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环境治理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环境治理前景

篇1

【关键词】水质净化;污水处理;应用分析

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其经济效益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也对周围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水质环境的污染问题,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施工,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为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技术,来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进而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过,由于导致水质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我们在对其污水处理技术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根据其实际情况,来对其污水处理技术进行选择,从而使其污水处理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下面我们就对净化水质环境污水处理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1.污水处理技术的概述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生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污水处理技术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目前我们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主要将污水处理技术划分成生产污水处理技术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这两大块,其中所谓的生产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农业、工业等方面当中;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则是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其水质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近年来,我们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人们通常都是采用的化学物理综合方法,来对其进行处理,这种方法主要以是通过对水体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相应的了解,进而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对其污染水质起到一个良好的净化作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工程概况

某水质净化厂总占地面积得到了58000,其原设计规模为2.7万m3/d,我们在对其进行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氧化塘施工工艺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满足水质净化厂建设的相关要求。然而,该水质净化厂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其水质净化工作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因此就对其进行扩建处理,从而使得处理水量的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而且为了使得污水处理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其中,这就使得水质的净化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对该地区周围的环境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

3.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在该水质净化厂中,人们主要是利用引水管,让水自动流入泵房集水井当中,在通过排污泵来对污水进行净化,从而使其污水处理效果得到有效的保障。

3.1混凝沉淀人工快渗系统

(1)污水通过细格栅井后,进入到孔室反应池,孔室反应池分两组,每组 7 格,在孔室反应池的进水第一格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 现使用 40mg/L 聚合氯化铝和0.1mg/L 聚丙烯酰胺),加药后的污水逐格通过反应池后,进入到两组平流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水再进入到14 座快速渗滤池,经过快渗池过滤后水排入河水。

(2)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有多种形式,根据国内外发展情况,采用较多的有化学一级强化处理、生物絮凝吸附一级强化处理和厌氧处理等。化学一级强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在污水中投加混凝剂,通过絮凝沉淀的方法去除污水中悬浮物质及胶体物质,从而达到对污水中有机物及磷的去除目的。

(3)污水首先与混凝剂快速混合,使混凝剂迅速均匀分散到污水中,利于混凝剂水解,充分发挥混凝剂高电荷对水中胶体电中和脱稳作用;然后通过反应池,通过脱稳颗粒的有效碰撞,使细小颗粒逐渐结成较大絮体,使得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胶体得到有效去除;同时通过混凝剂与污水中磷酸盐的化学作用,达到对磷的去除。然后进入沉淀池,悬浮的絮凝体在池中通过重力沉降,在沉淀池中形成污泥,通过污泥系统排出整个系统。最后进入快渗池,污水中细小的、在沉淀池中没有沉降的絮凝体,通过快渗池中的填料对其截留、吸附,达到去除水中大部分污染物质的目的。

3.2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生物系统

(1)污水通过细格栅井后,进入到 1#和 2# 旋流沉沙池。污水沿切线方向进入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通过机械搅拌(每座沉沙池内设置两台水平水力推进器,沿池壁切线产生水力涡流,使泥砂和有机物进行离心分离以达到除砂的目的,泵吸系统与砂水分离机工作,将污水中砂粒分离出来。(2)自旋流沉砂池流出的污水进入SBF-AS复合生物处理池,首先流经缺氧池,在其前端(第一缺氧池中)与来自污泥浓缩池(兼作厌氧池)的回流污泥混合,进行反硝化脱氮和除磷。(3)随后流经好氧池段,在其中进行有机物耗氧降解,氨氮硝化,在生物膜中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以及悬浮污泥的过量生物吸收磷。其出水进入后沉池进行污泥沉淀,出水-上清液即可达标排放。该处理系统的核心部分为SBF-AS 复合生物处理池,它由前部的缺氧池和后部的好氧池(HRT=3h)构成。通过排除剩余污泥可以达到去除污水中磷的目的。(4)缺氧池段由于混合液呈缺氧状态,使反硝化反应在此得以实现,使流入的污水中含有的硝酸盐氮被去除。(5)好氧池被设计成单侧局部强化曝气使之形成横向旋流的水力流态,与纵向推流水力流态相结合,形成大螺旋的向前水力推流。(6)在加药池中,将硅藻精土通过机械与曝气搅拌,形成均匀的硅藻精土混合液,通过计量泵投加到复合生物处理池缺氧段的第一个反应池中,与来自沉沙池的污水和回流污泥混合,形成三合一的混合液。(7)污泥在后沉池沉淀后经行车式吸泥机运送至浓缩池,在浓缩池经过一段时间的厌氧反应后去除污泥中的硝酸盐氮,并从污泥中释放磷,然后经泵吸至生化池缺氧段以增加生化池中生物量,并作进一步反硝化去除硝酸盐氮和缺氧生物吸收磷。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对污水净化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还很好的满足了现代化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相关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机械设备应用到了其中,这就使得净水质环境处理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满足了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1.西北沙河现状概况

西北沙河位于昆明市区西北面的新运粮河上游,是呈向心状注入滇池的河流之一,是昆明西北面主要排涝河道之一,其功能是排除该区雨、污水。西北沙河是五华区的一条主要防洪排涝河道,其干流呈自北向南分布,发源于五华区车头山。河道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河道两岸违章建筑较多,有的房子直接建在河堤上,沿岸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水质黑臭,河道两岸环境脏乱。河道淤积严重,跨河桥涵部分老化为严重,对过流有一定影响。

2.西北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概况

西北沙河全长4.8km,流域面积21.30km2。作为流经昆明市五华区的入湖天然河道及人工河渠,西北沙河承担着排水、防洪任务,已成为该片区的纳污河道;旱季在河道及河渠内积累下来的污染物,经雨水冲刷转为浓度较高的污水直接流入滇池草海。本次西北沙河综合治理工程的长度为4.80 km,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沿河岸建设污水截流管、河道污染底泥的清挖疏浚和干化处置、河道断面拓宽加高、建造生态河堤及人工湿地工程等。

3.工程施工总体方案

3.1 截污管施工

根据昆明地区地质条件以及施工习惯,本工程截污干管埋2.5

3.2 河道开挖及护岸

3.2.1河道开挖

河道开挖主要采用0.5m3、1.0m3 挖掘机为主,辅以人工疏挖,出土采用自卸汽车外运出场。底泥及淤泥开挖采用水利冲挖机组,采用潜水吸泥泵抽吸时,输泥管在施工间隔期,应用清水冲洗,放空管内积水,避免淤泥干化阻塞。水泵应在吸水口设置隔渣滤网装置,避免杂物的吸入损坏水泵。清淤工程中应尽量利用旱季组织疏挖,缩短污泥干化周期。

3.2.2护岸

河道护岸工程所需格宾网和石料等材料均采用5t 自卸汽车运输至各工作面,人工施工。格宾石笼大小应符合设计要求,石笼和石笼之间应尽量补填密实;石笼护垫采用网笼在工作面现场制作的方法,在设计断面位置铺网装石封笼一次完成。根据环境保护需要和水土保持要求,河堤顶部格宾石笼平台上面、新填筑河堤表面、以及临时征地回填区可通过利用干化淤泥作为覆土,进行栽花种草绿化。仿木桩在预先在场外预制后,车运进场,采用静压桩法沿堤坡压入。压装前将堤坡找平压实,避免设备失稳,必要时可采用换土或搭设临时支架的方式。护岸必要的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拌和采用0.4m3移动式搅拌机生产,人工胶轮车运输入仓浇筑,人工浇筑。

4.截污工程设计

4.1 截污支干管定线

截污支干管定线时,应遵循下列原则:污水干管定线在顺畅、经济的基础上,尽量避免或减少拆迁,减少扰民;污水干管定线尽量布置在规划河道红线范围内;定线时要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河道或铁路等;尽量利用地势,合理分配排水流域,以减少管道埋深,避免污水中途提升泵站。本工程截污管道沿河岸尽可能布置在河道绿线范围内,为避免大量拆迁建筑物,局部地段可绕道村子通道经过。本工程支干管收集的污水将分段汇入昆沙路、王筇路、海屯路的城市污水主干管。本工程截污设计对主要排污企业要求对自身污水进行中水处理利用,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入河道。

4.2 截污管道设计

为便于对管渠系统作定期检查和清通,以及接入沿线污水支管,排水管道必须设污水检查井,检查井通常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变径或每隔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段上。本工程均敷设DN700 管道,规范要求污水检查井最大设置间距为70m,但根据昆明市排水系统现状特点,本工程污水检查井间距控制在35m 内。此外,根据现场实际调查结果,在本工程范围内有40 个排污管和排污口,针对不同的排污口,采取相应的排污口截流措施如下:对于中小型合流排污口,则直接在排污口前设置截流式溢流井,将旱季污水及雨季混合污水截流至本工程的截污干管中,雨季超量混合污水溢流至河道,部分污水排污口,则直接在排污口前设置污水检查井,将污水引入本工程设置的截污干管中,并封堵原排污口,彻底截断污染源。对于小型生活污水排放口则直接接入截污干管。

5.河道生态整治及底泥疏浚

5.1 河道生态修复设计思路

本次河道整治工程设计主要是在满足防洪安全前提下,通过采取河道生态修复措施,达到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质的目的。河道生态修复设计方案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河流形态、河道纵横断面、河床和边坡结构形式、水动力条件等河道特性的修复,通过修复能使河道为生态系统的自循环提供良好环境条件;第二类是河道岸边保护的植物及水生植物种植,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5.2底泥疏挖施工的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本次设计确定的清淤方案,沿疏挖河段设置一定容积的集泥坑,采用潜水吸泥泵抽吸的方式清除污染淤泥,并通过密封自卸车运送至选定的污泥干化场。为减小淤泥恶臭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河道清淤工程应选择在枯水期进行,分段施工,疏挖出的淤泥及时运走;淤泥采用密闭罐车运输,以防止沿途散落,散发臭气;注意做好施工工人的个人防护,给工人发放防护用品,并随时注意检查;清淤季节应选在冬季,清淤的气味不易扩散,可以减轻臭气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6.河流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保护的忧患意识,研究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确定与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根据河流水资源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发展重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排入河道的污染物要全面实施总量控制。污染物总量控制就是以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控制区域排污总量,使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区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总体上将水体中的污染物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并且通过对水环境容量的分配,可以避免区域因新污染源而对水体造成污染。

7.结语

本工程实施后可以有效地改善河道水质,改变河水的重度污染现状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污水治理;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回用

中图分类号:X7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2-0113-02

污水回用的关键是污水处理技术,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等。通常污水回用技术需多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合理组合,及各种水处理方法结合起来深度处理污水,这是因为单一的某种水处理方法二般很难达到回用水水质的要求。目前,污水集中处理回用土艺中常用的有好氧生物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等方法,当前流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有:AB法、SBR法、氧化沟法、普通曝气法等,这几种工艺都是从活性污泥法派生出来的,且各有其特点:

一、SBR法

SBR法早在20世纪初已被开发,由于人工管理繁琐未予推广。此法集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在一座池子中完成,常由四个或三个池子构成一组,轮流运转,一池一池地间歇运行,故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现在又开发出一些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改良性SBR工艺,如ICEAS法、CASS法、IDEA法等。这种一体化工艺的特点是工艺简单,由于只有一个反应池,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多数情况下可省去初沉池,故节省占地和投资,耐冲击负荷且运行方式灵活,可以从时间上安排曝气、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状态,实现除磷脱氮的目的。但因每个池子都需要设曝气和输配水系统,采用滗水器及控制系统,间歇排水水头损失大,池容的利用率不理想,其水处理工艺流程:废水毛发截留井调节池份提升泵SBR反应池滗水器重力式过滤罐消毒中水池回用 (冲厕)。因此,一般来说并不太适用于大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二、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工艺是循环活性污泥技术 (CAST)的一种型式。CASS生物处理法是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该方法是美国川森维柔废水处理公司1975年研究成功的,90年代初引入中国,是国际公认的生活污水及工艺废水处理的先进工艺。LASS工艺的主要原理是:把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的反应池沿长度方向分为两部分,前部为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在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对进水水质、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在其后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完成对污水中有机物质的降解。CASS工艺同时能够比较充分发挥活性污泥的降解功能,也能够减轻二沉淀池的负荷,有利于提高二沉池固液分离效果。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三、AB法(Adsorption Bio oxidation)

该法由德国Bohuke教授首先开发。该工艺对曝气池按高、低负荷分二级供氧,A级负荷高,曝气时间短,产生污泥量大,污泥负荷2.5kgBOD/(kgMLSS・d)以上,池容积负荷6kgBOD/(m3・d)以上;B级负荷低,一污泥龄较长。A级与B级间设中间沉淀池。二级池子F/M(污染物量与微生物量之比)不同,形成不同的微生物群体。AB法尽管有节能的优点,但不适合低浓度水质,A级和B级亦可分期建设。

四、普通曝气法及其变法

本工艺出现最早,至今仍有较强的生命力。普曝法处理效果好,经验多,可适应大的污水量,对于大厂可集中建污泥消化池,所产生沼气可作能源利用。传统普曝法的不足之处是只能作为常规二级处理,不具备脱氮除磷功能。近几年在工程实践中,通过降低普通曝气池容积负荷,可以达到脱氮的目的。在普曝池前设置厌氧区,可以除磷,亦可用化学法除磷。采用普通曝气法去除BODS,在池型上有多种形式,工程上称为普通曝气法的变法,亦可统称为普通曝气法。

五、气浮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气浮处理法就是将空气通入污水中,并在污水中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使废水中微细的疏水性、悬浮颗粒(固态颗粒或液态颗粒)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浮升到水面,形成泡沫层,气、水、颗粒三相混合体,然后用机械方法撇除,从而使污染物得以从废水中分离的一种处理方法。众所周知,疏水性的物质易气浮,而亲水性的物质不易气浮,为了使亲水性的污染物也能气浮除去,需投加浮选(混凝)剂,改变污染物表面特性,使某些亲水性物质转变为疏水性物质,然后除去,这种气浮处理法方法也称为浮选。在污水处理中采用的气浮法,按气泡产生的方法可分为:布气气浮、溶气气浮、电气浮等。溶气气浮:加压溶气气浮是将空气在一定压力下溶于水中,并达到饱和状态,然后突然减压,过饱和的空气便以微小气泡的形式从水中逸出。此方法形成的气泡粒度小(约80μm左右)、分散度高、量多,而且气泡与污水的接触时间可以控制。因而净化效果高,并可针对不同水质进行调节,适应范围广,因此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气浮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现代气浮理论认为: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节约能源,能充分利用浮选(混凝)剂、处理效果优于全加压溶气气浮流程。而回流比为50%时处理效果最佳,所以部分回流(回流比50%)加压溶气气浮工艺是目前国内外最常采用的气浮法。浮选(池)一般设置在生物处理单元之前,物理处理单元之后,习惯上将其归为物理处理单元。为保证气浮效果,一般设为两级浮选。图1是其流程图。为了方便操作、节约投资、减少占地面积,平面布置时常将一、二级浮选池并列,一、二级浮选池间约有500mm左右的液位差保证污水从一级浮选池流动到二级浮选池,而取消提升泵达到节能效果。体现在竖向布置上,即在设计、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刮渣机拖架(板)、可调节堰和除渣槽顶的标高,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关键因素之一,否则会严重影响气浮效果(泡沫层无法用机械方法撇除),这也正是必须采用可调节出水堰的原因所在。因为污水中一般含有毒有害物质,故浮选池结构设计要考虑设防腐层和顶盖板,有条件时可考虑浮选气体的有组织排放。

六、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是以膜组件作为取代二沉池的泥水分离单元设备,并与生物反应器组合构成一种新型的生物处理装置。污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同化和异化,异化产物多数成为无害的CO2和H2O,同化物质成为微生物的组成物质。膜单元部分主要用于截留微生物和过滤出水,微生物固体可有效地被截留在反应器中,可以完全地控制微生物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污泥龄)及有效地对处理水进行消毒。如图1所示:

膜生物反应器综合了膜分离与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去除悬浮物,同时可以通过膜分离将二沉池无法截留的游离细菌和大分子有机物阻隔在生物池内,从而大大提高了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浓度,提高了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率。由于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水同时进行降解和消毒,所以其出水的水质较高,通常有机污染物(COD或BOD)和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95%。由于膜的良好的截留作用,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难以协调的问题在此得以解决。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可以有效地分开,这样可以优化生物处理工艺,提高其可行性和灵活性。根据不同的污水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以培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于城市污水来说,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龄的有效控制,可以使得难以生存的生长周期长的硝化细菌得以存在,使得原来需要两步的碳化和硝化过程,可在膜生物反应器的一个设备中完成。膜单元可以承受比重力式沉淀池更高的污泥负荷,这样使得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的优点,同时膜可以截留一些大分子有机物,提高了它们在生物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增大了其生物降解的一可能性。

比起常规的生物处理方法,膜生物反应器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能够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出水水质良好,可完全滤去悬浮物及有关微生物,出水无需消毒,可直接回用;(2)膜的机械截留避免了微生物的流失,使生物反应器内保持高的微生物浓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容积负荷,降低污泥负荷,减少占地面积;(3)污泥泥龄长,剩余污泥量少,大大降低了污泥处置费用;(4)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的彻底分离,使设计与运行简化;(5)工艺结构紧凑,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七、结语

众所周知,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并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这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环境问题,并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采用合理的污水处理方式,节约水资源是我们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周锋,吴浩汀,曾苏.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J].污染防止技术,2003,16(4).

[2]王月红,王正林,等.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在生活小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净术,2005,24(4).

篇4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治理

分布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河流,水渠,湖泊,水塘,水库等聚集地表水,地下水或者土壤水的水域,我们称之为农村水环境。水环境不光对生命重要,发展农业更是不可或缺。但是,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农村水环境的状况,水质日渐恶化,不时还会出现污染事故,着不光会影响农村粮食生产,也影响国家对粮食安全所作出的决策,甚至已经影响到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生活,成为扼杀他们健康甚至生命重要因素。在党的各种会议中,对农村水环境以及农民的生活提出很多议题,如水资源环境的治理,水利发展的可持续之水思想,着实体现党在解决农民民生问题,面对很容易不被引起重视的问题,干旱灾害、水资源稀少、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尤其最近几年农村发展过程中被遗忘的农村水环境趋势日益严重的问题,提醒我们处理好农村水环境恶化问题势在必行。

一、农村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农村水环境光的恶化有很多原因造成,农民对化肥或者农药并不是科学的按照说明使用,或者地方有些企业的对污水不进行处理,随意排放,还有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些畜牧养殖基地,以及当地居民生活过程中随意丢弃垃圾,废弃物等问题数不胜数。其中最易导致水环境恶化的原因还是因为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也是容易被人们置之不理的问题。水土流失对水资源,土资源的破坏尤为明显,它是在受风力、重力、水力等外力的作用下,使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破坏,导致土地遭受侵蚀。造成水资源环境恶化的另一个原因是非点源污染,这是一种不确定位置的污染源,也叫面源。非点污染源不容易被测量,它的特点就是分散、空间大、不容易被测量和掌握。非点污染源的产生或传播主要靠地表水,主要污染物为农民化肥用量中氮、磷等物质及农业用药传播。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直接影响水环境的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主要集中在:①侵蚀泥沙本身就是非点源污染物,造成江河湖泊泥沙淤积,水体浑浊,降低了江河湖泊的防洪泄洪功能;②侵蚀径流和泥沙携带大量的化肥农药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环境恶化;③由于侵蚀泥沙和所携带的化肥、农药、病菌等污染物的进入,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长。

其次,种植、养殖业和工业造成的污染。种植业污染源主要由农用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田秸杆等构成,起源分散,成因复杂。种植业污染源造成生态环境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最明显和直观的影响是对地表水、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源的污染。它具有潜在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治理和控制上有一定的难度,也不容易被人们重视。此外,养殖业也是农业生产的另一污染源,据国家农业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仅猪、牛、鸡三类畜禽粪便的年排放量就多达30亿t左右。有30%直接排入了地表水体的污染。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另外,还有养殖獭兔、狐等对当地的空气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一些农村,炸山开矿、挖河取沙、围湖造田、乱砍树木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严重的破坏。

再次,农村水环境恶化对农村饮水安全构成威胁。农村饮水主要是指农村和乡镇居民生活用水。我市农村饮水困难有两种类型--缺水型和水质型。缺水型标准主要有三种形式:⑴水源性缺水,⑵工程性缺水,⑶季节性缺水;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水质性缺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受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影响的饮用水源、血吸虫流行区疫水的影响,以及人为因素导致水源污染等,而由此发生的饮水困难人口要远远多于缺水型困难人口。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多种原因,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的对策

第一,加强对农村水环境管理和监测,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在圈内建设“生态良好,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必由之途,也是内在要求。城市圈内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对农村地区和农业部门的环境保护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对农村水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并把农村环境指标纳入到县(市)、乡镇、行政村的政绩和目标考核之中。

第二,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给排水设施建设,提高饮水达标率和污水处理率。一是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区的保护,抓好城市圈内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与管理,。二是要加大城市圈内农村集中供水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打破行政界限,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使广大村民喝上清洁放心的自来水。三是要加大城市圈内农村污水和垃圾的集中处理力度。在生活污水方面,要逐步实行雨污分流制,铺设排污管道,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在生活垃圾方面,要逐步推行自然村定点堆放、行政村定点回收和乡镇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

第三,加强农村水污染控制,确保农村水生态安全。一是要加强农药化肥污染控制。包括鼓励农民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测土配方,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科学栽培技术,改进农药施用技术,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合理利用生物链,采取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易分解的新型农药。二是要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如合理规划畜禽养殖规模和养殖区域,禁止超环境容量养殖和在禁养区域养殖;对于小规模的家庭养殖,要提倡圈养,对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生产的,政府要给予补贴。三是要加强农用地膜污染控制,积极推广利用易降解地膜,加强废弃地膜的回收利用。四是要加强对工矿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管,环保局可聘请农民监督员,对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行即时监督。

篇5

关键词:城市河流;人工湖泊;水环境治理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促进了城市人口的流动与聚集,提高了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功能也在逐渐向贸易型、服务型、消费型等综合城市发展。在城市发展道路上,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繁荣,但与此同时也加速了环境的急剧恶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水环境的污染恶化。水环境的建设发展对生态环境平衡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就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而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界都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环境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不仅仅会影响城市进程的发展速度,更加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不断出现,所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是不可估量的,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文章主要针对城市河流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河流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建筑物群体的不断出现,河流覆盖面积在逐渐地减少,在此情况下,依托于城市发展建设而出现的人工湖泊工程成为了市政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水利工程之一。近年来,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导致了城市人工湖泊在发展中水污染现象极其严重,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打破了原有城市发展的生态水平衡系统,现结合工作实际以及城市发展人工湖泊水环境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对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人工湖泊水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

人工湖泊水环境污染恶化将对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产生影响。从工业角度而言,不仅仅会增加其成本,同时还会影响产品质量,导致产品整体购买力下降。从农业角度而言,盐碱地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导致农业收成下降,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从环境角度而言,会破坏河道排水功能的使用,导致土地沙化,干枯,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水利设施而言,会导致混凝土钢筋腐蚀,影响使用寿命,增加维护开支,从而影响水利工程的效益。同时,饮用污水更加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早期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多以河流为依托,汇集在河流流域附近,这使得河流流域内的土地有着较为悠久的开发与利用历史,在长时间的土地开发过程中,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结构的失调都是得人类各种生产生活行为较为明显的作用于河流水环境,河流流域普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这种河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会直接表现在人工湖泊区域内陆生植物、水生生物的破坏当中,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资源的自然增殖受到较大影响,最终会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2 河湖水污染的原因

2.1 污染物大量排放而处理率和达标率较低

在城市工农业生产中,工业污染是生活中的主要污染,对其资源环境以及人们健康危害极大,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中将未处理的水、气等污染物大量排放,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生态平衡以及自然环境水资源的发展。农业面临逐年负荷增加的状况,农作物化肥的大量使用也破坏了地表水的质量,针对这些污染相关部门并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导致污染越来越严重,对此必须引起重视。

2.2 河湖水量减少,稀释自净作用降低

在许多河段由于水量减少,无多余的清水去稀释污水,污水量大于径流量。如黄河甘肃段污径比为3.6,河南三门峡段为6.7,山东利津段为10.4。海河流域也是如此,河流水体自身的净化作用基本没有,水环境容量基本为零,甚至由于河道干枯,各种污染物大量进入河道,导致多种污染之间“复合污染”,使河流的治理更加困难。

3 水质环境影响分析

一般来说,城市河流人工湖泊的水质环境质量会受到来自面源与生活生产两个方面的污染影响。一方面,人工湖泊,尤其是靠近农作物耕作生产的人工湖泊,农药化肥中的各种有机物质在未被农作物吸收的条件下会流入地表,进而在土壤侵蚀作用下影响人工湖泊的水质质量;另一方面,现代城市在不断建设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类工业、生活污水最终都会流入湖区,这种有机污染会较为明显的改变人工湖泊水体内Do含量,各种N、P元素也会给各种微生物、有机物的形成提供温床,最终使城市生活区下游河流变黑变臭,严重威胁人工湖泊的水质质量。

4 城市河流人工湖泊的水环境治理方法

4.1 加大生态绿化建设,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工湖泊绿化与其城市发展保持一致,可以在人工湖泊附近进行绿化建设,改善人工湖泊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美化城市,真正意义上将绿化环境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突出城市发展的地域特色以及季节观赏性。

4.2 重视鱼类资源保护,恢复水生生物对人工湖泊的保护

水生生物的发展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人工湖泊的生态平衡,为其湖泊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所以相关部门以及有关人员必须加强鱼类资源的保护,进行人工鱼苗的养殖,形成多样性的湖泊生态湖,同时还要加强对捕鱼行为的监督控制,解决人工湖泊因鱼类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生态失衡现象。

4.3 重视湖区生态环境建设,明确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城市规划需要成立相关部门对人工湖泊区域内的各种生态环境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分析湖区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环境的发展方面,明确水环境保护的工作侧重点,进而构建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

4.4 控制城市污染的排放,及时处理并加以控制

笔者认为面源污染与生活污染作为影响湖区水质条件的最基本污染来源,需要从源头上对其加以治理与控制。我们不仅要严格控制湖区上游沿岸农作物在耕作过程中各种农药化肥的使用,还应当在湖区与河流之间设置相应的截水排水管网,最大限度避免湖区遭受地表侵蚀污染水体的危害。

5 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水平同时对新时期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要求。城市河流人工湖泊作为当前城市发展与完善中的关键建设项目之一,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文章对城市河流人工湖泊的各种水环境保护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兴中,金宜亮,于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

[2]孙丽娜,刘晓敏,陈星.河道整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篇6

Abstract: The survival of human being relays on water. Water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needs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to finish the cycling. They are interdependent. Protecting water environment,value water resource is equals to protect human.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combining the work experience,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olving of 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pla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 The author gives his own opinion on problems in our country's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关键词:水资源;水污染;开发利用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water pollution;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189-01

0引言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是人类社会正面临的紧缺资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强化需水管理,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这是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理念。

1我国水污染的状况

1.1 地表水体污染我国污水的年排放总量已达600多亿吨,其中80%以上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的污水。污水排放量的加快,使地表水体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江河湖海普遍受到污染,全国7大河流经过的主要大城市的河段,大部分水质污染严重,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有的已经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

1.2 地下水体污染地下水污染的特点“三氮”污染,硬度升高,酚、氰化物、砷、汞、铬、氟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升高。这类物质不易分解,不易沉淀,并且容易被生物体富集转化成毒性更强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1.3降水酸化日趋突出全国已有不少地区降落酸雨,并呈由北向南扩展之势。近年来,全国降水年平均PH值低于5.6,导致酸雨地区城市地下水的PH值也明显下降。水质酸化造成地下水总硬度增加、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加剧。

1.4 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规范》和国家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我国有近一半的城市居民在使用不合格的饮用水。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到居民身体健康,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造成我国水资源破坏和水污染的原因

2.1 工业废水污染水在工业上主要是用于洗涤产品、冷却设备、产生蒸气、输送废物和作为生产原料以有稀释等方面,几乎没有一种工业能够离开水。而且工业的用水量非常大,要占人类整个用水量的80%左右,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总废水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2.2 城市污水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又带来了城市化,大量人口和工业高度集中于一些很小的地区,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据统计每人每天约用数百升左右,污浊负荷量为几十克BOD。这些污水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动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及合成洗涤剂等物质外,还含有细菌、病毒等使人致病的微生物。

2.3 农业回流水污染农业上最大用水是灌溉,其中60%-90%蒸发损失,其余10%-40%渗入地下或从地表流走。由于耕种、喷洒农药、施肥等工作,使这种灌溉回流水中含有较高尝试的矿物质、富养肥料的有毒农药,也会使水体污染。

2.4 固体废物污染及其它污染农业废物、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的数量和种类都非常多,如果转入水中,也会污染水质,这类污染情况相当复杂。

3针对原因采取的对策

3.1 减少耗水量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又很严重。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单位产品耗水量要高得多。

3.2 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拜谢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永治理结合起来。

3.3 产业结构调整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也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4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3.5 开发新水源我国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约潜力不小,需要抓好节水工作,减少浪费,达到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用水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缓解山东华北地区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净化海水等可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压力,但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3.6 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

4结束语

水是一种资源,取之于自然,用之于社会。过去由于人类活动的规模小,因而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使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由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规模的范围扩大,水资源短缺与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无偿采取,用之弃之,既是一种落后的社会观念,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人类依赖水而生存,水环境亦需要人类的保护而完成循环,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地下水;开发利用;环境地质问题;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399-01

地下水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北方、西北地区,地表淡水资源相对紧缺,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保证了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地下水的开发力度在不断地加强,开采量逐年递增,只是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但是,在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若开采不当、管理不善、缺少保护等原因,都会连带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譬如开采过度破坏平衡关系,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表下沉等,地下水同样面临着污染和浪费等严重问题。鉴于此,合理科学地开采地下水是前提,如果出现环境地质问题,应全面分析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整治。

一、地下水资源开采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但是我国东西南北跨度大,地下水源分布不均匀,南方比北方多,东部比西部多,因此,各地开采地下水的程度也不一样,其中以北方的开采利用率最高。事实上,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地下水开发利用阶段。随着的召开后,经济快速增长,用水量剧增,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年地下水年开采量达到了1091亿立方米,占全年供水量的19.7%。至今,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依然是有增无减。众所周知,地下水主要是靠地表水或降水的补给,靠水分蒸发或地下径流等排除,而在某些地区,由于主管人员一味盲目开采,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破坏了地下水原来的补、排平衡,严重的话会引起地面下沉、塌陷等问题。此外,地下水源还可能会受到外界人为的污染,这样一来,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现如今,针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急需寻求科学合理的方法及管理,尽最大可能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中所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地下水的不当开发利用,会引起各类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何为地下水位,是指地下含水层中水面的高程。那水位下降,毋庸置疑是人们获取地下水的总量远远超过它自身所补给的总量,则非承压含水层中极易出现地下水漏斗的现象,若一个区域内有较多个超量取水的抽水井,那么地下所形成的水漏斗相互交叉叠加,使得水位较之前下降得更为严重,这种供不应求的状态造成了水资源失衡,一方面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用水需求,另一方面的环境地质问题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二)导致地面沉降、塌陷

关于地面沉降,不仅仅只有开采地下水时会出现,在开采其他资源也同样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会有这个问题的存在还是因为人们缺乏正确的指导,全然不顾自然界所能承受的极限。地下水的盲目开采会使地表土地结构发生紧缩,地表高低不一,最终导致地面沉降、塌陷。这不是一个突发的地质问题,而是要有一定的过程,若地下水长期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整个土地结构就会因地下水的减少而失去应有的支撑,进而会出现严重的地质问题,包括地面开裂,建筑物倒塌,地下各种管道破损等等,它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导致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在不同含水层其水质也不同,若开采的过程中,在没有严格的规划和管理制度下使用不科学的开采方式,很容易使各个含水层的水质相互混合,带来更严重的问题----水污染。另外一个不利方面会改变水原本的动力条件,而潜水层里的水会下渗补充承压水层里的承压水,造成深层压水被污染。

(四)导致土地沙漠化

由于开采过度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其结果只会使干旱地区的土地沙漠化更加严重。原因有如下,当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植物根系所在的周边土壤缺少地下水的补给,再加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又少,使得植物因缺水而逐渐衰亡。而失去植物保护的土地极易出现沙漠化的现象,而且沙漠化的速度呈加快的趋势,沙尘暴这样的恶劣天气频繁出现。

(五)导致生态环境退化

如上文所描述的,因工农业发展的需求所过度开采的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直接威胁到了地表植物的生存,绿洲面积不断缩小。除此之外,人们在河流的上游修建的大中小水库,使得下游的地表径流减少。这些人为的对自然的干涉、攫取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因素。河流下游河道断流,造成河谷以及溢出带湿地减少。因河流最后汇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使得湖水面积在不断地萎缩,其周边的湿地也相应地减少。除此之外,由于农业发展需要则大量引用地下水作为农用灌溉水,加剧了下游地下水浅埋带土壤次生盐渍化,且其程度在不断的加重,一部分农耕地因此无法再被利用。

三、解决环境地质问题的防御对策

(一)科学合理布局开发水资源

在开发利用地下水之前,要注意时空上的布局。在空间上,充分调查,仔细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再对水源井进行合理的地域布局,避免部分地区的水源井过分密集而导致地下水供给不平衡。在时间上,通过利用专业的调度系统,采取科学的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保障地下水资源始终处于合理的状态。

(二)全面规划,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指导,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强化管理,走法制道路,协调好各地区的用水矛盾,可实施用水许可制度;建立健全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利用科学手段,做出正确的决策,实施严格管理。

(三)防治结合,保护地下水资源

针对地下水资源开发,要坚持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合理制定开发方案,防止地下水污染、防止土地盐渍化。与此同时,要彻底查清污染源头,加强污染物的综合治理。特别是垃圾堆放的废弃物,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若处理不当,必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因此,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这方面的监测审查工作,保护好地下水的水质。

四、结语

综上所诉,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引以为傲的成就,与此同时,却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人们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自然规则,过多开采地下水,继而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环境问题。在当今社会,资源的开采和环境的保护这一矛盾日益尖锐,人们只有正确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加以改正,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才能慢慢缓和这类矛盾,才能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陈瑜,龚林.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污染现状[J].河南科技,2014(03):190.

[2]李续续,居马・吐尔逊,伊永强.新疆巴里坤县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环境地质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2014(12):119-122.

篇8

然而,**之美,尚有“美中”。水浊,水浊是因最近污染,**河水质大不如前,与真正的绿水常流还有不小差距。本次调查灾的带领下,源头,实地,多方检查,寻求良方,在各的联动下,意图分析水浊,真正“还美与前”、“还水与民”。

一、**河水环境现状

**河流经贵阳市**区党武乡、石板镇、**乡和**镇等乡镇。在**水库河段,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水质,属于清洁。在**水库下游,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两岸和周边地区,段主要为生活污水的典型的有机(生活)污染,为do(溶解氧)、总磷和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结果下游的贵阳市中曹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的污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

为保护**河,近年来,各级多次投资,共计1200多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生活污水厂,使城市污水率92%。为此,**污水工程被建设部和环保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项目,**“十大成就”。该工程采用土地系统工艺,的主要工艺为截流将污水沉砂池,机械输入9.5公里的灌渠中不同的沉淀池,分别厌氧和氧化,水产养殖,最后农灌水排入农作土地。后的污水,其水质日本农灌水水质标准。

二、**河环境治理对策

(一)治理。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欢”为**河环境治理总。河安**河防洪设施要五十年一遇标准,防洪安全;水清要**河溪水清澈、水质;景美要抓好**河沿岸景观工程建设,绿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欢要人水环境,使**市民傍水而欢、亲水而乐。

(二)治理思路。**河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系统工程,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治标与治本方略兼顾,各和乡镇联合行动,综合措施,长效机制,计划3年努力使文溪水环境有,5年整治治理。

(三)对策。

1、健全管理机制。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包括防洪排涝、污水截流、水质监控日常管理等方面,需要水利、建设、环保、创建等及各乡镇的与支持。的整治工作主要在水利主管,难免势孤力单。为此建议,,成了文溪水环境综合治理,由各和新城区管委会、安文深泽等组成,各自职责,工作计划和任务,,齐抓共管。的措施,解决好整治与管理相脱节的矛盾。**水环境管理内容多、任务重,既有堤防、橡胶坝等工程管理,又有蓄放水安全管理和防汛防洪职责,建议成立**河环境管理机构(如**河道管理站),编制和人员,管理的内容和职责,县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使管理工作长效有序。健全的可行的责任考核与激励机制,水利、城建、环保、创建等各及各乡镇在**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中的职责,整治工作,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尽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以生态养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率为,**河上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国务院《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17〕63号)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2017〕41号)要求,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农业农村污染整治的部署,对**河上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检查和整治。总的整治思路是“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整治一批”。

污水截流管网建设[/page]

3、污水截流管网建设。主要有四点建议,考虑到**河水质生活污染比重的情况,建议加大生活用水是餐饮及休闲服务业用水中水污染治理成本在总水价中的比重,使用成本,提倡节约用水,控制水资源使用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建议老城区污水截流管网改造。老城区管网改造规划,健全污水截流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工业和生活污水不排入城区区河道,污水厂,努力城市污水率。建议深泽和新城区污水污水管网输送到台口污水厂。考虑到县城污水厂的日能力、新城区新建污水厂的成本等因素,今后磐安至深泽段公路的改造,建议深泽和新城区污水污水管网输送到台口污水厂。

4、污水排放监控。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把握好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策略,对列入淘汰目录中污染水环境的设备、工艺的监管,对违规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化工、印染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责令停业、关闭或搬迁。注重以水定项目、定地点、定发展,实施水环境保护一票否决。要加大现有污染企业的治污。污染企业设备淘汰制度,检查、公布污染企业被限制或禁止生产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使用期限,加大对严重超标排放污染企业的监管和查处,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下决心“关、停、并、转”,从严控制文溪沿岸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总量。

5、稳步文溪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城区堤防建设需求,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建一段成一段,稳步解决防洪安全问题;尽早实施小岭坑口橡胶坝和下宅桥橡胶坝改造工程,使城区河道得以绿水环绕;好文溪安保设施,警示提示标语,补充沿溪救生设备,打造好人水环境。

三、总结

很难设想,西子湖,有人间天堂之誉的杭州还会那么旖旎多姿;同样难以想象,**河,被赞为高原明珠的贵阳还会妩媚动人。

**河的现状虽令人担忧,但前景仍看好,该河上下落差大,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每年的山水足以对河流清洗,是夏天有很强的自净能力。查字典

篇9

关键词:底栖动物;受损水体;生物修复;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X52;Q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51001

1 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动态

随着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修复已成为世界各国环境治理的热点和富有挑战性的前沿领域,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是21世纪环境技术的主攻方向之一[1]。近年来生物修复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得到各国学者和环保部门的认可,而且引起产业界的普遍关注,生物修复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年均增长15%[2]。生物修复在控制外来污染物质的同时,可以有效调控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恢复生态系统的缓冲和抗干扰功能,是环境治理的最佳途径[3]。

水体生物修复包括原地生物修复(in-situ bioremediation)、异地生物修复(ex-situ bioremediation)和复合生物修复(associated bioremediation)。原地生物修复尽量保持水体的自然环境条件,又可分为原地自然修复和原位工程修复。在原地自然修复中,主要利用水体中的土著微生物;在原地工程修复中,加入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或加入人工培养的特殊微生物来提高生物活性,加快修复速度。原地生物修复的成本低廉但效果不够理想,可用于大规模、低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4]。在异地生物修复中,将污染基质运走进行集约化的生物修复,主要用于水体疏浚后的底泥二次处理。这种修复的效果更加理想但经济成本相对高昂,可用于小规模、重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在复合生物修复中,原地生物修复与异地生物修复优势互补,越来越多地用于不同水体的环境治理中。

微生物常常用于水体生物修复。微生物在分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获得能源和碳源,在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产生的各种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厌氧和好氧生化过程,化学污染物被逐步降解,最后成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无机态营养元素。但由于污染现场环境中经常存在溶解氧(或其他电子受体)不足、营养盐缺乏、高效微生物生长缓慢、微生物的生物量小且难于收集、不能降解重金属、对污染底质不适用等限制性因素,微生物技术在原位生物修复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 底栖动物修复受损水体的优势

动物修复具有其他修复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成本较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浓度;基本不产生副作用和二次污染;可应用于其它技术难以使用的场合;可同时修复受损底质和水体[5]。在动物修复的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土壤动物对污染土壤的修复,通过动物的生化变异来判断土壤污染状况,或者直接将土壤动物(如蚯蚓、线虫等)饲养在污染基质中进行研究。某些土壤动物能吸收、富集和分解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通过代谢作用将部分农药转化为低毒或无毒产物。另外,土壤中还生存着蜘蛛、线虫、蜈蚣、螨、跳虫等大量小型动物,对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也有很强的富集和分解作用,使部分污染物脱离土壤。蚯蚓是土壤中最常见的杂食性环节动物,养殖蚯蚓可实现污水的土地处理并减少人工土滤床的有机质积累,目前该法已在法国、智利和国内成功进行了中试和生产性规模的应用。

动物修复技术已在一些水体进行试验和应用。很多底栖动物具有较强的过滤能力、耐污能力、富集能力和分解能力,能有效吸收和转化重金属、氮磷及其它水体污染物。如河蚬是世界广布和常见的大型底栖动物,同时也是重要的淡水经济贝类,对高浓度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反应敏感,对中、低浓度的污染物则具有相当强的蓄积能力,其体内的浓度与水环境中的浓度、暴露时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河蚬不仅是水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而且是污染水体的修复生物。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揭示净化过程的生理生化机理,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可资源化利用的底栖动物进行水体修复,合理构建群落,达到养殖、净水双赢[6]。

底栖动物在冬季生长缓慢,但仍具有一定的水体净化能力。底栖动物虽然生活在水体底部,但可在水体的中部和上部进行笼养或吊养,从而发挥立体净化作用。将底栖动物与多种水生植物组成复合生态系统,可发挥不同水生生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在治理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时独具优势。但这种复合修复技术还处于室内模拟和围隔试验阶段,实际应用范围有限,急需对相关的放养技术、物种组合技术、工程技术、资源回收及加工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6]。作为水生生物净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底栖动物分布广、种类多、食性杂,从水体中大量摄取营养物质、积累污染物质,可与其它多种净化措施加以组合形成高效的复合净化系统,有效降低水体中有毒物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显示出可观的应用前景[7]。底栖动物在污染物的代谢、迁移和转化,生态环境修复,生境稳定和系统平衡中扮演的角色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8]。

3 展望

由于生物修复技术只有30多年的发展,因此还有一些不成熟之处。该项技术目前仅应用于局部水体,往往只能施用某个单项净化方法,还不能把多种修复技术进行叠加形成复合净化体系。生物自身固有的特点也使生物净化技术在使用中具有局限性。例如,生物生长发育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修复对象的环境条件要求苛刻;生物的成长和成熟需要特定的生命周期,耗时较长;某种生物只能吸收、富集、分解、转化特定种类的污染物;生物对于某些难降解的污染物无能为力[9]。随着有毒化学物质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多种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协同作用,单一毒理试验结果无法客观反映出污染物共存对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真实危害,因此要加强多种污染物联合作用的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才能有效实现生物修复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Coates J D,Anderson R T.Emerging techniques for anaerobic bi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J].Trends in Biotechnology,2000,18(10):408-412.

[2]陈芳艳,唐玉斌.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1):133-135.

[3] Chapin III F S,Walker B H,Hobbs R J,et al.Biotic control over the function of ecosystem[J].Science,1997,277(5325):500-504.

[4]焦燕,金文标,赵庆良,等.异位/原位联合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受污染河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1,27(11):59-62.

[5]滑丽萍,郝红,李贵宝,等.河湖底泥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中国水利 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5,3(2):124-129.

[6]陈玉霞,卢晓明,何岩,等.底栖软体动物水环境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净化技术,2010,29(1):5-8.

[7]全为民,沈新强,严力蛟.富营养化水体生物净化效应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57-61.

[8]戴纪翠,倪晋仁.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J].生态环境,2008,17(6):2107-2111.

篇10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磷 去除机理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陆地和水体系统的过渡带。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具有陆地和水域生态学无法涵盖的特征和特性,被认为是生态服务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主要表现为它的涵养水源、洪水调控功能,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功能,保护土壤功能,污染物降解功能等。

磷是地球系统中维系生命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生物生长和生命繁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磷在促进生物正常生长、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是主要利用土壤、植被、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处理生活污水、雨水径流、工厂废水、农田排水等污水污泥。将湿地技术用于净化污水,正式进入水污染控制领域,成为国际湿地科学、受污染水体整治研究中前沿领域的热点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受到高度重视。当前,湿地在河流、湖泊水环境生态保护以及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技术不可替代的,在一些水域环境保护成效较为显著的流域,都以流域内部湿地生态系统建设较好、湿地功能正常运作为特征的。

2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现状

人工湿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最早起源于欧洲。1953年德国的MxaPlnakc研究所,该研究所的Seidel博士在研究当中发现:芦苇能去除大量有机和无机物。随后在1967年,荷兰建成了第一个表面流人工湿地,从此开启了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水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末,Seidel与Kiekuth合作,并由Kickuth在1972年提出根区理论。随后在70年代,北美就开始了对不同设计的人工湿地进行广泛的试验研究,并于1993年出台了《湿地处理系统设计手册》,这标志着人工湿地技术在美国迅猛发展起来了。1987年,天津环境保护局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芦苇湿地,用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该工程有着较高的脱氮除磷功能。随着研究的发展,人工湿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富营养化水环境治理以及河流水质的维护。

3湿地对磷的去除机理

湿地主要通过土壤的吸附、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固定,泥炭的增长等作用来实现对磷的截留。而不同类型的湿地,由于它们形成演化过程的不同,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植被、水文条件的不同,对磷的吸收转化能力也各不相同。

3.1土壤对污水磷的吸附

污水中的磷与土壤基质表面分子颗粒相结合,土壤对磷通过吸附作用进行截留。土壤对磷的吸附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是指由吸附质和吸附分子间的引力所引起的,其特性表现为结合力较弱、吸附热较小,比较容易脱附。化学吸附则是由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化学键所引起的,和化学反应一样,化学吸附是不可逆的,其吸附热通常较大。

3.2植物对污水磷的吸收

植物是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污水中磷的截留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湿地植物可通过吸收作用吸收污水中的磷,供植物自身的生长,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植物对磷的吸收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可通过植物根系直接同化吸收污水中的无机磷,并将其转变成自身体内的DNA、ATP以及RNA等有机成分;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改变植物根区的微环境来间接对磷的去除,植物为微生物提供了足够的栖息地和繁殖空间,植物自身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体输送氧气,增加了水体的活性,极大提高了净化的效果。研究表明,湿地植物的吸收作用直接促进了磷的去除。

3.3微生物对污水中磷的降解

湿地对磷的另一种净化途径是通过微生物对磷的同化作用吸收来实现的。有机物被好氧菌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被厌氧菌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甲烷;通过一系列的分解和转化,污水中的磷一部分被降解同化,另一部分则被转化成无害的无机物,回到自然界。湿地中除了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之外,还存在有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参与了磷的降解过程。

3.4环境因素

湿地对磷的净化作用不仅与系y本身相关,还与许多外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经研究发现,影响磷净化的外界环境因素有气温、CO2、水体中磷的初始浓度等。通常情况下,系统对磷的净化率都随着温度降低而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因为气温的降低会导致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减弱,从而不利于磷的去除。许多研究表明,CO2浓度的升高对根际、根外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量及微生物的总数量有促进作用,同时与净化磷密切相关的微生物种群(如解磷细菌)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湿地对磷的净化效果有所提高。随着磷负荷的增加,湿地对磷的去除效率会降低。陈博谦等通过模拟试验发现,当总磷负荷量由 454 mg/(m2・d)上升到1345 mg/(m2・d)时,去除率由 67.8%下降至 56.2%,并且磷负荷与去除率间的关系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4前景展望

相较于其他的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是一种高效、低耗,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污水处理系统,它在处理工、农业污废水、垃圾渗滤液、城市暴雨径流等污染水体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除磷又是整个人工湿地核心任务之一。可以肯定的说,人工湿地除磷技术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热点,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1) 由于人工湿地除磷涉及机理比较复杂,虽然有些机理研究已经得到初步认可,但仍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磷被基质吸附后形态转化及释放特征研究较少,去除磷反应动力学模型仍未完整建立。

(2) 由于湿地的本地性特征很强,与当地的水文、地理条件息息相关,因此很多研究成果不能照搬,须考虑当地环境条件来选择最佳工艺,比如湿地植物的选择,填料层的选择等等,同时需要考虑这些条件的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健健,何文珊,等.湿地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