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8 18:0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电工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工程实践的角度,对钻孔灌注桩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 施工质量, 控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high building and of high grade highway construction, as the foundation is generally used to load a form of bored piles--in the current stage of the construction are widely application. But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behind,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for technology, it is not clear still exists many problems and reasons,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cast-in-place pil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bored piles,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43.1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施工要点1.1泥浆的调制和使用
实践证明泥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必须从严控制。泥浆一般采用水、粘土(或膨润土)和添加剂按适当比例配置而成。在施工中应注意检测泥浆的各项指标,尤其是比重和粘度这两项最直观、最重要的指标。泥浆的比重过大既影响钻进速度,也使孔壁泥皮增厚;泥浆的比重过小则护壁性能差,容易坍孔。
泥浆的品质能否调节好,除与现场管理人员的经验与水平外,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清理泥浆池沟中的沉淀物。如果不配备专职劳动力、排浆设备出现故障或废浆运输能力不足(有时是为降低成本而故意减少废浆排放量),那么泥浆品质调节将无从谈起,有时甚至因泥浆池淤满而将沉淀物倒灌回孔内,则施工质量必定受到较大影响。
2.2砼灌注
砼灌注是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首先必须严格按设计强度配制砼。许多施工单位都是现场拌制砼,其常见问题是:a)砂石的含泥量偏大;b)配料的计量不准确;c)水泥保管不善受潮。水下砼灌注由于阻力大不易流畅灌入,于是施工单位常随意加大水灰比,增大塌落度便于砼灌注,结果砼的强度等级严重降低。质检和技术人员应加强现场质量监管,决不能灌注不合格的砼以至影响桩身质量。在保证砼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导管法水下灌注砼质量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a)不能象上部结构施工那样逐层振捣.b)由于导管埋在泥浆和砼中,砼的灌入阻力是相当大的,灌入阻力可按下式估算:R=π(D²-d²)(l1rw+l2rh)/4,式中,D为桩直径;d为导管直径;rw为泥浆重度;rh为砼重度;要克服很大的灌入阻力保证砼桩身质量,必须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冲击力越大,完成每一斗砼灌注的时间越短,砼桩身越均匀。由于砼是由水泥、砂、石子配制的混合料,不同材料、不同粒径则摩擦系数不一样,因此仅靠静力平衡产生的超压力缓慢流淌,则易造成砼粗骨料在桩芯堆积,随半径增大而递减。桩身不匀,则影响桩的抗压强度。
2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
1、认真参与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工作。参与图纸会审主要要重点研究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对地质剖面图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并对桩位图、施工图,桩长、桩径、乃至对桩设计承载力等进行复核。
2、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关系到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控制、环保及消防等必须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施工技术标准及现场条件。要从施工准备阶段从严控制,对不符合要求的方面要及时建议并给出审批意见。
3、检查三通一平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三通一平的施工条件进行考察,以及必须处理架空线(高压线)和地下障碍物,排水应通畅,并且路面及工作面满足机械设备地面承载力。
4、审查进场原材料
在开工前应对施工单位报验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石子、砂等主要原材料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查,符合要求后同意进场使用。
3钻机就位的控制
钻机的安装就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钻桩位在大地平面的位置控制,二是所钻桩孔本身的立置控制。
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整平压实,当场地为深水区或淤泥层较厚时,应搭设工作平台。应建立附合于结构物整体测量控制中的子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且所有测量必须有多余观测。对拟施工桩位进行放样,并在另一测站进行复核。有条件时,应用钢尺对前后左右的桩位进行相互校核。在灌注桩施工中桩位的控制必须高度重视,确保无误,一旦发生桩位错误将难以弥补。
钻机安装的基本要求是水平、稳固、三点(天车、转盘、护筒中心)一垂线,这样才能保证桩的垂直度和桩位偏差符合要求,安装完毕后要用水平尺和测锤校验。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节奏快,钻机安装容易马虎,常因未垫实、垫稳,而在开钻后很快发生倾斜。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钻,重新调平或排除故障后再继续施工,否则必定造成斜孔。
钻机完成一桩孔后一般不应直接到邻桩位施工而应实行跳打原则,这是为了防止因钻机荷载或成孔的应力释放而影响到刚灌注完砼的邻桩的质量,实在无法调整桩位时,应停顿36小时以后才可在邻桩上进行施工。
4施工阶段的工作
4.1清孔
通常工次用两次清孔来达到规定的砼灌注前的泥浆比重。
第一次清孔是钻进至设计深度后直接利用钻具进行的换浆清孔工作。第一次清孔是能否达到技术要求的根本基础,不能因为有第二次清孔而忽视第一次清孔的重要性,因为第一次清孔的冲力(吸力)大,清孔能力强,可以把绝大部分沉渣,包括较大的泥块都返出孔外,而第二次清孔是利用截面粗的导管进行,冲力(吸力)要小得多,不能承担主要的清孔责任,因而第一次清孔一定应达到返出的泥浆中不含有的泥块为止。
第二次清孔是在下完钢筋笼和导管以后利用导管进行的清孔,目的是清除这段时间里从泥浆中沉淀到孔底或是被钢筋笼撞到下去的泥块沉渣。
在清孔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清孔完毕后,应从孔底取出泥浆样品,进行性能指标试验。
需特别注意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来替代清孔。
4.2钢筋笼
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制作一般使用热扎钢筋,材质与焊接要求应符合国家的相关强制标准。
钢筋笼制作的技术要求主要是:
①钢筋笼直径应符合设计尺寸;
篇2
【关键词】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我们的生活生产都要用到电应用。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将直流电路 、交流电路 、磁路 、变压及电动机等知识综合起来,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是中职计算机、机电和电子类的专业必修课。掌握好电工基础,对中职生本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技能的提高都大有益处。
中职目前电工基础教学多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虽然教材理论体系严谨,教师教学思路清晰,但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概念抽象难懂、公式难记。所有专业一本电工基础教课科书,专业性不突出,学生认为非本专业课程学习也意识不够。课堂教学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进行,而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电这个概念,对电路缺乏实际应用经历,难以对课程产生兴趣。同时,教师的教学通常以讲授为主,缺乏直观形象的操作。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普遍认为电工基础非常难学,因此,中职学校的电工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中职生毕业后就步入岗位的特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应“强化实践,突出重点”,确立重在应用的教学目标,大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学习以够用,主要精力用于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电工基础课程应从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努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专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的能力。
2.确定合适的电路单元、及教材
2.1关于电路单元。
电路应用广泛电的分类,根据学生的专业确定电路单元,例如:机电强电计算机弱点电工电子学习广泛生活用电工厂用电编写符合学生专业的教材增加学生想去与岗位紧密结合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至少有50多个系列300多种型号,但其核心功能基本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应选择通用型的单片机型号。比如,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简单,学生容易掌握,教师易于教学,且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适合中职单片机教学之用。
2.2关于学习教材
关于电工基础的教材种类繁多,鉴于中职生的学习基础,本科层次或者高职层次的单片机教材是不可取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学校的设备配置,编写或选择一套合适的教材。
3.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3.1设立虚拟仿真实验室。
电工基础课程内容抽象,教师操作实验时不太好演示效果,有时理想元器件现实不存在,实际实验中的结果和教科书有出入。因此,计算机虚拟仿真软件演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虚拟仿真系统具有以下优势:组织电工实验的环境简单,有电脑即可进行;而且只涉及到软件,硬件不容易损坏,由于设计错误导致的硬件浪费的现象不存在,降低使用成本;并且可以模拟教课书上的理想环境。因此,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引入Proteus和DXP软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在课堂中完成电路连接,电路测量和实验结果教学。
3.2电路实训台进行教学
电工基础的实训台有很多,已经集成了强电、弱点和电力控制,电力拖动设备,线路连接简单,可以进行多个基本项目的实训。通过实训平台的学习实践,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多个项目的操作,能让学生熟悉电工基础知识和电工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三相异步电路的原理。
3.3结合多学科进行综合实践
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电工基础课程,也掌握了电工基础知识,但还是不能和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因此,教师将其他课程与电工基础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比如与电力拖动课程相结合,要求学生用合理设计照明电路和电动机控制电路,实现电路的连接和调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熟练地掌握电力拖动知识,更加熟悉元器件之间的硬件连接,对控制电路、照明电路路的工作特点更加了解,对电工基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锻炼了各学科的综合实践能力。
4.采用项目教学法,突出实践
学校有句标语写得好“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这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尽量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电工基础的实践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4.1教学理实一体化,实验内容项目化
理实一体化就是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理论指导实践,实验验证理论,在教学设施上教室既是实习室,对予学生他能把当堂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也能用实践验证自己的理论。在老师队伍上实习老师也是理论老师,能给予学生在理论和实际上的双重指导。
4.2积极组织技能竞赛
经常组织同年级的技术比赛,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实行以赛代练、以赛促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大法宝。通过技能竞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竞赛中学生也能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职业素养。
5.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现在电工基础课程较为普遍的考核方式是一张期末闭卷考试定理论学习成绩和一场电工实验项目的定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出现了校园里,一到期末考试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点灯熬夜死背知识要点,有的死缠烂打缠住老师要答案,有的干脆请上阵。电重在应用,这种考核方式很难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全面、综合地反映教学成果。因此,电工基础教学评价应突出课程的应用性特点,主要对学生动手连接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调试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核。
笔者认为考核办法应是:平时成绩+实践技能成绩+综合成绩。这种考核形式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也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超越了一次期末考试定结果的考核办法,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效果较好,反映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总之,电工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更新观念、改变方法,紧紧围绕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个思路,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满顺.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非电类多学时).电子工业出版社.
篇3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
一、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思路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等院校机械、电气、以及机电等专业的一门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对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以及对相关实验课程的实践和体验。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应该在重视基础类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系统性教学的同时,抓好相应的实验课程。
要在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范围内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路,是因为这个专业是我们所熟悉的,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基础专业技术。具体而言,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指在高等院校对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课程的相互结合,做到“教”、“学”、“做”这三个方面的一体化。这不仅应该是当前高等院校不断实现提升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应该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
二、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教学是必要的知识储备
在学校,无论是高等院校的大学校园,还是职业院校的实习基地,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理论知识是放在第一位的,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基本工具。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必须重视理论教学环节,具体而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第一,把握好基础理论“数量够用”的原则。这里讲的数量够用,主要是要求基础理论不能过分薄弱,不可以仅仅围绕单纯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从而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阻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正确把握基础知识与实际能力培养的合适尺度,既要满足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求,又必须保证足够的基础知识教学,例如对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基本元件与二极管、三极管所构成的模电和数电等一系列的电路基础知识的教学,既要要求学生掌握这五种元件的基本特征、工作原理、使用方法,还要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逐渐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基础知识部分的深度不一定要很深,但是需要适当放宽对专业知识的拓展面,巧妙地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与适用性之间的关系,尽量兼顾理论知识在实验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第二,把握好理论教学“结合实际”的原则。在大部分高等院校,理论知识的应用,都是通过实验课来完成的,因此这些实验课程都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我们在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了加强非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尤其是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参加工作,这些非专业知识能力决定了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自我表现的好坏,因此也就影响或者决定了他们工作的好与坏。
(二)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实验环节是必要的能力培养
理论学习是基础,实践则是目的。我们说,任何脱离了实践的理论都是空洞的。一定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来判断处理问题,是对理论知识的重要应用。第二,教师要善于提出设计任务,让学生学习设计方法。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离不开实验,一个优秀的教师善于设计实验,因此优秀的学生也应该会设计实验。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然后完成实验,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客观检验,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
三、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制订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高等院校要做好社会调研,依据国家科教政策,参照地方教育制度,针对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合理设置科学的课程标准,以理论联系实际为课改标准,根据课改标准编制规范的教学教材。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创新授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等院校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大学生是各项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要用生动精练的语言、灵活的思维和循序渐进的思路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理论和实际充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改革考试考核方式,重视非理论课程的考核比重。实践的考试考核方式一般主要依据是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但是实验报告是在课余时间完成,因此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资料。并且,在课余时间完成的实验报告中,会出现一定的抄袭现象,所以平时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记录应成为考核的主要环节。每次实训,教师需要记录每个学生对待实训的态度、实际的操作水平、实训任务完成后仪器设备的整理等。平时成绩占到了实验总成绩的70%,其余的30%用最后的一次考核来评定。
结束语: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国家、社会、企业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为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进行一专多能发展路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德进.关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3期
篇4
【关键词】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
一、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的意义
1.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基础。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课程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电工基础课程标准是电工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和基准点,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要素之一。对于丰富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是实现课程改革的基础,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2.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是保证教学实施的需要。电工基础课程标准是教学指导性文件。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直接引向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对于制订电工基础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电工基础课程标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电工基础课程标准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围绕学生就业岗位(岗位群)进行充分调研,以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力求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是执行电气、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
二、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
1.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的构建要立足于当前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所依托的终身教育理念,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提高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教学方式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以职业素养、岗位技能需求为主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标准总体框架及教学目标的确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由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实施建议、考核与评价方法等构成。评价服务课程,课程服务专业,专业服务就业。
通过调研了解企业对相关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后续专业课教学中所需的电工基础知识,结合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对电工基础理论与技能的要求,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就业岗位,突出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强调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其专业能力、方法与社会能力,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处理生产与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为获得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用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的原则
1.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相协调的原则。通过对相关岗位群的充分调研和分析,结合后续专业课程及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鉴定的需求,以易学易懂、必需够用为出发点,科学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其理论深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加强基本概念的阐述,弱化复杂的理论推导、计算。
以职业岗位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提升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为出发点,结合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鉴定的相关内容以及后续专业技能训练的需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能培养。
在注重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纪律,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等综合素质培养作为课程标准设计的重要内容,并切实落实到课程教学实施之中。
2.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案例教学为主导的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学校即有教学设备状况、学生的基本情况,课程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动画等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与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以案例教学为主导,贴近专业讲理论,贴近生活讲理论,消除学生对电工技术的神秘感;通过实验使学生逐步积累电工知识和实践经验,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及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 电工课堂 ; 教学改革 ; 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19-01
电工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人才要求标准极为严格,不仅需要具备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熟练、高超的实际操作技能与综合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同时抓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现阶段的高职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定问题与弊端,严重制约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因此,针对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缺点与不足开始入手分析,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中药研究课题。
一、现阶段来说高职院校电工教学环节中的问题所在
1.传统“授受模式”的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比较晚、起步比较晚,没有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作为参考。作为普通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在实践教学中,高职电工课堂教学的开展不可避免的模仿普通高校“授受模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与老师为主导,以满堂灌的知识讲述为主,学生处在单纯的被动局面,机械性的记忆、复制老师讲授的知识。
2.教学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一直延续着专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普通专科教学模式混为一谈,基本上就是本科模式的压缩形式,专业开设的课程完全是“模仿”专科类院校,没有突出职业教育院校的特色,也没有考虑自己生源的实际情况。
3.教学内容滞后,与现实需求相脱节
现阶段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电工专业的教材选择、教材内容比较滞后,侧重于理论性、深奥性的计算,涉及到的为数不多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质。教学内容与社会岗位实际需求相脱节,关于电工实践的课程不多,受到教学硬件环境的限制,很难保证学生的技能水平。缺少了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无法积累有效的操作技能、操作经验,综合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困难。在这种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的培训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与社会要求相吻合。
4.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整体上来说,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工专业是一门对操作性要求极高的专业,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更需要老师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与操作技能,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但是,高职院校的老师普遍是“学历型”教师,他们拥有丰富、扎实、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操作技能。要想培养出技能型、创造型的复合型人才,必须要求教师既具备系统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操作技能。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电工课堂教学改革途径探析
1.明确高职院校电工专业的教学目标与宗旨,全面改进教学方式
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与教学宗旨,围绕目标要求,有的放矢的进行专业教育。电工专业教学必须从基础性方面、实践性方面以及职业性方面进行准确定位。必须以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为基础,夯实基础,为日后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明确教学宗旨前提下,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由于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弱,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优化
首先,精简学时,丰富教学内容。在电工培训总目标指引下,需要将重复、交叉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除,在有限的教学课时计划内,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进行呈现。始终将实践教学放在首位,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成果,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与掌握电工知识与技术。
其次,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在电工课堂上巧妙穿插多方面的知识,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还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说,在讲解门电路、计数器等知识过程中,可以适时穿插数控基础知识,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为数控学习作好铺垫。
再次,积极拓展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的实训形式。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质量的教学必须要求与之相配套的教材体系。现阶段的理论教学中,侧重于理论教学,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训环节。
3.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开展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积极引入实训教学。实训教学的引入,需要相应的教学形式与之配套,从而进一步提高实训效果。在实训教学开展中,应积极引入竞争模式、组织逆向教学、不断变化实训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进一步与社会需求、职业需求标准相吻合。
4.积极打造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教师团队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积极打造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教师团队,一方面,对现有教师进行综合培训,在原有知识体系基础上,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积极鼓励一线教师进入电工一线培训、学习,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与技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电工专业的教学目标以及现阶段电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开始入手分析,从四个方面:明确高职院校电工专业的教学目标与宗旨,全面改进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优化;积极打造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教师团队;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详细论述了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开展高职院校电工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汤承江,董立占,梁军生等,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国西部科技,2010(13)
[2]张雪莲,潘铁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30)
[3]钱昕,钱世良.高职院校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的探索[J].科教市场, 2012(11)
[4]李国屏.关于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视野, 2010(5)
[5]李凤霞.我校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改革透视[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1(12)
[6]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9)
篇6
关键词 电工 教学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电工学是一门非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的动手实验能力。本课程教学主要遵循以讲授为主,模拟仿真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体现课程教学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1优化课程讲授思路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正确处理先进性与教学规律的关系,力求做到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3个层次,它们是:“掌握”,“理解”和“了解”。要求“掌握”的内容,要做到概念清楚,原理明白,并具有分析和设计能力;要求“理解”的内容,要熟悉概念内容和基本原理,会分析相关知识点;要求“了解”的内容应当知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手段上,要注意探索使用有利于学员个性化、自主性学习的提问式、启发式、对比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重视先进教学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手段的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适度引入网络课程平台等现代数字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力求在最少课时优先的前提下,让学员更多,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获得尽可能高的教学效率,提高课程教学效时比。
2 深化课程实现目标
2.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处理方法。电路实现的一般过程,方法和相关关键技术,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具有从基本电子器件与基本电路的结合上分析、设计、维护未来部队武器装备和信息化建设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常用电子。信息化设备和系统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模拟仿真(EDA)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强调基础性,精讲多练,启发引导,留有余地,归纳总结;网络教学开展讨论、自主学习、交流互动、举一反三、活跃气氛;EDA教学贯穿整个课程,由浅入深,不断增强题目的复杂性、设计性、综合性,提倡答案的多样性;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除使学员获得必要的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将使他们加深对电子技术在部队信息化建设中地位的认识,增强他们应用所学知识与技术服务部队,献身国防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性和自信心。同时,通过课程各教学环节的严格要求和教育训练,将培养学员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
3建立在线学习平台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在线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线学习效率的高低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等。学生要提高在线学习效率就必须不但要提高信息素养,还要考虑其它影响因素,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在线学习效率。
建立在线学习平台的目的就是通过示范性在线学习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让学生体验有关学习方面的信息资源的寻找、识别和发现的整个过程。在线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讲解、例题分析、辅助练习并引进国内外关于电学领域的先进发展视频剪辑,例如TED讲座、网易公开课等等。在线资源还可以申请账号注册,会员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信息、课程考试信息、毕业论文写作材料信息等。随着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情况,需进一步引进关于国内名牌大学关于电路理论的考研试题及讲解分析,已形成全面的在线学习资源库。
4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验证性实验是教学基础实验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而设计性实验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科研能力的提高。根据学生对于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模拟电路增开了功率放大器、波形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等实验,覆盖了模拟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单管放大、低频振荡电路、动算放大器、滤波器等内容。数字电路增开了节日迷彩灯、多路抢答器、报警器等,内容包括组合电路、时序电路、计数与锁存、译码显示、单稳和多谐等。选取的以上实验内容都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功能性,设计方法的不同体现不同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极大的训练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激发其探求未知的欲望,逐渐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达到最终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篇7
关键词: 电工;基础;教学;启发;比较;探究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后续专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电工基础课是非常重要的。
一、电工基础教学现有的缺陷
(1)学生底子差,有厌学情绪。现阶段的职业类学校的电工基础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缺漏多,学习上懒散马虎,作业抄袭比较严重,心理上自卑,缺乏上进心,再加上电工基础这门课程需要有良好的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作为基础,这对中职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再如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某些电学磁学问题抽象难懂,理解掌握起来较难,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对该课程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实际能力,强调学习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做出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要求。
(2)理论课程多,实践机会少。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对于现在中职生来说,他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公式,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热情。而现在的中等专业学校普遍存在着理论课多而实践课少,这样就导致实践和课堂理论脱节,这些对实践实习环节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缺陷很大。目前,在大部分职校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把老师和书本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毫无创造性可言。通过多年的这种以老师为主体,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缺陷。如果在电工基础课中仍采用“填鸭式”教学,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电工基础教学的几点心得
(1)运用启发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激励、启发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寻找正确答案,自觉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应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讲解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的内容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前面学过的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步骤自己推导出结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应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2)运用比较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教学,就是通过前后、左右、上下的知识进行比较的教学、练习,寻找知识异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组合,学生也能够听清看得明,有利于多元解读,多角度思考,激发讨论,学生就更能理解和掌握,更能区分异同。例如,电阻、电感、电容教学中,学生往往对电阻比较容易理解,而对电容电感的性质难以掌握,可以充分运用比较教学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类比性。电阻的公式为R=U/I,电感为L=Ψ/I,电容为C=Q/U,U、L、C都是外部因素,通过实验得到了R、L、C的公式,这三个公式具有很好的类比性。而R、L、C都是反映其本身的特性,而不随外界的电流或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由此推出三个与其本身性质有关的公式,学生通过比较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运用问题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问题探究教学是学生在电工基础教学课堂上,在教师巧妙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程序与方法的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有效方法。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可以淡化教师自我权威中心意识,营造师生平等民主的氛围,可以有效的进行师生互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其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教学过程变为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电工基础课“电容器的串联”教学中,关于电容器串联起来使用是否安全这一问题,我让同学们自己看例1例2,看后自己归纳、分析总结。同学们对此非常有兴趣,同时也产生了疑难,有一位同学提出:例1中三个电容额定电压加起来大于串联所加的直流电压时,就可以安全使用。而例2中两个电容额定电压加起来也大于串联所加的直流电压,为什么就不能安全使用呢?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方法,在实践中获得答案。学生不断地思考,教师关键性地点明问题。这种在教学中实现的互动,为学生的主动思维、开阔眼见、产生联想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大多数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运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对于电子电工专业。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电工基础课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例如,在讲“电路的基本组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实验课完成,两人一组,每组发一副电池、一个开关和一只白炽灯和电线若干,让学生按图连线,合上开关,灯泡发光,从而总结出电路以及电路是由哪些部件构成的。就这样,同学们在实验中学,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理论知识,并且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电工基础这门课产生了浓厚兴趣。
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我要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结合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特点和中职生学生自身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总之,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我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努力为社会培养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续梅. 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维修电工;实习教学;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也逐渐加快,对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极具增大,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进行教学体系改革、加强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的趋势已是势不可挡。将PLC课程引入维修电工实习教学之中就是对教学体系的改革迈进了重要的一步,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将继电接触器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而且把电工专业技能知识真正运用于实践操作上,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教学体系的突破带来有效的实用价值。
一、PLC 涵义的界定以及发展现状
1.PLC的涵义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系统,较常运用于工业控制方面。它吸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精华,融为己用,是一项具有高智能性的控制系统。
它的存储器具有可编程功能,被应用在内部存储过程中,执行逻辑运算、测定时间、控制顺序以及计算操作的指令,主要是面对用户进行,并且通过数字程序对机械进行控制或者通过模拟输入、输出对生产过程进行把控。
PLC的特点较鲜明:适应便捷,编程相对较容易;功能强大,且性价比较高;硬件配套齐全,方便用户体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干扰能力强,比较可靠;系统的设计、安装工作量小。
2.PLC的发展现状
跟随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前行,工业生产控制技术由传统的继电器控制逐步过渡到了可编程控制器(PLC),这一在工业控制上的技术突破成功地将工业化由机械化带向了智能化。PLC由于其具有上述鲜明的特点,工业控制已经充分利用其优势,广泛地将其应用于各个环节,因此,PLC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支柱。PLC的广泛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利的一面是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增加可观的经济收益;其不利的一面是PLC一旦损坏,其维修的难度大、调试程序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繁杂的操作等,这也就成为限制企业的发展进程的弊端。同时,随着PLC的广泛应用、功能逐渐多样化,PLC在生产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PLC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稀少的现状和企业生产控制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就导致当代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自身办学质量和竞争力,将PLC知识引入维修电工实习教学之中,努力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
二、维修电工实习教学中PLC知识的应用步骤
1.紧抓学生PLC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学习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是他们普遍的一个弱项,这一现实要求教师在扎实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将教学课程安排得科学合理,适应学生的理解接受范围之内,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渐地理解理论知识,经过简单到复杂的路径逐步掌握各个课程内容,包括PLC技术的控制原理以及其工艺要求等。这样既能够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准备,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强化对PLC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具体的实际元件组装课程,具体操作步骤:首先,通过各种灵活教学手法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PLC控制原理以及控制电路。掌握逻辑代数中的“与”、“或”、“非”的控制关系。只有让学生充分掌握控制理论作为基础,才能够应用理论指导实际操作过程。这是由于控制电路的多种多样,不同的控制对象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电路控制,同时接线方式也因元件不同而各式各样,只有运用原理分析实际操作中的原因,追本溯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然后,在学生掌握了控制电路的基本方法前提下,总结关于电路流经的组件的理论概述,接着根据各组件的不同功能,向学生展示各种组件发生故障的实际表现,进而达到理论向实践过渡与统一的教学目的。
2.革新PLC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将PLC知识引入维修电工实习教学中,这一行为本身就是考虑实际市场需求的适应性结果。那么,教师在教授PLC课程过程中,也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革新,才能够最终达到形成科学教学体系的目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首先,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市场对电工技术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师资情况以及硬件设施情况,综合考虑PLC课程教学进度和教学实现目标,对不同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即将达到不同掌握程度的学生按学习能力的高低分为不同的小组。为各小组安排不同的实验实训目标,配备不同能力特点的指导老师,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找到自我定位,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悉心的培养。其次,引入开发式实验教学新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主预约实验课程,教师充当辅助指导作用,学生成为实验的真正主导者。这一新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自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小结
在上述扎实基础知识以及革新的教学方式培养下,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融入到实际操作程序之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学校的设施优势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编程、实际接线参与仿真调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高素质学生和企业的“无缝连接”,加快学生融入市场发展的大潮之中,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衔接。
参考文献
[1]邓朝阳.互动式教学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篇9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说课;课程;建设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说课,主要包含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学情与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程序设计五个方面。通过明确的课程定位,进行科学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根据实际学生学情实施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且通过教学程序设计为例,说明现阶段的课程建设。
1 课程标准
1.1 课程定位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是职业技术基础课,授课对象为我系的数控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以及机电一体专业。开课时间,均为大二上半学年。该课程的定位为:高职数控、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三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为学习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实际工作准备一定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
该课程目标有三个,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直流电路、正弦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基本放大电路、逻辑电路的运算等知识。
现代化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强调的是理论实践的结合,要能够用理论知识分析电路,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能够养成良好的素养,对于学习和实验都能够细心,认真,遵守实验室制度,提高对专业课的兴趣,拥有较好的自学能力。
1.3 课程衔接
该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必修基础课,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先导课程:高数和专业课概论为电工电子技术,奠定了一定知识和专业的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主要讲解了基本电路知识,让学生学会实际电路的分析计算,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完成电路的测量,简单排故。这就为后期电机与电气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课程之间经历衔接的配合。
1.4 教学内容分和课时安排
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教学内容要和实验紧密结合。总课时为64课时:主要分为4个大块:电路基本定理、线性网络共24课时;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共18课时;放大电路、逻辑电路 共22课时。
1.5 重难点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戴维南定理的灵活应用、正弦电路的分析计算、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典型逻辑电路的分析应用。
解决方案:(1)注意知识点的衔接、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淡化难点,重在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资源
2.1 教学团队
我系授课教师团队高级职称占34%,初级和中级各占33%。
2.2.1 教材与教学参考:
本课程的教材依据:①时代性;②实践性;③适宜性。选择由周少平和李严主编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该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实验指导书为校本自编教材: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学生的学习基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所以,适当的教材参考书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我们简绍了相应参考书,供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
2.2.2 网络参考资源
多层次化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精品课程,及时对课上内容进行预习复习。
2.3 实验室硬件设施
我校拥有较好完善的电工实验室,实训室,以及相关的中级工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
3 学情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3.1 教学对象
本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基础课,教学对象为: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3.2 学生学情
现阶段学生的学情主要为: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我驱动力及学习兴趣不足;对课程的需求:能用、够用、实用。
3.3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生学习
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方法:交流学习,产生兴趣,建立自信;勤学活用,理论实践并行,敢于动手;观察生活,学以致用,创新思考。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4.1 讲授启发法
抽象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近似地代替实际的器件,从而构成了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就难度来讲,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抽象的概念比较多。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面就要更加用心设计。由于理论知识比较多,本课程采取讲授法,使用多媒体教学,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启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如图在讲电路模型的时候,可以由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电路,用代替实际元件的方法自然的引出电路模型,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同时,印象深刻。
4.2 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课程的生动性
比如:pn节的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比如,关于pn结的形成,其内部的多子,少穴的游动,学生很不好理解,但是,通过动画,播放,学生能够通过动态效果图,加深理解,印象深刻。
4.3 实例教学法
教学特色:讲练结合。
学生预习,教师讲授,归纳总结,实际演练,结果对比,问题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了实例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课堂通过学生预习,老师讲授,总结方法,让学生实际演练操作运算,最后把同学验算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对于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学习。
4.4 理实结合,培养能力
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5 学生成绩考核
考勤和课堂表现占10%,实验成绩和课堂作业占20%,期末成绩占50%。
5 教学程序设计
例如:电路的等效变换。如何将多个电源的等效电路等效为简单电路呢?
5.1 时间安排:2课时(90分钟)
5.3 重点定义原理讲解
1)支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
2)节点:3条或者3条以上支路的交点。
3)回路: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4)网孔:回路平面不含支路的回路。
5.4 核心定律,多媒体动画演示定律
5.5 学习成果
学生能够解出相关习题,并且做出相关实验。
5.6 课程不足
实验室的条件、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
注释:
篇10
论文摘 要:根据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电工电子自问世以来,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机械类产品也慢慢的过度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向发展,社会对机械工人的要求也从机械类单一工种,转变为机电类复合人才的要求。因此,电工电子已经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基础课程,本文针对应如何使非电类机械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来进行教学改革。
1 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而且理论知识往往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就忽视了“电工电子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古板。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这样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电工电子学”课程的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2 改进措施
(1)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实施课程内容的简约、集成与重组,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减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注重技术重现和技术实现。
实现做中学,弱化过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讲解二极管如何形成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而在实践中,只有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到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二极管、三极管的作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于电子电路应强化集成电路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应用。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
(2)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大部分机械类专业均开展了电工电子课程,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电工电子是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此课,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够了解,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且课程内容按不同专业编排,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学时和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比如,针对数控类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数控机床的定位系统,讲解数字电路中数模、模数的转换;针对汽车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汽车测速装置的工作原理,讲解计算器的功能。
(3)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能克服厌学心理,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耐心对待学生,引入各种案例,多讲多练,反复强化重要的知识,不讲则已,讲的就务必使学生掌握。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介质的极化、电容的充放电等,若能合理巧妙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直观的实物模型和幻灯片、投影,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使教学过程缩短时间,尽可能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校园网络上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接收学生反馈意见,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试题库,在网上随时进行自检自测。我们目前已具备的资源有: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上实验室、精品试卷、习题库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中引入EDA技术,来改善教学质量,使理论分析得以验证。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还有许多电工电子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以阐述和验证。在课堂讲解内容涉及需要实验演示电路时,调用事先建立的EDA电路文件进行现场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时,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用常规仪器往往很难观察得到,借助EDA技术,可以方便观察;二是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完成仿真设计后,再在实验室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测量;三是可以进行虚拟的仿真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仿真实验,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学生到工业、企业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从而无法了解工业、企业中是如何进行具体工作的。
为此,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电路。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学所选实训项目应与机械专业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动机。
此外,实践教学场所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同时,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着重要求学生要有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
(6)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之相适应,考核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考核中心,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形式。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如考基本理论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实训采用项目制作的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现场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实训成绩;对于综合分析和电路设计采用开卷的形式;平时的作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使评分方式科学化。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中,扩大平时成绩和课程测验的比例,具体是平时成绩占20%,课程测验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40%。另外,在平时测试和实验考核中,改革记分方式,实行实质性评价,一些考核按照ABCD级制度评分,淡化分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考核反馈,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考核,不注重反馈,其实考核的目的是要重视反馈,通过反馈来是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老师反省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讲解来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减少错误,学生在反省中找到原因,改正错误。
3 结语
机械类专业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经验积累已初有成果,在以后的改革中,是该课程更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具有鲜明的特色,真正的实现做中学,快乐学习。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立平,关于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8:27~28.
[2] 隆平,高燕,汤光华.基于模块式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55~568.
[3] 谢迎春.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44.
- 上一篇:细胞生物学的任务
- 下一篇: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