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体育锻炼的理解

篇1

【关键词】 护理干预;髋关节置换;功能锻练

老年人骨质疏松、反应迟钝,摔倒后容易发生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在骨科属较大的手术,患者及家属往往比较重视手术,而忽略患肢的功能锻练,其实对于骨科患者的预后,手术后的功能锻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每一位骨科护士都应该掌握熟练掌握肢体的功能锻练方法并认识其重要性,并教会患者掌握及练习。[1]本研究就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的功能锻练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男24例,女42例,年龄42-92岁,平均年龄75.15岁,病因分类:41例为股骨颈骨折,15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为股骨头坏死,合并心血管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泌尿系统疾病8例,其他7例。

1.2 方法 功能锻练的方法主要为股四头肌腱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以免长期固定造成股四头肌萎缩、粘连、髌骨及膝周软组织粘连、挛缩、踝关节及足部其他关节强直等。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时,可推动髌骨,如固定不动,说明方法正确。[2]

1.3 结果 通过对6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练进行护理干预,58例效果良好,占87.88%,6例效果一般,占9.09%,两例效果较差,占3.03%。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髋关节置换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容易产生沮丧、自卑、绝望心理;再加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对肢体的康复锻炼缺乏信心,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感。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讲解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锻练的意义,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同时要充分利用和充分发挥家庭及社会的支持,鼓励家属多帮助患者,配合患者做好患肢的功能锻练,争取早日康复。

2.2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 主要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训练为主,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术后1-2d):踝关节主动背伸、跖屈运动;股四头肌、腘绳肌训练;臀肌收缩运动;髌骨推移运动。第二阶段(术后3-5d):屈髋、屈膝运动,屈髋90度)。股四头肌锻炼方法:病人仰卧,两腿伸直平放在床上,抬腿时要伸直膝关节抬离床面,足跟稍离床即可。根据肌力大小,可在腿上加上适当的重量。抬腿时要慢慢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当把腿抬到适当高度时停一下(3-5分钟)再放下来,然后再抬,这样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度。每2小时一次,5-10分钟/次。术后24小时即“崩劲”,然后抬腿练习股四头肌。[3]3 讨 论

许多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为手术后就行了,没有认识到肢体功能锻练的重要性,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如果没有做好功能锻练将会导致的后果。一般髋关节置换患者以老年人多见,常合并其他疾病,加上手术后疼痛,患者往往对肢体的功能锻练不配合,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练时,应以耐心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并协助其进行锻炼,时刻关注患者的锻炼进度及随时调整锻炼时间[4],每天督促患者练习,检查患者对肢体功能练习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多鼓励表扬,增强患者自信。本文通过对6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患肢功能锻练进行护理干预,对手术后不同阶段给予患肢功能锻练,58例效果良好,占87.88%,6例效果一般,占9.09%,两例效果较差,占3.03%,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付玉萍,刘姗姗,谢红艳,等.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2-23.

[2] 蒋冬梅,冯梅,罗灿辉等.股骨颈骨折知识宣教.病人健康教育指导,1998,4月第1版:162-165.

篇2

一、高中学生体育兴趣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1、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成效。教育实践证明,使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只有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训练的整体作用,实现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

2、高中学生体育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当前,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足,主要原因是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或是由于基础较差对体育锻炼缺乏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对待体育的兴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高中学生体育教学应紧密围绕学生兴趣开展,体育兴趣是体育教学展开的核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育锻炼需长久坚持,只靠区区几个课时无法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体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养成健康的生活锻炼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要求学生达到无限的时间所能达到的成果是不可能的,但使学生获得使之不断锻炼的内在动力(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是可能的。要达到如此的效果,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切实围绕学生兴趣将体育教学推向新的局面。

二、评价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四个标准

1、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体育成绩是体现身体素质好坏最直接的指标,我们所普及的体育教学,其根本目的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达到体育健儿或运动员的标准,而是通过体育训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在锻炼和竞技的过程中感悟体育本身所带来的精神意志品质,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单凭体育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学生对待体育教学的热衷程度,即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兴趣是片面的。我们在评价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兴趣时,应该注重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认识,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待体育训练的兴趣。通过积极、适当的参与并取得综合的成长效益,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以加强和锻炼,学习效率明显提高,精神状态日趋好转,各科成绩协调提高。使学生在感受通过体育锻炼带来的综合效益的同时,更进一步地加深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加深体育锻炼的认识,这是检验学生体育兴趣科学提高的自身素质标准。

2、学生们更为广泛的参与和组织体育活动。体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人们的广泛参与,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这一重要的原则。应该说体育活动以它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参加积极健康的体育活动,并适当地坚持体育锻炼,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加强心理素质。但也有个别学生,因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对待体育活动与体育锻炼有恐惧、厌烦和逃避的现象。如何想方设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这部分学生渐渐扫除心理的障碍,在体育锻炼中逐渐树立自信和兴趣,是我们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考察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重点。此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十分重要,就是说离开教师的硬性规定要求,学生们能否自发组织和开展广泛、健康、安全、合理的体育锻炼与活动,这是衡量学生体育兴趣是否广泛与积极的参与标准。

篇3

【关键词】 业余体育训练;认知;全民健身

1、家长对体育锻炼价值的理解

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群众体育以全民健身为基本目标,同时也为竞技体育发现人才,输送人才,而业余体育训练则不仅可以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而且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从而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为大众提供健康的精神享受,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体育锻炼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办法。它能促进青年、少年、儿童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能使中壮年人保持旺盛的精力,能使老年人延年益寿。体育锻炼还能防治疾病,加快康复。体育锻炼不仅具有健身的作用,还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和愉悦精神。在家庭影响诸因素中,对中小学生参加业余体育训练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在这些影响因素里,父母对子女参加业余体育训练的态度和父母支持子女将来当专业竞技选手的态度;其次是父母孩提时代喜欢体育运动的程度;再次是父母现在参与体育的态度和父母的运动竞技水平;最后是父母的体育价值观。在将父母对子女参与体育的态度作为中介变量的情况下,影响中介变量的其他家庭因素是父母现在参与体育的态度、体育价值观。父母以往的体育情感倾向对子女参加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运动竞技水平,作为一种技艺和实践的结晶,也影响着子女对体育的直接和间接参与。

家长对每年投资在体育锻炼上的费用直接影响到家长对于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家长对于用在体育锻炼上的费用也直接关系着他们对于子女参加业余体育训练的态度。家长每年投入体育经费多的在支持学生参加业余体育训练的比例中就大,他们自身就对体育锻炼充满兴趣,对子女的体育特长就比较重视,他们对竞技体育的支持态度直接影响到子女,只要子女愿意参加训练,他们就会全力支持。相反,家长对每年投资在体育锻炼上的费用少的,他们对于体育训练的目的只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这样简单,他们没有把子女的体育特长作为专门目的来看待,不会特意去花费太多的经费去培养。

2、家长对体育锻炼价值的理解

体育锻炼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办法。它能促进青年、少年、儿童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能使中壮年人保持旺盛的精力,能使老年人延年益寿。体育锻炼还能防治疾病,加快康复。体育锻炼不仅具有健身的作用,还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和愉悦精神。

在对义乌市家长对每年投资在体育锻炼上的费用上的调查结果可知,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有98%的家长选择了“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这一选项;有86%的义乌市家长“体育锻炼能促进生长发育”这一选项;有85%的家长“体育锻炼可以防病治病”这一选项。这三个选项分别排在前三位,说明学生家长对体育锻炼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价值理解非常深刻,得到家长的一致认可。

有78%的义乌市家长选择了“体育锻炼能培养优良品格”这一选项;有65%的义乌市家长选择了“体育锻炼增强竞争意识”这一选项;有62%的义乌市家长选择了“体育锻炼学会团结合作”这一选项。这三个选项分别排在爱第四、第五和第六位,说明,义乌市大部分学生家长已经意识到体育锻炼能人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培养人的竞争合作意识和优良品质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53%的义乌市家长选择了“体育锻炼使人健美”这一选项;有47%的义乌市家长选择了“体育锻炼调节生活余暇”这一选项;有39%的义乌市家长选择了“体育锻炼令人头脑单纯”这一选项;有35%的义乌市家长选择了“体育锻炼体育使人变得粗野”这一选项,这四个选项分别排在后四位。这四个选项是从心理层面去调查家长对体育锻炼价值的理解,从调查结果可知,部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调节身心状态、愉悦身心的价值。

由此可见,家长对体育功能的认知程度还是较高的,特别是家长对体育娱乐功能的认可,不仅有助于对体育的宣传,而且可以带动整个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全民健身的推广。同时,也可以通过强调娱乐形式的少儿体育活动来引发少儿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使其主动、持久的去参加体育健身和业余训练。我们也应该注意家长对体育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顾虑,这可能会在家长对子女参加业余体育训练的态度上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3、家长对业余体育训练的认知情况

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群众体育以全民健身为基本目标,同时也为竞技体育发现人才,输送人才,而业余体育训练则不仅可以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而且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从而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为大众提供健康的精神享受,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在对义乌市家长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程度”调查结果可知,有53%的学生家长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非常好;有41%的学生家长认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很好;有4%的学生家长认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一般;还有2%的学生家长认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不好。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情况很好,对近些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取得的成绩给予很高的认可。

在对义乌市家长对“我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对竞技体育影响”调查结果可知,有64%的学生家长认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对竞技体育影响非常大;有31%的学生家长认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对竞技体育影响很大;有5%的学生家长认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对竞技体育影响一般。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二者属于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在对义乌市家长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如何”调查结果可知,有12%的学生家长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非常好;有19%的学生家长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很好;有46%的学生家长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一般;有23%的学生家长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不好。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后背人才培养状况表示忧虑和担心。

在对义乌市家长对“体育工作者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调查结果可知,有35%的学生家长认为体育工作者得到社会的非常认可;有20%的学生家长认为社会很认可体育工作者;有30%的学生家长认为体育工作者得到社会的一般认可;有15%的学生家长认为体育工作者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体育工作的社会环境还很复杂,认可与不认可体育工作的家长比例大体相当。

在对义乌市家长对“体育锻炼和竞技体育二者关系”调查结果可知,有75%的学生家长认为体育锻炼和竞技体育训练都能增强身体素质;62%生家长认为二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34%的学生家长认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竞技体育训练损害身体健康;有29%的学生家长认为二者属于不同的范畴。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家长对体育锻炼和竞技体育训练二者的关系比较混淆,大部分家长认为体育锻炼与竞技体育训练是同一性质的内容。

篇4

高中体育教学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一、引言

当今体育运动已经融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在年龄上,已经不分男女老幼,很多人都以参加体育锻炼或观看体育比赛为快乐。那么,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要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标,教会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各种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建立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将终身体育意识贯穿于各种教学活动中,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老师应该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每天面对繁重的学习内容和巨大的高考压力,如果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减压,很容易使学生脾气暴躁,厌恶学习,甚至放弃学习。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学校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融入进去,通过跑步、打篮球等体育活动,释放平时积压的情绪,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在当代体育发展道路上指明方向,要让学生养成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

三、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终身体育意识是在漫长的体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树立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制定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锻炼,释放高考的压力,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快乐体育,成功体育。

1.加强理论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中首先应该加强学生的体育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理解。体育锻炼应该遵循人体自然运动规律进行,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理论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上,老师必须把知识讲具体,讲透彻,使学生更有效地吸收体育知识,拓宽知识面,真正意义上理解终身体育。教师要清楚地告诉学生,我们现在进行体育锻炼、学习体育技能,不仅是为了现在锻炼身体,而且还要为了我们将来走向社会积累锻炼方法。在我们到了老年时期,也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2.教学方式多元化

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领导者,运用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现代多媒体技术也运用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大概地讲解本课需要掌握的内容,然后着重讲解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把预先录制好的动作引入到多媒体中,让学生凭着平时积累的运动经验,发现其中的错误,然后老师再进行生动的讲解;接着让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学生错误的方式,再一次进行讲解、纠正,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的完成体育动作。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和比赛性,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经常以比赛形式组织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表演活动,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3.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年龄、性格、特长的特点积极的创造有利的体育学习条件,例如,设立体育节、健康教育课等;除了每年的冬季、春季运动会外,还应该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释放压力,锻炼身体健康;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手段进行体育活动宣传,组织学生观看一些重大的国际体育比赛。还可以组织教职工参加体育比赛,给学生做好榜样,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学校定期应该开展体育知识讲座,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明白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当然必要的体育知识竞赛也是少不了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掌握更多体育知识,受到良好的体育熏陶。

4.增加体育器材设施教学

学校要重视对体育的教学,就必须加大体育投入,做好器材设施上的工作。首先应该加强体育场的建设,因地制宜,为学生体育锻炼和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更好的场所;然后增加更多的运动设备,老师必须认真负责,教会学生更多的锻炼技能,让学生每节体育课都轻松愉快地融入进去,释放高考压力;学校应该制定出借体育器材的管理制度,更多地借出体育器材,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活跃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乐趣。

5.重视体育评价

在期末体育教学的评价上,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特长来进行评价,切不可胡乱评价,导致学生对体育产生不好的影响,降低终身体育的意识。考核中应该采用“模糊量化法”,如优、良、合格三个等级,这样才符合“以人为本”,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实行开放型教学,能使学生自主地参与体育锻炼。通过对高中生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丰富高中生的体育知识,明确体育态度,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适应现代体育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传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6):58-59.

篇5

【关键词】长春市;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inter Time Exercising

by College Students of Changchun and Relevant Policies

ZHANG Shou-wei, DU Fang, WANG Lan, DAI Ying, HE Zhu-yu, WU Hong-xue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Abstract】We conclude from a field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winter time exercising participated by 624 college students of 8 schools in Changchun City that most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winter sports activities, but take exercises not so frequently and for a little time, that male students take more exercise than female students, and that having limited leisure time and great stress from study are the major factor refrain them from taking exercises in winter time.

【Keywords】Changchun City, college students, winter, physical exercise

1问题的提出

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人们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1〕。冬季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冬季课余生活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随着“学校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冬季体育锻炼状况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冬季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大学生不畏严寒、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还能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2〕。

长春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期较长,每年约有1/3的时间处于寒冷期,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低气温可达

-30℃。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在冬季不愿走出教室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学生对冬季室外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空间较小,严重影响了学生冬季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长春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索影响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为东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长春市8所普通高校(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长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师范学院)624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万方数据库、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检索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20余篇,在阅读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本研究的现状和前沿动态,从中归纳整理出有关冬季体育锻炼研究的原理和方法,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可靠的参考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在2010年11月14日至12月28日,对长春市8所普通高校(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长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师范学院)624名在校大学生发放自制《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现状调查》调查问卷,并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72份,回收率为96.0%,其中有效问卷624份,有效率为92.8%。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归纳与分析,基本能够满足本研究的需要,为本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2.2.3专家访谈法

为了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目前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相关情况,对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长期从事和管理学生体育工作的领导(主任)和相关人员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对长春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电话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的情况更为翔实和具体,是对问卷的补充和完善,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2.4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需要,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和SPSS 17.0社会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本研究的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得出相关结论。

3结果与分析

篇6

[关键词] 终身体育意识;高中体育教学;培养

在新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中多次提到“要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可是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厌学的情绪和终身体育流于形式的现象随处可见。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尝试。两年下来所带班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很大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欲望也比较高涨,对终身体育的价值观比较明确。

一、造成现阶段高中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形成有困难的主要因素

1、高中生对终身体育意识水平是不够的。由于受到现有全民体育意识薄弱和高中教育体制的多重影响,目前高中生对体育的认识基本上比较粗浅,体育锻炼的目的以及锻炼的价值总体的认识程度不高,根本不懂终身体育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

2、由学校体育发展趋势及高中体育课程设置的局限性等客观原因所决定。由于每一所学校体育师资、体育场地和体育定位的差异,体育课的开设情况也大不相同。有些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很有限,且很枯燥,因此供学生选择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厌学现象。

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与策略

下面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和归纳出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供大家参考。

1、注重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树立和学习身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和事例,来影响学生的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充分利用室内理论课程,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目的、作用以及功能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

2、注重教学效果,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和体育学习与理解能力,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总之教师应不断的根据教学内容很学习对象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形成习惯。

3、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掌握自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会运用体育锻炼进行健身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进行延伸达到学以致用。体育教师有时候要大胆鼓励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自觉养成独立的体育锻炼的能力,积极参加体育社团和课外体育活动,并鼓励学生自己举办和组织体育小型竞赛和体育社团。同时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上应该力求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4、注重学生体育特长的培养,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并能把这“一技之长”长期坚持下去,是体育成为终身的伴侣。高中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特长,结合本校实际,每个教学单元中安排一些项目进行选项分组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能有机会选择喜爱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有“一技之长”,教师重在技术指导和内容的引进。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为了教而教,过高的要求失去体育运动的乐趣产生厌学的心理。

5、扎实开展小型群体体育比赛,让学生从中体验体衣运动带来的乐趣,从中展现自我。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可利用体育模块教学,把体育课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开展好内容丰富的、学生喜爱的课外竞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把所学到的运动技能运用到比赛之中,让同学们充分展示自我,通过参与真正体会到体育精神,理解运动比赛的艰辛才能享受胜利的喜悦。通过体育竞赛去展现自我,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在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上有更大的进步,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进行体育锻炼,完善自我的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6、尝试开设专项选修,引进适合学生可以终生从事的体育项目,建立多样化的课外体育活动。

7、根据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提高自我素质。 体育教师还要加强自我修养,体育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会使学生产生信赖感,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乐观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言传身教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榜样。

总之,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体育类的“一技之长”,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积极的从事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锻炼身体,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了相应的基础,为实现终身体育提供了可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婷.现代中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方向探析[J]文教资料,2006,(3):161-162.

[2]熊金.试谈高中体育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4):40-40.

[3]杨碧如.论中学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J]大观周刊,2011,(52):215-215.

篇7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育

一、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意义

1.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

所谓终身体育就是说人们终身都将接受体育教育并进行体育锻炼,进而使得自我身体、身心获得健康,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一般终身从事体育运动主要表现为:第一,是否具备一种以上体育锻炼的技能;第二,是否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第三,是否具备体育锻炼、娱乐及欣赏的能力;最后,进行自我判断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意义

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是一种将教育、育人以及持续发展融合起来的理念,这一理念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较好的体育教育,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并使学生掌握一项特有的体育特长,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打下基础,并促使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具备一定的体育锻炼行为和兴趣。所以,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必将使高校体育教育的育人作用更好的发挥效果。

二、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1.注重体育教育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运用终身体育理念,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起学生对体育教育的热情和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终身体育中来。要想使学生真正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主要是由学生的学习动机决定的,学习动机又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明确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并从兴趣和爱好出发,利用各种措施和方法来进行培养和保护,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进行充分的尊重,并鼓励他们培养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从体育锻炼过程中体会相应的乐趣,形成一种自觉长久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强化高校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终身体育理念的基础目标就是培养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利用各种教育方式,使学生提升对体育的基本认识,不断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从而形成自身的体育习惯和能力。另外,体育教育应该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的目的,从内心深处提升参与体育的热情,并将体育锻炼的目的与社会责任有效的联系起来。

提升学生自身体育锻炼能力是保证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高校体育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学生体质的提高。所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并不断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审美等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以及自我监护。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的思维能力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将自我的思考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并通过切身的体育锻炼活动来实现自我体育知识和经验的提升。

3.保证学生学习到终身受益的方法

高校学生利用老师讲授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的体育实践中使得自身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这种方法只是学校开展体育教育的一种基本方式,学生无法获得终身的效果,因此老师应该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从而终身受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进行合理的选择,科学的结合短期和长期效果,将讲授基本知识和方法作为重要的内容。一般高校体育教育中应该包括人体生理解剖、健康常识、体育锻炼原则和原理、科学的锻炼方法等等最基本的,却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

4.淡化竞技性,突出功能性、实用性

高校体育要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趋势,教学内容就应该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改变以往那种追求单一运动项目技术掌握为目标的高校体育教学简单模式。换言之,就是要淡化竞技性,突出功能性、实用性、多校性、娱乐性和社会交际性等,加大学生喜爱的、时代气息浓厚的、体育文化含量高的现代体育项目和民族体育项目。倡导体育回归自然。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大众体育、娱乐体育、休闲体育等。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其形成对体育健身活动的一种持久追求。

总之,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思想在体育中的体现。高校体育教育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注重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享受体育的乐趣,从而丰富生恬,创造生活,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身心要求,创造出更多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苗鹏.终身体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育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篇8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影响

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人的精神和心理具有按摩作用,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呵痒”作用,使人学会情绪自我调节,而一个人要保证其心理处于健康成长状态,就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情绪对其心智成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减少消极情绪对其心理健康成长的阻碍作用。为此,要更好地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质量,将中小学体育锻炼教育和对其的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显得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1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其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1.1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中小学生学会自我安慰

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中小学生学会自我安慰。比如:中小学生由于小小的误会而失去一个朋友的时候,通过体育锻炼进行一定程度的情绪调节,使得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认识或结交更多的伙伴或朋友,排除由于他们缺乏伙伴,而出现内心孤独而渴望交朋友的情感趋向,同时更好地减少他们内心的失望感,帮助他们交更多朋友,从而获得更多的友谊,获得更多的同伴的支持。

1.2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中小学生学会自我控制

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中小学生要学会自我控制。比如:中小学生由于和同学发生争吵,人际关系比较紧张,由于处于青春期,比较容易冲动,控制不住自己想对同学出手。而通过课间或体育课堂科学可以使学生情绪得到缓解,更好地学会自我控制。并且通过体育老师的引导使他们知道学会自我控制,知道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尊重同伴或其他人的人格和尊严,在日常学习活动和体育锻炼中做到公平公正,做到对同伴的一视同仁;同时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对同学的语言暴力和人身攻击等伤害同学尊严的行为。

1.3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中小学生学会注意转移

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中小学生学会注意转移。比如:中小学生因为谈论意见不统一发生争执,情绪异常激动,负面情绪积攒了许多,无法得到排泄。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使学生学会注意转移,并且通过稍稍带有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项目将自己心里的负面情绪及时排泄出去。而且与同学发生争执的使用,要懂得通过打球、跑步或其他体育锻炼项目创造彼此交流的机会,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可以让同学发表一下自己意见来转移注意力,要给同学表达一下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机会,让同伴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自己再思考谁对谁错,如果自己错了就应该表示歉意,而不是一味争得对方认可自己错误的观点,而是对于自己观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或意见。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也通过体育锻炼转移了自己以前比较气愤的心情,更化解了和同学之间的争执局面或僵硬的关系。但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学生为主,从而通过和谐式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个性发展。

1.4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中小学生学会发泄消极情绪

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中小学生学会发泄消极情绪。比如:中小学生由于考试失利,心情低落消沉,短时间内提不起奋斗的激情,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项目使中小学生学会适当地发泄内心的压抑或难过,将自己的愤怒转化为自己锻炼的动力,通过体育锻炼将所有的压抑和难过都排泄出去,更好地防止学生抑郁、焦虑等负情绪的出现并严重化。从而可以以亲切的目光、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与同伴、同学和老师交流;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帮助中小学生表现出对同伴、同学、老师等人的信任和关爱,因为体育锻炼可以改变人的心境。同时,体育老师借助这种平等的理念更好地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懂得更好地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

2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体育锻炼

2.1更好地将课内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

在教育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重要,更好地实现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在促进体育锻炼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中小学首先就必须设计好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教学模式,要引导体育老师要充分理解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体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及时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认知变化特征、情感成长变化特征、意志强弱变化以及其性格诸多方面所产生巨大变化,从而将课内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为此,体育老师要引导学生多参加班级集体体育锻炼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式活动形式,不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促使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尊重同伴,学会相处和关心同伴,从而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他们形成更好的行为习惯,改变以往不好的习性,更好地树立自信心,更好地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集体奉献精神,从而将课内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2.2树立学生是主体的体育锻炼教学理念

在教育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重要,就必须不断树立学生是主体的体育锻炼教学理念。采取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主体教学方法,在组织体育锻炼教学活动的时候,体育老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努力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理论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进行合作学习。然后通过具体的体育锻炼项目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尤其是他们人际关系的改善,因为许多心理健康问题都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和矛盾所造成的。始终做到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路人,将体育锻炼课堂真正回归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体育锻炼课堂的主体,自由与同伴锻炼,引导学生将体育锻炼与谈心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将负面情绪通过体育锻炼及时发泄出去。

2.3建立新型的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在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建立新型的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显得比较重要。必须不断加强师生间的合作,在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改变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使老师与学生进行民主和谐的相处,使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中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形成更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其心理健康成长提高积极健康的情感环境;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可以让中小学生更喜欢体育锻炼,并且使他们通过集体体育锻炼项目的比赛等形式深切地享受到奉献班集体、奉献他人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快乐,并且通过体育老师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自信和喜悦的情绪体验,以此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形成比较独立的个性和人格。

3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不断分析和研究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利于将中学生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中学生体育教育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实现体育课堂教学联系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实现健康教育人文化和科学化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更好地提高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作者:杨荣远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夹河乡夹河中学

参考文献:

[1]李聪英,王宏建,李志军,等.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4):73-75.

篇9

1.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高中生智力发展。智力是指动物普遍性的精神能力,是指人的理解、认识客观事物并且运用所拥有的经验、知识等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智力是由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所组成的。一个人如果在大脑正常发育的情况下,聪明不聪明和整个大脑的体积和重量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和大脑物质结构和技能情况关系比较大。当人们在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人体在瞬间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并且还需要一定的质量要求。在这种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大脑皮层所受到来自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刺激越强,被动员起来的工作神经细胞越多,就会对提高大脑皮层的细胞活动强度有很大帮助,同时会加强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记忆力是智力当中相对重要的一环。我们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记忆力,而提高记忆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大脑功能的增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体的每个动作都经过大脑智慧,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的强度、灵活力和均衡能力、从而使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大大增强,这才是一个良好记忆力的基础。2.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人体体质,还可以磨炼人的性格,使人变得坚强乐观,豁达阳光。人们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动机和需要,从而使自己的性格更趋于成熟,忘记烦恼和痛苦,克服孤僻,扩大社会交往,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3.体育锻炼能够治愈心理疾病。在许多其他国家,体育锻炼已经是一种被公认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治疗神经功能症和精神分裂有一些特别的作用。就现在来说,虽然一些心理疾病的原因和体育锻炼为什么会有利于心理疾病恢复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把体育锻炼当作一种治疗心理疾病方法已经在国外流行开来。但是,如果心理疾病想要被治愈,还需要在正确的引导下锻炼才可以。有人曾经调查过用两种锻炼方式治疗严重抑郁症患者,采用了两种锻炼方式分别测试,其中一种锻炼的方式是慢跑或者跑步这样简单的放松锻炼,另一种锻炼是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锻炼结合的放松练习。结果显示,慢跑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在身体感觉和心理状态方面有明显的好转。反之,混合锻炼组的患者没有感觉到任何心理或者生理的变化。由此可见,如果想要让体育锻炼在治疗中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原则是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4.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意志品质对人的体育锻炼效果有着重大的意义,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获得优良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的特点是需要克服各种主观客观的困难和障碍,体育锻炼是培育意志品质的手段。比如:通过挑战自己生理极限的项目,有长跑、游泳、越野自行车等。可以锻炼坚韧的意志品质;锻炼人们勇敢的品质可以通过需要跨越和腾空等项目(跨栏、体操等);锻炼人们果断的意志品质可以通过观察场上形势制定对策而且需要配合默契的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等)。5.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发挥人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可以提高自己的信心,使自己的个性在和谐的气氛当中获得积极的发展。现如今全民健身事业开展广泛,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这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价值,对生命的价值也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增强人们对生活的信念,坚定对生活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三观。6.体育锻炼可以消除心理疲劳。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不只是生理会疲劳,心理也是会疲劳的。假如一个人工作的时候工作情绪消极、或者是超过自己的能力时,心理和生理都会很快疲劳。这个时候,去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分散心理的消极情绪,而且还可以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因此,体育锻炼对神经衰弱的治疗有很明显的作用。

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体育锻炼的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参与者选择锻炼内容、安排锻炼计划、运用锻炼方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好学,但是如果想要科学的安排锻炼、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避免受伤,就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循序渐进是指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要按照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渐进行。很多人在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热情很高,也很有兴趣,活动量也会很大。但是在坚持了几天之后,可能就会失去锻炼的热情,可能就会出现种种不舒服的反应,比如肌肉酸痛,这就是因为开始锻炼的时候负荷太大,机体无法很快适应,身体的疲劳也大。所以人在锻炼的时候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全面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原则指的是在体育锻炼的时候,要注意锻炼内容选择安排上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与此同时,通过身体锻炼,还可以提高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如果在体育锻炼当中增加一些心理训练手段,还可以克服紧张情绪等心理方面的障碍,提高心理素质。3.区别对待原则。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要根据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健康状况等很多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区别对待,使锻炼更具针对性,从而达到更好地锻炼效果。比如说: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活动量小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拳。年轻人则可以选择一些对抗性强的运动,比如球类运动。男子可以选择展现力量的运动,比如:举重、拳击等。女子则可以练习体操、健美操等柔韧项目。4.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的效果才持久、明显,所以体育锻炼要做到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锻炼也可以使身体免疫力提高,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但是这种增强在锻炼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就会消失。所以如果想要身体持续保持旺盛精力和良好的免疫力,就必须坚持体育锻炼。

作者:孙岩 单位: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体育;素质教育;教学方式

1. 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加强体育能力的训练。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缺少的是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在体育素质教育中,必须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通过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在开动脑筋理解体育知识基础上,边想边练,掌握体育锻炼的原理,这样,学生在以后的体育学习实践中就能够举一反三。譬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的难点,学生感到艰苦、枯燥,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时,除了教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地控制速度,如何掌握加速间歇时间,如何度过极限点,跑步之后如何该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学生通过这样的知识讲解和体育运动,既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运动能力,又学到了有关的运动的知识,以后学生自己再去实践、探索,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他们自己的体育锻炼能力。

体育知识的讲解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既要运用专业的体育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总结运动规律,再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它归结为运动口诀。譬如篮球教学中的三大步上篮,教师就可以总结它的运动规律,将它的运动要领归纳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这样的口诀,语言简明扼要,学生都喜欢听,非常容易懂,而且记得牢。学生在掌握了这些运动知识之后再进行训练,就很容易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运动水平。

2. 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给不同程度的孩子设定不同的考核目标,通过降低体育技能难度,让学生圆满的完成体育动作,然后逐层加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信心,消除学生在心理上的恐惧,让他们敢于挑战体育项目。

3. 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内容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体育知识,还蕴含了丰富的美育方面知识,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美和健康的身体表现出来的魅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审美的引导者,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审美对象,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善于开展言传身教,提高综合素养,在学生眼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另外,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优势、创造能力等设置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延伸体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4. 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享受体育锻炼过程。

体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心理等,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适度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均等的教育机会。在教学中,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在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不同运动强度的练习,使每一个学生始终处于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注优秀学生不断刷新的优异成绩,更要关注后进学生的哪怕是最微小的一点点进步。要对优秀学生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运动要求;对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简化练习方法,降低练习难度,可以给他们更多的练习时间,特别要给他们以信心和鼓励,及时表扬和肯定他们的进步,从而不断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体育素质教育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把参加体育锻炼当作一种享受。

把体育锻炼当作是一种享受,在体育锻炼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体育运动中的美一般是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由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是美妙绝伦的,在人们的审美观念中身体的健美是大家追求的目标,更是长期的体育锻炼的结果。运动美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协调美、行为美、竞技美、服装器材美等。初中体育素质教育要将审美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要着重于增强学生体质,帮助学生塑造美的体型,促进身体机能健康完善,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

5. 转变体育学习态度,热爱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教师必须认真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不重视体育学习的不良态度。教师自己要作好表率和示范,自己首先热爱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高手。由于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强烈的模仿性,体育教师如果能将自己的运动才华在恰当的时机展示给学生,势必能引起他们崇拜之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要学好体育的强烈愿望。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自己的第一次示范,力争做到正确、熟练、轻快、优美。

现在,国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和身体健康,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建立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热爱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其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起到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