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问题
1.概念的教学被削弱
教师在概念的讲解上有些粗略,只是提到,没有对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做到内涵上的理解,欠缺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在模仿和记忆中仅部分练习,仅让学生快速地熟悉知识与技能。
2.概念的形成过程被缩短
对学生所要记忆的概念知识和盘托出,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了,学生只知其意而不知其内涵,记得快也忘得快。
3.概念的运用被忽视
只认为学好概念知识即可,不在应用方面下工夫。概念的抽象概括性学了,并不是教学的完成,学生仅了解了概念,而不会灵活运用这些概念,更谈不上解决实际的问题。
4.概念间的联系被忽略
学习概念时,没有将其与相关联的概念加以联系,许多有关联的概念孤立地保留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实现概念间的沟通,未形成系统的概念和认知网络。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在体验感知中了解数学概念
在学习数学概念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这些生活经验中比较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或者学生只了解皮毛的,并没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思考的。教师在熟悉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所要学习的概念加以探究,对学生所了解的,了解的程度,所要掌握概念的距离,如何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这些概念等问题加以研究与思考,再根据这些问题预设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的过程。在准备使用课件、材料及教具时,以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问题为主,在教师提供的丰富、有趣的材料中,让学生感知概念。
2.变抽象为具体,理解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有大量的数量关系皆来自于具体的生活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现实生活和实际问题,以恰当的方式做出具体和抽象的运用。变抽象的内容为具体的生活知识,对学生思维过程加以抽象和强化,理解数学概念。
比如,在学习乘法的分配律时,先让学生先理解这一问题:学校买的一批桌椅。每张桌子需67元,每把椅子需33元,共买了78套,需要交付多少元?学生在做题时发现,此题有两种方法进行解答。一种是先分别对桌子总价和椅子总价进行了计算,最后再相加。列式为:67×78+33×78=780(元)。另一种方法是先算出一套的钱数,再计算78套所需钱数,列式为:(67+33)×78=780(元)。这样,以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加以考虑,变抽象的问题为具体化的内容了。再如,在学习体积的概念时,教师利用两个不同大小的石头在同样的圆柱水杯的高度来显示石头的体积大小。并将抽象的体积概念转化为了水的具体高度,这对没有形成抽象的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结合概念对教学方式的深化有不同的形式,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到教学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学习内容,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并在练习中巩固了新概念。
3.区别比较,加深印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相近,但在本质属性上有较大的区别,对于这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要将他们进行比较,从而避免其相互干扰。在比较中,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并将之加以区别,这样所学到的概念更明确了。比如,在学习“比”与“比例”时,这一章节还出现了“比”的基本性质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在理解时也容易将其相混。为使学生进一步对这两个概念加深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强以通过区别比较法,先对“比”与“比例”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理解了两个数相除,还可能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对这两个数之间的运算关系,了解到“比例”乃是两个“比”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比”是由两个数所组成的,“比例”则是由四个数所构成的等式。如2∶3和3∶7=9∶21,前面一个是比,后者一个是比例。这有得于学生理解“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时,它们的比值不会变”。了解了比的基本性质以后,再对“在比例里,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进行了解时,这种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显而易见。再比如,在学习“质数”与“互质数”这一节时,也是通过区别比较法,质数是指对约数的个数来说的,质数是对某一个数(自然数)所下的结论。即一个数的约数是1和它的自身,这样的数是质数。对于两个数的公约数只有1,这样的两个数是互质数。在区别比较中,学生不会再将两者相混了。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数学概念,才有了数学学习的基石,小学生只有接受了抽象的概念,才能够正确地运用,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在概念学习方面是不变的,在强化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加以理解与应用时,还要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保证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学习动机 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任何教学手段的辅助都是围绕着学生主体展开的,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各方面能力的形成都需要依靠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数学思维实现。小学生往往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好奇心指的是人们对于新鲜事物希望展开探索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倾向,是创造性思维的内部驱动力。与此同时,当好奇心转化成为求知欲望的时候就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一个三角形,并且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然后请一个学生随意报出自己所量的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可以准确无误地回答出另外一个度数。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势必会产生怀疑,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究竟老师是如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知道另外一个角的度数的呢?”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使学生养成数学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精心设计问题,点燃思维火花。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意思是说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都是通过疑问而引起的。疑问往往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引起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提问可以让学生思维的构建过程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精心设计富有创意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形式将知识点抛出,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中。比如在“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一节知识点的讲解一直都是教学的难点内容,也是让学生对算法进行精准深刻理解的关键所在。面对这一问题的时候,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思考,为了快速寻找到答案,思维变得积极活跃,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加强双基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而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数学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赖于教师能够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之上将各项知识点内容与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进行紧密结合,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双基教学工作。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恰当地引导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引导学生掌握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大量的基本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对于分数这个知识点中的概念,就要求学生对其基本性质,大小的比较,约分,通分,以及四则运算进行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对分数的基本概念要做到铭记于心。只有对基本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其他的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二)注意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好知识点间的沟通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每学完一部分知识点内容之后,都要及时做好复习课和综合练习课的准备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做一个具体的分析比较,让他们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入化,从不同角度加深对各项概念的理解,进而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比如分数的意义与除法有着深切的内在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比值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之间也有许多相同之处,我们在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还需要对各项基本性质进行总结。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完好的串联。
参考文献:
[1]韩恩荣.漫谈少年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J].固原师专学报.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 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其提出的基本前提是认为“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词或者图象自身都可以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它能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文字、条理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和空间等多种因素调动起来一起参与思维和记忆,把传统的单向显性思维变成多维发散的思维。它可以应用于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能清晰呈现出思维过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改善人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从创作方法上看,它主要是从一个中心词开始的,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联想出一系列相关的事物,然后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以通过图式回顾整个思维过程。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图形工具,还是一种形象的知识表征工具。它将枯燥单调的文字信息以多彩的颜色、图形、代码、符号等多种元素形象化表征出来,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断刺激着我们的大脑,激发我们的联想,扩展我们想像的空间。
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既具备学习工具的强大优势,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像、色彩等手段,把难易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显性知识,使小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领悟隐性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加工整理数学概念,参与组织数学问题的讨论,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一、作为教学设计的工具,用于概念知识教学
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数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它是构成抽象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数学思维的第一要素。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阶段需要小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有 500多个。这些概念构成了他们以后掌握整个数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概念的理解水平越高,学习后续知识也就越顺利。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对概念的教学有一些问题,学生忽视基本概念的掌握,对基本概念不能形成知识网络,更不能够比较深刻地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新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明确当前所学概念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延伸情况,进一步沟通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主动探究的有意义学习,从而促进数学概念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条理化的认知结构。
二、作为创造思维的工具,用于解决问题教学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思维导图。在它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随时迸发出新想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小学数学角度看,问题解决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积极探索的态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学科本身或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同时,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往往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难点,达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的目的。而通过思维导图构设思路,能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加工材料信息,深化知识理解,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对材料进行深层加工,形成一定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为知识整合的工具,用于整理复习教学
篇4
关键词:数学思想;本质意蕴;建构;小学数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全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数学思想想法,有利于数学教学效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近年来数学思想方法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关注,并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目标,近年来与数学思想相关的研究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入,成为了富有特色同时又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课题。
1数学思想的真实意蕴与内涵
1.1数学思想与教育:著名数学家王世强指出,数学思想的应用有利于促进人类理性精神的形成,他认为,数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数学具有广泛应用性的特点,同时在数学教育中展开思维训练,还能促进人们理性探索精神的形成。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适时的将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触及到数学的灵魂,从而帮助学生丰富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提升。1.2数学思想与文化:数学文化的真实内涵在于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基本思想及方法,数学思想是其中的精髓。人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会获得数学知识,但是随着时间慢慢逝去,这些数学知识会被人逐渐淡忘,保存下来的东西可以对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起到明显作用,而这些改变人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的东西就是数学思想。1.3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质检存在密切联系,但是二者也分别存在各自的特征。首先,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方法,它科学的界定了推理基础公理及相关定义,其次,数学本身也是一门学科,它蕴含着一定的创造精神及探索意识。在探究未知证明内容、构思证明方法时,数学家们会利用高度的现象及直觉,这就是思想的高度与深度。
2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想的建构
小学数学中蕴含了很多数学思想,它们贯穿于整个数学教材之中,若是将数学看成是一条知识的长河,那么数学知识就像一簇簇浪涛,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而数学思想就像其下面隐藏的思潮静水流深。要想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数学思想含泳学生们的文化素质,进而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升。2.1在情境创设中渗透数学思想:创设情境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他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困哪,因此利用情境教学方式有利于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具体来说,可以将数形结合方法与情境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例如,在物体长短的相关课程教学中,笔者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基本实物作为切入点,拿一根铅笔和一块橡皮比较谁长谁短。为了更好的使学生理解长短的概念,笔者还将学生引入到属性结合中来看,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不同线段,对比尺子两出各线段的长短。这就将属性结合思想运用到了数学教学之中,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好的利用数形结合思想。2.2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性较强的概念理解起来存在很大难度,因此很有必要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概念是经过对数学知识整合以后得到的基本概念,其中涵盖了很多内容,这种对概念的提炼与整合,也体现了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思想方法,就是归纳法,这里所说的归纳既可以是对教材知识内容的一种归纳,也可以是对具体知识的一种归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总结具体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归纳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知识中存在的规律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例如笔者在降到数大小比较的课程中时,利用引导方法,在教学尚未开始之前为学生列举了这样的案例:沙滩上有两只乌龟发生了争吵,两只乌龟背上分别写着8岁、13岁,然后让学生对比两只乌龟年龄更大些?该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13岁的乌龟要更大些,这主要是因为13是两位数,而8是一位数,两位数大于一位数。由此可以推断出数位越多越大,从而理解该规律,这一过程中也认识到了数学思想方法。2.3归纳总结、反思中提升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非常重要,掌握数学知识学习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很多问题的解决就会变得更加顺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同时还要注重对知识的归纳及总结,积极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在分类研究过程中探索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完整的梳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数学思想。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针对之前学过的数学思想进行深入反思,通过一系列例题的梳理深入掌握数学思想,并数量将数学思想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
综上,数学与数学教育中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内涵,数学教学应着眼于结绳计数的问题解决,指向于对人类精神及智慧成果的继承。总之,在教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对教材中单调的公式、计算进行教学,同时还要从不同角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海洋,体验数学思想的理性与智慧之美,只有数学思想真正深入到课堂之中,数学才能更加亲近儿童及儿童的生活。
作者:孙春雷 单位:邹城市石墙镇高庄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新.渗透数学思想发散数学思维巩固数学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小数的意义”课程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6,(07):43-44.
[2]田润垠,胡明.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4):93-99.
篇5
关键词 小学数序;教学;有效策略
一、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
基础,属于一切事物最为根本的东西,有了基础才会有“上层结构”,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其基本知识尤其重要。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等,但笔者认为概念当属高度抽象与概括,同时也是最为重要,且对学生学好其它知识及培养基本技能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必须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比如说对学生讲授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时,就应先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与异分母分数的概念等,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之后,在具体的运算中才能更好的运用。
二、加强实施课堂教学的互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动,这已经成为了不可争辩的道理,因此必须加强实施小学数学课堂的互动教学。传统的老师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使得学生有了依赖,不积极思考,课堂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使得教学质量低下。加强了互动教学,使得教学活动中的所有人(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与老师的热情,使得知识信息在互动交流中逐渐成为了一种网状的传输系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知识;同时,加强了大家的交流,也能促进彼此共同进步,使得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当然,这里还要考虑的是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就要求老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准教学基准点,从所有学生的角度考虑,而不能只针对优生而忽视差生,要真正做到平等教学,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的互动。
三、加强思想方法的渗透
当前,在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逐渐蕴含了一些和中高等数学相似的教学思想,比如说化归思想、集合思想、模型思想等,只是小学数学涉及到的数学方法与计算都较为简单,一般就是解决数学具体问题的方式、手段、途径,比如说通分法、比较法、图形法及分式法等。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加强思想方法的渗透(尤其是中高等数学),除了能提高教学质量之外,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说进行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将转换思想与化归思想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便可以实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及圆面积等计算公式的同化,以此构建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又如教学“九加几”得出了“凑十法”之后,便可以将其迁移到“八加几”、“七加几”……这样便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四、加强数学知识的生成
我国新推行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展示教学知识的生成过程,除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应要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多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如何理解的呢?”、“你这样理解的理由是什么呢?”、“你能找到其它的解决方式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数学概念形成、公式的推导及规律的揭示都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有一个形象生动的理解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给学生讲授面积及面积单位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一眼就能看出的两个物体表面大小做出评判,接着让学生采用比较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然后更换图形,设置教学障碍,以促进学生创新思想的发展,比如说采用“小方块”的方式进行间接的比较等。
五、加强对教学结构的优化
加强对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属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环节,其中做好这个方面应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时间安排要有科学性。这里教师就应把握好新课导入与旧知识复习的课堂时间,不宜过长,而应将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运用在新知识的传授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应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及练习巩固等在时间上的分配应合理科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尽量避免满堂灌及学生放羊等极端思想的发生。一种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除了要注重局部的优化,更应加强整体优化,从整体目标出发,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众所周知,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而言,并没有万能的固定模式,随时都应转变与创新。比如创新一些注重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新授课课堂结构:基本训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尝试练习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同时也有这样的新复习课堂结构:组建知识结构学习独立思考练习小组探讨教师讲解学生自己修订;此外,也还可以制定这样的练习课堂结构:巩固阶段-重“双基”深化阶段-重思维训练综合阶段-重思维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氛围;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也不甘落后,其需要依据苏教版教材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以响应提升素质教育和育人品质的号召。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类型也在不断变化,各大企业除了学历之外,更看重的是招聘员工的基本素质、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而数学学习恰好可以很好地培养这几种能力,因此,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对当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同时逐一提出解决方案,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
一、当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模式都相对传统和固定,然而,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在不断改革,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逐渐暴露出来。
1.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他们往往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好玩好动,而数学学习需要平心静气,一丝不苟,而且需要记忆一些公式和口诀,因此,小学生往往不能积极地学习数学课程。
2.数学学习是要依靠老师和学生默契配合才能完成的
除了学生之外,老师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数学老师往往传承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者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中心,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事实,因此,往往使数学课堂的效率不能提高。
3.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一般也是一成不变的
老师讲课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一定的题目,然后带领大家共同讲解这些题目,最后在课下布置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这样的课堂结构虽然可以使学生相对牢固地掌握课堂知识,但是却不能使学生快乐,有效率地学习数学,学生的重点往往放在了课下作业的完成之上,而忽略了在课堂上听懂知识、记忆知识的重要性,学生似乎永远在被动地学习。鉴于以上种种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急切需要注入新生力量,深化教育改革。以下将介绍几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方法。
二、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1.营造融洽快乐的学习氛围
快乐融洽的环境往往能使老师和学生心情舒畅,毫无负担地、高效地进行数学教学和学习。数学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数学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动态的、伴随音乐或者动画的数学教学课件,把具体的数字用不同的动物或者植物替代,也可以把数学课本中不同的图形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表现,以吸引学生的眼
球。在讲各种角度和图形的时候,可以用几根火柴棒分别组合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且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可以通过增减火柴的数目,或者改变火柴的摆放角度来互相转换,这种类似游戏的教学方式,一定会引起小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同时也会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图形的摆放和转换过程中,牢固掌握各个图形的特点。此外,数学老师可以把课堂变成一个“智力游戏乐园”,把课本上涉及的知识应用到每个数学游戏中。例如,设置闯关游戏,每一关的难度都会增加,如第一关为加法,第二关是减法,第三关是乘法,第四关则是除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使他们主动地回顾和学习数学知识。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要求学生之间能够学习和分享。数学学习要求有良好的综合学习能力,而这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优势,因此,老师可以合理、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共同学习,共同分享,达到共同进步。例如,数学老师在讲《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只告诉学生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各小组学生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并且与学过的数学内容互相联系起来,最后进行总结。小组内学生可以分工合作,观察力好的学生负责寻找,记忆力好的学生负责在以往的知识中寻找轴对称图形,总结能力强的学生汇总这两个学生的结果,最后全组共同讨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规律。每个小组内成员是合作关系,而小组之间是竞争关系,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响应了新课改的号召,这种教学模式必将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大放异彩。
上文只是简单介绍了两种新课改之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设想,这两种设想只是小学数学改革的冰山一角,还有许许多多创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我们去发现。总之,这些教育改革方式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为人性化、合理化为终极目标。随着这些教学方式的不断实践、完善和进一步改革创新,相信终有一天,可以形成一套优质的,适应当代教育形势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巩彩宏.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J].山西教育:教学,2012(03).
篇7
素质教育力求使每个学生在本身原有素质基础上,获得和谐和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自我教育,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基础的形成,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其含义有两点:
一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变“应试教育”那种片面、单一的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
二是强调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例如,“三角形的高”这个概念很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教师在讲解时,如不讲细、讲透,学生在应用时就会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三角形的概念时,应讲清如下三点:(1)三角形的高是顶点到对边的垂直距离,因此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2)求三角形面积时,公式中的高是指公式中的底边上的高。(3)有的三角形的高在底边的延长线上,(如图)清楚了这三点,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就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了,因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思维就会活跃,解题的能力也会提高。计算能力是由教师的反复训练和学生自身的刻苦练习长期积累而成的。而基本概念必须由教师透彻讲解,经学生消化理解,再经过实际应用中反复实践,才能在头脑中正确形成。概念不清,基础不牢,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就调动不了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而也就形成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思维能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矗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发生了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在讲述时“设疑”等一些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而对学生来说,这些方法还是外因,是积极思维的起点。因为使兴趣上升为志趣和志向,是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这个内因就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基础知识是前提条件。有了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学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思维能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知识和习惯的关系,是知与行的关系。我国古书中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学问思辨归结到“行”上,是说明“行”对于“知”的重要。也就是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得正确知识的前提。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可使学生扎实记忆、深刻理解基础知识,从而引导和训练了他们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他们注重基储全面发展的学习目的,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风气。因此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
篇8
小学数学 数学思想 渗透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括,在后继的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带有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重知识传授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主要有符号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笔者通过实例,着重说明符号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有效的做法。
一、符号思想的发展与含义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数学符号的规范和统一也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过程。西方较早地在数学研究中引进了符号,十六世纪数学家韦达对数学符号作了改进,并且第一个有意识地系统地用字母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带来了代数学研究的重大拓展,后来大数学家笛卡儿对字母又作了改进,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
符号思想,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就可以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这里的长、宽、边长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讲,可以说表示许多个数,对高年级学生来讲,可以说是表示无数个数,再将长、宽、边长用字母替代:c=(a+b)×2,c=4a,学生便可看出: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一个小小的字母却能代表无数个数。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总结字母公式:s=a×b,s=a×a=a2.
符号思想的第二层含义,是指知道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最后出现一道思考题:“六一”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面红旗、2面黄旗、1面蓝旗的顺序把小旗串起来装饰教室。你能知道第24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吗?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有多种方法。如,用书写简便的字母a、b、c分别表示红、黄、蓝旗,则按照题意可以转化成如下符号形式:aaabbc,aaabbc,aaabbc……从而可以直观地找出旗的排列规律,并推理出第24面小旗是蓝色的。
上例所分析的是符号思想的具体体现,它们把复杂的语言文字叙述用简洁明了的字母表示出来,便于记忆,便于运用,正如华罗庚所说的“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正因为如此,用符号表示就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与优越性”。这种用符号来体现的数学语言是世界性语言,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综合反映。
二、结合解决问题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
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达出来。即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树形图、集合图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通常采用作线段图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线段图简洁、明了,又十分形象、易学。如在教学青岛版稍复杂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1号坑面积最大,比2号坑大5/9,2号坑占地约9000平方米。1号坑占地多少平方米?这是反映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我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引导学生先做初步的分析,使学生明白:“1号坑面积比2号坑大5/9,就是“1号坑比2号坑大的部分是2号坑的5/9”。在学生明确了单位“1”是9000平方米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第二步,在引导画图时使学生明白,因为要把2号坑的面积作为单位“1”,所以要先画一条线段表示2号坑的面积,另外一条线段表示1号坑的面积,比上面的线段长的一段(即比2号坑大的)等于2号坑的5/9。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白:2号坑的面积加1号坑比2号坑多的面积等于1号坑的面积,所以要先求出1号坑比2号坑多的面积。
第三步,根据线段图,启发学生:“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的解决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思考,可在线段图中给学生一些提示,使学生看到求1号坑占地多少平方米就是求9000的(1+5/9)是多少。
通过以上图题结合,题型类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借助线段图,能将抽象的、难以说明白的对应关系式变为比较形象具体的形式,使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数量关系。
三、小学数学教学应把握渗透数学思想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规律性
古往今来,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容易接受。另外,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给小学生也是不大现实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周玉仁教授谈到教材体系和结构时,指出:“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因此,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册内容的安排以及各单元知识点的衔接与设置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在课前的准备时应全面了解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规律,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如低年级教材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上,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情景图、图形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应注意: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篇9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读图能力;观察能力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挖掘出丰富的数学信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发现数学问题和多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习得的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自我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需要培养学生能够从图中发现、分析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读图、析图去发现数学信息,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基本概念. 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在理解图意的前提之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图形进行数学描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提升理解图形、推算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起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成为当前小学教育领域的重点,本文将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对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读图能力展开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读图能力培养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读图爱好和兴趣
一般来说,多数的小学生对数学图画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小学生在学前教育和低年级时期就广泛接触到了图画插图等相似教学,因此,小学生在对各种各样的图形图画进行阅读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 因此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读图能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对图形的好奇心和兴趣来引导教学,并表达与前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并以更为完整的表现方式将图画呈现在学生面前. 可以利用教材中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插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图形的兴趣. 与此同时,处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画进行辅助教学外,还可充分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和思想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学生观察图形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习过程中必要的关键能力之一.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同年级段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需要学生达到数学图形描述清晰、简练,引导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从数学图形中获取直观性的数学信息,并据此解决一些表面简单的数学问题. 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培养,则不仅仅是从数学图形中获取相关信息,而是需要从简单的数学图形中获取更为理性和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展开联想,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形和思考图形.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许多学生对长方体的基本指标(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等)、高、宽、长的特征以及相对面相等等特征都能较好地掌握,但是在进行作业测试时,如何判断长方体则成为了大多数学生的难题,如一张打印纸、塑料压线夹、铝合金线槽等让学生来进行判断就容易出现问题,其实这些都是高度不同的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深浅、长短和薄厚其实都可以作为长方体的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有序有目的地去观察图,并用自己的话去描述数学图形,同时老师需要在教学中提出针对性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观察图形,并将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结合起来,感知图形的内外在特征,逐步培养学生图形观察能力和对立体图形的感知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
随着小学生知识的日益丰富,一些图文结合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但是学生往往沿袭了以往的学习模式,容易陷入只看图形而忽略文字的误区. 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引导学生在读图了解基本信息之后,需要再去斟酌文字,并分析哪些信息是已知的,哪些信息是未知的,哪些问题是需要解决的,让学生不断意识到文字和图形是密切相关的. 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将图形和文字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和分析. 如在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课本中,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中,获取图中的信息关键是要紧扣图中的文字描述,从而获取准确的数学信息. 如需要用多少玻璃来做一个鱼缸,需要用多少木板做一个抽屉,需要用多少瓷砖来给游泳池底面与四周铺满瓷砖等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理解,学生需要将分析图形和理解文字描述相结合,并根据日常生活知识来进行解答,需要明确的是游泳池、抽屉和鱼缸均是没有盖的,那么这些长方体的表面积就只有五个面了.
四、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图形不仅仅可以带来美感,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图形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兴趣中进行学习. 从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培养目标中可以知道,学生不仅仅需要能够读图,更需要从读图中获取更为深刻的数学信息,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之上来解决相关问题. 如在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时,首先需要了解表面积的基本含义,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掌握长方体的各个面与高、长、宽的关系,并利用数学关系表述出来,最后,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长方体进行摆放,将长方体与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形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并尊重学生的实践学习成果,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在实践思考中掌握理论知识,逐步形成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读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从直观图形观察入手,逐步形成感性思维,提高归纳总结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平山. 如何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读图能力[J]. 学生之友(小学),2013(6):14.
篇10
关键词: 数学教育 模型思想 学习兴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需要把数学教育与生活点滴紧紧联系在一起,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与理论对等的数学模型,形成发散的数学模型思维。可是由于当前学校太过重视升学率,因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课堂失去应有的活力。
一、目前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
传统观念中老师是高于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学生做该做的笔记。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老师一直在传授知识方面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使学生挫伤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遏制思维的拓展,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极为不利的。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一步步指引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或合力完成的方式教会学生团队协作。
2.教师综合素质低
目前我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依旧欠缺,部分地方教师资源匮乏,这些地方以小城市及偏远地区、贫困地区为主。国家对小学数学教师的选拔门槛并不高,这就导致教师教学水平的下降。有些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老师只能勉强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术语授课,导致教学质量和水平低下。
3.应试观念较强
很多学校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不遗余力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只需要学生不停地记忆基础的概念性的东西,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学生逐渐形成错误的学习模式,走入学习方式的“死胡同”,把“活”的知识学“死”。许多学生因为走进了这样的学习误区,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甚至开始惧怕考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培养的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所蕴含的大量数学资源能够高效地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小学数学所教的最基础的运算规则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最广泛的,如:合理利用时间,合理使用零花钱,等等,都对提高学生的基础生活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一时期接受趋近与生活化的数学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对以后的学习生活也起到了基础性的指导作用。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举相关的例子:比如:在学习数学加法时,可以列举生活实物来出题:“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或者“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组收集了29个易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题目中出现的“易拉罐”、“玉米”都是生活的实物,就连出场人物也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最亲近的人物,所以最接近日常生活。
2.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
小学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基础性的,所以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都可以用简洁的生活语言表达出来。生活情景的再现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比如一些较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就可以用几颗糖加上几颗糖等于多少的方法来说明。在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教师讲课时可以以此举例,比如说在学习长方形时可以用生活中相近的实物进行举例。老师可以这样讲:“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长方形。比如说学习用的课本,课本的表面就是一个长方形,文具盒的表面是长方形,窗户的平面也是长方形。有一样东西,同样是长方形,但它可能往往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墙面,平坦的墙面也是长方形,教室门面是长方形,老师用的讲桌的平面也是长方形。现在,我们不妨低头看看我们的脚下,我们所踩的地面就是一个长方形。那我们再往小处看,地面上的地板也是一个个小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列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另外,教学工作的展开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老师应该引领学生走出去,走进大街小巷,只有边走边学,才能越学越精。新课程改革重点关注的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所以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结语
数学,是一门国际化的学科,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引导6到12岁适龄儿童积极去思考、去动手、去观察的绝佳时机。这就要求所学知识必须活泛,以发散性思维为主导,辅之以部分理论指导,提高孩子对学习、对生活的兴趣。这一由“死”到“活”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中国孩子只会学习只会考试的现状,节约出更多时间让学生接触社会,在人格方面达到完善。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其主要目标。基于此,就更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努力探讨研究相关问题,针对执行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修正,改变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勋达.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周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D].上海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