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问题

篇1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护理;治疗效果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 导致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 从而使得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若出生后24 h即出现黄疸, 2~3周仍不退, 甚至继续加重或消退后反复出现或出生后1周至数周内开始出现黄疸称病理性黄疸[1]。病理性黄疸严重者会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 甚至引起死亡。临床上目前常采用蓝光治疗, 辅以相应的局部治疗护理措施。但是由于存在光疗的依从性以及其他方面问题, 使得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即是通过研究探讨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的影响, 选取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 其中男49例, 女37例, 挑选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在足月儿>221 μmol/L, 持续时间在足月儿>2周;血清胆红素在早产儿>257 μmol/L, 早产儿>4周;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黄疸退而复现;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具备上述任何1项确诊)。②出生日龄24 h~18 d, 平均日龄10.3 d, 出生时体重平均3.4 kg, Apgar评分8~10分。③患儿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巩膜及皮肤发黄症状。且所有参与研究患儿均经其家长同意后参与。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43例,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 两组疗程均为3 d, 密切监测患儿胆红素值变化情况以及患儿接受治疗反应情况。干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沐浴。新生儿全身与温水接触, 进入与母体相似环境, 可消除焦虑, 提高新生儿光疗时的依从性和舒适感。②抚触。在新生儿光疗时, 适当抚摸, 能够促使新生儿增进食欲, 减少哭闹。 ③灌肠。开塞露液灌肠在新生儿出生2 h开始, 能够使得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明显提前, 从而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降低胆红素水平[2]。④声乐。护士护理时轻柔, 适当播放音乐, 可为新生儿营造舒适的光疗环境, 以促其生理、心理的需要。⑤皮肤护理。患儿住院期间勤沐浴, 保持皮肤清洁, 特别注意脐部的清洁, 以避免脐炎的发生。

1.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通过3 d的治疗观察发现, 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治疗组中显效35例, 占81.40%, 有效6例, 占13.95%, 总有效41例, 占95.35%;对照组显效22例, 占51.16%, 有效13例, 占30.23%, 总有效35例, 占81.39%, 此外3 d后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情况比较( x-±s, μmol/L)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治疗组 43 322.4±22.3 219.6±15.8a

对照组 43 321.6±21.8 246.8±18.3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 发病率高, 主要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主要是因血清胆红素的异常情况所致, 对患儿智力及神经系统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机护理手段, 可造成严重后遗症, 并可能威胁其生命,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疗效的意义重大。实施早期的干预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治愈也有利于孕妇产后的健康宣传教育以及新生儿黄疸的早发现和早诊断[3]。各种护理干预措施诸如本文提到的沐浴、抚摸、健康教育以及比较新颖的换血疗法等, 这些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都是为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单纯治疗所顾忌不到的方面, 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胃肠蠕动, 增加胰岛素与胃肠激素的分泌量, 促进新陈代谢, 抚摸可刺激患儿体表神经, 使中枢神经兴奋, 促进排便, 还可加快排出过高的血清胆红素, 防止小肠将其再吸收, 是有利于患儿身心的护理手段。本次研究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治疗组中显效35例, 占81.40%, 有效6例, 占13.95%, 总有效41例, 占95.35%。对照组显效22例, 占51.16%, 有效13例, 占30.23%, 总有效35例, 占81.39%, 此外3 d后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通过实施早期干预护理, 能够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黄疸治疗效果, 使患儿及早康复,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自珍, 黄海波, 王芳, 等.游泳联合抚触护理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8(1):140-141.

[2] 祝秀凤, 姚云行, 吴小红, 等.早期排便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23):2141-2142.

篇2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理性黄疸;围产期护理;综合性干预;黄疸指数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63-01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广西隆安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2年02月份至2013年02月份期间,在院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计38例。这38例新生儿中,男性21例(55.26%),女性17例(44.74%);出生时间在13h至26日,平均出生时间12±2.3日。

1.2病症观察

这38例患儿中发病病程在3小时至7日之间;平均发病时间:2.34±1.23日;Apgar‘s评分在8分以上,外观均无畸形表现;主要症状表现有:均出现皮肤发黄现象,28例大便呈现白色,21例贫血,12例肝脾肿大,25例食欲下降,22例盗汗,21例精神恍惚,3例抽搐,12例拒奶。以上病症表现具有重叠性。

1.3诊断方法

对患儿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4护理方式

按照新生儿的性别、出生天数、黄疸类别的不同,以自由选择护理方式为原则,将新生儿分为两个护理组,综合护理组:19例,主要采用围产期护理、感染护理、排便护理、保健护理、光疗护理以及药物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对照组:19例,仅采用常规性护理。

1.4.1综护组护理方式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综护组采用了以下护理方式:

1.4.1.1围产期护理

围产期对新生儿非常重要,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大多是由于非感染因素所致,因此做好产前检查至关重要,预防出现孕妇早产或者难产现象,护理人员要做好对孕产妇产程的观察,积极处理宫内窘迫、窒息的问题,避免由于缺氧导致胆红素酶活性减少,造成胆红素指标升高。此外,对于出现羊水浑浊、早产、难产、胎儿窘迫等新生儿,为了避免出现感染炎症应做抗菌消炎处理。

1.4.1.2感染护理

为了避免感染病毒导致黄疸患儿出现并发症的现象,须进行预防感染护理,对患儿鼻腔、咽喉、口腔等部位的黏液或者分泌物进行及时的清除。喂奶过程中,应将患儿竖直抱起,并轻拍后背,将喝奶过程中吸入的空气彻底排出,避免出现新生儿肺炎并发症。保持患儿身体卫生,勤换衣物、尿布,防止出现病菌感染。注意温度的变化,及时增加衣物,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确保患儿脐部的卫生,防止出现脐炎。

1.4.1.3排便护理

由于患儿胎便中含有的胆红素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排便,每日将增加5倍以上胆红素,严重影响黄疸的治疗,因此需要通过护理的方式,将患儿胎便及时排出体外。新生儿在出生后,如果12h以内仍未排便,可以通过生理盐水配合开塞露做灌肠处理,生理盐水剂量为2ml,开塞露取2ml,在部位涂抹石蜡油,将管插入约5cm处,通过刺激,加之开塞露的促便作用,帮助患儿排便。此外,还可以增加患儿母乳喂养量,通过母乳促进肠道的蠕动,协助胆红素尽快排出体外,降低黄疸的产生,促进好转。

1.4.1.4保健护理

游泳是协助黄疸患儿迅速排便有效的保健护理之一,通过在游泳过程中,新生儿进行全身运动,可以增加母乳喂养量,促进患儿肠胃蠕动,将胎便快速排出。新生儿游泳过程中,水温要控制在37摄氏度,室温要保持在30摄氏度。游泳前要检查游泳圈是否出现漏气现象,游泳安排到喂奶完成后1小时进行,要有专人负责,在胎儿清醒的进行。游泳结束后,要对患儿体温进行测定,防止出现炎症。

1.4.1.5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在为患儿药物过程中,要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例如在服用金双歧药物过程中,采用温开水,温度不宜超过40摄氏度,防止对药物中活菌含量的损坏。药物的服用一般在喂奶后半小时再服用。喂药过程中,要将患儿抱起,将头部抬高,避免出现倒流等问题出现。

1.4.1.6光疗护理

通过光疗将未结合的胆红素,在光作用下变成水溶性,并将肠道或尿道排出体外。光疗前,应向患儿家属解释清楚,做好光疗前的知识宣讲,使家长了解光疗的作用,并给予积极的配合。光疗中,保持室内温度28摄氏度左右,湿度60%,光疗前,要为患儿进行洗澡,将皮肤清洁干净,不得使用各种护肤物品,蓝光治疗中,每120分钟测量一次T、P、R。如果患儿出现低热现象,应马上停止光疗处理。光疗过程中,需在早中两餐之间,增加饮水量。同时要避免患儿大声哭闹,给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4.2对照组护理

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在此不做叙述。

1.5统计学原理

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周期性护理治疗,综护组:19例患儿,首次排出黄便时间23h-62h,平均排黄便时间为36±12.2h,日排便次数平均为5.3±1.21次,并发症0例,对照组:19例患儿,首次排出黄便时间35-102h,平均排黄便时间72.3±13.45h,日排便次数为3.12±1.35次,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21.05%。护理第五日患儿的黄疸指数综护组10.13,对照组13.22。两组患儿P

3 体验

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护理治疗过程中,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实施围产期护理、感染护理、排便护理、保健护理、光疗护理以及药物护理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排黄便的时间缩短了近50%,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了21.05%,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新生儿黄疸护理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篇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0.5umol/L、早产儿大于256.5umo1/L或黄疸持续不退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时期血氧分压低,红细胞量多,出生后新生儿血氧分压高,大量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寿命短,分解速度快,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多,使胆红素生成增多;肝功能未完善,肝脏内Y、z含量少,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含量少、活性不足,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高;出生时肠腔内B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2.护理

2.1 重视围产期护理 新生JLN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围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2]。所以,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对产程长、早破膜、羊水混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3]。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每天用75%酒精擦洗脐部2~3次,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应积极治疗。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2.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4],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吮吸,24小时母婴同室。每天吮吸不少于12次,频繁有效的哺乳可通过吸吮一结肠反射间接增加肠蠕动[5],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和排泄。人乳的分泌是由多种内分泌参与的复杂过程[6],产妇的情绪、休息、营养都会影响泌乳。保持病房安静清洁,保证母亲的休息与营养,促进乳汁分泌,教会母亲哺乳的技巧。即使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70%以上的产妇分娩后0—24小时母乳的分泌不足5ml,可见纯母乳喂养儿中,尤其在产后3天内新生儿的水分和乳汁供应都存在相对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摄入不足[7],热量摄入不足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8l。因此,母乳喂养后,新生儿仍哭闹、寻乳、吸吮时说明母乳量不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乳旁加奶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可促进肠蠕动,使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加快,减轻黄疸[8]。

2.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新生儿肠腔内胎便约含80—200mg胆红素,这个含量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一10倍,如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索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9]。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2.4.1 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入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对出生后12小时仍未排大便的新生儿应用生理盐水2ml加开塞露2ml灌肠,管直径0.5cm,前端涂石蜡油,插入4~5cm,通过肛管的刺激和开塞露的作用,促进新生儿排便。

2.4.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10],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及核黄疸的发生危险性。新生儿游泳时注意保持室温28℃,水温36℃~37℃,检查游泳圈是否漏气,扣好保险扣,贴好防水护脐贴。游泳时间最好是喂奶后1小时、新生儿醒时进行,保证安全,一对一服务。游泳后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2.4.3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食物的吸收能力,奶量摄入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指数[11]。抚触室室温为28℃~30℃,播放优美音乐,抚触最好是两次喂奶之间、淋浴后及新生儿醒时进行,抚触方法参照强生婴儿抚触手册标准进行,每天两次,动作轻柔,注意安全。抚摸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如哭闹、呕吐、肤色改变时暂停抚触,抚触后注意保暖。

2.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金双歧,思密达等,喂药前注意三查七对,口服金双歧时用30~40℃温开水溶解,水温过高会杀灭药中活菌,于吃奶后30分钟畏服,喂药时抱起新生儿,抬高头部,减少反流和误吸。

金双歧含有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12]。

2.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显示较强的优势,部分患儿经早期干预治疗后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散。中药服用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影响疗效不可忽视的环节 [13]。口服退黄散时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散宜每日一剂,浓煎成4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6天为一疗程[14],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时,应减少剂茸或暂缓服用。

2.7 光疗的护理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的方法 [15]。光照的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变成水溶性,然后经肠道或尿道排出。光源有蓝光、白光、绿光,方法有单面光疗、双面光疗、毯式光纤黄疸治疗法,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索血症普遍采用蓝光疗法。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16]。蓝光治疗室内配有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蓝光箱消毒后接上电源,调节箱温28℃,32℃。光疗前洗澡,清洁皮肤,勿扑粉或涂油,以免影响疗效。用黑棉布遮挡生殖器和眼睛,以免损伤生殖器和眼睛,用小纱布或棉质小手套包好小手,以免抓伤皮肤和抓脱输液针头或眼罩,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腹泻等常见副作用,每2小时测T、P、R一次,若体温38.5℃以上者,应暂停光疗[15]。勤洗尿布,做好臀部的护理,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由于不显性失水和腹泻,光疗时应在按需喂养的基础上两餐之间加喂水或静脉补液。喂奶后取右侧卧位,以减少溢乳、呛咳和窄息的发生[17]。新生儿在开始光疗时由于裸露在光疗箱内,缺乏安全感,往往哭闹不安,刚入箱时首先采用俯卧位,使新生儿腹部和四肢紧贴在温暖的有机玻璃上,如同母亲温暖的怀抱,使新生儿有安全感而减少哭闹,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再改为仰卧位或侧卧位[15]。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18]。蓝光治疗结束后,双眼除去黑布后应消毒小纱布覆盖3-5min,帮助眼睛适应光线,用皮胆仪测量新生儿皮胆并做好记录,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洗澡后注意保暖。

2.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换血可换出血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换血前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并签知情同意书,做好换血前各项检查,置于辐射台,给予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换血总量为150-180mL/Kg,换血全程为2-3小时[19]记录换血出入量,术后密切观察病儿神志,全身情况,皮肤颜色及生命体征,术后禁食4-6小时,情况良好者可喂温开水,如无呕吐等异常情况可进行喂养,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血,大小便颜色、腹部体征,注意黄疸程度及有无嗜睡,烦躁及抽搐等疸红素脑病的症状。

3.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新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索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以避免核黄疸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使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7-444.

[2]伍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4-95.

[3]熊燕,石胜,彭图元.新生儿脐炎及并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7-88.

[4] 黄善球.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2-293.

[5]王惠良,邓海松,赵晓静,等.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22-1023.

[6]李彩霞,王世爱.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7]倪敏洁,徐小彬.探讨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J].上海护理,2006,5(1):10-12.

[8]汤文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9]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10]黄培红,陈桂花,梁惠贞,等.游泳对新生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396-397.

[11]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79.

[12],胡玉莲,王品品,张家洁,于凤琴,思密达和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4)828-829,

[13]张京,重视中药的服用方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5):508-509 .

[14]范翠,王瑞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分析与观察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4(9),104-120.

[15]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君,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177-178,

[16]黄漫,曾国琼.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A):23-24.

[17]王宇琼.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2):197-198.

篇4

1精讲点拨法

此方法要求重点突出、着重讲解。有助于同学们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比如:在讲小儿液体疗法时,重点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常用溶液及其配制。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重点难点我们要讲清讲透。讲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时脱水包括脱水程度和脱水性质,脱水程度又分为轻、中、重三度,脱水性质又分为低渗性、等渗性、高渗性三种,然后再分别讲解它们的含义。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又分为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然后再分别讲解,这样层次清楚、内容清晰,同学们很容易掌握。讲小儿液体疗法的基本方法时,这部分内容历来都是难点,有的同学理论上都搞不清楚,有些同学理论上虽然掌握了,到临床上还是不会应用。一定要给同学们讲清楚,小儿液体疗法的基本方法,理论和临床是有区别的。首先讲理论上要三定即定量、定性、定速。定量根据脱水程度首先定首日补液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轻度脱水90-120ml/mg,中度脱水120—150ml/mg,重度脱水150-180ml/mg。3岁以上应酌减三分之一左右。定性根据脱水性质而定。等渗性脱水补给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补给等张液或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给1/3-1/5张含钠液。定速要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而定,补液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扩容阶段(快速补液阶段),以补充累积损失为主的阶段(中速补液阶段),维持补液阶段(慢速补液阶段)。然后考虑其它问题如纠正酸中毒、纠正低钾血症、纠正低钙血症、纠正低镁血症、供给热量。分别讲解。然后再举例给同学们讲解液体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2集体讨论法

此方法适用于内容较多又琐碎重点不明确的部分。比如讲新生儿的特点、护理及喂养,早产儿的特点、护理及喂养等。这时我就要先提几个问题再讲一下要点,然后让同学们集体讨论。如前者我提的问题有:①什么是新生儿期;②足月新生儿、早产儿、足月小样儿、过期产儿、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巨大儿的概念;③正常新生儿的特点有哪些(包括一般特征、皮肤及黏膜、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系统、免疫、代谢、体温调节④新生儿护理要点有哪些;⑤新生儿喂养要点有哪些;⑥新生儿需要预防接种哪些疫苗;⑦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有哪几种。然后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同学们讨论之后我再提问,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方法在理论教学上虽然不作为主要方法但对有些内容还是非常适用的。

3列举病例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临床疾病的讲解。比如讲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理论上讲了很多,同学们对这两个病也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如果给同学们举一个病例效果就会大有不同。例如:男婴,8天,于1989年12月19日入院,因拒乳、不哭、嗜睡2天入院,入院诊断为新生儿感染。

3.1病史  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乡医院助产士接生,出生体重为3.24,母乳喂养,生后第2天曾挑“马牙”,并用新白布拭口腔齿龈处,生后6天发现吃奶差,不哭,嗜睡,时有烦躁。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生理性黄疸。末梢血检查白细胞为21.0×109/L,中性粒细胞0.67,淋巴细胞0.33,给予美欧卡干糖浆口服2天病情未见减轻,即收住入院。

3.2体检  精神萎靡,反应尚可,营养发育中等;体温37.2℃,呼吸45次7分钟,全身有轻度黄疸,皮肤无出血点;前囟平坦,五官端正,口腔上下齿龈轻度红肿无溃疡;心律整齐,心率130次/分钟;双肺呼吸音正常;腹稍膨隆,柔软,肝可在肋下1cm触及,脾未触及;跻轮轻度红肿,跻带残端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拥抱反射等存在。

3.3实验室检查  末梢血红细胞为4.5×1012/L(450万),血红蛋白170g/L(17%),白细胞23.0×109/L(23000/mm3),中性粒细胞0.78(78%),淋巴细胞0.22(22%),入院3天后脐部分泌物培养,报告有革兰阳性球菌生长,血培养阴性。X线检查:胸片正常。据此病例让同学们讨论:①本病应考虑哪些诊断?诊断依据是什么?②还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查?③治疗原则是什么?通过这一病例的学习同学就会对临床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感性认识,将来到临床工作中就会有一个清晰而熟练的临床思维,这就体现了我们理论教学的优越性。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法针对临床疾病是很重要的。

篇5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儿60例,女性患儿40例。23例早产儿,77例足月儿,患者的病程为1-4天,其中患儿在出生1-3天后出现黄疸症状的有41例,3-5天出现黄疸症状的有55例,5-13天出现黄疸症状的有4例。所有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以及巩膜等组织黄染症状,经过抽血化验检查肝功能均正常,排除了溶血、G6PD缺乏等原因,根据病理性诊断标准可确诊为胆红素增高所致。

1.2方法

对所有患儿均采用双面新生儿黄疸治疗箱进行蓝光照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用专用的眼罩蒙住患儿的双眼避免蓝光在照射的过程中伤害患儿的视网膜,然后用黑色尿布遮住患儿的会,身体的其他部位均呈现裸露状态放入蓝光箱内,对患儿进行短时多次的照射方法,每次蓝光照射的时间为6小时,一天进行2次,第一次与第二次蓝光照射的时间间隔在4h-5h左右。

2.护理

2.1治疗前护理

治疗前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儿以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光疗箱的准备以及患儿的准备三个方面内容。

2.1.1心理护理 在进行蓝光照射之前应该安抚患儿家长的紧张心理,由于患儿没穿衣裤而缺少安全感再加上体内胆红素的浓度过高,患儿经常会出现烦躁哭闹的症状,医护人员应该与患儿的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认真解释导致患儿哭闹是新生儿黄疸正常的生理反应,如实告知家长蓝光照射治疗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光疗的意义、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对于光疗的不良反应是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的解释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最行之有效并且安全的方法,而且医师的临床经验丰富,操作熟练,也会对患儿进行精心的护理措施。

2.1.2光疗箱的准备

在进行光疗前要严格检查光疗箱的灯管是否全部显示正常的亮度,如果有不亮或者灯管的使用时间超过1000h的情况应该及时的更换,灯管的放置高度应该设置在距离患儿体表35-45cm之间,同时要用酒精清除灯管的灰尘来保证蓝光照射的穿透力,患儿要使用的有机玻璃床以及四周的玻璃也应该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蓝光箱的周围可以用柔软的棉布围成一圈避免患儿的头、手足皮肤受到伤害。其次要根据患儿的体型以及生理状况来调节光疗箱的温度避免患儿产生不适,一般光疗箱的温度应该在29度-32度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56%-65%之间。

2.1.3患儿的准备

在进行光疗前,要对患儿的体质、体温、脉搏、呼吸、哺乳以及大小便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如果患儿的体温超过38度则不能立即进行治疗,待患儿的体温恢复到正常范围后再进行蓝光照射。同时患儿要补充充分的能量和水分,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严禁在患儿的皮肤上涂爽身粉或油类物质,剪短指甲避免患儿抓破皮肤,如果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同时为了避免在进行蓝光照射时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配套适合尺寸的眼罩,用黑色尿布遮盖患儿的以及会位。其余部位均成裸露状态放入光疗箱内,并对患儿的入箱时间以及黄疸程度做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2.2治疗中护理

在进行蓝光照射的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以及光疗箱的温度,每间隔2小时测量1次患儿的体温并给患儿翻身,然后根据监测的体温来调节光疗箱的温度,使患儿的体温维持在36.0度-37.5度之间,如果患儿的体温高于38度或者体温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应该先暂停光疗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待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再继续进行蓝光照射。同时在治疗期间还应该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主要包括患儿的精神反应、心率、呼吸以及皮肤的颜色的等等,如果患儿出现烦躁、抽搐以及皮肤花纹等,要及时的分析真正的原因,及时调整灯管的数量或者暂停光疗。其次,应该定期的进行用仪器经皮检查胆红素的浓度,观察患儿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或者黄疸症状。在光疗过程中,患儿的年龄较小可能会有一些不适或不安的反应,医护人员要经常用手对患儿进行抚摸或者用温和的语气安抚患儿,尽量使患儿处于舒适的状态。

2.3光疗后护理

对患儿进行黄疸检查,如果患儿的胆红素浓度恢复到正常范围可以停止光疗,清洁患儿的皮肤,及时的给患儿穿好衣服,解除眼罩之后用消毒的小毛巾覆盖患儿的眼部4-5min帮助患儿适应光亮。将患儿移出光疗箱后,注意对早产儿以及硬肿症患儿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停用光疗箱后,用消毒液擦拭光疗箱的内外保持清洁,并且定期进行细菌培养,保证清洁消毒的质量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应该把蓝光箱存放在一个干净、通风、避光的地方。

3.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关键是要降低患儿体内未溶合的胆红素的浓度,而蓝光照射治疗的作用原理就是[2]:根据胆红素具有较强的吸光特点,而蓝光的波长主峰正好对胆红素的作用最强,经过蓝光照射后,胆红素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变分解变成可溶性的胆红素,经过患儿的正常代谢可以经肠道或尿液排出体外,最终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改善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医护人员应该注重对患儿光疗前、光疗过程中以及光疗后的护理工作,从而保证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质量,缩短患儿的康复疗程[3]。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护理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系指细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造成的全身感染。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其发生率占活产婴的1%~10%[1]。住院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导致败血症的发生,不仅增加医疗费用,延长患儿住院时间,还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2013年5月发生了3例新生儿败血症,均系院内感染(院内感染诊断标准[2]参照医院感染学诊断标准),经过积极分析原因并加强新生儿护理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3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例患儿中男1例,女2例,剖宫产2例,阴道分娩1例,胎龄

1.2结果 发现3例患儿异常表现后立即再次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3例患儿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发现大肠杆菌,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2例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进行联合疗法,1次/12h,1例患儿进行左腿切开排脓,伤口换药,抗生素配合治疗,均痊愈出院。新生儿窒息患儿住院时间10~15d,黄疸患儿住院时间15~20d,3例患儿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2 败血症原因分析

2.1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皮肤、黏膜薄嫩,容易破损,局部发生感染未及时发现,如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疱等。当细菌从皮肤、黏膜进人血液循环后,很容易向全身扩散。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抵抗力差,容易受病原体的侵袭而导致败血症。

2.2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受到感染,一些细菌和毒素,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在胎儿娩出时,由于母亲羊水污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助产过程消毒不严等原因,又由于孕妇在待产过程中,因胎膜早破或羊水污染造成了未出生的新生儿在宫内和出生时已经受到感染。容易发生新生儿败血症。

2.3护士责任心不够,在对患儿执行侵入性操作时消毒不严,对洗手流程简化,工作中漫不经心。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向医生汇报。医院环境不达标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体系不完善。

3 对策

3.1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病原菌侵袭的特点,所以对于出生时有粪染的患儿,在其出生时,随将全身擦净,用沾有无菌液状石蜡的纸巾擦去身上的胎脂,必要时用温水冲洗干净身上的胎膜及黏液,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至暖箱保暖。

3.2孕妇要注意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胎儿感染。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及复苏器材等要严格消毒。对于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在出生后进行预防性治疗。在护理新生儿时,要细心观察吃、睡、动等方面有无异常表现尽可能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灶,及时处理,以免感染扩散,加重病情。

3.3新生儿病房是无陪护病房,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为提高意识,增强责任感,使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能在医疗活动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洗手制度,医院应落实各项感染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学习1次/月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知识,以促进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应更换工作服,帽子,换专用拖鞋。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在护理每一位新生儿时,首先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凡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病者,应暂停与婴儿接触[3]。新生儿按病种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4严格探视制度,减少探视人员,探视者应更换衣服,帽子,拖鞋,洗手后方可接触患儿。建立医院感染监控系统,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测员组成,负责各种微生物的监测,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黏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病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尤其是新生儿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娩出时窒息的新生儿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已成为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不少患儿危及生命,大多数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增加家长负担。只有积极预防才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曹清,周云芳.339例新生儿败血症分析[J].中国药业,2007,16(7):38-39.

篇7

[关键词]切开复位; 股骨转子; 产伤骨折;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37-01

新生儿产伤骨折在基层,家中自产中发生较多,生后患侧大腿出现肿胀,畸形,被动活动时哭闹加剧,入院后拍片加以证实,均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我科自2004―2006年运用切开复位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新生儿股骨转子下产伤骨折10例,通过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10小时-12天,平均3天,均明确诊断为股骨转子下骨折,其中7例为在家自产、拍片均显示股骨转子下端骨折,折端向后外侧错位。患儿入院后双下肢悬吊皮牵引,但拍片复查均显示断端对位不良,准备后在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第一天拍片复查示断端对位线良好、术后一月复诊、断端有大量骨痂形成、拔除克氏针、行髋关节功能被动锻炼、恢复良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保温、因患儿都为新生儿,易发生硬肿征。所以积极有效保温预防硬肿征的发生。

2.1.2 会清洁护理,可以预防湿疹、红臀的发生。

2.1.3 向患儿家长宣讲患儿饮食的构成、卫生、预防腹泻、保证营养。

2.1.4 术前准备.术晨常规禁食、水、术前1天常规准备、术晨用57%酒精脱去治疗区皮脂。

2.2 术中护理:

2.2.1 配合麻醉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监护、连接输液泵。

2.2.2 妥善固定、完全暴露病灶部位、制动。

2.2.3 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皮肤的色泽、温度、防止血管、神经、皮肤长时间受压导致功能障碍。

2.2.4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度,防止体温降低导致休克。

3 术后护理:

3.1 持续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准确记录。

3.2 保持呼吸道通常,持续吸氧,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本组5例出现窦性心率过快,经补液对症缓解。

3.3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3.3.1 尿量异常.本组8例术后均出现尿量过少,均由于液量不足所致均给予补液,改善肾功能后缓解。

3.3.2 肢端血运障碍,需要将石膏托加以松解。

3.3.3 黄疸.给予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妈咪爱,静点白蛋白等缓解,定期复查肝功能。

3.3.4 呕吐.因新生儿胃呈横位,食乳后易出现呕吐,食后立位拍背可以有效预防。

4 护理体会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新生儿股骨转子下产伤骨折可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确切,是有效和可行的,本组10例患儿经随访,术后恢复良好,克氏针针尾弯曲于皮下,骨折愈合后在门诊可拔除,家长经济负担减轻,值得推广[1]但新生儿往往有许多预料不到的并发症发生,仍有很多护理问题有待研究和完善。

篇8

[关键词]综合护理管理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a)-0177-05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in fetuses and neonates with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November 2016,a total of 164 neonates with digestive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with 82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postoperative routine nursing was used,whi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y were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of seamless connection of fetus and neonate with maternal and fetal specialties including pregnancy care,prenatalintervention,neonatal nursing during birth,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neonatal surgery,and follow-up visits.The surgical effect,average hospital stay,average hospitalization cost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cure rate and satisfaction by pediatric patient′s familie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in fetus and neonate;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Perioperative period

胎盒律儿医学是医学界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它涵盖范围广,沿着产科-围生医学-母胎医学-胎儿医学-新生儿医学(新生儿外科)的路径发展。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是胎儿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导致的发育缺陷[1],种类繁多,表现各异,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存质量,对患儿家庭造成不容无视的心理负担,一成不变的“引产”模式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的需求,外科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新生儿各个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严重程度与表现往往不统一[2-3],且手术耐受力低,严重影响手术的预后及恢复,因此,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做好胎儿新生儿围术期综合护理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3]。本课题主要研究对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胎儿新生儿围术期进行综合护理管理,在分娩前进行综合干预,在新生儿期进行外科干预,实施具有妇幼专科特色的无缝衔接的综合护理与管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新生儿164例,符合《新生儿外科学》诊断标准,医院伦理委员会经讨论后同意开展此研究,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即将患儿依次编号为1、2、3......164号,奇数分到实验组,偶数分到对照组中。实验组患儿82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8例;平均日龄(7.3±3.3)d;孕妇分娩时平均孕龄(37.0±2.3)周;身长(46.0±5.6)cm;平均体重(3212.99±218.87)g。对照组患儿82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平均日龄(7.1±3.5)d;孕妇分娩时平均孕龄(38.0±1.5)周;身长(48.0±4.6)cm;平均体重(3224.67±204.85)g。两组患儿胎龄、性别、身长、体重、病情、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如保暖,加强营养、伤口护理、并发症的观察等。实验组实施具有妇幼专科特色的胎儿-新生儿无缝隙衔接围术期综合护理管理,内容包括积极做好孕期管理、产前干预管理、产时新生儿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随访与追踪等一系列流程化的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孕期管理 按常规开展孕期检查至分娩,行超声检查时详细检查胎儿全身发育情况及密切随访,重点监测腹围和胎儿羊水情况,羊水增多是诊断胎儿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特征。胎儿消化道疾病约30%有遗传学问题,必要时产前作相关遗传学分析,排除染色体异常。

1.2.2产前干预管理 所有胎儿出现消化道梗阻情况时,都将会出现羊水增多,同时产生一系列胎儿宫内发育障碍的不良后果,因此积极诊断并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非常重要;若羊水多至孕妇自身难以承受时,可予抽羊水减压缓解症状。

1.2.3产时护理管理 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出生时根据羊水增多情况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措施;在出生尚未呼吸和断脐之前,将口腔和气道内的羊水尽量吸净,减少和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根据病情需要,适时行胃肠减压。

1.2.4术前护理 ①常规准备:做好交叉配血、皮肤试验、术前各项常规检查、留置尿管、应特别注意手术区的皮肤准备、新生儿皮肤娇嫩,应一丝不苟地做好皮肤护理,必要时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②术前禁食,既可避免患儿术中发生误吸,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③口腔护理:一般术前3 d予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新生儿鹅口疮”。④保暖:因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且多为棕色脂肪,如保暖不够易合并感染时而发生新生儿硬肿症。将新生儿放置在辐射保暖操作台,依据其体重、日龄动态调节床温。⑤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儿病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对有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者,应第一时间予以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

1.2.5术后基础护理 ①加强体温管理,做好保暖:保暖是新生儿护理的重点之一。我院所有新生儿手术后都采用国产的暖箱,设置为皮肤温度控制模式,将温度传感线贴于腹壁,设置皮肤温度为36.5℃,且每日擦拭暖箱,水槽内的蒸馏水每日定时更换。患儿为便于观察呼吸和循环情况。②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合理设置监护仪的各项预警值,如有异常及时调整并记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③严密细致的专人护理:因术后易发生呕吐,有引起误吸窒息的危险,术后未清醒前均由专人护理。术后更应加强口腔护理,以免黏稠的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在减压过程中应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便报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补液方案[5]。

1.2.6 麻醉恢复期护理 ①患儿在转回病房过程中有发生呼吸道阻塞的危险,手术室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严密观察患儿,应取侧卧位转送,转运途中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6]。患儿安全返病房后,给予吸氧,注意给氧的浓度及流量,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护,避免发生氧中毒。苏醒期给予患儿头部侧卧位,预防呕吐、舌后坠引起窒息;并在床旁备吸引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以备急用。②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者易滑脱,应妥善固定好,插管的深度做好标记。如有黏痰时,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轻柔的旋转式吸痰,掌握好插入深度和吸痰压力,避免损伤黏膜,减轻患儿的痛苦。③病室内每日两次通风,利用空气消毒机定期消毒空气,注意设置好消毒时间[7]。④胸部物理治疗:术后2~4 h翻身1次、叩背,用空心拳轻叩,自腰部开始由下往上,由外到内,稍有震动感为宜。痰液黏稠者遵医嘱每日两次雾化吸人。⑤新生儿呼吸窘迫征(RDS)的观察及处理:个别新生儿术后如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并进行性加重,胸片提示,肺透明膜病变。立即气管插管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180 mg,并行复苏囊加压通气,固尔苏使用结束后拔出气管导管,行无创辅助通气5 d后改为鼻导管吸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时首先要将药物预热至37℃,注入药物可用针管从导管壁扎入一边缓慢向气管内注入PS,一边复苏囊通气,有效地防止药物喷出。⑥呼吸暂停的观察及护理:当出现呼吸暂停时给与物理刺激,如托背及弹足底,若症状未见好转,气囊加压通气,压力为1.5~2.0 kPa为宜。按医嘱使用枸橼酸咖啡因,临床效果较好,注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呼吸暂停严重时可用无创辅助通气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8-9]。

1.2.7 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 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保持胃肠减压,确保胃管通畅,记录胃液的颜色、量及性质;观察有无腹胀和呕吐,记录排气排便的时间,以便及时拔出胃管,进食进水[10]。

1.2.8 加强伤口护理,防止伤口感染 ①新生儿手术后,应根据具体手术方式采取不同的舒适,如手术后一般采用截石位。“主张轻柔护理”减轻疼痛。我科统一使用“鸟巢”式护理,用全棉的儿童大浴巾对折一次,滚筒式卷好做成长条状,四周用胶布贴紧将新生儿环绕成圈,形似让其舒适的躺卧,头颈部自然伸展,避免头低位,在暖箱外使用遮光布,建立一个类似子宫的环境,促进安全感,对患儿给予温柔的触摸,减少啼哭。室内光线适宜,可降低视网膜病变的机会;减少噪音、器械操作音,避免突发高频声音,对各种仪器设备报警声应及时关掉快速理;避免在室内放音乐,这对急性期患儿不利,因可增加颅内压,使SaO2下降,刺激屏气发生不利于康复。②保持伤口清洁,及时更换伤口敷料,因新生儿自控能力弱,敷料可用橡皮膏封闭固定,外加绷带包扎或于敷料外面包裹一层塑料薄膜,也可用约束带固定手脚,可防患儿自行将敷料撕脱或被大小便污染。观察伤口有无化脓、红肿等情况,预防伤口感染等情况。若敷料一旦被污染,应及时更换;伤口如有异常及时处理,防止感染,伤口疼痛剧烈影响患儿休息时,应增加抚触,安抚患儿情绪,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11-12]。

1.2.9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避免扭曲、受压,防止滑脱,必要时将患儿双手约束。注意观察各种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

1.2.10营养支持与管理 术后患儿极易发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应采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给予营养支持。早期以静脉途径为主,但肠外营养液也不可少。如静脉给药则使用微量输液泵匀速输入,输注营养液时,一般需20 h>时间≥16 h[13-14]。

1.2.11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维护 新生儿术后由于静脉输入营养时间长,我科多采用PICC置管,既方便又安全。但需细致护理:①因新生儿使用的PICC导管管腔小,严禁输血及血液制品。②置管后第1个24 h更换敷料,卷边、松脱情况下要及时更换,其它情况可1周更换1次。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③PICC导管每8小时脉冲式正压封管1次,且不能回抽回血。④静脉营养液需肝素化,每100毫升液体加肝素50 U,能有效的防止堵管。⑤注意泵入速度,不能

1.2.12皮肤护理 新生儿因皮肤娇嫩,应给予细致的皮肤护理,操作中做到“有爱心、耐心、细心和精心”,尤要做好臀部护理,避免红臀。对于手术后患儿,主张不包尿布,将其打开垫于臀部下,患儿每次大便后,先予盐水冲洗,后给予安多福消毒,并给予红外线照射15 min/次。

1.2.13院感控制 新生儿外科病房医疗护理相关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病房环境消毒隔离,做好院感防护,医护人员和操作的器械应重点防控,尤要重视洗手和无菌操作,消毒洗手液和听诊器均专人专用,采用特制工作服,以便有效降低感染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16]。

1.2.1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做好肺炎、术后腹胀、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观察和对症护理。对新生儿食道闭锁患儿因术后易并发吻合口瘘及胸腔漏气等,术后认真观察并记录胸腔闭式引流液和呼吸音的情况,若引流出鲜红色黏稠液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及发绀等症状,则警惕出现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做好对症处理。

1.2.15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应密切观察患儿,监测胆红素值,早期抚触对预防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若出现黄疸应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

1.2.16出院宣教和随访管理 我院小儿外科将患儿信息纳入高危儿管理系统,为患儿建立个人档案,并建立电话随访制度。患儿出院前,由护士指导家长日常生活护理及早期干预方法;出院后由专人负责定期电话跟踪随访及督促回院检耍一般患儿出院后随母亲42 d回院复查,以后每月回访1次,6个月以后改为每2个月回访1次,至患儿满1周岁或各项发育指标达正常为止。对肛肠畸形的患儿术后回访尤为重要,因大部门需第二次成形或人工等手术。个别疾病需要长期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家属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为90.24%,平均住院时间为(23.05±0.92)d,平均住院费用为(10 690±826)元,家属满意度为95.12%,各项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无缝隙综合护理管理模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此种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在国外已逐渐成熟,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胎儿医学多中心团队、欧洲的Nicoladis等开展了成熟的该学科研究[17],但国内此方面的研究较晚,目前尚未规范、完善,它需要多学科配合和护理循证论证。首先孕期B超检查时要能对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胎儿进行筛查;其次孕期每次产检时需要密切监护羊水及胎儿发育情况,能早期正确诊断、治疗胎儿发育迟缓等,必要时作相关遗传学分析,排除染色体异常;再者分娩时给予及时护理干预,如吸净羊水、及早禁食、胃肠减压等;最后充分的术前准备、最佳手术时间的选择和围术期综合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是肇庆市唯一一所三级妇幼保健院,产科年门诊人次10万,年分娩量近5000人次,并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合作开展此项目,对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胎儿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实现了胎儿―新生儿无缝隙衔接,是独具妇幼保健专科特色的创新性护理管理模式。

3.2综合护理管理在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应用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孕产妇居多,妊娠及分娩的风险增加,各种先天性出生缺陷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对各种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管理可以积极做好出生缺陷防控任务,降低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的出生率,减少不必要的引产,从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3综合护理管理在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提升家属满意度

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无缝隙综合护理管理可提高治愈,确保手术成功及改善预后,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轻家属负担,提升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护理管理在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应用可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致残率、从而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综合护理管理在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术期的应用可促进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护理发展及学术交流[18]。

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可促进护理人员对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护理理念的转变,实施规范化综合护理管理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从整体上提高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护理水平,确保新生儿术后恢复,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达到患儿家属满意、社会满意的双赢局面;并对全市规范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护理管理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胎儿新生儿围术期实施无缝隙综合护理管理,是独具妇幼保健特色的创新性护理管理模式,可促进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护理发展及学术交流。在目前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积极做好出生缺陷防控任务,减少不必要的引产,提高消化系统疾病新生旱拇婊盥剩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新生儿生存质量,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达到患儿家属满意、社会满意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俞钢.临床胎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34-244.

[2]高丽丽,李娜,刘旭明,等.新生儿肠造口的护理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6,5(3):171-173.

[3]马红彩. 新生儿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2039-2040.

[4]高洁.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28):185-186.

[5]刘笑容,腹腔镜下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0):110-111.

[6]郑丽丽,诸纪华,钟菊红,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10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5,14(1):38-40.

[7]陈菊英.新生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监护[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1):105-106.

[8]杨春霞,孙丽荣.新生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观察与护理[J].大家健康杂志,2012,6(1):27.

[9]张红艳,任志东,马小香,等.30例新生儿小肠闭锁的术后护理[J].全科护理,2016,9(14):926-927.

[10]唐绪容,唐梅.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441-1443.

[11]李素芳.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围手术期护理[J].淮海医药,2002,20(3):232-233.

[12]陈少春,唐吉荣.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5):1209-1211.

[13]陈小莲,黄西妹.新生儿胃肠穿孔围手术期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1996,3(3):26-27.

[14]贾爱玲,贾翠玲,杜美春.新生儿PICC导管的临床护理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66-267.

[15]阳朋辉,刘小容.新生儿肠闭锁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6,(1):71-72.

[16]冯婕.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207-208.

[17]王靖燕,何秀云.新生儿外科无陪病房医疗护理相关感染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3):120-121.

篇9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97-01

新生儿期是指小儿出生离开母体,至出生后28天?这段期间小儿离开母体到自然环境生活,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抵抗力弱?为了使其能适应新的环境,必须做到科学护理,消除种种不利因素,帮助小儿踏上漫漫人生旅途的第一步,促进其健康成长,预防疾病?

1 病室环境

新生儿的卧室尽量的少进人,最好是谢绝或者减少探视,最重要的是不要让病人进入新生儿的卧室?而卧室内则需要保持空气的新鲜,在室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定时开窗换气,如果需要接触和护理时需要认真洗手,让新生儿的皮肤保持清洁,大便过后要用软布进行清洗臀部,经常给宝宝洗澡,特别要注意腋窝,肘窝,大腿皱褶处及大腿根部的清洁和干燥,并要擦干后涂以爽身粉?室内尽量不要放置鲜花,防止新生儿过敏?

2 衣着

新生儿的衣着应根据其本身的特点和生长发育的需要来选择,以柔软?清洁?肥大?易于穿脱为宜?包被不应过多过厚,要选择对新生儿皮肤无刺激性的,如棉布?棉针织品?棉薄绒布?式样简单?胸腹宽松?衣袖裤腿肥大?使新生儿四肢活动灵活,便于换洗?

3 注意脐带护理

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肌体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因此平时需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在脐带脱落之前,每天要用消毒棉签蘸75%的酒精进行擦拭,不要使用各种粉剂,然后再用消毒干纱布覆盖,再用防过敏胶膏将其粘好?在日常生活当要也要时刻注意脐带的情况,不要让大小便弄湿脐带及其覆盖的纱布而引起感染?如果脐部不小心被尿湿,需要马上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脐带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就会脱落,在它脱落之后就不需要再用纱布覆盖了,但是仍然需要让脐部保持清洁和干燥?

4保持体温

由于新生儿刚刚出母体,因此对外界的温度还不能完全适应,过冷或者过热都有可能让新生儿患病?所以新生儿的居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度之间,早产儿的居室温度要保持在24-26度之间,昼夜之间的温度差不要太大,除了要保持居室内的温度适宜之外,还需要注意衣被的增减,时刻关注室温和衣被是不是适宜,最好的观察指标就是新生儿的体温,如果能让新生儿的腋下温度保持在36-37度之间则是理想状态?如果新生儿出现了面红耳赤,体温也超过37.5度的话,就说明室温稍高或者是过度保暖了,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除了环境温度以外,新生儿的居室还需要优质适宜的湿度,春季和冬季居室里一般都很干燥,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用温布来擦地面,在暖气上放上水盆或者火炉上放打开盖的开水壶来保持居室的湿度?如果有空气加湿器,则效果会更理想?

5 母乳喂养

产妇在生产4-8小时后即可给新生儿喂奶,提早哺乳不仅有益于新生儿的营养健康,同时能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刚开始母乳不足时可用糖水来补充,一般应在吃完母乳后再喂糖水,而不要轻易使用牛乳或糖水来代替母乳,宣传并鼓励用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后七天内的初乳,初乳中含有多种抗体(母乳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磷,维生素,内分泌激素及免疫抗体等),

千万不要丢弃?新生儿喂养可以定时,产后30分钟即可喂奶;也可不定时,那就是新生儿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喂乳,这样更符合新生儿的生理需求,在确定无母乳情况下可以用婴儿奶粉喂养?

6 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儿出生后数天内,阴道偶有粉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肿大,红斑,色素斑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都会自然消失,不必经过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上述现象仍不消失或有其他不良症状反映,则应去专科医院检查?

7 情感交流

每天沐浴后,护士要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按摩,应指导父母与婴儿说话?抚摸?摇?抱,以增进母子感情交流,母亲在哺乳时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在注视中与宝宝亲切地交流,每次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宝宝谈话,“宝宝洗澡了”?“宝宝乖,我们开始吃奶了”,以此给宝宝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所以说,新生儿行为感情的发育需要大家共同来关怀和诱导,学会用爱心和耐心来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宝贝?

8 严格用药

各种药物进入机体以后,一般都需要经过肝脏解毒,并通过肾脏排泄?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均不佳,用药极基困难,因此注意绝对不能自行用药,新生儿生病时必须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规定的剂量及疗程应用药物,否则极易造成不良后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要想国富民强,我们就更需要注重生命的质量,以往的产科学是以母亲为中心的,他们着重的是母体的生理,病理上的变化,而对新生儿,胎儿的研究有着很明显的差距,因此那个时候新生儿,胎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往往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以来,产科的理论体系在不变的转变,母婴统一的管理理论体系,在全体产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大大地降低了早期新生儿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由此我们可以相信,在今后的产科儿科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全天下父母的共同努力下,胎儿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定会极速下降,人口素质问题也会一步一步提高,让我们为了宝宝健康的人生一起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母婴用室病房中新生儿护理体会】文章编号1973-7555(2006)04-63-02马连梅王艳 (中国分类事情)R248.4.

[2] 【新生儿护理体会】,2011年21期.王文琴.

[3]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6年27期.张云.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问卷调查;影响因素;预防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期的严重感染,指出生后4周内由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1],临床表现常见为发热或体温不升、拒乳、黄疸、嗜睡、反应弱、惊厥、前囟饱满或隆起、肌张力增高或减低。现阶段在发展中国家本病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研究报道发展中国家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为0.8~6.1/1000,发病后的病死率高达40%~58%;发达国家具备较高的医疗水平,发病率为0.3/1000,病死率10%~15%[2-3]。部分危重病例虽经治疗存活,但留有一定比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有研究显示,10%~20%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轻症有行为异常、学习困难、肌张力减退等,重症则可导致认知障碍、听力丧失、运动障碍、癫痫等[4]。本研究选取新生儿内科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此病获得性感染的家庭护理中的高危因素,以期为新生儿期的预防保健、减少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提供指导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晚期新生儿符合化脓性脑膜炎研究标准的患儿115例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得到完整问卷结果的共83例。83例患儿均为足月儿,胎龄≥37周;其中男49例,女34例;发病年龄出生后7~14d16例,出生后14~21d31例,出生后21~28d36例。原发感染灶分析83例患儿中存在脐部感染19例、呼吸道感染26例、泌尿道感染14例、消化道感染10例、皮肤感染5例、感染灶不明确病例9例(见柱形图1)。83例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标本中,血培养阳性37份,脑脊液阳性者13份且与血培养病原菌一致,脑脊液病原菌为大肠杆菌7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B族溶血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2例、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1例,因部分病人是于外院治疗不顺利而后转入我院,故影响了病原培养的阳性率。纳入标准:符合邵肖梅主编的《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①7d之内发病的早期新生儿病例;②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③具有免疫缺陷原发病的患儿;④具有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⑤具有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1.2研究方法:制订调查问卷,研究者对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15例进行了家庭护理方面因素的调查,内容包括看护者情况、家庭经济居住情况、护理卫生、喂养方面、家属患病情况等。所有家属均自愿参加此次调查研究,调查由专人负责,现场收回问卷,共收集完整信息83份。

2结果

83例患儿中脐部没有消毒14例,35例脐部消毒不到位没有达到有效消毒;奶瓶、奶嘴无消毒(仅冲洗)6例,奶瓶消毒不规范13例,母乳喂养前及不擦拭23例;配奶及哺乳前后不洗手9例,洗手不彻底65例;尿布缺乏消毒晾晒8例,纸尿裤更换延迟9例,臀部清洁不当8例;乳母患乳腺炎5例;乳母腹泻8例,乳母呼吸道感染20例,其他看护者呼吸道感染19例。有7例患儿同时具备4种高危因素,26例患儿同时具备3种高危因素,其他50例患儿均同时具备2种高危因素。此外,家庭居住环境卫生不好、家庭成员复杂、亲友访客过多、看护者医疗知识匮乏和学习能力不足,均显著增加了以上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见图1、图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