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

篇1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入情入境

教师应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最佳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积极动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切身体验其中的艰辛和快乐。在高年级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的写作心声;课外,师生可以共同创设本班级的阅读天地,师生互相沟通交流阅读思想,像朋友一样促膝谈心,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避免直接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应该适当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共同探究,形成互帮互助、讨论研究的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产生成就感,为语文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努力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并把学生引入教材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加深理解和体会。以《草原》一课为例,教师在开课前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草原有关的歌曲,播放多媒体课件,营造一种形象逼真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课文学习。

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阅读可以分为很多种,如泛读、精读、快速阅读等,也就是说阅读具有很强的技巧性,文章的类型不同,阅读的阶段不同,所采用的阅读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引导高年级学生学习和掌握常用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同样的一本书,在初次阅读时,只需要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对文章的概貌进行初步了解,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用泛读的方式详细的阅读一遍,达到能够把握文章主旨的效果即可。第三遍才要开始精读,逐字逐句,细细品味,深入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及文章的内涵等。另外,如果是单纯的阅读材料,那么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文体特征,只要学生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就能比较轻松进行答题。例如,记叙文的特征就是通常所说的六要素、叙述的方式、记叙的线索、表达方式等。另外,教师还要适时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把握文章的主旨,领悟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三、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保证阅读效果的重要条件。首先,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静心阅读,做到心无旁骛。鼓励他们对阅读中碰到的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山谷中的谜底》一课阅读教学时,指导学生先自己进行阅读,并提出的不懂的问题。不一会有的学生们的问题就一大堆:女贞是什么?加拿大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在大雪中,雪松为什么可以存活?为什么以“山谷中的谜底”做题目?文章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因为问题都是学生们自己提出来的,因此,他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这样一来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主动参与,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让“阅读”成为“悦读”,进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此外,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积累词汇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碰到的优美词句进行摘抄、标注,还可以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培养动笔的好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阅读,使阅读教学更高效地开展。当然,习惯的养成必须经历长期的训练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大量反复阅读,自然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通过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阅读是把文字内容转换为形象思维,而写作则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有的学生语感强烈、敏锐,他们作品中的人、事、物也个性、鲜明。由此看来,大量的实践写作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所以我在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每天写观察日记,一方面挖掘语文教材,注重知识的积累运用,反复让学生复述课文,进行课堂小结或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大声读出自己的日记或作文,帮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培养语感以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

五、注重积累,拓宽学生学习的范围

积累在学生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厚积而薄发”,量变产生质变。但如何进行有效积累呢?谈以下三方面:第一,让学生多去阅览室。《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学生的阅读量有明确的要求,目的是获得“丰富语言的积累”。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要想减轻学生负担,就让他们多阅读吧。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因此,让学生尽情在书海中遨游,尽情享受知识的馈赠,学生必会兴致勃勃;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推荐书目,还要指导学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很多学生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走马观花,谈感想时却是一脸茫然。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课文进行有目标的扩大阅读、对比阅读等,在阅读中,还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带上笔阅读,把精彩的句段画下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时刻纪录下来;第三,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语言。语文来源于生活,五彩缤纷的生活是一个语文大课堂,鼓励学生向语言大师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从生活中自觉摄取语言营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此外,教师要定期开展有关语文阅读的实践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览、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等等,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解放,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篇2

浅谈在教改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管理

装备保障实习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现状和分析

浅谈英语词汇的教学

浅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问题情境式教学法探讨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谈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谈“讨论”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呼唤语文文本教学的回归

中职物流专业《商品知识》的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初中英语感叹句教学研究

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几点看法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实效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教育的艺术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转化后进生

探析儿童色彩心理认知

大一日语作文教学浅析

大学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探究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模式初探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浅析

中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论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抓住士官任职教育的特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地理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现状研究

转变观念,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培养军校创造性人才几点思考

推进创新教育应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阅读教学要力求轻教实练

浅谈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用爱放飞希望——浅谈职校班主任工作

高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学会“倾听”——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感悟

浅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现状与对策

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观察与分析

英语教学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创造性

对当前幼儿教育的思考

图式理论的再编辑——论图式理论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阅前阶段的应用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谈师德修养

基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之精读课文教学研究

论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

基于可持续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对策

英语高效课堂中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初探

论我国地理教育理念转变与改革

浅析黑龙江民间工艺品前期电脑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学生培养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新疆医科大学;预科生;汉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247-02

汉语阅读技能是汉语言学习的主要技能之一,在国家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的试题占笔试部分的32%。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生要想顺利毕业必须取得国家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的三级证书,同时学生平时的专业课学习及阅读和撰写论文无一不需要扎实的汉语阅读功底,汉语阅读同样也对汉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听、说、写等技能有着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影响。可见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要想顺利通过汉语语言关,获得相应的汉语言素质,就必须掌握汉语阅读理解的技能。

目前一些语言学研究学者对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以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也有人就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课外阅读情况做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是针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阅读情况的研究数量还偏少。本文主要就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出现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背景

新疆医科大学是新疆为数不多的一所医科类高等院校,其生源中有40%的学生为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来自新疆南北疆,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高校汉语教师如何有效利用一年的教学时间,针对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指导,使他们初步具备进行专业课学习的汉语综合能力,保证他们在专业课学习阶段能顺利地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最后能顺利毕业,并且适应日后的工作需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好好研究学生的各项汉语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及时作出教学调整,汉语阅读技能就是重点之一。笔者借鉴相关的语言教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非汉语专业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新疆医科大学2012级非汉语专业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高、中、低三个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三个班作为研究对象,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收回有效答卷共计150份。经过统计,有效问卷中参与问卷调查的男生有81人,女生有69人;调查对象中维吾尔族有105人,其他还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族等民族共45人;来自喀什、和田等南疆地区的学生共有64人,来自伊犁、阿尔泰等北疆地区的学生有86人。此研究对象在新疆医科大学的预科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设计前期,笔者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找到问卷的理论支撑。通过理论论证,本文在自主学习理论和元认知策略等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预科生汉语阅读学习调查问卷》,共30个题目。中期借助spss软件检验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后对调查对象的汉语阅读情况展开具体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和调查对象目前使用的基本阅读方法和如何进行阅读后的自我评估,其中还包括学生的民族汉考中汉语阅读部分的成绩。第二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的汉语课外阅读态度、方法、使用材料情况和日常汉语阅读时间等内容。

二、研究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新疆医科大学2012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经过一学年的汉语言学习,87%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语阅读方法,通过学生填写的民族汉考中个人汉语阅读部分的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汉语阅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影响低年级预科学生进行汉语阅读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目前掌握的汉语词汇量较少,已经掌握的词汇量所涉及的范围也很窄;个人自主进行汉语课外阅读的时间极少,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不会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自我评估。这些因素导致他们汉语自主学习的兴趣低,能力差。

(一)汉语课外阅读时间安排

根据问卷统计数据显示,新疆医科大学2012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主进行汉语课外阅读的时间量偏少。每周自主进行汉语阅读的时间平均在4小时以上的学生不足10%,48%的学生自主进行汉语课外阅读的时间在每周2-3小时以内,24%的学生自主进行汉语课外阅读的时间为3-4小时以内,还有18%的学生阅读时间量不确定,有时多有时少。在一对一的访谈中,有一半以上的的学生反映,平时汉语课书面作业较多,老师要求背诵的内容多,因此(汉语基础差的同学)对汉语阅读兴趣不高。由此看来,学习者课余自主学习汉语的时间严重不足,仅靠目前学校每周设置的4小时课堂教学来提高自身汉语阅读水平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二)汉语阅读方法现状分析

据问卷结果发现,调查对象在汉语阅读中遇到困难时,通过查词典和根据上下文猜测是学生的主要解决办法。其中利用上下文猜测法的高年级学生明显多于低年级学生,选择“两种都用”的学生高年级学生偏多。这一数据说明高年级学生的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较低年级学生丰富,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高于低年级学生;而低年级学生则要更多地借助词典来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三)汉语课外阅读情况分析

问卷第二部分中涉及了关于学生对汉语课外阅读的态度、方法和材料来源等问题。关于汉语课外阅读的态度,85%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明确地布置汉语课外阅读任务以免学生懒惰或盲目阅读;态度模糊的占13%;认为课下进行自主汉语阅读根本没什么必要,是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仅占2%。问卷中进行自主汉语阅读时学习者经常做笔记和注解的仅有8%,偶尔做笔记和部分注解的占57%,从不做笔记和任何注解的学生有35%。问卷结果还显示,被调查者中自主汉语阅读的材料来源主要是:杂志、书籍占24%,报纸占6%,网络占67%,老师提供的材料有3%。由此可见,汉语教师要想进一步有效提高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阅读技能,必须首先端正学生的态度,其次要教会他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汉语水平的阅读材料以及适合的阅读方法。此外,学校还要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可获得多种阅读资源的良好环境。

三、解决策略

结合上述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浅陋的解决办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汉语教师要不断加强语言教学理论学习,提高分析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观摩研讨等科研教学活动提高汉语教学水平。

第二,不断深化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汉语预科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汉语课外阅读的自主性。课余为学生安排形式丰富多彩的汉语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及这种数字资源,吸引学生学习汉语知识和文化,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并增强其学习汉语的兴趣。

第三,汉语阅读重在“理解”,有研究表明,阅读技巧也是影响学习者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必须加强汉语阅读技巧的训练,提高汉语教学水平。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成效的高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很关键,因此汉语教师要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自学能力,充分利用课堂将学习汉语的策略逐步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环节中去,使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汉语阅读策略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让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并学会对自己的汉语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

参考文献:

〔1〕江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

篇4

一、 以往的试卷命制存在哪些问题

1. 年级目标不够清晰,缺乏层次性。学生从步入小学大门的那一天起,直到六年级毕业,呈现出从懵懂到理性的思维生长序列。年龄与阅历的增加,知识与能力的提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正比例递进。可我们语文试题则没有顺应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作出相应的变革,试题的命制缺乏年级特征。例如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都会出现“按照课文原句填空”的题型,缺少整合视域下对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低年级语句积累量的不足,以及年龄特点的限制,填空性原句再现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而高年级再以同样的题型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稔程度,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同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是不一样的,语文试题不能依据年级教学目标作出相应调整,缺乏层次性,己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需要。

2. 学科性质不够清楚,缺少统一性。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在人文主题统摄下,进行单元组排,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过程。然而在小学语文试题命制上,却更倾向于工具性的训练。一份完整的试卷,缺少内在的“魂”,即人文主旨的贯穿,导致整张试卷从气韵上显得零散、琐碎。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语文试题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之争,之所以在很多年里没有厘清,是因为我们过多地关注“文”与“道”矛盾对立的一面,而忽略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契合点。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语文试题也应该顺应学科性质走向和谐融通。

3. 语文素养不够全面,缺失整体性。“听、说、读、写”四字真经,一直成为众多一线优秀教师反复实践的语文教学形式。许多考卷中,大量基础知识题充溢其中,阅读试题半数以上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检索能力,阅读检测的年级梯度不明显,导致教师很难从试题检测中寻找到学生阅读能力的盲点。

4. 识记检测方法不够灵活,缺失应用性。笔者深入分析了自己收集的102份试卷,发现许多考题只对识记性内容原形再现,缺少思维参与。学习就是为了运用,而有价值的试题检测结果,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语文应用规律的掌握情况。试题单一、机械,没有关注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考查,必将误导教师教学走向死记硬背,学生学得也就枯燥无味。

二、 国标本试卷体现的解决原则以及例题举隅

1.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凸显试题学段性。《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作了准确划分和说明,试题命制应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尽量以原创试题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试题的学段特征。

(1) 低年级:临写起步,学得方法。刚进入小学的学生可塑性极强,然而,他们的学习生活也才刚刚起步,识字量偏少。此时的写字试题应尽量简单,易于操作,可对执笔的方法、坐姿进行面试,而笔试题应以“正确、工整地抄写字、词”为主,学生仿照例字进行临摹,用心感悟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的写法。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意识,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 中年级:抓住关键笔画,仿创结合。进入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同一笔画在不同的汉字里稍有变化。如三下的一道试题:

抄写句子,注意撇的写法。

经过低年级的书写练习,学生己具备初步的书写能力,四年级的试题应该仿创结合:

将诗句补充完整,正确、工整地写在方格里。

这题虽然是一项写字试题,但也检查了学生对同类题材诗句的积累,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3) 高年级:书写与生活相呼应,张扬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的书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对写字的考查应该摒弃“抄写句子”的陈旧形式。笔者曾在六年级的阶段检测中出过这样的一道题:

校园的水龙头边要贴一张标牌,请设计一则内容写下来(8个字左右)。

学生可以用行书、楷书自由书写,试题也因为有了思维含量而更有实际应用价值。

2. 依据教材体系,彰显试题一致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在语文课上一边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一边接受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思维意识在试题命制时也应该得到体现。

(1) 人文性为经,工具性为纬,经纬交错。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给予我们的启示: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有没有用处。围绕这一人文主题,有这样一道试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骆驼应该感到自豪,它_________的脚掌、高高的的驼峰,还有眼皮上的两层睫毛,在沙漠中都有_________,由此看来,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_________。

少年王勃应该感到自豪,滕王阁上,他文思_________,_________ ,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这样的千古名句。

汤姆应该感到自豪,他在_________的情况下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水里,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当遵守_________。

我们也应该感到自豪,我们的祖国有_________的万里长城,有_________的京杭大运河,有 的南沙群岛,还有_________的_________。

本试题围绕“应该感到自豪”,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并依据理解,组织语言进行答题,考量学生在人文主题的统摄下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2) 试题呈现为点,主题单元为面,点面结合。一册教材一般有七八个主题单元,二十多篇课文,期终检测试卷围绕某一主题拟制试卷,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学生复习时也就有了方向性。试题命制以某一单元主题为核心,从基础知识到课内外阅读短文的选择,直至习作,因为主题的一致性,从而使考试更有深度。

(3) 文本主旨为情,指向语用为理,情理交融。文字总是承载着人的情感,寄托着人的思想,只有灵活地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意趣,才能体现语言的魅力。语言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决定了考题也应该情理交融。如三上的一道考题:

打开本册语文书,课文里的一切都让我着迷。

我喜欢北大荒的秋天,那里的_________一碧如洗,_________清澈见底,_________热闹非凡;我喜欢香港的浅水湾,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_________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_________极了!

我喜欢查“无字词典”,看到滚滚的波涛撞击岸边的岩石,我理解了“_________”的意思;我喜欢读“无字之书”,从_________书里,我读懂了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我喜欢闹海的哪吒,喜欢他_________;我喜欢《掌声》,它让我懂得了 。

学生答题的过程,不仅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更是活化文本语言,展现学习收获的一种方式。文本内容因为学生的灵活运用而产生考量的价值。

3. 依据素养要求,加强试题针对性。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表现出来。语文考试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的状况。每一道考题应该指向相应的考查目标,每一次考试也应该从语文综合素养的角度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缺漏之处。

(1) 听、说、读、写趋于综合。受英语听力测试的启发,笔者在四年级上学期尝试对学生进行听和说的考试评价:

请认真听《圆明园》一文,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录音,填空:在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 ),有玲珑剔透的( ),有象征田园风光的( )。

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分别是什么样子的?请用一两段话进行简要介绍。

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一次即兴小演讲。

这种听与说的测试,弥补了传统考试的不足。我认为,在今后的考试形式上,听、说、读、写趋于综合是必然选择,分值的设定将更为均衡、合理。

(2) 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展现思维层级。阅读文本的能力属于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试题阅读材料的选择,其难度系数应该略低于精读课文,题目则应该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来确定有梯度、有层次的考查形式。例如五上:针对《巴菲特为这句话动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一文设计如下阅读练习:

1.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是露西在 时说的;一次是巴菲特在 时说的;还有一次是在 时出现的。

2. 下面的人物,请选择两位介绍一下。(安南、安东尼、巴菲特)

3. “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小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捧给了安东尼。”两句中“捧”有什么表达效果?

4. “但是,我想这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这样解释,他考虑的是_________

5. 露西“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是因为:_________

6. 最适合作为短文题目的是:①巴菲特先生;②慈善的不是钱,是心;③募捐。

遵循由易至难的原则,第一题是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第二、四两题需要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解释;三、五、六题则需要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反思,作出评价,学生思维参与的含量更高。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在这样的试题检测下也就有了区分度。

(3)评分多元、积分多维,关注个体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差异,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激励、诊断作用。2008年国家学业质量测试中有一条选择题:《美丽的杀手》一文中“美丽的杀手”指:A. 美丽而有害的东西;B. 随风飘动的松萝;C. 毒蘑姑和松萝;D. 缠着绿纱的老松树。这道题的评分标准独树一帜,四个答案,对应不同分值。选择A得5分,说明学生不但读懂文本,更知晓文本内涵。选择B与C分别能得3分和4分,说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全面,未能深入文本。只有选择D得零分,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读懂文本。这样的评分形式启示我们,不能以固化的方式看待学生成绩。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需要我们将最后的综合考评和平时表现相结合,得出更为合理的考试等第。

4. 依据学科性质,展现试题的情境性。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是基础,运用才是根本,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运用需要一定的情境,考查的试题应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表现出对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1) 生字词在语境中填空,书写就是应用。小学生识字习词是一项重点任务,在小学阶段要会读会写2500个汉字。笔者发现,在多份试卷中均考察在语句中写词语,考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四上试题:

看拼音写词语。

普罗米修斯dào qǔ_________火种,甘受chén fá_________;李时珍xiū dìn _________ 《本草纲目》,万民得福;林则徐hǔ mén xiāo yān_________,震惊中外;kāi tiān pì dì_________ ,化生万物。

学生在语境中写生字词,一方面有助于呼醒学生对呈现生字文本的回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写词语,另一面巩固了学生准确使用词语的方法,掌握语言运用的范式。

(2)名言佳句在语境中填空,积累就是内化。在试题命制时,许多人都将对名言佳句的积累作为一项内容。因为学生课外积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表达水平的提高,积累量大,文化厚度也相应增加。如何考查呢?以往出现较多的题型是默写,或根据提供的半句,补充另一半,这种机械识记缺少语文的灵动性。而根据情境进行填空就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转变,如四下试题:

根据情境,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 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张大爷帮隔壁李明家收起了晾晒的衣服。事后,李明想到了今天刚学的一句话:远水难救近火,_________。

② _________,泰山移。四(2)班同学齐心协力,夺得年级拔河比赛冠军。

③ 古诗中有儿童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显得天真调皮,“_________,_________。”又是那么专注。

篇5

关键词: 高考改革 小学教育专业 语文素养

201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正式出炉,语文180分,突出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地位、注重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的基本思想,这一定是今后的大方向。小学语文是各科学习之基础,是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语文学习将伴随孩子一生。所谓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关系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素质的根本性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教学环节包括教学主体――教师,教学客体――学生和教学环境――课堂。

在此着重探讨教学主体――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情感“缺钙”。

所谓教学情感“缺钙”主要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课文故事内容的介绍,缺乏对富有情感色彩词汇的深刻体会和分析。学完后记住的往往是精彩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而书中具体的语句一般都忘记了,即教学“意化”。例如,在学习《列宁和卫兵》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能清晰地记忆文本内容,但对文本语言,包括一些很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却没有留下印象。比如,课文开头写:“清晨,阳光透过薄雾,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教师让学生转述,学生说:“清晨,太阳照在斯莫尔尼宫上。”文本意思都在,但是文本中丰富的语词却没有了。课文用“阳光透过薄雾,金色的光辉”这个短语表达此时此刻“太阳”的状态和景观,用“洒”表达“照”的意思,而学生转述时只会运用原来掌握的简单语词“述意”,而没有记住文本中丰富多彩的语词,这种学习方法忽略的正是语文课程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语言学习。

我国小学语文课一直以“初步理解课文――分段讲读分析――概括总结全文”的“读懂课文”阅读教学模式,学生获得的主要是文本的“意”,课文学完,学生脑中留下的只有文中的人和事。也就是说,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了二三百篇课文,实际上只知道了二三百个故事而已。

(二)儿童文学素养低。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早在1920年,周作人就在《儿童的文学》演讲中指出,所谓儿童的文学就是“小学校里的文学”,在周作人看来,儿童文学几乎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义语。

以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在入选的320篇课文中,有264篇属于儿童文学作品,占82.5%。其体裁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儿童故事、寓言、科学文艺、散文、小说、独幕剧等。

此外,儿童文学还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主要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古今中外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中国古今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等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这些作品基本涵盖儿童文学的主要体裁,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发挥重要作用。

现实却是:1.语文教师忽略儿童文学教育在整个语文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2.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体系中儿童文学知识方面的匮乏,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真正享受到儿童文学的阅读乐趣,难以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启蒙作用。

(三)学科知识单一。

学科知识综合化是创新的基础,跨学科综合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复合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掌握除小学语文课之外的一至两门其他学科教学,并学会把这些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很难想象一知识贫乏、知识面狭窄的教师如何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思维、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课后老师经常被学生问及几个问题:圆明园是哪朝哪代建造的?当时的皇帝是谁?为什么要兴建这座园林?为什么圆明园要建在北京西北部?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有温泉浴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文中说到“大火烧了三天”,如果积极地灭火,那么用什么方法灭火最快最省最好?这些问题有的属于历史知识范畴,有的属于地理知识范畴,有的属于建筑学范畴,有的属于科技知识范畴。对上述问题要求语文老师都能准确地回答,老师只有具有较深厚的多学科知识积累,才能居高临下、驾驭自如。

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有着内在的联系,面对现实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素养培养目标就显得明朗了许多。

小学教育专业本着“综合培养,学有所长”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养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或其他有关综合课程的专门教师。

(一)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

未来对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生知识的简单组合,而应强调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特征。小学语文教师要用人类智慧的整体文化(文学文化、科学文化)武装自己,让自己的头脑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广博与精深兼具,宏观与微观贯通。

首先,一个复合型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包括政治理论、科学人文及不断积累的社会生活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一般知识在内的基础知识。其次,要拥有博中求精求专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和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专门性知识与技能。因为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看,小学语文教师要承担几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应对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基础性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这些学科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及在人类生活中的多种表现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展示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力,把知识活化,在教学中真正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人类的统一,充分发挥学科知识全面育人的价值。最后,一个复合型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具有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理论、教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不具备相当的心理学知识,没有对儿童心理结构与活动进行深入观察的人,是没有资格当教师的。复合型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观、整体观、辩证观、发展观都有科学的认识。还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与应用。方法制约效果,只有科学的、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一代具有活跃智力的、有进取精神的、有效率感、有敏锐的观察感、有责任感的新人。

(二)扎实的儿童文学素养。

复合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不断提高自身儿童文学素养,把学生看作社会的、发展的、独立的、完整的人,给予他们公平的机会和权利,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儿童的情感认知、品德、个性等全方位了解并努力促进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只有充分认识他们,才能正确对待他们,才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小学语文教学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教育的主要需要是把人性中的某些有价值的特质和知识传给学生的途径”。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求他们同时把健康的人格、独特的个人素质和特性传授给学生。因此,新世纪复合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讲究教学艺术,掌握认识规律。除了“讲”的能力之外,还要有“导”的能力,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例如,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看图画写童话、看玩具写童话、根据故事开头写童话、根据关键词写童话、根据课文续写童话、根据材料扩写童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童话创作中尝试,放飞想象、张扬个性、激发童心、释放童真,让学生想写、乐写、善写,为以后中高年级的记叙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儿童文学是语文教材中的宝贵资源,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熟悉儿童欣赏文学的特点、儿童文学的体裁功能,倡导加强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理念教育,让“儿童文学回归儿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游刃有余、生动活泼,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课感兴趣,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培养小学教育R涤镂乃匮的途径

(一)整合中文类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适应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整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中文类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知识素养。目前,许多高师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上主要照搬高师“中文专业”,到形成相对“专门化”的课程设置,这种课程体系不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小教专业特点强调“综合培养,学有所长”,不可能与高师中文专业完全一致。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中文类课程显得特别多,而小教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不需要“专业化”,相对宽厚一些,对此需要对中文类课程进行整合。不仅符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安排,而且使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掌握语文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具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专业知识素养。

加强语文教育类课程与普通教育类课程的整合,培养小教专业学生应用语文的素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要求加强语文教育类课程与普通教育类课程的整合。通过整合,学生不仅对枯燥的教育理论产生兴趣,还提高现代教育水平,充分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大大提高高师小教专业学生应用语文的素养。

加强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提高学生语文教学实践素养。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高师院校小教专业学生语文课外活动较少,组织语文活动能力不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准备不够,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延长见习和实习时间,并加强指导。还要加强教育实习和实习指导,切实提高实习水平和实习质量,使学生加深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认识,为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素养,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体现。因此,教师语文教学实践素养的发挥要以训练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使之成为语文学习环境的创造者,成为课堂资源的提供者,成为实践方法的指导者。

小教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素养,才能在将来工作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向上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加强对学生语文教学技能的培养。

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具有基本性、全面性和规范性、展示性。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具有从事小学多学科教学的能力,不仅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技能,还具有能唱、会演、能做、会画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小学教育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儿童模仿性强、具有向师性,对教师有着特殊的情感。教师自身基本的人文素养、教学技能对小学生尤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小学教师教学技能不但要全面,而且要规范,成为小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要具有规范性、展示性,小学教育专业在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上,如读、写、算、艺体等基本技能不但要会,而且掌握要准确、扎实、规范,且富于美感,切实提高未来小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提升教学技能的内涵品质。

教学技能包括基本技能、基本教学专业技能和综合教学技能。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读、写、算、画、体操、舞蹈等,还要加强对“三笔字”和普通话的要求。训练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的基本素质及内在修养,为其专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特点是全面性、基础性。基本教学技能训练是结合专业要求,使学生形成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要求是做小学教师。特点是进行单项训练,为培养实际教学能力打下基础,突出师范性、规范性。

综合教学技能是指在基本教学技能形成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综合运用基本教学技能。这一阶段训练反映学生运用已形成的教学技能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平,是对基本教学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使其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会做小学教师。特点是训练紧密结合具体教学情景,开展见习、实习、调研等综合性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形成完整与灵活的教学能力。

总之,教育目的应符合社会需要,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密切结合,实现“人尽其才”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顾明远.教育大词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65,1173.

[3]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