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护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防护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护林防火;森林资源;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思想意识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人民关注的重点已经从生活问题转移到了环境问题。森林资源作为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不仅有利于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我国森林资源持续稳定的发展。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护林防火工作最为重要。因此,制定相应的护林防火措施,是实现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1 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
森林火灾是较为常见的森林安全事故,也是对森林资源破坏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因此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救援,始终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从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来看,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分为两种,分别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1 自然原因
首先,我国内陆林区在夏季到来之时,气候相对干燥炎热,草木相对干燥易燃。一旦雷雨天气来临,天空中的闪电落到地面后,便会产生电火花,电火花产生的高温会将干燥的草木点燃,并逐渐向森林中蔓延,从而引发森林火灾;其次,在山区,山体滑坡或者岩石的坍塌也会因摩擦而产生火花,这些火花有可能会点燃周围的干草、树木,引发森林火灾。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分析,由于自然原因导致的森林火灾,只占所有森林火灾引发原因的百分之一左右,十分罕见。
1.2 人为原因
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很大。人类既是自然资源的开发者,又是自然资源的破坏者。据有关部门相关数据显示,引发森林火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为原因,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对火资源的使用,无论是野炊、驾车出行、通缉区段以及打火机等可能产生火花,一旦火花与干草木结束,就会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除此之外,恶意的纵火破坏以及由于管护人员自身素质差,导致的火灾,也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使我国广大林区免受森林火灾的侵害,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相关部门必须加强护林防火管理,结合林区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护林防火技术进行创新与改革。通过护林防火工作的预测、阻隔、通讯等方面,实现我国护林防火技术方面的突破,为我国森林资源的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2.1 护林防火预测技术
在加强森林火灾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强化防火预测技术是基础。优秀的防火预测技术,可以在森林火灾发生以前,对火灾发生的原因、可能发生火灾的地区以及可能发生火灾的大小等进行准确预测,使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做好灭火救援的准备,以免森林火灾发生之时,由于准备不足,导致火势不断蔓延,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在强化防火预测技术的过程中,可以用我国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作为参考及发展方向,制定护林防火预测方案,对于预测中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及时解决,尽可能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2.2 护林防火阻隔技术
在森林火灾发生以前,要根据该林区森林火灾的相关记录以及林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护林防火计划与方法,并准备好相关的防火救灾设备。在森林火灾发生以后,切忌慌乱,要严格按照火灾发生前制定的计划与方法来展开森林火灾救援工作。为了防止火借风势不断蔓延,通常使用火烧法,将发生火灾的地区与周围的林区分割开来。
2.2.1 火烧法。火烧法是通过焚烧森林火灾发生地点周围的树木,来阻止火势蔓延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火灾蔓延方向的可燃物,从而达到阻止森林火灾蔓延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空气的湿度以及风速进行准确的测定,以免由于火势蔓延过快导致阻隔失败。
2.2.2 防火线。埋设防火线也是一种有效阻隔火灾发生的好方法,防火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每年需要使用大量的资金对防火线进行维护,成本投入很大。此外,构建防火线对于林区内的土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水土流失。
2.2.3 防火林。防火林在一定程度上与防火线的原理相同,最大的不同在于防火线是通过使用技术设备来达到阻隔火势蔓延的目的。防火林则通过自身的郁闭度,降低自身的易燃程度,从而来阻挡火势的蔓延。但是,在实际的使用当中,要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来使用。
2.3 护林防火通讯技术
从过往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护林防火通讯技术始终停留在卫星通讯、无线通讯等方面,对于火灾现场的情况,只能通过现场拍摄来进行转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护林防火通讯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遥控无人机为主的无人拍摄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了护林防火工作当中,这种无人机可以携带测温装置、摄像装置等高科技设备,对火灾现场的温度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为火灾的扑救工作提供了依据。除此之外,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也为我国护林防火通讯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3 灭火扑救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关于森林火灾防范扑救技术的研究,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技术水平也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始终与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事故频发,国家对护林防火工作越来越重视,在开发灭火扑救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求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3.1 加强护林防火的预防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阻止火灾发生的最佳手段,就是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将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的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减少这些安全隐患对森林资源安全的威胁。并做好森林火灾的预警工作,使森林火灾发生时,护林防火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火灾发生的地点,并对火灾波及的范围以及蔓延的方向做出正确的推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火灾的蔓延,并配合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尽可能将森林火灾造成的森林资源损失降到最低。
3.2 选择合适的灭火方式
在森林火灾发生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的灭火方式只有直接扑灭和隔离扑灭方式这两种。使用直接扑灭的方法主要是使用灭火相关的化学药剂以及距离火灾地区较近的水源来灭火;使用隔离扑灭的方法,主要就是使用火烧法、防火线以及防火林等方式,将火灾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有效的隔离,以免火势蔓延,为林区内的森林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3 我国目前森林火灾的扑救方案
从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通常使用地面灭火、人工降雨、化学药剂、空中灭火等方法来实现森林火灾的扑灭工作。在上述的方法之中,地面灭火,是最为传统的灭火方式之一。森林资源的管护人员,通过使用相关的灭火设备,在地面实施森林火灾的扑灭工作,消耗的人力、物力巨大,存在着一定危险性。但在使用此类方法之前,必须要对灭火路线提前进行规划,必须要选择距离水源较近的路线,确保灭火水源的供应;人工降雨的灭火效果最好的方法,可以覆盖火灾发生的全部范围。但是,人工降雨所需的条件比较苛刻,一旦遇到万里无云的天气或者云体条件与人工降雨要求不符合的情况,则无法使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森林火灾扑灭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高科技技术设备的投入,使得森林火灾扑灭工作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火灾对森林资源安全的威胁。
参考文献
[1]姜士平.浅谈新时期森林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08).
篇2
关键词:生态林业;高效林业;林业分类经营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58-1
1生态林业、高效林业与林业分类经营之间的关系
生态林业可以定义为能遵循经济规律以及自然规律,按照生态经济学以及生态学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与系统的方法以及理论,来组织林业的生产建设。因而,将林业作为经营的对象,可以作为林业社会系统与森林自然生态系统来处理。
高效林业作为林业生产的经营目标,主要从高效农业发展而来。高效林业主要是要做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林业生产发展史上的一次新的飞跃。高效林业也同样具备生态效益,而且需要进行集约的栽培经营,才可以达到高效性的目标。可以把高效林业定义为具备高经济生态效益以及集约栽培经营性的林业。
生态林业,高效林业与林业分类经营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林业分类经营已经解决了经营模式以及投资渠道的问题,既是林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又是林业生产建设的自身革命。不管是商品林业还是公益林业都有其各自发展的规律与特点,都在经营的方法与目标上面有其共性。不管是商品经济还是生态防护效益,都是作为森林的生态系统来处理的,这是在经营目标上面,所以会受到栽培经营的技术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2 公益林与商品林的联系和区别
公益林当中也有一些是天然林。商品林大多数都是人工林,除下西南以及东北林区采伐天然林。为了防止让出现沙荒、荒滩、荒山以及荒地等情况的出现,需要从植树造林开始,到最后形成森林生态系统还要经历一个过程,此过程需要有大量的投入,不然不好形成森林生态系统。这当中人是主导的调控因素,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收到多变量的制约。
森林的屏障防护作用发挥得当才能形成公益林业。商品林业需要提供经济与木材产品等产品,创造出经济的效益,表明了二元的结构林业。使林业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完整体现。
商品林与公益林同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与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共同组成了社会与自然的复杂系统,所以人工生态系统又和社会经济系统同样重要。通过接受生态林业与技术原则的指导才能管理和建立好人工森林生态系统。
3 建立人工森林生态系统
3.1 首先要遵照社会经济和自然规律,根据各地的情况做好林业的规划发展与自然区划的划分
因地制宜有两层含义,第一根据自然生态资源与林业来进行划分,这个涉及到林种以及树种。第二根据自然地划分,依据社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合理对资源进行配置,实现产品的优质生产。还要兼顾建立林业商品的基地,这是实现集约化与专业化的良好保证条件;虽然在林业规划与区划方面已经在各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可是在新资源发掘的同时,又不断的有老资源的利用。应根据市场供需条件变化做好规划。第三根据不同地块与低端来合理安排树种与林种,使网络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充分发挥生态资源最佳的优势。要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形成有序的系统组织,对林分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
3.2 对所栽培的经营措施前提进行确定
不要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要实行好造林的工程,需要对水土流失工作进行严格的整理与控制,还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一些技术性措施。需要对林分进行立体的栽培经营管理,还要充分利用光能与地力资源,同时做好耕地方面的保护工作,共同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土壤的肥力与物理的结构,从而达到栽培经营的执行贯彻措施,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
3.3 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
生态系统的管理情况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以及物质能量利用情况生物量和产出量以及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既是开放的系统优势生产的物质系统,要求管理时做到能促使系统物质的循环,对耗散结构进行系统的维持,主要包括水土以及耕作与施肥方面的管理以及对病虫的防治,树体的管理等。
3.4 对产品进行绿色的利用
伴随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与保健意识的逐渐增长,对食品要求是绿色的食品,还需要其他绿色的产品,因为绿色产品是无污染公害的洁净品。为了进行绿色的加工与利用,生产处绿色产品,需要对经济林与木材产品进行加工与利用。绿色加工与利用可以指无废弃物的洁净生产以及无污染的产品的洁净生产。污染源主要是在生产的过程当中未完全利用能量资源以及物质资源等产生的一些废弃物。假如能量与物质循环没有产生废弃物,也就不会产生环境的污染。所谓绿色利用指洁净环境与洁净生产以及生产出洁净的绿色产品。
4 结论
不管是商品林业还是公益林业,即使所经营的目的一个是经济产品与木材优质产品,另一个作为防护的屏障,也要在目标上保持高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以及高效性。需要贯彻落实中央所提出的根本性转变,一个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想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变,另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的转变。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短线是林业生产的低效益以及粗放经营。所以高效林业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才提出的,是林业生产史上的一次飞跃。
林业分类经营与管理是中国林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应用的技术与理论原则是生态林业,目标是高效性,技术要求是集约经营,社会主义经济作为新型的经济体制,共同组成了一个整体,也形成了特色的林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琳琳.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8.
篇3
关键词:森林火灾 防火技术 监测手段
森林资源是保障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由于雷击、自燃或者人为因素等造成的森林火灾,仍然是影响森林资源常态化发展的主要灾害形式,森林火灾作为破坏森林生态的灾害现象,往往会造成森林资源的大面积烧毁破坏,严重破坏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当前,针对森林火灾频发的现状,科学的探究森林火灾的高效监测防控技术,是保障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一森林火灾与森林防火分析
森林火灾,作为严重侵害和破坏人类生态环境的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的,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危害的火灾现象。相对来说,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较强、破坏性严重、扑灭救护困难的灾害。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和强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需要具备相关可燃物、火源以及氧气助燃物等条件。通常分为地表火灾、林冠火灾和地下火灾等三种存在形式。森林火灾的发生往往与当地的高温天气、干燥气候、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以及空间地理特征、植被因子和社会人为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
森林防火是运用科学的防控技术和设备,对森林火灾进行适时性全方位的预防和救护,尽量减少或避免森林火灾发生蔓延破坏森林生态资源的行为措施。森林防火,需要采取行政干预、法制保障以及经济杠杆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高新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二森林防火监测技术分析
当前,我国森林防火的形势较为严峻,特别是近年来,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连续发生的多起特大型森林火灾,敲响了综合防治森林火灾的警钟。当前,面对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的现状,依据高新科技研发构建林火监测防护技术,成为防控森林火灾的重要有效措施。
(一)当前国内常用的森林防火监测技术
1卫星遥感监测技术
卫星遥感林火监测,是通过卫星实时监测,借助遥感技术探测林火火场热点位置及火势蔓延信息,制作森林火险预报,通过卫星数字资料估算过火面积,实施林火防护。目前,卫星遥感林火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反馈时效快、遥感影像真实、动态连续性高等技术优势,可以有效及时的监测到人烟稀少边远地区的早期林火迹象,还能进行连续性全方位跟踪监测,辅助相关部门及时决策救护措施。卫星遥感监测,属于当前林业防火技术含量最高的森林火灾监测手段。
2森林航空巡护技术
航空巡护,是利用飞机针对森林状态进行适时林火探测和巡航防护的先进手段。森林航空巡护技术具有巡护视野宽远、巡护速度快捷、灵活机动性强的优势,能够对火场周围及火势蔓延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观测与监控,森林航空消防作为林火监测扑救的重要手段,能够高空适时监测,能针对重特大森林火灾火场实施空中撒水灭火救护措施。森林航空巡护技术受气候和天气变化程度影响较大,林场巡视过程受航线和时间制约,监测观察的范围相对较小,运行成本较高。
3地面防火巡护技术
关于森林防火的地面巡护,主要任务是根据地面火场的发生特点,利用各种交通工具或徒步实现森林火灾的实地巡逻监测。针对森林资源场地的来往人员及车辆,野外生产和生活的人为火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森林火灾。地面防火巡护技术的巡护面积相对较小、视野狭窄、对于火源位置的确定往往受地形地势的复杂性影响而出现较大误差,另外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山区,无法进行地面巡护,只能用视频监测方法来弥补。
4高台望监测技术
高台望监测,通常是借助周围视野开阔的较高山体,人工搭建望台进行林火监测,并及时定位火场位置进行火情预警。高台望监测的技术优势体现在监测效果较好。望技术是依靠经验来观测的方法,由于视野覆盖面小,存在死角空白区域,导致观察监测不全,准确率低,误差较大。高台望监测的弊端是望台的设置以及检测效果受地理、天气等客观条件制约,对烟雾浓重的大面积森林火场、其余火及地下火无法进行全面性观察。
5电子监控防火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高新技术被逐步应用到林火监测及信息传输中。森林火灾的电子监控技术,就是利用摄像仪器、雷电探测仪、红外探测仪等现代电子科技设备,从高空或地表对森林火灾实施探测和监控,再利用微波光纤通信、卫星网络等各种通信手段进行图像和视频的远程传输,从而实现一定范围内森林火灾的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控。电子监控与3S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林火的智能监控和智能管理,成为目前林火监测的一个发展方向。
(二) 国际森林防火技术
由于森林火灾的危害性极大,国外很多国家研发了更为高效的防火检测技术。美国利用卫星从705公里以外能够探测到地面森林的高温浓烟地带以及火灾遗迹,并建立了红外遥感火灾预警系统。德国投入使用的FIRE-WATCH森林火灾自动预警系统,正常监测半径达到10公里。加拿大采用卫星电磁射线检测林区温度,实现森林火灾的防控。
三目前森林防火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森林火灾的危害极大,救护困难,很多林火往往发生于深山老林中,不易被发现,故而及早发现并救护火灾意义深远。
目前森林防火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在建立和发展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智能型监测预警系统,这是未来森林防火的发展方向,以便实现森林防火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充分利用无缝融合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大型网络监控技术、以及3D GIS技术等高尖科技,结合林业管理及林业防火的知识经验,建立林业防火智能监测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从而实现林区视频的自动监控,达到林区火场的精确定位、火情蔓延趋势分析与救护决策、灾后评估等多元化功能,建立森林防火的完整业务链,并针对性地解决用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
篇4
Abstract: the protection of railway subgrade slope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safety of train operation. Soil subgrade slope without protection, are prone to collapse and erosion in the rainy seas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ause of subgrade slope, then the slope in detail specific measures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engineering protection.
关键词:路基边坡;病因;防护措施
Keywords: subgrade slope; etiology;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易风化的岩石和土质路堑边坡、软硬岩层相间的路堑边坡、由于爆破施工岩土松动的路堑边坡、在多雨地区用粉土类土填筑的路堤边坡等均属于应重点防护的边坡。地表水沿坡面流动的速度取决于坡度的陡缓和粗糙状态,缓坡、坡面粗糙并有草本植物生长则流速小;反之,流速大。地表水对坡面的破坏,起初是冲走细小颗粒,日积月累,坡面出现鸡爪状深浅不一的冲沟,进而掉块、坍落,甚至连成一片引起边坡整体滑动,失去稳定。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防护措施。
一、路基边坡病因分析
目前,路基边坡的质量通病,大多是边坡破坏和坍塌。
1、路基边坡破坏
主要表现为边坡坡面及坡脚的冲刷。坡面冲刷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对边坡的直接冲刷和坡面径流的冲刷,使路基边坡沿坡面流水方向形成冲沟,冲沟不断发展最终导致边坡破坏,进一步造成路面塌陷,直接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沿河路堤及修筑在河滩上滞洪区内的路堤,还要受到洪水的威胁,这种威胁表现为直接冲毁路堤坡脚,导致边坡破坏。边坡破坏还与路基填料的性质,路基高度,路基压实度有关。一般来说,砂性土路基边坡较黏性土边坡易于遭受冲刷而破坏;较高的路基边坡比较低的路基边坡更容易遭受坡面流水冲刷;压实度较好的边坡比压实度差的边坡更耐冲刷。冲刷破坏一般发生在较缓的土质边坡上,如砂型土边坡,亚黏性土边坡,黄土边坡等。在日常大气降水和风化作用下,沿坡面径流方向形成许多水冲沟,如平常不注意养护或养护不到位,日积月累,逐年扩大。加上冬季积雪,造成坡脚湿软,路基强度降低,上部土体失去支撑,最终发生破坏。对土质路基来说,边坡坡脚是边坡的最薄弱环节,应加强养护。
2、路基边坡坍塌
铁路路基边坡坍塌一般分为三类;滑动型、落石型、流动型坍塌。这三类情况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在一种情况中出现。(1)滑动型坍塌,在路基挖方段,尤其在深挖石质地段,由于岩层在外力的作用下剪断,沿层间软石发生顺层滑动,造成坍塌。施工爆破开挖破坏了原来岩体的稳定性,当基岩上有岩屑层、岩堆等松散堆积物时,堆积物也易沿岩层的层理面、节理面或断面层发生坍塌。(2)落石型坍塌,一般指较陡的岩石边坡,易产生落石的岩石必然是节理、层里、断层影响下裂隙发育,被大小不一的裂面分割成软弱的短块。裂隙张开的程度,肉眼看不出来,在平常的养护中,也很难发现。由于渗水,反复冻融,造成长时间的微小移动,裂缝逐渐扩大。在夏季,雨水会经常充满裂缝,产生侧向静水压力作用。最终造成坍塌。一般裂隙发育岩体、硬岩下卧软弱层,更易发生落石现象,此类破坏形式,必须严格控制。在日常养护中,应加强巡视,尽早发现,提前处置。(3)流动型坍塌,为砂、岩屑、页岩风化土等松散沉积土,由于大雨冲刷,产生流动,造成坍塌。下雨造成的坍塌,多为这类坍塌,在日常养护中很容易发现,应及时处置。由上分析,在边坡防护设计中,既要做好坡面防护设计、排水防水设计、控制好水的问题,又要根据地质条件、岩体性质、岩层状况,边坡高度,做好边坡坡面设计。
二、植物防护
铁路路基防护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拱形护坡、混凝土方格植草、坡面植草等形式。凡适宜生长植物且坡度不大于1:1的边坡,应优先采用植物防护;如植物不易生长,则须根据其土石性质和边坡的高度、陡度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如嵌补、护坡、护墙等。坡面防护结构一般不考虑边坡地层或人工填土的侧压力,其所防护的边坡应有足够的稳定性,但护墙可用于极限稳定边坡的情况。
植物防护是指人工培植边坡植被覆盖表土以防止雨水冲刷,并调节土壤湿度以防止表土干裂及剥落的措施,所以要选择根系发达、枝叶茂盛、能迅速生长的矮灌木和根茎茂密、繁殖快、覆盖面宽、不畏干旱冰冻、耐践踏的草籽。选择优良植物还能起到保护环境、美化路容的作用。
植物防护应根据当地气候、土质、含水量等因素,选用易于成活,便于养护,经济的植物类种。常用的有鼠尾草、两耳草、无芒荞麦、早熟禾、小糠草等;铺草皮常用的有白茅草、假俭草、绊根草等。最主要的是加强养护管理,保证成活率。植物覆盖对地表径流和水土冲刷有极大减缓作用。植被根系能与土层密切结合,根与根相连,盘根错节,使地表层土壤形成不同深度牢固的稳定层,从而有效的稳定土层,阻挡冲刷和坍塌。另外,植物防护还能美化环境,增加较好的视觉效果。铺草皮防护,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种草适用于边坡坡度缓于1:1.25的土质或严重风化的岩质边坡,容许地表水流速0.4~0.6m/s;铺草皮适用于不陡于1:1的边坡,容许流速小于1.8 m/s,两者都需注意设法使草籽、草皮成活和生长。草籽应均匀撒布在清理好的土质坡面上,同时做好浇水、养护管理。路堑较陡或较高时可通过实验,将草籽与含肥料的有机质泥浆喷射到坡面上。
灌木(树木)防护,适用土边坡栽植。方法按设计要求,施工时应注意季节。树种应采用耐寒、耐旱,容易成活的树种。种草植树对减小地表水对坡面的破坏是有效的,在岩石和不透水地面的径流系数为0.80~1.00;有轻度渗透及有一定植被的地面,径流系数为0.40~0.60;而在森林茂密地区,径流系数可降低到0.10~0.20。
三、工程防护
对于不宜采用植物防护的岩质边坡,如岩质边坡中的页岩等易风化岩边坡可采用抹面、喷浆、勾缝、灌浆等方法防护,同时防止坡面水洗蚀和风化剥落。工程防护适用于不易于草木生长的岩石面上。一般防护用混凝土、浆砌片(块)石等材料,在边坡上形成骨架,提高边坡表面粗糙度系数,减缓了水流速度。根据美观需要,框格可做成各种造型:六角形混凝土块、浆砌片石拱形、浆砌片石或预制块做成的麦穗形等。除对路基边坡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外,还对路容有一定的美化效果。由于在边坡中镶槽镶进,有一定的施工难度。注意,在施工前,将坡面上的杂质、浮土、松动石块及表层风化岩体等清除干净。抹面、捶面防护,由于使用年限短,现在的铁路很少使用。
当路基较低时,采用抹面防护合理掺加草籽,既能起到防护作用又能起到绿化效果,可适当尝试喷射防护和喷射混凝土防护,适用于边坡易风化,裂隙和节理发育,坡面不完整的岩石边坡。对于岩性不均质的边坡采用锚杆铁丝网喷射混凝土防护,喷射混凝土厚6~10cm,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小于2.0cm。水泥:砂:石子比例1:2:2~1:2.5:2.5,水灰比0.4~0.5,喷射护面设伸缩缝和泄水孔。喷射混凝土护面适用于堑坡稳定、地下水不发育、较干燥但陡峻的边坡。其主要作用是封闭边坡岩石裂隙,阻止大气降水和坡面流水侵入,从而阻止裂隙中侧向水压,防止边坡继续风化,保护边坡不发生坍塌。
参考文献
[1] 杨巧艳,孔书祥. 山区铁路路基边坡病害整治与研究[J]. 铁道建筑. 2006(03)
篇5
关键词:退耕还林;环境价值;政策实施措施
1退耕还林的环境价值
退耕还林是我国尤为重要的环境保护政策,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退耕还林是我国在某地区实施环境保护而制定的,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补救我国环境的不断恶化,也是实现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大量扩大耕地的纠正,其在长时间推行过程中具有环境保护作用,表现了自身的环境价值。我国水域体系较为发达,并且河流较多,但是因为水系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导致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对于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制定了退耕还林政策,大面积的森林覆盖有效缓解了水土流失,实施退耕还林能够维护水系流域中的土地资源,有效抵制环境的进一步的恶化。我国北方土地长期处于沙漠化的状态,并且涉及的土地较广,其快速地蔓延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导致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为扩大耕地面积,而进一步破坏森林树木。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有效抑制了土地沙漠化的蔓延,保护了部分地区的土地资源。以此可见,退耕还林政策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修复环境方面,弥补了环境中缺少的因素。
2退耕还林的政策实施措施
从目前我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设计情况分析,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2.1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因为退耕还林在实施过程中,林草见效慢,且短时间内收入效率低,导致金融资金不足。我国可以创建专门的基金实施此项目;通过多个渠道争取能够从国外政府中得到援助资金;创建全面的优惠政策,以此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
2.2强化产业建设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建过程中,农村创建也进入到全新时期,传统农村分散型的经营结构模式已经没有存在必要,产业化经营成为今后产业接口不断调整的必然;因此退耕还林政策对农业生产并不矛盾,反而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2.3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由于我国西部的自然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具有显著的立体结构,其中包括多种林种、树种和农林牧发展的资源,要想实现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例,就要实现树种配置的因地制宜性,兼顾经济和生态。比如陕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差,所以生态林的比例可稍高;陕西水热条件良好,人口密度较大,所以经济林的比例可稍高。
2.4避免树种单一化
单一化的树种会加重土质的退化及病虫害,并且还会降低生态防护的功能。在传统长防林、三北防护林及珠防林创建过程中,因为树种较为单一,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导致防护林的发展及效益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5实现林种比例的合理性
因为经济、生态都是动态的,存在地区性及阶段性的特点,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于环境社会评价也各不相同,所以对于生态林及商品林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两者的比例也各不相同,以此实现林种比例的合理化分配。
3结语
退耕还林的价值表现在多方面,重点就是修复恶化的环境及弥补环境保护因素,正确认知退耕还林的环境价值能够使人们了解政策的重要性。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还要通过针对性且合理的途径实现,以此能够使退耕还林政策有效促进退耕区的经济发展。退耕还林的政策不仅要认知,还要对其进行保护和维持,使得这一政策进行可持续的发展,保障退耕户的经济利益和积极的参与性。
参考文献
1李为明,方俊才,赵志超.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2贾卫国.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李若凝.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后续发展对策———以河南洛阳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
4李东玫,江璟瑜,马燕娥.现阶段退耕还林工程出现的几种问题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的保障措施[J].中国林副特产,2008(3)
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绿化防护;客土喷播
1 客土喷播技术的介绍
(1)基本原理
客土喷播是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一种喷播建植技术。该技术是将客土(提供植物生育的基盘材料)、纤维(基盘辅助材料)、侵蚀防止剂、缓效肥料和种子按一定比例,加入专用设备中充分混合后,用喷射机均匀喷涂到坡面上,使植物获得必要的生长基础,达到快速绿化的目的。
(2)喷播厚度
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厚度、生长条件的要求不同。决定喷播厚度主要有3个因素:边坡岩质情况、年降雨量及挖方边坡坡度。除厚度外,植物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结构也有相应的要求,一般来说,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过疏、过密,或团粒结构差,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因此,在客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3)植物的选择
一般地,当周围环境为森林生态时,以建立中低林型为目标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当周围环境为草原生态时,以建立草本型或草灌型为目标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当工程地接近城区、风景区等人群流动多地地区,该工程应以建立观赏型为目标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高陡的岩石边坡首先以建立草本型或草灌型植物为宜,然后在自然营力的作用下,随着植物群落的逐渐演替,早期的草本型或草灌型植物群落被中低林型甚至森林型植物所代替。
2 工程实践
(1)工程概况
兴畲高速公路位于广东省的东北部,位于梅县和兴宁市境内,连接兴宁市至梅县畲江段,全长为25.735公里,是国家重点公路汕昆高速公路在梅州境内的便捷通道,对加强梅州地区与广东经济发达地区和潮汕地区的经济往来,加快山区开发建设,促进全省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项目属于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高填深挖较多,建设挖方较大,施工建设易造成原地貌及植被破坏,对高陡岩质边坡植被恢复困难,边坡绿化工程难度大,如防护和绿化措施不当势必将造成水土流失,破坏自然环境,导致高速公路周边环境的破坏。因防护、绿化的方案不合理还会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增大了运营管养的难度和成本。在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和司乘人员的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对兴畲高速公路K4+080~160右幅、K10+820~920左幅、K15+230~230右幅、K16+120~230左幅等3万多乎方米的部分岩石边坡进行客土喷播绿化防护。
(2)喷播厚度的计算。a、根据检测,兴畲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的硬度指数均大于14kg/ma;b、根据气象资料,梅县和兴宁市的年总降雨量历年平均为1483.5~1698.3毫米;c、兴畲高速公路的岩石边坡的坡度为1:0.75~1:0.5。
综上所述,选择喷播厚度为60~80mm较为合适。
(3)土壤的选择。a、粘土,选择粘结附着力较强,而且含砂量较大。与其他改良材料混合后通透较好的黏土。b、有机营养土。主要是泥炭等有机物含吸收有较多长效营养成分的有机质和肥土。 c、土壤改良材料,主要是木屑,植物纤维、禽粪、膨化物等辅助材料。目的是增加土壤肥力的保持水能力和渗透性,增加土壤的缓冲力。d、多含量复合肥,主要是普通复合肥和供肥期长、不易流失的长效复合肥。c、保水剂(400倍以上):一种高效的土壤保湿,其微粒膨化体吸收和释放的水分解能使土壤保水,可供植物生长期反复地吸收。f、粘合剂:高分子树脂类制剂,能解决基材混合后形成易于植物生长的团粒结构。
(4)植物的选择
梅州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温和潮湿,四季常青。历年平均气温21.2℃,最高气温达39.5℃,最低气温-7.3℃。根据当地的季节、土质条件等因素的不同,采用原有的乡土植物种类,配以适合在斜坡上生长的草种和灌木树种的种子进行混播,依据设计的植物种子及其种子配比进行施工以达到景观效果。按设计要求提供植物种子主要有以下几种: 狗牙根、猪屎豆、坡柳、大翼豆、糖蜜草、山毛豆。
(5)施工工艺
施工顺序:测量放线-边坡修整-处理边坡排水-客土配置-喷播绿化基材混合物一养护。
(一)坡面施工技术要求:
(1)修整坡面:清理坡面杂物、危石,使坡面基本保持乎整,对浅层不稳定的坡面,做好稳定固后并可采取点状喷浆使其稳定。
(2)处理坡面排水。对坡面径流、涌水进行处理,通过设置泻水管,将涌水引至坡底,设置好坡面平台排水设施,使平台水从坡面两头排出,引至坡底。
(3)对坡面残存植物,在不防碍施工的情况下应心量保留。
(二)喷射作业
(1)喷射施工时,喷附者应自上而下对坡面进行喷射、并尽可能保证喷出口与坡面垂直,距离保持在0.8m~1m,一次喷附宽度5m-6m。
(2)严格执行设计喷附厚度。将准确称量配比好的基材与植被种子混合物充分搅拌混合后,采用喷射机喷射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并保持喷附面薄厚均匀。
(三)边坡植被养护:喷播后如未下雨则每天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等植被成坪,覆盖率可达90%以上后可逐渐减少浇水的次数。在养护期间应随时观察草坪的水肥情况。水分主要是看根系土壤的湿润程度。在草坪成坪后由于其自身形成了一层草毯,对土壤中的水分散失有一定的保护性。一年以后,草坪基本上形成了其自身的生态,不需要特别的养护。
篇7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作措施;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168-01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在黄土高原腹地及六盘山的北段西麓,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县之一。全县总面积3 143 km2,地貌主要是黄土丘陵、河谷川道、土石山区,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层叠,自然条件恶劣且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导致粮食产量低且不稳定,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当前西吉县的经济社会发展。2000年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目的是保护林草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充分改善县内生态环境,贯彻“封、禁、造、护、管”等方针,对县内的林地实行科学规划,坚持走保护和发展的同时进行经济和生态双赢的发展道路,天保工程得到了显著成效。
1 紧抓机会,赢得发展
从2000年开始,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由于西吉县情况较特殊,所以将其作为实施的重点,希望扩大中西部的人工林地,快速建立其西吉县东北部的百里生态屏障,恢复林草植被,有效增加森林资源,充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坚持封山育林和保护林地的政策。坚持封山的同时,结合封造和林地保护,对当前的林地、草地及荒山进行大力封育,促使全县森林资源得到长期持续的增长。15年来,全县共完成封山育林3.39万hm2,管护森林面积达9.92万hm2。
2 成立机构,明确职责
为确保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西吉县成立了机构组织,配置了专门工作人员,针对本次工程展开设计、编制、实施、检查以及技术档案管理等。认真落实工程任务,务必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进行制定,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1]。
3 加强措施,严格管理
在建设工程中,西吉县严格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等,积极探索、总结,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及管理水平。首先,研究《西吉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西吉县护林防火制度》等多项林木保护办法,帮助实现工程建设的规范化设计、组织实行的标准化、资源管理法制化等;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县、乡镇(场)、村、组等4级护林组织,各组层要签定管护责任书,先后选派专职护林员418人,强化林地防践踏、防垦、防盗和防火“四防”措施,确保林地及林木不会受到损害;再次,要实施护林员巡山登记制,护林员对每天出入林区的人员进行登记,排查各种危害森林资源的隐患,贯彻山头有人守、林地有人护、责任有人担政策;最后,要规范工程档案的管理,建设专门化的档案室,并且配备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在相应的培训之后,统一整理和管理工程规划、作业设计、调查表和护理员档案等多N资料,实现规范化管理工程技术和资料[2-3]。
4 求真务实,创得实效
一是采取多种措施尽快恢复林木生长资源量。乔灌型封育区小班乔、灌木达1 350株(丛)/hm2以上,总覆盖度 ≥30%;灌草型封育区灌草综合覆盖度≥50%。全县森林覆盖由2000年的5.1%提高到7.8%,工程实施区水土流失明显减轻,侵蚀模数降低了18个百分点,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二是将天保工程与生态移民搬迁、退耕还林等工程相结合,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移民搬迁指标,动员封育区内及周边居民搬迁,不但扩大了林地,而且减轻了管护压力,促进了工程区植被的快速恢复。三是以天保工程实施为契机,加大种苗工程建设力度,建成总面积逾400 hm2的现代化林木采种基地,年产山桃、柠条、山杏等林木种子逾300 t,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工程实施,分流安置富余工作人员270名,系统内142名职工参加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保证了部分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来源,消除了后顾之忧[4]。四是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了积极改善,带动森林旅游及林副产品加工业,促进第二、三产业形成、发展,获取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天保工程区内的火石寨林区已经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很快就发展成为了全县森林旅游业龙头。
5 基础建设,完善措施
建设健全工程管护机制,积极筹措护林资金,加强护林防护的完善措施。在主要的道路口和沟口等地设立永久护林封育的指示牌,并且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森林管护宣传活动,强化公民护林的意识;建立护林点和检查站等;同时强化交通、通讯2项设施建设[5]。
6 参考文献
[1] 贺培荣.曾溪“天保工程”的成功做法[J].陕西林业,2009(增刊1):10.
[2] 代兴波.浅谈对天保工程的几点认识[J].农业与技术,2015(14):94.
[3] 王瑞芳,李辉.国有森工天保工程区长远发展思路及其对策措施初探[J].林业勘查设计,2002(1):1-3.
篇8
关键词:林业管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在可持续发展内容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了重点之一。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植被开始渐渐退化,这些严峻的形势要求着在林业管理上应该全面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 林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1.1 林业概念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世界有些国家将林业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在中国,林业属于综合性部门,并没有将它独立出来。在生产的过程有三个组成部分:造林、森林经营、森林利用。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维护了生态平衡的发展,在保护森林的同时,培育研究了大量的新型树种以获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特点发挥其防护的作用。
1.2 可持续发展意义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它作为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之间得到了实施,并且被大众所理解、接受。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全局提出的,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
2 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模式单一,缺乏监督
在我国林业资源属于国家或者集体所有,这样的林业产权结构可以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但是这种单一的结构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它不符合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林业的经营。且在对森林资源利用上,国家并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林业建设政策无法落到实处。管理不力和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些导致有些地方出现了植被退化的现象。
2.2 资金不足,难以管制
我国一直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在国土非常的不均匀,有些城市覆盖面积很高,有些城市覆盖面积极低,这种差异性加大了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管理难度。
2.3 采育失衡,利用不全面
在我国,森林人均占有率一直比其他的国家要低,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大。特别是有些地区人均占有率甚至出现了下降的现象,这种状况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我国在森林采伐上存在着严重的采育失衡。由于社会的需求增大,每年我国森林采伐量都远远大于其生长速度。在森林资源利用上缺乏长远性的目光,造成了林业资源的锐减。
3 方案措施
3.1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林业
坚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产业结构的优化。林业的第一产业基础不够牢固,所以应该打好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快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重视对森林资源的培育,提高森林资源的总量。利用第二产业推动林业产业自身的发展。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激烈这一特点,淘汰落后的行业、发展新型行业,推动林业产业规模化。第三产业是林业经济效益的一大来源之一,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国家环境保护区、自然生态公园等建设力度,加大宣传,挖掘自然景观,促进林业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林业产业的积极发展。
3.2 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监督体制
林业管理走可持续发展路线,首先就应该解决管理上的疏漏问题,加快林业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对林业的管理。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上应该坚持科学系统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在管理森林资源工作中应该改善老旧的管理理念,学习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以提高管理经营水平。坚持依据科技的创新为林业发展创造新的环境。其次,林业管理工作必须法制化,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工作中应该健全规范制度,加强法律在林业管理中的威信度,将依法管理与森林管理资源制度相结合,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林业管理的良好秩序。
近几年来,某些地区出现了人为滥砍滥伐的恶劣现象。这种毫无限制的砍伐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得林地遭到破坏,而且会造成森林生态资源的巨大浪费,成了制约林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所以要坚持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必须先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这需要对林区加强监督管理,只有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才能降低林业资源被人为破坏的风险。
3.3 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到群众中去
篇9
1.对于苗木的选择存在很大问题
首先,在选择苗木时期,一般的林业企业很难对苗木质量进行有效地分析与考察,难把质量关,所以才会导致选择的苗木质量普遍偏低。这样一来在大幅增加了企业成本的同时,也导致了选择进来的苗木在种植过程中存活率普遍偏低并且抗病害能力很差,更在管理上对我们的营林工作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其次,在选择苗木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考虑到苗木的生活习性及生存条件,导致移植过来以后,苗木对于新的环境不适应,结果不但没有产生预期的生态效益,连经济效益也得到亏损。最后,营林企业在选择苗木的过程中,只是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等。
2.平整土地存在忽视问题
在营林工作中,整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但是由于营林企业不了解整地的作用,所以也就很难在日常工作中重视起这项工作。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做好整地这项工作,就能够将土地质量得以更好的改善,而且改善后的土地也更加便于管理,对于树木的生长也是极其有利的。在新时期的条件背景下,很多企业仍然对整地工作认识不足,只是简单地应付工作,并没有将整地工作很好地提到工作日程上来;更有的企业在考虑了整地的成本过后,取消了这项工作,最终导致土地蓄水能力降低,树木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后不能够存活,存活率降低等情况。
3.栽植过程中存在技术问题
很多企业在苗木栽植的过程中,并不能够配备相应的技术指导人员,而是任由施工人员盲目的栽培,由于施工人员并没有掌握栽植的技术和方法,对于栽植的间距以及土地的湿分并不能够很好地把握,所以最终栽植出来的防护林并不能够很好地起到防护的作用。此外还有的企业不能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浇水施肥等管理,最后导致存活率差,即使存活下来的树木质量也很低,经济效益也并不理想。
4.后期管理存在疏忽与漏洞
很多企业在后期的管理上存在很大问题,导致种植过后无人监管,对于监管的区域划分不够明确以及监管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找不到相应的技术负责人,管理过程中出现种种漏洞,最终还会使管理成本不降反升,而且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新时期的营林管理背景下,营林工作前景仍然堪忧。
二、改善企业营林问题的手段与措施
1.选择合适的苗木
在选择苗木的过程中,苗木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否相吻合这是我们第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在选择需要种植什么样的苗木之前,需要先对当地的环境以及气候土壤等多种条件进行考察,随后在根据考察结果选择适宜的苗木,这样不仅能降低我们的工作成本,而且还会取得更高的收益。另外一个在选取苗木时还要考虑当地的土地治理需求,考虑净化空气质量还是防风固沙,还是治理水土流失,依据这些条件选择不同的苗木。再就是在选择时还要尽量选择易活抗病害能力强的苗木,这样会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取得经济效益的提升。最后就是根据社会上的认可度进行选择,选择社会上认可度好的苗木,这样才能取得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2.认识整地作用,提高整地效率
首先,想要引起大家对于整地工作的重视,就要加大整地工作在百姓当中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维宣传,宣传出整地办法以及整地工作带给我们的实际意义,使整地工作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将整地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其次,整地工作因地制宜,想要进行整地,必须先了解透彻当地土地的优劣势,在掌握了整地的方法后合理整地,扬长避短;并且在整地过程中,要学会根据土地不同状况进行分块整地,把握好土地的自然规律,不盲目蛮干,这样才能节省出更多整地的精力。最后,要想不断深化整地制度,就要不断引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通过有效的整合人力物力以及各种资源,提高整地的科学化、合理化,将整地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化。
3.不处理好苗木栽植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通过不断地引进高技术人才以及对业务人员进行不断地培训来提高苗木栽植的技术。科学规范的管理是提高在栽植过程中苗木存活率的主要方式。最后,在加强苗木日常保障性工作的同时,还要对苗木分年龄和批次进行监管,幼苗精心呵护,成树要注意喷药和灌溉等。
4.加强林区后期管理
在企业营林工作的后期管理中,应该首先划分好各个护林员的工作职责,职责明确则能高效管理,并且做好本片区的相应工作,恪尽职守,提高营林管理的质量。其次,要注意护林防火,并且做好防范偷盗工作,避免前功尽弃。
三、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光缆线路 防雷 接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1-0000-00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光纤通信被应用在了通信行业的各个角落。在广泛应用的同时,由于光缆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使光缆防雷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而光缆线路的防雷是从光缆线路路由勘察设计到工程施工安装的全过程中都应切实注意的一项关系到线路安全的关键技术。本文以下就光缆雷击故障的原因及防护方法做简要的介绍。
1光缆线路落雷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虽然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具有不导电性,不受雷电电磁脉冲的影响。但为了使光纤能够承受机械拉伸负荷、以及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腐蚀、鼠咬、岩石挤压碰撞等),埋地光缆必须有缆芯钢丝金属加强构件和金属外防护铠装层,这些防护构件都是金属导体。当埋设光缆附近的地方落雷时,由落雷点向大地流散的雷电流,使光缆埋设点的地电位升高,而光缆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其金属构件电位应视为零电位。这样落雷点与光缆金属构件之间形成极大的电位差,这一电位差若超过光缆防护层的耐压强度,便会击穿外防护层,形成从落雷点到金属构件的电弧通道,使相当强的雷电流泻放到光缆,会在其外防护铠装层及缆芯金属加强件上产生感应电流,出现冲击电压,使金属构件熔化、外护层击穿、光纤结构变形。
2光缆线路宜采取防雷措施的位置
在雷暴日大于20天以及10m深处的土壤电阻率大于100Ω•m的地区,光缆线路遇到下列处所时,宜采取以下防雷保护措施:①地质结构发生突变的地方。②在石山与水田、河流交界处,矿藏边界处,进出森林边界处等具有边界效应的地方。③面对广阔水面的山岳向阳坡或迎风坡,地形较高或突出孤立的山顶。④曾遭雷击的地点。⑤光缆距孤立的10m以上的大树、高于地面6.5m以上的电杆(包括拉线)或高耸建筑物及其保护接地装置小于下表的净距规定时。
直埋通信光缆与孤立大树等的防雷最小间距
土壤电阻率100Ω•m 光缆与孤立的大树
间允许的最小距离(m) 光缆与电杆、高耸建筑物
等允许的最小距离(m)
≤100 15 10
101~500 20 15
≥500 25 20
注:表中数据是按雷电流幅值取100kA,并另考虑了一些富余度。距大树比电杆多5米是考虑树根半径取5米。
3光缆线路的防雷措施
3.1架空光缆线路
在架空光缆线路施工中,一般采用7/2.0mm镀锌钢绞线作为光缆的吊线,为了减少雷电对架空光缆线路的影响,光缆吊线应每隔300~500m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每隔1km左右加装绝缘子进行电气断开。在光缆接头处将光缆内金属构件前后断开,不做电气连通,并且不作接地处理。在新架光缆选择路由时,应尽量避免与高压输电线和交流电气化铁道平行接近,与其相交时交越角度应在30°以上。对于雷害特别严重地段的架空光缆线路可采用非金属加强芯或无金属构件的结构形式,在架空光缆线路上方还可架设架空防雷地线(架空地线采用4.0mm镀锌铁线,架设在高出电杆顶端30~60cm的位置上。
3.2直埋光缆线路
直埋光缆线路从勘察设计到施工敷设全过程都应选择合理的光缆径路,尽量避开可能发生雷击的区域,如光缆线路敷设位置必须经过落雷地段的,在设计及施工中应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如,防雷排流线、消弧线、避雷针等。
3.2.1防雷排流线
根据实验室实验以及实际运用,在直埋光缆线路的诸多防护措施中,敷设防雷排流线是最为有效的防雷措施。
在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0及土壤电阻系数土壤电阻率大于100Ω•m的地区,地下通信线路无法绕避上述区段时,可按以下原则设防雷排流线(又称地下防雷线、防雷屏蔽线):
(1)土壤电阻率为100~500Ω•m的地段设一条排流线;
(2)土壤电阻率大于500Ω•m的地段设二条排流线(有塑料管防护时设一条)。
在敷设防雷排流线中常用的做法为,采用两条7/2.2镀锌钢绞线或者两条φ6.0mm镀锌钢筋,有些地区为保证防雷效果和防雷地线的使用寿命,也有采用两条φ4.0mm铜包钢线作为排流线。防雷排流线的敷设方法及埋深如下图所示:
3.2.2消弧线
当光缆线路附近有独立的大树或电杆、高耸建筑物等单独的引雷物体时,光缆遭到直击雷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如果高目标被击中时,雷电流通过树根或避雷针接地体泄漏到光缆,或击穿土壤产生电弧击伤光缆,仍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防护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防雷排流线做成消弧线的形式。消弧线是防雷排流线,但不是直线型的,而是面向光缆以便环绕大树形成半圆弧形。消弧线两端均需做接地装置,接地装置距离光缆15m以上,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Ω。但应注意的是光缆线路距引雷目标间距小于5m时,不宜采用消弧线(因此时光缆很可能处于电弧区),可采用钢管防护。消弧线的敷设方法如下图所示:
3.2.3避雷针
避雷针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防止直击雷的装置,它可以把雷电放电引向自身,防止被保护物受到直接雷击。采用避雷针防雷的适用范围和采用消弧线方法防雷的地方相同,还可用于两山之间风口地带以及其他地形有利之处。
避雷针的防雷作用比消弧线方法好,效能较高,做法简单。可利用木杆或树木等做支持物,不宜用水泥电杆做支持物,因为水泥杆内有钢筋,对地绝缘很低不可利用。在支持物的顶端安装避雷针,针长在1m以下,可用直径不小于12mm圆钢或直径不小于20mm钢管作为避雷针;针长1~2m时,可用直径不小于16mm圆钢或直径不小于25mm钢管作为避雷针。避雷针引下线可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或Φ12mm镀锌圆钢。引下线入地点必须距离光缆15m以上,所以线下线要在背对光缆方向架空横向引开,不能顺避雷针支持物的杆身入地。如果需用拉线固定架设避雷针的木杆,那么固定拉线的地锚也必须与光缆有15m以上的距离,否则不能用拉线,只能用撑杆。避雷针的接地电阻要求做到:土壤电阻率小于100Ω•m时,接地电阻不大于5Ω;土壤电阻率大于100Ω•m时,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以上是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和学习心得对光缆线路防雷接地技术的总结,鉴于知识水平有限文中难免出现错误之处,恳请大家指教。
参考文献
[1] 李立高主编. 《光缆通信工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2] 邮电设计技术《雷电与静电》专辑.《邮电设计技术》编辑部,200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