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08 18:0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质能的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质能的前景

篇1

一、台湾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

1997年台湾为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设立了“永续发展委员会”。2000年该会以“永续环境、永续社会、永续经济”为发展愿景,拟定了“二十一世纪议程一台湾永续发展策略纲领”和“永续发展行动计划”,确立了台湾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其中对生物质能的发展制定了具体的执行目标和计划。

首先是生物柴油的开发应用。台湾使用的生物柴油主要是从废弃的食用油中提取,它与传统柴油的性质相似,所提供的能量与传统柴油相当,安全性、性较传统柴油好,而且生物柴油燃烧后排放的污染物较传统柴油少,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效应。将生物柴油按一定比例添加进传统柴油中可相应减少柴油使用量。2004年台湾开始在部分车辆中使用添加比例为1%(E1)的生物柴油;直到2010年,台湾相关部门才规定所有出售的传统柴油中必须添加2%(E2)的生物柴油,数量为l亿升;并计划在2011年至2015年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5%(E5),达3亿公升;2016年至2025年再提高到20%(E20),达到12亿公升。

其次是生物燃料乙醇的推广应用。生物燃料乙醇是指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发酵、蒸馏及脱水等工艺而制成的乙醇,俗称酒精。将这种生物燃料乙醇按一定比例添加到传统的汽油中,可以逐步减少对传统汽油的依赖,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台湾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较晚,直到2007年才开始量产,2010年至2011年按3%(E3)的比例在传统汽油中添加生物燃料乙醇1亿公升,2011年到2015间计划使用添加比例为5%(E5)的生物燃料乙醇5亿升,2016至2025年达到添加20%(E20)的目标,共计20亿公升。

再次是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直接燃烧产生的能量可用来发电,台湾目前有多座垃圾发电厂采用直接燃烧发电,但这种方法燃烧效率低。台湾“能源局”规划在2011到2015年将燃煤发电厂的煤与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既能提高发电量,又能充分利用农工废弃物,并逐渐扩大混烧比例,发电量达到85万千瓦;2016至2025年,计划采用垃圾气化发电技术,将垃圾转化为可燃气,再利用可燃气推动燃气发电机进行发电,发电量达140万千瓦。

二、台湾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

台湾生物质能的推广应用主要是由台湾“能源局”、“农委会”与“环保署”合作进行,目前台湾对生物质能的推广应用主要是以废弃物焚化发电、生物柴油和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为主。无论是在生物质能的开发还是在推广应用方面,台湾尚处于起步阶段。

1、废弃物焚化发电

台湾早期利用生物质能主要是以垃圾焚化发电为主,但规模较小。目前台湾约有24座垃圾焚化发电厂,发电的装机容量累计为56万千瓦,其中大型垃圾焚化发电厂21座,总装机容量约47.3万千瓦。近年台湾“能源局”开始在全岛推广实行“垃圾全分类、零废弃”计划,在澎湖、花莲、南投兴建了“全分类、零废弃”的资源回收厂,将收集到的垃圾加工成型,再进行焚化发电。为提高燃料效率,台湾相关部门在花莲县丰滨乡配套兴建了岛内第一座废弃物固态衍生燃料(RDF-5)示范厂,每小时可处理1吨垃圾。台湾利用生物质燃烧发电技术,在燃料成型、燃烧设备以及燃烧工艺方面都较为落后,燃烧热效率低,发电量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另外台湾还有小规模的沼气发电。沼气来源主要是以废弃物为主,包括畜牧废水、家庭污水、城镇垃圾及各行业废水废物等四大类,其中畜牧废水主要来自养猪厂;家庭污水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场;城镇垃圾主要以垃圾掩埋场为主;其他各行业废水废物则包括食品业、纺织业、橡胶业以及纸业产生的废弃物,利用燃煤混烧技术发电,总设计容量约6.53万千瓦,规模较小。

2、生物柴油生产和推广

台湾的生物质能产业中,生物柴油的生产与推广应用已初具规模。2001年台“经济部”颁布了关于生物柴油产销管理办法,委托“工研院”进行技术研发,鼓励民间投资设厂。在生物质原料选取方面,台湾“农委会”选择了大豆、向日葵、油菜等作为能源作物,同时在云林、嘉义及台南等地实施“能源作物试种推广计划”,协助农民与生产商进行合作,提供给农民每公顷4.5万元(新台币,下同)的环境补助及1.5万元的材料费补助,将休耕地转为种植大豆、向日葵和油菜。但是,由于台湾地处亚热带,这些温带作物的收成并不理想,随即就停止了能源作物的环境补助,能源作物的种植计划中止。之后,台湾“能源局”在嘉义大林试种白油桐树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但尚未大面积推广。因此目前台湾生物柴油的原料较为单一,以废弃食用油为主,不足部分使用进口棕榈油进行掺配。

2004年台湾“工研院”与台湾新日化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在嘉义兴建首座以废食用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示范工厂制造生物柴油,产能为每年3000吨,并于2007年建成投产。目前台湾生产生物柴油的厂家已有新日化、积胜、承德油脂、玉弘等10家,合计生物柴油装置产能已达每年20万吨。依据台湾黄豆协会的统计,台湾每年消耗的动植物油脂约为77万吨,可产生15-20万吨的废食用油,将这些废食用油转化为生物柴油,每年可生产约15万吨的生物柴油,达到替代传统柴油使用量的3%,既解决了废食用油的回收问题,又产生经济效益。

生物柴油属于新能源,发展初期价格势必无法与传统石化柴油竞争,为促进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鼓励生物柴油的使用,台湾采用的是低比例,循序渐进的添加方式,分四个阶段进行推广:

第一阶段,从2004年至2007年,实行为期三年、每年1亿元的“生物柴油道路试行计划”,补贴所有生产及购买生物柴油的厂商,鼓励公共交通运输车辆添加使用l%的台湾自产生物柴油。

第二阶段,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一方面推行“绿色城乡计划”,补助石油炼制企业与加油站在出售的柴油中添加1%的台湾自产生物柴油B1;另一方面,推行“绿色公车计划”,将生物柴油B1供应给台湾13个县市的加油站,主要提供给垃圾车以及部分柴油客运车辆使用。

第三阶段,从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强制要求出售的柴油中必须添加1%的生台湾生物燃料乙醇的推广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台北市范围内施行“绿色公务车先行计划”,设置了8座加油站供应添加3%(E3)生物燃料乙醇的汽油,由台北市各公务机关的车辆率先添加,并提供1元/公升的优惠,同时供应民众自愿添加使用。在第一阶段的推广计划中累计使用车次已达2万5千次以上,推广量为77万公升。

第二阶段,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行“都会区E3乙醇汽油计划”,补助台北、高雄两市加油站全面供应E3生物燃料乙醇汽油,2009年高雄已有五百多辆公共汽车开始使用E3汽油,这一阶段生物燃料乙醇推广量为1200万公升。

第三阶段,从2011年开始,在台湾岛内全面供应E3乙醇汽油,所有出售的汽油中必须添加3%的生物燃料乙醇,推广量为每年1亿公升,到2017年将达到添加20%的目标。

台湾生物乙醇产业的发展才刚起步,据估算,合理利用生物乙醇将对台湾的能源、农业、环保和经济发展产生综合效益。以甘蔗为例,若台湾以自产甘蔗为原料生产30亿升甘蔗乙醇,即可创造1.1万农业人口就业。若依台湾现有的规划,于2020年推广使用EiO(添加10%)生物燃料乙醇汽油,且全部使用台湾自产原料建置乙醇产业链,从能源投入的角度来看,将可替代原油进口1.16%;就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可减少19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在经济发展效益上,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累计将可创造345亿元投资,新增农业就业人口3.6万人。因此,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对台湾农业、能源和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台湾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1、比较成本偏高

在不考虑传统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目前大多数生物质能产品的成本仍高于传统能源产品,台湾也不例外。

一方面,台湾土地面积狭小,且只能在休耕地上种植能源作物,土地较为分散,无法实现大面积栽种和集约经营,导致能源作物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偏高。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分散性与农业生物质能生产的连续性和集中性之间存在矛盾,原料供应受到季节和地域的限制,影响了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因此,以台湾现有的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条件及环境来看,原料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台湾的生物质能无法达到规模效应以降低成本。

生物柴油的成本分析。2005年台湾“农委会”选定向日葵、大豆、油豆等三种能源作物作为生物柴油原料。2006年开始引导农民将休耕地转种这些能源作物,并建立生产体系加以评估,由企业收购油料种子,再交由厂商加工生产生物柴油。经“台经院”的评估,台湾种植大豆和向日葵每公斤的生产成本分别为9.6元及21.3元,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用最便宜的大豆生产生物柴油的成本已达49.06元/公升,与进口棕榈油加工生产成本相当,远高于传统柴油每升27.5元的价格。若以废食用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废食用油收购价约为23-25元/公升,再加上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及厂商利润等约为10元/公升,那么最终生物柴油的售价约为33-35元/公升,也高于传统柴油价格。因此台湾自产的生物柴油的价格偏高,没有市场竞争优势。

生物燃料乙醇的成本分析。据“台经院”对能源作物种植成本所做的分析,在不考虑任何补贴及利润情况下,以甘蔗作为原料,采用糖类及淀粉来提取生物燃料乙醇的最低成本约26元/公升,其次为甜高粱与玉米分别为26.45元/公升与27.7元/公升,加上甘蔗提取的乙醇因干燥费用较高,使得成本最终达到35.05元/升,较传统汽油23元/公升高,也较从巴西进口生物燃料乙醇28.47元/公升高。因此台湾自产生物燃料乙醇的价格仍偏高。物柴油。截至2009年,“绿色公车计划”累计使用生物柴油5500万公升,相应减少了同等的传统柴油使用量,并减少约1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四阶段,自2010年6月15日起,将所有出售柴油中生物柴油的添加比例提高至2%(B2)。依据台湾车用柴油的使用量估算,随着2011年台湾全面实施B2生物柴油之后,台湾生物柴油年使用量可望达1亿公升。

据“台经院”估算,若不考虑成本因素,台湾推动生物柴油将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能源替代效益,台湾现在每年使用约1亿公升生物柴油,相当于每年减少250万桶原油的进口;二是环境效益,使用生物柴油,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约33万吨;用废弃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不仅不会对粮食作物的生产及供应造成影响,反而具有回收废食用油的环境效益,变废为宝;三是产业效益,目前台湾合格的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约10家,累计带动产业投资约10亿元,全面添加2%生物柴油后,估算年产值约30亿元,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3、生物燃料乙醇的提取与应用

台湾的生物燃料乙醇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生物乙醇的提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糖类及淀粉为原料,如甘蔗、薯类、甜菜、甜高粱等,经发酵、蒸馏、脱水而制成燃料乙醇,这种生产技术已相对成熟。另一种是以木质纤维为原料,如蔗渣、玉米秆、稻草及稻壳、农业生产残留物、木屑等非粮食作物作为原料,这种被称为纤维素乙醇,纤维素乙醇是未来生物乙醇工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台湾提取生物乙醇主要以前一种方法为主,依靠糖类和淀粉类农作物作为原料。

台湾生物乙醇所需原料主要来自岛内22万公顷休耕地,台“农委会”对休耕地转种能源作物的给予每公顷4.5万元的补贴。除了传统的甘蔗种植之外,为降低成本,台“农委会农业试验所”正在研究培植甜高粱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甜高粱栽培容易、产量高、需水量少、生长期短、适于机械播种及采收,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最具潜力的农作物,其茎秆及叶片产量可达每公顷60吨以上,糖汁的固形物含量可达16%以上,每公顷可转换生物燃料乙醇2000公升,另外高粱残渣每公顷有16吨,若采用纤维乙醇生产技术,还可转换4500公升的纤维素乙醇。若将休耕地用于种植甜高粱之类的能源作物,可大大降低生物乙醇的成本。

受原料的影响,台湾制造生物乙醇的厂商大多由原来的食品企业转型而来,例如台糖、味王、味丹、台荣等。其中,台糖是生产生物乙醇的主要厂商,台糖曾有42座糖厂,糖业自由化之后,仅剩3座糖厂在运作。在生物能源推广示范期内,台湾相关部门给予补贴,将一部分糖厂转型为生物乙醇制造工厂,2009年台糖利用甘蔗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15万公升。台湾另一食品公司味王,早在2004年就在泰国设立木薯燃料乙醇工厂,以进口木薯糖蜜作为原料提取生物乙醇,所提取的生物乙醇最后交由“中油”公司进行脱水处理,按相应比例添加进传统汽油中。

2、自主研发能力弱,部分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

台湾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除了上游的原料供应不足及成本偏高之外,台湾生物质能产业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是中游的生物质能生产和下游的供应体系。台湾生物质能生产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仍掌握在巴西、欧美的主要厂商手中,尤其是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仍仰赖进口,甚至油品的供应设备也是以进口为主。因此,台湾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不仅需要在优良品种选育、适应性种植、发酵菌种培育,还要在关键技术、配套工艺及相关供应设备等方面加强研发与应用技术的转化。

3、扶持政策尚不完善

台湾虽已制定了“再生能源发展条例”与“永续发展行动计划”,但还不完善。尤其是在科技研发、金融扶持、市场开放等方面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台湾生物质能的定价机制还没有体现出环境效益的因素,尚未形成支持农业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其次,台湾虽已强制添加生物燃料,但也需扶持汽车制造商配合改造汽车动力系统,以适应混入规定比例的生物燃料。最关键的是对原料的生产补贴严重不足,依“台经院”的测算,如果台湾需要推广使用B2生物柴油1亿公升,至少需要将现有的22万公顷的休耕地全部种植能源作物,若农民在休耕地种植大豆作为能源作物出售,且获得“农委会”每期每公顷4.5万元的能源作物补贴,其净收益约为2.7万元/公顷,还不及休耕的3.8万元/公顷的补贴,显然农民并没有生产能源作物的积极性。因此,台湾在生物质能发展的上、中、下游的政策配套及相关法规仍不完善,这制约了岛内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只有尽快制订明确的生物质能相关的推动政策及辅导补助或奖励措施,提高农民收益,降低企业风险,才能促进台湾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提高竞争优势。

四、台湾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

台湾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以生物质能替代传统能源还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生物质能是大势所趋,若台湾能进一步提升相关技术,再配以完善的政策,适合的发展模式,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对台湾的能源、环保、农业都将产生积极的综合效应。

篇2

【关键词】提升;实战教官;素质;能力;方法途径

警务实战教官的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广大公安民警的警务实战技能战术训练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整个公安队伍战斗力的强弱,关系到各项公安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因此,想方设法提升广大警务实战教官的素质和能力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理应引起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去周密部署、科学实施、力求实效。本人担任警务实战教官十多年的实践工作体会,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我市警务技能教官的培养建设。

一、选拔后备警务技能教官人才。

公安机关的领导要从全面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警务实战本领和战斗力、大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出色完成各项公安工作任务、忠实履行好公安机关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的高度出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措施、途径去精挑细选。要挑选那些政治可靠、思想上进、热爱公安教育训练事业,工作表现良好、作风纪律过硬,吃苦耐劳、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人;挑选那些文化素养好、业务素质高、组织能力强、身体很健康、爱好体育锻炼和习武强武精武的人;挑选那些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等设施设备的人;挑选那些有较好的教学训练经验和善于组织管理的人;挑选那些优秀军队转业干部。乌海市公安局自从2004年开始就坚持用以上条件、标准、要求去选拔人才,近二十名好“苗子”脱颖而出,他们经过公安部、区公安厅、市公安局的严格、规范、系统、科学培训,正在警务实战技能战术教学训练的大舞台上担当重任、担当主角、唱着精彩大戏。

二、科学架设教官成长阶梯。

警务实战教官要茁壮成长,必定离不开成长阶梯――不断地培训学习和教学训练实践。各级公安机关、教育训练主管部门、要科学架设成长阶梯,可以通过组织警务实战教官观看影视资料、聆听报告、集中培训、同行互相讨论交流、专家引领指导、外出参观学习、选送去公安部(公安大、香港、浙江、福建)警务实战技能战术训练基地培训进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警务实战教官熟练掌握警务实战技能战术训练的各种规范动作及动作要领、探讨备课试讲试教的方法技巧、提高课堂教学训练效率的方法技巧、组织开展训练的方法技巧、检查指导考核训练的方法技巧和学员谈心谈话做思想工作的方法技巧、表扬与批评的方法技巧、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教学互动的方法技巧、怎样才能走进学员心灵世界与激发其训练热情、干劲、信心、勇气、毅力的方法技巧,等等,争做深受学员尊敬和拥戴的优秀警务实战教官。我市公安机关自2004年以来,共举办了二十余期警务实战教官培训班,每年都组织两次警务实战教官研讨班,每年都选送教官去公安部警务实战技能战术训练基地进修,每年都邀请公安部警务实战技能战术训练基地的教官送教上门、传经送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积极营造精神鼓励氛围。

公安机关教育训练主管部门要积极探讨营造精神鼓励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措施,使优秀警务实战教官时刻感受到光荣感、自豪感、优越感和成就感,为此,必须想方设法“给面子”,积极营造精神鼓励的良好氛围。比如对凡是在警务实战技能战术教学训练工作中教学、训练、教研教改、训研训改及各级各类警务实战技能战术竞赛中严肃认真、全力以赴、取得优异成绩的警务实战教官,在进行适当物质奖励的同时,可以通过召开表彰会、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外,还可以制发奖励通报、张贴奖励通告、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上大力宣传,同时还可以借鉴部队给立功受奖官兵发喜报的方式把喜报寄给警务实战教官的家属和原籍地,让广大优秀警务实战教官的亲友也分享其成功的喜悦,并赢得社会的广泛尊重和高度赞誉。

四、深切关爱教官身心健康。

公安机关教育训练部门领导要积极倡导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切关广大爱警务实战教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教学训练任务繁重的时候,要适当搞好伙食和饮食卫生,增加他们的营养;当他们在进行难度大、要求严、标准高、时间急、危险大的教学训练科目时,要尽可能去现场鼓励、支持、鼓劲加油,并想方设法搞好各项设施设备保障和检查督促安全措施落实,严防训练事故发生;当他们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受伤的时候,要及时对他们进行治疗,并探望和慰问,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每年要对他们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情况检查,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另外,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缓解他们的各种压力、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只有深切关爱他们的身子和关注他们的心理,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才能使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一如既往、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搞好警务实战技能战术教学训练工作。

篇3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 石油开采 石油化工 节能减排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国家逐步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即为可再生能源,以农作物,树木,植物枯萎的残体和家禽的粪便等为原料,进行直接燃烧或生物能源生产的产业即为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 生物质能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1 非可再生性能源濒临枯竭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国家必需的战略物资,所以说石油工业的发展在一些方面上就是国家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近些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在我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国家的国计民生紧密相连。石油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血脉,但石油属非可再生能源,终有用尽的一天。

1.2 非可再生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

1.2.1 非可再生性能源开采对地层结构破坏严重

石油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可再生能源,其开发的程序相对复杂,主要包括选址,打井,抽油,注水等过程,这些过程中对地层结构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虽然抽完油要进行注水,但是由于水和石油的密度不同,长时间的石油开采必然会导致地层结构被严重破坏,导致地层土质疏松,甚至会发生底层塌陷。

1.2.2 非可再生能源利用对环境污染严重

众所周知,石油等传统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利用可对环境造成污染。刚开采出来的原油内含有众多物质,不能被直接很好的利用,需经过石油化工企业的加工提炼,提炼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汽油、柴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工原料和产品。但是,开采、提炼原油的过程也是个污染环境的过程,直接导致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有更多的化工产品和燃料被需要,更多的能源被开采,有更多的石油化工厂不得不开工建设。环境污染问题必然逐步加重。

鉴于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使石油化工单位产品排放更少的污染物,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更要另辟蹊径,探索清洁的可替代能源。促进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2 生物质能源开发的现状

20世纪以来,全球性的非可再生能源危机让新能源的开发变得迫在眉睫。生物质能源因其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而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生物质能源是位居于全球三大化石能源之后排行第四位,我国对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沼气技术

沼气是指有机质在厌氧的条件下,有机质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因其最初的发现位置是在沼泽地区,因此被称为沼气。此技术主要是使用厌氧法处理家禽的粪便,这项技术是在我国使用较早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技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目前,很多国家都把沼气当做生活燃料,西欧部分国家生物质能源发电并网量可占总发电量的10%左右。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迅速,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沼气发电CMD项目已有多个。

2.2 热裂解气化

在一九七零年左右,很多发达国家就已经对这项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一项名为流化床气化的技术以其自身明显的优点占据了当时发达国家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市场,美国已有19家公司和探究机构从事生物质热裂解气化技术的探究和开发;加拿大12个大学的实验室在开展生物质热裂解气化技术的探究,近些年来,我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2.3 生物质能源的转化

目前,生物质能源主要有生物乙、丁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质燃料油资源的开发技术开始于“八五计划”期间,自“九五计划”以后,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了用粮食和传统油料制备交通能源的战略方针。[4]生物质能源的转化主要是通过对植物油等代用油料的理化、酯化和裂解实现的。作为清洁燃料可以直接代替汽油等石油燃料,近些年来这项技术也得到了追捧。

2.4 压缩燃烧方法

生物质压缩技术可将固体农林废弃物压缩成型,制成可代替煤炭的压块燃料。成型燃料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炭化加工制成木炭棒或木炭块,作为民用烧栲木炭或工业用木炭原料。二是作为燃料直接燃烧,用于家庭或暖房取暖用燃料。

2.5 联合燃烧方法

联合燃烧是指将生物质压缩,掺入燃煤等传统燃料中进行混合燃烧的一种用能方式。联合燃烧可大幅降低燃煤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生成,高效环保,技术门槛较低,利用较广。

2.6 垃圾焚烧方法

垃圾燃烧的燃烧是指将垃圾分类之后对可燃垃圾进行燃烧用能的去能方式。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去能时,要先将垃圾进行分类或者将垃圾研磨成悬浮液后进行沉降、过筛,然后再进行燃烧。实验数据显示每燃烧500t垃圾,可产生1W千万・时的电量。这种垃圾处理方式可大大减缓环境压力。

3 生物质能源的前景探析

我国现在所使用的能源中,生物质能源仅占能源总量的百分之十四,生物质能源开发具有很广阔的前景。与此同时,生物质能源也有着自己绝对的优势,这正是国家提倡生物质能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技术又传喜讯。生物柴油加工技术目前已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一些发达国家利用餐厨废油加工成柴油,并进一步加工转化为航空煤油。与之相比,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也已初步形成,为餐厨废油的无害化处置、防止餐厨废油流回餐桌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保障我国食品卫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生物柴油行业尚处在发展培育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严控餐厨废油非法流向,需要有更多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加入生物柴油行业,发展生物柴油行业。

生物柴油加工技术的进步,为我们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大大提高我们开发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信心,为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开发,带来光明的前景。

结语:生物质能源必然会发挥其明显的优势,逐步的加大自己在能源领域的比重,同时,生物质能源必然会逐步减小环境的污染,有力缓解企业节能减排压力。

参考文献

[1] 兰家彬,金丛书,龚义华.随州市中小企业减排现状调查[J].武汉金融,2008(06):69-70

[2] 李亚红.政府失灵与现代环境管理模式的建构[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2):101-105

篇4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气化 经济评价 社会、环境效益

生物质,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的通称。生物质能是指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现今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能源、电力供应趋紧,而化石能源和核能贮量有限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有利于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是使生物质在控制氧含量条件下,通过高温热解气化将固体生物质转化成为主要含CO,H2,CH4,CnHm等可燃气体,用于工业发电、热电联产、液体燃料合成、居民集中供气、工业燃气锅炉、工业干燥和采暖供热等方面。将各种生物质能转化成为高品位气体燃料、电力或蒸汽,已经受到国内外政府和专家的广泛重视。

一、我国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概况

从80年代初开始,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也日趋完善。我国自行研制的集中供气和户用气化炉产品已进入实用化试验及示范阶段,形成了多个系列的炉型,可满足多种物料的气化要求,在生产、生活用能、发电、干燥、供暖等领域得到利用。目前,我国已进入实用阶段的生物质气化装置种类较多,用途广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已应用或商品化的生物质热解气化炉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能源动力所的ND系列、HQ~280型生物质气化炉,以及10GF54生物质燃气柴油双燃料发电机组;

2.山东能源研究所的XFL系列生物质气化炉系统;

3.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GSQ~1100大型生物质气化系统和木粉循环流化床装置等。

近年来,已将煤气化技术引入到生物质气化方面来,如沸腾流化床技术可用在细粒状的生物质气化,克服了此类原料在固定床连续加料的困难,同时开发生物质流态化热化学转化制备生物燃气和固体产品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也被很多研究单位和高校重视,有关该项技术的实验研究也在进行中。

二、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了生物质能这一清洁、可再生能源,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具有重要的能源经济意义和突出的环境效益,能逐步改变我国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特别是为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提供清洁方便的能源,产生重要的影响。

1.经济评价

ND-600型生物质热解气化炉已批量生产,用于木材烘干。北京顺义京成木材厂使用三台气化炉,每台每窑可节省6400kg的木材,增收640元,全年烘干30窑,可节省(增收)19200元,提高劳动生产率2~3倍,缩短烘干周期一半以上,取得明显经济效益。10GF54生物质燃气柴油双燃料发电机组,节油率70%,全年节油5.7t,合8000多元,扣除成本,年节油效益6000余元,同时降低发电成本50%。GSQ-1100大型上吸式气化炉以及木粉循环流化床装置,投资回收期仅3个月左右,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在民用燃气方面,若开展生物质热解气化集中供气,户均投资仅相当于城市煤气的三分之一,为户用沼气建设投资的2倍左右。

随着生物质流态化热化学转化制备生物燃气和固体产品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实施和推广应用,以秸秆、枝桠、木屑等为原料,利用农林废弃物制备生物燃气并联产生物质炭,主要产品为生物燃气,同时获得副产品生物质炭。如果将生物质燃气用于发电考虑,目前生物质资源价格情况,按照250元/t计算,生物质原料发电消耗为2kg/kWh,原料成本达到0.50元/kWh,发电成本较高,考虑人工工资、自身电力消耗、维修费用、管理费用、设备折旧费等,发电成本达到了0.62元/kWh,在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支持下,江苏省生物质电力上网价格为0.63元/kWh,因此将生物燃气用于发电运行利润微薄。然而,通过综合利用技术,发电所带来的副产品蒸汽和生物质炭,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在发电保本运行的情况下,按照规模5.0MW/h的实验工程计算,每年运行6000h,消耗原料10000t,可得到1500t生物质炭,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炭售价为1000元/t,共收入150万元/a,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弥补发电的利润不足。

2.社会、环境效益

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为生物质热解气化发电和热电联供,提供了资源保证。可以充分利用能量品位较低的生物质,减少能量品位较高的煤、油等的消耗,从而缓解化石资源带来的能源短缺的压力。从环境角度看,它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

生物质能可广泛地用来生产电力,确保了国家电网电力供应安全。要实现20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保障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必备的,但目前我国在电力供应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因而因地制宜的利用当地的生物质资源(秸秆、薪柴、谷壳和木屑等),建立分散、独立的离网或并网电站显得尤为重要。洁净的生物燃气还能合成多种化学燃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

生物质能属于清洁能源,有助于国家的环境建设和CO2与SO2的减排。生物质的有害物质(硫和灰分等)含量仅为中质烟煤的十分之一左右,另外,生物质产生和能源利用过程所排放的CO2可纳入自然界碳循环,实现CO2零排放,是减少CO2的重要的途径。

生物质热解气化的研究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有助于提升我国生物质能源领域的技术研究水平,推动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对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实现循环经济良性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在21世纪将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今后的能源发展格局,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掠夺式粗放模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三、结论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气化技术对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缓解能源紧张、提高能源品位、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故大力开发生物质气化技术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着气化技术的成熟和完善,生物质气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剑春:生物质能源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2.22(2)

[2]朱清时:生物质洁净能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钟 浩 谢 建 杨宗涛 张无敌 宋洪川: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1(1)

篇5

一、国内发展生物质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国内生物质产业发展的机遇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进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消耗量迅速增加,在推动国内工业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有限。开发与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人类的首要选择,成为21世纪的必然趋势。生物质能源在我国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生物质能源对于替代化石能源、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它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其有效的举措。二是发展生物质能源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一方面,使用生物质能源可以有效地降低耗油量,是节能的极佳选择。另一方面,则是减排的有效举措。温室气体的排放,一部分来自工业生产,一部分来自交通运输,一部分来自个人生活。而生物质能中所含的有害物质(硫和灰分等),只有煤的1/10。

(二)国内生物质产业发展的挑战

一是生物质产业化问题。产业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个产业链条的诸多环节。多年来,由于国内企业规模小,资金分散,资源不集中,技术力量薄弱,实现合理综合利用困难,加上环保问题,使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理想。国内生物质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是制约产业化发展一大瓶颈。

二是生物质产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可持续性是生物质产业的一大特征,其最终生产的产品具有环保作用,可以实现循环利用。但是生物质产品生产过程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污染风险。当务之急需加快生物环保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生物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处理能力。大面积种植生物质原料,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和树种多样化,做到不破坏森林、不破坏湿地、不破坏生态环境、不与农争地、不与民争粮,合理利用、持续发展。

三是生物质产业化的技术问题。作为新兴产业,国内生物质产业当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科学基础、技术储备及水平上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生产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国内生物质科技虽有一定的发展,一些技术成果也取得国际领先的优势,但总体上看,技术研发处于零散状态,未得到有效的整合,创新能力不强,整体水平低下,许多关键技术以及技术集成均有待突破。

二、国内发展生物质产业的战略措施

(一)建立新型产业体系

对当前国内生物质产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开源战略。即开发以生物质能利用为主线的新型产业体系,建立以农“副产物”或秸秆等农业剩余物、畜禽养殖排泄物、能源等生物质生产加工利用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环状产业链,同传统的以“食物”为主线的产业链相对比。

(二)规划国内生物质产业

规范引导支持生物质能源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建议有关部门牵头,研究制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指导,经常向有关企业信息,尽量避免技术风险和重复试验,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避免出现无序状态。二是突出重点支持,引导产业有序发展。三是创造环境,制定政策扶持。

篇6

[关键词] 生物质能;法律制度;中美对比;借鉴

【中图分类号】 D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001-2

当前,随着化石能源的弊端不断显现,能源发展战略调整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展示出巨大发展潜力。生物质能源因其便于储存、运输,具有双向清洁作用,得到广泛关注。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推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然而我国生物质能企业发展并不乐观,与之相关的政策、法律问题日渐引起重视。

中美两国生物质能产业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地域辽阔,生物质资源丰富;均为能源消费大国,生物质能源市场前景广阔;政府均非常重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生物质能资源均分布分散、主要集中在农村。这些相似之处,为中国借鉴美国经验,完善生物质能产业法律制度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美国生物质能法律制度

美国生物质能法律制度由以下四方面组成:

(一)生物质能源管理体制

美国生物质能源管理体制以“政府―社会中间层―市场”为框架体系。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生物质能源开发和统筹工作,并充分发挥社会中间层主体作用。

政府机构职责包括:①生物质研发委员会负责美国生物质项目具体实施和计划修订,生物质能研究开发技术顾问委员会负责制定生物质能发展计划和目标;②国家生物能源中心(NBC)负责生物质能全国性推广和应用,解决技术研发和推广、政府职能部门协调等方面问题;③生物质能项目管理办公室(BPMO)负责具体措施实施;④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负责制定和执行能源行业监管政策、相关价格监督和能源行业准入审批。

社会中间层机构职责包括:①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国家生物柴油委员会(NBB)负责协调生物柴油产业界、学界和政府之间关系,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推动法律政策实施。②生物质技术咨询委员会(由产业界、学术界、环保团体和国家或职能部门委任成员代表组成)主要负责生物质能技术及企业发展策略制定,形成会议决策,供能源部和农业部参考并提交国会。③生物燃料生产商协调委员会(BPCC)。由以先进生物燃料协会为代表的行业组织成立,负责生物燃料生产商间协调事宜。

(二)经济激励制度

1.税收激励制度:①生产税抵免:使用生物质能发电可获得联邦所得税收抵免;小型生产商生产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可获得税收抵免10美分/每加仑。②投资税收抵免:对生物质能设备采购予以投资税抵免,最高额度可达30%。③消费税抵免:对不同原料生产的生物质柴油给以不同抵免额度。

2.政府补贴制度:①技术领域补贴:涵盖原料、产品、生物质燃料开发分析以及林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等各个技术开发领域。②生产领域补贴:生产亏损补贴、基础设施建设补贴、项目示范推广补贴、能源转化补贴、生物质作物生产补贴等。

3.债券和贷款担保机制:①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债券机制,为涉及公益的生物质能项目融资。②政府提供担保:由能源部和农业部为私人企业生物质能项目提供贷款担保。

4.直接投资制度:政府对生物质能项目实施直接投资,并明确规定投资数额。如拨款1亿美元促进纤维素技术在生物质燃料乙醇开发领域运用;用于扶持生物质能发展的资金不少于8亿美元。

5.其他资金制度:①设立审计转款制度,对资金流向监督。②加速折旧优惠,促进投资人回收资本。

(三)总量目标量化和技术标准化制度

1.对总量目标设置明确量化标准:《2009美国能源展望及2030规划》规定,生物质燃料日产量到2030年要增加到2.3万桶,乙醇汽油增长到1.1万桶。同时,为实现生物质目标,设立《生物质技术路线图》。

2.技术标准严格:严格制定生物质燃料生产标准、生物基产品质量标准、生物燃料使用标准等。

(四)配额制与绿色证书交易制度结合

在规定联邦政府购买可再生能源产品的配额、企业生物质能发电目标和达标标准以及处罚措施规定的同时,允许绿色发电企业通过买卖绿色证书方法达标。

二、中国生物质能法律制度

中国无专门生物质能法律,现行制度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本框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为补充。

(一)生物质能源管理体制

我国整体上处于“政府―市场”模式。法律没有规定专门管理机关,国家能源委作为最高指导机关,科技部、农业部、工信部和财政部为辅助部门。非粮生物质原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24),负责制定和实施我国相关标准。

(二)经济激励制度

1.专项资金制度: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目录》中符合条件的生物乙醇燃料、生物柴油等项目给予专项资金进行重点扶持。

2.优惠贷款制度:对符合《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目录》的项目贷款,政府给以贴息。

3.税收优惠制度:对小水电、风力发电和沼气给予增值税税率优惠。

4.财政补贴制度:①补贴形式:“一贴两助”(原料基地补助、示范补助和弹性亏损补贴)。②对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予以电价补贴。

(三)总量目标制度

1.国务院制定全国性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目标。

2.国家能源委、科技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和各省级政府制定具体开发利用规划。

(四)技术标准制度

1.制定与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建立燃料乙醇的技术标准。

三、中美生物质能政策法律制度对比

(一)美国生物质能法律制度特点分析

1.法律规范上,呈现制度体系化、内容量化、标准化和具备时代性、发展性特征。首先,生物质能源法律制度涵盖从生产到销售终端全部过程,构成对整个生物质能产业链全方位引导和管理。不仅有专门性法律如《生物质研发法》、《生物质技术路线图》等,也有一般性法律如《能源安全法案》。其次,法律制度内容上,涉及数字往往十分具体,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最后,法律紧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快速更新。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内,先后通过近十部法律规范(包括《生物质研发法》、《美国农业法令》、《生物质技术路线图》、《2004年联邦公司税负法案》、《2005年能源安全法案》、《2007年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2008年粮食、环境保护与能源法》、《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等。)推动生物质能产业迅速发展。

2.管理体制上,美国以“政府―社会中间层―市场”为框架体系。政府干预适度有限,采取强制性规定与自愿性选择相结合原则。首先,在宏观把握和公共利益问题上,采取明确、强行规定,在具体实施上则给予企业灵活空间,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其次,利用社会中间层力量和修正政府干预措施,顺应市场变化,解决实际问题,给企业以引导。市场将法律政策适用后果和企业诉求通过社会中间层反馈给政府,推动法律政策修定。

3.发展策略上,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制定具体而周详的生物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注重对中小企业经济激励。不仅税收优惠种类全、范围广,财政补贴也涵盖技术和生产两个方面。多渠道融资,吸收社会资金,重投入、重管理、重监督,保证投入资金使用效率。

(二)中国生物质能法律制度特点分析

1.法律规范上,法律制度零散、杂乱,涉及领域较窄、不成系统,发展滞后。首先,我国尚无生物质能专门法律,多以概括性、指导性意见为主,具体规定往往以“另行规定”形式下放给国务院,散见于各实施条例、办法、意见、通知及文件之中。其次,调节对象以生物质发电和沼气为主,调整领域以生产和研发领域为主,对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条中原料、流通和消费等领域涉及较少。最后,各规章条例多为因需而立、因时而设,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现实中,重前期投入轻后期监管、重生产投入轻销售反馈、重研究开发轻成果转化等问题普遍存在。

2.管理机制上,我国属于“政府―市场”模式,缺乏中间组织。政出多门,配套规章缺乏协调性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新成立的非粮生物质原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虽带有一定社会中介性,但因成立时间短、职能范围仅局限于生物质能原料领域,影响不大。

3.发展策略上,经济激励上以政策性、原则性规定为主,具体法律规定不多。补贴形式少且多数局限于生产领域,税收优惠和项目拨款覆盖范围小,受惠企业少,且普遍存在重大企轻小企,重国企轻私企的情况,中小企业生存艰难。

四、借鉴和启示

笔者认为,吸取美国发展经验,完善我国生物质能源法律与政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借鉴美国规制生物质能法律制度方式,建构连续、无缝的产业链式法律体系。遵循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市场规律,从产业各环节入手,从生产起点到消费终端将法律规定连成一体,改变当前仅局限于研发和生产的现状,建构统筹原料、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的法律体系。

第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中介组织力量,构建“政府―社会中介―市场”框架体系。改变现有“政府―市场”模式,通过社会中间力量上下疏导,加强行业监管,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促进法律、政策与市场衔接。

第三,因地制宜,制定我国“生物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从国情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潜力和困难集中点制定经济政策和构建法律制度。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现状制定各自具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将当地科研力量与生物质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激励力度,密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之间联系,形成网状技术研发系统,促进产学研结合和大中小企业互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魏丹,韩晓龙.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政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3(4):131-132.

[2]周凤翱、赵宝庆等.生物质能政策与法律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4,45.

[3]邓勇,陈方.美国生物质资源研究规划于举措分析及启示[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30(1):111-116.

[4]原松华.国外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1(13):24.

作者简介:董娟(1964-),女,天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法。

篇7

关键词:节能减排;环保效益;三联供系统;热泵技术

国务院日前下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未来5年,我国节能减排力度更大,标准更高。近年来,新技术和新能源,尤其是多元化热源、低品位能源以及绿色能源与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为进一步节能减排,提高环保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以下将探讨几种新兴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及带来的环保效益。

一、热泵技术的应用及其环保效益

热泵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供热制冷技术,近年来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广。热泵技术利用城市地热、地下水和城市污水等蕴含低品位能量作为热源(或热汇),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量(如电能),利用逆卡诺循环将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总体来说,该技术不仅利用了城市的大量余热废热,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了燃煤,节约一次能源消耗的同时收到环保效益。

关于热泵技术的节能性和环保性,以临汾市某7680m2的政府办公楼为例,该建筑采用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冷热源选用1台双螺杆式水源热泵机组。夏季制冷量为874KW,耗电量为146KW;冬季制热量为958KW,耗电量为255KW。全年运行综合能效比(COP值)为2.56。可见,热泵技术可大幅减少高品位能源的使用。与传统燃煤锅炉相比较,每年可替代268.8吨标煤或20万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消减约180千克氮氧化物和约15千克颗粒物的排放。

目前,热泵技术在我国推广较快,技术也日渐成熟。然而,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服务体系以及应用领域的局限等问题制约着热泵技术的发展。因此,创建能源管理运营模式,探寻热泵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才能使其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应用及其环保效益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基于能量的梯级利用理论,将制冷、供热和发电集为一体的一种能量联产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和吸收式制冷机三大部分组成。它首先是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带动汽轮机或内燃机发电,发电后排出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等设备向用户供热,供冷。

关于冷热电系统的节能性和环保性,以临汾市某20万m2的综合商业建筑为例,该建筑采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年发电量约为1028万kWh,能源站利用发电余热供热1.68万GJ,以燃煤低位热值22.41MJ/kg计算,余热供热可节约741t标准煤;利用发电余热供冷1.72万GJ,以电制冷能效EER=4.5计算,余热供冷可节电109万kWh。相对于燃煤锅炉与电制冷方式,该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全年减排烟尘1.92t,减排CO211650t,环保效益十分可观。

现阶段,我国推行三联供能源系统仍遭遇并网难、经济性欠优、设计和技术上尚有不足等问题,要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就必须推广我国典型项目经验,同时加强全国性统筹规划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使三联供系统在“十二五”时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三、生物质能源的应用及其环保效益

生物质能源是指以生物质材料为来源的各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植物、动物及排泄物、有机垃圾与有机废水等。受节能减排等因素的影响,生物质能源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我国环境保护部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生物质能源在我国主要被用于发电,生物质发电包括直燃发电和混燃发电。直燃发电是指全部采用生物质原料进行发电,随着我国一些示范项目的陆续建成和投运,证明直燃供热发电技术在中国推广是可行的。但由于目前生物质燃料价格比化石价格高,加之项目投资和运行成本还很高,尚无法实现商业运行。生物质混燃发电是指使生物质与煤等化石燃料混合燃烧发电,该技术原料适应性强,且无需对现有设备做太大改造,有利于技术推广。

除了生物质发电,农村其他生物质能的发展开始逐步完善。近年来,临汾市通过秸秆还田、秸秆气化、秸秆饲料、生成新型板材等综合利用技术,使秸秆焚烧和还田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96%的小麦秸秆和90%的玉米秸秆都得到了综合利用,不但避免因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实现了秸秆的增值。

生物质能目前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物质的收集、运输和储存,但随着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发展,工程上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加之2010年国家发改委相继《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和《国家发改委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扶持以及法律法规层面的可靠保证,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生物质能源必将在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节能减排任务当中担当愈加重要的角色。

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及其环保效益

太阳能资源丰富、清洁无污染,在环保、节能方面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越性。随着大型光伏电站的建成并网,不仅可以缓解电力紧张的局面,而且可以在不消耗燃料、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供电质量。

光伏电站的节能效益可以用节省标准煤的数量来衡量。通常,用燃煤火电机组发电,每发电1kWh需消耗标准煤340.6g。如果建设一座10MWp并网光伏电站替代同等规模的燃煤火电站,以年有效利用小时数等于1475小时计算,每年发电14750MWh,将节省标准煤5024吨。 光伏电站的环保效益则以温室气体的减排数量来衡量,用燃煤火电机组发电,每发电1MWh,将排放相当于1.069吨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而用一座10MWp并网光伏电站取代燃煤火力发电站,每年减排温室气体的数量将达到15768吨(以二氧化碳计)。

光伏行业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我国的光伏行业规模巨大,但是当下一面受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影响而市场萎缩,另一面受我国投运并网等种种难题的阻力。要蓬勃发展国内光伏产业,不但需要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更需要政策上的扶持和基础性工作的完善,使我国有能力对抗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减少碳排放压力。以及对环境保护,增加就业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五、结束语

随着“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和“新型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提出,我国未来十年能源发展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以及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即“两个目标”的完成。先进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这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配合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洁净煤等技术掀起能源供给的改革浪潮。发展新能源,不应一味追随外国,应努力创新,掌握关键技术,并认真研究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开展全面的可行性研究,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路。

参考文献:

[1] 李元普,马荟苓 地源热泵技术创新应用模式的探讨[J];《供热制冷》2011年第4期

[2] 冯志兵,金红光 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及其热力分析[J];《动力工程》2005年04期

篇8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未来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6.2;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005-01

0 前言

人类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对于能源使用量与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加,并且向高能源方向建设。化石类能源在快速消耗过程中,化石能源数量在快速下降,生态环境问题越加突出。生物质能源一共拥有三种形态,并且能够双向清洁,属于可再生能源范围之内,现在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太阳能与风能等能源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渠道。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研究项目。

1 生物质能源优势项目及应用前景

1.1 生物质电厂

1.1.1 优势分析

生物质电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拥有的原材料十分丰富,并且原材料还是可再生的,农业生产废物或者是垃圾都可以作为发电原理。生物质电厂与其他能源电厂之间有着明显优势,水电及风电对于电厂建设环境有着十分严苛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但是想要保证生物质电厂的稳定运行,仅需要将原料运输问题解决即可,对于电厂所在地并没有任何要求,同时生物质电厂还是国家大力支持鼓励的产业,在电能销售上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1.1.2 问题分析

生物质电厂与任何电厂在经营建设中都存在一定问题,生物质电厂在投资上面所需要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活力发电,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质电厂在投资建设上面所需要的成本就较高,同时生物质发电对于成本控制能力较低;原材料对于生物质电厂经营建设具有直接性作用,生物质发电燃料短缺是现在生物质电厂经营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政府有关政策制定还尚未完善,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结构[1]。

1.2 生物柴油

石油是现在能源储备中的重要组成,对于社会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柴油是石油在经过处理之后所得出的原油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军事及交通等等领域内。生物柴油由于具有环保性能及可再生性能,已经成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产品。

1.2.1 优势分析

生物柴油所拥有的原材料十分丰富,其中油料作物或者是水生物质油脂等等都可以成为原料有,在通过工艺加工之后就可以作为可再生柴油。同时,生物柴油还拥有良好的环保特点,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柴油内硫含量较低,在实际应用中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数量较少,能够降低对于人体的污染。

1.2.2 问题分析

在我国生物柴油生产中,主要限制因素就是原料问题,原料短缺会直接造成生物柴油生产成本过高,进而影响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现在主要使用大豆或者是菜籽油作为原料,与我国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笔者在研究之后问题,废弃油与非食用油料物应该成为原料[2]。

2 生物质能源发展建设分析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几年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在不断上升,环境问题越加严重。在过去几十年内,由于能源快速消耗,环境内二氧化碳等气体数量已经增加了7倍以上。世界各国在能源研究上面,都将主要对象放在了新能源上面,其中生物质能源必将成为热点课题。生物质能源在发展建设中会面临较多的问题,同样也是我国能源开放上面的一次机遇。我国要是能够提高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质量,在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建设过程中,还能够有效保护环境[3]。

我国在生物质能源开放上面应该始终坚定不移,提高生物质能源在社会范围内的影响力,让人们都能够了解到生物质能源对于经济建设与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生物质能源能够有效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生物质能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仅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一定社会效益。我国在生物质能源研究上面的时间较短,与国外研究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在部分技术研究上面场所出现的问题一直在限制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到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在能够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工作,缩短我国与世界之间的差距,让生物质能源在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同时,为我国营造一个良好的未了生活环境[4]。

3 结论

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不仅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环境效益,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观点。笔者经过大量研究认为,生物质能源是能源发展中的必然形式,能够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丽娜,莫笑萍,许芳燕,曹杰.国外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2:61-64.

[2] 陈艳,朱雅丽.中国农村居民可再生能源生活消费的碳排放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9:88-92.

篇9

生物质能的分类及其发展

生物质包括植物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转化产生的所有产物,从这个概念出发,生物质能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生物质主要有4类:农作物秸秆及其他残余物、林产品和木材加工残余物、动物粪便、能源植物。但是,从作为可以产生能源的资源角度看,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和有机废水也是生物质能资源。

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广泛分布性等特点。根据技术手段可分为直接燃烧技术、热化学转换技术、生物转换技术、液化技术和有机垃圾处理技术等。依据这些技术手段,生物质能可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直接燃烧和发电

直接燃烧发电的过程是:生物质与过量空气在锅炉中燃烧后,得到的热烟气和锅炉的热交换部件换热,产生出的高温高压蒸气在蒸汽轮机中膨胀做功发电。

直接燃烧是使用最广泛的生物质能源转化方式,技术成熟。在发达国家,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站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70%。与燃煤发电相比,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的规模较小,锅炉负荷大多在20兆瓦~50兆瓦,系统发电效率大多为20%~30%。目前,美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0500兆瓦,70%为生物质一煤混合燃烧工艺,单机容量10兆瓦~30兆瓦,发电成本3~6美分/千瓦时,预计到2015年,装机容量将达16300兆瓦。

国外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技术已基本成熟,进入推广应用阶段。该技术规模效率较高,单位投资也较合理,但它要求生物质资源集中,数量巨大,如果考虑生物质大规模收集或运输的支出,则成本较高,比较适合现代化大农场或大型加工厂的废物处理等,不适合生物质较分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生物质分布分散,采用大规模直接燃烧发电技术有一定困难。

生物质气化及发电

生物质气化的基本原理是在不完全燃烧条件下,将生物质原料加热,使较高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裂解为低分子量的CO、CH4等可燃气体。转化过程的气化剂有空气、氧气、水蒸气等,但以空气为主。气化原料是农作物秸秆或林产加工废弃物。生物质气化产出气的热值根据气化剂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异,当以空气为气化剂时,产出气的热值在4200千焦/立方米~5300千焦/立方米之间,该气体可以作为农村居民的生活能源,也可以通过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在国际上已受到广泛重视。国外小型固定床生物质气化发电已商业化,容量为60千瓦~240千瓦,气化效率70%,发电效率为20%,以印度农村地区的应用比较成功。发达国家如奥地利、丹麦、芬兰、法国、挪威、瑞典和美国等,比较关注的是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BIGCC)。该技术的系统效率可达40%,有可能成为生物质能转化的主导技术之一。这一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单位投资额非常高,并且技术稳定性不够。

我国有着良好的生物质气化发电基础,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发了60千瓦的谷壳气化发电系统。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固定床和流化床小型气化炉,以秸秆、木屑、稻壳、树枝等为原料,生产燃料气,主要用于村镇级集中供气。

生物质致密(压缩)成型燃料技术

将生物质粉碎至一定的粒度,不添加粘接剂,在高压条件下,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形状的固体燃料。成型燃料可再进一步炭化制成木炭。根据挤压过程是否加热,生物质致密(压缩)成型燃料有加热成型和常温成型两种;根据最后成型的燃料形状可以分为棒状燃料、颗粒燃料和块状燃料三种。生物质致密(压缩)成型技术解决了生物质能形状各异、堆积密度小且较松散、运输和贮存使用不方便的缺点,提高了使用效率。

成型燃料在国外很受重视,开始研究时的着眼点以代替化石能源为目标。上世纪90年代,欧洲、美洲、亚洲的一些国家在生活领域大量应用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后来,以丹麦为首开展了规模化利用的研究工作。丹麦著名的能源投资公司BWE率先研制成功了第一座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发电厂。随后,瑞典、德国、奥地利先后开展了利用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发电和作为锅炉燃料等的研究。美国也已经在25个州兴建了树皮成型燃料加工厂,每天生产的燃料超过300吨。但生物质成型燃料仍以欧洲的一些国家如丹麦、瑞典、奥地利发展最快。

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基础好,设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别不很大,不足的是我国成型燃料的应用水平还不高。

沼气技术

有机物在厌氧及其他适宜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分解代谢,产生以甲烷为主要气体的混合气体,即沼气。一般沼气中甲烷含量为50%~70%,每立方米沼气的热值为17900千焦~25100千焦。生产沼气的原料可以是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也可以是畜禽粪便、有机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

在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厌氧技术处理畜禽粪便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目前,日本、丹麦、荷兰、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普遍采取厌氧法处理畜禽粪便。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沼气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垃圾。美国纽约斯塔藤垃圾处理站投资2000万美元,采用湿法处理垃圾,日产26万立方米沼气,用于发电、回收肥料,效益可观,预计10年可收回全部投资。英国以垃圾为原料实现沼气发电18兆瓦,今后10年内还将投资1.5亿英镑,建造更多的垃圾沼气发电厂。

在发展中国家,沼气池技术主要使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生产沼气作为生活炊事燃料,如印度和中国的家用沼气池。同时,印度、菲律宾、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建设了大中型沼气工程和处理禽畜粪便的应用示范工程。我国是利用生物质生产沼气最多的国家。

燃料乙醇

生物质可以通过生物转化的方法生产乙醇。目前在生物能源产品产业规模方面,发展最快的就是燃料乙醇。生产燃料的乙醇主要有甘蔗乙醇、玉米乙醇和木薯乙醇三种,燃料乙醇的消耗量已超过世界乙醇产量的60%以上。

巴西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国家。以甘蔗为原料,工艺相对简单,既节能又节省投资,生产成本较低。目前,巴西有520多家燃料乙醇生产厂,年产燃料乙醇1200万吨,有1550万辆汽车以乙醇汽油作为燃料。

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到2005

年产量已经超过1200万吨。尽管目前乙醇的生产成本较高,但在美国,玉米燃料乙醇已成为一种成熟的石油替代品。

我国从2002年开始用陈化粮生产燃料乙醇,生产规模达102万吨,主要以玉米和小麦为原料。其背景是在1996年~1999年连续4年粮食总产量稳定5亿吨左右,粮食供过于求,粮食阶段性过剩并出现大量积压的情况下提出的。实践证明,粮食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成熟、工艺完善,是目前比较现实的石油替代燃料。

但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大规模推广应用粮食燃料乙醇显然存在着原料供应的瓶颈问题,长远来说必须开发非粮食为原料的乙醇燃料。“十五”期间,国家开展了非粮食能源作物――甜高粱培育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包括利用甜高粱茎秆汁液和纤维素废弃物等生物质制取乙醇的技术工艺。对第一种技术工艺,我国初步具备了规模化开发的基础,但纤维素废弃物制取乙醇燃料技术还存在技术不成熟、诸多关键技术尚未解决等问题。

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是利用动植物油脂生产的一种脂肪酸甲(乙)酯。制造柴油的原料很多,既可以是各种废弃的动植物,也可以是含油量比较高的油料植物。实践证明,生物柴油不仅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还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和动力特性。

国外通常采用大豆和油菜籽生产生物柴油,但成本稍高。为降低成本,一些国家开始用废弃食用油和专门的木本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目前,生物柴油在欧盟已经大量使用,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2004年欧盟生物柴油产量为224万吨,并计划到2010年达到800万吨~1000万吨。

我国人多地少,发展生物柴油只能靠非食用油料资源。因此,我国目前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是餐饮废油、工业废油、某些植物油和菜籽油、棉籽油的下脚料等。利用这些原料既回收利用了资源,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生物柴油的生产起步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有30多家生物柴油生产厂。

除了上述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外,还有生物制氢技术、热裂解技术等,基本处于研究阶段。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必要性

开发生物质能具有能源与环境双重效益,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的主要能源之一。因此,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生物质能源开发,并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乙醇能源发展计划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欧盟和美国(DOE)的可再生能源开发计划中也都把生物质能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目前,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第四大能源。据估算,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亿吨~1250亿吨干生物质;海洋年生产500亿吨干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

我国的生物质资源也相当丰富。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年获得量达到3.14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资源潜力可达到9.04亿吨标煤且潜力巨大。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可知,现今正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发达国家在此期间(此时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都经历了人均能源、资源消费量快速增长和能源、资源结构快速变化的过程。这对能源安全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预测,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的需求为25亿吨~33亿吨标准煤,最少将是2000年的2倍;2050年的一次能源需求估计将在50亿吨标准煤左右。根据我国现在的能源需求增长趋势推算,到2020年,我国仅石油的缺口就将达1.3亿吨~1.5亿吨。能源供应不足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必须实施多元化能源发展战略,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是出路之一。

从保护环境角度看,我国SO2,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位,CO2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2006年,SO2排放量达2550万吨,其中约85%是燃煤排放的。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1/3。SO2和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生物质能属于清洁能源,生物质中有害物质(硫和灰分等)的含量仅为中质烟煤的1/10左右。同时,生物质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构成自然界碳循环,其能源利用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扩大生物质能利用是减排CO2,最重要的途径。

另外,生物质一直是我国农村的主要能源之一。因地制宜开展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及产品的研究、推广和使用,可以把农民从烟熏火燎中彻底解放出来,既节约资源,又可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其生活水平。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存在的问题

篇10

【关键词】 生物质能源 产业集群 品牌效应

Abstract : The paper analyzes four advantages and th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the biomass energy industr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actual conditions, then put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exampl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velop some typical projects, cultivate leading enterprises implementing overall strategic planning and scientific layout and so on.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develop biomass energy industry to be a pillar industry and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Keywords : Biomass energy; industry cluster; brand effect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即把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固定在生物质中的一种能量形式,是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粪便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根据生物质来源的不同,可将生物质能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四大类。生物质能源充分利用,则可产生出农林生物质发电、沼气工程、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气化、生物液体燃料、建筑材料、工业原料等新能源形式。生物质能源是唯一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不污染环境、可永续利用、分布广泛、易获取、科技含量高等优点。因此黑龙江省把生物质能源作为替代矿物质能源的新兴能源,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发展方向和解决传统能源危机的最有力途径。

1. 黑龙江省开发生物质能源的优势分析

1.1生产资料优势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林地面积、粮食产量、石油储量居全国首位,可以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如秸秆、薪柴、禽畜粪便、生活垃圾和有机废渣废水等储量巨大。黑龙江省年产农作物秸秆 6000万吨,约3000万吨标准煤,除约1000万吨作为饲料、生活用能源、造纸、纺织和建材等用途外,其余5000万吨可作为能源用途;我省年均薪柴产量约为900万吨,折合标准煤525万吨;畜禽排泄物3亿吨,若建设一处300户规模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每年可节约秸秆燃料800吨,相当于保护林地400多亩,黑龙江省生物质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有无以比拟优势,为全面、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源提供生产资料基础保障。

1.2市场需求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能源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 特别是油气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到2020 年石油缺口将达2.5 亿吨。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能源市场需求的巨大缺口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传统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010年黑龙江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3058.4万吨标准煤,其中原油及原煤的生产总量分别占44%与52.9%,能源消费总量达到8347.8万吨标准煤,其中原油及原煤的消费总量分别占68.7%与26.8%。但煤炭、石油的保有储量大幅递减,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到2010年已下降到年产3400万吨,剩余可采量也仅有5.68亿吨,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24.5亿吨,可动储量也只有35.2亿吨,传统的煤炭、石油短缺和不可持续性,使得能源市场需求日益紧张。如果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生物质能资源,可解决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30%左右。对缓解煤炭石化能源供需紧张局面,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立稳定能源供应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1.3基础设施优势

黑龙江省生物质能产业在长期发展建设中,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借助生态省建设和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有利契机,积极发展畜禽粪便转化沼气的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和秸秆气化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1年末,全省共有生物质发电厂12个,发电设备装机容量21.6万千瓦,全年发电量6亿千瓦时,同比降低7.4%,其中上网电量5.4亿千瓦时,实现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23.9%。建成3座装机容量为6900千瓦的垃圾发电厂,全年发电量374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2%,实现增加值0.1亿元,同比增长14.2%,日可处理垃圾600吨。

1.4政策优势

国家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为黑龙江省生物质能源产业优化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道路和路径选择,2010年初,黑龙江省政府了《黑龙江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预计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产值380亿元,其中,农林废弃资源100亿元,城市垃圾资源10亿元。林区“三剩物”综合利用率85%,秸秆和壳皮的综合利用率达到50%。重点发展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农村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等。同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

2. 黑龙江省生物质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特色和资源不同,各地各自为政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全省缺乏合理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地区性生物质能源产业资源浪费、无序的资源竞争及工程重复建设问题较为严重。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利用地区特色,选择其合适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进行整体科学规划布局是黑龙江省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方向。

2.2生物质能源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

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技术问题,目前黑龙江省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技术手段和研发十分欠缺,尚未建设生物质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和高端技术人才和技术团队体系。对生物质能的核心技术项目攻关、研发投入资金不足,技术手段单一,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尚未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业技术创新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创新体系。

2.3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生物质能源产业作为一种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需要完整的产业链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产业集群的支持。一方面,黑龙江省生物质能源产业至今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配套服务产业发展非常滞后,在关键工艺、设备和原材料供应方面,仍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技术的垄断。另一方面,黑龙江省生物质能源产业迄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以生物质能源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和生产园区还都没有发展起来,这都是制约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4缺少龙头企业和品牌带动效应

目前黑龙江省内从事生物质能源产业的企业数量很少,一些企业的规模较小,不能形成规模生产,无形中加大了生物质能源生产的成本。龙头企业在战略性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中起着引擎和领跑作用,黑龙江省缺少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生物质能源龙头骨干企业。黑龙江省生物质能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多采用以前相对古老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企业均为分散经营,产业内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利益共同体。

3. 发展黑龙江省生物质能源对策建议

3.1实施整体战略规划和科学布局

充分利用现有和潜在优势,兼顾各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对地区内战略性生物质能源产业进行合理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根据各地的不同地理环境、资源禀赋、能源需求等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模式,择优、择需、有重点地扶持和推广相应的产业化工程,减少资源浪费和无序的资源竞争或工程重复建设。如在生物质资源丰富的林区和边远农场地区,探索生物质发电系统或分布式能源开发系统;在畜禽粪便资源丰富的农村、乡镇,重点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灌装式管道供气工程,探索企业、乡村、农户共同投入的集中供气模式;在劳动力缺乏的村落,支持小型沼气池建设;在城镇郊区,发展大型生物燃气工程,提供车用生物燃料;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植物,建设能源农场、林场,建立生物质能源基地,规模化开发商品能源。

3.2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广应用

逐步建立健全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区域孵化中心和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为源头,以社会化、市场化中介服务组织为桥梁,以企业为主体的生物质能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以项目为载体引进研发机构、高端技术人才和技术团队。依托具有较强科技研发能力的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部署产业的技术攻关研究和前沿研究,储备一批科技成果。以企业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对生物质能的核心技术进行项目攻关,实现产、学、研高效结合。扶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新进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给予经费支持。

3.3实施重大示范工程和大项目带动战略

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围绕做大做强优势生物质能源产业,谋划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和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大项目,形成以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政府和专家共同参与的项目生成机制,平均每年有计划的推进10-20项特色的有发展前景的大项目,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黑龙江省将引资8.85亿元建设生物质能源基地,该项目预计造林4年后可获得收益,每年可直接获得纯利润4248万元,黑龙江省将集中在小兴安岭北坡、南坡;完达山脉中部;老爷岭、张广才岭交界等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开展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和生物柴油加工产业建设,新造林面积达11.8万公顷。克山县花费18亿元建设的生物质能源园区--龙能生物质能源开发园区2011年一期工程投资8亿元建设年产2550台(套)生物质加工设备制造项目和年产3万吨生物质钾肥生产项目;2012年二期工程投资10亿元建设30兆瓦生物质发电项目和100万吨生物质颗料制造项目。随着大项目的推进实施,将会拉动生物质能源产业规模快速发展与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3.4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龙头企业在战略性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中起着引擎和领跑作用,黑龙江省要培育和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生物质能源龙头骨干企业,同时引进国内外生物质能源产业中的知名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组建龙头企业集群,积极地予以培植,加大财政、金融信贷的支持和各种政策服务力度,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力争形成若干拥有核心技术、产业链完整、带动力强的生物质能企业集团。龙头企业要以高新技术创新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发展目标,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管理科学形式,以资本、技术为纽带,向规模化、专业化、高科技化、市场化、品牌化和高端化发展。以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生物质能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增长,进而增强产业集聚力和竞争力。同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产业链利益共同体,提高整个产业的配套能力,提高生物质能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整体竞争力。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立项项目“黑龙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系列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徐长勇,尚杰. 黑龙江省农村能源利用及生物质能发展实证研究[J].林业经济,2009(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