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监督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市场监督报告

篇1

一、年棉花供求形势和市场价格走势。

从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看:年,我市共种植棉花50万亩,比上年增长50%,由于受夏季涝灾影响,单产下降30%左右,总产与去年基本持平,预计20000吨。

从棉花种植业户看:去年棉花收购价格波动大,等内籽棉最高达到3.5元/斤,最低2.5元/斤,平均价格2.8元/斤,亩产籽棉600斤,亩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今年,今年农民种棉积极性空前高涨,虽然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但收成欠佳,同时种植棉花成本也大幅度增长,承包土地价格翻了几番,最高达到700元/亩,这样承包地种棉成本每亩达到1000元左右,非承包地种棉成本400元/亩,按亩产籽棉400斤计算,平均2.5元/斤才能不赔本。棉民收获的棉花多数存放家中观望市场价格变化,已出售的不到1/4。

从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看:

第一,去年新棉上市之初棉花收购价格较低,之后上涨,之后回落,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有得有失,不能很好把握市场行情的企业就会亏损。企业怕再赔本不愿高收,不敢多收。第二,国家实行从紧的金融政策,棉花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困难的问题,我市棉花加工企业全部是小型企业,几乎没有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大多是靠集资收棉,难以满足收购需求。第三,目前国内市场皮棉价格12200元/吨,依此计算企业籽棉收购价格在2.4-2.5元/斤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由于前期籽棉价格上涨到2.7-2.8元/斤,农民不愿低价出售,出现企业“购棉难”的问题。

二、棉花收购、销售、价格、质量、库存情况

截止目前,20家有资格的企业共收购棉花80吨,销售30吨,库存50吨。多为二级棉花,销售价格12200元/吨。其中供销社系统5家棉花企业都进入转制程度,收购量较小,共5吨左右。

三、资金筹措落实情况

目前,棉花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困难的问题。全市20家有资质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中有5家为供销系统集体企业,由于近年来生产经营状况欠佳,农发行停止了对其贷款发放;其他9家企业均为民营企业,起步晚,规模小,农发行不敢放贷。从商业银行贷款情况看:国家实行从紧的金融政策,我市棉花加工企业全部是小型企业,几乎没有能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大多是靠集资收棉,难以满足收棉需求。

四、清理整顿棉花市场秩序和质量监督情况

为严厉打击棉花市场上的不法行为,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保护农民和合法棉花企业的利益,县工商局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统一部署,集中力量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棉花市场专项检查行动。检查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更多地采取暗访,正常检查与节假日检查相,重点放在节假日,8小时内与8小时外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安排好8小时以外的监督检查。检查中,突出重点,对所有取得资格的企业进行了复查,对不符合条件或未经省政府资格认定而擅自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的企业和个人,坚决予以取缔。允许有资质的棉花加工收购企业跨地区收购,对外来有证企业和个人积极予以支持和保护,不限制、不打击。通过检查,有效地整顿了棉花市场秩序,促进了棉花市场流通。技术监督局定期不定期地对我市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一是通过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棉花质量管理和重要性,异性纤维混入的危害性,做到家喻户晓。二是指导棉农、企业采摘、晾晒、挑拣籽棉,防止采摘收购加工等环节混入异性纤维。三是印发棉花质量管理宣传材料,使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明确质量标准和法律责任。四是不定期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进行检查或抽查。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基本杜绝了压抬等级、混等混级、掺杂使假、质量与标识不符等问题。

五、上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国家等有关部门出台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意见,召开全国棉花电视电话会议以后,我们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全市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学习了会议精神,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工作要求。通过传达学习,有关部门和企业认清了今年的棉花工作面临的形势、今后棉花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促进了全市棉花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棉花产业化经营情况

我市在棉花产业化经营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企业,如我市公司去年新上棉花加工厂,并与部分农户签订彩色棉花种植订单合同,发展彩色棉花生产基地3000亩;我市公司全部设备省内一流,拟于明年与当地农户签订订单,并从事优质棉种生产,发展前景较好。

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信誉低,贷款难度很大,筹集资金渠道窄,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棉花收购,影响了企业效益。二是棉花市场的放开,虽然打破了地域间的封锁,加快了棉花流通,活跃了棉花市场,解决了农民卖棉难和打白条现象,但是,由于市场管理跟不上,措施不得力,致使棉花流通市场比较混乱,特别是大批外地小商贩的涌(本文权属课件之家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网络.com查看)入,他们进村到户,缺斤短两高价收购,抢占市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三是棉花收购加工市场的准入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取得资质证书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成为计划、工商、质监等部门调度和监管的重点,检查、验收、报表频繁。而未取得证书的企业涉及这方面的事较少,近年来工商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大,致使这部分企业能够正常的进行无证经营,效益较好。

篇2

文化市场办第三季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

根据全局工作安排,我科室负责文化市场的行政审批及日常监督管理,一年多来,我科室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服务新区文化市场,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反腐倡廉,着力加强领导作风干部建设,为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加强制度建设,晒出“权力清单”。我科室将文化市场审批各项行政权力的职权目录、工作流程、行权标准、办理时限、办事指南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梳理上报,并通过党务公开栏和网络等多种载体对外公开,共晒出8项行政权力,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打开防控系统,办事群众可以在我局网站“办件动态”栏,了解整个行权过程和办理情况;我科室现已实现网上审批,通过“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办理群众可随时查阅相关办事内容、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

二、认真查找廉政风险。根据我科室各自岗位职责和分工,通过自己找、大家提、群众议、集体定等方式,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对查找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客观评估风险,并经局办公室审核把关后,录入局廉政风险信息库。

三、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定期开展监管对象满意度调查、做好投诉举报接待工作、设立作风纪律监督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听取各阶层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力营造和谐、稳定、公平的文化监管环境。

篇3

继2008年底中国移动搜索快速增长后,移动搜索在搜索量方面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但也呈现出了环比增速放缓的现象,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分析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移动搜索用户的增长是以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为前提,在各类手机应用不断映入用户眼球的背景下,2008年第3季度移动互联网用户呈现环比43%,同比呈现206%的增长速度,随后由于用户的期望和体验的反差导致用户增长的放缓,从而一定程度影响了移动搜索用户的增长。但随着3G新应用的不断创生,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预计下一波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将在2010年初展开。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搜索运营商基于用户的使用反馈,在运营过程中对产品的不断完善和更新,移动搜索产品日益丰富而且用户使用更加方便,用户对移动搜索服务的熟练使用将减少用户使用多关键词搜索同一内容的尝试,在前期将一定程度减少总体搜索量,但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想要搜索的内容。

而对于中国移动搜索引擎的PV进行统计发现:2009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搜索因此市场日均PV量达9.09亿次,环比增长0.6%,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0%。而2009年随着总体搜索量的增长PV量不增反减,主要归因于搜索精确度的大大提升减少用户单次搜索请求所带来的PV量,另一方面用户对网页之外的音乐、图片、软件等内容的搜索请求数增多,但此类内容的单次搜索所带来的PV明显小于网页搜索所带来的PV。

研究定义:

移动搜索网站整体日均搜索量:指当季度平均每天用户对中国移动搜索引擎网站提交的搜索请求数总和。

移动搜索网站日均搜索量:指当季度平均每天用户对该搜索业务提交的搜索请求数。用户对于搜索结果的翻页不作为二次请求。

篇4

梅婉雯,女,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215200,住院医师,研究方向:急救工作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血液灌流

临床上川乌、草乌等有祛风除寒、温经止痛的功效,加入酒泡制后口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痛、腰腿痛等有较好效果。但泡制或服用不当或误服可导致乌头碱中毒,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致死亡。我院2010年3月收治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1例,常规治疗无效,血液灌流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5岁,3月25日因自服药酒(内含生草乌及生川乌等成分)两大口,量约100ml,2小时后感四肢麻木,恶心呕吐。查体:血压92/57mmHg,心率188次/分,心律不齐,神志朦胧,心电监护提示:“室性心动过速, 室早二联律”。 入院诊断为: ①乌头碱中毒,②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入院后常规予洗胃,开放静脉通道,补液促进毒物排泄,给予可达龙、利多卡因等药物反复静脉推注抗心律失常,但效果不明显,未能转复窦性心律,并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予胸外心脏按压,多次施行同步电复律术效果不理想,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持续长达30min,查血肌酸激酶,206U/L,肌酸激酶-MB,83U/L。床边心电图:室早二联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考虑和乌头碱中毒致心肌损害有关。为了促进毒物排泄,给予血液灌流治疗2小时。期间患者呼吸困难,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经血液灌流治疗1h后,患者心律即转为窦性自主心律,第2天患者神志转清,脱离呼吸机随后拔除气管插管,第4天治愈出院。

2 讨论

乌头碱是毛莨科乌头属草本植物的主要成分,为一种毒性剧烈的生物碱,乌头药用其块根,主根为乌头,旁根为附子,乌头性热,味辛苦,全株有毒,以根最毒,次为种子和叶,主要有毒成份为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亲脂性强,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易从消化道、破损的皮肤吸收,其吸收和排泄均较迅速,主要在肝脏和肾脏代谢,从尿液和唾液中排出体外。乌头碱类中草药具有祛寒、散风、温经、止痛之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腰腿痛、跌打损伤、抗风湿及滋补温阳等,治疗剂量有强心作用,中毒原因多为煎煮炮制不当,乌头类药物浸酒饮用或服用民间医生自制含乌头碱类药物的制剂过量,乌头碱毒性极强,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纯乌头碱结晶成人口服0.2mg即中毒,2~4mg即致死[1]。乌头碱易溶于酒精,故生药泡酒或配酒后服用更易中毒,急性中毒致死率可达3.1%[2]。

乌头碱引起心理失常的机制复杂:1)兴奋心脏迷走神经,释放大量乙酰胆碱,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和房室结的传导性,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另外,乙酰胆碱作用于心房肌细胞可导致心房肌绝对和相对不应期缩短,易于折返,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2 )心脏毒性:乌头碱对心肌有特殊的亲和力,直接作用于心脏,出现心肌的损害,导致异位节律、心肌各部分兴奋、传导和不应期不一致,复极不同步,形成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严重时出现心室颤动[3]。

乌头碱中毒目前缺乏有效解毒药,治疗越早越好,早期彻底洗胃,阻断毒物的吸收,控制心理失常。本例患者系乌头碱中毒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长且较为顽固,虽经反复多次的同步电复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患者心律失常仍未能得到有效纠正,考虑和口服毒物的剂量较大和救治时机较晚有关。该例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及时使用电动洗胃治疗阻止了毒物的继续吸收,并果断地采取血液灌流治疗促进了毒物清除,积极的补液脱水治疗促进了毒物的排泄,是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措施。

血液灌流是利用碳肾中的活性炭吸附血液中的毒物,以达到血液净化目的的方法,主要用于中分子物质,小分子环状结构物质和部分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物质的清除。乌头碱二萜类生物碱,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分子结构中含有环状结构,所以血液灌流效果较好。血液灌流是治疗乌头碱中毒的一种有效方法[4]。

参考文献

[1]任引津,张寿林,倪为民,等.实用急性中毒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1-912.

[2]赵初环,卢中秋,黄维佳,等. 血液净化治疗乌头碱中毒.中国内科杂志2001,40(7):502.

篇5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和及时消除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满足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1.3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调配合,强化监测预警,处置规范有序,信息资源共享,控制快速有效的原则。

2.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县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县协调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协管副主任、县商务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应急办、县发改委、县粮食局、县*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局、县工商局、县物价局、县质监局、县药监局、县畜牧水产局等部门负责人为协调小组成员。

县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由县商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2.1县协调小组

统一领导全县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工作;组织实施本预案;研究决定全县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工作的重大问题;部署和总结年度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工作。

2.2.2县协调小组办公室

负责组织协调执行县协调小组的决定;组织编制、实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计划;利用市场运行监测网络,及时、准确收集、综合、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信息;协调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挥、保障、解除等环节的有关问题。

2.3县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县商务局承担县协调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做好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及市场调控工作;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完善应急商品投放网络建设;负责市场供应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部门衔接。

县发改委、县粮食局负责县储备粮、食用油的投放和市场供应,组织粮油企业做好加工销售工作。

县*局负责维护生活必需品供应场所的治安秩序,依法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县财政局负责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经费,并监督使用。

县交通局负责保障应急商品的公路、水路运输畅通。

县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

县工商局负责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查处案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县物价局负责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必要时依法实施价格干预措施或者紧急措施,开展价格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县质监局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生活必需品质量安全。

县药监局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

县畜牧水产局负责组织畜牧水产品生产和市场货源供应。

3.预防预警机制

3.1预防预警信息

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体系,对全县城乡生活必需品市场进行监测并实行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市场异常波动。

3.2预警信息收集和报告

商务部门负责督促定点监测企业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有关数据资料。

商务部门在做好重点企业信息监测工作的同时,要深入当地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综合超市和其它商品销售场所,现场监测生活必需品价格。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市场异常波动,要按规定的报告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

县商务局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并及时向县协调小组报告,同时通报县有关部门。

3.3预警信息报告、确认和

3.3.1大型批发、零售企业如出现抢购,导致生活必需品价格在较大范围内猛涨或商品断档脱销,要在1小时内向当地商务部门报告。监测到市场异常波动或接到报告的商务部门,要立即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和确认,并在确认后1小时内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同时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商务主管部门报告。公民、社会组织发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异常现象,可通过电话等各种形式向当地商务部门或县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接报后,要进行核实和分析,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并按规定逐级上报。

3.3.2经核实确证为IV级、III级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的,确证单位在核定后1小时内向当地人民政府和县商务局报告,县商务局接报后立即报告县人民政府,并在2小时内向发生市场异常波动的所在地预警警报。经核实确证为II级、I级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的,县商务局要要核定后1小时内报告县人民政府,按规定报告市级商务部门,并通报县有关部门。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级别

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事件根据其市场异常波动的程度和可能发展趋势,分为一级(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四级,颜色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4.1.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V级:

(1)在1个乡镇发生市场异常波动的;

(2)情况特殊需作为IV级市场异常波动的。

4.1.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II级:

(1)在城区内发生市场异常波动的;

(2)在2个以上5个以下乡镇发生异常波动的;

(3)情况特殊需作为III级市场异常波动的。

4.1.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I级:

(1)在5个以上15个以下乡镇发生市场异常波动的;

(2)情况特殊需作为II级市场异常波动的。

4.1.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级:

(1)在全县所有乡镇发生市场异常波动的;

(2)有1个以上相邻县市区发生市场异常波动的;

(3)情况特殊需作为I级市场异常波动的。

4.2应急响应行动

4.2.1IV级、III级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发生后,县协调小组办公室启动应急预案,并负责指挥处置和组织协调。

4.2.2II级、I级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县协调小组负责指挥处置和组织协调。

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发生后,商务部门要按程序迅速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商务部门报告,并在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4.3信息报送和处理

4.3.1建立快速应急系统。商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网络,确保信息准确、传递及时。

4.3.2信息采集和处理。协调小组办公室接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信息后,要及时了解情况,分析事发原因,提出处置建议,并报告县人民政府和上级商务部门。

4.4应急处置

4.4.1信息引导。县商务局要在加强城乡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的同时,认真做好市场供应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发现可能引起市场波动的苗头时,通过新闻媒体正面通报市场供求状况,及时消除城乡居民恐慌心理,正确引导消费。

4.4.2保障市场供应。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1)企业供应链采购。商务部门要督促商贸流通企业与生产者、供应商积极组织货源,动用商业库存,保障市场供应。

(2)区域间调剂。从周边未发生市场波动的地区紧急调动商品,进行异地商品余缺调剂,稳定市场。

(3)动用储备物资投放市场。首先动用地方储备物资投放市场,当地方储备物资不足时,再按规定权限向上级申请动用市级储备物资,并可争取省级储备物资投放市场。

(4)依法征用。按市场异常波动发生前的合理价格,紧急调集生活必需品、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或者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用法人或自然人的生活必需品、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

(5)价格干预。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扬时,采取必要的价格行政措施,包括限定差率或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

(6)定量或限量销售。情况特殊时,对食品等基本生活品实行统一发放、分配和定量销售。

4.5信息

信息要遵循及时准确、把握适度、突出重点、分类处理原则。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发生后,县协调小组办公室安排专人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信息工作。

4.6应急结束

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处置完毕,由县协调小组宣布应急结束。

5.善后工作

5.1善后处置

相关部门负责善后处置工作,包括参与应急处置的商贸流通企业的补偿、应急处置费用的支付等事项。

5.2分析评估

县协调小组对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予以总结,作出科学评价,并报告县人民政府。

6.应急保障

6.1物资保障

建立与突发事件应急相适应的粮食、食用油、食糖、食盐、肉类等生活必需品和其它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商业企业要保留必要的周转储备。

6.2经费保障

县财政合理补助调动、投放应急商品发生的各项费用。

6.3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建立应急商品铁路、公路运输“快速通道”,确保应急商品运输畅通。

6.4治安维护

*、农业、工商、卫生、质监、物价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等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实行价格干预措施或紧急措施。农业、卫生、质监、药监部门要加大食品卫生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7.监督管理

7.1宣传、培训和演练

县商务局要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对处置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处置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7.2监督检查

县商务局、县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县有关部门对本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应急措施到位。

篇6

目前,我国消防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管理。消火栓箱是属于强制检验制度的消防产品。GBl4561-2003《消火栓箱》标准规定了消火栓箱的定义。消火栓箱是在指安装在建筑物内的消防给水管道上,由箱体、室内消火栓、消防接口、水带、水枪、消防软管卷盘及电器设备等消防器材组成的具有给水、灭火、控制、报警功能的箱状固定式消防装置。按标准要求,在建工程中使用的消火栓箱应是一个整体产品,然而从目前市场选用消火栓箱产品的情况来看,消火栓箱的生产、销售没有按照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来进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价格混乱、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2.在建筑工程消火栓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产品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

目前生产消火栓箱的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大都仅生产箱体、室内消火栓等消火栓箱中的1-2个零部件,内配器材的选用均从其他厂家采购,采购对象以确认合格评定供方为主。这些厂家在申请消火栓箱取得国家型式检验报告时,选用的内配器材相对来说质量能保证,而且品种相对比较单一。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市场价格以及与供方单位的合作关系、供方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因素造成了消火栓箱生产厂家不能一如既往选择与型式检验报告一致的内配器材厂家,箱内器材与原检验报告不一致的问题比较突出、内配器材选择的随意性比较大。其次,消火栓箱厂家未按消火栓箱标准规定的检验规则开展检验工作,导致产品销售与产品检验处于脱节状态。进货检验制度流于形式是厂家检验环节的通病。大部分厂家认为采购的消防水带、水枪等外购配件均以通过内配器材厂家的检验,实际操作过程中忽视或减少了进货检验过程。另一面,消火检箱厂家在出厂检验过程中未按GBl4561消火栓箱7.2条规定对消防水带与水枪、消防水带与接口、消火栓与消防水带之间的连接性能试验等项目进行检验,从而导致了产品整体未经严格的检验程序流通到市场,影响了产品质量。

2.2产品不符合市场准入制度

从消火栓箱的安装工艺来说,一般是先安装室内消火栓和箱体,工程完工后再配置内配器材,产品进入施工现场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按照市场准入制度,消火栓箱是属于强制检验制度的消防产品,是一个独立的消防产品,消火栓、消防水枪、水带接口,消防水带、消防卷盘等内配器材也是一个独立的消防产品,只要符合市场准入规则,产品均能单独进行销售。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特点和消火栓箱安装工艺的特殊性形成了工程中使用的消火栓箱的来源形式五花八门,尤其是以销售单位、施工单位随意组装的消火栓箱不符合市场准入的情况比较突出,消火栓厂家直接出售空箱给中间供应商或建筑工程单位的现象也比较普遍GBl4561-2003消火栓箱标准规定了消火栓箱应是一个整体产品,应用在建筑工程中的消火栓箱应符合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但由于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价格问题、采购、施工人员不懂标准、工程安装与采购的矛盾导致了可以随意选择箱体、选择内配器材,直接导致了市场上销售的消火栓箱不符合市场准入制度,产品整体销售率低。

2.3产品抽检合格率低,伪劣产品占主导局面

以2005-2006年无锡消防支队防火处对市场选用的消火栓箱及内配器材监督抽查为例,产品合格率仅为41.7%,其中由流通领域供应的消火栓箱合格率仅为20%。通过监督抽查和查处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我们发现厂家和销售商对于市场准入制度的理解以及正确执行消火栓箱标准存在着认识误区。不管是消火栓箱厂家还是流通领域的销售商,其生产、销售消火栓箱的概念只是“组装”消火栓箱。其次,由于市场价格竞争、各地消防部门监督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厂家和中间商自由选择内配器材组装消火栓箱的问题突出,造成了产品质量下降、并为衍生假冒伪劣产品创造了条件。从无锡地区市场上销售的一套标准箱(800×650MM)的价格来看,均价在380元左右。其中价格最低的一套只有230元左右,价格高的达到560元左右。价格低于380元的标准箱一般都是组合拼装而成,属于不符合市场准入制度的产品。为了追逐利润和工程竟标,一些不法厂商和中商采用一些“贴牌”甚至未经市场准入的内配器材自行配置消火栓箱,严重影响了消火栓箱产品质量,而且造成了市场价格的混乱,影响了产品在建筑火灾中发挥的有效作用。

3.浅析建筑工程使用消火栓箱的管理对策

3.1 完善产品查处的相关法规

《消防法》第十九条第一款和四十四条第一款阐明了对生产、销售消防产品必须符合依照产品质量法确定的规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消防产品,并对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消防产品制定了罚则。而目前市场上消火栓箱厂家或供应商不按照消火栓箱型式检验报告规定的内配器材而自行配置内配器材或自行组装消火栓箱进行消火栓箱生产、销售,实际上是不符合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从严格意义上讲,法律法规在对于不符合市场准入制度的查处未能明确。因此,加快消防产品查处的相关法规的修改进程,对于打击查处一些不法产品显得尤为重要。据《消防法》修订消息,目前己增加了对消防产品相关的处罚依据和罚则内容。

3.2切实加强源头性管理

一、 要切实加强对生产企业的源头性管理。目前,消火栓箱的销售以厂家销售箱体到流通领域,供应商再将箱体与内配器材组合在市场上销售占很大流通领域的比例,这类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很普遍,也是消火栓箱最突出的问题。对于消火栓箱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笔者认为消防监督部门可以通过建立行业自律、召开座谈会、签定质量承诺书等形式倡导企业遵守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把好质量关。同时设立消防产品举报制度,举报非法生产、非法销售,杜绝厂家卖空箱,净化消防品市场。还可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现场生产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企业贯彻标准。目前公安部评定中心检查组对产品的监督检查采取“飞行检查”,发现实际生产与型式检验报告不一致的产品就立即暂停、吊销生产单位的证书和检验报告,也正是加强生产企业源头管理的重要举措。

二、 要重点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窝点”。消防监督部门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和验收过程中一旦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应一查到底,特别是对于无市场准入制度和一些“贴牌产品”要重点查处。必要时可以联合工商、技监、公安刑侦、打假等部门协同作战,查清制假贩假的根源,违法产品的货值金额超过法律法规限定的要通过办理刑事案件移交来提高打击力度。

三、 要规范流通领域消防产品的经营管理。消防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安全产品。作为流通领域的供应商如果不了解消防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不了解产品标准,不了解消防设施(产品)本身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的作用,而只是进行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注定会忽视产品质量,相反为了迎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为了工程竟标相互杀价而采购一些廉价、质量低劣的产品。笔者认为流通领域的整治是消防产品整治的一个突破口,流通领域的规范经营直接影响到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优劣。根据公安部去年消防产品专项整治的分工,流通领域的消防产品管理由工商部门负责,消防监督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应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通过工商部门在营业执照年审、日常监督检查等环节中宣传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查处违法销售现象,发挥部门合力作用。

3.3加大市场监督抽查及处罚力度

加大产品监督抽查及处罚力度是有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重要途径。从产品管理角度来讲,产品首先要符合市场准入制度;而判别消火栓箱质量的优劣,应通过检验手段来判别,即通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和今年5月1日实施的《消防产品现场判定规则》进行现场判定。各地应抓紧现场判定规则的宣贯与实施,充分发挥消防产品的现场判定优势,加大检查频次、扩大检查范围,最佳发挥人员的监督资源。突出对公众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等重点工程选用的消火栓箱的监督抽查频次。在监督抽查中发现建设单位、销售商、施工单位自行配置内配器材组装成消火栓箱用于在建筑工程或进行销售,未能提供有效检验报告的可以不经抽检程序直接立案查处。同一地区对消火栓箱产品的检查内容、查处标准应相对一致,对于不符合市场准入和符合市场准入经抽检不合格产品的处罚要有区别,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应追究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篇7

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推动企业认真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并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全面排查治理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工作安排

(一)监督检查方式

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分为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

日常监督检查,是指根据检查计划,按照《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规定的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对被检查单位实施的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检查包括重点时段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监督检查是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省、市监管部门和县人民政府及其所属有关部门统一部署的,或根据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实施的,对被检查单位的特定设备或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监督检查的项目和内容

日常监督检查的项目和内容按照《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现场安全监督检查项目表》的规定执行。

专项监督检查检查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检查项目和内容,按照相应部署的具体要求执行,如无专门明确的,参照日常监督检查的检查项目和内容执行。

(三)监督检查时限

1.日常监督检查时限为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具体由各监管部门根据本辖区本监管范围的实际情况确定。

2.专项监督检查时限由各监管部门按照文件要求统一部署实施。

3.对检验、检测机构报告的重大问题,需要实施现场监督检查的,特设科接到报告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查。

4.针对投诉举报的内容,需要实施现场监督检查的,由接到投诉举报的监管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派出检查人员进行检查。

三、监督检查工作分工及要求

1.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及专项监督检查按照特种设备网格化管理及属地监管规定,由各市场监管所负责实施。

2.各市场监管所负责对辖区内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特设科。

3.各市场监管所将有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检查记录复印件及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报告交接书一同及时上报给特设科,特设科以此为依据进行妥善处理。

4.对在辖区管辖范围内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要全面建立起网格化监管台账,并由监管人员确立签字后报特设科存档备案,每年日常监督检查次数不得少于1次(对在年度内已经进行了检查且合格的特种设备,在其检验有效期届满时要进行再次检查,确保特种设备在检验有效期内进行使用)。

5.各类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的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设备,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和县政府统一部署,结合属地监管工作实际确定。

篇8

深圳和上海的股票交易市场,大约有超过上

千家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中国《公司法》要求上市公司选择由董事会和监事会构成的双层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为决策单位,而监事会则为监督组织。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均由股东委任。

《公司法》规定中国的上市公司在其提交给中国证监会(CSRC)的年度报告内,需要包括一份监事会年度报告(SBR)。然而,投资者是否关心监事会报告的作用?提供监事会报告是否就表明监事会的高效性?如果投资者并不关心,那么公司的年度报告因为缺乏有效信息反而成为规章带给上市公司的负担,因此就可以成为取消监事会报告的充分理由。同样,监事会是否也没有必要再设立,毕竟它的运作是需要成本的。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除了中国,还有许多其他国家,如法国、德国、荷兰的公司也采用包含了监事会的双层公司治理结构。人们普遍认为,法国的双层董事会结构是一种良好愿景的模型,其包含的优势和建议能强化监事会的功能以限制执行董事的权力。

缺失监事会报告的市场反应

我们首先探讨一下监事会报告。评估监事会报告的作用,有两种途径:其一,可以通过报告后股票市场对此的反应来检验。然而,尽管监事会报告是公司年度报告本身的一部分,但在现实中,投资者通常把包含在公司年报中的众多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来解读,很少只就监事会报告部分做出反应。其二,通过缺失该报告来检验市场对此的反应。如果人们相信监事会报告包含了有效信息内容,而且这些信息对于投资决策的做出是有用的,那么监事会报告的缺失,必然会对该公司的股价产生异动影响。尤其是监事会报告没有包含新的决策信息时,也就不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预期。

我们以中国某上市公司(我们称之为C公司)为例。1998年,C公司在其公布的年报中没有包含监事会报告。当时,这是中国上市公司中惟一一家没监事会报告的案例。这是否会引发投资者的消极情绪?

C公司是一家老牌的国有企业,1974年曾是中国最大百货商场之一。1992年6月,它组建为公司,四年后在上海证交所A股市场上市。此后,虽然股权几经辗转,但其法人股所占比例一直高达40%,公司的控制权仍属于地方政府。在公司的运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地方政府。该公司的监事会最初组建于1992年,1995年时其成员共5人:包括兼任公司党委书记的主席1人,兼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的副主席2人和独立监事3人(会计或经济学家)。到了1998年,主席和副主席仍留任,3名监事均换作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的主任。然而,当时的监事会主席并不乐于位居监事会,他的目标是董事会主席。这也为此后他与董事会间隙丛生埋下了伏笔。1996年他从政府部门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却没有同时辞去监事会主席一职。 此后他不再对公司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作为。1998年3月又适逢实干的监事会副主席卸任,C公司的监事会报告便在这一年夭折。

市场对C公司年报中缺失监事会报告有何反应?如下表记录了C公司年报中缺失监事会报告前后的股票市场的数据。C公司年报公布于1999年4月9日,我们以4月8日、9日的数据为事件样本数据。这两日的异动回报率和超额回报率共计为-1.8%。特别是在4月9日,公布的年报中缺失监事会报告后,此数值为-4.1%。这无疑印证了监事会报告的缺失的确给C公司带来不良的市场反应。然而C公司的审计师,却没有对此做出任何明确的审计意见。

中国的监事会现状分析

我们再回到监事会本身。总的来说,中国的监事会共有四种类型:受尊敬的旁观者、友好的顾问、严谨的监督者,以及独立的监督者。

受尊敬的旁观者

作为一种受尊敬的旁观者,监事会的惟一功能就只能是形式上的存在。监事会一年开两次简短的会议。监事们要么是技术上缺乏应有的能力,要么是缺乏目的而退休。有关公司运作、董动和董事会的及时信息通常不会提供给他们。采用这种监事会形式的公司,监事会报告通常是由董事会秘书撰写的。监事们一般都是外部人。

一家公司的财务控制者这样评价他的监事会:“我们公司监事会基本上什么都不做,甚至是在他们收到公司财务报告,我给他们时间想和他们商谈时。我只要告诉他们,我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行了。我看不出,监事会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友好的顾问

这种类型的监事会,监事们也是一年至少聚会两次。此外,他们还参加董事会的会议。虽然在董事会上,他们没有被授权投票,但是他们可以畅所欲言。然而,他们非常依赖于董事会或CEO,因此并非是在有效监督董事会和行政管理层的合适位置上。这种监事会的典型构成是大股东的代表或友好的外部人。由于严重缺乏独立性,监事会同样可有可无。

一位来自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坦言,母公司监督所有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监事会成员全部来自母公司。“虽然监事会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但是法规上规定了公司必须有监事会。监事会的日程是由董事会事前定好的。”

严谨的监督者

这种类型的监事会,其成员因为是技术专家而胜任。监事们倾向于忠实地履行自己肩负的法律职责。但是,在公司起主导作用的仍是董事会和高管层。虽然允许监事会行使监督权,然而他们并不能在监事会报告中忠实地反映他们的所见所闻。

一位资深会计背景的监事说: “我们监事会2003年的报告相当真实,但是它最终未获通过。2004年的报告倒是很顺利地通过了,然而它是违心之作。报告中有些和年报不同的看法,都被董事会秘书砍掉了。公司的管理层希望我在报告中写明‘公司没有任何违法行为’,我不能这样做,我以‘没有发现违法行为’代替了。”

独立的监督者

几乎没有监事会属于这个团队。这种类型监事会的明显特点是,其所在的公司是在B股、H股或海外上市,它们必须要接受海外审计和投资者的研究监督。监事会的监督权与在A股上市公司的监事会相比,相对独立。监事会通常有5名成员,并包括一个审计小组。公司的审计部门也隶属于监事会。监事会独立起草、讨论和完成监事会报告,不会受到董事会的任何影响。这种独立性显著地拓展了他们的工作空间。

篇9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审计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按照民主政治的原则,人民有权对国家事务和人民财产的管理进行监督。因此,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在受托管理属于全民所有的公共资金和资源的同时,还要受到严格的经济责任的约束。这种约束方式就表现为政府审计机关对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因此,政府审计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

CPA审计是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及资本市场的形成应运而生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监督机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政府审计和CPA审计的定义中均可看出,审计产生的前提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菲尔特(MichaelChatfield)所认为:“17世纪公司的出现,使有利害关系者对与账簿分离的独立的财务报表的需求更为强烈,这是因为,债权人和股东均需要得到与他们的投资有关的资料。但是,由于公司管理部门与股东之间潜在的利害冲突,股东对公司管理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常常抱有怀疑,因此需要进行审查,以证实其可靠性”。

二、审计的微观需求

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的基础上,目前有三种假设来描述审计的微观需求:论、信息论、保险论。

在关系中,委托人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将人的报酬与其工作业绩联系起来,一方面会激励人更积极地履行管理的职责,但与此同时,也可能使人产生粉饰财务报告,虚报经营业绩的动机。如果将人的报酬固定,那么,人履行职责的内在动力必然受到削弱,势必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如果用有刺激的报酬安排再配以对财务报告的独立审计,既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又能遏制他们虚报业绩的行为,于是就产生了委托外部审计人员对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要求。

信息论认为,信息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投资者可利用财务信息做出适当的投资决策。不可靠或不完整的信息常常导致投资者决策的失败和损失。投资者可以通过审计判断财务报告的真伪,从而纠正会计信息中出现的错误,进而牵制企业提供虚假信息,防止财务报告的人为偏差,减少噪音,提高投资决策精确度。

保险论认为,审计是分散风险和保险的手段。由于财务信息的非直接性、信息提供者的偏见和动机、信息量庞大以及交易复杂等原因,投资者可能得不到可靠的财务信息,或者说他们要承担很高的信息风险。为了防止信息提供者提供虚假信息而引起灾难性的损失,投资者需要审计。如果审计人员因失职而未觉察财务报表中的虚报情况,他们有责任赔偿因失职而造成的损失,从而实现分担风险的目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出于监督的目的,获取更多信息的目的,还是保险的目的,投资者对审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财务信息的高质量审计的需求。

三、审计的宏观需求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审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市场自我控制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两个方面。

市场自我控制机制的目的就是确保市场自身运行的有序性。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如果没有作为第三者的审计师为之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唯利是图的企业管理者就会在财务报表上弄虚作假,那就很有可能产生无政府状态,从而引起经济危机。市场经济需要一个畅通、可靠的信息系统,外部审计的出现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信价值,促进市场得以有效运转。

宏观调控机制主要是控制市场的发展方向,以达到供求总量平衡和产业结构优化。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措施主要是建立能全面迅速反映市场发展变化的信息网以及能正确分析、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相应的调节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并制定有利于市场朝着想要的方向运行的有关法律和制度。政府要制定出正确的政策、采取适当的措施,都必须依赖完整、真实的信息,审计正是一种可增加信息价值的活动。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最终我国能否使得市场经济良好运行,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是直接与全体社会公众利益休戚相关的。鉴于审计在市场自我控制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社会公众需要高质量的审计。

四、有关审计供给的理论

1.公共资源理论。对于信息而言,公司的财务报告一经,便成为一种公共信息,公司的管理者无法避免非购买者使用财务报告,未持有公司证券的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也可以从公司的报告中获得信息而无须为信息付出任何代价。由于公司的管理者没有得到非购买者对使用信息的偿付,他们在无管制状况下提供的信息便不会考虑这些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或者,如果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因为考虑了非信息购买者的需要而对公司产生消极影响时,公司自然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去披露这些信息,信息必然会“生产不足”。因此,为了避免披露信息的不充分和不可靠,必须通过制度管制的方式强制地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

2.沃勒斯(Wallace)的理论。沃勒斯认为,当财务信息不接受审计时,市场会出现逆向选择,即投资者没有可靠的信息来判断每个企业的价值,不得不使所有企业的证券价格平均化,导致高质量的企业证券退出市场。但是如果审计能附加可靠的信息使得投资者做出应有的判断,那么高价值的企业愿意接受审计。这样,市场会对接受审计的企业证券定较高的价格,对未接受审计的企业证券定较低的价格。最终未接受审计的企业也不得不接受审计,因而通过市场可以保证审计的供给。

3.理论评述。沃勒斯的理论显然需建立在市场有效的基础上。当市场并不那么有效时,自然无法保证审计的“自发”供给。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的确存在对审计供给的制度管制,比如政府审计机关必须对大型国有企业实行重点审计。有时政府出于加快市场效率化的考虑,强制要求提供审计,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市场培育初期,资本市场刚刚建立的时期,规定比如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必须经由审计师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也存在企业自愿聘请大事务所进行审计以向市场传递信号。

五、CPA审计的期望差距

从上述的审计需求分析中看到,无论出于三种假设中的何种目的,都能推出公众期望高质量的CPA审计,保证的财务报告公允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

我国资本市场属于初创时期,政府对上市额度、配股资格、保牌资格等都有很强的管制。在企业“取悦”政府管制机构的过程中,审计供给不是一种自发的来自如沃勒斯所说的市场需要,而只是满足政府管制要求的产物。企业只需要提供一份监管部门能够接受的审计师报告,审计质量不是寻求上市的企业或已上市企业成本效益函数中的一个变量。

在企业不需要提供高质量审计报告的前提下,审计师追求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其直接后果是增加了审计成本,甚至失去市场份额。因此,审计师只能通过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审计服务而生存,即:降低审计质量。

这样,巨大的CPA审计期望差距形成。公众不能通过审计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督,从审计中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可靠的。当公众希望从审计的保险功能中得到应有的保护时,发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制度下,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法律风险,特别是民事赔偿责任风险近乎于零。进而低质量的审计不仅不能在市场自我控制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使得资本市场变得没有效率。这些又进一步的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六、政府审计的期望差距

政府审计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从审计需求分析中可以知道对政府审计的需求也应是强烈的,尤其是我国国有资产在经济社会中的比重较大,国有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国计民生。公众理应对政府审计有更高的期望。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公众习惯于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很少有监督政府的意识。同时,从产权理论来看,全民财产不能很清晰的划分到个人,这些财产所带来的利益相比较投资者对企业的直接投资利益要间接得多,因而公众对这部分的利益得失较少关注。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公众对政府审计的期望很低。

20多年里,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了300多万个单位,追还被挤占挪用的资金1300多亿元,审计处理上交财政金额1400多亿元。从政府审计的供给来看,前面阐述的公共资源理论应该更适合解释。但是现行的审计体制已经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大量的建设项目得不到审计,大量的非法收费项目得不到检察制止。很多种审计还开展得不够,特别是一些特别项目审计和常规审计,如预算外资金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

虽然政府审计的供给也存在着很多缺陷,但是由于公众对其期望较低,因而期望差距并不显著。当国家审计署开始将审计报告公布于众时,这一行为大出公众意料。报告中列出被媒体称之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更是使公众震惊。

七、CPA审计与政府审计期望差距之综合评述

从对CPA审计期望差距的分析看到,政府必须引导激发企业和事务所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并在法律上保证低质量的审计报告将带来巨大的赔偿风险。政府也应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制,让企业向市场负责,而不是一味地“取悦”于政府;让市场来区分不同质量的事务所,并使事务所的高质量声誉与高市场份额挂钩。

篇10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做假账;外部环境;内部环境

一、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重点――做假账

从企业到金融行业,从中国的银广夏、琼民源、蓝田股份至世界跨国公司安然公司、雷曼公司,从中国到亚洲到欧洲和美洲,财务会计造假现象似乎无处不在,也越趋严重,小到导致一个企业破产,大到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其实,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其重点就在于做假账问题。

做假账就是不以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为基础,以违规违法手段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使信息提供者达到非法的经济利益。企业做假账,提供虚假的会计财务信息,会使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其危害性有如下方面:对投资者来说,进行错误的投资活动,达不到投资目的,甚至血本无归。这样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投资市场和证券市场,从面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特别是上市公司,虚假的财务信息,给广大社会公众的投资带来巨大损失,进而影响到社会安定。对金融企业来说,可能做出不准确的信用判断,提供给造假者金融服务,造成无法收回贷款,影响金融安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导致金融危机。对税务部门来说,会少征税款,造成财政收入减少,影响到国家建设的资金来源,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税收是平衡社会收入的杠杆,税收少征和漏征,会影响到社会的公平和安全。对统计部门来说,可能影响一个地方和国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国家发展的计划和战略。

做假账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矛盾。二是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此外,企业对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企业受隐瞒收入、降低利润,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可能减少确认数额,推迟确认时间,反之,若经营者想夸大经营业绩,也会相应歪曲这一信息。三是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设“两本账”、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会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企业秩序混乱。错误的会计信息使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四是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操作人员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上大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

做假账,是正常的市场活动的一个毒瘤,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毒瘤,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二、外部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政治环境变化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以我国为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对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导致会计核算一直是为了满足计划经济和国家所有制的要求。因此,财务报告主要是为了报送各级政府机关,满足国家各级政府汇总之用,基本上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报告格式和内容,并不注重体现企业自身的规律。同时,由于企业负责人为政府委派制,造成会计信息要符合现行考核制度,这也造就了会计信息的不实。

同时,政府对会计行业的监管,重形式而轻实质。一方面对企业的审计监督虽然设置了较多的行政执法机关,但不能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导致监管力度不够,执法分散,力量弱化,加上政府过于实行“抓大放小”的会计监管政策,重视大企业,面忽视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政府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管,仅仅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审批程序、分析条件设立程序、变更和终止的管理,而忽视了对日常实质的质量管理、监督和检查。这种重形式而轻实质的政府监管,为会计中介审计机构“认为违法执业有空可钻”的思想和执业违法现象的大量存在提供了空间。

(二)法律制度环境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和颁布了200多项法律,经济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为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相应的会计处理的规范化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已经颁布并实施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对我国的会计核算和揭示均有规范。另外,《会计法》、《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实施,使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有了更为直接的法律制约和保证,这些法律规范的颁布和适时修改,从对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加工处理、对外报告以及验证等方面起到了规范和统一的作用。

(三)文化教育环境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会计教育在数量或质量上的发展对会计人员水平的提高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会计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就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来说,在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会计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和能力不可能很高,会计人员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相对简单,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会计人员素质较高,能够采用比较复杂的会计方法和技术,财务报告制度和报告形式也会相对完善,所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也会相应地提高。

(四)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管理体制以及企业的规模与组织形式等,都对会计有重要影响。例如,从企业规模与组织形式看,小规模企业的所有者常常就是管理者,他们非常熟悉企业的日常业务活动,因而他们需要会计报表的目的往往只是证实而不是增加对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或者只是对他们平常所掌握的综合;而股份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明显分离,股东只能更多地依赖公司的会计报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行出资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两权”分离,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成为现行企业的发展模式。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上市企业越来越多,财务会计报告以满足广大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要求为目标,也成为受托责任的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随着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层出不穷,以及证券市场监管问题,很多进一步融资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目的,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非常严重。

(五)科技因素的影响

会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经济运动的需要而发展,为经济运行的发展服务。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发达及其在会计上的运用,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差异。

三、内部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强调公司治理结构的相互制衡作用,促进股东、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形成的一种相互制衡作用;强调企业所有权或企业所有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强调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权益;强调市场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者对一个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因此整个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决定会计信息的目标。

(二)内部审计的影响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审查,是决定会计信息的外在动力。

(三)人力资源政策的影响

人力资源政策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因素,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员工队伍的素质,特别是会计人员的素质的高低,从而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

四、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因素方面分析

从目前会计从业人员情况来看,会计人员基本上处于弱势状态:

(一)从劳动关系分析

劳动市场规则来看会计人员是被雇用者,处于劳动关系的被动一方,虽然会计人员有会计法等相关法规规定附以对企业监督的权利,但很难有较大的作用。对于上市公司和国有背景企业,还有相关部门的监管,会让会计人员的压力减少很多,但反而让会计人员面对更多的压力方。

(二)从会计职业性质看

虽然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但监督的身份基本上处于弱势。现有法律和法规并没有给予会计人员自我保护的和外部保护的“宝剑”,一旦财务人员的监督突破企业经营者的底线和让经营者违反道德和法规暴光,那财务人员与经营者的利益予盾就突显出来,最终双方都会失去各自的利益。

(三)从法律方面分析

会计法是监管会计人员,但对非会计人员监管不是很有力度。有会计行为违法时很大责任却都归责于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中,是一个活动链,会计人员不可能制止和控制到每个环节,只能从财务角度去反映,但当其他环节的道德底线崩溃时,财务的监督力度就显不力。

(四)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利益关系是无法避免的

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能超然,特别在现在高度市场经济中,如IPO等经济活动中,会计人员也是这一利益链中的一环。

五、扼制会计造假的措施必须从两个方面来控制:优化会计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优化和重视外部环境

1、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要紧跟形势,重实质必须重于形式,进一步准确把握会计监督工作的方向;要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力度;要惩防结合,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长效机制;要强化基础,进一步提高会计监督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以人为本,进一步充实强化会计监督队伍;要形成合力,进一步发挥会计监督的协同效应。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用法律手段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加强会计立法和执行监督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真正起到惩戒作用等,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环境。政府要通过立法来提高会计法规的法律地位,改变目前财政部公布的规章制度不能被法院作为依法审判依据的现实。要建立和完善对会计失信者进行法律追究的法律法规和对会计信息失真认定的法律规定及惩治措施。同时,加强证券及公司法等相关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证券监管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对企业信息披露加强管理与监督。

3、会计准则要国际化趋同,加强会计改革的国际交流。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影响贸易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正在大幅度减少,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资本市场、跨国并购和战略联盟的发展,使资本、劳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更加便捷,推动着经济领域中包括会计标准在内的各种标准、制度的国际趋同。

4、建立惩防结合的会计监督长效机制。“仅靠有限的检查和处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惩防结合的会计监督机制,重视监督效应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充分利用可检查成果,树立监督权威”,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在2009年度会计监督工作交流会议上表示。我国会计监督面对的包括7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7万多名执业会计师和近千万户企事业单位,这样庞大的监督对象,现有的监管手段和力量已不能承受了。政府在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体制建设的同时,要终止或收回原来委托中注协监管会计的行政管理职能,要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和政府相关部门(财政、证券、审计局、金融系统等)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5、加大法律惩处的力度。现有会计法的处罚力度是远远不能够让违法者承受压力。会计法应该加大违法后的惩处力度,使会计人员造假后须付出终生的职业生涯,这样才能扼制住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同时,相关公司法、证法、金融法也可以加大对企业的惩处力度,使企业造假后要付出无全部资本以及限制法人的经济活动权益。

(二)优化内部环境

1、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和公司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不仅是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产物,它也要依赖一个具有支持作用的基础机制来运作,以保证准则能够被严格运用和理解”。应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

2、建立内部控制机构,强化内部审计功能。建立内部控制机构首先要强化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的认识并充分重视,将其作为公司管理的重点。重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降低企业风险。

3、加强会计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第一,提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第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总之,国家应对目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会计行业的整顿和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会计造假虽未能加以根除但是可以加以控制,使其危害性降到最低点。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2008-05-22.

2、傅元略.财务管理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3、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朱荣思.内部控制评价[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5、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