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路运输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公路;经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公路运输是基本的运输方式之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路运输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路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应高度重视起公路运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努力的寻找有效策略,推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建设公路运输集约化的经营方式
目前,公路运输的经济运行模式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统一性和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在公路运输业还没有完全实现,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和单位实行独立经营的狭隘发展方式,只关注自身的发展,忽视了公路运输业整体的发展,导致运输工程中“高耗资、高耗能”的现象突出,运输企业之间的关系异常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欲待显现。
上述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公路运输经济中经营模式和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要想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提高公路运输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改变落后的发展状态,就必须对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改革,实行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和体制,组建跨区域的道路运输行业。这种经营模式可以加强各运输行业和单位之间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经营成本,有效的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二、完善各项政策,并统一思想
为了推动公路运输业健康的发展,各公路企业和单位要在观念和思想上进行突破和转变,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路运输经营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广大领导干部应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安全交通,平安运输”的理念,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的避免重大交通事故和故障的出现,逐步提高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综合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对公路运输制度和体系的监督和控制,进一步深化公路运输的监督和管理。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运行机制,使公路企业、单位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同时,要结合全国整体公路建设的现状,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开展区域网络公路网规划研究,在“安全交通,平安运输”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布局各项基础设施,保证公路运输的整体协调,避免设施的重复建设或投入不到位。在公路建设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考虑环境的承载力、资源的支撑力,因地制宜,避免使用耕地。要在公路运输整体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政策的规定,有步骤、有层次的开展工作,合理分配各地公路建设目标,保证各项建设顺利实施。
三、各公路运输行业要对风险进行分担
由于公路运输危险系数较高,在公路运输中会出现故障和交通事故的几率比较大,经常出现经济上的风险。社会的进步并没有降低公路运输事故的发生率,公路运输中的交通反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交通事故一般是意外,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存在。所以,为了减少公路运输中的交通事故,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各公路运输企业和单位应建立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对公路运输中的风险进行防范,各公路企业对交通事故的风险实行共担。风险公担机制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输行业出现的不确定性的风险,实现运输过程中效率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化,实现各公路企业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设置专职岗位,长期收集行业资讯、行业动态、交通事故处理表,总结分析每月的重大交通事故,并作出具体的事故说明书,各公司领导要对特别重大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探讨,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发展做好预防。(2)认真对待顾客的投诉,由部分负责人加注批示并跟进建议,每日汇总至总经理处,每周做好总结。
四、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首先,建立关联式信息化管理网络。现阶段,很多公路运输公司已建设了内部信息化管理网络,只是停留在运输业务本身的层面上,对关联信息网络的引入重视不够。为了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建立关联式信息化管理网络,为公路运输提供战略和经营决策所需的供给渠道,设定决策和部署所参考的窗口,推动公路运输在信息对称的状态下健康发展。其次,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成熟的行业经济必须以客户服务体系为支撑。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公路行业应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要尊重客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公路运输中的信息管理应实现企业和客户需求的对接,设置专门的客户服务界面,丰富企业和客户对接的方式。使客户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方便、快捷的查询所需信息,享受专业的服务。最后,完善信息化管理评估系统。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内有步骤、有计划的对公路运输经济的增长指标展开调研和评估,分析企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管理的关系,和其他公路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分享经验和教训,使各公路运输公司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进而提高整个公路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公路运输经济的支持。公路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应针对公路运输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有建设性的策略,推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公路 运输经济 信息化管理 应用
公路运输属于交通运输关键的构成部分,在人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加快公路运输和现代信息技术二者结合的速度,能够对于公路运输进行信息化的管理,进而加快总体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对于公共交通事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十分有利。因此,下面将进一步阐述公路运输经济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实践。
一、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及作用
目前信息化时代,物流和信息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物流业正是因为将信息技术当作支持,才可以给使用者提供高效安全的运输服务,并且还可以减少运送的成本,所以说,想要发展现代物流必须要采取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化管理属于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重点,由于我国持续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改革,既要求健全的基础设施,同时还要将各种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到一起。交通信息资源不只包含运输生产流程信息,同时还包含部门之间信息的互换,所以,使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是成功建立整体交通运输系统的必然选择。
促进信息化建设速度,可以加快资源节约型运输行业发展的速度,实际上指的是物流信息化可以有效减少运输汽车空驶机率,加快周转的效率,减少能量方面的消耗。利用互联网不停车系统,可以减缓交通运输堵塞情况,从根本上提升交通基本设施的使用率。所以说,信息化管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交通运输的前提条件。
信息技术借助强大的信息储存功能以及快速的网络运行速度,能够短时间内,汇总整个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给公路\输公司运行过程中提供需要的准确信息,有利于随时改进自身的战略。信息化管理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可以让用户对于信息更加了解,进而形成良好的口碑,打下了良好的客户基础信息化系统能够将公路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信息汇总,进而有效的规避风险。
二、信息化管理流程
实际上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每个行业工作的全部流程实施更加高效的管理,将工业化和信息化二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公路运输经济当中的信息化管理打破了以往的管理模式,通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一系列的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管理公路运输的全部流程。
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重点包含下列几个方面:在顾客成功下单的那一刻,就要对于顾客个人资料以及详细的要求实施系统的登记,将其录入到信息系统当中,之后生成相应的信息条。在收到货物的时候,必须要认真的核对收到的货物,通过检查,不存在的问题的情况下,才可以包装扫码,方便登记。在调度车辆的时候,必须要针对运输距离和货物的尺寸,合理选择车辆,保证汽车的安全程度。在送货完成之后,应该及时的整理顾客的信息,将其存入档案,一旦发现投诉,可以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的信息档案,对于每个流程实施检查核对,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其进行处理,防止相同的事件再次发生。
三、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应用策略
(一)基础环节:建立关联式信息管理网络
在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网络建设属于十分关键也是基础的环节,缺少信息化的管理网络,那么公路运输经济不可以称作是信息化管理。虽然大部分的公路运输公司均成功建立公路运行的信息管理网络,但是绝大多数信息管理网络都仅仅限制在公司内部信息方面的建设,和交通运输行业有关的别的行业外部信息,几乎没有录入到信息网络当中,交通运输行业在建立信息管理网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于有关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使用关联式的信息管理网络当作建立的根本目标,给公路运输行业制定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依据,让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能够满足市场经济提出的要求。
(二)核心环节:加大建设用户服务体系的力度
用户群属于公路运输发展的关键因素,公路运输行业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必须要将用户提出的要求当作中心向导,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交通运输企业要让用户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针对用户的具体要求去开展工作,这样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的投资,进而增加公路运输行业经济方面的收益。所以,建立用户服务系统变成了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例如,在用户服务系统当中,能够依照用户需要设计专门的用户界面,用户可以在这个界面当中,通过操作,找到自己的货物档案以及需求等信息,进而获得更加系统,且人性化的服务,对于公路运输进行选择,这种软服务在根本上增加了公路运输经济方面的收益,促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优化环节:设计信息管理评价体系
针对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应用无法一下子做到完美,不存在任何缺点和问题。所以,要求建立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评价体系,针对行业发展的每个时期实施客观的评价以及信息反馈。经过评价之后可以快速的找到总体信息化管理系统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缺陷,可以及时的采取有效的策略纠正这些问题。信息化管理评价体系,必须要具备分析行业具体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情况的功能,促使信息化管理能够和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直接挂钩,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这样能够确保公路运输管理信息化长时间稳定快速的发展,进而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运输公司经济方面的收益,不断强化公司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公路运输经济中信息化管理应用实践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公路运输行业当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不仅能够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运输成本,有效规避风险,给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而增加经济方面的收益。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公路运输信息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进而加快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姜博.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测评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篇3
1.信息化管理影响下的公路企业运输管理风险管控与其他行业当中的企业相比较,公路运输行业当中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相对更大,这主要是因为输运很容易受到道路或者是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公路运输行业尤其会受到大风天气或者是大雪天气的影响。风雪造成的公路运输道路阻塞直接关系到运输的通达与安全。相对于此,南方地区则会受到雨水等季节性的因素影响。公路运输的安全性问题同样突出。除此之外,一旦道路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紧急维修或者是类似情况,车辆就必须绕行,这就会增加运输的成本。公路运输企业想要从根本上规避上述这些风险,或者降低风险因素的出现,就需要针对这样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应对。尽可能的降低出现风险因素的几率。信息化管理当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管控能够令企业更加及时的掌握相关风险因素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分析,降低风险系数,实现公路运输的安全顺畅。
2.信息化管理影响下的企业服务质量效率现代公路运输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发展,公路运输企业彼此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基于这种情况,企业想要在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赢得行业信誉,只有这样才能够令其自身站稳脚跟。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公路运输企业服务水平的硬性标准,因此,通过实现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更加及时、安全、准确的进行运输就是关键。采用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当遇到安全问题时,客户也能够在最及时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找到问题所在,并实现企业的相关补救措施。
二、实现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措施
1.构件公路运输管理信息化评估机制体制在公路运输企业当中,其形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在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发展不成熟,相关经验较少,以及企业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公路运输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件,形成相关的信息化评估机制体制。通过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系统检测,不断完善和优化系统。公路运输企业当中所采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公路运输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意图建立更加有效和完备的系统评估机制体制,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系统的进步与企业的发展,也才能够促进公路运输行业实现信息化建设。
2.构建完善信息化管理运输网络系统如今,我国的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建立的信息化管理网络都是企业内部的,往往对运输业务本身更加重视,却没有将企业影响因素考虑在内。然而,企业经营战略与运输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公路运输企业要建立起关联性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对影响公路运输经济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从而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客户服务体系的完整性是衡量公路运输企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只有满足了客户的实际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公路运输经济才能够获得真正发展。因此,公路运输企业要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公路运输经济;作用
当前,中国生产力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发展迅速,运输业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普及,这使得物流业在短时间内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使得纸办公和在线交易变得无处不在,因此信息管理已成为一种快速行动的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该行业的应用。其中,在信息技术管理中有效解决了公路运输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了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一、公路運输信息化概述
信息管理是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营中的灵活应用,是企业运营各个方面的更有效管理。信息技术在公路运输行业中的应用是管理理念的创新转变。道路运输业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了信息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整合到业务发展中,实现了仓库管理和集装箱管理。在网络管理平台中全面介绍了装卸管理,配送管理,专列列车管理等流程,从而提高了道路运输管理的经济效益。如图:
二、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意义
(一)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信息管理可以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收集市场信息,了解运输行业及相关竞争者的整体发展状况,方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同质化服务现象加剧的矛盾,有利于运输公司,调整业务方向和服务质量,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优质,稳定,可靠”的服务,赢得稳定的客户资源,使公司得以持久稳定发展。信息管理可以加快基于Internet的信息和共享的速度,实现海量信息的快速存储和管理,各种行业信息资源可以有效地集成到信息管理平台上,从而为业务发展做出了贡献操作合理调整路线。另外,通过信息管理,利用科学报告来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从而专注于企业主业的发展,扩大主业资源,增加对主业的投资,并在同时,它可以在企业的运营中使用。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改善业务管理,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同时,鉴于运输公司面临的繁重任务以及公司内部有限的人力难以应对的现象,信息管理可以优化管理工作,减少工作量,提高员工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并提高了公司的运作效率,增加了工作积极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达到降低费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提高公司在公路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发展风险逐渐降低
公路运输行业具有覆盖面广,运输方式灵活简单的特点。通过这条路,可以实现人与物的空间专业化,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但是,运输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风险,也有社会因素带来的风险。从自然因素的角度来看,北部的公路运输在冬季经常面临暴风雪的威胁;南部的公路运输行业在夏季,许多城市都会有大约一个月的阴雨天气,大雨和涝灾的威胁将增加对高速公路的破坏,并影响运输效率。从社会因素的角度来看,某些路段在维修或保养过程中将被关闭,一些道路也将被拥塞,并且某些复杂的地形将增加驾驶的难度。如果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能合理应对这些风险,势必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通过信息管理,可以在系统平台上有效收集各种风险信息,企业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运输计划,从而减少了道路运输过程中的风险,避免了经济损失。
(三)服务质量更加完备
在发展过程中,现代企业不仅需要关注其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质量,还需要关注售后服务,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售后服务作为企业的最终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出色的售后服务反映出公司的综合实力可以直接巩固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并提高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这可以帮助公司树立非常积极和良好的形象。公路运输公司要注意的问题公路运输有很多竞争者,每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经常使用各种方法来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因此,公路运输需要掌握顾客的心理并寻求另一种方式,扩大快速,安全和相对便宜的公路运输的特点,以获得竞争优势。信息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回答来自客户的各种问题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它可以形成始发地与目的地,交货人和收货人之间的准确对应关系,同时信息化管理还可以及时向企业反映各种客户投诉。
三、提升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作用的对策
(一)创建信息化平台
在对信息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行了上述研究和讨论之后,很明显,高质量的信息系统在信息管理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因此,为了实现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管理,有必要加强和完善信息系统。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应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并涵盖道路运输管理的各个方面,以便可以在系统中跟踪道路运输管理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我国公路运输企业的信息系统仅包含部门内部的信息管理,无法在公路运输过程中有效地处理信息,这大大降低了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并且无法实时监视和解决情况。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利用GPS定位系统,可以初步实现对车辆的行车线路、“三交一封”和违章行为的实时监控,不仅防止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违章行为,而且可以实时掌控车辆的运行轨迹,同时可以根据网上业务操作系统,预先知晓拥堵路线,节约了车主的行车时间,并且方便经营者利用信息化平台查询资金及车辆道路运输等级评定,年度审验等一系列信息。因此,为了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首先要做的是深入了解公路运输行业各个方面的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为今后的公路运输管理提供便利。
(二)健全运输的体系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不同环节加载到信息系统中,不仅可以使管理人员实时查询,而且可以掌握不同时间的公路运输管理情况,及时应对问题。这就要求信息系统建立一个信息分析和评估系统。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系统及时接收信息,使用信息评估系统分析各个环节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公路运输水平。笔者对2009、2013、2019年参加的三次交通部组织的公路运输进行了专项调研,通过这几次专项调查,从中可以发现:在市运力分布和规模上,中小规模企业是我市公路运输市场的重心,相比于2013年,拥有100辆车及以上的企业数有所下降。从企业规模角度来分析,2013年的专项调查中组织化程度可以认为是运输工具的调度、组织以及管理的程度。在这次专项调查结果中,有着5辆车且超过5辆的企业本身有着较高的组织化程度,当其在所有企业中占比超过50%,那么就可认为公路货运行业存在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的企业中,我市2019年拥有少部分运输车辆的企业占有了较大比例,从中可以看出,公路运输产业中,我市集中化程度较低,且以粗放式经营为中心,市场组织功能较弱。所以需要健全运输体系,完善道路运输法规,通过信息化管理制定运输标准。
(三)加强内部的管理
完善的内部信息化管理评估系统可以使公司及时发现运营中的缺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化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科学评价信息化管理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收集各种数据,每月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管理中的缺陷,及时进行纠正。
(四)加入评价的体系
将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相同链接加载到新寺系统中。该工具供管理人员实时查询,以便更好地掌握不同时间的公路运输管理并及时响应问题。这就要求信息系统建立一个信息分析和评估系统。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系统及时接收信息,使用信息评估系统分析各个环节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公路运输水平。道路运输业属于服务业。该行业的发展状况取决于接受服务的客户的满意度。因此,在公路运输管理中,有必要重视客户评价和投诉,以提高公路运输的服务水平。公路运输公司可以在信息系统中添加客户服务评估系统,并在客户完成订单后自动跳出付费评估窗口,以便每个客户都能表达对服务的意见,管理人员可以找到针对客户的解决方案通过信息整理收集意见,提高道路运输服务水平,促进道路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公路运输企业 干扰因素
一、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内部控制最初是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于1949年提出的,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内部控制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发展至今内部控制的理论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萌芽期: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和岗位分离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阶段;第二阶段成长期: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的内部控制制度阶段;第三阶段发展期: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要素构成的体系的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此阶段引入了控制环境概念,着重于控制环境的研究;第四阶段成熟期:本阶段将内部控制由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结构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结构。AICPA《审计准则公告》(SAS No.78),给予内部控制新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第五阶段最新成果阶段:COSO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此阶段提出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反应的八要素。使由八要素构成的内部控制组成了风险管理的预警、判定和防范的系统。由此,第五阶段建立在第四阶段基础上,范围比之前的内部控制更加广泛,是一个涵盖了整个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要求企业时刻考虑风险因素,要求管理层、治理层以及其他员工都要有风险意识,使得内部控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控制活动,而是与企业风险、公司治理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管理理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和不断深化,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中航油巨亏事件、伊利高管被拘、“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案等事件的曝光,使得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问题。我国的内部控制最初是由财政部于1986年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而首次被提出的。该规范对内部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该规范明确提出了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规范”,随后又陆续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系列会计业务进行了规范,提出了内部控制规范的具体措施。自此,我国的内部控制的研究高速发展,进入规范阶段。2006年7月15日,我国正式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8年6月28日,由五部委联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于2009年7月1日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结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参照执行。这是我国首部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规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化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其颁布也必将引起学术界新一轮的讨论与研究。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指引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进一步细化,标志着“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标的基本建成。《配套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施行。对我国来讲,全面认识风险管理与内控还刚刚开始,经营目标无法实现、虚增利润、财务报表舞弊、信息失真、经营不守法等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都归结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我国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从我国频繁颁布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就可以看出。但我国现存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也仅仅是对常见企业经营业务进行规范,对于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致使内部控制失控、治理层监管失则、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特殊行业的内部控制等方面并没有涉及。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制度多是事后控制,对未来风险考虑不足,很少涉及事中甚至是事前控制。相比国外来说,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对风险欠缺考虑,就算有所考虑却也没有切实可行且规范化的应对措施,并没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重大作用。
二、公路运输行业概述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现状
( 一 )公路运输行业现状概述 交通运输行业属于服务业,为社会流通服务,包括交通、物流、运价、铁路运输、快递、水路运输、航运、海运、仓储、邮政快递业、公路等行业。由于运输行业直接连通城市与农村等不发达地区交通,运输货物或人力,致使连通的两地经济高速发展,其发展情况与经济的增长水平和速度息息相关,因此被誉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的背景下,2009年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56亿元,同比增长了41.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分行业看,公路建设完成6654亿元,增长了50.1%,其中农村公路建设完成1503亿元,增长16.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完成3058亿元、1890亿元和2608亿元,增长26.3%、50.1%和58.6%,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增速较高。近年来,我国运输行业在不断应付各种紧急事件过程的同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迅速发展。安全是交通的生命线,运输行业事关人身财产安全,任何闪失都将影响重大。安全与快速发展同样重要,因此,应在交通运输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进行风险管理并对未来风险建立预防机制,不仅要做好运输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预警也是非常必要的,从而建立运输行业的内部控制及运输企业抵御风险的应急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 二 )公路运输企业的行业特征 公路运输企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流通行业,但和一般的第三产业又明显不同,具体来说,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具有下列特征:公路运输线路的构建一般比铁路、水路、航空线路容易,由于西部地区多是水路、航空无法到达的区域,所以公路运输的使用率更高,因此,公路运输业呈现经营的营运点多、面广、线路长、路网多的特点;在铁路、水路、航运业中,运输工具价值比车辆价值大数倍,因此,相对于铁路、水运、航运业来说,投资相对较少,回收期也短;公路运输业的运输工具:车辆,相较于铁路、水路、航空的火车、轮船、飞机来说,体积小、便捷、灵活,并能到达一些火车、轮船、飞机无法到达的边远、偏僻地区;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息息相关,因此不同的经济发展、消费能力决定区域内公路建设、路网铺建的不同;公路运输业生产经营“运输的距离”的产品,产品主要是货物吨位或旅客人数的运输距离,不能存储,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所有的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都表现于一系列的业务流程中,因此,流程控制对公路运输企业尤为重要。另外,公路运输本身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车辆运行中震动较大,易造成货损货差事故;公路运输能耗高,环境污染要比其他运输方式严重等。同时,由于公路运输通过运输工具的移动来实现货物或人员转移,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特性。所以,公路交通运输业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健康稳步发展,必须准确识别风险,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以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三)公路运输行业发展不平衡 由于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公路运输在西部地区的交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道路运输的支持,只有交通运输的便利,才能把西部地区的资源运出去,使东西部人才互通、资源共享。在西部地区发展交通运输建设,可以缩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甚至与国际接轨的距离。在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时,西部地区以其自有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色进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2009年西部地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055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3.7和5.1个百分点。面对发展的要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实施十年来,国家不断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一条条铁路、公路、民航的建成,成功的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区域连通,极大的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由于西部特殊的地理环境,公路在交通中是主要的运输方式,目前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在公路、铁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中里程占90%以上,十年来西部公路增长了88万公里。公路运输业作为西部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方式,肩负着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其严谨的内部控制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高效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西部地区属于不发达地区,很少甚至是没有内部控制的研究是立足于西部地区企业的,更没有内部控制研究是有关于西部地区公路运输企业的。多数学者认为,西部不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也就不具有研究价值。但西部地区由于国家政策倾斜以及在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指导的发展下却正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以及更大的研究价值。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下,西部地区各产业都将继续飞速发展,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是这些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西部地区的公路运输企业根据西部特有的地理环境特色发展,并以此建立根据自己特殊特征及特殊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公路运输行业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范围太大并且过于笼统、并不具体,对于具体行业中的具体环节、具体内容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规范,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细化。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当前出台的也只是宽泛的规范性标准,没有系统、具体的规范性内容。对于具体行业以及行业中的关键环节,需要进行控制的内容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是有制度的名称,但具体的内容却与实际相脱节,从而造成执行制度时产生混乱。不仅如此,规范制定主体的不同,面向的具体的对象也不一致,导致有的企业无规范可依,有的企业需要遵从两个甚至多个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可能使企业在遵循时变得无所适从。结合特色行业系统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及实践就显得非常必要。国家出台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有内部控制制度理论成果的具体运用,但有些基本概念不够清晰,类似于风险点、风险内容、控制的关键环节等内控重要制度设计的理论支持非常单薄,显得很不严密,具体细节都需要进一步的斟酌。不同行业的业务内容及流程差异非常大特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必须有特定的理论来支持。将通用企业的内控制度运用于公路运输领域需要深入理论探讨和细致实践探索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
(五)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差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目前,我国公路运输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很多公路运输企业近几年虽然尝试建立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大多不系统、不规范,缺乏可操作性,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权责分配不明确、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重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缺少社会责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企业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运行效率低下,人才流失、关键技术和商业秘密泄露,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从而造成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并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有可能因为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建立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组织机构,如何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制度和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如何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并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如何培育员工的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同感和执行力就成为改善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适应公路运输企业特殊经营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研究方面。
(六)公路运输行业内部控制方法落后 我国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都是定性分析,从制度层面以控制点为中心的研究。这几年我国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有显著的进展,如 《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作为单位负责人必须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之一。这些制度促进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但在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受随机因素的影响有着一定的概率分布。这些随机因素的存在,单纯利用理论或者制度层面的定性分析研究并不能真正的寻找出其规律。运用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对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随机影响因素建立起随机模型,运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经验数据的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制定出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活动理论分析研究的同时应与量化研究并行,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随机因素产生的原因,减少随机因素干扰的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公路运输企业强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制定公路运输行业规范性制度 针对我国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范围过大的情况,建议相关部委,对于具体行业中的具体内容提出明确的统一规范并要进一步细化。对于具体行业以及行业中的关键环节,需要进行控制的内容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完善已有的制度,使得具体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避免在执行制度时产生的混乱。不仅如此,不同规范制定的主体与面向的具体对象相一致,使得企业有规可依,避免多头领导,多头规范。明晰基本概念,使得各个风险点、风险内容、控制的关键环节等内控重要制度设计理论具有丰厚的支撑。由于不同行业的业务内容及流程差异非常大,特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必须有特定的理论来支持。将通用企业的内控制度运用于公路运输领域还需要深入的理论探讨和细致的实践探索。
(二)促进西部地区公路行业发展 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以及国家不断大力发展的要求,建议内部控制研究多考虑西部地区的企业,结合西部地区的特殊性,研究西部地区公路运输企业。西部地区由于国家政策倾斜以及在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指导的发展下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以及更大的研究价值。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下,西部地区各产业都将继续飞速发展,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是这些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西部地区的公路运输企业根据西部特有的地理环境特色发展,并以此建立根据自己特殊特征及特殊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三)改善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建立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组织机构,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制度和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并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培育员工的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同感和执行力就成为改善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适应公路运输企业特殊经营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研究方面。通过以上途径来改善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为解决公路运输交通运输业内控存在的诸多问题建立良好平台。
(四)改进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方法 改变我国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方面定性管理方法。单纯利用理论或者制度层面的定性分析研究并不能真正的寻找出其规律。建议运用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对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随机影响因素建立起随机模型,运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经验数据的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制定出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对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活动理论分析研究的同时与量化研究并行,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随机因素产生的原因,减少随机因素干扰的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四、结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能否快速有效的实现,风险能否有效的降低,在企业经营运行中,内部控制已在企业生存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结合国外内部控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现状,出台适合我国具体行业的具体规范性内部控制相关法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针对国内存在的问题西部地区公路运输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也应给予重视,并在实践、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财务、计量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等手段,对不确定随机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促使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更加准确和完善,推进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2009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09年。
[2]胡鞍钢、刘生龙:《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及溢出效应》,《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5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86年)。
[4]闫姣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
篇6
关键词:公路运输 物流 发展
长期以来,公路运输企业作为我国公路物流的服务主体,为大量的商业企业、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的物流服务需求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较之于其他的运输方式,公路物流运输系统具有以下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公路运输方便灵活,运输距离和周期相对较短,运输规模适中;其次,公路运输路网系统建设成本较低、运输过程简易,因而节省成本;然后,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公路运输方式的通达度和衔接度相对较高;再次,公路运输的业务综合性更强,它与装卸、搬运、仓储等行业关系密切,有利于协调和整合各种行业资源,促进和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最后,公路运输方式的针对性强,往往可以实现送货上门等个性化服务。
但是,随着公路运输环境的变迁,公路运输方式开始逐步显现出一些不足和局限性。这些新出现的问题与公路运输方式固有的问题一起,逐渐成为制约公路运输方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公路运输自身固有的缺点包括:公路运输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此在管理方面往往暴露出一些力不从心,比如相对于火车运输方式中线路的优化调度功能,它就显得捉襟见肘;公路运输方式的交通事故率较高,相对于火车等运输方式,安全性能较低;公路运输方式在车辆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控制不足,往往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公路运输造成巨大的环境负担,无论是空气污染还是噪声污染,公路运输都可以说是难辞其咎。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逐步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公路运输企业也面领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公路运输路网不断完善和合理,公路运输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公路运输企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公路运输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油价不断上涨,公路运输的成本不断增加;其他运输方式对公路运输的冲击日益增强,行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基于以上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公路运输企业必须及时应对,不断完善自身,趋利避害,争取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应该与公路运输方式的变迁和发展紧密结合。2010年,郗恩崇教授在名为《新形势下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的专题报告中指出,未来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坚持的主要方针即:全面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未来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的任务主要包括:调整道路运输结构、鼓励和发展乡村道路运输、道路运输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优化道路运输模式,实现其组织化、取消道路运输的地方保护,完善调控办法等。
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在公路运输业务继续快速增长的这一背景下,公路运输企业必须不断加大投资,完善管理经营制度,提升自身的服务理念。公路运输业务的快速增长,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据研究,公路运输的运输增长量和周转量的增长与GDP的高度相关。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GDP的持续稳定增长将继续推动公路车流量的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公路运输客运量和货运量的规模将分别达到25000亿人公司和15000亿吨公里,其运输空间增长巨大。其次,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乡村运输业务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势必带动城镇居民出行的频率和物流运输的载量。另外,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许多农村修建了公路,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公路运输业务的快速发展;其三,公路运输干支线“网络”的不断优化和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日益加大,我国国家高速公路网总体上已经基本了实现了“东网、中联、西通”的建设目标。公路运输网的逐步完善,是公路运输高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因此,随着公路运输业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公路运输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物流服务水平和管理经营水平,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物流运输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其次,公路运输企业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大力开发和发展智能型的现代运输系统,以提高公路运输的科技含量和运输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事故率。
所谓的智能运输系统,即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为ITS,它是一种融数据通讯传输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地面运输管理体系。这种运输管理体系有利于全方位地协调和调度各种运输资源,从而形成一种安全、准确、高效的运输模式。
智能运输系统是未来公路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可以说是未来公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为在节能环保低碳的要求下,任何企业,只有运用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最高的效益,才会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在科技含量和企业效率等方面有所突破。
再次,公路运输企业应该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集约化和规模化边成为其趋势。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公路运输企业普遍存在诸如运输企业遍地开花,分布散乱、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由于公路运输自身固有的灵活机动的特性,运输企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公路运输企业往往遍地开花,却缺乏与之配套的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此背景下,未来公路运输企业整合各种资源、逐步形成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的趋势已经是大势所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公路运输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使得公路运输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继续发展壮大。
最后,围绕着降低能耗、提高运输效率、确保运输安全这三大目标,未来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将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公路运输车辆的功能逐渐单一化和专门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消费指数的逐步增长,保鲜、冷藏的公路运输业务大力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公路运输企业在这方面的运输车辆还没有形成专门的运输功能,而主要是从其他运输车辆临时借调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保鲜、冷藏等运输车辆的发展必将会朝着单一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专门性运输车辆的开发和投入使用。随着公路运输业务的不断发展,中长距离的公路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公路货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长途、重载、高速。一些大吨位的运油车、一些重型的专用运输车等新型专用运输车辆已经被研发被逐步投入使用。
未来公路运输的专业化趋势,是和公路运输的三大目标紧密相连的。要降低能耗,必须加大车辆的科技投入,比如保鲜、冷藏技术的研究发展;而要提高运输效率,则必须加强车辆的调度,加强运输环节的管理,发展重载、高速运输;确保安全,则必须在前二者的基础之上实现以人为本,加强人员管理和资金投入。
除此之外,物流行业自身的发展和变化也将对公路运输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新的形势下,公路运输业只有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运输行业中生存下来。一方面,未来公路运输企业必须及时跟进物流行业发展的脚步,在企业投资、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完善,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准和管理水准;另一方面,公路运输企业也要依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资源和设备资源,在企业的科技研发方面加大投入,使企业朝着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令荣,刘飞.中小型公路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研究[J].辽宁经济,2006:(3)
[2]孙玉梅,关于运输成本的几个问题分析.时代经贸,2007:(7).
[3]李兰冰,刘秉镰.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如何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J].物流技术,2005(4).
篇7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公路运输;重要作用
[DOI]10.13939/ki.zgsc.2015.45.092
公路交通是众多运输方式中的一种,公路运输与空运、航运以及铁路运输相比,其所占的比重更大,特别是在内陆地区,空运成本非常高,内河缺乏,铁路运输非直达,公路运输方式成本相对较低,并且随着公路建设进程的加快,公路运输已经成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运输方式。根据相关统计,发达国家公路运输里程在各种交通运输综合比例的60%以上,并且公路运输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公路运输作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构建了健全和完善的交通网络,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公路交通运输具有直达运输、适应性强、机动灵活、用户操作方便、资金投入少以及周转快等优点,在交通运输行业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逐渐地向城市靠拢,更多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机动车,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需求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客货运输量显著增加,导致城市交通运输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我国许多城市对于土地使用和交通运输的利用尚不完善,并且尚未创建健全的交通管理体制,导致公路交通存在严重的拥堵现象,交通事故频发。因此,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公路交通运输行业进行规划和完善,能够满足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并带动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2 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以某个区域生产总值作为评价区域经济的指标,采用全社会货运量、全社会客运量以及公路里程作为评价公路运输发展状况的指标,以此对区域经济和公路运输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随机变量关系的统计方法之一,以此统计实务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社会货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890,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全社会货运量和地区经济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社会客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981,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全社会客运量和地区经济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路里程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980,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公路里程和地区经济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
3 公路运输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3.1 微观角度
3.1.1 激活公路沿线资源
公路交通对于改善和激活沿线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地资源与旅游资源,按照区位理论,交通运输可以改变区域的区位,在没有修建公路时,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不能和其他资源相匹配,一旦改善公路交通,能够实现上述资源的有效结合,将潜在的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1.2 提高企业、组织效率完善区域公路交通运输,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他要素的利用率,例如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本,提高地区企业、组织的获利能力。提高区域生产要素组织效率,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交易成本,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提高产品生产量和研发新型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1.3 调整企业生产布局与物流规划
公路运输是企业物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区位的改变,会影响企业的物流体系和发展战略,改善企业附近交通条件,改变企业和需求市场、材料市场的距离,对企业的战略布局进行改善。根据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一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会带动整个沿线经济带的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不仅能够加快地区信息流、物流以及人流的循环速度,还能够实现区域内各个经济单体的相互连通,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在选址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公路交通便利的位置,以完善的交通带动企业运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2 宏观角度
3.2.1 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公路交通运输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改善区域产业结构。现代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包括:运输条件要求严格、随市场状况灵活变动、运输频繁、批量小、时间性强、附加价值高以及产品体积小等,而公路交通运输能够满足现代企业上述的所有要求,因此,高速公路沿线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首要选择。此外,新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现代企业对高速公路的依赖性不断提高,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便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城市核心人才的沟通和交流,在核心高素质人才的推动下,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改进、优化与完善。
3.2.2 改善公路沿途投资环境
公路建设对沿线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公路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投资活动,会对区域经济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公路建设完成之后,区域的交通条件显著改善,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运输时间,还能够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公路运输维修费用,同时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交通不便利的山区,建设便利的公路交通网络,其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吸引众多的投资商,将山区自然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3.2.3 消除地区经济差异,实现均衡发展根据增长极理论,不同地区不可能按照相同的速度发展,不同的地区按照不同的速度不均衡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使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技术、人才以及资金等向落后地区扩散,对不同地区的资源进行调整,实现不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公路建设项目能够带动区域各项产业的发展,连锁反应下带动其他行业、部门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分配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各个领域和行业协调和均衡发展。
3.2.4 开放经济市场大门,健全投资环境通过对公路运输网络进行改进和完善,能够实现对整个交通网络结构的优化,逐渐地完善区域经济投资环境,逐渐打开经济市场大门,加快市场经济转型,逐渐地完善投资环境,促使地区经济向全世界开放,以此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加快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进程。
4 结 论
总之,公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地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通常,公路运输和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成正相关,如果区域的公路运输条件非常发达,则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经济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公路运输建设速度,以此带动公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曜光.浅谈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时代金融,2013(6):170.
[2]周培东,吴慧,阙科昌.玉林市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公路运输,2014(6):67-69.
[3]马郁.宁夏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4,40(35):244-245.
篇8
摘 要 公路货运大型化和信息化管理为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首先介绍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然后点明公路运输中的公路货运大型化和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公路货运大型化 信息化管理 公路运输经济 影响
公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能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我国公路运输市场的特点是多、小、散、弱,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益低下。以下我们探讨公路货运大型化和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到来和发展,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作为服务社会化生产的公路运输业,以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立足于社会,它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极大地提高整个运输业的能力和工作质量,改善国家各经济区之间的运输关系,安全迅速,经济合理的组织旅客和货物运输。另一方面公路运输又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为优良的公路运输,对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各地区潜在的资源,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能起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二、公路运输中的公路货运大型化和信息化管理
(一)公路运输经济中的公路货运大型化
以采用重型、大型、长大列车等运输车辆的方式提高单元运输能力的做法,一般称之为公路货运大型化。货运大型化运载能力强,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运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运输效益。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大型、特大型工业生产设备越来越多,运输企业必须考虑这些设备的运输需求。另一方面,对生产企业而言,公路运输具有快速、灵活、安全、方便的特点,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因而成为它们的最佳选择。
(二)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
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易于操作等多方面的优势,在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路运输行业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在公路运输经济中,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客户订单、运输车辆、负责人员、运输里程、运输货物、客户档案、投诉反馈等。客户从来电时起,运输公司一般要将客户的基本信息登记注册,记录所需运送的物品,并安排相应人员完成收货与派送。货物经过包装时需要将条形码扫描,确认订单号和负责人员。运送的过程中车辆的进程也需要由公司全面掌握,以便及时回复客户。一旦发生客户投诉,公司不仅要追溯本次运输的所有记录,还应记录在案,防止同类问题发生。因此,公路运输经济在创造产值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化管理的支持。
三、公路货运大型化和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公路货运大型化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
公路货运大型化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运输成本方面。一是可以减少驾驶员工资开支。二是可以减少燃料消耗,节约油料开支。据统计,燃油消耗约占运输成本的22%。大型化的运输车辆自重利用系数高,单位运输工作量的燃油消耗量比一般车辆少。美国西部使用长大列车的运输公司的资料显示,汽车列车化,可以节约运输成本20%-50%;与普通半挂列车相比,长大汽车列车可以节省燃料10%-45%。三是适应计重收费,降低高速公路通行费。计重收费体现了“少载少缴,多载多缴,空车受惠,超限受罚”的原则。四是货运大型化可减少超载现象,保证车辆的正常使用,从而降低车辆保养和维护费用,降低成本。五是车辆轴载在公路允许范围内,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寿命。超载超限车辆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急剧缩短,远远达不到公路设计规范的沥青路面15年、砼路面30年的使用寿命。货运大型化,车辆轴载在公路允许范围内,可减少公路维修保养费用。六是满足市场需求,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在其中占接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的运输费甚至高于生产费。1999年,美国的运输开支占当年物流总成本的59.57%,欧洲发达国家的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1/3以上。企业物流的运输量大,适宜组织大型化运输,实现规模效益,减少运输成
(二)信息化管理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是信息化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公路运输公司可以全面搜集区域范围内的市场信息,竞争对手的状况,然后综合分析制定本公司的竞争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入主市场,获得竞争主动权。此后,公司按照月度、季度、年度周期,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对资源布局与应用的效果进行统计,在分析中明确资源分配不足的领域,及时加以调整。因此,公路运输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可以使内部资源配置逐渐优化。二是信息化管理有助于降低运营风险。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比较多,其中尤其常见的是天气风险和交通风险。北方冬季常常经受风雪考验,南方多雨季节也给交通带来不便,甚至要受台风影响。为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公路运输经济不可能绝对独立发展,而是要获得广泛的信息供给,才能规避风险,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三是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公路运输既要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又要经历行业内部的竞争,最终服务质量成为考评的依据。在安全方面,收货人、送货人与货物的一一对应都可以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体现,客户因为运输质量问题投诉也能追根溯源。公路运输经济想获得长期发展优势,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客户服务质量,信息化管理从根本上奠定了客户服务的基础。
四、结束语
公路货运大型化是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运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举措。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力,有助于公路运输业合理配置资源,加速行业整合与细分,从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交通报社.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实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公路运输;工作任务;培养方案
1研究思路
公路运输行业是湖北支柱行业,也是现在大力发展行业。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岗位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课程。
2公路运输行业职业岗位调研
根据公路运输行业特有工种目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公路运输行业)和企业岗位规范确认职业岗位群,将“汽车客运服务员”“运输调度员”作为主要工种,引人“运输安全管理员”、“运输信息员”、“路政管理员”、“物流相关岗位”等相关职业工种作为本专业毕业生的拓展就业岗位。
3公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3.1确定公路运输行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湖北及中部地区,服务交通运输行业公路运输与管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公路运输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具备道路运政管理、交通行政执法、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管理、道路运输站场管理、汽车运输安全管理所需的能力,满足运输企业生产、公路站务管理、运政管理等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2确定公路运输行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根据公路运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公路运输管理职业教育特色,实施“四个对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企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相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实习实训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相对接。通过四个方面的对接,为道路运输行业和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性专门人才。
4公路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4.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依据“公路运输专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的路径,针对公路运输实际工作的需求或任职要求,参照公路运输行业职业标准,遵循公路运输人才成长职业规律,构基于公路运输工作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
4.2课程体系构建步骤
4.2.1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行业技术专家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组成专业课程开发设计小组,针对湖北及中部地区公路运输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采用访谈、问卷、研讨、论证等方式,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工作任务出现的频繁程度、重要性以及所能承载的知识与技能水平,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4.2.2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整合,确定行动领域
通过研讨、论证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和学校等各方意见,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点不同,将相近工作任务按能力阶次进行归并和分层、分类,同时参照汽车客运服务员、汽车运输调度员2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归纳出本专业所必需要的行动领域。
4.2.3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解构与重构,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
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汇集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实际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专家,参照公路运输管理国家职业标准,结合教学资源的整合,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开发出公路运输专业主要学习领域。
4.3专业课程开发
4.3.1理论课程开发
理论课程开发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等。课程的开发上选取若干项目或任务作为情境教学的载体,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学习情境中。例如:汽车运输企业管理开发为这几个情景: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汽车运输企业经营决策、汽车客运站务管理、汽车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运输安全管理开发为:驾驶员安全管理、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交通事故分析4个情景。
4.3.2实践教学课程开发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任职标准(要求),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技能与人文融通”的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以校内实训室、校外合作实习企业为依托,建立符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与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
5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以学院“四方参与三级管理”(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院四方共同参与,院、系和教研室三级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为基础,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四对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不断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完善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有效改进机制建设,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5.1各环节质量标准
成立校内外教育专家、专业骨干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专家等组成的专业质量标准建设团队,通过广泛调研,分析探讨、实践操作、总结完善等过程,以优化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主线,构建包括课前环节质量标准、课程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践环节质量标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标准四大模块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5.2教学过程监督
建立了教学监控的“四保障”系统,分别为日常教学监控体系、教学督导监控体系、校内实习实训监控体系、校外顶岗监控体系。建立了院、系、专业三级教学督导小组,执行各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列文件,各主要教学环节(备课、课堂、作业、习题、答疑、考试、成绩、实践等)均有规范制度,控制有效。教学信息员深入课堂,发现问题及时与授课老师进行沟通。将监控结果直接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级挂钩,形成自觉遵守教学制度的氛围,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5.3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价制度和反馈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
6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公路运输;信息化;经济发展
一、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基本内容
从接到客户的货物起,运输企业要将以上订单的详细内容制作并录入电脑程序,负责配送的工作人员也要在将货物进行重新外包装的同时,对每个货物独有的条码进行扫面识别以确认货物信息和相关负责人。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使运输企业便捷准确地把握运输情况,及时掌控运输的各个环节。
二、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及时调整资源配置
对内部:一方面,实施公路运输的信息化管理,可将正在运行的各大运输要素进行准确和及时的信息记录,运输资源能够在自动化的信息平台上实现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运输企业将生产的不同时期的经营状况通过信息化手段准确记录在案,方便企业统计各种各个时期的运作数据,便于更好地分析过去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制定新的资源配置措施,提高运输效率。对外部:与互联网的连接可以迅速获取企业以外的市场信息,了解同行状况,并以此为根据调整自身的资源规模发展方向,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使企业生产运作各个环节的信息查询便捷、透明清晰,方便企业可以在最短时期内发现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运营成本过大、资产无效流失、人员结构冗杂、资源周转滞后等。信息化管理也为运输企业各部门提供了及时沟通交流的平台,便于内部及时相互协调,团结协作,有效地解决由于沟通不畅带来的各种问题。
(三)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公路运输服务行业提出了高要求,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水平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信息化管理下的运输生产,使运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通过信息端口一览无余,信息的透明性和历史记录的可倒查性,无疑成为促进工作人员提高责任心的有力支撑。
(四)防范经营风险方面
行业特点决定了公路运输业务较其他行业有独特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自然天气或运输道路维护。比如我国北方冬季的风雪天气有可能造成运输道路的堵塞而致使运输时间的延迟;南方多雨季节失常会造成洪涝灾害而致使道路中断或者损害运输货物。面对日常道路维护带来的公路临时性阻塞和因重大事件引起的道路不畅因素,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及时获取情报并做出预判,货运调度科根据预判调整运输计划,减少由以上原因带来的延误和损失,有效地防范风险降低运营损失,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三、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地位
(一)是实现公路物流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现代物流业是建立在信息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生产高效化基础之上的产业,只有信息化管理才达到现运输企业优化生产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最终获得服务社会、获得经济效益的目的。据中国公路网消息,初步统计,我国2014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完成投资超过12亿元,年末交通运输行业共有国家及行业(重点)实验室61个,国家及与行业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行业协同创新平台19个。全年新签科技项目1600多项,计划投入研发资金总规模超过38亿元,其中依托信息技术开发的新材料、新项目研究项目数约占项目总数43%。这些成果的实现证明了信息化管理是实现现代公路物流的必要手段。
(二)是构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
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部分。随着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不断对交通运输规模进行完善。在完善交通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不断构建综合立体多方位现代化的运输体系越来越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将各类运输行业中的信息资源加工整合。公路运输生产中的资源配置信息、成本投入信息都是综合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交通运输生产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四、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的实现途径
(一)注重信息关联性建设
我国公路运输行业传统做法往往注重的是行业内各生产环节的管理,虽然信息技术也应用在了内部系统的运作中,但由于系统构建过于孤立不能有效地接受外界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需求,公路运输必须结合外部信息调研市场需求,加强供需信息交流,尽可能多地掌握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这就需要运输企业加强信息网络关联性的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起与外界互通有无、交流迅捷的信息平台。
(二)完善管理评估体系
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估是考量公路运输信息化程度的必要措施。也是运输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管理者不断研究信息化管理与运输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观察信息化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管理者需要结合自身企业的运作特点和实际运输生产状况,制定出正确评价信息化管理的原,并根据原则不断调整信息化管理模式,让原则服务于运输生产实践,又通过实践找出信息化管理有可能带来不利因素,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评估体系。
作者:刘燕 单位:河北省辛集市运输管理站
参考文献:
[1]屠龙晔.浅谈公路信息化管理[J].现代商业,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