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环境治理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环境治理新技术

篇1

关键词: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生态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14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并且存在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水污染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人们对水污染的治理非常重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是一种新型的水环境治理技术,尊重自然,在去除污染物质的同时,也注重对水体的生态修复。

1 水环境治理的思路

在传统的水环境治理中,往往非常注重对水体污染中污染物质的去除,但是去忽视了水体的修复和治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水环境治理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工艺和新技术,有效缓解了水体污染。

对于水环境治理来说,不仅仅是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去除,同时还要从水环境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在传统的水环境治理中,需要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来修建污水收集系统,然后对水体污染进行集中治理。在这个过程中,就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也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水环境治理的费用非常高。在污水收集的过程中,由于污水往往不是集中在同一个区域的,往往比较分散,因此对于污水和废水的收集也不好操作。有的地区,对地下水的使用非常多,但是却不注重回灌,最终导致这些地方出现水量不平衡。很多地方采用二级处理技术来对污染进行治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能有效将污水中的氮和磷等元素去除,会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总之,在以往的水环境治理中,并没有考虑到水环境的整体发展,没有彻底对水环境的质量进行改善。

其次,对于水环境治理来说,还应该注重保持水环境的良心循环。水是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水的循环过程包括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如果在使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水资源的循环规律来取水和处理污水,就很容易破坏水的自然循环。所以在水环境治理中,一定要遵循水资源的循环特征,才能让排放到自然界中的水还能够为人们所用。

2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

2.1 人工湿地净化技术

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一种最常见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主要是指模仿天然的湿地来构建一个人工湿地,其具有和天然湿地一样的功能,可以净化水资源,是一种污水处理的良好方式。在众多的污水处理技术中,采用的方法按照污水处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生活处理技术,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就是一种综合技术,其同时使用了化学、物理和生物处理技术,其消耗的资金和各种材质非常少,但是污水处理的能力却很好。利用人工湿地,可以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主要分为填料表面、生物膜等,其中废水经过生物膜,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就会被生物膜中的填料或者植物的根系拦截,并且生物膜还会吸收有机污染物,或者通过生物反应来将其消除。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植物根底可以释放出一定的氧气,所以周围的环境中,在靠近植物根系的部分,就可以存在好氧菌,在原理的位置,就可以存在厌氧菌,废水中的氮和磷元素就可以通过微生物的营养吸收和硝化或者反硝化的作用去除。

2.2 生态护岸技术

生态护岸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生态水环境治理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可以在河边、湖边等通过种植植物,来增强土壤的抗冲击力,亩减少决堤的情况发生,提高其防洪能力。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人们往往通过在河流的岸堤构建硬质护岸体系来提升岸堤的抗冲击能力,一般采用的原料为浆砌石料。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一定程度提升了岸堤的抗洪能力,但是与此同时,也会河岸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但是如果人们人为地构建硬质的护岸体系,就将原本为一体的生态系统隔绝开了,自然就会导致河岸带的生态系统功能削弱。因此,从生态型水环境治理的角度来看,应该尊重自然,不能适用各种硬质的护案体系,而是要充分利用生态护岸体系,利用水运动规律和介质的排列来构建生态护岸体系。生态护岸的形式有很多种,分别为陡坡型、缓坡型和直立型,通过生态护岸体系,就可以对河堤的生态系统群落结构进行优化,不仅可以发挥一定的防洪效果,同时还能够发挥控制污染的效果,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延生生物的生存和活动的空间,将地下水和河水联系起来。

2.3 湖滨带净化技术

湖滨带净化技术也是一种生态型的污水净化技术。湖滨带是指水和陆地生态交叉的地方,是一种生态过渡带,主要存在湖泊流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湖滨带的生态性能非常好,可以维持生物的多样化,同时还可以涵养水分,具有防旱和蓄洪的功能。在湖滨带的水底,将一些吸附填料和一些酶促填料放置其中,就可以构建一个功能多样的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可以对污水净化,并且呈现出来的景观效果非常好。当雨水或者湖水流到湖滨带时,通过湖滨带的各种生物和植物的净化作用,就可以减少各种污染物,然后经过净化之后的水资源进入到湖泊中,就可以保持湖泊水资源的环保性,可以避免雨水对湖泊的水体造成污染。

3 结语

目前的水治理技术普遍存在运行费用高,基建投资大的特点,并且主要集中在点源污染治理上。从生态型技术出发,探讨了一些原位型生态修复技术,指出应该充分尊重自然,遴选符合水环境健康循环的技术。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的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是一种从整体的角度上来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并且其要求遵循自然规律来处理水环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湖滨带净化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是常见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在实际中应该加强使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冉星彦.浅论城市水环境的治理[J].北京水利,2001(04):12-14+46.

[2]宋兰合.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的科技对策[J].建设科技,2008(14):5-7.

篇2

1.1小东溪位于城镇东缘,河长2.5km,宽1.2~1.5m,因溪小源短,自然径流少,排污接纳多,水体污染严重,水体黑臭,水质为劣Ⅴ类,列为永康市黑臭河名单。小东溪的污染源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染为主,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商业污水随意排放,居民生活污水纳管率低,以及城镇地表径流污染等污水长年累月排放,小东溪污染十分严重。

1.2水满溪位于城镇西缘,河长3.5km,宽1.5~3.5m,水质为劣Ⅴ类,水满溪的污染源以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为主。

1.3镇中溪起自井甲塘,汇入小东溪,溪长0.8km,宽1.0~2.5m,是一条排洪河道。唐先镇区的排水和截污设施不完善,没有排水管道,水沿沟渠顺流或排入污水管道雨污混排,由于沟渠断面偏小,淤积严重甚至堵塞,排水不通畅,遇暴雨时易见内涝。镇区现有的污水管网设计标准低,实际截污覆盖率不到60%。一方面,雨污不分,雨水污水都入污水管道混排;一方面,污水管道损漏、堵塞严重,污水返流到地表,直排污水和返漏污水流入河道是水体污染重要原因。

1.4池塘城镇26个池塘具有浣洗、蓄水、排水、灌溉、消防等功能,面积大的有2400m2,小的只有55m2,总面积达2.1万m2,总容积超过3万m3。但是只有少数几个池塘可以供浣洗之用,其它池塘水质恶化,基本丧失使用功能,塘内固体杂物和垃圾堆积多,淤泥淤积厚,水体富营养化,有的发黑发臭,有的藻华爆发,有的漂浮黑色悬浮物。唐先镇区呈中间高两边低地形,边缘的水满溪和小东溪是镇区排水的天然通道,但是径流量少地形低,不能依靠自流给镇区池塘提供水源,池塘水源闭塞,只靠雨水补给,水体流动性极差。

2治理措施

唐先镇将城镇水环境治理列入“五水共治”工作目标,委托技术单位制定了《唐先镇污水专项规划2014—2016年》、《唐先城镇排水专项规划》、《唐先城镇水系连通试点工程规划》,并根据城镇水系水污染现状调查和污染成因分析,编制了唐先城镇水环境治理方案,计划4a(2013—2016年)完成。

2.1河道治理

2.1.1河道清污清理河道污泥。小东溪有3处共85m长的河段石油类污泥淤积严重,色泽浓黑气味熏臭,经过的水流无不变黑,必须彻底清除。用人工作业方式清理污泥共70m3,清理出的污泥运送到市垃圾填埋场处理,以杜绝有害污泥污染环境。

2.1.2治理企业排污实施企业排污整治。调查企业排污口,规范企业排放,督促企业完善废水处理设备,整治了16个排污口,停产限期整改7家,关停3家。企业排污是小东溪的主要污染源,通过排污口整治,企业废水处理率大为提升,污水偷排行为得到约束。

2.1.3畜禽养殖整治实施畜禽业专项整治。实行“禁养区全面退出、限养区只减不增、宜养区生态养殖”,城镇区域列入禁养区,共关停规模以上养殖场16家、小养殖场41家,基本消除了畜禽养殖污染。

2.1.4河道综合整治实施小东溪和水满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进行河道疏浚、护岸加固、护岸绿化、建生态廊道,小东溪的河道加宽到5.0m,水满溪河道加宽到7.5m。应用生态工程新技术,恢复和强化河道生态功能,明显改善水质,适应城乡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整治目标。

2.1.5河道保洁建立河道长效保洁制度,对河道垃圾进行集中整治,成立河道保洁队伍,河道保洁日常化,保持河道整洁。

2.2池塘治理

2.2.1生态清淤池塘的淤泥中富含污染物、营养物,其向水体释放造成的二次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水藻爆发、黑色悬浮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实施清淤是最有效最直接清除水体污染物、营养物的措施。唐先镇实施城镇池塘清淤工程,使用水力冲挖方式清淤,带浮筒的高压水枪和吸泥泵作业把泥水输送到专设的淤泥堆放场。共清淤池塘水面2.1万m2,清淤量1.4万m3。清淤要处理好淤泥污泥输送和处置问题,避免直排河道造成二次污染。这次清淤专门设置5个堆料场,淤泥通过皮管输送到堆料场沉淀固化,堆成熟料后,给有机肥加工厂做原料,或者供农田使用,较好地解决了淤泥处置问题。

2.2.2水系连通环境调水环境调水是因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治理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在于改善水体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其应用对象主要是纳污负荷高、水动力不足、环境容量低的城市河湖和水网[2]。唐先城镇水系特别是池塘水源枯竭,水交换缓慢,污染物易于留滞沉积,而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远超水体的自净能力,呈封闭型水体污染形态,形成严重的水污染。唐先境内的大桥水库库容较大,水质优良,距离唐先城镇只有2.7km,从大桥水库调水,工程造价不高,可以自流到达,运行费用低,容易实施。大桥水库引水工程包括葡萄园区滴灌工程和城镇引水工程2部分,使用同一条主干管,管材为PE压力管,主干管管径DN450~315,管道全长2950m,工作压力为0.8MPa。城镇引水干管从主干管2+386m处分出,使用DN200PE压力管,长320m。引水干管到达城镇北口后,分3条管径为DN160的支管分别输水到马混塘、井甲塘和油山塘,水流自北而南分3条水路流通所有池塘,各个池塘都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有的经上塘下塘间沟渠连通,有的经涵管与镇中溪连通,水流通畅。引水从首塘起依次流入下游池塘,后流入小东溪、水满溪。引水干管和支管都安装有节制闸,可以控制引水流量。引水工程示意见图2。引水工程要考虑生态引水需求量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平衡关系,不能超额引水而使水资源合理利用失衡。唐先镇制定了《大桥水库滴灌引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对大桥水库设定水量分配预案。大桥水库正常库容200万m3,可控来水量为360万m3/a,分配滴灌引水工程供水量为75万m3/a,占水库水量的21%,其中200hm2(3000亩)葡萄种植区供水25万m3/a,城镇引水供水50万m3/a,对以灌溉为主的水库来说是适度的。经实际流量测算,唐先城镇引水流量4080m3/d,设计引水总量控制在50万m3/a以内,即引水天数控制在122d/a以内,除去丰水期和葡萄园灌溉时城镇不引水,其可引水天数在合理有效的范围内,基本满足少水期对城镇池塘和河流的补水需求。引水工程有专职人员管理,可以保证引水的有序调度和工程管理维护,引水周期应当考虑连续引水流量以满足水体置换率,少水期不可长时间停引。城镇引水工程的引水量,能促使城镇水系水循环1a达14~16次,基本保证水体水质得到有效提高。

2.2.3截污纳管治污是保证实现水质可持续改善的根本条件,首要的是提高截污纳管率,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由实践经验得知经一般处理的废水需10倍以上清水稀释,未经处理的废水需25倍以上清水方能稀释自净[3]。为了提升污水处理水平,唐先镇对城镇区污水管道进行系统改造,出台新的《唐先镇污水专项规划2014—2016年》,以提高城镇公共污水功能和改善城镇水环境为目标,构建高效的城镇排水系统,实行最严格的雨污分流制,达到雨水及时排除、污水有效治理的目的。污水管道的建设均按远期规模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与规划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在建设主要骨干道路时,应同时敷设雨水、污水管道,避免道路的重复开挖和雨水污水混接现象。在新建居住区也应同步建设雨水、污水收集系统,并与城镇污水管网相适应。根据预测,唐先城镇区近期生活污水量2568m3/d,近期工业污水量510m3/d。污水排水管道都为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的,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管径d<600mm的,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hdpe),DN800~300规格的污水管网总长度为25751m。

2.2.4水面保洁唐先镇实施严格的城镇卫生保洁和稽查制度,加强专业保洁队伍建设,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保持城镇地面清洁,将城镇地面径流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把河道保洁机制引入城镇水面,聘用1名专职保洁员实行城镇水面日常保洁,巡捡水面垃圾杂物不少于1次/d,保持水面清洁。

2.2.5生态修复生物净化是水体自然净化的重要形式,在水体内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水生生物,微生物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被水生植物如水草、藻类等吸收,水生植物又被鱼类吞食,这一系列的水生生物链,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起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4]。唐先镇在实践中运用了多种生态修复措施。(1)建设生态护岸。在以往的护岸整治中,忽视了生态功能结构,出现了如浆砌块石、浆砌条石等硬质护岸形式,隔绝了岸上植物、土壤、地下水与水体的生物交换和循环,使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变差,还使一些水生动物失去了生存和避难空间,不利于生物净化。唐先镇在河道和池塘治理中,新建和修复护岸用生态砌块砌筑,变刚性结构为柔性结构,尽量建设多孔性和自然性的生态护岸。对有条件实施的岸堤进行植树绿化。(2)营造生态浮岛。在池塘中种植水生植物抑制富营养化,种植品种有莲藕、睡莲、菖蒲、水浮莲等,用干毛竹做植物固定围拦,生态浮岛临塘岸设置,便于管理,要控制植物不要溢出围栏,特别是水浮莲,要定期打捞梳密,促进水体营养物质转移。(3)养鱼洁水。在26个池塘放鱼苗8万尾,有鲢、鳙、草、青鱼等滤食性、草食性鱼种,这些鱼类主要摄食浮游生物、藻类和水草,能够净化水体,维护水域生态平衡。

3治理效果

唐先小城镇水环境治理工作实施以来,除了截污纳管工程还在施工中外,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已经取得显著效果,水环境明显得到改善。(1)水质得到根本改善,消除了黑臭塘、黑臭河,池塘水质清澈,据永康市水质监测点水质报告,2014年4—9月小东溪为Ⅳ类水,达到了市阶段性考核目标。水生态逐渐恢复,池塘蓝藻爆发现象彻底消失,鱼类生长正常。(2)水域功能恢复,水系水流通畅、容水量增加,蓄得了水排得了水。(3)水环境改善使水域成为景观环境,成为居民亲水、休闲的场所。

4结语

篇3

1、污染问题

工厂是一个生产作业的集中区域,其涉及到多种工业化产品,因而最终产生废弃物类别也是多重多样的。从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工厂废水可导致大面积水域污染,水质恶化、污染物超标、水生植物无法生长等,这些都是工厂周边区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水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水资源污染将对社会环境、人居生活、产业发展等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2、标准问题

为了整顿工业经济发展秩序,国家对各类生产区域实施项目规划,要求工厂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体系,帮助企业解决现实生产中遇到的污染问题。实际监测发现,废水环境监测缺少明确的标准参数,对工厂监测内容达不到预定标准,影响了环境治理决策的有效性。目前部分国家重点源监测项目与行业标准污染物项目不一致,如制糖、造纸、城镇污水处理厂等。

制糖行业监测项目监测分类监测项目重点污染源pH值、色度、COD、BOD5、氨氮、石油类、流量行业标准污染物基本控制项目pH值、COD、BOD5、氨氮、SS、总氮、总磷、单位产品(糖)基准排水量

3、治理问题

监测是为了更好地治理环境,对环境监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工厂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导致废水污染面积逐渐扩大化,对新水域产生了更多的危害性。总结原因,多数工厂从运营成本角度考虑,对环境治理未投入足够的出污费用,废水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另一方面,环境监测机构职能不健全,现阶段难以达到预定的监测指标,这些都阻碍了废水监测与治理工作。

二、基于监测结果的废水处理方法

水资源是人类长期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注重水资源保护是科学发展观要求。考虑到工业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强化工厂废水治理力度,为工厂建立更加全面的废水治理方案。当钱,废水治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可根据工厂内设备建立针对性的监测处理方案。

1、物理法

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废水中污染物的性质、组成、状态及对水质的要求。一般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三大类,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这是物理法应用的基本原理,对工业废水过滤起到了基本净化作用。工厂可设计相对规模的生态绿化池,按照工厂生产规模定期回收废水,通过净化池处理后完成净化作用。

2、化学法

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体物质,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执行有效的净化处理方案,这样可以避免废水处理中出现的异常问题。例如,中和法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废物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类、重金属等;氧化还原法用来除去废水中还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杀灭天然水体中的病原菌等。

3、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要求在废水池中设置生物过滤系统,及时清除水中有害物质,避免废水排放后对周围水域产生污染作用。例如,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用来处理生活污水或有机生产废水,使有机物转化降解成无机盐而得到净化。生物法处理要注意考察工厂类型,不同工厂所用方法存在差异性,选择合适方式进行处理以保证净化效果。

三、结论

篇4

英文名称: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6929

国内刊号:11-1827/X

邮发代号:82-38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8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5

“深圳蓝”的理念升级版: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生态是资源、是竞争力、是质量”的“三生态理念”。理念是创新的前提,理念决定高度与方向。理念的转变,标志着深圳正在从一个时代高度向另一个时代高度的攀登。“三生态理念”是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在践行中的创新。目前许多地方和媒体错误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等同于环境保护,其实十提出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基于东方系统智慧、从根源上治理环境的新文明之路。“三生态理念”走出了就环境治理环境的误区,把生态文明建设看成破解深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难题的新时代机遇来对待。如果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单纯的环境保护,就会陷入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增长负担的认识误区,而 “三生态理念”恰恰是把生态环境看成是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资源、新生产力、新竞争力,而且也是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质量高低的主要内容和标杆来对待。

“深圳蓝”的环境治理升级版:从局部到全领域、全过程、全民参与的“三全治理”之路。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的先行示范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虽然比其他地区更注重环境治理问题,但由于环境治理思路和认识定位的不到位,导致环境欠债很大。从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立市”战略以来,全领域、全过程、全市民参与的“三全治理战略”,成为深圳治理环境思路的升级版。所谓全领域覆盖,就是以建设国际低碳城市为导向,把绿色发展融入到城市规划布局、自然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聚等各方面;所谓全过程,就是围绕生态建设的各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安排,实现制度管理的全覆盖;所谓全民参与,就是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即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四绿色生活”。

“深圳蓝”的城市建设升级版:从效率之城到“深圳蓝”之城。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示范城市,“效率城市”是被社会公认的深圳名片。在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之后,“效率城市”的名片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在“三生态理念”的指导下,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深圳蓝”为靓丽名片的城市建设的升级版。为落实“深圳蓝”的目标,深圳实施大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美化三大提升行动;提出建设“公园之城”新目标。

“深圳蓝”的经济升级版:从速度经济到绿色经济。基于“三生态理念”的深圳生态城市建设,以事实印证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恰恰使深圳经济发展迈向了一条数量与质量并行的绿色发展之道。整个“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1.7万家,但与2010年相比,深圳市主要经济指标仍实现了大幅增长。“十二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6.4%,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此前的1354家增加到5524家。资源能源单位产值的消耗量明显下降,其中,万元GDP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9.5%、43.0%和21.0%。

篇6

关键词:农村水利 管理 形势 策略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40-01

一、农村水利目前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原来农业生产主要保证粮食产量,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基本生长需要.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对灌溉、降渍和抗旱的标准与原有的设施不一致,其标准更高;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近年我镇农村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对水源水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污染导致水产品大量死亡的现象日益增加,水资源矛盾越发突出。

二、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农村水利工作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利用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发挥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今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是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清淤、圩区治理以及农村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推广有效益的技术项目,搞好技术示范工作。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后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节约资金,提高效益,不仅仅要发挥水利工程的保水,蓄水,调水,防汛抗旱功能,还要有观赏价值,比如水利工程里的渡槽,不仅发挥了重要的度水功能,往往也是一个景观。

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也是增加农业收入主要途径,并且对于解决农业面污染,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必然的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支渠全部硬化。

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对灌、排、降技术的改良已经迫在眉睫。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严重影响,水产品大面积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树木的滥砍滥伐,植被的过度开垦导致水土严重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才能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相辅相成。

4、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

防洪除涝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加强建设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要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一是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二是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有关水费征收政策,做到取自于民用之于民,三是对通过确权划界取得的水土资源或经营性资产,再通过出租、承包等形式获取收益。其次,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质,对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其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要做好管养分开工作,养护工作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机制操作,减轻管理单位的财政负担。再次,要研究制定排涝费收取使用办法,要根据当地工情、水情和种植养殖业及工业经济特点,研究制定排涝标准,提供优质服务;按照能源费、工资、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等核定排涝费,细化受益面积、保护人口、企业产值、种植养殖业等负担比例,由管理单位向受益个人、受益单位收取排涝费。

三、对农村水利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地方领导,提高对农村水利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没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但农村水利始终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因此我们一定要正视困难,多调查、多分析、多研究,并拿出切实的对策,尽快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向前发展。

2、要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

乡镇水利管理站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和维护,防汛抗旱,灌溉排涝,水资源调度使用管理,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圩区建设和国营机电排灌站的运行管理,新技术推广等等。乡镇水利站要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与经营相分离、综合和专业相结合、科技和指导相协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规划、论证、设计、建设、监理、后期管理、维护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进行科学管理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治理;变革

一、大冶市生态环境状况与问题

(一)大冶市生态环境状况

1、水体环境状况。近年来,大冶市的主要湖泊大冶湖(外湖)与保安湖(大湖区)两湖的水质均为轻度富营养,水质呈现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特征趋势。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使矿区附近居民的饮用水保证率低;植被差、水土流失等因素也是造成水体环境日益恶劣的重要原因。

2、空气环境状况。近年来,大冶市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工业废气及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冶炼、电力和建材等行业。

3、固体废弃物状况。大冶市工业固体废物种类主要是尾矿、冶炼废渣、粉煤灰和炉渣。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主要行业是采选、冶炼、电力等行业。

(二)大冶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城市资源日渐枯竭。随着日益增加的开采年限,主要资源的产量和保有储量都在不断下降。2008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大冶市作为中部地区典型城市名列其中。

2、以采掘业污染为主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工业企业“三废”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煤炭采掘,矿石采选造成的水污染问题和由水泥业、钢铁制造业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尤其突出。

3、水生态系统损坏,净化功能减弱。工业生活污染、水土流失造成大量废渣废土、生活垃圾流入湖泊港渠;大面积的养殖围栏,增加湖水富营养化。生态的失衡,也减弱了水体自净能力。

二、大冶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举措和困境

(一)大冶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举措

1、加强污染源头控制,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管理建设项目,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对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

2、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对重工业加大监察频率;加大“五小”企业①的整治力度;严厉查处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创新监管执法手段,创新环境监管执法机制,加快环保警察机构组建及运行步伐。建立和完善环保与公安联动执法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3、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推进工业、城乡生活、农业农村和河道源污染治理,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农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4、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

(二)大冶市生态环境治理困境

1、自然条件先天不足。受地势地形的影响,大冶市森林覆盖面积大部分分布在南部低矮山区,北部地区、矿区、湖区周边森林植被稀少,使大冶市森林覆盖率低且分布不均匀。自然条件的先天不合理,分布不均使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实施有难度。

2、经济结构不合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逐渐枯竭,大冶市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大多数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固定资产,资金的流动性较差,制约了资金的合理分配,使有关的生态经济措施得不到有效实施。

3、高新技术的缺乏。大冶市的产业发展单一的依赖于资源开采,地区的生产总值提高也主要是以加大原矿开采为手段,缺乏高新的技术含量,使大冶长期处在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中。

4、财政资金的缺乏,政策法规机制不健全。在大冶市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乡镇和部门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引进项目时没有办理关于环保手续就兴建并投入生产,造成了新的污染和纠纷。缺乏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法、有关环境容量指标控制和资源补偿机制等。

三、走出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对策

(一)加快产业转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须以生态文明为约束条件,适应建设需要,率先进行范式转换,更新执政理念,重新界定政府角色,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提升政府能力。”②以变革创新总揽全局,全力打造生态文明、产业发达、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丽大冶。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文明的优势来保障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将社会文明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样既能满足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又不威胁到后代人的生存。”③

(三)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工业,优化各区建设格局;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完成现代服务业、物流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商业网点规划修编。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激活大冶发展内动力

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加强税源管控。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政府投资市场化改革,允许民营资本的进入。对民营资本的进入,参与生态治理修复项目给予政策支持。

(五)围绕建设美丽大冶,增强发展凝聚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推进城市创建工作,构建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智能化、长效化机制。

“政府应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化养殖。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积极改进新技术、采用新工艺,从源头把关做到“零污染”。村民在增强自身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农村环保事业的同时要通过建立相应的民间环保机构来努力争取自己的监督权与话语权。”④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较好地解决全市城乡供水问题。

“绿色决定生死”的新理念是改变大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抉择。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与生态相融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生态发展作为大冶市县域发展的重点,是大冶市走出县域经济发展困境的新途径。(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注解:

① “五小”企业:指小选矿(小选金)、小化工、小水泥、小钢铁、小造纸等生产规模小、能耗高、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差、设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小型工业企业,属国家明令淘汰对象;

② 洪富艳著.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治理模式创新[M].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

③ 张建英著.区域生态治理中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型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④ 康瑶瑶.武汉城市圈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0.

参考文献:

[1] 袁占亭.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与生态重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 石存惠,汤杰.浅析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J].商业经济.2012(03).

[3] 康瑶瑶.武汉城市圈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0.

[4] 洪富艳.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治理模式创新[M].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

[5] 张建英.区域生态治理中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型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6] 黄石市环境保护局.二一三年黄石市环境状况公报[R].2014年6月9日.

[7] 黄石市水利技术推广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黄石市水土流失监测公报[R].2006年4月.

篇8

【关键词】露天采矿;地质环境;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每一个矿山因为具有各种不同的特点,因此矿石的品种、本身具有的优势、矿山开挖办法的不同、矿山地质环境容量具有差异,虽然说露天采矿具有很多良好的效应,这样的开采办法被广泛的利用和推广,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造成水源污染,带来相应的地质灾害,影响到空气质量等。因此笔者对露天采矿给地址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探讨防治的办法。

二、在地质环境下露天采矿所带来的影响

1、采矿活动破坏和侵占大量上地,造成水上流失。在各种地质环境之下进行的露天采掘所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地质遭到显著的破坏,露天采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石块、渣滓以及矿渣,堆积在地表,使得土地空间受到占用。笔者通过查阅一些相关数据,发现在我国整体范围之内,因为矿山开采带来的土地占用面积已经超过了500多万hm2,加上被占用的植被面积,被占用的整体面积整整700多万hm2。因为露天矿石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表植被,由于土壤没有了土地植被的依附,就会带来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遭到破坏的土壤,在自然的循环中,就会受到风和雨水的侵蚀,土壤慢慢的就会变得沙漠化。还有就是,矿石在冶炼过程中,就会产生带有酸质的液体,这些废弃液体给矿山的土壤带来很严重的污染,同时也会污染到矿山周围的农田和土地,这样就会造成很多田土的荒废。

因为矿石的开采,所带来的地质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而且给人类带来了很严重的人身和经济方面的损害。因为矿石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山体,使得山体失去了平衡,产生了变形,在风雨侵蚀下,山体就会产生塌方、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3、导致地貌景观的改变与重塑。如果开采的矿山在在风景区附近,就会因为开采矿石而破坏了该风景区的自然形态和美观,这样就使得风景区失去了旅游的效果。

4、对水环境系统的破坏。通过在开采矿石的途中,会带来一些废弃矿渣和废弃矿石,这些物品还残留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空气中受到风雨侵蚀,就会产生一些酸性物体,这些酸性物体跟氧气产生反应,就会跟雨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带有酸性的雨水,同时冶炼排放的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就向外排出,给矿区周围的水源带来了影响,这些受到污染的水体无法满足人类正常使用的需求。还有就是,由于采矿区的自然水流和降水情况受到了改变,打破了自然均衡,因此就形成了以采矿区为中心的大而积降落漏斗,使得泉眼干涸、水源枯竭。

5、严重的环境污染。露大开采爆破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对职工及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农作物生长构成一定危害。煤研石山含大量H2S成分,在长期的物理、化学及降水淋滤作用卜,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污染物向外排放,造成周围地区空气、上壤、水源的严重污染。煤田自燃产生的烟雾,富含H2S、SO2、 C0、 NO2等有害气体,对人体、动植物危害极大。

三、治理矿山环境时遇到的难题

1、环境治理政策。对老矿山及已闭坑矿山环境治理的承担主体、治理费用、治理成果(上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环境治理出资人的利益保护等都需要国家法律政策给以明确界定,否则,治理人的利益很难得到保护,就会缺乏投资积极性。

2、技术投入。地质灾害防治涉及多种学科,需要较强的技术投入与支持。我国目前缺乏专门科研机构,难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矿山地质环境预测滞后并缺少生态环境恢复手段,使得治理效果短期内难以显现。

3、政策落实与监督。矿山环境治理涉及国上、环保、农、林等部门的多重交叉管理,往往是各行其道,缺少合作沟通,难以形成一盘棋。加之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使得这一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一些中小矿山对资源的掠夺式开采,使得原木就很脆弱的地质环境雪上加霜;许多国有矿山企业负担重,效益差,资金筹措困难,对环境治理力不从心;在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上,只提出环境治理保护的原则性要求,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内容;税收和则政政策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得不少矿山重开发轻环保,环境治理保护成为一纸空文。

四、整治露天采矿环境重要性

1、露天采矿环境恢复和治理有利于提高矿区生活质量。露天开采时,造成大量土、石、灰、渣到处堆积,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安全隐患,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粉尘、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和身心健康。经过治理和恢复后,矿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治理,植被逐渐恢复,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2、增加耕地,提高了土地使用率。矿山开采后形成大面积的采坑,通过覆土回填后,能够继续种植,增加了耕地面积,使部分矿工重新开拓生产、生活门路,缓解了人们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3、绿化环境,恢复植被,有利于生态平衡。矿山开采破坏了植被以及区域的生态平衡。在矿区内进行植被恢复,可大幅度提高矿区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稳定生态平衡。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露天采矿环境恢复降低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爆发几率,减少了矿山对周围水流的污染,使矿区生态环境和地貌景观可以得到逐步恢复。

针对矿山环境的防治对策

1、对我国针对矿山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进行完善和补充,使得矿山环境的保护用法律的手段来进行。现在,有很多专家针对我国矿山治理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出了很多要求。我国针对矿山环境的管理条例,用一种法律法规的方式规定了各主管部门和矿山企业的各种权责内容,在整治矿山环境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比如资金的取向方面,资金的利用方面,以及复垦上地的有偿转让等,并且要建设相应的矿山环境监管体系,避免重复管理和交叉管理的出现。

2、以人为本、防灾减灾。要从引起地质灾害的诱因入手,从防治方面开始,并尽量的减少灾害的发生。

3、加大矿山环境治理技术的科技投入,着重研究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变化与防治工作。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引进适合矿区的生态环境重建技术,施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矿山。

4、开展矿山环境调查,建设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进行整体的分析和调查,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建立针对矿山环境监测数据库和信息库,进行动态的监测矿山环境,及时发现情况并及时处理;同时要在灾害预警方面建立相应的机制,跟政府随时保持联系,并进行相互的交流,使得矿山环境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5、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在整治矿山环境时,要把工程策略和生物措策略进行融合,这样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才能进行得彻底。因为工程策略来治理矿山环境的话,虽然能从根本上把地质灾害给治理好,但是不足就是需要投入很大金额的资金,生物策略来治理矿山环境的话刚刚能够跟工程策略治理办法互补,生物策略方法的优点是投入的金额很小,能够对小范围的气候进行概述,因此能够在治理矿山环境时广泛的运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矿山开采时,要对保护该处的地质环境,并且使得矿山资源具有可持续性使用和发展,同时要进行合理利用,使得山体的生态平衡得到保证,这才是矿山开采工作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朝阳. 浅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J]. 科技与企业. 2013(09)

[2] 王志骅. 张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J]. 煤矿安全. 2013(07)

[3] 文唐章,王仕昌,张少华. 淄博市淄川区采空塌陷现状与治理对策分析[J]. 山东国土资源. 2013(05)

[4]车路宽,郭维.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探讨[J]. 科技风. 2013(06)

篇9

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重心的战略性东移,浦东开发开放功能进一步释放,上海洋山国 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的建设,即将崛起的惠南新城和海港新城,使南汇这座上 海的“后花园”同时成为上海经济发展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护 南汇的生态环境,让这座“后花园”更加瑰丽,无疑赋予了南汇环境保护和建设全新的理念 和使命。这种理念,就是让人们充分认识生态环境这座人类的宝库,不仅是一种资源,一种 财富,更是充满内涵的一种文化,一种形象;就是让人们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 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障环境安全就是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围绕南汇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我局按照上海市政府第一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 计划”(2000-2002)的统一部署,结合南汇环保建设实际,重点开展了水环境治理、大气 环境治理、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综合环境的整治工作,可以说,这一计划的实施,不仅成 为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推进器,而且翻开了环境保护和建设史上崭新的一页。

在第一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重点开展了水环境的整治工作,实施了 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采取截污治污措施。为保护和改善被我区人民喻为生命河、母亲河的 大治河水质,投资1.2亿元,建设了污水收集排海总管,管道全长19.7公里,途经4个镇和1 个工业园区,日收集处理废水10万吨,现已有40多户企事业单位和惠南镇的部分地区每日近 3万吨的生产、生活污水纳入排海总管。并相继建设了远东大道2.3公里长的污水收集管道, 启动了污水芦苇湿地净化处理工程的建设及周康地区5万吨的截污纳管支管等,有效减轻了 大治河的污染,为保护大治河水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抓好河道的综合整治。过去三年 中,先后建设了浦东运河、大治河等6条(段)样板河,总长12.9公里,投入河道疏浚资金7 07万元,完成护坡工程20公里,共清除河道垃圾2000多万吨,全区有63条中小河道经市级验 收为达标河道,基本实现了区主要骨干河道面洁、岸清、有绿的目标。同时建立了一支165 人的长效保洁队伍,并建立了分级、分段的保洁制度。三是加大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力度。 按照“资源化、减量化、生态化”的治理原则,对以大治河及主要支流两岸为主的大型禽牧 场进行了综合治理。同时实施了资源化利用,运用高新技术,把畜粪加工成有机肥料,目前 已形成了收集、加工、生产、销售一体化的运作网络,每年“消化”畜禽粪便达3万多吨, 不仅有效地减轻了水污染,还使污染物变成了“宝贝”。四是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 依据环保法律法规,对污染物超标排放且影响群众生活的排污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对一批污 染严重、经济效益差、治理无望的企业有计划地进行关、停、并、转,目前,工业污染已基 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在大气环境整治过程中,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抓好煤烟型污染控制。积极开展了 “基本无燃煤区”、“烟尘控制区”的创建工作,三年中,惠南、周浦、大团、新场四大镇 相继创建了烟尘控制区,2002年,康桥、原瓦屑、航头、六灶、原盐仓五个镇也完成了创建 工作,并通过了区级验收。其间,惠南镇还率先创建了“基本无燃煤区”,并通过了市级验 收。二是抓好燃煤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工作。2000年已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12台1吨以 下的燃煤炉、窑的清洁能源替代实事工程,并且在三年内完成1300多户居民天然气替代工作 。三是抓好农村秸秆禁烧。在巩固浦东国际机场4公里半径范围“秸秆禁烧区”成果的基础 上,建立了以浦东国际机场15公里半径范围和远东大道、外环线2公里范围内13个镇1个工业 园区共139个行政村的“秸秆禁烧区”。

在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方面,把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作为重点,制定了 全区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规划和组织实施的分年度工作计划,按照中转站布局,由区统一安排 各镇生活垃圾中转,实行“村收集、镇运输、区中转”的操作流程,在全区形成了较完善的 区、镇、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运转网络,并且提前一年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农村生活垃圾统 一收集实事工程目标,为改善南汇的农村面貌,缓解环境污染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篇10

关键词:农村 水利工作

1 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它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它涉及到闸、站、堤、河流、沟渠及水利配套设施,分为农村蓄水设施、引水设施、输水配水设施、提水设施、田间灌溉设施、防洪除涝降渍等抗御水灾害设施等,是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镇村居民生活创造条件的基础设施。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接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等等。这一切,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原来农业生产主要追求粮食产量,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对灌溉、降渍和抗旱的标准与原有的设施不一致,其标准更高;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困难。

1.2 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不能保证所引发的矛盾相对增加,也影响到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水费的收缴。

1.3 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目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政府组织向村民自主转变,由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意见转变,由尽可能以资代劳向尽可能出工转变,由政府组织号召向“一事一议”转变,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环境与投资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4 应正确理解水利产业政策。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指防洪除涝工程、农田灌排骨干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资源工程等;另一类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指供水、水面养殖、水利综合经营等。如果按照这一划分,农村水利建设中的许多工程都是公益性较强的工程,都需要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支持。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一工程性质划分的误区,导致了农村水利投入主体不明的缺陷。对农民来说,有了这一划分,都把防洪除涝工程、农田灌排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水资源、水环境的治理作为政府投入的主体。但实际上并不尽然,因为对于流域性的防洪工程是公益性的,但对于区治理中涉及到的防洪除涝工程,其受益者和受益范围都非常明显,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农田灌排工程应该是农业生产性的工程建设,其受益范围和受益者也非常明显,不应该把政府作为投入的主体,相反农民应该成为农业生产投入的主体。

2 今后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农村水利工作要围绕“一个目标”(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利用“两大优势”(即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三个协调”(即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四个体系”(即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发挥“五个方面作用”(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今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是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清淤、圩区治理以及农村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推广有效益的技术项目,搞好技术示范工作。转贴于

2.1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

2.2 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2.3 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死鱼、死虾、死蟹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2.4 加快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特别是从抗御突发性暴雨受到的灾害影响来看,农村城镇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2.5 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防洪除涝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加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第一,要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一是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二是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有关水费征收政策,三是对通过确权划界取得的水土资源或经营性资产,再通过出租、承包等形式获取收益。第二,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质,对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其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要做好管养分开工作,养护工作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机制操作,减轻管理单位的财政负担。第三,要研究制定排涝费收取使用办法,要根据当地工情、水情和种植养殖业及工业经济特点,研究制定排涝标准,提供优质服务;按照能源费、工资、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等核定排涝费,细化受益面积、保护人口、企业产值、种植养殖业等负担比例,由管理单位向受益个人、受益单位收取排涝费,由县及县以上政府出台政策,建立财政、集体(或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机制,解决排涝费用问题。

3 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