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自然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自然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护自然的措施

篇1

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刘瑞敏

(河北省围场县塞罕坝机械林场 河北省承德市 068450)

 

摘要:天然林资源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的难再生性,资源一旦被破坏,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恢复的,即使恢复需要花费的经济代价和时间代价也是巨大的。本文则主要对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意义和相关措施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资源;天然林;保护措施

    为了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 1998 年开始在全国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保护包括对天然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合理的使用天然林资源,让它在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进行阐述:

一、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天然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首先就是对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天然林的数量、质量以及分布方面。对天然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可以对水土流失的现象进行很好的控制,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我国天然林资源分布的地带大部分都在大江大河源头和重要山脉核心地带等重点地区,所以,对天然林进行有效的保护,对于保护这些地带的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荒漠化、温室效应等现象都和天然林资源的丰富与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有利于促进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林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一直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天然林的保护上实现可持续经营,对于现在我们社会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减少对天然林的开采量,从而给天然林资源以休养生息的时间和机会[2]。

二、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相关措施

2.1 法律措施

    想要真正实现我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健全,实现对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法律途径,从而在现实意义上实现保护天然林资源的目标,促进天然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各种资源的短缺等现象,都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威胁,要想真正达到维护生态的效果,依法治林是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根本道路,也是必须要实行的道路,应该把保护天然林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归纳到我国现在已有的相关法律体系当中,让人们意识到浪费和破坏天然林资源的严重后果,从而实现保护天然林资源的目的。从国家层面来看,应尽快出台《天然林保护条例》,明确保护方针,确定保护原则,根据林木权属,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切实落实保护措施和主体。从地方层面来看,应切实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林业保护为抓手,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3]。

2.2 让全民参与到保护天然林的行列当中

    在我国,因为自然资源灾害造成的破坏事例已经有很多了,比如1998年的长江等地区的洪水,这就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利用,乱砍乱伐,造成了大面积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随着我们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等,都在警告着我们保护自然的重要性的紧迫性。但是,真正实现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不是政府的任务,也不是某个个人或公司的任务,而是全民的任务,只有让全民达成共识,都参与到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列当中,才能真正的实现天然林资源的保护。首先,就是政府部门对于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相关内容要进行大力的宣传,包括天然林资源的作用以及天然林资源遭到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加大宣传让公众知道目前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真实现状和我们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让公众意识到,只靠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相关工作人员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巨大的任务的,让公众意识到全民参与的重要性。其次,就是从事该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要扩大保护天然林资源带头人的队伍,主要是对于保护天然林资源志愿者队伍的扩充。最后,就是上文提到的,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3 要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专节论述,重点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过程当中,重要的是要实现主体之间的一种平等的补偿。随着补偿机制的不断深入,可以进而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同时还可以寻求一些更合适的其他的补偿机制。建立合适的、完善的补偿机制,能够更大程度上调动对保护天然林资源有热情的经营者,能够更加的提高他们造林、育林的积极性,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减少天然林资源的破坏量[4]。

总结:

总而言之,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是非常严峻的,我们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从而展开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天然林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一定要采取包括法律措施、全民参与、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实现对我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姚茹峰,李坤.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

[2]韩克建.浅谈林业站在保护天然林资源中的工作方法[J].科技探索,2013(7).

篇2

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否依然普遍地被现代国民认同和遵守,这种保存传统美德的信念和方式又是否符合时展的特征和社会进步的需求”。〔5〕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要流派———儒释道三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挖掘、学习和继承这些生态思想对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儒家文化生态内容的生态道德教育意义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思想主要在于阐述和论证“三纲八目”。三纲即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八目即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三纲八目”的核心在于修身和治国,其中的生态内容也非常丰富。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意在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天、地、人实现有节制的互动,反对将人置于任意处置自然的地位。也就是说,既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要遵守自然规律,在规律的限度内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儒家经典《易经》首先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内容。《易经•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易经•序卦传》)这句话阐述了人产生于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易经•乾卦》曰:“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经•乾卦》)这句话阐述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体,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人的身心规律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即是“天人合一”。高质量的人生在于实现“天人合一”,在于人向自然的回归。儒家至圣孔子曾经发出“知我者其天乎”的感叹,也显露出“五十而知天命”的豁达,从“天知我”到“我知天”显示了孔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发端。儒家亚圣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他将人性和天统一起来,也包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是北宋张载,他在《正蒙•乾称》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张载指出,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贤,根本原因在于“天人合一”。人和自然是本质上的统一,因此人能够认识自然,认识自然和人自身达到极致便可以成为圣贤。随后,南宋朱熹指出:“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人也;即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朱子语类》卷十七)陆九渊更是描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他说:“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6〕在“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之中人和自然乃至人和整个宇宙都合而为一,人和宇宙不分彼此,人和宇宙和谐共生。综上,儒家主张的“天人合一”将人和自然、人和宇宙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思想。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思想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不谋而合。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7〕因此,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生态思想重要补充和有力佐证。

儒家主张“节用依时”。孔子提出了“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孟子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依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8〕表达了勤俭节约,用之有度,遵守自然规律的生态思想。同时,“不违农时”和“斧斤依时入山林”也是重要的生态手段和措施。秦汉时期刘安提出了说“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淮南子•主术训》)指出了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超过自然规律的限度。还包含了爱护动物,保护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还是重要的生态手段和措施。儒家的“节用依时”思想反对奢侈浪费,反对对自然的无度索取和破坏。对解决当今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具有重大意义。它为公民生态道德的形成提供了感性的材料,也为公民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行的手段和措施。对于公民养成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生态道德理念,增强公民节约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综合利用资源的良好习惯,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儒家主张“仁民爱物”。“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可以说儒家的一切思想均是围绕“仁”展开的。“仁”更体现了儒家的生态理念。孟子提出“仁民而爱物”,“仁”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人和人之间,也适用于人和自然之间。在人和人之间即是“仁民”,在人和自然之间即是“爱物”。要求将“仁”的原则从人类社会扩展至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自然界。要求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包括人在内的一切自然万物。明学大师王阳明更是对此进行了形象描述了:“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大学问》)人的恻隐之心、不忍之心、悯恤之心、顾惜之心的对象不是仅仅限于有生命的人类和动物,还包括无生命的草木和瓦石。达到这样修养境界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人”。儒家的“仁民爱物”不仅承认植物、动物乃至整个自然界都有内在的价值和生存的权利,而且也自觉地把人的天赋爱心由传统的人际道德向生态伦理扩展,从而构成了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最主要的内容。儒家的“仁民爱物”思想是一种深厚而宽广的道德关怀。它对于培养公民的生态道德情怀,唤醒公民关爱动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生命教育的展开。

(二)释家文化的生态内容

释家主张“众生平等”、“大慈大悲”、“利他施乐”、“净土理想”等。“众生平等”论证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平等。“大慈大悲”说明了人类保护自然的强大动力。“利他施乐”指明了人类保护自然的切实行为。“净土理想”则建构出生态文明社会的理想模板。基于这些生态思想,释家还延伸出了一系列的生态实践。戒杀、放生、节俭、素食、饮茶、造林、护林便构成了释家生态实践的具体手段和措施。这些行为保护了动植物资源免受破坏,保证了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有效维护了生态平衡,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释家文化的生态维护功能主要在公民旅游过程中实现。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深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接受了生态道德教育。游客漫步于名山大川、品尝着清香的素食、欣赏着反映高僧朴素生活的碑刻铭文,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不就是“诗意的栖居”吗?低碳、节能、节俭的生态消费理念很快形成。

(三)道家文化的生态内容

篇3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森林保护;措施

0.前言

森林生态旅游是利用森林自身的自然资源环境和地理条件,经过人工的开发利用,为人们提供风景、绿色、环保的自然产品,地区性的森林生态旅游不仅向世人宣告自身的存在意义,还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森林保护成为现代自然环境景区的首要任务,能否拥有一个健康的、良好的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保护任务是当前旅游业和服务业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森林保护工作得到完善,森林生态旅游业才能顺利的进行。

1.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

1.1森林生态旅游

森林生态旅游是依托森林自然环境对游客产生的吸引力而发展起来的,在旅游森林景区,人们可以放下城市生活的一切压力、烦恼、困惑等,让人们从心灵上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享受自然的阳光雨露。人们陶醉在森林生态环境中,让人们情不自禁的去爱护自然的美好事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对森林生态地区的参观和留念,弘扬社会群众爱护环境,珍惜森林,保护自然资源,使生态环境得以持续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1.2森林保护

森林保护就是在人们享受森林自然带给我们美好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宣传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全民爱护森林公园和原始森林资源中的一草一木,杜绝森林破坏行为的发生,为森林资源的正常生长提供帮助和保护。森林不受破坏,森林就会带给我们无穷的新鲜空气和保护我们生长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各种野生资源。强化森林保护是森林生态旅游的必要条件。

2.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必须做好森林保护

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而在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同时,森林资源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因素,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所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一定要做好森林保护工作,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想,采取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建立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稳定发展。

2.1科学的、合理的进行森林生态旅游布局规划,确保森林资源不受破坏

森林生态旅游就是利用森林自身的地理环境条件,通过人工的培养和设计,打造旅游景区工程,为世人提供一个多样化、物种丰富、自然景观奇异、景区仙境氛围的不受破坏的森林公园。对森林公园实行开放旅游政策带动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传播。建设森林公园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就必须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生态旅游布局规划,从森林自身的承受能力及区域面积,游客的数量及废物垃圾的回收,人工改造是否影响森林原有环境的破坏,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进行全面的布局规划,确保森林保护工作,为森林生态旅游提供天然的条件。

2.2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严格的监管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森林生态环境就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开发。所以,科学的建立监测站对森林资源定期进行检测监控,合理、有效、严格的进行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的管理,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布控,抓好每一个细节问题,运用有效的措施及时的进行处理,保证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持续发展。

2.3提高旅游管理质量

提高旅游管理质量,就是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思想,提高旅游区与旅行社的合作能力,增强旅游导游的素质管理质量,让导游对游客进行详细的解读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使游客能够对森林生态旅游行业更加的热爱和对森林资源保护的价值观。

2.4重视森林生态旅游,倡导文明旅游爱护自然

2.4.1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保护的教育

森林旅游管理部门在进行旅游事业工作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重视森林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自身的素质要求,把文明旅游爱护资源贯彻到每一个管理人员身上,在进行旅游工作的同时,将森林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对每一个管理人员进行旅游环保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在旅游区设立讲学堂,将森林资源的宝贵意义传送给每一个游客,让他们在心里重视和保护森林资源。

2.4.2设立各种生态资源指示标志

在森林旅游区设立各种森林警示标语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广告牌,让游客可以随时的看到森林资源的保护意义,使森林生态资源免于破坏,爱护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美好事物,用心去回报大自然,做到人文精神与自然资源的共同发展。

2.5因地制宜,合理建设森林率生态旅游

对森林最好的保护就是在不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建设,做到天人合一,因地制宜,使旅游景区能够更加的接近生态,这样不仅对森林资源进行了保护,还能更加贴近自然景区的真实,浑然天成,让游客更加热爱大自然风景和保护森林资源。

2.6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在生态旅游得到发展时,做好森林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重要而长远的艰巨任务。在旅游区内要保证砍伐、采矿、燃火、噪音、乱扔垃圾、刻字等破坏行为的发生,加大宣传力度和惩罚标准,设立公共厕所,做好旅游景区的保护工作。

3.结束语

通过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保护的问题及措施实施,能够更好的带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施工作,促进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也给后人留下永久的自然财富。

【参考文献】

[1]谷振宾.中国森林资源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

篇4

关键词:道法自然;生态环境;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思想认为由“道”生出天、地、人等宇宙万物。道教主张“道法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同时主张“归真返朴”的人生宗旨.其中具有若干有价值的合理因素。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均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是人性的异化所导致的结果。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人类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智慧,在今天愈来愈显其独特的价值,值得认真研究。

一、问题的缘起

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要想摆脱这种危机走出困境,还要靠人类自身的醒悟和能力去加以解决。这其中除了靠发展科学技术、调整社会结构以及对自然保护实行立法之外,还必须从价值取向的角度重新审视与检讨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在20世纪中期,人们为了珍惜和善待自己所生存的外在环境,而创造了生态伦理学这门应用学科。它试图借助道德手段来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取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1923年德国人施韦泽在他的《文明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一书中指出,由于现代技术经济实践的破坏性后果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所以应当寻找科学措施、法律措施,同时也寻找道德措施去禁止人们对自然的一些做法。人类应当从自然的全局出发来认识自己与自然交往行为的正当与否。至此.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尽管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于20世纪中期,但这并非意味着生态伦理思想是现代人的专利。实际人类文化的传统中,尤其是在中国老庄道家文化传统中就存在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这些生态伦理思想是朴素的、直观的,但却为现代生态伦理学的萌动,做了良好的文化铺垫。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的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整体观念之上。通过“道”的范畴体现出来。“道”是道家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看来,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而道就是这个整体的本原。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因此,“道”是“天地之始一万物之母”。

此外,老子在将“道”视作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总法则的同时,还着重阐发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地道,道法自然。”又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常自然。”在“道”家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道、天、地、人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它生化万物,而又使万物长养,但不去主宰他们,一切听其自然。

道家的上述以“道”为本、道法自然和天地人一体的思想.其反映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就是把人与天地万物视作并列的关系.要求破除人类的以自我为中心主义。即:既承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又强调人与自然不应成为一种对立、紧张的关系。道家的这种人与自然关系处理的思想.实际上则潜含着一种生态伦理观念。它告诉人类应该通过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秩序,保护生态环境,消除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无间的和谐状态。

二、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

篇5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1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共管模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对共管中社区的主导作用更加关注,要求社区的居民和保护区的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参与保护区的建设,确保社区能够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破坏,同时帮助社区发展,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就要首先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冲突。

1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现状

1.1 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在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中,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工作认识不够,其在正常生活以及生产过程中对保护区的资源有很大的依赖性,重视自身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保护区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区管理部门要求对保护区的资源进行严格管理,而当地居民的砍伐活动和农业用地规模被限制,对居民的资源利用方式和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居民之间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产生了冲突,很大程度都是由于社区居民对保护区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

1.2 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不合理

在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中,由于国家对管理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经费不足的情况。自然保护区为了增加一定的经济来源,就走上了开发和利用保护区资源的道路上。在保护区建立之前,周边的居民可以到保护区内进行砍伐、狩猎和采药,并将其作为自身经济的主要来源。而建立保住区之后,周边居民对保护区内的资源利用权属发生了变化。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导致居民和自然保护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不合理。

1.3 管理权问题

在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权的问题。自然保护区一般是由行政部门、当地政府部门管理,采用行政和业务分离的管理体制。在社区共管工作中,由于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因此很容易产生管理权问题,在管理权限和利益分配上产生很大的冲突。

2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的措施

2.1 建立社区共管,统一规划

为了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物种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一定要改变以往的管理策略,和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建立伙伴关系,解决社区居民生活、生产以及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等的需求,在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中,首先要建立社区共管,促使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共同参与到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中,共同制定决策,加强对管理过程的评估和实施,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化为主要目标,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和生物。鼓励社区和自然保护区公共持续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对社区经济本底的调查,根据保护区周边的能源需求来制定统一的社^资源管理计划,因地制宜,保护耕地,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要结合保护区的内部生产结构和自然条件进行开发利用。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加强土地的管理、保护和改造。

2.2 加强生态旅游建设

在实施社区共管时,可以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社区的联合,发展生态旅游,通过生态旅游的发展来促进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以自然区的一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制定观察野生动物、研究自然景观、享受大自然的旅游目标,在生态旅游过程中不改变生态系统,通过生态旅游开发满足游客对大自然的需求,同时还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3 增强社区的发展能力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偏远山区,自然保护区内的很多自然资源都是周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物资的主要来源,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依赖性非常强。在实施社区共管过程中,为了减少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依赖性,应该不断增强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来发展土特产品加工产业、养殖业。自然保护区还可以和社区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大力发展当地的药材、果蔬等种植产业,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增强居民的自然保护意识,促使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

3 结语

实施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应该建立社区共管,统一规划,提高居民对自然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生态旅游建设,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增强社区的发展能力,减少居民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依赖性,通过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来加强对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超.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生态环境;自然

1当前国情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巨大财富,同时也使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方面,对本土资源的无限制掠夺,一些原材料、能源、水、土地等资源的短缺,使得资源的承载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在这种情况下,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2如何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结合当前的国情,建设“节约性园林”分三个层次进行:

2.1节约资源与能源

从这一的要求出发,“节约型园林”是指节约使用各种资源与能源的园林绿地建设和运营模式。就是要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中,按照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

2.2改善生态与环境

从这一要求出发,“节约型园林”是指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就是要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绿地在维持碳氧平衡、蓄水保水、调节温湿度、滞尘减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3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这一要求出发,“节约型园林”是指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能力、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就是要以“阐释自然观”为文化主体,营造适宜的“自然”空间和场所,加深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节约型园林主要的技术措施

从资源与能源节约角度而言,“节约型园林”可大致分为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等六种技术措施。

3.1“节地型园林绿化”

据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只有一个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达到50%时,才可能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在我国,据林业局公示结果:截止到2012年年底,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才达到39.2%,离达到这一指标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园林绿地,追求园林绿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充分挖掘潜力,结合道路、停车场、边坡、屋顶等设施绿化和立体绿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3.2“节土型园林绿化”

我们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关注节约土壤的问题,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以利于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节约土壤资源:一是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二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

3.3“节水型园林绿化”

我国2/3以上的城市面临着不同程度缺水问题,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在园林绿地的建设中充分重视水资源的节约,要反对围湖造园和人工挖湖。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开源节流”,一方面治理水体污染并补充地下水,;另一方面要在水景营造、水的运输、浇灌植物等环节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3.4“节能型园林绿化”

面对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建设“节能型园林”显得日益紧迫。要求我们在园林绿地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中,减少对电、热等能源的消耗,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水力等可再生能源。

3.5“节材型园林绿化”

“节材型园林”是指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合理使用各种材料并减少各类废弃材料对环境影响的园林绿化建设模式。

3.6“节力型园林绿化”

节力型园林绿化,节约型园林应以便于养护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4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应注意的事项及建议

4.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同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渐渐为人所熟知,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往往忽视自然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超强度的开发建设导致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护城市周边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

4.2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由于我们过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许多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或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由此产生的恶果便是领土的自然特征严重丧失,各种自然及环境灾害的发生频率不断提高。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将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相结合,以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的改善为宗旨,营造具有自然特性和自然能力的游憩空间,使园林绿化建设真正成为生态环境整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3建立城市防护体系

建设“节约型园林”不能局限于园林绿地单体建设,满足于局部环境的改善,还应从改善城市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地环境防护体系。根据城市污染源、噪声源、风向等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布置各类园林绿地,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在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减弱噪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问题,同时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5.1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统一

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统一:首先要根据领土的景观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目标,避免“外来景观入侵”而导致本土景观的丧失;其次要致力于保护各地的领土景观特征,在改善领土景观的同时使城市、乡村和园林绿地融入领土景观,并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与统一。

5.2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

建设“节约型园林”,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资源营造园林绿地;其次要合理利用河流、山川、土地、空气、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第三保持城市中各种自然资源的属性和演变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5.3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造园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自然风景为源泉、自然文化为内涵的领土整治行动。早在18世纪,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 1688-1744)就发出了造园“首先要追随自然” 的呐喊,并告诫世人“无论如何,不能忘却自然”。所以,我们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完善自然景观,这样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6结语

总之,实行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统筹兼顾,平衡发展,防止用一个极端代替另一个极端;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为社会营造最适宜的自然游憩环境,展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要让人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认知自然,提高人们尊重自然、热爱并保护自然的意识,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我国水资源现状令人担忧.人民日报[N]: 2004年03月23日 第五版.

[2]朱建宁.西方园林史.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178.

篇7

1 饰面清水混凝土保护液的主要特点

1、卓越的耐候性

饰面清水混凝土保护液具有卓越的耐候性保证涂膜15至20年不受损害,从而使建筑物长期免于维护。

2、极好的憎水性

底涂是一种防止混凝土吸水的特殊材料,它可以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进入涂膜,起到有效的防水作用。

3、自然的表面机理

由于此涂层系统每一部分都是透明涂料,从而可保持混凝土表面自然的机理和质感体现混凝土最为本质的建筑效果。

4、防止混凝土裂纹

防止混凝土吸水的底涂加上透明氟碳罩面漆的系统基本上封闭了混凝土的所用毛细孔,这样的涂膜可以防止混凝土出现微裂纹并防止被腐蚀。

5、有效地防止混凝土中性化

混凝土本身为碱性物质,中性化破坏是混凝土最大的危害。此涂层系统可最大程度地保护混凝土,防止其被酸雨腐蚀,从而避免了中性化破坏。

2 施工工艺

1、基底处理原则

对于混凝土表面的缺陷,原则上修补的数量和部位越少越好,确实需要修补时,可根据不同的缺陷采用不同的修补方法。

(1)一般瑕疵可不做修补,对于原墙面污染、漏浆等明显的缺陷处,应做适当修补,修补后应无特别明显色差。整体上要求面层基本平整,颜色自然,阴阳角的棱角整齐顺直。

(2)对混凝土表面油迹、锈斑、裂纹、冲刷污染痕迹等明显缺陷需进行处理;明显的蜂窝、麻面和孔洞需要处理。露筋、锈斑、钢丝外露等现象要作修补处理。

(3)禅缝尽量利用模板自然分格,以避免在破坏禅缝的自然效果;需要更改和顺直部分,应仿自然形成模板缝,做出禅缝。

(4)所有修补工艺应尽量保持混凝土的原貌,无明显处理痕迹。

2、处理措施

为保持混凝土原有自然的机理和观感,尽量少用砂纸打磨。对少数部分缺陷较大或色差较大的混凝土,需要先用专用清洗剂清洗,然后再用高压水枪冲洗。

残留在基层中的金属垫块、铁锈、杂物等(钢筋、铁丝、小螺丝、钉子、各种垫块),是形成锈斑及影响最终效果的主要原因。应先用角磨机将露出金属的地方打磨到低于混凝土表面0.5mm左右,涂刷上防锈漆,用柔性腻子修补平整,然后用调整材将颜色调到与大墙面基本一致,再进行打磨和腻子修补。

对蜂窝比较密集的地方进行适当修补,其颜色应与混凝土表面颜色基本一致,如果难以达到一致,其颜色应比混凝土表面颜色稍浅。

混凝土梁、板、柱表面直径大于4mm以上的蜂窝孔洞和宽度大于0.3mm以上的裂纹需进行充填修补,对于一些较小的缺陷可以基本不做修补,并且以修补越少越好为原则,通常采取距墙面5m远处观察,以肉眼看不到缺陷为衡量标准。

错模部位的高度差:由于用砂轮机打磨的地方,涂装后颜色与周围不同,因此,尽量不要用砂轮磨,而用錾刀铲平,确实需要砂轮机磨平,磨后需用水泥灰浆修补平整。

修补完成后进行检查,如发现颜色太深的部位,须用粗砂纸打掉,重新以较浅颜色修补,待修补材料完全干燥后,用较细的砂纸打磨,直到墙面平滑,修补痕迹大致消失。

用清水清洗整个梁、板、柱并使其干燥。修补、清理后至涂装前,对易造成污染的部位进行遮盖保护。

梁底已刮腻子和未刮腻子出现的色差,只是腻子和原墙面的色差,对此,先用80目以上水砂纸打磨,再用调整材料将颜色调到与原墙面颜色一致,再进行大面积找色,对此刮过腻子和未刮腻子的地方经过处理后,不会有明显的色差。

3、混凝土保护剂涂刷

基层应保持30d以上的养护时间,使碱性减小,pH值小于10,含水率低于10%。

修补调整材采用毡涂方式,毡涂均匀,不得有漏涂;涂料为纯有机硅材质;毡涂间隔时间2h。

渗透型底漆采用滚涂方式,滚涂均匀,不得有漏涂;涂料为纯有机硅材质,使用饮用水进行调制;滚涂间隔时间2h。涂刷渗透性封闭底漆可以防止基材的返碱,增加涂膜附着力。

半透明面漆两遍,采用滚涂方式,滚涂均匀,不得有漏涂;涂料为纯有机硅材质,使用饮用水进行调制;滚涂间隔时间2h。

3 清水混凝土保护液的社会价值

目前,在我国大量的工程建设设计与开发商的目光越来越关注清水混凝土饰面的做

法,它不仅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

1、绿色环保:

清水混凝土保护液无论从环保、节能的角度都适合中国目前的国情。清水混凝土保

护液表面不作抹灰、干挂等装饰,节省了资源,减少了装饰材料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机率。特别是在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今天,清水混凝土保护液施工时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还取消了找平层,减少了砂浆的使用量,还使建筑工地施工噪音大为减少,具有良好的环保和社会效益。

2、经济节约:

目前我国土地日益紧张,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越来越多,我国混凝土建筑的饰面材料多选用面砖、涂料或是铝板和石材。涂料的缺点是不耐久,容易变色,外观质量通常不能得到保证。贴面砖的缺点是颜色不一致,并且容易脱落。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饰面及铝板的工艺相对复杂,且价格昂贵。与之相比,清水混凝土保护液的工艺墙面整体性好,无接缝、无空鼓开裂,使墙面更有利于防潮、防渗漏,省去了传统的抹灰等湿作业,减少工序,缩短工期,节省机械费、人工费和管理费,降低了后期的维护费用。相比于石材,清水混凝土保护液减少了外墙厚度,增大使用空间,使建筑使用率更高,因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4 清水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

清水混凝土保护液的施工工艺已经是一种流行、成熟的技术,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站厂前区工程,清水混凝土面积达到15000㎡,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另外,由于清水混凝土保护液在设计和施工的要求相当严格。因此,清水混凝土保护液在我国的应用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篇8

大自然的神奇莫测,秀丽风景,相信大家都憧憬这美好的一切。那么,请放眼现在,情况是否令你担心呢?那就不要再错上加错了,让我们这位地球“母亲”过上安稳的日子吧!

江山似锦,风雨如画,望穿祖国东西,辽阔的神州大地上,有多少名胜景点,令人流连忘返,不必说碧绿的西湖,引无数诗人深情地赞咏,蜿蜒盘旋的长城留下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也不必说济南的趵突泉、千佛山、络绎不绝的游客慕名前往,单是一个无所听闻的树林大山,就有多少游人驻足玩耍啊!在世界的任意一处,蓝蓝的天空,白云相间形态各异,众鸟齐飞,展翅翱翔,辽阔的大地,一座座大山峰峦叠嶂,巍峨矗立,树木蒙从,百草丰茂,到处是鸟语花香,大江大河奔流不息,哺育我们茁长成长,生息繁衍,大自然的一切我们来说是缺一不可的,大好河山是大自然对我们最恩惠的赠礼!

正是这种恩惠,让世界充满多少欢乐啊,变得如此美好,可是有些人却享受不了这种恩惠,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去迫害它。在街道上,有时随处可见的是果皮纸屑,令环卫工人十分辛勤的去打扫;有些人在森林中乱砍滥伐,树木倒下了,换来的却是灾害,无情的洪水,四处泛滥,人民的伤害是否是无辜的呢?过去,有我们喜欢读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可是现在。很多人一心只想赚钱,大肆捕捉青蛙去卖。加上农民大量使用农药,使一些地方的青蛙几乎灭绝,青蛙少了,而蝗虫、黏虫却大量繁殖,抗生力越来越强,是小麦、谷子、玉米和高粱等作物的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事实已经说明,环境得不到保护,最终会激怒地球,给予严重的惩罚。

觉醒吧,夕日破坏大自然的人们,保护环境的艰巨任务刻不容缓,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未晚。地球并不是冷酷无情的,只要我们对它好,时刻关心它,相信你敬它一尺,它会还你一丈。大家一起携起手来,保护环境,做环境的主人吧!

如今,人们提高了许多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向环保进一份力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作为环保小公民,我们做的还有许多,节约用水用电,不但省费用又环保,减少塑料袋和电池的使用。不用一次性筷子,出门在外,不要乱扔垃圾,如果看到破坏环境者,应及时予以劝解。我们能做到的还有许多,只有你向环保迈出一小步,那么我们大家迈出的将是一大步,你的帮助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篇9

关键词:物业管理;环境建设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已不是单纯的“住房机器”,居住环境已成为人们选择商品房的重要指标。这不但对开发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物业管理也是一项挑战,加强环境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是物业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

1自然环境建设

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自然环境的空间越来越小,利用有限的自然条件为人们创造接近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变得非常重要。在物业管理前期介人阶段,物业管理企业应该站在业主及使用人的角度,因地制宜地对物业的自然环境建设提出建议,尽可能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条件,以提高整个小区自然环境的亲和性。

1.1充分利用地形地貌

利用地形地貌可创造出不同的景观,尽可能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让人们走在小区内就如同走在自然风景中,带来视觉的偷悦和心情的舒畅。

1.2树林植被的充分利用

树林植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美化环境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开发环境建设中应加以充分利用。可利用树林植被组织视线、分割或联系空间,也可作为特殊的标志或建筑物的装饰,制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让人产生回归自然的感觉。

1.3水源河流的充分利用

利用建设区的河流水源创造出来的“小桥、流水、人家”,不再是枯燥的人文环境,而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清新环境。

2人居环境的建设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种追求的内涵也不断得到延伸与发展。人居环境的建设是每个物业管理公司的首要目标,并且要以人为本,满足居住着不断变化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求,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2.1室内人居环境的建设

2.1.1介人规划设计物业管理企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居住空间的设计提出可行性的意见或建议,强调住宅的可改性,满足不同业主的要求,并对设备管道的布局进行审核,使之布局合理,方便日后管理。

2.1.2介人装修设计为了克服开发商提供毛坯房由业主自行装修造成的弊端,建设部专门发出禁止交付毛坯房,现在开发商卖的房子大多是带装修的,但是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很多房子都存在装修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居住者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影响了居住环境质最。在前期介人阶段,物业管理企业可对装修材料的质量及装修的合理性进行监督,提高装修质量。

2.2室外人居环境的建设

2.2.1绿化管理绿化是提高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绿化,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噪音,创造优美的景观,让居民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而绿化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只有精心养护,细心管理,才能达到绿化和美化功能,使小区内花香草绿,空气清新。

2.2.2噪音管理物业管理中的噪音主要由交通噪音和建筑施工及装修噪音。对于后者可以通过施工时间的限制得以防治。对前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一方面是要加强对车辆的引导,解决道路不畅、交通堵塞问题,这是减少交通噪音的有效手段;二方面是加强小区的封闭式管理,限制车辆的出人,可以有效避免噪音的产生。

2.2.3消防管理物业管理中要采取有效的消防措施加强消防管理。一是要层层落实消防工作,形成一个整体性、全方位的防火网;二是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减少火灾的发生;三是对辖区内的员工和住户进行消防培训,普及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增强住户消防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2.2.4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物业管理要注重人的要求,应经常举行画展、摄影展、艺术欣赏等活动,培养小区的文化氛围;举行群众性社区活动,如:文娱体育活动,培养“大家庭”的亲近和睦的温暖感觉,增进小区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健康环境建设

健康环境建设主要是对住户健康保障的建设。

3.1医疗保健体系建设

物业管理应建立健全医疗保健体系,为住户提供如特约医生上门诊疗、预约体检、特约专家门诊、手术等服务,并定期开展与健康相关的免费咨询活动,以保障住户的身体健康。

3.2家政服务体系建设

家政服务是物业管理的一部分,物业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家政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住户提供各种专业家居清洁、家电维修保养、家居灭虫、代订各种报刊杂志及保姆、钟点工推介等便民服务。

3.3公共健身设施建设

物业管理中要加强对小区现有的公共健身设施的维护保养,并根据国家及地区的相关规定,结合小区的现有条件和住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新建健身娱乐设施和场所,丰富小区住户的业余文体生活。

3.4社区老人活动建设

针对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物业管理应积极进行社区老人服务与活动设施配套建设,组建模特队、义务巡逻队、歌咏队等老人活动队伍,开展丰富多样的老人活动,丰富小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老人“老有所乐”。

4环境保护建设

物业管理中的环境保护建设主要是指小区内视觉环境的保护建设。

4.1水污染的防治

物业管理中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生活污水,为了做到减少水污染,一方面是要节约用水,这是防治水污染最有效、最经济、最合理的措施,不但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还可以减少污水处理的费用;二方面是采用合理的治理方案,加强对废水的末端处理,使其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4.2垃圾的处理

随着生产的发展,小区城市化的加剧,垃圾的产生也日益增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对小区的垃圾处理提出了新要求,在管理中,应设置分类垃圾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有用得垃圾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垃圾要做到日日清,并且每天要安排清洁人员定时对公共区域进行打扫,保持小区的清洁。

综上所述,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做好环境建设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只要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提高小区的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住户的居住条件,改善小区的居住质最,为住户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篇10

各地政府立即组织群众,采取围堤堵鼠、化学灭鼠和人工捕杀等措施,展开了一场“人鼠大战”,基本控制了灾情。

1. 生物

(1)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2) 由于人为因素的作用,食物链遭到破坏,才爆发了严重的生物灾害。

(3) 可以采用生态治理方法,通过投放一定量的蛇、猫头鹰等野生动物,恢复食物链,根治鼠灾。

2. 地理

(1) 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当人们的活动违背生态平衡时,湿地生态系统环境的稳定性就会受到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

(2) 鼠灾给人类敲响了生态警钟,只有保护生态环境,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3) 防控生物灾害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 政治

(1) 应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2) 必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 国家机关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4) 国家机关应当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

2007年6月,洞庭湖地区出现了“鼠进人退”的场面,村民被迫把家园让给老鼠。回答1~2题。

1. 出现这种反常现象,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对猫头鹰、蛇等野生动物的捕杀,导致失去天敌的田鼠大量繁殖,酿成祸患。这提醒人们

①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的客观规律②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③人类活动的影响使自然失去了客观性④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④

2. 有人建议把捕捉到的田鼠运到广东,食鼠除害。广州市食品安全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及时消费预警,禁止销售田鼠。广州市食品安全部门的做法

①是为了力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②是运用法律手段规范经营者的行为③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④是为了保持生物链的均衡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 “填湖造田”扩展了洞庭湖沼泽植被,再加上猫头鹰等天敌被捕杀,致使栖息在湿地的田鼠繁殖加快,造成了严重的生物灾害。这启示人们

①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人们才能安居乐业②防控生物灾害,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③人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听从自然的摆布④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