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08 18:0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按照知识结构划分单元课程
(一)操作单元模块。基本内容:教导正确使用计算机技能培训,技能培训键盘操作,操作系统的文件操作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和文本输入法,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文字输入速度技能鼠标培训,主要作业系统环境配置操作。该模块的目的:研究和培训上面,快速熟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以完成式文字输入,工作,键盘实现和提供各种零件的操作系统通过熟练的学生在使用鼠标和功能。
(二)文字处理模块。基本内容:文档的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文档排版技能培训;表单设计技巧; INFOMATION技能培训;页面设置和打印技能培训。这个模块的目的:通过以上内容的培训,熟练的文字处理能力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报告,如文件的输入和处理。
基本要素:技能培训的基本文件,排版技能培训,表格的设计技巧,INFOMATION,印刷和技能培训的页面设置。内容文字处理学生的能力,如处理和文件输入等多种上述独立训练,研究,完成报告,并完成该模块的操作。
(三)数据处理模块。基本要素:培训工作簿的基本操作,数据录入的培训,培训的工作表培训图表数据,打印数据处理培训培训工作表的工作表被格式化。在此模块中的数据的学生的专家来处理上述的训练内容的目的,对未来的能力,研究工作,可以得出简单的进程统计。
(四)演示文稿模块。基本要素:在幻灯片的格式,操作培训幻灯片演示文稿的基本训练基本的操作,设置幻灯片母版,动画设置和移动插入的幻灯片,编辑,培训对象的筛选和培训的操作培训,对象解压和培训包培训演示滑动开关。该模块的目的:培训的内容上面显示的生产能力物体的运动和训练的动画设置滑动开关和筛选培训。
(五)网络模块
基本要素:通过培训信息,搜索引擎,培训进修的e-mail软件,是常用的工具,通过IE浏览器实时多媒体通信的培训资源。通过培训这个模块的目的如上所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的学习和信息工作,使用互联网访问都涉及到使用互联网的能力,获取信息的工具,与他人沟通,并使学生熟练的使用多媒体通信工具和实时电子邮件。
二、进行交互式技能训练
这是模块化教育的主要部分。在本环节中上,老师有相同数量的技能知识点。让学生独立工作,由子目标的各种设计工作。教育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为主要方式,技能培训,教师个别指导负责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在这个阶段,完全自然的教学,所需的讲座,老师指定目标模块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实践的实验室或在机器上教给学生的大部分技能。强调简洁,学到手,除非它是突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作业设计的是标准化的,并利用综合技能训练集的应用程序的功能,学生们利用这些软甲来学习和操作,同时来执行相同的任务。教会学生把学习任的完成的过程是很考验教师能力的教育过程。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提高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完成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惊醒个性化指导创造了相关的条件。
三、综合进行个性化考核的方法
考试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由于知识隐含在学生能力评估,而不是对知识的掌握在我们的主营业务的运营能力,这种评估方法被称为程序评估。评估考核是贯穿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这种方法是允许失败的,不只是要记录失败,还要提供相应的纠错机会,一直到它成功为止。在一个独立的模块,通过考试后所需的各种技能,根据学生模块设计部分的工作要求和自身的利益,完成一个有意义的工作设计,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综合运用学到的技能和玩法,模块在电脑室的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测试的机器上。学生认可后,通过本模块末尾的机器设计和测试工作,就是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将被纳入整体评估之间的考试淡化期末考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后进行评估。在机上包括的组织,命题,确定考试形式,给出评估的评估过程。组织:评估一定要在教学部门的负责下进行。任课教师要组织学生上机操作,并且要参加指导。命题工作是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形式:以学生动手回答的方式,记录考试成绩由电脑评估。评估:评估结果分为分为两种合格与不合格,三考试合格的,以通过。学生谁没有通过个人参与这一评估下一版,直到它通过评估结果合格的学生毕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培养创业人才,是运营商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全面查清认证过程。近年来,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已成为垫脚石求职者,许多雇主和就业条件,在计算机应用评估方法的基本过程的第一个,你也可以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评估方法。模块化教学前,已通过学校老师教,学生学,然后在机器上完成学业,教师辅导这种模式,学生操作机器知道什么和怎么练,教师无法找到通过实践学生的疑虑和缺点。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而现在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很难适应社会的实际用人需求,限制了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发展。笔者就此谈谈改革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师思想理念,努力增强教师业务能力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这种动态发展的特征也给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冲击和思考。电脑早已成为每一个人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这种普及性也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目标和要求。在中职学校中,现实情况是真正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很少,同时他们还要承担起全校的计算机基础和专业教学任务,因而他们没有空余时间去开展专业和教学研究,实际的教学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很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很少接受常规的专业培训,能接触到最新研究成果的机会非常少,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学科知识无法得到及时的发展和更新,这一切都在限制着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现代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推手。这些都对现在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积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创设更多更好的平台,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让他们熟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和软件。
二、加强学生动手技能培训,实现操作理论有效对接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和认识计算机技术完整的发展历程,熟悉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体会其在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会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主要配置和组成,并具备基本的多媒体技能,熟练运行各类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常用办公软件(如Word、Powerpoint和Excel等)。如果是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学生,还必须具有基本的网络知识,熟练使用互联网处理信息的能力。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虽然也学习了一些基础知识,能简单操作计算机,设计出一些浅显的应用程序,但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性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还远不能达到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这一点在具体的软件应用、网络安全与维护等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太少。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共同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在实践操作方面加大对学生进行培训的力度。
对刚开始学习计算机的低阶段学生来说,要重点加强他们在掌握基本的概念之后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对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阶段学生来说,要重点加强他们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熟练地解决常见的计算机问题,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发简单的应用软件。
三、制定切实可行教学计划,建立学生主体教学模式
计算机专业应用范围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中职学生来说,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的专业课程。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学生应当首先掌握制图和设计领域的基础知识,辅助设计软件在各行各业应用极为广泛,有建筑CAD、机械CAD等多个领域,学校应根据专业的就业需求和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开设CAD课程。因此在制定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开设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问题;对策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随着计算机进一步普及,计算机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虽然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依然显得滞后,特别是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与社会的需求有相当的差距。现在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实习实训场所的欠缺,造成了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不恰当,偏重理论。
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为2:1,经调查,90%高职生对老师讲授的枯燥乏味又深奥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而且有些理论与他们的专业根本不相干,完全没必要去掌握过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对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更感兴趣,但是实践的课时偏少,学生动手较少,难以很好地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结果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理论与实践均达不到社会的需求。
2.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
一方面,教学的内容重于知识点的全面系统,而忽视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授及知识的实用性。加之课时量有限,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势必加快进度,学生学习任务重,难以消化并掌握,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教育要面向市场,教育内容也要不断更新,精选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材更新的速度远远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学校所用教材一经采用,往往几年没有更新,因而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素质、学生素质等各个方面。
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理论课优于实践课,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反感纯理论课程,枯燥乏味又不实用。“纸上谈兵”式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固然是不理想的。如:计算机基础中的关于计算机软硬件的组成及计算机的组装维护,仅通过理论讲授机箱内的CPU、内存条、硬盘等,学生仍很陌生,但如果通过具体实物进行教学以及师生共同演练,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增。学习的效果会好得多,因此,只有通过实践课和实践环节,才能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采用实例教学、项目式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教师队伍素质也是造成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和教师队伍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在现有的高职计算机教师队伍中,符合高职教育层次特征的师资梯队还没有形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也迫切需要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必须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非常熟练指导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
同时,学生基础差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高职学校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从而导致理解知识能力薄弱,学习效果差。另外,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职以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差。
二、应对措施
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特别是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的机构或部门应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选择、实验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诸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这需要我们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观念,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关调查显示,虽然高职生相对于非高职生来说,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指出高职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普遍离实际工作有一定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技能培养目标上应以实际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通过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手段,力求使学生实际技能达到职业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上岗。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来培养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教育观念。
(二)围绕计算机应用能力符合职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突出实践教学。
高职计算机教学要打破原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理论课程服务于技能培养的思想,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技能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上,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根据专业特色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同时改变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的状况,突出实践课。
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将逐步从原来的理工科专业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文科专业开设数据库技术进一步改革和细化,特别是对艺术类和体育类学生,应充分考虑其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应与其专业相适应,例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可开设图像处理课,音乐专业的学生可开设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课等,还可改革选修课的选课方式,结合专业特色,从任选课发展为任选与必选相结合的方式。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适当压缩理论验证性实验内容,转而代之以综合性的、以技能培养为主的实验内容;编写针对岗位技能培训的实训教材;变实验为技能实训,对实践环节应独立考核,依据技能培训的特点,对同一技能培训目标的实验在时间安排上相对集中,以强化技能培训效果,以技能培养模块为中心,整合实验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展职业技能。
首先,用案例、实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才能形成职业岗位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兴奋点,激起他们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欲望。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善于通过科研和项目去提取适合教学的内容,要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这就必须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要用任务、案例、实例和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完成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并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网络化教学,让计算机切实成为日常教学的工具。彻底摆脱单纯使用“粉笔加黑板”进行讲授的阶段,全部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不仅把计算机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同时可扩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开展优秀课件的评选活动,对优秀课件进行推广,同时又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改革创新,以校园网为依托,
建立自己的多媒体教学网站,并尝试网络化教学模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知识结构更新,提高教师参与实践的能力。
首先要不断开展教师培训。对现有教师有计划、分阶段地抽调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有针对性的更新或拓宽专业知识,以满足对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其次要选送教师深入到企业实践培训,增加教师实践方面的经验,使教师了解市场、了解企业的前沿科技信息动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再次,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及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使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评估优秀所规定的要求,另外,学校要重视教育科研,并创造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从高层次上把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
三、结语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用人才,在许多高职学校,由于现实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离等各种问题,这一目标还难以实现,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作了浅显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期望能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做出有益贡献。由于作者水平的限制,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问题没有作更深入的研究,这既是本文的缺陷,也是笔者以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徐红艳.实战式教学在计算机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4,9.
【2】张秀萍.关于高职教学教材建议的思考[J].教学论坛,2004,1.
【3】李敏.刘欣亮.大学计算机基础[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7.
篇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质量;对策
目前,计算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应用也愈来愈广泛。社会一般较为注重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了促使中职学生符合当前社会对中职人才的要求与标准,必须培养技术专业水平高的中职人才,推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改革质量,真正培养出具备较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学生呢?下面就笔者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针对提高教学改革质量的对策与建议展开分析。
一、合理定位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
(一)合理定位计算机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的学历虽然有所提高,但职业技能型人才并不多。而中职学校是为国家、社会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为了培养出具备高专业化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学校必须加强专业技能教学。
针对计算机学科,学校应当将其分为两部分教学,即专业技能教学与对口升学。其中,专业技能教学应以计算机技能教学为主,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对口升学则以普通理论教学结合基础实践操作教学为主,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能力水平。
(二)合理定位计算机教学目标
目前,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与计算机相关的岗位众多,包括:计算机广告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像图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等,中职学习在定位计算机教学目标时,应当与社会接轨,力求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中职人才,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所述。
1、计算机网络教学
本模块主要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的熟练度,确保学生熟悉、了解网络的综合布线及构建应用技术,擅长此模块的学生可以往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方向发展。
2、办公自动化教学
目前,社会企业对于办公室文员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尤其是对基本的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对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软件的教学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3、网页制作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学校应当加大力度培养熟练进行Dreamweaver、nash、JavaScript、Access等软件操作的人才,这方面技能突出的学生可以成为网页设计的网站制作员。
4、平面图形处理与多媒体技术教学
其一,加大力度进行图形图形处理软件的实践操作培训;其二,通过开展计算机文字处理、图形图形、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软件教学,培养广告设计员及软件制作员。
二、推进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
(一)构建与市场需求相符的高实用性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在构建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时,应当与其教学目标相结合,课程体系应针对人才职业技能标准、技能应用要求等进行设置,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通过构建与市场需求相符的高实用性课程体系,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水平,而且可以为学校树立无形的信誉与招牌,从而提高学校的招生率,获得更多的生源。因此,将会大大减少学校的招生费用,将节省下来的资金运用到学校的教学、教研方面,不断优化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口碑,形成良性循环模式。
(二)选择合适教材,加强开发校本教材
一方面,是选择合适的教材。信息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但教材的更新速度又相对比较迟缓,加上目前计算机专业教材繁多,他们的教材不是系统性不强,就是严谨性不够。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选定教材的时候,要充分发挥专业组教师的智慧,把最新的教材收集起来,大家一起进行甄别,然后选择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教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有了好的教材,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也要进行调整,应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把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把握。
三、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
如上文所述,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高度职业技能水平的人才,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模式,推进有效性、实效性高的教学模式,即注重理论基础教学、实际操作技能应用教学、实践运用教学,如下所述。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理论基础教学
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计算机理论基础教学,即选择性的进行新技术、新知识教学,保证学生对此了解、熟悉;尤其是必须的重点理论知识,应当着重强调,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
(二)注重加强计算机技能应用教学
中职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其教学模式应以计算机技能教学为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由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资料来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则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和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课堂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都能得到锻炼和熏陶。
(三)以考促学,以赛促进
对于中职生来说,“以考促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平时学生上课总是缺乏驱动力,兴趣难以激发,而让学生参加了等级考证以后,便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动力。除此之外,让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也是对教学的一种促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计算机专业竞赛的项目有:①工业产品设计;②影视后期制作;③图形图像处理;④动漫设计与制作。这些竞赛项目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改革计算机教学方法
(一)因材施教,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兴趣、意志等因素及差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活动相一致,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授课时注重将专题式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讲授、示范、练习与提问、启发、点拨引思相结合,知识点与生活中的案例、问题相结合。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加强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方法的运用
由于计算机教学本身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为目标,而且计算机理论教学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采取多媒体技术进行案例教学、演示等等,实现抽象转为形象的知识模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而且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因此,计算机教室应当结合课程设置情况,根据多媒体课件资料,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课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机操作。
此外,网络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中职学校应当适当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设置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虚拟教室、校园计算机交流论坛等,甚至可以实现网络授课模式,结合适当的课中考评,不仅可以解决上课人数受限的问题,最大化限度发挥教学资源,而且可以有效的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同时,大大提升了计算机教学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修读,并采取统一考试,获得学分,大大提高了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三)强化计算机实践教学及上机操作训练
强化上机操作训练,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技巧,真正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根据教学计划,结合理论基础知识的授课情况,有序的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详细的上机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检查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对项目技能的掌握程度,适当引导,与学生共同解决难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上机报告。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为他们尽量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我、提高能力。在实操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言,通过加强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有利于中职学校培养出高技能专业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使其更符合社会对中职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因此,在合理定位计算机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真正实现网络化教学,并强化计算机实践教学及上机操作训练,全面化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论文集[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邵梅谈,赵旭.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91-192.
[3]樊持杰.浅谈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203-205.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训中心培训平台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四、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装置结合方案的主要特点
1.投入大大下降,实验实训效果大大提高.没有实训平台时:(1)设备投人一个标准班10组(每班40人计);(2)设备需维护、维修(需投人人力、物力);(3)设备的更新、淘汰快(财力不断投人);(4)实验实训的能耗和耗材。有了实训平台后:(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5)在线考试系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2.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1)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2)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3)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4)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等均可以实现。
3.满足培训和专业调整后,新建、重组实验实训环境。(1)培训:高职学院的发展必须走学历教育(全日制、成人)和各类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从国内外高职学院典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各类培训年学生数一般都超过学历教育的年学生数,同时不难算出各类培训的经济效益更高,其培训的特点是岗位多、专业广、同阶段学习人数少。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岗位方向的培训人员同时在线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达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进行培训的要求。(2)专业调整、新建、重组后的实验实训投人不大,建设周期短。
4.计算机网络方案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合法用户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更方便。
五、结论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采取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的方案,在专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与考核等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仿真包括:基理仿真—机理的研究和教学过程(课件教件)。即通过教学课件、教件、电子教材等进行仿真,其中动作原理与理论原理是真实的,而学习对象的动作过程是模仿的;操作仿真—操作技能的培训、岗前实训、实践能力的训练,其中操作实践过程是真实的,而操作对象是模仿的;环境仿真—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以便对真实环境下的事物展开研究,其中实验基理现象是真实的,而实验设备对象是模仿的。实训场所再配以实际装置设备后,可以同时解决仿真无实物对象存在和仿真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
篇6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教育模式 实践探索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型、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基地。而高职计算机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具备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人计算机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改革,高职计算机教育逐渐向科学化、人性化方向转型,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然而,由于受到传统高职计算机教育模式的影响,现今的高职计算机教育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必须从时势格局出发,注重计算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总结,积极探索,找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以全面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促进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高职计算机教育模式做出实践探索分析。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探索
(一) 教育观念较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重视 “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书本知识理论的讲解与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从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情况来看,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基本都是理论课――实验课单一模式。其中理论课所占课时比重更大,实验课则相对弱化,而且理论课与实验课的结合程度并不十分密切。所占课时比重较小的实验课教学环节,多数都是进行教师事先安排的实验内容,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测。实践证明,这种课程教学模式下出来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与时展要求严重脱节,难以满足社会对综合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目的脱离实际,与社会需求不协调。
素质教育下的高职计算机教育理念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但是高职院校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时有厚此薄彼的现象发生。在强调实践操作能力时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时却又忽略了实践操作技能的灌输。这些现象的存在归根究底是因为院校在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设置上脱离了实际,导致学生的知识水平单方面的体现却不能呈现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技能,导致学生计算机能力受到发展阻滞。
(三)计算机成绩考核手段落后。
高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成绩考核的方式仍旧在沿用传统模式,以理论知识的笔试考核为主,实践操作为辅。这种偏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技能的考核手段,不但不能真正检验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令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考试”,严重影响学生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技能实力,进而影响他们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对策及可行性建议
(一)加强计算机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再培训工作。
教学的过程主要分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与专业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计算机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关键。首先,新时期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除了具备必须的专业技能,还应了解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知识。计算机教师应该多走进企业、基地进行顶岗实践,提高计算机实践教学技能;多参加省级培训、校级培训等再培训工作,更新计算机教育观念才能胜任教育的革新。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师应珍惜每一次院校提供的培训机会,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安排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兴趣,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二) 实行教育手段多样化。
1.以职业为导向,变革教学新模式
高职计算机学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授课时不能只站在教师 “教”的角度来进行定位,要从教学培养目标出发,脱离学科禁锢,从学科教育向职业化教育进行转变。计算机作为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综合性学科,其具备很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不能过于片面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就业联系,造成学生思维与社会实际的脱节,缺少就业认识,而是以课堂教学服务就业指导为主,强调突出计算机实践技能培训,紧跟时展趋势,瞄准社会计算机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而培养拔尖的技术人才。
因此,教师应从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入手,让课程教学围绕学生日后所从事的职业进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实用性联系。例如在学习用“Photoshop”制作海报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各种不同领域的宣传海报,了解各种不同市场领域对海报设计的要求,然后从企业需求出发,布置相应的设计任务,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明确各知识点的应用情况,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创新,使教学内容能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做到“因专业施教”。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开展学习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解相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能力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精心策略和指导,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运用经典案例,把学生带入特定教学情景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如果照搬教材内容,只会让教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乏味。通过案例教学,将知识点与案例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如在学习利用CAD绘制基本图形时,可以通过院校运动场的平面图来学习绘图工具的使用。让学生观察运动场的平面图后,运用所学的CAD绘图技术去进行画图。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简单的一个案例,让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
3.重视计算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
计算机学科以实践为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学生具备相关计算机理论知识后,只有通过实践环节,强化计算机技能训练,进而更加灵活的应用计算机。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应重视计算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强化训练中掌握技能。通过上机实践操作,让学生独立完成实践任务,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把学生从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对于给学生布置的实际操作任务,教师应该事先在课前做好准
备,在上理论课程时对该课程的练习目的、任务和要求都做出明确指示,实践操作完成后,要求学生上交相应的实验报告,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另外,还应加大资金投入,从“硬件”上丰富计算机实验条件,如建立计算机硬件实验室,配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等等。
(三)改革考核方式,实行科学人性化考试。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统计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职业需求,根据社会的职业需求进行考核机制的完善,制定科学人性化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全方位考核。因此,院校应把考核方式分为卷面考核及上机操作考核两大部分,为了侧重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应把上机操作考核作为成绩考核的重点。
三、结语
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计算机专业作为高职院校培养技术人才的主干学科之一,学校应从其教育模式出发,进行实践探索,找出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对计算机教育模式进行革新,以适应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梁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才智,2011,23.
[2]陶万梦.关于加强高校计算机教学实用性的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2.
[3]张跃,白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究[J];电大理工;2010,03.
篇7
[关键词]:新型班级授课就业导向教学策略
一、就业导向下小班化专业教学的现实意义
《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教战线上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培养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胜任岗位需求;传统的大班教学虽然有效提高师资等资源利用率,解决师资不足等问题,但在专业技能课教学中存在明显不足,教学中师生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也无法及时纠正学生技能操作中存在的不足。
二、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小组学习是小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首先,是对组员构成的研究,在小组分组中大多采用异质分组合作学习,遵循均衡配置原则,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小组教学一般有3个阶段进行:分组讨论、分组操作、分组交流。如在网页设计教学中,教师不是在课堂内详尽的讲解网页设计方法,而是让小组讨论确定该网页的基本构思,统一该网页的设计方法,由组长分配组员任务,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然后积极开动脑筋,再各自完成相关任务,小组交流汇总,组合成完整的网页作品。再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和交流,最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这一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倡导团队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在分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去,掌握每组同学的学习状况,适时给与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小组学习。在分组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没能深入学习的小组学习,站在旁边袖手旁观,或象征性地在几个小组之中穿插巡视情况下的分组教学,即使小组中学生讨论得再激烈,也是徒有虚名的。只有教师在分组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小班中分组教学这一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开展小班化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验中,并不是简单的分成小班开展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其中采用“团队协作学习”开展教学便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首先将一个班级分为两个专业教学班后,要对班级按每组4~5人左右进行分组,每个班的分组数一般不超过8个,每个小组安排一名认知能力相对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队长(或小组长),分组后进行简单的团队沟通、协作和工作方法培训,帮助他们进行小组分工,同时制定团队考核和评价方式,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为下一步“团队协作学习”打下基础。
上课前,通过召集小组长一起备课或进行课前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先让小组长初步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要求,以便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训中,他们可以协助专业教师进行小组辅导;小组之间经常开展技能操作竞赛,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或正确操作技能进行展示。
三、采取参与互动式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在课堂上师生之问、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在互动中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挖掘生生互动的潜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运用开放型、交往型、体验型方式,充分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进行小组学习、组际交流、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互动参与热情。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启发学生在交往中引起争论、激活思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充分利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伙伴式”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生的转化。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伙伴式”的学习方法其特点使生生交流频率加快。学生之同相互碰撞增多。不仅能增强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发现.还可以激发教师的灵感.使教师积极钻研.在参与互动式教学中,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能力的培养.发展认知水平。对学生来讲.教学中互动策略的运用,尊重和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形成了活而不乱、动而有序的课堂教学局面。
四、关于就业导向下小班化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1.如何有效解决学校师资设备现状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
不可否认,小班化计算机专业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但无疑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成本,加剧了职业学校专业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在目前的师资和设备状况下,全面实施小班化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选择专业操作技能要求相对较高、与企业岗位联系较密切的课程开展小班化教学。
2.如何有效提高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效果
小班化教学并不只是简单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或有限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而是为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合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合理应用“团队协作学习”开展教学,制定团队考核和评价方式,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是关键。
五、结语
实践证明,小班化计算机专业教学有效克服了大班教学中的许多不足,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而在目前资源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合理应用“团体协作学习”开展教学是最优化实现小班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技能大赛
如何通过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推动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将在技能大赛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完美地融合到计算机教学改革中,这是目前广大计算机教学教师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普通高中推行扩招政策,越来越多的中学毕业生进入普高读书,这也成为了中职学校的一个重大挑战,中职学校的数量不断缩减,教学质量下降,从而引发了更多的学校管理和发展问题。
为了迎接普高扩招的压力,中职学校只有不断地放宽招生限制条件,这也导致了中职学生的素质不一。根据近些年的招生学生素质分析,大部分学生的素质低,学习能力不强,对学习毫无兴趣,自制力差,心理素质较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常常出现厌学、上课睡觉开小差、逃课等情形,这表明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教育的需求,必须尽快进行改革。
二、举办技能大赛的意义
根据最近几年影响力大的计算机技能大赛来分析,其中大赛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密切,这就表明了职业教育“依靠行业办学、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办学理念和重要特色。另外,大赛要求的是一种项目化、目标化教学理念,这恰恰就是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技能竞赛推动中职学校更加注重学生技能培训、注重社会的要求,目标引领、做学结合等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实现,学校的教学、实训实践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三、技能大赛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推进
(一)以技能大赛为指引,优化计算机课程设置。
当前的中职课程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经过技能大赛,中职学校渐渐意识到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与社会需求想适应,优化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从而最大限度地培育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计算机的发展更新速度快,这也要求中职学校要跟上信息发展的速度,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接近社会需求,培育出时代需求的人才。因此中职学校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以技能大赛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
例如动画片制作技能竞赛的大多数题目都是要求学生做出实实在在的动画片,也提供了大量器件供参赛者选择。所以,动画片制作技能竞赛不仅仅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更加激发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意识到了怎样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制造出实实在在、实用性强的产品。
(二)以技能大赛为指引,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积极建立确定以能力为中心、以职业实践为重点、以计算机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制。在中职技能大赛的考题设置上,主办方也努力实现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让他们结合相关计算机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分析。在这样将实践和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当中强化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形象理解及其实践动手能力的增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很容易地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发挥创新思维能力纠正问题,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和总结,对学生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并对他们分析过程中出现的纰漏进行适当的提点和纠正。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实验活动的组织者,而非简单地示范一次了事。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和平台,使得他们敢于动手,亲身参与。
此外,中职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以技能大赛为指引来教学方式的改革。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就要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认真调研,分析出行业需求,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要求、规定相适应,将企业对计算机岗位所要求的新技能加入到计算机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同时,也可聘请企业有些技术人员到学校来授课、指导,这样能够让师生全面了解到现在企业对技能的要求。
(三)以技能大赛为指引,加大师资培养。
中职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争当技能名师。中职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活动并聘请计算机信息专家来讲授技术知识、亲自示范、指导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技能得到了提高,教学课程改革也逐步提高。同时,中职学校派遣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省级骨干教师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计算机教师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另外,挑选教师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培训活动,了解和学会技能大赛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然后参与培训活动的教师将所学的知识在全校进行交流,从而全面提升全校师生对技能大赛的认识,促进技能教师的成长。
(四)以技能大赛为指引,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计算机技能大赛对比赛的环境建设尤为严格,这也给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结合技能大赛的特征和要求,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见识,努力达到依照计算机工作岗位和工作目标要求创造的环境,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中职学校加大对相关实验室的建设,根据技能大赛中使用的锐捷网络等网络设施后,各中职学校都建立了相应的网络实验室,足以证明技能大赛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推动作用。另外,中职学校要坚定不移地依靠行业、企业办学,重视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达成相关实习协议,努力让全部学生都能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在真实到企业中去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操作技能得以迅速提高。
总而言之,技能大赛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无论是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养和实训基地都引起了很大的变化,从而提出了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更高要求。但是,正是由于这种高要求,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计算机教学改革变化翻天覆地。
(作者单位:汕头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徐新国.以技能竞赛引领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1,(2).
篇9
“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就是要求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只有因“人”施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待就业人员有着各自的一些特点,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与把握这些特点关系密切,只有采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才能使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提高计算机教学培训的质量。
(一)待就业人员自身的特点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待就业人员的年龄较大,记忆力差,文化水平较低,以女性居多。通常情况下,这类人群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而电脑课程中很多概念都较为抽象,如果受训人员不明白相关概念和知识,那么,想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将非常困难。在心理上,大部分待就业人员都缺乏自信心,害怕别人说自己不行,出现错误时,容易“发脾气”,产生自卑心理。大部分待就业学员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往往较弱。在较短授课过程中,如果待就业人员对自己缺乏信心,学习态度不端正,那么就会使得很多受训人员“一无所获”,使得培训“流于形式”。
(二)待就业人员所处的外在环境
大多数待就业人员都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没有工作,生活将难以维持,因此急需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份工作。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开启了工业4.0之路,就业岗位持续减少,很多专业设置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都不匹配,这就给待就业人员的再就业带来了挑战。有部分待就业人员出于家庭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按时上课,有些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心浮气躁,对计算机知识急于求成,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就想放弃,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他们往往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再就业培训的特点
让受训人员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技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是培训的目的。在计算机培训过程中,由于受训人员有时间的限制,培训课时少,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要达到效率和质量双丰收的培训效果。对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二、常用的计算机培训教学方法
其于待就业人员自身、所处外部环境的特点,在计算机培训中,如果教师只是泛泛而谈,机械地灌输知识,是非常不可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受训人员的兴趣,将计算机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法、类比法、多媒体法、任务法等。以下是这些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案例式教学法
所谓案例式教学法就是由教师向受训人员列举一些计算机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以突显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及对再就业的作用,激起受训人员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克服学习的烦躁情绪,端正学习态度。
(二)类比式教学法
类比式教学法,就是把计算机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其与生活中一些类似事物作比较,使得计算机知识更容易让人接受,加深受训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的印象,进而完成培训工作。
(三)多媒体式教学法
在待就业人员计算机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将PPT、文字、声音、视频演示文件等媒体信息进行组合,使得较为抽象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更为直观生动、通俗易懂。因此,要详细分析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结构,熟悉相应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受训人员都能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四)任务式教学法
由于失业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大、受教育水平低、接受知识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受训人员分配任务,让他们边学边练,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学到计算机知识,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
三、小结
篇10
关键词:对外培训;发挥所长;共同提高
企业是出经济效益和人才的地方,是社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效益和动力来源的重要因素在于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表现。职业学校是国家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也肩负着为社会繁荣、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技能教学的艰巨任务。因此,职业学校在为企业培训人才的同时也为学校本身的提高与壮大而不断推力、加油。现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很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的折旧率也越来越快,没有任何人可以回避和抗拒参与再学习和培训,没有任何真正的企业可以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许多职业学校都有对外培训的机构和部门,但如何发挥人力和资源优势,提升自己,打开思路,并切实发挥对外培训作用,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职业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劳动人才,使学生能够掌握真正的就业技能作为主要目的的。职业学校的对外培训具有鲜明的特色:(1)一种岗前、岗中培训教育,是对将要就业或在职员工的一种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和学生满足、适应企业生产需要;(2)培训内容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比较系统和完整,重在技术和技能的熟练把握;(3)培训的教学计划合理、灵活,执行计划有依据;(4)通过培训,使员工和学生能够通过国家有关劳动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的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当然,职业学校有些项目对社会的培训,有时也表现出实际操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对技术性较强的技术培训,往往受限于学校和教师的能力。但是学校可以就师资力量、培训方案制订、落实培训过程等方面,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与企业探索培训的思路、方法,达到相互促进与提高的目的。因此,完全可以说职业学校的对外培训是具有绝对优势的,是能够完成“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提升为目标”的培训任务的。
在近十年的对外培训中我们积极拓展培训方向和内容,瞄准企业需求,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尽我们所能,从多方面开展好对外的培训工作。
一、对外培训工作的范围
1.机械类方面对外培训
我们主动与“共立精机合资”企业等联系,充分运用学校的资源优势,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为该企业年轻的员工从“机械视图”培训开始,到指派专业指导教师深入企业具体开展理论和操作指导,进行了不定期的岗位培训,确立了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资质,为与企业共谋合作做出了很好的铺垫,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帮助。
积极响应市政府和市高校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号召,全面开展为大连五所大学即将毕业的数控、模具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在学校专业教师指导下使参加培训的大学生获得了很好的岗前学习机会,提高了专业能力,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
加大拓展对外培训与合作力度,先后两次帮助黑龙江省嫩江职业技术学校34名学生开展“数控车床、铣床”操作培训工作。培训中专业教师从基础理论和操作方面入手,悉心、全面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提供了全方位的教学服务,使参加培训的学生98%获得了由“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中级技能合格证书。培训工作结束后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联系就业岗位,得到各方广泛的好评。
2.计算机操作维修方面对外培训
对外“计算机安装与维修”培训、“计算机操作”培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对大学生的培训,一直是我们坚持做好、做大的培训项目,既欢迎企业、社会学员来校参加学习培训,也应邀上门为在职员工、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提供培训服务,使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能学到实实在在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教师也多次荣获培训工作的先进个人称号。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指导下,成立了“网络编辑、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在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帮助下,成立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员”高级培训基地;“计算机维修工”中级培训基地。我校也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备案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之一。
3.食品生物、服装制作等方面对外培训
在坚持做好对学生的技能培训考试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吸引社会考生和毕业生到校参加“食品检验工、烘焙工、啤酒酿造工、服装缝纫工、装饰美工”的培训和考级,并选派优秀教师走出校门,到对方学校进行专业技能指导。近几年来共培训校内外各类专业人才近1700人,为在校学生、在职员工的素质再提高做出了努力,为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中96%获得中、高级合格技能证书,为保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下岗再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维护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校也是国家轻工业协会和轻工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大连设立的唯一的考级工作站。
职业学校的对外培训工作是一种适应社会和企业现状、符合企业发展和生产实际、顺应生产规范流程的培训模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并完善。
二、采取的措施
1.组建优秀的培训师资队伍
在校领导的大力关注下学校在专业教师队伍中聘请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素质出众的骨干教师组成相对稳定的培训队伍,这是培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构建合格的培训基地
按照学生实习教学的要求和对企业人员专业培训的质量要求,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企业员工的实践能力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建设以职业技能练习、技术支持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培训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互动,有效地利用学校的现有仪器和设备。由于学校的培训环境和企业工作环境有时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因此学校的培训要注意加强实践操作性和实用性,减少与企业在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的差距。特别是专业教师团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以达到满足对企业员工培训的要求。同时学校要根据能力适时更新设备和器材,免得影响培训效果,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作用,这是学校对外技能培训的一个关注点。
3.制订培训计划
在培训前,通过相互沟通和了解,以知识、能力和素质符合岗位一线实践和岗位要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培训重点制定可行的培训计划。
4.制订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以工作需要和岗位能力为切进点,注重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统一。不但要注重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题目,还要反映市场经济下企业治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新内容,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技能的实践练习,着重提高员工的岗位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在培训情景的设置上尽最大可能按照现场的工作流程组织培训,让培训与工作缩小差距,以养成安全、规范的工作态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练习,切实有利于员工技能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5.确定培训对象
可由企业根据工作需求和岗位能力需要,结合学校的培训实际(教师、场地、设备情况等),既要符合员工个人的成长需要,也要符合员工教育的特点,更要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培训需求。
6.实施培训
明确对外培训的职责,技能培训是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培训,因此应以行业发展为背景,以员工实际工作技能的提高开展培训,加强对外培训的全面管理,确保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标。通过校企联系,互通信息,搭建好培训平台。也可安排专业教师不定期地到企业中去边观摩、边学习,掌握第一手材料,真实体验“做中教、做中学”不断促进学校对外培训的能力和提高培训效果。
7.培训考核
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员工能否达到现场工作流程的要求和工作是否规范,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的独立考试来检验。检验员工的精神状态和实际的规范操作,从现场的考试表现到完成考试的过程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者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8.培训评估
注重与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了解经过培训后的员工的工作情况及员工的绩效考核,借此评估培训的有效性与信誉度,虚心听取领导和员工对于学校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