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市场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08 18:0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政服务市场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政服务市场发展趋势

篇1

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家政服务这一新型行业也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再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就我县家政服务业的现状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托县的家政服务市场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目前,全县注册登记的家政服务公司有5个,劳务中介4个,物业公司4个。据不完全统计,从业人员约700多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占80%以上,年龄一般在36—55岁之间,大部分为双河镇居民,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80%,主要服务区域为托县县城和电厂,涉及的服务项目有:室内外保洁、疏通管道、清洗抽油烟机,搬家、看护婴幼儿、照料老人等。家政服务的用工形式主要分为住家保姆和钟点工等,家政服务的工资水平概况为:住家保姆每周休息一天或不休息,平均月工资800元左右,钟点工平均每小时30元,每年年关将至时,保洁员的平均工资会有所上涨,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存在的问题

家政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型行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政服务人员普遍缺乏专业训练,难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由于大多数服务人员文化程度偏底,又缺乏专业训练,她们的卫生习惯、生活方式和家务达标要求与雇主的期望有较大差异,对老人和孩子的照顾更是缺乏必需的护理知识,很难满足和适应雇主的需求,造成供需之前的现实矛盾。

2、家政服务队伍不稳定。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县家政服务人员中,保洁员占较大比例,但保洁工作一年中只有两三个月为旺季,其余的月份收入较微薄,导致部分人员转行从事其他工作;二是社会对家政服务业的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仍然把家政服务视作“服侍人”的低人一等的行业,因此,碍于面子,部分下岗失业者宁愿赋闲在家也不愿“屈就”于家政服务,加上社会对家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宣传不够,致使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地位偏低;三是有些家政服务需要从业人员长时期离开家庭,这对于有家、有子女的下岗女工来说,有较大困难,她们不易接受。

3、家政服务市场管理混乱,呈现无序状态。由于目前我县家政服务行业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没有法律法规的保护和制约,使得家政服务市场良莠混杂,从业人员的可靠性和诚信度被大打折扣,严重制约着家政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劳动供给渠道不通畅。虽然近年来,我县陆续成立了多个家政服务公司,但是由于缺乏规范管理,从业人员自找雇主、雇主通过小广告(人业人员自打的广告)或亲戚朋友介绍找家政服务人员的雇佣方式成为一种普通现象,从而导致家政服务公司形同虚设,雇佣双方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致使“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发展家政服务业的几点思考

1、应该加大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力度,提高家政服务的技术含量。家政服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关键环节。可以根据我县市场需求和从业者的特点,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职级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强化家政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综合素质,有效提高家政服务水平,使更多的家政服务人员能持证上岗。

篇2

关键词:油田 物业 管理

一、引言

油田物业管理走进电子信息化时代。数字管理平台的投用,可使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服务质量监督、处理用户报修投诉更加方便、快捷、直观。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就可以一览热网、污水站运行情况,全面了解所属单位员工服务执行情况。

二、油田物业管理的注意问题

什么是战略?战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全方位的综合因素出发,对自己的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所做出的总体谋划。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是:指导企业全部活动的是企业战略,全部管理活动的重点是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而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关键是对企业内外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并使三者之间形成动态平衡。所以说,企业战略管理的任务就在于通过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在保持这种动态平衡下,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使命。可以说,一个不重视战略的企业永远不可能做强,也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

振兴公司是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第一家成立的物业管理企业,公司近些年来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的发展战略是:以品牌服务为主导战略,以低成本运营、市场开发为基础战略,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科技创新为保障战略。并加强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变化的跟踪,对战略目标和具体战略措施随时加以调整,做精做强主营业务,积极培育辅业项目,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高效快速发展,努力实现打造石油系统一流物业管理企业的战略目标。

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三个关键环节。在这方面,企业必须打破等级界限,打破专业界限,多渠道发现人才,真正做到识才用慧眼、用才有气魄、爱才动真格,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形成大力培育人才、广泛吸引人才、珍惜和用好人才的环境和气氛。振兴公司在人才培养培训方面从两个环节入手,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加强对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复合型技术人员的培养。鼓励技术精湛的老师傅与青年工人签订师徒合同,传授经验,同时加强多面手人员的培养,使他们在各个工种间可以进行轮岗操作,做到“精一、通二、会三”。二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举办各工种技能培训班,提高技术水平和实际能力。

三、油田物业管理的发展模式

1.走“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之路,广开财源

服务市场不发育、物业管理收入来源不足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拓宽收入渠道,弥补经费不足,必须实行“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策略。油田矿区开展多元经营有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发展居住小区的社区服务业大有可为。独立工矿区因远离城市,许多社区服务项目无法依托城市供给,因此物业公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餐饮服务、商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家庭装饰服务、房屋出租等内容,既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又能增加收入来源。

2.走精干高效之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社会化。

在实行物业管理的初级阶段,物业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以自我服务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物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信息化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物业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在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形势下,物业管理如果不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管理模式,不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手段,仍然采取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方式,物业管理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难以生存。

3.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是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的必然选择。

像石油企业这样的独立工矿区,居住区分散、规模相对偏小,物业管理机构往往按居住区设置,造成物业管理资源分散,成本偏高,形不成规模效益。随着服务市场的发展、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竞争,通过兼并、重组,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是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和生存之道。深圳、上海等地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独立工矿企业必须适应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对物业管理机构有计划的进行合并重组,以发挥规模效益。

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队伍。

青海油田物业管理的人员大部分是过去从生产一线分离出来的老弱病残和闲散人员,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已不能满足新形势要求。油田物业管理必须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和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重视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素质优良的物业管理人才队伍。

5.物业管理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

新世纪里,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物业管理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走进市场参与竞争。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在国内物业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物业管理市场容量不断扩展的机遇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平台,才能获得市场。

四、结语

因此,油田物业管理企业必须要做好短期和中长期战略规划。主要内容有品牌定位、目标市场、发展规模、人才储备、服务方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同时,物管企业的战略规划还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整体性及目标性。既要做好中长期战略规划,使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增强企业品牌的生命力,也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强势品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1998年经国务院决策,石油和石化两大行业进行了重组,实现了上、中、下游业务一体化经营。为了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寻求更大发展,1999年开始,石化集团对内部业务和资产进行了重组。将核心业务中的优良资产从集团公司剥离出来,改制成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10月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成功上市。占从业人员60%的非核心业务和大量的不良资产作为存续企业留在了母体,主要包括专业化施工、生产后勤辅助、多种经营和社会服务四部分。在过渡期,对存续企业实行关联交易、限额亏损、定额补贴的经营管理政策。社会服务部分的改革目标是将来与企业分离,在条件成熟时最终移交政府、回归社会。国家关于企业办社会的指导方针和企业体制的重大变化对物业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像石油石化这样缺乏城市依托的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对策?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石化集团物业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伴随着石化集团重组改革的进程,作为社会服务部分重要内容的物业管理系统也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是形成了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队伍。按照石化集团重组改制的总体要求,企业办社会部分的人员、资产从原来的主营生产单位分离出来,组建了专门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例如,在油田企业管理层设有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分片设立若干社区管理中心(二级单位),下设物业管理公司或物业管理站,负责居民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物业管理的覆盖面大大拓宽。目前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涉及的内容包括房屋的维修、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管理,小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治安、环卫、绿化、交通、消防管理,向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康乐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等。三是按照关联交易的原则物业公司形成了新的经营运行机制。物业管理公司做到了经费来源规范、成本明晰、费用开支透明。物业管理费支付结算实行业主(即主营单位)与服务方(即物业管理公司、站)共同签认制度。物业管理单位实行了独立核算,实行以满意率指标为主的综合考核。四是形成了合理的服务定价机制。定价是业主和委托服务方关注的焦点。为了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精神,服务价格确定的原则是;有国家定价的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执行,无国家定价的按市场价格执行,既无国家定价又无市场定价的按照实际成本+合理利润定价,以上情况都不适用的通过双方协商定价。

物业管理改革的实践证明,对独立工矿企业的居民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得到了主营单位和广大居民的支持拥护,总体效果是好的。一是矿区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居民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广大职工更加安居乐业。二是矿区的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实行物业管理,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状态,为居住小区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物业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了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了矿区城市化的进程。三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城市文明居住小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物业管理工作是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重要内容。在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过程中,通过居民的参与,有利于塑造他们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和健康向上的行为规范。四是解放了主营单位的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实行物业管理,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与社会服务系统的分离,主营单位彻底摆脱了生活后勤方面的后顾之忧,便于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同时,物业管理系统与主营单位在资产、资金、人员上做到了三个分清,明晰了成本,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存在的生活后勤挤占生产成本问题。

石化集团虽然已经开始了物业管理的实践和探索,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行政型、福利型的运行模式。物业管理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行政性补贴,个人支付的费用很少。物业公司的造血功能不足,尚未建立起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自立生存的良性发展的机制。由于职工的收入水平不高,居民的支付能力不足,加之根深蒂固的福利观念的影响,在矿区还没有形成足以支撑物业管理公司自立生存的服务市场。从物业管理队伍本身看,也存在着总体素质不强、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二、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这一行业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迅速崛起和迅猛发展的事实证明,物业管理在我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独立工矿企业推行物业管理,是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呼映职工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质量要求、促进矿区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大举措。推行物业管理的目的,是向业主提供有效且经济的服务,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挥物业的使用价值和最大效用,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宁静、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物业管理联系着千家万户,物业管理活动既是物业公司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报偿的企业经营行为,同时又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政治高度认识和看待物业管理工作,把物业管理与建设文明矿区,塑造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公民,创造温馨、和谐、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结合起来,促进物业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健康轨道发展。

根据独立工矿企业的特点、社会发展趋势和物业管理本身的发展规律,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升物业价值和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从独立工矿企业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分步运作,努力促进物业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服务性质由职工福利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经费来源以单位支付为主向居户支付为主转变,服务方式由内部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实现物业管理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协调发展。

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专业化管理。将企业内部的生活服务系统与生产经营系统相分离,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按事业性管理,按合同制和甲乙方方式运作,通过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提高服务质量。第二步,实行模拟企业法人运作。物业管理公司经济上独立核算,经费来源以产权单位支付为主、个人缴纳为辅,实行经费补贴、模拟法人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第三步,实行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在住房制度改革到位、房屋产权归个人所有的基础上,物业管理费用暗补改明补,进入个人工资总额,由个人支付物业管理费用。在居民收入、支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物业服务市场比较发育,服务价格到位,物业公司以优质的服务获得合理的报酬,实现自立生存,自我发展。

三、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模式探讨

石化集团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的物业管理已经迈入了第二步,预计还需要经过较长的服务市场发展发育过程,才能跨入第三步。在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笔者认为,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采取以下的发展模式和策略:

1.走“建管一体化”之路,形成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对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建设、销售到售后管理,实行一体化运作是许多开发商采取的成功做法。通过良好管理和优质服务创造开发商信誉和品牌、以提升物业价值、进而促进商品房的销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再为物业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这是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到位,在独立工矿企业取消实物性分房、实行货币化分配之后,住宅建设必须按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运作,这必然面临房屋销售的问题。借鉴城市开发商的做法,将商品房开发和物业管理相结合,实行建管一体化模式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之初的必经之路。

2.走“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之路,广开财源。服务市场不发育、物业管理收入来源不足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拓宽收入渠道,弥补经费不足,必须实行“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策略。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开展多元经营有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发展居住小区的社区服务业大有可为。独立工矿区因远离城市,许多社区服务项目无法依托城市供给,因此物业公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餐饮服务、商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家庭装饰服务、房屋出租等内容,既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又能增加收入来源。

3.走精干高效之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社会化。在实行物业管理的初级阶段,物业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以自我服务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物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信息化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物业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在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形势下,物业管理如果不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管理模式,不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手段,仍然采取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方式,物业管理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难以生存。因此,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管理手段,走社会化服务、精干高效管理之路,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

4.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是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的必然选择。像石油企业这样的独立工矿区,居住区分散、规模相对偏小,物业管理机构往往按居住区设置,造成物业管理资源分散,成本偏高,形不成规模效益。随着服务市场的发展、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竞争,通过兼并、重组,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是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和生存之道。深圳、上海等地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独立工矿企业必须适应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对物业管理机构有计划的进行合并重组,以发挥规模效益。

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队伍。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的人员大部分是过去从生产一线分离出来的老弱病残和闲散人员,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已不能满足新形势要求。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必须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和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重视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素质优良的物业管理人才队伍。

新世纪里,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物业管理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走进市场参与竞争。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在国内物业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物业管理市场容量不断扩展的机遇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平台,才能获得市场。总而言之,物业管理企业,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市场、占领市场。       参考文献:

1、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20 2、王芳华,现代企业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86-102

3、郭西强,名牌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9.27-36

篇4

1998年经国务院决策,石油和石化两大行业进行了重组,实现了上、中、下游业务一体化经营。为了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寻求更大发展,1999年开始,石化集团对内部业务和资产进行了重组。将核心业务中的优良资产从集团公司剥离出来,改制成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10月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成功上市。占从业人员60%的非核心业务和大量的不良资产作为存续企业留在了母体,主要包括专业化施工、生产后勤辅助、多种经营和社会服务四部分。在过渡期,对存续企业实行关联交易、限额亏损、定额补贴的经营管理政策。社会服务部分的改革目标是将来与企业分离,在条件成熟时最终移交政府、回归社会。国家关于企业办社会的指导方针和企业体制的重大变化对物业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像石油石化这样缺乏城市依托的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对策?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石化集团物业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伴随着石化集团重组改革的进程,作为社会服务部分重要内容的物业管理系统也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是形成了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队伍。按照石化集团重组改制的总体要求,企业办社会部分的人员、资产从原来的主营生产单位分离出来,组建了专门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例如,在油田企业管理层设有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分片设立若干社区管理中心(二级单位),下设物业管理公司或物业管理站,负责居民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物业管理的覆盖面大大拓宽。目前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涉及的内容包括房屋的维修、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管理,小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治安、环卫、绿化、交通、消防管理,向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康乐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等。三是按照关联交易的原则物业公司形成了新的经营运行机制。物业管理公司做到了经费来源规范、成本明晰、费用开支透明。物业管理费支付结算实行业主(即主营单位)与服务方(即物业管理公司、站)共同签认制度。物业管理单位实行了独立核算,实行以满意率指标为主的综合考核。四是形成了合理的服务定价机制。定价是业主和委托服务方关注的焦点。为了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精神,服务价格确定的原则是;有国家定价的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执行,无国家定价的按市场价格执行,既无国家定价又无市场定价的按照实际成本+合理利润定价,以上情况都不适用的通过双方协商定价。

物业管理改革的实践证明,对独立工矿企业的居民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得到了主营单位和广大居民的支持拥护,总体效果是好的。一是矿区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居民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广大职工更加安居乐业。二是矿区的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实行物业管理,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状态,为居住小区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物业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了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了矿区城市化的进程。三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城市文明居住小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物业管理工作是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重要内容。在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过程中,通过居民的参与,有利于塑造他们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和健康向上的行为规范。四是解放了主营单位的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实行物业管理,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与社会服务系统的分离,主营单位彻底摆脱了生活后勤方面的后顾之忧,便于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同时,物业管理系统与主营单位在资产、资金、人员上做到了三个分清,明晰了成本,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存在的生活后勤挤占生产成本问题。

石化集团虽然已经开始了物业管理的实践和探索,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行政型、福利型的运行模式。物业管理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行政性补贴,个人支付的费用很少。物业公司的造血功能不足,尚未建立起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自立生存的良性发展的机制。由于职工的收入水平不高,居民的支付能力不足,加之根深蒂固的福利观念的影响,在矿区还没有形成足以支撑物业管理公司自立生存的服务市场。从物业管理队伍本身看,也存在着总体素质不强、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二、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这一行业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迅速崛起和迅猛发展的事实证明,物业管理在我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独立工矿企业推行物业管理,是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呼映职工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质量要求、促进矿区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大举措。推行物业管理的目的,是向业主提供有效且经济的服务,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挥物业的使用价值和最大效用,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宁静、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物业管理联系着千家万户,物业管理活动既是物业公司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报偿的企业经营行为,同时又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政治高度认识和看待物业管理工作,把物业管理与建设文明矿区,塑造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公民,创造温馨、和谐、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结合起来,促进物业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健康轨道发展。

根据独立工矿企业的特点、社会发展趋势和物业管理本身的发展规律,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升物业价值和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从独立工矿企业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分步运作,努力促进物业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服务性质由职工福利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经费来源以单位支付为主向居户支付为主转变,服务方式由内部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实现物业管理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协调发展。

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专业化管理。将企业内部的生活服务系统与生产经营系统相分离,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按事业性管理,按合同制和甲乙方方式运作,通过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提高服务质量。第二步,实行模拟企业法人运作。物业管理公司经济上独立核算,经费来源以产权单位支付为主、个人缴纳为辅,实行经费补贴、模拟法人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第三步,实行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在住房制度改革到位、房屋产权归个人所有的基础上,物业管理费用暗补改明补,进入个人工资总额,由个人支付物业管理费用。在居民收入、支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物业服务市场比较发育,服务价格到位,

物业公司以优质的服务获得合理的报酬,实现自立生存,自我发展。

三、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模式探讨

石化集团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的物业管理已经迈入了第二步,预计还需要经过较长的服务市场发展发育过程,才能跨入第三步。在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笔者认为,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采取以下的发展模式和策略:

1.走“建管一体化”之路,形成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对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建设、销售到售后管理,实行一体化运作是许多开发商采取的成功做法。通过良好管理和优质服务创造开发商信誉和品牌、以提升物业价值、进而促进商品房的销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再为物业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这是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到位,在独立工矿企业取消实物性分房、实行货币化分配之后,住宅建设必须按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运作,这必然面临房屋销售的问题。借鉴城市开发商的做法,将商品房开发和物业管理相结合,实行建管一体化模式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之初的必经之路。

2.走“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之路,广开财源。服务市场不发育、物业管理收入来源不足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拓宽收入渠道,弥补经费不足,必须实行“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策略。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开展多元经营有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发展居住小区的社区服务业大有可为。独立工矿区因远离城市,许多社区服务项目无法依托城市供给,因此物业公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餐饮服务、商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家庭装饰服务、房屋出租等内容,既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又能增加收入来源。新晨

3.走精干高效之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社会化。在实行物业管理的初级阶段,物业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以自我服务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物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信息化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物业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在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形势下,物业管理如果不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管理模式,不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手段,仍然采取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方式,物业管理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难以生存。因此,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管理手段,走社会化服务、精干高效管理之路,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

篇5

母婴市场研究报告其中,孕妇产品具体包括孕妇食品(如孕期奶粉等)、孕妇衣物(如孕妇装等)和孕妇易耗品(如孕期护理用品等);婴童产品包括婴童食品(如奶粉、辅食等)、婴童衣物(如衣服、鞋袜等)、婴童耐用品(如手推车、家具、玩具等)和婴童易耗品(如纸尿布等);孕妇服务包括生育相关服务(如产后护理等)和非生育相关服务(如孕妇写真等);婴童服务具体包括婴童教育(如早教等)、婴童娱乐及出行(如室内娱乐、亲子游等)、婴童医疗保健(如体检等)、婴童丽人(如儿童美容美发、儿童摄影灯)和婴童金融服务(如儿童保险等)。 (如图A)

中国母婴童市场概况

市场需求将持续上升

中国母婴童市场于20XX年前发展起步,20XX年以来一直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整体市场规模由20XX年的8千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1.8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7%。其中,婴童产品及服务占据了整体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二者之和占比超过90%。罗兰贝格预计,受出生人口增长和消费能力升级的推动,未来五年,中国母婴童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处于上升态势,预计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xx年的整体市场规模接近3.6万亿元。其中,婴童产品虽然绝对体量占比仍然较高,但由于经历了20xx-20xx年的井喷期,其市场渗透率高于其余子市场,因此20xx-20xx年期间的增速将逐步放缓。而其余三大品类,即婴童服务、孕妇产品和孕妇服务的增速都将有所提高。(如图B)

人口增长促使适龄消费者增多

受全面二胎政策的影响,20xx年出生的人口数量预计将比20xx年增加约250万人。由于抚养婴童成本较低,且女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统计数据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低,生育一胎以上的意愿越强),三四线城市家庭生育二胎的意愿更强。加之人口基数大,因此,三四线城市出生人口数量增势将尤为明显,预计占总增长的80%以上。同时,鉴于中国人对部分生肖的偏好,结合历史规律,预计在20xx年(鼠年)和20xx(鼠年)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将较上一年增长3%左右。(如图C)

消费升级推动人均消费升高当前,母婴童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专业化及个性化。罗兰贝格调研显示,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母婴童产品消费者所关注的最主要因素是产品品质,其次是服务 3) ,对价格的敏感性较低。由此可见,中国消费者愿意为高质量、高安全性和高附加值的母婴童产品支付更高溢价;同时,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十三五”(20xx-20xx年)期间年均GDP增长预计高于6.5%;在这些因素驱动之下,消费者将不断增加在母婴童领域的消费。 (如图D E)

食品和服装在整体婴童产品市场中占比较高,教育则是婴童服务中规模最大的子品类

未来五年,婴童产品市场的发展将逐渐由爆发期过渡到平稳增长期,市场增速将有所趋缓,由17%下降至12%左右。具体到各个产品品类,食品和服装将长期占据产品市场超过70%的市场份额,但考虑到二者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增速将逐步降低,分别降至约11%和9%,预计到20xx年,二者将共占整体产品市场的67%。 (如图F)

婴童服务市场方面,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对于服务的诉求逐渐提高,至20xx年,婴童服务市场增速将维持在17%左右。在服务的各项子品类中,由于国内消费者对于子女教育重视程度较高,教育长期以来占据婴童服务市场较大份额,且预计短期内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到20xx年约占服务市场份额的35%。其他服务子品类方面,医疗保健、丽人服务目前普及程度较低,未来增长潜力同样较大。 (如图G)

婴童年龄、家庭收入以及市场层级的不同均会带来消费差异

总体而言,当前全国母婴童市场年人均消费约为7,748元,其中母婴童产品年人均消费约为4,299元,服务的年人均消费约为3,449元。对调研结果深入分析发现,对城镇人口而言,随着婴童年龄的增加,服务的消费支出将逐渐增长;而在产品方面,除服装消费基本稳定外,其余产品品类的消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如图H)

-婴童食品、易耗品、耐用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0-3岁,其中的主要品类(如奶粉、纸尿布及童车童床)的目标客户群是0-3岁的婴童;

服装作为各年龄婴童的必需品,其销售额会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 教育服务和金融服务占母婴童市场的比重会随着婴童年龄的增长持续上升。婴童消费与家庭收入同样密切相关,即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服务消费占比越大,其中教育消费占最大比例。20xx年,每个城镇婴童的消费达11,197元,其中约39%为服务类消费,而高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达21,258元,其中服务类消费的比重高达49%。 I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层级城市间的市场需求及供给两端成熟度均有所不同,高层级市场中的服务占比高于低层级市场;同时,由于人口政策对不同层级城市的影响有所差异,且不同层级城市的发展程度不同,预计低层级市场的增速将高于高层级城市市场。(如图J)

线上渠道占比继续升高,线下渠道仍为主导

调研结果显示,从母婴童市场销售渠道来看,到20xx年,线上渠道占比预计将由20xx年的32%增至40%,虽然增长迅速,但整体份额仍不敌线下渠道。

- 线下渠道仍将是母婴童产品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消费者购买母婴童产品时,对于渠道可信度的要求较高,同时更加关注产品质量,这使得线上难以在短期内取代线下成为主流渠道;另一方面,线下专业母婴零售渠道,如母婴专卖店,凭借在专业化的产品及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占比不断上升;

- 受易耗品、服装、食品等线上消费增加的驱动,未来整体线上渠道占比将有所提高:易耗品、服装及食品等产品品类的部分细分类别标品化程度较高,且多为重复购买,使得线上渠道在价格配送等方面的优势凸显。(如图K)

线下渠道方面,购物中心将继续保持高速发

展,并逐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未来五年,中国购物中心总量将从4,200家增至约6,000家20xx-20xx年,购物中心建设仍将高速扩张,开发商依然偏好区域及以上地标性中心。随着城市购物中心逐渐饱和,其规划建设将于20xx年起趋于理性,合理规划的次区域型购物中心将成为主流。

从购物中心城市布局角度来看,开发热点正在向三四线城市转移。

- 一线城市:购物中心总量趋于饱和,未来会以社区型、主题式购物中心为发展主力;

- 二线城市:仍有大量土地储备与大型项目规划,但饱和度已超过一线城市,预计未来建设规模逐渐放缓,并向卫星城迁移;

- 三四线城市:购物中心尚未完全开发,成为商业地产开发商的新战场,未来购物中心数量将持续增加,区域和次区域型购物中心将逐渐成为新开店铺主力。 (如图L)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同质化等问题,购物中心当前正在向着业态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丰富的业态有利于实现快速旺场,引领并改变当地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能带来整体租金收益的稳定增长。婴童业态种类丰富,涵盖零售、教育和餐饮等大类,因此尤其受到购物中心的青睐。(如图M)

线下渠道的各种业态中,母婴专卖店未来市场占有率将有所增长

母婴童市场线下渠道主要包括母婴专卖店的(包括购物中心/百货中心的母婴店)、购物中心/百货中心的非母婴渠道、超市及其他渠道。由于服装和大童(6岁以上)产品主要在母婴专卖店渠道以外销售,20xx年各线下渠道中,购物中心/百货中心的非母婴渠道份额占比最高,约占整体市场的40%,母婴专卖店位居第二,约占31%;而基于调研结果的模型测算结果显示,到20xx年,母婴专卖店将跃升为第一渠道,占据40%的市场份额,而购物中心/百货中心-非母婴的占比将下降至36%。母婴专卖店未来市场占有率的上涨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 母婴专卖店凭借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体验式和社交化的消费场景,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 作为母婴专卖店的主要渠道选址之一,购物中心的快速发展(如前文所述)也将推动母婴店的积极扩张,尤其将推动大型母婴店不断向低层级城市市场下沉。(如图N)

线上渠道方面呈现模式多样化趋势,综合性平台占据相对优势,移动端的占比也将进一步上升母婴童市场线上渠道主要包括综合性网购平台、海淘、垂直类母婴网站、品牌/零售官方商城和社交平台。消费者调研显示,综合性网购平台以40.5%的份额占据线上渠道份额第一位,其后依次为海淘、垂直类母婴网站、品牌零售商网商城和社交平台。(如图0)

同时,在线上终端方面,移动端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母婴产品零售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未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将占20xx年网购市场约一半份额。 (如图P)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一直以来,国内线下母婴童市场的集合零售商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格局极其分散。过去几年,市场中逐渐涌现出如孩子王、乐友、爱婴岛、爱婴室、贝贝熊、丽家宝贝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集合零售商。这些品牌虽然占整体市场比重仍然较低,但相对于其他品牌而言已经逐渐脱颖而出。由于定位、发展模式、资源掌控等方面的差异,这几家大型母婴童集合零售商在收入规模、同店增速、省份覆盖以及店均面积方面的表现各有不同。社交互动与交易间的联系愈发紧密随着消费者成熟度的提高,以及对母婴童产品/服务的品质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轻信包括电视、报纸、电台、户外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或者厂家、销售商的社区递推,他们转而通过专业媒体、网上评论等渠道获取海量信息,再经过互动体验,最终做出购买决策。这使得社交互动与交易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这种现象在年轻及中高收入母亲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Q

母婴童市场相关政策解读

国家鼓励母婴童市场 健康化 发展受消费群体特殊性的影响,母婴童市场产品及服务的安全健康性等方面一直备受关注。曾经,由于国内相关领域政策体系尚未完善,国家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行业乱象丛生,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对国产母婴童产品及服务的信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母婴童市场的发展。有鉴于此,我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该市场各个销售渠道、环节,以及各个品牌生产商的监管及抽查力度,同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规范行业。

- 针对奶粉、辅食、奶瓶、安全座椅等多个产品类别,政府已加大抽查及处罚力度,不论国内或国际品牌,一旦发现问题都会受到严厉惩处;

- 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儿童安全座椅等相关产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等文件,对产品原材料、产品加工环境加以限制,并制定产品认证策略,以控制产品质量;同时对从业人员资质设立严格标准,控制市场服务质量,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国家鼓励母婴童市场本地化。发展我国政府对于国际市场进口商品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随着近年来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快速提升,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则相对下降,因此大量消费者选择海淘等方式购买其认为在质量、安全等方面更有保障的国际品牌。大量进口商品借机涌入国内市场,打乱了国内母婴童市场秩序,一定程度也抑制了本土企业的发展。我国政府近期出台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引导企业积极适应监管要求,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此举规范了进口商品价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跨境商品成本,也会间接鼓励和促进本土企业、母婴童行业的平衡健康发展。国家鼓励母婴童市场 高速可持续 发展长期以来,母婴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发展促进国内母婴童市场对经济和民生都具有促进作用。

- 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国家近年逐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20xx年年底更出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以鼓励生育;

- 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母婴童市场主要产品及服务品类快速发展:

> 服务方面: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多项文件,明确税收等方面的鼓励政策,支持母婴童市场服务领域中早教、医疗保健等多个主要领域的发展;

> 产品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制定针对婴幼儿食品、奶粉品类等婴童市场中最重要产品品类的相关政策,推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

母婴童零售渠道发展趋势

母婴童零售领域,按照渠道提供品类可划分为有限产品品类、多/全产品品类以及多/全产品品类加服务三类;而按照终端渠道类型划分,可分为品牌店、线下集合零售、垂直电商和平台电商四类。基于以上两个维度,传统的国内主流母婴童零售商可以按照其核心业务被大致分为九类渠道布局模式。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和服务的品牌商,如金宝贝等;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但不提供服务的品牌商,如好孩子等;

- 提供有限产品品类,不提供服务的品牌商,如Balabala等;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和服务的线下集合零售商,如孩子王等;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但不提供服务的线下集合零售商,如玩具反斗城等;

- 提供有限产品品类,不提供服务的线下集合零售商,如ROOKIE等;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和服务的垂直电商,如辣妈帮等;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但不提供服务的垂直电商,如蜜芽宝贝等;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但不提供服务的平台电商,如天猫等。 R

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不断变化,例如更加注重体验式消费、部分品类日趋依赖网购等,原有渠道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母婴童零售商逐渐向模式外拓展,原有渠道布局边界逐渐模糊化,产品与服务融合、线下与线上融合的大趋势日益显现。

产品与服务融合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压力也日益增大,因此母婴童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时间成本的控制,倾向于一次性购买多种产品。同时,体验式消费凭借能够提供亲子社交环境等优势,获得了更高的渠道信任度和客户粘性。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渠道商正在不断向着提供全品类产品及服务的方向迈进。

出于母婴童消费习惯,无论在产品与产品之间,还是产品与服务之间,都存在着大量的连带售场景,推动了服务和产品的融合。 S一站式购买与体验式消费成为母婴童消费群体日益重要的渠道选择影响因素。 T

线上与线下融合

母婴童市场消费者正在变得更加自主和精明,他们日益会根据不同产品/服务品类来选择不同的消费渠道,而非仅依赖于单一渠道。在整个购买流程的任何阶段,消费者都可能基于自身需求在各种渠道和触点间转换,选择最方便、最优惠、最舒适的方式购物,例如在门店试穿、网络比价、线上下单、送货到家。对于消费者而言,线上线下渠道都必不可少。另一方面,线下零售商的会员也更有可能成为线上零售商的客户,推动线下零售全渠道的发展。

篇6

关键词:衡阳市;养老服务业;专题调研

中图分类号:D669.6;F7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6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146-05

“老有所养”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十一五”以来,衡阳市大力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床位数量显著增加,养老服务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养老服务内容日益丰富。但是与兄弟地市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衡阳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和其家庭的后顾之忧,并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衡阳和谐。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也是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衡阳市养老服务业整体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专题调研:

第一,通过组织座谈、听取汇报,深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寻常家庭向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来了解衡阳市养老服务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第二,通过查阅统计局有关衡阳市老年人口的准确数据,结合国际上通行的人口趋势外推预测方法,对全市2013-2020年度各年龄段的老年人口数目以及选择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口数量进行预测。

第三,针对衡阳市三种不同养老服务模式需求之间的差距情况,归纳出目前衡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以相关文件为依据,提出衡阳市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的建设性举措构思。

一、衡阳市老龄人口养老意愿的调研

(一)调研问卷设计和发放

我们利用衡阳市老龄人口的抽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调研的过程中,除了组织座谈、听取汇报,深入养老机构调研活动之外,我们主要采用在社区或者村庄的活动场所为主要的调研点,同时也采用了入户调研的方式。此次调研发放城区老龄人口问卷(以下简称A类)300份,回收247份,回收有效率82.3%,其中每一份问卷均由本项目组研究成员亲自调研填写。

(二)调研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1. 被调研对象的个体特征。

被调研对象中, 60-69岁的有136人,占55.1%;70-79岁的有83人,占总人数的33.6%,80岁及以上的有28人,占总人数的11.3%。男性的比例占53.1%,女性的比例占46.9%。受教育年限最高的是15年,最低的是0年。教育年限在6-10年之间的人数居多,合计41.5%。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的占11.7%,身体较健康的占32.6%,身体一般的占23.7%,身体较差的占25.7%,身体很差6.3%。

2. 被调研对象的家庭状况。

在被调研的对象中,有配偶的占83.6%,离婚的占 3.7%,丧偶的占12.4%,从未结婚的占0.3%。在被调研的老年人中,一起居住的人数最多为7人,最少为自己单独居住,平均为2.86人。自己独居的有6.8%,2个人的占到了38.7%,3人的占了19.3%,4人的占了18.7%,5-6人的占了15.7%, 6人以上的占了0.8%。在被调研对象中没有儿子的老年人占13.5%,1个儿子的占31.2%,2个儿子的占29.5%,3个儿子的占 21.7%,4个的占4.1%。没有女儿的老年人占11.3%,1个女儿的占38.6%,2个女儿的占27.3%,3个女儿的占14.2%,4个女儿的占8.6%。

3. 被调研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

被调研对象中收入最高者为46000元,最低者为780元。当问及其收入是否够用时,有161人认为自己的收入够用,占了58.6%,有41.4%的人认为自己的收入不够用。

4. 被调研对象所处社区发展状况。

当被问及你认为你所在社区的经济与其他社区相比较如何时,被调研者认为很富裕的有13人,占5.3%,认为较富裕的有67人,占27.1%,认为一般的有121人,占49.0%,认为较贫穷的有42人,占 17.0%,认为很贫穷的有4人,占1.6%。当被问及社区内邻里关系时,被调研对象中仅有3.9%的认为社区内邻里的关系较差,有21.4%认为社区内邻里关系非常好,47.6%认为社区内邻里关系较好,而有27.1%认为社区内邻里关系一般。

5. 被调研对象对养老风险认知状况。

被调研对象中有48.9%的老年人担心自己的养老,有51.1%的人未担心自己的养老。当被问及到“您在养老过程中最急需的是什么?”,被调研对象中有141人选择了养老金,占57.1%;61人选择了养老服务,占24.7%;45人选择了精神慰藉,占18.2%。

6. 被调研对象对养老服务的认识状况。

在经济供养意愿上,70岁以下的人选择依靠自己的有42.3%,选择依靠家庭的有35.2%,选择依靠机构养老的有22.5%。70岁以上的人选择依靠自己的有30.1%,依靠家庭的有38.5%,选择依靠机构养老的有31.4%。

在居住地的选择上,70岁以下的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为8.7%,选择在家养老的有91.3%。70岁以上的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为14.8%,选择在家养老的比例为85.2%。

在有关养老服务的意愿上,60.7%的老年人愿意购买居家服务,39.3%的人不愿意购买,而85.7%的人不愿意购买的原因是认为自己没有经济能力购买或者是没有必要。

在对养老机构的看法中,有14.7%的人认为自己对养老机构比较了解,24.4%的人认为自己对养老机构一般了解,60.9%的人认为自己对养老机构不了解。

二、衡阳市老龄人口对不同养老模式需求量预测

(一)衡阳市老龄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我们以2010年衡阳市人口普查数据为初始数据。根据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6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原始数据,通过对人口死亡率发展趋势做简化处理,确定出死亡率比例因子km(男性)、kf(女性)。

设N(t,i)为t年i岁人口数,μ(t,i)为t年i岁人口前向死亡率。因为2010年0岁人口到2020年不满60岁,故不考虑出生数。在t+1年i+1岁龄人口数为:

我们以衡阳市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初始数据,对人口死亡率进行粗略估计,在此我们以2010年0-99岁人口死亡率为基础,按不同的死亡率发展水平,取不同的死亡率比例因子,得到死亡率估计,从而预测出老龄人口数。在此对死亡率进行粗略估计,取男性和女性死亡率比例因子分别为km=0.982、kf=0.977,可得2013-2020年衡阳市60岁以上,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老龄人口预测数。

(二)衡阳市老龄人口对不同养老模式需求量预测

在对衡阳市2013-2020年全域老龄人口的数量进行了量化预测之后,结合上文衡阳市老年人口选择不同养老模式的意愿情况调研的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得出衡阳市老龄人口对不同养老模式的需求总量,时间段划分为2013-2020年度,具体的计算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2013-2020年衡阳市老龄人口

对不同养老模式的需求预测 (单位:万人)

表2 2013-2020年衡阳市中心城区老龄人口

对不同养老模式的需求预测 (单位:万人)

三、衡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服务工作略显被动

目前衡阳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由于衡阳市与全国许多大中城市一样,是在人均GDP2000美元的前提下进入老龄化社会,是“未富先老”,因此在养老服务工作上略显被动。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如老年人在养老院发生意外的责任划分、承担问题。二是没有一套产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医护人员职称评定机制,不但造成养老机构留不住人员,而且服务人员素质整体也不高。三是政策落实不尽到位。民政部于2012年下发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胡南省也于近日通过了《湖南省“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对发展养老服务制定了优惠政策,但出于种种原因,政策没有得到落实。四是建设规划落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近几年,在衡阳市中心城区建成了许多城市小区,为优化小区环境,这些房地产商虽留出了供小区居民散步休闲的空间,但大多没有专门为小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场所和设施。

(二)社区养老服务落后于形势

随着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许多家庭赡养老人能力有所降低,一些成年子女对老人的照料力不从心,部分老年人不愿意依附年轻人养老,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家庭养老功能被弱化了。因此,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对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服务的需求日益加剧。但目前衡阳市社区的养老服务还落后于形势,远远达不到老年人的需求,表现在:一是社区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中心城区188个社区中,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仅33个,而且面积极为有限,除雁峰区苏眼井社区为老年人安装报警器外,其它的社区养老设施几乎空白。二是管理人员缺乏。受社区工作人员编制限制,为老服务工作只由民政办主任兼任,造成老年人口的增多与社区工作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三是服务模式单一。有老年人白天活动场所的33个社区中,仅有石鼓区西湖一村托老所为部分老年人提供日间就餐服务。

(三)机构养老工作急需加强

机构养老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属衡阳市主要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但此项工作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国办养老福利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目前,衡阳市本级只有市社会福利院一所公办养老福利机构,5个中心城区只有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南岳区分别有一所公办福利院这样的养老机构,而且养老床位数都在50张左右。全市公办养老福利机构数量少、且床位有限,难以满足老年人增长的需求。二是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服务潜力尚未充分挖掘。现有机构缺乏医疗技术支撑和有资质的品牌以及为老服务实业机构、中介组织的龙头引领,带医疗护理功能的养老机构不足全市机构总数的5%,不能满足多方位的养老需求。三是从业人员缺乏,人员外流严重。由于机构养老行业不成熟,没有专业的人才输出渠道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养老院不仅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去培训员工,为员工办资格证,而且由于整体效益不佳缺乏吸引力,而常常留不住人才,往往取得资格证的员工不久就会跳槽。四是收费偏低,各种费用支出大。大多数养老机构的通信费、保安费、水电费、燃气费均按商业用水用电用气收取,但养老院收取的费用、价格按生活能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区分在600-1600元不等,这种收费低、运营成本高的现象使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举步维艰。

四、衡阳市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的建设性举措构思

(一)相关文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办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2006〕6号);

3、《关于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2000〕19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08]11号);

5、《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2011〕60号);

6、湖南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湘政发〔2011〕19号);

7、衡阳市委、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衡发〔2012〕5号);

8、衡阳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衡政发〔2012〕15号)。

(二)衡阳市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的建设举措

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规划,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则,进一步明晰政府在养老服务上的公共服务责任,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立足“保基本、增福利、促市场”,坚持政府投入、政策引导、社会主体、市场推动,建立起基本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符合衡阳市实际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提供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和运行机制有序、服务品质良好、监督管理到位的养老服务新格局,推动衡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口老龄化水平相适应。

2.原则与措施。

一是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县(市)、区各级政府要根据市制定的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实优惠政策,推动形成基层网络,保障养老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切实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加快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促进行业自律与有序竞争,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三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区域内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水平。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导向,以长期照料、康复医疗、护理和社区日间照料为重点,分类建设和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优先解决好需求最迫切的孤老优抚对象、城乡“三无”老年人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同时兼顾全体社会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的要求,推动社会养老服务向适度普惠型发展。

按照城乡统筹、“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等服务网络设施建设,优先发展供养型、养护型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建议:在城区采取小型化、多点位的布局,以居家养老为核心,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和社区网络等参与养老服务,探索推进社区日间照料和老年人互助养老等服务模式;在近郊区,采取因地制宜、方便交通和医疗的布局,突出医养结合功能;在远郊区,采取环境优美、品质优良的布局,突出度假、休闲的养老功能,探索推进满足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全方位需求的服务机制与模式;在农村,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床位,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为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以建制村和较大自然村为基点,依托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

四是深化改革,持续发展。按照管办分离、政事政企分开的原则,统筹推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登记和监管。盘活存量,改进管理。完善养老服务的投入机制、服务规范、建设标准、评价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和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确保养老机构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体系,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职业标准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职业的技能培训,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符合条件的人员可按照规定申请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持证上岗的就业困难人员可按照相关规定申请享受就业补贴。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工资水平,实行岗位津贴制度,落实社会保障待遇,促进养老服务队伍稳定。

3. 实现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的建设性举措思路。

衡阳市应当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制订出台促进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效推动本地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为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低息或免息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对于新建、改建小区,要预留养老设施用地,以保证养老服务的覆盖面。

除执行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补贴外,衡阳市各辖区要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扶助力度,在市级给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助的基础上,适当安排辖区内每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公益性养老服务岗位,落实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必要的管理费用,以确保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长效性和持久性。

衡阳市养老服务保障政策和措施的分层规划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衡阳市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建设举措示意图

从图1可以看出,衡阳市养老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包括组织机制、激励机制、监控计划和保障机制,其中组织机制是整个体系的动力源,通过政府、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的协调,把所有与养老相关的组织机构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激励机制通过对社区、服务人员和服务机构的激励,从而提高涉老各部门和各方力量的积极性。保障机制通过对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质量、服务法规和资金投入等的保障,为其它机制的正常运转提供各项保障。监控机制是养老服务运行体系的终端机制,主要职责是检查监控和结果反馈,即检查监控养老服务规划、政策等的执行情况,看是否与预期的结果一致,将结果反馈到组织阶段。

上述四个机制之间联系紧密,在合理的支持和保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对象的考评机制和服务质量评价机制,促进监管机制的有效运行,通过建立高效的组织机制,完善社区、服务人员及服务机构的激励机制,而高效组织机制的建立又必须在监管机制充分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反之,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能推动组织机构的高效运行。因此,这三个机制反过来又促进保障机制的完善。同时,我们必须认清社区激励机制直接与老年人对话的重要作用,做好信息的反馈,老年人对其社区的养老服务可通过信件、电话、互联网等方式直接与政府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直接沟通,以便更好地监督对老龄人口养老服务的实施,形成良好的循环。这样,才能以合理的保障机制为基础,以高效的组织机制为纽带,以政府监控机制为约束,以社区激励机制为终端,真正实现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Schulz,James H.The Economics of Aging.(7th ed.)Auburn House.2001.

[2] KATHAWALAY,ABDOU K. Supply chain evaluation in the service industry: a framework development compared to manufacturing[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03,18(2):140-149.

[3] 刘俊.人口老龄化研究简述[J].社会学研究,2010,(0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