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圆的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圆的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圆的教学反思

篇1

唐  燕

(金坛市薛埠中学,江苏  常州  213245)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课标改革后,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且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应当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和思维。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待教师能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设计各种探究活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措施,加强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创新意识,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掌控着课堂的节奏与教学时间,教师占有着数学的相关知识。而学生学生作为被动承受教师教授知识的客体,只是知识的求学者,并以教师为中心,被动的去学习,通过教师的课堂教授来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许多数学教师为了赶超进度,抓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采取题海战术,安排大量的数学题给学生,但是有的数学题已经超出了初中学生的知识范围结构,许多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得不机械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薄,仅仅只是为了做题而去学习。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各方面:⑴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缺乏创新。⑵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太笼统,不具针对性。大多初中数学教师并不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设计教学程序,长期的发展下去,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听课效率及教学质量。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却缺乏相应的引导与启发,致使学生无法及时的消化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而只是机械、被动的紧跟教师的步伐,导致学生缺乏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⑷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设计的数学问题往往难度很大,学生学习起来力不从心,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序进行[1]。

二、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强调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存在,而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因此,教学时除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析、判断、感受以及观察等能力,还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作为学生的向导,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自主的去探索,使所学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2]。

如,在进行正方体平面图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单纯的讲解或演示,学生思维得不到扩展,仍无法理解其展开的平面图数量,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当学生的向导,让其自己动手做一个正方体,再将它展开,如此反复的动手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创设初中数学学习的环境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问题是数学教学的载体,问题的提出到解决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情境创设时,需注意把握好问题的价值及层次。如在进行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同学生周围有什么东西是圆的呢?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会是圆的,而不是正方形或椭圆呢?再比如,讲解圆锥时,教师可以问学生:陀螺是什么图形?同学们有谁玩过陀螺?等问题层层递进,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还能营造出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环境的创设,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归纳和探索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物体,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关键,它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推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课堂才会变得有趣,充满激情。同时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课堂教学情景的创建,使得数学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呆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3]。

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将学生按照不同的8 行6列排的排序方式坐好,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问答,如,我找某某同学,但假设我不认识它,请哪位同学们将他的位置告诉我?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会反思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一种思想方法的渗透。目的使学生明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是自身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而不是呆板的照抄照搬。其次,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反思的习惯,即通常我们所说的逆向思维。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极其重要。另外,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即学会举一反三。这一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题目中丰富内涵的挖掘。如教师课后设计专题探究活动,或加大对一题多解、原题变式等作业的布置,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中的奥秘,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定祥.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07(07):572.

篇2

[关键词]讲学案;自主学习;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25-01

讲学案既不同于教师的教案,也不同于学生的学案,而是教师教案和学生学案的统一,它有效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运用讲学案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讲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讲学案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精心设计好讲学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在教学《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设计的讲学案。

1.尝试活动

(1)利用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A,使A的半径r=2.5cm;

(2)再画一点P,点P与A有哪些位置关系?假设点P到圆心A的距离为d,那么:①点P在圆外,也就是d____r;②点P在圆上,也就是d_____r;③点P在圆内,也就是d_____r。

2.概念归纳

(1)圆是到圆心的距离____半径的点的集合;

(2)圆的内部是到圆心的距离_____半径的点的集合;

(3)圆的外部是到圆心的距离____半径的点的集合。

3.练习巩固

画线段CD=5cm。①画出到点C的距离是3cm的点的集合;②画出到点D的距离是2cm的点的集合;③到点C的距离是3cm,并且到点D的距离是2cm的点有哪几个?④画出到点C的距离≤2cm,且到点D的距离≥3cm的点的集合。

二、有效运用讲学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数学教师应在课前发放设计好的讲学案,这样学生能按讲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了解下节课要学习的基本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备注在讲学案上,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讲学案的教学。

(一)精讲启发

由于学生课前已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了讲学案,初步掌握了新授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不必面面俱到,而是重点讲解学生易错的内容和能力提升题。这样可节约教学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巩固

学生课前已自主学习了新的知识,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并且能尝试着用新知识解决课本后容易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知识点后,可以用讲学案进行课堂检测,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期间,教师要注重巡视,尤其要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三)讨论交流

教师可组织小组交流讨论,并了解每个小组的交流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然后,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在黑板上板演解题过程,最后进行讲评。这样既起到板书示范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提高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讲学案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小结。通过反思和小结,学生可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在批阅讲学案时,要认真看学生的小结反思,不能流于形式。

三、讲学案的优越性

通过讲学案的教学实践,我感到它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讲学案可以有效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使得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学会了预习,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课上能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通过运用讲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初步达成了W习目标,并且把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标注,上课时能注意听教师讲解,从不懂到懂,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印象更深刻。由于学生在课前已通过讲学案进行预习,所以课堂气氛更融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三)查漏补缺,教学相长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总复习;反思能力;效率

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每个知识点都是孤立存在的,如何在总复习中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点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将以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为例,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希望对各位的总复习教学有所裨益。

一、制作详细的复习计划

详细的复习计划是保证总复习成功的前提,初中数学历时三年,各个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教材中,很容易被遗漏。因此,在总复习展开之前,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把三年的数学知识整合起来,制作一个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另外,班内学生的数学能力参差不齐,在复习计划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

新课标下的基础数学知识仍是中考命题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制订总复习计划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以新课标和数学教材为依据,将教材中各个局部的知识点,通过某种联系将其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如此,学生就能对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总复习计划的制订中,教师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引导他们自己反思、总结、概括,扩大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

二、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学生可以发现各个零散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对其进行条理化,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因此,在总复习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思维优势,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实践,亲自查资料,找联系,归纳总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新课程规定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就要依据每个学习版块内的特点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归纳总结,对各个版块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教师再根据学生归纳总结的情况进行补偿、提升,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更能极大地提高复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思学生能找到自己的欠缺,及时查漏补缺,提高学习能力。同样,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反思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重新回顾以前所学的旧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巩固旧知识、深化新知识、提高优化解题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复习效率。那么,在具体的初中数学复习中,我们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呢?

1.利用复纲,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每个复习版块中的复纲都是对本版块知识点的简要概括,教师可以在大纲中指出本版块复习的基本内容及重难点,然后引导学生在教师简要提示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具体的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问题情境具有知识点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总复习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在反思、总结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巩固。

比如,在复习圆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圆与正多边形、扇形、圆柱、圆锥等其他图形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领悟到其中的关联,深化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提高综合性的解题能力,会将正多边形的边长、半径、内角和中心角的有关计算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准确计算出正多边形的半径、边长、面积等,还能了解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准确地计算出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的面积。

总之,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总复习效率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师在总复习教学阶段,要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大纲要求制订出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总复习阶段的主动性、能动性,只有这样,总复习的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极大

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一、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的含义

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它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以过程的方式展开的,离开了过程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活动,真正的教育是表现在过程和思考中的.初中数学新课改强调,教育教学课程既要符合社会的需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谓初中数学的过程化教学,就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加深理解记忆,优化思维模式,学会数学思维.

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很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依旧沿袭着古板的教学策略.据调查,许多数学课堂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热情,对知识的学习不积极,教师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根本不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另外,很多初中数学教师没有明确教育教学的目的,只在乎最后的成绩,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构建,教学观念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很多初中生反映,数学课堂呆板无趣,无法深入学习,和教师之间没有互动,更谈不上对数学学习感兴趣.针对这样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从根本上进行改进,注重课堂的活跃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的实施

(一)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情境化教学

数学的学习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它的知识概念往往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不应该把概念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一定要通过良好情境的创设,把概念与定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进入到数学的情境中去.例如,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正弦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小汽车运动的情境,这样就做到了与实际生活相连.又如,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构建一个真实的场景,从图出发,让学生观察到问题的实际情境.

(二)重视实践和活动过程,加强学生认知过程的教学

要保证初中数学教学成果的有效性,就一定要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过程.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进行简单的传统教学和学生简单的背诵公式,而是要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变“做数学”为“用数学”.在新的课改教材中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运用.例如,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学习中应重视实践和活动,可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自己动手画三角形,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共性与特性.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强了互动和交流,有助于学生加深学习印象,便于理解.此外,对于一些初中数学定理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加强定理推导的过程教学,在大屏幕上展示其变化的过程,用动态的真实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保证学生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完善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渗透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是掌握知识的最好阶段.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特点,教会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培养起他们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圆周角”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展示圆的图形,并与圆心角的概念进行对比,让学生产生一个最简单的印象,通过两者的对比强化圆周角的概念,引导学生从特殊的圆周角出发,得出“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这一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和对比手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别,找到知识之间的共通点,做到举一反三,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篇5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运用;有效教学;学习能力;管窥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数学学科内涵要义的高度“概括”和内在“精髓”,是教师组织推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更是学生锻炼提升学习技能的有效“载体”。教育学认为,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学教活动的追求目标,其中重要任务和活动之一就是做好数学问题的教学活动,借助于数学问题这一“阶梯”,推动师生二者之间在学教进程中“顺利前行”、“进步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数学问题为主要抓手,以师生深入活动为形式,推动教学进程和学习进程,实现师与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这其中需要科学设置数学问题,高效组织问题教学活动,让初中生在教师组织开展的问题教学法活动中,实现数学素养和数学技能的“双提升”、“双进步”。如何实现问题教学法运用的最优化、效率最大化,是初中数学教师孜孜探求的重要课题和研究方向之一。本人现就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这一主题,从几个方面作简单的论述。

二、问题教学法有效运用的功效

笔者认为,要实现问题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最大程度的放大问题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切实认清和掌握数学问题教学法的教学功效和深刻意义。通过对问题教学法实践活动的切身体验以及认真查阅学习相关教学典籍, 本人深刻认识到,问题教学法的科学、合理运用,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深刻功用:

一是有助于吸引学生主体的有意注意。 众所周知,情感是学生主体学习探究数学知识、数学案例的先导条件和思想基础。学生只有保持积极、能动的情感,才能更加深入、更为集中的参与和配合教师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典型性、生动性等具有明显情感激励功效的数学案例,组织初中生进行感知和体味,能够贴近初中生情感“发展最近区”,引发初中生思想“共鸣”,从而保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主动的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各项探究新知识、解析新问题的讲解教学活动。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知识点讲解之中,仅靠教师的单独讲授,难以引发初中生的参与兴趣和探知情感,教师通过借助于数学问题的情感属性和激励作用,采用数学问题教学法策略,设置出“某商店采用有奖销售的方法进行商品促销”等具有显著生活意义的教学案例,并且通过电脑和电子画板等多媒体器材,予以直观、生动地展示,让初中生通过感官、视觉、听觉等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从而心理上发生变化,情感上产生刺激,主动开展学教实践。

二是有助于推动学生主体的互动交流。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之中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教育学认为,双边互动有利于实现个体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情感的增进、有利于观念的碰撞、有利于效能的提升。众所周知,互动交流不是无目的、无目标的随意性双边活动,而是有目的、有的放矢、有所指向的实践活动。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的有效运用,能够为初中生与教师进行深入谈话、讨论、探讨等双边活动,构建起“桥梁”和“纽带”,使得师与生二者之间的双边互动更为流畅和顺利,并且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围绕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解答策略、解答过程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以此保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之中的数学问题双边交流的探讨活动更为深入和透彻。

三是有助于锻炼学生主体的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适宜的平台和有效载体。数学问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的主要抓手,同时,也为学生的数学实践锻炼和能力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运用数学问题教学法要紧紧抓住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能力培养这一核心要求,将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探析能力等学习能力渗透进问题教学法进程之中,通过组织初中生分析题意、推导思路、归纳方法等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锻炼和培养初中生数学探究技能,使初中生在问题教学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根本方略以及探求路径,实现能力素养的提升。

四是有助于锤炼学生主体的思想情操。乐于学习、敢于克难、勤于思考,是学生学习进程中必须具备的学习品质和道德情操。初中生面对教师设置的数学问题,通过思考分析、实践探析等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在锻炼提升自身数学技能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实践的“乐趣”,情感和心理上也受到的熏陶和教育,认识到了思维分析的重要性,克难求进的可贵性,内心自觉升腾起能动学习、辨析公正、全面善学的良好学习素养和数学品质。同时,在探析问题案例的进程中,初中生协作互助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统筹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数学学习能力素养也得到显著提升。

三、问题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达成

一是借用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展示数学问题。课堂需要充满活力,需要充满时代气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成果运用和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个体,对社会生活中的现代化信息媒体充满强烈的向往和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初中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态,能动的进入参与其中。数学问题表面看似是由数学语言和图形符号组成的有机整体,实际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数学知识内涵和大量的信息内容。因此,教师实施问题教学法时,要重视对现代化教学器材的使用,在设置数学问题时,将多媒体教学器材应用其中,通过投影仪、电子画板、教学课件等器材,将抽象的、呆板的数学问题内容,予以形象化、直观化的呈现,或将现实生活中关于此方面的现象、案例,借助于多媒体器材予以展现,以此展示数学问题的生动特性、形象特性,提升数学问题的吸引力,催生初中生主动学习、能动探析的学习潜能,为问题教学法深入实施打下情感根基。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抓住轴对称图形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选取了“飞机、风筝、电动门”案例,同时借助电脑、电视、投影仪、教学软件等现代化的科技成果,进行直观、形象、动态的展示,让初中生能够从直观上感受数学问题的内涵以及现实生活意义,从而内心产生认同感,保持积极情感参与问题探析。

二是抓住数学关键核心,设置典型数学问题。任何教学策略,其首要目的和根本任务都是为了促进和推动学生主体更加深刻、更加深切的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要点及其丰富内涵。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同样如此。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是数学内涵要义概括的有效载体和展现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典型数学问题的认知解析,能够更为深切的认知和掌握其内涵和要义。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问题教学法运用前,必须做足准备工作,切实找准数学知识点,认真研析数学内涵、全面掌握数学教学目标要求,以此设置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数学问题,使设置的数学问题成为该节课数学课堂知识点的生动代言,并且能够通过设置的典型案例,窥得该节课教学要义、教学要求的“真容”和“精髓”,保证数学课堂的实效。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预设活动,认识到该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药品高价位的关注度,进行综合考虑,设置了“市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由每盒200元下调至128元,求这种药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的案例,在新课讲解环节进行呈现,组织初中生进行分析思考。初中生在感知分析这一典型的数学问题中,对该节课的数学知识点以及学习要求有了初步的感知和掌握,为深入学习探究知识点以及难点重点等教学内容打下了一定基础。

三是贯穿课改发展要义,强化主体探究实践。学习能力培养,是任何时期,特别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最根本要求和最现实目标。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辛勤的锻炼和艰辛的实践。初中生成长发展的每一步,都渗透和浸入着辛勤的汗水和艰苦的劳动。“以生为本、能力为要”,是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学科最为重要、最为显著的教学要义和教学核心。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自然要遵循和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渗透和落实到平时的问题讲解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不能以教师的讲解活动来取代初中生的实践活动,而应该尊重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抓住新课标的根本要义,提供紧密联系教材要求、体现探究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发初中生进行深入思考,组织初中生开展动手动脑等实践探析活动,承担起问题题意的分析、解题思路的探析以及解题过程的评析等任务要求,使得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始终伴随初中生的亲身实践探究活动,逐步 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问题:如图所示,在直角ABC中,以AB的直角变为直径作圆O,与斜边交于点D,E平分BC。(1)求证:DE是O的切线;(2)连接OE和AE,试问当∠CAB为多少度时,AOED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探析:该问题条件中涉及到直角三角形以及圆与直线的关系等内容,需要运用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相交,直线与圆的相切,直线与圆的相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

教师指导:在解答这一类型问题时,关键之处是要正确认清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然后再进行分析解答。

师生归纳:要根据问题条件中的关系,正确判断出直线与圆的相交、直线与圆的相切、直线与圆的相离等直线与圆的位置的三种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课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类型之一,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置具有探究意义的数学问题,组织初中生围绕探究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探究和分析讨论活动,围绕如何获取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或策略,从而进行深入细致的协作互动和探究实践,以此锻炼和提升初中生的思维分析和探索研析等方面数学能力。

四是延续问题教学环节,注重数学思维辨析。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并不止步于问题的解决这一环节,而是包含了解题过程及其教学结果的研析和评判等后续过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法进程中,要将评析数学问题解答效果及学生表现作为其重要后续环节,一方面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初中生解析问题的效果以及现实表现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尽量保护初中生的自尊心,适当予以积极肯定的指导,对其存在问题引导初中生自我辨析,自我反思。另一方面在存在问题的辨析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要组织初中生个体之间进行相互之间认真的研析和交流活动,在各自深思和群体辨析的双重活动下,获取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解析问题方法,推动初中生“行稳致远”。

四、结束语

问题教学法作为常用教学方法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实践进程中,要紧扣教学要素,遵循教学规律,发挥问题特性,科学设置和实施问题教学法,使问题教学法成为师与生共同进步发展的有效载体。以上所设内容还请各位同仁予以指证,并期望在有效数学教学的探究进程中,深入教研,贡献自己的力量。

【⒖嘉南住

[1]龚黎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年12期

[2]杜生德,杜金花.研究性学习与“问题教学法”[J].浙江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篇6

【关键词】体验式高中数学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式教学,顾名思义,强调体验的重要性,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在具备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建数学教学场景,并使之具备可操作性,让学生在数学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于体验,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位学生提供真实的活动环境,通过同学之间真实的相互交往从而积累数学体验和感受,并通过对活动的思维、反思,形成有效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如果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证实,说明这种教学方式是成功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是活动的主体。

二、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还存在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情况,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学生的厌倦。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比较落后,不够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还有一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要求认识不清,认为让学生自己做主就行,不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使得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数学知识。

2.教师在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初中数学都是一些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起来会比较容易,而高中数学的内容具有很大的难度,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师缺乏对初中数学的了解,不重视衔接好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过渡,很多学生就会被高中数学难倒,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师不注重弥补教材的缺陷。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如果教师不及时解除教材中的问题,会对学生学习高中数学造成严重的影响。传统的高中数学教材与其他学科的内容不相协调;教材本身的内容顺序排列不甚合理;练习题与学习内容不够搭配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难度。

三、加强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了解,通过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讲“椭圆的定义”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椭圆的定义,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椭圆的特点、性质等。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准本一块木板、一条没有弹性的细线、两枚图钉和一支铅笔,用图钉把细线两端固定在木板上,然后用铅笔尖拉紧细线,在木板上慢慢移动,化成的图形就是椭圆,改变细线的长度可以得到不同的椭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椭圆的形成过程,就能很容易理解椭圆的定义了。另外,还可以组织各种数学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体验;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深入探究反思

高中生开始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思想上也极具批判性,能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并可以进行独立思考,因此教师的讲授和书本的知识并不能够满足其好奇心,喜欢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者发表其他的想法和观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引导学生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正如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所说“: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思维活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使学生亲自体验实际问题并能够将其提升到理论高度,并运用数学理论进行解释和加以解决”。学生在体验数学过程中,不能够偏离课本要以数学活动为依据,通过在体验中进行综合、概括、思考,将学过的知识与新学到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学数学、思考数学进而应用数学,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够自我解决问题。

五、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逐渐充实和很多现代化的工具,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技术逐步被大多数教育者所采用。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这种技术有着众多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于提供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也应该顺应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趋势,将现代化技术引入到日常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目的、有目标、有重点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辅导学生学习函数部分内容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画出函数的变化曲线,让学生直观了解变量变化时,曲线会发展变化,使学生能更容易快速学习、理解知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巨大改革,也是教学理念的巨大更新,可以有效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自我的教学特长和特点,并在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体验式教学创造性的融入教学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快速领悟所学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金伟祥.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情景教学策略[J].中学数学,2012(3):125-126.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本教育;问题;参与能力

一、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树立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全面认识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教学存在着知识体系教学目标单个性的特点。这类教学模式强调对各类教学目标平均用力,全面灌输,以促使学生理解消化知识,使学生个体思维能力无法得到良性提升,且其主要的知识获取渠道是通过课后的深入复习来完成的,繁琐枯燥的学习方法必然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但是教学工作者对此却没有一个良性的认识,一直认为取得成绩的唯一方法就是认认真真、任劳任怨,教师的认知不足也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

二、实施生本教育的必要性

1.促使学习具有开放性

生本教育所具有的开放性涵盖了课堂内外。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大胆讨论和深入交流之上。讨论是学习的常规性部分,学生展开讨论可以真实地表现了自身的优点和暴露缺点,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打破了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2.最佳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实践性

发挥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可以更多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身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对自我知识体系进行有机的整合。

3.发展学生的独立和协作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安排学生提前做好预习,是要求学生对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有所了解,这种预习无论是表面的、还是深刻的都会逐渐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且在不断学习中,在自身对知识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大多学生都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就能使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4.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识的内容体系

生本教育课堂中,教师不会直接把所提问题的答案给出,而是通过同学们之间的讨论、探索之后得出的推理和归纳之后得出答案。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把握了知识体系的全部内容。

三、生本教育在初中数学中实施的理论方法

1.严格备课的过程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重点,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不受特别关心,但是在生本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备课成为不可忽视的重点环节。备课的目的不是老师如何把课讲完,而是怎样培养学生主体的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反思对于问题的设计,是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方面都是对数学教师的考验。

2.设计问题要结合生本教育的思想

设定“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中心要点,有了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问题思考,去追问和探索问题的答案,并且与老师之间产生互动,真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之间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紧抓学生思维的特点,为学生制订多种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学习材料,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去。例如,在讲授“函数”这节课时,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两个商场同时在做促销活动,甲商场是全场八五折出售,而乙商场的促销手段是:凡是一次性到本店购买商品满300元,便可享受八折贵宾卡一张。请同学们帮老师做一次决定,到哪家商场购买物品更划算?学生便会被调动起兴趣,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将相应提高,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那么教学效果也必定明显提高。

3.解决问题要重视生本教育的体现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大力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只有使学生不断强化自我学习的意识,增强数学课堂学习的参与机会,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从主观感受中逐步实现对数学抽象性概念的把握,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为趣味十足的实践课。例如,在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课程的导入设计方案是如此安排的: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在纸上画出一个圆,然后在那张纸上任意画直线,根据你自己的意愿,想画多少条就画多少条,最后画的最多的同学请分析一下,所画直线与圆的交点最多是几个?最少是几个?最终导出其三种位置关系。这样学生经过对知识亲身探索的过程后,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使同学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实现生本教育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生本教育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之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因为要达到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的目的。让学生认为自身就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防止学生产生自卑感。及时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更要给予表扬和激励。总而言之,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学习中。

5.弘扬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态度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和表扬敢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因为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没有充分的思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容易产生思维定式,教师应当运用语言技巧、教学器材、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通过锻炼学生思维品质,传授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积极采用探讨法,由已知条件出发,结合自己探索,引导他们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自我经验。当学生对老师、教材或者是同学的解题思路产生疑问时,鼓励他们找到合理的论证方法,端正学生自身高尚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田芳霞.浅谈“生本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华章,2011(8):194.

[2]潘丹.试论生本教育之于职业教育[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0(5):100-102.

[3]杨青山.生本教育之初中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70-71.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措施

初中数学的总复习是对初中三年来全部知识的系统回顾与梳理,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再升华与归纳. 做好初中数学的总复习教学、提高复习的最终效率,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最终成败. 多年来,我国的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始终受制于应试教育,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一度让我们的总复习偏离了正确的方向,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 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地反思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错误与不足,积极研究提升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的创新模式,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围绕教学大纲,精心制定总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较多,内容上也比较杂,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贯穿于初中教学的始终,再加之初中生很难长时间保持对学习的注意力,因此会经常出现学了新知识而忘了旧内容的现象. 因此,教师务必要紧紧地围绕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精心地设计和编制总复习计划.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所编写的复习计划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可以采取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手段,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科学地编制一套体现重点知识的测试题,并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在试卷的批阅中收获反馈信息,将那些出错率较高、容易混记或者是掌握不牢的内容在复习中重点突出.

二、侧重集中练习,以收获最佳复习效果

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将复习内容梳理分块,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这一阶段的综合复习. 在这一阶段中,要高度重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做到反复练习,增强记忆. 可以结合系统知识与章节习题,再辅助以必要的模拟题. 教师必须要精选习题,对于学生完成的习题要第一时间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脉络,更好地巩固复习效果. 在精选综合练习题的过程中,要重点注意三方面内容:首先,所选择的引入题必须要典型,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其次,习题必须具备灵活性、启发性与综合性,例如,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与证明,圆的证明题中圆心角、圆周角以及圆幂定理等的应用都是重点知识,比较不容易掌握,因此必须要抓住、抓牢;最后,例题设置要有一定程度的变通性与拓展性,如命题“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加上条件“对角线互相垂直”可以改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如果加上“对角线相等”的条件即可得到“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去掉“垂直”后可得“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因此要通过条件或者是结论的改变让问题逐步地深化,从而得出更深层次的结论方法. 三、引导学生克服对新题、难题的畏惧情绪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开放性试题”与“探究性试题”. 考试中诸如此类的问题已经屡见不鲜,甚至一些人还用此来衡量一套试卷的品质. 而加强这方面内容的练习,也确实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想解决好这类问题,就要求学生必须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解题经验,培养自身的探究意识,养成发散性的思维习惯,才能做好“开放性试题”与“探究性试题”.

四、重视模拟训练

教师要通过必要的模拟训练来增加学生的考试经验,要引导学生掌握如下答题技巧:首先要合理安排考试时间,要用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去完成填空题和选择题,不懂的问题先放下,完成自己较为擅长的题目,再返回认真研究较难的题目;其次要注意不要漏题,必须要在总复习中全面适应试卷中的主要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证明题、应用题、开放题以及压轴题;最后,教师必须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掌握程度做到了然于心,以便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五、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复习的能力

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是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的关键之所在. 这一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思想引导开始,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索. 从审题开始,让学生熟练地阅读,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法. 在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复习习惯之后,要适当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设置一些难点内容的阅读提纲,并安排思考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一步地拓展阅读,内容也要涉及一些数学课外材料. 此外,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小组活动、班级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们相互启发,在讨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畅谈理想,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自主复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轻松并且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课堂环境.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对于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复习效率的高低会对学生的中考成绩产生极大的影响. 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如果总复习的效果欠佳,那么就无法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初中数学的总复习必须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复习方法和思路,切忌死记硬背. 教师在知识归纳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要细化、量化复习内容. 此外还必须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注意做好学生的内心疏导工作,从而让学生能够享受数学总复习的过程,并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卫德彬.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的教学体会[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0(01).

篇9

一、伙伴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

(一)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完成,是职业修养提高的过程,也是教师新手成长为成熟教师的过程。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全面的成长。而当教师面来着来自工作、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导致部分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产生问题行为,如对学生的忽视、偏袒、羞辱、体罚时,这不仅仅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更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何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环境,解决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需要各界的大力支持。

(二)伙伴教育在教育中的应用。

伙伴教育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伙伴教育致力于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为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教育的长远发展为根本目的。我国的许多教师在试行伙伴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强调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主张学生和教师之间平等的对话。这种教育理念能够使学生从小就培养其合作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能促进学生全面长远发展的教学理念。

二、伙伴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伙伴教育”的理念下,教师与教师之间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探讨和切磋共同确定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方程、函数和圆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并且通过听评课的方式,学习“伙伴”的教学策略和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拓宽了数学逻辑思维和解题思路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另外,通过伙伴之间交流的这种方式,尤其是与优秀伙伴的交流,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养成崇高的专业情操,更加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更加热爱数学这门学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二)增强初中数学教师的科研意识。

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的同时,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惑。如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通过教师伙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到更多的心得和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如果是伙伴之间没法解决的问题,就会上升为研究问题,在整个专业或在整个学校里进行相关讨论,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

(三)培养初中数学教师的创新精神。

创造性是教师劳动的一大特点,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不可能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去塑造他,需要教师由教育的机敏性,创造性的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数学教育中,教师伙伴之间通过对同一道数学题进行不同方法的探索,这本身就会一种创新。另外,这种伙伴交流容易使教师擦出智慧的火花,产生灵感,更容易激发教师创新的热情。

三、伙伴教育理念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

(一)从自身出发——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首先,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知识经验,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根据舒尔曼提出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在“伙伴教育”的理念下,教师伙伴之间通过探讨,要确定:初中数学应该学哪些知识,其中重难点是什么;在讲初中数学时应该用到哪些教学法的知识;关于初中数学这门课程的整个教学思路、教学体系和框架及难易程度问题;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具体情况,灵活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其次,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它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核心因素。在“伙伴教育”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师伙伴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认知能力,增强自身解决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提高数学教学监控能力和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最后,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形成的有关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和价值的理想与信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精神内核。在这一方面,教师伙伴之间交流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也可以介绍自己比较崇拜的教育名家(如丁尔陞,杨武之、陈建功)的教育思想,学校通过教育大讲堂请魏书生、李镇西、任小艾等一些当代教育专家进行讲座,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养成崇高的专业情操,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更加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二)学校、社会配合——多途径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

篇10

[关键词] 函数教学;初中数学;有效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中函数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是一门基础的课程,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函数思想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非常基本而且重要的数学思想,函数的意义并非简单的一个名词,而是包含了变化过程中变量的命名及相对关系的阐述.

初中数学中的函数知识,主要涉及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是中考的重点内容. 函数作为一个整体知识体系,其各个具体的函数都是函数的特例. 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立足于数量的角度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映,主要研究客观事物的运动与变化.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在初中数学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遵循数学学科的共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体现函数思想、体现函数教学的规律性与特殊性,同时重视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读图、画图与图象分析能力的提高,不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函数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1. 引导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函数知识的一个突出特点即为抽象,所以在对其初步接触时,学生不易理解与掌握. 而函数的概念都是经长期发展与经验得出的,因此,在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函数概念的深刻理解,这也是学习函数的基础. 教师还应尽量用简练的语言促进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争取从整体上把握函数的概念与含义,更加了解函数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学生初步了解函数的基本知识后,可为学生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自己收集数据,比如每个家庭每月都会缴纳的电费、水费、煤气费等缴费单据,让学生通过所学的函数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获取结论,勇于提出新的问题.

2. 数学教师可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活动的源泉与动力,而初中数学中的函数知识又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的典型特点,所以学生不易产生兴趣,甚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培养与激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对函数知识产生想学的动机,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

例如,教师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工具,在课堂教学之前提前准备一些资料,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将函数的概念、所涉及的隐含知识等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利用多媒体视频或动画,也可将函数的变量关系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以篮球为例,投球进篮时,球会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这个弧线就可以用函数的相关表达式表示,利用多媒体会更加形象地展现这个“弧线”.

3. 将生活实例引入教学之中,将函数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效联系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来源.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知识应该来源于生活,且最终为生活服务. 因此,在初中数学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生活化例题的引入,贴近学生的实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比如,当前比较火热的电影票房收入与售出张数之间的关系,商业中果园的利益计算、成本关系等都涉及函数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利用之前学过的某些知识循序渐进地带入函数知识,以便学生更容易接受,促进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二次函数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引入新课,比如正方形与圆形的面积公式,首先分析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可知正方形的面积S和边长a之间的关系即为一个二次函数;圆的面积公式S=πr2也是一个二次函数. 而正方形和圆形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比较熟悉,所以从此处切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与理解.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也能更深入地掌握二次函数,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并不断领悟二次函数.

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的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例,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其学习兴趣.

4. 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效果,数形结合进行教学

数形结合主要是通过数和形的互相转换,将抽象复杂的函数问题转换为更加简单且具体的问题. 数形结合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也是函数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图象更具直观性,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良好凸显,也便于将事物的某些本质属性更加直观且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印象与记忆,同时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函数图象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良好体现,也是探讨函数性质非常重要的工具. 函数图象能更加形象、直接地将函数值范围、自变量取值范围以及变化规律等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对函数性质等的理解与掌握. 若能较好地利用图象的这一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为之后的数学与相关学科的学习发挥促进作用.

因此,在初中数学的函数教学中,函数图象教学应贯穿教学始终,教师应重视学生看图、分析图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所画的图象,跟随教师一起画函数图象,独立进行函数图象的绘制等. 这样,有利于函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通过函数图象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多画图、多读图,促进学生分析图象的意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以二次函数的图象为例:

教师可先将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呈现给学生,再引导学生用点描图,进而做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1所示. 作图结束后,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分析其特点,如顶点坐标、开口方向、最大值、最小值、对称轴、函数定义域等. 最终,由简单的y=x2拓展到标准的二次函数y=ax2+bx+c(a,b,c均为常数,且a≠0). 画图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观察与思考,而不是单纯地为了画图而画图,并且以直观的图象化的教学方式解决函数问题,注重学生数形结合思想与思维方式的培养.

此外,教师还可应用多媒体动画或视频等实现函数图象平移的形象演示,促进学生对函数变量在图象上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函数特点,不断提高学生对函数图象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5. 建立相应的目标函数模型

数学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数学模型可以被有效地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函数知识进行分类,例如,最低费用、最短路程、利润最大化等问题均可被归纳为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 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目标函数模型,对已知变量和条件进行确定,结合实际问题,用所学函数知识解决函数模型,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与重要性.

6. 巩固所知,不断反思

温故而知新. 数学函数的学习应注重练习与巩固,引导学生发现解题的乐趣,享受数学的乐趣. 此外,教师还应在学生练习后给予一定的评价与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有效深化对函数问题的理解,同时,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因为反思是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与动力.

比如,这道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还有哪些,还有没有更加简单、快捷的解题方法等,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练习与反思,真正做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