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保健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8 18:0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婴保健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母婴保健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89-01

产后访视保健服务重点围绕“四看四问四听四查四指导”进行。四看:一看孕期、产时的第一手资料,有无高危情况,现为产后多少天;二看休养环境如何,产妇和婴儿的被褥是否合适;三看婴儿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吸吮能力等;四看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面貌、情绪状态是否良好,有无贫血面容。四问:一问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一般情况,二问产妇及婴儿有关内容,三问上次访视后、本次访视前有无异常情况;四问近期疾病发生情况等。四听:一听产妇的有关情况;二听婴儿有关情况;三听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解答。四听增进母婴沟通和亲情交流情况。四查:一查婴儿体温、体重测量,面容是否红润、黄疸有无消褪、有无湿疹、脐带有无出血、有无分泌物渗出、有无红臀,大小便是否正常;二查母乳喂养的、含接姿势是否正确等;三查有无红肿、硬结、有无裂伤、乳汁量的多少;四查身体恢复情况。四指导:一是指导产妇及家属开展婴儿抚触。二是指导产褥期卫生保健知识;三是指导母乳喂养知识和合理膳食知识;四是指导避孕知识,心理调节知识,形体康复知识。

产后访视是做好母婴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意识的进一步加强,独生子女的优生政策,使得人们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营养都无比重视。

我院为延伸产后服务领域,加强母婴保健,根据产妇在分娩一月内并发症多和新生儿婴儿死亡率高等特点,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访视制度,并组织专业人员实施。现将访视方法及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访视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共计147人次,新生儿150人次(包括有4对双胞胎,新生儿监护室出院的高危儿,除一名新生系出生时月龄28周、体重900克、合并重度窒息、家属放弃后死亡者外)。

1.2服务内容

1.2.1了解产妇健康状况,包括测血压、体温,体查和,检查子宫恢复情况,手术伤口及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恶露及其性状,提供科学的产后护理指导,指导避孕的方法,继续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及指导使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技能,解决产妇在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皲裂、奶胀、乳汁不够等。

1.2.2婴儿方面 了解婴儿喂养及睡眠情况、大小便次数及性状,查看新生儿面色、皮肤黏膜、黄疸消长情况,颈、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无发红及糜烂,检查脐部是否有出血、红肿及渗液,查看臀部是否有尿布疹,口腔是否有鹅口疮等。

1.2.3 继续健康宣教,灌输科学育儿理论,摒弃不良习俗,如洗口腔,捆护脐部以及婴儿手足,打蜡烛包,喂四磨汤、开口连、黄连水等。

1.3服务目标: ①清除产后并发症对产妇健康的危害。②提高母乳喂养率。③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1.4方法

1.4.1访视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产科及儿科临床工作经验,扎实的护理理论水平;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临床工作10年以上年龄35~45岁,独立工作能力强,处理问题果断,具备母乳喂养教育执照和主管护师职称,能正确评估产妇和婴儿身体和心理状况。

1.4.2无论母婴,均自出院起每周访视一次,平均3~4次,访视形式采取免费上门访视或电话随访,其中电话随访率100%,上门访视率56%。如有母婴异常者,增多访视次数,凡在访视过程中发现母婴异常而无法在家中处理的,积极动员母婴回我院治疗;能在家中处理的当即行医学处理,消除隐患。

2结果

出院后147名产妇无1例发生产褥期感染;发现产后出血2例及时动员回院治愈;发现奶胀、皲裂26例都及时指导,均能成功母乳喂喂养率达90%以上;新生儿均未发生脐炎,无核黄疸发生;数例极低体重新生儿均顺利过度到家庭喂养。

篇2

关键词: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应用效果

产褥期指胎儿娩出后产妇身体、心理等调适复原所经历的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需要6~8w甚至更长的时间。产褥期保健是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对于产妇产后恢复、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的需求量也持续增长,许多医院都在开展母婴保健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大部分产褥期母婴保健都限于医院范围内,家庭保健严重脱节,因此,产褥期母婴保健的延伸服务也成为各大医院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2]。本文为进一步医院开展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实际效果,总结延伸服务的有效途径,为产妇提供更多的产褥期保健服务,本文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2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2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入选产妇按照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产妇年龄在21~36岁,平均年龄(26.63±3.41)岁,分娩方式:顺产48例,剖宫产16例;对照组64例,产妇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5.41±3.90)岁,分娩方式:顺产50例,剖宫产1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包括:院内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健康宣教等。观察组行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2.1成立母婴保健服务中心 从门诊与产科临床挑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专门的母婴保健服务中心,中心人员数量在8~10人,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管理人员。由母婴保健服务中心根据产妇产褥期心理和身体特点开展各种母婴保健延伸服务,提供持续、专业、正规的母婴保健服务。

1.2.2设立电话咨询热线 母婴保健服务中心需设立专门的电话咨询热线,为出院的产妇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将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到院外。

1.2.3上门随访 由母婴保健服务中心人员对出院产妇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上门随访,针对母乳喂养困难、新生儿脐带感染等常见产褥期问题给予面对面指导服务,需要注意的是,上门随访前需要通过电话联系征求产妇及其家属的意见,同时还要根据随访情况制定一对一的跟踪服务计划。

1.2.4开设网络论坛 为了进一步拓展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范围,完善服务体系,医院应当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开设专门的网络论坛,为产妇提供网络咨询服务,使产妇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向专家学者求助,工作人员需要在24h内予以详细的解答,并将所收到的咨询问题分门别类放置在论坛上供其他产妇借鉴参考。

1.2.5组织产妇交流学习 医院可以将新生儿已经满月的产妇组织起来,为产妇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一个平台,此外,还可以根据产妇需求开设小班教学,教学内容以宝宝养育、产后疑难问题解答为主,由专业的讲师进行现场授课。

1.3评价方法 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结束后由母婴保健专家对两组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健康评估,统计每项指标发生率[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文中所涉及的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健康状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不足、母乳喂养困难、皲裂等各项指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新生儿健康状况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便秘、腹泻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母婴健康对于家庭和谐、社会安定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褥期妇女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均处于不稳定时期,而且新生儿的患病风险也显著增高,因此需要针对此特点给予连续、专业的母婴保健服务[4,5]。以往医院在产褥期母婴保健服务方面仅限于院内干预,受到职责、作用范围等的限制,保健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满足产褥期母婴的多方位保健需求。随着医院功能及服务理念的不断转变,各大医院都在积极借助自身的医疗优势拓展服务范围,因此,将母婴保健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将成为必然趋势。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经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后,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不良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医院应当结合自身的医疗资源,采取多种形式的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不断扩大母婴保健服务范围,拓展保健服务层次,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并使其作为医院工作的一部分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沈卫英,陈伟红,瞿红,等.网络信息平台在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杂志,2014,31(4):15-17.

[2]周丽娅.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35-36.

[3]王向阳.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7):3839-3840.

篇3

【关键词】孕产妇;HBV感染;趋势及规律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44-02

我国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7.18%; HBV感染是一个很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统计表明HBV传播1/3以上为母婴传播所致【1】。因此了解孕产妇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对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丽江市2011―2013年孕产妇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1―2013年在丽江市助产机构接受乙肝病毒检测的孕产妇相关资料,包括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孕产妇乙肝检测登记台帐及乙肝感染个案卡等,汇总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

1.2 方法

1.2.1 制定方案,开展人员培训 2011年始,丽江市将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开展,制定工作方案,对全市助产机构相关服务人员包括产科医师、检验、信息统计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方案要求开展孕产妇乙肝检测工作。各级助产机构对确诊妊娠的孕产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乙肝病毒检测。

1.2.2 检测方法 对确定检测孕产妇采静脉血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M检测采用金标法,试剂盒由杭州艾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全省统一招标采购),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

1.2.3 诊断依据 凡HBsAg阳性者判断为HBV感染。

1.2.4 信息上报 由各助产机构信息专管人员每月进行信息网络直报,并及时填报乙肝感染孕产妇个案卡,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质量。

1.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3.1众所周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有母婴传播、性传播及血液传播3种途径。目前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医疗环境的改善,HBV感染在普通人群水平传播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而母婴垂直传播已成为导致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5】。带有HBV的母亲怀孕后,可以通过胎盘、分娩的产道等方式,将病毒传给婴幼儿,还可对母婴造成危害,使妊娠合并症、重症肝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等的发生率增高,严重危害母婴健康。

3.2本调查资料显示,丽江市近3年孕产妇乙肝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地区孕产妇乙肝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四县一区最高是宁蒗县达6.95%,疫情形势严峻。孕产妇乙肝感染率的上升将会增加母婴传播的风险,加之我市农村孕产妇住分娩率低,2013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仅92%,全市预防和控制乙肝母婴传播面临挑战。

3.3 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HBVac)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最主要手段,是加强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一项有效保护性措施,并已作为常规免疫策略用于预防HBV母婴传播。

3.4 乙型肝炎还可通过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常有家庭聚集现象。目前乙型肝炎健康教育不如艾滋病重视,孕产妇对乙型肝炎的知晓率不容乐观。陈顺萍等【6】对某医院367例孕妇调查,调查对象对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免疫预防的知晓率为68%;对垂直传播的知晓率仅25%,83%的孕妇不知如何预防母婴传播。韦芳琴等【7】对云南农村孕产妇乙型肝炎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发现乡村级健康教育内容主要以预防艾滋病传播为主,预防乙肝传播知识较少,孕产妇对乙型肝炎免费检测、母婴传播途径及母婴阻断核心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

4 对策

4.1 各级各部门加强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充分利用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孕产妇乙型肝炎筛查,进一步扩大孕产妇检测覆盖面,尽早发现HBV感染孕产妇,进行重点管理。

4.2重视围生期孕产妇乙肝防治的健康教育。各级医护人员结合孕产妇健康管理广泛宣传孕产妇乙肝免费检测及母婴阻断政策,对HBV感染孕产妇告之HBV感染的传播途径、危害,重点是如何防止母婴传播,包括孕期性防护、免疫防护、母婴筛查与干预等知识。

4.3 以政府实施“妇幼健康计划”为契机,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力争所有HBV感染孕产妇均能到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及时接受乙肝母婴规范药物阻断,将母婴传播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陈红,任群. 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检出病毒阳性年龄及疫苗接种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08.

[2] 刘淑贞,黄录英,等. 孕妇乙型肝炎肝病毒携带状态与阻断母婴传播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50.

[3] 操冬梅,肖梅,等. 1694例孕产妇乙型肝炎肝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3):2007.

[4] 王春鹃. 米东区2011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2,1(9):83.

[5] 张薇莉,赵隽.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方法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80.

[6] 陈顺萍,林翔. 重视围生期孕产妇乙肝防治的健康教育〔J〕. 中国妇幼健,2012,27(28):4356.

[7] 韦琴芳,张燕,等. 云南农村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064―3065.

篇4

【关键词】 产后康复护理; 延伸护理; 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083-02

产后42 d内是妇幼保健的关键阶段,关系着初产妇能否顺利调整心理适应角色变化、能否实现产后康复、能否掌握好产后母婴保健知识以及成功进行母乳喂养等关键环节[1]。因此探索延伸服务在促进母婴产后身心健康的作用,为产褥期妇女提供多种帮助和支持,促进妇女和婴儿的身心健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2]。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分娩的2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分娩的200例初产妇,所有产妇均为初次分娩,年龄21~32岁,平均(27.5±4.23)岁,根据住院病历号的奇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试验组产妇住院病历号全为奇数,对照组100例产妇住院病历号均为偶数。试验组平均年龄(27.21±4.56)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1例(早产5例),剖宫产分娩59例(早产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7.62±4.06)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3例(早产4例),剖宫产分娩57例(早产4例)。两组产妇均活产、单胎。两组初产妇在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产妇接受延伸护理服务,对照组产妇接受传统护理服务。

1.2.1 试验组 延伸护理服务参考文献[3-6],对产妇提供的服务内容有:(1)为产妇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文化程度、住址、入院诊断、分娩方式、手术方法、术后诊断、出院日期等建立电子档案,并通过回访,及时更新信息,以便于对产妇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指导。(2)针对产妇产后生殖器官形态变化进行康复治疗,即应用现代医疗修复技术进行子宫复旧,帮助体型修复,协助产妇解决泌乳不足的问题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3)对初产妇产后容易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等产后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经常随访产妇,与产妇积极沟通,给予产妇安慰和关怀,并且嘱咐产妇家属对产妇的心理变化予以重视,关怀初产妇,并解决产妇困惑。(4)组织孕妇和家属集体学习婴儿的护理知识,并对关键内容进行演示。(5)新生儿护理服务指导,早期医院进行专业的护理并指导家长学习,住院后定期电话随访家长护理情况并给予指导。护理内容主要有:为婴儿建立电子档案;婴儿抚触;婴儿沐浴;婴儿游泳。每周定期随访一次,连续6周,共42 d。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增加随访次数,其余时间可电话随访,了解初产妇及新生儿具体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最后一次家庭随访对初产妇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母婴健康状况;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7]。

1.2.2 对照组 住院期间接受传统护理服务,42 d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同试验组。

1.3 评价指标

(1)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评价:问卷调查结合随访情况,对产妇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打分,同时调查产妇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并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0分。(2)母婴健康情况:包括母乳喂养情况、初产妇心理、辅食添加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试验组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评价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母婴健康情况比较

试验组母婴在母乳喂养情况、母亲心理状态、新生儿护理及辅食添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整体健康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经济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产妇产后保健需求快速增长同时也对相关医疗保健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虽然相关医疗保健机构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积极服务,但由于医院与家庭脱节,导致产后母婴健康保健服务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些新妈妈和新生儿在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存在着身心健康问题[9]。因此探索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有良好的实践意义。目前而言,延伸护理尚处于探索阶段。护理人员直接上门为新妈妈提供包括心理安抚喂乳喂养技能指导及辅食添加知识培训、婴儿护理技巧等在内的护理服务,能通过促进新妈妈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掌握好护理技能、提高母乳喂养比例、迅速排出恶露等方面促进产妇康复并切实提高新妈妈对新生儿的照顾水平[10]。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产妇母婴保健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评价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母婴在母乳喂养情况、母亲心理状态、新生儿护理及辅食添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例数较少,整体健康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延伸护理服务,切实促进了产妇知晓母婴保健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促使产妇尽早调试心理,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既促进产妇产后康复也提高了新生儿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产后延伸护理切实提高了母婴身心健康水平,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春回.60例产后延伸护理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14-115.

[2]范桂红,王秀清,方淑彩,等.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73-74.

[3]王小雨.产后入户随访对母婴保健影响100例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2012,11(5):301.

[4]王娴娴.产后延伸护理服务的方式与途径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353.

[5]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1-1982.

[6]周丽娅.产后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35-36.

[7]焦蕤.产后延伸服务在产科的临床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9):799-800.

[8]陆少霞,粱燕华,吴秀娥,等.对产妇实施延伸的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2):107-110.

[9]陈锡利.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33(5):2311-2312.

篇5

【关键词】孕产妇HIV筛查;阳性率;母婴阻断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之一,艾滋病母婴传播可以发生在妊娠期(主要是孕晚期)、分娩期或哺乳过程中,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母产道、母乳喂养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保护儿童免遭艾滋病侵害、减少儿童发生艾滋病的重要举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通过2007-2012年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分娩产妇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情况月报表、感染产妇分娩婴儿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情况月报表、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婚检妇女基本情况登记卡、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及所生婴儿登记卡、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登记卡,分析我县阳性孕产妇及其婴儿母婴阻断服务及随访管理情况。

1.2 方法:全县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对就诊的孕产妇进行咨询、根据知情不拒绝的原则,抽取静脉血,采用快速检测方法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并上报,对初筛阳性者及时转至县妇幼保健院(或疾控中心)艾滋病初筛试验室复筛,阳性者送往自治区(或市)疾控中心确诊,确诊阳性者由县妇幼保健院专人负责检测后咨询、转介、随访管理,转介到市级抗病毒治疗点对阳性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分娩后由县妇幼保健院项目办对婴儿随访到18个月。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发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为27.6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9例、高中以上4例,主要集中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职业:农民16例,占84.21%,文职、经商、餐饮服务员各1例。民族:壮族15例,占78.95%,瑶族、白族、仫佬族、汉族各1例。

篇6

母婴健康安全行动计划

为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母婴安全,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自2018年起,在全国组织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预防和减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为核心,以落实母婴安全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抓手,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为保障,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温馨的妇幼健康服务,全力维护妇女儿童健康。

二、行动目标

自2018至2020年,通过开展母婴安全行动,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到202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10万,全国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5‰。在此基础上,树立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

三、行动范围

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助产机构),重点是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妇产医院。

四、行动内容

(一)妊娠风险防范行动。

1.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以科学备孕、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为重点,制订孕产妇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发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材料。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微信、微博等大众媒体,制作参与科普节目,积极撰写科普文章,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孕育健康知识,提升群众健康素养,使每个孕产妇成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积极参与配合医疗保健活动,提升自我保健和风险防范意识。

2.做好备孕咨询指导。将妊娠风险教育作为孕妇学校开班第一课。设立生育服务咨询室,汇集妇科、产科、生殖、遗传、心理、中医等专业力量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规范提供生育力评估和备孕指导。综合评估妇女基础健康状况、生育能力和年龄等因素,客观告知妊娠几率和风险,引导群众正确认识高龄高危妊娠风险。

3.开展妊娠风险评估。按照《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对孕产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作出明显标注。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一般风险)”、“橙色(较高风险)”、“红色(高风险)”和“紫色(传染病)”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对患有疾病可能危及生命不宜继续妊娠的孕产妇,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4.提供生育全程服务。使用全国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产后避孕、儿童保健等内容,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打造无缝连接“一条龙”服务链。规范有序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服务,严格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综合防控措施。指导产妇分娩后及时采取避孕措施,减少非意愿妊娠,合理控制生育间隔。

(二)危急重症救治行动。

5.加强高危人群管理。筛查妊娠危险因素,识别高危孕产妇,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严格实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密切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转诊。

6.查找救治薄弱环节。每半年组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等业务科室和医务科等职能部门召开至少1次联席会议,梳理在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方面存在的管理、技术问题,完善诊疗预案和管理制度,建立孕产妇用血、转运等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

7.针对死因完善预案。结合区域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情况以及本机构实际,针对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主要死因建立抢救流程与规范,明确相关科室和人员职责任务,确保急救设备和药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建立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医患沟通和媒体沟通机制。

8.建立救治协调机制。设立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协调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会诊、转诊等机制。建立院内多学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小组。完善产科、儿科协作机制,鼓励产科与儿科共同确定分娩时机,儿科医师按照院内会诊时限要求准时到达。

(三)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9.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成立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负责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产科、儿科应成立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医疗质量安全案例警示教育。

10.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强化产科探视管理,新生儿在院期间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完善新生儿出入管理制度和交接流程,做到身份有识别、交接有登记。规范处理医疗废物,依法依规妥善处理胎盘和死胎(死婴)。加强新生儿病房、临床检验实验室、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有效防范医院感染。

11.促进质量持续改进。针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等重点部门,围绕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考核指标。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应当每月开展自我评估与分析,制订并落实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医疗质量安全信息。

12.定期报送母婴安全信息。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定期报送住院分娩、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等个案数据以及服务资源数据,发生孕产妇死亡后第一时间通报辖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

(四)专科能力建设行动。

13.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以各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提升产科、儿科专科诊疗水平。综合性医院着力加强妊娠合并症处置、危重孕产妇多学科联合救治,重点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分娩量较大的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着力加强产科亚专科和新生儿科建设,逐步建立产科重点专病医疗组。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方法,开展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促进孕产妇和婴幼儿安全应用中药。加强危急重症中西医临床协作,提升诊疗救治能力。

14.促进保健专科发展。开展妇幼保健专科示范单位建设,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内容,加强人才建设,促进预防保健与临床医疗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后保健、儿童眼保健、儿童听力保健等保健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推广应用中医防病保健方法,扩大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产后保健等方面的作用。

15.强化专业技能培训。结合辖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情况,确定技能培训主题。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次专项技能培训和快速反应团队急救演练,提升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紧急剖宫产自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DDI)应当努力控制在30分钟以内并逐步缩短。保障产科医师、助产士、新生儿科医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

16.推进科研攻关和临床转化。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在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处理及出生缺陷防治、早产风险提示、早产儿救治等方面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加快推进产后出血防治、新生儿复苏等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便民优质服务行动。

17.优化诊疗资源配置。按照开放床位和配置标准,足额配备医护人员和设施设备,确保服务资源与服务量相匹配。在门诊合理安排B超等设备,增加胎心监护等可穿戴设备,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优化产科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集中产科门诊、超声检查、胎心监护、采血、尿检、缴费等环节,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自助服务设备,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在儿科和儿童保健门诊设立母乳喂养室。

18.推进全面预约诊疗。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的产科预约诊疗率≥70%,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在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的前提下,推广预约住院分娩,对预约孕产妇优先安排住院床位。

19.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通过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方式,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等候时间。提供自助打印、网络查询、手机信息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规范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惠民利民政策和措施。

20.倡导温馨舒适分娩。营造温馨、舒适的产房环境,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积极开展专业陪伴分娩等非药物镇痛服务,鼓励开展药物分娩镇痛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展家属陪伴分娩。

五、行动步骤

(一)2018年工作安排。

1.2018年1-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母婴安全行动计划》部署相关工作。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行动计划和当地实际,制订本省(区、市)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做好动员部署、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各省(区、市)的实施方案要对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较高的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重点区域制订针对性的策略措施。

2.2018年6-12月,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推动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发现先进典型,挖掘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示范单位进行宣传报道。

(二)2019年工作安排。

1.2019年1月,总结2018年度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2.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2018年度情况,部署2019年工作。对2018年度母婴安全示范单位进行表扬,在全国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3.2019年3-12月,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推动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发现先进典型,挖掘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示范单位进行宣传报道。

(三)2020年工作安排。

1.2020年1月,总结2019年度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2.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2019年度情况,部署2020年工作。对2019年度示范母婴安全示范单位进行表扬,在全国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3.2020年3-12月,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推动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发现先进典型,挖掘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示范单位进行宣传报道。

4.2020年10-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母婴安全行动计划3年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推进母婴安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六、行动要求

(一)细化落实行动措施。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确定部分重点联系医院,强化督促指导,定期了解工作进展。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也要建立重点联系单位制度,督促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切实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委管医院要发挥“国家队”表率作用,省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要发挥区域“龙头”作用。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深入挖掘、树立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根据各地推荐的示范单位,遴选出一批全国示范单位组织系列报道,供各地交流学习。

(三)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篇7

[关键词]社区;产后妇女;健康知识需求;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2095-0616(2017)04-51-04

产褥期的女性敏感度较高,在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上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变,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产后体质虚弱,身体应激及内分泌环境的改变,产后妇女和新生婴儿在此期存在着诸多的健康隐患,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因此,提高社区产后妇女的健康认知水平对保障母婴健康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计划生育二孩政策的放开,产妇数量势必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增加,部分产妇年龄增高,遇到的问题也会增加,每个家庭都希望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因此要做到系统、完整的健康教育必须具备充足的人力,提高产后居家访视率,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为了解社区产后妇女对产后健康知识的需求及获得有关健康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产后保健服务质量,本研究采用单项选择法和多项选择法的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中心进行居家访视的755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中心进行居家访视的755例产妇为调查对象,年龄22~40岁,平均(25.3±5.1)岁,其中初产妇583例,经产妇172例;正常分娩591例,剖宫产164例,所有调查对象均可以正确理解和回答调查内容,并给予建立健康档案,做好产妇的信息登记及产后居家访视随访记录,并对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分析。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 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由负责产后访视的小组成员针对产后相关健康知识设计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测,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为产妇一般资料、社区产妇产后健康知识的需求及获得有关健康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每个选项采用打“√”的形式妇选择。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755份,有效回收755份,有效回收率100%,并将全部调查问卷进行汇总统计。

1.2.2调查方法 采用单项选择法和多项选择法的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本中心进行居家访视的755例产妇进行产后健康知识需求调查,了解产妇产后健康知识的需求及获得有关健康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分析统计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社区产后妇女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社区产后妇女普遍缺乏相关健康知识,健康知识需求情况见表1。

2.2社区产后妇女缺乏相关健康知识的原因

社区产妇健康知识普遍缺乏,需求多,存在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见表2。

2.3社区产后妇女获得有关健康知识的方法和途径需求

社区产后妇女都希望得到科学具体的针对性康复指导,教育方法和途径以医护人员讲解演示和上门家访得到最多的支持,见表3。

3讨论

产后居家访视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产妇和新生儿两部分,能更鲜明地体现出社区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性,也是妇女五期保健的重要内容,可及早发现影响产妇、新生儿的不良习俗及健康问题。本中心承担着社区产后妇女的居家访视工作,探讨社区产后妇女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可以进一步了解产后妇女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并针对性的对产妇进行及时、正确的指导,从而为保障母婴健康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措施,真正达到母婴健康的社会目的。但产妇对产褥期保健知识的掌握存在片面性,对有些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目前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持续随访追踪,来评价社区产后妇女对健康知识需求的现状,统计社区产后妇女认知水平,为社区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分阶段的健康教育提供合理的建议与依据。从表1可见,本项调查研究中结果显示,社区产后妇女普遍对健康预防保健知识都是欠缺的,对健康知识指导需求高,其中婴儿早期教育占75.6%,婴儿抚触、按摩的方法占73.5%,产妇保健操的锻炼占56.1%,新生儿喂养和辅食添加的注意事项及产妇腰痛的预防占49.1%,婴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及新生儿异常情况(如严重溢奶)的应急处理占47.5%,婴儿常见疾病(如尿布疹、鹅口疮、脓疱疮等)的预防及护理占46.7%,新生儿日常护理(如臀红的预防、皮肤的清洁、脐部护理等)的注意事项占41.9%,及早开乳和母乳喂养的好处占40.4%,产妇会阴伤口、恶露、子宫复旧等的观察占29.8%,产妇乳腺炎的预防占20.2%。这些调查结果表明要对存在的健康问题做好针对性的产褥期保健指导,保障母婴健康,真正达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篇8

仙居妇幼保健院 浙江省台州市 317300

【摘 要】目的:系统分析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单位2013 年4 月—2014 年6 月间收治的母婴分离产妇98 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9 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 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后,不仅能够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加快身体恢复速度,还可消除产妇不良心理,防止产后抑郁的发生。

关键词 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情况;护理干预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在分娩后应与产妇同室并进行母乳喂养,但是也有一部分婴儿在出生后,因各种疾病或其他因素不得不和母亲分离,转入新生儿监护室。很多产妇对于这种突发状况不能理解,进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产妇产褥期的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1]。因此,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产妇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笔者就我单位2013 年4 月—2014 年6 月诊治的98 例产后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单位2013 年4 月—2014 年6 月间收治的母婴分离产妇98 例,年龄21~36 岁之间,平均年龄(28±2.3)岁;所选产妇均为剖宫产,其中初产妇79 例,经产妇19 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9;观察组49 例。组间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49 例母婴分离产妇,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 例母婴分离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①健康宣教:由于母婴分离产妇对于产后母婴分离原因、保健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并且产妇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根据产妇不同的情况做好心理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对婴儿疾病的判断,正确的哺乳方法、新生儿沐浴方式以及对婴儿的看护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主动对产妇进行自我护理保健及产褥期如何护理等进行知识宣教,并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优点及重要性[。

②心理护理:大多数产妇由于产后母婴分离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担忧、焦虑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和正常休息,更为重要的是会对产妇产后的泌乳情况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应特别加强产妇心理方面的护理;细心观察产妇的心理状态,发现情绪异常的产妇要及时与其进行有效沟通,根据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心理诉求给予相应的疏导、安慰和鼓励,对于有特别需求的产妇尽力提供方便并帮助其解决问题。及时向产妇告知新生儿健康情况或治疗效果等;并安排产妇对其进行探视,以此减轻或缓解产妇紧张、担忧和焦虑情绪[2]。③乳房护理:母婴分离产妇由于产后乳房不能得到婴儿及时的吸吮,极易产生乳房肿胀及泌乳时间的后延。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干预,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在产后1d 开始进行乳房护理,2 次/d 采取按摩、热敷等办法挤压乳汁,20min/ 次;将挤出的乳汁装入消毒容器内,用专用冰箱存放,适时送入新生儿监护室[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以24h 内为观察指标)、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文中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P<0.05 时,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母婴分离产妇98 例的护理情况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度过母婴分离的非常时期,还可提高产妇母乳分泌率,并帮助其尽快适应母亲角色。除此之外。还可对良好的护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大大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医院整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产后访视;母婴保健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09-02

产后访视是为了满足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指导、心理支持、健康知识等各方面的需求而实行的全面、全程、系统管理的健康服务。我们通过对本院辖区内450例产妇及455例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了解产妇的生理与哺乳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情况,给予健康指导与宣教,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辖区内2010年1月~2012年10月被访视的产妇450例,新生儿455例(含5对双胎)。产妇年龄19~39岁,初产妇278例,经产妇172例,自然分娩290例,剖宫产160例,孕周37周440例,孕周≥42周5例;早产儿5例,过期产儿5例,足月产440例,低体重儿5例,巨大儿13例。

1.2 方法:按照妇幼保健规范要求,于产后7、14、30d有院保健科产后访视小组成员入户进行随访。向产妇及其家属宣传产后访视的目的与意义,因人而异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宣传,并且针对产妇与新生儿的不同健康问题分别进行耐心指导,对当时不能解决者,回院向专家请教后立即回复解决。

1.3 访视内容

1.3.1 产妇:监测生命体征,检查产妇子宫复旧及会阴伤口的愈合情况,了解恶露性质、量,检查情况,了解乳量,强化住院时传授的健康知识,包括喂哺、含接姿势与方法,预防皲裂,传授挤奶的方法,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腺炎的发生。对产妇产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心理有问题的产妇及时进行疏导,并动员其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使产妇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

1.3.2 新生儿:监测生命体征,检查新生儿精神状态、行为反应、心肺、皮肤颜色、皮肤黏膜、囟门、口腔、生殖器官、脐带、大小便等情况,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运用健康教育、技术指导、护理支持等手段加以解决,根据情况酌情增加回访次数,缩短回访间隔时间,严重不能解决者动员住院诊治,杜绝不良后果发生,强化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抚触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督导42d母婴回到分娩医院复查。

1.3.3 建立健康随访热线:将我院保健科及妇产科、儿科电话公布到每一户被服务家庭,及时帮助解决随访间隔期出现的健康问题。

2 结果

经过产后访视的产妇,无一例乳腺炎、切口感染发生,子宫收缩良好,12例皲裂、10例母乳汁分泌不足者通过产后访视指导,成功地进行了纯母乳喂养,2例子宫复旧不良的及时发现并入院治愈,21例产后便秘者得到及时指导解决,18例心理问题产妇得到及时疏导,心理压力得到解除,无一例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通过产后访视,新生儿得到良好照顾,体格监测均正常,无一例脐炎发生,病理性黄疸及时得到就诊,摒弃了传统习俗,杜绝了不良陋习的发生,母儿身心健康均得到满足。

3 讨论

3.1 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随着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母乳喂养的好处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但是由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与技能缺乏而放弃母乳喂养者大有所在,我们的产后访视工作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通过产后访视,产妇获得解决母乳喂养中存在的健康问题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3.2 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保证了围生期保健质量。

3.3 随着产科技术不断提高,产妇住院时间缩短,产妇及其家人处理产褥期健康问题能力不容乐观。绝大多数产妇缺乏产后护理知识,缺乏新生儿喂养、新生儿皮肤护理、脐部护理等知识,加之分娩及角色转变所带来压力等问题,通过及时的产后访视,针对性进行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给予产妇很大的身心支持,使产妇们充满信心面对新角色带来的各种挑战,从而提高产妇的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围生期保健得到切实保证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益。

3.4 产后访视者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素质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后访视质量面临更大挑战,访视者在产后访视过程中要对产妇和新生儿存在的、潜在的以及产妇和家属提出的健康问题做详细、专业的解答和护理指导,这不仅要求访视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业务技术,还要求访视者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访视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丰富专业知识,熟练业务技术及沟通技巧,才能满足不同层次产妇对产后保健和育儿知识的需求,更好地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健康服务。

3.5 规范和完善了产褥期健康教育内容:产褥期健康教育是产后访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产妇及家属的健康行为,关系到母婴的身心健康。在产后访视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影响产后母婴健康的问题,及时制定全面性、专业性、可行性的健康教育内容,为产褥期保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综上所述,产后访视是孕产期母婴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母婴出院后健康状态的一种延续,是母婴顺利渡过产褥期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向华,杜淑清,王玉华;浅谈产后访视和护理指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7期

篇10

关键词:孕期保健;目的;手段

0引言

为保障母婴的健康成长,孕妇需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等孕期保健。产前检查应从妊娠12周前确定妊娠开始,孕28周前每4周复查一次;28~36周间每2周复查一次;36周后每周一次,正常妊娠孕期检查保证5~8次。凡属高危孕妇则酌情增加复查次数。本文就32例孕妇的孕期保健措施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孕妇的产前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初产妇26例,经产妇6例。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2岁。

1.2早孕期保健措施

早孕期的保健目的是为了确定宫内妊娠及妊娠周数,同时排除不宜妊娠的疾病,为孕妇提供孕早期保健知识[1]。具体检查手段有:病史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高危妊娠检查。病史检查从孕妇基本情况、月经史、现在史、过去史、婚育史、家族史入手。体格检查包括孕妇的一般情况、全身情况、妇科检查。辅助检查手段有:血、尿常规检查、产科特异感染检查、肝、肾功能测定、B超、阴道分泌物、心电图等。

1.2中孕期保健措施

中孕期定期产前检查,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影响母亲和胎儿健康的高危因素,同时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筛查先天异常胎儿。主要检查手段有问诊、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化验检查、特殊检查、高危妊娠的识别等。经过问诊,了解胎动出现时间及胎动变化。体检查孕妇体重增加情况、血压范围、下肢是否浮肿。检查子宫底高度、胎位、胎先露。监测胎儿发育等。

1.3晚期妊娠保健措施

晚孕期保健是为了防治孕期并发症,监测胎儿发育状况,同时进行分娩前的教育。检查手段及方法同孕中期。但是孕晚期需进行产前评估。孕37周时应由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进行全面评估,提出适时分娩计划等处理意见。

2结果

32例孕妇中,27例孕妇经过不同时期的孕期保健检查和指导,胎儿发育良好,无巨大儿的出现。1例孕妇经肝功能检查呈阳性,后经其他检查确诊为乙型肝炎携带者,而终止妊娠。1例发现严重的内外科疾病,终止妊娠。2例需要产前诊断者做相应的处理后,转上级医院。1例严重贫血孕妇也转入上级医院接受治疗。

3讨论

孕期检查的目的、内容和手段因孕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孕早期的检查首先是确定宫内妊娠还是异位妊娠。同时,排除不宜妊娠的疾病,适时终止妊娠。了解孕妇的基本情况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月经初潮的时间、周期、经量、前次月经日期、末次月经日期[2]。孕早期妊娠反应出现的时间及程度,有无阴道流血、头痛、心悸等,孕期内发热及服药情况,特别注意有无内、外科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有无高血压、心、肺、肾、内分泌疾病、出血、传染病等病史及其治疗情况,有何手术史。有无自然流产、早产、难产、死胎、死产及既往分娩情况,有无产后出血、感染,婴儿体重及健康情况,如手术产应了解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家族中有无高血压、精神病、双胎、糖尿病及与遗传有关的疾病。丈夫健康状况,有无遗传性疾病等。

中孕期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发现并处理影响母亲和胎儿健康的高危因素。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筛查先天异常胎儿。及时发现畸形胎儿和危害孕妇健康的疾病,及时终止妊娠。

晚孕期检查能有效的防治孕期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宫缩乏力、胎位异常等是常见的孕晚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孕期并发症,常常因合并产科出血、感染抽搐等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了有效保障母婴健康,在孕晚期需进行并发的防治。产前检查时,医生要了解胎动情况,分析孕妇主诉的一些症状如:头痛、眼花、浮肿、腹痛、阴道流血和流水等。如孕妇一周内体重增加≥500g,应予重视。血压>140/90mmHg(18.7/12kPa),属病理情况。孕32~34周常规,末期胎位不能确定,或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或胎儿发育小或怀疑巨大儿时,应做B超检查,超过40周酌情增加检查次数。

本研究中的32例孕妇,经过不同孕期的检查和指导,胎儿发育良好,无巨大儿的出现。1例孕妇经肝功能检查呈阳性,后经其他检查确诊为乙型肝炎携带者,而终止妊娠。1例发现严重的内外科疾病,终止妊娠。2例需要产前诊断者做相应的处理后,转上级医院。1例严重贫血孕妇也转入上级医院接受治疗。以上结果进一步表明,孕期保健的重要性。总之,定期的孕期检查和指导,能有效预防巨大儿的娩出,同时能及时发现妊娠疾病,保障母婴健康,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