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与食品安全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检测与食品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检测与食品安全

篇1

有人说“事物是世间万物生命得到延续的本质,没有事物,也就不会有生命”。“民以食为天”是人们心中不变的追求。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比如,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要想做好食品的安全抽检,就需要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地分析。当然,相关的问题有很多,下面只是其中的一些。

1.1食品检测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够

对于食品的检测,相关的食品监管机构把它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那是因为相关的监管机构把重心都聚集在后期的检验工作上,而忽视了同样重要的初期阶段。即就是在相关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换句话说,相应的食品监督机构没有在食品的生产阶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甚至把相关的检验工作看成是控制食品安全的重要方法。

1.2食品检测工作的企业落实的问题

虽然很多的食品企业有意识到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中,他们一般只设有质量检验以及质量保证的相关部门。第一、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在食品的原料以及成品的检测工作上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企业来说,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他们永远不变的中心。但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他们忽视了食品的质量以及相应的价值。第二、相关企业内部的关键检验技术缺乏。这是因为这些关键技术的引进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一笔支出,又加上条件有限,致使关键检验技术或手段缺乏。第三、食品企业在食品检测方面的管理也很薄弱,根本无法达到相应的食品检测标准。相反,相关企业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他们以牺牲食品的质量为代价来降低生产成本,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

1.3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小,主体不合

法的问题尤为突出,过度的竞争站在生产的角度,企业生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规模狭小,且经营也很分散;产品的包装技术水平低下。在食品加工方面,很多的小型食品企业没有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首要条件。而在食品的流通环节,它涉及的面很广,企业相应的监督管理难度加大。除此之外,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致使相关企业处于惨淡经营中,连设施的更新都无法顾及。

2关于如何做好安全抽检

2.1转变企业的经营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要能够自愿去承担和生产经营相关活动相应的社会责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同时,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道德水平,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帮助企业意识到社会才是企业生长环境和利益的来源,反过来,企业应该对关心生态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承担应有的义务。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和社会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加强食品出厂的监督检验

监督检验就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相关的监督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政府行为,属于强制性的检验。这样,与之相关的生产加工企业以及销售者都必须接受检查。相关的监督检验机构可以通过监督抽查或者定期监督检验的方式,采取抽样检检验,看其产品是否符合应有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食品企业才能进行相应地出厂销售。

2.3要加强食品产品的质量控制及引进关键检验技术或手段

在食品企业内部,应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加强食品安全的需要,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现有食品进行进一步的清理、修订以及必要的补充。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来鼓励企业对相应产品的检验增加投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关键的检验技术或者相关的手段,对原有的食品检验手段进行一定的更新,使它更好地进行食品的检测。

2.4需要积极进行绿色食品、放心食品工程的建设

由于企业食品安全方面的检测不到位,致使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对于相关企业需要对此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从食品的来源以及本身出发,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凸显食品的安全、卫生、健康等特点。进而,向市场提供安全卫生、没有污染、没有公害的绿色食品、放心食品。食品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重塑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改善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重塑企业的品牌形象,再度拥有食品市场的发展机会,进而,追求经济效益。

3总结

篇2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建设全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监控体系的决策部署,确立营造农贸市场安全消费环境,打造政府满意、市民放心实事工程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好牵头部门的作用,坚持推进建设与有效运行并重的原则,以扩大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覆盖面,健全完善市场检测监控和不合格食品处理机制,推动部门联动监管执法,扩大体系运行社会影响为重点,确保检测监控体系建设进度和有效运转,提高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监控的实时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管理水平,提升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二、重点任务与措施

(一)推进农贸市场检测终端建设,确保完成全市第三批农贸市场检测室建设任务。今年一季度,各直属局、分局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基本实现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全覆盖”的目标要求,认真做好农贸市场检测室建设摸底调查、筛选、推荐等工作,为政府确定建设任务、批次安排和建设名单提供决策参考,尽快把升级改造到位、基础条件好、主办者积极性高的市场和大型批发市场纳入全市第三批建设计划。与此同时,积极借助人大和政府力量,推动检测体系建设和运行资金纳入财政供给体制,切实保障检测体系的建设与运行。从4月份开始,市局和各直属局、分局联动,紧扣政府下达的全市第三批农贸市场检测终端建设任务,扎实做好建设资金筹集、检测场所和人员落实、检测设备采购安装、检测人员培训等工作,力争到10月底前全市新建成25个检测室,并全部达到检测场所、人员、设备和制度“四落实”的要求。

(二)加强对农贸市场检测和不合格食品处理工作的督查指导,提升市场检测效能。市局3月份将编印《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手册》,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对市场检测人员进行一次检测业务轮训,每月对市场日常检测和不合格食品处理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促进市场检测和不合格农产品处理工作正常规范运行。各直属局、分局建立常态化的督查指导工作机制,保证市场及时完成规定项目和批次的检测任务;及时上传检测数据、检公示测结果;严格依照《市农贸市场不合格农产品处理办法》(政办发【】144号),与市场经营者签订进场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协议,正常有效开展不合格农产品处理和溯源工作。

(三)加大对农贸市场检测的监控和调控力度,提高检测监控中心运行管理水平。从年初开始,市局农贸市场检测监控中心实行定人定责实时监控工作制度,实时掌握农贸市场检测和不合格食品处理情况,实时指导和督促市场正常、规范、有序地开展检测和处理不合格食品,提高市场日常检测的实效性和处理不合格农产品的时效性。市局监控中心从今年开始,将围绕政府关注重点、市民关心热点和一定时期合格率较低的食品,制定落实专项检测计划和查处不合格食品的专门预案,指导和督促市场提高检测批次,及时有效处理不合格食品,并根据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引导市民消费,积极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市局监控中心进一步加大节日期间市场检测的调控力度,制定落实节日期间专项检测计划和处理不合格食品应急预案,确保节日期间农贸市场食品质量安全。各直属局、分局要积极配合市局监控中心做好市食品安全网站的食品安全法规政策、监管动态、食品安全状况等信息的工作,使网站成为交流市场检测工作的平台、展示食品监管成果的平台、市民了解食品安全信息的窗口。

(四)推进农贸市场检测体系与溯源体系的有效对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从下半年开始,市局监控中心建立检测数据的季度汇总分析制度,每季度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检测信息,为有关部门开展不合格食品的溯源工作提供参考;与农委等部门建立农产品检测信息及时互通机制,积极建议农委等部门及时对不合格率较低的农产品开展专项治理,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各直属局、分局要根据辖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情况,高度负责地做好不合格食品的溯源工作,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努力查处一批有影响的案件。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建设是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关系到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协调解决好体系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市合科要具体负责,相关基层分局(所)积极配合,真正形成内部工作合力,有力推进体系建设和运转。

篇3

关键词: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体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水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水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等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也是我校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安全的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是食品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在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食品卫生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和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检测分析手段检测食品中与安全有关的物质的科学[1]。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课程教学团队、理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教学改革,形成了符合实际的教学体系。

一、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力量,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泛,不仅涉及理化检验,还涉及免疫学、生物技术、微生物学等内容。为了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建立课程教学团队,探索轮讲和共讲的课程教学模式。如讲到胶体金法快速检测部分内容时,让讲解食品免疫学导论的老师给学生讲解,该老师博士课题就是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因此相关知识由他讲解,不仅讲得很透彻,而且给学生讲解了很多前沿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涉及转基因食品的快速检测时,让讲解食品生物技术的老师上课,该老师博士研究的就是基因重组方面的相关课题。通过采用这种轮讲和共讲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专长,因此相关知识讲解得就更透彻、精彩,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评价每次理论课就是一场精彩的专业报告。

二、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一)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

教学内容要反映教学活动中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和性质,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教学以内容专、深、细为主,对知识的细节陈述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信息量少,结论、说明、讲解都是现成的,学生被动地听讲和记忆,很少预习、思考、评判和创新。目前,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工作任务、企业专家意见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围绕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及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分析后确定的。河南科技学院开设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的专业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理论课为32学时,实验课为16学时,为了处理好“学时少”与“内容多”之间的矛盾,保证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内容,教学需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借助各种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由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学过食品分析的理论课程,因此我通过查阅教学大纲、以前笔记和咨询食品分析老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过的内容,对学过的内容不再讲解,避免重复,重点讲述新内容。例如,对学生接触过的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有毒有害物质的常规测定方法,以及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等内容,课上将不再赘述。对学生没有接触的各类食品检验内容,如毒素、微生物、转基因、新鲜度的检验、掺杂掺假的检验等相关内容,相应增加教学时数,这样既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又促进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为下一阶段的实验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常常感到课程枯燥、难记忆,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而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培养大批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将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引入教学领域,提高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更好地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的关系[2],具体做法如下:1.进行课前提问。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进行提问,对上节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同时引出新课的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温故知新,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了解两次课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强化学习效果。2.案例式启发教学。授课时,结合实际案例,将食品安全问题引入教学过程。例如,讲到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时引入毒大米事件,讲到贝类毒素的快速检测时引入广东等地出现的织纹螺中毒事件,讲到转基因食品的快速检测时引入转基因大豆油,讲到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时,将海南的毒豆角事件联系起来,介绍农药的主要种类,以及农药速测卡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使学生感觉到所讲内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在讲到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时,引入“瘦肉精事件”,以及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检测部门普遍使用的检测方法——金标免疫测定法,同时与日常的乙肝检测等联系起来,使学生对金标免疫试纸条的使用范围有更多的了解。了解其测定原理和方法,同时与经典方法进行比较,了解其优缺点,最后将最新研究动向融于其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3.巧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及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通过流程图、图片等,增加课堂信息量,解决“学时少”与“内容多”之间的矛盾,对一些实验条件无法达到,学生难以理解而操作要求又较高的实验项目,使用多媒体教学法能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教学中播放胶体金的制备过程、金标免疫试纸条、免疫渗滤实验、酶联免疫实验的视频资料,这些生动、形象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一目了然,快速了解如何制备胶体金和免疫层析试纸条,如何自己制作免疫渗滤装置,以及酶联免疫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他们更快地掌握教学难点和重点。4.增加课堂讨论。在讲解完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后,专门留一次课的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目前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结合所讲内容、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出一种快速检测方法。我发现,讨论课程是学生表现最活跃、最喜欢上的,课堂上,学生展示做好的PPT,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评价和补充,学生踊跃发言,尽情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并能将所学知识真正用于解决实践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改进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科学的食品快速检验实验教学体系,要以实验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体,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构建实验教学体系[3]。实验的整个体系包括基础性验证实验、综合性应用实验、设计性研究实验。选择较好题材的实验内容,按教学内容进行组合,单独制订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结合学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列出实验项目,实验顺序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一致,每次理论课后,安排相关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理论部分的理解,逐渐适应并掌握各项实验技能,其中包括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化肥污染物硝酸盐的快速检测方法,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病害肉的快速检测方法,假冒伪劣食品的快速检测方法,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等实验内容。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让学生了解快速检测的现状,实验中一些实验器材购买的是市场上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如毒素的快速检测中购买的是酶联免疫试剂盒,农药的快速检测购买的是农药速测卡,兽药快速检测中购买瘦肉精金标免疫试纸条等。学生通过实验,不仅了解了实验的原理,而且认识了市场上的产品形式,对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实验时间。

结合课程实验特点,合理利用实验时间。一些实验项目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实验课时,在实验项目的间歇穿插其他内容或另一个项目,充分利用实验时间。例如:测定农业残留快速检测时,除了速测卡外,给学生展示农残快速检测箱,在利用金标免疫法测定兽药残留方法时,利用样品提取时间,给学生展示MIT商业试剂盒。在利用ELISA法测定黄曲霉毒素时,利用几次培养等待的时间,给学生展示吊白块快速检测试剂盒,食盐含碘量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水溶性非食用色素快速检测试剂盒等。这样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又能防止学生在实验间隙无所事事,注意力不集中。

(三)实验样品多样化。

实验所用样品尽可能从市场上购买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食品。例如,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时,从市场上购买容易出现问题的青菜、韭菜等样品;在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实验中,从学校附近的菜市场购买不同摊贩的肉制品;在伪劣食品的快速检测实验时,从学校门口不同超市购买不同品牌的味精产品,让学生检验其质量,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比一比哪个品牌好,采用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作为食品检验工作者的责任感。对食品快速检测课程教学改革采取的一些有益尝试,学生反应良好,普遍感到不仅学透了书本知识,而且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考核方法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以期末成绩为主,由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真正地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的掌握程度,对课程进行考核时,把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位,着眼于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改革课程考核和成绩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增加课堂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小论文,实操等分值,使课程的最终成绩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五、课程网站建设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发展迅速,网上资料也有很多,各种快速检测方法层出不穷,为了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更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搜集了与课程相关的很多教学素材,并进行精选,建设和完善了课程网站,将网站建设作为课堂补充,方便学生自学。实践证明,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增强师生互动的平台,深受学生喜爱,效果良好。

新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与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庞向红,梁淑珍,王爱华.食品理化检验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学天地,2011(5):169-170.

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隐患;快速检测;应用现状

Abstract:Along with food safety hidden danger is serious with each passing day, food safety problem can not be ignore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food safety for food inspection system is progressively and normative,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of food safety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esticides, veterinary drugs, nitrate and nitrite, metals, microorganism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drugs and other common food fast detection method and technique are presented,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iscuss the relevant technology and method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food safety hidden danger; rapid detection; application status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015-02

传统经典的食品安全检测是化学检测、仪器检测,不仅耗时较长,对仪器设备等外界条件也要求颇高,快速检测技术相较于传统技术而言,解决了上述两点限制,体现了其操作简单快捷,仪器设备经济实用等特点,更有益于利用到现场和在线检测。尤其在样品量较大的政府监管部门或者大型的生产基地,传统检测繁琐,耗时长,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新型的快速检测可以做针对性的初步简单筛选判断,再利用精确仪器进行具体定量分析,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少了各种检测开支。由此可见,快速检测技术在日常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逐明显,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大。

1 现阶段食品快速检测的应用情况

1.1 农药残留快速测定:果蔬中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检测的基本问题,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分为两大块,其中直接光谱法、波普法、色谱法属于利用物理技术检测,酶免疫、毛细血管区带电泳、生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原理检测。传统的物理技术检测联用灵敏度高,检测准确,但是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熟练的技术,且设备分析费用高,分析时间长,不适用于中国即采即售的产销方式[1]。除此之外,各种生物法、化学法也被开发研制到果蔬农药快速检测技术中。其中农药残留试纸法、农药残留分光光计法、酶片法、抑制率法等已运用比较成熟。酶联免疫试剂盒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已逐渐成熟。

目前,运用最广泛的亦被定为国家标准方法的果蔬农药残留测定方法是酶抑制法,又称农药速测法。其主要优势在于不需要昂贵精密的仪器设备,测定方法简单易学,具有操作简单,测定快速等特点,适合大批量筛选和现场检测[1]。目前,酶抑制法原理在pH计酸碱度检测法、纸片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法、农药残留快速测试仪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1.2 快速检测畜禽类肉食品中药物残留:畜禽类是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其药物残留检测不当势必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近年来,屡屡曝出兽药残留导致的危害,其严重影响了我国畜产品的出口,也阻碍了畜禽养殖的健康发展,故其检测也越发受到重视。兽药检测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在低残留药物、高杂质复杂样品中进行精密检测,这是由于各种干扰杂质在动物肉质取样时无法排除所造成的,因此,其难度远远高于果蔬残留检测。放射免疫测试法、抑制试验法、试剂盒法(酶联免疫法)等是目前比较常见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早期传统抑制试验法特异性差、灵敏度低,但随着技术改进,已用试纸代替早期的平皿法,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精确度,例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纸片法就是改进的成果[2]。新发展起来较成熟的方法有试剂盒法、放射免疫测定法等。其中试剂盒法已逐步迈向商品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兽药快速检测的发展。此外,放射免疫测定法也有突破性的进步,不仅能检测畜类鱼类的肌肉组织、蛋类、饲料、尿液、血样等样品,而且可以较快的检测同类药物中各种兽药在样品中的残留浓度,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篇5

2011 年河南“生猪饲料瘦肉精”、2012 年山东“六和速生鸡”和2013 年江西“兽药瘦肉精”等事件的相继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对人们的消费心里造成阴影,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等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2014年5 月2 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及时出台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由于新广安区是现代畜牧业大区,共有畜禽规模养殖场283 个,其中猪场172 个、家禽场65 个、牛场15 个、羊场25 个、兔场6 个。全区有饲料生产企业1 家、经营兽药和饲料门市156 个。面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的严峻性,作为管理部门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加强监管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广安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 问 题

(一)执法机构不健全 广安区虽按兽医体制改革要求设有动物卫生监督所、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增挂XX 乡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牌子),多数股室未按核定编制人数补充人员,如遇牧政执法办案或监督检查,就在相关股室抽几个人组成监督检查队伍。

(二)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瘦肉精和奶牛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卡成本较高,2012 年广安区出栏生猪92 万头,如按行业规定(生猪存栏量或出栏量或屠宰量的1% ~ 2%)要求抽检,所需检测试剂经费及监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三)监测手段单一 目前,基层对违禁药物的监测主要是通过快速检测卡初步筛选,对违禁药物和滥用兽药等残留超标等定性检测要在实验室进行,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尚未真正投入运行。

(四)社会监督缺乏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有监管部门的监管而没有社会群众的监督是不能取得监管实效的。

(五)追溯体系不健全 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自动化处理平台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投入品购销台帐制度、索证索票制度不健全,基层人员素质和设施设备差,致使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慢。

1. 溯源信息化推进难。由于广安区基层兽医人员多数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年龄偏大,智能识读器使用率低,兽医人员录入的动物防疫和检疫信息少,一旦发生动物重大疫病很难溯源。

2. 投入品购销台帐制度不健全。一些投入品经营者为了规避监管,想方设法不建购销台帐、不开据发票和销售清单。养殖企业不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和不坚持索证索票。3. 追溯系统设施设备未全面配备。动物及其产品检疫联网电子出证设备未全面配备,地方政府因财力差未全面解决设备经费,这严重影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

(六)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是养殖企业或投入品经营企业的生命,业主自身不加强质量管理主要表现在:

1. 不执行质量管理体系。养殖企业不执行畜禽健康养殖标准,滥用抗生素和不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规定,养殖场环境卫生不达标。

2. 标识不规范。无公害养殖企业对无公害和绿色畜产品外包装标识不重视,存在标识混乱和不规范等问题。

3.兽药经营不规范。个别达到GSP 标准或GSP 连锁经营企业不严格按规范管理经营,一些非GSP 连锁经营企业未申请GSP 连锁达标验收而从事兽药经营。

(七)监管体系不健全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不健全,监管责任和监管制度未全面落实,市场管理不严格,主要表现在:

1. 监管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不健全。监管部门未逐级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基层监管部门与生产经营主体未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

2. 监管制度不健全。未全面建立养殖场(户)巡查制度和禁止在饲料或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告知制度,未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和定期通报等管理制度。

3. 市场准入不严格。一些兽药GSP 企业销售未备案的兽药,个别未取得无公害和绿色畜产品基地资格畜禽产品进入超市。

(八)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存在 广安区是现代畜牧业大区,投入品经营企业和养殖企业较多,很难真正做到无缝监管,监管盲区主要表现在:

1. 投入品经营环节存在安全隐患。投入品经营企业销售假冒、过期、违禁饲料、兽药等时有发生;还有个别经营企业的销售人员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到当地销售前不申报备案,不设立门市经营而直接送货到基层用户;再有投入品购入渠道广,个别养殖企业直接从成都等地兽药经营企业购进兽药或含量超过70%的原料兽药等,这些易形成监管盲区。

2. 投入品使用环节存在安全隐患。一些养殖企业未配备具有处方权的执业兽医师,业主缺乏兽药知识,滥用抗生素和不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规定就出栏畜禽的现象广泛存在。

3. 畜产品流通市场存在安全隐患。病死畜禽和未经畜牧部门检疫的畜禽及其产品非法流入市场,还有从区境外流入广安区的畜禽及其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二 对 策

在广安区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笔者认为:只有利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和社会监督等手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和实现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为重点,才能实现动物从饲养到屠宰的全过程监控,才能实现全区畜产品100% 达到无公害标准和建立可追溯体系,才能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具体工作中,要建立健全“体系”。

(一)健全执法体系 进一步完善区、乡两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按核定编制配齐动物卫生监督人员,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升监督管理能力。要积极配合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并和工商、贸易、质监、公安、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组成执法队伍,不定期地开展联合执法。

(二)健全保障体系 在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投入、充实完善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体系,政府只有落实了这些经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创建才能有保障。

1. 保障监测经费。建议政府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经费、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及奶牛三聚氰胺快速检测卡费纳入预算。同时保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实验室监测试剂和运转经费。

2. 保障创建奖励补助经费。建议政府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奖励补助力度。继续对申报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基地实行奖励,从财力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

3. 保障扑杀补助经费。建议政府把重大动物疫病、奶牛结核病等扑杀补助经费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经费一并纳入预算。

(三)健全监测体系 监测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手段,只有把检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好,提高监测范围和频率,才能真正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配齐检验人员与配置检测仪器设备,提高检测能力与水平,并申请“双认证”。

2. 完善投入品监测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跟踪企业加大监督抽检的范围和频率。

3.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根据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测情况,适时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制定突发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组建应急专业队伍,加强应急演练。

(四)健全监督网络体系 要充分发挥畜牧系统内部疫情监测网络人员(兽医人员和村级疫情监测员)的监督作用,对外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聘请社会人士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利用网络等各种舆论工具,加强宣传,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五)健全疫病防控体系 建立健全国家要求的兽医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三大体系,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官方兽医检疫制度,推行执业兽医师驻规模养殖场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奶牛结核病等扑杀补助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机制,强化人畜共患病和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及其免疫抗体监测,严防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保障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六)健全可追溯体系 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自动化处理平台,实现各环节间有机链接,动态监管。

1. 企业建立可追溯制度。进一步督促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等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购销台帐制度、索证索票等规章制度,与有关部门共同督促生产、经营企业逐步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2. 建立追溯信息平台。建立以畜禽标识、养殖档案、电子检疫证明为基础的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实现对畜禽及其产品的全程可追溯管理。加快检疫信息化进程,加快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建设,并与省市追溯信息平台对接。可以运用网络、视频监控和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动物从饲养到屠宰的全过程监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3. 推行畜产品召回制度。对企业生产加工后进入市场和消费环节的问题畜产品及时进行召回处理。

(七)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是养殖企业或投入品经营企业的生命,一旦出现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企业就可能面临破产或倒闭。

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养殖企业或投入品经营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均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制度符合规范。

2.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诚信制度。养殖企业或投入品经营企业建立质量安全诚信制度,监管部门规范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黑名单”。推进法人单位诚信档案建设,将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生产、经营和畜禽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企业纳入诚信体系建设。

3. 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养殖企业或投入品经营企业自身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出厂。养殖企业严格执行畜禽健康养殖标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饮水清洁和粪污处理达标,不滥用抗生素和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规定。兽药经营企业全部达到GSP标准或GSP 连锁经营。

(八)健全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只有逐级落实了监管责任和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严格市场准入,严惩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才能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

1. 完善监管责任制。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推行监管部门逐级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基层监管部门与生产经营主体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

2. 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继续建立养殖场(户)巡查制度和禁止在饲料或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告知制度,逐步建立监督抽检、应急处置、投诉举报、监管协作、举报奖励、定期通报等管理制度。

篇6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现状;问题;建议;广东恩平

中图分类号 TS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269-02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GDP已跃居世界第2 位,“健康就是财富”已成为国人的新理念。人们的追求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好,会损害人们的身体、心理健康,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迫在眉睫[1-2]。

1 恩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现状

近年来,恩平市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各县级农业部门均成立了r检中心,并对辖区范围内的农产品进行抽检,对发现使用违禁农药和出现超标的农产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存在安全问题的农产品仍然会从监管“网”中“漏”进市场,“漏”进消费者的口中。因此,当前恩平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工作形势严峻。

2 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能力较弱

一是当前的检测机构缺乏专业的检测人员,现有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3],而且个别人员还身兼多职,存在检测人员随意调动的现象。二是仪器设备配置不够先进。虽然现有的乡镇都配备了对蔬菜进行定性检测的设备,但只能检测农作物农药残留的程度,却无法对农药的种类进行检测。

2.2 源头监管难度大

恩平市农业生产主要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因此分散式的个体和单位是当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这就导致其农业生产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的问题,生产者也存在对农业质量安全的认识比较淡薄的问题。加上传统生产观念对生产者的影响较为深刻,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也有待健全,因而存在少数生产者片面追求农产品产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另外,部分农资经营店存在经营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即使执法单位多次进行农资打假整顿活动,收效也甚微。部分不法农资店仍然售卖禁用或限用高毒农药,部分生产者也执意选择使用禁用或限用高毒农药。这种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不仅不利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治理工作,也很难把控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2.3 协调机制不完善

恩平市进行农产品监督的机构比较多,如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这就导致这些部门存在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在管理上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这些部门都可以依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分别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这种多方均可管理的局面很容易导致部门职责不清、管理脱节,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2.4 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尚未完全纳入法律范畴,体系有待健全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等的认证体系也不健全,同样也不能从法律层面得到支持和肯定。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现状就是总体规模较小、认知度偏低。加上相关单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3 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的建议

3.1 提高检测能力

一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明确机构工作人员事业编制,建立专业、精干的检测队伍。二是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为提高现有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要强化规范化管理工作。三是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监管与检测的投入力度。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提升县级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要求农产品安全监管与检测机构配备一批高精密仪器设备,并增加检测项目。

3.2 加强市场监管

将农资打假治理活动作为常态工作开展,不断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的配合,使不法农资店无可乘之机,杜绝高毒农药流向生产者。对群众举报的信息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排查举报线索,进行重点跟踪。一旦查到不符合法律和法规要求的农资店和产品,就要及时追根溯源,并坚持一查到底,予以严肃处理。对违法的农资店给予严厉打击,对违法生产者给予教育改正。

3.3 强化部门协调

主动协调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完善协调机制,实现横向配合、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农产品实行全程监管,包括从田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4]。为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既要在职能上防止各部门交叉,又要在管理上杜绝出现盲点,确保环环相扣、协调一致,尽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3.4 加强宣传引导

各级职能部门要充分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各种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在蔬菜种植基地竖立标示牌,宣传相关的农产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为帮助农民、生产加工企业和农资经营企业树立正确的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确保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标准化、无害化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加大宣传力度,针对重点内容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如农产品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农业标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都非常重要。

3.5 加大资金投入

农产品安全建设属于公益性、基础性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充分利用各项财政支农惠农[5]。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农户的积极性,确保其自觉增加投入,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6 加强体系建设

目前,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开始实施,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知程度也在日益提高,从而进一步凸显出质量认证和产品品牌化对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为此,恩平市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并不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力度[6]。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培育名优农产品品牌,并推广使用农产品标识和防伪标志。

4 参考文献

[1] 陈松,周云龙.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3):12-15.

[2] 钱永忠,王芳,高山,等.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1):13-15.

[3] 曾凡菊.龙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5(3):32-35.

[4] 林伟君,玲,万忠.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村,2010(5):52-56.

篇7

关键词:畜产品安全;原因;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92-03

1近几年国内外出现的畜产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由畜产品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旧的污染尚未得到解决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不断发生的畜产品安全事件造成了人们对畜产品的恐惧和对畜产品安全的担忧[1]。以下是近几年来发生的影响较大的畜产品安全事件。

(1)疯牛病。疯牛病是牛海绵状脑病的俗称,早在1985年4月英国就出现了可疑病例,1986年发现17例确诊病例,此后逐年增加。到1994年5月,估计有超过13万头牛患有此病。后来又发现此病可能传染给人,从而引起英国及整个欧洲的恐慌,欧洲各国断然拒绝进口英国的牛肉、活牛及奶制品。英国政府也于1996年3月20日正式承认疯牛病有可能传染给人,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谈牛色变”。在随后的短短几个月中,欧盟多个国家牛肉销量下降了70%,英国先后宰杀约400多万头牛,损失高达30亿英镑。2001年,疯牛病在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相继发生,欧盟各国牛肉及其制品销售遭受重创。

(2)1999年5月在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食品”事件。二恶英是多氯甲苯和多氯乙苯类有机化合物的俗称,毒性很大,是砒霜的900倍,故被称为“毒中之王”,世界卫生组织将二恶英在已知致癌物中排列为头号致癌物。这一事件的起因是比利时一些养鸡场的饲料中使用了维克斯特饲料公司被高浓度二恶英污染的动物脂肪而引起的。调查发现比利时这家饲料厂采用的脂肪中二恶英含量超过允许限量200倍以上,该公司把被二恶英污染的饲料出售给上千家欧洲农场和家禽饲养公司,造成欧盟生鲜肉类和肉类深加工产品重大污染,致使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禁止从欧盟进口肉类产品。

(3)2000年6~7月份,位于日本大阪的雪印牌牛奶厂生产的低脂高钙牛奶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污染,造成14 500人患有腹泻、呕吐疾病,180人住院治疗,使市场份额占日本牛奶市场总量14%的雪印牌牛奶进行产品回收,全国21家分厂停业整顿,接受卫生调查。

(4)2001年1月,浙江先后有60多人到医院就诊,症状为心慌、心跳加快、手颤、头晕、头痛等,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发病原因是食用了含有“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

(5)2001年9月,英国和爱尔兰等国相继暴发口蹄疫,危机持续了11个月,欧盟国家肉类市场全面萎缩,经济损失惨重。

(6)2003年8月13日,安徽阜阳出世仅130天的女婴荣荣由于严重的营养匮乏死去,扼杀荣荣的“元凶”是一种伪劣婴儿奶粉。这种因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物质不及国家标准的1/3,从而终止婴儿生长的奶粉被当地人称为“空壳奶粉”。截止到2004年4月20日为止,劣质奶粉共造成安徽阜阳171名婴儿出现营养不良综合征,其中因并发症死亡13人。

(7)2005年3月,肯德基奥尔良烤翅的苏丹红事件爆发,苏丹红是一种工业原料,如果作添加剂可以致癌并产生多种负面效果。

(8)2005年5月,雀巢奶粉被查出碘超标,一时间食品安全问题卷土重来,名牌产品危机又现。

(9)2005年6月,光明牛奶被曝光变质返厂加工再销售,牛奶危机再次升级。

(10)2006年底,某些不法商贩为了使鸭蛋颜色鲜艳卖个好价钱,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的健康,添加苏丹红,制造了又一个骇人听闻的红心蛋食品安全事件。

(11)2008年3月以来,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9月12日,三鹿集团全面停产。9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会,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12)2008年10月28日报道,香港食物安全部门在产自大连韩伟养鸡有限公司的“佳之选”新鲜鸡蛋中验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88%。

(13)2008年12月6日,爱尔兰政府通报说,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被宰杀的生猪遭到二恶英污染,所含二恶英成分是欧盟安全标准上限的80~200倍,一些猪肉可能已出口到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25个国家。

2畜产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畜产品安全问题却成为困扰人们的重大问题呢?为什么在生产技术日趋完善的当今世界仍有如此严重的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使生态平衡失调,从而使病原体更易生长繁殖而波及到农产品、食品和饲料,导致某些疾病更易通过畜产品暴发流行。生产者在畜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只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为了追求产量和短期利益,非法或不当地使用含有有毒物质或激素等的化学药剂,也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污染严重。一些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由于对农业生产管理的无知或失误,过多施用农药和化肥等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日益积累都可能污染畜产品、食品和饲料。

(3)管理体系不健全。政府部门多头管理,对生产原料及产品质量监管存在严重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监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存在漏洞。法制建设滞后,行业指导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部分畜产品企业存在欺诈和缺乏诚信行为,如有的畜产品生产企业无视国家法律规定,利欲熏心,为追求利润,明目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中添加各种添加剂,出售过期、变质畜产品,还有极少数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的安危,利用有毒有害原料加工畜产品,直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行业主管部门对以上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4)有效的畜产品安全保障控制体系没有大范围推广或实施不到位。要确保畜产品的安全性,建立和执行有效的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是必须的。良好的操作规范(GMP)、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和HACCP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2],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实施情况还严重不到位,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应该采用有效的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来保证畜产品的安全性。

(5)养殖方式落后,畜产品加工条件差。养殖企业(户)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低,原料生产与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分配不合理,农户分散饲养方式与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不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从事畜产品生产经营的必要技术和专业知识,在不具备合格场地和设备的情况下,利用简陋的工具和缺乏卫生保证的原料,无照加工生产畜产品,给畜产品安全带来重大的隐患。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中的一些弱势人群,由于收入水平较低,畜产品的购买力较差,往往为了满足温饱等基本需要,而忽视了畜产品的卫生安全,使一些生产经营条件差、畜产品卫生不能得到保障的摊贩,街头和地下黑窝点生产的畜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市场空间,这也是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6)政治原因和经济利益等因素。如英国的疯牛病事件,在1985年就发现可疑病例,直到1996年英国政府才正式承认和公布,这是政府为了本国经济利益和政治需要而违背科学和忽视消费者利益的一个典型案例。

(7)检测方法落后。畜产品的安全检测与监督技术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和监督的需要,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都存在急需检测项目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畜产品中不明有毒有害物质的鉴定技术、违禁物品、兽药残留等的检测等方面,我国因投入不足和科技落后,监督检验能力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制约了畜产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造成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在短期内完全解决以上问题并非易事,除了要解决以上问题本身以外,还要解决它们所伴随的复杂而艰巨的社会问题。

3防控畜产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对策

我国面临着畜产品安全性的严峻挑战,必须大量应用有效的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运用法律、法规强化管理,才能保证消费者的健康[3-5]。今后要逐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来应对目前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1)畜产品安全法规的健全与实施。畜产品卫生标准是畜产品卫生法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畜产品卫生标准要以保证公众健康为标准,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所组成的国家畜产品卫生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法制,加强执法力度。吸纳国外的经验,建立包括可追溯制度、问题畜产品召回制度、风险评估制度、诚信制度等。加快相关法规的制定,建立责任追究制和 “领导问责”制,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仅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追究监管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2)建立协调有序和高效精干的政府管理机构。要彻底解决过去存在或新出现的多头管理、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现象,针对畜产品安全现状建立起协调有序和高效精干的政府管理机构需要做许多工作。应减少行政许可,加强过程的监督,切实解决监管过程中的越位、错位。以人为本,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队伍建设,严把进人关,选拔专业技能突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执法岗位中去;开展优化组合、竞聘上岗,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树立“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加强“从养殖场到餐桌”各环节的全方位监管,形成打假合力。

(3)健全国家畜产品安全监测信息及其控制网络。我国需要健全和完善畜产品污染物监测网系统,全面掌握畜产品污染物的污染状况,科学评价污染水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准确提出降低畜产品污染和消除畜产品中不安全因素的指导性建议,将畜产品污染物监测网建设成为指导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有效工具。要通过污染物监测网,及时发现新的畜产品卫生问题,指导各有关部门在食物链各个阶段加强监管措施。建立畜产品安全综合数据库,制定畜产品信息采集制度、畜产品安全投诉举报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重大事故应急求援预案、假劣畜产品信息报告和制度等。

(4)加强国家畜产品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加大经费投入和依靠科技进步是加强畜产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基础。需要投入专项经费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合作研究,包括改进检测方法;研究微生物的抗性、病原的控制等预防技术;畜产品的现代加工、贮藏技术等。大力发展快速灵敏的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并推广应用,提高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畜产品卫生保证能力和消费者的自我防范水平。

综上所述,保障畜产品安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与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避免人类健康受到食源性疾病的威胁,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畜产品可在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受到污染,不可能靠单一的预防措施来确保所有畜产品的安全。新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新的包装材料、新的储藏和运输方式等都会给畜产品带来新的不安全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使新的检测程序和安全保障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保证人类的食物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远.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杂志,2005(9):15-18.

[2] 李业鹏.美国食品安全系统[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13(4):44-49.

[3] 葛少锋.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2002,17(5):33-34.

篇8

论文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策

 

1.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1.1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及监测管理,负责全市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等项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配备一辆检测车和3台速测仪器,可以承担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和业务培训工作。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抽查蔬菜 11526个,蔬果3328 个农业论文,食用菌60个,其中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测试中心(杨凌)检测样品 105个,总体合格率 99.8 %;配合部、省安排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 8次,抽检样品 139个,合格率97.8 %。近年来,我市未出现因食用初级农产品而引发的中毒事件,维护了公众健康,切实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论文格式模板。

同年8月份,《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实施,先后在市恒丰园蔬菜批发市场、宝商家美佳超市、华润万家超市等建立了10个蔬菜检测室,专人负责,配备了检测人员,制订完善了各项制度,开展日常检测工作。每天抽取各自经营的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农残检测,并向农业部门通报检测信息农业论文,有效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在市场流通,有力保障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其次在市区批发市场使用政府公益岗位聘用检测人员,分别安排在金台、渭滨和陈仓区的农产品批零市场和生产基地,既解决了人员工资待遇问题,又保障入市检测顺利实施。

1.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市属九县三区中,我市已有陈仓区、凤翔、太白、岐山和扶风等县先后建立农产品质检站,其余各县均在农口部门设立了农产品检测站。其中,陈仓区和凤翔县已完成项目建设,等待验收,眉县、陇县、凤县、金台区和渭滨区也在努力争取建设项目。目前有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的县区,也只能进行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

2.存在问题

2.1监管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县区农业局没有单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有些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牌子挂在农技中心,执法大队,无固定编制,无专职检测人员农业论文,检测设备不齐全,监管工作不能独立进行。乡镇监管责任还没有落实,难以完成依法监管职责,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位问题非常突出。

2.2使用农业投入品

个别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盲目追求产量和收入,忽视农产品质量,大量使用超标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生长剂等其他农业投入品,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论文格式模板。

2.3检测能力差

市监测中心目前也只有一些简单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只能进行部分速测检验工作。大部分县区还没有争取到监测项目建设,有些县区检测仪器只能闲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市、县经费不足问题更为突出,根本无法开展日常监测工作,难以有效监管。

3.对策及建议

3.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农业论文,财政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把加大检验体系建设,开展例行检测和监督检测等工作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快监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以市级监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监测站为依托,以乡镇检测所为基础,以农产品产销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产地、专业协会及乡镇重点农产品集散地)内设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形成“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模式。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监管网络,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3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市执法大队加大对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其建立农产品检测室,每天进行抽样检测农业论文,建立档案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不合格的农产品坚决不能入市销售,对检测发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农产品要及时上报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处理。

3.4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加快农业标准化,围绕“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扩大示范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产业效益,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运用。通过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

3.5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检测、举办培训班、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等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和法律法规经常性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消费者安全消费。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

[2]雷郑莉,张玲,祁玉峰.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07(2):114-116.

[3]李燕妮,王晓妮,李乃会.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问题集发展建议[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1):6-7.

篇9

关键词: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分析;改进建议

我国大多数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设立的,带有一定的国家强制性,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是本着对人们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而进行的质量安全评定工作。通过专业的技术性检测,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对食品安全的质量监管,更极大的提高了我国食品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为更好的将这一工作发展下去,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就显的十分必要。

一、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存在的重要价值意义

因食品安全问题而产生的危及人的身体健康现象的频发,为全球性食品安全工作敲响了一记警钟。食品安全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食品检验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生产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以食品安全为主的规范统一的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国际相关产品贸易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改革检测体制,整合检验资源,充分发挥各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已成为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课题。

二、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

1、食品检测方式存在差异性,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加大对于食品的监管力度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食品检测工作,通过用统一的检测方式和规范的检测手段,使食品检测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化运用模式,从而有效的实施对食品生产至使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但是目前,我国在食品检测工作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制度化检测体系。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严重的差距性。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例如苏丹红、三氯氰胺等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更严重挑战着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具体来说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多残留检测方法较少、快速检测方法开发利用率低下、检测技术手段单一、待检测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落后、检测方法不适用于现代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检测项目不完善等等,严重降低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3、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力量薄弱,有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较少,检验检测设备跟不上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而言,只能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重点放置在大规模企业的食品加工出厂的最后检测阶段,特别是对于小型的分散的食品加工企业或家庭式生产工厂而言,对于其原料、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检验检测工作无法开展,导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在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控制工作中出现空隙,致使因为食品添加剂问题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4、检测机构对于检测方式选取不同,而导致对食品安全的认定结构出现差异性,重复确认即影响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更增加了认定的成本费用。部委直接认定、行业主管部门资质评价并存,如此的食品安全认定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其进行统一整合,设立综合检测机构,避免重复检测现象的出现。

三、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几点建议

1、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网络建设。将开放式、竞争式、责任负责制的检测市场进行重点投入,逐步消除行业垄断和壁垒现象,加快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力量注入,将食品检测工作引入到规范的市场竞争模式当中。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存在,不仅可以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设立有力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屏障,更可以为我国政府的食品检测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准确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2、健全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技术手段。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特点,跟踪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先进技术、方法、标准的研究。重点开发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急需的有关安全限量标准中对应的农药、兽药等重要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生物毒素等重要共患疾病原体和植物病原的快速检测技术。同时,要有选择性地研究与研制部分先进(高、精、尖、超痕量)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加快研制检测所需要的消耗品,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检测技术。

3、加强检验检测机构技术力量建设,加强源头控制,对食品生产销售的整个环节进行监管。合理采取属地监管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并加强对偏远地区相关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持,建立起国家统一管理的食品检验检测机制。

4、 建立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避免重复检测。食品检验检测部门要强化职能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此来减少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检测。相关的食品检验检测主体部门要在客观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进行核定,建立起食品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同时,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数据库的信息维护,保障信息平台的时效性,对于不再具备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要及时清理并向社会公布信息。此外,还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及各项配套措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针对我国国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等涉及安全等健康的产品实施严格监管的经验,制定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场准入的法律制度,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从而构建出我国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结语

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践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必要的改进,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检测资源,避免重复检测,从而构建出我国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加强;食品检验;检测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够健全、检测机构数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尽合理、检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一、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由生产加工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构成。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整体素质处于较低水平,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式企业数量众多,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有相当一批企业不具备发放生产许可证中规定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及检测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用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加入世贸后面临的新形势,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蔬菜中的农药、泡发食品中的甲醛、猪肉中的瘦肉精、牛肉中的激素、鸡肉中的抗生素、海产品中的重金属和激素等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当严重。中国近年来发生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诸如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风波、PVC事件、韩国泡菜寄生虫污染、大头娃娃事件、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后十年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发展的黄金时机,必须围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中心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的建设目标。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比接轨程度不够,从而影响到国内标准在国际上的可信度。二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检测方法不够完善。三是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重复设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我国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四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中国虽然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在风险评估,尤其是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起步比国外晚,工作开展得不够全面。因此亟待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二、食品安全检测现状

检测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对食品安全中的各类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监测。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已将食品安全检测列为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发展重点。目前在食品安全检验部门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PCR、氨基酸测序仪等大型仪器来完成食品检验中化学源性项目的检测任务。这些食品现代仪器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安全重要的检测手段,应该加大力度开展检测方法研究,继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样,传统食品现代仪器检测技术存在仪器价格昂贵、操作技术要求高、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时间长、对仪器的使用环境要求高,通常都在专业实验室内使用,难以用于需对现场采集的样品进行实时快速监控的场合。食品安全检测具有样品数量大、检测种类多的特点,样品的分析测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迫切需要一类操作简单、能够对多个样品进行快速检测的技术,以满足大量样品快速分析的需求。

三、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的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各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仍存在体系不够健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应有效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业务重叠,做到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加快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检测所需要的消耗品,引进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构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网络,减少重复检验检测,保证检验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加紧构建各部门间检测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为有效监管提供有力支持。具体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各地要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可以以地市为中心,秉着“不建则已,一建既全面又先进”的原则,整合各部门检验检测资源,从提高检测水平、增强监管实效出发,理顺检测监管机制。如此,能发挥检验检测效力的模式,建立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对机构建设的投入,改善环境设施,增添检测设备,完善检测项目,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提高食品检验检测率,可以建立起体系健全、布局合理、手段完备、技术水平满足需要的检验检测网络。食品检测机构规章制度是保证食品检测机构管理科学、规范、有序的必要基础,是食品检测机构完成各项工作的保证。食品检测机构或其所在组织必须是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检测报告和检测活动,除了满足客户要求外,还必须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食品检验检测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人才是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核心和人员素质原动力,只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减少,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形势的不断变化。在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下,通过公开招考,招录优秀人才。要有计划开展业务骨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确保培训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使培训工作有质、有量。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及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专业能手,使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逐年提高检测的广度和密度,重视检测结果,逐年提高检测的广度和密度。

3.以食品安全可靠为终极目标,增强检测频率,扩大检测项目、批次和覆盖面,提高抽检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食品专项安全评价性抽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消费预警和趋势预报工作;针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品种、质量信誉度较差的企业,进行目标明确的监督抽检。食品的检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导群众安全消费。同时根据检验数据,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分析,形成食品安全状况报告,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魏毅麟;做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年12期

2.张月麟;进一步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8期

3.郑燕燕;康丽榕;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J];科技风;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