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艺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08 18:0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园艺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园艺建设

篇1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意义

1生态园林的基本概述

1.1概念

生态园林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其中关于生态园林的说法多种多样,涵盖着不同的界定方式,但是总体来说,生态园林就是将生态理念作为落脚点,结合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主张保持并发扬传统的园林,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人工修整或规划自然,从而建立起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绿色空间。

1.2特点

生态园林属于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其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众多特点,如综合性特点、公共性及协调性特点、生物多样性和无界性等。

2生态园林的基本内涵与设计原则

2.1基本内涵

生态园林的基本内涵是稳定可持续,这将关系到生态园林系统的健康状况,结合生态园林概念的界定角度,可以正确理解生态园林的基本内涵。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需要实现植物的科学部署,从而建立起和谐、空间与时间兼备、营养结构丰富的人工植物群落,最终的目的是为人们创设一个适宜生存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应该体现出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有效地转化太阳能和化学能,并强化转化的力度,通过气候的作用,适当吸收环境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从而有效地净化空气和水体,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应该注重植物的美观,特别是在绿化环境的同时升华艺术性,由此提高欣赏和游览的价值,并充分发挥出相应的社会效益,给人们创设1个高层次、高效率、文化娱乐兼备的绿色空间。

2.2设计原则

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化特点,保证实现生态原理系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应该遵循多个方面的原则:保证宏观系统全面生态系统平衡、践行微观绿地强化绿量设计、反映出生态位、呈现出生物种类的多样化特点、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

3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功能

3.1生态方面

生态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生态功能,主要是通过园林中的植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来加以体现,从而达到生态园林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生态功能会受到园林绿量的影响,绿量的多少则主要是由生态园林中总叶面积来进行制约。经过上述分析,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应尽可能多地建造植物群落,确保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3.2社会方面

生态园林在实际建造的过程中会体现出社会功能,主要是在推行的有益社会活动中,可以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再就是结合相关的生态园林知识,把园林建造为一场公开课,从而发挥出园林的教育功能,让人们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并且提升对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生态园林就是人们对于自然的模拟,这不仅是一种场所,更是人们所创造的一种人工植物群落。

3.3经济功能

生态园林的建设离不开对植被的养护管理,因此,在传统的植被养护管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被大大地消耗,甚至还会污染环境。生态园林的设计依靠稳定的植物群落,通过自我良好的维护与调节,能够将枯萎的树叶转化为营养物质,从而有效地简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步骤。园林植物具有多种经济价值,因此,适宜将其转化为第三产业的开发资源。

4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4.1改善生态环境,满足自然需求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是维护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良好关系,生态园林重视城市绿化的基础作用。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可以有效改善人们居住的空间,并起到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从而塑造优良的城市形象。

4.2体现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味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强化人们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并增强其自信心,有效地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凝聚力;对于城市外部具有深远影响,可以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5结语

塑造生态园林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确保实际的需求可以与生态园林建设的初衷相呼应,应该强化生态园林建设的步骤细节。生态园林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调节气候,提升空气质量。在未来的生态园林设计中,应该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并且积极地提高城市环境水平。

作者:吴如旋 单位:邵阳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后增.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探析[J].现代园艺,2016(3)

篇2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意见》(冀政[20*]48号)和《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意见》要求,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经县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推进全县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以沼气建设为核心,以农户庭院为依托,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农村节能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实施“改厕、改圈、改厨、改院”等配套工程,实现农户“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态无害化”。大力推进以农村沼气建设为主体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后,省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能有效解决农民生态用能问题,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是带动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二、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三结合”(与发展畜牧业和生态农业相结合,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相结合)沼气工程,加强示范引导和政策推动,实现全县以发展沼气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快速发展。

工作目标:20*年,新建沼气工程4200个;20*年,新建沼气工程5300个,全县使用沼气的农户发展到16400户,沼气普及率达到11%,沼气建设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三、强化措施,全面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科学制定《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实施方案》。要引导和支持种植、养殖大户,采用“三位一体”(沼气池、猪圈、厕所)或“四位一体”(沼气池、猪圈、厕所、大棚)等多种建设模式,上联养殖业、下带种植业,建设沼气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效益。

2、广泛宣传,全面发动。广大农民既是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工程建设的主体。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多种渠道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民对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镇和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专项宣传活动。县电视台要开设宣传专栏,积极宣传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各项政策、介绍典型、推广技术,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和自发行为。

3、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各镇和相关部门要及时发现、善于总结、切实推广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每个镇要确定4-5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确定20-30个示范户,通过组织参观学习、现场观摩等形式,充分发挥“三沼”(沼气、沼液、沼渣)带“三料”(燃料、肥料、饲料)促“四改”(改厕、改圈、改厨、改院)等各类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让更多的群众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中受益。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行政命令,不搞硬性摊派,不搞“一刀切”,更不能加重农民负担。

4、多元化筹资,多渠道投入。要建立起以农民自筹资金为主,银行、农村信用社贷款为辅,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要积极引导农民开源节支,增加投入,发展沼气,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自我投资、自我发展、自我受益的沼气建设主体。同时,要广辟融资渠道,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资金,保证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5、依靠科技,协调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强化科技意识,把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协调推进生态农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沼液、浸种、喷施、追肥等实用技术的研究推广,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小区),利用沼气池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

篇3

关键词:生态园林;建设;环境保护

生态园林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积极探究生态园林建设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1.生态园林建设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1.1改善城市环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物密集程度、人口密集程度越来越严重,城市绿化程度降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大量废弃物、CO2、污染物严重危害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注重了对植物景观的运用,不同的植物按照一定的风格构成了绿色空间,大量植物的种植和栽培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以及城市环境。

1.2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生态园林的建设非常注重因地制宜地对植物进行空间造景,结合城市具体地形与气候特点合理搭配植物。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按照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案,可以在更好地满足人们观赏、娱乐、休闲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规划。生态园林建设以生态环境为起点,合理规划、科学设计,通过尽可能地加强植物造景与地形的融合,避免了生硬的人工痕迹,进一步提升了自然环境与植物搭配的融合程度。与此同时,生态园林建设基于植物多样性原则,综合城市空间规划以及植物特点合理配置,全面提升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与舒适度以及城市空间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1.3绿化城市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结合了植物的高低、形态、色彩等情况,使生态园林看起来疏落有致、主次分明。生态园林的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充分运用了植物特性、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构建出了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使生态园林处处体现出自然环境之美。总之,生态园林建设在美化环境、绿化城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加强生态园林建设。促进环境保护

2.1以生态平衡为主导

生态平衡系统指的是在较为稳定环境中的生态系统,此系统内部功能与结构协调发展,能量输出与输入之间平衡发展,进而充分发挥出系统整体效益。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必须站在长远的发展角度,着眼于整体生态环境建设,科学规,结合城市地形地貌、自然景观、江河湖泊以及本土植物等进行造景,协调组织多种因素,将其直接引入生态园林建设中,既能提高生态园林的观赏性,又能提升园林的生态价值。例如,合肥、南京、丽江等城市均开始将森林、绿地、生态植物等引入园林建设中,积极建设与城市发展实际相吻合的生态园林景观。

2.2遵从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指的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作用、功能以及地位。生态位原则直接决定了环境与物种之间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具体关系,决定着园林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并直接影响着生态园林的综合功能与审美价值。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必须遵循生态位原则,充分考虑不同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植物类型,预防不同植物互相竞争的局面。功能健全、布局合理的复式群落结构能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进而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园林景观。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应充分结合区域特点,合理地选择树木、植物。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物种在营养、时间、空间上的生态位差异,合理搭配植物,进行植物造景。例如,杜鹃与槭树搭配不仅能保持生态景观、群落的稳定性,还能提升生态园林景观的整体价值。

2.3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园林建设、生物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物种多样性:一方面反映了植物的均匀性与丰富度;另一方面反映了生态群落的稳定性与和谐性。因此,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必须保持物种多样性,合理配置不同的物种植物,充分利用多种生物、空间等资源,使不同植物合理搭配、优势互补,促使生态园林景观稳定发展,更好地保护园林生态环境,维持园林生态平衡。可以加强地被植物、彩叶植物及竹类植物的合理搭配,充分利用生态空间。地被植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还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彩叶植物观赏期长、成景陕,观赏价值极高,在园林建设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竹类植物风格特异、形态优美、环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地被植物、彩叶植物及竹类植物的合理搭配,必将营造出观赏价值高、生态稳定的生态园林。

篇4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绿化生态建设 

 

为克服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弊病,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曾提出各种田园诗画般的居住模式,19世纪美国的欧文提出了“合作新村”的设想;1922的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的其著作“明日的城市”中提出“光辉城”的设想方案,将建筑向高空发展,留出大片空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等绿化空间,形成开阔、宁静和优美的居住环境。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最广泛、使用率最高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影响最大,最接近居民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居住区绿化建设,将其作为衡量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了“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设计原则。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增强,环境污染加剧,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科学发挥小区绿地降温增温、滞尘汲污杀菌、减噪、维持碳氧平衡,隔热、防风、防御放射性污染等作用,是最佳解决途径。建设部制定的《绿地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对居住区绿化建设提出了权威性的设计指标。 

当前,小区环境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重点,一个小区的环境优美可使房价增加,小区的绿化级别更是购房者关注的热点。政府的导向,市场的需求,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人们越来越重视住宅绿化环境。 

 

1.居住区绿地的生态功能 

1.1调节小气候与保护环境 

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可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提高空气温度。绿色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吸收太阳辐射热,调节气温,对改善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夏季,树荫下的温度可比空旷地降低50c以上;冬季,草坪表面温度则比裸露地高40c左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新鲜空气的流通。植物叶片能阻挡、过滤、吸附空气中的烟灰、粉尘、毒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有些树森对减低噪声也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枝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减弱。 

1.2美化环境,提供休闲空间 

树木花草有线条美、形态美、色彩美、素质美等多种美学因素,而且随着它的逐日生长,逐年变化,呈现出的各种景观生动活泼,令人陶醉,这对增进人体健康,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情趣有着良好的作用。 

1.3增加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机会 

小区的乔木、灌木,随着它的生长,每年都在保值增值,而有些小区的经济林可提供干鲜果品或具有药用价值,直接增加经济收入。一个城镇小区绿化会使房屋的价格增加,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加强居民区绿地生态建设的措施 

2.1绿地布局 

居住小区总体规划拟定后,应保持35% 以上的绿化率。而在35%以上的绿地中,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70%,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泉、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30%以内,而这个数字越小越好。绿地越大,建筑容积越小,小区绿化级别越高。绿化率越高,为小区提供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越大,其生态效益越明显,对人体健康越有利。绿地位置应设在建筑物的南面,座北朝南,背阴面阳是植物生长的最好环境,尤其对一些喜光植物极为有利。小区出入口的景观安排,最好是硬质景观与绿化景观相互交融。要在出入口附近留有绿地进行绿化。忌讳大广场一片,没有绿化背景和前景。绿地的形状以块状外形为上乘,细而狭长的条状绿地应尽量避免,因为它对建成后的生态自动调节不利。据报道,绿地宽度以大于12m为最佳,这对绿地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繁衍极为有利。绿地布局中,儿童活动和老人娱乐健身场地可以结合在一起,以便老人照顾儿童。绿地的选择应取避风向阳处。

2.2水景的生态设计原则 

人有亲水性,水是生命的象征,有水就有灵气。水景对改善生态效益有积极的作用,小区中的水景为人们家居生活带来活力,绿景与水景交融的空间生动而美妙,是自然景观的再现。减少水资源消耗是水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规划中除了要设计有利于尽量减少养护绿地的灌溉

用水外,还要设计收集雨水系统和装置。回收的雨水不仅可以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可用于周边建筑物的清洁。水有较大的热容量,不仅可调节小区的气温,减少温差,而且能增加空气温度。水体的线形设计宜相对集中,忌分散而细长。水面形状以聚合为主,以蜿蜒细流为辅。水面积总量不能太大,不超过绿地总面积的20%。水池清澈见底,水质清净是小区里水的根本,谁也不愿在脏水旁生活。高低错落的流泉、水梯、喷水、叠水、水雾、涌泉等流动的水,可大大增加水的自净能力。 

2.3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要能够设计出功能和形式优美的视觉作品,还要熟知作品的生态结构,掌握作品中植物的生长规律,季相变化,适应性及抗病抗虫能力,尊重系统内群落的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科学地配置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 

2.3.1乔灌花草合理结合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化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质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 

2.3.2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充分运用形态树种: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柳树等;观花树种: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蔽等;四季相分叶植物: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渠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大花马齿苋、鹅草、美人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营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例如腊梅、桂花、薄荷、丁香等;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群落。 

2.3.3配植大乔木时,应考虑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力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总之,城镇居住绿地的生态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使居住绿化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与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 

篇5

吐鲁番地区常种植树木有:国槐、大叶白蜡、小叶白蜡、长枝榆、大叶榆,因为乡土型苗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早已经适宜了北方的地质与气候,同其他苗木相比,北方的乡土苗木更具有抗旱、抗寒、抗污染、非细致型管理等特点,所以这些苗木的抵御病虫害的能力相对来讲都是非常强的,同时还可以为益虫益鸟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从而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威胁。以往的城市化建设绿色园林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苗木的品种过于单一,导致在病虫害发生时,造成了苗木的极大损失,而苗木品种的多样性就可以对于病虫害有更多的抵御,所以,丰富北方城市绿化建设中苗木的品种也已成为极为关键的因素。

2植物的配置一定要合理

要让“植物适合地”同样的“地也要适合植物”。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的发展历程,在长期的生长发育中已经适应了当地的各类条件,所以,在北方城市化建设绿色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方面因素,考虑当地的内在因素,从而在选择苗木上有一个参考。尽量选择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苗木,这样才可以充分的发挥其绿化环境,美化城市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节省资金。在北方以往绿化设计中,选取苗木的品种如白蜡、黑松、桧柏等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所以在树木的合理搭配也是绿化建设植保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3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植物群

众所周知,要想使生态园林和谐稳定,协调发展,就一定要使绿化园林中遵守植物多样性的原则。而植物的多样性同时又是构建植物群的基础,这不仅仅能够给我们带来观赏价值,同时,不同树种之间的搭配还会更好的抵御病虫害,还可以增加各类植物之间相互的取长补短,逐渐的形成一个稳定的植物群。

4加强后期的规划与管理

为了能够保证城市化建设后期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要保证城市园林植保工作的同步进行,在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编制上必须要做到上下一条心,要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植保工作人员,抓好后期的养护工作,定期的对于栽培的植被进行测报,从而准确的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做好预防工作。

5总结

篇6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就城市建设方面做以下发言: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城市建设始终坚持“政策性推动、市场化运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思路,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城市群战略思想的提出,××县确定了城市建设的目标:即建设以田园经济为基础,以轻工、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为支柱,以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为目标的生态园林城市。为了全面落实这一战略思想,必须科学的编制规划,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我县已逐步完善了城乡各层次规划,已完成县城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年又投入余万元,完成了“世纪园”

二、三期建设修建性详规,新行政办公区修建性详规、鸿新商贸城修建性详规,上二工路、西市南路、园林路街景设计,幸福路工业区控制性详规,县城近期建设规划,东风路以北县城控制性详规及小城镇规划的编制。为××的美好明天勾画出了绚丽的蓝图。

我县高标准的城市建设,为逐步实现生态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风大道、幸福路、线县城段、上二工路、园林路、西市路、昌华路、北环路等道路的建成,极大的改观了县城道路状况,快捷了交通,基本实现了城市道路的“六横六纵”,拉大了城市建设的框架,推进了县城的向南发展,实现了城市扩容,提高了城市的项目承载力。县城供水、供热管网的改造,二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天然气入户的普及,完善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惠民花园、广域花园、庆源曙光花苑、鸿新人和小区、绿世纪花园住宅的建成,以及熙景住宅小区等等的改造,全面改善了人居环境。特别是“世纪园”

一、二期绿化景观工程和“五行园”精品绿地的建成,那曲径通幽,一步一景,巧夺天工的设计构思,那丰富的文化内涵,那精致的工程质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八方来客赞叹不一,也使××人感到无比自豪。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了城市建设的品位。

在两年进行一次评比的自治区城市“天山杯”竟赛中,××年我县位居全疆前列,夺得最佳奖项“城市综合杯”。

近年来,我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建设成绩显著,但城市建设是一个宏大的,造福千秋的伟大的系统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毕竟我们经济还不雄厚,县城还是处于崛起的城市建设的发展初期,为了使城市建设更和谐持续的发展,借此机会,就我县城市建设谈一点看法和建议,有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抓紧各种机遇,利用一切资源,大手笔、高起点、高质量规划,积极创设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生态优良、科技发达的城市环境,以宜人、悦人、冶人的人居环境吸引人口集聚,以高效、创新、优美的生产环境吸引产业集聚,增强城市活力。城市规划希望普遍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一些重点地段,重点项目应给予充分的时间让老百姓广泛参与,集思广益,慎重决断。希望能够表现××地域位置和风俗文化,具有地方特色,使每一位到过××的人都能对这特色留下深刻的美好的记忆。

转变观念,希望转变经营城市就是土地、房产开发的观念,土地、房产开发是经营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经营城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挖掘城市的内涵,挖掘城市的文化,体现城市的特色。

我县的城市卫生,在县领导的直接督促下,在各部门的分片包干和环卫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城市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然不能尽如人意,仍然存在一些卫生死角,希望进一步加强卫生管理,理顺关系,建立监督机制。从环境保护和废物利用考虑,建议在部分街道和住宅区试行垃圾分类和日清理的小垃圾桶,逐步淘汰目前垃圾不分类,多日才清理的大垃圾桶,改变大垃圾桶夏季臭味大,影响附近居民生活环境的状况。

建议提高住宅小区连片开发的规模,提升档次,适当增加住宅小区的停车场和车库,加强物业管理。

建议县城建设中注意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注意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在加强城市管理的同时,加大社会舆论的监督,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爱护公共设施。

篇7

关键词:高等院校;艺术生态;模式;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20-02

高等院校扩招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教育模式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逐步转化,另一方面也影响了现有职业体系并加重了高素质人才就业的竞争压力。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必然联系被扭曲,就业更多的成为泛专业意义上的不对等关系。社会固然在依赖其惯性发展,但作为教育的主体高等院校和被教育的主体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试图改变这种现状。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应的职业普遍分布在第三产业中,以服务性为主,主要是提供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而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园林规划等也附带提供了身体上的舒适度享受。艺术类专业对应的职业多是需要群体性合作的职业,如表演和导演、编剧、音乐、舞蹈、服装、灯光、舞台美术、剪辑等专业或职业是协助合作关系,单一专业人员并不能完成严格意义上的大型作品。艺术设计固然可以个体从业,但更多数情况下是以群体工作为主。绘画和雕塑这些造型艺术被称为“纯艺术”,一定意义上是强调其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主体独立完成艺术创作的特殊性,但是这些艺术家同样需要批评家、艺术经纪人、画廊、艺术媒体、收藏家、美术馆等艺术群体工作者参与到其艺术活动或艺术品流通过程中,不能孤立于艺术圈之外。

艺术类专业的扩招使社会相关职业的接受压力大增。良莠不齐的艺术毕业生们并不能在毕业之初便直接找到自己的社会岗位,处于游离状态的毕业生们不愿意完全游离于艺术信息圈之外,便选择在艺术产业化相对成熟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寻求机遇,于是便产生了大量的北漂、上漂、广漂,还有以区域性文化中心为依托的各种名目“漂”一族。“漂”一族的名称有些以大的地名命名,有的则只是以极小的地名命名,以极小地名命名的“漂”一族具有明确的文化中心,这些中心多是知名艺术类高等院校。

艺术类高等艺术院校或以艺术类专业知名的综合性高等院校,随着艺术生毕业者的增加,在其形成一定的聚居区,并吸引了一批高考前艺术培训生,故而结合校内师生和周围相关行业者形成高等院校的艺术生态。

一、高等院校艺术生态存在的模式

高等院校艺术生态存在不同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存在多种原因。从艺术生态产生形式上讲,包括自发性模式、筹划性模式、自发+营造模式、营造+自发性模式等四大类;从艺术生态存在模式上讲,包括主体存在模式、客体存在模式、生产性存在模式、经营性存在模式、系统性存在模式等几种情况。

高等院校的艺术生态从产生到形成只是在高校扩招之后出现的情况,时间较短,但情况却由于各地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本质上的区别。自发性模式产生的艺术生态其主体主要是已毕业未就职的学生、校内在读学生、教师、高考前培训生等各群体自发而不自觉形成的创作型为主的艺术生态。这种艺术生态首先是出现一批创作型人才,并带动该艺术区域创作了一批有特点的艺术作品,从而吸引艺术相关行业者入驻该区域。早期的798便是由于中央美术学院师生自发性的创立工作室而逐渐出现了艺术区。筹划性模式的艺术生态区是由当地政府、主体高校、部分机构或知名人士主导并有意识筹划而产生的艺术生态模式,这种模式在艺术产业化理论提出之后广泛的出现在各艺术类高校周围。自发+营造模式是自发性艺术生态模式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由地方政府或主体院校等官方机构介入规划营造整体氛围的一种模式,如北京市朝阳区关于艺术产业区整体规划的情况便有此性质。营造+自发性模式是由官方、半官方或私人团体性质的机构筹划营造艺术生态模式,在其营造过程中吸引了一批艺术从业者介入,从而形成以艺术从业者为主导的艺术生态模式。

主体存在模式是艺术从业者特别是艺术创作者为主导的存在模式,这种模式在艺术生态产生早期处于一枝独秀的状态。客体存在模式是以艺术相关行业机构为主或以艺术消费群体为主的存在模式,这种艺术生态模式多存在于筹划性艺术生态模式区域。由于是官方或半官方主导性的区域模式,有各种相关制约,以至于投入和产出之间多不能成正比。生产性存在模式和主体存在模式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合,但并不相同。由于主体存在模式并不完全受市场制约,所以创作的艺术品艺术价值较高。而生产性存在模式由于注重批量性艺术生产,而忽视了艺术创作的特殊性,从而导致其商业价值高,但艺术价值良莠不齐。经营性存在模式是以艺术消费群体或相关艺术机构为主体,注重艺术和生活的结合或融合。但由于生活成本的需要,多与旅游等相关行业相结合,吸纳更多的文化群体介入消费。系统性存在模式则是注重主体和客体的平衡,注重艺术生产、经营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平衡,试图将艺术从创作、生产至转化、消费的整体行业链系统化,其投入成本高,并需要管理者具有极高的综合艺术素质和管理能力。

二、高等院校艺术生态建设的可能性

高等院校艺术生态产生之初固然是由于教育和职业关系的变革而产生的被动性应对,但是当其趋于成熟并成功影响了区域性社会结构之后,高等院校的艺术生态建设成为可以主动筹划营造的经济区域。只是由于这个经济区域的特殊性,行业主体以及附生的各群体都必须有一定的应对,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并尽可能的吸收社会闲散资源。艺术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艺术审美的生活需要也成为更多家庭改善生活品质的一个形象标准。

高等院校可以以其现有机构为核心,成立专门机构,结合地方政府繁荣文化事业的要求,根据市场调查,进行相应的前期筹划。市场调查对于艺术生态的前期规划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调查对象包括进行艺术创作的师生、艺术相关流通领域的工作人员、艺术消费者(显性消费者和隐性消费者)、生活区居民、区域外艺术市场参与者、政府管理人员等。艺术生态区的营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依托高等院校场地资源,另一种是借用周边居民区或新开发艺术区。场所的选择和使用一定要综合考虑周边居民区的态度和整体接受能力。

高等院校艺术生态建设前期在调研周边综合环境的基础上要统一布局,不能忽视艺术创作者的作用,更不能忽视艺术消费者的重要性,艺术流通的中间环节也需要提前整体考虑,将投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理顺。统一布局的艺术生态并不能保证各个环节同步发展,艺术的特殊性造成了其发展情况必然是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发展的局面。艺术生态建设的目的规划和现实实施步骤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同步性,这种内在的差异难以避免,所以必须正确的认识这种不平衡,包容这种综合存在的内在差异,并通过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功能和机构引导政策逐步消除不平衡,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从而保证发展的内在循环和外力不间断的投入。

三、高等院校艺术生态建设的系统性意义

高等院校艺术生态建设无论采取哪一种模式为参照,其结果必然是建立系统性的存在结构。促使高等院校艺术生态建设的系统性结构的尽快成熟,不能忽视高等院校固有的资源整合。高等院校艺术生态建设的系统性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平衡。高等院校物态环境的系统性主要是指场地等物质化的后勤生活保障以及艺术创作、流通、消费所需的物质化材料。生活和艺术本体所需的物质化材料不是单一存在的,其依托高等院校本身和其周围存在的艺术生态,这个物态环境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但是又不隔离于大的艺术环境和生活环境之外。高等院校精神环境的系统性在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这是支撑艺术生态存在的精神内核为中心的精神环境系统。艺术创作者、艺术流通者、艺术消费者等艺术生态依托的主客体必须保证其精神环境的可沟通性和相对一致性,才能够保证相互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的高级状态便是形成系统性的存在。

高等院校艺术生态的存在依托的主要存在便是高等院校本身,高等院校文化意义上的系统性必然影响艺术生态物态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系统性。高等院校文化意义的系统性同样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内在的平衡性对于艺术生态的系统性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对于文化意义上系统性存在内在和外在双重的影响,甚至外在的影响更为严重。高等院校美育同样起着如此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是其内在的影响更为侧重。可以说,艺术生态建设是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外在审核参照存在,而艺术生态建设是美育物化的客观存在。

四、小结

篇8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

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是由形状、功能存在差异且相互作用的斑块《patch)、廊道ccorridor》和基质(matri)等景观要素构成的,是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斑块是内部具有相对匀质性(homogeneity),外部具有相对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景观要素。如,城市公园、花园、庭园、小游园等。廊道是指与两侧景观要素显著不同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如:道路绿化带,环城绿化带,防护林带,河、湖、渠流的绿化带等。廊道建设可使不同的斑块浑然一体,增加斑块连通性,成为斑块闻物种迁移的屏障。基质是指景观中起背景作用的连续的斑块,其他斑块类型以镶嵌的形式存在于其中,如:城市中的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

二、关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构建

(一)要重视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应用

1 关于城市公园系统

主要是人工景观,在环境资源拼块和残存拼块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拼块,长时间高强度的人为干扰,使残存景观逐渐消亡,进而形成以引进拼块为特色的人为干扰景观。这种景观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弱,它们的存在源于人类的大量引进拼块和努力维护,依赖于持续而有目的的经营管理,但人类的设计、经营却使之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如公园中人工植物群落的营造。近年来,造园更加注重植物材料的应用,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原理进行造景,形成多种多样的植物群落类型。因此,公园系统调节改善环境质量的功能才得以进一步增强,同时美化了环境,丰富了城市景观。

2 关于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化系统包括街头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湖塘绿地,道路绿化带和河、湖、渠流的绿化带等。在景观分析中,一般绿地仍归为干扰拼块。有些湖塘绿地可能是残存拼块,分布着破碎的自然景观。道路绿化带及河流绿化带属于人类塑造的一种特殊的绿廊。直观地看,绿化带的树冠阻挡了阳光和风,造成了微环境条件;实际上是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流的运输通道的一部分。绿化改造形成绿廊后能很好地改善城市环境,这在景观生态学中可视作是绿廊特有的分割、屏障过滤、连通性能的反映。而绿廊交织构成的网络具有更重要的生态意义,为彻底地改变城市环境,实现“花园城市”、“生态城市”提供了可能。

3 关于城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防护林带、观光农业园等

这是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另一类景观,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这些景观的形成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干扰的因素,既有引进拼块,又有残留拼块,具有镶嵌度高、景观元素类型多种多样、异质性大的特点。这类景观把自然伸入到城市之中,为改善生态环境服务,是一种开放空间,极大地满足了人类向往绿色世界,享受大自然的渴望和需求。

(二)要搞好城市的景观生态建设

1 关于斑块建设

城市公园规划必须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在注意提高整体效能的同时要考虑其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及作用边界的合理交接,以覆盖整个景观区域。注重景观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如林地、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和水生植物群落等。城市园林绿化中景观多样性的实现还可通过多种类、多风格的小游园和街头绿地的设置及专类园和湿地公园的营造来实现,既丰富了景观,又完善了功能。

2 关于绿色廊道建设

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廊道宽度必须有足够宽度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市区外缘,根据地形和可能条件,设置营造比较宽的城市防护林带,并和邻县的农田防护林网相联结。在市区内,要在生产区与居住区或行政福利区之间营造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林带,在特殊地区还要设置防风林带和防火林带。城市园林绿化中需注意绿色廊道的相互连通,增加连通性。夏天可以利用绿色廊道引风入城,消除热岛效应,冬季设置防风林带,以绿色廊道的连通作用为必备基础条件。

3 关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网络化建设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是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保护地斑块和生态廊道所组成的城市生态基础结构,由以下功能单元组成:中心保护地、保护地、缓冲区、生态廊道。在空间布局上,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可以与城市有机协调起来。保护地可呈斑块状环绕城市周围,也可与城市并列,或呈楔形穿插市区。生态廊道可穿越市区,也可从城市边缘通过,这几种形式同时存在,可形成较为复杂的绿地生态网络体系。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40%,10m2,6m2以上。单个的环式系统、楔型系统、廊道系统、点线面系统是不能有效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地空间,达到绿地总量适宜、分布合理规划要求的。

要做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工作,一方面要求建设“环带、楔块、廊道、公园、森林”系统和城乡一体化的绿化网络体系,另一方面要重视城市空间开发和加强自然保护,适度降低中心区建筑容积率,还绿于民,提高中心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构筑城市绿地系统的大环境大园林空间,将城市放在较大的自然环境中加以规划,把园林化的市区绿地系统和郊区的自然景观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风景林地)与生态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化防护隔离带、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森林、湿地、水体、农田、园地)结合起来,将城市及其绿地系统融入大自然之中,成为一体。

篇9

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2008年至2010年,北京市将紧抓后奥运契机,按照区县功能定位的要求,以“防沙、保水、绿化、保障”为主线,综合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集中力量实施8项重点工程,预计投入71.5亿元进行生态建设。

防沙

全市防沙治沙工作将按照“山区涵养”、“平原治理”的原则,重点建设3项工程。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计划完成人工造林1万公顷、爆破造林0.46万公顷、封山育林12.7万公顷、人工种草0.8万公顷、完成生态移民0.7万人。该工程总投资约10亿元,实施后可将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0.9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9个百分点。

关停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将在房山、门头沟、昌平、密云等10个区县,对1100处、0.29万公顷关停废弃的矿山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进行治理。该工程总投资约15亿元,实施后70%的山区关停废弃矿山将得到初步治理。

平原治沙工程将以治理平原地区沙尘危害为中心,实施灌草覆盖0.4万公顷、沙坑和荒滩治理0.67万公顷、残次林改造0.67万公顷、治沙示范区0.13公顷。工程总投资约5.5亿元,实施后全市荒滩、沙坑等严重沙化土地将得到基本治理,本市就地风沙危害贡献率降低5%

保水

未来两年北京将以保障重点水库和上游水源河道水质为中心,全面治理地表水源区周边环境。

重要地表水源区生态建设工程涉及密云、怀柔、官厅水库周边及上游15条主要水源河道两侧的32个乡镇、250个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19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945处;新增垃圾桶8384个,垃圾站447处;村庄绿化美化222万平米,建设库滨和河岸植物带2800公顷。工程总投资约16亿元,实施后将实现重要地表水源区周边及上游水源河道两侧污水、垃圾实现100%统一收集、无害化处理。

绿化

为着力提升全市绿化美化水平,将重点建设2项工程,增加绿色生态空间。

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工程将按照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要求,支持大兴、顺义、通州、朝阳、海淀、丰台、房山、门头沟、昌平等区县完成0.83万公顷生态景观林建设任务,工程总投资约4亿元。

生态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将以新城―中心城联络线、新城―新城联络线为重点,按照生物多样、景观多样的原则,乔灌花草结合,重点建设京平、京包、西六环、京津二通道、机场二通道、机场南线、京承高速三期等10条生态景观大道,总里程240公里,绿化面积0.2万公顷,工程总投资约3亿元。

保障

在加快建设资源保障基础设施方面,我市将重点建设2项工程。

篇10

今年是加快推动“三个北京”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北京城南行动计划实施、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建设北京南部现代制造业新区发展的第一年,同时也是大兴“生态见成效”,实现全区园林绿化新起点、新发展、新跨越的重要一年。全区共实施重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35个,总投资近50亿元,是大兴有史以来园林绿化投资项目最多,完成绿化面积最大,绿化水平最高的一年。

今年1~10月,全区共完成绿化面积7.3万亩,植乔灌木650余万株,造林绿化5.3万亩,公园、绿地建设790万平方米。这些新增绿化成果每年可涵养水源1243万吨,净化水质1243万吨,保育土壤176万吨,新增社会生态效益3.8亿元。

据统计,大兴区每年创造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为24亿元,占全市一成以上,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9万吨,折合固碳量为11万吨,释放氧气23万吨,碳汇功能是北京市平均水平的3.5倍。

建设十大公园拓展绿色空间

十大公园变身“城市绿肺”。“2010年是大兴区园林绿化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区园林绿化局局长董玉峰介绍说。该区积极推进大型公园绿地建设,重点实施了南海子公园一期、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和地铁沿线景观等工程。启动“一镇一园”建设,先后实施了旧宫镇旺兴湖公园二期、亦庄镇亦新公园等4个镇级公园建设。加上近两年开放的兴旺公园、旺兴湖公园、筹建的亦庄滨河森林公园,“十大公园”建设总面积2079公顷,相当于七个颐和园。缓坡、草地、湖泊、密林共同建立动态的生态群落系统,大幅增加了城市绿量,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净化空气,成为一个个“城市绿肺”。

通道绿化织就大兴绿网。大兴区全力推进城郊生态建设。年初至今,共完成三北防护林补植补造工程4.87万亩;建设六环路、京山铁路二期重点通道绿化1923亩;推进安定段岔河、芦求路、东赵路等公路、河道绿化建设37.1公里;第二道绿隔地区绿化1195亩;启动了永定河生态走廊绿化美化建设工程等绿化项目,打造出一条条绿色景观大道,与城市绿化带一起,织就了大兴密密麻麻的绿色生态网络。

新农村绿化带来花园式村庄。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配合新农村建设,该区今年已有120个村庄完成全部绿化工作,完成绿化面积175万平方米。大兴按照“以奖代补、先干后奖”的办法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建设,全力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人居环境。采育镇张各庄村投资34万元建了13个花园,83个花坛,向各户下发1900株,在主街道两侧摆放1.1万盆花,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90%,村子变成了大花园。

义务植树提高全民绿化意识。植树绿化不仅在于政府投资建大型绿化工程,全民绿化意识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大兴绿化工作的开展。今年全区有25.37万人完成义务植树30万株,组织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10次重大义务植树活动,接待社会志愿者1900人次,植树184亩。目前全区共有纪念林16处,总面积1737亩。此外,开展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花园式社区、绿色村庄创建工作,大大提高了全面绿化热情。

完善京南水系提高生态效益

大兴的河流分属永定河、北运河两大水系。很久以前,北京南城并不缺水。

南海子地区属北运河流域。史载,南海子内共有湖泊25处,南苑内泉源畅达,使南海子有“五海”之说。“五海”加上其他几处湖泊,共有水面2573亩。而在南海子公园建设之前,“五海”早已荡然无存。

大兴西南部的河流属永定河流域。北京母亲河的永定河发源于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常泛滥成灾,又名无定河。自辽代始历代统治者都曾对永定河进行治理。位于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南区内的埝坛水库,主要水源就是永定河。30年前永定河断流,埝坛水库逐渐干涸。

南海子公园建设使昔日“五海”再现京南,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的建设让埝坛水库重又恢复生机。2010年9月15日,埝坛水库正式蓄水,潺潺清水让埝坛水库焕发了亮丽的青春。

恢复生态景观,用水必不可少。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大兴各条河流水源均无法保证,要想恢复地表径流改善生态,依靠降水及河流上游水源远不能满足,抽取地下水更失环保。所以,大兴把目光放在更环保、安全的再生水利用上面。

为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减少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去年起,大兴实施了北京市东南郊水网工程。把凉水河、通惠河的再生水和雨洪水作为主要引水水源,通过新建泵站将马驹桥闸上游回水提升至烧饼庄闸上游,通过红凤灌渠为大兴区东南部供水。工程涉及该区4个镇,包括整治河道、沟渠22条,新建泵站1座,维修、新建水闸构筑物40座,防护围栏4000米,目前工程已进入验收阶段。工程完工后将缓解农业灌溉水源紧缺、增加河道蓄水量、解决灌渠周边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营造大兴生态水环境。

同时,大力做好再生水处理工作。大兴区目前正在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有黄村、采育、天堂河等六个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日处理能力共15.7万吨。在建的长子营、魏善庄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日处理能力6000吨。筹建黄村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和瀛海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日处理能力7万吨。经过先进工艺处理的污水均达到北京市二级或一级B排放标准,为再生水循环利用提供了保障。

此外,南海子公园、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亦庄滨河森林公园、旺兴湖郊野公园等诸多大型亲水公园的建设,配合水网改造、再生水循环利用等工程,京南水系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日渐向好。

恢复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化

天然氧吧使人神清气爽,青山绿水让人心旷神怡,这些美景一旦融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则更让人于悠然怀古中品味、神思。

史载:南海子每到秋季,别有一番特色,被誉为“燕京十景”之一,命名“南囿秋风”。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苑囿,是古代北京地区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皇家游猎场所,在荣辱兴衰的历史演变中,在游牧、围猎、阅武、农耕的发展与交融中,形成了南海子特有的皇家文化底蕴。

南海子地区宫室建筑史可上溯至金代,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先后在南海子修建了数处行宫、庙宇,曾有“四宫五海”之说,与北京西北郊的“三山五园”遥相辉映。上世纪初,曾经的宫阙陆续湮灭。迄今,四宫中惟团河行宫相对保存完好。

“此次南海子公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深入挖掘南海子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南城历史文脉。”大兴区园林绿化局党委书记刘春起介绍说,南海子公园的建设,除了传承历史遗存,使今人再睹南苑皇家苑囿胜景,还将对大兴本地的文化产业产生积极意义。

“幽台怀古、方纲遗韵这两个景点,体现的就是大兴‘利物善水、尚德明义’的文化底蕴。”大兴区水务局长张春才介绍说。

地铁文化公园展示的则是一部现代史――北京地铁40年的发展历程。

北京首座地铁文化公园紧邻地铁大兴线西红门站。走进地铁文化公园,两节老旧地铁机车实物在门口向游人零距离展现了北京地铁机车发展历程;由地铁盾构环形管组成的盾构实物景观长12米,立体展示地铁机车驶入隧道场景;在公园1.5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的地上,有目前面积最大的2015年北京地铁远景规划图;时光隧道以图片形式展示北京地铁及大兴线建设历史,让游人充分体味北京地铁40年来发展历程……

大兴区园林中心主任孟庆龙介绍说,地铁文化公园在改善大兴新城北部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场所的同时,也成为展示北京市地铁发展历程、记录地铁大兴线建设过程、普及地铁知识、弘扬地铁文化的载体。

优化地区环境促进产业发展

以南海子公园、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园林绿化建设,对深入挖掘大兴的历史文化,有效改善北京南部地区生态环境和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大兴新城、亦庄新城的环境品质,增强对高端生产要素吸附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变多了、景变美了,带动了沿线商业、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中心、写字楼如雨后春笋,各个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位于地铁文化公园北侧宜家亚洲旗舰店即将开工更让人满怀期待。

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则大大提升了一路之隔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发展环境。日前,生物医药行业的最高技术决策机构中检所在基地奠基,更是基地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的体现。目前园区已经汇聚了中检所、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兽医微生物中心等国家重点研究创新项目和同仁堂制药、以岭药业、民海科技等7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总投资超过140亿元。

各大公园建设将有力提升地区发展竞争力,为实现产业结构的重大布局与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大兴新城、亦庄新城承接主城区产业转移及产业升级,实现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建设南部现代制造业新区打下坚实地生态基础。

据悉,大兴区将按照“战略产业新区、区域发展支点、创新驱动前沿、低碳绿色家园”的总体定位,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高端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开发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文化创意、航空航天等十大产业,形成“一区六园”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大兴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春亭介绍说:“我们建设的是公园,改善的是环境,挖掘的是文化,发展的是产业。公园项目的落实,将为亦庄新城、大兴新城和城市核心区产业升级拓展空间,同时为打造北京南部现代制造业新区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