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课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直以来,提升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都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梦想,大家都在用各种方式去探索,实践,而教学阅读研讨课可以说是展现自己实践成果的最好方式,11月18日至23日,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群读类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9位老师都展现了自己独有的风采。他们有的立意创新,有的勇于突破,有的扎实有效,彰显出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聚焦课堂谈教学
1、参与面广,效果良好。
年级
教 学 内 容
教师
一年级
《影子》
一年级
《比尾巴》
二年级
《从现在开始》
二年级
《风娃娃》
三年级
《古诗两首》
四年级
《古诗两首》
五年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六年级
《跑进家来的松鼠》
六年级
《我的舞台》
本次研讨课活动,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是提前准备、积极备课、勇于参与,运用新型教学设备来设计课型。教师们不仅听课积极性高,而且评课时也是一针见血地进行指导和纠正,给授课教师提出宝贵的课堂教学建议。
2.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一个最为重要的课题。综观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有着太多值得我们担心的问题。在多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电视替代书籍的慵懒阅读行为,浅尝辄止的敷衍阅读行为,只爱口袋书、漫画书的偏食阅读行为,只读作文选的功利阅读行为,随波逐流的盲从阅读行为,以及无“法”可依的浮躁阅读行为等现状。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要改变这一现状,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型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自主阅读”模式。“自主阅读”的教学思想,就是要正确确立阅读教学的目标、方式,把重“理解”的教学转变为重学生阅读的教学;把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自主的“学”;把单一的问答式教学结构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式和自动式教学结构,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实现阅读课教学效益的提高。 本次活动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很好地彰显了这一特色。
3、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以文本为依托进行训练,以达到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高,这在我们这次的活动中体现很明显,如:自学能力、写作能力、识字写字能力、合作能力、抓关键词阅读文本的能力、评价能力等等。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根据学段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这是难能可贵,同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下面仅以“朗读”举例说明。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曾经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本次活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或抓关键词句(重点词语)来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点,这点做得非常到位。如:龙娣、王希玲、张玉带、柯湘等老师在朗读方面充分体现了“以读促悟、边读边悟”的语文教学理念。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4.重视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例如柯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是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读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达出来了。”张老师的“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师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陈老师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另外,王老师还特别注意鼓励学困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5、听评课扎实有效,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使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更好融合,以评促教,教学相长。本次活动学校在研讨课完毕后,还在组内安排了互动式评课活动。上课教师谈上课思路,教法学法,教学反思,听课教师畅所欲言,既肯定执教老师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听课、评课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学段特点体现不够明显
在本次研讨课活动中,因为对于新课标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到位,因此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根据自己本年级的学段特点来合理备课,在课堂中出现了问题过难,学生冷场或是问题过易,学生没有思考的难度等不足。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重质疑的层次感,难易度要适中,将想问的问题用最佳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问题的能力有所掌握。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篇2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 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教学方法
阅读课在整个外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它是全面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扩大知识面、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大纲也规定英语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译五会并举,因此提高阅读课的讲授质量,改进传统的单一性教法,已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阅读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我认为,阅读课的任务就是通过学习阅读技巧、打好阅读功底、进而扩大知识面,增加语言知识、语感程度、背景知识等。另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亦是泛读课的教学任务所定,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借助于参考书和工具书扫清语言障碍,自由运用该语言去获取专业所需要的内容和信息。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方能进行成功的教学。
二、传统阅读课教法的弊端
回顾过去,我认为传统阅读课教学之所以不成功,不受欢迎,这是因为它有以下缺点:1.旧大纲对阅读课无切合实际的要求。2.教学安排上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3.教学指导思想有误。4.教学无法可依,凭主观加减阅读量。5.没有合适的教材。6.缺乏灵活的阅读方法。除此以外,我针对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无外乎有以下两种授课方式,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上把阅读材料发给学生,然后大量的时间由学生阅读,之后做阅读理解题,教师只起到一个核对答案的作用,授课方法单调乏味,学生不感兴趣,效果不佳。另一种教学把阅读课当做精读课讲授,逐次逐句地指导学生做分析式阅读,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学到了不少语言点,但是学生的阅读速度及兴趣程度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果不实行阅读课教学的改革,长此下去,势必造成学生知识面的狭窄,语言能力难以全面发展的局面。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突出阅读,兼顾听说。由于传统教法有碍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课中同样受到听、说、写、译的训练,因为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社会对英语口语能力的需要,学生对所听能力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听力测试中的泛听部分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二者密不可分。因此我在阅读中加入了听、说、写、译等方面的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充分利用课上的五分钟,组织学生作英语读书报告(Reading reprot)。
第一学期:闲谈(Free talk)
因为新生刚入学,还不大适应大学生生活,也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因此在要求学生作报告时不宜要求过高,让他们站在讲台上随便用英语讲个笑话或介绍一下自己,或者由老师提问几个小问题,诸如:你喜欢阅读吗?你爱读什么小说?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爱好是什么等简单问题,这样学生们再与老师的对话中会逐渐消除初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的恐惧心理,从而坚定了自己的自信心。
第二学期:读书报告(Reading report)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报刊杂志、小说等或听广播。看电视之后就某一热点新闻写成报告形式并在课堂上表述出来,这一轮的训练使学生们在阅读收集资料中既获得了课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又锻炼了写作能力,进而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学期:读书报告(Reading report)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英文报纸、杂志小说等,然后写读后感。重点放在观点陈述上,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进而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及读后的感受。
第四学期:(Oral composition)
我准备了近50英语作文题,制成题签形式,让学生当堂抽签,稍做准备,然后表演出来,经过了前三轮的口语训练,学生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此项训练我经过了几届英语专业班学生的尝试,因为学用紧密结合,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个教学环节很受学生的欢迎。
其次,利用好课上的45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十分钟快速阅读训练:要求学生在十分钟内读一至两篇快速阅读材料,依据难易而定。学生阅读后,按要求做出答案,并由老师填好速度测试表,即每名学生每次的每分钟阅读的字数(wpm),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阅读材料的数量不断加大,内容逐渐加深、加难,wpm也应稳步提高。
(2)指导阅读:课堂上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时,授课重点不应是让学生分析词、句之间的关系,而应让学生围绕着一个专题收集信息。这其中,老师应讲述该材料的适当背景及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对材料内容有个初步印象,然后要求学生速读材料,进一步理解材料的内容,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个别新词,难句、不易理解的段落做少而精的讲解,并指导学生学会筛选信息,快速取文章精华的能力。然后老师以问答、对话、讨论等方式对文章的内容组织学生自由陈述。让学生既巩固了新知识,又锻炼了归纳总结的能力,进而又锻炼了言语实践能力。这种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感到课上学生实践活动多,外语气氛浓,生动活泼。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阅读能力普遍有较大的提高。
另外,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提高翻译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文章,从中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信息,课上时间是微不足道的,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3)课外阅读:根据课上不同体裁的文章,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有些文章内容有趣,寓意深刻回味无穷。利用学生兴趣十足的感觉要求学生课后写出读后感,另外有些文章取材于英美著名小说、文学作品、剧本等因此适时地布置学生查找原版著作或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等,并挑出课文中某些生动形象的句子,让学生们翻译,这种练习,由于句子均为原版文学名著,使学生们初步尝试到了做一回翻译的感受,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除此以外,我要求每位学生每月读一本简易的英文读物,并提交读书报告,教师定期给予讲评。通过课外作业这一环节,学生们在广泛的阅读中既牢固地掌握运用语言的各种能力,又促进了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上教学实践表明,把单一的阅读教学变成以阅读为主的语言实践教学是阅读课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它弥补了精读、泛读课本的不足,紧跟了时代,促进了口语、听力、写作课等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扭转以往学生“重精轻泛”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它为培养将来的多种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总之,英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学会使用语言,以达到大纲“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从而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1991.
[2]国外外语教学.华东师范大学,1993.2.
篇3
在阅读课教学中词汇教学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词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词汇记忆方法,以期丰富对外汉语阅读课词汇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汉语阅读课教学水平,增强外国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程;词汇教学;现状;教学方法;记忆方法
云南红河学院拥有大量来自东南亚的留学生,由于地理优势和学习时间较长,他们的汉语水平绝大部分都是初、中级以上,上好中级水平的阅读课将会对加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其他汉语技能课程起辅助作用,从而帮助他们从整体上提高汉语水平。词汇作为阅读课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到底教什么,该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级阅读课的词汇教学现状
1、生词太多、太难阻碍学生阅读
阅读是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阻碍顺利阅读的因素很多,但影响汉语阅读的最大障碍是词汇量的不足,生词太多往往会增加阅读的难度。[1]高彦德等(1993)也指出:“专业词汇少”被列为阅读的第一大困难。生词太难主要表现在有时候汉语词汇与学生母语词之间的指称范围不同。有的汉语词义指称范围比学生母语大,有的词义指称范围比母语小。另外,汉语词与母语词汇的词性不同、感彩不同等,也会增加学生的阅读的难度。缩略词和新词新语如“跳槽、撞衫、奔奔族、半糖夫妻”等很多字典上都没解释,让学生非常困惑,甚至误解,因此阅读教学中词汇教学非常重要。
2、不当的词汇教学方法影响阅读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词汇教学方法在阅读课教学中举足轻重,笔者对红河学院所有汉语教师进行了调查,将其教学方法大致总结为以下三种:
(1)直接翻译法。由于一些老师会说留学生的母语,尤其在越南语中很多词汇和汉语词汇有互相对应的关系,老师们习惯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翻译来进行讲解的,这种方法很实用也很方便,讲解得比较轻松,却存在很大问题,学生母语词汇和汉语词汇意义的范围不一样,不可能只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甚至有的词汇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词汇,这样一来,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学生不明白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该怎么用。
(2)搭配和组合法。教师会教学生一些搭配组合,如动宾搭配,这样的确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但是要达到正确得体的使用的目的,还是存在问题。尽管教师在授课时非常尽力,仍不能解决学生技能操练的问题,他们还是会犯“帮忙朋友”、“交换思想”这样的错误。
(3)教师例句+学生造句。对于一些“重点词语”的处理,教师们通常是例句+练习,教师先造个句子,然后叫学生起来造,大多学生造的句子基本对,但常常是孤立的,与语境和阅读内容毫无关系,甚至背道而驰,这样一来,对于造句是为了提高阅读技能训练这一目的根本无从谈起。
二、中级阅读课词汇教学方法探索
阅读课上的词汇教学是服务于篇章的理解,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词汇处理有机结合才会推动词汇知识与阅读的相互促进,但汉语词汇丰富多彩,浩如烟海,要使学习者尽快地理解、掌握、记忆它们,使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词汇处理相得益彰,就涉及到在汉语阅读课词汇部分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记忆的方法。
1、教什么
对于学生在阅读文章中遇到的生词,教师应该有选择性地讲解,应始终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即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理解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生词:
(1)选择使用频率高的词汇。在阅读课中,有些词是需要学生既能理解又能在口头和书面交际中准确运用的词,这类词是常用词,也叫主动词汇;有些词汇只需学生能理解即可,这类词是非常用词,也叫被动词。在选择词汇时就应该选那些积极词汇成为讲解的重点,因为它们对学习者获取新概念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被动词让学生自学。
(2)选择构词能力强的词汇。汉语里有这样一些词,它们比较稳固,使用频率比较高,词汇里的大量的词语都是由它们构成的,如“学”可以构成“学习、学生、学校、学期、学费、学号”等等。选择教授这些词汇,有助于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生词,培养学生猜词和记忆新词的能力。
(3)选新词、新语。阅读材料中出现汉语新词的几率是很大的,因为篇章本身要求贴近生活,并且有一定的新鲜感和时代感。新词、新语的核心意义有社会性和文化色彩。如“给力、裸婚、月光族、驴友、水贴、秒杀、低碳、闪人、房奴”等等,这些新词语对不太了解中国当下文化的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教师讲解这些新词语可以让学生从中感悟它们深层次的文化蕴涵,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阅读内容。
(4)选与文章话题有密切的文化来联系。以话题为“中国药膳”的文章为例,我们偏向选取“药膳、药物、食物、营养、健康”等为重点讲解的词汇,因为它们与文章话题有密切的文化联系,易于牵连文章中其他与话题相关的词语。
2、怎么教
阅读课词汇教学方法与其他课型中的词汇教学方法有所区别,应该围绕提高阅读技能来组织教学。
(1)总结法。中级阅读课中的词语教学应该注重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介绍词语构造规律,介绍词义的组合和聚合,对字词进行总结性学习。比如总结造字法,尤其是形声字的造字规律,总结介绍联合、偏正、动宾、补充、主谓五种构词方式,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字词的结构。另外加强对单音节词根的教学,因为它们是构词的主要材料。还要注重对词缀的教学,因为其构词能力较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有了一定的构词知识后,学生可以根据构词规则举一反三,能够自己猜词,不断扩大词汇量。
(2)语境教学法。如果不能运用结构特点推知词义,比较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是求助于语境的提示作用。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篇”,把词汇放在具体的语境之中去理解和使用,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借助上下文语境对词义进行推断和理解的能力,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怎么记
为了扩大词汇量,防止遗忘,教师和学习者应采取各种方法增强词汇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1)理解复述记忆法。阅读课上大量的词汇输入,是要通过反复的阅读实践和操练,才能使学习者由辨形、识义到自然地输出使用,并不断地积累下来,才可能进一步的为听、说、读、写扫清障碍。[2]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理解复述生词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阅读课词汇的能力。学生通过理解阅读材料后,可以进行自我复述材料来提高词汇的记忆。复述的内容不一定要完美无缺,但只要所学词汇尽量用在其中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写出简单的线索让学生对其进行复述,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报刊语言教程》中第三十五课阅读(一)“妻送丈夫投案”,我们可以给出简单线索图:通过这个简单的线索图,整片篇阅读内容就呈现在眼前,看着这个线索进行复述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新学的词汇也同时达到了运用词汇的效果。
(2)联想记忆法。在学习词汇时,应该鼓励学生做出自己的词汇联想,语义联系在生成话语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采用以语义场为基础的词汇呈现方法。[3]如果阅读材料很难复述,故事性不强,教师可以训练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加以记忆。如“难怪”、“讨厌”、“烟瘾”、“干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联想把这些词联系起来记忆:“他的烟瘾很大,难怪他妻子会讨厌他抽烟,后来干脆不理他。”也可以通过串珠联想记忆,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写上“词汇——汇集——集体——体会——会议”等等,一直尽量写下去。这种串珠联想记忆法,就像滚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而学习者记忆词汇也显得比较有趣,即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网络归类记忆法。面对众多而杂乱的汉语词汇,学习者很是无奈,如果学习者对其进行网络归类整理,则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和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话题对词汇进行归类记忆,如围绕“包饺子”这一话题可以把与包饺子这一活动有关的词汇按词性归类:名词(面、水、碗、筷子、肉馅、盐、醋);动词(拌、揉、擀、包、吃、尝);形容词(难看,辛苦,好,漂亮,粗,细,脏)。可以把所学词汇按一些属性归类,如,花:、荷花、桂花、桃花、樱花、梅花;家禽:鸡、鸭、鹅、牛、羊。也可以把发音相似的词放在一起。如,怕、帕、爬、扒、啪、耙。利用网络汉语词汇具有网络型的特点进行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识记和积累汉语词汇,当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词汇网络越大、越完整的时候,他们运用汉语词汇的能力也就越强。
三、结语
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教师指导学习者学习,学习者也可以在课后通过这些方法掌握更多的词汇,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之中,学习者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运用到阅读实践中,为提高汉语阅读理解能力打下扎实的词汇基础,从而增强了汉语实际运用能力,真正达到汉语教学的目的。
作者:罗彩文 单位:云南红河学院国际学院
【注释】
[1]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6.
[2][3]张毅.谈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6-97.
【参考文献】
[1]孟繁杰,陈璠.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8.
篇4
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课由于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难以在新背景下较好地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措施。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也是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和新课标要求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教学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开展,所有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对取得成绩的直接作用力比较弱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等课程的重视度也就非常小。总结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主要是:学生阅读机会少、阅读重视度不高、阅读能力差。
(二)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能力。开展阅读课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只有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基础上才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通过阅读方式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一)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
过去小学语文阅读无法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而导致阅读课无法发挥有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给予阅读课足够的重视,并努力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对每一堂阅读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设置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目标以及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课中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从中得到更多感悟。
(二)指导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精讲课文之前独自对文章进行初次了解的过程。若学生在上阅读课之前就已经把文章阅读一遍,那么就能够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结构、主要内容、表现方法以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在教师精讲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有感触,还能够通过教师讲解解除自己的疑惑,提高整个阅读效率。对于如何提高课前阅读的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自行设置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之后自己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也就能够使阅读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效率。比如,在学习《琥珀》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前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如何演变成为化石”、“文章中有一个新词‘约莫’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代替”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阅读障碍
所谓的阅读障碍并不是实际所说的障碍,而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与阅读课文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解答这些问题。比如,在阅读学习《揠苗助长》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讲课时设置这样的问题“农夫为何费了那么多的力气禾苗不但没有长而且还枯死了呢?”“如果你是农夫,那么在这个事情中你会怎么处理呢”等。让学生在了解拔苗助长坏处的同时能够设想若是自己会如何做,为学生展开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时多加思考和想象的好习惯。
(四)科学利用教学评价的重要推动力
教学评价不仅是反映一个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状况,在很多方面更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而且这种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看学生进步的、好的方面,而不是学生不好的方面,多用一些鼓励和表扬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提高自信心,慢慢地喜欢阅读课,喜欢阅读课老师,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推动阅读教学更好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刻反思之外,还要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利用好教学评价等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能力的提高;结束语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
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
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一、阅读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2、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促进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般来说,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着很多研究。但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新的英语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认识到了学生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加强研究和实践。 在设计导入内容时,需注意的问题 。
第一,阅读课的导入部分不宜占用过长的上课时间。毕竟导入环节只是阅读前的热身活动,是为阅读文章做准备,占用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难以把握教学重点,降低阅读课效率。
第二,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二者是可以有机结合的。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想一些可能会出现在文章中的词汇,这个活动既可以解决词汇问题,也能激发学生已有的、关于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
第三,在设计导入部分的背景知识时,要认识到其原则是使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并非对文章内容一无所知。每个人对他所读的文章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了解,如果他们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需要帮助他们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信息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总之,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必将事半功倍。然而,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读书的兴趣也必然在读书的实践中形成。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往往宽一些,理解能力强一些。反之,那些常年不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窄一些,理解能力弱一些。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你忘掉疲劳,驱散懒散,使你奋发。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喜欢他,而不是厌烦他。
篇6
一、激发想象,理解意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培养想象力入手。语文教学中常常要借助想象,再现诗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使人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可通过提问、设疑、情景再现等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很好地融入情境,产生更深的感悟,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兴趣有了,阅读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在钻研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出单元及本学期教材的教学重点,从而有选择、有目的的制定出阅读教学计划。或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或根据时间安排制定相应计划,如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这样既方便指导日常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便于阶段性小结,即时反馈阅读实践中的相关信息,查漏补缺。
三、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素材
阅读材料的选择,既要为拓宽学生的视野提供必要的准备,又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根据当前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作品,体裁相同类,题目相同类,题材接近类,风格类似类,便于阅读教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教师尽可能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向名著学习,向精品要质量,这样,学生阅读能力会大增。
四、转变师生角色,积极参与阅读课教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方向,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元素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或分组交流、或讨论争辩,让真理在质疑、辩论中大放异彩,让师生心智在合作中得到最大的愉悦,相信这既是一次知识的浸润与倾注,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更是师生情感与品德的陶冶和升华。
五、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的学习习惯
篇7
一、存在的问题
1.轻视对整体篇章意义的关注。尽管教师和学生在对阅读课的认识上发生了变化,但单句的理解和词汇、语法的学习仍是阅读课教学的重点。学生习惯对阅读材料逐字逐句地理解,仔细地将文章中词和句子结构加以辨认和分析,对于没读懂的词和句子总是反复阅读.如果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用于表层结构的辨认处理,那么给予篇章意义的注意力就越少。这样既影响了阅读速度,而且使大脑信息处理过程出现停顿甚至中断。而且在孤立地学习单个词语时,学生一般都倾向于记忆词语最普通最常见的词义,从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很难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理解和解释词语。采用这样的阅读方法,阅读者即使把每一句子读懂了,也无法整体理解篇章意义。根据调查,近80%的教师在阅读课中更注重课文单句的理解和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半数学生认为词汇量大小是决定阅读理解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有94%的学生觉得阅读中最难的是文章整体思想的把握或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推测。
2.学生缺乏有效阅读方法的指导和练习。调查显示,学生的英语阅读方法单一,不能根据不同体裁、内容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有35%的学生在遇到生词较多、难度较大的文章时,存在畏难情绪:半数学生碰到生词时习惯查字典或问老师。调查还发现只有不到30%的英语教师对学生做过猜测生词方法的指导。有90%的教师对自己学生的阅读水平感到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并认为学生阅读中的主要困难和障碍是学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唇读、指读等,缺乏必要的阅读技巧以及词汇量太小。84%的学生在阅读时有做笔记的习惯,即在他们认为设题中会涉及到的重要句子下划线,但各人所看重的地方却不同。70%的学生看重文中出现的时间、年代等细节,只有20%的学生会关注所阅读文章的导入部分和结尾部分或每个段落的主题句。
3.阅读课教学中讲授法占主导地位。调查发现,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所采取的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尽管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已成常规的一种教学形态,但有67%的教师却在阅读课教学中更多的采用了讲授法。笔者通过分析得知,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阅读训练直接与应试相关联,讲授法和一定量的题型训练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已形成备考习惯,很大程度上淡忘了双方的交流,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
二、问题分析
首先,目前高中学生在记忆词汇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往往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而很少去追究词汇的用法,这样所记的单词是一些孤立的、失去活性的对象,对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把握整个篇章意义的帮助不大,而且很容易遗忘。
其次,在访谈中,大多数学生谈到他们在阅读中无意识地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但这些经验、技巧的获得只是零散的,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特别是在对文章主题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和重新组织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并未形成多样自由的应对策略,这也正解释了为何94%的学生认为阅读中最难把握的是文章的整体思想的原因。
最后,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以及语言思维习惯的不同,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很大的畏惧心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弥补他们在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缺点和不足,这也是摆在每个中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三、教学建议
在教学工作中,笔者深切的感受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此外,教师要在精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泛读的教学,加大语言的输入量,要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加对语篇的认识,增强语感。因为我们知道,哪怕是一个很用功的学生,如果仅读好教科书是很难形成课标中对学生实际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的。作为教师,既要精心备课,与不同教学对象、内容和教学阶段相适应外,还要在阅读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着力指导,最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篇8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学方法;导入方法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模式,应新课标要求,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笔者以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对于改变自身教学理念、模式的经验。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我们的教学应包含以下两种活动:解释领会与实践。简单地说,就是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应用与交流创设良好的情景模式。而在英语阅读课上,教材就是我们教学中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契合点,所以,我们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学生英语基本功底的夯实与其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阅读前的教学方法
阅读前的任务就是导入新课,即如何开课。导入的主要目的是引出话题,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扣人心弦,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良好的铺垫。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导入新课,要注意导入的目的性、趣味性和关联性,带领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导入的方法大致可以归纳如下:预测导入
法;问答导入法;背景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通过导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阅读中的教学方法
篇9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 提问 思维
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方式,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随意和粗糙的问题会使英语阅读课课堂活动流于形式,不仅不能挖掘出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而且会打消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提供教学和学习效果,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发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力。因此,采用适当的提问策略对于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意义重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课堂提问的几个原则
1 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的难易适度
如何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太过肤浅激发不了学生的热情;但是太深奥学生又回答不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估计,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2 课堂提问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学习就有了动力,就会积极思考,并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步步深入地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反之,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即使在努力思考,也是被动的思维,完成任务式的学习,更体现不了学生课堂的主人的角色。
3 课堂提问一定要具有启发思维的作用
教师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只有合适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积极思考,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才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并在学习中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用yes和no就能回答的问题,要少用True-or-false questions,而要多注意what,how,why之类问题的设计。
4 课堂提问要注意广泛性。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学习是学生的集体活动,应给所有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机会,决不能将课堂提问变成只对尖子生,而要充分调动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参与,共同提高。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建议
1 读前预测法
课文的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容提供一些线索。因此,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或插图,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 3,可以让学生通过标题“the curse of the mummy”结合电影《木乃伊归来》猜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e passage is mainlyabout?”来激发学生的对文章内容的兴趣。
2 承前启后法
牛津高中英语每个单元中Reading和Proiect内容是相关联的,那就可以用和Reading有关的问题自然地导入Project的话题,这样既能复习已学内容,又能引起学生对要学内容的关注,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单元的完整性。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3 Proiect导入时,可以提问“What do you learn fromAmy's experience?”然后根据学生回答“Health is the most im-portant.”再追问“How can we keep healthy?”这样,就能完成从已学内容到要学内容的自然过渡。
3 读中巧问法
在阅读和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或是某一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比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1Reading课文中提到“a tall man”,可以提问“Who is the tall man?Why is he mentioned here?”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知道小说的特点―情节要设置玄虚。
4 读后讨论法
学生通过课堂阅读活动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文中作者的观点或提到的一些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两难或开放型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 1 Reading,可以让学生利用课本信息加上日常生活常识重新组合,总结出广告的利与弊,再分析对广告的合理态度。模块一Unit 2 Reading中关于青少年与父母的矛盾,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其中一个人物来处理这场纠纷。本人曾在模块二Unit 3 Reading读后活动中,设置问题“Do you think thedeath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urse of the mummy?Why or Whynot?If not,then what may be the cause?”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观点,并用文章中的一些信息或课外知识作为论据,结果学生完成得非常出色,而且思维方式比较独特。
篇10
一、任务型阅读课文教学的分阶段任务
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整体内容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传授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的语言环境,吸引学生进入交际角色,使课文教学成为教师、教材、学生相互作用的积极过程,使课文阅读前的热身和预读有效地起到导人的作用;阅读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重点,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归纳主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段落大意,梳理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捕获文章细节信息;阅读后的任务体现为讨论与运用,引导学生整合阅读材料和已有知识结构,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构建新理念,提出新观点。
在设计阅读课任务时,尽可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贴近课文话题,注重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过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
二、设计读前活动任务,有效导入课文教学
阅读课教学的有效导入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活跃的思维状态外,还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课文阅读提供背景知识,为整体理解课好准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方法。
1 提问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跟课文有关的问题。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所熟悉的,有把握作答的,或是经过事先布置查阅资料能够回答的,从而使学生得以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文联系起来。
2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交流自己的知识经验,彼此学到新的知识经验,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阅读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互动性。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图片资料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英语阅读教学能够为学习者创设真实的情境,能够生动直观地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除了网络视频资料,教师还可以用教学挂图,或课本上的图片辅助教学。
4 填写表格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填写相关话题的表格来激活学生大脑中的相关图式,同时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相互提问,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三、设计读中活动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文阅读教学必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重点,而培养和提高阅读技能就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语篇教学,设计“自上而下式”
(Top-down)阅读任务。语篇教学即从语篇分析人手,把阅读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是一种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文的结构和内容人手,帮助学生获取和掌握文章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分析课文、打语言基础以及培养交际能力三者有机结合的目的。主要方法有:整体教学法,线索教学法和细节教学法。
本文以整体教学法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组织结构和写作意图。教会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文章的标题、首段和尾段以及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文章首段一般会揭示主题,引出文章的核心问题。而作者通常会在尾段概括全文的内容,再次阐述中心思想,并与首段相呼应,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笔者通常会引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思考以下问题: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以此帮助学生迅速捕捉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和事实,提高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概括各段大意或给文章分段,以帮助学生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例如,笔者在教学模块6 Unit 6 Reading部分的An Exeit-ing Job时,设置了以下练习:
Task:Skim the text and gee how many parts you can divide the text,then get the main idea 0f each part and the whole passage.
Part 1(Paral-2):The writer describes his job as a voleanologist,
Part2(Para3-4):The writer describes his first sisht 0f a volcano eruption.
Part3(Paras):The writer ex,presses his love for his job and vol-canoes.
The passage mainly describes the writer'sfirst sightofavolcano eruption and expresses his love for volcanoes and his job as avolbanologmt.
以上任务能有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2 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
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之一是词汇量不足、生词太多,影响阅读速度和质量。学会并掌握一些猜测篇章中生词的技巧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而笔者认为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阅读课文的教学中。
(1)教会学生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
英语构词法包括派生法、转化法和合成法。例如,句子If a per-son has trouble breathing or becomesunconscious,they should be taken tohospital immediately中的unconscious可以拆成un和conscious。un表“不”“非”,conscious为“有意识的”,显然,unconscious就是“无意识”的了,在句子中理解为“不省人事”。
(2)教会学生根据语法结构猜测词义;
(3)教会学生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词义:
(4)教会学生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
(5)教会学生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6)教会学生根据语篇逻辑关系及常识猜测词义。
3 引导学生注意篇章结构。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技能。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篇章结构,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根据不同的体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提高阅读技能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设计读后活动任务。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后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学生对阅读材料内容的评价和判断、对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和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对写作意图的理解,有助于检查阅读理解的效果和巩固运用语言材料,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1 归纳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和态度等;
2 分析和讨论语篇结构;
3 根据阅读材料内容,提出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 阅读后引导学生就课文有关话题进行思考或讨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想法,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发展情感态度目标;
- 上一篇:放射医学知识点汇总
- 下一篇:体能训练对孩子的重要性