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应急救援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运输应急救援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路运输应急救援预案

篇1

关键词: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立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323-02

一、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的特点分析

(一)事故发生的随机性

影响道路运输事故的因素错综复杂,驾驶员违规驾驶、车辆技术状况、路况条件、天气状况、驾驶员心理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道路运输突发事件之所以难以事先预防,是因为事件发生是不可预测的,很多是瞬间发生,可供驾驶员防范的时间非常短,具有随机性和难以预测性的特征。据统计,2010―2014年五年间,扬州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人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二成,由于车辆技术状况造成的交通事故不到一成,由于路况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五成,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二成。从事故调查结果来看,未发生因当事人主观愿意发生的交通事故,充分表明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难以主观判断和预测。2014年扬州市7家专业客运企业和50家危险品运输企业的事故发生率不足0.01%,像2008年初因大雪引发的道路运输突发事件更是五十年不遇,说明道路运输事故属于小概率事件。

(二)灾害影响的扩散性

随着我国道路网络体系的建立,任何小的路段都成为道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一旦节点出现堵塞,将影响到大系统的运行。道路运输突发事故的发生,其危害后果具有传导性和扩散性,引发交通拥挤和次生事故,最终可能导致公路运输系统的局部甚至整体瘫痪。例如,2009年6月,宁通公路江都路段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导致高速公路封闭,上万辆车堵塞,堵塞时间长达5小时。堵塞时间较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危险品泄漏的救援比较复杂,需要参与的救援人员和救援车辆比普通交通事故多得多,救援的步奏更加繁琐,二是驾驶员对长时间的等待容易失去耐心,一些驾驶员不听从交通指挥,将车辆开入应急车道,引发跟随效应,致使应急车道发生堵塞,影响救援的效率。城市内靠近汽车客运站的道路如果发生堵塞,将使得站内的班车延误或者停班,容易发生大量旅客滞留,直接影响到客运站的正常运转。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如果发生在封闭的环境中,可能会使事故的影响急剧扩散,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例如,“3・1”山西特大事故,由于发生在隧道内,很多人员来不及逃跑就窒息晕倒在隧道里,最终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和42辆车烧毁,直接经济损失8 197万元。

(三)救援要求的迅捷性

由于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影响的扩散性以及三级以上突发事件潜在的巨大破坏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必须在事件发生后要立即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第一时间启动预警程序,上报相关情况,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为了能够快速地响应应急应急处置命令,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需要事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细化,制定专项子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件影响的严重程度、事件的类别、救援地的路网情况以及对救援物资的需求量等属性进行应急指挥决策,以便准确地预测应急交通需求,快速地选择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或者制定临时的应急组织方案。

二、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

2007年,我国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应急保障走向法制化的标志。《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尽管《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构架我国应急保障体系的框架性法典,但道路运输行业却一直没有出台与《突发事件应对法》配套的法规和操作性文件。在道路运输行业的最高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没有对道路运输突发事件进行相关的规定,地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为了响应《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要求,一般是自行制定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申请在政府的网站上予以公布。管理部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只能过分强调应急预案的作用,然而众多的应急预案也只是在越俎代庖地扮演着法制法规的角色,当突发事件真的发生时,缺乏必要的法律效力,无法为突发事件的决策者提供足够的权力依据。

(二)行业管理部门难以调动足够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倡导政府主导、交通为主、部门配合的反应模式。突发事件发生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作为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这种模式虽然增强了交通部门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利于举全行业之力迅速调度救援物资,但由于缺少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无法将责任分解到相关平行部门,难以形成全民一心共渡难关的局面。以2008年雪灾为例,大雪第一天,交通运输部门就迅速反应,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预设程序大力号召市区各单位和社会力量上路扫雪,但由于交通部门只是行业管理部门,无法调动公安、财政、卫生、通讯和宣传等部门资源,也难以整合足够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影响了救援的效率。

(三)应急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应急救援功能单一。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分别隶属于各个职能部门,这些队伍局限于各自专业领域,只能应对较为单一的灾害事故,通用性差。二是缺乏联动机制。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尤其是涉及多种灾害事故同时发生时,仅依靠单一部门应急救援力量难以应对。应急救援队伍如何联动,联动后指挥体系的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职责目前尚无明确规定,应急救援队伍彼此在人事管理上互不隶属,联动响应乏力,不能有效实现联动应急,极大地削弱了战斗力。三是岗前培训和再教育的针对性不够,道路危险品运输车型包括栏板车、箱式货车、罐车、挂车等多种类型,目前采用的教材缺乏专门关于罐车使用操作、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内容,罐车的构造决定了其区别于他种类危险品车辆,事故救援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将其他车辆的事故救援方法套用在罐车上,就会影响救援的效果。四是应急演练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拓宽,目前道路运输行业开展的危险品运输应急演练一般以开放式的场所为模拟环境,缺乏全面环境的演练,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发生安全事故时,经常不知所措。

三、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保障往往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客观上要求权力的相对集中,适宜采取“中央集权制”,即在政府设立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具有最高权威的指挥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道路运输应急管理系统作为国家应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当服从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其他相关运输企业提供辅助,各自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系统运行要做到“四统一”: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统一调配、统一协调。在发挥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在平时要加强对行业和社会群众的应急宣传教育,营造“人人懂应急、人人愿意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建立规范有序、权责明确、奖惩分明的应急法规体制

法律是人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根本性指导意见,具有强制性、确定性和普遍性。国家需要在《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框架下,出台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性文件。建议交通运输部在修订《道路运输条例》时,增加道路运输应急管理内容,通过立法手段赋予运输管理部门充分的应急反应、应急征用、应急调度权力,为决策主体、决策程序和决策内容等方面在应急状态下提供权变性选择空间,规定豁免决策者法律责任的条件和方式,减轻应急保障组织者的决策指挥、物资征用、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压力。

(三)建立资源共享、紧密衔接、沟通协作的应急指挥机制

建议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打破目前各自信息平台互不连通的局面,在不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下,专门设立数据交换渠道,实现重点数据的资源共享。要强化日常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建立综合运输应急协调机制,交通、交警、消防、城管、宣传等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紧急情况下的沟通机制,明确组织机构和联系方式,简化办事流程,方便紧急情况下特事特办,为救援争取时间。

(四)建立科学合理、方式多样、全面高效的应急教育机制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加强驾驶员、押运员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考核制度和录用、淘汰机制,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严禁不具备相应资质、安全培训不合格和安全记录不良的人员驾驶危险货物机动车辆。深化典型案例教育,把事故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教育培训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计划,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的应急意识、素质和能力。与此同时,要发动媒体开展专题报道、深度报道、公益宣传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不断提高全民事故防范意识和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文件.关于加强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厅运征[2009]1号)[Z].2009.

篇2

一、工作目标

1、不发生道路运输源头管理责任事故;

2、不发生较大以上客运安全事故;

3、道路运输行业稳定、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4、按照省、市、区道路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行动要求,全面完成货运“双超”治理工作。

二、主要措施

(一)狠抓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1、扎实开展驾乘人员、维修人员和危货押运员安全警示教育。抓住安全生产中的典型事例,以案说事,深入剖析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真正起到警示作用。并针对不同时段和气候特点开展各种应急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强驾驶员、乘务员、维修人员和危货押运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防范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安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各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安全生产从业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和业务知识更新培训。特别是客运企业(站)、危险品运输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

3、开展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练。修订完善各种预案,各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组织开展突发事件救援演练。汽车站要在上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消防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和人员对预案的熟知度,从而达到一有情况,快速反应,救援有效的目的。

(二)强化监督管理,及时消除隐患

强化道路运输源头管理。按照“三把关一监督”安全管理职能,切实加强道路运输源头监管。一是严格执行客运车辆管理制度,凌晨2点—5点休息等制度,严禁疲劳驾驶。确保客运车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二是严格执行驾驶员谈话以及安全承诺制度,做好岗前警示教育。认真督促客运驾驶员做好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车辆安全检查工作和安全驾驶承诺。三是客运企业进一步研究完善切实可行的客运应急疏散预案和应急救援抢险预案,并组织演练,保证旅客疏运秩序正常和应急抢险工作能有序开展。四是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等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营运车辆出入关。五是加强对汽车维修企业、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准入审查和日常安全检查。六是严格执行客运驾驶员黑名单制度。严禁有发生较大事故以及安全意识差、多次违法违章且屡教不改的客运驾驶员从事客运驾驶工作。

(三)严格责任追究,狠抓制度落实

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客货运输企业、客车站和维修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及经费投入,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各企业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安全监管职能作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监管职能。

篇3

论文摘要:通过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特点的分析,介绍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问题的提出

危险化学品由于其自身的危害性,使得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其涉及面广.危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环境污染,危害极其严重。为了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中存在的容易引发事故的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工作。

2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特点

危险化学品一般都是工业原料或产品,因为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在接触和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以免发生事故,造成危害。危险化学品运输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主要特点为:

一是品类多,性质各不相同。按照危险货物的危险性,《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将危险品分为9类共22项。现有的近3 000种危险货物和每年不断新增加的危险品,各有各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二是危险性大。危险货物在道路运输和仓储中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产生的事故不仅使相关企业受到损失,还会对公众安全与环境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备受关注。

三是运输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规定多。危险品运输除须遵守道路货物运输共同的规章.还要遵守许多特殊规定。比如,联合国颁布的《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和《国际公路运输危险货物协议》等;我国制定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标准,如《危险货物运输保障通用技术条件》等;行业规定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标准,如《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等。

四是专业性强。危险品运输除了满足一般货物的运输条件,还要根据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满足特殊的运输条件。在这方面,国家有专门的规定和限制。比如业务转营,国家规定只有符合规定资质并办理相关手续的经营者才能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业务;比如车辆专用,交通部的《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和《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对装运危险货物的车辆技术状况和设施作了特别的规定;再如包括驾驶员、押运员和装卸人员等必须掌握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到持证上岗。

3影响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因素

3.1法律法规及标准的确定

法律法规及标准包括专项整治内容的制定,其内容包括:危险化学品品名及分类、包装及标志、车辆等级及设备标准、运输管理规定、运输规则以及对相关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等,其目的是使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体系。

3.2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执行

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安全管理是否完备,运行是否畅通,管理命令是否能够通达表现出来,是否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经营部门、运输车辆、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其执行情况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起着重要作用,法律法规及标准的严格执行可以把好安全的源头关。

3.3动态安全监控水平

针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灾难的安全监控和应急救援行动,主要包括救灾、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几个步骤与环节。只有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运转良好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动态安全监控体系,才能把各类灾害应急以及应急过程中的逐个环节联系组织起来,实现有效控制事态,减少事故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后恢复这3个目标。

3.4人员操作失误

人员操作失误与人的文化素质,业务能力、敬业精神、情感以及人的生理心理状祝有关。从业人员对所装运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点常识都没有,一旦货物发生泄露或引起火灾等事故,他们就不知如何处置,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态扩大。同时,道路环境状况也会影响到操作失误的频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状态都有助于减少人员的操作失误频率

3.5人员违章情况

在整个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过程中,人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从业人员对危险化学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很少,有的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违章运输,甚至非法运输;还有些驾驶员,押运员责任心和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他们对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的规定缺乏了解,疲劳驾驶,育口开快车,强行会车,超车,过铁路交叉口、桥梁,涵洞时不减速,还有的酒后驾车,这些都极容易引起撞车、翻车事故。还有的装卸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野蛮装卸,不按规定装卸,都容易导致事故发生,造成灾难。

3.6应急救援能力

由于交通事故的影响使得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快速,有序、高效的事故应急救援行动是减少事故损失、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应急救援是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一个重要环节,快速、敏捷、高效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在事故抢险救援工作中,消防部门是主力军,公安、交警、交管部门是主要的配合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保证

3.7危险化学品的本质属性

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直接影响到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具有毒性或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可能直接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和环境污染。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决定着事故的严重程度以及破坏程度。

3.8包装及设备情况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事故不断增加,要针对不同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选择合格的包装容器。如设备质量达不到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防爆炸、防火灾、防雷击、防污染等设施不齐全、不合理,维护管理不落实等;设备老化、带故障运行,都会加大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几率。

3.9车辆性能水平

车辆是保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车辆自身状况的好坏和采用的安全科技的含量等因素对运输的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状况不好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导致事故发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是保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根本途径

3.(0道路基础设施水平

道路设施主要包括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防护设施、照明设施、停车设施,其他沿线相关设施及绿化等。危险化学品禁止通行标志不完善,也是导致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在危险路段要设计防撞护栏等。

3.(I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主要涉及道路周边环境(居民、商业布点、其他设施等)、白然地理条件,交通流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如果道路周边居民多、交通流量大,遇到恶劣的雨、雪、团雾等天气,就必然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产生严重的伤亡后果。

篇4

本次演练由徐钢担任总指挥,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葛晓华担任事故现场指挥长。演练以高速公路隧道内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和危险化学品泄漏燃爆事故为背景,主要内容包括现场自救互救、应急响应、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医疗救护、环境监护、通信保障、人员疏散安置、质监检测、现场灭火和应急处置、交通恢复等科目;主要目的是推动建立完善隧道摄录、广播应急系统,人员紧急疏散通道双门隔烟系统,车辆紧急疏散通道,应急停车场等隧道事故应急避灾措施,探索隧道事故应急救援新方法,示范引领全国高速公路和隧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完善工作等。福建省及南平市21个单位和13支应急救援队伍共计393人参加了演练,动用各类救援车辆109台。

演练过程

事故发生

2014年7月16日上午,长深高速茫荡山隧道通行状况良好,但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悄然而至――1辆货运车驶至B洞隧道内往北方向200 m处时,因右前轮爆胎撞向隧道右侧壁,货车司机当场死亡,2名乘员1人死亡,1人重伤,车辆损坏并阻断了行车道路。后续驶来的1辆旅游大客车及2辆小轿车刹车不及,发生连环相撞,导致大客车驾驶员当场死亡,10余名乘客伤亡。其后,又有满载汽油罐体运输车、轿车各1台,货车2台及重型甲醇罐式运输车1台被阻,现场一片混乱。紧接着,1辆重型甲醇罐式运输车刹车不及,追尾碰撞了前方滞留的重型甲醇罐式运输车(见图1)。前车的甲醇槽罐车司机和押运员慌乱弃车逃离现场。

隧道内受堵,开始有部分人员紧急携带贵重物品试图向前方隧道口逃离。多人拿起手机向110报警,1人利用隧道内固定电话向“12122”报警,还有部分人员找不到疏散方向,四方奔走。被封闭在客车车厢内的乘客大声呼救,有的乘客用力砸窗(见图2)。隧道外后续来车开始发生阻滞。

企业响应

事故发生后,福建高速南平管理分公司根据《南平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及时启动企业响应,通过报警装置迅速查找事故发生点的具体情况。“12122”接到报警电话后,迅速转报各相关联动部门,及时向省高速公路公司监控中心报告,省公司迅速向省交通厅值班室及省委、省政府总值班室报告事故信息(见图3)。与此同时,110指挥中心根据接警情况,分别将事故情况通报高速交警支队、119、120、安监、交通等应急联动单位,并逐级报告事故信息。南平高速交警接到警情后,迅速向正在事故路段附近执勤的民警下达出警指令。

各级政府响应

南平市延平区政府迅速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区长带领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南平市市委书记、市长、副市长等,则分别带领安监、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同时宣布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并立即成立了以副市长为指挥长的现场指挥部(见图4)。

相关单位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展开行动。接报后,福建省委书记、省长就隧道应急救援作重要批示,立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副省长带领应急领导小组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处置。按照网格化配置的省级各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接到命令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奔赴现场。由省安全生产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也从各地赶赴事故现场。

通过吸取历次事故隧道内车辆无法疏散的教训,南平市在部分隧道口设置了紧急疏散停车场。为快速打通救援生命线,高速交警拉起警戒线并开始将受阻车辆向紧急疏散停车场疏导。

高速交警、高速交通综合执法队员从与B道平行的另一侧高速路上的A隧道内人行横洞进入事故现场,开展紧急救助,引导滞留在隧道内的群众,从人行横洞有序逃生。

高速交警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白色喷剂、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对事故现场车辆进行快速定位,为紧急疏散洞内车辆节约了时间,并为后续事故原因调查做好准备。对车上伤亡人员进行编号,以进一步核实事故伤亡情况,便于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置。经初步核实伤亡情况后,事故造成约10人当场死亡、多人重伤,交警当即层层向上级报告事故伤亡情况。

一些受困人员通过隧道内的双门人行横洞,从A道撤离出来。南平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大巴驶入A道,将疏散出来的人员乘车带离现场。至此,隧道内滞留的人员多数已离开事故现场。

危化品泄漏

突然,发生碰撞的2台甲醇运输车前车车底开始冒烟,火苗、烟雾迅速蔓延,并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现场指挥部命令刚刚赶到的延平区消防大队应急队伍编成6个战斗小组(见图5):一组对现场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浓度实施监测并汇报监测结果(见图6);二组深入隧道,查清隧道内被困车辆数量、车型及被困、伤亡人员数量和位置,查清车辆油箱和汽油罐车有无燃烧或爆炸的可能;破拆救人小组在水枪掩护下对受困的客车、货车、小车等实施破拆救人;冷却稀释组利用隧道内固定消防设施及消防车,用3支水枪、1支泡沫枪冷却罐体、稀释降毒和扑救地面流淌火,用2支水枪掩护疏散救人小组开展施救;安全、警戒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划定警戒区,进行进出人员登记,根据受污染程度划分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置安全哨,一旦发生险情,立即发出撤退信号;消防围堰小组利用沙包,对泄漏到地面的甲醇液体进行围堵,防止灾情进一步扩散。

南平市120急救中心启动应急响应,派出3部救护车,携带相关急救设备赶赴现场。同时通知相关医院做好应对重大事故接收伤员和抢救准备,并预备后续救护车前往待命。医疗救护小分队迅速设立现场医疗救护点,进行伤员伤检分类。对重伤员进行先期处置(见图7)。

高速公路施救车从南北两个方向,对事故货车和甲醇罐式运输车进行拖移,将占用车道的事故车辆实施多方向疏散。高速施救车在消防官兵水枪的掩护下,将未泄漏的甲醇罐车从B道牵引出,驶向安全地带(见图8)。

由南平市相关的危险化学品处置专家携带相关技术装备,赶到事故现场,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指挥部命令,延平区政府派出现场工作组,对事发地点下风向一个村庄的居民进行疏散;交通运输部门紧急调动大客车转移疏散群众,转移到一个避灾点。

集中灭火

南平市消防支队全勤指挥部、特勤中队应急增援力量此时已赶到达现场,增援救援行动。

现场指挥部及时对救援力量进行调整部署,确定总攻方案:对事故危险区附近空气、水源进行监测;由于火势较大,无法采取堵漏措施,决定控制燃烧后采取灭火措施;对消防污水进行筑坝拦截,防止邻近水体污染。

各参战队伍经过10 min的联合作战,火势被彻底扑灭,受困人员全部救出。

演练小结

篇5

1强化应急联动机制建设

埕岛油田应急预案体系为胜利油田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Ⅱ级突发事件,在实际运行中,根据事件等级不同,与胜利油田应急预案实现分级响应。在建立埕岛交通运输应急保障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胜利油田重特大事件应急资源,其中,水上应急运输应急过程中,在胜利油田应急指挥中心统一协调下,海上交通运输应急船舶与胜利海洋应急中心联动;道路交通运输应急中,特种应急车辆与胜利油田运输总公司联动,同时,与政府设立的烟台求助局、烟台飞行求助队,驻地海事、边防武警、交警、道路交通部门设立的救援力量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设立了海上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多方位全面联动。

2建立联网联控及海上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埕岛油田设立有Ⅱ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各隶属单位设置生产调度中心,主要生产作业场所设置中控室,在日常生产运行过程中负责生产资料的分级统计分析和生产指令的下达。岗位设置为24h值班制,随时通过信息网络和电话监控生产运行情况。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根据预案要求以上机构同时转变为相应级别的应急指挥中心,启用应急通信设施。由海上采油中心平台、大型专业应急船舶安装全天侯视频采集器,埕岛作业船舶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动车辆GPS全球定位监控及视频监控系统,海上构筑物数字化系统组成的可视化、数字化浅海油田海上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埕岛油田海域船舶、海上主要设施的应急信息集成、重点监控和及时响应等应急指挥功能。有效集成了船舶动态监控、海上构筑物、设施以及应急物资、适时气象海况等基础信息,建立了应急预案与应急运输保障力量的关联。通过对各类应急资源的整合集成,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依托电子海图,GPS电子地图实现对作业区内交通运输车辆、船舶的日常监控以及突发应急事件的交通应急指挥和调度,形成高效的应急指挥网络。

3积极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

埕岛油田根据季节重点生产经营任务、气象海况、道路运输环境,有计划、有重点地定期组织内部交通运输应急专项预案演练,开展模拟推演辅助实兵演练和日常的小规模演习,有侧重地检验部分内容,进行人员培训和能力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实际行动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调整应急船舶、车辆、人员,提高应急保障能力。胜利油田每年组织海上联合应急演练,埕岛油田交通运输应急保障系统有计划地集成到油田专业水上运输队伍、道路交通运输队伍及海上直升机救援队伍,一并进行实践训练演习。近年来,胜利油田举行了多次海上大型联合应急演习,每次演习前都与当地海事、海洋、空管、边防武警部门及地方救助飞行单位充分沟通、交流和探讨海上应急救援协调联动事宜,并邀请共同参与到演习中,充分实现了企地军协调联动、海陆空立体参与的救援演练,直接参加大规模海上应急演练,检验埕岛油田及胜利油田交通运输应急保障队伍。

4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制度化、规范化

篇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春运期间师生安全稳定。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在春运期间,因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道理堵塞、交通事故等)和恶劣天气影响师生安全的的预防、处置和善后工作。

成立春运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其组成人员与春运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成人员相同。

1.春运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24 小时值班,其职责是协调沟通相关单位,及时做好协调、处理工作,督促检查各有关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及时传达区春运领导小组的指令并迅速落实,及时启动本应急预案。

2.办公室职责:

(1)督促指导各相关学校做好春运工作;

(2)负责日常工作情况的收集汇总,并向区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本系统春运动态及进展情况;

(3)落实、协调应急工作车辆保障等在内的各项保障措施;

(4)在区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发出各项应急处置指令,指挥有关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5)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公布有关情况。

(一)应急响应行动

春运期间,实行24 小时值班制度,及时监测突发事件变化情况,做好相关应急响应工作,并将灾情和救援工作情况及时报告区应急领导小组。

(二)信息报送和处理

值班人员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并经核实确认发生后,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发出指令,结合事件性质及时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

(三)应急处置

应急领导小组应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向区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情况,配合区相关部门启动有关道路、道路运输的应急或抢修方案,保障道路畅通和物资、旅客的及时运输,为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道路运输保障。并根据突发事件状况,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帮助做好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落实责任。区教育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担负领导责任,职能科室及相关科室负责人负指导责任,各相关学校校长为本校师生春运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负直接责任。

2.加强春运安全教育。各学校在放假前,要对乘车离、返校园的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乘车过程中服从驾乘人员的指导,保证乘车安全。

篇7

紧紧围绕控制和减少危化品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强化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推进隐患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加大事故隐患、危险源头的整改、监控力度,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提升一批基础好、管理有一定水平的企业。规范一批基础较好,管理上欠佳的企业,督促企业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台帐制度;关闭一批基础差、管理差、无台帐制度,产品落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加强督查执法力度,促进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专项整治工作目标

1.全面完成省、市、区三年化工专项整治任务,确保应关闭企业的关闭率达到100%。

2.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抓好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大隐患整改率达100%。

3.完成重点区域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建设任务,促进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体系建设。

三、专项整治工作任务

(一)加快布局调整,提前完成化工专项整治关闭任务。加大化工企业关闭、搬迁力度。加快做好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化工企业的搬迁工作,加大对条件差、区域外的小化工的关闭搬迁力度。凡进入市政府批准的危化品专门区域的企业,单体项目投资额必须在3000万元以上;严格控制剧毒生产、储存建设项目,生产或产生氰化物、光气类剧的不得立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实行总量控制,严格执行新设立一家必须关闭一家危化品生产企业的“增一减一”政策规定;严格控制区域外所有化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得擅自进行改变种类、扩大规模等形式的新、改、扩建活动。

一季度,各村要完成对年已关闭企业的核查工作,主要核查关闭企业是否停止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关键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是否拆除,涉及危险化学品行政许可是否办理撤消手续;对企业关闭前后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对比照片和税务登记材料进行登记建档。年底前,要按照核查工作要求,对年关闭的化工生产企业落实登记建档工作。

(二)强化隐患治理,夯实企业控制危化品事故风险基础。各村(居)要全面组织危化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调整落实分级分类监管重点企业名单,建立企业每月向属地镇级安监部门报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制度,由镇级安监部门汇总后每季度报区安监部门。化工企业要建立全员参与、形式多样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以查找“三违”现象和生产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况为重点,落实月报制度达到100%,隐患整改率达到95%,并建立专门台帐和跟踪分析报告制度。重点督促涉及硝化、氟气、重氮化、加氢、高温、高压等高危工艺反应单元的企业,对生产、维修、试车等全过程进行系统事故风险分析,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严格控制涉爆、泄压范围内的工作人数和流动人员,防爆、阻隔、泄压、灭火等设施、设备、器材、物资应符合标准规范和事故物质性质要求;制定改变传统手工操作、实现自动化控制的整改计划,实施对危险工作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分析、集中调控和应急处置响应。各村(居)要督促红、橙色企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明确由近至远地签订协议供货单位,保证救援所需特定物资供应储备。6月30日前,各村(居)要将修订完善后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计划或落实情况,报镇安全办备案。

今年我镇拟选择部分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示范试点单位,建立健全企业例会制度,推广、交流建立安全、环境和健康(SHE)管理体系,引导创建企业树立安全诚信意识和安全道德观念,推动企业不断提升治理隐患、控制风险、防范事故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深化应急管理,推进重大危险源监管机制建设。继续开展化工行业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落实企业申报登记重大危险源工作。充分发挥安全评价中介作用,认真开展重大危险源辩识和评估,建立重大危险源基础管理档案。重点区域管理机构要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中心,实现一旦发生险情通过网络平台自动发出预警信息,企业、重点区域管理机构和政府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按既定预案和科学措施分级启动救援行动,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事故影响,降低事故损失,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红色企业中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必须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等制度和信息平台,并与区域管理机构的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中心联网。各村(居)要根据企业预案修订、报备情况,选择属地常见危险化学品,编制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的分类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方案,明确救援启动程序、救援方法、救援力量、救援器材物资供应、疏散要求、现场清理办法等工作内容,作为本级区域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规范安全审查,依法督促企业落实“三同时”责任。认真贯彻《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安监总局第8号令)(简称《办法》)和《关于贯彻<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学科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安监]180号)等文件精神,组织对包括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和带储存的危化品经营企业,以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的规定,以年10月1日为界,企业对建成或在建的建设项目是否取得关安全许可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和证明材料于4月底前报送区安监部门。对企业违法违规建设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必须在依法予以查处后,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补办关设立批准和安全许可手续。对不符合现有政策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关闭手续。对排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危化品建设项目,责令企业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提请政府予以关闭。

(五)开展专项检查,防范重点环节危化品事故发生。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运输工具和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严格执行公路运输通行证制度、剧毒化学品运输准运审批制度、水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申报及审查制度,严厉打击不具备资质条件的运输企业和个人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活动等违法行为。严格控制恶劣气象条件下危化品运输活动,强化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和剧毒溶剂等重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监管。公安、交通、海事、安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道路和水路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监督检查,督促运输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和责任,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积极创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机制和方法,完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系统。三季度,集中开展危险化学品槽(罐)车专项检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用槽(罐)中添加应抑制剂、稳定剂和防爆、抑爆材料。进一步规范使用电石等生产经营工业气体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积极引导气体生产、充装企业加快资产重组,入园进区。进一步加强对生产、储存、使用涉氨、涉氯、剧毒和涉及有毒气体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生产、储存设备]设施每年一次的安全评价及备案。三季度,镇公安、安监部门将联合组织对涉及剧单位的专项检查。

四、专项整治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和网络。今年,我镇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由镇政府分管副镇长担任,副组长由镇安全办主任担任,成员由镇安全办、监察办、派出所、质监办、环保办、交管所、文卫办、工商分局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安全办主任兼任。

各村(居)要成立由分管负责人担任领导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应的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方案,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请各村(居)于4月15日前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名单和专项整治方案报镇安全办。

镇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镇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由镇各有关职能部门通报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危化品专项整治工作。对各地区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镇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每季度组织一次定期汇报交流活动。

(二)专项整治工作进度要求

4月下旬,各地区、各部门完成专项整治工作部署,组织所属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8月底,完成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自查自纠工作;

10月底,完成事故隐患整改工作;

篇8

(一)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各地财力、物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各类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队伍体系。

(二)工作目标。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市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加强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乡镇、街道、村(组)、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同时,不断规范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使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是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队伍建设的基础,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机构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管理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落实一至两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应急管理。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除成立应急机构外,乡镇(街道)要确定1-2名应急管理协管员,村(社区)要确定一名应急信息报送员。力争在年内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建立健全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一)全面建设市综合性应急队伍。要以现有消防队伍为主体,其他专业应急队伍为依托,组建一支用现代先进救灾技术装备,反应迅速、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精干高效的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还能有效执行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安全生产事故,恐怖袭击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防汛抗旱、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非煤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水上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由市消防大队牵头,市安监、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协助,市财政将对购置的必要设备和所需工作经费方面给予支持。

(二)加快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性救援队伍。要指导、督促乡镇、街道加快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为基础,组建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不少于50人,名称为“××镇(乡、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发挥他们在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的就近优势,参与抢险救援、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应急培训,切实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市工业园区也要结合实际,以公安、城管等队伍为依托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四、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强化防汛抗旱队伍建设。针对我市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易旱易涝的特点,市水务部门要依托水利工程管理和科技人员、公安、武警、消防、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人员等组建市、乡二级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好汛期巡堤查险、险情处置、人员安全转移和干旱紧急情况下应急供水等,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同时,合理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和装备,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二)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我市气象灾害频发,市气象部门在进一步抓好人工降雨、防雹、防雷等气象专业技术力量建设的同时,全面完成每个乡镇(街道)1-2名气象协管员,每个村1名气象信息员的聘任工作,接收和传达气象预警信息,收集、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宣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协助乡镇(街道)、村制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群众紧急避险,参与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灾情调查上报等工作。

(三)加快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市国土部门要加快组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及时开展相关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及预警预报和趋势预测,提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建设和措施;承担地质灾害应急值守、险情和灾情汇总上报;协助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开展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和应急处置培训。

(四)进一步强化地震应急队伍建设。市地震局在进一步扩大地震应急队伍规模的同时,加强地震应急队伍的演练培训,开展好地震监测和跨区域的联防联动,大力宣传应急避险知识。要认真吸取地震应急救援的教训,为在地震应急救援时能及时调用社会资源,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必要的大型设备,市地震部门应建立吊车、挖掘机、推土地、装载机、破碎镐等大型设备信息资料库。

(五)推进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市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林业企事业单位、民兵、基层干部群众等力量作用,组建森林消防队伍。督促国有林场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指导从事大面积森林资源培育的单位和个人建立消防力量。要建立与公安消防、武警部队、驻明、预备役部队的联动机制,满足森林防火工作需要。

(六)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安监部门要会同消防、经贸委等部门,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采取与企业共建的方式,建立配备有较高标准专业救援车辆、装备和满足救援工作需要的各类救援物资,具有快速反应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及技术水平的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我市实际,应分别建立1支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和1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演练工作经费除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外,市政府将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市安监部门还要督促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七)加强环境保护应急队伍建设。市环保部门要依托环境监测、监察机构专业力量,会同相关单位人员组建环境保护应急队伍,开展好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特别是加强对饮用水源地、重点污染源、辐射污染源等区域内环境的监测,开展有毒有害化学品重点污染源及污染隐患调查,积极参与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八)加强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市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宁洛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组织国省道和县乡道养护管理部门、路政部门、公路养护工程企业等组建交通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做好道路紧急抢通、清障保畅等任务。特别是针对我市境内高速公路里程较长,且地处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带,易多雾、易路面结冰等情况,在及时督促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抢通道路的同时,加强与公安交警、气象部门的信息沟通,提高协调处置能力。要依托重点客货运输企业组建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完善应急运输车辆储备管理机制和征用补偿机制。

(九)强化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和水上援救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市公安部门要依托交警、消防等专业力量,组建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队伍,承担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交通管制、被困人员施救、交通疏导等工作。要建立与卫生、危险化学品、道路抢通、气象、环境保护等专业应急队伍的信息沟通和联动机制,提高快速有效处置能力。市交通、海事等部门要会同公安、水务、气象、农业、卫生、乡镇(街道)等单位和部门,组建淮河、池河流经水域及女山湖等湖泊水上救援应急队伍,开展水上搜救、打捞等应急处置工作。

(十)进一步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托现有卫生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并开展好对乡镇(社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人员的培训,做好传染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等任务。市卫生、农委、质监、工商、商务、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协作,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做好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参与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

(十一)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市农业(畜牧业)主管部门要会同卫生、公安、工商、质监、林业等部门,建立由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动物疫控技术人员、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等组成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市农业(畜牧业)要保持应急队伍的相对稳定,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同时加强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要的设施设备以及疫苗、药品、试剂、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做好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动物的监测、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以及高风险人群的监测防控等任务。

(十二)进一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市主管市政、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市容的建设、城管等部门,要依托本地有关企事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应急抢险救援任务,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配备必要的应急抢险设备,做好经费保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抢修保障能力。

(十三)强化电力和通信应急队伍建设。市供电部门要依托供电和电力施工企业专业技术力量组建电力应急队伍,承担电力设施运行维护、应急抢修等任务,保障电力供应。要加强专业应急装备、交通工具配备和相关物资设备的储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和应急演练,建立区域性合作应急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市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等通信运营企业要依托专业技术力量组建通信保障应急队伍。市人防办要充分发挥城市防空警报设施和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优势,建立应急通信保障分队。

(十四)加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质监部门要依托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力量组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承担风险隐患排查、应急救援处置等任务。拥有特种设备的企业要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能力。

各专业应急队伍的人数一般为15-50人,名称为“市××专业应急(救援)队”。其它行业、有关部门也应结合工作实际,组建专业应急队伍。

五、加强应急管理专家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进一步充实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市民政、安监、卫生、公安等部门要建立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以及综合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应急管理专家组,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提高有效应对处置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团体组织,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领域为重点,在社区、企业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积极支持社会民间组织建立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或组织。鼓励应急志愿者队伍参与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六、应急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和保障制度

(一)加强领导与统筹规划。各级政府是推进应急队伍建设的工作责任主体,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全力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扶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需要,确定本辖区应急队伍的数量和规模。市公安、国土房产、交通运输、水务、林业、气象、安监、环保,电力、通信、建设、卫生、农委等有关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本系统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二)强化经费保障与装备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队伍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拓展经费渠道,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等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应急队伍经费保障体系。要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同级财政按照一定比例适当补贴。要对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培训和参与应急救援给予适当补助。

(三)协同配合完善应急队伍运行管理机制。各类应急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集结到指定位置,在当地政府或应急现场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提高应急队伍的协同应对能力。

(四)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队伍年度培训和演练计划,经常开展多种应急队伍参加、多部门协同配合的综合性应急演练,提高合成应急、有效处置的能力。要依托现有的设施和条件,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基地、演练基地、救援培训基地建设。

(五)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积极性,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人员纳入应急救援队伍,并加强对志愿参与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

篇9

关键词:燃气、应急演练、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TH138.23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部分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明显增加,我国城市燃气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城市用气呈现大型化、专业化的特点,加之城市燃气输配具有易扩散、易燃烧、易爆炸等特点。燃气用户,特别是居民用户具有分散性,遍布城镇各个居民区;用户种类繁多,包含正常用户及租房用户等特点,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难度很大。居民用户因使用胶管不当或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存在故障等原因引起的燃气事故时有发生。

针对上述行业特点,燃气行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平稳供气,就必须重点抓好应急管理工作,要切实树立“预防第一、主动面对、快速反应、持续改进”的理念。各个城市燃气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通过积极开展燃气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城市燃气事业的健康发展。

2预案演练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个城市的燃气企业每年都组织不同频次、不同科目的应急预案演练。虽然各燃气企业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充分准备,但是依据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通过对演练过程的回顾,综合分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归纳有以下几点:

2.1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1)预案内容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按要求应急预案应包括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等要素。但多数预案仅包含基本预案和应急处置程序,而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等方面的内容较为匮乏。比如:针对CNG、LNG槽车道路运输过程中的险情处置等燃气行业新兴业务的应急管理,缺少可操作性强的预案和应急处置程序。

(2)预案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燃气企业内部职能部室与基层单位之间、基层单位之间、不同岗位人员之间的衔接力度不够,甚至匮乏,从组织机构、职责划分到现场处置方案等,存在一些盲点、重叠、矛盾等现象,同时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也缺少必要的衔接。

(3)预案的培训、宣传力度不足。预案要发挥作用,必须让预案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对预案十分熟悉、准备充分。这就需要通过培训、宣传来增强员工对预案内容的掌握程度,充分认识、熟悉应急处置过程中自己所担任的角色、职责,补充完善应急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2.2演练存在的问题

(1)有些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很大程度上是以宣传性、演示性为主,而不是按照实际需要组织不同科目、专业性强的演练,只“演”不“练”,不能真正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等应急演练的最终目的。

(2)演练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演练情景设置过于简单,演练达不到技术要求,造成演练人员不清楚具体的行动做法,衔接不好,慌乱盲从。例如,在燃气泄漏事故演习中,设定事件为某条道路燃气管道发生燃气泄漏,但未对泄漏燃气管道的压力级别、泄漏情况、受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损失、后续发展预测、环境条件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因此容易出现参演人员目标不清、准备不足等问题,无法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导致演练质量不高。

(3)演练过程与预案不符。演练过程中演练人员应急意识不强,处理事故方法欠妥,汇报信息不及时,没有现场指挥权交接过程,现场指挥也没有具体指令,只是听汇报。有些指挥者比较盲目,条理不清楚,演练人员对处理事故的步骤不熟悉,程序较乱。

(4)演练过程有偏差。有的人员对风向发生变化或者出现其它意外情况,不能及时判断,对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应急装备投入不足,不能满足事故状态下的应急需要。还有个别人员对应急过程不熟悉,对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等防护器材的使用不够熟练。

(5)评估机制不完善。大多演练未建立演练评估机制,对演练的效果多采取定性化点评,而不是有依据、有数据、有分析的量化评判,难以准确、客观地反映演练的实际效果和水平,评估演练方案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3预案演练的重要意义

作为应急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结合应急预案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的应急演练,可以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改善燃气企业内部各个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关系,增强全员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应急预案演练人员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本身的演练提高预案的执行能力,更好地预防、处置突发事件。

4预案演练的改进建议

4.1编写、修订符合实际的应急预案

燃气企业不仅拥有居民用户、工商业用户等不同用户种类,而且内部也存在储配站、CNG加气站、客户管理、管网管理等不同部门,为避免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出现应急职责不分,协调、沟通不畅的现象,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案的编制工作:

一是制定科学的应急救援预案。要广泛发动职工群众出点子、献计策,把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过程变为教育职工群众的行动,经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形成科学的应急救援预案。

二是搞好单位内部的协调配合。例如,长输管线预案重点是对上游门站、下游调压站、市区中压管网等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应急调度的科学、合理,所有参与救援人员到达事故地点、应急物资设备储备、有效情况等的综合规定,要求内部不同单位之间有高度的协同性。

三是搞好与外部的协调配合。与当地政府、消防部门、应急救援组织要加强沟通和联系,定期上报备案或通报应急预案制订、修订的有关情况,相互了解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物资等储备情况。努力做到一旦发生事故互通有无,相互支撑,共同应对。

四是针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要及时检讨、修改应急预案,对难点、重点问题积极破解,不断完善应急预案,达到应急演练的最终目的。

4.2建立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长效机制

燃气企业要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真正把各项预防和应急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燃气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制订年度应急演练规划,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战、循序渐进”等原则,合理规划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等。

二是根据燃气企业的特点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各个基层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储配站应开展以储气柜燃气泄漏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演练,管网管理部门应开展以燃气管网出现燃气泄漏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演练,客户管理部门应开展以客户用气出现险情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演练,而CNG加气站应开展以加气车辆出现险情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演练。

三是要根据季节的不同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燃气企业,春季要搞好以防火为主要内容的演练,夏、秋季,管网部门要做好施工高峰期防止管网外力破坏应急演练;CNG加气站要做好防止车辆自燃应急演练及防汛、防雷电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演练,冬季,客户管理部门要做好用户用气事故应急演练及防火、防冻演练等不同类型的演练。

四是依据《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做好应急演练全过程的管理工作。燃气企业应依据年度应急演练规划,做好从应急演练组织机构的成立、演练计划的制定、演练方案的设计、演练动员与培训、应急演练保障,到应急演练实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

五是对应急救援演练活动进行及时总结。应急演练结束后,要及时编制演练评估、总结报告。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对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从实战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从理论和实战两方面得到提高,进而全面提高应急能力。

5结束语

城市燃气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公共安全,燃气企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城市燃气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应急演练不是一朝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而且需要通过多次演练来发现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演练质量。因此,燃气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依据《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不断健全完善应急演练机制,逐渐使应急演练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切实把应急演练与日常应急管理和处置突发事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应急演练的成果,推动燃气企业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提高。

6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北京,2009年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北京,2009年

篇10

一、认清形势,突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传统化工城市,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安全投入相对不足、部分企业安全意识不强、大部分化工企业规模较小、工艺技术落后等历史原因,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损害。近年来,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我市经济快速发展,项目投资强度加大,化工行业生产和建设速度加快,安全生产问题也随之凸现,安全生产工作压力加大。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政治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增强做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正确处理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发展方针,促进全市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解决突出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化工行业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研究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监管、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质监、交通运输、环保、卫生、工商、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商务、农林、气象、铁路、邮政等有关单位要严格履行在化工行业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中的监督管理职责。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执法活动,互通监管信息,及时协调、解决化工行业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二)全面落实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化工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要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总责。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保障安全投入,建立内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三、合理规划布局,严格准入条件

(一)合理规划化工产业布局。目前,市区化工产业聚集区已经确定,各县政府也要按照“产业集聚”、“集约用地”和“安全环保”的原则,确定本区域化工园区(集聚区),明确产业定位,完善安全、环保设施并在2010年6月底前完成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

自2010年7月起,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依法规划的专门区域内建设。对没有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的地方,原则上投资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备案、审批、核准申请,建设规划部门不再受理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申请,环保部门不再受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安全监管部门不再受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申请。

(二)推动现有危险化学品企业有计划逐步迁入化工园区(集聚区)。对城区、乡镇人口密集区域内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其周边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制定计划、限期搬迁;周边距离符合要求的要制定计划,逐步迁入化工园区(集聚区)。对需要搬迁的企业,原则上不得在原厂区内进行新(改、扩)建项目建设。

(三)根据“保证安全、合理布局、良性发展、整合资源”的原则,将汽车加气站纳入安全发展规划。目前,市区以东、西、南、北区域已有8个汽车加气站、五县区域内已有6个汽车加气站。今后,要严格控制新增汽车加气站点。

(四)严禁在化工园区(集聚区)和现有危险化学品企业周边安全距离内规划建设影响安全生产的项目。

(五)推进化工经营市场专业化。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化工经营市场建设,实现化工产品集中交易、统一管理、专库储存、专业配送的目标。

(六)开展化工园区(集聚区)和化工经营市场安全评价工作。对已批准及新批准的,要对其整体规划进行安全评价,评价报告应经省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七)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完善审批程序及审批制度,严把准入关,切实做到关口前移。要以行政许可为契机,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本质条件。对未经正规设计而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和专用储存仓库,要委托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设施设计,并按照设计进行改造验收。

(八)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1.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规范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未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不得建设、不得投入生产使用的规定。违规建设的,要严肃查处,杜绝发生“未批先建”现象。

2.危险化学品和其它化工建设项目应当进行安全设立评价、安全竣工验收评价,办理设立、安全生产设施设计审查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审批手续。

3.从严审批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合成氨和涉及危险工艺的建设项目。

(九)通过部门联合执法,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采取转产、改造、关闭、搬迁、部门托管或企业兼并等多种措施,淘汰不符合产业规划、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采用明令禁止和淘汰的化工工艺设备、能耗高、污染重和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化工企业。

2010年上半年,对使用列入国家、省明令禁止和淘汰的化工生产装置的企业,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进行清理核实,当地政府要在限期内组织关闭。安全监管部门对使用淘汰工艺设备并经整改后仍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提请同级政府依法关闭。

四、夯实行业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一)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化工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纳入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

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凡涉及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要在2010年年底前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2012年年底前达到安全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其他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要在2012年年底前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

(二)加快危险化学品登记进度。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登记工作。

(三)认真落实危险工艺自动化改造工作。对涉及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可能发生有毒和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要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自动控制和监测报警技术改造。否则,将依法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四)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化工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规定,切实做好重大危险源识别、检测、评估、申报、登记、监控工作并把重大危险源监控改造与自动化技术改造有机结合,于2010年年底前完成重大危险源数据和视频实时监控、自动监测报警等技术改造任务。

(五)加强剧毒化学品管理。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对剧毒化学品的产量、流向、储存量和用途如实记录并采取人防、物防和技防等必要措施,严防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六)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化工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备案。要按规定建立应急救援专业队伍,配备应急装备和器材,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规模较小、达不到建立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规定的,必须明确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资质相符的临近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立应急救援合作机制,签订救援服务协议。

化工园区或化工产业集聚区要依托专职消防队伍或企业专业救护队伍,组建应急救援和公共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为化工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七)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化工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定期聘请本行业有关专家和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做到整改措施、期限、资金、责任人和防范措施“五落实”,并按规定报告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八)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化工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要求,健全、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档案,保证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任职。

(九)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检测检验和设备设施报废制度。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和工作场所,应当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的安全技术检测检验;对已到使用期限、带病运行、安全技术检测检验不合格的设备设施实行强制性报废。

(十)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保证用于安全设施建设、技术改造、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保险等的资金投入。

五、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一)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和协查。

1.交通运输部门要统筹做好本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工作,保证监控覆盖范围,减少监管盲点,共享监控资源,实时动态监控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运行安全状况;要按期完成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安装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车载监控终端工作。

2.完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合执法和协查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公安、交通运输、环保、质监、安全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形成合力,确保监督检查效果。针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活动跨行政区的特点,在本市区域内,建立县(区)域间有关部门的协查机制,探索与外地市有关部门的协查机制。各级政府要在危险化学品主要运输道路沿线建立重点危险化学品超载车辆、危险化学品事故车辆卸载基地。

(二)加强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废弃物处置安全监管。

1.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危险化学品使用监管,监督企业建立和落实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2.公安部门要加强危险化学品公共安全管理,负责发放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准购证,负责审查核发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同时,要加强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流向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购买、储存和使用环节的公共安全管理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意外流失。

3.农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灭鼠药生产企业的监管,严禁使用剧毒化学品生产灭鼠药的行为。

4.环保部门要监督企业落实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措施,加强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监督管理。

(三)严厉打击非法建设和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非法建设和非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联合执法,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进行化工项目建设、未取得安全许可证进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的行为。

(四)实施分类指导,加强重点监察。各级政府、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根据企业的危险程度、安全保障程度等,实施分类指导,加强重点监察。具体任务为:一级企业每年不少于1次;二级企业每年不少于1次,应聘请专家参与;三级企业每年不少于2次,其中聘请专家参与不少于1次;四级企业每年不少于4次,其中聘请专家参与不少于2次。各县区按照《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监察指导意见》精神,对辖区内化工企业进行分级,并根据分级情况,制定年度执法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频次、程序、内容、标准和要求,认真落实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