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政治发展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与政治发展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与政治发展的意义

篇1

[关键词]: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 科学发展观 文化素质 全面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等技能型人才,"以人为本"是保证人才优质化的重要手段。科学的去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意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理念,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育深入人心。因此,首先需要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做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同志也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意义,各地区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要结合实际情况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题”。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人为本教育观应当是教育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坚持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新理念,又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教育产业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出发点。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问题

(1)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他们的接受能力强,而辨别分析能力较弱,加之社会经验缺乏。因此,存在盲目接受各种新观点而不能辨其真伪的可能性,也存在因不能辨别而产生选择迷茫的困惑现象,而一个人大学时期形成的政治观对于以后人生具有基础性的导向意义。所以对于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回避或弱化。

(2)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实行的“物本”范式,“教育者被视为传声筒,受教育者仅仅被当作教育的客体和被改造的对象,教育目的等同于教育的具体目标,教育结果被作为教育起点,教育内容简单重复,缺少变化,教育方法陈旧单一,整个教育活动也被简化为“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说教。还有一些违背科学教育观的现象:盲目追求“教育GDP”的增长,追求学生数量的增长、追求经济效益、追求校园的扩建、教学设施的高配置、追求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布点和规模,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需要而规定教师要完成科研任务,并追求大课题、大成果、大奖励,迫使许多人写一些、拼凑一些无用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解决不了问题的论文或研究课题,甚或出现“学术腐败”现象,只是为了追求量的增长而不要质与效率的提高,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这无异于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犯的“粗放增长”的错误,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背道而驰。

(3)反思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低效性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人为教育对象的学科,却忽视或无视 “人”的地位,没有站在“人”的立场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并且只重视单一的发展。不能全面兼顾,以至于在社会上不能平衡,不能适应起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的生命情感的丰富性。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把人视为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尺度和发展的目的。“新理论意味着支配常规科学原来实践的许多规则要发生改变。”

教育者的现代素质、科学观的培养与提高的问题;学校的各级管理者的素质问题,特别是教育管理者的带头人,教育目的理念是否科学的问题。现阶段这两方面相对存在着很大差距,而人绝不是一个可以完全依靠外在力量便被塑造成某种必然的东西,而是一个由其内在能动性推动的趋向于无限多种可能发展的生命创造体。在社会发展中把“人”的价值地位高扬,必然带来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革命,从“物的取向”转向人自身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以人为本”,科学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是最重要的,“人”是最根本的,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意蕴

(1)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接受知识具有感性化的特点,单向度地纯粹理论灌输式的强化方法已经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求社会本位的引导方式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接受特点和接受规律,将社会需要引入大学生个体需要的视野之内,即从每个人对自己发展需要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在道德等方面的要求。社会需要与个体的经验相融合,能够真正实现对个人德性生成产生作用。个体在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过程中自觉地实现了社会需要,最终实现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在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社会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是要有现代化作保证的,现代化是要靠人来实践的。因此,人的现代化是现时代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人的现代化也是人的发展的必然阶段,其结果是为了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因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理论上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又是现实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课题,我们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重视个体价值。强调要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和利益,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开发人的潜能,更多的是体现个体的地位和价值,要求个人得到尊重、重视,价值得以实现。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也在不停地发生改变,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将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受教育者身上,认真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生存、发展的新变化、新需要、新情况,同时针对每个具体的人的特定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和影响因素,贯穿以人为本思想,通过有效地改变某些外在因素和条件,达到影响人的思想的目的,以便更好地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由其工作的性质、对象、价值、内容和方法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的需要和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做好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又要做好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马克思也阐明过人性的两重性。人作为为自己存在的存在物,他有自己的需要和主观识,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超越现实,实现理想。他的生存状态要由这些条件所决定。人性的两重性表明人既是一种事实性存在,又是一种价值性存在。所以要在价值取向上,充分关注人们的利益,又要区分对象,承认差异,不同层次,要全面发展。

三、“以人为本”提高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适应时展的需要

(1)引导大学生规范调控行为和选择正确地政治方向及创建自己的“意义世界”观。

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正确性和方向性进行规范。现代社会里,由于具有开放、复杂、多样和变化快的特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和随意性。由于个体都是生活于社会之中,要求主体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运行规则和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就不能融入社会,甚至被社会淘汰。对大学生行为的规范调控,实质上就是致力于使大学生接受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动机,变成合乎社会要求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行动。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要引导大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不盲从别人的选择,使每个人的应然性的向度更能得到伸张发展,使每个人的意义世界真正彰显意义魅力。同时,“随着人自身的发展,人也不断扬弃原有的意义世界,创造出新的意义世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引导大学生不断更新观念,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而不是固守僵化的意义世界观。

(2)“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人性化,丰富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要力求深入浅出,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注重基层,善于发现、培育、推广基层工作中创造的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要加强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谈心谈话活动。同时,也要注重自我教育,即内化,讲求方式方法,多采用启发式、谈心式、对比式、交流式的办法。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要人性化。既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所依赖的教学设备、媒介等客观环境,也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因特网等大众传媒,“要满怀热情地宣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新成就、新创造、新经验,让群众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力宣传以人为本,营造人本教育的现代舆论环境和氛围。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要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从而增强其渗透性的功能。

(3)“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创新,全面发展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成长需要并努力创造能满足他们成长需要的条件;培养和提高和改变全面共同发展为前提。不同对象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一刀切”。和单一的解决方法,这样这样只能治标不治本。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大胆创新,有针对性的,实际性的进行操作。一定要与时俱进。根据正确的理论方法。从事物的两面性为出发点,做到兼顾与全面为统一。根据社会的现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达到平衡发展。要多层次、多角度的。可以从物质上去,也可以从思想上,还可以从精神上来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才能立足于社会。不被社会的激流所淘汰。

现代社会里,由于具有开放、复杂、多样和变化快的特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和随意性。由于个体都是生活于社会之中,要求主体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运行规则和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使学校的教育者认识到以人为本不仅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成为管理的目的。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只有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才能实现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发展的实质在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的统一。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科学的思维和丰富的知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健康向上的理想情操和价值观念;健康素质使人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首要的是教育者具备科学的教育思维与理念,这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关系到以人为本教育观是否能真正科学的落实的第一步,是决定教育者是否能进行真正的教育创新的前提。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加强人文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观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同时加强学生在科学观、现代观的教育,促使其实现现代人格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这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必然结果,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前提和保证。总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共同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008

[2]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03-12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三点一面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64-01

一、推行“三点一面”新思路的可行性分析

(一)交往理论为“三点一面”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明确指出,“交往不仅是人们相互作用的手段,而且是人们普遍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认得本质源于交往活动共而又在交往活动中得以展现、确认。”交往的本质是一种需要客体作为支撑的主体间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是单一的,也非静止不变的,而是多为的、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单纯局限于现在所依赖的校园环境,而是应该与社会家庭环境取得较为深入的结合,如单纯依靠校园环境,不仅不利于主体通过多种现实渠道反映自我价值的活动的,从而进行全面的自我完善,而且会形成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孤立化与单维化,使得多种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与沟通,最终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社会观念为“三点一面”模式的贯彻提供现实基础

“所谓以人为本,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首创精神,保障人的各项权益,促进人得到全面发展。”在当今社会,人的地位已经被提升到了历史的新高度,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对人尤其是新一代人进行了高度的关注。这就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前提保障。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人文关怀下,青少年可以接受多方面的培养与关注,切实感受到自身发展的良好条件,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可以对青少年进行综合的素质教育,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推进“三点一面”模式所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运用学校、家庭、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自我形成是一个积极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运用“三点一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应当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其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授之以鱼”不及“授之以渔”,在让整体充分了解学习方法时,应重点培养大学生主体的主动创造性。同时,由于思想品德结构包含知、情、意、信、行等五个心理要素,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其主体切实的吸收与养成,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水平。

(二)全面性原则

所谓全面性原则一般而言“主要指身体锻炼应全面发展身体上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并且追求身心和谐发展。”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则应衍伸为两个方面,从受教育主体内部而言,应有效地,全面的进行自身素质的培养与养成,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其自身判断力强,责任性较中小学生强,这就为在高校开展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外部环境而言则应全方位的面向教育主体进行教化,那么其中便不可缺少的包括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渲染与熏陶。并且在每一个方面内部都应该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的素质。不可只注重一方面或者几方面的内容。

(三)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相对于封闭性而言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自身品德的塑造与养成。从时间上而言,对教育对象的引导与教育要充分结合客体自身条件,有目标的去延展为客体完成要求的的时间,忌于急于求成,反而会导致教育效果的偏差。从空间上而言,是指高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要从多方面找寻切入点,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既有利于相互配合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又增加了大学生社会化的可行性。从整体上形成时间、空间、主体三位一体的立体性“教阈”。切实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运用“三点一面”模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途径

(一)结合时代要求,加强网络平台运用

网络是时代提供给新大学生的虚拟生活空间,其所占生活时间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的比例超过90%,如有效利用,网络将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强有力的阵地。作为现实生活的的延伸,在网络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是现实关系的发展。网络可以将社会家庭学校有效的结合起来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使之有机会从各个角度去审视三者各自的独特功能,进而通过有效整合进行自身思想水平的提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大学生自身阅历不足,加之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等特点,易使大学生还未通过网络进行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时就已身陷囹圄,使其自身的价值选择趋于迷茫。

(二)家庭、社会教育糅合入学校教育

高校应发挥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事实上现今大学培养模式,过分突出了党和国家以及意识形态知识的教育,而在学校的中观环境中往往和社会的宏观环境以及家庭的微观环境的联系甚为不紧密,形成了“学校中无社会,学校中无家庭”的单向培养模式,过于依靠课堂的培养作用,而对潜在的家庭、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不到位。

篇3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贵州省情》课程;理论依据;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引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开放对社会思潮的改变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力和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在新的社会思潮中,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协调的发展,故提出了要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下创新课程设置,如果忽视了科学、辩证的精神,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脱离了科学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化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不能仅限于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等内容,这难于适应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潮流,而是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的同时,让大学生们通过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了解家乡、了解祖国的人文、地理、自然资源等知识而乐于为祖国、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学习、乐于奉献。因此,《贵州省情》课程的开设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使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富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1.课程开设的理论依据

1.1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思想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因此,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是指导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指南,同时也是开设《贵州省情》课程的重要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要辩证的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发展前景,明确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贵州省情》课程主要以贵州为主体学习贵州的自然、环境、资源及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历程和理念,从一侧面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责任意识,从而调动大学生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全面成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之一,为有效的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输作用,《贵州省情》课程有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贵州省情》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相一致的,就是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习《贵州省情》,树立大学生客观的、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了解贵州,学习贵州,认识贵州的本质特征。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贵州省情》把理论知识与国情教育地方化、国家形势与政策地方化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与“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机的结合,培养青年大学生善于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了解贵州、认识贵州,激发大学生积极为贵州经济社会建设充满政治热情。

1.2新时期育人观念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运用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事物、看待社会。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群体,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都有自己的判断和思维,通过对省的地理环境、发展历史、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掌握和了解,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掌握当今时代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概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和理解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能力,深刻、正确的观察和理解相关政策,启迪和激发大学生关注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热情,为实现富民兴黔和后发赶超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政治激情,才能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使命。因此,《贵州省情》课程的开设,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了新的内容,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

1.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中人的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要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就因把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的发展变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贵州省情》就是一门有关社会发展、进步和人类思想意识作用于社会实践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题材,它着眼于社会发展和实践相结合,概况了贵州社会发展历史和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今贵州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的发展形势,拓展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一门学科。马克思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在于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更重要的是其引导人们采取切实行动,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以注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发展为题材的省情教育,以辩证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贵州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贵州省情》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全面塑造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不断充实、更新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社会的认识,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好的实践意义,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程开设的现实意义

2.1对学生教育的现实意义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上,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充实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贵州省情》课程的设置是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关心和参与意识教育的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必然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毕业以后都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把当代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容作为教育的内容,总结社会发展成就,分析社会发展形势,了解社会生活意义,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要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就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形成正确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思想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设置体系要结合省情、国情培养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心文化素质,不要与社会发展相脱节,要对学生进行参与意识、竞争和合作意识的教育,为青年学生参与活动创造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可课程的设置体系要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创造条件给每一个人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的专长得以发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各种集体活动中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内容丰富,通过《贵州省情》课程的学习,使青年大学生逐步缩短与社会的距离,锻炼其社会活动能力,完善人格。

2.2对社会影响的现实意义

贵州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较为落后,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才的匮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兴黔步伐,必须依靠教育,依靠人才。《贵州省情》课程是以贵州省情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引导贵州当代大学生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研究贵州、宣传贵州,加强省情教育,强化对省情的认识,把握省情发展变化的规律,为贵州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献计献策。积极鼓励优秀的大学生乐于为贵州的发展作贡献。

因此,把《贵州省情》纳入了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门新课程是一个创新之举。在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了让来自全国的学子们全面的了解贵州、认识贵州、建设贵州,宣传贵州的途径。同时,把科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贵州社会经济活动的实践之中,激发广大的青年学生和优秀的人才为贵州经济的腾飞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熊宗仁.贵州省情认识的理论探讨与历史述评[J].贵州社会科学.2002,(4):27-30.

[2]薛西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3]骆郁廷.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4]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前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篇4

摘要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就是企业的中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促进企业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推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处在了比较关键的发展时期,既肩负着为国家发展要多做贡献的使命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所以如何加强和创新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成为了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创新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这方面工作的创新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重要意义 内容

一、创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有着重要意义

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现代企业改革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能够为企业源源不断提供着有针对性以及创新性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这些都对企业新局面的开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前提

一个企业只有稳定了才能慢慢赢得发展,企业稳定的前提就是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统一职工的思想,使职工团结起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为了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而努力。

(三)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对职工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人生态度的积极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外在对职工思想的一种影响,它不仅能够使职工规范他们的行为,进而影响他们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通过正确思想的引导,激发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也不断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创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员工融入企业中心,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

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其自身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主战场。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些重难点和相对薄弱的环节,我们应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来引导员丁为了促进企业发展来想办法。对于企业中要进行的调整和相关的发展战略的实施要广泛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要引导他们来积极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关系,真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二)贴近员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性

人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关键,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维护和发展好职工的根本利益是国有企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当前我们根据职工做工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来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建设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为企业额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大多数企业围绕着一定的主题,采用这新颖的教学方式通过自身的不断建设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发展。

(三)相关机制的创新,增强了这项工作的内部驱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创新关键是在于相关制度上的创新,我们应该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建立起一套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切实可行的一套制度体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绝对领导,做到与企业发展规划相同步,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的相关领导体制。现在的国有企业政治工作与工会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部分企业还完善了相关机制办法,真正推动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动态化和长效化。

(四)在文化上的引领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力

篇5

【关键词】煤炭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问题;创新

企业要发展好就必须适应新时期、新环境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然后给出对策解决问题。对煤炭企业来说,政治思想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现今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不断创新、信息迅猛发展,这些新情况赋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和新挑战。煤炭企业要主动改进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模式,树立创新意识,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协调的环境,为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保障。

一、政治思想工作

政治思想工作是社会管理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企业中的管理可以分为软管理和硬管理,硬管理指的是借助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对企业来说,政治思想工作属于软管理,当然软管理还包括社会舆论导向和道德规范。政治思想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软管理,集中体现在对人们的健康索质、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政治思想工作这种形式具有实效性高、针对性高、层次性强、覆盖面广的特征,因此,政治思想工作是企业软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对企业构建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企业,其最终的目的是不断创造财富、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构建起一整套有效的、相对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同时还需要在管理实践中进行不断补充、总结与修改。而在各项制度规章建设的过程中,政治思想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社会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企业要不断完善、健全其各项规章制度与条例。但是各自制度的完善前提是应当遵循政治思想领先的原则。因此,政治思想工作对企业完善规章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企业执行法律、法规具有辅助的重要意义

可以说政治思想工作就是通过对企业职工的正确引导和耐心说教,来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层次。法律、法规的制定是用来管理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度标准。企业中法律、法规的执行使员工成为遵纪守法的职业的模范 。有规定就要执行,在法律、法规执行的过程中,政治思想工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纪律要求我们批评惩罚那些不遵守纪律的职工,执行纪律的初衷就在于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制度不能太残酷,人是有道德观念和情感的高等群体,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会有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政治思想工作就表现出了其特有的作用和魅力。能不用采取强制措施就尽量不要采取,对企业员工进行政治思工作,既能达到保障正常的单位工作秩序,还可以使法律、法规更好的执行。所以说,政治思想工作对煤炭企业执行法律、法规具有辅助的重要意义。

(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很多人对政治思想不重视或理解不到位是造成错误观念的主要原因。现在,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认识不到位,有些煤炭企业的干部不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对思想政治学习反应淡,对积极健康的思想能够产生“生产力”没有清晰的认识,价值观念错位。部分煤炭企业的干部存在着经济效益为一切之重,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不了经济效益,对思想教育持不积极态度。有的煤炭企业干部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只要自己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就能为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政治思想工作是做不到的,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和人员的配备显得也不积极。

(四)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的进行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与时俱进是企业永保活力的秘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煤矿企业政工干部,要不断改进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具体的表现为以下三点:

1、做好政治思想基础工作。新时期,煤炭企业的政治思想建设是职工道德教育与养成的基础。要符合时代特点、顺应时代要求、紧扣时代脉搏。新时期,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煤炭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公司的发展目标上来,使目标化为员工的行动,让员工心中充满生机与希望,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开展中必须掌握新方法、运用新方式,采取新手段、占领新阵地。

2、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所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种理论与思想的灌输,也是一种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不仅要注重说,更重要的还要注重做。进行政治思想工作,首先要把员工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才能通过政治思想交流把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和发扬好。无论事大事小,只要是实实在在地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政治思想工作才达到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才会呈现出单位给员工的一份关爱。

3、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煤炭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创新包括思想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创新得做到求知于实践、问计于基层、解决好思想僵化和观念保守的问题;方式方法的创新力求方式的多样、鲜活和方法的新颖,加大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管理机制的创新在于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和领导责任机制,抓工作政治思想建设工作,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尹亮红.新时期煤炭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3.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价值; 生态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1-0042-04

近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研究,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展开了系统研究并渐成热点,其间最为大家所关注和阐释的问题之一,便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概念的准确界定和科学解读。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概念界定和内涵理解是否全面、准确、深刻,不但关涉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以及如何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等问题,还关系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问题。

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概念”相关问题的研究,笔者通过对CNKI期刊数据库,对搜索到部分文献进行了仔细研读,有以下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概念研究现状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定义

张花花、王墨菊、杨亚萍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指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问题,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伦理教育,告诉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应遵守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和准则,从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思想政治品德,并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马万宾、杜文玲、肖春雷等则认为,生态价值的字面含义有两层意思:一是生态的价值,即指生态所具有的价值,是就人与生态的主客体关系而言,指生态对于人的需要的意义;二是生态性价值或对于生态的价值,即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等活动来满足生态的价值。这种意义关系表现为正价值、负价值。并进而推论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就是建立在生态的价值之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这种调节作用,不但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也体现为生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人的有意义关系。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发现,国内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定义,明显有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不但应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生态价值”,也应包含“生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的价值”。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

国内学者马万宾、肖春雷等认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建立在“生态的价值”基础之上,其主体是人,是作为类主体的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同时也强调生态对于人这个主体的意义关系;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生态的价值”,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的价值,即生态是价值作用的对象,这个价值直接作用于生态。此时价值可表现为正价值、负价值。

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分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分类,国内学者的已有研究还未细致并且观点大致统一,马万宾、肖春雷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不同价值。从主体角度一般都划分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又被化分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其中,生态价值还可以细分为生态的资源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生命维持价值、社会政治价值等。

4.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提出的意义

综合汪倩倩、杜文玲、肖春雷、杨亚萍等学者的观点,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价值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一种发展性价值,是随着近年来生态危机的出现,生态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后才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提出转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空间,开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是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变革与创新,标志着人类本质的回归与主体境界的提高。因而,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内涵,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才能逐步缓解生态危机。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概念的再思考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定义的再思考

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进行科学定义,首先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一是“生态”。狭义上,“生态”通常指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广义上,“生态”可以泛指一切生命体在自然环境下按照其自身规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现在,“生态”一词也被引申为泛指一切美好的、合乎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事物,如自然的、原生的、和谐的、美好的、鲜活的、健康的事物等。二是“价值”。其原意是“对人有维护、保护作用”。后来被用于政治经济学,意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在哲学上的意义被进一步扩张,意为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效用。三是“生态价值”。既包括人和社会对生态环境客体满足人类主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关系判断,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独立于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的自然功能(系统功能)判断。生态价值的表现形式:包括生态的个体价值、生态的群体价值和生态的自然(功能)价值三个方面。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指“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应、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

从以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相关的几个概念可以发现,随着人类认识与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对于自身及其所处自然环境的认识也在广度与深度上不断扩大。只有超越 “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态价值”的“本代中心主义”狭隘价值观,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有一个全新的看法。

从国内学者已经做出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定义来看,均有不足之处,一是把人和人的需要置于一切生态环境的中心地位;二是把人视为生态环境无可辩驳的主宰者和改造者;三是只重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或者是生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的意义,而忽略了生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外其他要素的意义;四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局限于现实社会的人和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与其他学者的定义不同,笔者试图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进行如下定义: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及构成要素,和生态环境及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和意义。这种关系,不但包含个体、群体及其命运共同体与生态环境的现实关系,也包含他们之间的代际关系。这种意义,不但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也体现为生态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具体地说,是指以追求人类及其命运共同体永续的生态价值为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从事生态实践及其相关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或者为这种调整改变创设条件,或者对已有的调整作出解释,或者为未来的调整作出准备;同时,生态环境及其运行规律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身和其他要素发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内涵的再思考

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定义,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再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至高无上甚至是唯一的主体,人类还可以通过其他自己所创制或拟制的教育主体及其相关教育资源,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开展思想政治生态价值教育,从而使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向自然、历史和灾难学习,此时,他们更多地将直接或间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体。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也包括“生态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意义。前者又有不同分类,从作用性质上可以分为形态价值和功能价值,从作用途径上可以分为开发价值、利用价值和保护价值,从作用方式上可以分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从作用效果上可以分为正(积极)价值、零(中性)价值和负(消极)价值,从作用时间上可以分为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反之,一旦人类对于生态规律有了新的认识与把握,或者生态环境自身发生任何新的变化,它们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构成要素发生影响。第三,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但不能局限为狭隘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甚至也不能局限为人为创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人为创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样,所有自然规律、历史经验和生态灾难,都会对人的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产生教育作用,如任何亲历或间接目睹过切尔诺贝利核泄露、“5.12汶川地震”等人为和自然生态灾难的人,都可能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意识或潜意识地发生深刻改变,而这种改变,至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看,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其结果也与人为创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第四,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能从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视角出发,仅仅理解为“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的过程和结果。从生态视角出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应该包括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的新途径,或者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的新资源,或者是为教育主客体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变化创造的新契机,以及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探索的新方法等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首先需要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者才能完成,而生态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则只需要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受教育者就可以完成。第五,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态实践”活动,既包括当代人,也包括前人和后来者。围绕对生态价值的追求,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态实践活动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而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也会对子孙后代造成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应该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生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的价值”、“生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以及“生态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乃至“生态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重含义。

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分类的再思考

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可以从作用主体、作用途径、作用方式、作用时间、作用表现等方面来进行不同的分类。就目前国内学界的普遍观点来看,以从主体角度的分类比较常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喜欢单纯从有且只有现实的个人或相关群体才能成为教育者(或教育主体)的角度,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划分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进而从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观点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划分为生态个人价值、生态社会价值,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个人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社会价值的具体所指也缺乏深入研究。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以上观点值得商榷。其一,这样的分类方法,显然是“人类中心主义”思维的又一佐证。没有考虑到人类的祖先、人类的子孙,乃至其他与人类处于同伴地位的动植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从目前科学技新发展的启示看,人不仅仅应该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应该是生态关系的总和。与其他有机体最大的不同,人也只能是可以能动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也就是说,在人与社会和生态的所有关系中,人不但是无法主宰社会的,也是无法主宰生态的。其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个体(个人)价值和生态群体(社会)价值,往往是已经全部或部分被某些特定的人与社会所认知的生态价值。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实践,总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远未停止的过程,即生态对于人与社会而言,迄今为止,都还有着人类社会目前还难以全面认识甚至毫无所知的效用和意义,但它又无时无刻不在对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体甚至宇宙万物发挥着作用。其三,从人类发展历史看,除了某一特定人类主体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还有一类可以改变人类乃至宇宙万物行为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那就是不以人类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历史记忆等对于人类思想的教育和行为的塑造。它们是不同于一般客观物质世界的精神世界的教育主体,是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漫长过程中,被人为创制或拟制出来的教育主体,他们不是一种可以为自然万物直接感知的形象物,而是客观上隐藏于自然万物及其相互关系之中,主观上表现为人类所创制的超人类教育主体,如天与上帝、耶稣救世主、真主、宗教先知、佛祖佛陀、菩萨神灵、天神地祗,以及被神化的帝王将相、名人贤达等等。正因如此,宋朝理学派大儒朱熹才指出,“天”、“帝”、“道”、“理”其实都是对同一本体的不同称呼。不过,和朱熹一样,人世间任何某一特定的个体或群体教育者,如圣贤人物、名鸿大儒、革命伟人、科学泰斗、国术宗师、学术闻人、教学名师,都只能是其不完美甚至不合格的代言人。在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现世中的人类个体和群体,永远都只能是学习主体之一(自我教育过程中,同时也可以是教育主体),所谓的“向自然学习”、“向前人学习”、“向灾难学习”,就是对这种被人类所创制的教育主体的认可和尊重。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还应该包含生态自然价值。

因此,与其他学者分类观点不同,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应该划分为生态个体(而非“个人”)价值、生态群体(而非“社会”)价值和生态自然价值(也称“生态功能价值”)。

所谓生态个体价值,是从人类个体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而言,是指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人的身心发展的全面的、现实的、稳定的、终身的效用和意义。所谓生态群体价值,是从人类群体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而言,是指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以群体形式存在的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的全面的、现实的、稳定的、持久的效用和意义。所谓生态自然价值,是从人类的命运共同体与其所依存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言,是指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能超越时空的、稳定的效用和意义。生态自然价值是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独立于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系统功能判断。这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包括生活在现世的人类,也包括他们的祖先与子孙;既包括人类,也包括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体;既包括现实社会的人与社会,也包括人类所改造和创造的智慧生命体;既包括与人类现实社会发展直接相关的生命体,也包括与之间接相关甚至史前或人类后时代的一切生命体。这里的“可能超越时空”可以这样理解: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可以直接与人类互动,而且可以通过其他媒介与人类间接互动;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可以在现实中与人类互动,也可以超越现实在虚拟世界中与人类互动(如“雄、奇、秀、险”的长江三峡风光影像资料);人类对历史上曾经拥有过的良好生态环境的回忆,也会对现实世界民众的生态情感与生态行为发生影响;已经被破坏的良好生态环境,一旦被恢复后又可能荫及子孙等。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正是对生态自然价值的真实写照。

生态个体价值和生态群体价值都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是人对生态环境客体满足人类主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关系判断。这些价值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必须依赖人类自身的主观感知和理性应对,一旦人类或人类的理性消亡,它们也就会跟着消亡。而生态自然价值却可以相对独立地存在,而且迄今也无法被人类所完全认知,从人类诞生前的史前时期,到人类可能消亡后的后人类时期,无论人类个体或种群的存续兴亡状况如何,其他高等级的生命体甚至和人类一样具有智慧的生命体的存在也不无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态自然价值都是永恒存在的。

4.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提出意义的再思考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一种历史性、发展性和多元性价值。生态价值本身就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古今德育工作所固有的一种的价值形态,其自身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其效用和意义的具体表现,会伴随着人类的认识水平和人与生态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人类生态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使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重新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科学的生态教育开始被纳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提出,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突破了主体决定论的思维定势,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开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是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变革与创新,标志着人类本质的回归与主体境界的提高。因而,完整、准确、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内涵,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生态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共同作用,不但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逐步缓解生态危机,还可以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生态规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构成要素的重大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冷雪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思考[J].环境教育,2004(1):26-27.

[2]汪倩倩.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89-91.

[3]张花花.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9(5):21-23.

[4]王墨菊.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J].黑龙江史志,2009(6):136-137.

[5]马万宾.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初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11):93-95.

[6]杜文玲.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09(35):249-250.

[7]杨亚萍.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78-79.

篇7

一、反思与建构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意义 

众所周知,主体依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自觉进行的价值选择就是价值取向,在价值取向的过程中既能体现主体追求价值的自觉性,又能反映其价值观念[1]。价值取向对于促进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在未来社会中的行为发展与思想观念的变化,这是价值取向的重要性,从中可以清晰看到了对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进行反思与建构的必要性。中学生是一个还不够成熟的个体,在价值取向时需要有正确的观念来对其进行引导,而这一功能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中学政治课程的作用,所以中学政治课程的价值取向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生个体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社会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与要求,对中学政治课程的价值取向进行反思与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对中学政治课程的价值取向进行反思与建构对于追求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反思与建构中学政治课程的价值取向既能够从课程发展的实际出发来对政治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又能引领和指导政治课程对与哲学、价值的探讨,这样有利于促进政治课程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其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特点 

总的来说,中学政治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具有丰富性、历史性以及客观独立性三个特征[2]。丰富性是指中学政治课程中的需求主体、客体是丰富的。需求主体既包括中学生需求,又包括国家意志需求和社会需求,不同的需求主体又有着不同的要求与需要。客体的丰富性体现在学习的内容之上,例如。在初中的政治课程中学生要学习自我、社会、国家的相关内容,而到了高中阶段则要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的内容。历史性是指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进行变化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更新客体内容来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至于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客观独立性则是由中学政治课程本身的客观属性以及主体需求的客观性影响产生的,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中学政治课程的发展虽然会被人和社会改变,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价值取向的独立客观发展,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构成要素——主体及其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其意义也是客观的,因此中学政治课程的价值取向具有客观性[3]。因此要对中学政治课程进行反思与建构需要建立在其丰富性、历史性以及客观性之上。 

三、反思与建构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措施 

针对以上对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特点以及重要性的分析,接下来将对反思与建构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过程中应该采取的三个措施。第一个措施是把握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演进过程[4],研究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对于反思与建构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充分了解中学政治课程演进发展的过程,把握这一演进过程中的逻辑关系,明晰社会发展对其的影响作用以及掌握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对于中学政治课程的价值情况有所掌握,才能更好地对中学政治课程进行更好的建构,才能满足课程发展中提出的新的要求。第二个措施是正确认识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复杂性,在中学政治课程中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但是这一价值取向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其复杂性来,不仅要从观念上,还要从行为上进行展现,因此要对中学政治课程的价值取向进行反思与建构时必须要对其复杂性有所认识,脱离以前单一性的思维发展模式,建立和完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反思与建构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效果,确保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发展[5]。第三个措施是树立批判意识和超越理念,由于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的状态之中,社会结构逐渐开始产生变化,而当前的文化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所以在对中学政治课程进行重新建构时是必須要树立批判意识与超越理念,既要对于过去不好的、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批判与创新完善,又要敢于超越过去,根据实际社会发展情况进行适当的预测,在社会多元价值之下进行鉴别与判断,为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好准备。以上是教育工作者对中学政治课程的价值取向进行反思与建构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进行反思与建构将对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对于日后学生的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进行反思与建构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思想发展、中学政治的课程演进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反思与建构的过程中既要把握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演进过程,又要正确认识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复杂性,还要树立批判意识和超越理念,达到促进中学政治的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让其适应未来的社会的发展,进而对中学生的发展产生正向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 

[2] 范涌峰.新课程改革的人本路向检视[D].西南大学,2010. 

[3] 房慧.经验学习的反思与建构[D].西南大学,2010.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方式;创新

前言

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出现了各种新的情况、形式和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成为高职学生早日成才、健康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应该充分认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发展上的重要意义,加强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的研讨,提出真正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为高职院校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有效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作出应有的努力。

1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思想政治教育对坚持社会主义信仰有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下,西方依旧推行其“西化”、“分化”的图谋,加紧文化意识领域的渗透,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良莠不齐,一些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文艺作品常常被一起引进来,这就容易使高职学生产生错觉,以为它们是社会主义所认同的东西,从而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潜移默化地改变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

1.2思想政治教育对正确面对市场经济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的契机和挑战。市场经济的理念一方面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扩大了高职学生的主体认识,另一方面它也冲击了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使他们选择的多样化趋势更为明显,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

1.3思想政治教育对民族文化的继承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西方各种思潮对我国群众特别是学生进行越来越深入和潜移默化的渗透,我国民族文化和传统正面临着不断的冲击。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抵御不良思想,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

2.1为高职学生成才提供精神动力

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要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高职学生的日后的发展、价值的趋向和政治的立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若能提高,其文化、身心等综合素质也会有相应的提高,从而促进高职学生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2.2为高职学生综合发展提供思想动力

者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最主要能动因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是道德素质的同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思想工作的基础,随着学生步入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出来的成果将转化为学生发展的思想动力,不但推动学生的进步,而且推动社会的。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法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法有很多,本文根据自身实践提出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构件校园网络两条创新方式,具体如下:

3.1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1.1建设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

首先,成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按比例配备具有国家认定的执业资格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提供场所和平台。其次,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收集体系,确保信息畅通,能充分收集学生心理变化的数据和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和报告学生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最后,建立高职院校心理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对突发性的心理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3.1.2加强高职院校心理辅导工作

首先,通过开展团体活动进行心理辅导,在开展团体活动,通过团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来产生一系列社会心理现象,以达到改变旧行为方式、学习新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目的。其次,开展个人心理咨询,是通过与部分学生单独谈心,深入把握其思想状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最后,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通过展示身边榜样或者先进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树立自信心和奋斗的意识,才能有助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2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建设工作

3.2.1建立交互性校园网络

高职院校应该推进校园网络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建设,充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与学生发展切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以校园网络为纽带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现实状况,加强同高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和了解高职学生提出的问题。

3.2.2建立校园网络的监管机制

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办法、链接网站有害信息检查制度、备文制度和有害信息报告制度等,最大限度地管理好网络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职学生的发展意义非常重要,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进行方式上的创新,是使教育适合高职学生特点、调动学生主动发展积极性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网建设方面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后来者提供一个继续研究的起点,一个思考的方向,由于时间和经验的限制文中不当和疏漏之处请大家斧正。

参考文献:

[1]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19.

[2] 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回眸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 2008,12.

[3] 杨林.从和谐社会理念视角看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4] 蒋祖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当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Abstract: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people's material life and ideas in chan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institutions of the cohesion and competitiveness. Institutions should continue to advance with the tim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contents, methods, innovation.

Keywords: institutio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中图分类号:D412.62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相应的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逐年提高,同时,精神文化水平以及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给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时代要求。特别是近些年来,部分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同时效果欠佳,思想工作一直没有被强化,甚至有的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停滞不前,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意义,并不断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推进,上述成为当前比较棘手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1、剖析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性与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关键且重要,其原因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能取代的作用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事业单位的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主要经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而实现,只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使全体职工的思想观念不断发展与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使职工真正认识现下的社会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知悉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并使自己的观念随时代不断进步与转变,平衡自我心态,使职工不再彷徨与困惑,使职工逐步摒弃传统陈旧的思想,不断树立新的思想与观念。所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并转变陈旧的观念与思想。

1.2 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人们产生比较强大的凝聚力,使职工的斗志得到激发,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工作的顺畅开展与推进。首先,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使职工的人际关系处理的相对较好,使职工团队意识不断增强,增加凝聚力,其次,效果比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职工的政治认识以及思想水平得到进步与提高,同时使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也相应得到提升,使职工积极参加工作并努力进步,这很显然对事业单位的工作顺利开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使整个职工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得到提高,是事业单位的职工在市场中具有突出的竞争力。事业单位运用先进的积极的思想政治观念以及方式方法对职工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与引导职工形成比较先进的思想观念,并能够帮助职工解决遇到的实际的思想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使职工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进步与提高,使队伍在整体质量上得到保证,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与竞争提高高素质的队伍与人才。

2、当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

2.1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将认识上升到一定高度。有些事业单位内部存在一些人员不重视党员建设与业务工作,当今党委书记的行政职务就是典型现象与表现。形成上述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与考评中,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占有应该有的比重与分量。在事业单位中,很容易对行政业务做评价与衡量,但是思想政治方面要进行考核便相对复杂,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确实没有也不能确定具体的有实际代表意义的工作指标,上述种种导致有相当部分的事业单位的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只是注重业务以及行政工作方面的考核以便得到较高的行政成绩。同时,大家工作的质量以及单位的成败与业务工作关系比较直接且密切,业务工作主要决定职工的工作业绩,这也导致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我们应该认识到,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足,其责任主体不单单是领导层面,也包含职工本身。

2.2 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很多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不利,有的是由于缺乏有力且足够的客观条件与基本条件。首先,很多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思想政治人才与队伍。有些事业单位不断调整与改革,期间会有人员的调整与增减或者部门的撤销与合并等情况,这些都可能使思想政治的教育人员的素质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对于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专门的监督与考核管理机制与方法,很多教育工作只是形式上的应付,没有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团结职工以及解放思想的作用。再次,在平常的工作中,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到自身的工作职责之上,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所以,很显然,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缺失诸多客观条件,导致其不能顺利开展与进行,其意义与作用也就无法体现与发挥,因此,这种现状亟待改观与转变。

2.3 思想政治工作缺失足够的针对性。现在的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且方式方法过于传统与落后。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与进步,不断有先进的新颖的事物与思想不断涌现,很多思想政治工作随之变化与调整,但是,在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却没有体现,取而代之的却是对一些书本内容的照搬,不能根据变化随时做出创新,同时,在进行教育与讲解时,对接受教育的群体不做区分,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并不明显。另外,甚至还有事业单位只是把读书、读报、开会研讨等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没有对职工真正进行思想教育与引导,对职工的教育明显针对性不足。

3、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得到改变的措施与方法

在新的社会大环境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要对当前的形势做到充分的把握与认识,明白时代给我们工作以新的希冀与要求,要真正认识到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足与问题,针对各种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不断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向正轨,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得到充分地体现与发挥。

3.1 对职工的合理的物质需要要加以满足。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生活压力都相对较大,人们的生活活动要以货币为主要的交往媒介,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在物质方面先使职工得到初步的满足,才能够近而对职工进行相应的思想方面的教育,物质得到初步满足后,职工采用精力去真正提高自我的精神文化层面,人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我的工作中去。所以,事业单位以及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首先满足职工的合理的物质需要,并不断建立与完善晋升制度与机制,此后,才能够不断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让职工形成比较科学正确的思想与人生价值观。

3.2 要真正将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一定的认识高度和地位。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是主要由党委领导下的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组织与实施,其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要的部分与环节,可以被视为一切工作的基础与生命,是保证人员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与各个部门职工的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并发挥各个部门的力量,动员全体职工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并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职工内心,形成较强的凝聚力。

3.3 有效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事业单位要想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将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职工的内心深处,从而更深入地教育职工和引导职工。实际问题是思想问题的根源,因此解决实际问题也是解决思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既要讲道理,又要办实事,既要听取职工的内心想法,让职工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4 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事业单位要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这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手段方面。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为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队伍,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健全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设施等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设备保障。事业单位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学科研机构,改进政治理论教学,加强政治理论探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充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4、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理论教育人,引导人,调动人的工作,对于引导思想和约束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事业单位要不断与时俱进,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手段、方法等上不断创新,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从而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李松涛,刘飙.基层机关单位思想政治建设浅谈[J].才智,2010.17.

[2] 岑声.浅谈如何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J].南方论刊,2000.9.

篇10

关键词:主体性思考 对话式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难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传统的方式已经很难体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在当今的高校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定距离的,在这里我仅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这个角度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的高校已经不是曾经的象牙塔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代替了精英化,这本来是教育的一种进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大众化的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也日趋明朗化。学生数量剧增,但是传统的讲授式或教师独白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在推行,一点对多点的思想传输,使思想得不到完全的交流,只能单方面灌输,忽视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不能确保其很好地渗透到了学生的思想中。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以改变学生错误的认识为目的的,学生在其中必须得到有关的启发,并且从中参悟出相关的道理,进而才能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方面,也存在不少脱离大学生实际情况的现象。教育者常常只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内容,而把学生思想中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放在一边,这样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缺乏了兴趣,更谈不上作为教育主体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去了。这种现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思想脱节,未能及时意识到学生中出现的新的思想趋势,而进一步讲,这也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学生的选择自由而导致的。要发挥大学生这些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将其培养成为非异化的、有责任意识的、合规律的行为发出者的主体,还需要经过多方的努力。

越来越多的人发出了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呼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由目前的教师独白为主走向,以对话方式进行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对话式教育有着特殊的含义,是指教育主体之间内部精神世界的敞开和沟通,是对对方真诚的接纳,是在教育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的观点、思想和精神上的包容、相遇与相通,从而达到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精神世界的完满建构。也就是说,教育对话是教育主体之间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为基础,以寻求真知、意义创造和建构个体完满的精神世界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平等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从而达到教育主体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主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才是学习,才能获得发展,这就需要个体去思考即同主观世界对话,将与客观世界交流的成果融入到自己的认识体系中去给自己予以指导,这样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是对话式教育所追究的成果。

综上所述,“对教育来说,对话是激发内部动力的策略”。下面我们再从两方面来谈谈对话式教育在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方面的现实意义。

第一,让学生在自己的独立探索中发展主体性。在对话式教育中,学生所面对的是一个对于师生而言都没有预设答案的主题。因此,学生在探索研究中的没一点进步,都体现着学生的思维向一个未知领域的深入;学生的每一点收获,都是学生创造性活动的结晶。在这样一种探索性活动中,学生真正摆脱了来自教师的禁锢,摆脱了“异化的能动性”。这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从而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成长自我,渴望独立,要求独立,这也就复归到了学生最初应该具有的自主的能动性上面。学生在教育中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获取价值观、发展自我、不断走向独立的过程,也正是一个不断地确立自身主体性的过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切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然后就把这个主题的话语权更多地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遇到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对话式教育这样一种新方式,就需要教育者适时的用自己的发言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样一种适当的引导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自我探索、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去。

第二,让学生在师生的真诚的对话中发展主体性。教育应该是一种师生“同在”、师生“同往”的沟通。因此,在反对任何形式的压制、奴役的同时,也要扬弃教师“独白”、“表演”式的教育教学方式,致力于在教育中建构一种对话式的师生交往关系,并通过这样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当教师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以一种平等友好的姿态出现在学生中间,教师就获得了一份信任、一份友谊,学生也流露出一种自信、一种欣喜,师生关系则表现为一种融洽、一种和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双方都是作为活生生的人投入教育过程,共同“卷入”真实的思维活动中。这使得学生和教师的对话更加真实,也更加真诚。同时师生双方真诚的交换意见,实现知识、经验和意义的共享,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思想的交流与提升,更重要的是主体人的生成。

对话式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方式,是教育形式的发展趋势,这种教育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又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与普及,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必定将会得到很大的改观。

参考文献:

[1]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