征等不能准确把握,为次我们改革以往授课形式,将部分实验制成视频,利用多媒体,将实验视频、工业生产录像播放、文字整合,让学生对实验的关键操作有更直观的认识;其次是实验操作,我们将原来的手工操作,改为机械生产,使实验尽可能与生产实际接轨,将多功能提取机组、滴丸机、制粒设备、台式制丸机等制药设备应用于学生实验,将制药设备与制备工艺相结合,开阔学生的眼界。实践证明,新的授课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改进《药剂学》考核方法

药剂学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实验成绩两部分,考虑到该课程在药物营销专业是限选课,以往药剂学实验成绩仅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两部分,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我们改革实验课考核方法,增加实验操作考试。学生一人一组,随机抽取实验内容,独立操作,限时完成,并对某些学生随机提问。通过实验考试不仅检验学生对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对教师实验教学效果的检验。

篇4

《中国经济周刊》:绵延千年的国学经典博大精深,但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今天的时代,您是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您的“国学课”内容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范曾:国学只有好、坏的区别,没有新、旧的区别,因为只要是够好的,它就一定会有长期的生命;不好的,自然不会被今天的社会所接受。我讲国学最主要的有几个经典:比如当然要讲的《易经》、《大学》、《中庸》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和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我想到三部经典,《心经》、《妙法莲华经》和《坛经》;艺术方面,书画是我最为熟悉的内容了,也对比了东西方。

《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国学非常热,各种国学大师满天飞,很多大学甚至中小学就开始开设国学课,这种“国学热”里是不是应该有些“冷思考”?您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范曾:动机肯定是好的,但收效如何我没有调查,所以不能下结论。但是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也是很迫切的是要有经典的课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都要有经典的国学课本,因为如果学生,特别是小孩子读了一些盲目的、没有规矩的,或者并不是非常经典的国学读物,并不太好。我其实也在集中力量请一些真正懂国学的人编小学课本、中学课本和大学课本。而且我建议在大学国学课也要计学分,这个比外文还重要,要被提到更重要的地位,要成为主课,和数学同样重要。

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国学的方式也很重要,我听说很多人让小孩子背《弟子规》这些东西,我觉得这是很可笑的事情。现在不是考科举的时代,重点不在于背诵,而是让孩子明白道理和培养兴趣,国学要让儿童喜欢和接受,要研究适合他们的方式,比如带游戏性质的(方式),否则背诵没有丝毫的意义。

《中国经济周刊》:您对中国国学的全球化传播有什么建议吗?

范曾:现在还不是提国学全球化的时候,因为我想国学向国外的推广是一个庞大的、缓慢的过程。我们可以断言,未来20年,全世界使用汉语的人有20亿,但全世界使用英语的人是30亿,英语无疑还是世界的强势语言,但中国文化确实会引起世界各国人们更多的关注,学中文会和学英文一样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选择。近20年中国做得就很不错,现在全世界已经有孔子学院300多所了。

《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很多中国的财富阶层和所谓的精英人士很愿意去研究佛教,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医院药学;课程开发

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发展和完善高职药学教育体系,调整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引入紧贴社会需求的课程,正确妥善处理专业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专业人才培养与药学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为社会输送拥有牢固的知识基础,掌握娴熟药学技能的人才,成为药学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

开设《医院药学》课程的意义

医院药学是以药学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以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为目的,研究并实施以优质药品用于患者的应用性、综合性学科,是医院医疗工作四个技术支持系统——医、药、护、技之一,药学工作人员提供的药学服务水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质量。

高职药学专业的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进入基层医药卫生单位工作,《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医院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我国的高职药学教育长期偏重于药物生产、检验、销售等知识技能的累积,而对药物的使用知识、治疗结果预测、分析和评估能力、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能力、与临床专业人员沟通和协作能力有所忽视,成为制约医院药师为病人提供良好药学服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药学专业课程中,引入和加强《医院药学》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对学生、学校、专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院药学》课程开发

(一)课程内容

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应将药师在医疗体系的角色定位为照顾者、决策者、沟通者、领导者、经理者、终身学习者及教育者,据此可将课程内容分为两个体系、四个层次。两个体系为理论学习体系和实践体系。四个层次为:(1)传统药学服务知识。包括医院药学部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各部门(采购库存管理、制剂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调剂部门等)的任务职责、人员岗位设置、日常药学查房、处方调配、药历书写、用药咨询等。(2)深层次的临床药学服务。包括药物经济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用药的监测与评价、临床专业知识、合理用药指导及个体化用药设计、疑难病历讨论、不良反应监测等。(3)药物信息收集。包括进行药物情报收集、评价及整理,及时掌握最新的药物信息及不良反应,做好新药的临床评价与反馈工作等。(4)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药学伦理学、药学道德基本规范、医院各药学工作岗位的道德责任等内容。通过开展药学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为病人健康负责的意识与责任感。

以上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医院药学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药学教育实践标准及标准化项目包括药学教学实习医院资格认定与评鉴、基本实习项目(门急诊调剂、住院调剂、临床药事服务、药品管理、药品咨询)与选修项目(全静脉营养调配、化学治疗药品、中药门诊)、药学专业学生医院实习评估标准、实习合约书等。

建立完善的医院药学实践体系,应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沟通能力。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工作情境,从工作任务着手,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并为之而努力,完成知识的正迁移,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学会学习和工作。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工作,加强考证实操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药品调配的必备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情境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课程内容,譬如对于药房的工作内容,可通过视频短片做一个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药房的日常工作有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将知识从感性认识转换为理性认识,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最后通过实践课程深入医院药房实地,继续深化课本知识。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将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医学、药学领域运用较多,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某女患者53岁,头颈部受撞,症状为头痛、眩晕,收治入院。第三天下午药学查房时,患者家属反映患者比入院前头部感觉更眩晕,甚至不能轻微移动。经审阅医嘱,发现开有参附、头孢吡肟等药物。头孢吡肟的不良反应症状为皮疹、头晕、过敏性昏迷等,据此认为可能是头孢吡肟引起的与病症相似、难于辨认的药源性不良反应,再考虑该患者感染症状不明显,因此向医师提出调整治疗用药建议,停止头孢吡肟输液,改口服甲钴胺(弥可保)500ug,tid。第五天查房时,患者述说症状已减轻了很多,能起身坐在床上。

探究式教学法即在讲授新课时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先设置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新知识、新概念间寻找“最近发展区”,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使教师与学生一起走进“重视探究、重视交流、重视过程”的新天地。

专业选修课及讲座的开设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邀请来自临床一线的富有经验的药师、医生到学校开设专题选修课或讲座,讲授最新、最实用的临床药学知识,如《临床合理用药》、《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药物治疗学》、《药学英语》、《药事管理与法规》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多方面地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药品监管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资源开发

要注重教学仪器、视听光盘、多媒体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应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跨校的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要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综合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应用性较强,单纯的闭卷考试无法检验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应结合课程特点,采取实践考核及论文撰写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考核时间可选择在学生进行临床实践以后,主要内容包括在模拟药房进行处方调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医院常用制剂的配制、血药浓度的监测等。

论文可以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实习经验及专业兴趣自主选题,经教师认可后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并撰写。论文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比,通过交流评比,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师资队伍建设

篇6

1资源体系建设

资源体系的建设首先是资源调查,它是数据库的建库基础,只有在全面掌握数据库资源的基础上,才可能对未来的工作进行规划,对未来建库的技术提出需求。目前,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已经完成了中医药科学数据资源手册研制,但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较少开展真正切合实际的数据资源调查研究,比较随机性较大,往往是找到什么样的资源就做什么数据库,申报项目也比较盲目,这些都给完成项目任务带来了一些困难。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开展资源调查研究,至少可以确定今后三五年的建库目标,减少盲目性,也可为人才的培养把握一定的方向。

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要制定数据库的建库规划,规划应包括数据库的建库方法、建设时间及建设的技术准备。根据数据资源的不同属性,分别提出不同的数据库建库方法,哪些数据库要建成关系型的数据库,哪些数据库要建成结构型数据库,哪些数据库是全文型的数据库,哪些数据库是多媒体的,等等。哪些资源目前可建成数据库,哪些还需假以时日等待数据资源的成熟,使之能够很好地把握未来,对未来有所准备。

数据库的建设要采用分步施实的方法。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调查资源规划、数据库的基础上,还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支持。采用分步实施的方法,充分讨论实施的方案,哪些数据库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就可建成,哪些数据库目前可建,但成果需要长时间的建库积累,哪些数据库目前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必须先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探讨。数据库的建设必须追求完美性、实用性、真实性,不论是简单的数据库还是复杂的数据库,要求我们在建库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建成一个使用一个,即使是在建设之初功能不够完善,但是数据库的设计必须合理,具有实用性。

2管理体系建设

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体系的建设分为3个方面。首先是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随着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的飞速成长,我们的数据库建设已从单一的中医药文献期刊数据库,成为了多类型全方位的数据库群,加强对数据库群项目的科学管理已成为必须研究的问题。应该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常态数据库的与动态数据库进行管理,动态数据库多为复杂多数据集的关联型数据库,数据库主管人员可以监测到自己所管理的数据库的动态变化,但这种监测不直观也不方便,服务器直接操作也影响数据库的安全性,管理者与决策者无法监测数据中心的全部数据库进展程度。加强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库科学管理的研究,建设数据库科学管理体系,包括对动态数据库与常态数据库的监测、建库程序运行监测等等,可最直观地展示数据库的进展,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干预。

其次为共建人员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在已形成了全国近30家分中心200余人员的数据制作加工队伍,目前每一个项目均形成了人员的三级管理制度,这种制度有效的保障了数据库工作条块清晰、互不干扰及各种数据的安全。同时,这种管理也具有很大的缺陷,条块分隔明显,难以统一管理,同一个人员参加多个数据库的建设,没有统一的权限,密码账户多样,给加工人员造成混乱。项目高层次管理人员无法统一管理,每个项目的人员管理互通性与共融性极差,不同的项目管理人员无法介入其它项目的工作,只能局限在自己所管理的项目,对其它工作了解甚少,也无了解的途径。因此,加强共建人员管理体系的建设也是当务之急,要建立一个基于一个平台上的人员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保留原有的数据库条块清晰、互不干扰、数据安全性好的特点,还要具有人员管理唯一性(各数据库密码账号统一,或密码账号不统一但可查询)、直观性等特点。

第三为档案文献资原管理体系建设。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大量的技术档案文件,这凝集了研究人员的大量心血,如各种课题项目申请书、预算书,成果申报书、各数据库的技术文档、各种程序的开发文件、各种数据库加工制作培训教材、各种总结等等。目前我们对已形成的文本文件进行了档案管理,但大量的电子文档还都散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查询整理非常困难。应该加强对档案文献资源管理体系的研究,对所有资料进行分级分类,确认保密级别,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我们数据库的建库优势,建设档案文献资源管理系统,研究存储这些电子文件的方式,开发查询检索的方法,确立文件的等级制度,更有效地保护这些文件,更方便地查询这些文件。

3标准规范及数据评价体系建设

中医药科学数据标准规范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科学数据共建与共享的前提,它的作用是在科学数据范畴内促进科学数据共建与共享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工程化,使数据库工程建设在一开始就能够自上而下地遵循规范化的途径有序地进行,减少无效的建库劳动,从而提高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设的效率。只有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科学数据共享的总体目标才能够有效地实现。科技部科学数据共享标准体系分为3方面:指导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共32项标准,这些均是管理性标准。目前我们已经研制了中医药科学数据元数据标准、中医药科学数据分级分类标准,但是还没有详细著录所有数据库的元数据,我们的分级分类标准是否合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还要根据医学数据中心总平台管理性标准的研究进展,继续研究相应的近30项管理标准。数据库建设标准更是实际操作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数据库的建库质量保证了数据库的生命力,多年的实际工作也使我们体会到,标准的建设要密切结合数据库的建设,只有和数据库建设相融合的标准才有生命力。数据库建库加工制作标准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在动态的加工数据库的同时,才能不断地完善标准、更新标准。标准词的建设(包括临床术语和语言系统)还需要深入探讨标准颗粒度粗细问题,颗粒度太细导致数据过于分散,不能形成有效的查询检索结果,反之标准过于粗放,又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如何确定颗粒度粗细,这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改变了标准,如何回朔以往的数据,如何将以往非标准化数据库更改为标准化数据,也需要研制相应的程序,定期进行整理研究。

对现有数据库进行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关系到数据库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一个优良的数据库并不应该由建库人员主观判断,应该有一套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遵循公正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包括专家评价、一般用户评价、决策层评价、自我评价等等。多年来我们除对个别数据库进行过专家评价外,基本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这也不利于我们及早的发现问题,完善数据库,扩充数据库使用领域。建设有效的数据库评价体系,将有助于中医药科学数据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4共建与共享政策支撑体系建设

政策体系的研究包括数据资源政策、数据共享政策、资金政策、人才政策等等的研究,针对中医药科学数据库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库与拥有的科学数据资源,深入分析各种相关利益,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数据产出者利益、数据提供者利益、数据服务者利益等,通过政策与规范的研究和建设,实现科学数据最大程度地共享,最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最佳的数据利用度和数据增值服务,最大程度的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中医药科学数据资源在中医药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在作用。立足科学数据库资源,研究制定数据共享的政策性的保障措施,建立政策层面的可行性数据共享保障体系,可为科学数据共享提供政策调控、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等各个体系的保障,从国家层面上统一规划中医药科学数据库的数据共享技术框架。

5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服务体系建设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人力、物力各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科学数据服务体系建设与研究的不足。服务体系的建设应包括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等方面。目前我们的服务方式有两种,在线服务与离线服务,应重点研究导航方式、数据查询方式、图片与图形展示方式、原始数据与数据集等查询与利用方式的研究。

随着数据库建设水平的提高与数据库建库技术的提升,数据库群整合的资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广泛,目前我们已经提供了50多个数据库的服务,随着工作的进展,今后有可能提供上百个数据库或数据集群,这些数据库的种类有关联结构型的、单表型的、多媒体、全文图形等。要对数据库内容的进行深入研究,哪些数据库可成为一类,哪些数据库可具有关联性,检索界面可分门别类多层次展示,利于扩展使用者的思路和联想,继续加强中医药科学数据本体查询研究。

6技术与运行体系建设

科学数据库系统平台项目,主要基于计算机网络与网格技术、元数据目录技术等,实现对科学数据库分布、异构的数据资源的共享、集成。科学数据库系统平台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硬件环境建设、系统平台软件的开发、先进应用系统的开发。

科学数据库系统平台的维护分为硬件环境的维护、软件系统的维护两个方面。硬件环境的维护主要进行日常的硬件维护,包括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其它各类设备的维护。软件系统的维护包括对软件系统的更新、升级,软件系统的性能调整,元数据目录库的备份、恢复等,以此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中医药科学数据库的日常维护按照指定的《科学数据库日常维护规程》进行,日常维护的内容包括运行环境的监控、软件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元数据目录库的备份管理、数据库系统的备份管理等。日常运行维护应通过专门设计的运行支持系统来进行,可以监控系统的当前运行状况,对数据备份、元数据备份等日常操作提供有效支持。

技术支持主要针对个建库单位在数据库建库、数据库日常维护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供有效的支持。主要包括在数据库建库中协助完成数据库模式设计、应用系统结构设计、元数据建设等,在日常维护中对数据管理、数据备份提供技术指导,并在出现系统运行异常时进行更加有效的支持。

篇7

【关键词】中药学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43-01

课程建设是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结构的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直接影响到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面对高等教育的转型变革,为使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行业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形成特色鲜明、质量突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层次修改与补充,希望能够为加强中药学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中药学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启示。

1.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中药学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毕业生。

我院中药学专业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中药学人才为根本任务,根据社会对中药人才的需求,修订了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2+1+1”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中药开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与管理等领域从事中药新药研究、中药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评价、临床药学服务、医药营销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 第一阶段执行统一的教学进程,第二阶段实现专业方向分化,第三阶段学生开展专业实践与毕业实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突出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的,遵循了人才成长规律,体现了现代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要求。

与此同时,我院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2013起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充分体现中医药院校师生“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学生依兴趣方向选择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中药提取、制剂生产、新药开发、中药分析、市场营销等学科方向进行相应的理论、实践学习,拉近了师生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进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我院中药学专业的原课程设置结构不够合理,实践学时偏少,课程门类缺乏系统性,难以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既不利于开拓学生知识面和保证中药学专业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发挥我院中药学专业教育对地方中药产业的引领作用。因此,我们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对中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改进。课程体系调整与改进主要包括:

2.1“2+1+1”分段式培养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及人才需求的变化,我院在2013年修订了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计划,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实施“2+1+1”分段式培养,课程模式为:“2”:第一阶段为一、二年级,执行基于基础课程的学进程。为满足“厚基础”的培养目标,基础课程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组成。“1”:第二阶段为三年级,实现专业方向分化式教学,分为中药制剂与检验、临床中药、药品营销三个方向。“1”:第三阶段为四年级,进行专业实践与实习。新的课程计划作为“2+1+1”分段式培养模式的课程载体,旨在培养能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2.2 学科交叉

近年来,多学科交叉融合迅猛发展。为适应新形势,我院制订专门的政策促进其他学科与中药学的交叉与渗透。以中药学主干学科为基础,整合学科力量,打造优势学科,鼓励学科间的多方位交叉与融合。如中药药物分析学、中药资源开发、市场营销学、药膳学、制药工程学等,这些新兴学科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体现了现代中药学的特色。

学校为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养,采用学分制,鼓励学生攻读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培养具有多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3.革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中药学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与特色,采用PBL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强调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与自主学习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能动性,为构建学生创新性思维打下基础。

通过近年来的中药学课程体系建设,我院在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亦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将继续大力改革,扎实推进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建设,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 2015, 07.

[2]颜红, 杨晶, 夏新华,等. 中药专业“2+1+1”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24):80-82.

[3]刘海波, 沈晶.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堂教学方法[J]. 计算机教育, 2014(13).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课件设计制作,实用性,融合性,创新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项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教学手段。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让多姿多彩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词、悦耳动听的音乐走进了课堂,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那么么如何利用多媒体统一管理和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信息,使教育教学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人机交互的特性,便成为当前教育界人士积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要体现自身的实用性

多媒体技术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件、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操作的信息技术。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课件的选题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使之适宜、准确,体现课件的实用性。

(一)准确选题有利于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遇到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单凭教师的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有些教学难点、易混点依靠教师的陈述,学生是无法准确理解的。而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形或动画演示能把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如,在《电磁场》一节的教学中,电场、磁场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有关变化着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着的磁场又将产生电场的知识更为抽象,如果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这一抽象的物理现象,用动画模拟逐一演示出来,学生就会很轻松地理解这一物理现象。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里有些教学内容,是学生平时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宏观或微观上的结构或变化,是老师无法用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论文大全。如果将这种题材设计、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往往会活跃课堂氛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能通过动画演示,将宏观的事物变小,微观的事物变大,将许多拗口、难懂的抽象文字表达转化成形象、易懂的图文形式。如有关日食和月食的知识,由于学生脑海中没有建立起这种空间概念,教师讲起来就很困难,学生听起来也很吃力,如果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学生对这一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就能一目了然。

(二)课件的选题要突出辅助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促进我们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要素的工具,不是无所不能的良药,更不能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部寄托在课件的使用上。因此,在设计和制作课件时应从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其辅助教学的特性,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将所有的内容都用课件表达,要留有学生活动想象的空间,课件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能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与启发;不能用“人机交互”代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能只强调课堂容量,而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承受能力。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不合理,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论文大全。[1]如,在讲授何其芳先生的《秋天》这首诗时,精心准备图画、音乐文件,使用大量秋天的风景照片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播放出一首美丽的音乐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后来分析这首诗的过程中,图片却一直换个不停,音乐也一直在反复的播放,以致于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听教师阐释课文。这样不合理的使用课件,是不能创设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二、课件设计和制作要充分体现技术的融合性

多媒体是融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信息交流的传播媒体。多媒体技术能支持一系列的音频与视频输入设备,形成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文件,并能统一管理和处理这些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信息。这就决定了多媒体课件要把界面、文字、声音、构图、颜色、图片、图像、链接等设计制作技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便达到最清晰、简明、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效果。[2]

(一)界面

屏幕界面的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屏幕设计要生动、漂亮、实用,要有深度而且精巧,要考虑整体的一致性。适当转换背景,重点词语要有突出标志,全片的色彩基调应以明快、庄重、新鲜为主,力求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二)文字

从教学内容上讲:课件的文字表述要简明、精炼,能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课件服务于教学的角度考虑,课件内容文字出现的形式应为:文字密度要适中,既有悦目美感,又能减轻阅读难度;字体要粗大、清晰、美观;文字设计要规范化,标题及内文的文字大小要形成统一的格式,还要注意色彩搭配协调。论文大全。

(三)声音

多媒体课件播放的声音信息必须清晰、悦耳,使学生充分感知教学的内容;背景音乐可渲染气氛,烘托环境。但要注意和主体音的融合,切忌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

(四)构图

多媒体课件的构图要遵循引发视觉愉悦的原则:布局规整平衡,对称分布简明,整体连续简单。文字与背景的组合要考虑文字内容的突出和色彩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多媒体课件构图的美感,形成视觉中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引起人们潜意识注意的目的。

(五)颜色

红、绿、蓝是计算机显示屏和投影仪中最基本的基色,由这三种颜色所组成的纯色,即白、黄、青、绿、紫、红、蓝、黑等八种颜色能够在屏幕中显现出最佳效果。而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将文字和背景设定成对比强烈,有较大差异的颜色(文字色应选用暖色调或亮度较高的颜色;背景色应选用冷色调或亮度较低的颜色),这样才能保证文字清晰,主题突出,否则,色彩就是多余之物。

(六)图片

图片的选用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选用的图片必须醒目、简单,不要太小,要让观众看清细节,且没有孤立感。能够为突出教学主题服务,能够和课件设计的其他内容协调地融合在一起。

(七)图像

运用图像处理系统来实现将许多拗口、难懂的文字表达转化成形象、易懂的图文融合的形式,是课件辅助教学的目的。因为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往往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缩短了知识传授和理解的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

(八)链接

设计链接要根据知识点的认知规律设计跳转链接点,跳转一定要灵活。图像和动画设计一定要真实、生动、鲜明地表现教学内容的主题,还要注意设计出软件交替的美感。

总之,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和制作要想体现出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原则,服务于教学主题,就必须把界面、文字、声音、构图、颜色、图片、图像、链接等设计制作技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教学重点、难点,使其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有力的辅助工具。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促进教改创新性

多媒体教学与教学改革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多媒体的先进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充分发挥辅助作用,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师要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媒体的有机组合,因为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它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如幻灯的高清晰度和电视大容量的活动图像和动态的表现力等。所以在教学中要想发挥它们的综合效益,就必须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使其达到最佳结合,充分展示高科技信息化的辅助作用。

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形象化的特点促进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它无论是速度还是课堂氛围的营造,都难于与多媒体的信息容量和形象性可比拟。

再者,教师要认真研究各种教学课堂类型,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如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作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特点,力求做到媒体优势与教学效益有机融合。

最后,教师要在研制多媒体课件的创新上下工夫。这个创新就是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多媒体信息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努力取得教学中第一手的教改实验材料,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使多媒体课件精品与教学创新点浑然一体,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愉快自主地学习丰富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3]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决不是各种媒体的简单拼凑,它的设计制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制作者必须呕心沥血研究教材,选准多媒体课件的题材,精心设计制作,使各项组合达到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知识转化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文东.用DreamweaverMX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5:5.

2.李洪军.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M].多媒体教学网,2006-06.

篇9

大力加强工商所制度建设,对抓好各项责任制的落实,提高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水平非常重要。但是,要真正把各项制度落实在行动上,就必须从制度设计的科学性方面来进行改革。

一是要实现工商所工作的标准化。工商所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怎么干,必须要有明确标准。从监管行为入手,要建立综合监管、分类管理标准化。此如,巡查中查什么,专项检查又查什么,查到后走什么程序,后续操作怎么进行等等,必须建立一套如重点热点行业监管流程、无照经营户监管流程、简易处罚监管流程、专项检查流程等规范:面对同一检查行为、同一检查结果,要建立统一的检查表式:制发相关法律文书时,应当有统一规范的格式和文字表述:从规范内务管理、队伍建设入手,要使基层建设标准化。可以适当建立对内流程、对外流程、队伍管理规范类流程等。如对内流程,可以建立信息流程、工作流程、人员请假审核流程、通知转发提示流程、车辆使用管理流程等等。

二是要实现监管手段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以提高监管效能。在这方面,上海工商系统在近几年实施的工商所工作平台取得了较好效果。以长宁分局新泾工商所为例,实施工商所信息平台之前,各项工作只能记录在纸面的工作台账上,利用率低,工作效率低,对干部的考核也难以把握。实施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工商所工作平台后,内务管理效果明显。监管效率大为提高。例如。在工作动态一栏中,所长布置一周工作、每个干部每天下班前撰写工作日记、监管组长汇报一周工作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互动性强,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双方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工商所工作平台能链接到案件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工商所综合监管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系统等重要的业务工作平台,使监管干部的工作程序化、格式化,从而达到工作的规范化,使基层工商所责任制的落实在机制上用信息化予以保证。

三是在组织结构和监管方法上要实现综合监管。目前市局、分局仍然实行漏斗式的条线管理状态,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对基层工商干部的执法水平和处置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专管员式的监管模式已不适应目前的监管要求。因此,工商所应当以“分组划块,综合监管”的理念来进行机构和岗位设置,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综合监管方法。“分组划块”主要指按工商所管辖范围划分成若干个地块,每个地块设置若干个监管岗位进行管理:“综合监管”主要指每个监管干部必须熟练掌握、综合运用各类工商法律法规,不分条线,实行综合执法。每个工商所设置一个综合组、一个办案组和若干个监管组,以适应监管形势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上海市工商局长宁分局新泾工商所)

篇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我国企业对高级技术人才实际需求很大。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出现了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在这样的格局下,还是有很多高职毕业生因不能胜任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而失去工作。笔者认为,这一现状跟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各种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目标达标是在开设课程目标达标的基础上实现的,而学习领域课程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安排。基于此,本文提出学习领域课程建设思路,即在做好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础上,课程负责人还要根据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对课程不断改进。[1]

二、对高职学习领域课程内涵的理解

1.学习领域理念

学习领域的理念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激发其设计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积极地解决工作任务并发展其设计能力,教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课程载体,还要创造几个具体的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应按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行排序。一个情境下可设置若干个学习任务。通过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来逐渐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进而达到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证书目标。

2.学习领域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高职开设的专业,其课程体系一般由多个公共平台课程、多个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多个学习领域课程和顶岗实习组成。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前导课程,顶岗实习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后续课程。

三、课程建设中的课程设计要点

1.课程确立方法和课程设计原则

学习领域课程是在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对专业对应的某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转化而确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确定。

学习领域课程一般采用校内和企业双人负责制。校内负责人可抽时间去合作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同时,还可借机寻找合适的企业负责人合伙设计课程。这样,不仅可让课程设计更贴近企业实际,还能为学生争取到去企业学习或实习的机会。[2]

2.课程载体和教学情境及学习任务的细化设计

以学习领域课程“事故查勘定损课程”为例:课程载体可选“典型的车险事故的查勘定损”作为载体;可以把“轻微交通事故查勘定损”作为一个具体的学习情境;“轻微交通事故查勘定损案例”则是学习任务。该任务的知识目标:1.掌握轻微交通事故的特点;2.掌握简易赔案的条件;3.熟悉接听客户电话注意事项;4.掌握查勘工具功能及单据填写内容;5.熟悉查勘工作流程和定损工作流程;6.掌握车损的赔偿费用项目;7.熟悉车险产品;8.掌握赔款估算的步骤;9.熟悉骗保案件的特征。该任务的素质目标: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3.课程教学法、学习辅助材料和考核设计

学习领域课程与传统课程存在很多不同,其课堂是学习领域导向课堂模式。所选教学法应选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如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演示法等。

学习领域导向课程,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因此,设计课程时,教师应设计和课程配套的工作页。一个任务一张工作页,学生边学习边填写。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建立课程网站给提供学生课外自学平台。

学习领域课程的考核设计应突出学习中的过程性考核和企业兼职教师评价。

4.课程文件的形成

课程文件是指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档和表格,包括课程要求、课程设计材料、校本教材、教学计划、课程教案、学习指南和学习任务工作页等。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是通过课程评审的方式来判断课程文件是否合格的。

四、课程建设中的实施要点

1.教学场所布置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下,大教室不需要了。需要建立小的学习空间,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活动。学生学习时需要电脑网络,图书馆,指导工具(小黑板、卡片纸、等)。在只有大教室不能小班教学的情况下,为了顺利实施课程,课程负责人应向系部或学校申请教室改造,同时桌椅的摆设也应根据课程设计需要来摆设。[3]

2.学习步骤的安排

学习步骤指任课教师对一个单位学时内具体学习内容和所用时间的规定。学习领域课堂学习步骤的安排对教学效果是有较大影响的。对学习步骤的序化,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

3.企业兼职教师的角色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企业兼职教师是实践专家。任课老师应多听取企业兼职教师意见。应安排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学习工作页和实操)进行评价考核。有条件的,可以安排企业兼职教师负责部分教学任务。

五、课程建设中的改进要点

1.课程改进的课题确定

课程改进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致力于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课程需要改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在课程实施环节中,总会有些实际情况和课程设计的初衷不付。第二,课程实施的条件发生了变化。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办学理念的改善,教学条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在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这两种情况,课程负责人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设计进行修改,确定课程改进的课题。

5.2课程改进的过程

课程改进的基本过程是PDCA循环,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课程改进应由任课老师、企业专家和学生三方组成工作小组,一起讨论完成。课程改进的步骤:1.选择课题;2.掌握现状;3.分析问题原因;4.拟定对策并实施;5.确认效果;6.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