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学专业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学专业建设

篇1

根据市场调查发现,近些年来社会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的需求主要分布在药物生产技术、制药工程技术、药品营销技术、药品使用技术、医院临床药师、药房药师等岗位,这些岗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执业技能,对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针对市场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制定大专业、多方向、模块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大药学专业为基础,分化出制药工程、药品营销、临床药学三个专业化方向,在学生毕业之前,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未来的工作内容设置专门的方向课,培养学生的药物生产技能、药物使用技能、药物营销技能等,结合校内校外实践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训练,满足学生不同的就业需求。高职高专的理论课程虽然不像实践教学那样重要,但也有其本身的作用,学校应该结合课程体系设置理论教学内容,把一些与岗位脱节、重复、过难、过深的内容去掉,精简理论教学的内容,增设临床药理学、制药工程学、药品营销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学科,使药学专业更加具有实用性,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实践。

2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该建立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效率。药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方向主要是药厂、医院、医药企业等,学校可以设置成有机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实验课程,先让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然后再参加理论考试;对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动手能力比理论知识要重要很多,也是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因素,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可以按照班级建立开放实验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课外练习,每一个学期可以举办操作技能等比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能力;建立健全实践考核体系,实践考核体系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在检验中能够发现学生实践能力的缺点和弱点,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和加强,实践考核体系应该在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以课堂考核和课外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践能力测评,保证测评结果能够更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职业素质对学生学习知识、学习做人都有重要的影响,职业学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功底,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药学专业建设应该致力于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应该严格教师的上岗制度,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多年的从业经验,或者具有企业工作经验,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如执业药师、职业中医师、职业中药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等等,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和培养从企业、医院、科研单位工作过的,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担任教师,按照双师型的标准来引进人才,对于从企业、医院过来的教师上岗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使教师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思路,对于没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的教师,应该增加教学经验的年限,并安排教师去医院或者企业实习半年以上的时间,鼓励青年教师考取研究生学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新课题的开发。

4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

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高职高专院校着重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实训室建设、器材设备、药材物品等的采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学校规模不是很大的学校来说,学校需要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如果实践教学设施供应不上,就会严重影响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缓解资金压力,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不仅切实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利于企业储备人才,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合作。学校应该实施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分布安排学生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实习,不仅为企事业单位、医院提供了选择优秀学生的机会,也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去,校企合作时最理想的产学结合方式,通过校企结合,学校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师和企业人才可以多沟通与交流,促进双方发展。

5加强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教学管理是分不开的,教学管理包括课堂教学管理与实践教学管理。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上课前教师应该履行学校规定的教学检查制度、点名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课程结束使完成课程教学小结表、试卷质量评估表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该严格管理,落实实践教师、技术人员责任制,严格按照学生守则开展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和技术人员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和技术人员也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比如在实验前要填写预实验报告、准备实验记录、预习报告等,在试验中教师记录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在试验后教师和技术人员做好工作日志,学生填好值日生登记表等。

6总结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慕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249-01

21世纪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得到迅猛发展,促使我国医药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药学学科基础和技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医药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我国社會发展规划,我国将从医药制造大国转变为医药研发强国,医药研发将从仿制转变为主创。因此,重视药学专业教育创新,培养优秀的药学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高职医药院校需要重视的重要课题。

一、“慕课”的内涵与优点

1.慕课的内涵

慕课来源于“MobileOpenOnlineSchool”,是指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与云技术建设在线教育平台,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教育的限制,让学生利用网络在各种各样的地方都能够学习[1]。“慕课”不但能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能够提供全面的学习体验,突破传统学习模式的约束,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2.慕课在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中的优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药研究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药学基础知识也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专业内容不断增加,但高职教育课时有限,对于课堂中没有讲完的内容或是没有条件进行实验操作的课程,需要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和进一步了解的途径。慕课建设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不但能够有效更新医药领域最新研发成果,还能够充分补充前沿药学知识信息,从而为药学人才培养提供较好的途径[2]。同时,慕课教学由于是网络授课,能够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传递信息,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此外,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软件技术支持,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将教学内容与问题连接起来,例如在观看视频过程中,随机提出相关问题,只有选择正确的选项才能够继续观看视频。

二、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慕课建设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提升视频制作能力

在药学专业课程的慕课建设中,教师不能再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而是要适应素质教育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慕课建设需要药学专业教师具备较好的教学水平以及扎实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了解最新的药学研究进度,并要具有较好的网络资源整合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慕课教学效率,这就要求药学专业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发展,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视频制作能力,教师也要在网络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归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来符合现代教育环境变化的要求[3]。

2.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授课形式

课程内容不但要及时进行更新,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特点,从而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在授课形式方面,需要符合慕课教学规律以及当前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研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间一般为10分钟[4]。因此慕课视频时间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将时间过长的视频分解为数个短小的视频,并且在视频跳转过程中设计一些小问题,就像通关游戏一样,只有解答出一个问题之后才能够观看下一个视频,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创造良好的条件

先进的技术以及大量教育资源是慕课建设的基础资源,高职药学专业课程要想实现慕课建设,高职院校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技术和硬件建设。慕课的应用需要稳定的网络宽带以及高效的传输网络,这就要求院校需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并完善校园移动网络的建设,并且需要与其他院校进行合作,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5]。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慕课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慕课平台。在此方面,我国有许多知名高校都已经开展了慕课平台建设,探索联合建设模式。

4.完善网络药学课堂建设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药学专业课程开展的重要前提,而课堂教学是传统教育中获取药学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网络课堂是慕课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以及教师教育资源,建立完整的慕课教育系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药学专业知识结构。利用短小的视频进行完整知识点的学习,还可以利用数据库中的习题,进行随堂测验,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补充。还可以利用后台反馈系统与教师进行互动,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在看到问题之后进行解答,不断细化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从而提升网络教学的效率。

5.利用网络进行虚拟实验实训

高职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对学生有着较高的技术技能要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尤其重要,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场所、设备无法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无法开展较多的实验实训活动。因此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虚拟实验实训能够突破上述问题。通过对实验视频的讲解和示范,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认知,或者引入虚拟实验系统,以网络软件以及生物仿真引擎为基础,学生能够自行进行虚拟实验实训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慕课的出现对现代教育模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高职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紧跟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慕课建设发展步伐,做好慕课课程建设,从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吕毅

参考文献: 

[1]苏丽娜,浦亚清,邓颖慧等.“慕课+翻转课堂”介导的药学“双证”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16-17. 

[2]潘伟男,邓水秀,舒展等.慕课”——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的新支点[J].情报探索,2015,23(3):118-120. 

[3]于淼,慕善学,徐海燕等.高职《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5,34(11):129-130. 

篇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剖析、自我定位,设定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业、择业的竞争力,以实现高职高专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在学生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学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兼顾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并因此而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提高专业的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医药行业与药学专业调研分析

通过相关的调研可知,近年来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有两个就业方向,一个是药品销售方向,每年均达五成左右,大多是进入零售药店工作;另一个方向是医院药房,每年均达四成以上;其余如进入药品生产企业、转行、专升本的不足一成。

由于薪酬等原因,很多本科生不愿进入或难以安心在零售药店工作,中专生则由于其学历的限制,工作较长时间后才能考药师和执业药师等资格证,导致其职业提升速度不快。药企根据自身对执业药师和高职生的需求,居于最低成本原则,认为高职生是其执业药师的重要来源,因此更愿意招聘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作为后备人才,并提供一定的职业提升空间,如分批选拔进入一线管理岗位如店长、经理等职位。部分毕业生在一两本文由收集整理年内经过培养被选拔为店长,部分“订单式”培养的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即被培养为后备店长。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自2012年开始,新开办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2015年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全部实现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用药。由上可知,不管是对零售药店或是医院药房,高职药学人才的职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执业药师。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统计,截至2012年11月,广西有执业药师4121人。按国家“每个零售药店必须配备至少一名执业药师或其他符合条件的药学技术人员”的相关规定来计算,广西执业药师缺口达3.4万人。因此,培养更多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可缓解医药人才紧缺问题,服务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基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高职药学特色专业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对特色专业说明如下: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基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高职药学特色专业。

(一)构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不可忽视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空间。就高职药学专业来说,学生毕业时最好拿到“双证书”,即毕业证以及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证(职业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在职业生涯中,医药商品购销员需要自我提升时,工作满一年面临药士资格考试,工作满三年面临药师资格考试,工作满五年面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前两者是卫生职称考试,后者是药学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考试。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既应考虑培养符合职业标准的毕业生,也应兼顾到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提升,即兼顾药士(师)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并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社会人”。这样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复杂多变的职业能力和生存能力需求,符合社会需要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

(二)构建具有职业提升空间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起大专业平台课程群和专门化方向课程群,以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并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大专业平台课程群由药学专业基础课群和药学专业课群组成。大专业平台课程群兼顾药士(师)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能够引导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提升。药学专业基础课程群主要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药学专业课群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药品购销、管理和合理用药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专门化方向课程群由药品销售技能综合训练、方剂学、中成药应用、中药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医学营养学、药店常用诊断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药品营销心理学、药师资格考试培训等任选课组成,由校企老师共同负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战演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高职教育除考虑培养优秀的“职业人”外,还应考虑培养合格

的“社会人”。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还应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身传言教,提高“准职业人”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注重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

高职教育注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校企共建,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实训、见习、顶岗实习场所,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工作,在工作中完成学习,培养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辅以药品销售技能综合训练、药师资格考试培训以及药店常用诊断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等校企联合开发课程,通过大量实战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构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共享企业的药学一线工作岗位的专家资源。这些专家资源多为“双师型”兼职教师,他们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完全胜任本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对于专任教师,学校可加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科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由此建立起一支业务娴熟、能力突出、社会适应性强、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篇4

关键词:临床药学;课程体系;药学教育;临床药学服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62-03

随着近几年临床药学工作在我国医院的逐步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服务理念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认可。国内各大医院陆续开展了不同特色、不同水平的临床药学实践,推动我国医院药学逐步迈入以技术为主体的新时期。与此同时,临床药学服务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培养合格的、符合临床药学发展需求的临床药学人才,已成为药学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1],也成为我国临床药学能够持续、迅速发展的前提保证。其中,建立完善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设置合理的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是高等教育部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合格的医药兼容的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问题。

一、我国临床药学高等教育和课程设置现状

面对临床药学人才的社会需求,我国药学高等教育改革也积极开展。2000年后,许多高校相继设置了临床药学专业或方向。2001年,北京大学药学院开设了六年制临床药学专业。2003年,山东大学药学院开设了七制临床药学专业[2]。2004年,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开始了临床药学专业的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2006年,经教育部备案,中国药科大学开设了五年制临床药学试办专业。至2012年底为止,已有包括沈阳药科大学在内的24所院校被批准开设五年制临床药学试办专业[3]。通过从维普、CNKI及互联网搜索,初步统计,全国共有三十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或专业方向,学制分别为四年、五年、六年、七年不等。其中,由教育部备案的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正在成为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学制的主流。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药学服务理念等因素影响,加上我国临床药学办学起步较晚,至今为止我国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尚无统一的规范,各高校主要根据自身的学制、办学理念、办学基础及师资力量等,制定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尽管如此,十年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使国内各高校间在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方面形成了一些共识,如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物动力学被认为是构成专业课程体系的三大主干课程;通过缩减药学课程内容,增加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课程的比重,加固学生的医学基础;实践课程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与药学或医学专业不同的是,临床药学的实践通常包括临床实践和科研实践两部分;在课程安排上,多数高校采取的是首先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进行实践课程,且强调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等。上述共识对促进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在具体课程设置的实践上,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一)医学模块和药学模块的比重安排

目前各医药院校在此方面的安排不尽相同。有些院校的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制中,一味地强调医学类课程模块,而在化学类课程模块上进行大量的削减;有些院校的临床药学培养模式则尚未脱离化学模式的轨道,在药学专业的基础上简单地加入了一些临床医学的课程,缺乏基础医学课程。即使加入了一些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安排也缺乏程序性、整体性,结果学生学习得很吃力,医学知识的积累很难达到要求,缺乏临床治疗的实践能力和临床循证思维能力[4,5]。

(二)学时少和课程多的矛盾

临床药学应该医药并重,这在临床药学高等教育领域已然达成共识。但在具体实践时,有时很难兼得。较短的学制,大量的医学与药学课程,致使压缩学时成为不可避免的策略。学生们虽然学习了大量的医学和药学课程,但每门课程都是蜻蜓点水,一概而过,学生无法系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医学基础和药学特色均无法有效体现,构建的知识体系也不能真正适应临床药学实践的需求。

(三)临床实践训练的有效实施

由于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尚不成熟,现有临床药学专业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教学医院或临床基地的临床药学发展也参差不齐,致使临床药学实践训练缺乏有效的指导。目前多数高校主要由临床医生指导临床药学实践,这是基于现状不得而为之的办法,对丰富学生的临床实战经验很有帮助,但学生得不到真正的药学训练,也无益于临床药学循证思维的建立。尤其是四年制的临床药学专业或方向,基于更紧迫的学习时间,实践训练一般不超过6个月,实习地点也大多在医院的药学部门,很难真正受到临床实战的训练。

综上,我国临床药学高等教育及课程设置上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亦是如此。作为主流学制,积极探讨五年制课程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真正为临床药学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工作需求,对规范我国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二、我校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实践

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我校于2008年开设五年制临床药学试办专业。基于我校雄厚的药学办学底蕴,通过与临床药学专家和临床药师的交流,在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性实践。

(一)医学、药学课程模块的合理搭建

作为一个药学院校,我校具有坚实的药学办学基础和雄厚的师资队伍,因此如何跨出传统的“化学模式”的课程体系,是我校进行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时最先遇到的一个问题。

首先,充分论证临床药学人才的素质需求,增加医学课程体系的比重。目前,医院药学正在从“提供药品、合理规范用药”的观念转向“药与人之间相互作用”,“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全新理念;从间接为患者服务转向直接为患者服务。在这种服务理念引导下,临床药师必须走向临床,走向患者身边,成为“懂医”之人。可以说,懂医已经成为临床药师实践药学服务必备的基础素质[6]。为此,我们在原有的四年制临床药学方向的课程体系基础上,适当调整,进一步增加了医学模块的比重,如增加原有临床医学和生物学课程的学时;增加新的生物医学课程,如免疫学、病理学、临床医学检验学、循证医学等;增加社会心理科学课程,如临床沟通与交流技巧、医学心理学等。

其次,从临床药学本身的特点和工作性质出发,思考医学与药学的关系。临床药师是服务于临床患者的复合型人才,必备的医学知识是临床药学人才服务于临床的基础条件。但临床药师不是医师,学习医学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比医生更懂临床,而是为药物的合理应用奠定必备的基础。因此,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以“懂医精药”为目标,既要奠定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又要掌握系统的药学知识体系,决不能矫枉过正,只强调医学而失去了药学特色,失去了临床药师的立足点。为此,我们完整保留了四大化学和药学的专业课程,以保证药学体系的完整性,强化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学特色。

最后,通过与临床药师积极沟通与交流,针对各门课程内容与临床药师未来工作和发展的相关性,逐一对每一门课程进行专业性的调整。如适当缩减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应用较少的基础课程学时,精简课程内容,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将与临床药学相关,但不必需的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如天然药物化学、药物毒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在专业课设置上,除上述主干课程外,增设生物药剂学、体内药物分析和临床药物评价等课程;根据我国现阶段临床药学的发展需求,增设了一些必要的专业相关的选修课,如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循证医学等。

总之,以临床药学人才的素质需求为导向,合理构建医学和药学课程模块,充分论证临床药学的专业特色,力求使课程体系不是简单拼凑,而是紧密围绕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本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必备的知识储备和拓展空间。

(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学时少和课程多的矛盾,同样成为我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反复分析专业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和衔接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首先,充分考虑我校的师资构成和教学特点,将同一教研室承担的、内容上密切相关的课程,如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整合为一门课程,这样既节省学时又使学生的知识衔接更加顺畅。其次,针对内容上彼此衔接、知识点上有部分重复的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减少相同知识的重复授课,从而整体缩减教学学时,如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均为临床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三者在课程设置时彼此衔接,在内容上则有部分章节重复,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临床药物动力学亦是如此。我们将这些课程的主讲教师召集在一起,共同探讨课程的合理设置和重复内容的协调安排,既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课程的前后衔接符合教学规律,又避免授课内容上的过多重复,使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更加紧凑、环环相扣。最后,根据临床药学专业的需求,对每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专业特色调整。如在药事法规课程中加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内容,以适应学生未来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的需求;在临床沟通与交流技巧课程中强化医生、护士与临床药师的沟通技巧等内容,以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总之,通过上述措施,在保证课程内容覆盖面足够的基础上,力争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中打下坚实的药学实践基础。

(三)实践训练环节的有效安排

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训练包括临床药学实践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两个环节。临床药学实践技能训练又分为临床实习和医院药局实习两部分。前者在第八学期进行,为期十八周,学生在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共同指导下,深入临床科室,参与临床查房、药例分析及讨论等具体工作,使学生真正受到临床实战的训练,参与到临床药学服务中去[7]。后者在第期进行,为期四周,学生进入医院药局,在参与医院药局的日常工作过程中,认识医院药局的功能、药师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临床药师的工作制度和流程等。对于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八周的临床实习时间仍然不是充足的。为了弥补时间上的不足,我们更强调实践的效率和有效性。首先,与其他院校一般把临床实践放在最后一年不同的是,我校的临床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学生刚刚完成临床药学核心理论课程的学习,直接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同时也避免了大学最后阶段学生的个人未来规划与临床实践的冲突,使学生能安心实习,充分利用临床实践时间,最大程度地汲取知识。其次,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通过研发网络模拟教学软件,推动情景教学、模拟训练、PBL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尽力改善目前临床药学理论授课脱离实践、学校教学与实践基地的训练衔接不当等问题,提早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引入实践,使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后能更快地适应实践训练的特点,更早地进入临床药师角色,从而提高实践的效率。

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在临床药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高等教育要求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其中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校保留了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实习,并将此科研实习安排在临床药学实践教育基地中,要求完成与临床药学研究相关的毕业论文,以促进学生对临床药学领域研究进展的了解和理解。

综上所述,我校在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力求既保留原有的药学特色,又增加必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内容;力求不是简单的课程的叠加,而是根据临床药师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融汇,以达到培养兼具扎实的医学基础和药学优势的高级应用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目标。当然,我们的思考和尝试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完善,希望能在借鉴国内外临床药学专业建设的大量经验基础上,和国内各相关高校一起探讨,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的临床药学教育之路,为我国未来临床药学发展搭建出坚实的合格的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汤静,刘皋林.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中课程的优化整合[J].药学教育,2007,23(6):19-21.

[2]纪建波,张庆柱,王韦玮.七年制临床药学专业实验室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药学教育,2006,22(4):14-16.

[3]谢晓慧,邵宏,等.中国临床药学学院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展望[J].药品评价,2010,07(22):1-6.

[4]王玉琨,王萌,卢宝华,等.高等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6-7.

[5]沈良斌,冒小瑕.关于临床药学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3):13-15.

[6]吴春福.关于药学服务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4,20(2):1-2.

篇5

关键词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28-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Laboratory in Liaocheng University//LI Guangyong, PENG Xiangqian

Abstract This project discussed the idea of PEPL construc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PL, training suitable experiment teaching staff, per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EPL and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 of PEPL, and endeavor to make full use of PEPL resource, to enhance the laboratory operating efficiency, to promot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to strengthen PEPL service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laboratory; experiment teaching

制药工程是建立在化学、药学和工程学基础上的应用型学科,以培养具有坚实的制药和化学工程基础的理论知识人才为目标[1]。制药工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药学知识,还应具备实验和工程技术的能力,能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设计新的制药工艺流程[2]。

在制药工程学科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建设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可以促进制药工程学科实践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1 聊城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现状

制药工程作为聊城大学近年来新上的本科专业之一,坚持了高起点、高水准的顶层设计,拥有一批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和科研设备。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主要为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提供教学服务,同时也承担聊城大学药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和部分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需要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试剂、易燃易爆药品和剧毒药品,部分实验条件需要高温、高压、真空或者无菌,部分实验会使用到易挥发、有毒和易燃等危险性有机溶剂[2]。为明确安全责任,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因此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执行。

目前,在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仪器设施、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过程中,由于实验室管理权限的制约以及相关经费来源不足,仪器设备的更新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没有采取统管统用的方法进行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造成其利用率和共享率均不高。聊城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无法借鉴已有的、现成的模式,必须根据办学定位、师资条件和实验要求等,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采取合理的建设策略,但在仪器设备的购置台套数和技术参数确定方面的困难仍比较突出[3],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仍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

2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路

专业的实验教学团队培养 建设高水平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不仅要拥有先进的设备仪器等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综合业务能力强和爱岗敬业的实验教学团队[4]。

建设高水平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首先要进行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同时具有创业精神、求实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实验教学队伍,是保证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是制药工程学科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实验室仪器设备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实验教学团队是以教学为主,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师人员的年龄构成和职称结构合理配置,积极鼓励有经验的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构建一支专业技术职称和年龄构成合理的教学团队;积极鼓励和引进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高职称、高学历和高素质专业教师加入到实验教学团队中,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学科、专业和课程等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科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体制的完善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室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统筹规划,才能同时满足本科教学工作和师生的科学研究工作[5]。

首先,将课程任务少或者开设实验项目少的实验室进行整合,建立两个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室,配置完成本科正常实验教学所需的常规实验仪器、试剂和药品;

其次,将剩余的实验室空间改为专用研究室,放置大型、贵重或精密仪器,供本科生做毕业论文以及教师和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吸收科研的新成果,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同时可以促进本科生和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验课程设置上,打破实验课隶属于课程的传统观念,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和实验课程体系;按优化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对实验课程单独考核;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应充分与本学科的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紧密衔接,在实验教学中充分体现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

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规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由基础型、提高型和创新型三个模块组成,并逐步增加提高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中的比例[3];建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助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和合理配置 建设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5]。不断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和共享力度,并逐步面向整个学校和社会开放,不仅可以为教师的科研和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基本条件,还可以促进仪器设备资源最大限度地共享,同时满足本科专业教学需求和保证实验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聊城大学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的实验室拥有人才资源、仪器设备资源及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等三个重要方面的资源[6]。随着社会发展和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合理配置和开放共享专业实验室资源的是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专业实验室应该改变过去封闭式、自我服务体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完成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实施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率、产生合理效益,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服务教师和服务地方的重要基地。

根据制药工程学科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聊城大学实际,广泛与国内知名药品生产企业、国际重点实验室和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资源共享,进行实验室和实验课程的共建。共建单位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工程师融入学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实验教师队伍的发展,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学实验室设备资源优势,面向企业和地方提供技术服务,增强聊城大学服务社会和地方的能力。

3 结语

通过专业实验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初步形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通过专业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独立从事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本领。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持续的系统工程,要不断进行改革探索,把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服务于科研活动的基地,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明杰,危凤.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教学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13):281-283.

[2]张磊,赵肃清,王海龙.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浅析[J].广东化工,2012,39(4):231-232.

[3]陈淑清,邵金花.新上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滨州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4):23-25.

[4]刘丁尔.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及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4(17):358.

篇6

首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英语专业教学中,外语是学得的,习得只起辅助作用。语言习得(acqulsition)指人类自然学会母语的过程;语言学习(learning)指掌握了母语的人由不会使用另一种语言到学习使用的过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专业学生,过硬的英语语言技能、语言基本功和扎实的文化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这种训练可以是课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更应该是课外学生自主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并由此形成以学生、英语为轴,以实践为底,以能力培养为顶的立体教学体系。其次,从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看,用人单位需要的已经不再是技能单一的应用性语言工作者,而是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创新型英语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创新素质包括三个部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是创新所需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英语专业教学需要打破重“学术性”、重“理论性”、轻“实践性”的旧有模式,通过教学改革,着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到社会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实践的需求

尽管学生经常抱怨实习机会难找,实际上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存在着巨大需求。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驻保高校参与社区“四点钟学校”建设探索》课题组进行的调查显示,社区“四点钟学校”师资面临很大问题。一方面,师资人员缺乏稳定性以及专业性,另一方面,缺乏专兼职结合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针对这些问题,我课题组认为,可通过引入社工、义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加以解决,再者我们应积极发挥保定市文化底蕴深厚,高等院校云集的优势,创造性地应用驻保高校资源优势,参与社区“四点钟学校”建设这一全新理念。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多种学科和专业,还有许多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和社工团队。如果高校社工能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四点钟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和拓展指导,即可解决人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高校专业的教学资源和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为社会服务。因此,我课题组对保定地区大学生社区学校志愿辅导教师意向与素质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虽然“四点钟学校”已从20世纪90年代在宁波市江东区成立,迄今为止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进行了试点及推广,但是“四点钟学校”在保定却鲜有人知。

具体表现为,91%的人没听说过社区“四点钟学校”,仅有9%的人听说过。尽管如此,75%的学生表示若学校组织志愿辅导教师活动,他们很想参加。这也就是说,招募大学生作为志愿教师是具有潜在可行性的。其中41%的学生有过兼职教师的经历,59%的学生没有此经历,但是5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参加志愿活动之前进行相关培训,34%的人认为看具体情况而定。由此看来,我们在招募大学生为志愿教师的时候,应对缺乏教学经验的大学生义工、志愿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积极掌握课堂教学规律,以便于更好地按照规律,提升服务质量。就辅导内容来说,他们认为应主要集中在书本上的基本知识(83%)以及生活技能(78%)上。而体育锻炼和各种艺术也占到了34%。也就是说,社区“四点钟学校”应丰富课堂内容,走出传统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堂内容和形式。“四点钟学校”建立的初衷为可以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早放学无人看管的难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改革,“四点钟学校”也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可以通过社区中的有效资源,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生活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通过“四点钟学校”,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在学校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还能真正走出课堂学习一些基本生活技能,进行体育锻炼以及艺术熏陶,这样他们就有更多丰富知识、开拓眼界的机会。

担任社区学校师资工作,英语专业学生学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大约有300亿左右,繁荣的“英语经济”背后的推动力是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教育政策的导向,日益开放的中国对于国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好英语。另一方面,家长们对辅导孩子的英语学习感到十分困难。课题组成员对本市多所中小学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访谈,家长们大多反映自己没有能力辅导孩子英语。其中部分家长自称文化程度太低,不具备英语的基础知识,不会辅导;还有部分家长自身受过高等教育,但对自己英语的语音、语调没有信心,对语言的准确程度没有把握,因而也不敢辅导孩子英语。很多家长把解决这一矛盾的希望寄托于社会培训机构。保定市虽然目前具有多种形式的校外培训机构,但其多以营利为目的,且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办学条件水平不一,缺乏以政府力量为主导、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真正具有广泛性和公益性的校外教育场所。专业技能过硬、乐于参与社会实践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正是社区学校师资的最佳人选。

三、社会实践对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社会实践对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学生坚定专业信念,加强基本技能学习

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2009-2011年连续三年位列教育部公布的失业率最高的“红牌”专业榜之中。这种情况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英语专业招生生源质量下降,在校学生专业信念不牢固,无心进行本专业学习而急于学习一些金融、经济等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知识,以期为就业增加筹码。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部分高等学校盲目进行教改,不顾本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办学传统,强力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了复合,学校为学生开出多种专业课程,学生必须多选课,表面上学习的课程多了,但是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学生忽略了基础技能的训练,其他专业的知识掌握得也不多不广,这种复合只能看做显性复合,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就会认识到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落实到语言技能本身。无论是为展销会提供翻译服务,还是到社区学校去做辅导教师,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核心技能将决定他们的工作质量,因此有利于学生转变观念,投入更多的精力把语言基础打深打牢。

(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篇7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350)

摘要:食品加工产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应从食品加工产业对全世界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探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及其意义,阐明了建设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关键词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食品加工产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43-03

食品加工产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食品加工产业是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得到各国重点支持

民以食为天,食品加工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追求,现代食品已朝着营养、绿色、方便、功能食品的方向发展,未来还会研发多种功能食品,集合植物学、食品工程学、营养学、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采用高新技术,从天然动植物资源中寻找和提取各种特殊功能因子,或者采用生物技术进行微生物的转化生产。多种学科集合研发新型食品产品,必将使食品加工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世界上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现了农产品保鲜产业化、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原料基地的固定化建设、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管理以及食品加工市场体系的完善,进而促进了食品加工工业的蓬勃发展。以美国为例,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加工业已成为该国各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现在,更是把食品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各国都意识到食品工业承担着为世界人口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任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因此在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投入及设备研究开发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的投入。未来各国食品加工的发展趋势是将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的每个环节,提高精细加工能力,最终朝着安全、绿色、休闲方向发展,并且重视加工设备的研发,向新型、节能、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二)食品加工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国食品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指出:“食品产业是与营养科学、食品科学、现代医学及生物、信息、工程、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新技术密切关联,与国民营养健康息息相关的民生产业和基础产业。新世纪以来,我国食品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10年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其增加值占国民经济GDP的4.6%。预计未来5~10年食品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保障民生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专业技术人才能够推动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食品加工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在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食品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很多新兴食品专业岗位(群)不断产生,这对企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和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已难以胜任。目前,食品加工企业十分缺乏能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尤其缺乏从事食品加工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

(一)国家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企业技术革新和员工培训等缺乏标准、缺乏资源,急需教学资源库

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对食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人才的培养急需教学资源库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大批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我国的食品工业还是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农副产品原料的加工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就业增加和农民增收。食品工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城市转型的战略性产业,许多地区将食品工业建成精良产业,带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这些都需要大批的食品加工专业技术人才,大批人才急需建立教学资源库加以培养。其次,天津市发展地方经济需要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继续突出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条主线。通过创新,大力推动食品工业大项目、好项目的实施,全面搞好食品安全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全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目前,天津市共有食品及相关产品获证生产企业1 612家。2013年,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总产值达到1 907.33亿元,同比增长了43.9%,实现利税201.28亿元,产值同比增长43.9%。我市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工程,2014年,天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了《2014年天津市食品安全监管计划》,将不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和专项整顿工作,大力开展放心食品系列民心工程建设。天津市食品工业经济的发展、食品项目的开发以及食品安全的监管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培养紧缺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食品行业的发展依靠大量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推动 首先,食品行业快速发展依靠食品技术专业人才推动。近十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指出:“食品工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步提高,出现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知名企业或企业集团。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数目逐渐增多。同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工业总年产值也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许多就业的机会,因此食品工业就业人员的数目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行业发展如此之快,急需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员除了需要掌握相应的现代食品贮藏、加工、管理、营销等相关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其次,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急需食品专业技术人才。农产品加工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我国农业总产值与食品工业产值相差悬殊。因此,食品加工工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指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基础薄弱,企业创新发展的后劲不足,企业技术人才缺乏,在全国食品加工企业职工中,大中专毕业生只占1.5%左右。”由此可见,国家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急需大批具有一定知识技术水平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急需教学资源库系统。

食品加工企业技术革新、员工培训等缺乏标准和资源,急需教学资源库 新形势下,食品加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行业装备水平和关键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技术和设备引进,食品大中型企业装备水平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并且研制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加工关键装备,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与食品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和研发投入配套的是食品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依托于食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研究项目,食品企业领军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校基础型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初步形成。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加强现代企业培训体系的建设。由于培训资源不完善、不系统、不规范,暴露出企业培训体系的较多问题。

总之,食品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高技能人才缺乏,食品企业的技术创新、员工培训等都要求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职教育食品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全国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院校资源资料严重不足、缺乏高职特色,急需教学资源库

由于各院校所处区域不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办学历史不同,职业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服务面向有很大差异。目前,教学资源与资料严重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已有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其中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低,在对当前专业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现有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尤其是实验、实训类的文本、视频、动画资源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已有教学资源建设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使得建设成果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共享;缺乏系统性、标杆性的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缺乏教学资源共享和应用推广平台。另外,缺乏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因为职业教育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需要将实训过程中所涉及的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素质锻炼贯穿始终。而目前建设的教学资源库主要以文本、视频、课件、素材等传统资源为主,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多媒体、模拟仿真和实景展现操作演示的资源等比较匮乏。

所以,急需建立全国统一的、具有示范性的、能够共享应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型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大力推动全国各院校相关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资源库是示范性院校数字化展示和推广优质教学成果的资源平台,也是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平台。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将带动全国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第一,能够提高职业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重点突出实训、实践能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用对教师非常有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进行备课、授课。同时,教师通过学习资源库中的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根据食品加工资源库的资源,能够指导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机械与设备的操作以及维修、对食品生产中常见单元操作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能力;掌握控制食品检验理化指标、出具检验报告、整理分析检验结果的能力;掌握原辅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配方及配料管理能力、进行产品研发与产品改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胜任食品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作;教师可促进自身专业课示范教学能力的提高。

第二,能够帮助在岗员工提高并更新技能。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和开发。由于汇集了国内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知名专家、代表性院校和高水平教师团队,专业资源库将建设成为集开放性、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共享平台。企业利用教学资源库中内容新颖、贴近实际、生动开放的教学资源,可对企业员工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新技术培训、岗前与岗后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便于企业了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学生实习与就业信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机结合。

第三,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可利用职业资格鉴定与认证培训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初、中、高不同等级的相关技能培训;可方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所对应行业、产业的职业岗位,相关课程的性质与设计思路等,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第四,可为社会人员再就业提供学习、考核及技术能力评价平台。社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为社会人员搭建再就业平台,让社会人员尽快致富。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社会人员岗位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社会人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可根据我国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设置培训课程,通过资源库中的培训素材,使社会人员经过培训后各方面的技能都能得到行业单位的认可。

教学资源库中的素材丰富且新颖,既可增加教学的容量,充实、拓宽教学内容,又可提供比较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学习者的需要,方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依托先进开放的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可为广大用户提供跨院校、跨企业、跨地区的学习,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实现良好的互动和无界化便利服务,从而提升食品加工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产业司课题组.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3-23.

[2]黄卫萍,杨昌鹏,农志荣.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分析[J].法制与经济,2008(9):128-129.

篇8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双师队伍 专业教学团队

一、“双师”队伍的界定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要求,通常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应为“双师素质”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指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务(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2)近五年内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过(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结合有关概念,笔者将“双师”队伍界定为:由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带头人领导的,围绕某个具体专业承担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任务的,若干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全体“双师”素质教师的集合。

二、我校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类型对“双师”队伍的影响

通常,校企合作的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类型可划分为:内部松散型、内部紧密型、内外结合松散型和内外结合紧密型四种。

结合我校现状,判断目前我校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属于“内外结合松散型”专业教学团队。由我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师资共同构成,为完成专业建设、教学任务及课程改革而组建,团队有明确的目标,功能性强,团队成员中学校教师相对稳定,与企业有一定的合作关系,但企业师资变化频繁,整个团队的稳定性较差。如我校人物形象专业与南京王春美容院合作,因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每年学校兼职教师变化较大。

为使我校五年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顺利实现,必须立足我校,将我校“双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

三、加强我校“双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职业道德的培养。

加强本校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教育观和质量观,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与职责,树立为职业教育奋斗终生的职业目标。

2.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专业带头人是“双师”队伍的骨干和核心。专业带头人必须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成就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把握专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练的实践技能;必须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从制度上规范他们履行“双师”队伍建设的职责,另一方面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尽可能保证他们参加各类国家级、省市级专业带头人培训,继续提高他们的素质,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3.加强我校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高职专业教师必备的技能素质,关系能否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校外教师实训基地,抽调一定比例的专业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锻炼,参加全过程(或部分)生产实践,跟踪生产一线的新技术,形成周期性轮回锻炼机制。

(2)组织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及相关的省、市职业技能大赛,在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和职业技能大赛中,锻炼师资,提升教师水平。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参照“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专业‘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试行)”。

(3)对于新参加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安排专业老教师传、帮、带,要求青年教师正确执行操作规程,能掌握本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内容。争取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技能合格、五年成为骨干。

四、“双师”队伍建设在我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双师”队伍建设的开展,对全体专业教师的个人素质提高有很大帮助,从而有利于我校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顺利开展。

1.“双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团队结构。

组建“校企合作”专业教学团队要注意团队成员在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合理配备,充分考虑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的融合,实现专业教学团队的互补和业务能力的共同提高,增强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知识结构、能力和思维方式的互补性。专业教学团队中既有教学、科研骨干,又有技术能手,还有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

2.“双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树立合理的团队目标。

专业教学团队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校企合作平台上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确保完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建设、教学任务和课程改革任务。“双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建立高效的专业教学团队,树立一致性团队目标,实现团队的长、中、短期建设目标。

3.“双师”队伍建设有利于保持团队的相对稳定。

“双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克服我校专业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存在断层,30~40岁的中青年教师比例总体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正高或副高职称缺乏;学历结构层次偏低,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较少;“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为增强专业教学团队的效果,在内部运行时,需考虑以下要素:(1)团队成员相对稳定(内、外)。(2)团队内部每位成员的包干课程相对稳定。(3)团队内部每位成员的包干技能相对稳定。(4)团队内部每位成员的课改方向相对稳定。

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师资队伍建设,对团队中个体的要求是具有“双师素质”,“双师”队伍建设的顺利开展是我校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顺利实现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样的基础工作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完成。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育部关手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6号.

[3]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4]邵建东,王振洪.高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及其整合培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篇9

关键词: 高职商务文秘专业 职业背景 培养目标 队伍建设

一、培养目标确定的职业背景

现代意义上的文秘人才,不仅能够处理好一般范畴内的文秘工作,而且胜任领导交给的诸多临时性的特殊工作。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文秘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具备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掌握广博的社会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掌握丰富的生活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底;具备运用不同手段进行写作的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文字处理能力;具备独立搞好文秘工作尤其是运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处理办公事务的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人际应酬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具备能够较好管理现代企业、党政团体和其他公共事业的能力;具备对于社会信息和专业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归纳、综合运用的能力;具备参与决策、项目策划和具体实施的基本能力;具备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等等。以上各方面的知识要求、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就是现代文秘工作的职业背景对于文秘人才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但就某位个体而言,他不可能同时具备以上各方面的要求,因此就专业的建设者而言,就不能不尽量全面地考虑以上各方面的现实需求。

二、文秘专业培养目标

1.现代文秘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分析。

对于文秘专业学生来说,具备以下能力将有助于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1)良好的思想品德。文秘人员从事的工作任务及性质,决定了如果没有较好的思想品德,就有可能出现泄密等违法行为。

(2)较强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即通常说的“能说会写”,它们是从事秘书的工作必备的两大基本技能,是秘书人员思维深度、知识广度、性格和品质的反映。

①书面表达能力。书面文字表达能力即运用文字书面形式反映客观情况、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秘书的书面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应用写作能力上,应能写出符合文法、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表达有力、语言流畅的各类应用性文体。

②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秘书在管理活动中使用言辞开展有关工作所展示的技能。秘书经常要汇报工作、回答问题、提出建议、传达指示、协调工作、接待来访等,需要具备较强的说话能力,“能说会道”是对秘书的起码要求。

(3)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文字处理是文秘人员的中心工作之一。文秘人员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文字资料,所以,文秘文字录入速度快是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条件,也是文秘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文秘人员应当掌握各种汉字输入法,并具有掌握代表发展趋势的新的高效输入法能力。

(4)能熟练地操作现代办公设备并能适应设备的更新。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能力是衡量现代文秘人员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办公设备包括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E-mail收发与Internet网络浏览器,文件复印机,传真机,等等。

(5)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以Internet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许多商务活动(如商品的订购等)正在逐步搬上Internet网,过去的信件、传真等已为E-mail所代替,许多商业信息都是通过Internet网获得,并通过它进行传递。如没有较强的使用现代信息系统能力,就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也就不可能为上司当好参谋。

(6)一定的英语水平。英语是商务活动中使用最普遍的外语,所以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是商务文秘人员的一项必备素质。英语素质较好的文秘人员企业会优先考虑录用。

2.我部文秘(商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我部制订的商务文秘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如下。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写作技能和沟通能力,掌握商务活动的基本运作,熟悉各种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能够胜任中小企业办公室工作,协助领导处理商贸事务,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高级技能型秘书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之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基础,走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化“三办”技能(即办事、办文、办会的技能),突出商务特色,重视现代科技应用技能的培养,将常规的高职教育方式与传统的“师徒制”教学模式并行,使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文秘基本素养及商务修养。

(1)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掌握文秘岗位必需和够用的基本理论,包括秘书理论与实务、秘书写作、办公室管理、会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行政管理、会计基础等基础知识。

(3)具备文秘岗位所需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文书处理与写作、办公室事务管理、会议组织和服务、处理各类商业性事务等技能。

(4)具备本专业方向的商务技能,主要包括商业经营的基本方法、商务事务处理和商业营销等技能。

学生在具备文秘(商务)专业涵养的同时,还要求拥有资格证书。

必考证书:①秘书(中级)证书;②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二级乙等以上成绩。

选考证书:①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证书一级或二级;②NVQ企业行政管理证书――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EB)联合推出的面向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③办公自动化高级证书;④中(高)级推销员证书;⑤机动车驾驶证。

3.课程设置的特点。

课程设置分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选修模块和实习模块。公共基础模块即文化课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训练,着重解决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问题;职业基础模块主要是文秘专业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扩大学生的就业面。从课程的类型看,重点是两大类内容,即语言类(中文:现代汉语、秘书口语交际、秘书写作等;外语:秘书英语等),现代文秘类(人力资源管理、常用办公设备使用与管理、秘书理论与实务、企业行政管理实务、信息工作与档案管理、实用会计基础等)。这样使商务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及较宽的专业知识,就业面宽,在就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学部商务文秘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设想

1.文秘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

我院前身是海南对外贸易学校,是一所中专学校,在2004年7月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升格为高职学院,办学时间短,专业教师队伍一直比较薄弱,文秘专业更是如此。目前文秘专业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改行教师较多。文秘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大多是由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改行担任,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容易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使文秘专业课虚浮空洞、枯燥无味。专业课教师应当具备的技能不足,且对现代化办公设备了解不多。改行的教师中,文科的教师较多,对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了解偏少,对商务文秘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欠缺,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还需下一定的工夫;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但对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以及多媒体的课件制作与应用等方面还欠火候。我部应在教师学历层次达标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教师的继续教育规划,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获取计算机、秘书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争取使专业教师成为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综上所述,目前我部的商务文秘专业要进入专业现代化,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2.专业师资要求。

文秘专业理论教师除要求有合格的学历外,还需要不断学习高新技术,紧跟时展步伐,将先进的知识与应用技术传授给学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秘专业已成为一个文理结合的交叉学科,所以,商务文秘专业的专业课教师除需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

(1)外语水平。中国的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后,中国将成为面向国际的大市场,所以,外语是未来企业雇用文秘人员的首选条件。因此,文秘专业尤其是我部开设的商务文秘专业的专业现代化建设更应重视学生的外语训练。其中专业课教师的外语水平对学生的外语训练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文秘专业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较高外语水平。

(2)计算机水平。计算机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工具和载体,是现代办公设备的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主要组成部分。商务文秘专业的教师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应能够熟练操作Windows XP、Vista等操作系统;熟练地使用Office等现代办公软件;Photoshop等图形处理软件及最常用的Internet浏览器;熟悉E-mail的发送与接收方法;熟悉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是未来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文秘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也不例外。

3.团队管理科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我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认真制订和积极推行相关管理规定,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分配机制建设上,按贡献、按能力取酬。通过管理创新,用学术环境吸引人才,用政策激励人才,用事业凝聚人才,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努力提高团队成员的学历、职称层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进修学习,鼓励中青年教师创造条件申报高级职称,建立人才培养跟踪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中青年教师分期安排攻读硕士研究生。

4.结对帮扶,共同进步。

通过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在教学、科研、科技推广、项目咨询等方面给予帮助,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卢志标.文秘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2010.

[2]名海.资源互换:促进高职文秘专业校企合作之路径.,2011.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机电专业 校本教材 建设路径

中职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大量的一线劳动者都是由中职学校培养、输送的。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市场需要培养人才,已成为中职教育界的共识。中职专业课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往往是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和水平的直接体现,更需紧跟实际,面向就业。这就要求中职专业课教材必须以课改要求为风向标,体现就业的导向性,专业课教材建设因此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现有机电专业教材的缺陷

以笔者学校机电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为例,机电专业教材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教材难度高于学生的接受能力

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基础较弱,很多机电教材在编写时没有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内容过多、过难,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材的应用性、实用性较差

当前,中职机电专业多沿用已有中专或大专教材,没有反映对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此外,现有教材普遍偏重理论,侧重于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缺少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联系,对学生的未来工作缺乏指导性,没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3.教材形式单一,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目前,中职机电专业教材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专业技能课教材为代表,多采用传统结构,知识系统符合教学习惯,但难以和工作现场接轨,难以将学生带入工作现场的角色;另一种是以项目和任务的形式编写的教材,虽然突出了学习目标和任务,但知识比较笼统,对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偏大,得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4.实训缺乏企业技术的支持

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了生产现场模拟训练和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没有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笔者学校的实训教学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实训教师大部分由学校专业教师担任,缺乏企业实践技术的支持。实训基地的外延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5.对实训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的监控与管理

学校专业教师缺乏下厂顶岗轮训的经验,不能很好地掌握某一专门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实际生产工艺过程,也不能及时接触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并反馈在教学上;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大部分学生仍习惯于在教师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质量不高。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过程

1.市场调研

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作为与地区经济发展和个体择业就业的联系都极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中职教育必须明确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规格,这就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故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就是成立以专业教为主体的课程开发组,以集体研讨的方式确定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制定调研表(表1)。

2.课程分析

人才培养立足能力本位,并拟订具体培养方案。校本教材开发的关键是在市场调研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分析,将工作任务转换成课程,这通常由专业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的。专业教师广泛进行理论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程开发模式,综合运用资料查询、调查归纳等多种方法,结合机电专业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分析,最终形成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核心课程和训练项目说明等在内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制定课程标准

开发项目化的校本课程。课程标准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教材编写及实验实训设备要求做出的指导和建议。好的课程标准应该准确反映课程的实施理念,同时,关注学生获得专业能力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笔者学校课程开发小组既有机电专业教师,也有相关企业骨干,结构合理;在理论方面,课程小组成员系统学习了职业教育研究所姜大源教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在借鉴学习包开发及双元制课程设计等理念的基础上,以实践促改革,以归纳促反思,制定了机电专业模块化课程标准,形成了符合职业工作顺序的串型结构;依托校方相关实训设备或产品,将具体的工作过程分解为相应的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导向,按单元目标工作任务(项目)技术实践知识技术理论知识拓展理论知识练习学习结果评价的结构,开发了相关的校本教材。

4.校企共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岗位能力课程体系

参照相关技术领域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对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重点培养目标的课程,突出工学结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1)制定职业标准:由校方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主要依据为相关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

(2)划分职业能力模块:主要依据为相关职业标准。

(3)开发项目任务:主要依据为相关生产任务及能力训练要求。

(4)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主要依据为职业标准及行业标准。

(5)编写校本教材:主要用于生产性基地的教学,突出工学结合。

5.校企联合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实训课程

笔者学校与湖州巨人机电有限公司、湖州双力自动化科技装备有限公司、湖州大东吴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采取循环法,共同开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优质核心课程。

三、校本教材建设的初步成效

1.教材在难度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材中专业知识的选取以生产中够用、实用为原则,且在编排上由浅入深,并辅以大量生产案例,图文并茂,相较于传统教材,学生更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现开发的校本教材教学法与传统教材教学法主要区别,见表2。

2.教材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教材根据产业的未来需求和职场环境设定项目,以项目为核心,重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将完成工作任务与完成学习任务融为一体,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3.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在介绍专业知识时,把握知识、概念、定理的实质,将严谨的语言通俗化;恰当使用图片,配以文字说明,将抽象的描述形象化,更利于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

4.加强企业实践教学

要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置身于职业情境中,参加特定的职业活动。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这是防止教学环境与职业环境脱节的重要途径。

5.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师队伍中已初步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学和以培养技能为目标,操作在先、项目学习式的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要求紧密对接,每个项目都采用三级评价体系。

四、校本教材建设的一些思考

第一,校本教材的_发程式有待进一步研究,使之上升为更切实可行、水平更高的可操作体系。

第二,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同时,将现有成功经验向其他专业课推广,加快全面开发校本教材的步伐。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校本教材,以提升技能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丰富课程内涵。

第四,校本教材的开发并非一时之功,目前,校本教材内容尚需充实完善,只有做一个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才能做好校本开发工作。

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校本教材的继续建设,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职业教育的新旅程,如何结合本校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为宗旨,走专业发展道路?前方的路还很长,有更新的课题要做。笔者期望依托这个良好的开端,继续钻研探索,永走科研之路!

参考文献:

[1]王任凯.开发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校本教材的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