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

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往往与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培养、提升有关,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讨如何将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如何将阅读课堂与学生们的性格特点相衔接。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们应该积极研究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步骤流程式阅读教学

教师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从阅读教学的步骤方案出发进行改革,由此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基本素质,那么正确的阅读步骤与流程是怎样的呢,教师们应该如何将这些基本方法有效传授给学生们呢?笔者就自身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经验以及课堂教学进展来看,教师应该贯彻“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和角度,让学生们逐渐接触不同形式的阅读方法,使其在基本阅读素养上获得提升。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流程主要分为这样几种:(1)基本资料的搜集与了解。这是教师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第一个步骤,也是逐渐带领学生们融入相应阅读材料的第一环节,能够为整个阅读课堂铺垫相应的情感基调与氛围,使得学生们的课堂适应性增强。(2)文章的通读教学,这一教学步骤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们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其能够逐步扫清生字难词障碍以及对文章的人物、故事情节等等形成感性的认知与了解。这一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重要过程,能够让学生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有效的阅读思路,逐渐理解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当然,在文章情节的理解过程中对学生们的情感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都具有阶段性作用,能够使得学生获得一定、有效的学习成果和收获。(3)阅读教学的第三个步骤则是带领学生们进行文章理解性阅读,这是培养学生们阅读分析能力的最重要环节。教师应当从最重要的阅读内容出发,进行重难点区分,适当进行分层教学,从而让学生们在阅读能力上获得一定的提高。

比如,在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文《想北平》的教学过程中,我严格贯彻上述三个阅读课堂教学步骤,做到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教学方案“由简到繁”,逐步培养学生们的层次性阅读思维。首先,在基本资料与搜集环节中,我让学生们先对作者老舍进行资料查询,了解其人生经历,并且让他们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了解老舍的写作风格。其次,在进行文章通读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带领学生们对《想北平》这篇课文中的生字以及难词进行了字音字形字义的辨析,让学生们拥有作为高中生应当具备的字词基础。同时,我还让学生们在阅读文章的同时结合语言的情感思路,帮助学生们一步一步了解文章的写作用意,让学生们逐步了解老舍对北平的爱。最后,在进行到解读性教学环节时,我将每一段落中的中心句以及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句进行筛分挑选,作为赏析载体来培养学生们的文章鉴赏能力。

二、推动阅读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化,角度多元化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中要想充分提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要从阅读教学步骤和流程的优化出发,还要能够采取一系列教W优化方案,使得阅读课堂的教学思路逐渐清晰,帮助学生解决各自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的疑惑,推动整个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过程获得清晰的方案与确定性结果。但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树立阅读课堂教学思路的同时往往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下面笔者就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分类与形式特点谈谈推动阅读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化的方法。

首先,教师在进行文章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文章中的文字语言描述内容进行筛分,将细枝末节的语言描述部分进行合理剪切,从而能够在有限的阅读课堂教学时间中获得最高的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紧抓文章关键词和关键句,使得学生们能够对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初步掌握和理解,对文章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教师应当进行文章归纳与分析,带领学生们就文章主旨和作者思想情感进行内容性分析,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分析把握能力。

三、加强阅读课堂反思

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理念需要与高中生的心理、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尤其在教学思路与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阅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们不断进行课堂反思,反思如何优化阅读教学策略,突破多样性问题的困与限制,总结出一套科学、完整的阅读教学方案。

结语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从学生阅读基础的夯实和积累出发,让他们时刻保持阅读前瞻性,继而通过持续性的阅读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改进,让学生们始终在科学、有效的阅读平台上进行锻炼。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大纲,挖掘、准备阅读课堂教学素材,切实做好教学提升。

【参考文献】

[1] 蔡伟. 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J]. 课程・教材・教法,2014(02):63-67.

篇2

关键词:框架 英语阅读教学 电大

对人来说,各种认知框架是“自然的”经验类型,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借助被激活的认知框架来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

据笔者调研,电大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英语阅读学习时表现出:心理不自信、感觉生词太多、不会分析句子结构、所了解的文化背景知识有限、缺乏阅读技巧与策略、阅读速度慢以及无法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等。而传统的语法―翻译阅读教学方法也使英语教师重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阅读材料密切相关的框架知识的激活、运用和巩固。所以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仍然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一、教学实验研究

笔者在框架理论指导下,构建了三步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并开展了实验研究。

1.实验的假设

在框架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巧妙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实验对象

2011年3月到6月,笔者以江门电大英语专业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个为实验班,开展了基于框架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另一个为控制班,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每班各50名学生。

3.实验步骤

步骤一:实验前问卷。为了解框架理论是否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电大英语阅读教学,笔者就学生的阅读情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中包含20个大项,特别着重有关阅读策略和背景知识的项目调查。

步骤二:前测。选取可信度高的阅读试卷,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统一测试。因使用标准化试题,无主观因素干扰,确保了判卷的公正和数据分析的有效性。

步骤三:实验。实验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框架理论指导的三步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在读前活动中通过预测、提问、讨论、语义图等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活学生认知框架。读中活动则采用略读、跳读、图表、笔记填充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和丰富框架。读后活动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化:如角色扮演、辩论、复述、改写、续写、总结等,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的框架知识。控制班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阅读教学方法。首先老师讲解单词、词组和句子,然后学生进行阅读,最后完成阅读理解的各项练习。

步骤四:后测。实验结束时进行后测,选用和前测难度系数相近的阅读试卷,主要考察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验前后的阅读测试结果差别是否一样。

步骤五:实验后问卷。后测结束后,对实验班的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框架理论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数据分析

该研究运用SPSS19.0对前测和后测数据进行分析(见表1、表2)。

表1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前测成绩比较

(总分为50分)

班级 学生

人数 平均分 合格率(≥30) 优秀率(≥40) df t p

实验班 50 31.64 70% 8% 49 0.604 0.548

控制班 50 30.76 62% 4%

表2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后测成绩比较

(总分为50分)

班级 学生

人数 平均分 合格率(≥30) 优秀率(≥40) df t p

实验班 50 36.96 86% 26% 49 4.249 0.000

控制班 50 31.6 72% 6%

实验前,实验班平均分M=31.64,控制班M=30.76,P=0.548>0.05,这表明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明显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是同质的,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束后,后测结果为:实验班M=36.96,控制班M=31.6,P=0.000

二、结语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模式

总是雾里看花般行走在语文教学的征程上,感觉阅读教学模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仍然是模糊的、不明确的,对“什么是阅读教学模式”还没有科学、明确的界定,对“阅读教学模式由哪些要素构成”也有待深入探讨。有相当一部分教育教学工作者对阅读教学模式的价值和作用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阅读教学模式妨碍了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束缚教师的手脚、阻碍教学创新的牢笼,不足以用以改善阅读教学结构,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因此,他们要求拒绝模式、打破模式,主张“从遵循模式走向创造风格”。为此笔者就如何看待阅读教学模式有了如下赘述:

1 面对迷雾,理清概念

1.1 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促进下主动获取知识、获得身心发展的过程。为了提高教学活动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者需要研究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在研究和优化教学活动过程的进程中,教学模式思想萌芽,并最终形成教学模式理论。

1.2 阅读教学模式:是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复杂的、富于创造力的心智活动过程。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会学生阅读为目的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任务包括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传授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同时阅读教学还负有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陶冶学生的情操等任务。为了能顺利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实现阅读教学目标,人们不断探索最优化的阅读教学过程。

2 拨开迷雾,摸清要素

2.1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为了更好地认识教学模式,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关于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以下四要素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

(1)理论基础。教学模式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既包括教育教学理论,也包括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理论基础是教学模式的灵魂与精髓,决定着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方向性。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对其他因素有着制约作用,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人们对目标认识的发展,往往又促使人们调整自己的教学程序,进而使教学模式逐渐完善。

(3)操作程序。操作程序具体说明教学活动的逻辑步骤以及各步骤所要完成的任务。操作程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

(4)操作策略。操作策略是指为运用模式而提出的原则、方法、技巧、注意事项等,即操作要领。它是实现教学目标、发挥教学模式效力的保障。

2.2 阅读教学模式的模式:笔者认真学习了黎锦熙的“自动主义教段”、朱自清的“四步教段”、阮真的“五步读文教学法”和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指导”法,就他们的教学策略来理解阅读教学的模式。

(1)黎锦熙的“自动主义的形式教段”

操作策略:

1)教学过程中,不可拘泥于教段。

2)教学中,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的程度相应地采用形式主义教法(偏重语言文字的玩味、练习)或实质主义教法(偏重内容事物的深究)。

3)在一个题目下的教材,让学生囫囵地、连续地“预习”下去,不要勉强分节。

4)“学生的问疑”、“教师的试问”是将学生预习的课文印象多方整理,使他明了、确实地理解课文。在此,教师用不着“翻译式”的讲解。

5)诵读是学生将声音与意义结合的一种“发表”。个读、齐读,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使用,但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

6)“比较”

7)“概括”

8)“表演”是读法的“应用”,

9)“创作”除了作文外,还要注意语言的技术。“活用”的目的是培养读书能力、养成研究的兴趣,尤其是养成学生到图书馆自由参考的习惯。

(2)朱自清的“四步教段”

操作策略:

1)“预习”内容包括参考作者、难字、成语。

2)报告应分段朗读原文,每段为一单位;每段考查难字、成语等一完,就让其他学生述说大意,宜详不宜简。最后让学生述说全篇大意。

3)较容易的材料,可不必令学生预习;临时行默读法,令学生分述每段大意及全篇文章。

4)为了使学生注意所读文字,讨论时要使每一学生均有发言机会,要特别督促不愿发言的人。

5)短篇宜用口问;长篇宜用笔试,用作测验。

6)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咬文嚼字”法、比较法、朗读法(包括诵、吟、读、说)。

这一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重视文章情思和文笔的研究,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阮真的“五步读文教学法”

操作策略:

1)“教学预备”

2)“预习指导”

3)“教学讨论”

4)教师要把读文当作作文的预备,作文当作读文的应用练习。

5)学校中各科成绩的考查,

这一模式较好地处理了教师指导和学生思考练习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这一模式注意联系学生的旧知识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此外,这一模式非常强调阅读为写作作准备的功用。

(4)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指导”模式

操作策略:

1)“通读全文”

2)“认识生字生词”

3)“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讨论”

5)“吟诵”

6)“参读相关文章”

7)“应对教师的考问”。

3 消散迷雾,看清形势

新的阅读教学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阅读教学观。这种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新型阅读教学观使学生与文本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的模式、以激活学生主体性为目标的模式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模式。

3.1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新课程实施以来着眼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阅读教学模式数量最多。这些教学模式或以“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或两种为重心来构建,或将三种学习方式融于一体。

篇4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读带动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信息反馈,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2.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①朗读。

它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准确的朗读、流畅的朗读和有表情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朗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言的含义和体味课文的精妙所在,进而提高鉴赏能力。

②默读和速读。

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默读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速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阅读速度快而正确,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速读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识记,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默读与速读,都要有专题训练,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③复述和背诵。

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主要是通过复述和背诵训练而实现的。反复诵读与深入理解相结合,能使背诵获得最佳效果。

④精读和评析。

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

②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预习、自学的过程中,运用工具书可以迅速解决随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中学生应养成随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③阅读卫生习惯。

篇5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较死板,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考试以语法知识为主。教学中严重地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致使有些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仍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说不好、读不快、写不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生的语言素质差是原因之一。

总得来说,语言素质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前,我们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理解不够全面,教学实践也有偏差,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操练,忽视了对语言意义的掌握和运用。其实语言知识只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在使用语言时,除了要遵循语言的构成规则,还应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和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一定的情境中的具体运用。

具体来说,交际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语言能力主要指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体系,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它强调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语用能力包括社会语言能力、即席表达能力和话语能力,它强调使用语言的流利性和得体性。社会语言能力是指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从而懂得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比较重视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强调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即席表达能力指在真实的(而不是模拟的)情境中即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填补信息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比较强调交际情境的真实性。因为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交际才具有实际意义和有效性。话语能力是指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得体地使用上下文意思连贯的话,而不仅是孤立的句子,强调使用语言的流利性和连贯性。

为了培养上述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是整个交际能力的基础。语法教学要体现交际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用中学”,不但要“活学”,而且要“活用”。所谓“活用”,就是将语言结构运用到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去。因此,语言形式不再是以机械的、枯燥的、无意义的形式来教学,而是通过丰富多样的、直观的、真实的、交际化的形式来教学。

二、英语和母语的关系。培养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把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相联系,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第二,用英语教英语,让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英语,直接用英语下指令去做事情。第三,尽量使用英语,但必要时使用汉语。适当使用汉语是必要的,进行适当的汉英对比也是必要的,但是不宜过多。

三、听读和说写的关系。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四者相辅相成,在交际中缺一不可。四者的功能各不相同,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若要实现高效的输出,一定要有大量的输入做保证。因此,让学生多听多读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高中大纲规定:“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种做法已经被证明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的。

以往的阅读教学方法肢解课文,着重语言分析,忽视了整体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方法亟待改革。首先,我们应当重新认识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当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学习语言知识;三是获得阅读的技能。为达到这些目的,新的阅读教学理论建议采用下列步骤进行阅读整体教学:

步骤一,阅读前。1.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背景; 2.教学一部分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留一部分生词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3.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 4.提出一两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

步骤二,阅读中。1.快速阅读课文(用眼读而不是用嘴读,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2.提问好、中、差学生回答指导性问题;3.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实;4.仔细阅读;5.小组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全班检查答案。

步骤三,阅读后。1.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讲解语言要点和新语言现象,同时检查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情况,鼓励学生提问题;2.做大纲所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的练习;3.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4.语言运用,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采访、调查、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

篇6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

1.Pre-reading(阅读前)现阶段英语读前环节基本采取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这一方法最初起源于精神病理学,现在更多地强调为推动和激发产生新的理念与设想而不加任何限制的自由探讨与联想,鼓励学生之间在互相商讨与启发的背景中培养发散性思维,继而帮助学生加快阅读信息理解与英语思维共鸣。2.While-reading(阅读中)阅读中环节的主要方法包含scan-ning,skimming和detailedreading若干种。略读(skimming)部分要求学生限时通读全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培养学生在阅读初期迅速捕捉文章主题、预测其发展与结局的能力。扫读(scanning)部分是要求学生对细节进行阅读理解,培养其捕捉具体信息与重要内容的能力,训练他们在提取、筛选和重组文本信息过程中归纳和概括文意的能力。细读(detailedreading)方法是要求学生深入分析阅读段落当中的语言,培养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比如理解文章中结构较难、意义复杂的词句与结构,挖掘作者的主观写作意图和具体阐述观点等。3.Post-reading(阅读后)阅读后的环节也可以称作评价性阅读,也就是reproduction,要求学生以完成一定预设活动的模式,进一步思考文章的观点、主题、语言风格及写作手法的特色等,以任务驱动模式为动机,以独立思维为杠杆,实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问题引领”阅读教学设计模式的实践操作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训练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但在不少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朗读训练,繁琐的分析,多余的提问,占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即使读,也是为讲这一段,而让学生读这一段,笔者认为,这种为讲而“读”,不是读的训练。义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去读、去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课堂上要给学生多读的机会。

一、 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 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朗读可 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 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 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如前所述,学生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 “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外化”或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外化”。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 文字印象深刻。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 ,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 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 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 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 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三、 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达到正确地读、流利地读这一基本要求。通常情况下,阅读课可分为三个步骤:

(1)初读。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细读,要抓住重点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

篇8

现行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材是按读写训练组的形式编排的,每一个训练组又是一个什么特点呢?从编写来看,读写成对,相互对应;从训练来看,有一个训练体系,前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后一个的基础,后一个是前一个发展的结果;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它有导读、预习、讲读课文、阅读课文、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六部分,包含着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从地位作用上来看,它是重点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既然教材是这样编排的,当然应该按这样的教材特点来教。我觉得,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改革,至少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过去,在教学设计时,目标的确定是多元化的,由于主攻方向不明了,多是只完成半个阅读过程,只能是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得到一些有关字、词、句的训练,而读写能力却得不到提高。怎样才能较好地确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该由一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来定向,这是因为一组教材中的导读、预习、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都是受读写训练重点所制约的。导读,介绍该组重点训练项目;预习,提示学生怎样学好重点训练项目;课例,是举例、感知重点训练项目;读写例话,理解重点训练项目;基础训练,运用重点训练项目发挥其功能。这个功能实际上都指向重点训练项目,是一种整体功能。从这一点来考虑一组读写的重点训练项目,理所当然的是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共有的教学目标,共有的训练重点。

第二,要重视教学结构的设计。训练组的结构不同于单篇教学的教学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它发挥整体功能,旨在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二)结构形式。以重点读写训练项目作为核心和依据,贯穿于一组教材的全部内容。(三)整体训练。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在一组教材的阅读过程中不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出现。(四)整体效应。整个教学是一个学生由悟到懂到实践的自学训练过程,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悟”的阶段。这是第一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对所学的重点训练项目有所领悟。其主要活动为:(1)由导读引出教学目标;(2)由预习导出操作步骤;(3)由课例中的思考、练习找到默读思考的“纲”;(4)以思考题为导向,自学阅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技能。那么第七册第二组的教学,就是先要知道本组学习的目标是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再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方法的步骤,然后按照提纲边读边想。经过反复揣摩,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个初步认识,最后按照课后提示,用学到的方法去学习阅读课文。(二)“懂”的阶段。这是第二大教学环节,也是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课例”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这一环节先是重温课例有关内容,分析其特点,然后再归纳其共同特点,最后达到理解的境界。(三)实践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是放手让学生练习,这个练不是盲目地练,而是按读写训练项目的要求定向练;这个练也不是少量地练,而是大量地练。通过练,将读写基本功的训练化为技能技巧。由上述各环节的教学安排可以看出,这种教学结构是一个以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以练为主的训练过程,是一个适应训练组教学的一种训练结构,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第三,要重视时间的再分配。要把教学课时变为可用课时,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随着教学组训练的需要,教学课时要进行一个较大的调整。总的趋势是,压缩阅读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的教学时间,增加第二阶段的课时,即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增加学生练的时间,做到真正的由扶到放。在实验班里,教师根据其经验强调讲读课从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的教时不超过一课时,强调要打通课时,统筹安排,并且对课时进行一个原则规定。如一课时教完的课文,上半堂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下半堂为第二阶段;两课时教完的课文,第一课时为第一阶段,第二课时为第二阶段;三课时教完的课文,第一课时教第一阶段,第二、三课时教第二阶段。这样的安排,为读写训练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如第七册第二组的教学时数由11节压缩为7节,这7节中,用之于第一阶段的只有2节,用之于加强读写训练的就有5节。时间宽裕了应该怎样利用?我认为,只有按照训练组的过程来练,才有可能使这些时间成为有效时间,达到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的目的。

篇9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师生有目共睹、感同身受的,甚至有人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学生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时,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笔者对如何搞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抓好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

只有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如果说英语阅读是一种能力和技巧,那么英语基础知识则是关系到学生能否灵活运用这种能力和技巧从而获得实效的根本。如果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基础,英语阅读能力和技巧只能是无本之木。要使学生能高效率地进行英语阅读活动,教师就必须使学生不断充实自身的语言知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抓好英语基础知识,如音标、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句型等的教学,切忌让学生盲目求快,以免得不偿失。

二、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字,要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也就是说要对学生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没做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肯定是被动地学习。虽然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的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教授给学生英语阅读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弄清阅读的不同要求,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跳读、寻读等分别来找出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其次,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学生要尽可能不借助手指、钢笔等指示阅读位置,尽可能不摆动头部,不动嘴,更不要出声。

最后,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步骤。

(1)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旨。在这一步,通常要注意文章的首段和尾段,以及每段的段首和段尾。

(2)细读课文,尽可能多地了解细节。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4)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一般来说,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的能力

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了获取信息,因此阅读时学生不能逐字逐句地分析语法,而是要先快速完成材料的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如可以归纳动词,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突出重点人物等。

三、增加语言实践量,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的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精品文章,它们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都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有限的语言量会大大阻碍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最终妨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高中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以拓宽阅读视角和内容,教师必须在宏观上督促学生博览群书,不断充实和深化广义的知识背景,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如何搞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教师应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多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阅读策略;方法;学会阅读;培养能力;悦在其中

一、分析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在现在的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着重知识点教学,轻能力培养的现象。现在的阅读教学只是重视了语言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来说,没有这种技能,阅读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悦在其中了。但是,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告诉我们,如果阅读者的认知结构没有积极地建立起来,没有对文章进行预料和推测,脱离了对文章内容、情节以及上下文语境的基本理解,要想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是很难做到的。同时,如果阅读者陷入细节,忽视了整体,势必得不到预期的语义内容,而阅读也必将变得索然无味,当然阅读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所以我认为现在的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习惯于在阅读前进行全方位的生词扫障,导致学生缺乏对词汇合理的规划和分类;(2)教师对阅读文本缺乏全面、具体的分析,盲目设定阅读微技能目标;(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偏重词句的传授,偏重内容讲解,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培养。

二、探寻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并且让学生悦在其中

那么面对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如何做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阅读教学要合理安排课时任务,使得学习效能达到最优化。阅读教学一般分为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pre-reading,教师要创设情境,把词汇、短语、句子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习得语块,有利于他们对词汇的灵活运用;另外还要引出话题,激活学生思维,生发兴趣;(2)while-reading,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好这三种方法,教师应该注意问题设计不重复,有层次,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3)post-reading,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关键词进行复述;(4)discussion,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Skimming,Scanning and detailed reading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三种阅读方法。在第二课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信息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对文章语言点进行精选,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其次,阅读策略和方法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阅读策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自下而上的也可以是自上而下的。策略的使用可以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和调动各种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并且注意对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1)预测能力培养。努力让学生打开思维,能够进行主动思考,在开始阶段时要指导学生不要过度关注预测的准确性。(2)略读中主题句提取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通读文章的起始段和结尾段,细读其他段落的主题句,浏览一些和主题句相关的信息词。(3)词意猜测能力的培养。在读前准备活动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相关语言储备,要对或许会影响篇章理解的重要词汇进行提前处理,但是对于那些能够通过上下文或者构词法猜出大意的词汇就要进行词意的猜测训练,培养学生猜测生词含义的能力。(4)预测、略读和查读能力的综合培养。阅读教学中需要用到的策略不止一种,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策略综合使用的实践机会,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总之,阅读策略的训练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降低难度,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阅读难题。

最后,教师应该探寻合适的方法,适当降低阅读难度,为学生提供“脚手架”,移除“绊脚石”;精心准备阅读材料,补充课文内容,扩大课外阅读,拓宽英语渠道;动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阅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插图以及语篇知识去进行阅读预测;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单词的句法功能和利用构词法来猜测词意;帮助学生理解长短句:一个句子无论有多长,都会包含一个中心意思。找出句子的中心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中的细节信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本材料的丰富内涵,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充分利用双向互动,为每个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引发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和情感的共融,进而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教学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探寻各种阅读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培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乐于阅读,并且悦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