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密度范文

时间:2023-04-04 14:4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密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密度

篇1

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建筑密度一般不会超过40%-50%,用地中还需要留出部分面积用作道路、绿化、广场、停车场等。

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率考量的对象不同,相对于同一建筑地块,建筑密度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面积占用率,建筑容积率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使用空间。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现代社会的步伐日益加快,程度日益加深的同时,我国高楼林立,城市的密度日益增大,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站在建筑学的立场上,对建筑进行空间方面,实体方面以及功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重新规划城市建筑空间的发展,找出调整高密度城市的持续发展计划和对策,为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

关键词:

高密度环境;城市建设;建筑学;解决办法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中的楼房建设变得越来越密集,城市用地变得越来越紧张。因此,结合建筑学的知识和原理,加快改变城市的高密度环境的状况,科学地调整城市布局,全面对空间、实体、功能等问题的改造,显得十分必要。从而使得宝贵的城市用地规划更加科学、高效、合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贡献力量。

1探索建筑学对改善城市高密度环境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用地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城镇人口以及越来越多的劳动力爆发性的转移到城市中,这种状况在大城市显现突出。大量人口的涌入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城市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分配。为了容纳涌进城市中的大量人口,建筑工程日益增多,过度加高以及开采地下空间,城市超负荷的容纳人口和工程,导致了城市十分高密度的环境,在高强度的工作以及环境之下,人们生活压抑,城市发展低迷。为了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人民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利用建筑学原理来改善城市高密度环境显得十分必要。建筑学背景下,对城市高密度环境的改善最重要的是对城市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有效利用城市用地,实施用地的紧缩和有效分配机制是解决城市高密度环境的关键。与此同时,还不能忽略城市人口、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要对整体进行全方位统筹考虑,确保规划后的城市能够改善人们生活、工作、出行以及活动的环境,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对于城市宝贵空间用地的科学规划和利用。

1.2提高建筑学的买用价值

建筑学原理注重将城市的建筑与城市的发展环境相结合,包含了建筑、艺术、人文等多学科。能够指导工程建筑与建筑的环境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使其具有更高的实用性,使建筑与环境更加协调。建筑学不仅立足于宏观上的协调,而且注重城市中微观环境下的具体的人和物。综合考虑以人为核心的基本要素,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及人们发展的需求.城市用地的紧张会导致城市高密度环境的形成,使得建筑缺乏艺术性与结构性,建筑群也显得十分杂乱无章。建筑学要求将自身的艺术调节功能发挥出来,这种做法能够使得建筑群更具规划感和整体感,建筑与环境的完美就和,城市的形象也会随之提升。

2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的解决方法

2.1实施缩微化战略

首先要分析出导致城市高密度环境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统筹规划,重点解决提成城市建筑空间品质与城市空间紧密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城市空间的优化和调整,塑造城市风格,提升城市的总体形象。其次,对城市的街区以及公共用地按部就班的进行小范围的改造,逐步递进,提高高密度城市公共用地的利用效率。同时打造城市多功能用地。

2.2全面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

在对城市高密度环境进行规划改造前,要对建筑空间进行实地的调研,确定建筑可以使用的空间大小,协调人与空间的关系,维持人们生活环境以空间的协调发展。将建筑的空间有效利用起来在为城市节省空间,为城市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的为人们谋求更好的生存环境是建筑学的第一要义。填充、缝合等小范围的变动,也就是在固定的空间中穿插一些小的修补工程,能够很好的修整城市中的建筑结构,完善结构中的功能以及设施,使得建筑成为一个连续的逐渐形成的空间架构,从而更加完善的将分散的建筑空间连接成一个整体建筑群。在避免更多破坏的同时,实现了空间的最大利用。

2.3形成城市空间垂直化

对高层建筑的垂直加高能够改善城市高密度的,有利于塑造城市高密度环境中的街区空间环境和公共空间环境。改善城市高密度管径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拓展高层建筑,同时还要将改善城市环境中功能与交通空间的多方面统筹,推动城市资源的合理公平分配,从而构建节约公共用地的发展模式,由集约向节约发展。为城市发展做好保障。

2.4施工要注重对人性化

建筑学语义下,改善城市高密度环境要以人为核心,在规划和改造中注重人性化,专注于提升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舒适程度,,通过人性化的规划与设计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对城市空间进行细节方面的处理,拉近人们与城市空间的距离,带动相邻的高密度街区的活动氛围,并实行开放性的公共空间设计。例如建设公共广场,休息区,公共艺术设施等,提高人们活动场所的舒适程度以及开放程度。通过设计小范围的艺术性创造提高高层建筑周围的环境。

2.5降低建筑密度,增加建筑高度

改善城市的高密度环境还可以通过降低建筑密度的方式,将人口都集中在统一建筑中,通过减少减低建筑密度的方式来节省公共用地,将公共用地空留出来,增加公共场所的建造。从而提高人们对建筑空间环境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更能突出城市的整体和谐性。

3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思考的意义

3.1使城市形象得以提升

城市的空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高密度,使得思考建筑学背景下城市高密度环境的改善并付诸实际行动,能够改善城市的发展环境,人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公平,从而促进了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

3.2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规划和改造城市高密度环境是城市发展正无法避免的问题,改善城市高密度环境状态的直接原因就是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因此立足于建筑学原理,对城市高密度环境进行改造,能够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自然协调的现代化建设也符合我国的发展国情。为城市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4结语

通过结合建筑学理论,对城市的高密度环境进行规划和改造能够促进城市在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并且,只有将城市的高密度环境与建筑学结合,在建筑学的指导下,能够解决城市发展中在空间问题上的矛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春方.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建筑学报,2010(04).

[2]杜宏武.当代高密度社区休憩空间适居性研究的进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05).

篇3

关键词:建筑业;VMI ;JMI

中图分类号:F2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有些行业如传统制造业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日趋成熟。但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建筑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其差别较大,适用于制造业的库存管理方法和手段不完全适用于建筑行业。因此,在建筑业内引进现代库存管理观念、推进库存管理应用的过程中,仅仅套用制造业的模式是不够的,必须从建筑业自身的特点出发找出其自身规律,并对国内外库存理论和实践的成果进行消化、改进和吸收,结合我国建筑业实际状况,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业库存管理方式和手段。

1.目前我国库存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业库存管理存在如下问题:物资积压的问题,为了确保工程进度,过量持有建筑材料及构配件;信息化管理没有实现,库存管理依然采用人工的方式,导致材料差错、浪费严重,尽管提出了限额领料的方法,但实行的并不多,成功的案例更少;现代库存管理手段的缺乏,尽管一些先进库存管理思想进入我国已有较长时间,然而建筑业的应用极少。

2.传统库存管理的特点

传统库存管理的特点,如下两点:(1)侧重于单个企业库存实现最优化。传统库存管理主要是协调及整合单个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的生产运营活动,对企业内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库存协调问题进行解决,使整个企业利益实现最大化。(2)存在顾客满意度和库存投资方面的矛盾。[1]

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企业各自为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保持有自己的库存,各自的库存策略不同而且互相封闭,缺乏信息共享、合作和协调。于此同时,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和避免因为缺货,每个企业都保持一定数量的安全库存,导致每个企业都累积越来越多的库存,最终造成大量商品滞留在各个企业仓库里的后果,导致库存成本大幅度增加,并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反而降低了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与库存投资方面的矛盾由此产生。在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这种顾客满意度与库存投资方面的矛盾几乎无法解决。

在传统库存管理中,库存主要以防备需求、供应时间、数量或质量不确定性的发生,确保维持合理的库存以使企业保持平衡的连续的生产经营为目的。

3 .VMI模式和JMI模式的对比分析

我们对现有的两种库存管理模式进行对比性分析,以找到适合建筑业库存管理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1)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是通过供应商共享客户的库存数据,并维持客户所需要的库存水平的一种优化供应链的方法;

其表现为供应商将货物补充到企业可以直接用的仓库中;物料所有权所属于供应商,但使用权及控制权在企业;企业可以按企业所需进行领料,在领用出库时实现物权的转移;企业按约定结算期限与供应商按实际的领用量进行结算。[2]

(2)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简称JMI)是近年来在国外出现的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库存管理思想。JMI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个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是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3]

JMI强调双方同时参与,供需双方在共享库存信息的基础上,以生产为中心,共同制定统一的采购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一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临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任何相临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从这点看,JMI实际上是供应链节点纵横两方面的协作。

4.实施VMI与JMI的难易

在库存管理中,需方所期望的理想目标是零库存、JIT配送,不占用任何资金,库存周转时间接近于零,没有任何无效库存,供方能充分满足预测计划的变动,随时做出调整,无条件进行备货。而供方所期望的理想目标是不做任何备货,依据需方的订单安排生产或订货,需方可以完全执行每份订单,订单货期充足,需方的预测计划稳定无任何变化。

而在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建筑企业还未达到实施VMI的条件。因为:①供应链合作的在国内实施较晚;实施VMI需要核心企业的仓库及生产计划共享给供应商,这需要双方有较强的信任度及合作关系,而这正是目前供需双方所处在竞争关系的背景下很难实现的;②预测不准或偏差;有相当多的企业本身预测做不好或没有预测,导致给到供应商的计划波动很大,以至于无法实施;③信息技术薄弱;大多数的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信息化未完全建立;

JMI模式努力使供需双方之间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既满足需方不断变化的生产要求,缩短供货时间,保证供货数量,又要保障供方的利益没有损失,即 JMI为需方与供方都带来了价值。

针对需方的价值主要表现在:①原材料交货及时性得到保证。②缩短库存周转时间,减少库存资金占用。由于JMI库存材料在生产上线前货物所有权才由供方转为需方,因此需方的库存周转时间大为降低。③有助于加强和重视预测数据管理,强化内部改进。通过JMI协议的签署,需方必须强化内部关于预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提高,才能有效利用JMI带来的收益,否则将与JMI的初衷背道而驰。④有利于降低采购订单、运输和收货等运营时间和运营成本。通过JMI合作方式,使供方成为需方真正意义上的延伸部分,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机遇,使需方在物料准备速度上超过竞争对手,保持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

对于供方的价值则主要表现在:①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在JMI方式下,供方定期将货物交付给专门的JMI库,多数情况下JMI库是由需方负责管理和安排,因此为供方节省了场地、人力和管理费用。②提高准时交货率。③降低或杜绝无效库存的产生。JMI协议中针对JMI库中超期未领用的物料进行了明确的责任划分。通常情况下对于超过责任周期而需方未领用的材料,100%由需方承担责任,计入OEM的库存,开始计算付款期。④提高库存出货率,降低出货成本。JMI协议约定供方按照一定时间频率将货物补给进JMI库,例如供方每周一次将未来2~3周需方计划的货物安排进入JMI仓库,与传统方式相比,减少了出货频率,降低了单次出货成本,并同时提高了单次出货的数量和金额。⑤有效规避需方预测变化带来的风险。以前,由于需方计划的波动,供方在备货和交货上常常非常被动,JMI协议从根本上使供需双方达成一致的行为准则,需方更加重视预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供方更加重视备货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此外,库存运营成本的降低为供方带来整体成本降低,与需方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有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

5.总结

综上所述,VMI和JMI库存管理模式对于建筑业来说,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是适用的,在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硬件设施建设的的同时,库存优化势在必行,即以找出最佳的订货策略为目标,在不缺货的前提下,使库存成本最小。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供需双方库存控制的整体优化更应充分考虑。

参考文献:

[1] 汤建彬.浅析供应链模式下的库存管理[J].经营与管理 ,2011,18(11):75-77.

篇4

早期的包括现在的一些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更注重单体本身,户型本身,讲究它的豪华气派,室外空间质量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以为在庭院中有养花弄草、挖池叠石的余地就足够了。实际上这只解决了庭院有无的问题,还没达到庭院私密性的营造和使用功能细化的层面,更不用说上升到艺术性的高度了。在室外空间的设计中,更需强调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和渗透,既要照顾阳台、露台、庭院之间的关系,也要考虑庭院空间区域的使用功能和空间效果。再就是室内外空间的融合。同时,相邻低密度住宅的室外空间之间互相影响,即便是私有庭院,也要与小区景观空间体系相协调。

而作为一个完整的低密度住宅来讲,它的室内生活空间跟室外空间应该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可能室外空间看起来是足够的,但是要把低密度住宅当做生活空间考虑,而不是作为财富炫耀载体来看,它的室外生活空间相当重要,这样对它的设计,包括它的私密性,有效利用空间大小等方面的考虑更具有实际意义。

1 不同的使用人群对空间要求不同

低密度住宅作为高端住宅的统称,从最高端至最低端之间,应该有一个过渡产品。这些产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决定低密度住宅市场多样化,而且更多的划分出不同层次。不同的人群有迥异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生活方式对户型的影响,在普通公寓和低密度住宅产品中效果完全不同。普通公寓住宅是求大同、存小异。而低密度住宅由于室内外空间的充足和灵活,则是求大异、存小同。人们选择低密度住宅,也就是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同样,开发设计低密度住宅,也就是设计一个适应于新生活方式的容器。

低密度住宅规划之初,应该详细研究其可能的客户群的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惯、文化观念、价值取向乃至精神追求等人文因素,还有使用特征、消费特征等诸多方面。如,在北京市高端低密度住宅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中,在针对度假物业使用时间的调查中发现,有83%的受访人群每月使用一次以上,其中,每周使用一次的受访者达到28%。周末前往度假型物业居住,已经成为他们郊外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在针对度假物业使用人群的调查中发现,有92%的受访人群喜欢10人以下一起度假。这些度假的人群同时喜欢用小范围内的聚会来和大家分享闲暇时光,因此更注重室内公共空间。而对于把低密度住宅作为第二居所的人群来说,他们购买低密度住宅是为了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因此比度假型人群更注重私有的庭院和周边的自然环境,注重回归自然的精神境界。必要而详尽的调查有助于把握整体的空间设计。

2 低密度住宅室外空间的私密性

以往很多低密度住宅室外空间是规划后剩下的空间,本身私密性和功能没有考虑周到,只是有了庭院的面积,可以养花种草,但是这样的空间经常无法保证业主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避免干扰。在低密度住宅规划阶段开始,就应该对室外空间作出统一考虑,如何保证庭院的私密性,又要保证在庭院之中对外面的良好的视线。

独立住宅的最不利间距在六米左右,既不利于侧窗的开设也不利于侧院的使用,遗憾的是,目前独立住宅大多数项目恰恰如此。宅间距离要么远些、要么近些。调整卧室的位置与良好的社区规划布局,能有效改进独立住宅的私密性。

3 低密度住宅室外的邻里空间

3.1 邻里空间

居住空间不仅仅是城市地域空间内某种功能建筑的空间组合,还是人们生活、居住活动所整合而成的社会――空间系统。居住空间从其本质上而言是一种社会空间,城市居住社区是一个由家庭、邻里等基本单位整合而成的社会、空间统一体,其中家庭是最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具有密切交往和稳定交往与互动的家庭就形成邻里,若干个邻里的有机整合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空间系统,即居住社区。邻里住户间的关系变化很大,有些地区邻里住户间只是点头、打一下招呼而已;有些地区关系很近,经常有交谈、互相帮助;有些妇女还经常在一起议论、交换信息,有时某家出了事,邻居们也会去安慰照顾。一般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邻里住户间为保卫共同利益,互相间的关系达到。而低密度住宅相对于普通住宅,其邻里关系更弱,可能社区低密度住宅作为人的居住空间同样需要邻里空间,但是和一般居住区的邻里空间有所不同,需要更注意到各住户之间的私密性。既要积极创造适合邻里交往的空间,又要绝对保证住户不受干扰。

3.2 如何通过设计营造低密度住宅中的邻里空间

低密度住宅的邻里空间在设计中常被忽视,比起邻里关系,设计者们往往更注重私密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购买低密度住宅的客户群已经在意识形态和观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过去简单的追求到了现在非常高的要求,他们都与朋友、与邻居共同交流,共同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因此买一栋低密度住宅不仅仅是买一栋房屋,更重要的是买到一群与自己经历相似,志趣相投的朋友作邻居,在一个温暖的、亲情的邻居氛围进行交往。

要制造邻里关系就应有灵活的规划布局,平行的邻里关系就不会太近,比如一大排房子,出门就是大路,人们在不碰到对方的时候,邻里关系就自然不亲切,就比较独立。而独立的房子围合起一个共用空间后,情况就改观了,只要处理好视角和透视关系,就会感觉邻里更亲近。

营造邻里氛围首先就应该有人们愿意置身其中的室外环境,只有停留才有可能发生交往,才有可能产生邻里关系。邻里空间讲究的是场所感,即人对场所的认同度。空间设计应以人的参与便利性为主,如中心庭院的碎石步道、木栈道、浅溪河石、廊架木椅等,设计多种参与景观的渠道。

4 室内外空间的过渡

在所有的建筑类型中,低密度住宅是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融合得最好的,因为有最多的机会创造丰富多变的室内外过渡空间,同时由于空间的复杂,低密度住宅室内外过渡空间也是最难于处理的一种类型。

由于很多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中的脱节,规划、建筑、景观分别由不同的设计师来完成,就形成了一些盲点、一些空白。比如在建筑和室外相交接的地方,那些露台、平台、阳台、建筑入口处、门斗、雨罩等位置的细节设计,经常是既不属于建筑师的工作,又不属于园林师的工作。因而缺乏深入的设计处理。而这些位置对于业主的生活体验又构成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中表明,人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逗留,这样他可以既有对公共空间的参与感,又能看到外面人群或自然中的各种活动,如在阳台向远处眺望、在窗内向窗外看等。好的过渡空间设计能够极大地提高空间的可利用性与灵活性。过渡空间越充分,越有余地,居家的私密性就越强,也越少外界干扰,同时也越有助于体现业主的身份地位和尊严,当然也就越能体现其居住价值。

篇5

关键词: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生态;景观连续性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欧景城市花园,是近几年新兴的在城市中心地段的一种新式建筑群,是集居住、办公、商业、娱乐为一体的建筑群体,设计时为提升高密度居住区空间环境质量引入引入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理念-强调公共空间应满足功能和活动的需要、注意一定的视觉装饰效果、生态性应注意提高绿化量(绿化容积率),在局促的地块上有机的进行建筑设计。

现今我国的住宅建筑还是集中在城市或者是其中心地段,住宅城郊化尚属于第一阶段。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国情下,低密度住宅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外部条件制约,另外,在“90/70”政策下,做普通住宅面临着不少的问题,而在“别墅用地限制”后,做纯粹的别墅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这种建设单体别墅受到约束的背景下,高密度住宅建筑以组团方式排列,可节约更多的用地,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加具有亲切舒适性的私人住宅,因而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规划领域的专家也更加重视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规划方面的研究。

2 从区域环境到总平面功能布局布局着眼于以下几点:

1、在开发过程中要与生态过程相协调,进行阶段性的开发,最大化的避免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利用基地的有利条件,保证本项目达道最大的经济效益。合理的划分建筑群体,以满足分期实施的要求和高效使用资金。

2、设计一个有鲜明地域特征的高质量生活及居住场所。具有地域文化的特色景观设计。把当地特有的文化特色融入景观设计。展现特殊环境中产生互动的地域文化景观之魅力。通过公共设施展示地域文化。将住区内的路灯"垃圾箱"座椅等设施围绕当地历史文化进行特色设计,强化景观设计的地域特色。

3、最大限度地保证小区内部的开放空间和日照要求,减少来自基地外的噪声。基地位于南宁市城市主干道民族大道与旧城区道路-新竹路之间,西侧紧邻广西区图书管,北侧为居住小区密集地段,南面临民族大道城市绿化带,依据区位特点,整个基地划分为东、西、北三个建筑组团,西组团下部为五层裙房上部为四栋塔楼,四裙房功能为SOHO和商场,塔楼均为住宅,为围合式平面布置,形成一个共享中心庭园;东组团为沿街一字形排列的四幢塔楼,裙房内设SOHO、会所和商业零售;北侧为一组布置在架空停车场屋顶绿化平台上的“U”字形多层板式住宅;

总平面布局结合场地周边发展现状,功能布局上有所创新:综合考虑三个功能组团和基地北侧为居住小区密集地段的因素,设计把人行主入口面向南侧,西面设计成新的城市街道图书管东墙侧商业零售区形成小型商业街区,东、西组团底层开放式布局,通过中心庭院、建筑内部的通廊、利用植物建造功能与广西区图书管及民族大道城市绿化带形成既相通又独立的空间领域,绿化庭院与城市绿化带及街道既是居民的生活休闲购物的空间,又将建筑的群体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3 富于现代构成元素的建筑立面增强空间界面的可识别性

着眼其独特的城市位置及多功能空间的特性,有效处理大小尺度与各要素间的关系。建筑群体采用前高后低的处理,南面沿民族大道的高层建筑落在五层连续裙房和巨大的彩色柱廊之上,弧线型的板式公寓布置在塔楼之后,第三层次为北面的多层板式住宅,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裙房雨蓬、挑檐与塔楼竖向线条相互渗透,相互协调,富于建筑水平与垂直韵律,外立面各要素具有鲜明的个性,跳跃的色彩与简洁流畅的线条、现代气质的灰色金属漆有机地结合在整个城市环境中,独特的外形和张扬的色彩给城市带来全新的感觉。

4 庭院与建筑设计

“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类活动而创造的人为空间,这种空间从来就包含着建筑的室内和建筑的外部环境空间,而在建筑的外部环境空间中,其主要部分,常常是建筑的庭院空间,在整个建筑空间中,庭院空间是室内空间的协调和补充,使室内空间的延伸和扩展,是整个建筑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建筑空间和自然空间之中,庭院空间又是建筑的中介性和过渡性空间。”项目设计基于以上理念,同时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中心高密度地段结合建筑设计创造具有完美尺度和比例的庭院空间、广场和街面,给住区多功能使用空间。

5 庭院与建筑设计主要矛盾及措施:

1、城市生活的魅力来源于人们在其中活动,住宅小区的魅力亦源于此,而本工程的休闲广场的空间环境正是魅力的客体。广场的空间环境好坏的一个要点为广场的生气感。当人们来到广场时,对广场的第一感觉便是广场的生气感,也就是人与环境共同构成的气氛。人们经常使用的充满生气的广场有两个特点:一是部分地区封闭,二是适当开放而与另一个城市空间相连,设计的矛盾主要在第二点上。西组团的中心庭院处于四栋高层建筑围合的空间中,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压抑感。为使广场内视野能相对开阔,采用“抽空”的设计构思,在裙房北侧设计南北穿透的室内空间,同时与南东西面多点设置架空人行通廊,创造广场的边缘空间,使其形成开放、半开放的空间与中庭广场相连,同时,底层沿休闲广场一侧设置柱廊,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过渡空间,当人在架空层内部活动或休憩时,既可感受如同室内般贴近人的尺寸,给人亲切的感受,购物的同时又可在柱廊中浏览休闲广场景致。以上设计,既解决了广场与建筑群间相互约束的矛盾,又增加了人们的环境认同感,无形中加大了广场的流动空间,使其极具生气感。

2、采用“锲入”的设计构思将北组团休息庭院设计为架空平台上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庭院同时兼具人流分配的枢纽空间和观赏空间的功能,为解决交通人流与休息人流相互干扰的矛盾,将建筑单元主入口设于架空层,使不同人功能流通过建筑内部的交通体可便捷到达休息庭院及住宅室内、地下停车场等室内外空间,把庭院空间与建筑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静谧、内向、聚集的空间效果,人们置身其中感到另有天地。

6 结束语

“建筑,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项目体现了建筑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共融,成为城市的和谐元素。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旧城改造和住宅郊区化的大趋势下,现存高密度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是否能使居住区达到真正宜居,还需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因此,对其设计方法的探索还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居住区规划时应该更多的关注人的真实需求,加强景观的生态宜居性,从改善建筑规划的组团性入手增加可绿化空地面积,竖向设计"景观小品"植物选择方面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创造景观。高密度居住区作为一种新型居住区模式,其所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环境条件优越郊区,能给人们带来老城区所不能带来的宜居模式,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在我国现代城乡住宅的建设中,土地资源对居住容积率仍具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土地紧张,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对土地依赖程度高的地区,这种影响尤为显著。城市中人口急剧增多,也就导致了用地紧张,要求居住用地的开发必须提高密度以满足更多人对居住的需求。从未来着眼,高密度住宅将是城市中住宅建筑的主流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欣 城市宜居型低层高密度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探研[D].北京: 北京工业学,2007

[2]丁成章 高密度低层住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C].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87):33-34,47

篇6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检测;乳腺腺体密度;肿块;钙化;乳腺癌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7.02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2013年在本院住院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资料。经筛选获得良恶性各152例, 恶性组含导管内癌9例、导管内伴微浸润11例、浸润性导管癌110例、小叶癌伴微浸润1例、小叶癌5例、状癌2例、髓样癌7例、粘液癌7例, 良性组含乳腺纤维腺瘤59例、腺病93例。良恶性组中位年龄分别为41岁和49岁。筛选条件:①所有患者术前双乳腺钼靶摄影检查提示为单纯肿块性和单纯钙化;②既往无乳腺手术外伤史、隆胸、乳腺炎病史, 且为非妊娠及哺乳期患者;③乳腺癌中不含炎性乳腺癌、帕杰氏病、淋巴瘤、乳腺肉瘤。

1. 2 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Mammo Diagnost乳腺X线摄影系统和附加CAD系统, 常规进行乳腺头尾位和内外斜位摄影后行CAD检测。

1. 3 统计学方法 资料的收集分类参照美国放射医学会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采用SAS9.1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良恶性病变在乳腺实质类型分布和年龄组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乳腺密度及CA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1, 2], 国内对此关注相对较少。国外一项有关乳腺密度与种族关系的研究显示, 除亚洲妇女外, 去除年龄、体质量指数、体积这些影响因素, 乳腺密度在其他种族中无明显差别[3]。

该研究152例恶性病例中CAD对肿块的敏感性为79.28% (88/111), 对钙化的敏感性为97.56%(40/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1

CAD对钙化和肿块的检测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将恶性组中肿块和钙化一并统计分析时, CAD在致密型和非致密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十分显著(P=0.04740.05), 可能由于CAD对肿块和钙化的敏感性不一致以及良性肿块患者更年轻, 具有更加致密的乳腺腺体结构有关。

综上所述, CAD对肿块和钙化性病变的敏感性不一致, 且CAD对病变的检测受乳腺腺体密度影响, 特别是年轻患者和单纯肿块性的病变, 在致密型乳腺阅片时应更谨慎。

参考文献

[1] Wang X, Li L, Xu W, et al.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computer-aided detection of masses by incorporating bilateral mammographic density asymmetry: an assessment. Acad Radiol, 2012, 19(3):303-310.

[2] Zheng B, Tan M, Ramalingam P,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computed tissue density asymmetry in bilateral mammograms and near-term breast cancer risk. Breast J, 2014, 20(3):249-257.

[3] Brem RF, Hoffmeister JW, Rapelyea JA, et al. Impact of breast density on computer-aided detection for breast cancer. AJR Am J Roentgenol, 2005, 184(2):439-444.

篇7

关键词:摄影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 POS 误差

中图分类号:P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025-02

随着测绘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测量已由解析摄影测量发展到全数字摄影测量阶段。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主要以胶卷式影像应用为主,以其周期短,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成为地形图成图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些年,在工程生产中引进了机载激光雷达等技术,进而可克服航摄中天气的影响,结合GPS/IMU系统下高精度POS数据,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精度的同时还可以同步得到正射影像等多种相关地图数据产品,目前不仅在地形测图,在城市规划、电力系统、国土资源整治、林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生产作业中,空中三角测量(简称空三加密)是关键工序之一,影响着是航测产品质量与工作效率。空三加密是确定整个测区的定位和定姿,从而获得测区内任意点的绝对坐标,依据提供的定向控制点和像片定向参数,确定区域内所有影像的外方位元素,从而求出该点所对应的物方空间三维坐标。如果将影像点坐标观测值与地面控制点坐标一道进行区域网平差,这便是经典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方法;如果将该观测值与GPS/POS数据(必要时可加入少量的地面控制点)一并进行区域网联合平差,即形成了GPS/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自动空中三角测量作业过程,对于模型连接点,利用多像影像匹配算法可高效、准确、自动地量测其影像坐标,完全取代了常规航空摄影测量中由人工逐点量测像点坐标的作业模式。对于区域网中的地面控制点,目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算法来自动定位其影像,只能将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当做光机坐标量测仪由作业员手工量测。从摄影测量软件角度讲,当前的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已是高效率、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工序之一,如果能利用上GPS/POS数据,进行GPS/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则其效率可望进一步提高,在有些情况下,即可实现全自动化空中三角测量。对GPS/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而言,若要进行高精度点位测定,至少在区域网的四角需要量测4个地面控制点;如果是进行高山区中小比例尺的航空摄影测量测图,则可考虑采用无地面控制的空中三角测量方法,此时可完全用GPS/POS摄站坐标取代地面控制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

2 POS

所谓机载定位定向系统POS(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测量装置(IMU)的直接测定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现代航空摄影导航系统,可用于在无地面控制或仅有少量地面控制点情况下的航空遥感对地定位和影像获取。该技术的引进,使得生产工艺中数据获取和处理也随之发生改变。而工程生产中空三软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项目进度。

3 POS数据辅助下的空三处理(如图1)

更新换代之际,我单位生产也处于过渡,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传统的胶卷式影像和数码影像同时作业的情况。那么引入POS数据,与传统工艺相比,空三加密流程工艺以及精度都会有哪些变化和影像呢,这里我们可对Inpho软件和传统HELAVA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做数据处理实验,比较专门处理数码影像的空三加密软件和传统的空三加密软件处理数码影像之间是否通用性,探讨下其对空三加密精度的影响,以及Inpho软件的在新工艺下的优缺点。

4 数据实验及其精度分析

本次试验选用工程中某段外控点比较密集的地区,位于东经117°15′~119°20′,北纬34°10′~34°50′,地势平坦。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平面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高程系统。所收集测区成果资料,平面点为国家四等(GPS点为C级)及以上点,高程点为国家四等及以上水准点。航摄资料为收集的DMC2001数码相机拍摄的像片,焦距f=120 mm的镜头,摄影比例尺约1:20000左右,航向南北飞行,航向重叠为60%~65%,像元尺寸为12 μm,影像尺寸为14000×8000,地面分辨率GSD为0.24 m,像幅大小为96×168 mm。

传统的生产模式下要求外控点足够多且分布均匀,如图所示。该实验区内可获得均匀分布的20个外控点。我们可在两个软件下,考察20个外控点全控制下,以及均匀抽取仅边界6个控制点控制下(其他控制点作为检查点)得到的检查点和加密点精度变化(如图2图3)。

实验结果分析表如下:(如表1~表3)

从表1可以看出,20个外控点全控制下,HELAVA和Inpho两个系统处理得到的加密点的平面、高程的相对误差都在0.26以内,对于制作1∶2000地形图而言精度都已足够。也即说明在外控点足够多情况下,各软件系统处理数据都比较稳定的,精度可靠。当控制点相对较少时,参考表2、表3,HELAVA系统误差值较前面控制点比价多的情况下变化比较大,而导入POS数据的Inpho系统下误差变化较平稳,仍能保持很高的精度。

同时,对该实验区控制点数据,尤其是区域边界控制点数据做平、高的选择实验,发现,平、高点的控制精度高于全控制点的精度,也即说明,多增加外业控制点并不能提高整个区域的加密精度。

5 结语

很明显,随着外业控制点的减少,Inpho系统的稳定性明显强于HELAVA系统。这些结果也说明,外业控制点的分布对两个系统的影响是相同的,均匀布设外业控制点适用于传统模式的相机拍摄同样也适用于新型数码相机的拍摄,加入POS数据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面控制点的数量。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让有限的外业控制点尽可能均匀分布于整个测区,这样有助于提高测区成果精度。

参考文献

[1] 张祖勋.数字摄影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2] 刘江瑜.基于新型传感器的空三加密研究及精度分析[D].武汉:武汉大学, 2012.

[3] 查燕萍,张华平.数字摄影测量发展现状与趋势初探[J].江西测绘,2009(4):4-7.

篇8

【关键词】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引导

1. 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述

1.1 控规的涵义及产生背景。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确定的规划层次之一,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同属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发的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可以看出,在控规层面已经明确要求要对城市的空间环境有足够的关注,并做出详细的规划安排。

1.2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控规现存的主要问题。

(1)总体上,我国控规的实施状况呈现一种良好的态势,它提高了规划的弹性,初步适应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城市建设思路多元化的新形势。然而,随着控规发展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开始注意到控规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盲目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危害。开发商一跃成为影响控规控制指标最重要的因素,城市空间环境的建设完全淹没在对经济利益的狂热追求之中,“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成为了虚弱无力的口号。吴良镛先生在谈到北京市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指出,北京控制性详规目前的状况是:“控制的雷声大,实施的雨点小;控制的力度小,开发的力度大”。

(2)在编制内容和方法上缺乏城市设计的观念是目前控规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使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的观点得到了规划界内普遍的共识。但遗憾的是,至今城市设计都没有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控规的控制指标在政府、开发商以至于规划师的观念中始终等价于土地开发性质及强度控制,而忽略了其对空间环境控制的另一层含义。在城市“重经济、轻环境”的开发策略下,控规阶段的城市设计多年来一直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而在控规中看似强调空间美学和视觉效果的诸如轴线、均衡、秩序等大多只是流于肤浅的形式美、平面美,并没有真正关注城市设计所注重的三维城市空间品质,有时候甚至成了控规的“包装”。

2. “虚”的优化——城市空间环境控制指标

“虚”指的是城市空间环境,它是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中“空间”的因素。按照图底分析的原理,建筑组群和公共空间互为图底,这两大系统综合后形成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因此,城市空间环境包括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和建筑组群空间环境三个层次。城市设计主要是从城市景观结构、城市形体结构、城市功能布局、空间的组织、空间轮廓线组织和视觉导向等几个方面来对城市空间环境做研究。控规中所采用的控制指标如,建筑密度、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绿地率等都对城市空间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实”指的是建筑形体环境,是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中“实体”的因素,其主要内容是要从城市整体空间的角度,以建筑组群空间环境控制为直接依据,确定建筑的形体和外观的特征,以及标志性、或需要重点处理的建筑物的分布,确定建筑的主要轴线、景观朝向等相互组合关系,如建筑风格、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体量等。

2.1 容积率。

通过控制容积率的大小来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是控规最核心的任务。但是开发商总是希望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提高容积率成为获得超额利润的最有效途径,如果市场运作风险很高,提高容积率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短期高回报率。然而,容积率最大化的趋势直接导致了城市环境质量的恶化,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控制容积率,并减少由于高容积率对城市空间环境造成的破坏一直是规划控制的难点。目前只有正确认识容积率的本质,改进控制方法,并有计划的实施容积率奖励政策才是缓解矛盾最为有效的办法。

而有关城市设计的考虑,则应在容积率的相关奖励引导政策中得以体现。

(1)以容积率引导机制实施城市设计。

我们建议在制定容积率的过程中放弃对城市设计因素的过多考虑,但并不是要将城市设计的观念完全排除在容积率指标之外,因为无论是建筑体量或是建筑密度许多控制指标都必然要受到容积率的影响,可以说容积率是影响城市设计最重要的因素。而容积率引导机制的出现使我们在执行容积率控制实施的同时,能够采用引导性的手段达到城市设计的目的,可以说,容积率引导机制正是土地开发与城市设计的结合点。

(2)容积率奖励的条件和限度。

明确容积率奖励条件是保证其顺利执行的根本。即使规定了在提供公共广场的条件下,容积率可以有所提高,规划部门也应该对特定的公共广场是否符合公共利益作出判断,然后决定是否应该给予容积率奖励。其评价标准应该考虑对开发空间最根本的要求。总之,容积率奖励政策并不仅仅是由文字和数据组成的几个条例,更重要的是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实施管理的过程来看待,在这一过程中,只要严格把握奖励的条件和限度,容积率不但能成为政府对房地产开发的控制手段,更能成为促进开发建设与城市设计相协调,使城市发展有序进行的管理策略。

2.2 建筑密度。

长期以来,为了避免由于城市空间过于紧密而造成空间环境质量的下降,在控制性详规中我们采用建筑密度这一指标来反映城市空间被占用的程度,但实际上,建筑密度只对建筑用地被占用的状况进行着有效的控制,并没有作用于地面以上的部分,也就是说建筑的主体部分始终处于控制之外。那么,由这些建筑组成的城市空间也就难以达到我们的规划目标,显然这项指标的控制是有失偏颇的。而要真正控制合理的建筑密度,我们应在原有建筑密度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的角度出发引入另一个概念——建筑空间密度,二者共同完成建筑密度控制。

2.2.1 引入建筑空间密度概念。

建筑空间密度与我们通常使用的建筑密度指标在计算原理上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二者在计算时所参考的界面不同。建筑密度是指建筑基底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即建筑密度=建筑基底面积/用地面积。建筑密度的概念应该是由建筑基底密度和建筑空间密度共同组成。建筑基底密度反映的是城市用地环境,建筑空间密度反映的是城市空间环境,两个概念相结合才能反映三维的城市空间。

2.2.2 针对不同用地性质界定建筑密度。

(1)建筑密度与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并没有绝对的成反比的关系。我们也确实要承认土地地价差异这个事实。在一些该集中高密度开发的地区就应该高密度,高密度并不一定是不好,应该针对不同的用地性质来界定建筑密度。一些商业金融类用地,因为区位因素带来的高地价和普遍紧张的用地,为了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容积率往往高于其它性质的建筑,建筑对地面的占有率很大,因而建筑基底密度的控制常常被突破。事实上在这些地块,建筑空间密度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影响要远大于建筑基底面积,在规定的建筑红线内,只要满足了建筑使用所必要的外部空间面积,建筑基底密度的大小就退居其次,而那些为了满足建筑基底密度控制而加大建筑空间密度的做法,反而对城市空间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在商业金融用地中,应该严格控制建筑空间密度,放开对建筑基底密度的限定。

(2)而文化娱乐类建筑相对于其它建筑,对室外空间的关注高于对建筑开发强度的关注。一方面,适当的室外空间可以解决大量人流和车流的疏散:另一方面,室外空间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的需求,强化建筑本身的功能。而且,这类建筑的用地面积相对充裕,对建筑基底密度的控制便于实施。除非有特殊的景观视线要求,文化娱乐用地建筑空间密度的控制一般都可以忽略,只控制建筑基底密度就可以满足城市空间的要求。

(3)总之,建筑密度的控制应该针对用地性质的不同区别对待,以建筑对室外空间的需求程度和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程度为判断的依据,抓住主要矛盾确定控制手段。

2.3 建筑后退和建筑间距。

(1)我们通常在考虑建筑后退和建筑间距的控制时主要是为了满足必要的安全、消防、通风、日照等需要,却往往忽视视觉走廊、景观通道等空间上的需要,不免会造成城市空间的呆板,只成为一个“功能”的空间。

(2)建筑后退包括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和建筑后退地块界线两方面。建筑退后红线,使公共活动场地增加,并丰富街道空间。但也会带来房地产使用者的损失:比如用地的减少和视觉地位的下降。为达到鼓励退后的目的,应该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容积率或高度可在经济效益与视觉地位上与退后带来的损失相交换。

2.4 绿地率。

在控规中单纯用绿地率这项指标来说明城市的绿化水平是不够的,我们做规划是以人为本,绿地多并不意味着可供人使用、真正可休憩、可亲近的场合多。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不应是单纯的如何提高绿地率,而应是如何营造更多的宜人的绿化空间。(1)绿地率应与绿化覆盖率相结合。(2)立体绿化与平面绿化相结合。

3. “实”的优化——建筑形态环境控制指标

3.1 建筑高度。

3.1.1 控制地块内建筑的高度上限是目前控规中控制建筑高度最普遍的做法,其具体操作是利用建筑高度与容积率、建筑密度之间的关系。结合各地块的容积率和最小建筑密度的经验值,并参考上一层次规划对建筑高度的控制进行微调后确定

的。开发商通常都会选择高度最高的建筑方案,因为他们习惯地将建筑高度视作体现建筑形象的重要标志,“高”就意味着气派。显然,从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简单的关系式中是难以达到预想的控制效果的。

因此,建筑高度应该是独立于经济利益之外,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作为控制建筑体量的指标参与到控规编制中来。

(1)从街道空间角度界定建筑高度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建筑高度的界定应该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相关:街道尺度、视觉空间走向、街道空间轮廓线组织以及历史文物建筑街区保护的要求。其中,街道尺度是最为直观、最有可操作性的因素,我们可以在建筑高度与街道尺度之间建立关系式。因此在控制性详规阶段,我们从街道空间的角度来探讨建筑高度的控制是合理可行的。

(2)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协调控制

筑物各部分的高度与自各该部分起量至前面道路对侧红线的最小水平距离也需满足高度比的要求,以使建筑高度逐步后退,道路空间宽阔,减少压抑感,

城市景观也较为丰富。表面上建筑高度比并不能直观地反映出建筑单体的高度特征,但实际上这个控制指标的确定需要规划师对单体建筑与整条街建筑的高度关系进行细致的研究,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数值。

3.1.2 总之,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建筑高度的控制,应该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两控制指标协同控制。两者协同控制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先通过分析街道和沿街建筑的性质,确定整条街两侧建筑高度比的值,然后通过对街道景观、建筑外轮廓线等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各个地块建议的建筑最佳高度,达到在控制建筑高度的同时保证街道良好的空间尺度,进而塑造良好城市空间形态的目的。

3.2 建筑体量。

3.2.1 建筑高度与建筑面宽相结合。

建筑体量控制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护城市的重要景观、重要的视廊和城市天际轮廓线以及城市的肌理不受到建筑开发的破坏。它的控制元素主要为建筑竖向尺度和建筑横向尺度(建筑外墙最大面宽和平面最大对角线尺度),以及建筑的体形处理。但这种描述并不应仅仅局限于对建筑高度和建筑面宽的二维控制,因为建筑对人视觉的影响始终是全方位的,因此,建筑体量的控制应该从平面扩展到立体空间,即从体块上入手,实施建筑体块控制。

3.2.2 建筑体量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保证街道、广场等人流聚集和停留场所有合理的日照采光对于城市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具有充足日照的城市开放空间是维持中心区活力与生气的必要条件,一个终日笼罩在建筑阴影之下的开放空间即使设计得再好,也难以吸引公众长久停留。

(2)保证沿街建筑外轮廓线的良好视觉效果。在对建筑体量进行控制时,必须考虑建筑群所形成的外轮廓线的形式,以避免对重要的视线廊道造成遮挡,为城市空间提供错落有致、明确和谐的天际线。

3.3 建筑形式与色彩。

3.3.1 建筑形式与色彩的控制作用

在城市设计日益成为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空间塑造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有关城市设计的控制因素无论是规定性的还是引导性的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引导性指标由于天生的非强制性而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建筑形式和色彩这两项引导性指标,特别是在某些特殊地段,建筑的形式和色彩甚至超过了其它规定性控制指标而成为主宰环境的关键因素。

3.3.2 建筑形式与色彩的控制原则。

(1)选定参照建筑。

对于城市建设而言控制不是坏事,关键在于控制到位。由于缺少制约个体建筑的照物建筑形式、色彩的引导一直缺乏依据,没有章法。所以,为保证街道的整体和景观的协调性,首要的工作是要确定参照建筑。选定参照建筑使建筑形式和色彩控制有了一个具象的目标,有利于控制内容的形成,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控制的盲目性。

(2)分级确定控制区域。

保证建筑形式、色彩与城市大环境的协调统一是控制的目的,但并不是控制性详规范围内的每一个地块都要进行相同内容的控制,在规划范围内进行分层次、分等级的控制才是最为科学合理的做法。

4. 结语

本论文主要是有关控规方法论层面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对控规指标的重新审视提高城市的整体空间环境品质。但面对经济、政治因素对控制性详规顺利实施的种种干扰,仅仅依靠技术层面上的更新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更多的相关内容实施观念更新。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固守已久的传统观念必然要接受全新角度的分析和鉴定。不仅仅是控制指标,控制性详规甚至于整个规划体系都需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 唐历敏.走向有效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之路[J].城市规划,2006,30(1):28~33.

[2] 付予光 孔令龙.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适应性[J].规划师,2003(8):64~67.

[3] 黄珍.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地位的思考[J].广州建筑,2005,(4):7~10.

[4] 王卡;城市设计过程保障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吴骏莲;;《城乡规划法》背景下城市分区规划的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静雯;严杰;;容积率奖励的可行性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段兆广;朱跃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经济分析框架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江;杨植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弹性控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为邦.世纪之交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2001,25(1): 7~10.

[10] 陈静;杨晓莉;王丽娜;;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思考[J];南方建筑;2006年06期.

[11]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研究,徐桢敏 华中科技大学,2005.11.

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定性指标;房地产;开发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15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交通以及科技的发展,城市规划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而房地产开发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房地产开发必须在城市规划规定性指标的指导下进行,要体现出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的引导作用。我国现行的控规指标体系包括规定性指标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指标,规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和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等。

1项目概况及规划条件

11项目概况

浏阳市国际家具城位于长株潭城镇群东部,在长株潭城镇群“一小时”经济圈内,属于浏阳工业新城北部永盛组团北片区,毗邻开元大道与岳汝高速互通口,对外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约573公顷。基地现状主要由林地构成,属于未开发区域,拆迁量极少。地块属于低山丘陵地貌,高程在80至98之间,利于开发建设。

12项目规划条件概况

依据《湖南省浏阳市地块规划条件――编号YQ2014-010(制造基地)》,该地块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兼容居住用地;商住用地比例为商业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比例大于50%;容积率为10≤FAR≤15;建筑密度为35%≤D≤48%;绿地率为G≥20%;建筑限高为H≥50米。

2规定性指标对房地产项目的影响

2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

依据《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附录》,按照建筑间距类区范围划分,浏阳市国际家具城属于建筑间距Ⅱ类地区,其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控制指标则应按照建筑间距Ⅱ类地区表的规定执行。

建筑容积率(容积率)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商住综合楼的容积率控制指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比例换算合成。

绿地率指基地内绿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为下限指标。地块开发建设时,应在满足建筑功能布局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该项指标,以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特色。“建筑密度”是一个平面的概念,其定义为建筑占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反映地面被建筑占用的比例,可用来控制地面通行、停车等基本环境的需求。

根据项目现状及地块规划条件,进行方案的设计,最终得出规划性指标值。其中容积率为144,建筑密度为4783%,绿地率为2060%,地面集中绿地率为1436%,屋顶集中绿地率为624%。

22用地性质

浏阳市国际家具城用地性质属于乡镇当中的商业用地兼容二类居住用地,其中商住用地比例为商业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比例大于50%,重点建设家具市场及家具大厦,必须考虑到商业性原则和人本性原则。商业性原则指商业街的设计应当服务于商业活动,创造良好的购物和休憩环境,提高街的舒适性,为沿街商业建筑的有机生成表现原创性和丰富性提供空间。人本性原则指购物和休憩的设计应当让每天来这里的消费者全天候地感受到这是以人为主体的环境,为消费者提供问讯、通信、休憩、卫生方便、废物丢弃等设施。

23停车泊位

依据《浏阳市永安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浏阳市工业新城永盛组团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浏阳市国际家具城的停车位商业按照08个/百平米,公寓按05个/百平米,住户按一户一个停车位的标准设置。这样的停车位设置标准,方便了家具大厦的住户和家具市场的消费者停车。

综合上述规划性指标分析结果,该项目绿地率较高,建筑密度较低,才能满足商业性原则和人本性原则。考虑到乡镇的消费水平、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该项目建筑容积率较低,所能售出的商业店铺和公寓的建筑面积则较少。站在开发商的角度,这样的规划性指标实际降低了能出售的商业店铺和公寓的建筑面积,不利于开发商利益的实现。

但是由于该项目商业性原则服务到位,可以吸引商家购买店铺;人本性原则体现具体,可以吸引对生活水平要求较高的乡镇群体购买公寓;车位配备充足,能吸引大量的商家购买商铺,为大量资金充裕的消费者购物停车提供方便。对于开发商来说,该项目规划性指标的现,有利于提高销售速度和销售率,同时提高单位面积的售价,使其能尽快收回投资,效益达到最大化。

3规划性指标在房地产开发中的运用策略

首先是转变观念,城市规划在不违背规范的前提下,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实现规划性指标对房地产项目的调控。需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山而起,因水而回,响应历史和呼应未来。这样既保留了地方特色,又不违背行政官员的意愿,且做到了“以人为本”,为开发商通过房地产开发获取利益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要转变城市规划的政府职能与制度创新。城市规划的规划性指标应该在公共设施、低收入住房等社会公共事务土地的使用活动中发挥保障作用,更好地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低收入水平的人群,是房地产发展最强有力的后备资源,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整体生活水平,提升了消费者对开发商的满意度,有利于开发商后期项目的开发与销售。

最后是规划性指标对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要起着规范和管制作用。房地产发展多数均为短期的经济行为,往往只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全局和社会利益。比如房地产开发商任意提高容积率或占用公共绿地,因此,有必要通过城市规划的规划性指标对开发商行为进行规范和管制。具体地说,城市规划通过规划性指标应对城市建设用地性质,用途等做出相应的规定,建设工程的外观、高度、绿地率等也要接受城市规划管理,以限制过度开发,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虽然短期内限制了开发商获取利益的行为,但长远地保障了房地产项目的质量,提高了开发商的信誉度,有利于房地产项目的销售以及开发商利益的实现。

4结论

房地产开发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必须结合城市规划的规定性指标。站在开发商的角度,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将会与规定性指标产生矛盾和冲突。在不违反城市规划规范的前提下,将规定性指标与房地产开发之间协调发展,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才能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超由几项规定性指标反思控制性详细规划[J].山西建筑,2006,32(15)

篇10

2005年7月1日建设部施行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后文简称《规范》)为各类建筑物的面积计算提供了明确的细则。规划管理部门的传统做法是遵照《规范》,采用CAD命令逐个提取各建筑物面积,随后统计得到各分栋建筑物以及项目内所有建筑物的总面积,从而根据建筑物的面积信息计算出项目内建筑物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最后与规划审批数据进行比较,得到最终的规划验收检测报告。这种方法能满足小型、简单建筑的需求,但对于较大型的规划验收项目,该方法容易出现遗漏,出错概率大,一旦出现错误,所有规划验收结果需要全部重新核实、计算,容易引起人工疲劳。此外,手工制作各类规划验收总结报表,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与当前的信息化管理时局不符。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如采用VBA语言开发建筑测量报表输出软件[2]以及实现竣工测量面积计算自动化[3],将三维仿真技术运用于竣工测量[4],运用VB实现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内外业一体化[5],基于CAD平台开发出增量更新的竣工测量数据处理系统[6]等。笔者也以通用的AutoCAD软件为平台,采用当今流行的C#和小型桌面Access数据库技术二次开发了房屋竣工规划验收软件,不仅能够将竣工房屋面积、建筑高度等数据自动存入数据库,同时可以实现规划验收当中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用地性质等指标同规划审批数据的自动对比,最后输出分栋房屋和规划总平面对比Word报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出错几率。

2房屋竣工规划验收软件设计与实现

2.1总体框架

房屋规划验收软件总体框架主要可以分为项目管理、规划审批数据入库、规划验收数据入库、数据编辑(查询、删除)、报告、工具6个模块。

2.2软件设计及实现

(1)系统流程

该软件设计侧重于规划验收建筑物面积的提取以及规划验收指标的对比计算。首先在南方CASS软件中根据房屋存在多少种楼层平面布置依次分图层绘制相应的房屋建筑图,接着依次录入规划审批、规划检测数据,最终生成各栋房屋及规划总平面对比报表,如图2所示。(2)系统设计与实现①数据库表结构设计根据系统数据处理流程,共设计了4张数据表,分别为“DDGH”、“DDJC”、“DDJCZ”、“Building_sty”。“DDGH”数据表存储分栋房屋规划审批数据,包含(楼栋号-主键、建筑朝向、建筑面积、建筑性质、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北、东、南、西)10个字段;由于规划检测数据的特殊性———每栋房屋可能包含多种楼层平面布置,特设计两张数据表分别存放有关数据,“DDJCZ”包含(楼栋号、建筑朝向、建筑性质、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北、东、南、西)9个字段,而“DDJC”包含(ID-主键、建筑类型、建筑物面积、面积计算系数、数量、起止楼层、“是否基底?”、“是否参与容积率?”、合计建筑面积、所属楼栋号)10个字段,“DDGH”、“DDJCZ”与“DDJC”3张表通过“楼栋号”字段进行联系。为积累建筑物面积计算方式,系统还设计了“Building_sty”数据表,包含(X_Data,面积计算系数、“是否参与容积率?”、“是否基底?”、建筑类型)4个字段,X_Data为主键,通过获取南方Cass软件各类地物编码得到,关键代码如下:AcadLWPolylinereturnLine=(AcadLWPolyline)return-CADobject;ObjectpXDataType;ObjectpXDatavlaue;returnLine.GetXData("SOUTH",outpXDataType,outpXDat-avlaue);获取南方CASS软件地物编码②规划审批数据入库规划审批数据由单栋房屋和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数据组成:A单栋房屋审批数据包括建筑性质、层数、面积、朝向、高度、离界距离等基本信息;B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数据包括建筑所处位置的用地性质、用地面积、代征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重要指标。通过该模块可以自动获取封闭用地范围内的面积以及建筑的离界距离,同时将图3中数据存入上述“DDGH”数据表,图4所示的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数据存入项目日志文件中。图3单栋房屋规划审批数据图4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数据③规划验收数据入库通过该模块可以实现竣工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以及项目内绿地面积自动入库。根据《规范》要求,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面积计算系数及计算方法也不一样[7],例如半封闭阳台面积计算一半,地下室不参与容积率的计算,只有建筑物的基底才能参与建筑密度的计算等。利用这个模块,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可以实现建筑朝向、性质、层数、高度、离界距离与建筑面积、绿地面积分别存入“DDJCZ”与“DDJC”数据表中。系统自动提取南方CASS中各类建筑的地物编码,例如砼房屋,CASS编码为141111,根据地物编码自动匹配“Building_sty”数据表中已有建筑物的计算方式,如计算系数,“是否基底?”,“是否参与容积率?”等,然后在图5右半栏显示系统现存的计算方式,如果与现状不相符,可以人工修改计算系数等数据。如果遇到新型疑难建筑,系统能将该类型建筑的CASS编码自动存入“Building_sty”数据表,便于下次遇到同类型建筑时,系统可以自动进行判别,积累数据。除此之外,该模块可以自动改变已入库图形的颜色,增大与未入库建筑物颜色的反差度,大大降低数据二次录入的错误几率,如图6所示,核心代码如下:AcadLWPolylinereturnLine=(AcadLWPolyline)return-CADobject;returnLine.ConstantWidth=0.1;//改变入库图形线宽returnLine.color=ACAD_COLOR.acCyan;;//改变入库图形颜色textBox6_Area.Text=returnLine.Area.ToString("0.00");//获取建筑面积图6改变已入库图形颜色④数据查询删除模块对于大型房屋建筑的规划竣工验收,数据录入错误难以避免,通过该模块可以实现规划审批与规划验收数据的查询与删除。图7建筑物规划验收数据查询⑤报表生成模块制作房屋规划验收的各类总结对比报表也较为繁琐,通过该模块可以实现项目内部目前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自动计算,同时实现各类规划验收数据与规划审批数据的自动对比且生成Word对比报表。对于单栋房屋,系统首先根据“楼栋号”字段读取“DDGH”中的审批数据(建筑朝向、建筑性质、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建筑面积、离界距离),同理从“DDJCZ”表中提取规划验收数据(建筑性质、层数、朝向、高度、离界距离),然后根据“DDJCZ”表中“楼栋号”字段从“DDJC”表中提取相同“楼栋号”对应的记录,同时计算出各分栋建筑的总建筑面积,最后分类比较规划审批与验收数据,生成如下表1的备注栏。

对于项目总体,首先从项目日志文件中提取该项目对应的规划审批数据(总片面布局、用地性质、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立面造型、配套设施)以及规划验收数据(总片面布局、用地性质、总用地面积、立面造型、配套设施),然后从“DDJC”表中读取所有建筑物的属性数据,根据每条记录的性质(是否基底?、是否参与容积率?,建筑面积),叠加得到该项目的总建筑面积,总绿地面积,总基底面积,根据式(1)计算得到目前该项目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最后同规划审批数据比较,生成如下表2对应的备注栏。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代征用地面积建筑密度=总基底面积总用地面积-代征用地面积绿地率=总绿地面积总用地面积-代征用地面积(1)⑥工具模块微软的Excel软件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在工程应用中较为普遍。该模块可以将房屋规划验收数据输出成Excel表格形式。不仅如此,通过该模块可以自动实现建筑物角点坐标的自动标注,并将其输出成Word报表形式。

3实例验证

该规划验收项目内部建筑物包括半封闭阳台、地下室、通道、绿化设施等情况。根据该项目内E、F两栋建筑物的具体特点,首先在CASS软件中建立-1(地下室),1-2,2-3,3-6,6-7层5个图层,并在5个图层中绘制相应层数的建筑物。根据半封闭阳台的面积只计算1/2,地下室不参与建筑密度与容积率的计算等《规范》规定的准则,通过该“房屋竣工规划验收软件”计算,生成了项目内分栋房屋以及规划总平面对比表。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