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创造 能力
在新的体育课改目标精神下,对体育课的评价标准与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根据“阶段性体育”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体育运动本身的根本特征就是创造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一、创造力与体育教学
创造力就是指一种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是揭示事物内部新的联系,处理好新的关系的能力。创造力应包括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评审和选择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人的创造力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得来的,它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人的创造力与认知风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倾向于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称之为“左脑功能”性认知,而倾向于视――空形象性的非逻辑化的则称之为“右脑功能”性认知。科学研究表明右脑与人的创造能力呈正相关。体育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在一定的时空内学习体育动作技术,完成这些技术动作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顽强的意志力,这些恰恰是由右脑的认知来完成的,这对我们充分挖掘体育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潜力的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体育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引发求知的欲望,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其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2.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最积极的教学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更应发挥其主动能力。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时,要时刻注意对学生提出让其能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中不断发现各种知识、技术之间的联系,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得以实现。
3.充分利用有效的手段
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掌握创造力的方法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之间,既有其内在的联系,又有其本质的区别。根据动作技能的正负“迁移”规律和体育技能的表象特征,可增加动作形象的刺激。因为想象是人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一定的感性形象是想象的思维基础。所以,多增加一些外界的感性形象刺激,为想象提供必要的思维前提,是提高想象思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做示范,采用动态的图片、影视等,并采取类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所学技能的表象特征和内部关系,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4.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一般正常的体育教学规律是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而逆向思维的教学是有目的地从正确动作的反面或错误动作开始,让学生思考,学生有迫切解迷的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比如教“前滚翻”时,教师可用一方块作滚动试验,方块当然不会滚动。抓住这一时机,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与思考,学生不难想到圆球或圆形物体容易滚动,人体团得越圆越容易滚动,从而悟出前滚翻正确的动作原理,从反向思维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捷径,促进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5.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个特点,我们应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
一是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教“弯道跑”技术时先让学生在弯道上跑,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身体向内倾斜是利用了物理中的离心力原理。
二是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发展思维。如跑步教学时问:腿后蹬后,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42°而不是45°呢?以此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讨论,各抒已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开发潜力,发展个性,促进多向思维。
实践证明,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无目的、无计划的流于简单技能的教学,其效率和效果都是明显不同的。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才学得生动活泼,学习主动性才会明显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教学效果就会提高。
总之,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改的理念与目标就是要改变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师生教学互动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篇2
体育教学活动,对体育教学的组织者而言内容相对复杂,这是别的学科无法比较的。其他科目的教学主要是教师的教学,通过课堂演示解释,将知识传导给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不能像其他教学活动,固定在桌子前面,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内容就比较多见像各种游戏和竞赛。学习内容的变化直接导致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有时学生变成了练习者,有时则变成了指导者,有时则变成了帮助者。随着这种变化,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立体交往,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的,留给学生行动直观的,充满发现喜悦和探索乐趣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变化,合作的机会、时机就随之出现。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教学组织工作,发现和创造的师生合作的机会,不要浪费时间在教育和引导他们,只有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会更好,从而进一步指导他们认识到合作对学习的重要性,甚至对生活,对社会工作在未来的重要性。通过对体育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和技术,并获得与人相处,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1、我们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体现在教学目标内,对体育教育的五个领域目标内,对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目标的要求,将合作学习的相关内容在目标内详细列出。如在体操教学中单杠,垫上运动以及支撑跳跃等教学活动均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互帮互学的意识。在对抗性的活动,如运动会要展现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
2、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合作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在集体项目比赛中,要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要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准则。一场比赛的胜利,除场上个人技能、技术的充分发挥外,主要还有同伴间的默契配合,特别是个别运动技术好的学生,更要教育他们要与同伴互相配合,切忌“单斗”。由于各种原因,队友发挥失常甚至失误都是难免的,这种情况下,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与之间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相处的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更大。
3、在有效反馈中巩固合作意识。对合作中能达到活动目标并完成出色的小组、个人加以肯定,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成功感,成为下一次合作的动力。同时,合作中出现的不良行为提出改进意见,使他们在下一次合作中向正常化发展,激励其合作兴趣。另一方面,制定合理评价方法。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有效的自评和他评,学生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自觉地作出相应调节,坚持、更换或调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减少合作活动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提高合作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
二、合作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习小组合作不顺或者貌合神离,无话可说。“组成技能、活动技能和交流技能”是合作应具备条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本身就离不开合作、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因此,在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技巧上具有独到之处。
1.确定小组的组成。一般以4-6人为宜,尽量使各小组势力均衡,处于同一水平。小组按运动能力和水平,分高、中、低三个档次,但不能指明谁优、谁差,应使每个人觉得自己是小组内不可缺少的成员,制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的学习环境。
2.小组活动技能的培养。一个团体需要凝聚力,有凝聚力的团体才有生命力,缺乏这一点,合作体就有可能解体,或流于形式。那么,这种凝聚力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应是小组成员对共同目标的确认和激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和激励学生的合作,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表达感谢与应达感谢,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讲话,“鼓励他人参与及对鼓励参与的应答”,“尊重差异,善于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对小组成员的成功加以赞赏、对失败加以鼓励等,增强合作体的相互理解和友谊,逐步形成与人相处的技能,这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体育教学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将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有效地运用于体育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也就是说好的方法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3
一、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
1、步入职场的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每年毕业季都有大量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找工作,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如何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顺利拿到用人单位的offer,不仅需要自身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无数次面试中维持好心态。社会适应能力应该是任何职场教给新人的第一课,如何在这堂课上拿到令人满意的成绩,需要我们思考。[1]很明显,在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高职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或许是最接近实际的一门学科。体育教学讲求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平衡,这里的心理其实讲的就是心理素质中的适应能力。无论是何种具体类别的体育科目和课程设置,都会涉及到团队协作这个方面,比如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队员的体能技能是球队化学反应的一个方面,团队协作往往更是团队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如果每个队员各自为政,脱离球队,这个队伍是没有一点战斗力的。习惯了散漫自由的校园生活,假如把这种方式放在职场,这个团队也会是一盘散沙,毫无生气,也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2、学生自身人格塑造的需要
社会适应能力这个概念其实非常宽泛,简单来讲其实包含这几个方面: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实践能力。高职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在校园生活的各种表现会一定程度映射到将来的社交场合中,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必须好好利用这一时期。社会适应能力虽然比较抽象,但也能体现在个体的行为举止中,这在一定程度可以理解为修养。认知、独立生活、交际、应对挫折等方面确实是目前高职学生需要提高的几个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社交软件的风靡,有数据显示,20岁左右的学生群体已经是互联网的主力。这其中有个令人担忧的情况就是:互联网社交软件由于交互太强,加上年轻人身心正在成熟中,很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并产生模仿行为,并呈现不可控的局面。体育教学有一定目标性,课程任务的编排比较符合学生自身成熟的阶段,对学生是一个好的引导。同时,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认知、独立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将学生从虚拟的网上拉回现实生活,对学生自身人格塑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选择
虽然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到了喜人的成绩,加上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巨大投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例如:认同感不高。与大学及以上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普遍很低,这是目前社会的主流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职学生在社会大众的印象都是成绩差,素质差,这其实是一种巨大的误区,如果扭转大众的观念,高职教育改革,通过体育教学等方式提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二、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体育教学
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高职教育,体育教学所处的地位是极其尴尬的。按照体育教学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学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针对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随时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体育教学应该成为文化课程的补充和延伸,而并不该是一种教学附庸。[2]而现实的情况是,不少体育可能都被所谓的文化科目给占用了,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任务,还时常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观念的陈腐老旧,高职院校大多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侧重于技术的运用,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大影响,另外,体育教学不单是体育理论的单向灌输,缺乏教与学的积极互动,缺少教学成果的反馈和科学的评估。前文提到,体育教学的本质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转变观念显得迫在眉睫。
2、提高体育教学师资团队的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除了必须掌握得专业基本功以外,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和理念,敢于摒弃旧思想。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更深层次的讲,可以认为教师素质对学生的成长、行为素质的养成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教师对教学理念有着自己的理解加上对其他先进教学理念的吸收和发扬,对学生来讲会是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教与学从来都不是刻板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是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3、丰富体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深度
高职校园属于微型社会,学生作为个体,每天都和学校的各个方面发生着联系。体育教育作为一项教学模式从小学初中高中,都具有某一定共性。但是面对“90”后居多的学生主体时,某些教学形式会显得并不“入流”。这体现在教学的侧重点产生的变化!体育教学的已经不单是为了强健体魄和锻炼身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十年前同等年龄都有了质的提高,现在的学生所能享受的物质条件是过去不可想象的,如果我们仍按以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成效会大大折扣。同时,“90后”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超过任何年龄层,正是这种依赖,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丧失了部分交际能力,所以如何通过体育教学的活动的创新把学生的关注点拉回到“现实”,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攀岩、真人cs等一些形式活动,正在受年轻人追捧,体育教育其实可以运用,这些活动形式虽然新颖,但是无一例外对参与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这对适应能力的培养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3]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71-01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各种社会问题以及不同的社会条件而做出的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自我调解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尤其是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是为了应付高考,不能够真正地与社会接触,不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发展,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的问题。有关社会适应能力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来看,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和发展能力,是体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 针对学生专业特点,开展特色体育内容训练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实践人才,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教学。如文秘、财务、计算机、办公与金融等专业学生,应结合他们的工作特点和环境,他们未来会长期伏案低头含胸、工作压力大,要开展体育教学如网球、韵律健美操等,改善学生的不良习惯,缓解精神紧张,培养良好的坐姿。
二 创设微型社会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而体育教学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算是一个微型社会的缩影,这里面既有协作与竞争,又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在体育学习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经历各种成功,也会尝试各种失败;在教学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面对的都是不同的群体,也会面对不同的社会问题。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体育活动的综合性和集体性特点,创设微型的社会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每个人在这个微型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时随地都可能会组建一个新的小团体,同时还需要面对不太熟悉的、性格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人,成为合作伙伴。使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对接,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外部的社会实际有效地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各种应变能力,搭建平台,为学生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
三 注重学生的毅力意志磨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是复杂多变的,社会是充满各种不利因素的,在社会上生存和生活过程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何更好地面对社会,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如何在社会当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是每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加各种富有挑战性的运动,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长学生的生理负荷能力,让学生把体育学习过程看做是一次很好地对自己身心的磨炼机会,也算是一次非常好的考验,让学生在付出极大努力的同时,收获进步和成功,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品质。让学生能够在比赛当中更好地感知社会是充满成功与失败的,成功的喜悦会让每一个学生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失败也会给每一个学生以极大压力和动力,促使学生更加努力,虽然失败,但绝不意志消沉。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抗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能力,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四 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课外体育与社会有效对接
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每周的体育课是非常有限的,对学生进行生存性教育和适应性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很难完成的,适应能力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或者在校外环境中更好地去完成,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出适合当前学生锻炼的各种社会化的体育模式,也就是在保证其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坚持校园体育为基础,运用各种社团,结合学校各种的体育俱乐部,形成各种各样的决策、管理执行和参与多个层面的良性互动循环,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互换角色,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小组之间、各种社团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建立起更好地互为因果的有效反馈系统,让学生在没有内外压力的情况下更好地敞开心扉真诚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进步,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高职体育教学一定要结合学校和高职学生的实际,结合我国高职教育面向新世纪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大胆尝试和创新实践实践教学,力促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有特色、社会适应能力强、发展前途广阔的专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1、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未来的时代将会是一个知识的时代,竞争也更加激烈。适当的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养成拼搏、进取、向上的精神。此外,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才能够真正增强体质,形成正确的竞争观、价值观、人生观。一个只有丰富知识却缺乏竞争意识的人,是不会推销自己,也不会表现自己的,因此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大学体育教学课适量的设置体育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去,对于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拼搏心是很有帮助的。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设大学体育教学课程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身心特点来设计课堂内容和锻炼强度,并且向学生传授关于项目、竞争、裁判的一些知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多多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形式不再单调,并且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同时也是学生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必须的一种能力。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在学校常常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比赛的学生,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素质都不会很低。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的组织一些体育游戏、体育比赛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如今,社会在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业余生活也丰富了很多,因此出现了大量的体育比赛和表演的队伍。而到了现在,体育比赛和表演也成为了人们业余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教师在平常要针对某一个运动项目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运动的规则,让学生来进行实际操作,或者是当裁判。这样不但能够提起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
5、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学生在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若是没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处事能力,就不能妥善的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事。体育锻炼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比如教师通过羽毛球训练中的传球、扣球、进攻等步骤,使学生激发大脑在短时间内的应变能力,思考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去赢得对方。而教师也必须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1、学习技术能力的训练
只有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2、丰富拓展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针对学习目标尽量多设计几项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和创设各种手段进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径项目,如: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才能增加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的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3、增加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田径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在田径普修课中,教师应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三、小结
篇6
关键词:素质训练;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一、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素质拓展训练,最开始的意思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返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现代意义的拓展训练,一般是指把受训人员带到大自然中,通过专门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利用各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团队或个人经历一系列的活动,以达到增进团队精神和战胜自我的目的。拓展训练对人提高认清自身潜能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集体意识和责任心、人际关系的改善等方面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素质拓展训练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1.构建高职院校体育特色课程的需要。每所高职院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部分专业课程建设能实现这个任务外,体育课程的建设也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借鉴素质拓展训练经验,引入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显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以体育课程建设为契机,依托培养行业专业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并通过不断探索和教学实践使之形成“亮点”和“特色”,最终实现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精品课程。
2.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程序单一,忽视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滞后的教学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需要。而拓展训练是让学生在充满快乐、充满刺激与充满挑战中体验、培养团队精神与挖掘个人的潜力的。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新意识,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和树立健康体育思想打下坚定基础。(2)合理开发课程资源。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已逐渐成为专家学者们关注的课题。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只有合理的开发课程资源,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教高2006第16号文件中,特别提出,要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提高到更高层次。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将课程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有效结合,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与趋势。拓展训练中创造力项目、沟通项目与团队协作项目的目标,与教高2006第16号文件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在体育课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选择有效的拓展项目,是实践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有效手段。
3.是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风靡全球50多年的拓展运动,自1995年进入中国后,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备受推崇。特别是受到国家机关、外企和其他现代化企业的欢迎,并纷纷将其纳入企业的培训日程。这说明拓展运动对培养职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而高职院校作为为企业输送人才的最主要途径,更应重视这方面的培养。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冒险、创新、挑战极限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将这二者相结合,对培养社会以及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实际意义。
三、素质拓展训练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1)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模式相近,两者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体验式;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练习手段也具有相似性,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的动作练习,达到强身健体目的,而素质拓展训练则是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二者的训练手段、方法极其相似。因此,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2)素质拓展训练方式灵活多样,而且比较容易实施。素质拓展训练既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也可以延伸到课余时间内进行。有些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所需场地要求也不高,且器材也可以自制解决,同一个培训目标也有多个项目可选择,有利于在校园开展。教师可以因校制宜,因学生制宜,设计适应性强的项目与体育教学相衔接。(3)素质拓展训练能满足学生的职业素质需要。由于素质拓展训练的内涵是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应对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及未来职业岗位对身体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学生对素质拓展训练有着浓厚兴趣。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不仅能够适应,而且会深受欢迎。
四、素质拓展训练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有利保障
学校管理者要转变思想,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是对素质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大力支持。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不少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超过了部分本科院校,相继建成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这也是对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评估的指标之一),为素质拓展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体育教学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五、素质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做好宣传,让学生了解拓展训练,了解拓展训练能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将使素质拓展训练的效果更容易体现。二是要合理安排训练科目及训练时间,选择具有科学、合理以及针对性的训练内容纳入到体育教学计划中,将素质拓展训练尽可能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三是要注意安全,每次训练前要严格检查器材,看是否牢固、是否有破损,训练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护丝毫不马虎。
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创意的,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模式,无论对于体育课教学,还是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乃至最终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都是具有远见且值得借鉴的。只有拓展思路与观念,才能达到体育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在体育教学环境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信心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注意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掌握体育技能,要在体育课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提倡积极的自我精神、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树立坚强的意志和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气氛的基础。教师要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和习惯,充分调动其想象力,以形成相互交流、合作和补充的师生互动机制。
2.重新认识现行体育课堂教学
我们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把体育工作转变到发挥健身、娱乐、竞技、文化、社会的多元功能上来。以创新意识积极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欲望,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从意识、内容、方法和途径上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要增加实用的健身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休闲体育和乡土体育等课程内容,让学生的体育思想朝“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发展,使学生立足当前,放眼终身,不断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增强自觉锻炼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发现教学法。强调体育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这种方法的适应对象是高一学生。通过问题假设、实验性练习、验证练习、结论评价等教学步骤,让学生去发现(确定)目标,建立问题情境,组织提问和演示活动,揭示一般原理,并将一般原理和概念付诸应用于活动中。
(2)创造教学法。创造教学法是指创设问题的情境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方法。教师把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思考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充分发展其创造思维能力。
(3)合作讨论法。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认知倾向和思维方式等特点,将全班分成几个组,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调控下,小组成员间相互配合帮助。在合作讨论法中坚持“积极互助,相互促进,个体责任,小组加工”四个要素。
篇8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核心能力 发展 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推广与普及,体育运动和体育设施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应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式需要,大力推广高校体育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和一定的必要性。要推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核心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教学资源上入手,如增设体育教学的岗位、增加体育设施的投入、提高师资力量等等。同时,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好,这就要求教育机构只有大力发展体育教学和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学生们对发展核心能力的要求;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体育教学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事业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前提
1、体育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的理念是指在体育科目中实施教学目的的方式方法,包括促进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启发和学生参与实践的效果的一种教学技术。从另一角度来讲,体育教学理念也是体育教育者对体育教育工作方法的一种认识和理解。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书育人,体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体,但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应将“育人”与“育体”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对高校体育教育而言,教育的实施不单单只是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和健身强体的教育,往往还包括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教育,这是一个涵盖面较广的话题。一个好的体育教学理念,不仅能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顺利实施,将教育者的教学思路与学生们很好的表达和展现,树立学生的体育意识,更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自然领会体育教学的重点,从而在学生的信心能力、动手能力、与人合作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2、体育教学资源。
要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体育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各类教程教材和体育教学设施。不同的教学资源能够实现不同的教学效果,高校体育工作者应有针对性、选择性地使用各类教学资源,并从中挖掘出对教学有意义有价值的资源为己所用,甚至能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师资力量。是指拥有良好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教学人员、工作人员和保障人员。他们是保证体育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思想传播的重要前提。
(2)体育教学环境。是指能保证和提供体育教育者、教学教材和教学设施正常工作的环境,如学校操场、田径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
(3)体育教程教材。是指供体育教育者实施教学任务和表达教学目的的书本、信息化资料和辅助教学的所有教学资源。
(4)教学设施。是指为体育教育者和学生提供实践体育运动、进行体育学习的体育器材,如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或健身器材等。
上述教学资源都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也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有了完备的体育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树立。
3、体育教学体系。
为更好地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扩展体育教学的范围,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应秉承“科教兴国、全面发展”的宗旨,从整个教育体制上结合当前体育教学现状,针对当代学生的时代感、文化与体育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建设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体系的完善,科学合理地对现有体育教学制度进行丰富和改良;同时还应根据需要构建与学生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渠道,广纳来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为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核心能力是指学生除了学习必要学科之外所附加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处理、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当代学生接触新生事物较早,知识面较广阔,对于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和新型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各类学校对于当代学生在管理上也投入了较大精力。因此,面对这一情况,高校体育教学在针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上应注重以下几点:
1、交流能力。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在不断的体育运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当今不少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自闭或不善于交流等问题,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一个不善于交流的人,其在一系列的与人交往活动中将永远处于被动位置,于生活、工作和今后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和互动性配合,不仅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能在运动中与人增进互信、坦诚交往,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交流能力的目的。
2、自学能力。
我国绝大多数院校在教育模式上仍以师传生受或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为主,这种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颇多。由于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式的教育环境中,其所接受知识的能力必然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而一旦离开老师的传授便无法快速领会知识的缺陷很容易显现,从而自然而然地导致学生自学能力的下降。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大胆地改良传统教学模式,给予学生高度自由的学习空间,甚至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领悟能力进行专门指导,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学会适应、学会探索,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3、创新能力。
创新是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当代社会发展前进的必然趋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也必然如此,同上述所言,如果一名学生没有自学能力,也就必然难以具备创新能力。高等体育及教育者应本着启发式教学的心态,让学生在现有学习环境下主动寻求新的学习方法,通过在体育锻炼和运动中找到快速达到锻炼目的的技巧、办法,不能能提高锻炼身体的效率,增强高等体育教育的可行性,也从最终教学目的上实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4、自省能力。
古语一日三省,意在提醒人们时刻反省自己。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应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理念,适当增加学生的体育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除了获得充足的身体锻炼,还能通过适量的体育锻炼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如进行某项体育运动时的方法不正确,并得到迅速纠正。
5、协作能力。
人在社会的发展往往依靠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实现目标的,因此,增强与他人的配合、通过他人的帮助才有可能实现目标。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使学生在通过体育运动中,加强同学之间的配合、团结和集体意识,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会和理解团队协作的优势,不仅促进了同学间的团结,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之间的配合默契感,而不是依靠个人力量蛮干,也从本质上达到了教学目的。现实中往往不少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协作能力,不少高校在实施教学工作中也往往偏离的协作能力和协作意识的培养,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的问题。
篇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简单化、明晰化,突出重要因素,使之重现出来,以便于进行观察、研究,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而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通过声、光、色、态等的改变,使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生动、直观、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现的优点,从而形象、逼真地表示客观世界的化学现象和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等物质的内部变化和发展过程,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印象深刻,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化学教学中,关于化工生产的内容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模型、挂图、板书等演示手段,真实性和直观性较差,若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编写化工生产流程,再应用动画效果制成三维动态过程,可将一个化工生产的流程精彩展现出来。例如:电镀、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等,在展示讲解该课件时,再配以播放相关的工厂的全貌及车间内部设备的场景,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化工生产的兴趣,并能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生产联系起来,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在走出校门后,尽快适应生产实践。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高升入高职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面对这种多层次、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一味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化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洁,能将最新的知识和最新的技术,通过媒体创设的学习情景如图象、动画等形式声情并茂地传递给学生,而不是灌输给学生,使教者潇洒自
如,学者轻松愉快,而且也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人才的培养规律。
在对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除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外,素质的培养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其中化学学科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在每一章每一节的化学知识中,都渗透着素质教育的因素。如我们把搜集整理的我国在化学科学研究、化学工业生产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成果,科学家的照片、生平等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播放,即做到了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又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职业学院的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种因素中,化学物质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影响范围之广,都是十分惊人的。因此化学教学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想更是每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在讲授大气的污染与防治时,通过多媒体的电影画面播放了1946年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在讲述“臭氧层”被破坏时,通过三维动画播放了臭氧层被破坏的化学反应过程,效果逼真,学生们记忆的印象深刻。在讲授固体废物污染带来的危害时,播放了由于固体废物的乱堆乱放,重金属给农田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的图像,张张图片,触目惊心。在讲授水污染的危害时,播放了一些江河受污染的状况以及给环境和水产品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以上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在情景交融的世界里充分感受我们目前的环境状况,受到了深刻的环保教育。
篇10
根据笔者理解,目前体育创新是一种演变的和渐进的过程,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一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二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三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一、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2、创新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安排排球教学;播放《灌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全国足球中超联赛期间,安排足球教学并结合“四对四”足球比赛规则等等。学生个体只有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3、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二、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
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较长过程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学生要根据公共知识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量化研究。例如,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因素包括哪些(如学生形态、身体素质、课堂教学结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哪些是主要因素?现行课堂教法主要有主题式、学导式、分层递进式、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等,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巩固的动力定型。没有体育技能很难有体育活动的创造力,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技能越高,就会产生更多的新设想、新活动。
三、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会妨碍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1、教会自编游戏的方法。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根据教材师生可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参加人数达到目的活动形式胜负规则场地、器材、时间裁判安排,然后训练“在篮球场用海绵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篮比多等等。
2、优化组合。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更大范围来讲,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创新。教师要教会学生各种技能技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例如花样跳绳、花样毽拍、木棒+海绵球=棒球等。
- 上一篇:污水环保治理
- 下一篇: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