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货物运输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货物运输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道路;货物;运输;现状;现代;物流;发展;思路
道路货物运输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降低货物流通成本,追求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流的发展已引起了国内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并被人们称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商品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运送车辆实载率低、运费高、速度慢,增加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与周边地区同类产品相比缺乏竞争力。根据当前我市的实际,如何适应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对货运行业管理,加快现代物流的发展步伐,实现货物运输优质、低价、安全、便捷、快速的目标,是实现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一、我市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的基本情况
1、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我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市现有106万人口, 2013年度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4位。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00.88亿元,人均收入为43905元。2013年,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达193916万吨公里。。
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企业占了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7%,袜子、珍珠及珍珠制品、铝塑复合管件、贡缎、电脑刺绣机等块状经济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大唐镇被称为中国袜业之乡,这个本地人口仅3万的小镇,却拥有各类现代化袜机近2万台,袜子生产厂家2453个,袜子年生产能力为90亿双,产量占全国的65%;店口镇五金产业十分发达,工业产值达到721亿元,其中铝塑复合管件产量约占全国的70%;山下湖镇年产珍珠650吨,占世界淡水珍珠交易量的70%;三都镇贡缎年产提花布15亿米,约占全国的80%;浣东街道电脑刺绣机产销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2、地方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市物流市场的雏形。我市的物流市场是伴随着地方块状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的。最早始于93年大唐镇袜业托运业,以后发展到店口等地。二十多年来,我市物流市场经营模式曾经历了由个体分散经营―政府垄断经营―企业规模经营等多次变迁,逐步形成了与当地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格局。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物流企业32家,其中场站经营11家,大型企业主辅分离物流企业3家,卸货、信息服务15家,国际货代2家,中转服务1家。货物专营线路136条,线路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城市。现常年日货运量约3300吨左右。
3、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很不协调。据统计,我市有货运车辆8408辆,计21362吨,货运车队51个,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货物约88000吨,通过企业自备车辆、社会车辆、外地过路车辆发往全国各地的货物有84700吨,占总货运量的96%,而每天通过物流企业配送的货物约为3300吨,不到总货运量的4%。不仅增加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还使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上大打折扣,成了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我市道路货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发展现代物流认识不足,规划滞后。现代物流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涉及计划、财税、工商、交通、民航、邮政、信息等多个部门必须由政府牵头协调动作,统一规划。我市商品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政府、部门及企业对发展物流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物流建设与行业发展规划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同类产品与周边地区相比缺乏竞争力。
2、传统经营理念和模式上的束缚。一味害怕额外的利润被其他企业赚去,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据调查,在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物流的82%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分别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活动所占比重更高达94%。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传统低小散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迅速发展。
3、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一是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展开。二是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不高,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4、物流人才匮乏,设施落后,管理水平较低。我市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物流专业人才素质问题已严重制约了货运企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制约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同时,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不符合客户特定要求,也是制约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
5、信息网络技术利用率不高。现代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信息技术不但实现了数据快速、准确、实时的传递,提高搬运、装卸、运输、仓储、配送发运的自动化水平。目前,我市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落后,因特网、条形码、EDI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存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等问题。
三、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地方经济的发展,呼欢与之配套的物流产业。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流通速度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现代物流作为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凸显其快速、低价的独特魅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发挥其无可比拟的作用。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宣传发展现代物流重要性,大力推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进程,把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切实搞好现代物流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认真做好物流发展规划,政府应划拨足够的资金,保障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在提升企业内部装备水平的基础上,鼓励我市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现代物流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发展增值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政府对物流企业要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
4、加快城乡配送网络建设。组织开展城乡物流配送网络调研,在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出台城乡配送网络发展意见,开展城乡配送网络试点工作,为全市建立城市配送发展模式,总结树立城市配送示范典型。使城乡配送网络覆盖率达到60%以上。
5、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发展现代物流需一批具有综合知识的物流管理人才,不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地方经济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培训、招聘、引进渠道解决,提高我市物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6、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加强网点建设。
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发达物流企业都拥有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在新的形势下,我市应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加快网点建设,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促进我市的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集成化;货物运输;探讨
市场需求变动快,竞争激烈,使得企业的交货时间不断缩减,这对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增加了许多难度。只有当企业具备高敏捷性,较强的洞察分析市场的能力,才更可能把握机会,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运输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它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大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成本、服务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国内运输业的压力远比国外运输业大,因此,努力对货物运输业的服务水平进行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首要任务。
1 国内道路货物运输的特征
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道路不断拓宽,使得运输业发展迅速。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公司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也给道路货物运输带来很大的发展契机,使它的运输量远远大于其他运输方法。这种方法占所有运输方式中最大的比例,如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 经营主体多元化
在20世纪80年代初,交通部提出了一个共同运输的措施,不区分国营、集体、个人,只要有运输工具都可以,这种方法缓解了当时运输能力不足的情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20年后的今天,道路运输业已经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现在道路运输业是由许多类型不一的经营主体构成,其中包括股份运输企业、私营运输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个体运输户等,尤其是个体运输户占比例的80%以上。
1.2 服务方式多样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道路货物运输业的不断前进,现在市场上的货物运输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许多企业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努力改变自己的服务方式,降低运输成本。主要的服务方式有以下这几种:(1)按货运量来分类,划分为整车运输和零担运输;(2)按车种来划分,有普通货车以及专用货车;(3)按货运效率来划分,包括快运和普运。这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可以为客户节省一定的成本,同时也能使运输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1.3 经营方法过于单车化
所谓的单车化指的是在执行道路货物运输业务时的单台车辆,作为整个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但这种单车运营的模式占我国运输业主导位置。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这种单车承包的服务方式开始出现,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变、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但是单车承包的经营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单车的全部责任都由承包人独自承担。现在个体运输户与单车承包人的数量是我国运输业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运输业户平均车辆不足2辆。
2 道路货物运输系统下的集成模式
集成模式是指将道路货物运输系统下的各个单元相互连接起来,保证各个单元的物质传递、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提升道路货物运输系统的完整性系数。由于不同企业的货源和经营方式不同,所使用的集成化道理货物运输模式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两类集成运输方式:供应链一体化运输模式和过程一体化运输模式。
2.1 供应链一体化运输模式
各种功能实体组成的网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供应链主要分为三大运作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获取生产所需的原料,第二个环节是将原料分配到各个加工车间,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分销系统将最终的产品分批发送给顾客。供应一体化运输即贯穿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并且根据不同的客户要求形成多种供应链分支,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状结构。供应链一体化运输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客户需求商,货物需求量较为明确,运输线路和产品品种比较固定。产品总成本最小化是供应链一体化运输的第一经营目标,运输成本最小化是其第二经营目标。
2.2 过程一体化运输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民需求,道路货物运输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当下的道路货物运输已经可以满足门到门的服务需求了,其服务方式灵活多变,生产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以来,市场逐渐向市场全球化发展,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对道路运输也提出了少批量、多品种、多批次的新要求。在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单独的运输个体要完成运输过程,其花费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并且还会面临许多人工问题、管理问题和运输问题。为了缓解单独运输个体所呈现出的这种问题,过程一体化运输模式便将分散的货物运输业户和货物服务业户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一票到底式服务。过程一体化运输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比较高,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并且为了完成运输个体跨越道路运输工作,应当采取多联式运输方式,实现集成化道路运输的扩展和延伸。
2.3 集成化道路货物运输的优势
集成化道路运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很大程度
上减少了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了道路运输的服务水平。(2)建立了道路货物运输的信息化运输组织,将运输过程中的运输个体联结在一起,提高了道路运输的专业化程度。(3)集成化道路货物运输实现了运输业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具有运输结构有组织、\输方式灵活和服务方式便捷的特点。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球化市场的发展为集成化道路货物运输创造了有利条件,为集成化道路上货物运输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要充分理解集成化理论,对集成化运输方式进行科学的改造,改变企业的发展模式。适当使用科学技术,促进集成化道路货物运输的健康发展,将对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前进,对于危险化学用品运用也呈上升形势,使得危险化学用品的流动增大,这也是近些年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据相关统计表明,世界上由于化学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已超过3千亿人民币,这对国家财政及群众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对此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督,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在当前形势下已是迫在眉睫。笔者根据危险货物的运输及特点,简述了安全管理对危险货物运输的重要性。
1.危险货物的运输及其特点分析
1.1危险货物解析。危险货物是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及腐蚀等特点的物品的统称,在货物运输、装载及保持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严格的进行防护,保证货物的安全性。
1.2危险货物的性质及特点。危险货物的性质及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种类繁多。目前我国正式列入国家标准的危险品,分为类及22项共1700余中;二是用途广泛,使用价值高。目前危险货物的产品在各行各业中具有不同程度的使用,且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危险品的品种及使用量均存在一定的增长;三是危害性较大。通常危险货物的危险性具有双重乃至多重的性质,在货物保管不利时,发生燃烧或爆炸等事故,将对周边人员及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1.3危险货物在运输的特性。在运输过程中的特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营业务。危险货物的经营需要获得严格规定的资质并办理完善的手续,且有以下几点要求,经营者应具有5辆以上合格的运输专车;运输车辆配备必要的通信设施;配置有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并制定相关安全生产制度。因此,进而危险货物运输具有专营性。二是车辆专业。交通运输部颁布的相关条例中,严格的规定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技术情况及设施性能,严禁普通运输车辆及不满足规定的车辆进行危险货物的运输。三是专业人员。由于危险货物的运输特性,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运输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危险货物运输知识及经验,并应通过道路运政机构的考核,获取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后,才能进行工作。四是运输安全。安全是危险货物运输的基点,不仅要严格要求将安全工作作为核心,还要合理、规范的进行危险货物的运输及管理,杜绝不必要的事故发生[1]。
2.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2.1企业规模较小,安全意识薄弱。部分企业的负责人的安全意识较差。安全管理仅局限于口头宣传,一到正式工作时或涉及经济效益时,又将安全抛开脑后。还有个别驾驶运输人员,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做的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良好的进行实施。在一些挂靠运输经营的企业中,存在收费多,管理少的情况,这些企业仅考虑到自身能吸纳多少车辆挂靠及收取多少管理费用,而对于挂靠车辆的实际管理基本没有。另外结合危险货物运输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很难形成科学完善的公司化经营及管理。
2.2从业人员生产意识较差,管理不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从业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匮乏。目前多数的从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较差,且培训力度不够,教程简单,加之相关考核要求与级别不高,进而造成了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安全意识不够的情况,这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中,严重影响了安全作业。二是存在严重的无证上岗问题。由于参加正轨科学的危险货物运输培训的员工数量有限,培训班也不能定期的举办,导致大量从业人员未能及时参与培训,仅通过前辈简单的指导,之后便无证上岗。
2.3从业人员应急能力不强。尽管各个企业对于危险货物运输都制定了应急方案,但日常工作中缺少培训及演练,特别是驾驶员、押送员,对于货物性质及应急措施了解不足,以致在发生事故后,难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危险货物对周边造成巨大的损坏[2]。
3.对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3.1加强企业动态监督,科学分别安全级别。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不可能简单了事,也不能一劳永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承担起道路危货运输安全生产的责任。因此,只有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进一步的加强危货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并采取定期深入企业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与指导,才能使道路运输管理得到提高。
3.2加强危货运输企业内部的管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落实进行督促,并加强驾驶员、装卸员以及押运员等进行强化管理,对运输车辆进行管理,对其他设备管理落到实处,配置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并采取定期的在运输道路上设置关卡,对危货运输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3.3整顿运输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运输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危货运输的稽查与管理,对危货运输中的违规情况进行严格惩处,未满足资质条件的运输企业应取消其经营资格,收回相关证件;技术状况未达标的车辆,应严禁其承运危货。同时对于无证经营与不规范车辆进行危货运输等进行严厉的打击,坚决排除安全隐患,使运输市场形成公平公正、管理有序的竞争环境。
3.4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危货运输安全水平有重要影响,第一应对相关从业资格培育学校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以保证其培训水平与质量,第二应规定从业者的最低学历能够准确完善的接收相关安全知识与技能,第三应对从业的培训进行加强,增加培训内容,延长培训周期,进而是培训质量得到保证。
3.5提高危险货物的运输技术,严格市场准入关。使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的准入关进行提高,加强对场地、车辆、资金、人员等的限制,鼓励企业采取集约化及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使危险货物运输行业实现公司化经营的转变。并大力推广GPS的使用,对申请危货运输经营许可的企业及车辆,都应要求具备GPS功能,否则应依法吊销相关企业及车辆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经营许可。
3.6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安全责任意识。首先应对运政安全管理监督人员的素质进行加强教育,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进而实施安全监督;其次应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了解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危货运输企业。同时,危货运输企业也应进一步对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及业务知识培训,举行危货预防性应急操练,进而有效的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应急处理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艰巨任务,为了使危货运输市场健康发展,且为周边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相关企业应坚持恪尽职守,加强管理,最大限度的对危货运输事故进行避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危险品、货物运输、运输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关于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而导致危险品货物运输交通事故数量也在不断提升。由于运输危险品一旦出现事故,危险品能够在短时间内挥发出很大的有害气体和腐蚀性,这对于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尤其是在经过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时,发生这种交通事故的后果更是严重。因此,加强道路运输危险品的管理非常重要。
二、道路危险品事故频发的原因
1、掌握危险品运输业务知识的运管人员偏少,而且对危险品运输培训只限于专职危险品运输管理人员,而很少对具体在现场管理中稽查人员进行危险品运输基础知识培训。
2、从业人员缺少专业业务知识。驾驶员、押运人员、装卸人员是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的主体,其专业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运输过程的安全性。目前相当多的从事危险品运输的驾驶员、押运人员、装卸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加上对危险品运输从业人员培训的时间短,培训考试的要求和级别比较低,造成从业人员特别是危险品运输车辆的驾驶员中普遍存在着安全驾龄短、技术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对所承运的危险品特性认识不足,缺乏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这是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的重大隐患。
3、无证上岗还比较严重。由于参加危险品运输培训的人员较少,培训班不能定时开办,而且培训班举办的周期很长,导致从业人员不能及时参加培训。由于稽查人员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因此无法对无证经营者形成威慑力,无证上岗现象仍然严重。
4、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由于企业规模小、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以及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企业安全管理不力,措施难以到位,安全管理制度变成一纸空文,安全事故频发。有的危险品运输企业对车辆技术状况的管理缺乏源头管理和动态监管方法和措施,不能及时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完好程度。有的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切实履行定期的车辆维护和检测,造成车辆技术性能不能保证。同时还有部分已定为二级车况的车辆还在继续从事危险品运输,普通运输车辆运输危险品的现象较普遍,还有加大罐车的罐体、严重超载等等,都留下了安全隐患。企业安全管理的手段落后,往往忙于事后的事故处理,疏于事前的安全教育、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以及事故的防范。
5、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事故处置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很多企业不能按规定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更不能保证它的可操作性; 中国也缺少针对危险品道路运输的应急救援预案,缺少应急救援协调组织机构; 交通警察缺乏基本的危险化学品防护知识,缺乏防护设备;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专业装备、专业人员欠缺。
三、中国危险品道路运输管理改进建议
1、严格资格认定制度
观察国外的危险货物管理制度,我们可以注意到,他们共同之处,就是注重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首先,从制度上确立“非通过培训考核不可上岗”的要求。这一点在我们国家的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法规中已经得到了体现。但是,对于上岗应具备的各项资质,中国并没有详细的法规对其进行规定。因此,应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通过培训、考核的人员能够具备足够的知识体系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情况。
其次,培训的内容。因为从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要应对的情况纷繁复杂。其中很大一部分要归因为危险货物的复杂性。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应对成千上万种危险货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保证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性。所以,在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时,不仅应该考虑法律法规的层面,更应该从实际工作需要的层面,对他们进行危险品相关知识的培训。
最后,再培训。国外对从业人员的资格有效期一般在 2 ~ 3 年。而相比之下,中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其有效期却长达 6 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危险品种类、数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及时更新相关的知识,从业人员就无法准确、高效地应对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影响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因此,对已有资质的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应该从制度层面对其进行规定。
2、优化执法管理工作
(1)执法规章详细化,规范标准科学化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法律法规,也涵盖了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各个方面。但是,大多数的法律法规都不够具体详细,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了执法之中的一些混乱情况。要确保“有法必依”,就要首先保证“有法可依”。细化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其可操作性。
危险货物运输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想保证其安全性,就需要一系列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来规范运输的全过程。这些规范和标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提高,经过科学试验和认证而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体制完善的国家都有针对法规标准制定的专业研究组织,保证了其法规标准的科学性。这一点,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2)执法工作精简化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中国的危险货物管理体制,涉及的部门就有八个之多。虽然危险货物运输是由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但路政、运政和稽征这三支执法队伍在交通部门内同时存在,其执法权限相近。同一危险货物运输营运车辆很有可能要在不同的地方都接受内容相近的重复检查。这样的执法,并不利于达到危险货物运输执法的目的,即保障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反而有可能因为在途时间过长,而增加其危险性。因此,应该对危险货物运输的执法队伍设立其特殊的执法形式,可以参考联邦德国的做法,即可以有不同的执法队伍,但是负责不同的执法区域,而且互相承认检查结果。
(3)执法队伍专业化
执法人员对危险货物运输的专业知识的具备与否直接决定了执法的严肃性和专业性,以及能否对违法违规人员形成威慑力。因此,提高执法队伍人员的从业素质,实行资格认定、定期培训,使得执法监督人员不仅能熟练掌握现行的法律法规,同时对危险货物的专业知识也能运用娴熟,这也是一个中国危险品运输管理制度改进的重要方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危险品运输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规则标准不够具体化、可操作性差、相关部门执法效率低、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等。因此,针对道路危险品运输问题还应该完善我国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将规章标准予以细化,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还应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从业资质的培养,使其能够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保证一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闫丽娅:《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市场的现状及对策》,《民营科技》,2011年04期
[2] 胡明生:《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 确保运输安全有序进行》,《交通标准化》,2010年12期
篇5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oad freight market system has basically formed, this provides a powerful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oad freight industry, but also it brings a lot of problem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mainl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our road freight market main body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ally the conclusion that our country road freight market has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for market main body over pluralism and a serious shortage of market main body scale. With a view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policy-making.
关键词: 道路货运;市场主体;多元化;规模化;市场集中度
Key words: road freight;market main body;diversity;Scale;market concentration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168-02
0 引言
短期内,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加可以促进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使得运力快速增长,扩大市场规模,有效缓解运力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市场竞争,有效地避免市场因竞争不足而产生垄断,使市场充满活力。但从长期看,市场的过度开放和监管的过度放松将造成整个货运市场经营分散、市场竞争过度、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扰乱市场秩序。因此,高效率的竞争应是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
目前,中国道路货运市场体制已基本形成,这对中国道路货运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基于这一点,文章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我国道路货运市场进行分析,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我国道路货运市场存在市场主体过度多元化和市场主体规模化严重不足的双重特征。关于道路货运市场的研究,现有的学者大多把整个货运业作为基点,而本文主要着重于把货运市场的经营主体作为切入点。采用这一研究方法的原因主要在于,产业主体的组织结构及其市场行为是决定该产业绩效的重要因素。
1 我国道路货运市场主体形成背景及其现状
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各行业开放的特定的大环境下,面对运力与运量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乘车难、运货难”等一系列问题,运输企业数量上的增加就成为一种短时间内快速增加运输运力的有效方式之一。1982年,经贸委和交通部联合声明,实行“有路大家行车、有水大家行船”、“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开放政策;1983年,交通部废除了传统管理中的“三统”政策,推行承包责任制,扩大道路运输企业自;为了搞活流通,国家允许农民个人和联户可以购买拖拉机和汽车,从事生产和运输;1985年,交通部又提出了“三个一起干、三个一起上”,即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人以及各种运输工具一起上。
截至2010年底,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业户共有686.63万户,其中个体运输户615.89万户,占到了近89.7%;市场平均规模为从业人员2.53人/户,营运车辆1.53辆/户。可以看出,如果仅仅依靠主体的多元化并不能有效的解决运输运力不足的困境,我们应当积极鼓励和扶持大规模企业的发展,给予其良好的市场和政策发展环境,逐渐促进市场主体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2 主体规模结构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运输任务尤其是货物运输逐年增加,各类运输企业作为运输市场的主体就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运输能力来承担这个任务。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道路货运市场总体上货运企业比例仅为8.92%,个体户占到了89.7%,这明显体现出我国道路货运市场企业化经营程度存在严重的不足,运输企业规模偏小,经营范围专业化性弱。
篇6
关键词:危险品 运输 标准
1 我国危险品运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多头管理,效能不足。危险品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安监、消防、公安、质检、环保、交通、卫生、工商等多个行政部门共同执行,层次繁多、程序复杂,有时政府部门之间的要求相互矛盾,令企业难以抉择。仅在危险品的交通运输管理上,就存在交通行政执法与交警执法并存的局面,使得运输管理机构在发现违规事件时执法难度加大。
1.2 危险品运输法律法规不完善,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目前我国不仅缺乏有关危险品运输本身的法律法规,就连现有的部分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由于多年没有修订已经与现实脱节,没有建立起危险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虽然一些有较强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感的企业对危险品运输的操作开始重视起来,但由于没有可供参考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管理体系,使得危险品运输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现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已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待与国际标准接轨。
1.3 危险品运输行业违规现象严重。我国货运车辆中个体运输所占比例很大,虽然很多没有从事危险品运输的资质,但是违规经营的非常多,而且监管难度大。虽然很多地区对从事危险品运输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是由于执行力度低、车辆控制能力弱、管理漏洞多等方面的原因,很多规定都成为空谈,使得危险品运输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1.4 危险品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现代化水平低。目前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中自产自运的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运输企业大部分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管理落后,安全体系、安全标准、技术培训等方面还不完善,而且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安全意识差,素质普遍比较低。此外,无证经营危险品物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公路运输方面,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专用运输车辆都安装了GPS,然而,实际操作中,这些设备形同虚设,企业无人监控,也没有相关行驶记录。危险品运输中装备落后,缺乏统一的保障安全的技术标准,例如包装落后、改装的槽罐车随处可见。
1.5 物流效率低,运营成本高。目前,我国国内的危险品运输以高成本的道路运输为主,低成本的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则运输限制多,运力严重不足,而危险品生产集中但是需求分散导致运输半径过大远远超过公路的经济半径。另外如上所述危险品运输现代化水平较低,导致物流效率低,运营成本占GDP的比例远远高于欧洲一些国家。同时,危险品运输企业的车辆购置成本、办《通行证》、年票、GPS系统等各项支付费用以及每辆车每年需要缴纳城市建设费、保险费、附加费等费用都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 国外成功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模式
2.1 美国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美国运输部机构单一,是所有运输方式唯一的管理机构,下设美国管道与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局、联邦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联邦铁路局、联邦航空总署四个部门,各自均对其管辖内的危险运输企业进行监管,部门职责界定清晰。不仅如此,美国运输部有很多专业技术工程师,可以为法规制定提供一个重要依据,同时将各种所需专业人才归入综合部门,由单一机构管理,能节省人力资源,提高效率。美国运输部危险品与管道安全管理署下设7个办公室。如果对法规进行修改时,美国政府会将信息公开化,放在一个公共网站上,让所有政府部门和公众来了解企业。此外,美国在对危险品运输收费或罚款后,会将这笔数额的费用作为基金,培训当地危险品运输企业。目前美国也参与了多个国际危险品运输组织如联合国危险物质运输专家委员会、联合国化学品全球统一分类和标签系统专家委员会、国际民航组织危险品专家小组等等。
2.2 欧洲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欧洲各国基本上都有对危险品运输管理的专门机构,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已纳入道路运输(含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机构。欧洲建立了同一、规范、针对性强的危险品道路运输行业标准如《欧洲的国际危险货物承运欧周协议》。另外欧洲各国对危险货物运输的准入条件相当苛刻,包括驾驶证、老板是否有前科、起始资金等。另外值得借鉴的是所有的标准、法规均有MSDS(货品安全信息卡―化学品生产商和进口商用来阐明化学品的理化特性以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可能产生危害的一份文件)及各种运输单证在生产商、货运、运输车队、船公司、航空公司、仓储、接收站、分销商、下游企业、消费者等各个流转环节的交接转移的要求。
2.3 日本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日本对危险货物物流的管理较严格,近年来,为了应对国际化发展趋势,通过《消防法》、《火药取缔法》、《毒剧物取缔法》等法律制度,对危险品的储藏、运送、保管、处理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同时对从事危险品业务的企业,从设施设备要符合标准,上岗人员要持有的专门资格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另外,从事危险品业务的企业,在得到管理部门的营业许可证后,还必须将企业的状况、经营方位、设施状况等,在业务开始之前向所在地的消防和市政部门提出,消防和市政部门有权到设施内进行检查和防灾指导。规定从事危险品处理工作的人员,每3年以内,必须接受一次都、道、府、县举行的集中学习。在危险品运输事故防止对策上,推行《运行管理员》制度、对运行速度进行管理、实行驾驶员确认制度。
篇7
[关键词]货物运输;规划;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3-0093-02
1 货物运输信息系统现状
目前,我国从事货物运输的企业中,大部分的运输车辆由个体承包,各自经营,没有统一的调度指挥。这造成车主与货主的信息沟通方面还有欠缺,以至于出现空车等货,货等空车现象,结果是物流速度较低,车辆利用率低。由承运人签发的货物,会有如进入“黑匣子”,货物运输状态、位置跟踪是很难把握,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经济时代的要求。
现在很多地区都建立了货物运输市场,这些货物运输市场也有一定的网络功能,但远远不够完善;据不完全统计,有很多的物流公司建立了他们所谓的信息系统,但是,这些信息系统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冗余。这种重复建设,导致浪费资源,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开发区域性的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平台。
因此,本文建议,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使手机定位(相对成本较低),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统筹规划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的建设。从而消除运输过程中的信息滞后,加快货物周转率。
2 规划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
2.1 服务对象
该系统的服务对象不只是区域内的货主和货物运输服务提供商,而是全国性的,即除具有自营功能的运输企业外,所有的第三方货运企业,也可以包括第三方仓储企业。当然,对自营的运输企业,如果可以提供富余的货运能,也可以通过该系统信息,供全社会单位共同使用。
2.2 服务功能
(1)供求信息,向货主提供运力资源,运输服务商运输能力和业务信息平台。
(2)货物运输方案建议与优化选择功能。
据货主的货运需求特点,提供货物运输方案,如公路、铁路、水路运输和联合运输等,并计算出运输成本,同时对时间以及可靠性进行评估,提供给货主选择。
(3)根据选择的货物运输解决方案,系统能够进一步自动匹配、撮合,建立货主和货物运输服务提供商的沟通渠道。
实现货物运输信息自动传递,实现了对货物运输信息的统一调度。根据货物运输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业务范围、所在位置、运输计划、运载状态等其他相关信息,与货主提供的货物运输需求对比,当两者匹配时,将相应的信息内容再向供需双方。
(4)货物运输信息传递与预报功能。
可以为运输环节上的货物运输需求方、货物运输服务提供方提供准确的货物运输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供需双方可以组织安排相应的工作计划。
(5)实施在途货物信息,为货主提供跟踪货物运输、查询和控制功能。
通过该功能货主可以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货物在途信息,可以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合理的控制其流向,与货物运输服务提供商更好的合作。目前,铁路运输过程中基本实现了对列车的实时跟踪(TIMS)。部分空运与水运企业的自建信息系统,也具有类似的查询功能。在道路运输模式,通过手机定位以及GPS/GIS技术可以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但是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如何改变运行路线,还需进一步探讨。
(6)财务功能。
为货物运输服务的供需双方提供运费结算等财务功能服务。
2.3 货物运输信息的构成
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主要服务对象如前文所述,主要可以概括为货物运输服务的供需双方以及相关专业部门,因此其货物运输信息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货物与货物运输服务需求信息。货物的信息应包括该批货物始发终到地点、体积、重量、包装、名称、货物性质、运输时效性与保管安全要求、意向费用等。货物运输服务需求方应向该系统提供经营范围、联系方式、货物名称、所在地址等信息。该系统生成唯一的编号。
(2)运输工具与货物运输服务提供商信息。运输工具信息包括:可的装载货物类别、运行状态、所处位置、容积与载重等。货物运输服务提供商信息包括:服务提供商的名称、业务范围、联系方式、运输方式、作业行程计划、服务费用计算方式等。
2.4 信息输入、输出方式
货物运输服务的供需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录入信息,或者通过固定或移动电话使用语音或者短信等通信方式向该系统输入信息。该系统将符合双方要求的信息,向双方反馈。
3 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构成
31 系统结构
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C/S、B/S的移动通信终端,与区域服务器和中央服务器的体系结构相结合。货物运输服务的供需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手段来访问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
32 网络拓扑结构
在中心服务器上存储运输工具与货物运输服务提供商信息,在地区服务器上存储货物与货物运输服务需求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之间、用户与系统通过互联网联系。由于目前各地区(市、县)普遍建立运输服务信息化市场,个别地区性建立了区域物流平台,这提供了可以进一步规范化的条件,也是统筹建立全国货物运输信息系统的良好基础。
33 实现货物定位、跟踪与控制
为实现货物定位、跟踪与控制的功能,根据货物运输服务需求方的特点,该系统建立标记身份的唯一编号,当供需双方达成交易共识后,由该系统统一形成加密内容同时生成内容编号,并授权交易双方密码,双方可根据该密码查询相关内容。根据内容编号及对应密码,可向系统查询运输解决方案、运输服务提供商编号、运输工具编号等内容。同时,可以查询货物的运输状况,如运输工具的位置、运动速度等。如果需要变更运输路径,则需要通过系统向相关货物运输服务供应商提出变更要求,由供应商向操作人员下达变更指令。
4 建设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
41 政府的作用
提高物流效率,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物流水平之间的差距,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手段。而政府在其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即通过政策、经济、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和规范化。
42 大型货物运输企业的作用
大型物流企业应该有效利用现有的技术与经济实力,从大局出发,利用已有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面向货物运输服务需求方,共同建设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平台,连接供需双方,才能顺利实现货物运输协作。
43 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建设与推广
围绕企业或者各地方现有的信息系统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优化整合,充分利用,提高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的功能。根据相关物流网站的经营状况分析,提高系统知名度非常重要。通过提高该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赢得广大用户的认可。同时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平台的存在、作用与功能。
44 社会公益性与经营效益
虽然企业的宗旨是追求经济效益,但是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平台应该追求社会效益,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出于这个原因,在经营过程中,应该在广大用户都能接受的范围内收取服务费,其收益可用于维护系统升级的运作,不应该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疏远用户。
45 数据标准化与真实性
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的障碍之一是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用该系统的货物运输服务需求双方提供的信息要标准、规范,提供的资料要真实可靠,以便交流。而在同一时间,出于对商业机密的保护,该系统也应该允许用户提供一些信息是有一定的模糊性。
为了提高信息的真实性,以避免虚假信息会影响该系统的公信力,干扰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一些用户使用该系统之前,应该提供有关部门发出的有关证明材料,系统为用户建立信用档案。随着用户的使用,不断考核其提供信息的可靠性,以增加其的信用等级或者降低该等级。
5 结论与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将突破现有运输工具的局限,将社会融为一个整体。在不久的将来,在供应链的末端,通过一个共同的信息系统,以完成其运输的各个部分工作,并总是能够把握和控制运输过程的各环节,实现快速运输而成本最小化的目的,进而能够提供真正的综合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红机场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与运营模式的探讨[J].中国民用航空,2005(12):46-48
[2] 南方,刘英姿区域公共物流信衰平合系统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8)
[3] 侯林山GPS/DR组合导航车载单元的开发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5)
[4] 崔介何物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公路运输业 物流业 转型 机遇 策略
一、道路货运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规模小,运力分散,经济势力薄弱。近年来,尽管总的社会运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大多数货运车辆属于个体运输业户,而且一户一车者占绝大多数,多数货运企业的货运车辆也由职工买断经营,企业不拥有自己的车辆,只是实行松散型的集约化经营或车辆挂靠管理,因而货运经营收入低,企业经济效益差,经济势力相当薄弱,不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由于集约化经营的集中度较低,多数车辆都是自主经营,企业对车辆不拥有强有力的调度指挥权,因此,企业不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调配运力,形不成集中的运输力量,市场反应能力差,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市场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现代大规模生产的要求。而因为经济势力薄弱,货运车辆车型大多数选用投入较小的中型车辆,而重型车辆,箱式车辆和其他专用车辆数量较少,形不成合理的运力结构,对货运市场的适应能力差,而且运输效率较低,运输成本较高,投资回报率低。
多数货运企业和个体货运业户不具备货源管理能力,不拥有稳定的货源,不能够同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不能开展相关的增值服务,依然只是对外出卖运输劳务。而由于货运市场的激烈竞争,运价较低,因而货运收益很低,这既不利于货运企业的发展,又不能满足客户对高质量运输服务的要求。
再者,由于货运企业的松散管理,企业对货运车辆及其驾驶人员的控制和管束,制约能力差,不能建立完善的运输安全服务网络,运输安全性,可靠性差,货物保险能力低,因而企业信誉不高,客户满意度低下。
又因为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一般城市都限制大中型货运车辆在市区内行驶,而多数运输企业又都不拥有轻小型货运车辆,所以市区内的货物输送业务多数属于被运输企业放弃的地带,这个可观的市场则被社会上的零散个体车辆所占有,而这些个体车辆没有组织,缺乏管理,不能提供良好的运输服务。
总之,目前多数地区的道路货运企业形不成足够的规模,不能提供全方位的运输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融入现代物流是道路货运企业的发展方向
道路货运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是业界广泛关注和深入探求的课题,根据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传统道路货运企业必须深入研究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来指导企业的管理与发展,使企业加快融入现代物流大系统之中,开展现代物流运输服务,这是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和发展方向。
当今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渐成趋势。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国资本不断进入,我国经济将迅速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伴随而来的是原材料及配件的全球化采购供应,企业生产跨国界进行,产品全球网络化销售,其如此通达的全球化经济运行机制,完全依赖于高效、快捷、完善的现代物流系统。目前,我国企业以及进入我国的外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或在寻找物流服务合作伙伴,以分担其巨大的物流业务。政府也因势利导,大力推行和发展物流产业,把物流产业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产业政策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投入。因此,我国的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三、传统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业的策略
首先,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加强对道路货物运输业的宏观调控,在政策、制度以及资金上为货运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加快道路运输业的资源整合。国有大型道路运输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政府的政策优势,通过联合、重组、兼并、收购等形式,整合社会货运车辆、货运场站、仓库、装卸搬运设备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物流资源,建立集团化经营结构,扩大企业的经济规模,提高企业承担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和市场信誉度,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第三,道路货运企业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与客户的密切联系,与客户建立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不能作为向客户单纯出卖运输劳务的劳动者;要直接融入客户的物流系统之中,主动帮助客户设计最优化的物流方案,精心地为客户提供以运输为主的物流服务;要以为客户节约物流成本为准则,开展货物包装、保管、流通加工、定单处理等增值服务,逐渐扩大服务范围,建立良好的客户信誉,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四,大型货运企业应配置多种型式和吨位的车辆,建立较完善的运力结构,提高物流市场的适应能力,扩展物流服务范围。对于干线运输,要选用大型车辆,以提高运输效率;要重视和加速发展集装箱运输、零担运输和快速直达式运输等运输方式,以适应客户小批量、柔性化、个性化服务的要求。中小型货运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车辆条件和运输经验,选定明确的目标客户,根据物流对象开展专项运输服务,凭借专长和信誉吸引客户,扩展市场。
篇9
【关键词】物流业 交通运输 发展 对策
在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纲要规划中,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是重点内容,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运输,我国物流业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的联动发展在近年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如何突破现有瓶颈,迎来更大发展,亟待研究。
一、现代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准确应该是指依据系统运输理论以及现代商品经济发展对运输的各种要求,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追求整个系统的高效服务和控制低成本的双层目标出发,通过各种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从而建立拥有适应现代经济和技术发展基本特征的交通运输系统。现在的交通运输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是实现交通运输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受到物流企业形式的单一传统发展的影响,使其相对应的交通运输经济还以服务单一、大批交易量订单等粗放型形式为特征。因此,物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必然制约了现在“粗放型”特征的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
二、现代物流业
物流活动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设计、规划、包装、运输、保管、装卸和搬运。物流信息、物流成本、物流服务质量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并且其能够有效提升商品附加值。从商品价值理论的角度出发,产品或劳动服务的价值有形态价值、占有价值、空间价值、时间价值、心理价值五种不同的价值形态。而现代物流通过仓储、运输、保管等方式不仅有效缩小了供需之间的空间距离,并且使发生在不同时间的生产、销售、消费能够同步进行,从而实现了商品价值的时间与空间的统一。现代物流通过便捷、多样化、低成本、个性化的服务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偏好。
物流业是一种商品中介的载体,显而易见物流是商品流通的基础,但商品流通方向又受到其目标市场的引导。从而,物流业贯穿在商品的供应、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在每个具体的环节构建中,都应该用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物流效率,从而形成企业的综合物流系统。综合物流系统主要包括仓储、综合运输模式、售后运送等子系统。由于物流成本逐渐增大,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在战略目标与资本的约束下,难以实现综合系统运作模式。许多物流企业以单个物流子系统运营,交易成本高,并且在市场分散环境下,各综合性物流企业很难形成。
三、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发展的联动机制
自然情况下,商品的空间和时间状态是相对稳定的,但运输的再分配、搬运、运送等活动恰恰是改变商品时间、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它也就能以不同的方式地实现改变商品时间和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在上述现代物流概念产生之前,乃至在今天,很多人都将运输简单的等同于物流。究其原因是表面上物流中的物理部分主要是由运输活动来完成的,运输是物流功能的体现。据调查,在物流成本中货物运输费用往往占到总成本的60%之多。从上述论证中很容易看出,现代交通运输经济效益的实现与科学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其对物流运作的要求以及对物流营运效率的影响;而现代物流的规划与运作也必须借鉴目前实际的交通运输的能力和允许范围。
四、交通运输管理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一)推进道路物流业的发展
道路物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道路货运业与物流业的共同发展,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重任。道路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市场行业准入制度的完善推进物流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也是提高货物运输市场规范化的必要途径。企业经营面临的顾客化、不确定性、竞争的外部环境的改变也使得道路运输企业由以前单纯为提高利润而降低成本转变为更多地考虑提升顾客满足度、资源集约利用以及环境保护。
(二)运用新型运输工具和替代能源
成本控制作为物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在物流业与运输经济联动发展机制下,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中的最主要部分货运成本成为联动发展的根本动因,而降低货运成本就要从运输工具和能源入手。在货运发展的时间方面就要进一步提高重型专用车辆的比重,大力发展集装箱牵引车和重型柴油车,给适合长距离运输的液态以及气态货物的特种车辆、散装货物、冷藏货物等车辆的购买给予补助与政策优惠。各种高科技新型节能运输工具的应用也将使物流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资源有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新型能源的使用也将推动货运成本的有效降低,比如现在一些试点省份已经实施的正大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这种汽车维持原动力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不需改造并且尾气排放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均减少三分之一以上、能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三)有条件地推进现代化交通运输业
我国公路运输现代化方面还有许多具体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资金投入来增大货运能力的手段已经变得不可行了。当前的公路货物运输系统需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才能实现现代化,先进的技术装备是硬条件,科学合理的运输调度是软条件,两者的结合就能在单位的公路货物运输资源上挖掘出更大的运输潜力。推进我国公路货运现代化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管理现代化,二是装备现代化。在管理现代化方面,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调度新体制,同样的货运量下,实现省时、省力以及资源的节约。
五、结语
交通运输对物流业的发展影响机制是复杂的,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是有限的,总之,政策和科技是作为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者都得到重视,才能促进现代物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奕凌.我国物流业集群式建构的动力机制分析与路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l(1).
篇10
【关键词】政府规制,综合运输,竞争
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三个系统构成: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其二是各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系统;其三是综合运输管理、组织和协调系统。目前,国内的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主要从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入手。从货运来看,三种运输方式各自为营,甚至希望通过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来实现规制。然而,各种运输方式有存在这样或者那样问题,对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在构综合运输体系中,货运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运输
1.企业数量巨大,车辆保量少,实载率整体低
“十一五”期间,货运车辆发展快速,截止到2010年底,全省公路载货车辆数为25.7万辆,全省货运企业在15万家左右,平均每家企业车辆保有量不足2辆。运输过程当中,很多车辆返程是空驶,运输的整体实载率甚至不足50%。这样不仅对运输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还增加了运输的成本。
2.管理落后,市场集中度小,过度竞争,无规模
在原有企业的改制的基础之上,原有车队形成了货运场站的组成部分,货运场主要提供场地租赁,成为了货真价实的“货运产品出售市场”,所有需要运输服务的企业都需要到这里来“购买运输”。运输企业80%注册资金不足100万,固定资产不足200万,企业的规模非常小,并且各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竞争,货运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所调查企业有90%以上试图构建区域或者全国网络,然而其不存在规模经济。部分货运试图采用公铁联运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然而由于这些企业实力较小,未能对跨区域配送进行有效的配送,这直导致了这些企业的信誉下降。
(二)铁路运输
1.政府过度规制
铁路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具有运力大、成本低、占地少、节能环保、安全性好等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为铁路进入市场经济做了进一步的准备。当下我国的铁路网基本已经形成,然而目前铁路的市场化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对综合运输发展提供合适的平台。
2.铁路运输优势乍现,却未能突出各运输方式优势
铁路能够进行差距里的连续运输,加之运量较大,并且可以与旅客列车进行同时运输,这势必将为铁路的快运带来巨大的优势。然而,铁路快运却未能与公路运输,航空运输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致其受众面下降。例如,2014年中旬,中铁快运可以以1元/kg的价格将货物由西安运至石家庄,中通、申通、EMS等企业的平均价格在2元/kg以上。然而,如果进行门到门配送,中铁快运要额外加收25元的配送费送。
(三)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依托于稳定的航班,可以进行快件运输。然而由于航空运输的技术经济特性,航空运输只能进行小批量、长距离的运输活动。目前的的航空货物运输与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各自为政,很少进行综合的运输。
二、实行恰当的政府规制
政府规制的执行主体是政府,其被规制的客体是企业及消费者等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而不是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进行的宏观调控行为。政府规制是政府与企业围绕市场而发生的关系,是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和规范,用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一)壁垒设立,促进综合运输企业的发展
不同的资源禀赋自然导致地区间货物的流动量不同,甚至有可能出现单项流通,逆向零流的可能。那么,这两个区域间的流通费用就会变大,但是流量是由具有资源禀赋流向无禀赋地,流量的起点是由具有资源禀赋地区,流量起点区域运输业得到发展。例如义乌作为小商品的聚集地,能够聚集较高的资源禀赋位势能,因此会有大量的货物流出,当地的物流行业肯定也是得到了极大推动。发展综合运输其实并不一定能够是所有地区每个环节的都是最有,但是一定可以从整体对我国的运输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道路运输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行业,由于当下货运企业“多小散乱”现象,需要进行市场壁垒的设立。第一,要限制小企业的进入;第二,要设立综合运输导向的运输市场机制,通过政策限制已经经济诱导,引领我国综合运输的发展。
(二)采取合理的政策对铁路进行规制
我国对铁路实行了交严格的规制,这导致国内的铁路行业的垄断。然而我们又必须认识到铁路产业因为其具有网络型自然垄断特征,自由竞争必然破坏规模经济,有损铁路产业发展,导致社会福利受损,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严格的产业规制,则会窒息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导致铁路产业的衰落和企业的亏损,因此,必须根据自然垄断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变化,寻求规模经济和竞争机制相兼容的有效竞争,反映在铁路产业规制上,就是要放松经济性规制,引入竞争机制的作用,同时放松价格规制,保证铁路企业财务健康,促进铁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社会性规制,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
(三)统一标准
我国公、铁、水、航空等运输之所形成综合的运输体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运输的各个环节的衔接。然而这些指标又不是一个企业所能规定的,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职能规制制定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指标体系。例如货物运输企业可以采用统一的集装箱运输,进行货物的中转、换装、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使得车辆得到有效的配置。
参考文献:
[1]徐天柱.中国铁路产业经济法规制问题研究.中国知网,2014.4
[2]靳丽娜.陕西省道路货运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12.8
[3]马晓燕.公路零担货运发展方式分析.长安大学,2011.5
[4]刘哲.公路货运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企业导报,2014.6
[5]陈学云.中国航空运输服务业规制与竞争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