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育课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教育课题研究

篇1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语言 课堂效率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教师的素质修养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学语言修养。教师语言素质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弱。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功。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师的职业语言。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注重数学语言的表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个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

1.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练

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数学语言的运用一定要做到“准确、精炼”。所谓“准确、精炼”,是指课堂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能唆。无论是阐述概念,归纳主题,还是解释词语,分析特点,都应一针见血,揭示本质;绝不能绕弯弯,兜圈子,或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时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切不可主观、随意地使用一些界限不清的术语,使学生误入歧途。如讲梯形的特征时,必须强调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如果去掉了“只有”,就会扩大梯形概念的外延。又如在讲授“直线与线段”时,老师提问:“直线从头到尾有没有端点?”这个问题本意是想通过提问强调直线有没有端点,可从头到尾一词产生了误导。

2.数学语言应生动有趣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的确,在教学中具有适度的幽默感,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乐此不疲。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用式子表示“a的3倍与b的2倍的和”。学生有的列出“3a+2b”,有的列出“5ab”。于是教师便用“3个小孩加2只小狗”的例子来幽默地加以说明谁对谁错,一下子就使学生驱散了迷雾,茅塞顿开。例如在教平面图形时,可这样引入:世界上的图形千千万万,端端正正数正方形,四平八稳显端正;上窄下宽是梯形,脚儿蹬开,如刚进铁架;扭腰变态是平行四边形,不是东歪就是西倒;身材苗条是长方形,横也顺眼竖也好看,圆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她美在何处呢?这样就轻而易举地引入正题。例如:《三角函数》中的诱导公式中符号的转化,函数名之间的变换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仔细找规律不难发现各个公式之间的关系,最后可以总结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3.数学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感

首先,语言的快慢必须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如果一堂课的开始,学生课间休息因为精神松弛,有的没有很好地复习、预习,害怕老师提问而精神紧张。此时,教师无论是复习旧课,还是复习新课,课堂语言都宜慢,就像汽车轮刚刚启动,有一个逐渐导入轨道航向的过程。当学生情绪已调动起来,思维进入正常轨道时,语言和教学进度可以加快。当教师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由于这些内容输入学生的大脑需要一个处理转化过程,这时说话宜快不宜慢。

其次,语言的声调要抑扬顿挫。声调变化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有时教学语言要带有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有时教学语言要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总是平淡低沉的声调或慢慢吞吞的声调,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影响学生思考,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应用无声语言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名好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是说眼睛可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教师要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使每个学生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注视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会分散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教学口头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像机械运转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适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然而,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不要把手叉在腰上或笔直地扶在讲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齐心”,不要动作太快,太夸张,太过火。

5.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课堂演示作用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要求自己并且加强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使得表面看起来枯燥令人生畏的抽象数理渗透进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深处,让学生愿学乐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数学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邓东皋.数学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效率

如今是科学技术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时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学生能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专业技能、思维等方面。因此,国家把对学生思维方面的教育作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点,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我认为,要想将数学课堂注入活力,就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师角色,引导学生正确探究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引起、维持并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如今社会从各方面已经证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的行为已经不适应社会,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小学的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能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动态发展着的师生交互与生生交互中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使得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教学,因为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起来也会比其他学科枯燥很多、乏味很多,人们在小学时或许还感受得到数学之美,但接触到更加抽象复杂的领域后,往往望而却步,所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数学学习在很长一个时段需要相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撑。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不只指多媒体影像,它可以是多方面的。

有的教学情境常常与生活背景息息相关。授课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踊跃发言,说出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立体实物,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发散,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总之,学好数学其实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要对学习数学有兴趣,找到自己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个好的做题习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和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课程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汉语;课堂提问;问题;对策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课堂语言来实现的。因此在各类课堂研究中,教师话语一直以来都是中心问题。教师话语“不仅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而且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Nunan,1991)。由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的相当部分时间都花在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这一环节上,因此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初中汉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第一步就是提问,其在有效启动交际、引起学生话语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初中汉语教学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那么通过话题去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汉语教师来说也就变得更难了。

一、初中汉语课堂上进行有效可以提问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新疆地区大部分的初中汉语课堂学习环境是较差的,学生普遍性的缺少汉语习得的有效环境,所以为了对汉语语言学习环境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课堂教学就有了更多的责任,其中提问则是有效进行课堂提问的一种方式,也是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所以汉语课堂提问是否有效,是可以教学质量、汉语教学有效促进的关键。

二、新疆地区汉语课堂提问现状及问题

本研究的调研对象为新疆地区随机抽取的10所初中50名汉语教师,通过访谈的方式开展研究,对课堂是否预设问题、问题目标、问题内容有效性等进行了调研,具体的调研结果如下:

1.教师是否在n堂上进行问题的预设:在随机抽取出的50名教师当中,所有的教师都在新课导入、新课学习的阶段进行了问题的预设,而在课文运用、汉语交际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任何的预设,总体上来看,教师预设问题的数量并不多。

2.教师所预设的问题目标性并不强:所预设的问题并需要对学生身心发展充分的进行考虑,并且保证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但是在访谈和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并未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所预设的问题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汉语思维水平。

3.教师所预设的问题内容有效性并不强:教师所预设的问题包括和一方面和教学目标有需要有很好的关联、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对学生具有很很好的挑战性和启发性。但是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教师作预设的问题覆盖的面并不全、并且没有突出重点、对于学生汉语学习有效性是较差的。

4.教师课堂问题数量及问题的表述都不够理想:从课堂提问观察来看,教师课堂提问的数量是较多的,基本上每个两分钟就会有一个,过多的问题数量使得学生显然应付不来。

三、导致初中汉语课堂提问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当前初中汉语课堂提问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第一,教师自身观念对其不够重视,无法和当前的有效教学实现结合,而由于教师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备课的阶段是没有办法进行问题有效设计的,也没有办法做好后续的反思。第二,教师对汉语课程标准把握的还不够,没有办法建立起合适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第三,教师课堂提问策略不足,虽然教师的课堂疑问数量较多,但是却无法将手势、声调变化、面部表情等充分的运用起来去有效的提高疑问的有效性,这就说明了教师的教学策略相对较为单一,没有将多种教学策略充分的、灵活的运用起来,无法做到适时的、有效的提问。第四,学生汉语基础较差,汉语课堂提问中学生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则直接导致了教师没有办法抓住机会和同伴进行汉语交流,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对汉语语言知识做到更好的掌握及汉语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提高初中汉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

(一)通过改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

课堂提问是较为传统的一种教学手段,那么要想有效的提高汉语课堂效率,作为教师则需要首先去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去自觉的提高提问能力和提问策略,使其能主动的去进行汉语知识的学习、更为的注重课题提问预设及课堂提问,实现提问提问策略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教师应该更为准确的去把握汉语课程标准。

当前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对汉语课程的地位、性质、总目标、理念等都给予了明确,并给出了实施的建议及措施,这对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有着非常中铁的指导作用。所以作为汉语教师则应该尽快的将汉语课程标准吃透、吃准,并能够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教学指导方针,用其指导自己的汉语课堂提问教学。

(三)教师应提高自身课堂提问策略。

首先教师应所预设的问题的目的性要明确,作为教师则应该对问题能够为学生所带来的知识、思维能力等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去有效的唤起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那么所预设的问题就应该来源学生、来自文本、来自生活。第二,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注重难易程度适宜,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吃透,并以此作为基础开展有效的课堂提问。第三,教师还应该注重问题的梯度性,问题要做到由浅入深的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

总结

当前新疆地区初中汉语教学存在着问题预设不足、问题目标性不强、问题表述不清、问题内容有效性不强几大问题,而要改善这些问题则需要通过改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应该更为准确的去把握汉语课程标准、教师应提高自身课堂提问策略。

篇4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提问 提问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教师与学生互动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老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所以,对影响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因素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因素分析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老师的教学心态,学生自身的数学知识基础水平等。所以,认真分析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因素,能给寻找解决办法提供很好的帮助。

1.老师课堂有效提问的难度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往复递进,非封闭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由“未知”“了解”“已知”到“掌握”贯彻整个教学过程。这足以看出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当前所教的知识点与以前已经掌握的知识相结合,以及与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完成“了解”到“掌握”的过程,为今后更深层次地学习打好基础。

2、课堂提问的频率

一般情况下,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老师如果能够有效地提问学生,那么将会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频繁地提问,那么就会让学生厌烦,而且盲目回答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感觉不到什么是重点。

3.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从实际角度来讲,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赶教学进度,很少提问学生,只顾自己讲课,不管学生是否明白。就算有的老师进行提问,他们经常在提问之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这样学生就会因为准备不充分而盲目地进行回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来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占用大量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纠正,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教学效率。

4.课堂提问的封闭性和开放性

高中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开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提问的有效性。开放性问题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这样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以及积极思考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封闭性问题,具有唯一性的特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封闭性和开放性问题的比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有效提问的初衷,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

1.注重思考,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就能调动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解“二分求方程近似解”时,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拟“幸运52”中的游戏环节,对某件商品经行估价。比如EVD,老师给出的价格在1200~1700之间,让学生通过不断缩小价格的范围,尽可能地靠近准确值,从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2.把握提问时机,留足思考时间

教师在课下做足功课,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把握好时机,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比如,在讲解“等角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之后老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在空间中,这样的定理是否还能成立?”这就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在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更简便。

3.与实际相结合,保证提问的针对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提问要有针对性,与实际相结合,绝对不能超出学生的认识范围。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讲解等差数列的时候,老师给出以下几组数据,提问学生不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规律等。

A.2,3,3,3,3,3,3,…

B.3,-1,-3,-5,-7,-9,-11,-15,…

C.1,1,2,3,4,5,6,7,8,…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总结各组数据的规律,归纳出“等差数列”这一概念。

4.切合实际,注重问题的开放性

现在很多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所提的问题都属于记忆性的问题,只要学生认真听了老师前面所讲内容,就能回答出来,很少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组织全体学生进行集体探究活动。

三、结语

为了使高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更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也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以上几点,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中,深入理解高中数学知识并灵活运用,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建平,谢玉兰.关于高中数学生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教师与学生互动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老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所以,对影响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因素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一、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因素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影响因素有许多,其中包括老师提问难度、老师讲课频率等,具体如下:

(一)课堂提问难度

数学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数学知识是开放性知识,需要学生反复琢磨、层层递进地思考。除此之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的,包括未知、理解和掌握。所以数学老师在课堂上需要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掌握程度相关联,提出超出学生掌握范围的问题,会让学生迷失方向,困惑在难题当中,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较简单的问题,没有实际意义。因此,老师需要把握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

(二)课堂提问频率

通常来说,在数学课堂上提问要做到适可而止,才能够达到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也不会影响教育计划。数学课堂上提问频繁,会导致学生对回答问题产生抗拒心理,并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往往会盲目,这种方式并不能够给数学教学带来帮助,反而增大了数学教学难度;倘若在数学课堂上提问较少,则课堂会呈现出一片沉寂的状态,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课堂上,老师需要把握提问频率,提高提问效率。

(三)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许多老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虽然在课堂上有提出问题,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但是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实在太短,以至于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没有充足的时间思索。这样也导致提问形同虚设,没有实际意义,直接影响授课效率。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

(一)注重思考,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就能调动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解“二分求方程近似解”时,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拟“幸运52”中的游戏环节,对某件商品经行估价。比如EVD,老师给出的价格在1200~1700之间,让学生通过不断缩小价格的范围,尽可能地靠近准确值,从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二)把握提问时机,留足思考时间

教师在课下做足功课,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把握好时机,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比如,在讲解“等角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之后老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在空间中,这样的定理是否还能成立?”这就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在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更简便。

(三)与实际相结合,保证提问的针对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提问要有针对性,与实际相结合,绝对不能超出学生的认识范围。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讲解等差数列的时候,老师给出以下几组数据,提问学生不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规律等。A.2,3,3,3,3,3,3,…B.3,-1,-3,-5,-7,-9,-11,-15,…C.1,1,2,3,4,5,6,7,8,…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总结各组数据的规律,归纳出“等差数列”这一概念。

(四)切合实际,注重问题的开放性

现在很多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所提的问题都属于记忆性的问题,只要学生认真听了老师前面所讲内容,就能回答出来,很少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组织全体学生进行集体探究活动。

(五)设计问题梯度,养成分层思考习惯

篇6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语言表达不够精简,提问随意,缺乏导向;对学生的回答不能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引导,使数学课堂缺乏魅力。

因此,我们应该更为细致地从提问语言、评价语言等这类教学语言中研究探讨出新的策略,更加完善数学课堂教学。

二、研究内容与主要措施

(一)数学教师课堂语言低效的成因分析

1.问题琐碎,缺乏主体问题的有效引领

我们的老师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呀?同意吗?”,问题毫无含金量,这样的数学提问语言带动不了学生的思维。老师在课堂语言表达上缺少实质性的主体问题,有时面对学生答非所问时,也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

【案例】

当初新授二年级“锐角、直角、钝角”时,出示有这些角的游乐场情境图,老师问道: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在玩滑滑梯,有的说设施都是铁做的,我无奈地笑了笑。最后直接问:有没有发现游乐设施上都有我们学过的角呢?终于回到老师的预设中来。

2.评价随意性,缺乏针对性的启发

【案例】

老师在课堂上抽学生:“请一位同学念一下题目。”同学们都很积极地举起了手,老师非常高兴:“你读!”随后一位女生大声清晰地读起来,老师当场点头示意读得很棒,坐下。接着一句“你来说说你的答案。”老师随即又点了身旁一位男生,男生的回答也让老师很满意:“做得真好!”接着老师统计做对的学生,环视一周说:“大家做得不错,有些同学还有错,还需努力”。在我们的课堂中,大多数老师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这样的评价:“对的,很好,请坐!”“对吗?同学们,你们觉得对吗?”这样的评价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分辨对错,仅限于知识层面上的对与错,而没有真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学生没有讲清楚的,教师在评价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圆起来,还要从个体的评价中启发群体的深思。

(二)打破数学教师课堂语言低效的解决策略

1.探索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教学中,教师精心预设过问题的课堂,会把教学中琐碎的问题整合在一起,带着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来提问,不但精简了教师的课堂语言,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有效的提问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主动思考之间搭起了桥梁,它将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

【案例】

本学年一开学,我们组内也对孙老师的“小数加减法”进行了细致的评课记录,重点一项是统计老师一节课的提问次数,发现“是不是?对吗?”这样的口头禅问题共计25次,而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有16个,并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根据此次典型教学案例分析,我们老师从中也有不少的收获:提问的语言要简练,应在备课时研究好每个问题的实际价值,精心预设好。

2.探索课堂有效评价的策略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在表达上也参差不齐,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到位、准确地对学生的表述加以评价。有效的评价能使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这里,我们教研组暂且对“激励性评价语”进行了粗浅的研究,用激励性评价语促进学生表达。

【案例】

蔡老师在执教“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学生认知对称图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圆形)的对称轴,蔡老师在课堂上是这样落实评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数学知识,在这五个图形中,同学们想研究些什么,知道些什么?这个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是……”蔡老师的疑问勾起了学生的思维:这张梯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所有的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再研究三角形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呢?……随着学生学习的逐渐深入,蔡老师接着追问“那么,同样是轴对称图形,还有不同之处吗?”

细细品味蔡老师的评价语,凸显了启发性,成为学生的可攀之梯。两次不同的评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在肯定与疑问中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既给了学生思考的平台,又为他们指出了思维方向,把学生的思考逐渐引向深入。

3.探索课堂语言规范表达,提高数学素养的策略

数学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符合科学性,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数学概念,注重课堂语言规范表达,提高数学素养,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语言的表现力。我们教研组在课题实践期间,把一册数学书中容易犯讲解错误的概念、规律进行了罗列,利用周三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探讨,避免课堂内出现人为的知识性错误。

【案例】“圆的认识”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执教的龚老师让学生先画一个圆,再在这个圆中自由画出尽量多的半径。反馈交流时,大部分学生能脱口而出:“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都相等”。这时,龚老师适时引导他们把话表达完整,又要符合数学逻辑规律,“同一个圆内可以画无数条半径,而且每条半径都相等。”这样的顺势引导,给了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而老师的数学语言表达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研究成效分析

(一)教师在研究中锤炼了自己的语言,提高了课堂实效

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教研组老师加强了对课堂语言的关注意识,语言表达比之前精简了,在课堂内我们严格控制教师的话语权,分析数学教师课堂语言“多”与“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实践、验证。孙老师的“垂直”,施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堂语言具有感染性,问题富有启发性,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老师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语言,追寻更具内涵的教学语言。通过自我评价和教研组老师的相互点拨,正确处理好了教师语言的“精”与“简”,提高了课堂实效。

(二)教师在研修中更新了教学理念,实现了从“语言”到整体实效的追求

一学年的研究过程中,组内老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在不断更新,科研意识逐步增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能很好地体现出严密的数学思维,语言的连贯体现出师生数学思维的逻辑性,而语言的多样化更体现出了数学思维的丰富。因此我们青年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多下工夫,也有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发展了学生的言语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组内老师的努力下,我们提高了自身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同时提高了绝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比较准确、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优化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成为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四、研究展望与思考

通过研究,让老师们关注自己的课堂语言,锤炼语言,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通过各种策略和途径,解决了数学教师课堂语言低效的问题,提高了个人的数学专业素养,实现了从语言到整体实效的提高。

当然,一学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同时从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去研究探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语言既需要整体的追求,又需要细化的锤炼。如导入语、过渡语的类型等可以更进一步地精细研究,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技巧,提高运用课堂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东英.教师的语言应简洁再简洁[J].教学月刊,2007(5).

篇7

摘 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全方位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对体育科学事业的重视正深入到各大高校。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体育科学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对于体育事业的实践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着重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科学技术运用现状,从科学化教学、训练、体育科技创新成果着手,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科技 现状研究 信息技术

一、科学化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

体育科学化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如何科学的安排体育课时,怎样按照青少年身心特点来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怎样把握体育课的密度和强度,如何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另外,还包括运用电化手段教学以及简单的测试手段检查学生运动负荷等等。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体育课时安排、教学大纲制定和计划方面科学地展现了体育教学的运动。但是,有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还停留在比较原始阶段,只是简单的运动和锻炼,没有体育科学知识的教授,没有完备的体育仪器检测学生运动。譬如,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仅仅停留在室外活动,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也只停留在休憩玩乐,没有科学长远宏观的认识。这样的教学现状有碍于整个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室内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和观念的更新、运动技能提高和思维素质改善,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目前情况看,各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主要运用在文化知识学科中,而在体育教学中却很少涉及。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身健体,是学习之余的放松方式。体育教师忽略了对体育基本常识和理论知识的传播,就算有体育文化课,也只是在黑板板书和老师口头讲解,没有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现体育知识,这样会浇灭学生对体育理论学习的热情。另外,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式没有必要,浪费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发扬“生命在于运动”的精神。所以总的来说,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面缺乏认识和实践。

(二)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各大高职院校也跟随科技步伐,把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从我们的调查研究可知,只有少数高职院校教师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比如让学生在电脑上观看各种复杂运动项目的示范动作,直观形象地呈现出体育项目每一个动作,或者组织学生一起观看体育比赛,在提升体育锻炼热情的同时增强对体育精神的认识。还有通过电脑设计的程序来管理学生体育测试成绩,减少了人工统计的繁琐等等。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还没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他们认为作为体育教师,应亲身示范体育技术动作,如排球扣球、乒乓球技巧等等这些体育项目,教师应该亲力亲为。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教学方式,但若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会让体育课更高效更有吸引力。

二、科学化运动训练的现状研究

现代科学技术广泛用于体育训练,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训练的过程也是科学实验过程。从材料选择、系统培训、医疗监控、伤害预防、诊断、性能预测技术、食品营养、心理和身体恢复等等都需要科学技术来解决它。目前在高职院校全方面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科学化的运动训练还没有全面的认识。从专业角度上来说,科学地训练需采取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手段,不仅有大量的测试仪器,而且使用信息反馈的原理,广泛运用声相技术。另外训练的各类辅助设备增加,逐步向电脑化发展。那么放眼到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运动训练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还很缺乏。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对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欠缺。我们都知道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模拟训练,还可以制定计划,不断反馈,得出训练的最优方案。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于学生运动过程缺乏科学化的训练。一方面体育器材很原始,不能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运动训练过程呆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应跟上时代步伐,让科学的训练方式深入到体育教学中。

三、体育科技创新成果运用现状

虽然我国目前体育科技创新水平还不高,但是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应用高科技手段促进短道速滑运动成绩提高、短跑“速度障碍”的产生与突破、间歇性低氧训练的运用等等。这些科技创新都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对我国体育科技创新成果只是听闻,没有深入认识研究,并把这些成果的精髓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而且只有极少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宣讲给学生,没有很好地将体育奉献和创新精神发扬光大。虽然这些科研成果离现实的体育教学有很大的差距,但教师应当寻找其中有效的融合点,将其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科学有效地利用新技术新成果,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科学进步给体育带来的变革。

四、总结

21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科技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体育教育也在高科技步伐下发生着变革。高职院校体育科学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关系着一大批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科学认识。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落后的体育教学方式和传统的训练模式会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带来一定弊端,而且原始的教学也会降低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所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体育教育,用科学技术武装体育教学,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体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张忠秋.对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 施家瑜.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篇8

关键词 运动技术健身 体育课专项化 教学

1.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健康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勿容置疑,体育课在帮助学生实现这一学习目标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体育课课时合理有效地实施教学?体育课究竟应该以增强体能为主,还是以学习运动技能为主?我国学校体育领域曾经就这些问题都有过长时间的争论。

实际上,增强学生体能和学习运动技能是具有统一性的,学和练是对立的统一体,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其他文化课的学习不同,它是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动作技能的,而身体练习本身就是一个发展体能的过程。在练中学,在学中练,这是体育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理由很简单,学习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重复性。没有足够的重复,动作技能难以掌握,人的体能也难以增强。人体正是在大量的重复中,获得增强体能和掌握技能的双重效果。

历经近十年的课改洗礼,运动技能从重视到淡化再到关注,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经过认真反思之后,运动技能教学仍然是体育教学的本质属性的看法已基本达成共识。如何开展运动技能教学,如何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在这一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2.研究方法

资料收集、查阅、整理;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

3.体育课专项化教学的概念及其优势

体育课专项化教学就是指在较长时间(一个学期及以上)专门进行同一个运动项目技术的系统学习的教学形式。其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及练习方法等均具有浓厚的项目特点,针对性更强。例如,排球运动中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可以采用三米线移动;弹跳力的练习方法有摸高触球等,既突出了项目特点,又能全面增强身体素质。这种形式的专项体育课比现行的普修体育课具有以下诸多优势:

3.1体育课专项化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体育课程内容专一化,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关键所在。实施体育专项课教学改革,无论是在深度、广度还是在理论知识等方面都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了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3.2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是前人长期的智慧结晶,具有其独特的健身娱乐和育人功能。通过对这些体育项目科学的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培养体育专长和特长,培育体育运动项目情感。

3.3通过专项体育课教学和广泛地开展体育专项活动,可以发现和培养体育特长生,壮大和发展学校群体活动,提高运动队竞技水平,逐渐形成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3.4开展体育课专项教学 ,有利于学生明确每一阶段学习目标,对个体纵向发展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体育专项化教学按照每个专项技术分类分层次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从初学到强化再到提高,对每个层次的技能水平都能以量化的形式设定相应的等级,帮助教师和学生客观了解学习状况,从而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5能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特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教学水平。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体育教师不可能样样精通,但术业有专攻。如果能向学生传授自己的专项,教师自然会得心应手,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6促进场地器材合理使用,优化学校和社会体育教学资源配置。受历史或者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每个学校的场馆设施不尽相同。有的场地开阔,适合开展集体性和户外运动,例如足球、垒球、手球等等;有的学校则室内场馆设施比较有有优势,则可以在游泳、乒乓、体操、击剑、跆拳道等等这些运动项目上重点发展。

4.开展体育课专项化教学的建议

4.1体育课专项化教学应当反映出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师资特长,场地器材资源和学生男女生性别比例等个性特征,开展一些适应学生长期发展的运动项目。

4.2必须认真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开发各个专项运动的校本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大纲是相对较长时期内知道教学的纲领,体育教师要集集体智慧,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钻研教材,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评标准和方法。同时,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也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

4.3专项化教学实施之前,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要广泛调查,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一味迎合学生浅层次的兴趣。开设的项目要既有场地器材和师资保障使之顺利开展,同时,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进步,达成学习目标,从而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发展和培养学生真正的运动兴趣。

4.4专项教学中,在进行专项素质练习的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深入分析和合理选择教材,依据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对运动技术的教学要分层次循序渐进,科学合理。既要达到掌握技术的目的,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方法和组织形式反复练习又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4.5调整师资专业结构,加强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运动技能是构建体育课专项教学的基础,是衡量体育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教师只有熟练地掌握专项运动技术、技能,并能更多地进行业务学习,才能指导学生学习。

4.6体育课专项化教学理想的状态是小班化教学。从安全、运动量及运动负荷、运动器材各个方面考虑,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班级一般应该控制在30人以内比较科学。

参考文献:

[1]张洪潭.运动技术健身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习效率

一、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1.大胆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可以不再以让学生掌握重点的数学知识点为唯一目标。教师在复习课上不再需要按照教材一步一步地讲解,而是把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的要求就是老师要通过教学设计把学生认为无聊的学术性概述转化成学生愿意接受的具有认知形态的数学知识。

2.营造平等、互动、和谐的复习氛围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大多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实则为敬畏,在初三复习课程中很多老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满堂讲复习模式,这种模式会挫伤学生主动参与复习的积极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面对这一形势,老师要想提高初三数学复习效率,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与互动的数学复习氛围。数学是一门理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归纳推理能力,因此老师在复习课堂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老师可以根据具体复习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较为活跃的状态。另外要为学生真正营造良好互动氛围,老师的教学态度及课堂引导也十分关键,老师在复习课程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烦躁心理,应尽量采用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将复习知识有效融合或穿插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复习知识脉络,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数学复习内容及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教材中各章节的复习。

3.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老师在进行整体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进行快速整合,这样会使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产生自卑感和厌学情绪,也不能只考虑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进行缓慢梳理,这样会影响课程进度。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进度,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有所收获。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在课下多辅导,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以提高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促进学习进步。

二、案例分析

本文以三角形方面的课程为例,分析了如何进行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采取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率。

本章节内容的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首先梳理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对考纲进行学习,并且基本知识的基本要求和难点重点,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列表法来进行,从几个方面来总结三角形,比如,定义、图形、基本性质等。为了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练习。

为了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掌握三角形知识,熟练解答各类问题,笔者在复习课上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差异化教学,设计的习题有着不同的难易度。习题如下:

1.ABC中,AB=AC,∠B=50°,则∠A=____。

2.在RtABC中,∠C=90°,a=4,c=5,则sinA=___。

3.ABC的边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若AC=6 cm,AB=4 cm,则ADB的周长=____。

4.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CD上的一点,延长BC到E,使CE=CG,连接BG并延长交DE于F。

求证:(1)BCG≌DCE;(2)将DCE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DAE′,判断四边形E′BG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这样,基础一般的学生选择前两个比较简单的题目,有些能力的再往下做第三题,能力较高的学生再做第四题,这样一来,大家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教师也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标准。不管学生处于哪个阶段,都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通过合理进行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增强自信心,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情况,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陆梅英.初三数学复习课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3,2(6):123-125.

[2]周志刚.浅析如何提高初三数学复习效果[J].新课程学习,2011,2(12):32-34.

[3]舒盛花.多管齐下,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效率[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2,2(7):54-56.

篇10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课堂交往,研究

中图分类号:H102

基金项目:昌吉学院研究生启动基金项目(2012SSQD008)

一、引言

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这种师生间、学生间的广泛交往与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从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课堂交往环境和汉语课堂交往行为的合作现状对有效汉语课堂交往的现状和策略问题作些探讨。

二、教学环境方面

(一)保持课堂教学的良好状态

在汉语教学中,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学习主动的有利环境,是课堂教学良好状态的标志。保证汉语课堂教学的良好状态是保证汉语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条件。

1、合理的布局。汉语课堂结构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开头”、“结尾”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固然很重要,然而一堂课的“开头”和“结尾”也不容忽视。汉语教师应重视教学程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注意教学环节的层次性和连续性。做到从一个环节自然的引入到另一个环节,体现出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始终都感到课堂教学充满着吸引力。

2、饱满的情绪。作为一个大学汉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修养,要有热心、耐心和信心。在课堂上善于控制、掌握自己的情绪,并能使饱满的情绪贯彻始终。

3、讲究的课堂语言。汉语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为汉语教学目的服务的。课堂语言既有别于开会发言,同时又不同于课下的随意交谈。它要求周密的考虑、精心的设计,除了一般要求的重点突出、语言规范、层次鲜明等以外,还应该注意体现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特点,吐字需清晰,语速需适中,重点部分需要放慢语速并且重复几遍。如果大部分学生仍不理解,需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

(二) 对于汉语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建议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 ,增加师生的直接交往。在汉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汉语教学方式的否定。汉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将传统的汉语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在实际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应辅助一定的黑板板书,根据学生学习汉语的实际情况,一边讲述、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增进师生间的对话和交流,控制进度,随机应变,循循诱导。

2、汉语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多媒体技术,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丰富多媒体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如:可以通过视频案例教学。视频案例教学是一种既可以灵活利用多媒体技术,又可以充分激发师生自主交往的一种教学形式。视频案例将不同的汉语教学内容用形象的表演反映抽象、复杂的语言问题。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一起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既能够充分传达语言教学意图,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语言积极性,并增进师生的交往。

三、学生方面

(一)关注群体凝聚力

有研究表明,凝聚力强的班集体能使学生们内心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也有易于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所以,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是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格外关注的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因而在平时汉语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有意识地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契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健康积极的民族心理,以期最终形成良好的班级集体凝聚力。

另外,我们发现汉语教师如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上保持共同的认识,也可以形成一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所以,汉语教师只要做到循循善诱,很容易就可以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很多方面达成心理共识,进而形成某种牢固的群体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不仅能够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内部产生相互理解、接纳以及信任的心理气氛,同时也有助于汉语课堂的组织教学。

(二)倡导课堂学习的合作与竞争

合作学习理论倡导者提倡在课堂教学中组建“合作小组”,因为这种学习形式使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组内的合作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与此同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现,高度的互动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在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分组活动”这种合作互动形式非常适合于汉语口语教学。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头表达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汉语口语课程,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以真实的语言素材,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更加重视语言功能的体现和语义协商的过程和价值,真正的做到使用所学的语言。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真实语言环境训练的兴趣,我们可以尝试使用的分组合作形式又一下几种:

1、角色扮演:角色少,且时间相对较短的情景对话练习。如“说话要切合语境”、“朗读训练”、“交流与劝说”;

2、真实模拟:创设模拟语言及心理环境,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使用汉语应对实际交流的模拟训练。如“模拟面试”;

3、短剧或配音:角色较多,且时间相对较长的短剧表演,其脚本既可以采用经典戏剧文本片段,也可自编;模仿经典配音或为精彩体育赛事片段配音解说。如“短剧表演”、“配音练习”、“体育解说”;

4、语言游戏:以锻炼学生思维敏捷度、语言组织能力、听辨能力为主的集体游戏;如“连词成文”;

5、分组辩论:以小组为单位的论辩练习,注重所有学生的实际参与。如“辩论实练”等。在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组织汉语教学仅仅落实在活动的设计和对相互合作的鼓励上还不够,适当地引入竞争可使之锦上添花。

(三)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汉语学习中,汉语教师要使每个学生处于紧张的思维当中,让学生个个都有事可做,不给予分心的机会。其次,学生还应该养成主动积极、大胆开口,形成正确的朗读习惯。再次,学生还应养成改正自己错误的良好习惯。汉语教师在课后,书面口头都应该要求学生改正自己的和同学们的说写错误,从而,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积极开动脑筋。最后,学生还应该养成每天课后自觉复习及朗读、背诵、记忆的学习习惯。学一点,会一点,记住一点,才会逐步提高对汉语的快速反应能力。

总之,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靠长期的磨练、汉语教师的循循诱导及学生的坚强意志。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尽早开始,从易处着手,严格要求。只有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汉语教学的质量才会相应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吐尔地•卡尤木.浅谈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1

[2]崔静,新疆高校双语教学与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育[J].语言与翻译,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